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理论和控制工程

2024-07-25

控制理论和控制工程(精选十篇)

控制理论和控制工程 篇1

在18 世纪,瓦特发明蒸汽机拉开了一场工业技术革命序幕,同时,控制理论也开始萌芽和发展。到了20世纪科学界将控制理论、相对论以及量子理论称为本世纪的最具价值的三大科学革命,并且这三大理论也极大推进了科技理论界的进步。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将控制理论及控制工程设为了控制科学与工程下面的二级学科,该学科主要的理论核心就控制理论,为我国在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方面的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随着现代工业的不断进步,国内外关于控制理论和控制工程的理论研究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和发展,研究对象及应用领域也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为工程企业的技术应用水平的提高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因此进行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的发展与应用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现代控制理论和控制工程的产生

控制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对于现代工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控制理论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十八世纪蒸汽机的发明,离心式非锤调速器的控制原理被应用在对蒸汽机转速的控制过程当中,由此工程界开始认识到控制理论的运用价值,在进行调速系统的稳定性设计中就进行了应用。此外信息技术的发展丰富了控制理论的内容,并在控制系统实际应用中的条件稳定性得到更深层次的发展,出现众多的学者将该理论进行规范的探讨和阐述,使得控制系统分析方法更具科学性和全面性。虽然控制理论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及之前的工业应用中已经开始萌芽和归纳,但美国数学家维纳(N. Weiner)在1948 年出版了《控制论-关于在动物和机器中控制与通讯的科学》一书,才正式将现代控制理论奠定学科理论研究的基础。

3 现代控制理论和控制工程的发展

进入了现代社会后,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的进步,当然经济的发展也为科技的腾飞提供了充足的物质条件。在科学技术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的过程中,控制工程与控制理论在其中发出了基础性的作用。在当今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化社会应用和发展不断加速的大背景下,因此可将控制理论和控制工程的发展分成三个历史发展阶段,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对控制工程和控制理论这三个主要的发展阶段进行详细的阐述和分析。

3.1控制理论和控制工程的第一个发展阶段

在上世纪40 年代到上世纪60 年代,在工业革命的大背景下,工业开始迅猛发展,因此古典控制理论随之被掀起一阵研究和应用的热潮,这是控制理论和控制工程的开始发展的第一个重要阶段。在对经典控制理论进行应用的过程中的优势突出表现在单输入和单输出问题得到解决,此种经典控制理论的理论基础是运用传递函数特性和频率特性这两种分析的方法进行系统层面上的研究,因此经典控制理论在处理反馈控制系统中控制器的分析和设计相关的问题方面表现出较高的应用价值。其中线性的定长系统是研究的主要内容,在非线性系统的研究方面相平面法应用较多,这大大促进了对非线性系统、采样系统和随机控制系统在工业革命和现代战争中的应用发展。

3.2控制理论和控制工程的第二个发展阶段

上世纪60 年代到70 年代间,空间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在这一阶段,计算机技术和控制工程理论有效交叉融合大大促进了控制工程与控制理论的发展,比如"阿波罗"号飞船登月工程中就对这一理论进行有效的应用,可见计算机技术和控制工程理论的结合极大优化了在控制工程应用过程中表现出的性能。此外,这一阶段的控制理论发展以状态变量为基础性研究内容,融合了计算机技术和数理分析方法,完善多输入、多输出和非线性等系统结构,发展出复杂控制系统的新理论,使得控制模式的性能得到大大的提高。

3.3控制理论和控制工程的第三个发展阶段

从上世纪70 年代到如今,控制工程与控制理论从理论体系到理论结构和内容上都有了极大的完善并趋向成熟。瑞典学者奥斯特隆姆(K.J.Astrom)在自适应控制理论的研究上取得了进展,从而控制工程与控制理论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另外系统辨识、离散时间系统的理论发展,为进行系统的结构方案的筹划和整体设计提供了一套科学有效的协调处理和分解的方法论。在计算机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智能控制相关理论,进一步拓展控制理论的发展空间,信息化系统的信息处理、控制和传递的效率,极大丰提高了现代社会的运行效率,在未来控制理论与及控制工程仍然有发展的空间,可以在应用取得较大的突破。

4 浅谈控制工程与控制理论的应用

控制工程与控制理论发展到现在,具体研究的内容已经极其广泛,主要是三大方面的内容:最优控制、多变量线性及最优估计和系统辨识的相关理论。进行控制工程与控制理论的应用可以围绕以系统性能为最优化目标,保证要求的约束条件,且提供最优化的系统控制方案,在系统的性能指标极值范围之内,进行系统的控制。在控制工程与控制理论方面应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种,分别为PDI控制器和Kalman滤波器。为了提高在进行控制理论和控制工程在应用方面的稳定性,线性模型常被用于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证实工作,而非线性系统的相关工作需要应用上述的PDI控制器和Kalman滤波器这两种策略。在控制理论和控制工程的应用经验中表明利用定量方法进行控制系统的研究是进行系统解析工作的必要步骤。

在控制工程与控制理论的应用方面有很多,比如水槽内部的水位控制系统,以及在电力自动化系统方面的应用,通过系统自动化大大提高了工程的运行效率,并减少了人工投入。很多学者对控制理论和控制工程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发现在进行控制理论和控制工程的应用过程中,对该理论在系统中的具体应用不仅需要从性质层面和结构层面进行深入的分析,对于控制系统的运行状态是必须要的监控也是极有必要的。在进行控制理论和控制工程的应用过程中,注重对控制理论和控制工程的反馈概念进行利用,提高智能化控制系统性能发挥的效率。进行控制工程与控制理论发展和系统应用实践的有效对接和融合,对于控制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提高大有裨益,对应用控制系统技术进行生产的企业而言,也能够保证的生产效率和经营效益。

5 结束语

目前控制理论和控制工程的理论发展和应用范围已经被大大拓宽,未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融合,控制理论和控制工程的将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本文对控制理论和控制工程的产生以及理论和应用发展的各个阶段进行了详细的探讨,随着现代工业发展的高层次需求,控制理论和控制工程相关研究仍会不断推进,控制理论和控制工程的结合会发挥更大的效用,并对现代科学和工业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成红,宋苏,刘允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我国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的发展[J].中国基础科学,2010(6).

[2]郭雷.关于控制理论发展的某些思考[J].系统科学与数学,2011(9).

[3]王海龙.谈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的发展与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3(4).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简历的内容 篇2

目前所在: 广州 年 龄: 33

户口所在: 广州 国 籍: 中国

婚姻状况: 已婚 民 族: 汉族

培训认证: 未参加 身 高: 178 cm

诚信徽章: 未申请 体 重: 83 kg

人才类型: 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 计算机软件:软件工程师,电子/电器/半导体/仪器仪表:硬件工程师,大学教授:讲师

工作年限: 6 职 称: 中级

求职类型: 兼职 可到职日期: 一个星期

月薪要求: 3500--5000 希望工作地区: 广州,中山,

广东药学院医药信息工程学院 起止年月:-07 ~ -06

公司性质: 事业单位 所属行业:教育/培训/院校

担任职位: 讲师

工作描述: 教书

离职原因: 在职

广州科立通用电气公司 起止年月:-03 ~ 2002-12

公司性质: 股份制企业 所属行业:机械/机电/设备/重工

担任职位: 硬件工程师

工作描述: 参与了绝缘在线检测项目

离职原因: 读研究生辞职

深圳市奥拓电子有限公司 起止年月:-08 ~ -12

公司性质: 民营企业 所属行业:通信/电信/网络设备

担任职位: 硬件工程师

工作描述: 在研发部工作,做了一个利用华邦78E58控制的银行利率屏控制板,做了一个电子回单箱硬件控制电路,编写了一些VB软件,用VC开发了动态连接库!

离职原因: 考研究生辞职

毕业院校: 华南理工大学

最高学历: 硕士 获得学位: 硕士 毕业日期: 2005-07

专 业 一: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专 业 二: 工业自动化

起始年月 终止年月 学校(机构) 所学专业 获得证书 证书编号

2002-09 2005-07 华南理工大学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毕业证书 10564

语言能力

外语: 英语 优秀 粤语水平: 精通

其它外语能力:

国语水平: 精通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1.熟悉C、Vc++、Vb等编程软件,有软件开发经验。

2.熟悉Protel、C51、C96等,有硬件开发经验,有抄板经验。

3.熟悉结构化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方法。

4.熟悉面向对象开发(UML)管理信息系统的方法。

5.熟悉网页设计。

详细个人自传

尊敬的先生/女士:

____您好!首先,对您在百忙之中给予的关注表示由衷的感谢!本人想以兼职的形式应聘贵企业/单位提供的职位。

____本人是华南理工大学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硕士,研究方向是工业过程的计算机控制。目前,本人在在广东药学院医药信息工程学院信息工程教研室任职,业余时间充沛,希望能在企业兼职从事技术工作。本人真切希望能为贵企业的美好明天增添亮丽的春色,故恳请贵企业能给我一个为之奋斗的机会。

____“修其本而末自应”,读研究生期间,本人一直刻苦努力。三年研究生学习中,本人学过的专业课包括专业外语、最优化方法、矩阵分析、智能控制、系统辨识、线性系统理论、最优控制、非线性控制、自适应控制和计算机新型控制策略及应用等,各科考试成绩优良。在学习了基础知识之后,本人通过刻苦钻研,在神经网络控制,模糊控制,机器人手等领域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本人的研究课题是“二级倒立摆的智能控制”。倒立摆为典型的快速、多变量、强耦合、非线性、绝对不稳定系统,对倒立摆的研究可归结为对多变量绝对不稳定系统的研究。其控制方法和思路对于处理一般的工业过程具有广泛的用途。本人采用模糊神经网络(FNN)设计控制器,通过分析李亚普诺夫的稳定性原理,以动能积分为目标函数,用实值遗传算法实现FNN的参数寻优,成功采用智能控制原理实现了倒立摆的稳定控制。目前,已在核心期刊和统计源期刊发表论文7篇。由于成绩优异,本人荣获~华南理工大学优秀研究生一等奖学金。

____本人十分注重培养自我的实际动手能力,有较丰富的工作经验。

____.10-2000.6,本人在“北京金卫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作本科毕业设计,参与“120急救中心无盲区指挥调度管理系统”的开发,本人在该项目中负责VB编程和SQL数据库设计。

____2000.8-2001.12,本人在“深圳市奥拓电子有限公司”任硬件工程师,开发“IC卡电子回单管理系统”和“银行利率屏显示系统”。本人在“IC卡电子回单管理系统”项目中负责硬件设计、VC编程DLL接口及部分VB软件编成。“银行利率屏显示系统”由本人独自完成,系统以52单片机为核心。12月为考研辞职。

____2002.3,未知道考研成绩前,本人应聘于“广州科立通用电气公司”任硬件工程师,开发“电力系统高压设备绝缘在线监测系统”,系统采用96单片机为核心。

____.1,本人受聘于“广州复旦奥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任系统设计工程师,参与“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首期工程中低压电力系统监控工程”和“广州市地铁二号线EMCS系统工程”两个项目,本人在这两个项目中负责组态编程。期间,本人还编写了多本关于“综合布线”、“局域网络”和“PLC自控系统”的投标方案,有丰富的投标书编写经验。

____开朗乐观是我的性格,诚恳正直是我的待人原则,拼搏是我的优点,知识是我的资本。或许我不是你的最佳人选,但我会不断地找出自己的差距,不断完善自我。希望贵企业能给予我一个施展才华的机会。

基于全寿命周期理论的工程造价控制 篇3

【关键词】全寿命周期理论;工程造价;决策;设计;施工;运营

1、前言

建筑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先进思想和理论的支持,特别在讲求建筑质量和建筑寿命的今天,更应该利用各种专业、科学的管理手段来实现对建筑领域全过程的规范化管理。工程造价是建筑行业专业性的管理和控制工作,对于建筑工程施工和运营各领域有着广泛覆盖和深度管理的功能,新时期为了达到建筑质量和寿命的管理目标,应该对工程造价展开新的探索,在应用先进思想和理论的基础上,实现工程造价的新发展与新进步。当前,建筑行业提出了全寿命周期理论,可以将这一理论应用到工程造价控制的过程中,在有效了解工程造价和全寿命周期理论的基础上,把握工程造价和全寿命周期理论的内涵与实质,通过具体而有效的措施实现工程造价控制中对全寿命周期理论的更好应用,是建筑行业达到更为全面、科学地控制工程造价的目标。

2、工程造价和全寿命周期理论的内涵

2.1工程造价

工程造价是整个工程建设中一个重要的组成,主要是对工程决策、设计、施工、竣工和运营等阶段的资金流动进行控制和管理,以资金的调整来实现对工程的控制作用。工程造价工作在建筑工程的各时段中具有不同的功能和作用,从整体上看,工程造价是工程建筑和运行的主要控制与管理措施。

2.2全寿命周期理论的概念

全寿命周期理论是以建筑工程的寿命周期为起始点,通过有效地管理、严格的技术运用、适当的维护方法,使建筑工程在寿命周期的过程中达到功能、安全、稳定等目标的连续性和最优化。全寿命周期理论在国际上应用于建筑行业已经有一定的历史,并以取得了一定的经验,而我国建筑行业对于全寿命周期理论的应用和研究还处于初创时期,当前建筑行业对于全寿命周期理论的理解为:从建筑工程的决策阶段为起点,以建筑工程报废处理为重点,在这一漫长的过程中实现有效和全面管理与干预,进而使建筑工程实现设计的目标与任务。

3、工程造价中全寿命周期理论应用的原则

3.1技术与经济相结合原则

工程造价离不开有效的支撑,无论是造价单位还是造价咨询单位都应该做到对造价提供组织、技术和经济方面的大力支持。建筑工程施工和运营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基于全寿命周期理论必须要为工程造价营造一个和谐而宽松的基础和氛围,要将技术支持和经济支持紧密结合,通过技术确保工程造价的经济效益,以经济投入来提高造价工作的技术含量,提升工程造价对全寿命周期理论进一步体现的层次。

3.2动态性原则

全寿命周期理论一个要点在于对建筑工程不同阶段和时期不同的管理模式,在工程造价中也要体现建筑工程差异与不同,要采用动态性的措施和方法,立足于全寿命周期理论对于建筑工程的科学划分,针对每个阶段进行动态式的工程造价控制。

3.3重点控制原则

根据全寿命周期理论,建筑工程的寿命周期中工程造价工作主要在工程决策和设计阶段的影响最为明显,因此,要对工程项目前期的决策和设计展开专项性的工程造价控制,以重点控制和重点突破的策略来提高造价控制工作的效能,进而体现全寿命周期理论的价值。

4、工程造价应用全寿命周期理论的具体措施

4.1工程投资决策阶段造价控制的要点

投资决策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是方案的不确定因素和建设标准的定位,而方案的不确定因素往往跟投资决策阶段的可行性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有关,可行性研究越透彻,则方案的不确定因素越小,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就越小,反之则越大。同样,建设标准的合理定位也有利于工程造价的控制,如果建设标准制定太高,会脱离建设单位的实际情况和超出财力的承受范围,反之如果制定太低,可能不能满足建设单位的使用功能,增加后续阶段的造价。

4.2工程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的要点

设计图纸是工程项目施工的主要依据,应该可运用价值工程理论,对工程项目的功能进行整合和优化,并结合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技术,优化设计方案,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实现建设单位的全部使用功能。

4.3工程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的要点

一方面,要做好施工准备阶段的造价控制,应增加工程项目运营阶段维护方案的评价,在对商务标书进行评价时,应避免陷入“最低投标价中标”的误区;另一方面要做好实施阶段的造价控制,建设双方应该按照合同约定进行施工和及时支付工程结算借款;同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避免工程变更的发生,若因一些客观原因不得不发生工程变更,应合理确定工程变更价款。

4.4工程运营阶段的造价控制的要点

该阶段造价控制的重点是加强建设项目的维护成本管理。在项目运营过程中,应合理使用建筑物或构筑物,避免对建筑物或构筑物结构的破坏;在工程保修期内出现了质量缺陷应及时通知施工单位进行修复。

5、结语

通过对全寿命周期理论的研讨和对工程造价的应用,我们看到了全寿命周期理论的价值,同时也了解了工程造价的作用,应该对工程造价的管理者进行全寿命周期理论的培训,使工程造价工作更好地切合全寿命周期理论,实现以动态、主动的方式积极进行工程造价,在提升经济管理能力和技术运用能力的基础上,形成最大化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工程建设的总过程、总质量服务。

参考文献

[1]郑晓婷,卢妮,郝伟.关于工程造价管理全寿命周期理论的探讨研究[J].科技信息,2012(03)

[2]郝艳丽,刘春丽,万瑞伟.浅析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J].科技信息,2010(05)

[3]朱振艳.浅析房地产企业如何有效实施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J].民营科技,2011(05)

[4]柴金花.浅谈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加强工程造价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2(10)

控制理论和控制工程 篇4

一、课程的教学内容及其特点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 课程的教学主要包括以下三个环节: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课程设计。该课程重点讲述的内容如下:燃烧与大气污染、大气污染气象学、大气扩散浓度估算模式等基本概念;颗粒污染物和气态污染物的控制技术基础、控制原理及主要设备;污染物控制典型工艺及设计计算等。课程具有涉及内容繁多、基础知识面宽、应用知识更新较快、复杂抽象问题多、知识联系性强等特点。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讨论大气污染气象学, 大气扩散模式, 颗粒污染物和SO2、NOX等气态污染物的各种控制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工作原理、设计计算, 使学生掌握大气污染的概念、大气扩散、常用的较为成熟的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理论与设计, 理论联系实际, 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 要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的, 实现最佳教学效果, 必须采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传统的实践教学只局限于验证性实验的设置, 而当前要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 开设一些区别于传统的验证性实验的创新实践环节, 对实践教学方法进行研究和探索, 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践环境, 给予学生更多的独立思考和实际动手机会, 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1]。

二、课程教学改革的方法和措施

1. 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课堂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与学生互动形式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教与学双方相互沟通、交流、探讨和协商。对于有争议问题, 学生可以提出不同的观点和方法, 师生可以相互倾听彼此的意见, 在彼此平等和坦诚的基础上, 应用基本理论对问题进行辩论, 达到不同观点碰撞交融。互动式教学可以调动教学双方的主观能动性, 开阔思维, 是一种可以提高教学效果较好的教学方式。对于这种互动式讲课方式, 课堂上不只是教师的一言堂, 要求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例如对于教材上比较简单易于理解和掌握的章节, 可让学生自己看书自学、收集相关资料后撰写总结报告;教师的任务是进行指导, 并对学生的报告进行评价, 挑选出优秀的报告, 让学生在课堂讲解。另外有些议题可以由教师在课堂上提出来, 给学生创造机会, 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对所提出的议题进行积极思索, 并说出各自的想法, 这样可以通过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的交流和讨论, 获得对同一议题的多种思维方式, 在议题讨论过程中, 通过学生的自我鉴定, 判断个人观点和想法是否合理。互动式教学方法, 不仅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了所学书本知识, 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锻炼学生思考、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在实践教学中巩固理论知识。

实践教学环节是本课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它对于培养理工科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设计创新意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实践教学过程中, 学生可以应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思考, 设计出控制方案, 对设备进行选型, 进行工艺设计计算, 为毕业后从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设计、研究和技术管理等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由此可见, 在教学中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性。例如对于除尘装置部分内容, 除在课堂上向学生讲授各种除尘装置的基本构造和原理外, 可利用学生认识实习期间, 带领学生参观锅炉房的烟气除尘系统;对于大气稳定度判断部分内容, 可以让学生平时观察锅炉房烟囱排烟时烟流的形态, 对照所学的大气稳定度判断理论进行大气稳定度判断, 使学生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和生动的实际生产结合起来, 更好地巩固理论知识, 提高实际应用水平。

另外, 可以使用多媒体软件, 采用计算机模拟实验和工艺过程, 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 使学生能够在新媒介搭建的平台上, 开阔思维, 探索发现新思路和新方法;先进的教学手段可以提高实验性课程的效果, 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参与更多的实验方案设计与演示。目前国内高校教育过程中所匮乏的正是这些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教学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借助先进的教学方法和高效的信息传播手段, 来改善目前的教学效果。

3. 利用课程设计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所教授的内容中包括很多工程中的实际问题, 因此, 本课程当前面临的新课题是如何培养学生将课本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工程实例的能力。作为教学实践环节的课程设计, 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思想与方法、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工作作风, 树立自信心;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能力;巩固、深化和扩展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初步的专业技能。课程设计主要内容包括工程设计计算、设备选型、流程设计、技术经济分析、绘图等。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实施: (1) 选题。课程设计的题目应该来源于生产和生活实际, 如实际生产中的燃煤发电厂、采暖锅炉房等。 (2) 《课程设计任务书》《课程设计指导书》的编写, 科学的课程设计任务书和指导书能够指导学生有理有据地顺利完成课程设计工作。 (3) 教师指导。设计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应该是启发式的, 引导学生自己独立去思考和施实。

三、结语

针对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的特点, 采用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上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通过对各种污染物控制过程理论分析, 优选各种控制方法, 培养学生对污染控制工程系统、除尘装置的设计和运行管理能力;应用所学理论对典型污染物控制工程实例进行分析,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造就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计算机能力强、有创新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江博琼, 吴祖良, 陆豪.开展“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创新性综合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研究[J].科教文汇, 2010 (.02) :96-97.

[2]耿春香, 张秀霞, 王志伟.《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学方法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 2008, (1) :83.

[3]施云芬, 朴海燕.在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教学中突出创新型人才能力的培养[J].教学园地, 2009, (2) :73.

控制理论和控制工程 篇5

我为什么要读研呢?首先,作为一个外地来的学生,要想在上海拿到户口最快的途径就是在上海本地重点的高效读研究生。其次,我本科在同济读的,对这电院的情况也比较了解,这边的老师人都非常的好,尤其是我们控制系的导师。第三,读研是为了遇到更好的自己,读研期间,你会认识一帮给力的朋友。

考研期间的时间安排:

考研期间一般都是八点左右起床吃饭,大概八点半到图书馆开始复习到十一点半吃午饭。中午午休一小时,一点半继续开始复习到五点吃晚饭,晚上从六点复习到九点半回寝,十一点左右睡觉。

对于数学和专业课不要急着做题,一般是先把相关知识点梳理看一遍,第二遍的时候开始做课后习题,一定要弄懂每一道习题,最后才做相关的真题。对于英语就要多做题,培养语感。政治一般问题不大,不要完全丢掉就行。

考研的是一个身体、心理在不断博弈的过程,在这期间一定要注意调节好自己的心理状态。而这期间好的生活习惯会给你带来好的心理状态,在此期间一定不要忘了体育锻炼,可以晚上去操场跑跑步,可以隔两天去打打球。还有就是饮食和作息要规律,不要熬夜通宵和暴饮暴食,最好每天都点水果。

复试的情况:

复试的情况基本就是先笔试、后面试。笔试一般都是专业课笔试和英文笔试,专业课的东西比较基础,不会很难;英语笔试就是一些专业课上面的东西的翻译,有英译中和中译英。面试的话分英语口语面试和专业导师团队面试。英语口语面试一般就是自我介绍,为什么要选我们学校,以及你为什么在本科期间感觉做的很成功的一些事等,不会很难,只要你敢于开口说基本没啥问题。专业导师面试的话一般老师会问你最喜欢或者最擅长的科目,然后就会向你回答的那个方面加深,一般回答不出来也没关系,但是一定要表现出那种虚心好学的态度,如果你本科的时候做过些竞赛或者什么项目的完全可以往这上面说,但是一定要是你自己比较了解精通的。

研究生这一年的收获感受:

读研究生的这一年,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研究生更加的偏向于精英化教育,导师一年也就带那么几个学生,导师在你身上就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现在科研都是以课题组为单位,能学到比较多的东西。研一主要的任务还是以上课,课题组的项目也会让你有所涉及,如果自己精力比较充沛的话能学会很多东西。

考研的一些问题:

 选择了考研的这一条路就一定要坚定的走下去,千万不要放弃。只要你自己足够的牛、考的分够高,不存在学校歧视的问题。复试是公平的,不要拿公平当自己不努力的挡箭牌。

 最好能找一个考上研的学长,通过学长你不仅可以咨询一些问题,最重要的是还可以避免走一些不必要的弯路,我知道一个网站蛮

好的:考研学长在线,上面就有很多考上研的学长,大家可以去找找,应该能找到你想找的学长。

 复试之前最好能联系下导师,建议发邮件,不要冒然打电话。 考研完全没必要租房、按照自己做好的规划一步一步的来,不要被外人所干扰。

 考研期间如果还没有谈朋友的话最好不要谈,肯定会分心;如果已经有了的话,请你的另一半多多支持你,给你带来正能量,一起为你们将来奋斗、加油。

 考研期间心态一定要好,要时刻鼓励自己,多为自己鼓掌加油,给自己带来正能量:你现在的努力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付出一定会有收获的。

 我们电院的研究生毕业肯定能找个不错的工作,你要有这份自信。这不是盲目的自信,这都是从以往学长学姐们工作单位数据统计出来的。

控制理论和控制工程 篇6

适度均衡的加快施工进度,可以在计划工期内得到合理的提前,可以保证施工质量。严格控制质量,可以避免返工,进度则会加快;反之则会因返工,造成工期延后,施工成本增加;投资与质量的关系是质量好要增加施工成本,但严格控制质量,可以避免反工,提高了承包商的施工效益,减少建设项目的经常性维护费用,延长工程使用年限,反而降低了投资成本,提高了建设单位的投资效益。

对于工程建设项目,不可以说三大目标之间那个最重要,不同的工程建设项目,在不同的时期地点,目标的重要程度有所不同,而在工程施工中最重要的是进度和质量,施工进度按最佳工期施工,可以在合理的时间内使施工企业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使建设工程投资按计划工期交付使用,在预定的期限内尽早的收回投资。质量好可以减少工程施工返工;减少施工单位成本投入;减少建设单位的经常性维修;延长建设工程的使用年限,保证建设工程的稳定长效运营,提高投资效益,降低维护成本。因此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是工程建设产生经济效益,满足建设单位对工程建设质量要求的一个重要方面。

而投资是工程建设的一个资金保证,投资的增减可以通过价值工程原理,从进度、质量控制要回投资效益。因此对进度控制和质量控制做以下浅议。

二、进度控制和质量控制在施工中的作用与关系

进度控制是对工程建设项目建设阶段的工作程序和持续时间进行规划,实施、检查、调查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工程建设项目的进度控制,是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一项重要而复杂的任务,是工程建设的三大目标的重要部分。它有利于尽快发挥投资效益、有利于维持良好的经济秩序、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质量控制也是建设工程中最重要的工作,是工程建设项目控制三个目标的中心目标。施工是形成工程建设项目实体的阶段,也是形成最终产品质量的重要阶段。所以,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是工程建设项目质量控制的重点,也是施工阶段要合理完成的重要因素。所以工程建设必须依据国家和政府颁布的有关标准,规范、规程、规定,以及工程建设的有关合同文件,对工程建设项目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各个阶段,如可行研究、项目决策、工程设计、工程施工、竣工验收五个阶段中的各环节影响工程质量的主导因素进行有效地控制,预防、减少或消除质量缺陷,才能满足使用单位对整个建设工程质量的要求,才能增加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

合理的施工质量控制在监理协调下可以克服由建设单位进行质量控制的片面性和放任弊端;促进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共同做好质量控制活动;有利于健全不断的完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单位质量保证体系。施工质量控制和进度控制的匀衡、协调是保证建设工程能如期,保质的最有效的手段。在施工中无序的追求施工工期,不做科学的工期计算,就会在规划工期内以非正常施工速度赶工期,使工人劳动强度加大,质量目标难以操控,产生各类工程施工质量问题,严重的还会造成返工和不能返工的问题(原因工程施工一次性特点)。在施工中没有一个合理的施工工期规划,就无法保证在合理的时间内完成合格的建筑工程产品。边施工、边估算,边采取措施虽然采用的是事中控制方法,但是在没有前期工期規划的情况下就是一种盲目的工作方法,是达不到工期控制目标的。不做具体的工期规划,是某些施工队中存在的一种现象,这样会因为对工期估计不足,不能合理的组织施工,造成工期延长,对完成施工任务,完成企业经济效益带来损失,对如期完成建设单位投资任务产生影响。

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单方面的追求工期会产生质量问题,会造成返工,会降低施工企业经济效益,影响到建设单位投资效益的尽快发挥。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偏面的精做细干又会使工期延后,成本增加。只有认真的做出一个好的施工组织设计,好的施工方案,把工程进度控制和工程质量控制的任务落到实处,才能在一个合理的工期内完成一个合格的建筑产品。

合格的建筑产品是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对进度控制和质量控制进行科学合理的计算与规划,才能在工程施工中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所以,进度控制和质量控制的合理规划,对施工工期,对施工质量,对施工经济效益,对建设工程投资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进度控制和质量控制规划设计,在施工中的关系是紧密的,只有认真的完成进度控制和质量控制规划设计的工作任务,才可以保证在合理的时间内完成优良的建筑产品。

三、落实进度控制任务和质量控制任务对施工所产生的作用

进度控制的任务是针对建设项目的进度目标进行工期计算,是施工单位工程师根据工程建设项目的规模、工程量与工程复杂程度,建设单位对工期和项目投产时间的要求,资金到位计划和实现的可能性,主要进场计划,国家颁布的“建筑安装工程工期定额”,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建设地区气候等因素,进行科学分析后,设计出的工程建设项目的最佳工期。合同工期确定后,工程施工进度控制的任务,就是根据进度目标确定实施方案,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控制和调整,以实现进度控制的目标,具体的讲,进度控制的任务是进行进度规划、进度控制和进度协调。要完成好这个任务,应做到以下三点工作;

(1)要做出工程建设项目总进度目标和总计划的制定。而这项工作是非常重要而细致的工作,进度计划的编制,涉及建设工程投资,设备材料供应、施工场地布置、主要施工机械、劳动组合、各附属设施的施工、各施工安装单位的配合及建设项目投产的时间要求。对这些综合因素要全面考虑、科学组织、合理安排、统筹兼顾,才能有一个很好的进度规划。

(2)要对进度进行控制,必须对建设项目进展的全过程,对计划进度与实际进度进行比较。在施工工程的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发生偏离,无论是进度加快、进度滞后都会对施工组织设计产生影响,都会对施工工序带来问题,都要及时的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调整,对偏离控制目标的要找出原因,坚决纠正。

(3)进度协调的任务是对整个建设项目中各安装、土建等施工单位、总包单位、分包单位之间的进度搭接,在时间、空间交叉上进行协调。这些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因素,对工程建设项目的实际进度都有着直接的影响,如果对这些单项工程之间的施工关系不加以必要的协调,将会造成工程施工秩序混乱,不能按期完成建设工程。

而施工质量控制的任务同样也要完成好三项任务:

(1)周密计划,做到事前控制,在施工前认真做好施工组织工作;做好技术资料准备工作,做好对原材料、设备、零配件等质量进行检查和控制工作、做好对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的质量监定和施工工艺的组织论证工作、建立建全质量管理制度,不断完善质量保证体系,认真对待由建设单位组织的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工作。努力做到对施工中的人员组织、材料供应、机械设备在施工中可能发生的问题有一个预见性的措施,使每一项施工过程都掌握在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规划之中,才可以发挥出在事前就把施工中的质理问题解决好,避免因没有做好事前控制造成建设工程施工质量的返工问题。

(2)努力工作,积极的对待施工过程中的每一道工序,对发生无法预测的施工质量问题,做到不能在事前控制,一定要在事中控制,避免施工质量问题的进一步扩大化,造成无法返工或因返工产生很大的经济损失。工程质量是在工序中产生的,工序控制对工程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应把影响工序质量的因素都纳入到管理状态中,建立质量管理点,及时检查和审核质量统计资料和质量控制图表。

要严格工序间的交接检查,对于重要的工程部位或专业工程,工程师应亲自进行试验或技术复核,并实行实时监控。根据工程施工特点,对完成的分部、分项工程,应极时的按相应的质量评定标准和方法,进行检查、验收。

认真审核设计变更和图纸修改后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并对此向有关部门和建设单位提出建议和意见。组织定期或不定期的质量现场会议,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分析问题,通報批评工程质量状况,做好工程质量事故的处理方案,并对处理效果进行检查,才可以把施工中的质量问题,在每一个施工工序过程中,及时的做到事中控制。

(3)事后控制是指对完成施工、形成产品后的质量控制。施工单位应按国家有关的质量评定标准和办法,对完成的分项、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进行自检,只有内部通过验收才能交给有关单位验收,才能保证一次验收通过,才能使整体的建设工程质量让建设单位满意。

整理好有关的质量检验报告、评定报告及有关技术文件。向建设单位提供施工竣工图,使施工竣工图成为今后建设单位在维修工程中的一个重要资料。

落实进度控制任务和质量控制任务是保证建设工程质量,满足建设单位对建设工程质量要求的必要条件。进度规划、进度控制、进度协调、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是落实工程建设施工管理工作任务的具体施实。

进度规划和事前质量控制是施工单位在建设施工中对工程施工做到心中有数,在进度规划和事前质量控制阶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施工中的每一道工序要有事前预测,对预测到可能发生的问题要有具体的调整方案,这样才可以减少施工进度和质量问题的发生量。

进度控制和事中质量控制是建设工程施工在施实阶段对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的跟踪与监控,保证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在进度控制和质量控制中互相协调的运行,对施工中出现偏离施工进度规划与施工质量控制方案的问题做出及时的调整和改进。

进度协调是建设工程的单项工程、单位工程、分部分项工程中各施工单位之间,人员、材料、机械进场相互在空间和时间上的搭接,而事后控制主要是对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的自检,对施工资料的整理交验,为建设工程进行质量验收做好工作准备。

进度协调和事后控制虽然在施工管理中没有紧密的联系,但是进度协调是保证施工进度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施工单位之间的人、材、机在空间和时间上没有一个合理的搭接,将会造成窝工,严重的还会拖延工期,而事后控制是为了建设工程交验而做的一项重要工作,他对施工单位进行的建设工程竣工验收顺利通过,有着重要的意义。

因为,建设工程的体形大、工期长、工艺复杂等特点,必须撑握好进度控制和质量控制工作的要点,才能使工作做的有效、准确。

四、抓好进度控制与质量控制的要点对建设工程的作用

工程建设项目的实施,必须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是一种指导施工的全面的技术经济文件,它对施工活动的顺利开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了保证其执行,必须进行进度控制和一系列的管理工作,其中施工进度计划的控制是施工组织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工程建设项目的进度控制实践,进度控制的要点主要包括: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施工进度计划的审批和施工进度计划的检查与调整。

市政工程成本控制理论分析 篇7

一、市政工程成本的研究内容

市政工程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是指,所有耗费的材料和物资的价值表现。这其中不仅涉及到了施工准备阶段,也包括了工程项目的完成阶段;此外,也包含了施工工人参与劳动的建设综合成本,这些成本还包括从施工组织与管理成本到结束期间发生的各项费用。按照一定标准来分类的话,可以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是指那些可以直接计入工程成本核算对象,即对整个项目的完成起到主要作用的直接费用以及消耗,主要涉及到直接生产工人的劳动成本,用于项目工程材料的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费等措施费用。间接成本是指不能直接纳入成本核算对象,但在保证施工的正常运行时,与正常的生产成本,施工组织与管理的全部成本,这种成本在成本核算中也是必不可少的,主要包括各种费用和人员工资的管理、办公费用,旅行和运输费用,固定资产使用费等其他企业管理费。具体的成本构成情况如下图:

二、市政工程成本控制的理论指导思想

市政工程企业的成本,就是在整个施工项目形成以及开展过程中,对整个流程中所需要耗费的人力、物力及种种的资源的总和。对成本的控制,就是对于所需要耗费的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尽可能地对成本进行及时的监督和跟进,以及指导改进。如若出现了实际与计划成本的偏差,就要进行及时的纠正, 分析其原因是否合理是否可接受,若是主观方面的原因同时就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将成本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以保证成本控制目标的实现。同时基于上文提到的市政工程成本的构成的主要方面,下面提出成本控制所需要遵循的指导思想:

1.全面控制思想。全面控制成本主要从全过程控制和全员控制两个方面进行。

(1)全过程控制。从工程项目成立开始,成本控制也就同时开始了。前期的成本预算,从最简单的货比三家到到每一项经济业务都需要纳入到成本控制的过程中来;施工过程中的现场成本控制,应该伴随着施工进程的各个阶段开展实施,对于一些金额较大的成本费用,要从开始的计划使用到最终的合理验收进行全面、全方位的控制,切不可对任何一个环节忽视控制流程, 要将其事前计划和事中、事后控制追踪对应起来综合控制。

(2)全员控制。成本控制不是某一个具体部门的专职,要想做到将全部成本控制到一定程度并达到上级要求或者达到利润指标的要求,就必须全员参与其中。这就需要尽可能地将企业内部各个单位、各个部门的所有人员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将所有人的工作业绩相挂钩,将整个成本控制作为一个企业的整体目标, 而不是单兵作战。将企业全体职工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充分提高他们全员参与成本控制的意识,要他们知道自己对于企业成本控制能够成功的重要性。只有这样,做到将全体部门和人员相结合,才能真正的更高质量地完成成本控制的要求,使得企业可以更好地实现预期目标及利润。

2. 例外管理思想。任何一项施工项目都不可能完完全全地按照预算开展开来,在施工过程中总会发生这样或者那样的特殊情况来影响到施工的进程或者直接对成本产生影响。这个时候就需要遵守例外管理原则,这些例外情况不同于企业可以控制的成本方面,后者发生在可控标准以内,凭借企业日常的工作手册或者正常程序就可以完成相关问题的解决。而前者它有着更大的不确定性,它更需要企业集中精力分析为何会发生这种变化,这对企业的成本控制来说更有意义。

3.权、责、利相结合思想。如果想要使成本控制有效发挥作用,必须将责权利的要求在所有部门实现规范落实,这就是要将责任权利有力结合起来。由于项目经理,技术人员,预算业务人员,企业管理人员和各生产队成员在项目施工过程中,都需要针对具体成本控制的问题负责,形成整体的项目成本控制责任网络。同时,不论是企业的管理部门还是施工队伍都应该有权利针对某一项成本费用的支出提出合理化建议,从而对于成本项目的发生进行实质性控制。最后,项目部的管理人员应定期评估施工队,了解施工队在完成施工任务的过程中是否节约了成本,最终评价结果将与建筑工程队的总的收入相结合。只有将责、权、 利相结合的成本控制付诸实践,让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与单位每一位员工的工资效益挂钩,才能起到各个项目成本控制真正的作用,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市政工程成本控制的抓手

企业在施工项目进行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发挥成本控制的作用,可以从以下方面着重进行。

1.前馈控制。前馈控制,顾名思义就是在事前进行的控制, 主要是指通过观察和收集信息,已达到掌握规律并尽量能预测出正确的成本发展趋势,在未来可能产生问题的预期内,提前采取相关措施争取将有可能出现的偏差消除在萌芽状态,以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在不同发展阶段会遇到的问题。前馈控制是施工发生前采取的控制行为,它具有一定的未来导向性。事实上,这种控制种类本应该受到企业的重视,因为它具有事前预防性,它可以在事前就控制住成本有可能变动的原因,虽然不及现场控制的时效性,但是与反馈控制的时滞效果比较起来,具有很大的优势。但是也正是因为这些特点,导致了前馈控制的难度增加, 它要求能够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偏差进行准确的预测,不仅需要考虑到能够影响成本的因素,而且需要考虑到影响上述因素的影响因素

2. 现场控制。现场控制主要是指对正在进行的工作进行过程控制。在正在进行计划的实施过程中,这类工作控制在纠正措施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在成本控制方面,现场控制的指导作用非常明显,它不仅有利于提高企业管理层和全体员工的工作能力,还有利于提升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另外现场控制通常是在工作场所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管理人员到现场观察各种成本控制以及操作控制是比较常见的活动,这是基层管理人员常用的控制方法。通过管理人员监督检查,深入现场亲自管理,有利于更好地指导和控制员工活动。在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和控制中,现场控制可以确保成本控制目标的实现,当发现有一个标准偏差出现时,应当立即采取纠正措施。

3. 反馈控制。反馈控制是对之前成本控制工作执行结果的管理。首先将它与之前制定的控制标准进行比较,如果发现偏差,就需要找出原因,然后制定纠正措施以防止偏差继续加深直至消除偏差。反馈控制是把系统输出的信息反馈到输入端,然后与输入信息进行比较,通过对这两种偏差的分析利用来完成市政成本控制过程。反馈控制就是充分利用过去的信息,指导当前的工作以及部署未来的工作。在控制系统中,假如反馈的信息的能抵消输入信息,称为负反馈。负反馈能够促使系统趋于稳定; 假如它能达到增强输入信息的作用,则称为正反馈。相应地正反馈可以加强信号。

虽然反馈控制存在一些缺点,比如时间延迟的问题,也就是说从发现偏差到采取纠正措施之间的时间很大程度上会存在延迟的现象,在准备更正或者正在更正的过程中,实际情况可能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通常情况下对企业已经发生了不可逆的损失。但是反馈控制同时也具有很多优点。首先,它可以给管理者提供许多与真正的计划实施效果的有效信息。此外,反馈控制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员工的积极性。

4.动态控制。动态管理(Dynamic Management)就是指企业在管理过程中,通过预测,对内部数据以及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及时调整企业战略模式、管理手段以适应管理的变化,同时对成本计划进行一定的补充的管理手段。

在工程建设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通过对过程的动态控制,以及对目标的跟踪和活动的变化,能够进行全面的动态控制,便于及时、准确的把握所需要的信息以达到成本控制的目标,把实际目标值和建设和规划项目的条件状况和目标一起比较,如果发现偏离了原先设定的计划,那么就应当确定采取纠正措施,保证计划目标得以实现。全过程成本动态控制工作需要贯穿于项目的层面。动态控制作为施工活动的常用方法,应当始终采用。为了实现动态控制计划的目标,在基于目标的规划要求上,落实各个分级目标的实现。动态控制过程通常应该与事先拟定的计划保持一致,依照事先的安排进行下去。一个好的计划,首先必须是可行且合理的,包括在技术方面、资源方面、财务方面以及经济方面都应当是合理可行的。同时,经过不断改进工艺,力求达到最佳的程度。

四、市政工程成本控制的研究对象

1.施工项目成本形成的过程。根据市政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全面实施过程,考虑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的要求,施工项目成本形成的过程的主要内容包括:项目的招投标阶段,应当依据工程概况和招投标文件,结合此工程的成本预算,提出投标决策并拿出相应的建议;在施工准备阶段,应充分利用相关政策,进行良好的组织并按照实现的规划继续实施下去,人事管理人员和相关专家应阅读和检查招标文件和图纸,随时应对做出一类变更; 施工阶段,在施工图预算的基础上,结合施工预算以及各种定额,控制实际成本;在竣工阶段和保修期内,应分解接受成本和保证成本,列出费用,回收计划,这使得工程项目从开始到结束都在成本的控制中。

2.施工项目的职能部门、施工队和生产班组。成本控制的具体内容就是针对每一天工程项目出现的所有费用和损失。这些费用和损失,除了在各部门经常发生外,而且也发生在生产部门和建设部门。因此,把职能部门,施工队和生产班组列为成本控制对象,让他们接受项目经理的指导,接受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监督检查和评价是理所当然的。与此同时,对职能部门、施工队和生产班组也应明确相应的责任成本,实行内部牵制制度。

3. 分部分项工程。为了使成本控制工作做得更加扎实、细致,使得成本控制目标能够顺利实现,企业还应根据分项工程的施工项目,把分部、分项工程项目纳入成本控制的对象。一般而言,项目应根据分项工程实物量,参照施工的预算定额,还要结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在考虑到项目管理技术和专业素质能够对节约计划产生积极作用的基础上,制定包括工程、材料、 机械损耗在内的工程预算成本控制,将其作为子工程成本控制的依据。

目前,随着越来越多的工程项目是在设计施工同时进行着适时的变化,在工程开始前就完整地编制出整个建设工程预算正在变得不太可能,但是公司仍旧可以根据设计图纸,编制各个阶段的施工预算。通常情况下,无论是项目整体的施工预算,还是分阶段的施工预算,分部分项工程成本控制已经成为项目成本控制的一个重要依据。

五、市政工程成本控制的方法

目前,市政工程项目从以政府为主导开始转变为市场开放的竞争,这种变化,使得该行业的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因此,市政施工企业应当采取以管理为中心的经营发展战略,而且需要考虑到工程质量的提高并保证施工进度,以达到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率的目标,只有在确保项目安全、质量、工期的情况下, 严格控制工程成本,减少市政施工企业工程成本,才能保证市政施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一个位置。

1.内部控制法。内部控制,顾名思义,就是指为了在施工过程中防错纠弊,成本控制方制定并实行一系列政策和规定。所谓内部控制方法,是指根据内部控制原理的基础上,对制约工程项目的各个环节和要素进行有效的监督检查,以保证施工项目有序执行,达到预期目标的方法。

2. 目标成本 法 。 目标成本 法是一种 以市场导 向 ( Market- driven),对制造企业的产品进行利润计划和成本管理的方法。目标成本,是企业在综合自己所能接受的目标利润以及客户所能接受的价格,同时兼顾到产品的质量,性能,在这几者关系达到平衡的情况下,企业应该在一定时间内达到的成本水平。 目标成本法是事先根据成本控制要求确定终极目标,然后再根据制定好的目标进行成本控制。具体操作方法是以确定目标成本为基础,首先分解其目标成本,随后使用控制和评价手段对企业的业务活动的进行全面监督和控制,使之达到管理层认定的经济效益的一种科学有效的方法。它是一种全过程、全方位、全人员的成本管理方法。它是从项目中标开始,就要正式开始目标成本规划,每个项目设一名负责开发的经理,以项目开发经理为中心,对项目计划构想加以推敲,然后转入基本设计阶段,否则还需要运用价值工程重新加以调整,以达到要求。施工项目目标成本控制过程包括六个步骤:目标成本的设置、分解、监控、计算、分析和目标成本评价。

3.责任成本法。责任成本法是介于制造成本和变动成本之间的一种成本方法,也称为“局部吸收成本法”或“变动成本和吸收成本法结合的成本方法”。工程项目责任成本是按照谁负责谁承担的原则,将项目负责人的可控程度归属于应由其负责的责任成本,保证其能够测量、判别其归属对象,并根据成本发生地点及时调整责任成本。责任成本要素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责任成本绘制各种工程造价的经济责任,是一种加强项目管理的科学方法。工程项目责任成本管理是企业以事先确定的相关责任为依据,在内部建立若干个责任中心,按可控原则将成本分解到不同责任中心,谁能控制谁负责,每一责任层形成每个项目的成本责任,在整个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及时纠正目标成本以及实际成本之间的偏差,从总体上有效地控制成本。

与建筑、装修、安装以及公路等建设行业相比较来说,作为建设领域一个分支,市政工程行业的发展速度明显滞后于上述几个行业,发展速度的滞后也导致市政企业的管理水平稍显落后。在本文中,通过对市政工程企业成本控制的基本理论进行分析,期望通过这些研究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改善企业的管理者以及员工的成本管理意识,改变企业的成本管理现状,达到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

摘要:文章首先介绍了市政工程项目成本的概念,同时也分析了成本管理包含哪些方面以及成本控制的思想,指出了对什么样的成本应该进行控制,最后引出用哪些方法控制成本。

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理论分析 篇8

如果在项目成本控制的环节中稍有偏差,有可能导致整个项目的失败,因此,如何加强项目的成本控制,降低项目过程中的各项成本,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优秀的项目经理能力的指标,也是考核项目团队绩效的决定性因素。

本论文通过对项目成本控制的相关内容以及项目成本控制的原则、措施进行论述,指出了目前施工项目成本控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而针对这些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解决办法。

1 项目成本控制概述

1)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内容包括: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等[1]。2)项目成本控制的原则。项目成本控制原则是成本控制的基础和核心,遵循以下基本原则:全面控制原则,动态控制原则,节约原则,目标管理原则,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3)项目成本控制的措施。为了取得项目成本控制的预期目标,主要的管理措施有组织措施、技术措施、经济措施、合同措施等。

2 当前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存在的一些问题

在当前的项目施工中,基本都执行项目经理责任制,公司将项目的总合同造价进行分析后,将项目成本下达给项目经理,要求其必须保证预期的净利润。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由于受业主、工期等各方面的压力,整个项目团队几乎都为了项目进度的完成而将项目成本控制给忽视了。有的项目部只顾项目进度的完成,把成本控制看作是公司职能部门的事情。当前的施工项目在成本的控制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不妥的方式、方法以及措施,主要的表现有以下几种:1)人工费的管理不合理。在项目的施工过程中,有些项目经理为了能够顺利的完成项目的工期,在制定出所谓合理的、详细的计划之下,尽可能的大量的安排施工人员。出现了无论是工序安排上、工种安排上等都不是很合理,导致施工人员的工作效率不是很高,以及人工费很大的浪费。有时依据项目的情况,本来安排十个管理人员就可以组成强的管理团队来完成项目任务,而现实情况是项目管理团队达到了二十多个人员,导致工作经常出现“踢皮球”的现象,项目团队的工作氛围很差,使得项目管理的人工费加大。2)对材料的管理不够完善。项目的成本费用的主要构成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等,其中材料费的比重是最大的,对材料费的管理如果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则项目的整个成本控制几乎就成功了。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时常有材料的管理流程不能够严格执行或根本就没有材料管理制度。通常的状况是由于工期紧,专业技术员没有时间完全吃透图纸,就提出专业所需的材料计划,这就导致了有材料数量多的、有材料规格不对的、有材料材质不符合要求的等等现象的发生,给项目的成本带来了极大的浪费。再者,项目施工过程中有一些材料的量是很大的且是常用的,有些采购员就依据计划全部买来,堆压在库房,到项目尾期时,由于管理不善,导致部分不能使用,又增加了项目成本,而且由于一次的采购量很大也造成资金的积压,同时给项目增加了不必要的成本。另外,材料堆放零乱,没有及时清点,导致重复的采购,到项目结束时才发现原来还有同样的材料,最终导致积压变质锈蚀,几乎不能再次使用等等。3)项目质量管理缺乏力度。在现在的一些项目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大大小小的质量问题,有些是专业技术员的技术交底不到位;有些是施工班组施工过程中无视规范要求;有些是设计图纸自身存在问题而施工前却没有发现;有些是不达标的材料用到项目中的,当被检查发现时再整改等等,这些所引起的质量问题导致在材料、人工、机械等方面的大量浪费,无形中加大了项目的成本。

3 项目成本控制的措施及对策

3.1 做好成本估算,加强成本事先控制

成本估算过程为项目提供了合理的预算基准计划,也确定了项目资源(人力和物力),并按照资源在项目过程中的参与程度进行分阶段预算[2]。

加强项目的成本控制的事前控制主要有:1)做好项目投标时的成本控制工作;2)在做投标工作时做好费用控制计划;3)当项目中标后,要依据项目在投标时让利的幅度,依据自己投标时的决策对项目做出合理的拆分,要清楚哪些分部是盈利的,哪些分部是亏损的或保本的。

3.2 加强成本的事中控制

成本的事中控制是加强成本控制、降低工程成本的关键环节,要求项目管理团队要明确项目的总成本目标。根据各级目标的要求确认相应的成本控制责任,明确责、权、利的关系,让全员管理项目成本,真正使成本管理时刻处于可控的状态。

1)人工费的控制。人工费的控制是要求项目管理团队要依据施工合同,结合项目的实际状况对整个项目所使用的人工要有详细的计划,依据计划做出直接人工费的使用计划。也要保证针对项目的特点,合理的搭配各专业的工种,使项目的各个施工工序是在合格的专业人员的作业下完成的,一定要避免非本工种人员从事本工种的工作。2)材料费的控制。材料费的控制包括:a.买价控制;b.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减少资金占用,合理确定进货批量和批次,尽可能降低材料储备;c.材料质检员、专业工程师一定要做好材料的进场验收工作,坚决杜绝不合格的材料进场,争取与材料厂家沟通好,能够将剩余的材料退库处理;d.做好库房的管理,对材料统一管理,分类堆放,做好材料的领用管理手续3)加强工程质量管理,控制质量成本。质量成本是指为保证和提供建筑产品质量而进行的质量管理活动所花费的费用,或者说与质量管理职能有关的成本[3]。应当建立质量责任制,确定工程质量管理各负责人。必须按照工程设计要求、施工技术标准和合同约定,对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设备进行检验;建立、健全施工质量的检验制度,严格工序管理,做好隐蔽工程的质量检查和记录,经过全方位的质量的管理,会在成本的管理上起到一定的关键作用

3.3加强成本的事后控制

在项目的收尾阶段,要做好整个项目的竣工决算。一方面项目管理人员要非常清楚的知道哪些部分是合同中的且已完成的,哪些是合同中不用去执行的,哪些是合同之外的等等。另一方面要求项目的专业工程师要在项目进行过程中,一定要及时、准确的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变更、洽商的手续完成。工程竣工后,做好竣工总成本结算,根据结果评价项目成本控制工作的得失,写出完整总结报告,为成本控制各环节提供必要的资料,落实奖罚制度。

总之,项目成本控制是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先进管理方法,是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保持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优胜劣汰是竞争的基本法则,企业要生存、求发展,就必须多练内功,采取各种措施降低项目成本,以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本进行生产经营,企业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现代项目管理必须更加关注项目成本控制,才能使项目成本控制方法更完善、更科学。

参考文献

[1]全国一级建造师职业资格考试用书编写委员会.建设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2]杰弗里K.宾图(Jeffrey K.pinto).项目管理[M].鲁耀斌,董圆圆,赵玲,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3]杰克.吉多(Jack Gido),詹姆斯P.克莱门斯(James P.Clements).成功的项目管理[M].张金成,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控制理论和控制工程 篇9

内部控制理论处于一个逐步演变的过程中, 大体经历了内部牵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结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企业风险管理框架等几个阶段。其中, COSO (2004) 提出的《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应是迄今为止最具权威的内部控制理论[1]。但该份报告是由审计界和经济监管组织在假定企业内外环境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下制定的, 以防弊纠错为目标, 且忽略对企业外部环境的关注, 难以适应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和动态变化的市场需求。此外, 传统的内部控制鼓励员工循规蹈矩地学习标准和规范, 并不倡导创新和学习, 这与知识经济时代建立学习型组织的要求格格不入。缺乏学习能力和应变能力的企业将难以在经济全球化和竞争国际化的市场背景下生存与发展。企业内部控制理论体系的构建必须考虑企业所处的环境要求和时代特点。我国学者对内部控制的研究大多从契约理论角度进行, 侧重于交易属性, 缺乏对企业生产属性的考虑, 且普遍忽略了对企业能力的分析, 难以解释企业内部控制异质性等现象。现实中许多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健全, 但效果却不尽人意, “只得其形, 不得其妙”;我国企业普遍出现“因人兴事, 因人废事”的现象。这些都充分说明能力要素的重要性。缺乏能力要素, 内部控制体系的运行将失去支撑, 内部控制体系的建构也失去方向。本文针对传统内部控制的不足之处, 另辟新径, 从企业性质入手分析, 运用前沿的契约理论和能力理论, 对内部控制的本质、目标、功能、方式、对象、权力配置和控制环境等要素进行重新探讨, 以期对进一步完善、深化内部控制理论体系的探索有所助益。

二、企业的性质:基于契约和能力的视角

企业的性质决定了企业内部控制的本质属性。企业具有交易和生产两重属性, 缺少其一, 都难以准确解释现实中的诸多企业现象。因而, 全面把握企业的性质需要将基于交易属性的企业契约理论和基于生产属性的企业能力理论结合起来。契约理论包括完全契约理论和不完全契约理论。完全契约理论主要指委托代理理论, 其假定契约是完全的, 且行为人完全理性, 研究在信息不对称和风险偏好分离的情况下, 委托人如何设计一个精密的契约, 以“诱导”代理人的行为, 确保委托人的效用最大化。不完全契约理论有两个分支:一支是以威廉姆森为主要代表的交易费用经济学 (TCE) , 主张在契约不完全的情况下, 通过比较各种不同的治理结构来选择一种最能节约事前交易费用和事后交易费用的制度。哪种交易协调机制使交易费用最小, 则要视交易过程中的特征而定, 即根据资产专用性程度、不确定性和交易频率来确定。TCE基本思想是分类治理, 即不同的交易用不同契约结构进行治理, 契约结构决定了交易效率。另一支是以哈特为代表的产权理论 (PRT) , 主张通过某种机制来保护事前的投资激励, 也称新产权学派。PRT基本思想是权力具有激励效应, 权力配置决定投资效率, 权力应配置给最具有投资效率也就是能力 (本文的能力包括资源、核心能力和知识, 下同) 最强的要素所有者手中。企业能力理论包括“资源基础论”、“核心能力论”、“知识基础论”和“动态能力理论”。企业能力理论认为, 能力具有价值性、异质性、稀缺性、不可模仿性和难以替代性特点。能力是企业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企业能力差异决定了企业绩效和成长方式的差异。由于能力的“相对粘性”, 以及路径依赖的自我强化作用所导致的“惯性陷阱”或“核心刚性”等问题, 企业必须努力更新发展自己的能力, 以应对不断变化的环境。而提高和更新能力的方法主要是通过知识的管理和学习。

契约理论和能力理论对企业的理解存在诸多不同之处。契约理论认为企业存在的原因是节约交易费用, 防止机会主义, 保护并激励资产专用型投资, 企业边界受交易费用制约;能力理论认为企业存在的目的是创造组织租金, 对市场上无法交易或交易效率极低的资源和能力提供保护, 企业边界由企业能力决定。契约理论着眼点是交易, 主张通过契约设计、制度安排或权力配置, 以提高交易效率;能力理论着眼点是生产, 主张通过组织不断地学习和创新, 以获取知识、创造能力, 保持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契约理论假定人是有限理性的, 存在机会主义倾向;能力理论不否认人的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倾向, 但更强调人的认知能力和个体偏好具有场景性和可塑性。契约理论中的企业是同质的, 契约更多的是以明晰知识表现出来的;能力理论中的企业是异质的, 能力更多的是以隐含知识来体现的。契约理论是比较静态分析, 而能力理论是动态演化分析。企业的两重属性中, 生产属性更为重要, 生产是交易的基础和前置环节, 生产催生交易。要素所有者之所以能组合在一起, 主要是为了创造市场无法复制的组织租金。因而, 契约建构应以企业能力为导向, 而契约建构本身是企业能力的一种反映。企业能力越强, 契约建构的水平和运行的效率也就越高, 从而进一步促进企业能力的提高, 两者存在动态互动、彼此促进的关系。PRT理论认为权力应配置给具有相对比较优势、也就是能力最强的要素所有者手中, 这是产权理论和能力理论的一致之处, 两者都是效率导向的。由于能力是动态的, 权力配置应该是动态的, 因而能力的演变影响着契约变迁路径。契约理论和能力理论是解释企业行为和现象的重要理论工具, 它们之间应是相互补充而不是相互取代的关系。内部控制作为治理企业内部交易的一种规则, 将其纳入在契约理论和能力理论的框架之下, 有利于深入把握内部控制的内涵, 为构建内控体系提供思路和指导。

三、企业内部控制探讨:基于契约和能力的视角

如前所述, 企业的性质决定了企业内部控制的本质属性, 而内部控制的本质属性决定内部控制的目标定位和功能诉求, 进而决定了内部控制方式。TCE理论的分类治理和PRT理论的动态相机配置思想分别为内部控制方式的选择和权力配置提供指导。

1. 内部控制的本质。

现代契约理论认为, 企业是一系列契约的耦合体。由于环境的复杂性、未来的不确定性、事物不可证实性、信息的不对称性以及人类的有限理性, 现实中的契约总是不完全的。为防止契约不完全性对企业内部交易效率的破坏, 节约交易费用, 需要对企业内部交易实施控制。契约不完全性是内部控制的逻辑起点。关于企业内部控制的本质, 学者们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内部控制本质是弥补契约不完全性的一组制度安排 (刘明辉、张宜霞, 2002) , 有的认为内部控制本质是一种持续均衡利益关系的契约装置 (林钟高和郑军, 2007) , 有的认为内部控制本质是企业平等契约关系中的制衡与科层等级关系下监督 (谢志华, 2009) 。本质是事物最根本的性质, 决定了事物的目的、功能和演进方向。对生产属性的侧重表明企业的目标是获取、创造和运用知识, 培养企业的核心能力, 保持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 最终提升企业价值。这点实质上与契约理论下的企业目标是一致的。因为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企业目标也是企业价值最大化, 而利益相关者理论建立在契约理论基础之上。内部控制的目标必须符合企业目标。因而, 企业价值最大化既是内部控制的最高目标, 也是其终极目标。内部控制是为了实现企业价值而进行的一系列控制活动, 通过内部控制, 节约内部交易成本, 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保证契约履行效率, 提升企业价值, 最终实现各契约主体的产权保值与增值。这应该最能体现内部控制的本质属性。此外, 建立在平等互利、意思自治基础之上的交易活动应是公平和公正的, 这是契约精神的本质体现, 也是内部控制的公平目标。契约公平是内部控制存在的依据和评价标准。公平目标是价值目标的基础, 是价值目标的自然延伸。公平保证秩序, 效率提高价值, 而秩序与效率从长远看趋于一致。

2. 内部控制的功能。

价值导向下的内部控制比审计导向下的内部控制有更多的功能诉求。审计视角下的内部控制强调对资产安全的保护, 具有稳定的控制标准, 要求员工“墨守成规”, 侧重于防弊和纠错, 是“抑制”导向的, 可称之为“标准控制”。而价值导向下的内部控制一切出发点都是为了提升企业价值。传统的牵制、制衡、监督和纠偏仅仅只是其一种控制手段或者说是前置目标而已。企业是一种团队生产模式, 专业分工要求企业对各组织内成员进行控制和协调, 企业内不仅仅需要竞争、牵制和约束, 更需要有合作、信任和激励。信任能够促进企业内的有效合作, 扩大沟通和交流, 产生更多的合作租金;而信任和合作又能对不确定性提供一种有效的缓冲, 降低风险, 抑制投机行为, 稳定预期, 从而大大降低谈判成本和监督成本等交易成本。因而, 建立企业内部的信任机制是价值导向下内部控制功能之一。信任机制的建立单纯依靠权力制衡或专用性资产的投入是远远不够的, 更多的是依靠各种正式契约或非正式契约所组建的博弈规则, 如激励机制等, 以改变博弈结构和顺序, 促进团队理性, 提高整体效率, 获得帕累托最优。企业内部的重复博弈为建立彼此信任提供了空间和时间。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 为适应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激烈的市场竞争, 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需求, 企业应建立一个学习机制和知识共享平台, 以强化组织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这是价值导向下内部控制的又一功能诉求。对交易属性的侧重也表明契约建构应是能力导向的, 应以吸引、积累、学习和有效利用知识作为重建内部控制框架的基本理念。通过内部控制, 把“学习”精神融入组织机体内, 激发员工优化行为、提高能力、学习知识的主动性, 并通过路径依赖和自我增强机制, 使之不断得到强化。值得说明的是, 无论是权力制衡, 还是信任机制和学习机制的建立, 都离不开信息系统的支持。建立高效的信息系统需要有硬件和软件基础。在硬件方面, 要将现代网络信息技术融入内部控制体系之中, 以实现信息沟通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动态性;在软件方面, 要有一个彼此信任、知识共享、互相学习的文化氛围。企业信任机制及学习机制和信息传导机制实质上是共生互动、彼此促进的关系。

3. 内部控制方式。

本质决定目标, 目标决定功能, 功能决定控制方式。价值导向下的内部控制方式灵活多样, 除了传统的标准控制之外, 还包括边界控制、愿景控制、文化控制、互动控制、团队控制和自我控制等。内部控制是区分禁止的行为和允许的行为的一种约束 (夏恩.桑德, 2000) [2]。边界控制是明确组织成员哪些事不能做, 是对禁止行为的控制;愿景控制是鼓励组织成员去做哪些事情, 是对允许行为的诱导。如果说标准控制给人太多枷锁, 抑制了人类的创新行为和学习主动性, 那么边界控制和愿景控制则给人更多的行为自由和想象空间。边界控制是以一种最低标准的形式来明确规定员工行为所不能超越的界限, 愿景控制是指用组织核心价值观和组织愿景来引导员工的行为和方向。文化控制融合了边界控制和愿景控制的特点。互动控制是高层管理者亲自参与到下属的战略决策中, 及时掌握下属获得的影响组织战略的信息, 并与下属进行信息和理念的交流, 帮助下属作出战略决策。互动控制有助于突破科层组织结构在信息沟通和权力界定上的限制, 更好地应对组织面临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团队是基于某个目的或为了完成某项任务由互补技能的个体组成一个共同体, 团队中每个成员的知识.技能和经验被合理利用, 团队成员共同工作、相互学习、共同解决问题、共同承担责任。团队形式很多, 例如项目团队、活动团队、任务团队等。团队控制可促进团体员工掌握自我优化行为的技巧, 提高工作业绩, 鼓舞士气, 增长公司凝聚力, 并对公司价值观起一个很好的宣传和实践示范作用。自我控制相对于他控而言, 其前提是企业价值观已被员工充分认同, 且员工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有足够的认知能力。自我控制鼓励每位员工寻求变革, 不断地优化自己的行为, 积极去寻求员工共同发展、共同进化的方式与途径, 最终使企业具有自组织和自适应功能。自我控制是内部控制的最高境界。可以看出, 上述控制方式的目的在于强化信任, 加强合作, 鼓励学习, 激发创新, 以提高组织的适应性和应变能力。

4. 内部控制方式的选择。

TCE的分类治理思想可为企业内部控制方式的选择提供思路。内部控制制度是为了治理企业内部交易活动而建立的。因而, 交易活动的属性不同, 对应的内部控制制度的也就不同。在TCE理论中, 区分交易是在市场进行还是企业内部进行的三个维度是资产专用性、交易频率和未来不确定性, 尤其是资产专用性和交易频率。而对企业内部交易来说, 选择治理交易方式的依据主要是未来不确定性。处理不确定性是成立组织的主要目的之一;不确定性与风险紧密相关, 不确定性是风险管理的逻辑起点, 因为确定性交易事项没有风险管理的必要;内部控制是对确定性的一种规定和对不确定性的一种控制, 未来不确定性不同, 内部控制方式也应不同。此外, 企业的生产属性也对企业内部交易的治理产生影响。因而, 在不确定性之外, 还需增加交易的能力维度, 即考虑内部交易对企业资源、能力和知识的要求。具体来说, 对于未来不确定性低的交易事项, 如常规交易, 以标准控制方式为主;对于未来不确定性及能力要求高的交易事项, 如战略规划、广告创意和技术创新等, 以愿景控制、互动控制等控制方式为主;对于未来不确定性及能力要求中等的交易事项, 可综合标准控制、边界控制和文化控制等多种控制方式。

5. 内部控制对象及控制权配置。

在新制度经济学家的眼里, 一切交易的内容都是权利的转移或配置。企业内部交易也不例外。内部控制作为企业内部交易的治理规则, 其控制对象可以概括为企业产权衍生下的各种权利变动及由此形成的产权关系, 具体来说, 就是各种资源的控制权, 这里的资源包括企业的资产、资金和信息。企业业务既为企业带来价值, 也为企业带来风险。企业内部控制正是依附于业务而展开, 而每项业务流一般由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组成。所以基于业务流程上的内部控制对象正是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的控制权。要素所有者从投入要素所有权获得产权再到产权实现价值增值是一个完整不可分割的过程, 这一过程要遍历企业的组织结构。企业的组织结构是多层次的, 相对应的控制也是多层次的。企业的组织结构一般为:股东会———董事会———管理层———职能部门———一般员工, 这种组织结构实质上是建立在层层委托代理关系基础之上, 企业的权力正是沿着这个委托代理链条层层转移, 对权力控制也依附于这个链条上。其中, 对股东会———董事会———管理层层面的控制属于治理控制, 对管理层———职能部门———一般员工层面的控制属于管理控制 (具体包括战略控制、经营控制和作业控制) 。管理层次越高, 风险势能越大, 控制权限越大, 控制权权配置就越重要。PRT认为企业控制权应配置给相对重要的要素所有者。在治理环节, 控制权应配置给投资效率最高的所有者;在管理环节, 控制权应配置给生产效率和管理效率最高的经营者。要素所有者的能力越强, 投资效率或生产效率、管理效率就越高。由于要素所有者的能力是动态变化的, 因而权力配置也应该是动态的、相机的。权力的动态配置机制激励着要素所有者不断学习知识、努力提高能力, 以此形成良性循环, 使企业不断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

6. 控制环境。

价值导向下的内部控制与战略导向下的内部控制具有逻辑一致性。战略导向下的内部控制最终是为了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而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实施方向必须立足于战略角度。战略导向下的内部控制不仅要关注企业内部环境, 还要关注企业外部环境。COSO (2004) 报告虽然提出了战略目标, 但从COSO报告的内容安排来看, 仍侧重于审计和监管的视角。这点可以从两方面看出来:其一, 战略理论最初起步始于对企业外部环境的分析, 认为企业战略要与企业内外环境相匹配, 企业外部环境对战略管理产生重要影响, 而COSO报告却忽略了对外部环境的分析;其二, 战略理论最近研究转向了企业能力领域, 认为企业能力的异质性决定了企业战略的差异, COSO报告只提及员工胜任能力, 明显对企业能力重视不够。价值导向下的内部控制环境应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两部分:外部环境可引用战略理论的外部环境体系, 如宏观环境 (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和技术环境等) 、行业环境 (如竞争对手情况、产业上下游情况) 、市场环境 (包括要素市场环境、产品市场环境和金融市场环境等) 等;内部环境可借鉴COSO报告的有关研究成果。COSO报告有关控制环境的描述可分为四类:一类是诚实性和价值观、管理哲学和管理理念、风险文化、风险偏好等都与企业的组织理念有关, 可归为企业文化之列;一类是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 属于控制主体, 而不应是控制环境;一类是企业组织结构、授予权力和责任的方式、人力资源政策等, 这些要么是控制主体, 要么是实施控制的手段, 不应作为控制环境的组成部分;还有一类是员工的胜任能力, 但仅仅是员工的胜任能力显然是不够的, 应该以企业能力来代替。即内部控制环境为企业文化和企业能力。

四、结束语

传统的内部控制建立在审计视角基础之上, 难以适应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和动态变化的市场需求。现有的内部控制研究主要从契约理论角度进行, 侧重于交易属性, 缺乏对企业生产属性的考虑, 且普遍忽略了对企业能力的分析, 无法解释企业内部控制异质性等现象。本文针对传统内部控制的不足之处, 另辟新径, 从企业性质入手分析。企业性质决定了企业内部控制的本质, 进而决定内部控制的目标、功能和方式。本文将基于交易属性的企业契约理论和基于生产属性的企业能力理论结合起来, 并在其框架下对企业的内部控制本质、目标、功能、方式、对象、权力配置和控制环境等进行了探讨。契约和能力视角下的企业内部控制是价值导向的, 其内部控制方式具有更好的灵活性和应变力, 适用范围更广, 内部控制权的动态配置机制能提高组织的学习能力, 并使企业不断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本文拓展了内部控制的内涵, 对于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理论, 指导内部控制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COSO) .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Integrated Framework, New York, COSO, 2004.

[2]夏恩.桑德.2000会计与控制理论[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0.

[3]杨雄胜.内部控制的性质与目标:来自演化经济学的观点[J].会计研究, 2006 (11) .

[4]聂辉华.交易费用经济学:过去、现在和未来[J].管理世界, 2004 (12) :146-153.

[5]聂辉华.新制度经济学中不完全契约理论的分歧与融合——以威廉姆森和哈特为代表的两种进路[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5 (1) .

[6]杨瑞龙, 聂辉华.不完全契约理论:一个综述[J].经济研究, 2006 (2) .

控制理论和控制工程 篇10

建筑工程由于工期长, 工程复杂, 因此在建造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材料和能源, 如何利用合理的手段减少能源消耗, 不但对于目前我国的节能减排工作具有重大的意义, 而且是施工单位节约成本的一个重要途径。

价值工程理论作为一种现代化管理方法, 在发达国家中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各个行业中, 在近四十年的应用过程中, 人们发现, 价值工程在各个行业的推广新产品、进行功能成本分析的应用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价值工程在我国的工程设计领域内应用的较多, 例如在“鸟巢”的设计阶段由于应用了价值工程, 将整个工程的投资预算有明显的减少。然而, 由于我国电力市场的改革时间较短, 价值工程在我国的电力工程领域中的应用较少, 将价值工程应用于我国的电力工程造价中将具有光明的应用前景。

2 价值工程基本理论

价值工程 (VE) 是起源于美国的一门新兴的管理技术, 其以功能分析为核心, 使产品或作业达到适当的价值, 即用最低的成本来实现其必要功能的一项有组织的活动。价值工程的主要目的是在最低的成本内实现必要的功能, 这需要对整个的研究对性进行系统的分析, 不断的创新, 对于应用者可以提高其研究的思想方法和管理技术。其思想的精髓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 以降低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的视角来实现和提高研究对象的价值。

(2) 以功能研究为核心, 通过系统的分析, 对不合理或过剩的功能进行予以改进或者剔除, 进而降低成本, 提高价值。

(3) 需要进行系统的、有组织的研究, 各项活动必须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步骤, 一步步地进行, 才能达到预期目标。由于研究的是项目的全寿命周期成本, 因此需要各级各方面的专家一起协调完成。

价值工程的基本原理可用下式表明:

V=F/C

式中:V—产品价值, F—产品功能, C—产品成本

根据价值的概念及表达式可以看出, 提高产品价值的途径有以下五种:

(1) 产品成本不变, 产品功能提高;

(2) 产品功能不变, 产品成本降低;

(3) 产品成本略有提高, 产品功能大幅度提高;

(4) 产品功能略有下降, 产品成本大幅度下降;

(5) 产品成本降低, 产品功能提高 (这是提高产品价值的最佳途径) 。

对产品而言, 当产品的功能较多, 生产成本就会增加, 使用成本则会降低;反之, 生产成本就会减少, 使用成本会提高。

价值工程理论的特点如下:

(1) 价值工程以提高价值为目的。

实质上, 提高价值就是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取得最佳的性价比。与传统的质量理和成本管理相区别, 价值工程摒弃单方面提高质量和单方面降低成本的作法, 致力于考虑功能和成本的共同作用和影响, 将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进行综合研究以提高研究对象的价值。

(2) 价值工程的主要内容是以功能分析为核心。

价值工程以功能为核心考虑问题, 需要研究者从客户功能的要求出发, 采用定性与定量方法相合的手段, 寻求最佳功能和最小成本二者的最佳结合点。这需要不断对研究对象的设计方案、施工方法和工作习惯进行创新突破, 利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进行研究对象的分析。

(3) 价值工程以创新精神为支柱。

价值工程强调创新和突破, 需要围绕客户要求的功能不断对研究对象进行创新, 突破设计方案的框架, 创造更新更好的设计方案。能否创新及创新的程度如何, 是关系价值工程成败与效益高低的关键。

(4) 价值工程侧重于产品的开发设计阶段。

一般来讲, 产品的开发设计阶段占整个工程造价的70-80%, 因此, 在开发设计阶段开展价值工程活动, 就能在新产品投产前确定产品合理结构、工艺、材料、生产组织、经营管理等, 使研究对象的功能和成本优化, 从而提高产品价值。一旦设计开始实践, 如果在生产阶段对工艺、材料、设备等进行调整, 则相应的成本将会成倍的增加。

3 价值工程理论在工程造价中的应用

根据价值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思想, 参考一些相关的文献, 对应工程造价的相关步骤, 应按照如下的步骤进行工程造价的分析:

3.1 准备阶段

(1) 对项目情况进行调研, 收集并消化相关资料。

(2) 选择研究对象。由于工程造价中涉及到价值分析的工作量大, 功能分析的各个指标量较为繁杂, 因此, 应该首先进行主次分析, 对重点分析对象需要做深入的价值分析, 做到主次分明, 在整个分析的过程中需要利用系统的思想, 一般采用层次分析法和重点分析法相结合。

3.2 分析阶段

分析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对工程中涉及到的功能进行定义和分类, 利用价值工程理论创造性地弄清工程中各功能之间的关系, 删除不合理功能或冗余功能, 使留下来的功能更加合理, 各功能所占比例更合适。在分析阶段主要包括功能定义、功能整理和功能评价这三部分的工作。其中, 功能评价主要采用功能评价系数法和功能成本法。其中功能评价系数又称功能指数或功能重要度系数, 是指评价对象功能 (或零部件) 在整体功能中所占的比率, 是一种采用相对值的方法。功能评价系数反映产品功能的程度, 是产品价值分析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产品功能与产品成本密切相连, 通常功能多、质量好的产品, 成本就高;反之, 成本就低。

3.3 形成初步设计方案阶段

在进行功能分析后, 需要形成一个初步设计方案, 这需要对从事建设项目的设计、施工、管理、咨询等各级专家进行协调, 主要采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法、头脑风暴法 (Brain Storming) 、模糊目标法 (哥顿法) 和专家检查法 (Delphi法) , 待形成初步方案后, 和相关方面进行意见交换, 确定几套各种设想的设计方案, 作为下阶段的评选对象。

3.4 评价并确定工程造价阶段

该阶段的任务是将上一阶段形成的几套设计方案进行筛选, 最终确定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 并且拟定具体建议。该阶段首先需要进行定性分析, 分析的内容有技术上的可行性, 经济上的可行性, 寿命周期费用的可行性, 寿命周期的费用有无节约的潜力, 方案的适用性, 可靠性及执行工程中可能遇到什么问题等。接下来进行定量的分析, 需要制定一个评价的指标体系及权重, 较为常用的方法是层次分析法, 通过指标之间的两两进行对比, 得到每个指标重要程度, 然后由专家给每个方案的各个因素打分, 最终通过权重和得分计算出各方案的得分, 通过排序后得到最终的造价方案。

4 结语

价值工程作为一种整体性管理技术, 不仅可以关注工程造价管理过程中的局部环节和特性, 而且可以对整个工程造价进行系统性的功能成本分析, 其方法思路清晰、操作简单, 在实际的工作应该有很普遍的实用意义。本文结合价值工程的理论思想和工程造价的实际流程, 提出了结合价值工程的工程造价的步骤, 为工程造价管理提供了借鉴。

参考文献

[1]任俊, 康晓文.价值工程——经营管理技术[M].北京:宇航出版社, 1988.

[2]孙继德.建设项目的价值工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

[3]戚安邦.工程项目全面造价管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0.

[4]梁亮, 王茹环.价值工程在建筑施工企业的应用[J].地质技术经济管理, 2002, 24 (2) :42-47.

上一篇:PD-1下一篇:多路径并行传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