常规接种率

2024-06-10

常规接种率(精选五篇)

常规接种率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接种资料来源于《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中“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常规接种情况报表”。

1.2 评价方法

按照卫生部《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和《全国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方案》提供的方法,借助excel软件对常规免疫规划疫苗基础免疫、加强免疫以及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及时接种率,常规报告的及时性、完整性、多剂次疫苗脱漏率及利用R值对报告结果可靠性进行分析评价。以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的第1针与第3针的实种人数的差异做脱漏率分析,以评估接种报告质量和接种服务质量[1]。

1.3 评价标准

比值R计算方法:R≈3MV(BCG)/OPV(DPT)[MV—麻疹疫苗;BCG—卡介苗;OPV—口服脊髓灰质炎;DPT—百白破混合制剂]。评价标准为:当R的数值>1.15或<0.90时,可判断为“不可信”,当R值在区间(0.95,1.05)内时可判定为“可信”,当R值在区间(0.90,0.95)或区间(1.05,1.15)内时,可判定为“可疑[2,3,4,5]。

2 结果

2.1 免疫规划疫苗报告接种情况

2.1.1 基础免疫

2014年全县应种263 505针剂次,实种258 446针剂次,接种率98.08%。2014年全县累计报告接种率分别为:卡介苗99.15%,脊灰疫苗98.61%,百白破98.36%,含麻疹成分疫苗98.92%,乙肝疫苗98.87%,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疫苗97.63%,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疫苗96.32%,甲肝疫苗96.79%。见表1。其中脊灰疫苗、百白破、乙肝、乙脑、流脑、甲肝疫苗均指基础免疫最后1针(剂)次的接种率,即全程免疫接种率。

注:乙肝—乙型肝炎;脊灰—脊髓灰质炎;流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乙脑—流行性乙型脑炎;甲肝—甲型肝炎。

2.1.2 加强免疫

2014年1—12月全县加强免疫累计报告接种率脊灰疫苗为98.04%,百白破疫苗为97.97%,含麻疹成分疫苗为98.68%,白破二联为82.70%,乙脑疫苗为96.81%,流脑疫苗为96.14%。见表2。

2.1.3 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

2014年1—12月,光山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为96.55%。见图1。

2.2 报告质量评价

2.2.1 报告完整性

2014年1—12月全县19个乡镇常规免疫报表以乡镇、接种门诊为单位报告完整率均达到100%。

注:脊灰—脊髓灰质炎;流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乙脑—流行性乙型脑炎。

2.2.2 报告及时性

2014年1—12月,光山县19个乡镇各乡镇常规免疫疫苗接种报表报告及时性均为100%。

2.2.3多剂次脱漏率

分析结果显示,各乡镇脊灰疫苗和百白破疫苗|脱漏率|≤5%,乙肝疫苗|脱漏率|均>5%。见表3。

2.2.4 报告可靠性

除寨河镇、弦山街道办事处、泼河镇、砖桥镇、斛山乡外其余14个乡镇免疫规划疫苗报告数据可信。各乡镇2014年12次冷链运转R值及评价见表4。

3 讨论

光山县自1999年建立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系统以来,报告接种率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接种率是评价计划免疫工作的重要指标,如何在报告接种率的高水平状况下对接种率作出科学的评价,是计划免疫管理的课题之一[6]。

注:乙肝—乙型肝炎;脊灰—脊髓灰质炎。|脱漏率|—多剂次疫苗如乙肝疫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第1针与第3针实种人数之差占第1针实种人数的百分比,用以评价多剂次疫苗免疫服务质量。

按照卫生部《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相关监测信息报告工作方案》要求,报告单位按照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免疫程序,每月分疫苗、分剂次报告应种和实种人数。通过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以及接种及时性分析,可以适时了解辖区内适龄儿童常规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情况,查找薄弱地区和薄弱人群,以便采取针对性措施。同时开展多剂次疫苗脱漏率分析,了解多剂次疫苗全程免疫工作情况。通过分析,光山县各乡镇都存在少数疫苗接种脱漏现象,提示接种服务质量不高。另外,通过对部分免疫规划疫苗利用R值开展可信性评价,少数乡镇报告数字不可信。

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免疫规划工作质量。通过对光山县2014年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系统报告接种率情况分析,发现光山县2014年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的及时性和完整性均达到100%,原“五苗”基础免疫报告接种率均在97%以上,流脑、乙脑、甲肝的报告接种率少数乡镇未达到95%。白破二联、流脑A+C的加强免疫报告接种率少数乡镇未达到90%。多剂次乙肝疫苗接种的脱漏率大于5%,提示乙肝疫苗全程规范接种质量不高。从接种率报告可靠性来看,除含麻疹成分疫苗外,其余各乡镇各疫苗报告接种率均为“可信”。

通过分析,光山县常规免疫疫苗接种情况总体较好,报告接种率数字比较真实可靠,但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存在某些接种单位接种对象底子掌握不够清楚,少数多剂次疫苗由于接种周期较长存在疫苗脱漏、报告接种率虚高、报告数据准确性较差现象。常规数据来源于基层,在某些主观因素影响下,目前来自基层的数据存在漏报、虚报和不准确现象[7,8,9]。原因在于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口城镇化进程日益加快,城区外来人口数量甚至超过本地常住儿童,很难准确估算应种人数,因此出现光山县常规免疫监测数据偏高现象,一方面,反映出我县免疫规划掌握的应种儿童数与实际应种儿童数有差距;另一方面,也反映我县近年来流动儿童增长速度加快。

为了提高我县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质量,提出如下建议:①加强对基层免疫规划工作人员常规免疫接种监测与评价方法的培训,提高业务水平;②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积极与公安、计生、妇幼、教育等部门协作,充分发挥社区、乡村医生的作用,加强对外来流动人口的综合管理,及时为外来儿童实施预防接种;③加强对常规免疫接种监测数据的分析和利用,规范辖区内外来流动儿童接种统计和报告工作,适时开展外来人口集聚区域适龄儿童接种率调查,及时开展免疫规划疫苗查漏补种工作,消除免疫空白,促进免疫规划工作的全面发展;④及时更新完善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减少漏报、重复报告现象发生,加强对外来流动儿童预防接种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提高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作者声明

本文无实际或潜在的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

[1]凌罗亚,李倩,潘晓红,等.浙江省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系统运转状况效果分析[J].中国计划免疫,2001,7(3):168-170.

[2]王陇德.预防接种实践与管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26-148.

[3]周淑琴.蓬莱市2006—2008年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和监测评价[J].实用预防医学,2010.17(4):687-689.

[4]陆利琴,宿迁市2009年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评价[J].江苏预防医学,2011,22(1):35-36.

[5]林琳,徐敏,杨晓明,等.2010—2011年日照市常规基础免疫接种率的评价[J].职业与健康,2012,28(21):2653-2654.

[6]曹雷,郑景山,曹玲生,等.中国2012年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常规免疫报告接种率分析[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3,19(5):389-396,459.

[7]郁晓丽,包头市东河区2006年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评价[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7,23(5):468-470.

[8]陈海燕,2005年焦作市解放区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7,6(3):356-358.

常规接种率 篇2

【关键词】 儿童预防接种;常规体检;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必要性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056-02

进行疫苗接种,大多数儿童都会比较安全,而只有少数儿童在接种后会发生异常反应[1]。接种前,对儿童进行常规体检,可较准确地筛查出处于呼吸道前驱期或感染潜伏期的儿童,从而可有效避免出现儿童带病接种的现象,并使接种安全得到有效保证,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接种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选自2007年8月——2013年3月在我院进行疫苗接种的900名儿童,全部儿童中,男469人(52.11%),女431人(47.89%),年龄1个月-6岁,平均年龄(26±0.6)个月。脊髓灰质炎糖丸疫苗209人次(23.22%),甲肝疫苗74人次(8.22%),乙脑疫苗118人次(13.11%),流脑类疫苗184人次(20.44%),百白破疫苗162人次(18%),白破疫苗76人次(8.44%),麻疹类疫苗77人次(8.56%)。

1.2 方法

1.2.1 儿童的选择和分组 对儿童进行疫苗接种前,体检和不体检按接种日期交替进行,把接种前只做健康询问而没有进行体检的儿童作为对照组(435例),把接种前接受过体检和健康询问的儿童作为实验组(465例),两组儿童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

1.2.2 接种前的接诊方式 对对照组儿童进行疫苗接种前由负责接种的工作人员详细询问儿童的健康情况及是否接种禁忌等,并把儿童的相关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对于有疾病或有接种禁忌症的儿童,应对其进行详细检查后再确定其是否能够接种[2]。实验组儿童接种前要完成对照组儿童接种前接诊内容的同时,还需做体温测量、肺部听诊、咽部视诊等常规体检。如果儿童的体温在37.5℃以上,且肺部听诊、咽部视诊等出现异常现象,应适当延迟疫苗接种,并和儿童家长做好沟通,待儿童身体恢复健康后再为其进行疫苗接种。

1.3 观察指标 把儿童实际的疫苗接种率和体温在接种后5 d内为37.5 ℃以上的发生率作为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13.0软件对患者的相关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及处理。

2 结 果

2.1 两组儿童的实际接种率对比 对照组儿童中,接诊儿童为435例,而实际接种儿童410例,实际接种率为94.25%;实验组儿童中,接诊儿童为465例,而实际接种儿童426例,实际接种率为91.61%;两组相比,具有一定差异。

2.2 两组儿童的体温在接种疫苗后5d内为37.5℃以上的发病情况对比 对照组儿童中,接种儿童为410例,体温出现异常的有14例,体温异常的发生率为3.41%;实验组儿童中,接种儿童为426例,体温出现异常的有2例,体温异常的发生率为0.47%;由此可知,两组儿童相比,发病情况有较明显的差异。

3 討 论

在儿童疫苗接种中,从事接种工作的人员通常都需经过严格而专业的业务培训后,才能上岗,在疫苗的注射过程中,只要注意安全,对禁忌症进行严格筛查,并严格按照接种的相关规范进行接种等,通常都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等现象的发生。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指的是受种者在在预防接种过程中或接种后出现的有可能对身体组织器官及功能造成较明显的损害,且怀疑和预防接种相关的事故、偶合症、不明原因反应等[3]。当受种者在处于某种疾病的前驱期或潜伏期进行疫苗接种,接种后就很可能会出现偶合症,且很容易把因接种疫苗而出现不良反应和偶合症相混淆。另一方面,进行疫苗接种后,儿童原有的疾病就可能会出现加重现象,此外儿童的身体健康情况及治疗因素等还会对接种后的免疫应答反应产生较严重的影响。某些禁忌症的体征现象不会有较明显的表现,而如果某些传染病正处于前驱期或潜伏期,发现也有一定难度。因此,对儿童进行疫苗接种前,负责接种的工作人员应向儿童家长仔细询问儿童的健康情况及是否有接种禁忌症等,此外,接种前必须对儿童进行严格体检。

参考文献

[1] 卞琛,林琴,韩长磊.常州市2004——2009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1,(03):115-116.

[2] 彭惠容,邹思玉,邵焕琼.提高家长、儿童对预防接种依从性的措施[J].中国医药导报,2011,(05):136-137.

常规接种率 篇3

1.1 资料来源

2003~2005年人口资料来源于嵊州市公安局统计资料;常规免疫接种数据来源于嵊州市2003~2005年常规免疫监测系统报表。

1.2 接种率评价方法

根据《全国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方案》,采用统一的接种率监测评价方法[1],对嵊州市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系统进行报告接种率、估算接种率、差值(D值)和比值(R值)的分析评价。(1)以嵊州市公安局公布的出生人数为估计应接种人数,以监测系统报告的实际接种人数为接种人数估算接种率。(2)差值(D)评价:差值(D)=(报告接种率一估算接种率)。D≤0.05时可判断为资料可信,D为0.05~0.15时为可疑,D>0.15时为不可信。(3)比值(R)评价:R值≈3W(或3BCG)/OPV(或DPT)。当0.95≤R≤1.05时为可信,0.90≤R≤0.95或1.05≤R≤l.15为可疑,R≤0.90或R≤l.15为不可信。

2 结果

2. l报告接种率和估算接种率

嵊州市实行以乡镇为单位的儿童常规免疫,省级示范接种门诊实行周接种制度,规范门诊实行月接种制度,接种报表全年报告12次,2003~2005年5种疫苗报告累计接种率均达99%以上,而估算接种率为75.57%~95.12%,相差较大。(表1)

2.2 差值(D)

评价应用差值判断标准2003~2005常规免疫接种率资料进行评价,结果为2003和2004年D值不可信,2005年可疑。(表2)

2.3 比值(R)

评价通过比较各种疫苗间的应接种人数计算比值(R),以判断报告接种率有无逻辑上的错误。结果为2003和2005年报告资料可疑,2004年报告资料不可信,表明2003~2005年的报告资料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逻辑错误。(表3)

3 讨论

接种率是评价免疫规划工作的重要指标,如何在报告接种率的高水平状况下对接种率作出合理、科学的评价,是计划免疫管理的课题之一[2]。通过监测系统报告的嵊州市2003-2005年儿童五种疫苗接种率均达较高水平,在99%以上,而估算接种率在75.57%~95.12%之间,有较大差距。D值评估显示,2003和2004年D值为不可信,2005年可疑,说明常规免疫接种报告数据存在虚高现象。R值评价结果为2003和2005年报告资料可疑,2004年报告资料不可信,表明全市接种率报表资料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逻辑错误。

估算接种率和D值评价反映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免疫规划掌握的应接种人数与公安部门的数据有差距,差距来自以下三个方面:⑴乡镇免疫工作人员没有很好掌握辖区内的应接种儿童对象,存在漏登、漏种现象。⑵没有及时掌握辖区内的流动儿童变动情况,未根据外来儿童流入和本地儿童长期外出,而调整应接种统计对象,导致报告应接种人数少于公安部门统计数据。⑶部分乡镇免疫工作人员对“应接种人数”概念不清,“应接种人数”统计错误,而个别免疫人员为了虚增接种率,根据实际接种人数随意改变应接种人数,导致报告接种率高于估算接种率。R值评价的结果反映的问题也主要与乡镇免疫工作人员对“应接种人数”统计错误、个别免疫人员随意改变应接种人数有关,如2004年MV的应接种人数明显低于其他疫苗应接种人数,MV/HBV只有0.85,R值不可信。

常规免疫接种是消灭相关传染病的最根本策略,保持高水平的免疫接种率是免疫规划工作的首要任务。由于现在农村公共卫生工作任务重,压力大,乡镇卫生院又普遍缺乏人员,很多防疫人员都身兼多职,加上人员更换频繁,缺少相应的培训,业务素质较低,使常规免疫存在较多薄弱环节和不足。为了完善和规范免疫规划工作,提高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质量。在今后的免疫规划中政府应加强对免疫规划的领导,增加经费投入,巩固县、乡、村三级疾病预防控制网络,实施科学管理[3]。加强对免疫接种的监督和管理,尤其要加强流动儿童的免疫接种管理,探讨和制定切实可行的相关制度,同时加强对乡镇免疫工作人员的业务和职业道德培训,提高业务水平,认真做好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工作。将流动人口纳入属地管理,及时为流动儿童预防接种。在巩固免疫成果的同时切实提高接种率,消除免疫空白,促进免疫规划工作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迮文远.计划免疫学[M].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240-242.

[2]凌罗亚,李倩,潘晓红,等.浙江省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系统运转效果分析[J].中国计划免疫,2001,7(3):168-170.

常规接种率 篇4

1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常规免疫报告数据来源于免疫规划监测系统,包括12月龄内儿童卡介苗(BCG)、乙肝疫苗(HepB)、百白破疫苗(DPT)、脊髓灰质炎疫苗(TOPV)和麻疹-风疹二联疫苗(MR)接种数据。人口资料来自赤峰市统计局发布的《2011赤峰统计年鉴》。

1.2 评价方法

累计接种率=累计实种人数/累计应种人数×100 %;根据《全国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方案》提供的方法,对全市的常规免疫接种率、差值(D)和比值(R)评价。其中,D值=|估计接种率-报告接种率|,估计接种率=(报告接种人数/估计接种人数)×100 %,报告接种率=(报告接种人数/报告应种人数)×100 %(TOPV、DPT和HepB为第3针数);当D≤0.05时为报告接种率可信,D为0.05~0.15时为可疑,D>0.15时为不可信。R值≈3×MV或BCG/(TOPV或DPT或HepB),通过比较各种疫苗间的应种人数来判断报告接种率有无逻辑错误,DPT、TOPV、HepB均为3剂次接种人数之和,故DPT、TOPV、HepB的应种人数应近似于BCG和MV的3倍。当0.95≤R≤1.05为可信,0.90≤R<0.95或1.05<R≤1.15为可疑,R<0.90或R>1.15为不可信。

2结果

2.1 常规免疫报告

2011年全市12个旗县区常规免疫报告12轮(每月一轮),共收到常规免疫接种报表144份,报告完整率为100 %。

2.2 常规免疫接种率评价

2.2.1 报告接种率

5种疫苗的报告接种率均在98 %以上,其中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和乙肝疫苗的报告接种率计算的是3针全程接种率。数据详见表1。

2.2.2 差值(D)评价

评价结果在可疑和不可信之间,详见表2。

2.2.3 比值(R)评价

评价结果均在可信范围内,详见表3。

* BCG应种人数的3倍为116 346,MV应种人数的3倍为110 313

3讨论

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实施以来,疫苗由原来的5种增至11种,基层预防接种单位常规免疫工作量不断增加,为了保证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2011年我市对各预防接种单位的免疫周期进行调整,增加了免疫频次,城区的免疫门诊由过去的周免疫逐步向日免疫过渡,农村和牧区的门诊由过去的月免疫向周免疫过渡。由于免疫服务频次的增加,尽管在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后工作量剧增的情况下,我市原5种疫苗常规免疫接种率继续保持在较高的水平,累计接种率均达95 %以上。差值(D)为可疑和不可信,说明我们掌握的新生儿数与统计局的数据存在一定的偏差。虽然统计局数据往往很难准确统计实际人口数量,尤其是流动人口数[1],但也反映出我市各级在免疫规划儿童管理,特别是流动儿童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漏洞。比值(R)的评价均为可信,可见我市各级的工作对常规免疫报告方法掌握的较准确,无逻辑性错误。

为今后我市继续保持较高的常规免疫接种率水平,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1)免疫服务频次的增加是保持高接种率水平的关键,今后要抓好基层预防接种单位免疫服务周期的调整,力争实现城区门诊日免疫,并提供周末双休日的免疫服务,农村和牧区的接种单位实行周免疫。(2)国内文献报告,计划免疫信息来源的数量、母亲的职业、家庭的大小和经济水平因素与接种率相关[2],各级疾控部门要注重对免疫规划工作的宣传,普及预防接种知识,提高公众认识,消除母亲的职业、家庭的大小和经济水平因素对接种率的影响。基层接种单位要通过电话、手机短信、张贴海报、入户通知等多种途径通知儿童家长,争取让所有适龄儿童家长都能得到免疫接种信息。(3)充分利用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只有通过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工作,才能掌握每个儿童的预防接种个案信息,提高常规接种率报告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增强对流动儿童的管理和及时接种[1]。

摘要:目的:对赤峰市2011年报告的卡介苗、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和麻疹-风疹二联疫苗等常规免疫接种率进行评价。方法:采用差值(D)评价法和比值(R)评价法。结果:5种疫苗的报告接种率均达到了国家要求的95%的接种率指标,D值的评价结果在可疑和不可信之间,R值的评价结果均在可信值范围内。结论:赤峰市常规免疫工作运行较好,通过缩短免疫周期和增加免疫频次可提高常规免疫疫苗的及时接种率,利用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可进一步加强对辖区内儿童的管理。

关键词:常规免疫报告,接种率,监测,评价

参考文献

[1]武文娣,刘大卫,曹雷,等.2005-2007年中国常规免疫报告接种率的估算[J].中国疫苗和免疫,2009,15(4):363-366.

常规接种率 篇5

关键词: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系统,评价与分析

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是计划免疫中一项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工作,真实可靠的免疫规划接种率监测资料,能使各级疾病控制和卫生管理部门正确评价儿童基础免疫接种的完成情况,及时发现问题,提高和保持高水平的免疫接种率[1]。景市从2008年5月份开始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在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原6种疫苗防7种病的基础上,增加到14种疫苗防15种病,为评价景市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系统运转质量,现对2010~2012年免疫接种率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及可信度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卡介苗(BCG)、脊髓灰质炎疫苗(OPV)、百白破疫苗(DPT)、麻风疫苗(MR)、乙型肝炎疫苗(HepB)、A群流脑疫苗(MenA)、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JE)接种数据来源于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系统报表;出生人口资料来源于景市免疫规划工作基础资料年报表。

1.2 方法

1.2.1 一般性评价:

对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数据报告的及时性、完整性、逻辑性进行评价。

1.2.2 可靠性评价:

根据《全国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方案》[2]提供的方法,以报告接种率、估算接种率、差值(D值)、比值(R值)评价法进行评价。(1)估算接种率:以景市免疫规划年报表中的出生人口数作为应种人数,以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报告的接种人数作为实际接种人数计算估算接种率。(2)差值(D值)评价:D值=|估算接种率-报告接种率|。当D≤0.05时为可信,0.05<D≤0.15为可疑,D>0.15为不可信。(3)比值(R值)评价:因DPT较少开展补充免疫,数据较稳定,可以DTP作为参照进行R值评价[3]。R=3MR (BCG)/DPT,计算R值,当0.95≤R≤1.05为可信;当0.90≤R<0.95或1.05<R≤1.15为可疑;当R<0.9或R>1.15为不可信[4]。

2 结果

2.1 常规免疫报告接种率和估计接种率:

常规免疫报告接种率报表由各接种单位上报,通过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逐级审核上报。2010年估计应种22784人,BCG实种20749人、报告接种率99.93%、估算接种率91.07%,OPV实种22145人、报告接种率99.79%、估算接种率97.34%,DPT实种22214人、报告接种率99.69%、估算接种率97.50%,MR实种21531人、报告接种率99.62%、估算接种率94.5%,HepB实种20963人、报告接种率99.95%、估算接种率92.01%,MenA实种21643人、报告接种率99.54%、估算接种率94.99%,JE-1实种21916人、报告接种率99.59%、估算接种率96.19%;2011年估计应种23280人,BCG实种20235人、报告接种率99.92%、估算接种率86.92%,OPV实种21847人、报告接种率99.76%、估算接种率93.84%,DPT实种21963人、报告接种率99.72%、估算接种率94.34%,MR实种22384人、报告接种率99.74%、估算接种率96.15%,HepB实种20311人、报告接种率99.94%、估算接种率87.25%,MenA实种21975人、报告接种率99.76%、估算接种率94.39%,JE-1实种22502人、报告接种率99.74%、估算接种率96.66%;2012年估计应种24848人,BCG实种22850人、报告接种率99.87%、估算接种率91.96%,OPV实种24476人、报告接种率99.81%、估算接种率98.50%,DPT实种24204人、报告接种率99.77%、估算接种率97.41%,MR实种24351人、报告接种率99.78%、估算接种率98%,HepB实种22883人、报告接种率99.93%、估算接种率92.09%,MenA实种23979人、报告接种率99.70%、估算接种率96.50%,JE-1实种24877人、报告接种率99.72%、估算接种率100.12%。景市2010-2012年七类疫苗报告接种率均达到99%以上,估计接种率在86.92%~100.12%,其中2011年卡介苗、乙肝疫苗估算接种率低于90.00%,分别为86.92%、87.25%。

2.2差值(D值)、比值(R值):

不同年份七类疫苗D值分别:2010年BCG、OPV、DPT、MR、HepB、MenA、JE的D值分别为0.09、0.02、0.02、0.05、0.08、0.05、0.03,2011年BCG、OPV、DPT、MR、HepB、MenA、JE的D值分别为0.13、0.06、0.05、0.04、0.13、0.05、0.03,2012年BCG、OPV、DPT、MR、HepB、MenA、JE的D值分别为0.08、0.01、0.02、0.02、0.08、0.03、0.01。2010-2012年D值在0.01~0.13,21个评价指标中,评价为“可信”的14个,占66.67%;评价为“可疑”的7个,占33.33%;评价为“不可信”的0个;2010年BCG、HepB的报告接种率数据为可疑,2011年BCG、OPV、HepB的报告接种率数据为可疑,2012年BCG、HepB的报告接种率数据为可疑。2010-012年R值在0.93~1.02,以DTP为参照进行R值评价,全市3年18个评价指标,评价为“可信”的17个,占94.44%;评价为“可疑”的1个(3BCG/DPT),占5.56%,评价为“不可信”的0个;通过对D值与R值进行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10、2011、2012年接种率判为可信。

3 讨论

景德镇市自2004年起将常规免疫接种率报表纳入《中国免疫监测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报告,结果显示,2010-2012年全市免疫规划疫苗基础免疫报告接种率均在95.00%以上,估算接种率在86.92%~100.00%,估算接种率与报告接种率存在一定的差距。D值评价为可信的指标占66.67%,评价为可疑的占33.33%;R值评价为可信的指标占94.44%;评价为可疑的占5.56%,表明上报各苗之间数据无逻辑错误。3年的卡介苗、乙型肝炎疫苗D值均为可疑,脊髓灰质炎疫苗D值除2011年为可疑外,2010、2012年均为可信。

自2010年以来,景德镇市所辖县(市、区)各预防接种门诊使用信息化管理平台,大大提高了接种率报告的及时性和完整性(均达到100.00%),虽然常规免疫报告接种率较高,但是仍与估算接种率存在差异,可能与应种数统计不准确,一些适龄儿童外流导致实种人员与应种人数差距较大有关。由于人口流动性加大,掌握和合理计算流动目标儿童的数量是造成应种人数不准确的一个主要原因,如何正确合理统计应种儿童数仍是我们需要注意的问题。

综上所述,为进一步提高我区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的工作质量,进一步加强流动儿童的管理。相关部门互相配合,协同联动,提高对流动儿童的搜索,把全部儿童纳入管理,准确掌握流动儿童数目,继续加强流动应种儿童的调查摸底工作,以便取得较为准确的本地儿童的出生情况和外来流动儿童的流入和流出情况,以进一步提高常规免疫接种率的可信度。

参考文献

[1]孙晓杰,孟庆跃.我国常规免疫报告接种率与实际接种率差距研究[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4,18(1):74-77.

[2]卫生部.全国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方案[s].1998.

[3]张伟燕,李震,许青,等.2011年山东省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系统评价[J].预防医学论坛,2012,18(11):809-812.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常规接种率】相关文章:

接种率调查总结05-06

乙肝疫苗接种率06-23

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06-12

二级接种05-15

接种08-16

接种质量05-29

儿童接种06-04

预防接种08-16

门诊接种范文05-17

预防接种门诊06-14

上一篇:中年男人的饮食下一篇:资源发展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