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计划方法

2024-06-13

网络计划方法(精选十篇)

网络计划方法 篇1

传统的发输电计划协调过程是:首先, 给定各地区 (省) 间联络线计划;而后, 各地区内部进行发电机组组合, 并给出次日各机组的出力曲线;最后, 进行全网 (区域) 各省潮流安全校核和微调校正。学术界对于相关问题已有大量研究[1,2,3]。目前, 为适应能源供需逆向分布的基本国情, 实现能源资源的大范围优化配置, 充分发挥联网效益, 跨区跨省输电作用凸显、规模增大, 联络线计划也日益复杂, 而传统的分省就地平衡的联络线计划编制方法已显落后[4]。此外, 风电大规模集中上网后, 由于其随机性, 实时调度中多为消纳风电, 需频繁修改大规模风电所在地区机组出力曲线, 乃至地区间联络线曲线, 从而影响了全网机组出力曲线, 使得机组次日计划出力曲线的实际运行意义降低, 而降低分区开机容量对风电的充分消纳重要性凸显。

网络流基本理论参见文献[5], 其在电力系统应用中, 不仅能模拟电源负荷的分布, 而且能模拟网络拓扑和支路输电容量这两个关键约束, 计算简单快捷, 物理意义明晰, 在有功经济调度[6,7]、水火电协调[8,9]、系统可靠性评估[10]、备用制定[11]以及电力市场[12]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文献[11]还指出, 对于网络流理论仅满足基尔霍夫第一定律的问题可以借助柔性交流输电系统 (FACTS) 设备解决。

本文从整个互联电网角度出发, 将各地区内全部机组作为整体, 给出了跨地区电能交易电量、分区开机容量在网络流图中的处理形式, 提出了一个基于网络流的日发输电计划协调优化方法。该方法以当前系统开机方式为基础, 以次日跨地区电能交易电量、地区间联络线输电能力等条件为约束, 以分区开机容量最小为目标, 进行发输电计划的系统优化。通过对某实际电网典型日调度计划数据进行计算分析, 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1 基于网络流的发输电计划协调优化

区别于传统的发输电协调方法 (图1左侧部分) , 本文提出了基于网络流的发输电计划协调优化的两阶段模型, 如图1所示。

如图1右侧所示, 本文模型第1阶段为考虑跨地区电能交易的日计划网络流模型M1, 重点解决在次日预测负荷、直流输电计划、跨地区电能交易及电网输电能力等条件约束下, 灵活地形成次日地区间联络线计划及各地区机组出力计划的问题。此处不考虑具体机组组合, 相关问题由模型M2处理。

第2阶段, 分区开机容量最小的日计划网络流模型M2在M1得到的各地区整体出力曲线计算结果的基础上, 考虑系统网络输电能力、旋转备用容量约束, 得出满足系统安全需要的最小分区开停机容量, 并结合机组启停机优先次序, 在前日开停机方式上通过排序法得到最终机组组合。

最终, 通过本文两阶段模型就完成了次日发输电计划的协调优化, 得到次日地区间联络线计划与开停机方式。具体的计算模型见后文。

此外, 需要指出的是, 本文的模型计算是基于电力电量平衡的基础之上, 预先排除了不合理的跨地区电能交易与直流输电计划。

1.1 考虑跨地区电能交易的日计划网络流模型

电网中任一地区, 经过合理抽象[7], 可以得出其在t时刻如图2所示的网络流模型。

图2中:i, j=1, 2, …, I;P1gi, t弧代表Ai地区保持前日开机情况下t时刻的机组整体出力;P0gi, t弧代表Ai地区前日处于冷备用机组次日t时刻可能被调用的出力;PTij, t弧代表Ai和Aj两地区t时刻通过联络线交换的电力;PLi, t弧代表Ai地区t时刻的负荷;PZi, t弧代表位于Ai地区的直流系统在t时刻输送的电力。

若将PLi, t与PZi, t都视为Ai地区综合负荷并定义为PLZi, t, 给图2中功率值都乘以时段间隔T, 就将图2由功率流图转变为电量流图。将图2对应的电量流图应用于整个互联电网, 并考虑全天时段, 模拟次日全网发电量在机组、网络结构与综合负荷约束下向全天各地区、各时段分配的过程, 就得到电网考虑跨地区电能交易的日计划网络流图, 如图3所示。图3中发点s为发电电量流出点, 与其相连的弧仅与Ai地区对应, 其余弧同时对应地区与时段 (为简略, 图3仅示意了时段1与t) 。Ei所在弧代表Ai地区次日发电电量。接着, 电能由次一级发点si向各时段分配。与Ai, t相连的各类弧为图2转换得到的电量流弧。最后, 各地区各时段综合用电量汇聚于收点w, 完成次日发电电量与用电电量匹配过程。图3对应的网络流数学模型如下。

系统运行成本最小的目标函数:

式中:Tday为一日最大调度时段数;a1gi和a0gi分别为P1gi, t和P0gi, t相关的弧费用系数, 令a1gi

此外, 由于本文不考虑网损, 令图3其余弧费用系数为0, 也使得与发点s及收点w相连的弧流量自然达到其给定上限, 形成最大可行流, 根据目标函数得到其中费用最小的可行流就得到图3的一个最小费用最大流。

弧约束条件:

式中:i, j=1, 2, …, I;n=0, 1;Pngi, min和Pngi, max分别为Pngi, t所在弧的下限与上限, P1gi, min和P1gi, max分别为Ai地区前日开机机组的最小技术出力和最大可调出力, P0gi, min=0 (定义P0gi, t下限为0, 基于本节模型仅关注得出各地区总出力曲线, 机组组合由1.2节模型解决) , P0gi, max为Ai冷备用机组容量;PTij, min和PTij, max分别为地区Ai和Aj间的联络线潮流断面控制下限与上限。

式 (4) 与式 (5) 为中间节点流入等于流出的约束, 对应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根据前文弧费用系数的定义及最大流的描述, PLZi, t为Ai地区在最大流时t时刻预测负荷值与给定直流功率值之和;Ei为Ai地区预测用电量与跨地区电能交易电量之和。

根据上述模型计算的PTij, t, 可以得到地区间联络线计划曲线。此外, 还可得到不同地区各时段的机组出力P1gi, t+P0gi, t, 定义为Pgi, t。

1.2 分区开机容量最小的日计划网络流模型

为提高系统运行宏观经济性, 并给风电消纳留出充足空间, 应减小火电等常规能源的开机容量。同时, 除调度规程规定的电网旋转备用的最小配置原则[13]外, 根据《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14], 运行中系统开机方式还需要保证系统在最严重的N-1故障情况下的安全性。因此, 如何在保障系统安全的情况下减小开机容量, 是当前日计划机组组合需解决的实际问题。此外, 由于系统运行方式复杂, 很难确定哪种N-1故障是最严重的, 一个简便的方法是选择多个严重N-1故障, 分别计算各种情况下的开机需求, 得到最终的分区开机容量。

对于Ai地区, 综合负荷最大时, 就是其地区备用最小的时刻, 对于此时刻t, Ai地区发生某个严重故障k时, 结合1.1节的计算结果, 任一地区Aj理论上能调用的出力可虚拟分为4个部分:满足规程中Aj地区最小备用容量 (定义为R2j, k) 规定的最小开机容量机组出力 (定义为P2j, k) 、前日开机中除去P2j, k所对应的机组容量后其余开机机组出力 (定义为P1j, k) 、冷备用机组所对应的机组出力 (定义为P0j, k) 、联络线提供的输电功率 (定义为PTji, k) 。Aj地区机组提供的3种可调出力如图4所示。

将Ai地区在综合负荷最大时发生故障k损失的容量Cik等效为其增加Cik的负荷, 得到对应分区开机容量最小的网络流图如图5所示, 其中, 弧PLZj, k代表前述预想场景下Aj地区的综合负荷。

图5对应的数学模型如下。

预想故障下分区开机容量最小的目标函数为:

式中:anj, k为Pnj, k所在弧的弧费用系数。

根据Ai地区故障缺额应优先由Ai地区机组满足、前日冷备用机组安排次日开机会带来启停成本的原因, 弧费用系数之间有的关系 (此处j≠i, Aj地区弧费用系数间关系需结合系统实际给定) 。同样, 本文不考虑网损, 令图5其余弧费用系数为0, 也使得与收点w相连的负荷弧流量自然达到其给定上限, 形成最大可行流, 根据目标函数得到其中弧费用最小的可行流就形成一个图5的最小费用最大流。上述参数设置最终也达到故障时发挥互联效益、最小化分区开机容量的目的。

弧约束条件:

式中:j, m=1, 2, …, I;n=0, 1, 2;P2j, k的上限P2j, k, max为Pgj, t+R2j, k, 下限P2j, k, min为对应Pgj, t+R2j, k容量开机的最小技术出力, P1j, k的上限P1j, k, max如图4所示为前日开机容量减去Pgj, t+R2j, k, P1j, k的下限P1j, k, min为0, P0j, k的上限P0j, k, max在P1j, k, max>0时为前日冷备用机组容量, 否则P0j, k, max为前日开机与冷备用机组容量之和减去Pgj, t+R2j, k, 下限P0j, k, min=0;PTjm, k的上、下限PTjm, k, max和PTjm, k, min分别为次日两个地区间的联络线断面潮流控制值上、下限。

式 (7) 、式 (8) 为各地区故障场景下Aj地区理论上可调的4类功率上下限约束。式 (9) 为中间节点流入等于流出约束。式 (10) 为总流出等于总流入约束。根据前文关于弧费用系数的定义, PLZj, k在j≠i时, 应达到其上限 (也即综合负荷PLZj, t) ;j=i时, 应为此时的综合负荷与故障缺额之和PLZi, t+Cik。

根据上述模型, 分别求取预设故障场景下各地区所需最小开机容量P2j, k+P1j, k+P0j, k, 定义为Pj, k, 最终得到满足规程规定以及故障集全部故障下系统安全的各地区开机容量Pj, 参考文献[11], 本文取Pj, k的最大值。得到Pj后, 根据考虑《节能发电调度办法 (试行) 》、电厂发电计划完成进度等情况得到的机组启停机排序, 可以形成与之对应的机组组合, 如图6所示。

图6中柱状图代表相应地区前日可用机组的开机容量、冷备用机组容量及次日开停机排序。对于A1地区, 最小开机容量P1小于前日开机容量但大于停掉前日开机机组中排序末位机组后的开机容量, 故而次日A1地区开停机方式可不变动。同理, A2地区前日开机容量偏大, 次日可停机一台;AI地区前日开机容量偏小, 不满足应对次日系统安全需要, 应开机一台。最终, 根据本节模型得到Pj, 就可得出次日开、停机方式。

2 算例分析

2.1 系统参数

为方便比较, 本文在某区域电网某日日计划 (称原计划) 数据基础上进行发输电计划优化计算及对比分析。电网由5个地区互联构成, 如图7所示, 其中T52, T42, T21, T23为各地区间潮流断面控制值。

某日各地区96点综合负荷曲线 (预测负荷与直流输电计划的叠加) 如图8所示。原计划系统开机容量、冷备用机组容量、规程规定最小旋转备用容量、各地区开机方式需应对的最严重故障集容量缺额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 本算例中只要各地区备用达到规程规定旋转备用容量最小值, 全网旋转备用自然就达到规程规定的旋转备用容量最小值。此外, 本实际系统算例中地区以水电装机为主, 其余地区以火电装机为主。为了计算方便, 规定火电机组技术最小出力为其装机容量的60%。

MW

某日各地区跨地区的电能交易计划电量分别为:A1地区的外送电量为52 650 MW·h;A2地区的外送电量为43 980 MW·h;A3地区的外送电量为-32 196 MW·h;A4地区的外送电量为95 880 MW·h;A5地区的外送电量为10 020 MW·h。某日各地区间潮流断面控制值按潮流方向分别为:-500 MW≤T52≤1 300 MW;-3 800 MW≤T42≤3 800 MW;-4 000 MW≤T23≤2 600MW;-1 400MW≤T21≤2 600 MW。

2.2 考虑跨地区电能交易的日计划计算与分析

根据本文模型, 对前述系统数据进行计算, 可得各地区间96点联络线计划曲线 (如图9所示) 及各地区96点机组出力曲线。图9中的地区间联络线功率最大值占潮流稳定控制限值的比例都在70.38%以下, 处于安全区域。计算得到分区最小开机容量结果如表2所示。

MW

表2中加粗数值为各种分区最小开机容量组合中的最大值, 从而得到本文算例满足故障缺额的某日各地区最小开机容量及其与表1中各地区开机容量对比如图10所示, 图中百分比为优化后减小的开机容量相对原计划开机容量的比例。由于A3地区以水电为主, 图10在优化完成某日计划时与原计划保持一致:即保持A3地区全部开机。此外, 将图10给出的分区最小开机容量累加, 得到优化后全网最小开机容量为62 322 MW, 相比表1数据减小了3.58%。

从图10可以看出, 经过本文模型计算, 全网各常规火电机组居主体地位的地区开机容量较原方式都有不同程度减少, 原计划开机容量偏大。按1.2节机组组合排序法, 安排相应机组停机, 就得到各地区的优化机组组合结果, 本文此处不再详细展开。此外, 根据表1中数据, 全网火电最小技术出力为32 502.6 MW, 优化计算后全网火电最小技术出力为31 113.6 MW, 即在不考虑网络约束情况下, 相比原开机方式, 当日按优化后数据安排开机容量, 能在全网负荷最小时最大留出1 389MW风电消纳空间, 这是一个相对可观的数量。

3 结论

基于网络流, 本文提出了一个能够考虑次日跨地区电能交易、分区开机方式的日发输电计划协调优化方法, 扩展了网络流在电力系统的应用。

结合模型及算例, 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通过合理设置网络流图, 可以将跨地区电能交易、分区开机容量等问题纳入最小费用最大流求解, 较好地解决了当前电力系统调度运行中面临联络线灵活编制、减小分区开机容量的实际问题。

2) 由于网络流图的直观性, 本文模型每一个环节得到的计算结果以及次日发电计划物理概念清晰明了, 算法简单, 便于各利益相关方理解。

3) 本文模型具有一定程度的通用性与等效性, 可以在不同规模的系统得到应用。

单代号网络计划时间参数的计算方法 篇2

1、计算最早开始时间和最早完成时间

网络计划的起点节点的最早开始时间为0。如起点节点的编号为1,则:

ESi=0(i=1)

工作最早完成时间=该工作最早开始时间加上其持续时间,即:EFi=ESi+Di

工作最早开始时间=该工作的各个紧前工作的最早完成时间的最大值,如工作j的紧前工作的代号为i,则:ESj=max{EFi}或ESj=max{ESi+Di}。式中ESi——工作j的各紧前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

2、网络计划的计算工期Tc

Tc等于网络计划的终点节点n的最早完成时间EFn,即:Tc=EFn3、计算相邻两项工作之间时间间隔LAGi-j

相邻两项工作i和j之间的时间间隔LAGi-j=紧后工作j的最早开始时间ESj和本工作的最早完成时间EFi之差,即:LAGi-j=ES j-EFi

4、计算工作总时差TFi

工作i的总时差TFi应从网络计划的终点节点开始,逆着箭线方向依次逐项计算。

网络计划终点节点的总时差TFn,如计划工期=计算工期,其值为0,即:TFn=0

其他工作i的总时差TFi=该工作的各个紧后工作j的总时差TF j+该工作与

其紧后工作之间的时间间隔LAGi-j之和的最小值,即:TFi=min{TF j+LAGi-j}

5、计算工作自由时差

工作i若无紧后工作,其自由时差FFj=计划工期Tp-该工作的最早完成时间EFn,即:FFn=Tp-EFn

当工作i有紧后工作j时,其自由时差FFi =该工作与其紧后工作j之间的时间间隔LAGi-j的最小值,即:FFi=min{LAGi-j}

6、计算工作的最迟开始时间和最迟完成时间

工作i的最迟开始时间LSi等于该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ESi与其总时差TFi之和,即:LSi=ESi+TFi。

工作i的最迟完成时间LFi等于该工作的最早完成时间EFi与其总时差TFi之和,即:LFi=EFi+TFi。

7、关键工作和关键线路的确定

(1)关键工作:总时差最小的工作是关键工作

家庭网络标准及其研究计划 篇3

关键词:家庭网络;标准体系;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闪联

Abstract: The CE/IT and telecom industries have different understanding and development line of home networks in development. Therefore, numerous standardization organizations for home networks home and abroad have made different standards for home networks. The Intelligent Grouping and Resource Sharing (IGRS) working group, Home Network Standard Industrialization Alliance and China Communications Standards Association (CCSA) are three leading standardization organizations for home networks in China. They have made some achievements in standardization research of home networks. In order to improve China’s ability of proprietary innovation in the home network field and speed up its home-network standardization process, these three organizations should break industrial protectionism up, strengthen cooperation, exploit complementary advantages, and make China’s proprietary standards for home networks with a win-win attitude.

Key words: home network; standardization system; CCSA; IGRS

1 对家庭网络概念的不同理解

家庭网络概念的提出涉及到了电信、家电、IT等行业。这些行业对家庭网络目前的理解是不完全一样的。

1.1 家电/IT行业

家庭网络的概念最早是由家电/

IT行业提出的,家电和IT行业的“家庭网络”指的是融合家庭控制网络和多媒体信息网络于一体的家庭信息化平台,是在家庭范围内实现信息设备,通信设备,娱乐设备,家用电器,自动化设备,照明设备,保安(监控)装置及水、电、气、热表设备,家庭求助报警等设备互联和管理,以及数据和多媒体信息共享的系统。其目标是打破各种“信息孤岛”,实现信息设备、通信设备以及消费电子设备之间在家庭内部或办公室内的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目前其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PC机与家庭存储设备、打印机等外设联网实现资源共享;影音娱乐等家庭设备共享协同服务,如实现电视机、音响设备、DVD、计算机等家用多媒体设备的媒体传送和共享;家电网络控制,如灯光控制、空调控制。

1.2 电信业

电信业提出的“家庭网络”概念具有以下含义:

·家庭网络不仅仅是一种网络技术,更重要的是一种业务/服务。

·家庭网络一定要与电信网络进行连接,甚至可以是电信网络端到端的一部分。家庭网络可以通过家庭网关将公共网络功能和应用延伸到家庭。

·家庭网络能够提供和承载多种业务,如集成的话音、数据、多媒体、高质量音视频以及控制和管理等业务。

从目前阶段来看,电信运营商提及的家庭网络更侧重于是“基于电信网络/Internet,面向家庭的多种业务”,并强调“家庭网关”的概念,对于家电/IT行业提出的“家庭内部各种终端之间的资源共享和协同服务”的含义在电信业对家庭网络的理解中不太明显。因此,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电信业对“家庭网络”的理解和家电/IT行业对“家庭网络”的理解是不一样的。

2 国际上家庭网络标准化组织的情况

国际上从事家庭网络标准化组织的机构有很多,这些机构也主要分为电信行业组织和家电/IT行业组织两类。两类组织的典型代表分别是ITU-T和通用即插即用(UPnP)论坛。

2.1 ITU-T

ITU-T是专注于电信领域的标准化组织,因此所研究的家庭网络主要是涉及到与公网联接的内容。ITU-T对家庭网络的关注度越来越高,2005年7月ITU-T进行了内部研讨,对家庭网络的标准化活动进行了初步规划,同时建立了家庭网络联合协调行动组(JCA-HN)这一组织机构以开展对家庭网络标准化研究。在ITU看来,家庭网络作为端到端电信网络的最后一段,如何规划、定义和规范这一段网络来最终提供多样的电信业务,是ITU在家庭网络方面工作的主要目的。因此,ITU在家庭网络方面的主要研究领域集中在以家庭网关为核心的网络架构、家庭网络的服务质量(QoS)、家庭网络的安全机制以及家庭网络相关的电信业务的研究上。家庭娱乐所涉及的有关内部互联和内容共享方面不是ITU-T所关心的领域,相对独立的家庭内部自动化和控制方面也不在ITU-T的视线之中。

2.2 DLNA/UPnP

数字生活网络联盟(DLNA)原名数字家庭工作组(DHWG),成立于2003年6月。它是一个主要由消费电子、计算机工业和移动设备公司组成的跨行业的组织。DLNA的很多活动与另一标准化组织UPnP在技术标准上有很大关联,两者关系非常密切。DLNA/UPnP的远景是:在家中构建一个由个人电脑(PC)、家用电器(CE)和移动设备组成的有线与无线互操作网络,为共享和创建全新数字媒体与内容服务提供一个无缝的环境。DLNA的标准化内容主要包括在家庭内部的设备互联,以实现内容共享、影音娱乐,因此DLNA/UPnP与ITU-T的目标和研究领域是不完全一样的,两者是一种互补关系。

3 中国相关标准化组织的状况

网络计划方法 篇4

关键词:通信工程,进度管理,计划,集成

1通信工程建设面临的新挑战

2005年至2015年,是通信行业飞速发展的十年,通信产业从固话、宽带到移动网,无线网络从2G、3G到4G大规模商用,每个人都能切身感受到通信业务的极速演进。随着业务的升级,网络建设的复杂性也随着增加,如何能够通过高效的项目管理,实现快速、优质、低成本的完成网络建设目标,是各运营商不断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1.1网络建设进度是运营商重要竞争力之一

移动网络发展迅速,各运营商之间的竞争已经白热化,各大运营商网络建设都需要跟紧业务发展步伐,快速、高质的网络建设是运营商重要的竞争力,3G4G网络建设各运营商都在抢先建网,争取尽早完善网络覆盖,以支持业务拓展,抢占市场先机。2014、2015年,中国移动共建成110万个4G基站,两年时间完成GSM时期十年的建设规模,建成全球最大的4G网络。2016年中国联通4GLTE工程招标规模46.9万站,运营商之前的网络建设的进度,将直接影响市场格局和业务拓展,能够快速高质的建设网络是竞争的最大优势之一。

1.2交付的复杂性增加进度管理难度

移动网络从最早的第一代模拟系统发展到目前主流的第四代4G通信系统网络复杂度更高,规模不断增大,移动网络的发展,不断向高带宽、扁平化演进,网络整体关联度越来越高,通信网络建设工程管理难度面临着更多要素间协调的挑战。而去年铁塔公司强势成立,接管通信机房配套建设和维护,给通信工程的建设带来更多的变数。从近期三大运营商的建设进度上看,铁塔公司的配套进度计划的衔接,目前已经成为制约移动网络建设的最大因素。

1.3计划不匹配是移动通信网络建设的最重要问题

根据通信项目的情况,项目计划可以分为项目主计划和子计划,主计划为项目关键节点计划,子计划包括站点配套计划、供应计划、人力资源计划以及采购计划等,子计划是住计划的支撑。

影响项目交付进度的几个主要原因,供应问题、客户配合问题、分包资源问题及实施问题,总结其根本原因,就是进度计划不匹配,导致子计划与项目主计划之间的衔接存在问题,使进度拖延。

2通信工程项目的计划集成管理方法

2.1通信项目计划的层次

项目计划按照渐进明晰的方法,可以分为三层:首先是项目的主线计划,即项目实施主要节点或关键路径的进度计划,主线计划是项目标的第一层分解;第二层是项目具体站点的实施计划,包含站点基础建设、土建安装建设、电信设备安装等具体的时间点等;第三层是各类支撑计划,即根据实施计划对应的物料采购、人力资源等计划,支撑计划需要能够保障站点实施计划的达成。

2.2项目计划集成方法

1)WBS分解:首先建立清晰的网络结构,明确达成站点建设目标需要的网络支撑,确定项目涉及的实施范围,WBS分解是项目计划制定的基础,必须准确而覆盖全面,通信网络建设项目中特别需要重点分析核心网、传输以及站点配套等需求;2)制定主线计划:根据项目目标及WBS活动进行初步分解,确定项目关键节点,并按照目标倒排关键节点的计划时间;3)制定站点实施计划:进一步细分计划到每个站点,倒推出每个站点实施活动的具体时间计划;4)制定支撑子计划:根据每个站点的实施计划,逐步倒推每个站点物料到货、人力资源到位、设计完成、站点租赁以及采购招标等各项活动的时间要求,最后汇总出项目采购计划、人力资源计划等支撑计划;5)子计划资源到位情况修正站点实施计划和主线计划:依据各子计划实际准备情况以及各活动正常周期,正排站点实施计划和主线计划;6)反复循环修正:根据以上五个步骤反复修正,形成真正可执行的项目实施计划;7)项目计划确认及发布:如果最终项目主线计划无法达成项目目标,需要进一步与项目干系人沟通,确定修正项目目标,或者通过工期压缩的手段,缩短工期达成目标,项目计划最终需要与项目干系人达成一致,并在项目组中正式发布执行。

依据项目资源正推并循环修正的项目集成计划,才是真正可执行的项目计划,只有将支撑计划的资源与实施计划做好匹配,项目的才能够做到按计划执行。计划集成方法关键点有三个:完善的WBS分解、根据资源的正排以及计划的循环修正。

2.3项目实施阶段的计划更新

项目计划制定之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项目启动实施时,还需要根据项目实施进度,进行进度偏差分析,对于重大事件引起的无法修正的进度偏差,需要及时进行项目计划的变更。

1)进度统计:进度统计最重要的是建立统一的进度统计平台,将采购、供应、配套等相关支撑活动,纳入统一进度管理平台,以便统计项目实时的进展,并能够体现进度中各类的问题,进行跟踪监控;2)制定滚动计划:定期根据的进展和近期实施情况,预测后续短期、中期的项目进度,并进行进度偏差分析,对偏差较大的活动及时制定改进措施,必要时需要增加资源缩短工期,同时需要注意控制赶工对项目成本和质量的影响;3)计划变更管理:对发生重大事件,导致项目进度计划产生严重偏差,或者由于项目目标、范围等重大变更导致项目计划需要进行调整,必须要按照变更管理流程进行项目计划变更,得到项目变更委员会批准后,才能按照变更计划执行,修正实施计划。

项目计划的变更需要严格控制,对于项目计划执行的准确性,对项目计划执行的监控做好记录,项目关闭时进行相关经验总结,也可以作为项目管理优劣的评判依据。

3总结

个人网络学习计划 篇5

日子如同白驹过隙,不经意间,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现在就让我们制定一份计划,好好地规划一下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计划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个人网络学习计划4篇,欢迎大家分享。

个人网络学习计划 篇1

时光飞逝,自XX年十一月份以来,已在信息公司南京分中心4月有余,在公司以及分中心领导、同事的关怀下,很快的从一名学生到一名维护人员的角色转变,其间我也学到了好多,成长了很多,但是仅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因此特作接下来一年的学习计划:

1、思想上,入职以来,在公司领导的悉心培育与教导下,思想上有了较大的转变,认识到工作与学习的区别,工作是需要责任心的,工作需要脚踏实地的,所以接下来的一年的首要任务是端正态度,脚踏实地的干好维护工作。

2、工作中,对于自己能够处理的简单故障,做到总结归纳,提高处理故障效率;对于自己不能完全独立处理的故障,虚心请教师傅,事后反思消化;接到报修电话,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处理;多与站区人员进行沟通,保证维护工作的顺利开展。

3、生活中,与同事互帮互助。

入职以来,我十分感谢公司领导为我们创造的和谐工作环境,也感谢领导的关心和爱护。感谢同事的关心和帮助,我将更加努力的积极地工作,树立好公司形象,为公司更好的发展,不辜负领导对我的期望。谢谢大家!

个人网络学习计划 篇2

网络研修是自我学习和进修的好机会,也是一项培养自己能力的实践活动,所以,参加这个研修班的意义十分重大,我将全力以赴认真学习研讨,力求取得更多的收获。根据研修内容,确定本人的具体研修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培训课程,通过专家教授的引领,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促使自己更加专业化发展。

二、研修目标

1、加强学习,探索教育教学规律。

2、加强学习,积累研究课题的经验。

3、通过研修,掌握课堂教学技巧,提高课堂教学艺术。

4、通过研修,丰富教学经验,能上好每一节的数学课。

5、通过研修,掌握教学基本功,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三、研修内容与措施

1、加强理论学习,丰富理论基础。

2、加强业务学习,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学习新的数学思想、教学方法等。

3、加强常规研究,规范教学行为。

4、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5、积极参加教育科研能力研修。

6、积极参加网络教研,高标准严要求完善自我。

7、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培训学习活动,提升自我。

8、加强网络学习,提高自身素养。

四、研修方式

专家教授引领、自学自悟、网络交流等。

总之,通过研修学习,我必须在原有基础上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提升自己的理论研究水平,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努力成为一名具备一定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的知识型、理论型、反思型教师。

个人网络学习计划 篇3

随着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推进、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包括网络在内的教育技术的更新、道德观和价值观日趋多元化等问题的出现,对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提高提出了更加现实而迫切的要求。所以,我非常的珍惜这次网络学习的机会,网络学习不限时间,不限地点,让我们在空闲之余随时随地的学习教育教学的知识和理念。特别是这次网络学习给我期待在英语教学的方面能给我带来教育教学的帮助。

一、学习目标:

1、加强学习课标,掌握正确的教育观点。

2、了解当今教育工作的新规律和新方法,为新一学期进行教育实践做好准备。

3、了解学科的发展动向和最新的研究成果。

4、所掌握的教育理论转变成教育教学的实际能力。

5、了解国内外大事新闻,结合教学,教会孩子从小做起,关心国家大事树立远大理想。

二、学习内容:

根据自身情况,我主要将学习内容分为教育教学技能、教育科学研究、个人修养三大板块。教学方面将围绕课题”提高课堂教学语言艺术性“开展自学,而在教育科学研究、个人修养方面,重点通过网

络,对新知识、素质教育也要有一些有益的自学活动。

三、具体措施:

1、制定个人学习的计划。

2、学习《师德》和感恩教育,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3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中的改革与要求。

4、强化学习,坚持每周学习,学习有关优化课程结构的文章和走进课程的网络信息报道及评论员文章。

个人网络学习计划 篇4

这个学期,对我们来说是一个特殊的学期。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我们不能在学校中正常的开学授课。但是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我们的对此的解决策略也出现了!那就是利用网络去完成上课学习的任务!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已经在老师的网络授课中学习了不少的知识。网课给我的感受,真的很特别,尽管不如面对面的直接授课清楚,但是也有很多过去所没有的优势。为了能好好的利用老师努力为我们完成的授课,我在学习上也要努力的提升自己,让自己在这段特殊的授课中有更大的进步!以下是我的个人学习计划:

一、自我管理

随着上课的进行,我也发现了网络授课的最大问题。那就是我们学生对自己的`管理真的很糟糕。我也知道,在家中的环境总是让自己忍不住放松。尽管我一直在努力的控制自己,但仍忍不住走神。这对我的学习真的很不利!为了改正自己的问题,我在此对自己做以下要求:

1.在上课的时候必须严格的要求自己,不能开小差,更不能去想别的事情,要将自己的房间当做课堂!

2.在学习的时候要积极的记录下自己的问题,课堂上不方便的,要在课后利用时间去和老师请教。

3.积极地改正自己在上课时的错误习惯,努力的适应这种新的教学方式,提高自我的适应力!并在课后努力的完成作业,不能拖沓!

二、课外时间的利用

尽管在家里,可是我们其实已经是在学习了!面对每天众多的“课外时间”,我必须积极地利用起来!

首先是对自己的英语单词背诵,积极的改进自己的英语单词储备量的不足,这正是个好机会!其次,是对语文等课程的资料背诵。这些都能利用多出来的空闲时间来学习。家中的学习尽管有许多的不方便,但是对于自学来说,却是不可多得的“清净”。我要好好的利用这段时间,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

三、结束语

网络计划技术概述 篇6

1 NPT的产生

1958年, NPT产生于美国, 主要有两个起源:一是“关键线路法”。杜邦公司于1952年注意到数学在网络分析计算上的成就, 认为可以在工程规划方面加以应用。1955年, 便设想将每一工作规定起讫时间并按工作顺序绘制成网状图形以指导生产。1956年, 他们设计了电子计算机程序, 用计算机编制出了生产网络计划。1957年, 将此法应用于新工厂建设的研究工作, 形成了“关键线路法”。1958年初, 他们将关键线路法应用于价值1000万美元的建厂工作计划安排。接着又将此法应用于一个200万美元的施工计划的编制。由于认识到了关键线路法的潜力, 便把此法应用于设备检修工程, 使设备应检修而停产的时间从过去的125小时缩短到74小时。仅一年时间就用此法节约了100万美元。

另一个是“计划评审技术”简称PERT法, 是由美国海军部1958年发明成功的, 当时, 由于对象复杂、厂家众多, 既要造潜艇, 又要造导弹, 还要造原子能发动机。深感传统的管理方法无能为力, 因而征求方法, 产生了计划评审技术。此法应用后, 使北极星导弹的研制的时间缩短了3年, 并节约了大量资金。1962年, 美国国防部规定, 凡承包工程的单位都要采用计划评审技术安排计划。

关键线路法和计划评审技术大同小异, 都是用网络图表达计划, 故统称为NPT。

2 NPT的发展

NPT产生后, 每两三年就会出现一些新的模式, 使NPT发展成为一个模式繁多的“大家族”, 主要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非肯定型网络计划, 是时间或线路或两者都不肯定的计划, 包括: (1) 计划评审技术 (PERT) ; (2) 图示评审技术 (GERT) ; (3) 随机网络计划技术 (QERT) ; (4) 风险型随机网络计划技术[VERT];第二类是肯定型网络计划技术, 即图形和时间都确定, 包括: (1) 关键线路法[CPM]; (2) 决策关键线路法 (DCPM) ; (3) 决策树型网络等;第三类是搭接网络, 包括: (1) 前导网络计划[MPM]; (2) 组合网络计划 (HMN) 等。在我国还有流水网络计划, 是将流水作业技术和网络计划技术结合在一起的一种网络计划模型。在许多项目中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美国是NPT的发源地、应用网络计划技术取得成功后, 美国政府1962年规定, 凡与政府签订工程合同的企业, 都必须采用NPT, 以保证工程的进度和质量。根据美国400家大建筑企业调查, 1970年网络计划技术的使用者达到80%。1974年麻省理工学院调查指出, 绝大部分美国建筑公司采用网络计划技术编制施工计划。美国已经用NP T实现了计划工作和项目管理计算机化。日本1961年从美国引进了NPT, 1963年确认了NPT的实用价值。1968年10月日本建筑学会发表了网络施工进度计划和管理指南, 在建筑业推广应用。日本的许多超高层建筑, 都采用NPT组织施工。德国从1960年开始应用NPT, 并广泛使用单代号搭接网络。主要应用于工程项目管理, 进行工期和费用的系统控制、有国家统一的网络规范, 并大量使用标准网络。英国普遍推广使用网络计划技术于施工、设计、规划等领域。

3 NPT的优点

NPT的主要有优点如下。

一是利用NPT能清楚地表达各工作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使人们对复杂项目以及难度大的项目的制造与管理作出有序而可行的安排, 从而产生良好的管理效果和经济效益。阿波罗登月计划就是应用此法取得成功的著名实例。

二是利用网络计划图, 通过计算, 可以找出网络计划的关键线路和次关键线路。关键线路上的工作, 花费时间长、消耗资源多, 在全部工作中所占比例小, 大型的网络计划只占工作总量的5%~10%, 便于人们认清重点, 集中力量抓住重点, 确保计划实现。避免平均使用力量, 盲目抡工而造成浪费。对于每项工作的机动时间做到心中有数, 这样做有利于在实际工作中利用这些机动时间, 合理分配资源、支援关键工作、调整工作进程、降低成本、提高管理水平。正所谓关键线路要时间, 向非关键线路挖潜力。

三是网络计划能提供项目管理的许多信息, 有利于加强管理。例如, 除总工期外, 它还可提供每项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和最迟开始时间、最早完成时间和最迟完成时间、总时差和自由时差等, 提供管理效果信息等。总之, 足够的信息是管理工作得以进行的依据和支柱, 网络计划的这一特点, 使它成为项目管理最典型, 最有用的方法, 并通过网络计划的应用, 极大地提高了项目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网络计划是应用计算机进行全过程管理的理想模型。绘图、计算、优化、调整、控制、统计与分析等管理过程都可由计算机完成。所以在信息化时代, NPT是必然的理想的项目管理工具。

4 结语

总之, NPT应用于项目管理, 在缩短建设周期、提高功效、降低造价以及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方面都能取得显著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丛培经.建筑施工网络计划技术[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工程搭接网络计划浅议 篇7

关键词:工程施工,搭接网络计划,计算,评估

在工程施工实践中, 为了简单、直接地表达工作之间的搭接关系, 使网络计划的编制得到简化, 便出现了搭接网络计划。搭接网络计划一般都采用单代号网络图的表示方法, 即以节点表示工作, 以节点之间的箭线表示工作之间的逻辑顺序和搭接关系。

(一) 搭接关系的种类及表达方式

在搭接网络计划中, 工作之间的搭接关系是由相邻两项工作之间的不同时距决定的。所谓时距, 就是在搭接网络计划中相邻两项工作之间的时间差值。

1. 结束到开始 (FTS) 的搭接关系

从结束到开始的搭接关系如图1所示, 这种搭接关系在网络计划中的表达方式如图1所示。

例如在修堤坝时, 一定要等土堤自然沉降后才能修护坡, 筑土堤与修护坡之间的等待时间就是FTS时距。

当FTS时距为零时, 就说明本工作与后工作之间紧密衔接。当网络计划中所有相邻工作只有FTS一种搭接关系且其时距均为零时, 整个搭接网络计划就成为的单代号网络计划。

2. 结束到结束 (FTF) 的搭接关系

从结束到结束的搭接关系如图上所示, 这种搭接关系在网络计划中的表达方式如图1所示。

例如在前述道路工程中, 如果路基铺设工作的进展速度小于路面浇筑工作的进展速度时, 须考虑为路面浇筑工作留有充分的工作面。否则, 路面浇筑工作就将因没有工作面而无法进行。路基铺设工作的完成时间与路面浇筑工作的完成时间之间的差值就是FTF时距。

3. 开始到开始 (STS) 的搭接关系

从开始到开始的搭接关系如图2所示, 这种搭接关系在网络计划中的表达方式如图2所示。

例如在道路工程中, 当路基铺设工作开始一段时间为路面浇筑工作创造一定条件之后, 路面浇筑工作即可开始, 路基铺设工作的开始时间与路面浇筑工作的开始时间之间的差值就是STS时距。

4. 开始到结束 (STF) 的搭接关系

从开始到结束的搭接关系如图2所示, 这种搭接关系在网络计划中的表达方式如图2所示。

5. 混合搭接关系

在搭接网络计划中, 除上述四种基本搭接关系外, 相邻两项工作之间有时还会同时出现两种以上的基本搭接关系, 称之为混合搭接关系。

(二) 搭接网络计划时间参数的计算

单代号搭接网络计划时间参数的计算与单代号网络计划和双代号网络计划时间参数的计算原理基本相同。

1. 计算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和最早完成时间

工作最早开始时间和最早完成时间的计算应从网络计划的起点节点开始, 顺着箭线方向依次进行。

(1) 由于在单代号搭接网络计划中的起点节点一般都代表虚拟工作, 故其最早开始时间和最早完成时间均为零, 即:ES=EF=0

(2) 凡是与网络计划起点节点相联系的工作, 其最早开始时间为零。即:ES1=0

(3) 凡是与网络计划起点节点相联系的工作, 其最早完成时间应等于其最早开始时间与持续时间之和。

(4) 其他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和最早完成时间应根据时距按下列公式计算:

(1) 相邻时距为FTS时, ESj=EFi+FTSi, j

(2) 相邻时距为STS时, ESj=ESi+STSi, j

(3) 相邻时距为FTF时, EFj=EFi+FTFi, j

(4) 相邻时距为STF时, EFj=ESi+STFi, j EFj=ESj+DjESj=EFj-Dj

在监理工作实践中一般采用图上计算法进行进度计划的审核;首先看搭接关系, “搭到开始算开始, 搭到结束算结束, 然后再算另一个, 算到负值往前跨”是记忆口诀;STS (FTS) 算ES后再算EF, 紧前工作的ES、EF算好后, 在图上能直观地算出本工作的ES, 而且不易发生错误, 也不用硬记什么公式。同样, STF (FTF) 算EF后再算ES, 紧前工作的ES、EF算好后, 在图上能直观地算出本工作的EF。

(5) 终点节点所代表的工作, 其最早开始时间按理应等于该工作紧前工作最早完成时间的最大值。由于在搭接网络计划中, 终点节点一般都表示虚拟工作 (其持续时间为零) , 故其最早完成时间与最早开始时间相等, 且一般为网络计划的计算工期。但是, 由于在搭接网络计划中, 决定工期的工作不一定是最后进行的工作, 因此, 在用上述方法完成计算之后, 还应检查网络计划中其他工作的最早完成时间是否超过已算出的计算工期。如其它工作的最早完成时间超过已算出的计算工期应由其它工作的最早完成时间决定的。同时, 应将该工作与虚拟工作 (终点节点) 用虚箭线相连, 所表达的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是一种衔接关系, 即只有当其紧前工作全部完成之后, 本工作才能开始。

2. 相邻工作时间间隔的计算

在搭接网络计划中, 决定相邻两工作之间制约关系的是时距, 但往往在相邻两工作之间除满足时距的要求外, 还有一段多余或技术的空闲时间, 这种时间称为“间隔时间”用LAGi-j表示。

(1) 相邻两工作的连接关系是开始到开始 (STS) 时

当在搭接网络计划中出现ESj> (ESi+STSi-j) 时,

(2) 相邻两工作的连接关系是结束到结束 (FTF) 时

当在搭接网络计划中出现EFj> (EFi+FTFi-j) 时,

(3) 相邻两工作的连接关系是开始到结束 (STF) 时

当在搭接网络计划中出现EFj> (ESi+STFi-j) 时,

(4) 相邻两工作的连接为结束到开始 (FTS) 时

若在搭接网络计划中出现ESj> (EFi+FTSi-j) 的情况时, 表明i、j两工作之间存在LAGi-j。

(5) 当相邻两工作之间是由两种以上时距关系连接时, 则应分别计算出其LAG, 然后取其中最小值。即:

在实际进度计划审核实践中也采用图上计算法进行计算, “时间间隔”的审核;主要是看相邻工作之间时序比搭接关系时长长了多少:

这组公式要从图上去理解:比搭接关系长了多少就是时间间隔。搭接关系时长+间隔时间=搭接结尾最早时间-搭接开始最早时间。

3. 计算工作的时差

工作总时差和自由时差的计算应从网络计划的终点节点开始, 逆着箭线方向依次进行。

(1) 工作的总时差在不影响总工期的前提下, 本工作可以利用的机动时间为工作的总时差。这里的计算与时标网络图一样利用时差算时差。搭接网络计划中工作的总时差可以利用公式 (A) 和公式B计算。

但在计算出总时差后, 需要根据公式LFi=EFi+TFi判别该工作的最迟完成时间是否超出计划工期。如超出要将本工作与终点虚工作用虚箭线相连再进行计算。

(2) 工作的自由时差在不影响紧后工作最早开始时间的情况下本工作的机动时间。搭接网络计划中工作的自由时差可以利用公式 (C) 和公式 (D) 计算。

4. 计算工作的最迟完成时间和最迟开始时间

工作最迟完成时间和最迟开始时间的计算应从网络计划的终点节点开始, 逆着箭线方向依次进行。

(1) 利用时差计算法:工作的最迟完成时间和最迟开始时间可以利用公式 (E) 和公式 (F) 计算。

(2) 利用搭接时长进行计算:

在监理实施过程中一般采用图上计算法进行最迟时间的审核;首先看搭接关系, “头搭结束算结束, 头搭开始算开始, 然后再算另一个”也是记忆口诀;FTF (FTS) 算LF后再算LS, 也不用硬记什么公式。

5. 确定关键线路

单代号网络计划一般利用相邻两项工作之间的时间间隔来判定关键线路。从搭接网络计划的终点节点 (含虚工作) 开始, 逆着箭线方向依次找出相邻两项工作之间时间间隔为零的线路就是关键线路。关键线路上的工作即为关键工作, 关键工作的总时差最小。在计划工期和计算工期一样的情况下总时差为零。计算实例如图3。

(三) 进度评估

1.对于单代号搭接网络的动态评估, 一般要求施工单位报送搭接时标网络图;分析各工作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的偏差是否超过总时差, 不超过总时差后再看是否超过自由时间, 并要求施工单位修订进度计划。

2.如是建设单位原因引起进度延期, 要对施工单位报送的修改计划是否费用最少进行评估, 对搭接网络计划进行优化。

参考文献

[1]一级建造师考试用书编委会.建设工程项目管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

网络计划方法 篇8

1 网络计划技术的概述

1.1 网络计划技术

网络计划技术是采用网络图的形式编制项目工程的进度计划, 并在计划实施的过程中加以控制以保证实现预定目标的计划管理技术。网络图是一种由箭线和节点组成的有向、有序的网状图形。节点和箭线是网络图的两个基本要素, 根据网络图中箭线和节点所代表的含义的不同, 可分为单代号网络图和双代号网络图。

双代号网络图就是以箭线表示工作、以节点表示的工作的开始或结束状态及工作之间的连接点、以工作两端节点的编号代表一项工作的网络图。而单代号网路图则是以节点及其编号表示工作, 以箭线表示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的网络图。

1.2 网络计划中的时间参数与工期

1.2.1 网络计划中各个活动的时间参数

在网络图中, 工作活动的时间参数主要有7个, 即最早开始时间 (ES) 、最早结束时间 (EF) 、最晚开始时间 (LS) 、最晚结束时间 (LF) 、活动的持续时间 (T) 、总时差 (TF) 、自由时差 (FF) 。

(1) 活动的最早开始时间。

活动的最早开始时间, 用ES来表示, 指该活动最早可能开始的时间, 必须在该活动所有紧前活动结束后才能开始。由于第一项活动没有紧前活动, 故取其的最早开始时间ES=0。

(2) 活动的最早结束时间。

活动的最早结束时间, 用EF来表示, 指该活动最早可能完成的时间, 它等于该活动的最早开始时间加该活动的持续时间。

(3) 活动的最晚结束时间。

活动的最晚结束时间, 用LF来表示, 指在不影响项目工期的前提条件下, 活动最晚必须结束的时间。由于网络图最后一个活动没有紧后活动, 故取该活动最晚完成时间LF为项目工期, 一般也为该工序的最早完成时间。

(4) 活动的最晚开始时间。

活动的最晚开始时间, 用LS来表示, 指在不影响项目工期的前提条件下, 活动最晚必须开始的时间, 它等于该活动的最晚结束时间减去该活动的持续时间。

(5) 活动的持续时间。

活动的持续时间, 用T来表示, 指在满足该活动所需资源的前提条件下, 完成该活动的所需要的正常持续时间。

(6) 总时差。

总时差, 用TF来表示, 指在不影响项目总工期的前提条件下, 活动具有的最大松弛时间。如果活动的总时差为0, 则该活动为项目的关键活动。

(7) 自由时差。

自由时差, 用FF来表示, 指在不影响紧后工作的前提条件下, 该活动所具有的松弛时间。

1.2.2 工程项目工期

一个工程项目的工期, 泛指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时间, 它分为计算工期、合同工期二种类型。

(1) 计算工期。

计算工期是由网络图各活动的时间参数而确定的工期, 即关键线路中各个活动持续时间之和。

(2) 合同工期。

合同工期是由上级主管部门 (政府部门和项目投资人) 或合同条款所规定的工期。

在通常情况下, 一个工程项目的计算工期与项目上级主管部门要求的合同工期可能不相符合, 若计算工期大于合同工期, 项目负责人就应该采取相应必要的措施, 调整和修改原先的网络计划, 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来完成, 以此符合甲方及上级主管部门或合同条款在项目工期上的要求;反之, 若计算工期小于合同工期, 也应对初始的网络计划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调整, 充分考虑各种尽可能出现的影响因素, 尽可能的缩短工期, 来确保项目在要求工期范围内完成。

1.3 网络计划技术在我国工程项目中的应用现状

网络计划技术自20世纪50年代发明以来, 在日常的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尤其在建筑施工企业, 应用网络计划技术进行工程项目施工组织与管理更为广泛。

网络计划方法不仅是一种编制施工计划的方法, 而且是一种科学的施工管理方法, 包括工程项目的工期优化、费用优化和资源优化。但是在我国, 网络计划技术的应用现状却不容乐观。

1.3.1 网络计划技术在我国工程项目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1) 应用普及率不高。

我国现有施工企业, 企业素质差别很大, 企业发展也很不平衡。据统计, 中央直属和省级施工企业, 管理水平较高, 每年应用网络计划组织施工面达40%左右;地市级施工企业, 每年应用网络计划组织施工面在15%左右;而县级及其以下施工企业, 技术管理水平较差, 每年应用网络计划组织施工面仅为5%左右。

(2) 应用管理水平低。

绝大部分施工企业网络计划技术的应用只停留在编制计划上, 对计划执行中的监督与控制及计划调整优化缺少有效的管理方法。

(3) 应用深度不够。

施工网络计划的编制往往只能反映整个项目中各工作单元之间的相互联系, 没有根据施工方法确定工作单元中各项工作的相互关系, 编制深度不够, 更谈不上网络计划的优化。

1.3.2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造成网络计划技术在我国工程项目的应用不理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既有外部环境的影响, 也有施工企业自身素质不高的制约, 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 外部环境的影响。

外部环境的影响包括工程项目设计多变、工程项目工期的确定受行政干扰因素比较多、工程项目进度付款没有与网络计划紧密联系、工程项目进度款拖欠等。工程项目设计经常变化给网络计划的制定和调整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使施工企业难以招架, 最终导致施工企业无法真正地使用网络计划实行施工管理;由于上级主管部门的影响, 工程项目建设期限的确定违反科学规律, 工程竣工日期一再提前也使企业无法按网络计划去组织管理;工程项目进度付款不及时以及付款时没有与网络计划紧密结合, 也从客观上减弱了企业应用网络计划的责任感。另外, 目前市场上网络计划的编制软件很多, 但适用于进度控制与优化的软件却很少, 而且通用性比较差, 在客观上阻碍了施工企业应用网络计划实施项目进度控制与优化。

(2) 企业自身素质的制约。

企业自身素质的制约, 也是导致网络计划技术在我国工程项目中存在问题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它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传统工作方式的阻碍。

传统施工管理采用手工管理且很多工作都是靠经验来完成的, 企业对实施网络计划管理的必要性认识不足。很多施工人员拒绝网络计划是因为他们觉得它会限制他们的行动自由, 没有传统管理方式那样得心应手。

(2) 施工管理粗放。

施工管理中现场跟踪检查没有形成制度, 随意性比较大, 进度数据收集不全面、不完整, 进度数据的整理、统计、加工、分析能力差, 无专人负责等。

(3) 高素质管理人员缺乏。

目前大部分施工企业的管理人员同时又是工程技术人员, 他们往往只注重施工技术的研究, 工程项目进度工期的管理依赖于横道图, 对网络计划技术知识的掌握不系统。

1.4 网络计划技术在国内外研究综述

1.4.1 国外网络计划技术的研究现状

当前, 世界上工业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现代管理科学, 网络计划技术已被许多国家公认为当前最为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国外多年实践证明, 应用网络计划技术组织与管理生产一般能缩短工期20%左右, 降低成本10%左右。

美国作为网络计划技术的发源地, 美国的泰迪建筑公司在47个建筑项目中应用此法, 平均节省时间22%, 节约资金15%。美国政府于1962年规定, 凡与政府签订合同的企业, 都必须采用网络计划技术, 以保证工程进度和质量。1974年麻省理工学院调查指出:“绝大部分美国公司采用网络计划编制施工计划”。目前, 美国基本上实现了机画、计算、机编、机调、实现了计划工作自动化。

日本、俄罗斯、德国、英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也普遍在工程中应用了网络计划技术, 并把这一技术应用在建筑工程的全过程管理之中,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4.2 我国网络计划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沿革

我国应用网络计划于实际生活的时间也不晚, 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 我国著名科学家华罗庚、钱学森教授相继将网络计划方法引入我国。1963年, 在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等人的主持与倡导下, 在某部首先推广和应用了网络计划技术, 1965年,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把开始推广和应用“关键路线法”与“计划评审法”, 并把它们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 把它们统一定名为“统筹计划法”。网络计划技术从20世纪60年代引入我国以来, 至今已经有40多个年头了, 虽然在推广网络计划技术在我国工程项目应用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 网络计划技术的应用也日趋得到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的重视, 在某些跨地区的大型建筑企业集团和大型项目中仍然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如上海宝钢炼铁厂1号高炉土建工程施工中, 应用网络计划技术, 缩短工期21%, 降低成本9.8%;广州白天鹅宾馆在建设中, 运用网络计划技术, 工期比外商签订的合同提前四个半月, 仅投资利息就节约1000万港元。近年来, 为了更好的推广网络计划, 国家还出台了诸多规程, 如工程网络计划规范等等。

2 工程项目工期计划的优化

2.1 工期优化的概念及其意义

2.1.1 工期优化的概念

工期优化是指网络计划的计算工期不满足项目上级主管部门要求的合同工期时, 通过压缩关键线路上工作的持续时间来满足合同工期目标的过程。它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网络计划的计算工期超过合同工期, 必须对网络计划进行优化, 使其计算工期满足合同工期, 且保证对工程项目的其它两个目标——质量和费用目标的影响最小, 处于所能接受的范围之内;二是网络计划的计算工期远小于合同工期, 也应对网络计划进行优化, 使其计算工期接近于合同工期, 以达到节约费用的目的。一般前者最为常见, 本文着重研究这种情况。

2.1.2 工期优化的意义

工期短、造价低、质量好是人们对工程项目施工提出的三大基本要求。如何实现工期优化在实践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工期与效益的关系。

按目前我国生产性基本建设规模估计, 如果在建生产性项目的建设工期缩短一年, 则国民经济可增加收益50亿元, 同时还可消化吸收更多的劳动力就业。非生产性项目建设工期的缩短, 同样能给国民经济带来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效益。对于某些具有紧迫性、时效性的工程项目 (如重要的交通枢纽工程、环境治理工程等) 来说, 缩短建设工期、赢得建设时间往往成为建设单位最为关心的问题, 不仅能提高项目本身的经济效益, 还有利于提高项目的社会效益。

(2) 工期与自然损耗及和无形损耗的关系。

设备和建筑物不论是否使用, 都会因风吹、日晒、雨淋等原因产生自然损耗。一些大型设备或精密仪表会因工期拖长、不能及时安装就位导致性能的降低, 一些钢铁部件也会因工期拖长发生锈蚀影响其性能, 这些都会影响建筑安装工程造价的变动和投产后的使用效果。此外, 设备的无形损耗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在设计和制造时原本是先进的设备, 由于施工工期的延长, 在交付使用时却变成落后的设备;在项目筹建时计划生产的是短线产品和新产品, 由于建设工期的延长, 项目投产后产品却沦为落后或滞销产品。所以, 缩短建设工期可使先进的工艺设备提前进入生产, 有利于发挥新产品的优势, 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3) 工期与固定成本的关系。

缩短施工工期可以降低施工企业经常性的实际支出, 从而降低建筑安装工程费用。职工的基本工资、按时间提成的固定资产折旧、与施工工期有关的间接费等, 都会因工期的缩短而大幅度降低。据估计, 我国在建项目施工工期如能平均缩短一年, 则施工企业经常性支出就可以减少50亿元。

但是, 工期也并非越短越好, 它应在满足计划或合同规定的前提下, 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费用为标准。工程建设总费用由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两部分构成, 直接费一般在合理组织和正常施工条件下的费用最低, 如在此基础上加快施工进度则直接费会上升。间接费则与直接费相反, 一般是随着工期的缩短而减少。建设周期的长短对建设费用有很大影响, 在安排施工工期时, 要正确处理工期与工程造价的辩证关系, 力求均衡和有节奏地施工, 以实现建设工期和工程造价的优化组合, 提高投资的综合经济效益。

(4) 工期与在建项目规模的关系。

在建投资规模是指一定年份内在建项目全部建成使用实际需要的总投资。确定在建投资规模的合理控制额度, 需要在已知的合理年度投资规模的基础上进行。建设周期主要由在建项目总投资的工期结构及在建项目的工期长短两个因素决定。在建项目工期愈短, 建设周期也就愈短;在建项目总投资中, 短工期的项目投资比重愈大, 建设周期也就愈短。

从上述四点, 可以看出对工程项目的工期计划进行优化是十分有必要的, 意义重大。

2.2 工期优化的基本步骤

网络计划的工期优化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1) 确定工程项目的初始网络计划, 包括项目各工序间的逻辑关系、各工序的正常持续时间和压缩持续时间, 并绘制网络计划图。

(2) 依据绘制的项目初始的网络计划图, 计算项目的初始工期及项目关键线路和关键工序。

(3) 对照项目要求的工期和利用网络计划图计算得到的工期, 计算出差额, 即应缩短的工期△T如公式 (1) :

其中:Tc为网络计划的计算工期。

Tr为项目要求的工期。

(4) 选择应缩短持续时间的关键工作。

(5) 将选定的压缩工作压至可能的最短, 并重新计算新网络计划的工期和关键路线、关键工作。

(6) 重复以上 (4) 和 (5) 两项工作, 直至计算工期满足项目要求工期为止或计算工期已无法再进行下一步的压缩。若出现后者, 应要求项目甲方对项目要求工期进行重新的审定。压缩工期应该选择关键线路上的活动, 且不能将关键活动压缩成非关键活动, 若在进行工期优化的过程中, 将初始网络图中的关键活动压成非关键活动, 应该适当延长其工作时间, 使之成为关键活动。

2.3 工期优化中常见的问题分析

2.3.1 工程项目三大目标关系

一个工程项目有三大目标——工期、成本和质量, 它们是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 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故若对项目工期优化时, 务必会影响到项目的其他两个目标, 即项目工期缩短, 则项目的质量可能会有所降低;或者项目的费用会增加;或者项目的质量下降, 费用增加。它们的关系如图1所示。

2.3.2 优化选择中的压缩优选系数

从图1可以看出, 在工程项目的时间目标、费用目标和质量目标之间存在一个客户最佳满意度的问题, 因此, 为了能使工程项目的三大目标都在最佳客户满意度的范围之内, 在进行工期优化前, 应综合考虑工程质量目标、安全目标和费用目标在进行工程项目工期计划的优化时的增加情况确定工程项目中各个工作活动的压缩优选系数, 这个系数越小, 就说明缩短该活动的工作时间对整个工程项目的影响小, 反之则影响大。可见, 选择关键工作进行工期压缩时, 应选择压缩优选系数最小的关键工作;若在压缩过程中出现多条关键线路时必须将每一条关键线路的总持续时间压缩相同的数值, 若需要同时压缩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关键活动, 应该选择每个活动的压缩优选系数之和最小者为压缩对象。

2.3.3 压缩优选系数确定考虑因素

具体压缩优选系数的确定一般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 一般首先选择持续时间相对长的工作。因为相同的压缩量, 对持续时间长的活动压缩比相对小, 则通常影响较小。另外更重要的是持续时间长的活动可压缩性也较大。

(2) 选择压缩成本低的活动。工程活动持续时间的变化会引起该活动资源投入和劳动效率的变化, 最终会引起该活动成本的变化。

(3) 压缩所引起的资源的变化, 如资源的增加量, 需增加资源的种类、范围和可获得性。尽量不要造成大型设备数量的变化不要增加难以采购的材料, 同时不要对原始的项目网络计划有过大的修改。

(4) 最后, 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因素如:对需要较长前期准备实践的活动、持续时间长的活动、关键活动赋予较高的优先级, 即定义压缩优选系数较低。

3 结语

工程项目工期是项目管理三大目标之一, 工程项目是否按时完工关系到一个工程项目的成败, 关系到工程项目的收益问题。而现实中, 工程项目的计算工期往往与项目上级主管部门及客户的要求不一致多数情况下出现计算工期大于项目上级主管部门要求的工期, 由此可见, 工期优化在实际项目中就不可避免了。但是, 目前, 工期优化在施工企业中运用的还不是很频繁, 网络技术在我国工程项目中的应用水平不高, 要提高网络计划技术在我国工程项目中的应用水平, 除了从源头抓起, 尽快规范建筑管理体制, 并制定有效的措施提高企业应用网络计划技术的积极性之外更重要的是企业自身要从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高度, 通过全面实施网络计划促进企业管理上质量、上水平。具体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1) 规范建筑管理体制, 为应用网络技术提供良好的环境。

(2) 适应科学管理的需要, 加强人才培养和应用研究。

(3) 提高认识, 注重实效, 扎扎实实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施工企业是应用网络计划技术的主体, 施工中全面实行网络计划管理是提高我国施工企业管理水平的关键。

随着国家外部环境的改变和企业自身素质的提高, 我相信, 关于网络计划技术的工程项目工期计划的优化将会有一个无比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任宏, 张巍.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10:228~278.

[2]成虎, 丛培经.工程项目管理 (第2版)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 9:116~140.

[3]吴唤群, 唐莉, 孙相军, 等.搭接施工网络工期优化研究[J].系统工程, 2000, 6:43~46.

[4]马国丰, 陈强.项目进度管理的研究现状及其展望[J].上海管理科学, 2006, 4:70~75.

[5]宋建学, 赵宗兴, 张伟民.柔性网络计划及其参数的概率模型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 2001, 3:41~43.

[6]陈君磊, 胡晓晖, 韦凯峰.平衡线法在工程进度控制中的实际运用[J].浙江建筑, 2005, 12:43~45.

[7]王健, 刘尔烈, 骆刚.工程项目管理中工期-成本-质量综合均衡优化[J].系统工程学报, 2004, 4:148~153.

网络计划方法 篇9

Avaya近期宣布了新的网络安全保护方法, 以帮助应对日益增多的数据泄漏问题, 保护数据完整性和隐私。新方法使企业能够对其网络进行黑客看不到的隐形超级分层, 该方法还提供自动增删网络段的能力, 为现在几乎没有网络边界的企业提供保护。

尽管移动办公、物联网 (IoT) 、云计算等趋势有望带来无尽商机, 但是这些技术也使得企业几乎没有了边界, 因此也带来了真实和潜在的安全风险, 阻碍了企业发展。今天的现实是, 企业几乎没有了边界, 或者说企业的边界无处不在, 企业网络能够延伸到任何可能的接入点, 无论接入点是在云中、是移动设备还是暖通空调系统的传感器单元, 因此让信息安全成为网络架构的核心组件变得更加重要了。

超级分层能够基于特定功能、地点或服务, 在网络中建立安全的“壁垒”, 如果黑客成功闯入网络, 那么这种分层方法能够限制黑客在网络中的入侵范围, 从而能够有效应对安全漏洞问题。不过, 尽管IT专业人员同意端到端的分层对保证安全十分重要 (参见相关研究结果) , 但是出于各种原因——例如认为分层太复杂、太耗费资源或认为分层不可能实现, 目前少有企业部署了分层战略。

施工工程中网络计划的应用 篇10

1 网络计划在施工中的必要性

首先建筑工程施工与一般工业生产相比有诸多自身的特点, 其表现为以下几点:1) 生产环境不断变化。由于工程产品固定, 整体难以分割, 因而施工经常处于流动过程中, 生产空间的变化意味着施工条件或环境的改变, 工程项目的施工组织与管理将随着施工方法和顺序的变化而变化, 以适应新的条件。2) 工程幢号个性化强。不同工程项目幢号其用途及地理位置的不同会带来自然和技术经济环境的变化, 因而, 不同的工程项目具有不同的施工组织特点, 不可能进行批量生产。3) 生产工期较长。同一工程幢号项目的施工一般都要经历四个季度气候条件的变化, 这给露天施工作业带来诸多不便和影响, 为缩短工期, 施工单位常利用工程体型庞大, 施工中标准层施工工艺相近等特点, 组织多层次立体交叉作业及平行流水划段施工, 以便更好的利用空间和施工资源争取缩短施工的期限, 这样组织施工就要求不同的施工单位或工种之间紧密配合, 相互协作, 因而需要制定详细的施工组织计划, 并严格依据网络设计进行施工。4) 工程幢号复杂性大。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 工程幢号的规模和复杂性随之增大, 势必要实行专业化施工, 因此必须加强项目施工中的各种协调。项目各级管理者只有使用工程项目计划, 才能将所强调执行的时间、质量、费用和信誉传达给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各级技术人员。工程幢号施工过程中所具有的复杂性如单位生产, 环境多变及严格密切的配合等特点, 均决定了施工幢号的组织和管理, 只有在施工前通过熟悉图纸及相关的设计文件结合以往的施工经验编制相应的网络计划, 将每一项工作作为一个单元体来考虑, 按施工工艺和操作要求对它进行合理安排, 并通过施工中应用与网络计划本身是否相符反馈, 随时调整和改进施工管理工作, 从而使施工达到准时、优质、合理的标准。

2 现实施工中网络计划执行过程中的缺陷与不妥

1) 存在的缺陷与不妥。

首先, 应用普及率偏低, 目前我所接触的多个施工单位项目部, 人员配置的素质参差不齐, 差别较大, 各项目发展不平衡, 个别好的项目部应用网络计划施工指导达50%左右, 少数施工项目网络计划在施工中的应用仅占15%左右, 有的项目技术管理水平较差, 多年施工网络计划应用仅为2%~3%左右。其次, 应用深度不够, 网络计划的编制往往只能反映整个项目中各工作单元间的相互关系, 编制深度不够, 更无从谈网络计划的优化。再次, 应用水平低, 较多的施工项目网络计划技术的应用只停留在编制计划上, 对执行的适应度, 监管及控制以及变化调整缺少相应反馈及有效的适应管理方法。

2) 缺陷与不妥所造成的因由分析。

造成网络计划技术在我单位施工管理中应用不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有施工项目自身素质不高的制约, 也有外部环境的影响, 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自身素质的制约首先体现在高素质管理人员的缺乏, 当前由于大部分的施工企业在项目管理中把经济效益放到首位, 所以在使用人员上常常是一人兼多职, 工程技术人员同时管理生产或监督质量安全工作, 往往重此轻彼, 将工程施工进度的管理依赖于书面上的横道图管理, 对网络计划知识和运用的掌握不系统。其次, 传统工作习性的阻碍也是一大因素, 传统管理工作中很多工作都是靠经验来完成, 企业及施工项目班子对实施网络计划管理的重要性及必要性认识不足, 较多时候大多施工人员拒绝网络计划给他们在工作中带来自认为是限制的行动自由, 让他们感觉没有以往传统工作管理方式上的那种得心应手。再者, 工作管理粗糙, 也是造成运用网络计划不良的原因之一, 在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 因停水、停电、刮风、下雨等因素造成暂时的工程停工, 工期的滞后没有现场跟踪检查, 更没有形成制度, 现场施工的跟踪检查随意性较大, 进度数据收集不全面、不完整, 对影响的各方面因素不作原因分析解剖, 更无从制定整改调整方案, 无专人负责等。

3 提高应用水平, 改善应用措施, 促进管理上台阶的建议

1) 加强人才的应用和培训, 适应社会科学发展管理的需求。大到社会、国家, 小到企业单位的发展, 归根是人才的发展, 多途径的引进和培养合适的人才是首当其冲的要点。企业管理部门应广招人才并针对性的开展网络计划技术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培训, 对施工项目的技术领导和施工管理人员进行培训, 使他们认识到网络计划在施工中的重要性和发展的必要性。其次制定相关企业规程制度, 结合本单位的特点, 制定网络计划编制和管理规程, 统一标准, 统一模式, 统一作法, 以便适应社会的发展, 科学而有效的便于推广和应用。2) 提高认识, 强化实效, 实实在在服务于项目施工。提高认识, 转变观念, 充分感知应用网络计划是技术在施工管理中的重要性。网络计划实施的最大特点是提供施工管理所需的多种信息, 有助于管理人员更好的调节和组织生产, 进一步提高施工管理水平, 对于这个问题, 企业及各层分公司, 项目部领导应有充分的认识和感知, 把应用网络计划技术放在关系企业存亡的高度去重视, 抛弃传统的观念和方式, 克服困难, 投入人力、物力、资金, 以便推动网络计划的应用。我们在应用网络计划中可以本着循序渐进, 先易后难的步骤一步步的推进发展, 更好的服务于项目工程, 并从较小的工程项目或分部分项工程做起, 逐步积累和总结经验, 形成规范的信息收集、整理、统计和加工方法, 实实在在更好的指导和服务于项目施工。3) 规范管理体制, 为更好应用和发展网络技术提供沃土良壤。4) 完善施工项目监管制度, 加强设计管理, 建立严格付款机制。工程监理在监管工程质量的同时, 要对该工程施工进度进行监管, 保证进度、质量、投资的一致性和协调性。并在工程开工前, 监督施工单位合理确定建设工期, 通过建章立制, 促进工程设计和工期确定的科学合理性, 严格控制变更的频繁发生。工程进度与工程款拨付紧密结合, 不仅能提高企业应用网络计划施工管理的自觉性, 同时也促使用网络计划编制的可行性, 所以在确定签订施工合同时, 应将进度计划和资金拨付作为一项相关条例注明。

4结语

每一科学项目的发展都要历经一场磨难, 网络计划亦不例外, 它科学的指导和管理手段越来越被世人所认同, 尽管目前尚有许多因素阻碍着它大踏步的科学实施, 但作为企业提高技术水平增加生产效益的一条有效途径, 正一步步被管理者认识并逐步在科学中运用。

摘要:结合自身工作实践, 阐述了网络计划在施工过程中的必要性, 对网络计划在实际施工时执行过程中的缺陷和不妥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对其如何改进及进行调整提出了建议, 以期更好地指导施工。

关键词:建筑工程,网络计划,缺陷,建议

参考文献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网络计划方法】相关文章:

计划网络09-01

网络道德计划07-14

网络下周计划09-13

工程网络计划07-25

施工网络计划08-27

网络部计划05-24

语文网络研修计划05-25

教师网络研修计划07-06

网络学习研修计划07-18

校本网络研修计划07-19

上一篇:IP下一篇:上市公司的会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