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搜索的春天

2024-08-19

移动搜索的春天(精选十篇)

移动搜索的春天 篇1

一、移动搜索概述

移动搜索顾名思义就是搜索技术在移动平台上的延伸, 这里的移动是指基于移动网络、应用于PDA、手机终端的搜索技术, 用户可以通过SMS (普通短信) 、WAP (手机互联网) 、IVR (互动话音识别) 等多种接入方式进行搜索, 以达到实时获得因特网WEB、WAP站点信息、本地服务信息以及按需定制相关移动增值服务内容的目的。

与互联网搜索相比, 移动搜索无须上网设备, 只要一台普通移动终端就可以随时随地搜索而不受网络限制, 还可以通过短信方式及时互动沟通。移动搜索打破了利用电脑进行搜索获取信息的终端局限性, 当身边没有电脑和网络时, 通过手机连接无线网络进行搜索将是一个便捷的选择。手机用户可以随时、随地通过随身携带的手机即时获取所需的信息。

二、移动搜索的业务功能

移动搜索的核心功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 接入方式

手机搜索业务为用户提供了以下几种接入方式:

1、用户发送搜索关键字到短信特服号的方式, 用户提交搜索请求, 搜索结果以短信的方式发送到手机上。

2、WAP上网方式, 用户键入搜索引擎地址, 进入搜索引擎主页, 填写搜索内容, 搜索结果以WAP页面的形式发送到用户手机上。

3、用户拨打搜索客服热线, 提出搜索请求, 让客服人员代为发起搜索, 并将搜索结果以合适的形式发动到用户手机上, 发送的形式可以是短信、彩信或链接。例如:电信的114

4、搜索视频时, 用户以彩信的方式提交视频关键段, 进行视频搜索。

5、用户从互联网登录到搜索引擎页进行搜索, 然后搜索结果发送到手机上。

(二) 用户界面

对于支持WAP功能的手机, 用户主要的搜索方式是WAP上网方式, 链接搜索引擎WAP主页, 进行搜索, 这样就对WAP搜索主页的界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要求界面清晰明了, 简单, 适合手机界面展示。为了减少用户流量, 应该过滤不相关信息, 保持界面较少或没有图片。

(三) 搜索内容

搜索内容按手机作为媒介, 分为站外信息搜索、站内信息搜索和本地信息搜索。站外信息和站内信息由于信息量大, 信息杂, 需要为用户提供精确地搜索结果, 信息提供商应该对信息进行整合、优化, 为用户提供最精确地信息, 减少用户的二次搜索。本地信息搜索一般是针对性、实用性强, 往往是在PC上网不方便的情况下使用的。移动搜索用户本地信息搜索包括出行中急需查询实用信息、生活商务信息等其他所需信息。

三、移动搜索的模式

如传统互联网搜索引擎一样, 手机用户可以通过编辑短信或者接入WAP输入关键词的方式进行搜索。

(一) WAP搜索站点的模式

通过移动终端搜索WAP站点的模式和Internet搜索模式很相似, 用户可以登陆搜素引擎然后输入各种关键词, 搜索引擎根据这些关键词寻找用户所需资源的站点, 然后根据一定的规则反馈给用户包含此关键字词信息的所有站点和指向这些站点的链接。以Google, Baidu为主要代表的搜索引擎公司已经推出了这样的服务, 通过WAP平台进行网页搜索, 在行业内被认为是一种由互联网搜索引擎直接延伸到手机平台的无线移动搜索模式, 技术上比较成熟。

(二) 手机短信搜索引擎模式

短信搜索短信搜索是基于手机或其他支持短消息服务的移动终端的短信搜索引擎服务。主要是以手机为根本, 应用手机短信作为搜索模式。移动搜索服务商首先要成为移动运营商的SP, 再将搜索服务作为移动通信平台上的一项增值服务来运作才可能推广这项业务, 这种短信搜索一般都采用收取包月服务费的模式, 服务商每月向用户收取固定的使用费。用户只需在手机中编辑短消息输入要搜索的关键词, 发送到移动搜索服务提供商的服务代码, 就可以获得搜索结果。如:短信114, 手机用户只要动一动手指, 发送查询内容的短信到919114, 就可以体验到移动搜索资讯服务。人们习惯于发送短信, 短信搜索市场空间很大。

(三) 垂直搜索模式

垂直搜索是指用户通过多种接入方式提出搜索请求搜索特定类型的内容或服务, 例如音乐搜索、图片搜索、本地搜索等。这种搜索模式能够使用户更加快速的找到自己需要的内容或服务, 提高搜索效率, 同时也使搜索系统能够更好地理解用户的搜索请求。其特点就是“专、精、深”, 且具有行业色彩。

垂直搜索是对海量信息中某类专门的信息进行一次整合, 是搜索引擎的细分和延伸。移动垂直搜索为用户提供的是范围极小、极具针对性的具体信息, 如餐饮、娱乐、购物、旅游等。

四、移动搜索的特点

移动搜索大致具有几下几个特征:

(一) 便捷性强、使用自由

移动搜索不受地点、时间、互联网网络的限制, 可以满足用户突发、紧急、特殊查询的需求, 用户可以利用无线工具自由、快速获取信息资源, 几乎可以做到随时随地进行搜索, 能够为用户尤其是商旅人士提供一个快速有用的答案而且时间更快捷。

(二) 搜索方式多样

互联网搜索一般通过带有搜索功能的门户网站、浏览器地址栏的接入方式进行搜索, 搜索通道比较单一;而移动搜索却基于移动网络服务方式的多样性而呈现出基于短信、WAP、IVR等多种接入通道的方式。

(三) 搜索效率高, 具有精准性

在无线移动搜索行业精准的信息才是无线搜索用户最想要的。手机屏幕较小, 用户不可能在搜索的结果中一页一页寻找自己想要的东西, 目的性很强, 因此服务提供商需要对多余的图片、超链接、Flash等内容进行过滤, 为用户提供精确、最有价值的内容。

(四) 搜索成本低

移动搜索无需上网设备, 只需一台支持WAP或短信功能的普通手机即可。较之PC机的互联网搜索, 所耗费成本更低些。

(五) 搜索服务计费方式多样

计费方式看, 移动搜索由于使用到移动运营商的网络而使移动搜索有了可操作的计费方式, 如流量费、服务定制费以及部分搜索服务的费用。

五、移动搜索存在的问题

(一) 移动搜索市场处于市场培育阶段

现在用户已经习惯使用互联网搜索, 并且把互联网搜索作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移动搜索市场上用户习惯还没有形成, 企业对移动搜索重视度不够。WAP站点注册数量较少, 相对于我国庞大的企业数目而言, WAP站点数量明显不足, 用户进行移动搜索时有时出现空地址的现象, 移动搜索的用户体验度大大降低。目前, 移动搜索业务还处于培育期, 用户对产品还不了解, 处于观望态度。

(二) 用户手机上网搜素体验度差

通信工具目前已经逐渐演变为个人的综合信息平台, 目前国内手机制造厂商所生产出的上市的产品, 较小的显示屏、不适合输入的文本小键盘, 等使得手机搜索与PC搜索有很大差别, 影响了用户手机上网的体验度。有时, 用户输入关键词查询, 翻看结果往往要操作好多次才能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 终端制造厂商应该有效降低智能手机的生产成本, 推动智能手机的普及速度及力度。

(三) 商业盈利模式不成熟

目前, 国内移动搜索市场的普遍盈利模式是移动搜索服务提供商为用户提供免费的搜索服务, 运营商则收取短信费或流量费。提供移动搜索的服务提供商还没有完全找到合适的发展方式, 导致目前移动搜索的盈利模式依然比较模糊, 如何盈利还值得深刻探讨。

(四) 搜索产业链间协调度低

移动搜索的产业链上各方移动运营商, 技术服务提供商, 内容提供商和移动终端厂商。在整个搜索产业链上, 移动运营商拥有得天独厚的网络和客户资源, 处于主导地位, 相应地该产业所获得的利润分配上, 移动运营商占大头, 这样移动搜索产业链上其余各方处于弱势地位, 得不到应有的利润分成, 这样使得整个搜索产业链资源整合度差, 协调度更差, 非常不利于整个产业链的健康发展。

(五) 搜索的信息资源内容匮乏

与互联网相比, 移动搜索的资源非常匮乏, 多是以下载铃声、图片、电子书等为主, 针对用户需求的搜索, 内容和功能的单一, 可以用来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需求的信息不多, 很多WAP站点数量少, 站点规模小, 内容同质化严重, 不能很好地满足用户的多元化需求。如何丰富信息资源并提供给用户最有效、实用的信息, 成为移动搜索服务提供商的一大挑战。

(六) 无线宽带技术不完善, 搜索速度慢

移动搜索宽带低, 打开网页速度慢。无线宽带网络技术还未普及, 用户使用移动搜索时会受到通信网络的束缚, 往往搜索指令发出后要等待很长时间才打开页面, 有时候根本打不开, 等诸多问题现在了用户规模的发展。

(七) 移动搜索业务用户使用资费高

手机上网的成本目前还较高, 尽管现在的GPRS包月费已经大大降低, 但也只能满足用户浏览文字信息, 很难支撑用户享用视频等高流量业务。对于搜索用户来说在互联网上注册一个网站几乎不需要费用, 而手机检索信息不单要包括基本短信信息费, 还要被要求增值服务费, 通道费, 流量费, 有的甚至是高价的, 这在某种程度上减少了用手机进行移动搜索的尝试。

(八) 移动搜索生活类信息即时更新复杂

移动搜索引擎的技术含量高于一般的互联网搜索引擎, 例如引擎的算法、数据库的建立、手机终端的匹配、运营商的壁垒、本地化的团队运营, 还有搜索品牌的影响力。这样就造成适合移动搜索内容的服务类信息资源跟新速度慢, 即时性差, 不利于满足用户精确的信息需要。

六、移动搜索发展策略

(一) 移动搜索产业链接相互协作, 共同发展

移动搜索产业链上的各个部分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每个环节都要健康发展才能保证移动搜索产业的发展壮大, 所以, 移动搜索产业供应链上的所有商家共同努力, 通力合作, 积极创造各方共赢的合作环境, 才能促进移动搜索产业健康蓬勃持续发展, 只有从用户的需求出发, 为用户提供资费合理, 操作简便, 搜索结果精确, 个性化的移动搜索服务, 才能扩大其用户群, 提升用户体验, 使移动互联网大大便利人们的生活。

(二) 积极探索可行性的商业模式

积极引导移动产业链上的各方力量, 构建多赢的移动搜索商业模式, 打造合作、开放的移动搜索平台。各方应该定位好自己在产业链上的角色, 保持开放合作的心态, 与不同类型的搜索服务商召开多层面合作, 开展不同企业间合作。例如, 移动运营商可以加强与终端是被制造商的合作, 在生产成本和技术开发商给予终端制造商移动的技术或资金支持, 鼓励其大量生产搜索引擎内置或相关软件内置的性价比高的智能手机。

(三) 移动运营商进一步加强用户体验, 培养消费群体

培养移动用户新的搜索习惯是移动运营商在市场培育阶段所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移动运营商在前期可以采用体验式营销, 可以采用免费试用, 或赠送新业务的形式, 为用户提供使用的机会, 让用户免费体验新业务的性能, 培养用户认知度, 获得满意体验, 用户会购买此项业务。此外, 移动运营商可以对流量进行适当的优惠, 例如采取打折, 赠送流量费等方式。对于新推出的移动搜索业务品牌, 可以先对用户进行让利, 培养其使用习惯, 这样才能不断扩大用户群。

(四) 移动搜索服务提供商应积极开发新业务模式

移动搜索服务提供商应加大市场研究投入力度, 积极把握用户的热点需求, 开饭新业务模式。应结合自身信息资源的优势, 结合网络及终端及用户需求的特点做针对性的技术开饭, 细分市场, 细分服务, 提高搜索效率, 更好地让用户花最少的时间最少的精力搜索到自己最需要的信息。

(五) 开展自动搜索、智能化搜索, 使移动搜索更人性化, 更方便快捷

抓住智慧城市建设这一契机, 加快移动搜索的智慧化进程, 力求建设一个全面、丰富、个性化的移动互联网。开展智能化搜索, 人性化搜索, 通过提供丰富、方便、快捷的信息化服务, 满足人们的教育、资讯、医疗、健康、工作等需求, 进一步促进移动搜索的发展。

摘要: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 市场对移动搜索的需求呈现出愈发强烈的态势。现在的无线移动搜索已经正式从市场导入期进入成长阶期。本文简要分析移动搜索的概念、特点, 及其发展状况, 并对移动搜索发展策略进行了简要探析。

关键词:移动搜索,模式,垂直搜素

参考文献

[1]、高丽华.新媒体经营,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09

[2]、杜杏兰.移动搜索业务研究, 信息通信技术, 2009年02期

[3]、匡文波.手机媒体概论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09

[4]、手机搜索渐入佳境, 互联网天地, 2009 (12)

搜索春天的古诗 篇2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译文

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春天到来时,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鉴赏

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呆了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应该说,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他六十七岁时,写下了这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

要用十几个字来概括江南春景,实属不易,白居易却巧妙地做到了。他没有从描写江南惯用的“花”、“莺”着手,而是别出心裁地从“江”为中心下笔,又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异色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异色相衬的描写手法,在大诗人杜甫的诗里常常可见,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两种不同的颜色互相映衬,使诗意明丽如画。白居易走的也是这条路,从他的诗里也可见端倪,“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春草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因而江南的春色,在白居易的笔下,从初日,江花,江水之中获得了色彩,又因烘染、映衬的手法而形成了人们想象中的图画,色彩绚丽耀眼,层次丰富,几乎无需更多联想,江南春景已跃然眼前。

此词写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个既浅切又圆活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诗人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同时,唯因“好”之已甚,方能“忆”之不休,因此,此句又已暗逗结句“能不忆江南”,并与之相关阖。次句“风景旧曾谙”,点明江南风景之“好”,并非得之传闻,而是诗人出牧杭州时的亲身体验与亲身感受。这就既落实了“好”字,又照应了“忆”字,不失为勾通一篇意脉的精彩笔墨。三、四两句对江南之“好”进行形象化的演绎,突出渲染江花、江水红绿相映的明艳色彩,给人以光彩夺目的强烈印象。其中,既有同色间的相互烘托,又有异色间的相互映衬,充分显示了诗人善于着色的技巧。篇末,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词,既托出身在洛阳的诗人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又造成一种悠远而又深长的韵味,把读者带入余情摇漾的境界中。

★ 有关春天的词语

★ 春天的词语

★ 春天四字词语

★ 搜索经典台词

★ 作文搜索

★ 搜索观后感

★ 搜索作文

★ 关于春天的好词语

★ 表示春天美的词语

移动搜索的“钱途” 篇3

“无线互联网中,搜索引擎作为杀手级的应用,它的潜力非常巨大,我个人认为,如果谁能够把无线的搜索引擎做好了,它就可以成为下一个巨头。”深圳宜搜CEO汪溪在谈到眼下移动搜索领域“战国纷争”局面时,如此认为。但接下来谁主沉浮,人气聚敛之外,还要看整个产业的商业模式。

关键字和广告模式

“在目前这个阶段,移动搜索商业模式更加近似于传统搜索引擎的商业模式,比如关键字广告、关键字排名等。”YY搜索负责人在接受《互联网周刊》记者采访时回答。

说到关键字搜索,让人不由得想起去年百度的“竞价门”事件。过度依赖于竞价排名这一模式,是以伤害用户体验为代价。但对于传统搜索引擎而言,竞价排名又是难以回避的一种商业模式。在无线互联网时代,移动搜索是否可以如法照搬?目前看来,业界普遍的观点是:可行,但难度不小,因为无线搜索还没有聚集到足够的信息量,竞价排名缺乏根基。

广告是另一种形式。和互联网时代相比,无论是按效果付费还是按显示付费,移动互联网上的广告对人们的影响要远远超越互联网。 “比如打开互联网网站,有很多飘浮广告,用户对广告基本上能不看最好不看,但是在手机上却不行,这么小的屏幕,一定得看,眼睛的关注度绝对要几倍大于互联网的关注度。”此外,移动广告还具有强制性。而且通过对手机用户的行为分析,广告可以被精准地投放到各种不同用户,能够给广告主很好的反馈。所有这些,让广告主们相信:移动广告比互联网广告和传统媒体的广告有更大的潜在价值。

电子商务是杀手级应用

“我个人认为,电子商务是下一个后端付费的杀手级的应用,B2C在手机上会有一个超高速的发展。”宜搜CEO汪溪坦言。

相对于传统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发展电子商务的优势非常明显。首先,手机用户的数量相对于传统互联网要庞大很多,市场潜力更大,手机上网的随时随地性也让电子商务的开展得以超脱于地理和时间的限制;而手机的上网使用者也多为年轻用户,他们对新兴事物的接受程度普遍较高,这无疑会大大缩短手机电子商务的导入期。可以预见,一旦解决了信用问题和隐私问题,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势头不可阻挡。

这一点从日本的经验就可以看出。近日,日本知名调查公司VRI对移动互联网浏览情况进行的持续调查发现,在手机网站浏览率排名前十的网站中,乐天市场和雅虎都是电子商务网站。“搜索天然是跟电子商务结合的,这是无须质疑的。搜索发展到高级阶段一定会往电子商务去走。”汪溪表示,着眼于未来四五年,如果已经达到一定高度,宜搜率先进军的领域肯定是电子商务。

可移动搜索引擎的系统设计 篇4

(一)CBIR技术

上世纪90年代早期研究者们提出了基于内容的检索CBIR (Content Based Image Retrieval) ,从可视化角度来对图像检索进行探讨。所谓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是从图像库中查找含有特定对象的图像 (也包括从连续的视频图像中检索含有特定对象的视频片段) 。它区别于传统的检索手段,融合了图像理解、模式识别、人机交互等多种技术,从而可以提供更有效的检索手段并实现自动化检索。CBIR作为信息检索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有着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和市场应用前景,例如生物学领域、医学领域、出版领域以及军事、考古、版权保护、旅游、建筑设计、天文学、地理信息系统、历史学、犯罪取证等领域。

1. 典型基于CBIR技术的检索系统

(1) QBIC系统由IBM Almaden研究中心研究开发,是基于内容检索系统的典型代表。QBIC系统提供了对静止图像和视频信号的检索手段。在静止图像检索中,QBIC系统为使用者提供了颜色、纹理、草图、形状、多物体等多种检索方法,并提供了根据样本图像进行相似性检索的方法。在视频检索中,包括了分镜头检测、主运动估计、建立层描述、通过拼接完成代表帧生成等多种视频处理手段,并在此基础上提供了通过物体运动、摄像机运动的附加视频检索手段。

(2) Virage系统由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 (UCSD) 开发的Virage系统,支持颜色、颜色布局、结构和纹理的检索,而且可以对四方面任意组合并制定相应的权重。

(3) Photobook系统是MIT的媒体实验室在1994年开发研制的用于浏览和搜索图像的一套交互工具。图像在装入时按面部特征、形状或纹理特性自动分类,图像根据类别通过显著语义特征压缩编码。

(4) Visual SEEK与Web SEEK系统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图像和高级电视实验室开发的,“基于内容”的图像/视频检索系统。

(5) iFind系统MS给出的一个结合语义与视觉特征信息的图像相关反馈检索系统。系统通过图像的标注信息构造语义网络,并在相关反馈中与图像的视觉特征相结合,有效地实现了在两个层次上的相关反馈,在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中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6) Mires系统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发,根据设定不同权值的颜色、纹理、形状特征进行检索。

(7) MARS系统是数据库管理系统、计算机视觉和信息检索多个领域交叉的结果。MARS不注重找到一个单一的特征表达,而是寻找一个动态的适应不同应用和不同用户的检索机制。

2. 基于CBIR技术的Web搜索引擎

(1) http://www.like.com/,该网站实现了对服饰的搜索,即通过提交衣服、鞋帽、手饰的照片在该站内搜索,实现匹配后,网站将返回该服饰的相关信息,但该系统得最大局限性在于,搜索的内容只能是服饰,并且是世界知名产品。

(2) http://www.polarrose.com/,瑞典风险企业PolarRoseAB公开了名为PolarRose的免费网线面部图像检索服务。该服务是依据该公司拥有的二维图像三维模型转化技术,并综合了用户输入数据等信息的面部识别技术开发,该服务是结合在客户端运行的软件和服务器端的处理功能而实现的。客户端软件以电脑网络浏览器Firefox和InternetExplorer的客户端软件的形式对外公开。当用户浏览网站并显示含有人物面部图像的静态图像时,上述客户端软件就会在人物面部部位产生一个小标志。点击该标志,就能检索出面部与该人物类似的图像。假如该人物的名字已经登记到PolarRose数据库,还可确认其名字。用户选择的人物尚未登记名字,用户还可自行登记名字。

(二)手机的新功能

科学家们正在研制一种手机图像识别系统,有了这套系统,当我们面对陌生的环境时,我们只需拿出我们的可照相手机,把我们所看到的拍下来,图像识别系统就会迅速从网上搜集有关资料,帮我们解疑答惑。国外一些精明的厂家开始使用这种系统对其产品进行促销,顾客只要把产品、产品标识甚至商家的特定广告拍下来就可以获得厂家赠送的精美礼品。条形码是图像识别系统的第一个实际应用。美国纽约的一家公司设计了一个软件,手机用户只要把书籍和CD背后的条形码拍下来,就可以登录到亚马逊网络书店去购买他们所喜爱的书籍和音乐。加利福尼亚的一家公司走得更远,他们设计了一种物体识别软件供手机用户使用。他们把一些厂家的产品、标识、海报甚至一些杂志广告收集到数据库中,当用户将这些照片拍摄下来作为短信发回到公司时,手机用户就可以收到他们所需要的公司或产品资料,例如公司网站和产品说明书等。日本的一家公司已经开始应用一种三维物体图像识别系统,顾客只要把所需要的物体拍摄下来就可以在网站上购买相应的产品。

微软曾在2006年透露,微软正在开发如何利用手机拍下的照片进行互联网搜索的方法。微软这个新功能被命名为Photo2Search,用户只需通过电子邮件向微软发送用手机拍下的想要了解的事物的照片,搜索结果就会出现包含相关信息的网页或是包含有类似照片的网站,但目前还没有关于此项技术的消息。

(三)系统设计

本文要设计一种新型的搜索引擎,手机用户对于不认识的事物,例如花草、动物、建筑等,通过手机自身的拍照功能将其拍摄,后将图片以手机短信形式发送至服务器,服务器用发送来的图片进行图对图的搜索,将检索到的,匹配程度高的图片信息 (花草的名称、动物的相关属性等) 再以短信形式发送回手机用户,这样就完成了对一种未知事物的认识过程。

1. 系统结构图

2. 系统运行流程。

系统首先建立图片数据库,将图片特征提取后经排序存入特征数据库;用户将手机拍摄的图片通过无线网络发送至服务器,服务器将发送来的图片进行特征提取,而后在特征库内检索,将相似度高的图片信息用sms形式回发至手机用户。

3. 系统开发工具及运行环境。

开发工具:由Microsoft制作发行的Visual studio 2005 Team Suite系统

操作系统:Windows2003 Server

应用服务器:JRUN4.0

后台数据库:Oracle9i

服务器数量:2台

4. 系统模块说明

(1)数据库。图片数据库1:spider程序抓取网页,将图片及其说明摘取存入图片数据库1。利用spider抓取图片的目的是弥补专业图片库的数量上的不足,同时为手机用户带来更多的趣味性。图片数据库2:由专业图片及专业注释组成,其目的是为用户提供相对正确的解释。图片特征库1:将图片的颜色、纹理等特征进行提取,将特征存入图片特征库1。将图片特征先行提取是保证系统检索效率的根本保障。图片特征库2:用来存放图片数据库2中专业图片的特征。

(2)图片特征提取器。该模块由多种算法组成,它将根据图片本质内容的属性的不同采取不同的算法达到良好的特征提取效果,例如一种板材,就要用基于纹理特征的算法来提取而对于某种植物,就要用到基于颜色等特征的算法来提取。

(3) index索引器。图片数据库索引:将图片按科学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并索引,例如分类为植物、动物、建筑等,对图片数据库进行索引是提高系统工作效率以及优化数据库组织结构的有效办法。图片特征库索引:对图片特征库进行索引,可以大大缩小检索的范围,提高系统对用户的响应速度。

(4) GUI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即图形用户接口,GUI是屏幕产品的视觉体验和互动操作部分,是一种结合计算机科学、美学、心理学、行为学及各商业领域需求分析的人机系统工程,强调人—机—环境三者作为一个系统进行总体设计。这种面向客户的系统工程设计其目的是优化产品的性能,使操作更人性化,减轻使用者的认知负担,使其更适合用户的操作需求,直接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本系统的GUI主要涉及网络浏览器部分和手机部分。

(5)主要接口:手机通过基站与系统服务器的连接主要通过CMPP协议实现。CMPP协议是中国移动提供的短消息互联网接入解决方案,它规定信息资源站实体与互联网短信息网关的应用层接口协议,用以建立短消息中心和服务提供商 (SP) 之间的通路,业务和信息的提供由SP完成。CMPP可以为实现移动数据增值业务提供服务,包括以下业务:Email通知、语音信箱通知、Internet发送短信息、移动平台发Email、催费通知、自动综合业务信息台。

(四)总结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将短信息服务 (SMS) 与手机拍照功能和基于CBIR技术的Web搜索引擎相结合, 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于手机平台的搜索引擎。该系统是手机增值业务的延伸,同时为基于CBIR技术的Web搜索引擎提供了更为广阔的使用空间,极大的增加了引擎的使用便捷性。

参考文献

[1]谦婷.移动终端图像及视频相关标准颁布有望成为手机入网依据[N].通信产业报, 2007-06-25, (012) .

[2]Flickner M et al.Query by image and video content.The QBIC system.IEEE Computer, 1995, 28 (9) :pp.23-32.

[3]李彬.手机变搜索引擎[N].科技日报, 2006-02-23, (012) .

[4]www.sohu.com.

移动搜索的春天 篇5

问:如果是URL、PC访问和移动访问分别识别不同的模版,例如我们有一个URL,PC访问是是这个模版,手机访问是那个模版,那么我们是使用相同的URL好,还是单独的做一个M站好?

答:理想状态下同一套url是最优的。目前受限于机制问题,还有待进一步解决,预期底能够完成。目前仍然建议大家移动站使用单独的m链接。同时,暂时不要使用类似这样的url:m.site.com?src=www.site.com。

问:感谢,我们是这样理解吧,未来的话如果以用户习惯来说,是同一个URL好?

答:理想的技术角度看,是同一个url更好,但是目前尽量仍然使用单独的m链接。

问:一个站点有M站和PC站,采用完全相同的TDK,是否有问题,手机站的SEO规则是否跟PC站相同?

答:TDK代表标题、摘要、关键词是吧?先理解一下。是这样的,PC端和移动端搜索结果展现标题和摘要的字数限制等都是不同的,PC端30多个中文汉字才截断,移动端不到20个就折行了,20多个就省略看不到了。所以,建议移动站使用单独的TDK。

问:如果两个站点它的TDK都是完全相同的,每一个页面,会不会导致站点被惩罚?

答:这里说的两个站如果指同一个站点的PC和移动,肯定是不会导致被惩罚的,

问:用户使用m.baidu.com搜索时不同的终端排名不一致,比如说iphone搜索与安卓手机搜索结果不一致,部分排名也跟PC端访问的百度差很远。

答:ios和安卓不同的系统下我们会有微调,但理论上的差别不会特别大。例如搜索同一款app,安卓和ios系统下是需要给出对应该系统的结果的。第二个问题,从人、设备、使用场景及移动站特征看,PC和移动都是存在明显差异的,因此,未来移动端的排序与PC端的差异会更加明显。

问:外链对手机站是否有效果?

答:外链还是有效果的,但不要做那些垃圾外链,比如说论坛的标签里面或者说买卖链接或者是说批量的发链接有可能被惩罚。正常交换一下链接是有帮助的。0和1是明显不同的。

问:手机站使用xhtml与html5开发,对搜索引擎是否有区别?

答:大家使用手机搜索时会发现用2G的情况下移动搜索会给你到极速版,就是保证你得到结果的速度足够快,但是结果样式比较简单。一般情况下极速版我们会优先给Xhtml的结果,触屏版优先给html5,效果更加炫酷。

问:百度移动端对做了移动样式的站点的排名是否有照顾?移动端适配成功后是否可以把很多没做适配的站点挤下去?

答:做了移动适配的站点比PC的网站,其他都相同的情况下,我们会优先展示适配移动的站点。系统中是更倾向于将移动站优先展现的。

问:百度还是转码那么该怎么办?

应用内搜索满足移动搜索「快感」 篇6

然而在移动端,这个模式正在被改写。

如果你的手机正好安装了百度的light app或者下载了豌豆荚应用,此时你只需要打开它们中的任意一个,然后输入你需要的内容,那么你得到的结果就是直接进入某家视频进行观看。

搜索的流程正在变快变短,浏览器也不再是唯一的搜索入口。而让这些发生改变的,是“应用搜索内技术”的全面来袭。

2004年4月,曾经的应用分发渠道豌豆荚,召开“应用搜索内技术发布会”,在号召第三方应用都来进驻平台的同时,还宣布了自己的移动搜索战略:全面准确、直达行动、情景化。

事实上,提出“应用内搜索技术”概念的,豌豆荚并不是唯一一家企业。2012年百度也提出针对自有App资源的应用内搜索,2013年底奇虎360和谷歌也相继发布过“应用内搜索”策略,试图在移动搜索领域打开新局面。就在近日,谷歌又宣布将要推出“深度链接”广告,让广告主能够将智能手机用户引向其设备上的应用,其背后也运用了“应用内搜索技术”。从业者们在这方面的布局,让行业竞争越发激烈的同时也说明,用户对移动搜索的需求正在变得越来越强烈。

长久以来,因为手机屏幕过小导致操作不便,加之网速、或者转码技术的桎梏、抑或网页内容与App内容混乱出现在搜索结果中等种种因素的限制,使得我们对移动端的搜索结果不满意。而且,移动互联网时代,大部分内容都隐藏在了App当中,导致大量信息孤岛的存在,而“应用内搜索技术”的出现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难题。其核心点在于通过搜索结果呈现隐藏在App之中的内容资源,让用户快速从应用中获得并且消费内容,真正满足消费者在移动搜索时代的“快感”要求。

“在桌面互联网,我们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浏览器上。而在手机上,80%的用户时间是在应用里。”豌豆荚创始人王俊煜的看法有力地解释了为何大佬们纷纷布局于此的缘故,也解释了为何豌豆荚开始抢占移动搜索入口的原因。据悉,豌豆荚发布垂直搜索产品“应用内搜索”是在2011年,两个月之后,收录应用数22个,截至今年2月,这个数字已经达到140万。大批量的应用增长背后,是用户对移动应用搜索的精确性需求。而仅有百度、谷歌、360等几家大佬布局的行业现状,也给了豌豆荚这类从业者们进军移动搜索的信心。

移动搜索“中国机遇”已至 篇7

海外经验表明, 在3G牌照发放三年后, 移动业务渐入高速发展期。易查搜索董事长刘斌表示, 目前中国3G网络已铺设到位, 今、明两年3G终端将呈现快速增长, 而明、后年内容产业将实现爆炸式增长, 移动搜索厂商的“中国3G机遇”已至。

触屏版提升“智能手机”体验

据了解, 易查搜索成立于2004年2月, 2006年首先选择进军日本市场, 目前已成为日本市场排名第三的移动搜索网站以及排名第二的移动广告网络商。而作为全球3G商用较为成功的国家, 日本在3G产业的业务发展、管理及运营模式经验给予了包括中国在内的3G新兴市场有益的借鉴。易查搜索表示, 易查中国的3G发展战略也借鉴了其在日本3G市场的相关经验。

3G时代, 以iPhone、Android等为代表的触屏式智能手机成为趋势。为提升此类用户搜索体验, 近日易查推出触屏版搜索, 可提供更为丰富的用户应用。据了解, 易查触屏版不仅为Android平台提供特有的内容数据, 包括游戏、软件、主题等, 并且界面更加美观, 支持大尺寸壁纸下载等功能。此外, 对可通过Wi-Fi上网的触屏手机用户, 易查触屏版不受网关限制, 可免费下载文件等。

版权、渠道合作打造产业共赢

从日本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看, 60%以上的收入来自手机用户对于音乐、游戏、算命、小说、动漫等娱乐产品的消费, 品牌广告收入仅占约10%的比例。而手机支付为用户消费娱乐产品提供了便捷通道。

娱乐产品的版权问题长期困扰并阻碍着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发展。3G时代, 尊重版权已成为行业发展共识。从日本3G经验来看, 有序的版权管理有利于行业健康、持续发展。易查搜索所打造的资源整合平台, 在满足用户搜索需求的同时实现行业伙伴的合作共赢。据了解, 易查搜索一直较为重视在版权领域与内容提供商及运营商的合作。自2009年至今, 易查搜索向内容提供商所支付的合作费用已超过1000万人民币, 其版权合作计划已获得业内广泛认可。

一种适合于移动定位的路径搜索算法 篇8

近年来,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移动通信服务逐步由简单的语音业务向复杂的数据业务转变,其中移动定位业务是业界公认的最有吸引力的移动数据服务之一。

移动定位业务又称为位置服务(Location-Based Services),是通过无线通信网络获取移动终端用户的位置信息(经纬度坐标),在地理信息系统(GIS)平台的支持下为用户提供相应服务的一种移动增值业务。据英国剑桥Analysis Research发布的报告预测,LBS相关收入将从2002年的20亿美元增至2006年185亿美元[7]。目前广泛应用于LBS系统的定位设备是手机终端,包括GSM与CDMA终端,以及GPS定位装置。目前民用GPS定位设备,精度可以达到10m以内。而GSM手机终端定位在城市等基站密集的区域,其精度约为100m至300m。目前我国现有位置服务大都属于“模糊定位”的初级位置服务[8]。在此环境下,需要一种与之相适应的路网定位技术,即在模糊定位的基础上快速定位到路网上的指定位置。

在搜索两点间的最短路径的算法中,目前公认经典的算法是在1959年提出的Dijkstra算法。它不仅可以求出从始点到终点的最短路径长度,而且也能算出从始点到所有其他各顶点的最短路径长度,其复杂度为O(n2)。但是在实际系统中,路网的节点非常多,如果直接使用Dijkstra算法,效率就会随着结点的增加迅速降低。

为了快速寻找移动终端周边道路,本文使用二级R*树来索引路网,并且考虑到移动终端,尤其是在手机终端定位不准的情况,发展了一种适合于移动定位的最短路径分层搜索算法。

1 技术背景

1.1 R*树

目前广泛用于索引空间对象的主要数据结构是R树及其变种,R树由Guttman于1984年提出[1]。设M为每个结点最大的条目数,m(mM/2)为每个结点的最小条目数,则R树满足以下特性:

(1) 每个结点包含[m,M]个条目,除非它是根结点;

(2) 对于每个叶子结点(OID,MBR),MBR是包围OID空间对象的最小边界矩形;

(3) 对于每个中间结点(CP,MBR),MBR完全包含CP所指向的子节点的所有条目的MBR的最小矩形;

(4) 根结点至少有两个子结点;

(5) 所有的叶子结点都在同一高度层次上。

R树按数据来组织索引,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可调节性,并且使用B树相似的结构和特性,能很好地与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相融合。但是由于R树的矩形重叠较大,影响搜索效率。Nobert Beckmann等提出了一种更高效稳定的点与矩形的索引访问方法R*树[2]。R*树则尽量减小节点间的重叠面积,它对上溢节点进行删除,强制重插入该节点中的所有对象。R*在插入与删除过程中增加了较少的计算量,但是大大降低了节点间的重叠面积,从而在查询过程中有更高的效率。由于路网是静态结构,在索引建立之后修改较少,因此本文采用R*来索引路网。

1.2 最短路径算法

传统Dijkstra算法在网络节点数很多的时候有其局限性:一是用矩阵来存储弧段信息的方法内存开销比较大,二是由于其算法复杂度为O(n2),当n很大时,运算速度很慢,难以满足路网定位的需求。针对上述局限性,很多学者提出了不少的改进算法,主要体现在:

(1) 针对稀疏图可以把图的矩阵表示更改为邻接表,以节省存储空间。

(2) 通过尝试各种不同排序和搜索方法,减少算法中的排序和搜索次数。

改进的算法有基于Fibonacci堆的Dijkstra算法以及TQQ、DKA、DKD等,复杂度可以达到O(nlogn)[6]。

2 问题定义

本文用无向图G=(N,E,C)表示道路网,N表示道路节点的集合,EN×N表示为道路网边集,C:NR+定义为代价函数,即边集到正实数集的映射。(ni,nj)∈E表示连接节点ninj的边,并且有一个相关的折线表示其实际道路在欧氏空间的二维几何表示。p(u,v)表示从从源点u到终点v的路径,由一个节点序列(n0,…,nk)表示。路径中不能有环,路径的代价之和等于其经过的边之和,即i=1kC(ni-1,ni)

如图1所示,在计算手机A到手机B用户之间的最短路径时,由于实际上获取手机的坐标并不是精度很高的位置,因此需要进行位置的区域补偿。本文采用的方法是使用误差窗口,如当手机的设置精度为100m时,以由运营商的GMLC(Gateway Mobile Location Center)或者MPC(Mobile Position Center)提供的定位信息作中心点,搜索中心点周围连长为200m的矩形内的道路网边,如图2所示中较粗的道路网边即为手机的周边道路。

这里使用两级R*树来索引道路网。类似于文献[3]中提出的Mon树。顶层R树用于索引主干道路网,底层R*树用于索引支路道路网,如图3所示。顶层R*树叶子节点,定义为四元组(mbb、polypt、treept、pathlistpt),其中mbb为表示道路的折线的最小外接矩形,polypt指向其几何表示,treept指向支路道路网,pathlistpto指向主干路路径最短路径列表。列表格式为(ni,…,nk),表示源点到达终点中途经过的节点。底层R*树结构与顶层类似。本文用大小字母G(N,E,C)表示主干道路网,小写字母g(n,e,c)表示支路道路网。

3 算法描述

路径搜索的基本过程为,先搜索手机位置与目标位置的周边道路,再计算从源位置支路节点到主干网节点的距离。然后计算源位置主干网节点到目标位置的主干网节点的距离,最后计算从目标位置主干网节点到目标位置支路节点的位置。GetShortestPath(u,v)算法为求最短路径的算法,其返回值为一个Path结构的实例:

算法1描述了主要步骤。1,2行是调用算法2取得源位置与目标位置邻近的网络边e(N1,N2),e(n1,n2)。考虑R树中各叶子节点有一定的重叠,获得的边并不是唯一的,所以用一个列表来表示。列表的元素为一个(q,e,E)的三元组T,q表示点,e表示支路网络中的邻近边,E表示主干网络中的邻近边。3至17行调用了最短路径计算。为方便表达,用符号“.”表示从属关系,例如:T.E表示T的边E,T.E.N1,T.E.N2分别表示E的起点与终点。6至9行计算源位置支路节点到主干网络上节点最短路径;12至15行计算主干网节点的最短路径;17,20行计算目标位置支路节点到主干网络上节点最短路径。21行调用最小值计算函数min,min将从列表中取得distance最小的元素值。

算法1 Function Shortest

INPUT:源点q,目标点d

OUTPUT:最短路径shortest

1:Source←LocateEdge(q);

2:Dest←LocateEdge(d);

3:Path shortest=MAXIMUM;//初始化为最大值

4:For each T in Source

5: //计算支路节点到主干网络上节点最短路径

6: Path D1=GetShortestPath(T.e.n1,T.E.N1)

7: Path D2=GetShortestPath(T.e.n1,T.E.N2)

8: path D3=GetShortestPath(T.e.n2,T.E.N1),

9: Path D4=GetShortestPath(T.e.n2,T.E.N2)

10: For each D in Dest

11: //计算主干网节点之间节点距离

12: Path dd1=GetShortestPath(T.E.N1,D.E.N1)

13: Path dd2=GetShortestPath(T.E.N1,D.E.N2)

14: Path dd3=GetShortestPath(T.E.N2,D.E.N1)

15: Path dd4=GetShortestPath (T.E.N2,D.E.N2)

16: //计算主干网节点到支路节点距离

17: Path d1=GetShortestPath(D.E.N1, D.e.n1)

18: Path d2=GetShortestPath (D.E.N2,D.e.n1)

19: Path d3=GetShortestPath(D.E.N1, D.e.n2)

20: Path d4=GetShortestPath (D.E.N2,D.e.n2)

21: Path min1←min(

D1+dd1+d1,D1+dd1+d3,

D1+dd2+d2,D1+dd2+d4,

D2+dd3+d1,D2+dd3+d3,

D2+dd4+d2,D2+dd4+d4,

D3+dd1+d1,D3+dd1+d3,

D3+dd2+d2,D3+dd2+d4,

D4+dd3+d1,D4+dd3+d3,

D4+dd4+d2,D4+dd4+d4);

22: if (min1.distance < shortest.distance )

23: shortest=min1

24: End For

25:End For

26:Return shortest

算法2用于根据手机定位信息指定的查询点。在顶层R*树与底层R*树中找出主干路节点或支路节点,获得邻近边列表。第1行先在顶层R*树中搜索到所有包含查询点的所有节点,加入ME集合,3行在底层R树中搜索查询查询点q的所有节点,并将其加入SE集合。5,6,7行针对主干路的一条边遍历其子R*树,检查底层节点是否与查询矩形QR(q)相交;若相交,则认为当前边e是q点的邻近边。

算法2 Function LocateEdge

INPUT:查询点q

OUTPUT:邻近边列表EdgeAndReferencePointList

1:搜索顶层R树,找到所有包含查询点q的节点m_e,并将其加入集合ME

2:For each m_e in ME

3: 搜索E的子R树,找到所有包含查询点q的节点e,并将其加入集合SE

4: For each s_e in SE

5: //根据e节点中polypt所指向的几何表示计算与q的搜索矩形QR(q)是否相交

6: if(Intersect(polypt,QR(q)))

7: EdgeAndReferencePointList←(q,s_e,m_e)

8: End For

9:End For

10:Return EdgeAndReferencePointList

GetShortestPath所使用算法可以使用经典的Dijkstra算法[4],也可以使用基于Fibonacci堆的Dijkstra算法[5],或TQQ、DKA、DKD等改进算法。

4 算法分析

设最短路径计算的次数为f(n),n为节点数。设N为主干路节点数,n为支路网络节点数,M为整个道路网的节点数。因为算法2中返回的EdgeAndReferencePointList的列表大小通常比较小,远小于网络总节点数M,我们可以设其为小于常数I,由算法1可以知道算法的计算次数F为:

F(M)≤I·4f(N)+I2·8f(n)

假设能够均匀地划分,则每个主干路节点都包含相等的支路节点数,即n*N=M,则有:F(Μ)Ι4f(Ν)+Ι28f(ΜΝ)。不等式右边对N求导可知当4Ιf(Ν)-8Ι2Ν2f(ΜΝ)=0时不等式右边取得最小值。如果使用经典的Dijkstra来计算最短路径,因为经典的Dijkstra算法的复杂度为O(n2),为简化计算,令f(n)=n2,则可知当Ν=42ΙΜ时,不等式右边取得最小值:

F(Μ)42ΙΜ1/2+42ΙΜ3/2

其复杂度为O(M3/2),低于在所有节点M上执行的Dijkstra算法的O(M2),可见在主干路网节点经过适当划分后,算法的复杂度可以降低。

若采用基于Fibonacci堆的Dijkstra算法以及TQQ、DKA、DKD来计算最短路径,则本算法的复杂度可以进一步降低。

5 实例测试

本文算法采用了C++实现。以图4中北京市路网为例,从4000个节点中手动选取了20个主干路网结点,把路网数据全部读入了内存,然后进行了从A点到B,C,D的最短路径计算,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A至C之间的路径计算较快,这是因为C到主节点的距离很近。而A至B与A至D的路径计算也有明显提高。

6 总结与展望

为了进一步提高算法的效率,实现中采用了数据缓冲技术,在R*树结点上设计了pathlistpt指针,用于指向计算过的最短路径列表。第一次计算主干网上从结点Nu到Nv 的最短路径后,便可保存在pathlistpt[v]。在第二次查询时,只需取出pathlistpt[v]。这样在计算过一次最短路径之后,计算结果可以缓存于列表中,在第二次遇到同样的查询时,可以在常数时间内得出结果。这样将在付出N2的存储代价的情况下,只需计算分支网络的最短路径,从而提高了计算效率。

另外主干与支路路网的划分也是比较棘手的问题。本文的划分是根据交通部门提供的主干路网手动划分的,划分的自动算法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Guttman A.R-trees a dynamic index structure for spatial searching.Proc ACMSIGMOD Int Conf on Management of Data,1984:47-57.

[2]Norbert Beckmann,Hans Peter.Kreigel The R*-tree:An Efficient and Robust Access Method for Points and Rectangles+Proc.of the ACM SIGMOD Conf,1990:322-331.

[3]Almedia V T D,R H Gting.Indexing the Trajectories of Moving Ob-jects in Networks.GeoInformatica,2005,9:1,33-60.

[4]Dijkstra E W.A note on two problems in connection with graphs.Nu-merische Mathematik,1959,1:269-271.

[5]Fredman ML,Tarjan R E.Fibonacci heaps and their uses in improved network optimization algorithms.J.ACM,1987,34(3):596-615.

[6]Zhan F B.Three Fastest Shortest Path Algorithms on Real Road Net-works[J].Journal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and Decision Analysis,1997,1(1):69-82.

[7]夏智宏.移动定位与基于手机的位置服务系统[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5,28(1):45-48.

手机移动搜索市场发展探析 篇9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 手机上网的用户数量正在膨胀式的增长, 市场用户基础正在快速形成, 产业参与者的数量、类型资源也日益丰富, 这些条件的形成毫无疑问将会带来巨大的产业新机遇, 以移动搜索为核心的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必将带动相关产业成为未来核心产业之一。

在手机移动搜索市场, 目前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上, 传统互联网时代的照抄美国的局面在这一领域正在改变, 如果我们能够把握这一机遇, 创新的运用新技术, 开发新的商业模式, 提供人性化的服务, 我国的移动互联网将来引领全球移动互联网市场的发展和变革将可能成为现实。

随着网民数量的不断攀升和移动手机用户的庞大基础, 手机上网用户数量每年也在成几何级的增长, 网络的移动化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据CNNIC发布的《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 截止2009年12月, 中国网民规模较上一年度增长28.9%, 已经达到3.84亿, 几乎是2007年底的两倍, 手机网民用户更是呈现迅速增长的态势, 达到2.33亿, 占据网民总体的60.8%, 比上一年度更是翻了一番。手机移动网络形成一个巨大的潜力市场。

自互联网诞生以来, 随着网络资源的不断丰富, 搜索引擎应运而生, 成为了网民网络便利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人们从海量的网络信息中便捷的获取有用信息提供了解决之道。互联网向前发展, 到手机移动网络出现后, 手机移动搜索便随之发展活跃起来。

在目前阶段, 手机移动搜索可以理解为移动网络基础上的搜索技术在手机等移动平台上的应用。与传统的PC互联网搜索相比, 移动搜索具有显著的优势, 它可以随时随地帮助用户便捷的获取有效信息, 因此, 在可预见的将来, 移动搜索必将成为人们移动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为互联网经济的一个庞大的金矿。

2 手机移动搜索市场的现状分析

2.1 移动搜索的商业模式

传统的广告收费模式是移动搜索主要的商业模式。在这种模式下, 移动搜索服务商在提供搜索服务的过程中, 向所服务的用户投放广告, 以达到推广的目的, 向投放者收取广告费用。这种商业模式的最大优点是搜索服务商可以非常有针对性的向消费者提供广告, 相比传统互联网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因为操作终端手机的特点, 服务商可以通过搜索用户提交的信息很方便准确的获取用户信息, 包括用户的所在区位、兴趣爱好等, 有针对性的在其搜索结果页面投放广告。对赞助商而言, 这样的广告显然是非常受欢迎的。

第二种盈利模式便是我们常说的并被传统互联网搜索服务商广泛运用的竞价排名模式。搜索服务商通过人为干扰用户搜索结果, 根据客户 (广告商) 所提供的费用多少来对用户搜索的结果进行排序。在这种模式下, 因为手机屏幕相对于电脑屏幕普遍较小的特性, 每页显示的结果非常少, 加上手机的小键盘上下翻页查看结果非常不利, 当前手机上网流量费用偏高等不利因素, 企业竞价的位次将显得尤为重要。

向搜索用户收取费用是移动搜索的另一种商业模式。在这种商业模式下, 不同类型的用户根据自身的需要定制个性化服务, 搜索服务商根据不同的需要提供相关的搜索服务, 并向搜索的对象收取费用。提供搜索服务的服务商将客户市场进一步的细分, 大众化和个性化的趋势明显, 服务商通过个性化的服务获取高的收益。

在现阶段, 主要移动搜索服务商更多的采用的是传统的广告收费模式, 带有浓重的互联网痕迹, 缺乏移动网络所独有的特性。移动网络在网络特点、客户终端、内容服务、用户特性等方面与传统的互联网有着很大的差异, 这决定着其商业模式必然不能完全照搬传统互联网的模式。

2.2 移动搜索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2.1 不断挖掘创新明确有效的市场盈利模式

目前的移动互联网市场正在重复着早前传统网络的老路, 用户只需向网络运营商网络使用费, 而提供网络内容服务的服务商在不停的投入的同时却无法从用户那里获得收入。处于培育期的市场急需发掘能够支撑这个市场良性并快速运转的盈利模式。

2.2.2 大力发展能够支撑市场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跟初期的传统互联网类似, 在拥有丰富的资源内容之外, 移动网络市场更需要便捷快速的网络、良好性能的终端、能够持续续航的动力支持等作为基础条件来支撑。目前政府在这两个方面的建设工作都需要大力加强, 起好产业推动作用。

2.2.3 丰富所提供的产品类别和改善人性化的服务界面

目前专门针对移动搜索提供的WAP网站数量上还不是很多, 远远没达到像传统互联网那样丰富, 并且多数WAP站点规模偏小、内容形式单一, 同质化严重, 离满足用户的多元化需求还有不小的距离。在适应用户手机终端屏幕小、续航能力不强、低流量、带宽窄的特性方面尚有很大空间, 只有真正解决了这些问题, 这个市场才会有更广阔的前景。

3 移动搜索未来掘金之路的趋势

3.1 搜索功能垂直化、专业化

相对于传统互联网搜索, 受限于用户终端的特性局限, 移动搜索将摒弃查询结果信息量庞大、结果泛化、深度不够等特点, 向“专注、具体、深入”的方向发展, 针对特定区域、特定行业、特定人群甚至用户的特定需求提供有较大价值的信息和服务。这种信息和服务范围小, 针对性强, 能够充分满足用户对搜索效率的需求。

3.2 内容服务生活化

手机终端的便携性特点直接决定了与之伴随的移动搜索的生活化服务功能, 提供用户日常生活的基本需求, 帮助用户解决生活问题成为移动搜索发展的必要条件。未来的移动搜索将在人们的吃、喝、玩、乐、行等五大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提供的搜索信息服务将涵盖生活、消费、出行、公共服务等方面。同时, 随着移动手机中GPS功能的扩充, 基于用户位置的搜索服务将提供更加高效、更加精确的实地使用信息。

3.3 商业模式电子商务化

移动搜索服务向生活化的发展, 必将带来如餐饮、旅游、交通等行业与移动网络的大融合。电子商务的概念将得到进一步深化和更广泛意义的扩充, 用户的购买行为和支付形式方面, 传统的电子商务将与生活更加融合, 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搜索周边商家信息, 随时随地发生购买行为, 随时随地进行支付, 移动搜索将使得虚拟网络与现实生活进一步融合和交叉。

摘要:本文通过对手机移动市场当前发展状况的分析, 努力找出这一新兴市场的特征, 为即将进入或已经进入手机移动市场的掘金者们提供策略参考。

关键词:移动搜索,手机移动搜索,搜索市场,移动互联网

参考文献

[1]杨涛.移动搜索的发展趋势[J].业务透视, 2009 (6) .

[2]杨兴丽, 吕廷杰.对移动搜索发展的思考[J].运营*市场, 2007 (7) .

移动搜索现状及发展策略 篇10

一、移动搜索概述

移动搜索就是搜索技术在移动平台上的延伸, 是以移动设备为终端, 进行对互联网的搜索, 从而实现高速、准确的获取信息资源。用户可以通过3G/4G、WAP、SMS、IVR (互动话音识别) 等多种接入方式进行搜索, 可以实时获得互联网Web、WAP站点信息、本地服务信息以及按需定制相关移动增值服务。

移动搜索不是互联网搜索在移动端简单的复制, 它与互联网搜索在许多方面有着本质的区别。移动搜索的特点:a、使用便捷, 不受时间、区域的限制;b、搜索效率更高, 相对于桌面搜索引擎, 广告、垃圾链接少, 用户搜索目标更精准, 效率更高;c、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 可以根据用户的性格、地理位置、行为方式、兴趣爱好提供分类信息搜索服务;d、搜索服务目标人群更广泛, 据CNNIC的调查, 截至2013年12月, 我国互联网网民数量达到6.18亿, 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 这为移动搜索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按照搜索内容分类, 可以分为综合搜索和垂直搜索。按照搜索技术分类, 可以分为Web搜索、WAP搜索、短信搜索、IVR搜索。按照搜索范围分类, 可以分为站内搜索、站外搜索和本地搜索。

二、移动搜索现状分析

(一) 移动搜索的业务应用

1、位置搜索。

通过GPS定位手机位置, 为用户提供所在位置的相关服务, 如腾讯的QQ软件, 手机登陆后, 注册网友可以通过查看附近的人找到好友;人人网客户端可以看到周围的团购信息。位置搜索还包括本地搜索, 本地搜索集成了当地信息搜索、黄页咨询、电子地图、空间位置查询、公交和驾车路线查询等服务。

2、比价搜索。

比价搜索是搜索引擎的一种细分, 即在网上购物领域的专业搜索引擎, 是从比较购物网站发展起来的一种垂直搜索引擎。比价搜索已成为网上购物者必备工具, 结合移动终端更发挥了其便捷的功能。在移动终端上可以通过发送短信或扫描商品条形码, 获取商品信息在各商家的售价, 目前国内很多比价购物搜索软件, 如购物比价, 我查查条码比价等。

3、多媒体实时搜索。

多媒体信息实时搜索有音乐/图铃搜索、曲名搜索、图像搜索等。曲名搜索是使用移动设备接受声音, 发送到搜索引擎, 搜索引擎系统收到录音后首先除去噪音, 并在几十毫秒内从保存了上百万首乐曲的数据库中搜索出匹配的乐曲。如软件音乐雷达, 只需要播放一段十秒的音乐, 软件就会查找并给出相关歌曲信息。

4、Web/WAP搜索。

Web/WAP搜索是对广泛的WAP站点以及互联网资源的搜索查询, 是传统互联网搜索服务在移动平台上的延伸。互联网和WAP是一个巨大的知识库, 移动搜索需要对互联网中检索到的原始信息进行整理、去粗取精, 由于移动设备屏幕较小, 还要去除一些广告、垃圾信息, 为用户带来精准的信息。

(二) 移动搜索用户行为特征

1、移动搜索用户品牌忠诚度高。

虽然多数移动搜索用户使用时间不长, 但是使用频率非常高, 调查显示, 2013年, 每天使用超过1次的用户达到54.4%, 比2012年提升了5.1个百分点, 一旦使用, 取消服务的可能性很小。对于品牌普遍具有相当的忠诚度, 如传统互联网上的百度在手机搜索引擎市场占有88.7%的份额, 这为新生的移动搜索服务商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如宜搜科技, 专注于互联网搜索引擎服务的企业, 移动搜索市场份额仅占1.7%。

2、个人影响因素大。

移动搜索, 尤其是手机搜索, 与传统互联网搜索相比个性化特点更明显。从心理上来说, 手机更像个人的私人空间, 对手机的使用时间、搜索的态度、认知程度等完全由个人控制。影响移动搜索的个人因素包括习惯、体验、情感、个人知识等具体因素。

3、手机上网时间碎片化。

移动搜索打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 利用碎片化时间即可实现, 最常发生在饭后休息时以及睡觉前这两个时间段, 使用比例在60.7%, 其次在坐车途中, 使用比例在56.6%, 学习工作、排队等候时比例也达到49.6%、45.9%。

4、休闲娱乐类信息兴趣明显。

根据CNNIC调查显示, 2013年网民移动搜索, 搜索内容新闻占据第一位, 比例为58.3%, 其次为饮食娱乐47.7%, 第三为音乐和视频47.5%, 文学作品和位置信息分别为41.9%和41.7%。由于网民使用移动终端上网时间碎片化, 所以搜索内容大多以休闲娱乐为主。

三、移动搜索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 移动搜索盈利模式不明确。

一方面移动搜索不能像传统互联网搜索那样竞价排名或网页上广告, 所以目前中国移动搜索市场收费情况, 仅是运营商靠流量或短信收费, 收费模式单一, 商业模式明显不成熟。但是, 不盈利的服务模式又不能持续地给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与业务;另一方面移动搜索用户也不能接受为搜索引擎付费的模式。这都是移动搜索盈利上的困境。

(二) 移动搜索产业链不完善。

传统互联网上搜索引擎的成功不能简单复制到移动搜索, 目前我国移动搜索尚处于市场导入期, 业务定位不精准、盈利模式不明确、用户体验不足, 主要原因在于移动搜索产业链不完善。移动搜索的产业链包括移动运营商、手持设备制造商、移动搜索服务商、移动搜索内容提供商、搜索技术提供商、移动搜索渠道商、移动搜索应用机构以及移动搜索用户。

(三) 移动搜索用户群的培养。

从搜索用户的角度来看, 大多数用户已经习惯传统互联网只支付上网费, 搜索信息免费的模式, 因此他们在支付流量费还不能完全接受的情况下, 更难接受为信息内容付费。在用户实时获取信息的需求与通过其他方式得到满足而移动终端上网的成本比较高的情况下, 如何培养移动搜索用户群是移动搜索服务商的一个挑战。

(四) 移动搜索技术上的难题。

一方面移动搜搜像互联网搜索一样, 受到信息量、网络质量、自费、盈利模式、硬件等众多因素的制约;另一方面移动搜索又受到用户个性化服务的制约, 移动搜索最大的特点在于满足用户生活中的个性化需求, 需要给用户带来良好的体验。然而, 移动搜索受终端的限制, 如屏幕小、翻页不方便。据统计, 人们查看手机时翻页4页以上的仅占29.3%。

四、移动搜索发展策略

(一) 移动搜索业务准确定位。

一方面移动搜索可以从娱乐领域向本地生活服务领域拓展。移动设备 (尤其是手机) 可以更好地定位了用户的位置和行为偏好, 在用户进行搜索时, 搜索内容会精准地最先呈现移动设备所在地的搜索内容, 本地化搜索特征明显, 应好好利用此特征, 移动搜索注重本地化;另一方面将移动搜索和电子商务有效结合,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的李井乐指出, 移动搜索应该=搜索+信息+电子商务。

(二) 培育移动搜索用户群, 注重个性化定制。

移动搜索将充分表现移动终端的优势, 注重用户体验式是成功之本。首先, 进行移动搜索信息构建, 移动终端屏幕有限, 不能像传统互联网那样展示大量无关信息;其次, 推行多媒体搜索手段, 为用户带来超PC上的搜索体验。如利用手机拍照、视频、语音, 满足用户各种类型搜索需求;最后, 满足用户个性化定制, 通过移动终端用户所在位置等信息, 为用户提供有效的信息推送。

(三) 以移动运营商为核心构建产业链。

移动运营商掌握着大量的重要信息, 如移动用户的基本信息、终端信息、位置信息等, 可以说, 移动运营商控制着移动终端和客户之间的“接触点”, 所以要以移动运营商为核心构建产业链。移动运营商首先要培养用户规模, 然后在产业链上进行盈利的分配, 以促进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四) 搜索技术创新, 大力发展垂直搜索。

开发独具移动特色的搜索, 如基于SMS、MMS、IVR与传统WAP相结合的搜索, 传统互联网信息数据库为移动搜索引擎提供支持, 信息服务商提供更多的API, 满足移动搜索产业链上各角色进行搜索技术开发, 从而为移动搜索技术创新创造必要条件。相比通用搜索引擎来说, 垂直搜索引擎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垂直搜索包含信息量大, 解决用户困难的能力强, 对用户硬件要求低, 信息响应速度快。这些特点正好迎合了移动搜索的需求, 如地图搜索、旅游搜索、股票搜索、天气搜索、比较搜索等, 所以应注重垂直搜索在移动搜索中的应用开发。

移动搜索是刚刚发展起来的朝阳产业, 还正处在市场导入期, 在业务模式、盈利模式、技术开发、用户培育方面存在很多不足, 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用户需求的驱动, 相信在移动搜索产业链各方的共同努力下, 移动搜索一定会有一个更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CNNIC.2013年中国搜索引擎市场研究报告[DB/OL].http://www.cnnic.cn/hlwfzyj/hlwxzbg/ssbg/201401/P020140127366465515288.pdf, 2014.3.

[2]CNNIC.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DB/OL].http://www.cnnic.cn/hlwfz yj/hlwxzbg/hlwtjbg/201403/t20140305_46240.htm, 2014.3.1.

[3]杜杏兰, 杨彦格.移动搜索业务研究[J].信息通信技术, 2009.2.

[4]百度百科.音乐雷达[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2070344.htm, 2014.3.18.

[5]于常瑶.移动搜索用户消费行为发展趋势分析[J].科技信息, 2011.35.

上一篇:升级进行时下一篇:反思与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