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临床应用

2024-08-30

产后出血临床应用(精选十篇)

产后出血临床应用 篇1

关键词:生产,产后出血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观察对象为我院妇产科2000年1月至2007年5月住院分的足月产妇4894例, 年龄最小19岁, 最大44岁, 21~30岁 (90%) 。初产妇4000例, 经产妇894例。

1.2 产后出血量的测量

全部病例采用统一制定的容积法和稳重法。容积法是胎儿娩出后在产妇臀部放置消毒盘至产后2h收集产道出血并计量。称重法是在胎儿娩出后纱布沾染的血液量重量。所用纱布应用前后分别称重。4894例中产后2h内总出血量为500m L以上者88例。占分娩总数的1.80%。

2 结果

本院88例产后出血患者, 经过积极有效治疗87例痊愈, 1例在家中分娩, 因胎盘滞留, 患者入院经过3h20min治疗, 最终因失血过多而死亡, 死亡率为 (1.13%) 。

3 讨论

3.1 产后出血的原因

本组病例中产后宫缩乏力58例 (65.90%) 为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临床上多见原发性宫缩乏力。影响产后子宫肌收缩和缩复功能的因素均可引起产后出血。常见因素有全身性因素:产妇精神过度紧张, 临产后过多使用镇静剂、麻醉剂;产程过长或难产, 产妇体力衰竭;合并急慢性全身性疾病等。局部因素:子宫过度膨胀, 如双胎妊娠巨大胎儿, 羊水过多, 使子宫肌纤维过度伸展;子宫肌纤维发育不良, 如子宫畸形或合并子宫肌瘤等可影响子宫肌正常收缩;子宫肌水肿及渗血, 如妊娠高血压疾病严重贫血, 子宫胎盘卒中, 以及前置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血窦不易关闭等, 可发生宫缩乏力, 引起产后出血。胎盘因素:14例 (15.9%) , 本组病例中胎盘因素所致产后出血类型有胎盘滞留、胎盘剥离不全、胎盘嵌顿、胎盘胎膜残留、胎盘粘连、胎盘植入、胎盘发育异常、如大胎盘、副胎盘。软产道损伤10例 (11.36%) , 本组病例宫颈裂伤6例, 会阴及阴道裂伤4例。凝血功能障碍者1例 (1.13%) 。复合因素5例 (5.68%) , 本组中软产道损伤合并胎盘残留3例, 宫缩乏力合并软产道损伤2例。

3.2 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

(1) 产后出血与产次的关系。本次88例产后出血, 初产妇22例, 经产妇28例, 多产妇38例。由此可见多产妇发病率最高, 经产妇次之, 初产妇最低。 (2) 产后出血与产程的关系。产程2h内发生产后出血6例, 多为软产道损伤所致;产程2~10h12例;产程10~18h18例;产程18~24h25例;产程24h以上27例。说明随着产程的延长, 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有所增高, 这与原发或继发宫缩乏力、难产、滞产关系紧密。 (3) 产后出血与分娩方式关系。手术助产如胎吸, 产钳助产易引起软产道损伤, 故是增加产后出血的—个因素。 (4) 产后出血与第3产程的关系。第3产程<5min发生产后出血3例;<10min的5例;<15min的20例;<20min的26例;>30min34例。此组病例可见第3产程时间的越短, 产后2h内失血量最少, 产后出血量随着第3产程时间的递增失血量逐渐增多。 (5) 产后出血与胎盘的关系。胎盘母面娩出者, 第3产程出血量较多, 胎盘重量500g以上, 产后出血量也增多, 而且产后出血发生率也增高。 (6) 产后出血与胎儿的关系。随着胎儿体重的增加, 产后出血增多, 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也增高。

3.3 产后出血的预防

产后出血的预防应从既往史, 产前检查、临床表现及整个产程观察和处理中及早发现导致产后出血的征兆, 加强计划生育宣传教育, 做好避孕, 减少孕妇产次, 妊娠期做好产前检查, 重视各种产科并发症的诊断与处理, 及早消除可导致产后出血的潜在因素, 严密观察产程, 正确处理分娩过程。对有发生产后出血因素的产妇要查血型及时备血。娩出胎儿不要过急以防软产道损伤。胎儿娩出后, 可酌情使用宫缩剂。第3产程在胎盘未出现剥离征象之前, 不过早推压宫底, 更不要用力牵拉脐带, 认真检查胎盘是否完整, 有残留可疑应及时做宫腔探查, 适时缩短第3产程。

3.4 产后出血的治疗

治疗原则是先定原因, 迅速止血, 预防休克, 抢救休克, 去除病因。

3.4.1 原因疗法

子宫收缩不良, 按摩子宫用腹壁按摩法或腹部及阴道双手按摩子宫法, 刺激子宫收缩的同时, 应用子宫缩剂。宫腔内有积血的情况下, 必需尽快探查宫腔, 清除宫腔内积血, 以防影响宫缩, 有宫腔操作者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应用后效果不佳, 可采用米索前列醇400ug置肛门内, 同时含化200ug。以上措施无效, 可行宫腔填塞纱条, 结扎盆腔血管止血, 髂内动脉枪塞术, 必除子宫。胎盘因素的治疗:胎盘粘连残留, 植入者可行徒手剥离胎盘术、清宫术、子宫切除术。凝血功能障碍的治疗:积极除去诱因, 消除原发病。复合因素的治疗:应根据不同的出血原因兼顾2种疗法同时进行。

3.4.2 预防及抢救休克

产后出血性休克是由于大量失血导致有效循环血量骤减而引起的周围循环衰竭, 早期诊断及抓紧时机抢救可改善产妇预后。在进行原因疗法的同时, 严密观查产妇血压及心率的变化, 发生血压下降, 心率增快需立即补液、输血, 必要时强心升压治疗。此外给氧、保暖、对症综合预防及抢救措施。

3.4.3 产褥期处理

产后出血临床 篇2

结果:发病原因分别为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结论:产后出血主要病因是宫缩乏力、胎盘、胎膜滞留,针对出血病因进行预防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积极治疗妊娠并发症和合并症,合理选择剖宫产切口等措施,防止产后出血的发生。

【关键词】:产后出血;临床研究;预防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月-月产后出血共69例,占同期分娩总数的2.04%(69/3380),产妇年龄19-42岁。经产妇51例,初产妇18例。双胞胎3例,有人工流产史52例,孕周37-46周,出血量500-2800ml,休克9例。

1.2方法

对本院妇产科年1月―年10月产后出血6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

1.3产后出血的诊断标准及估计

产后出血的诊断标准依据《妇产科学》第七版中产后出血的诊断标准,病例选择的标准为产后24小时至少一次性大出血或持续、间断出血至中等量。

1.4出血原因

子宫收缩乏力51例,占73.91%;软产道损伤6例,占87%;胎盘因素11例,占15.94%。其中前置胎盘6例,胎盘粘连或部分植入5例,血小板减少症1例。

1.5产后出血原因与分娩方式的关系

子宫收缩乏力51例,其中阴道分娩31例(巨大儿3例),剖宫产20例(巨大儿2例),软产道损伤6例(其中正常分娩4例,剖宫分娩2例),胎盘因素11例(正常分娩4例,剖宫分娩7例)。

1.6产后出血发生的时间

产后2h内出血57例(82.61%),产后2-10h出血12例(17.39%)。

2结果

产后出血大多数发生在产后2h内。出血发病原因分别为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

3结论

产后出血主要病因是宫缩乏力、胎盘、胎膜滞留,针对出血病因进行预防是非常重要的。通过积极治疗妊娠并发症和合并症,合理选择剖宫产切口等措施,防止产后出血的发生。

4讨论

4.1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

4.1.1子宫收缩乏力子宫收缩乏力是引起产后出血的主要因素,任何影响子宫收缩和缩复功能的因素均可引起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

4.1.2胎盘因素胎盘因素引起的产后出血主要原因为胎盘剥离不全、胎盘粘连、胎盘部分植入、胎盘滞留、胎盘嵌顿、胎盘胎膜残留。

4.1.3软产道损伤主要原因阴道宫颈裂伤,阴道壁血肿。

4.1.4凝血功能障碍任何原发或继发的凝血功能异常均可引起产后出血,产后并发症如胎盘早剥、死胎、羊水栓塞,严重的`重度高血压子痫前期可引起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引起出血,产妇合并血液系统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等因凝血功能障碍可引起产后出血。

4.2产后出血的预防

4.2.1宫缩乏力的预防

严密观察产程,加强产程护理,宣传分娩的护理常识,解除产妇思想顾虑,使之与医护人员配合,注意休息、饮食,避免过分体力消耗,使产程延长。正确使用产程图,加强产程观察,及时采取措施,有效缩短产程;妊娠末期。避免第一产程过早地使用腹压,如过早地有排便感,应注意有无头盆不称,确诊胎方位,并给予及时处理,避免多产。

4.2.2胎盘因素的预防

正确处理第三产程,胎盘未剥离前,不应揉挤子宫或牵拉挤带。适当使用宫缩剂,胎盘粘连发生率约0.5%,其预防主要在于早期发现,如:多胎,子宫有手术史,人流术史,孕期出血和使用保胎剂(黄体酮)都是引起胎盘粘连因素。对具有以上因素最好严密观察,及早发现,及时处理,行人工取胎盘术,严重者手术切除子宫,则可有效地避免失血过多;胎盘娩出要仔细检查胎盘胎用膜是否完整,有无残留等。

4.2.3合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预防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由于全身小动脉痉挛引起血管阻力增加,内皮细胞损伤,通透性增加,同时全身小动脉痉挛等各组织器官缺血、缺氧、微血管受损以及血管脆性增加,易产后出血。

4.2.4软产道裂伤的预防

宫口开全前勿使产妇运用腹压,避免急产,以防产程进展较快,导致宫颈裂伤;第二产程时,正确保护会阴,使胎头、胎盘缓慢娩出,避免软产道裂伤,胎儿过大,阴道手术产时应行会阴侧切术,阴道手术时常规行阴道检查有无高位软产道裂伤。

4.2.5凝血功能障碍的预防

妊娠期注意观察产妇一般状态,对患有贫血、血液系统疾病、肝炎,或其他全身性疾病者,要及时纠正。对不宜继续妊娠且有产生出血可能的合并症应在妊娠早期终止妊娠。对有可能发生产后出血史,剖宫产史应择期住院待产,已确为胎盘早剥或死胎者应及早处理,注意预防凝血功能障碍。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7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 冯中琴.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配合[J].临床医药实践,2008,17(10).

产后出血的临床分析 篇3

【关键词】产后出血; 病因;治疗;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1-0228-01

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是衡量产科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1],是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出血量达到或超过500ml者[2]。是产科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可继发产褥感染、垂体功能低下以及贫血等,为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3]。产后出血发病急且来势凶猛,常常危及产妇的生命,所以正确处理产程,加强产前保健能够有效的降低产妇的死亡率。我科于2014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46例产后出血病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46例患者,年龄19~42岁,平均28.5岁;初产妇 43例,经产妇3例;出血量700~2500ml;所有患者均符合产后出血诊断标准。

1.2产后出血的诊断标准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h内产妇失血量超过500ml。分娩24h后,在产褥期内发生的子宫大量出血,称晚期产后出血[4]。

1.3产后出血的测量方法 阴道分娩:胎儿娩出后立即用聚血盆接血直到产后2h,用量杯测量后读数据,用称重法测量被血污染的纱布以及产单的血量,回病房后使用一次性计血量产妇纸称重法测量产妇24h内的出血量;剖宫产:负压瓶中除去羊水量+手术中纱布的称重法测量,回病房后出血测量使用一次性计血量产妇纸称重法测量产妇24h内的出血量。

2 结果

2.1 产后出血的病因 :子宫收缩乏力34例、胎盘因素8例、软产道损伤3例、凝血功能障碍1例。

2.2 转归:采取保守治疗治愈43例,经保守治疗出血无法控制而行子宫切除3例,无死亡病例。

3 讨论

产后出血仍然是现在产科主要的并发症及孕产妇死亡的原因之一 ,产后出血发生率为2%-3%。产后出血的原因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剖宫产出血和凝血功能障碍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最常见原因,约占产后出血总数的70%。影响子宫收缩和缩复功能的因素均可引起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如产程过长、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妊娠高血压病等;子宫因素如多次产、剖宫产史、巨大胎儿、多胎妊娠、羊水过多等均可影响子宫收缩和缩复,是引起产后出血的原因;另外还与产妇过度紧张、临产后休息不好、进食少等因素有关。胎盘因素为产后出血第二大因素。在第三产程,胎盘剥离不完全,胎盘粘连、前置胎盘、胎盘植入、胎盘残留的发生率越高,发生产后出血几率越高。分娩过程中产道撕裂可引起大量出血,产后检查疏漏、缝合不彻底等也可引起产后出血。凝血功能障碍常发生于胎盘早剥、妊高征、子宫内死胎滞留、羊水栓塞等疾病中。

产后出血中以子宫收缩乏力的危害居首位,一旦出现子宫收缩乏力,要及时使用缩宫素。一线宫缩剂:缩宫素,是目前公认的预防和治疗产后出血的首选药物,主要通过与子宫催产素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当催产素受体密度无法改变时,无限制加大催产素用量,效果不佳。24h内总量控制在80~100IU。二线宫缩剂:前列腺素制剂,已普遍用于治疗严重的产后出血,对于难治性产后出血可作为首选药。直肠给药效果最佳,但要注意此类药物的副作用、禁忌证。在子宫收缩乏力不能被缩宫素和按摩宫体所改善时,就应用二线宫缩剂前列腺素制剂。对于继发性宫缩乏力、巨大儿、多胎、羊水过多等胎儿娩出后预防性用卡前列腺素,很多研究已经证实了其作用。宫缩剂效果不佳时可依次采用填塞宫腔法、凝血酶纱条填塞宫腔法,要警惕因填塞不紧,宫腔內继续出血而阴道不流血的假象。通过如上处理,若仍不能奏效可采取结扎子宫动脉,若再失败结扎髂内动脉,结扎血管或填塞宫腔仍无效时,准确掌握子宫切除的指征,符合手术指征应立即行子宫次全切除术,不可犹豫不决而贻误抢救时机。正确处理胎盘问题,阴道分娩中,胎儿娩出后,经静脉滴注催产素,轻轻牵拉脐带,按压宫底,协助胎盘娩出。若20 min后胎盘尚未娩出,应警惕胎盘粘连或植入。出血不多,继续给予按摩子宫;出血多,则需宫腔探查,人工剥离胎盘。剖宫产中,肌注加静脉滴注催产素,按摩子宫,轻轻牵拉脐带娩出胎盘,以代替手法剥离胎盘,可减少1/3的失血量。发现胎盘低置、粘连或植入状态,需用血管钳分批分次钳夹剥离胎盘。有资料对手剥胎盘的传统手术方式与加强宫缩后行分段钳夹粘连部后剥离胎盘的两种方式进行临床资料对比分析,发现两种处理方式术后的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软产道裂伤:胎儿胎盘娩出后,立即出现阴道持续流血,色鲜,应考虑软产道损伤。下列原因皆可导致软产道裂伤,如产程进展过快,胎儿过大,宫口未开全九过早使用腹压致裂伤,保护会阴不当或助产手术操作不当,子宫破裂未及时发现等。治疗措施:处理原则应彻底止血,止血的有效措施是及时准确地修补缝合。并按解剖结构层次缝合撕伤处,最常见的是宫颈裂伤和会阴、阴道裂伤,应及时缝合裂伤部位。软产道血肿行血肿切口清除术,彻底止血。缝合后放置橡皮引流条或用碘仿纱布填塞压迫止血,24~48h取出。凝血功能障碍的预防治疗,产科并发症如妊高征、胎盘早剥、死胎、羊水栓塞、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妊娠合并血液系统疾病、妊娠合并急性病毒性肝炎等,皆可影响凝血,可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治疗措施:除积极止血外,还应对病因治疗,如血小板减少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等患者应输新鲜血或成分输血,补充血小板、纤维蛋白原或凝血酶原复合物、凝血因子,并及时补充血容量,最好输入新鲜血液,同时改善微循环,纠正休克。

总之,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及时判断出血原因,正确判断产后出血量,应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防止产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保守治疗应适可而止,严格掌握子宫切除指征与时机,适时实施手术,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止血目的,而挽救了产妇的生命。

参考文献:

[1]彭幼,汪新妮,肖翡英.产后出血91例临床分析[J].现代医院,2010,8(10):34-35.

[2]乐杰,主编.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24.

[3]张伟峰,王山米.不同年代产后出血 346例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06,9(7):336-338.

[4]顾燕芳.产后出血71例临床分析[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10,4(21):244-245.

产后出血临床诊治分析 篇4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8例, 年龄21~35岁, 平均30岁。初产妇30例, 经产妇8例;孕1次21例, 孕2次12例, 孕3次5例;孕龄28~41周, 平均38周;生产方式:剖宫产18例, 经阴道分娩20例。合并妊高征3例, 有人流史者12例。

1.2 诊断标准

本组均符合产后出血诊断标准, 胎儿娩出2h内产妇出血量≥400mL或胎儿娩出24h内产妇出血量≥500mL。出血量采用称重法和面积法计算, 分娩后敷料重 (湿重) -分娩前敷料重 (干重) =失血量 (血液比重为1.05g=1mL) 。面积法:血湿面积按1cm2=1mL计算。

1.3 产后出血情况

本组产后出血发生在分娩后2h内33例, 2~24h5例;出血量500~600mL20例, 600~800mL14例, >800mL4例, 发生失血性休克5例。发现产后出血后, 立即建立静脉通道, 予吸氧、输血, 缩宫素促进子宫收缩。出血原因:宫缩乏力25例;1例为瘢痕子宫;1例巨大儿;宫颈裂伤3例;前置胎盘3例;凝血功能障碍1例;胎盘植入4例, 38例患者均痊愈出院。

2 讨论

2.1 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

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最主要原因, 是由于产妇精神过度紧张, 临产后过多使用镇静剂、麻醉剂, 影响子宫收缩;难产、产程延长使产妇体力消耗过多;妊娠合并贫血、妊高征;双胎、羊水过多、巨大胎儿使子宫过度膨胀, 子宫纤维过度伸张失去弹性, 使子宫收缩不佳, 造成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 由于子宫收缩乏力, 膀胱膨胀等影响, 胎盘从宫壁全部剥离后, 未能排出滞留在宫腔内, 影响子宫收缩;胎盘未完全剥离, 过早牵拉脐带或刺激子宫, 使剥离面血窦开放引起出血不止;胎盘粘连、胎盘胎膜残留在子宫腔内, 影响子宫收缩而出血;软产道损伤, 由于宫缩过强, 产程进展过快, 胎儿过大, 接产时会阴保护不当或阴道手术助产操作不当, 胎儿娩出时, 可引起会阴、阴道、宫颈裂伤[1];人工流产史, 人工流产术会不同程度的损伤子宫内膜或子宫肌层, 可并发子宫内膜炎, 再次妊娠时由于宫底蜕膜发育不良或部分缺失, 使受精卵着床时绒毛附着异常, 绒毛附着子宫肌层中间无蜕膜组织可形成胎盘粘连, 绒毛侵入子宫肌层则形成胎盘植入, 也可由于子宫蜕膜血管生长不全, 当受精卵植入时血液供应不足, 为摄取足够的营养而扩大胎盘面积, 伸展到子宫下段生长发育, 形成胎盘前置[2]。

2.2 预防措施

积极做好孕前及孕早期保健, 产前应定期检查, 督促孕妇参加孕妇学校培训, 提高孕妇的孕期保健意识, 了解孕期相关知识, 教会孕妇自我监测技能;纠正贫血, 加强孕期营养;积极治疗各种妊娠合并症;对有产后出血可能的孕妇应加强监测, 对多孕、巨大儿、羊水过多等有产后出血危险因素存在的孕妇, 应提前入院待产;对有产程延长、宫缩乏力等及时处理, 防止产后出血的发生;了解产妇的心理, 多与产妇沟通, 及时进行心理疏导, 维持孕妇的正常营养及水、电解质平衡, 严密观察产程进展, 防止产程延长;指导产妇适时正确使用腹压, 防止胎儿娩出过快, 造成软产道裂伤;严禁用外力压迫子宫底逼迫协助胎儿娩出, 防止子宫及盆底血管破裂;严格掌握催产素使用指征;要保持静脉通畅, 胎儿娩出后立即加入催产素20U;胎盘娩出后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 检查软产道有无撕裂或血肿, 并按摩子宫促进收缩[3];因产后出血多发生在产后2h以内, 故应加强产后2h监测, 鼓励产妇及时排空膀胱, 不能排尿者, 予以导尿。鼓励产妇早期哺乳刺激子宫收缩, 减少阴道流血量。

2.3 产后出血的抢救

产后出血一旦发生, 要迅速有效地补充血容量, 把握抢救时机, 密切监测血压、脉搏、呼吸、皮肤颜色、表情等生命体征变化。快速输液的同时要注意产妇的自觉症状, 以免输液过快过多而导致急性肺水肿。保持呼吸道通畅, 有效及时地吸氧, 最好予以面罩给氧, 流量为4~6L/min, 观察氧疗效果。产后出血病人易出现休克, 应采取保暖、吸氧、积极促子宫复旧, 立即验血型, 采配血, 应在短时间内补足失血量,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精确测量出血量并详细作好记录。

总之, 产后出血是产科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 其原因不外乎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产道裂伤及凝血功能障碍等。产后出血的防治应贯穿于整个孕期, 孕前做好计划生育宣教, 做好避孕, 减少人工流产次数;孕期做好产前检查;对高危妊娠做好监测及及时治疗。对于积极治疗大出血不止的应果断行子宫切除术以挽救患者生命。

摘要: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救治及预防。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4年12月至2008年12月发生产后出血38例。结果宫缩乏力25例;1例为瘢痕子宫;1例巨大儿;宫颈裂伤3例;前置胎盘3例;凝血功能障碍1例;胎盘植入4例, 38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产后出血的防治应贯穿于整个孕期, 孕前做好计划生育宣教, 做好避孕, 减少人工流产次数;孕期做好产前检查;对高危妊娠做好监测及及时治疗。对于积极治疗大出血不止的应果断行子宫切除术以挽救患者生命。

关键词:产后出血,原因,预防

参考文献

[1]陈旭.产后出血72例临床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 2006, 3 (19) :19~20.

[2]王燕.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与防治[J].中外医疗, 2009, 10 (3) :46.

产后出血教案 篇5

课程名称: 妇产科学 课程类型:(1)

1、必修;

2、选修;

3、其它 授课对象: 临床专业(本科)04级1、2、4、5、6班 授课时间: 2007至 2008 学年 下 学期

计划学时: 102 学时(其中:理论 55,实验: 48)

任课教师:

所属学院: 临床学院 课程管理部门(教研室): 妇产科

课程名称:妇产科

教 材:《妇产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出版社),乐杰 编著,2004年第 6 版

讲 授 人: 专业技术职务:副教授

学 历:本科 学 位:学士 讲授题目:产后出血

所属章节:第22章、第1节 计划学时:2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各种产后出血的处理方法。

2、熟悉产后出血的各种预防措施。

3、了解产后出血的病因分类、临床表现及各种类型的鉴别诊断。

教学重点:

产后出血的临床表现及处理。教学难点:

1、产后出血的临床表现。

2、产后出血的处理方法。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使用教具:多媒体 思 考 题:

1、产后出血的四大原因及临床表现。

2、子宫收缩乏力的处理原则。参考资料:

《实用产科学》

产后出血

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ml者称产后出血。发生在2小时内者占80%以上。分娩24小时以后大出血者为晚期产后出血。

产后出血是分娩的严重并发症,在导致产妇死亡的原因中居首位。少数严重病例,虽抢救成功,但可出现垂体功能减退即席汉氏综合征。

一、病因

以宫缩乏力、软产道损伤、胎盘因素及凝血功能障碍四类常见,子宫内翻者少。

(一)产后宫缩乏力

占产后出血的70~75%。

(二)产道损伤

包括会阴、阴道、宫颈及子宫破裂出血。

(三)胎盘因素

胎盘在胎儿娩出后30分钟尚未排出者称胎盘滞留。胎盘滞留、胎盘粘连及部分胎盘和/或胎膜残留均可影响宫缩,造成产后出血。

(四)凝血功能障碍

主要是产科情况如胎盘早剥、羊水栓塞、死胎等引起的凝血功能障碍,少数由原发性血液疾病如血小板减少症、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或重症病毒性肝炎等

二、临床表现

产后大出血可发生在胎盘娩出之前、之后或前后兼有,且多发生在胎儿娩出后2小时内。阴道流血可为短期内大出血,亦可长时间持续少量出血。一般为显性,但也有隐性出血者。

临床表现主要为阴道流血、失血性休克、继发性贫血,有的失血过多,休克时间长,还可并发DIC。

三、诊断

(一)胎盘因素出血 胎盘娩出前有较多的出血,徒手取出胎盘后,出血停止者为胎盘滞留出血。

(二)宫缩乏力性出血

(三)软产道损伤性出血 宫腔排空后,宫缩良好,阴道仍有鲜红血液持续流出,检查产道可发现损伤。

(四)凝血功能障碍性出血 宫缩良好,产道无损伤或修补,但流血持续不断,且血液经久不凝,无血块。相应的病史和化验能提供诊断依据。

四、预防

(一)加强妇女保健

(二)加强产前检查

(三)进入第一产程后,密切观察产程,预防产程延长

(四)第二产程要注意保护会阴,勿让胎儿娩出过速,以免子宫突然排空,来不及收缩和易致产道裂伤、出血。手术助产时切忌操作粗暴,以免损伤软产道,须作会阴切开。

(五)正确处理第三产程

(六)产后在产房观察2小时。产后24小时之内,应嘱产妇注意出血情况,可间断按摩子宫,及时排尿,以免膀胱膨胀影响宫缩。

五、处理

(一)止血

1.宫缩乏力性出血

⑴刺激子宫收缩

腹部按摩子宫是最简单有效的促使子宫收缩以减少出血的方法。

⑵应用宫缩剂

麦角新碱0.2~0.4mg静脉推注及催产素10~30U加入5%葡萄糖液中滴注。

⑶压迫腹主动脉

⑷宫腔填塞

⑸选择性血管栓塞

⑹结扎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及髂内动脉

⑺子宫切除

2.胎盘滞留或胎盘胎膜残留所致的出血

胎儿娩出后超过30分钟,虽经一般处理胎盘仍未剥离,或伴大出血者,应尽快徒手剥离胎盘。

植入性胎盘不宜强行徒手剥离。出血多者,即行全子宫或次全子宫切除术。

3.软产道损伤所致出血

4.凝血功能障碍所致出血

(二)防治休克

发生产后出血时,应在止血的同时,酌情输液、输血,注意保温,给予适量镇静剂等,以防休克发生。出现休克后就按失血性休克抢救。输血量及速度应根据休克的程度及失血量而定输血前可用平衡盐、低分子右旋糖酐、葡萄糖及生理盐水以暂时维持血容量。

(三)预防感染

由于失血多,机体抵抗力下降,加之多有经阴道宫腔操作等,产妇易发生产褥感染,应积极防治。

产后出血26例临床分析 篇6

产后出血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失血量超过500ml,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首位,发病率占分娩总数的2% ~3%[1]。产后出血的预后随失血量、失血速度及产妇体质而异,其预后直接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和产后的康复,故预防和减少产后出血尤为重要。为此,对我院2005年~2012年26例产后出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熟悉并掌握如何预防产后出血,降低产后出血发病率。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住院分娩1259例,其中自然分娩661例,剖宫产598例,发生产后出血26例,发生率为2%。其中自然分娩发生产后出血的是8例,剖宫产发生产后出血的是16例。产妇年龄22~39岁,平均30.2岁; 孕周37~41周,平均39周;初产妇8例,经产妇18例。

1.2 方法

1.2.1 产后出血的收集和计量 采用容积法加面积法。容积法:胎儿娩出后立即将积血器置于产妇臀下收集出血;面积法:按血液浸透敷料面积每1cm2为1ml计算失血量[2]。

1.2.2 产后出血诊断标准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h内失血量超过500ml。分娩24h后,在产褥期内发生的子宫大量出血,称晚期产后出血。

2 结果和讨论

2.1 结果

2.1.1 分娩方式:26例产后出血中有18例系剖宫产分娩,约占69.2%,合并巨大儿的2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2例,因头盆不称剖宫产7例,社会因素剖宫产7例。阴道分娩8例。

2.1.2出血原因 宫缩乏力16例,约占61.5%;胎盘粘连和残留8例,占31.4%;软产道裂伤2例,占7%,其中阴道壁损伤1例,宫颈裂伤1例。

2.2 讨论

产后出血是孕妇自胎儿娩出后所发生的严重并发症,从分娩方式看,剖宫产分娩较平产分娩的产后出血明显增多,這与手术切口出血,子宫切口撕延所致出血,手术时间相对较长,增加创面渗血等有关,这要求我们医务工作者要严密观察产程,及时发现异常产程予尽早处理,应杜绝滞产的发生,熟练掌握手术技巧、动作轻柔,严禁粗暴操作增加出血量。

从出血原因看,宫缩乏力和胎盘粘连、残留仍是两大主要原因,宫缩乏力所致产后出血与妊娠合并症、并发症密切相关,这要求我们要做好产前宣教,指导孕妇合理营养,减少巨大儿的发生率,防止子宫因过度膨胀致宫缩乏力,亦可降低剖宫产率,从而达到减少出血。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05-208.

产后出血的临床分析 篇7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6~2009年在我院分娩的产后出血患者70例, 发生率为1.66%, 年龄最小22岁, 最大43岁, 平均年龄32岁;初产妇30例, 经产妇40例;顺产50例, 剖宫产20例;出血量500~700m L 62例, 出血量800~1000m L 8例。

1.2 产后出血的诊断标准

胎儿娩出后24h内失血量超过500m L, 失血量以容积法测量。

2 结果

2.1 不同分娩方式对产生出血发生率的影响

见表1。

2.2 产后出血的不同原因所占比例

见表2。

3 讨论

3.1 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占分娩总数的2%~3%[2], 而我院产后出血发生率在此之间。自从降消项目开展以来, 重视产后出血的预防, 加强产前检查及重视高危妊娠, 提前入院, 采取预防措施, 正确处理产程, 加强产后观察, 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降低了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3.2 产后出血的原因

本组资料中的70例产后出血产妇中宫缩乏力为主要原因的有52例, 胎盘因素15例, 其中包括胎盘植入、胎盘粘连、胎盘早剥、前置胎盘等, 软产道损伤2例, 凝血功能异常1例, 因此, 无论在顺产或剖宫产中都及时使用缩宫素, 以防发生产后出血, 顺产时应注意第三产程的处理。

3.3 产后出血的预防

3.3.1 重视产前保健

加强孕前及孕期保健, 有凝血障碍和相关疾病者, 应积极治疗后再孕, 必要时应在孕早期终止妊娠;宣传计划生育, 做好避孕宣教工作, 减少人工流产次数。对有产后出血危险的孕妇, 要加强产前检查, 督促提前到有抢救条件的医院住院分娩。

3.3.2 正确处理产程

认真画好产程图, 产程图是产时监护的可靠保证, 及时发现产程异常及时纠正, 预防产妇因产程过长发生疲劳、消耗、衰竭造成产后出血。正确掌握会阴切开的适应证及时间, 认真保护会阴, 避免胎儿娩出过快, 造成软产道损伤;胎儿娩出后, 不过早或过度牵拉脐带或乱揉子宫, 造成胎盘剥离不全出血, 也不要盲目等待半小时, 应立刻徒手剥离胎盘, 若阴道处血多, 应查找原因, 及时处理。

3.3.3 加强产后观察

产后出血大部份发生于产后2h内, 应密切观察。产后半小时内进行早吸吮, 以刺激子宫收缩, 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宫缩及阴道流血情况, 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减少出血量。

3.4 产后出血的处理

针对出血原因, 迅速止血, 补充血容量, 纠正失血性休克, 防止感染。如为宫缩乏力引起, 应按摩子宫, 静滴缩宫素, 静推10%葡萄糖酸钙10m L+50%葡萄糖20m L, 10min左右推完, 口服米索前列醇200μg和放入肛门200μg。如上述方法效果不佳, 行宫腔填塞纱布, 用宽5cm、长10m, 叠4层, 用碘伏浸泡拧干, 将条从宫底部排垫填紧, 不留死腔, 留一段放入阴道内, 观察有无出血, 如无出血, 24h取出。止血效果良好, 可防止感染发生, 并有一定引流作用。如保守效果无效, 应立即行子宫切除。如为胎盘因素引起产后出血, 剥离困难疑有胎盘植入, 切忌强行剥离, 行之宫切除术, 但产妇会丧失生育能力。如为软产道损伤, 应按解剖层次缝合止血。凝血功能障碍引起的产后出血, 应治疗原发疾病, 补充凝血因子, 如新鲜血浆等。必要时切除子宫, 去除病灶, 以上处理方法较多, 采取较好的方法, 积极治疗, 尽量保证产妇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205-208.

产后出血及其临床救治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2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580例孕产妇中发生产后出血的46例产妇, 年龄20~41岁, 平均29岁。孕周33~43周。初产妇26例, 经产妇20例。出血的主要原因包括:宫缩乏力导致的产后出血有36例。软产道损伤导致的产后出血有4例, 胎盘滞留导致的有3例, 另外3例为其他原因导致。

1.2 治疗方法

所有的患者在第一时间迅速止血, 积极补充血容量, 预防感染, 然后根据具体的出血原因实施具体的治疗方案。

(1) 宫缩乏力的治疗:助产者正确的按摩子宫, 压迫子宫肌层的血管以便刺激子宫的收缩, 待胎盘娩出后, 继续下腹部有节律的按摩并压迫宫低直至宫缩恢复正常。阴道产在胎儿娩出后按常规给予缩宫素10u肌注。剖宫产在胎儿娩出后常规给予缩宫素10~20u子宫肌层内注射, 或是20u缩宫素加入500mL生理盐水中以10~15mL/min的速度滴入, 24h的用量不得超过40u。如上述治疗效果不佳, 继续出血, 及时给与欣母沛治疗:剖宫产者直接宫体注射250µg, 自然分娩者臀部深部注射250µg, 15min后观察出血情况, 必要时重复使用。总量不得超过2mg。 (2) 软产道损伤的治疗:对于止血及时准确的修补缝合是最有效的措施。仔细检查产道, 对于软产道裂伤者准确找出裂伤部位, 确切止血, 解剖层次逐层缝合裂伤。对于宫颈裂伤者用间断缝合法, 缝合的第一针要超过裂伤口顶端0.5cm。子宫内翻者, 应该积极复位子宫, 同时快速补液, 复位后使用宫缩剂。软产道血肿应切开血肿, 清除积血, 彻底止血、缝合, 必要时可置橡皮引流。会阴阴道裂伤者按照解剖的层次逐层缝合。 (3) 胎盘滞留的治疗:止血的有效措施是即使的将胎盘取出, 并且做好刮宫的准备。如果胎盘已剥离则可协助产妇排空膀胱, 按压宫低协助胎盘娩出。如果是胎盘粘连, 可行徒手剥离胎盘后取出。若剥离困难疑有胎盘植入, 应以手术切除子宫为宜。如果胎盘和胎膜部分残留可用大刮匙刮取残留组织。 (4) 凝血功能障碍的治疗:治疗的关键是消除病因, 改善凝血机制, 及时补充血容量, 纠正休克, 最好输入新鲜血液。

2 结果

46例产后出血患者中宫缩乏力导致的36例经抢救治疗后35例成功救治, 1例行子宫切除术;软产道损伤导致的4例均成功止血;胎盘滞留的3例中2例成功止血, 1例行子宫切除术。

3 结论

3.1 病因

引起产后出血的原因主要是宫缩乏力, 国外研究发现, 巨大儿、产程延长、绒毛膜羊膜炎, 硫酸镁的应用与宫缩乏力有关[2]。高危因素还包括胎盘因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软产道损伤、阴道助产、高龄初产、引产、产程用宫缩素超量等[3]。

3.2 预防

(1) 加强妇女保健, 凡是有血液或其他疾病不宜妊娠者, 应该劝其避孕或实行人工流产。 (2) 经产前检查, 发现有产后出血、滞产、难产史以及有产前出血、妊高征、胎儿较大或羊水过多等情况时, 应该积极做好产后出血的预防准备工作。 (3) 在患者进入第一产程后, 应该密切观察产程, 避免产程的延长, 必要时适当给予镇静剂、输液及导尿。 (4) 在第二产程时要注意保护会阴, 注意胎儿娩出的速度, 避免子宫突然排空, 来不及收缩和易致产道裂伤、出血。 (5) 对于第三产程, 在胎盘未剥离前不要过分揉挤子宫或用力牵拉脐带。可由近胎盘脐带断端的脐静脉注射催产素10~20U, 或生理盐水200~300m L, 前者能通过胎盘直接作用于子宫, 强有力的宫缩可使胎盘及早剥离娩出;后者可使胎盘绒毛膨胀, 从而促使胎盘剥离, 二者均可缩短第三产程, 显著减少产后出血。胎盘娩出后应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 有无副胎盘、有无产道损伤, 发现问题及时清宫或修补。认真测量出血量, 以免对失血量估计不足。 (6) 产后在产房观察2h。产后24h之内, 应嘱产妇注意出血情况, 可间断按摩子宫, 及时排尿, 以免膀胱膨胀影响宫缩。

综上所述, 对于产妇分娩期应该积极的做好产后出血的预防工作, 当发生产后出血后应及时准确的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给予治疗, 以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及孕妇的病死率。

参考文献

[1]苟文丽, 吴连方.分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345.

[2]Jackson KW, Allber JR, Schemer GK, et al.A randomized controlledtrial comparing oxytocin administration before and after placentaldelivery in the prevention of postpartum hemorrhage[J].Am JObstet Gynecol, 2001, 185 (4) :873-877.

产后出血的临床护理 篇9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产后出血患者50例。其中, 突发产后出血, 通过急诊入院者19例;住院分娩过程中发生产后出血患者31例。产后出血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子宫收缩乏力最多, 有36例;胎盘因素所致的有9例, 软产道裂伤所致的有4例, 患有凝血系统疾病导致产后出血的有1例。全部患者中有2 0例出现失血性休克。

2临床治疗及护理措施

2.1有效沟通与心理干预:由于产后出血病情变化快, 产妇会有无助、恐惧的心理, 此时急需要得到鼓励和安慰。首先护理人员要用亲切和蔼的态度赢得产妇的信任, 然后通过耐心、细致的讲解使产妇对疾病加强了解,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因此, 在护理过程中, 护士必须拥有精湛的业务知识和服务水平,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努力做好心理护理工作。

2.2产后出血的预防:在准备怀孕前, 就要积极治疗可能造成产后出血的高风险疾病, 比如贫血、血液系统疾病、肝炎或其他全身性疾病。产前健康教育和必要的体格检查同样重要, 如果发现异常, 要及时做好调整和相关处理。做好术前准备工作, 为了预防产后出血, 正确使用催产素是非常重要的。正常情况下, 当胎儿前肩或胎儿头娩出时, 静脉内输入20 U催产素[1], 并密切观察。同时进行宫底按压, 密切注意胎盘排出情况, 若有残留组织应采取人工清除。对于采取侧切术的产妇, 要彻底的缝合切口与止血。

2.3止血措施:通过按摩子宫, 促进其收缩而减少产后出血:第一种方法用手直接在腹部按摩子宫 (大拇指在前方, 其余四指在后, 与子宫压迫) , 将宫内血液挤压排出, 按摩必须均匀的节奏;第二种方法是在患者耻骨联合腹下部用手压, 使子宫向上提升, 有节律的按摩, 不断挤压子宫, 使子宫积血及时排出[2]。在进行手法按摩的同时, 可应用子宫收缩药物或在宫腔填塞纱布的方法止血。如果上述措施无效, 可以尽快配合医师做好手术准备。对于凝血功能障碍引起的出血, 要积极解除引起凝血障碍的原因, 新鲜全血, 冷沉淀, 血浆等可补充凝血因子的缺失。

2.4休克的抢救及护理:失血性休克发生后, 应立即采取仰卧位, 保持脑部血液供应和氧气供应, 以2~4 L/min的速度吸氧。对于处于低血容量状态的产妇可以通过输入平衡液、人工胶体液、5%碳酸氢钠和葡萄糖溶液、白蛋白等来维持有效循环和器官的灌注压力;如果血红蛋白低于7 g或红细胞压积低于25%, 要给予浓缩红细胞, 同时输入血浆来补充凝血因子的损失[3]。根据需要, 快速建立2个或多个静脉通道, 以上肢静脉优先。静脉穿刺要尽量选择较粗的静脉留置针。休克时, 有效的血容量减少, 表浅静脉萎缩, 应选择静脉主干或中心静脉输注液体, 注意晶体液和胶体液的搭配, 根据需要及时输血与血浆。并在液体内加入缩宫素, 促进子宫收缩, 控制产后出血。

2结果

通过有效的治疗与护理, 全部50例患者均痊愈出院。

3讨论

产后出血发生后, 要在无菌条件下行阴道检查, 尽快查找原因, 对症治疗。给予子宫收缩药物、清除残余胎盘组织、缝合血管等措施及早实施。进行血气分析和血液常规检查, 可以更及时准确的了解机体状态, 更好的纠正酸碱平衡和电解质失衡状态。护理人员要详细记录产妇病程变化和治疗措施。在疾病控制中, 应在产妇24 h内密切观察, 尤其是术后2 h内的出血量, 如果病情稳定可以将患者送回普通病房。保持患者外阴清洁, 有较高感染倾向者可采取抗生素预防;保证产妇科学膳食, 多摄入高蛋白、高铁、高维生素的饮食, 弥补血红蛋白的丢失, 加快康复的进程。

摘要:目的 将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产后出血患者50例进行分析, 并对临床护理经验进行总结。方法 在术前准备和心理护理的基础上, 对剖宫产术的患者进行了仔细观察, 并观察临床症状和阴道出血情况。做好预防, 尽量消除产妇的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对于凝血功能障碍引起的出血, 要积极解除引起凝血障碍的原因, 输入新鲜血液, 纤维蛋白原, 补充凝血因子的损失, 综合治疗。结果通过有效的治疗与护理, 全部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 产后出血发生后, 要在无菌条件下行阴道检查, 尽快查找原因, 对症治疗。给予子宫收缩药物、清除残余胎盘组织、缝合血管等措施及早实施。保持患者外阴清洁, 有较高感染倾向者可采取抗生素预防;保证产妇科学膳食, 多摄入高蛋白、高铁、高维生素的饮食, 弥补血红蛋白的丢失, 加快康复的进程。

关键词:产后出血,失血性休克,护理

参考文献

[1]于大芳, 韩爱卿.产后出血和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14, 15 (36) :5140-5141.

[2]Sobieszczyk S, Breborowicz GH.Management recommendations for postpartum hemorrhage[J].Arch Perinatal Med, 2014, 11 (12) :145-146..

产后出血的临床分析 篇10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h内出血量>500ml, 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 重者可迅速发展为休克, 抢救不及时可留有后遗症或造成孕产妇死亡, 严重威胁孕产妇的健康[1]。目前仍居我国孕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 须重视产后出血的预防。

1临床资料

2008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共分娩孕妇2 480例, 发生产后出血51例, 发生率为2.1%, 年龄21~40岁, 中位年龄28岁。出血原因:子宫收缩乏力31例占60.8%, 胎盘因素7例占13.7%, 其中胎盘剥离不全2例占3.9%, 胎盘粘连4例占7.8%, 副胎盘残留1例占1.9%, 软产道损伤5例占9.8%,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4例占7.8%, 妊娠合并贫血2例占3.9%, 死胎滞留1例占2.0%, 妊娠合并肝炎1例占2.0%。出血时间:发生在胎儿娩出2h 47例占92.2%, 发生在分娩后2~24h 4例占7.8%。采用“称量法”测定出血量, 出血量500~1000ml 46例占90.2%, 100~1500ml 4例占7.8%, >1500ml 1例占1.9%。

2结果

所有患者全部治愈。

3讨论

3.1 产后出血的原因

3.1.1 宫缩乏力:

为最常见的原因, 占产后出血的70%~80%, 在正常情况下, 胎盘自子宫壁剥离后, 由于子宫肌纤维的收缩和缩复作用, 使胎盘附着处断裂的血管受压闭合, 且变得迂回曲折, 出血停滞, 致使出血迅速减少并逐渐停止, 但在一些因素的影响下, 子宫肌纤维正常的收缩和缩复功能受到影响, 引起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 其原因主要可分为全身性因素和局部因素。在全身性因素中主要包括营养不良、产程延长或难产致产妇体力过度消耗;临产后, 镇静剂应用不当或麻醉过深;急、慢性全身消耗性疾病因素。局部因素主要包括子宫过度膨胀 (如:多胎或双胎、羊水过多、巨大儿等) 、子宫本身疾病、子宫先天性发育异常 (如单角或双角子宫、鞍状子宫、纵隔子宫等) 、子宫瘢痕史 (如子宫肌瘤剔出术等) 、子宫肌壁水肿和渗血 (引起此种病变的常见病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重度贫血、子宫胎盘卒中、低蛋白血症等) 。

3.1.2 胎盘因素:

常见的胎盘因素有胎盘剥离不全、胎盘剥离后滞留宫腔胎盘嵌顿、胎盘粘连、胎盘植入、胎盘和 (或) 胎盘残留, 这些原因导致子宫收缩不良, 引发产后出血。

3.1.3 软产道损伤:

胎儿过大, 胎儿娩出过快或阴道助产手术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软产道裂伤及出血。如果施行会阴切开术后, 不注意止血也可造成出血。常见软产道损伤为阴道裂伤、子宫颈裂伤, 若胎儿娩出后, 阴道持续流血量过多且颜色鲜红而子宫收缩良好或检查时见阴道有不规则裂伤, 宫颈两侧深裂或裂成花瓣样伴活动性出血, 即可判定为软产道损伤。

3.1.4 凝血功能障碍:

(1) 原有全身性出血倾向疾病:如血液病、重症肝炎等; (2) 此次妊娠并发凝血功能障碍的产科疾病, 如胎盘早剥、死胎、羊水栓塞、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 (3)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DIC) 常发生于胎盘早剥、重度子痫前期、羊水栓塞、死胎等疾病。若遇到上述疾病的临产妇应考虑到产后出血发生的可能性, 应提前做到补液、输血等抢救准备。

3.2 产后出血的处理

应针对出血原因迅速止血, 补充血容量, 纠正休克, 防止感染。

3.2.1 宫缩乏力:

应加强宫缩, 可以按摩子宫, 应用缩宫剂, 宫腔纱布填塞, 结扎盆腔或腹腔血管, 若经上述处理无效, 为挽救产妇生命, 应行子宫次全切除或子宫全切除术。

3.2.2 胎盘因素:

应作阴道及宫腔检查, 若胎盘已剥离则应立即取出胎盘, 若为胎盘粘连, 应徒手剥离胎盘后取出, 若胎盘剥离困难, 疑有胎盘植入, 忌强行剥离, 应手术切除子宫。

3.2.3 软产道损伤:

应彻底止血, 按解剖层次逐层缝合裂伤。

3.2.4 凝血功能障碍:

首先应排除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等原因引起的产后出血, 尽快输新鲜全血补充血小板、纤维蛋白原或凝血酶原复合物、凝血因子。

3.3 产后出血的预防

3.3.1 加强孕前及孕期保健:

建议孕妇及早建立围产期保健手册, 接受孕期健康教育, 学习孕期保健知识, 提高孕产妇的保健意识和水平。根据孕妇的身心状况及社会文化背景等方面进行评估, 举办孕妇学校, 普及有关妊娠、分娩常识, 减轻孕产妇对妊娠分娩的不安情绪, 宣传孕期合理营养, 适度运动, 注意监测胎动, 孕期有不良反应时, 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降低高危妊娠的风险, 定期产前检查, 询问病史及各项化验检查, 及早发现并纠正贫血及其他并发症, 对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孕妇如双胎、羊水过多、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既往有产后出血者、合并慢性疾病等, 应建立高危档案, 专案管理, 针对高危因素, 密切监护, 跟踪随访, 定期复查, 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

3.3.2 分娩期预防措施:

(1) 加强分娩期的监护, 注意饮食和休息, 预防滞产 (即初产妇总产程>24h者) 的发生, 合理应用镇静剂和缩宫剂。 (2) 第2产程:密切观察胎心变化, 注意保护会阴, 防止软产道损伤, 适时进行会阴切开, 正确指导产妇使用腹压, 尽量避免胎儿娩出过快。对于双胎、羊水过多、滞产、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多产及以往有产后出血史者, 胎儿前肩娩出后, 应立即肌内注射缩宫素, 一般产妇胎儿娩出后可常规使用缩宫素。 (3) 第3产程:正确鉴别胎盘剥离征象, 胎盘未完全剥离前避免牵拉脐带按摩宫底, 胎盘娩出后应仔细检查胎盘母体面胎盘小叶有无缺损, 胎膜是否完整, 胎儿面有无血管断裂, 是否有副胎盘, 手术产后常规检查软产道, 注意有无损伤。

3.3.3 产后预防:

产后产妇产房留观2h再返回病房, 在此期间, 应注意产妇生命体征 (如血压、脉搏的变化) 以及有无自觉症状、子宫收缩情况及阴道出血量和性质, 注意观察会阴切开缝合处有无血肿, 若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参考文献

上一篇:高校内部控制建设思考下一篇:农业支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