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调控

2024-08-05

免疫调控(精选三篇)

免疫调控 篇1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试剂

复方麝香注射液 (吉林省集安益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批准文号:Z20025454;生产批号:0611162) ;生理盐水稀释至与等量红细胞悬液相混, 镜下观察不影响红细胞形态的最高浓度备用。冻干酵母多糖 (第二军医大学血液免疫实验室) ;脑梗死病人新鲜肝素抗凝血。

1.2 方法

采用常国良等[1]红细胞免疫酵母菌花环试验法为基础, 将复方麝香注射液药物作为干预因素, 按加入或不加入复方麝香注射液分为空白对照组、实验观察组、实验对照组, 分别对其红细胞免疫指标C3b受体花环率 (RBC-C3bRR) 、免疫复合物花环率 (RBC-ICR) 进行实验和对照分析。

1.2.1 空白对照组

取肝素抗凝血2 mL, 2 500 r/min离心5 min, 提取血浆备用;将红细胞配制成1.25×107 /mL红细胞悬液。分别取红细胞悬液 (1.25×107/mL) 、酵母多糖 (1×108/mL) 各50 μL分别加入2支试管混匀;再取血浆50 μL加入其中1支试管作为RBC-C3bRR实验管, 另1支试管则为RBC-ICR实验管。将2支试管37 ℃水浴30 min后, 分别添加戊二醛50 μL、生理盐水50 μL, 作涂片染色, 镜下计数100个红细胞, 以粘附2个或以上酵母菌为一阳性花环, 分别计算百分率为RBC-C3bRR、RBC-ICR。

1.2.2 实验观察组

取肝素抗凝血2 mL, 2 500 r/min离心5 min, 提取血浆备用;将红细胞配制成1.25×107 /mL红细胞悬液。分别取红细胞悬液 (1.25×107 /mL) 、酵母多糖 (1×108 /mL) 、25倍稀释的复方麝香注射液各50 μL分别加入2支试管混匀;再取血浆50 μL加入其中1支试管作为RBC-C3bRR实验管, 另1支试管则为RBC-ICR实验管。将2支试管37 ℃水浴30 min, 以后步骤同上。

1.2.3 实验对照组

在实验观察组实验基础上, 将25倍稀释的复方麝香注射液替换为生理盐水50 μL即可。

2 结 果

药物干预的实验观察组RBC-C3bRR分别与无药物干预的空白对照组、实验对照组的RBC-C3bRR相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而空白对照组与实验对照组RBC-C3bRR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提示复方麝香注射液对脑梗死病人红细胞免疫功能有明显的正向调节作用。3组RBC-ICR相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1。

3 讨 论

红细胞膜上补体受体具有免疫黏附、携带及清除循环液相中抗原异物的功能, 尤其清除循环免疫复合物 (CIC) 是红细胞最主要的免疫功能。通过C3b受体 (CR1) 与C3b调理过的CIC结合, 将其运送到肝脾等网状内皮系统加以清除, 防止CIC在体内沉积, 从而避免血管或组织的损伤。而这种免疫能力主要取决于红细胞膜上的CR1分子数[2]。CR1反映红细胞膜上处于自由未结合状态的C3b受体数量, 是衡量红细胞免疫功能状态的主要指标。 Siegel等[3]指出血循环中95%的C3b受体存在于红细胞表面, 因此红细胞CR1是红细胞免疫黏附作用的关键部位, 并在运送和清除tIC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判断红细胞免疫功能的主要指标为 (C3bR) CR1和CIC, 目前通常用酵母菌花环试验测定红细胞膜上CR1活性和吸附的CIC情况。

老年脑梗死病人的RBC-C3bRR下降, RBC-ICR升高, 与健康老年人比较有明显差异, 说明老年人清除免疫复合物的功能下降, 大量CIC占据了红细胞C3b受体空位, 使红细胞C3b受体空位及活性降低, 红细胞黏附CIC的能力下降。致使CIC在血管壁堆积, 并和血管壁及血管周围组织结合引起血管损害, 最后导致粥样斑块形成, 甚至血栓, 使血管闭塞。同时也提示脑梗死病人存在免疫异常和炎性反应, 脑梗死的发病与红细胞免疫有一定的相关性[1]。

本研究结果显示, 麝香注射液可明显提高老年脑梗死病人血红细胞免疫功能, 提示麝香注射液对血红细胞免疫功能有正向调节作用, 红细胞黏附CIC的能力增强, 使CIC在血管壁堆积、并和血管壁及血管周围组织结合引起血管损害减少, 改善血管病变周围环境, 使血管病变得以修复, 血循环得以改善或恢复;同时红细胞免疫功能的提高也改善了红细胞的变形能力和携氧能力, 使脑组织的缺血、缺氧状态得以改善, 使脑梗死从根本上获得治疗。而CIC需要在肝、脾特定的环境中方可从红细胞膜上被卸载、吞噬, 所以RBC-ICR在实验结果中不会脱落而减少。

血液免疫反应路线图理论[4,5]强调血液免疫反应有4个要素:抗原、血浆、红细胞、白细胞。本实验用系统论的观点将4个要素贯穿于整个实验过程中作为实验设计的最基本要求, 并且3组红细胞免疫花环试验使用同一人的血样, 是在血液免疫反应路线图理论指导下的全血仿真自然实验方法, 能够真实地反映药物在体内对血红细胞免疫功能的调整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麝香注射液治疗老年脑梗死的可能机制。方法以红细胞免疫酵母菌花环试验方法为基础, 将复方麝香注射液药物作为干预因素, 根据加入或不加入复方麝香注射液分为药物干预的实验观察组、空白对照组和实验对照组, 分别对其红细胞免疫指标RBC-C3bRR、RBC-ICR进行实验对照分析。结果空白对照组、实验对照组的RBC-C3bRR与实验观察组RBC-C3bRR相比较, 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而空白对照组与实验对照组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3组RBC-ICR相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麝香注射液对脑梗死病人红细胞免疫功能有明显的正向调节作用。

关键词:老年人,脑梗死,红细胞免疫,C3b受体花环率,免疫复合物花环率,麝香注射液

参考文献

[1]常国良, 赵小平, 郭兵方.红细胞免疫功能对老年人脑梗死免疫机制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7, 5 (8) :772.

[2]Oudin S, Libyh MT, Goossens D, et al.Asoluble recombinant multi-meric anti-Rh (D) single-chain Fv/CR1molecole restores the i m-mune complex binding ability of CR1-deficient erythrocytes[J].J I mmunol, 2000, 164 (3) :1505-1513.

[3]Siegel I, Liu TL, Gleicher N.The red-cell i mmune system[J].Lancet, 1981, 2 (8246) :556-559.

[4]郭峰.血液免疫反应路线图理论[J].肿瘤学杂志, 2005, 11 (3) :157.

免疫调控 篇2

关键词:ω-3PUFAs、免疫、基因表达

脂肪酸的基本结构由碳链构成,根据碳链中是否含双键和双键的数目,可分为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根据PUFA结构中甲基端第一个不饱和双键所联结碳原子位置的不同,可以分为ω-3、ω-6、ω-9等系列。PUFA不仅具有氧化供能的作用,还是细胞膜磷脂的组成成分,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是ω-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的两种活性形式,深海鱼和鱼油中含量丰富。PUFA中含有机体所需的必需脂肪酸,当PUFA摄入量不足时,会造成必需脂肪酸缺乏,影响免疫器官的正常发育和细胞的正常代谢功能,从而影响抗体的合成。当PUFA摄入过多时,免疫细胞膜磷脂中PUFA的含量也增加,使膜磷脂的不饱和度增加,脂质过氧化作用增强,导致细胞膜的损伤,免疫细胞的功能也会受到影响。ω-3多不饱和脂肪酸是营养免疫因子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期的研究发现,不同比例的n-6/n-3 PUFA日粮对鸡法氏囊指数和脾脏指数有显著影响,随着 n-6/n-3 PUFA的降低,法氏囊指数和脾脏指数明显升高,这表明添加n-3 PUFA可促进免疫器官的发育,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本文就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机体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细胞因子以及信号转导和基因表达的影响做一综述。

1. ω-3 PUFAs对机体体液免疫的影响

体液免疫指B细胞在T细胞辅助下,接受抗原刺激后形成效应B细胞和记忆细胞,效应B细胞产生的具有专一性的抗体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后完成的免疫反应。抗体是介导体液免疫的免疫分子,血清抗体效价则是反应机体体液免疫功能的主要指标,PUFA对动物体液免疫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免疫球蛋白(Ig)表达水平的影响。试验表明,在产蛋鸡日粮中添加PUFA可以改善动物体液免疫水平,提高抗体效价。Fritsche等研究发现,在肉仔鸡日粮中添加7%的鱼油,与添加相同量的玉米油和动物饱和油脂相比,能显著提高血液中抗绵羊红细胞抗体效价。而BeliE等的研究则认为给大鼠喂服 DHA并不能显著改变黏膜及全身免疫反应,可能是过氧化反应对细胞膜产生了损害,影响了细胞的正常功能。

2. ω-3 PUFAs对机体细胞免疫的影响

PUFA对细胞免疫的影响表现为对免疫细胞膜上的受体分子表达进行调节,从而影响细胞免疫。李秋荣等用EPA处理T细胞研究膜脂肪微区域与可溶膜的脂肪酸组成和磷脂分子脂肪酸酰基取代基团的构成,从而改变细胞膜区域的脂肪环境,发挥其免疫调节机能。

由于免疫细胞膜磷脂中磷脂酸组成受饲料中脂肪酸种类和饱和度影响,当饲料中PUFA含量增加时膜磷脂不饱和程度也随之增高。因此,长期饲用也会对机体免疫功能产生抑制作用,原因是免疫细胞的功能是由细胞正常的膜结构决定的,而脂质过氧化对细胞膜结构和功能产生不良影响。Sander等试验发现,饲喂鱼油的大鼠比饲喂玉米油、红花油、椰子油的大鼠的淋巴结和淋巴细胞表面T细胞抗原受体、分化抗原2(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2,CD2)、分化抗原4(CD4)、分化抗原8(CD8)和白细胞功能相关抗原(LFA-1)的表达水平有所降低。Merzouk等[7]通过离体和在体试验发现,EPA和DHA可以明显抑制T细胞分泌IL-2。

ω-3 PUFAs不仅抑制各种组织来源淋巴细胞的增殖,还可影响其抗原递呈功能,单核细胞和树突状细胞(DC)抗原递呈功能也受到抑制。给大鼠喂服饱和脂肪酸或ω-3 PUFAs 6周, 发现服ω-3 PUFAs组大鼠DC的CD40、CD80 、CD86及 MHCII等表型明显下调,抗原递呈功能也受到明显影响。DC是迄今发现的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APC),具有刺激初始T细胞增殖、启动机体免疫反应并决定免疫应答方向的功能,其成熟状态在激活免疫排斥或诱导免疫耐受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汪灏等对ω-3 PUFAs对DC表型和功能的抑制作用进行了研究,证明EPA或DHA可以在体外抑制DC免疫表型的表达及细胞因子的释放,降低其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ω-3 PUFAs通过抑制抗原递呈细胞发挥抗原递呈作用从而抑制细胞免疫,免疫细胞膜上这些受体和分子的表达减少,使淋巴细胞免疫应答中抗原的递呈、信号的活化、淋巴细胞的增殖与激活及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受到抑制,从而降低了T细胞和NK细胞活性。Fan等的实验表明,喂饲鱼油2周可使鼠脾CD3+T细胞膜脂筏构成成份发生改变,主要表现为鞘磷脂含量降低约30%,磷脂酰乙醇胺中各种n-3PUFA含量普遍增加,磷脂酰胆碱中花生四烯酸明显下降。这些改变可能是阻碍蛋白激酶CH被募集至脂筏的主要原因,并因此使得CD4+T细胞NF-JB和AP-1的激活被抑制,IL-2的合成降低,最终T细胞增殖受到抑制。

3. ω-3 PUFAs对细胞因子的影响

细胞因子是机体在炎症和免疫应答过程中,由免疫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免疫调节效应的小分子多肽或蛋白质。实验表明,长期摄入低水平的ω-3 PUFAs可抑制IL-1、TNF和IL-2细胞因子的产生。哺乳动物缺乏ω-3 PUFAs会降低淋巴细胞增殖、IL-2的产生。Fritsche等研究表明,在给感染李斯特菌的小鼠饲喂富含ω-3 PUFAs的日粮时,脾脏组织IL-2、IL-12、IL-1B、IFN-C的mRNA表达显著下降。说明ω-3 PUFAs能够通过改变信号传递或细胞因子的基因表达、蛋白质翻译等过程调节细胞因子的分泌和产量,进而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curtis等应用多种脂肪酸添加培养基,对骨关节炎的软骨组织进行细胞培养,结果发现,ω-3多不饱和脂肪酸能够减少多种内源性IL-1诱导的细胞因子表达,而其他脂肪酸则没有这样的作用。

在免疫应答情况下,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会产生大量细胞因子如TNF、IL-1和IL-6,这些细胞因子在机体感染情况下是有益的,但是过度表达对机体有害。ω-3多不饱和脂肪酸能够对这些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起到抑制作用,从而降低病理性炎性反应。田明等研究结果显示,对于急性胰腺炎大鼠模型应用鱼油后血清IL-1、IL-18、IL-10、TNF浓度水平均较其他试验组降低IL-10/TNF也明显降低接近对照组,提示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具有一定的抑制炎症反应作用。

4. ω-3 PUFAs介导信号通路和基因表达的作用

细胞外的各种信息物质,通过跨膜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将信号传入细胞内,造成细胞内信号分子的级联反应,最后导致细胞行为的改变。ω-3 PUFAs除了作为甘油二脂的组成外,可能通过影响第二信使(甘油二脂及神经酰胺)的产生或作为调节因子调节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最后影响基因表达。细胞内信号MAPK激酶参与了内毒素刺激炎症介质的表达。在真核生物中,已确定出四条MAPK信号转导通路,即ERK通路、JNK通路、p38通路和ERK5通路,大量资料证实,细菌内毒素与其受体结合后,可通过细胞内酪氨酸激酶或G蛋白耦联的信号途径激活细胞内MAPK激酶,最终导致各种转录因子的核转录。ω-3 PUFAs能抑制MAPK的活性,影响信号的转导,抑制炎性因子基因的表达。Zhao等发现,EPA可使人体外周血单核细胞TNF-A、IL-2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淋巴细胞增殖减弱,MAPK家族的c-JunN-末端蛋白酶活化受抑,转录因子AP-1活性降低,而p38激酶活性不变。这些研究揭示,ω-3 PUFAs对炎症疾病治疗功效的分子机制包括通过丝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信号转导途径来调节炎症相关基因的表达。

ω-3 PUFAs对基因表达的调控过程中核转录因子(NF-JB)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起关键的作用,ω-3 PUFAs可通过信号途径或直接作用于这两个转录因子来调节基因转录,近年来更多研究表明,NF-JB参与了ω-3 PUFAs调控炎症反应的机制。Novak等发现,ω-3 PUFAs体外培养鼠巨噬细胞,能降低LPS诱导的NF-JB活化,与抑制I-JB在丝氨酸32位点的磷酸化相关。PPAR不仅存在于肝和肾组织,而且还存在于炎性细胞,能作用于许多细胞反应,如细胞增殖、炎症和凋亡。EPA和DHA能增加肾小管上皮细胞内PPAR表达,降低炎症介质产生,PPAR阻断剂使用后,会抑制EPA和DHA的抗炎作用。

夏兆刚等选用60只40周龄的产蛋鸡,研究日粮中添加PUFA比例对产蛋鸡脾脏组织IL-2水平、单核细胞膜脂质脂肪酸组成以及IFN-y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脾脏IL-2水平随着日粮中n-3/n-6比值的下降显著增加,脾脏单核细胞膜脂肪酸组成和比例能够反应日粮PUFA的组成和比例、脾脏组织IFN-y的mRNA表达量,说明日粮中不同PUFA比例有可能通过改变细胞因子基因表达以及免疫细胞膜脂质脂肪酸组成对机体的免疫功能产生影响。ω-3 PUFAs除直接影响基因表达外,还可通过间接作用下调免疫系统活性,郭晓云研究结果表明,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2条免疫功能蛋白基因免疫球蛋白Eβ亚单位、免疫球蛋白γ-2a重链的表达均起到下调作用。

少量添加不饱和脂肪酸对免疫系统具有促进作用,左然涛研究发现当饲料DHA/EPA由0.61升高至3.04时,大黄鱼幼鱼肝脏TLR22表达量显著升高至最大水平(P<0.05),之后随着DHA/EPA进一步升高而降低(P>0.05),肝脏MyD88表达量在DHA/EPA为 1.54、2.17、3.04和3.88 时分别较对照组提高约0.39倍、0.41倍、0.80倍和1.06倍。

5. 小结

ω-3 PUFAs及其代谢产物还具有另外一些影响免疫细胞活性的作用,包括促进单核细胞的凋亡,降低嗜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吞噬作用,抑制淋巴细胞激活和抑制相应免疫细胞表达免疫分子等。随着营养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进步,利用营养-基因互作关系,揭示其调控机体免疫机理,通过向饲料中添加ω-3 PUFAs调控动物生产性能,可有效提高生产效益。

免疫调控 篇3

磷脂酰肌醇3-激酶 (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s, PI3K) /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 (protein-serine-threonine kinase, AKT) 信号通路是具有酶活性的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研究发现人类的多种肿瘤如胃癌、大肠癌、乳腺癌、肝癌、肾癌等均与PI3K/AKT信号通路密切相关, 且PI3K/AKT信号通路中多种上下游分子的改变均可影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PI3K/AKT信号通路可从凋亡、炎性反应、免疫等多方面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笔者现对PI3K/AKT信号通路和其相关上下游免疫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对肿瘤影响做一综述。

1 PI3K/AKT信号通路对多种免疫分子的调节及对肿瘤生物学的影响

机体免疫功能对抑制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而肿瘤细胞也可影响和抑制免疫系统从而逃避免疫系统的监控。且研究发现很多免疫分子, 不仅可表达于免疫细胞, 且可表达于肿瘤细胞。免疫分子在肿瘤微环境中, 或是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或是通过其他免疫分子和免疫细胞提高宿主对肿瘤的免疫监督作用, 抑制肿瘤细胞的发展[1,2]。因此, 肿瘤的免疫调节对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1.1 PI3K/AKT/mTOR信号通路对肿瘤免疫的生物学影响

1.1.1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蛋白 (mTOR) :mTOR是一种丝—苏氨酸蛋白激酶, 在细胞的生长、存活、迁移、蛋白沉积和其他重要功能中均起着重要作用。在人体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中PI3K/AKT/mTOR信号通路活性增强, 研究发现mTOR抑制剂雷帕霉素和PI3K/AKT抑制剂LY294002可显著抑制瘦素调节的结肠癌HCT-116细胞的增殖和凋亡, 抑制肿瘤的发生和发展[3]。

1.1.2 PI3K/AKT/mTOR信号通路还具有重要的调节免疫功能:研究显示mTOR能与T细胞、B细胞、NK细胞、中性粒细胞和DC细胞等免疫细胞相互作用, 对肿瘤的发生起着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4]。而mTOR抑制剂雷帕霉素可抑制T细胞、NK细胞的增殖和DC细胞、巨噬细胞的成熟、分化, 故而损害了抗肿瘤的免疫调节作用[4]。又有研究显示mTOR抑制剂AZD8055促使4E-BP1的去磷酸化, 有利于骨髓细胞的分化进程和单核巨噬细胞的生物学功能的选择, 进而诱导了DC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增殖, 而且联合αCD40抗体提高了Th1细胞因子如IL-12、IFN-γ、TNFα、和Th1相关化学因子如RANTES、MIG、IL-10的水平, 提高了抗肿瘤的免疫反应, 但雷帕霉素却不能替代AZD8055和αCD40产生作用[4]。故而不同的mTOR抑制剂对肿瘤的免疫调节可能存在不同作用, 因此通过影响PI3K/AKT/mTOR信号通路对于肿瘤进行免疫调节尚需进一步研究。

1.1.3 PI3K/AKT/mTOR信号通路对肿瘤的免疫调节作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调节T细胞实现的:研究发现: (1) 经典的PI3K抑制剂LY294002、握曼青霉素、AKT抑制剂Ⅲ和雷帕霉素可抑制PI3K/AKT/mTOR在肿瘤细胞中的活性, 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T细胞的功能, 降低了抗肿瘤的免疫反应。随着研究的深入, 发现和厚朴酚这种植物提取物, 抑制了黑色素瘤、乳腺癌和前列腺癌中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活性, 但不显著抑制T细胞的功能, 而通过降低B7-H1的表达, 促进了T细胞的存活和维持促炎T细胞的功能, 发挥了抗肿瘤的免疫调节作用[5]。 (2) 研究发现通过抑制mTOR可促进调节性T细胞 (tregs) 的增殖[6,7], 而且在Huijts等[6]的研究中, 环磷酰胺通过抑制mTOR抑制剂依维莫司诱导的tregs的增殖, 提高了依维莫司抗肿瘤的免疫反应。 (3) 虽然mTOR的抑制剂雷帕霉素虽可抑制T细胞的功能和增殖, 但又有研究表明雷帕霉素促进了记忆型T细胞的增殖, 故而在一定程度上又诱导了抗肿瘤的免疫反应[8]。西罗莫司脂化物是经典mTOR抑制剂雷帕霉素的类似物, 可抑制CD4+T细胞的表达, 但同时增加了CD4+T细胞中FOXP3的表达, 且提高了细胞毒T细胞的杀伤能力。西罗莫司脂化物虽未明显提高CD8+T的增殖, 但促进可CD8+T细胞转化为记忆细胞。从而诱导宿主产生抗肿瘤的免疫作用[9,10]。PI3K/AKT/mTOR信号通路对于抗肿瘤的免疫调节起着重要作用, 但其机制尚不十分清楚, 尚待进一步研究。

1.2 PI3K/AKT信号通路对肿瘤中FOXP3表达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

1.2.1 调节性T细胞 (Treg) :

CD4+CD25+T细胞具有潜在的免疫调节作用, 被称作Treg, 而FOXP3被认为是Tregs的唯一标记者。缺乏Tregs可致免疫性疾病, 而过多的Tregs可导致宿主微环境和抗肿瘤作用的破坏, 有利于肿瘤细胞逃脱免疫监督, 破坏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反应。Tregs不但可增加渗入、局部扩张、传统的CD4+T细胞转换而加速致瘤作用, 且与来自免疫系统的其他细胞如CD4+T、CD8+T和一些导致肿瘤炎性反应因子等共同侵袭肿瘤组织[1,2]。且一些化学因子如CC趋化因子受体c (CCR4) 和肿瘤细胞诱导的表达在内皮细胞表面的地址素等可诱导Tregs细胞进入肿瘤组织, 从而通过释放免疫抑制因子和肿瘤特殊T细胞的损害促进肿瘤的发展[11,12]。

1.2.2 PI3K/AKT信号通路对Tregs细胞的调节起着重要的作用[12,13]:

持续激活的PI3K/AKT/mTOR在抑癌基因PTEN缺失的T细胞中促进FOXP3表达下降。且持续激活的AKT信号通路不但干扰了FOXP3+T的诱导, 且抑制了Tregs的抑制作用[14,15]。但研究发现, PI3K/AKT特殊抑制剂可通过增加IFN-γ、TNF-α、IL-10, 及TGF-β的分泌减少了HSP-70作用的tregs细胞的免疫抑制功能[16]。Qin等[17]研究发现, 静止的miR-126可降低FOXP3在Tregs细胞中的表达, 同时可降低CTLA-4、GITR、IL-10、TGF-β的表达, 从而降低免疫抑制功能, 通过提高p85β的表达和PI3K/AKT信号通路的活性, 抑制了Tregs的表达和抑制功能, 且提高了CD8+T细胞有效的抗肿瘤作用。且研究发现在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结节硬化型典型霍奇金淋巴瘤中, mTORC1抑制剂雷帕霉素抑制了PI3K/AKT/mTOR通路, 提高了Tregs细胞的表达, 抑制抗肿瘤的免疫反应[18]。

1.2.3 FOXP3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

FOXP3还可表达在肿瘤细胞中, 如前列腺癌、乳腺癌, 卵巢癌、胰腺癌等肿瘤中, 且在不同肿瘤细胞中有不同的作用[19,20,21,22]。但不同的肿瘤细胞中FOXP3都有模仿Tregs抑制T细胞[23,24]和调节肿瘤细胞的凋亡作用[25]。同样PI3K/AKT信号通路对肿瘤细胞中的FOXP3的表达也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在白血病U937细胞的研究中发现, 白皮杉醇能促使AKT失活, 失活的AKT可导致FOXP3的表达下降, 从而减少了miR-183表达下调, 抑制了TNFα/NF-KB的活性[26]。在肺癌研究中发现, 通过抑制TLR4降低了NF-KB信号通路活性, 从而抑制了FOXP3在A549细胞中的表达[27]。而NF-KB位于PI3K/AKT信号通路下游, 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可抑制NF-KB的表达。神经胶质瘤细胞中, Ras抑制剂 (FTS) 可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导致FOXP3的表达下调, 下调的FOXP3促进免疫抑制因子TGF-β表达下调, 使细胞产生炎性反应的肿瘤微环境, 从而导致抗肿瘤CLTs被激活提高了抗肿瘤的免疫反应, 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并延长C57bl/6小鼠的存活时间[28]。故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调节FOXP3的表达对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1.3 其他与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的免疫因子在肿瘤中的变化

还有多种免疫相关因子均可通过PI3K/AKT通路与肿瘤密切相关, 如最近研究的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样因子2 (TIPE2) 家族中, TIPE2具有负性调节细胞免疫和炎性反应的作用, 可负性调节T细胞受体和TLR信号通路[29]。TIPE2可绑定GalGDS和Ras相互作用区域, 而RalGDS的缺乏抑制了Ras调节的肿瘤的形成, 故而TIPE2的过表达可抑制Ras调节的肿瘤, 而Ral和AKT位于Ras的下游, 从而抑制了Ral和AKT活性[30]。故而可在一定程度上说明TIPE2可通过PI3K/AKT对肿瘤进行调节[31]。还有Toll-like receptors (TLR) 家族, 在HCC的研究中发现TLR3促进了肿瘤的凋亡, poly (I∶C) 是TLR3的配体, 增加了瘤内化学因子的表达, NK细胞的激活和肿瘤的侵袭, 且增加肿瘤侵袭性T细胞和NK细胞的增殖, 因此TLR3对肿瘤的免疫治疗起着重要作用[32]。而poly (I∶C) 可使持续的磷酸化AKT活性减低, 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且激活的AKT可导致LNCaP细胞抵制poly (I∶C) 的作用[33]。Poly (I∶C) 刺激NK细胞分泌IFN-γ, 促进在肿瘤中Th1调节的免疫反应。通过PI3K依赖的方式诱导的NKG2D可促进这种免疫反应在肿瘤里的发生[34]。在免疫细胞中, LPS诱导的TLR4可促进DC细胞成熟, 增加了宿主抗肿瘤的免疫耐受[35,36]。相反在肿瘤实质中, 过表达和超活化的TLR4可促使肿瘤逃避免疫监督, 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化学因子和免疫抑制因子的产生和抵抗TNF-α和TRAIL诱导的肿瘤的凋亡[36,37]。且激活TLR4可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 上调IRAK-4和MyD88的表达, 诱导NF-KB的转位, 增加IL-6、IL-8、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表达及NK-92细胞调节细胞溶解[38], 从而调节抗肿瘤的免疫炎性反应。

2小结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免疫调控】相关文章:

调控04-16

调控政策04-30

综合调控05-02

调控方向05-08

利率调控06-03

人口调控06-10

理性调控06-28

调控中心07-18

调控引导07-27

资金调控07-30

上一篇:与英语阅读相关的问题下一篇:机电一体化装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