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可自由兑换货币

2024-07-30

国际可自由兑换货币(精选五篇)

国际可自由兑换货币 篇1

关键词:货币国际化,前提条件,资本账户可兑换

一、货币国际化的前提条件

在信用货币环境下, 货币超出一国国家法律保护界域, 被其他国家信任和自愿接受, 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以美元和欧元为例, 两者作为国际货币具有以下共同特点:首先, 发行国的商品服务贸易及金融资产数量庞大;其次, 发行国货币在国际贸易中具有相当的议价能力。因为发达国家商品生产差异化, 且深化的金融市场为全球投资者提供了多种风险套利工具, 因此发达国家的货币更具有国际化优势;最后, 货币国际化在保持币值稳定方面应获得其他国家的信任, 因此, 储备货币国家是否有能力保持物价稳定是很关键的。

1. 货币的可兑换程度。一般来说, 货币国际化即一国货币可跨境行使一般等价物、计价工具、价值储存基本功能

国际化货币用来进行国际交易清算的一个前提条件是国外投资者进入该国金融市场时, 极少或没有限制。从这点来说, 必须区分资本项目可兑换和货币国际化。资本账户可兑换是货币国际化的先决条件之一, 但不会使该国货币自然成为国际化的一般等价物, 只能反映在市场汇率条件下, 外国投资者可以无障碍地进行跨国金融交易。货币国际化并不一定要求某种特定的汇率形成机制, 在特定的情况下, 货币国际化进程在资本项目不完全可兑换的情况下也可进行。虽然资本管制而形成的各种制度在货币国际化进程中会产生矛盾, 但是不同的汇率机制与货币国际化是兼容的。

2. 货币在国际经济活动中的使用程度

货币是否为国际货币要看其在国际经济活动中实际使用的程度, 通常以该国货币参与国际商品和服务贸易程度、金融资产及外汇储备占据的份额来衡量。一国货币可能完全兑换、自由浮动, 但未被广泛用于国际交易, 也不能行使国际交易媒介功能。

3. 市场力量对货币国际化的推动

贸易结构国际商品和服务贸易中进行货币选择需要考虑的因素。如果采用生产者货币定价, 当汇率波动时, 进口方会相应调整支付价格, 从而引发进口方对需求的调整, 此时, 采用出口方货币面临汇率风险及需求的不确定性。需求不确定性程度由市场竞争力决定, 如果买方有更多的选择余地, 那卖方会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 若卖方具有垄断能力, 那买方支付价格的波动会较小。因此, 如果卖方生产差异化较大的商品, 其更倾向于降低需求的不确定性, 比如采用生产者货币定价来固定产品价格。很多研究指出, 发达国家与较不发达国家进行国际贸易, 经常采用前者的货币结算。这与发达国家生产的商品和服务更具差异化的事实相符。对于石油和其他初级商品贸易的结算则倾向于选用少数几种主要货币。为了消除采用进口国货币结算, 增加汇率波动所引发的套利机会, 通常采用同种货币进行结算。此外采用同种货币结算也更利于在交易所交易中进行价格对比。

4. 金融监管和宏观调控能力对货币国际化的保障

货币发行国除了要有良好的国际信誉外, 还必须具有强有力的金融监管和宏观调控能力, 避免可能发生的货币危机或债务危机。在资本项目开放后, 国外金融机构的进入和货币发行国金融机构的国外经营, 会导致该国国内金融机构的外币负债以及国外金融机构所持该国债务的增加, 无疑增加了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因此, 在国际化的背景下, 政府通过发放本币来实施救助的能力可能会受到限制, 并不得不通过减少外汇储备或对外举债来实施救助。缺乏一个高效、稳健的金融监管体系, 以及强大的宏观金融调控能力, 金融管理部门在发生危机时便不能够迅速、有效地通过政策工具的调整予以化解, 以至对本币币值稳定产生显著的影响。

二、资本账户自由化对经济增长金融稳定和外汇储备的影响

货币国际化的一个必要条件是资本账户自由交易。货币国际化国家解除跨境投资政策限制会为国外和国内的市场参与者提供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在这样的制度框架下, 国外投资者在离岸和在岸市场可自由买卖该国货币计价的金融工具, 国外借款人也可在离岸或在岸市场发行以东道国货币计价的债券或其他金融工具, 并可将其向非居民销售。同理, 国内居民在国外金融市场借贷时也享有同样的权利。资本账户自由化对于新兴市场经济体来说, 是金融市场开放的最后一步, 也是最难的一步。

1. 资本账户自由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通常认为, 金融全球化会使资本从低利率的发达经济体流向高利率的新兴经济体, 从而弥补后者不充足的国内存款缺口, 降低其国内投资成本。一些特定的资本流入, 如外商直接投资, 还能为东道国带来新技术, 提高其管理及组织能力。尽管现有文献并未展示金融市场开放对经济增长带来好处的显著证据, 相关研究成果指出只有当特定的前提条件, 比如成熟的金融市场、高质量的金融机构及管理、贸易实现一体化等被满足时, 新兴市场经济体才能从金融市场开放中获益。有文章指出, 上述支撑条件未达到时过早推动金融市场对外开放, 会增加新兴市场经济体应对类似资本流入突然终止等外部冲击时的脆弱性。

从这个层面上讲, 除了新加入东盟的5个国家外, 东亚新兴经济体均不缺乏国内储蓄, 1997-1998年金融危机后, 东亚国家通过大规模的经常项目盈余对外输出资本, 所面临的问题是缺乏投资需求且这种趋势似乎从未改变。

2. 资本账户自由化对金融稳定的影响

大量证据显示, 资本账户自由化会加剧资本流动的波动性, 对金融稳定产生严重影响。2007年金融危机伊始, 许多部分开放或完全开放资本账户的东亚国家资本流动较之前越发不稳定, 股价和汇率剧烈波动, 而新兴市场经济体国内金融市场规模的不匹配又加深了解决问题的难度。

尽管对于大的外商投资者及机构投资者而言, 东亚金融市场投资规模仅占其国际投资规模的很少部分, 但是对于规模较小的东亚金融市场来说, 却超过当地金融市场的吸收能力, 占据较大分量, 可以轻易主导金融市场价格走势, 包括汇率涨跌。近年来全球金融市场不稳定, 国际投资者持续对国家风险进行重新评估, 并调整投资的地区及国家敞口。假如决定减少东亚地区敞口, 无论国家之间经济基础以及证券之间信用评级是否有差距, 他们都会将持有的该地区金融债券悉数抛售。从该地区退出, 尽管是其证券投资组合的小范围调整, 但可能会给小规模经济体的国内金融市场带来巨大影响, 导致的汇率和国内资产价格变化是其无法承受的。

3. 资本账户自由化对国际储备的影响

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后, 许多东亚国家致力于增加经常项目盈余, 并将大多数盈余转化成了外汇储备, 用于应对未来危机。2007年金融危机前, 这些外汇储备被认为是过量的、高成本的, 并引发全球失衡问题。随着危机进一步加深, 除中国外, 这些外汇储备应对危机带来的流动性短缺也并不见得是充足的。

从理论上讲, 拥有国际化货币的国家无需持有与非国际化货币国家数量相当的外汇储备, 因为他们自身的货币可能就是美元、欧元的良好替代品。发行国际货币的国家, 例如英国、欧盟成员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外汇储备规模都不大。相对于澳元而言, 尽管日元更具国际化, 但日本却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 属于特例。发行国际化货币的英语国家均持的外汇储备规模较小, 经常账户逆差通过对外举债进行弥补, 如澳大利亚2008年末外汇储备与GDP的比率刚过3%。澳大利亚通过对外借贷弥补持续经常项目逆差的经验在东亚新兴市场国家难以被复制。其中一个现实的原因在于, 澳大利亚能够持续对外举债源于其自身的经济基础。从澳大利亚的经验可知,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尽管货币国际化更便于一国对外举债, 并且降低对外举债成本, 但是货币国际化本身并不必然能使一国增加对外融资能力, 此种能力更多地由其经济基础决定, 而非货币地位。澳大利亚近期决定与美国签署互换协议, 以补充外汇储备就是对上述观点的一个佐证。一个国家的货币可能会满足成为国际账户记账单位的所有条件, 但是国际市场上如果对该国货币需求极少, 那即使货币国际化对该国进入国际金融市场也不会有帮助。

参考文献

国际可自由兑换货币 篇2

【摘 要】货币自由兑换是实现两国贸易便利健康发展的首要前提,目前我国与越南之间无论在正常贸易还是经济合作中都存在着货币兑换的一系列障碍,它们对两国之间贸易、投资等金融业务的发展都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文章对中越两国货币实现自由兑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促进两国贸易健康发展。

[关键词] 货币自由兑换;地毯银行;兑换规模;市场定价

一、存在的问题

1.兑换业务大多集中在边境贸易发达地区,兑换规模小。随着中越两国在边境地区贸易往来的日益频繁、经贸合作领域的不断拓宽,使得人民币在两国边境地区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总体来说,人民币与越南盾的兑换额逐年增长,但其兑换业务主要集中在两国边境地区,特别是在河口、百色市等边境贸易发达地区,兑换业务在地域分布的局限造成了兑换业务发展的缓慢。中越货币实现自由兑换,必须扩大在两国地域范围内的影响力,不断推进兑换业务的实践区域。此外,两国货币兑换虽然取得了飞速发展,但其兑换绝对量仍然很小,这主要源于两国经贸规模尚小,以及人民币在越南相对于美元、欧元等国际货币,自身地位和影响力不足降低了贸易商使用人民币结算的意愿。

2.兑换渠道不畅,有待规范。人民币在与越南盾兑换过程中,通常由于有一大部分的边境贸易都是通过现金或者地毯银行、地下钱庄进行结算,只有少部分才是通过银行等正规渠道兑换,这不但阻碍了相关金融机构开展两国货币兑换业务,更容易通过非正规兑换机构滋生非法洗钱、交易毒品、走私不合规物资等违法行为,加大了两国对货币兑换监管压力。

3.有关法律法规滞后。由于人民币与越南盾兑换业务地域局限,仅在云南、广西等少数与越南接壤的地区开展,且越南盾属于个别特殊交易币种,币值稳定性不足,容易作为投机性用途流通。另外,国际收支申报体系个人结售汇系统设置中无越南盾币种,增加了银行操作难度,使统计数据无法录入、额度管理政策难以控制。此外,由于越南盾兑换业务的特殊性,以及边贸中人民币与越南盾进口结算不实行核销管理,使得越南盾兑换、支付业务缺乏相关真实性审核规定,存在法律监管盲区。

4.商业银行服务质量不足。在当前中越两国边境贸易发展过程中,商业银行金融服务水平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严重的缺失和低效现象,而地摊银行、地下钱庄等非正规机构由于自身经营灵活,兑换量较自由等特点,更容易满足边民和边境贸易商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的需求。商业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在边贸中不仅失去汇率定价权,即使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下开展的结算业务,也受制于地摊银行,现阶段商业银行尚不能提供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兑换服务。

二、对策分析

1.继续加强中越贸易合作,扩大对外贸易规模,增加市场份额。作为当今世界第二大贸易国,中国应该加强与越南等周边国家的经贸合作,扩大对外贸易规模,增进与中越两国政府间的交流协商,建立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关系。这在我国经济实力不断提升、人民币币值的稳定发展前提条件下,有利于增强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的竞争力,增加人民币对越南盾的兑换需求,进而带动中越货币兑换业务的蓬勃发展。

2.加速出口产业升级,加强对外贸易产品竞争力。在国际市场上,东南亚国家如越南在化学制品和机械运输设备方面处于绝对劣势,中国应借机增强化学制品和机械运输设备产业的优化升级,提高这些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加出口,进一步增强我国对外贸易商品在越南的竞争力,这对增强人民币越南的竞争力和货币地位,实现人民币的区域化和国际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保障有效风控,稳步放宽资本项目限制。这要求在规范资本流入管理的同时,对资本流出进行有序引导,稳步实现人民币与越南盾的可自由兑换。具体包括资本流动放款方面采取“先资本流入后资本流出”;对长短期资本管制则“先长期后短期”;对非居民资本业务管理先取消发放人民币的贷款限制,后放松以人民币计价有价证券的限制等,营造一个有利于中越货币自由兑换的环境,不断健全配套措施,逐步推进人民币在越南的资本项目可兑换。

4.完善金融体系,建立回流机制。国家对外汇的管制逐渐形成以市场为虑、以市场为主的间接管理。实行经常项目外汇结售汇制,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汇率并轨,人民币汇率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外汇经营引入市场竞争机制,QFII 制度的推出等,都标志着我国外汇市场已开启统一规范和稳健发展的新时期,中国金融体制和金融市场正朝着有利于人民币自由兑换乃至于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另外,还要建立人民币回流机制,包括以商业银行和境外金融当局为清算行的单通道集中回流模式,以及多通道集中回流或者多通道分散回流机制等,这样既保障资金的正常跨境流动,也能是人民币在中越两国实现跨境循环周期流动,以便监管机构监管,促进实现中越货币自由兑换。

参考文献:

[1]陈光龙.越南与中国广西边境贸易研究[学位论文],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02).

[2]杨佳宇.浅析人民币成为东亚地区主要结算货币[学位论文],吉林财经大学,2011(04).

[3]张坦.人民币在东亚区域内的地位研究[学位论文],湖北大学,2012.

[4]张建玲.滇越货币兑换发展的思考[期刊论文],西南金融,2009(10).

[5]罗跃华,陈红,贺志文,唐一力,农凤霓.中越边境地区本外币兑换市场建设的思考[期刊论文],区域金融研究,2011(3).

作者简介:

和永昌(1990—)云南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专业在读研究生。

戴铁城(1991—)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政策专业研究生在读。

人民币资本账户可自由兑换问题研究 篇3

一、人民币可自由兑换的理论探讨

资本账户可兑换是指一国资本流进和流出均实现无限制的兑换, 国内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融为一体。发展中国家货币要实现资本账户自由兑换, 往往面临内部平衡和外部平衡的冲突, 尤其是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与汇率稳定两者之间的明显冲突。六十年代初, 蒙代尔和弗莱明就指出, 在完全的资本流动性、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固定汇率制这三项目标中, 一国政府最多只能同时实现两项。因此, 几乎所有国家都选择对资本项目实行严格管制。随着经济发展, 一些国家逐步取消对资本项目的管制, 国际资金流动导致了金融市场的全球一体化。八十年代以来, 在金融自由化的浪潮中, 许多发展中国家选择了资本账户开放和浮动汇率制。但从九十年代以来发生的几次重大国际金融危机来看, 这些国家资本账户的开放并没有给他们带来预期的效果反而使其经济受到重创。

我国自1994年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之后, 名义上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实际上是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如果人民币实现资本项目自由兑换, 我国将面临固定汇率与货币政策独立性两者之间的冲突考验。根据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在资本项目开放的条件下, 我国政府必须在固定汇率制和货币政策独立性二者中做出取舍。但是, 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运行的发展中国家, 放弃货币政策调控经济这个强有力工具显然不符合现实。八十年代拉美国家以债务危机为特征的宏观经济失调, 九十年代东南亚国家以出口竞争力下降和内部泡沫经济引发的货币和金融体系双危机, 无不说明当条件不具备时, 过早实现浮动汇率制和开放资本账户是十分危险的。

二、人民币资本账户可自由兑换的条件

在实现资本账户自由化的国家中, 发生严重危机的基本上都是经济基本面有问题的发展中国家, 如泰国、墨西哥。而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日本只发生了调整过程中的轻微震荡, 没有对经济基础造成极大的危害。早在80年代, 马来西亚和泰国的资本项目已经相当开放, 如果资本项目开放是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根源, 那么危机爆发的时间应该更早。可见资本账户自由化是否导致经济和金融危机, 取决于各国的经济和政治条件, 主要有:

(一) 稳定的宏观经济状况

这是资本账户开放的重要前提, 宏观经济的稳定表现为一国的经济增长适度、财政状况良好、物价稳定。适度的经济增长要求GDP增长具有持续性和协调性, 良好的财政状况要求财政赤字保持规模适度、比重适度, 公认的安全警戒线是财政赤字占当年GDP的3%以内。宏观经济稳定的另一指标是通货膨胀率, 其标准则难以统一, 因为根据国家发展情况的不同会有不同的标准, 一般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保持在3%-10%以内较为适当。

(二) 健全的微观经济主体

企业是一国经济稳定的基础, 也是金融体系稳定的基石。实行资本账户可兑换, 要求国内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接轨, 通过以自由竞争形成的货币价格体系来实现资源有效配置。国内外利率的差异、汇率的升降以及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将对国内企业产生巨大的冲击和风险, 这就要求企业是真正的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担风险、自求发展的利益主体, 能够对市场价格做出灵敏的反映并做出灵活的调整, 才能利用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最优配置资源, 并使风险最小化。技术上要求企业具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 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对金融企业的要求则是商业银行经营状况良好、资本充足、不良资产控制在一定界限内。

(三) 充足的外汇储备

一国拥有足够的自由外汇是应付经常项目用汇的必要条件, 政府或中央银行为了在外汇市场干预价格波动或调节市场供求关系, 也需要大量外汇储备。一般情况下, 一个国家需要至少保持相当于3个月进口用汇额左右的外汇储备。如果国际收支逆差和外汇储备额下降, 对外筹资能力和本国居民拥有的外币和外币资产也十分必要。根据对已实行货币自由兑换的若干国家的研究和通行的国际储备需求理论, 充足的外汇储备是指外汇储备额占进口额的比重最少不得低于20%, 一般应维持在30%-40%左右。另外, 可以用外汇储备与外债总额之比来衡量一国外汇储备对总体外债规模的清偿能力。按照国际经验, 外汇储备与外债总额之比不能低于30%, 否则就存在诱发债务危机的隐患。

(四) 稳健的金融体系

资本开放的好处在于能利用外国储蓄来弥补本国投资-储蓄缺口, 促进经济长期增长。但这一好处实现的重要前提是国内金融体系不存在金融抑制, 能很好地在投资账户间配置储蓄。否则, 本国投资-储蓄缺口就不能对正确反映本国的资金稀缺情况, 国外储蓄便不能得到有效运用, 不能成为经济长期增长的动力, 最终还可能引发外债的偿还危机。所以资本账户开放前必须进行金融系统的深化, 如建立新的金融机构满足多种金融服务需要, 增加金融市场的竞争, 放开或放松利率管制, 培育发达的货币市场。

(五) 高效的金融监管

金融自由化使得监管的重要性更为突出, 资本账户开放后, 国外金融机构的进入和本国金融机构的国外经营使国内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加大, 使监管的范围和难度增大。同时, 银行继续背负的不良贷款需要用中央银行的信贷支持。这样, 私有银行的信贷也受到政府约束。由于政府往往是银行系统的最后贷款人, 会导致银行法规不健全、自律不严、监管松弛。有些商业银行自有资本不足, 监管当局并不促使银行及时补充。由于风险客观存在, 银行利润和经营风险相辅相成, 问题在于风险与效益之间需要一个可承受的量的区间。因此我们可以用不良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率来衡量贷款质量以及金融风险程度、金融监管力度。按国际商业银行资产风险管理经验, 该指标应小于15%。

三、我国实行人民币资本账户可自由兑换的对策建议

(一) 保持经济政策的独立性

资本账户的开放使得政府在利率政策与汇率政策方面的自由度受到影响, 政府利用汇率、利率政策可以调控宏观经济行情, 资本自由流动又可以带来更大的经济增长, 但这三者放在一起时, 政府只可能选择其中两项, 而不可能三项好处同时得到。资本账户开放后, 目前实行的实际上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便很难维持, 因此, 国家首先要确保有稳健的财政、货币政策, 以防范货币自由兑换后资金的快进快出给金融体系带来太大的风险。

(二) 积极推进市场化进程

应当进一步推进我国市场化进程, 为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可兑换创造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和必备的微观经济基础。由于现行投融资体制和地方部门的利益冲突, 会加大资本项目开放后对资本流动监管的难度。因此应对政府的职能进行双重定位:一是政府作为投资主体应从竞争性投资领域退出, 重点从事公益性项目投资。随着民间资本的逐步进入和竞争程度的提高, 政府在传统的垄断性行业的投资比重可逐步降低, 政府对处于基础性投资中关系国家安全和全社会利益的重点企业实行控股;二是对金融体系的调控应从直接控制向主要运用货币政策、汇率政策配合以财政税收政策、产业政策的间接控制转变。

(三) 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步伐

银行要加大清收力度, 加快处置不良资产, 严格控制新发贷款不良率。否则资本账户开放, 优秀客户被外国金融机构吸引走, 就可能陷入无法偿债地步, 从而拖垮整个银行体系。而且, 有些金融机构借资本账户开放之机从国际市场借新债补旧债, 使外债风险升高。因此, 要完善国有银行的内控机制, 重点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加强风险管理, 通过改进自身经营方略和科技手段, 来提高其整体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在此过程中, 要明晰股权资产、完善组织结构和确定发展战略, 进而增强国有银行的综合竞争力。就现阶段我国利率形成机制而言, 同样是不适应资本账户自由化发展需要的。这就要求我们相应地改善制度环境因素和宏观经济状况, 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

(四) 建立严密的金融监管防火墙和有效的风险防范预警机制

金融危机的教训表明, 金融体系的脆弱与金融监管的不力是导致灾难的重要原因。所以, 资本市场和资本项目的开放一定要与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和金融监管的严密有效相适应。当务之急是, 在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外汇市场之间建立起严密的金融监管“防火墙”和及时有效的风险防范“预警”机制。这就要求货币政策职能部门同金融监管部门之间密切配合、相互沟通, 对资本项目下外汇资金的流入流出进行实时监控、全程跟踪, 不断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和金融监管水平。

摘要:随着金融全球化的发展, 是否应该开放资本项目以及如何开放, 已成为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发展中国家必须回答的重大问题。人民币自由兑换问题是国家宣布的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之一, 货币自由兑换是有前提条件的, 在条件尚不具备的情况下强行推广货币自由兑换, 只会带来灾难性后果。同时, 货币自由兑换又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 随着条件的不断成熟, 货币兑换的自由度越来越大。人民币的完全可自由兑换是一项长远的目标, 其实现还需要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

关键词:资本账户,可自由兑换

参考文献

[1]万尧浅谈人民币可自由兑换[J]北方经贸2007 (11)

[2]张玉凤开放条件下人民币资本项目可自由兑换问题研究[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 (12)

[3]管婧谈人民币实现自由兑换[J]时经论衡2003 (8)

[4]肖利秋, 周荃试论人民币的完全可自由兑换[J]广州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 (4)

国际可自由兑换货币 篇4

货币自由兑换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不可兑换;二是经常项目可兑换;三是资本项目可兑换, 即在资本与金融交易项目下均可自由兑换。

早在90年代中期,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对中国提出必须最终实现和服从该组织对货币可自由兑换规定的要求。纵观中国近10多年的人民币汇率改革的进程, 人民币可自由兑换始终在稳步向前推进。1996年1月29日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之后, 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了《境内居民因私兑换外汇办法》, 解除了因私用汇限制, 扩大了供汇范围;央行颁布《结汇、售汇及付汇管理规定》, 将外商投资企业纳入银行结售汇体制, 消除了人民币走向经常项目自由兑换的障碍。1996年12月1日, 人民币实现了经常项目可兑换。2006年, 央行表示在上海浦东试点开放小额外币兑换, 这几乎等于宣布人民币正走在完全自由兑换的道路上。

2. 当前人民币自由兑换的条件

国际经验表明, 一国要实现资本项目的对外开放至少应具备下列条件:较低的通货膨胀率, 合理的利率、价格, 健全的国内金融体系, 较强的宏观调控能力, 发达的资金市场, 外汇收支的大体平衡, 灵活而高效的微观企业机制, 完备而有力的金融监管和法律法规等。就我国当前的现状来看, 人民币实现自由兑换的条件尚未完全成熟,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1 金融市场

国内金融市场还有待完善。首先, 金融机构类型比较单一, 垄断性强的特点比较突出;其次, 金融产品种类有所增加, 交易量有所提高, 不过还不能完全满足社会需求;再次, 金融机构竞争能力有一定的提高, 不过还尚未建立起适应国际竞争的机制;最后, 短期货币市场与外汇市场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不过中央银行还无法完全通过它们进行有效的调控。要实现人民币的自由兑换, 国内金融市场还需进一步健全。

2.2 外汇储备

国家外汇储备从1993年底的212亿美元, 上升到2008年年底的近2万亿美元, 15年间增长了90多倍。不断增长的外汇储备, 一方面使中国积累了可观的外汇资产, 另一方面亦牵制着央行的货币政策。过多的外汇储备主要来源于我国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 也反映出我国经济结构的不合理, 如果没有处理好外汇储备过多的问题而贸然实现人民币的自由兑换, 容易造成人民币大幅升值, 对外汇储备造成损失。

2.3 监管体系

健全和完善监管制度, 保持并加强监管力度, 是人民币自由兑换进程中必须重视的环节, 是维护正常市场秩序和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首先, 要加强资本流动监控体系建设, 堵塞隐蔽性资本的进出渠道, 提高资本管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其次, 加强对外投资监管体系建设。第三, 建立、完善国内银行对经济的促进机制, 加强对银行的监管, 加大对银行财务状况的监控力度, 强化风险披露机制, 完善存款担保和保险机制。第四, 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 避免人民币贬值。最后, 要吸取国际经验, 改进金融监管标准、预警系统和风险防范体系。

3. 人民币可自由兑换的政策建议

3.1 加强监管和风险防范体系

1) 防范国际资本流动和利用外资风险。一方面, 要提高外商直接投资的质量及创汇能力。必须加强政策性引导, 不盲目吸收外资, 对需要重点发展的产业和地区给予必要的政策倾斜, 优化外资结构。另一方面, 要明确我国国际资本流动的监管重心, 防范国际游资冲击。我国国际资本流动监管重心应对国际收支风险最大的短期资本流动监管, 尤其是金融机构自身的监管。

2) 防范外债风险。第一, 实现外债借入的成本最低、规模适度的目标。第二, 保证外债的使用在进来避免风险的同时, 实现较高的收益。第三, 保证外债按期如约偿还, 维护国家信誉。第四, 积极建立公平、合理和有效的主权债务重组机制。

3) 解决资本外逃问题。由于持续的资本外逃将对我国经济造成极大的危害, 特别是在金融自由化和我国资本项目逐步开放的情况下, 我国防止资本外逃的形势更加严峻, 任务更加艰巨。第一, 保持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维护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第二, 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金融体系。第三, 改善投资环境, 公平对待内外企业。第四, 加强金融监管及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 有效控制非法资本流出。第五, 加强立法执法和国际合作, 打击跨国洗钱犯罪。

3.2 循序渐进地推进人民币自由兑换

在目前世界经济动荡不安和我国通货膨胀等诸多问题未解决的情况下, 贸然实现人民币的自由兑换是不可取的。因此, 我国应把人民币自由兑换作为一个长远目标, 积极培育市场经济, 创造内部条件, 沿着“先资本流入、后资本流出;先直接投资、后证券投资;先资本市场、后货币市场;先股票市场、后中长期债券市场”的次序, 开放资本与金融账户, 循序渐进地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

在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前应该做好以下几项准备:第一, 政府要在宏观调控中积累丰富的经验和锻造高超的操作技巧, 提高宏观调控能力。加强中国人民银行的体制改革, 增强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使其能够灵活地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第二, 灵活协调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保持宏观经济长期稳定协调发展。要注意宏观经济的平衡, 汇率要合适, 利率要与国际市场上的利率相差不大, 以防引起投机潮。第三, 进一步深化企业制度改革, 切实鼓励企业自主创新, 普遍提升国内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第四, 积极推动金融体制改革。一是构建完善的金融机构体系, 通过金融机构的多元化打破银行垄断的金融格局。二是培育和发展金融市场。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债券市场、股票市场、保险市场, 积极发展真正意义上的同业拆借市场、回购市场等货币市场, 创造条件发展衍生工具市场、风险投资与创业板市场, 使金融市场呈现多元化、层次清晰、互补型的局面。

摘要:随着我国提出到2020年将上海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 人民币的自由兑换也成为了这项进程中的关键环节。本文分析了人民币实现自由兑换的现状和条件, 同时也就这个问题提出了政策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人民币,自由兑换,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1]董寿昆.货币自由兑换理论与实践——国际货币流通论[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1997.

[2]龚福麒, 郭岚雪.我国资本账户开放的风险及实施战略研究[J].商业研究, 2005, (24) .

[3]和萍.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面临的几个难题[J].中国城市金融, 2004, (4) .

国际可自由兑换货币 篇5

1. 资本项目的自由兑换

资本项目自由兑换, 又叫货币自由兑换或货币可兑换, 也叫资本项目可自由兑换或资本项目可兑换。在IMF中, 可兑换的定义为:一种货币的任何持有者都能用此货币自由的进行国际交易, 则该货币被认为是“可兑换的” (convertibility) 。

货币国际化与资本项目自由兑换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的区别在于:第一, 资本项目自由兑换仅是指本币兑换成外汇时支付和转移的程度, 而货币国际化是指本币充当国际支付和转移手段的能力, 是指这种货币发挥国际计价、结算、支付、充当国际清算手段和国际储备资产, 在世界范围内自由兑换、交易、流通, 为国际社会所接受的综合能力;第二, 成为可自由兑换货币虽然也需要具备相应的条件, 但可兑换的实现只须在条件具备后, 由货币当局宣布取消对外汇交易的限制和放松外汇管制即可实现;而货币国际化讨论的则是国际化的条件, 主要针对国际社会对该国货币的认可程度和接受程度。也就是说, 资本项目自由兑换主要讨论内对外开放, 而货币国际化则讨论外对内的货币接受问题。

2. 资本项目合理均衡开放

“资本项目合理均衡开放”是指:一方面, 根据市场容量宏观调控资本流动。在资金短缺时鼓励资本流入, 限制资本流出;在资金过剩时, 全面放松对资本流入流出的限制, 宏观上对流入流出的资金进行监督 (我国目前的政策) ;另一方面, 合理引导资本流入流出的资金投向。在资本输入方面, 对于投入国家重点行业和项目的资金应予以支持, 尤其确保能带来高新技术成果的资本流入不受限制, 而对于短期内大量流动的投机资本则要密切监督, 必须加以限制。在资本输出方面, 要选择技术成熟、东道国投资环境较好、风险较小的项目进行境外投资, 要引导境内机构和个人外汇资金有序进入境外资本市场。“资本项目合理均衡开放”的路径安排, 能够克服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宽进严出”的路径安排带来的资金非均衡流动问题、中外资企业不公平竞争问题及由上述问题引发的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 从而达到资本项目完全可兑换福利最大, 代价最小的目的。

二、实行“资本项目合理均衡开放”的可自由兑换路径安排的几点建议

1. 发展和完善金融市场体系, 扩大金融对外开放

由于货币市场和外汇市场的正常发育和完善是人民币资本项目自由兑换所必需的, 而人民币的自由兑换, 要求外汇交易异常活跃, 才能形成均衡的市场汇率。因此我们需要多提供外汇交易品种, 为活跃外汇交易创造有利条件。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短期国库券市场和人民币资金拆借市场、贴现市场等, 为人民币利率市场化奠定基础, 为央行人民币公开市场操作创造必要的条件。继续放宽对外国直接投资的外汇管理, 应允许其在外汇指定银行开设外汇现汇账户, 其外汇收入全额保留, 正常支出允许通过银行自行支付。改善外债管理方式, 为人民币自由兑换创造条件。逐步放宽对境内金融机构向外举借短期贷款和吸收存款管理, 适当放宽外国投资者在国内金融市场上投资管理等。笔者认为具体推进政策有以下两点:

第一, 将对资本项目交易行为以审批为主的管理方式改变为以登记为核心的管理方式。长期以来, 资本项目管理注重事前审批, 事后登记, 在相当程度上仅为统计需要, 登记对管理服务的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而登记才是一切购汇和汇出核准的主要依据, 因此, 应淡化事前审批, 建立以登记为主线的资本项目管理模式。

第二, 将监管重点从表面全面铺开转移到重点监管短期资本流动和防范资本非法外逃上来。要突出监管重点, 简化手续, 使守法的企业在进行资本项目交易时感到方便, 最大限度地降低由于资本项目管理带来的成本;同时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违规、违法的企业, 真正达到监管目标。

2. 以银行和其他实体经济的财务状况决定改革速度

在1997年危机开始时, 韩国各大企业集团的高负债率和低利润率使其极易受到冲击的损害, 而另一方面银行系统的经营状况在极大程度上依赖于各企业集团的生存能力, 因而企业的不良财务状况成为危机的致命因素。因此, 我国在开放资本项目时需要综合考虑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 使开放的资本项目成为我国实体经济的推动力, 而不是冲击力。从另一方面看, 我国需要向国际高端企业结构看齐, 消除企业结构性弱点, 改进公司治理结构, 改革破产制度;同时, 我国需要加快会计标准的改革, 因为这是一个国家的商业及法规制度完善程度的具体体现之一, 并经常是根深蒂固的, 对这个领域的改革需要持久的努力。

同时, 在进行改革的过程中, 为了减少风险和满足达到最低资本充足率的可用资源, 需要对各类银行进行压力测试, 得出各自业务的需求, 相关度, 成本以及风险度等。

3. 推进资本项目可自由兑换要兼顾控制资本流动的效力

在现有的资本流动控制措施可能不起作用的情况下, 为了有序地进行资本项目开放, 就需要具备充分的执法能力, 以便争取调整空间, 从而能够出台其他必要的补救措施。在这种情况下, 保留一定的资本控制手段就显得极为重要。通常, 准备金、流动性和存款规定等措施就含有资本控制成分, 在不对称地管理居民和非居民或者本国货币存款和外币存款的时候, 其资本控制优势就更为明显。目前有很多国家都已经采用了这种措施, 如智利就对资本流入实行了无偿准备金规定。秘鲁等一些国家则针对外汇存款和本国货币存款实行不对称的准备金规定。在马来西亚曾一度规定, 非居民投资者如果购买该国证券, 必须在把投资汇回国内之前至少12个月内持有所涉证券或出售该证券所得。这种最低持仓期限规定, 对平抑资本的大规模流动和突然逆转, 为政府应对衰退赢得了一部分时间。虽然后来马来西亚用其他措施替代了这一规定, 但在特定条件下的这种手段是值得借鉴的。

参考文献

[1]甘国栋.人民币资本项目自由兑换可行性研究及政策建议〔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4.

[2]栾莹辉.浅析我国资本项目全面开放的风险和对策〔J〕.中国商界.2007-4.

上一篇:脊髓灰质炎疫苗下一篇:新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