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中华

2024-07-04

振兴中华(精选十篇)

振兴中华 篇1

展览首次公布了赴俄罗斯国家影像档案馆征集到的1945年8月苏联红军解放旅大时的影片,内容反映了苏联红军进驻旅大,市民夹道欢迎的场景;接收驻旅大日军投降的场面;释放旅顺大狱政治犯的影像;全市人民集会庆祝解放的情景等。

本次展览从谢海多年珍藏的上千件藏品中精选166件,包括斯大林亲笔签发的苏联红军战士的嘉奖令;苏联红军进驻旅大,在旅顺口升起的苏联海军军旗;苏维埃社会主义联盟旗帜;斯大林铁质雕像;苏联红军老战士安德烈挂满军功章的军服;苏联红军不同军种的军服、佩刀、钢盔以及水壶、餐具、熨斗等军用物品;中苏友好协会的会员证、杂志、书刊等;苏联红军的老照片等。并展出原中苏友好协会成员亚历山大·伊万诺夫维奇·柯瓦利捐赠的有关苏联红军在旅大的老照片20余张。同时还精选9件馆藏档案珍品进行展出,如周恩来总理签发的接收大连财产联系委员会中方代表全权证书、中苏合营企业移交清单及交接证书等。

声像档案记录(沈阳)中日经济合作会议情况

5月31日至6月2日,2010年(沈

阳)中日经济合作会议在沈阳万鑫酒店召开。为记录和反映沈阳与日本之间的经贸往来与交流合作,确保全市重大活动、重要会议档案齐全完整,沈阳市档案局派员对会议进行全程跟踪拍摄,用声像档案记录下会议有关情况。中日经济合作会议是由日中经济协会、日本东北地区七县政府、日本东北经济联合会与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自治区共同主办,以促进日本和我国东北地区经济交流与合作为目的的高层次经济会议。截至今年,该会议已成功举办十届,沈阳市承办了两届。2010年(沈阳)中日经济合作会议是今年沈阳市一项重大对外经贸活动。对此,市档案局领导高度重视,派出4名同志对会议进行全程跟踪拍摄,为沈阳与日本的交流与合作留存第一手档案资料。(沈阳市档案局)设》、《档案统计》等课程。(鞍山档案信息网)

石首籍在外华人为档案馆捐赠名人档案

近日,石首籍留美奥克拉荷马大学教授、生物科学家刘绍荣在市外侨办主任付静波的陪同下来到市档案馆,将自己在异国他乡获得的国际奖品和证书等相关资料捐赠给市档案馆,这是石首市档案馆对在外成功人士征求建立名人档案库的又一举措。刘绍荣,石首市南口镇人,早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化学系,后到中科院原子能研究所就读硕士,1995年在美国德州理工大学攻读化学系博士,是2000年湖北省邀请的全球100位湖北籍科学家之一,2006年获世界“纳蓝奖”。

(湖北省石首市档案局方红艳)

南宁市青秀区免费

发放档案装具

为进一步提高社区和农村档案工作的质量和标准,规范社区、村档案管理,日前,南宁市青秀区档案局统一购置了一批档案专用盒和防霉杀虫药,免费发放至所辖的58个社区和46个村,共计发放档案盒4050个、防霉杀虫药1410袋。

中国梦征文——爱我中华 振兴中华 篇2

——我的强国梦

“爽气而来,云雾扫开天地憾;大江东去,浪涛洗尽古今愁。”今天,改革开放的春风将吹散中华大地贫穷的阴云,革命群众的洪流正冲刷百余年来历史的耻辱。

人民百姓长久,功名利禄短暂。我虽不是英雄模范,也不是达官富豪,但做为亿万群众的一员,我却感到无比的自豪,幸福和骄傲。

我感到无比的自豪,因为我诞生在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山川秀丽的中国,一个诞生过许多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和能工巧匠的中国;一个英雄辈出,自强不息的中国。从童年到现在,我一直以“我是中国人”而自豪。

我感到无比幸福,因为我诞生在一个科学技术空前飞速发展的时代,原子能得到了开发,人类飞向了太空;基因密码正被破译,由于科学的进步,人类摆脱贫穷和饥饿将为期不远。

我感到无比骄傲,因为我生逢其时,遇到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亲身经历了中国人民为洗刷百年耻辱,收归香港的斗争历程;并亲身参加为迎接香港回归祖国,普天同庆,万民欢腾的历史性活动。我们可以骄傲的向子孙们夸耀:香港是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中回归了祖国。

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将为中华民族屈辱的历史划了一个句号。为中国的崛起,开辟中国的新世纪,吹响了前进的号角。

中国,一座东方文明的灯塔。

中国,一个自强不息,永不屈服的民族。

中国,一面社会主义的红旗。

中国,一条正在腾飞的巨龙。

香港的回归就是证明。

五千年中华民族战天斗地,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历史就是证明。

历史是一面镜子,历史是一本教科书,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光辉历史,一直激励着炎黄子孙去战斗,去创造,去开拓。

我曾经做过一个梦,梦见我走进了科学幻想中的时间隧道,在这个隧道中,时间可以倒流,使我看到了一幕幕伟大历史的景象。通过时间隧道,我来到曾经是吴越交战的古战场,看见越王勾践身着布衣,脚穿草鞋和老百姓同甘共苦共同劳动的场面,听见了“勾践!你忘记了会稽之耻吗?”这振憾人心的声音不断的在空中回响。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奋发图强,忍辱负重,报仇雪耻的精神,一直鼓励着中华民族的子孙百折不挠的去战斗。

通过时间隧道,我好像来到二千年前贝加尔湖寒风刺骨,千里冰封的大雪原,我看见了白发苍苍,正在翘首南望的苏武,他那种头断膝不屈,赤胆悬日月,饥餐白雪,毡毛共咽,持节还乡十九年、俯仰无愧于青天的高风亮节,忠于祖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已万古流传到今天。

通过时间隧道,我还在当年大都的牢狱中,见到了在侵略者面前宁死不屈,视死如归,一身正气的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已成为中华民族一切爱国志士的千古绝唱。

近百年来,由于中国的落后,清政府的腐败,招致了帝国主义的侵略。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奋起抗战,前赴后继,林则徐虎门销烟,关天培炮台捐躯,邓世昌甲午殉海,冯子材越南血战,谱写了一曲曲抗击外来侵略、维护民族尊严、可歌可泣的悲壮的英雄战歌。特别是我亲身经历的八年抗日战争,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全中国人民为了保家卫国,为了自由生存,在青纱帐里,在黄河之滨,在长城内外,在大江南北,到处燃烧起抗日的烽火,涌现出一批像杨清宇、赵一曼、张自忠、刘志丹这样一些抗日民族英雄,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五千年来这一件件说不完道不尽的英雄业绩,这一个个感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人物,集中的体现了中华民族忠于祖国,忠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反抗侵略,反抗压迫,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英雄主认精神;以及卧薪尝胆、奋发图强的自强不息精神,有力的证明了中华民族是一个顶天立地的民族,是一个永远不可战胜的民族。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一个韶山农民的儿子向世界发出了世纪的最强音,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中国人民的儿子小平同志“一国两制”的英明决策,使被英帝国主义霸占百余年的香港回归祖国,使中国人民洗刷了百年的耻辱。

中国人民洗刷了百年耻辱,但以美国为首的极少数国家还在欺负我们,阻挠中国人民解放台湾,实现祖国的统一。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但中国人民还没有站在世界的前列。

纵观中外兴亡史,总结百年辱国恨,我们应当得到一条深刻的历史教训,那就是:享乐腐化就要亡党亡国,贫穷落后就要挨打受欺。

因此,只有中华民族的振兴,才能维护祖国领土的完整和统一。只有中华民族的振兴,才能使百年前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历史,永远不会重演。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振兴中华曾经是几代人的希望和梦想,振兴中华也将是几代人的努力和奋斗,我们的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为民族争生存争自由,洗刷国耻,那么,振兴中华就应当是我们今后几代人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今天,世界已进入21世纪,中国也正在建设社会主义,但是为了振兴中华,我们仍然需要发扬二千年前卧薪尝胆,艰苦奋斗的精神,因为,今天的世界,仍然是一个残酷竞争的世界。优胜劣败,弱肉强食这一法则仍然在支配一些国家的行动。其次,我们处于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之中,又落后于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因此,要赶上他们,甚至超过他们,就必须卧薪尝胆,埋头苦干,比别人要付出更多的劳动和牺牲。

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为了尽快实现四化奔小康,全国人民激发了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积极进取的精神,在各条战线都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我国钢的年产量已过亿顿,粮食产量连年丰收,年年创历史最高水平。国民生产总值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递增。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为世人所瞩目。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但由于我国人口多,底子薄,要创业,要赶上或超过世界发达国家,我们至少还要奋斗几十年。

近百年来,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以来,在共产主义世界观的指导下,将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出现了一些像方志敏、张思德、刘胡兰、罗盛教、王进喜、雷峰、焦裕禄、徐虎、李素丽等这样一些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先人后已,忠于职守,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英雄模范人物。

改革开放已来,我国的经济有了高速的发展,但我们中的一些同志,只重视了经济,忽视了精神,使精神文明建设处于不相适应的地位,从而,早已铲除的一些旧社会的丑恶现象,如贪官污吏、卖淫嫖娼、吸毒贩毒、封建迷信等,有些又死灰复燃,这应当引起我们高度的警惕。为了振兴中华,我们应大力发扬中华民族的正气,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当前,世界已进入多极化时代,各国在经济、军事上的竞争日益激烈,而这两者的竞争,归根结蒂是科技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邓小平同志英明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因此,为了振兴中华,我们不仅要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而且,还必须攀登世界科学技术的高峰。

具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国,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上,也有着光辉的一页。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在天文、数学、冶金、化学、农业、医学等方面,都曾走在世界科技的前面,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过自己的贡献。著名英国科学家李约瑟,活到90多岁,做为一个外国科学家,他却用了毕生的精力,为中国的科学技术树碑立传,写了10大卷“中国科学技术史”这一巨著,这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青年是祖国的希望,青年是祖国21世纪的栋梁,中国的富强、祖国的统一、四化的实现、民族的兴旺都寄托在青年们的身上。我相信青年比老一辈有更充沛的精力去完成更艰巨的任务。我相信青年有比老一辈有更坚实的科学基础去攀登科学的高峰。我相信青年比老一辈有更勇敢的精神,去寻找新的科学生长点。我相信今天的青年有更多的出国学习、工作的机会,去开拓自己科学的视野。青出于蓝而胜于兰,青年们有许多值得老同志学习的优点,但是,我只希望青年向老一辈科技工作者学习一点,就是他们爱国主义的思想和情操。解放以后,新中国一穷二白,但许多留美学者不顾美国的恐吓威胁,冒者危险,返回祖国,参加建设新中国,这是为了什么?在我国原子能事业中,特别是核武器研制中,许多回国的老一辈科学家,隐姓埋名,在祖国艰苦的深山野林、戈壁沙滩,日以继夜的拼搏几十年,这又是为了什么?答案就是二个字“爱国”,爱我们中华民族,爱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

中国的日益富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日益深入,我相信,21世纪的中国科学家,将是忠诚于祖国的英才。我相信21世纪科学上的“珠穆朗玛峰” 能有中国的一席之地。我相信中国人民对世界科学的贡献,将无愧于中华民族这一光荣的称号!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历史的长河,奔流向前,不可阻挡。在这条长河中,中华民族曾放射过灿烂的光辉;也遭受过一些痛苦和屈辱。今天,百年的耻辱已经洗刷。新的长征已经开始。

昨天,我们用血肉和炮火推倒了封建主义、殖民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今天,我们要用汗水和智慧去攀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科学技术三座高峰。

中华民族创造的文明,已渗透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里,成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沃土。

中华民族坚毅不拨、奋发图强的精神,已溶入几亿炎黄子孙的血液,形成民族的灵魂。

中国正在对人类做出更伟大的贡献。

我希望再做一个萝,进入一个时间流向未来的隧道。通过这个隧道,我将看到一个21世纪繁荣富强的伟大的中国。

雄伟的三峡横卧长江,无比壮观,把充足的电力输向全国。

南水已经北调,西北的沙漠已变成一片葱绿的良田。

全国各地有星罗棋布的核电站,密如蛛网的高速路和花园般的城市和村庄。

中国的核航空母舰在四大洋游弋,载人宇宙飞船登上了月球在太空中遨游。

宝岛台湾已和平解放,祖国实现了和平统一。

我相信这不是梦想,而是即将实现的现实。

振兴中华当吾任 篇3

年轻的张校长工作十分繁忙,虽说刚过40岁,但有20多年的教学经验。她曾担任大队辅导员、校长助理,并自己创办过小学。凭着对教育事业的顽强执著,特别是在东林小学就任校长的一年多时间里,她日理万机,夜不能寐,以超前思维和独特理念,带领全校师生创建"现代生活教育"运行机制,为素质教育注入了丰富实用的新内涵。

东林小学的教学定位明确。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帮助学生确立生活创新意识。具体目标就是让孩子们逐步学会自理个人生活;懂得热爱集体生活;学习参与社区生活。通过小学阶段6个学年的生活创新课程,使孩子们掌握生活的基本常识,了解生活的基本规律,熟悉生活的基本技能,并初步认识和了解社区与社会,接受一般的公民知识教育和人格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孩子们有了良好习惯,才会终生受益。

张校长一再强调,以人为本,提高学生生活质量,为孩子未来发展打好基础,为教师的事业成功创造条件。牢固树立小学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奠基工程,让每一个孩子都享有获得幸福人生的教育;牢固树立现代生活教育观,把教育拓展到儿童的一切生活领域,通过师生共同创造一种对学生个性发展有价值的生活过程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自主的生活中,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造、学会做人。

学校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和邓小平同志"教育要三个面向"的思想为指导,以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为基础,借鉴国内外现代生活教育的经验,紧紧围绕"小学生活创新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这一主课题,在"课堂教学生活化"、"生活指导课程化"、"实践活动综合化"等三个方面开展课题研究。通过深层次地研究,正视了儿童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现实生存。生活应是人与自然;人与世界的关联,人生、生活是一种创造,小学生的人生实践,构建完满的精神生活,以积极的态度、良好的习惯面对现实生活,以个性化的理念去体验、实践和创建生活,真正体现人生的价值。东林小学突出儿童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的需要,经积淀、凝聚、选择、整合、发展,以课题研究的目标为基础,在具体内容上丰富了八大方面内涵。

一、东林渊源探究。东林小学办学百年,身为东林学子,通过了解自己的学校,激发他们的爱校之情。因此,他们在《小学生生活指导》中根据不同手段安排了不同内容:参观校园。学会唱《东林小学校歌》,记诵并掌握东林书院的名联,了解东林小学校友、参观东林书院、了解书院历史、探讨东林精神等。

二、心理健康辅导。不给别人添麻烦;做事要持之以恒;具有责任心;学会积极选择;利人利己;诚信、善待他人等。

三、信息搜集指导。介绍书的有关知识,培养良好的读姿;爱护书本,保持书本的整洁、干净,摆放图书要有条理,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摘记,参观公共图书馆,学会使用工具书及利用网络学习;习写读后感,写批语;设立少儿读书沙龙,开展专题研讨。

四、消费理财指导。自己存零花钱,克制自己的欲望;不轻信广告,通过记下自己每一笔零花钱的开支;留心商品价格,货比三家,节约每一分钱;存钱,去银行开户;记家庭花销帐;广告与消费、股票投资等专题研究。

五、社交礼仪指导。不乱翻别人的东西,见到熟人要打招呼;文明接打电话,进父母的房间要敲门、礼貌待客;电影院、看演出礼仪,乘电梯要靠右;送礼的学问、选择和包装礼品;西餐、自助餐礼仪;东林学生形象设计等。

六、饮食休闲指导。吃好早餐、不多吃零食、不边走边吃、不用饮料代替白开水;学会一种乐器、学会游泳、至少学会下一种棋;学会创编游戏;下课后会开展健康有趣的课间活动等。

七、职业生涯指导。这是由曾任美国教育署长的马连博士于1971年所提出的一种新构想。他认为生涯教育是全民的教育,从义务教育开始延伸至高等及继续教育的整个过程,这种教育同时具备学术及职业功能,升学及就业准备,它强调在传统的普通教育中建立起职业价值,其目标是使学生了解自己与工作、世界两者之间的关联,发现自己的长处及优点,培养个人能够创造有价值的人生。课程中可以安排以下内容:认识有关自我,探索自我的兴趣、性向、价值观及人格特质;了解工作对个人的重要性,激发对工作世界的好奇心;认识不同类型的工作角色,了解工作世界的分类及工程类型;了解自己的能力、兴趣、特质适合发展的方向、培养互助合作的工作态度等。

八、环境保护指导。从人、自然绿色及生态环境等多方面入手,让各年龄段的内容螺旋式上升。

定位及详细目标、内容确定以后,课程标准就成为关键。学校组建课程目标,积极编写,收集相关资料,丰富内涵,聘请相关教授、专家来校指导。在编写教材中,让学生参与,教师分类指导,充分体现"个性化、特色化"风格。

教学活动形式多样。教学课程可作为晨会、班会、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也可穿插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中,也可利用假期,安排一定的时间去实践,呈现活泼、多样,融会贯通的办学格局。

不仅如此,该校领导从宏观管理入手,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试行末位淘汰制,与时俱进,激励创新,为确保课程实施收到良好效果,学校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建立崇尚的师风师德和浓重的教学氛围,从"青蓝工程"入手培养更加过硬的师资队伍,培养"名师"为名校争光。教师们正以全新的姿态,勇于探索,不断进取、善于赶超。

领悟孙中山振兴中华伟大思想 篇4

考察孙中山振兴中华思想和实践,本文重点关注3个关节点:上书改良社会、发动武装革命、规划建国方略。具体地说:1894年孙中山递交深怀改革之志的《上李鸿章书》;上书失败,奋而创立“兴中会”,立誓“振兴中华”,采取革命手段,直至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建立中华民国;1917年—1919年规划、编制《建国方略》,对“新中国”改革、发展进行顶层设计。

1894年6月,孙中山规划并奉上一份国家改革蓝图,即“为生民请命”的《上李鸿章书》。时值中日甲午战争前夕,李鸿章未理睬这篇寄托孙中山政治抱负的雄文。

《上李鸿章书》是孙中山留给我们的珍贵历史文献。面临欧美工业革命即机器革命对人类带来的巨大变革和社会进步,孙中山痛感清王朝的衰败和昏庸,立志用机器改造中国社会,在中国掀起一场欧美式的工业革命,是上书的核心思想。

《上书》开宗明义:“窃尝深维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于船坚炮利,垒固兵强,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这是孙中山对欧洲社会变革进行透彻分析,向朝廷提出的“富强—治国”社会改革纲领。

1.“人能尽其才”是国富的根基

孙中山提出:“教养有道,则天无枉生之才;鼓励以方,则野无郁抑之士;任使得法,则朝无幸进之徒”“人既尽其才,则百事具举”。孙中山从教养、鼓励、任使三方面提出“人尽其才”的环境,是非常全面、正确的人才观。国家要办教育,使人有受教养之所;要有鼓励政策,使优者有所获益;要有公正的用人法规,使人才公平地各得其所。

2.“地能尽其利”即振兴农业问题

孙中山提出“农政有官则百姓勤,农务有学则树畜精,耕耨有器则人力省。此三者,我国所当仿行以收其地利者也。”孙中山强调“农桑之大政,为生民命脉之所关”,农业是国家“重中之重”。

“农官既设,农学既兴,则非有巧机无以节其劳,非有灵器无以速其事”是孙中山对我国农业的至理名言,点明了农业机器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根本特征。“机器之于农,其用亦大矣哉”中国农业要跟上世界前进步伐,一定要引进、制造、发展自己的机器工业,在农业领域广泛使用机器劳作。

3.关于“物能尽其用”

孙中山说:“夫物也者,有天生之物,有地产之物,有人成之物”“人成之物,则系于机器灵笨与人力之勤惰”。孙中山所指物能尽其用,重“在穷理日精,机器日巧”,以机器开矿、治河,兴办工业,使大地之宝藏为民造福。他提出“机器巧,则百艺兴”强调机器对物尽其用、对富国的重要性。孙中山告之,要国富民强,必须“推广机器”,走国家工业化的道路。

孙中山提出“物用愈求则人力愈省,将来必至人只用心,不事劳人力而全役物力矣”人类现今的机械化、自动化正在向之迈进。孙中山提出科学设想:“将来亦必有智者究其理,则生五谷,长万物……不待天工而由人事也。”120年后的今天,遍布城乡的智能温室、无土栽培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现实。

4.对于“货能畅其流”

孙中山强调商业的重要性:“以此地之赢余济彼方之不足,其功亦不亚于生物成物也。”流通引导生产,有时甚至比生产本身还重要。孙中山指出:“所谓货能畅其流者,在关卡之无阻难,保商之有善法,多轮船铁道之载运也。”强调机器特别是运载车船的重要作用。

关于火车、轮船、轮车对“贸易繁兴”的作用,孙中山说:“此通商之埠所以贸易繁兴、财货山积者,有轮船为之运载也。于陆,则铁道纵横,四通八达,凡轮船所不至,有轮车以济之”。可见,机器是“货流”之载体、命脉。其中,他特别强调火车对国家的重要地位,指出“地球各邦今已视铁路为命脉矣”,结论是“货流既畅,则财源自足矣。筹富国者,当以商务收其效也”。

上书中有一段话写得特别令人动情:“夫商贾逐什一之利,别父母,离乡井,多为饥寒所驱,经商异地,情至苦,事至艰也。”孙中山分析得入骨三分。这使我们想到如今一些农民外出经商打工的艰难情景。

总结这四大纲领,孙中山说:“夫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地能尽其利则民食足,物能尽其用则材力丰,货能畅其流则财源裕。”结论是:“此四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中国落后于欧洲,只有“举此四大纲而举国行之”才能加速改变中国落后面貌,达到经济繁荣、民富国强。这4个方面做好了,就能修政治军,巩固国防,赶上欧洲先进国家。

《上李鸿章书》提出这四大纲领,是他心目中美好社会的蓝图,是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每项纲领都贯穿着工业革命这个核心。

清廷对这份上书的漠视,特别是甲午战争清廷的战败,成为封建专制制度走向溃败的总暴露,使孙中山对清廷改良的祈望彻底破灭。清王朝已无可挽救,只能用武装革命的手段推翻之,以建立民主共和制国家,孙中山从此毅然走上革命的道路。

1894年11月24日,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组织了中国近代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兴中会”章程表达了革命志士对当时中国形势的忧虑和愤慨:中国积弱,非一日矣!近之辱国丧师,堂堂华夏不齿于邻邦,有志之士,能无抚膺!章程第一条和誓词表达了兴中会的意旨:“是会之设,专为振兴中华”和“驱逐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决心。这是孙中山用文字明确竖起“振兴中华”的大旗。

从此,兴中会着手发动武装革命,1895年孙中山在广州发动了第一次武装起义。由此,直至1911年辛亥革命胜利,彻底推翻了延续2 000余年的中国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起亚洲第一个共和国。

中华民国建立后,为加快中华振兴步伐,孙中山于1917年—1919年对国家发展进行完善、细致地规划和设计,对1894年改革纲领进行全面深化、拓展、细化,形成民主共和时代新篇章《建国方略》。

《建国方略》是中华民国创立者孙中山所说的“吾欲建设新中国之总计划”,是孙中山亲手规划的20世纪振兴中华详尽的宏伟蓝图,是一部对中国全方位顶层设计的鸿篇巨制,是中华民族现代化历程中一座史无前例的里程碑。《建国方略》由《孙文学说》《实业计划》《民权初步》三大部分组成,分别论述“心理建设”“物质建设”“社会建设”,从哲学、经济学、政治学阐述建设名副其实共和国的理论和规划。本文从“振兴中华”角度,重点关注《实业计划》的“物质建设”内容。

在《实业计划》“篇首”中,孙中山提出“于斯际中国正需机器,以营其巨大之农业,以出其丰富之矿产,以建其无数之工厂,以扩张公共运输,以发展其公用事业。”这是在新条件下,气势恢弘的国家工业化建设纲领。按照孙中山的思想,在中国各经济领域,包括农业、采矿、工厂、运输,以及一切公共事业,都要“废手工采机器”,是20世纪初中国必须进行的一场工业革命。

《实业计划》分为6个计划。其中1~4可概括为中国国土开发计划,包括运河、海港、渔港、铁路建设规划,人口分布,煤矿、铁矿开采与炼钢工业,湖泊、江河治理,河运、商埠建设,水泥、汽车制造,等等。其详细到每一条铁路、每一条航线的走向规划。

《实业计划》的5~6是工业开发计划。孙中山说:“无论如何,必须用机器以辅助中国巨大之人工,以发达中国无限之富源也。”发展工业就是在生产领域广泛使用机器的革命,即工业革命。

孙中山把“第五计划”规划为:粮食、衣服、居室、行动、印刷等5类工业。在“粮食工业”中,孙中山分别论述了食物的生产、贮藏、运输、加工、保存、流通等。讲到“食物之生产”,孙中山提出“以黄豆代肉类,是中国人之发明。”他说:“将已耕之地依近世机器及科学方法改良,则此同面积之土地,可使其出产更多”。农业领域的工业革命,可以提高土地生产率,等同增加农地,意义重大。

在“衣服工业”部分分别论述了丝、麻、棉、毛、皮各类工业。指出“蚕桑为中国所发明”这使人想到自古通往欧洲的陆地和海洋丝绸之路。

在“居室工业”部分指出“当谋建筑材料之生产、运输、分配,建屋既毕,尚须谋屋中之家具装置,是皆包括于居室工业之内。”把家具制造归之于居室工业,是对家具性质的明确产业定位。

在“行动工业”中,孙中山提出:“自动车为近时所发明,乃急速行动所必要。”“所造之车当合于各种用途,为农用车、工用车、商用车、旅行用车、运输用车等”“尚须供给廉价燃料,否则人民不能用之”。这里,孙中山提出了汽车产业的基本方针:要造各种类车,要用者买得起,要人民用得起,要开发中国油矿等,于今仍具重大指导意义。

对“印刷工业”,孙中山指出中国是印刷术的发明者“人类非此无由进步”“一切人类知识以印刷蓄积之”。世界各民族文明进步,常常以年出版量衡量就是明证。

“第六计划”是对矿藏资源工业的规划,包括铁矿、煤矿、油矿、铜矿、特种矿采取及加工业等。孙中山深刻阐述了矿业与机器的辩证关系:“矿业与农业为工业上供给原料之主要源泉也,矿业产原料以供机器,犹农业产食物以供人类。故机器者实为近代工业之树,而矿业者又为工业之根”“总而言之,矿业者为物质文明与经济进步之极大主因也。”机器是近代工业之树的理念,揭示了工业革命的精髓。

在“第六计划”结论中,孙中山强调:“发展中国工业,不论如何,必须进行。”总述六大计划,孙中山说:“前之六大计划,为吾欲建设新中国之总计划之一部分耳。”“建设新中国”是孙中山把“振兴中华”思想升华到新阶段的奋斗目标。

振兴中华,努力学习 篇5

我们是炎黄子孙,华夏儿女,所以我们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正是这样,我们才要好好学习。

有一次,我在书中看到了这样的一个故事:有一位共产党员,她的名字叫江姐,她在丈夫牺牲以后,谢绝党组织的照顾,坚定的表示:“到老彭倒下的地方继续战斗。”后因叛徒出卖被捕,陷入渣滓洞集中营,当敌人用种种酷刑折磨她,要她交代组织关系时,她始终坚贞不屈,守口如瓶。她还组织狱中的战友学习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坚持狱中斗争。还有罗世文、杨虎城、陈然等革命先烈们,他们的精神惊天地,泣鬼神。他们这样无怨无悔地问我牺牲是为了什么呢?我深深地思考着。

当我反复仔细地阅读吟诵烈士们那可歌可泣的诗文后,我全明白了。答案就在其中:“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我们愿把这牢底坐穿,”“原以我血献后土,换得神州永太平”“作茧自缚非夙愿,碧血丹心换中华”„„是啊,无数革命先烈正是为了祖国的解放,人民的幸福,在特殊的战场上谱写了中国革命史上最壮丽的诗篇。时光飞逝,岁月匆匆。今天的中国,已如一头睡醒的雄狮,在亚洲东部发出震惊世界的巨吼;今天的中国,已为世人瞩目:申奥成功、神舟十号航天飞船的成功发射„„无不抒写着我们民族的骄傲与自豪。

我们作为龙的传人,作为21世纪建设祖国的主力军,我们的肩上都担负着这样一个责任:“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努力学习!”

不忘国耻 振兴中华(例文) 篇6

“嗡、嗡、嗡……”突然,上海上空出现了三架日本轰炸机。

“快跑!敌机来了!”人们刚反应过来,炸弹已雨点般的从空中飞落。顷刻间,天桥断裂了,铁轨扭曲了,房屋倒塌了……到处是废墟,两百多人被当场炸死,伤者不计其数,死亡的阴影笼罩着整个上海火车南站。

“瞿——”一颗炸弹飞来,年轻的母亲连忙用自己的身体护住孩子,自己却倒在了血泊中,嘴里断断续续地呼唤着儿子的名字。

当孩子爬起来时,一切变了模样。他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也不知道母亲是怎样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他的重生,只是一个劲地放声哭喊着:“妈妈!妈妈……”他多想妈妈抱他啊,可他无论怎么摇晃,妈妈也没有醒来。他还不知道,他的妈妈永远离开了他。

不仅是这次轰炸,还有许许多多的杀戮在中国发生。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日军用集体枪杀、活埋、刀劈、火烧等惨绝人寰的手段,杀害了30多万中国人;日军灭绝人性的毒气实验,使270万中国人被毒杀;还有27万无辜平民死于日军的生物细菌战……日军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杀害我同胞无数。

虽然今天我们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但我们不应忘记这充满血泪的历史,要记住中国人为什么要受日本侵略者的欺负!答案只有一个——落后。

为了不再挨打,不再受辱,大人们都在努力建设我们的国家。我们——祖国的未来,要好好学习,长大才能接过大人们的班,我们的国家才不至于落后,才不至于挨打。

文章写所见,通过人物的语言、象声词的运用、母子生死离别的细节,再现了“8·28”轰炸事件;文章写联想,有力地控诉了日军的暴行;文章写所感,揭示落后会挨打的道理,表达自己为祖国强大而努力学习的决心。

振兴中华 篇7

一、东北三省振兴发展的成绩

1. 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升。振兴战略实施十年,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加快,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升。2013年,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27077亿元、12981亿元、14382亿元,是2002年的4.9倍、5.5倍、3.9倍 ;实现年均增长15.6%、16.8%、13.3%,地区生产总值明显增加。三省地方财政收入分别为3341亿元、1156亿元、1277亿元 ;比2002年增加2942亿元、1025亿元、1046亿元,财政收入规模不断扩大。

2. 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十年来,东北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逐步形成了三次产业结构协同发展的基本格局。辽宁省三次产业结构由2002年的10.8:47.8:41.4调整为2013年的8.6:52.7:38.7, 吉林省三次产业结构由2002年的20.3:43.0:36.7调整为2013年的11.6:52.8:35.6 ;黑龙江省三次产业结构由2002年的11.5:56.1:32.4调整为2013年的11.4:44.9:43.7。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非农产业比重明显提升,三次产业结构趋于合理。

3. 基础设施建设显著改善。十年间,东北地区城乡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基本形成,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和保障能力增强。截至2012年,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铁路里程分别为0.50万公里、0.44万公里、0.60万公里,比2002年增加了0.12万公里、0.08万公里、0.05万公里 ;三省高速公路里程分别为0.38万公里,0.23万公里、0.41万公里,比2002年增加了0.22万公里、0.18万公里、0.37万公里。支线、通用机场建设稳步发展。水利重点项目有序推进。

4. 国企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实施振兴战略十年来,东北三省大部分国有企业完成产权制度改革,大型骨干企业实现战略性重组,国有资本进一步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十年间,东北三省累计政策性破产企业320户,核销呆坏账超5900亿元,安置职工83.3万人,250多家企业共分离企业办社会1700多家。2012年,辽宁、吉林、黑龙江非公经济比重分别达64%、50.8%和51%,比2002年提高了17.7、21.1和19.3个百分点。历史遗留问题取得突破,老工业基地所有制结构单一、国有经济比重偏高的状态得到改善,非公经济活力明显增强。

5. 对外开放水平明显提升。振兴战略实施以来,东北三省沿海沿边全方位开放格局基本形成。2013年,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外贸进出口额分别为1142.8亿美元、258.5亿美元、388亿美元,比2002年增加了925亿美元、221亿美元、345亿美元 ;三省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分别为290亿美元、67亿美元、46亿美元,比2002年增加了247亿美元、62亿美元、33亿美元。辽宁沿海经济带、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黑龙江沿边经济带开放步伐加快。中俄毗邻地区合作实现历史性突破,企业“走出去”成效显著,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6. 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十年来,振兴成果进一步惠及民生,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2013年,辽宁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25578元和10523元,比2002年增加19054元和7772元,实现年均增长13.2%、12.9% ;吉林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22274元和9621元,比2002年增加16014元和7320元,年均实现增长12.2%、13.8% 。黑龙江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9597元和9634元,比2002年增加13497元和7229元,年均实现增长11.1%、13.4%。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社保并轨,基本养老保险等社保体系初步实现全覆盖,公共服务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棚户区改造取得明显成效。

7.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实施振兴战略以来,东北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势头得到扭转,保护区及湿地面积大幅提升,沙区生态状况明显改善,生态屏障作用进一步增强。截至2012年底,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累计完成造林总面积分别为246.67千公顷、28.17千公顷、162.3千公顷 ;森林覆盖率达35.1%、38.9%、42.4%。松花江、辽河等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工作力度不断加大,水质明显好转。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稳步下降。

二、东北三省振兴发展的主要做法及经验

十年来,东北三省在实施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过程中大胆实践,取得了巨大成就,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及做法。这些经验及做法对我区推进东部盟市持续健康发展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 着力深化体制改革。实施振兴东北地区工业基地以来,东北三省积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极大释放了发展活力。通过实施大规模国有企业公司股份制改造,创新体制机制,创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并实施政策性破产、核销呆坏账、豁免历史欠税、处置不良贷款等,多数企业卸下沉重历史包袱。率先开启了国有林区棚户区改造的先河,启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林区民生得到了显著改善。积极探索医院等办社会职能分离移交方式,在森工系统中率先进行综合配套改革,建设生态经济改革试验区。

2. 着力推进转型升级。结构性问题是老工业基地面临的另一个突出问题。十年来,东北三省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中心,通过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做大做强传统优势产业,通过实施信息技术与传统优势产业融合,使传统优势产业得以改造升级,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改造。积极培育发展新兴产业,高端装备、电子信息、新型材料、生物制药、清洁能源等新兴产业形成规模化、集群化发展。努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3. 着力扩大对外开放。十年来,东北三省立足国家开发开放大局,把对外开放作为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加快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发挥沿海沿边地缘优势,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大力发展沿海经济带,打造沿海重点发展区域的对外开放战略。全面推动国有企业“走出去”,寻求多层次、多渠道战略合作。大力发展临港工业和沿海经济,努力构建沿海与内地互动的对外开放新格局。积极设立综合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推动沿边国际合作。

4. 着力促进创新驱动。十年来,东北三省注重发挥科教与人力资源优势,通过促进创新能力提高和科研成果转化催生发展动力。大规模的结构调整、战略重组和搬迁改造,有效推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并对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给予政策扶持,使一批大型骨干企业的装备技术水平和综合竞争实力显著提升。加强技术引进和结构创新,以吉林长春轨道客车厂为代表的一批汽车产业技术水平达到当代世界先进水平,领跑全国汽车产业发展。发挥势科技和人才智力富集优势,使电子信息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生物产业等新兴产业发展明显加快。

5. 着力建设“两型社会”。十年间,东北三省坚持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并重,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并重,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取得明显成效。一方面,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发展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通过强化污染减排,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推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另一方面,继续实施生态功能区保护与转型发展,全面推进大小兴安岭、长白山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和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业,将生态环境转化为竞争资本和后发优势。

虽然振兴战略实施十年,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加快,经济实力不断提高,但在振兴进程中仍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 :如体制性、机制性矛盾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市场化程度低,发展活力不足 ;传统产业比重大,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比重较低,产业结构调整仍然紧迫 ;资源型城市尤其是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接续替代产业发展缓慢,社会、生态问题突出 ;对外开放水平不高,贸易总量偏小且层次较低 ;城市化发展进程较慢,质量不高,竞争力不强等。这些矛盾和问题有待在新一轮振兴中得到有效解决。

三、推动蒙东地区振兴发展的几点建议

今后一个时期,是东北地区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经济转型的攻坚时期,也是再造竞争优势、实现全面振兴的关键时期。内蒙古要紧紧抓住国家未来十年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战略机遇,认真审视内外部形势发生的重大变化,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努力把振兴工作推向新阶段。

1. 进一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释放发展活力。全面推进国有林区和垦区制度改革,争取进入国家新十年东北振兴的改革试点范围。推进金融体制改革,支持创新多元的投融资体制,支持东部盟市新设地方性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支持自治区地方银行与东北三省地方银行互设分支机构。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认真落实国家出台的“新36条”及我区的配套措施政策,支持民间资本扩大进入领域,充分释放民间投资潜力。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支持在东部盟市开展有关综合和专项改革试点,先行先试相关政策举措,探索破解体制机制障碍的有效途径。争取设立自治区东部振兴发展基金。

2.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转型升级。积极推进农牧业增长方式转变,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壮大乳、肉、绒、粮油、马铃薯等深加工产业,打造绿色品牌,实现设施农牧业的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提高农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综合竞争力。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积极发展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打造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和国家光伏产业基地,大力推进煤化工产品深加工,构建褐煤提质、煤气化、液化等延伸加工循环产业链,推进有色金属采选冶一体化建设,大力发展有色金属延伸加工产品。深入挖掘民族文化资源,依托大草原、大森林、大湿地等奇特壮美的自然风光,打造体现草原文化、独具北疆特色的文化旅游产业。依托重点口岸建设专业物流园区,构建联运物流体系。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3. 加强区域合作水平,促进开发开放。立足国家沿边开发开放大局,着力优化开放布局,加强与俄罗斯、蒙古在资源开发、农牧业、房地产开发方面的合作,加快沿边地区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积极探索建立中俄、中蒙边境自由贸易区。完善重点边境口岸的通关、仓储、物流等基础设施,统筹规划和建设与俄蒙连通的公路、铁路、航空通道,加快口岸信息化平台建设。培育发展一批外向型龙头企业,提高对外合作层次、扩大合作规模,逐步打造形成面向东北亚地区的外向型产业基地。

加强与东北三省的深度合作。围绕产业联动、基础设施共建、资源共享,大力推进蒙东地区与东北三省的合作,在能源,装备制造、农畜产品加工、旅游、物流等领域构建合理的产业分工与协作体系,在交通、电力、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方面提升共建共享、互联互通能力与水平。完善与东北三省行政首长协商机制,推进与东北三省次区域合作,加快黑龙江和内蒙古东部部分地区沿边开放带建设,推进东部盟市和环渤海地区互动发展。

4.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经济发展支撑。不断完善交通设施,推进煤运通道、快速客运通道、口岸通道和内部的运输通道建设,扩大煤炭外运能力,畅通蒙东地区连接华北、东北和俄蒙的运输通道。重点实施公路出区通道扩能改造项目,加快蒙东地区与俄蒙连接的跨境通道和通往毗邻省区的通道建设 ;继续完善蒙东区域内机场布局,形成干支线及通勤通用结合的航线网络。推进管道建设,依据项目建设布局,配套实施产品输送管道。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积极推进城市污水、垃圾处理等项目建设。

5. 加快城镇化建设,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完善城镇建设规划,合理安排空间布局,挖掘地方文化特色,打造一批宜居宜业宜游的小城镇。提高城镇建设水平,坚持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完善道路、排水等基础设施,健全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壮大城镇特色优势产业,逐步完善城镇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集聚功能。进一步完善配套制度体系,推进农牧民市民化,推动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牧区延伸,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

6.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继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大力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和沙、草产业,走产业化生态建设之路。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和国家重点公益林保护工程,推进碳汇林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沙地专项治理工程,加大沙地综合治理力度,建设防风固沙林带,防止沙化面积扩大。积极构建循环工业体系,加强脱硫脱硝工程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重大工程建设,探索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和环境保护制度。

产业振兴地产先行 篇8

钢铁业、汽车业、装备制造、电子、纺织业、石化业、有色金属、造船业、轻工业九大行业已确定, 惟独这第十大行业是哪家还没最后确定, 有消息说, 本来第十大行业是能源业, 最后被拿了下来换成了房地产行业。

作为建筑行业的带头大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也正在酝酿着新的规划, 可能涉及进一步减轻供需方金融压力;鼓励地方地产企业重组;顺势推出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 (REITs) ;以及进一步加大保障性住房的支持力度, 按照3年9000亿的投入标准, 可能为此发1000亿到2000亿的国债。

产业振兴规划火线出炉旨在进行经济刺激, 应对经济下滑。虽然我国楼市的启动时间尚不能准确预测, 但可以肯定的是, 房地产将先于国家经济的其他行业启动。因为房地产业至1998年房改后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2007年占GDP比重12%。除了产值比重高之外, 房地产作为主导型行业, 其投资对相关行业有着明显的、持续的促进作用, 从而对经济起到间接促进作用。此外, 房地产业是国家经济若干产业产品的“组装产业”, 关系着50多个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在目前经济发展对房地产依赖度很高的情况下, 只有它先启动起来, 才能带动国内经济的启动与健康发展。

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领衔, 开始新一轮的楼市救赎, 这是肯定的事。只不过这个主管部门需要等待“论据”与“时机”。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想法, 春节之后的3~4月份是个很好的时机。为什么春天是个好时机?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这个时候2008年年末的两次楼市救赎已经半年有余, 有效与否将见分晓;第二是一季度的宏观统计数据也将在这个时候上报国务院, 根据宏观经济整体形势的需要, 房地产行业的“救市”也有机会。

为了让房地产搭上产业振兴规划的末班车, 又要避免在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上招惹非议。目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策略是, 去掉规划题目中的“振兴”二字, 以“房地产业发展和调整规划”的名义向国务院申报。这样“进可攻退可守”:房地产获批第十大振兴行业固然好, 即便不成, 也是一个行业长期发展规划。用中房协会长宋春华的话说, 既然要稳市场, 就要为市场提供一个稳定的政策准线和基石。

无论是以“产业振兴”的名义, 还是以“房地产业发展和调整规划”的名义, 其目的都是为了拉动内需, 而拉动内需主要靠房市。中国大约有26亿平方米的在建住房, 这部分占款很多, 如果把这部分盘活, 不仅可以搞活房市, 而且会带动一大批相关产业。

那么怎么盘活房市呢?有三招比较好。第一, 直接给中低收入者发钱, 垫付首付款。比如湖南省, 给购买经济适用房的低收入者每户8万元, 他们是拿不出首付款的, 这样就解决了首付问题。第二, 买房免税。这有两层含义, 一个是对购买房屋者减免税费。另一方面, 购房者获得所得税减免。用税收手段刺激房市。这一条主要针对的是白领阶层和中高收入者, 能交个人所得税, 应该是这样的阶层。他们有一定的购买力, 与第一种情况是不一样的人群。第三, 对购房贷款降低3个百分点。中国银行业有3个百分点的存贷息差, 中国的银行大部分是国有的, 大股东是国家, 也就是人民的, 国家已经很有钱了, 贫困的是人民, 这3个百分点国有商业银行应该不要了, 这也是让利于民。

振兴规划·购房落户 篇9

近期, 为了振兴重点产业, 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国务院组织有关部门制定10个重点产业的调整和振兴规划, 其中钢铁、汽车、船舶、石化、纺织、轻工、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9个重点行业振兴规划已经基本确定, 仅剩一个尚未确定。

在这种背景下, 今年1月,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会同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中房协以及一些企业代表召开会议, 商讨拟定欲申报的产业振兴规划。2月6日, 建设部相关负责人对外透露, 建设部已将房地产发展规划上报国务院, 3月份会有最终结果。为了避免刺激舆论并有助于行业长期发展, 在这份规划中刻意规避了“振兴”二字, 而以“房地产业发展和调整规划”出现。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会长聂梅生表示:“不管是从企业来说, 还是从政府和消费者来说, 都希望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有一个新的发展。以‘长期规划’还是以‘振兴规划’出现, 只是形式问题, 并不重要。”

据媒体报道, 这个规划的总体原则是要以长期发展的思路与策略, 改变目前房地产行业只有“短期调控”而无“长期发展”的单一现状。其主要内容包括金融产品创新、融资、信贷支持、商业地产选址规划等一系列支持性政策内容, 分为住宅和商业地产两大部分。商业地产进入政策视野实属首次, 过去国家政策关注较多的是住宅领域, 商业地产的发展一直被忽视。而就住房部分, 这份方案中包括对改善性需求予以税收、信贷、金融等一系列的支持政策。

对此, 业界出现了不同意见。有观点认为, 房地产业应该位列十大振兴规划之中, 这是因为房地产业是宏观经济增长的龙头行业, 其产业链长、带动系数大, 在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中将发挥重要作用。有人甚至提出, 没有房地产业的振兴, 宏观经济不可能真正走出底部。也有观点认为, 房地产业无需振兴计划。对于房地产这样一个自主产业, 国家出台扶植政策固然很好, 但最终能否良性发展, 依靠的仍是企业自身的经营。去年年底, 万科董事长王石曾经提到, 房地产市场的问题根本上就是要形成有效、公平的市场秩序, 而不是政府各种各样的救市政策。而更多一部分人则认为, 沉寂一年有余的房地产行业非常有必要在此契机下重新审视行业发展, 不仅要解决当前问题, 更要考虑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在楼市陷入持续低迷的当下, 房地产行业如果能够搭上“产业振兴规划”的末班车, 无疑对扭转行业下行态势、尽快使市场回暖具有积极意义。首先, 这一规划的落实能够提振市场信心。从去年下半年开始, 房地产市场进入调整期, 出现价滞量跌的现象, 市场观望情绪浓郁, 消费信心严重受挫。虽然国家和地方先后推出了一系列救市措施, 但收效欠佳。如果房地产业能够成为10大振兴产业之一, 必将极大地提振市场信心, 随着各项支持性政策的付诸实施, 房地产交易将会日趋活跃。其次, 9000亿住房保障计划的落实也会因此而使政策基础更加坚实。在振兴规划之下, 住房保障所需的各种政策支持会更好地执行;而9000亿计划的落实, 又会带动钢铁、水泥、建筑等关联产业的发展。再次, 从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角度来看, 房地产行业的确需要进行长期规划, 将调控政策与产业政策明确区分开来。

当然, 如果振兴规划花落别家, 对于房地产业而言, 也应深入思考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回望近几年来的行业发展, 房地产政策以短期政策为多, 很多行业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不断暴露出来, 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势必会影响到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需要明确的一点是, 不管是否被纳入振兴规划, 房地产市场仍将按照自身的经济规律运行, 在经过了多年的高速发展之后, 不可避免地会进入调整期。无论对于政府, 还是对于开发商来说, 都应该以理性和客观的态度对待房地产市场, 共同努力将行业引向健康持久之路。

由此可见, 比能否列入振兴规划行业更重要的, 是房地产行业如何在这个行业调整的关键时期, 尽快拨开迷雾、走出低谷, 明确行业发展路径, 担当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重任。

●购房落户

最近一段时间, “购房落户”频频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一些城市颁布了“购房落户”政策的细则, 而此前一直推行“购房落户”的城市, 也纷纷重新调整该政策, 降低门槛, 旨在刺激楼市。比如:

2008年, 杭州市将“购房落户”政策实施范围, 由原先的特别区域扩大到主城区, 落户主城区的购房标准最低为80万元;

2009年1月19日, 武汉市发布“购房落户”新政的细则, 对购房范围、落户条件、新旧政策适用的界定等问题进行了明确;

2009年1月20日, 重庆出台政策, 规定重庆新购房户, 在主城区购买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上商品房, 可将户口迁入主城区;

2009年2月4日, 天津市政府宣布申办天津市蓝印户口的购房款标准, 由原来统一的100万元调低为市内六区、塘沽区80万元, 环城四区和汉沽区、大港区60万元, 宝坻区、武清区和三县40万元;

2009年2月13日, 在广东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上, 广东省建设厅提交给与会代表的参阅材料《2008年我省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及2009年工作思路》中提出, 拟在有条件的城市放宽购房入户政策, 这也使广东成为第一个拟推“购房落户”政策的省份。

有业内专家建议北京、上海也应采取购房落户的政策以提振市场。

去年以来, 针对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成交量锐减的状况, 中央密集出台房地产市场利好政策, 各地也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救市行动:降息、减少首付成数、贷款利率优惠、降低契税税率、购房退税、购房补贴、延期付款, 可谓花样百出。可能是不满意市场对此的反应, 地方政府又打出了被有些媒体称之为“最后的王牌”的“购房落户”。

其实, “购房落户”并不是一个新生事物。早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 随着房改制度的实施, 为活跃房地产市场, 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即曾推出购房落户政策。但是后来, 由于购房落户政策导致城市人口过快增长并带来了教育、社保负担比较重等问题, 不少城市又纷纷取消了这项政策。如今实行购房落户政策, 也同样面对这些棘手的问题。

“购房落户”并不简简单单是一种商品房销售策略, 它是一个涉及重大社会生活的敏感问题, 处理不好, 后患无穷。其一, 附着在城市户口上的福利属于公共品, 而房产属于私人商品。在私人商品上面捆绑公共品进行搭售, 是一种公共权力和公共政策私用的做法, 违背了公共政策不能交易的基本原则。其二, 容易造成新的社会不公平与贫富分化。将户口与商品房捆绑在一起销售, 相当于用城市公共资源来为少数人或者说某一行业“埋单”, 在少数人利益最大化的同时, 大多数人却受到这种政策的“合法侵害”。而对于购房者来说, 只有具备一定经济基础的人才可以因“购房”而“落户”, 这会导致资金和财富向城市集中, 加剧城乡贫富差距。而且在既有户籍不平等的基础上, 还会进一步对弱势农村户口居民造成社会排斥感。其三, 造成后期无比庞大的社会负担。购房落户会使城市人口机械性增长, 购房人的医疗、教育、交通、社保等资源都要纳入城市保障体系, 原本不够完善的体系资源将更加趋紧, 从长远看, 城市将面临巨大的社会负担。对那些经济发达、人口众多的特大型城市来说尤是。其四, 与户籍制度改革相悖。

更何况, 作为当下房地产救市的工具性政策, “购房落户”未必具有“回天之力”。上世纪90年代, “购房落户”政策曾是拉动楼市的法宝, 那是因为彼时北京、上海等城市正值经济腾飞阶段, 需求旺盛。如今, 户口对外地人的诱惑力已经没有当初那么大, 户口并不是决定消费者买房或不买房的主要因素。因此, 购房落户会释放一小部分需求, 但对整体楼市影响非常有限。

十大产业振兴规划 篇10

主要措施:实施适度灵活的出口税收政策,调整进出口税率,提高部分高端产品的出口退税率,稳定国际市场份额;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发挥大集团的带动作用,推进企业联合重组,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和特大型钢铁集团。

主要影响:政策虽然无法改变目前钢铁行业面临的内外需下降的状态,但是淘汰落后产能和联合重组将会给行业周期性下滑的延缓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从长期来看,大型优势钢企将成为钢铁行业的绝对龙头。

2. 汽车业:支持发展自主品牌

主要措施:从2009年1月20日至12月31日,对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按5%征收车辆购置税。支持大型汽车企业集团进行兼并重组,使大型车企从目前的14家减少到10家以内。今后3年中央安排100亿元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和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发展。支持汽车生产企业发展自主品牌。

主要影响:减征购置税政策对大多数轿车企业构成利好。专项资金有利于新能源汽车和自主品牌轿车的发展。规划一方面刺激了内需,扩大了小排量汽车销售;另一方面鼓励车企进行研发投入发展自主品牌,这将对我国的汽车企业发展构成长期利好。

3. 物流业:减轻金融危机冲击

主要措施:可能将仓储、配送等各个物流环节的营业税税率与运输业统一,调低为3%;扩大营业税差额增收范围、对我国物流园区布局进行合理规划等。

主要影响:物流业受到了世界经济危机的严重影响,规划将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金融危机对物流体系的冲击。

4. 轻工业:惠及45个细分行业

主要措施:扩大城乡消费;进一步提高部分轻工产品出口退税率;加大对中小轻工企业的财税和信贷支持;进一步扩大“家电下乡”政策实施力度;加快造纸、家电、塑料等行业的技术改造;增加糖、乳制品、盐、纸浆等产品的收储。

主要影响:轻工业总共涉及大约45个大小行业,预计食品、家电有望成为振兴重点,但是国家政策对于短期行业景气难以起到明显的支撑。“家电下乡”对大家电的需求有直接拉动作用,但是众多外向型经济企业工作的农民工受国际经济恶化影响而返乡,农民购买力 (需求) 变化制约了“家电下乡”的效果。

5. 装备制造业:骨干企业联合重组

主要措施:支持装备制造骨干企业进行联合重组;充分利用增值税转型政策,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在新增中央投资中安排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建立使用国产首台 (套) 装备风险补偿机制;增加出口信贷额度,支持装备产品出口;重大工程项目优先采购国内生产设备,国内采购率原则上不低于70%。

主要影响:国家明确支持装备制造骨干企业进行联合重组,相关企业有望通过产业链的整合来进一步扩大自身的实力,细分子行业的龙头企业受益最大。另外,规划中要求提高国产设备采购比例和鼓励采购首台首套国产设备的政策对装备制造业企业,尤其是大型骨干企业意义重大,有助于其市场份额提升及推广。

6. 纺织工业:促进企业由大到强

主要措施:将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由14%提高至15%。加大对纺织企业技改资金和流动资金贷款支持;鼓励支持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与担保机构优先向纺织企业提供贷款和担保。在新增中央投资中设立专项,重点支持纺纱织造、印染、化纤等行业技术进步。

主要影响:退税率上调短期有助于缓解企业的压力,但难以阻止纺织业出口增速的下降甚至绝对值的下滑。而行业面临的最突出问题是外需不足,在全球需求萎缩的大背景下,规划很难直接和及时地刺激扩大出口。另外,信贷支持的执行仍存疑、专项资金的投资额度不明确,难以在短期内为企业带来盈利能力的明显改善。

7. 电子信息业:集中实施六大工程

主要措施:加大投入,集中力量实施集成电路升级、新型显示和彩电工业转型、第三代移动通信产业新跨越、数字电视推广、计算机提升和下一代互联网应用、软件及信息服务培育六大工程,鼓励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电子信息产业;支持优势企业兼并重组;落实数字电视产业政策,推进“三网融合”。

主要影响:规划对于通讯设备行业(3G及宽带)、电子行业、彩电行业以及软件行业构成利好,同时,将推动国内服务外包需求的成长及对本土基础软件企业需求的增长。

8. 有色金属业:收储成为主要措施

主要措施:“收储”将是有色金属产业振兴规划的主要措施,具体可能包括落实及增加收储计划、推动跨行业、跨地区兼并重组以及国外资源并购、落实直购电试点、降低电价、合理调整税费以及加强对重点企业技改的支持等。

主要影响:“收储”对于扭转国内有色金属骨干企业库存高企的困境有直接作用,而对于那些已经被收储的铝厂、锌厂等企业,他们面临的库存压力已经相对较小,现金压力减轻,由此可能使得市场抛售压力缓解,从而使得部分金属价格受到一定程度的支撑。

9. 石化业:控制总量布局产业

主要措施:抓紧落实成品油储备,完善税收政策,增加技改投入,加大对石化企业的信贷支持;扩建产能,调整化肥农药生产结构,抓紧组织实施在建炼油、乙烯重大项目,扶植高附加值化工产品等。

主要影响:振兴计划旨在调整控制总量,进行产业布局,加快技术升级。由于目前很多大宗产品价格倒挂,出口退税和关税调整不会起到很大作用。振兴规划中,炼油、农业化肥与农药、化工新材料等子行业将得到有力扶持。

1 0. 船舶工业:扩大国内市场需求

主要措施:淘汰落后产能。鼓励金融机构加大船舶出口买方信贷资金投放;将现行内销远洋船财政金融支持政策延长到2012年。拟出台单壳油轮和化学品船以及老旧船舶的报废更新政策;提前实施进入中国水域的单壳油轮淘汰政策。

上一篇:工作空间分析下一篇:通信故障自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