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医药

2024-07-20

土家医药(精选三篇)

土家医药 篇1

民族医药是中国传统医药的三大支柱之一, 是当之无愧的国粹和弥足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 也是祖国卫生资源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党中央一直重视扶持和发展民族医药, 一些地区积极推进民族医药产业化, 民族医药已成长为本地的支柱产业。武陵山片区是全国第一个连片扶贫区, 片区内多个少数民族聚居, 土家族最多。土家医药是武陵山片区原创的医药科学体系, 是原生态的民族医药, 是祖国民族医药宝库中重要的成员, 是武陵山区人民千百年来依赖的健康保障, 具有独特且完整的医药知识体系和哲学思辨, 经典组方至今仍具有无与伦比的卓越疗效, 生命力旺盛。继承和发展土家医药, 是武陵山人责无旁贷的历史重任, 土家医药产业化将获得多方面的收益。打造本地的民族医药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保护民族文化和自然生态, 并扩充卫生资源。对制药企业、医技传承人等多种从业者而言, 产业化将扩大生产规模, 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增加收入。土家医药产业化将提高患者福利, 尤其对土家医药依赖性较强的片区各族患者而言, 将便利、提高就医服务并减少医疗成本。

过去几百年西医西药主导世界医药市场, 随着化学合成药物的毒副作用和抗药性日渐形成危机, 医源性疾病和药源性疾病日益突出, 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已经从治疗转向保健, 从而对安全有效、无公害、无污染的纯天然药材的重视、信任和接受日益增强。全世界都已掀起“回归自然、崇尚自然”的绿色潮流, 民族医药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发展民族医药是社会进步的必然, 是我国医药科学繁荣兴旺的体现, 也是祖国医药卫生领域发展创新的重要源泉。立足武陵山片区丰富的民族医

药资源, 尽快实现民族医药产业化、可持续发展,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武陵山片区土家医药的发展现状

药材是医药的基础, 聚居地独特的地理环境及药用植动物的资源禀赋等, 是造成民族医药独特经验的主要因素, 不可替代。土家医药是植根武陵山的原创民族医药文化, 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广阔的开发前景。土家医药历史悠久, 形成了以阳统阴的“三元论”为特点的土家医学体系和以凉、温、平“三元性”为特征的土家药学体系。其理论哲理精深、民族特色浓重, 以“简、便、廉、验”著称, 完全不同于“阴阳平衡”和“四气五味”的中医药学, 诊疗效果确切可靠, 单方验方经典有效, 深受武陵山各族人民的信赖。土家药以植物用药为主, 辅有动物药材, 在采收季节、入药部位、组方原则、炮制方法等方面和中药也有很大差别。

20世纪80年代全国普查显示, 土家医常用的土家族民药达600多种, 其中行之有效的地产药多达108种。武陵山片区生态资源极为丰富, 是许多珍稀植物及土家药用植物的家园。时至今日, 武陵山片区尚无一家土家药制药企业, 无一家土家医特色医院, 中、高等普通教育及职业教育中尚未建立土家医药的学科专业, 无一个土家医药的研究机构, 无一个土家医药的品牌……土家医药的发展现状与生于斯、成于斯的璀璨土家医药文化极不匹配, 严重衰退甚至面临失传的危险。

先行研究基于4次产业分类方法, 将民族医药视作一个庞大的产业群, 其构成如图1所示。此种分类方法将民族医药这样内涵丰富、涉及面广的医药体系划归到4个部类中, 提供一个更加易于描述的角度来分析武陵山片区土家医药的现状。

从供求角度考察, 需求非常旺盛, 而武陵山片区民族医药发展的滞后显示民族医药产业的供给不足, 或者是现有的供给未契合市场的需求, 出现了供求错位。找到了供给不足的原因, 就找到了民族医药产业化可行的路径依赖。

首先, 从民族药材的源头考察民族药材的采集业、种植业和驯养业。土家药获得容易、价格低廉, 绝大部分直接将天然植物的某一部分入药, 绿色安全、疗效确切。就片区内的恩施自治州而言, 号称“华中天然药库”“鄂西林海”, 自然资源丰裕且污染少。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 生态环境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 野生药材日渐稀少, 供给量远远低于市场需求量。况且不少“涸泽而渔”的采集行为使本已不多的天然民族药材的品质得不到保证, 药效自然大打折扣, 远远低于消费者的预期, “雪上加霜”地弱化民族医药的市场竞争力。其次, 人工种植、养殖、家驯的民族药材尚未完全符合市场准入的要求。“十二五”期间, 恩施州将药材列为全州的特色产业大力加以扶持, 药材的种植面积迅速扩大, 产量提高, 然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GMP的认证、制药企业的GMP、ISO 14001认证乃至美国的FDA认证等一系列工作没有同步跟上, 道地的药材却不具备市场准入资格, 从源头上限制了药材的供给量。迄今恩施州无一家全国重点药材基地, 这与恩施州“药材大州”的目标相去甚远。最后, 一些弄虚作假的短视行为也折损了民族药材的口碑。图眼前的蝇头小利而弄虚作假、以次充好, 一出出“劣币驱逐良币”的悲剧把民族药材的金字招牌毁损无疑。反观“他山之石”找到学习的方向———美国的花旗参, 从种子到成品都受到协会认定的标准和规程的严格监管, 确保优质高价[1]。若无严格的规范或标准从上游到下游制约产业链, 再好的药材也卖不出好价钱, 赚的也是辛苦的劳力钱, 附加值极低。

就民族药和保健产品的制造工业而言, 恩施州目前无一个注册的土家医药品牌, 无一家土家医药的加工企业, 土家医药的产业化和现代化尚未真正启动。土家族地产珍稀中草药“108将”像一个丰富的宝藏, 本地的学者和医家一直在为土家药和保健产品的研究开发在努力。湖北民族学院的医学专家对土家药材“竹节参”的药理、毒理和组方等研究得相当深入, 20世纪末开发的“竹节参口服液”得到患者的一致好评, 此后相关成果获得全省和全州的科研成果奖1, 湖北民族学院附属民大医院在土家医传统组方基础上研发出“独正杆接骨膏”, 用量小、见效快、价格低, 对各种骨折治愈率达90% 以上, 成为该院骨科的“镇科之宝”, 名满武陵山区。湖北民族学院还研发出“固本健脑口服液”“地茶止咳露”等土家药物, 疗效显著。但因为缺乏土家医药的药材标准, 这些药品连申报国药准字批文的资格都没有, 更未进入城镇医疗保险目录, 至今只是医院制剂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服务患者。“养在深闺人未识”, 专家们千辛万苦取得的科研成果仅仅转化成非常有限的生产力, 这是对药物资源和科技资源的极大浪费。科研工作要求前期投入大, 研究的过程又极其艰苦, 笔者的诸位同事克服一切困难, 在民族药品的开发上取得累累硕果, 却“英雄无用武之地”仅造福小众患者, 令人欷歔。另外, 土家药品质量稳定、安全有效, 深受患者的信赖, 具备大规模、标准化药品生产的条件, 开发价值巨大。土家药一旦纳入城镇医保目录, 患者花更少的钱就可以治愈, 健康保障的成本更低, 进而实现科研工作者、制药企业和患者多赢。

对于民族医药相关的服务行业, 如民族医疗、民族医药旅游[2]以及民族医药商贸等, 瓶颈就是“规范”问题。民族医药各有其规范, 而用现有医药标准去判定凸显滞后。先看“医”, 医疗是服务, 民族医疗却遭遇到很大的阻碍。现有制度下, 民族医药的传承人、民间草医因不符合《执业医师法》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而无合法身份行医坐诊。在取得执业医生资格认证方面, 仅有蒙医、藏医、维医、傣医、朝医、壮医归口到中医这个大类中有各自专门的考试, 其他民族医师暂不开考, 土家医药的继承人报考无门。再者, 只有获得法律规定的学历认可后才具有报名资格, 这条规定几乎将所有民族医药传承人拒之门外。民族医药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口传心授”, 祖传师承的方式培养人才, 显然难以通过现有体制下的考核。不得不再次正视, 民族医药不是中医药的分支, 而是兄弟学科。正如中医和西医天然不可通约性, 尤其对土家医药这样具备完整的理论哲学体系、自成一派的民族医药, 用中医的考核方法、考试科目、考核指标为土家医药设置准入门槛, 本身就是悖论。尽管《执业医师法》第十一条有灵活规定2, 实践中缺乏足够的可行性, 难以赋予传承人供给医疗服务的“合法性”, 民族医技逐渐衰弱甚至失传。有学者将这种矛盾形容成“初级阶段”干“高级阶段”的事, 会把民族医药“消灭干净”。建议应该对民族医药的传承人“网开一面”, 并“宽着期限, 紧着课程”, 放宽准入口径, 加强发掘整理。再说“药”。笔者也赞同标准化、规范化是科学研究的基础, 是学术发展的需要, 是一个学科成熟度的标志[3]。民族医药发展亟待进行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绝不是不要规范, 鱼龙混杂, 相反, 是要加强甄别, 建立严格的规范。迄今仅有藏、蒙和维药形成“部局级”标准, 土家医药尚未载入国家标准, 地方标准亦未出台, 临床应用和药品生产的质量难以保证, 严重制约了土家医药产业化、现代化进程。总之, 现有的“规范”不适用民族医药, 职能部门应该加快民族医药的“执业资格”认证和药品的市场准入标准设立。民族医药的标准和规范应尽快出台, 而合适有效的政策将催生民族产业的兴盛。民族医药的发展亟待科学性、可行性、可操作性兼备的民族医药行业规范的尽早实施。

最后, 是民族医药相关的知识行业, 如科研、教育等产业。土家医药的文献搜集、整理、系统归纳等工作一直在进行, 已经出版的代表性著作有20世纪的《土家医药》和2002年出版的《恩施州民族医药研究丛书》。这些著作以文字的形式固定了口传心授为特征的民族医药, 为今人和后世继承和研究土家医药提供了可靠的文献资料。站在学科发展的角度看, 土家医药有较系统的医药知识, 然而生理、病因、病理、方剂学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充实发展, 临床诊治范围和方法疗效等亟待开拓。“以人为本”, 从事土家医药的传承人越来越老, 数量也越老越少。一方面近代以来西医对中医、民族医药的冲击使然, 另一方面年轻人更偏好外出务工和城市生活, 民族医药就像一位垂暮的留守老人, 孤独地守望未来的兴旺。民族医药不仅是卫生资源, 更是祖国传统文化珍宝。有研究认为, 申报文化遗产是最好的保护方式。笔者赞同并认为除此之外, 在教育、信息、新闻出版等诸多领域都应该受到政府的重视和主导。例如, 可以整合现有的教育资源, 在中、高等教育的既有课程中适当加入民族医药的课程。学生在增长专业知识的同时, 更加深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和归属。这样将传统与现代结合, 多学科渗透、交叉, 也有利于民族医药的学科发展。同样, 整合现有的科研力量, 提高对民族医药研发的重视和投入。土家医药在防病保健上, 用土家民间文化歌谣、简句形式把人体三元脏器、三元孔窍、三元物质的生理功能和病理趋势进行高度浓缩和概括, 妇孺皆懂, 新闻出版方面也大有文章可做: 防病治病的小册子, 甚至普及到儿童读物中, 让民族医药文化在孩子的心里扎根。

3 武陵山片区民族医药产业化的战略选择

民族医药产业化和现代化是中医药产业化和现代化的题中之义。空前大好的市场机遇对民族医药的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 因此选择可行有效的发展战略具有强大的现实意义。民族医药内涵丰富, 由无形的服务和有形的商品构成, 既是优良的卫生资源, 又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还可能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支柱。基于覆盖“有形”的民族药、成药商品, 到“无形”的医疗技术、民族医药文化、民族医药知识、民族医药教育等服务产品的整个产业链, 并且在市场失灵的范畴内探讨政府有效干预, 宏观而切实地求解是本文的思路设计。施振荣提出的“微笑曲线”理论是来自制造业的成功经验, 之后运用到其他产业, 甚至在文化创意的服务业也具有相当的说服力。可见在有形商品的制造业和无形商品的服务业, “微笑曲线”或修正过的该理论都具有较强的适用性。本文试图通过“微笑曲线”来探求民族医药产业的发展战略。

由图2可知, 组装、制造的附加值最低、利润最薄。中国常被诟病“世界工厂”, 赚的菲薄的劳力钱就是处在微笑曲线的底部使然。增加研发投入获得企业的专利和技术, 或通过完善服务建立自己的品牌, 都将使企业获得高额的附加值。

资料来源: 维基百科 http: / /wiki. mab. lib. com.

民族医药的发展必须以专利、技术的获得和保护, 以及品牌的建立为驱动。首先, 民族医药是具有原创、原生态的医药资源, 具有完全自主的知识产权, 这是民族医药核心竞争力的来源, 我们一定要充分地发掘并完全保护它。中国入世13年来, 医药行业与世界接轨, 西方药企拥有药品的知识产权, 所以西药价格居高不下。有人说西医西药“挤出”中国传统医药的市场份额, 在经济侵略的同时大张旗鼓地进行着文化侵略、知识侵略。我国通过限制抗生素的使用等措施正在纠正西药的过度使用, 抗击药源性疾病正在付诸行动。回头反观祖先留给我们宝贵的中药和民族医药遗产, 纯天然、无公害无污染、完全的知识产权, 所以价格低廉……集诸多的“正能量”于一身。今天的世界给了中国传统医药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他山之石”, 借鉴化学合成药品产业化的经验, 民族医药知识产权的保护刻不容缓。

保护民族医药品种的知识产权, 维护行业和企业的合法权益。民族医药具有知识的专有性, 不是公共领域的自由资源, 必须用商标、专利、商业秘密、技术秘密等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对民族医药进行综合保护, 包括地理标志和植物新品种的保护。知识产权得到有效保护才能有效激励创新, 否则将滑入恶性、低价竞争的泥潭。而民族医药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尚不完善, 保护内涵不明确。首先, 要保护的是土家医药经典的研究成果, 如完整的医学药学理论体系, 独特神奇的疗法及经验等。其次, 民族医药企业应积极投入专项资金和专门人员, 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建立国际标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药物研发中心, 加强土家医药化学成分和药理学研究的基础, 充分发掘并研究民族医药资源, 开发出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独家品种民族药成方制剂, 获得发明专利权, 申报国家专利。最后, 民族医药还应紧跟药剂学的发展, 注重用现代科技改良剂型, 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性。以湖北民族学院附属民大医院研发的“独正杆接骨膏”为例, 这种治疗骨伤的盒装膏剂因其配伍制剂方便、用量小、便携性、药物性能强, 赢得可观的市场忠诚度, 这就是现代制剂技术和经典组方的成功结合, 这就是创新的典范。提高民族医药生产的科技含量, 剂型的改进、改良是民族医药现代化最明显和最直接的标志。土家医药不光在土家药的剂型改良上空间很大, 在诊疗技术的规范、治疗手段更简易、用量更少、口感更好等方面都大有可为。

对民族医药科研投入来源匮乏已经成为阻碍传统医药产业化的一大瓶颈。基础科研, 尤其是医药研发具有相当大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世界各国都将其视作公共性很大的混合物品[4], 研发投入的资金规模大、从研发到投产的周期长, 自然不是单个企业或公司能够全部承担的, 而应该由政府联合企业混合供给。尤其对于发展滞后于中医一两个节气的民族医药, 政府的研发投入责无旁贷。即使企业研发出专利和技术, 将其申报知识产权保护又是一项费时费钱的工作, 而不做这项工作, 又恐被同行企业窃取投入生产, 纠纷不断官司不断。维护市场的公平和稳定是政府的职责所在, 化解市场失灵的困境不应该过多妨碍企业的生产分工。保护知识产权不光研发企业受益, 外溢收益更值得重视。政府应该和企业形成一种互相促进的激励机制, 共同设立民族医药的研发基金, 并且指导企业尽快取得知识产权的保护, 将民族医药的专利和技术牢牢把握在手, 提高民族医药的科技含量, 提升民族医药产业的附加值, 助推民族医药的产业化进程。

品牌是产业成熟的标志, 企业完善服务和建立品牌已经成为共识。近年广西注重建立和保护民族医药的品牌, 濒临倒闭的药企起死回生并跨入全国制药企业百强行业, 经济效益巨大。藏医、蒙医和维医等已经打出了金字招牌, 不仅获得更多的政策倾斜, 如名优民族药品商标的抢注绿色通道, 促进企业全面开展保护工作, 还引导企业开发民族医药品牌的内在和外在价值, 如企业在取到注册商标后应该对已注册商标予以公示, 运用知识产权的相关法律维护企业合法的权益。在实现“品牌”民族医药与其他同类产品的差异化的同时, 扩大民族医药企业的知名度, 充分发挥“品 牌效应”, 增强民族 医药的市 场竞争力。

4 结 论

武陵山片区丰富的自然药物资源和土家医药完整而独特的土家医药知识体系, 以及迄今武陵山儿女对土家医药从未止步的研究开发, 是武陵山片区土家医药发展的现实基础。随着越发偏爱传统药物的潮流日盛, 给武陵山片区土家医药在内的民族医药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产业化是民族医药发展的必然趋势, 将获得社会、经济、生态等多方面的收益。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在民族医药产业化的过程中应该担负起应有的职责, 弥补民族医药“市场失灵”的各种区域, 有效干预, 大力扶持。加大对民族医药的宣传力度, 提高民族医药的市场认知度, 通过与高校、企业的密切合作, “产学研”一条龙, 真正实现民族医药的现代化和产业化, 并为人类的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亚力, 夏姗姗.是什么扼住了中药产业化的咽喉[N].北京商报, 2012-09-12 (D01) .

[2]杨瑾, 刘杰书, 殷智.武陵山民族医药旅游的产业化探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 (28) :472-473.

[3]王景霞, 任小巧.民族医药标准化建设现状及思考[J].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3, 28 (11) :3145-3148.

土家医药 篇2

基金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编号:201310063010)。

作者简介:刘德红(1990-),男,湖北巴东人,本科。;邢永革(1968-)女,山东成武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汉语史与古典文献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通信作者:陈红梅(1976-),女,四川射洪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文献与文化的教学与研究工作。E-mail:chenhongmeiooo@sohu.com

【摘 要】 土家族口述医药文献是土家族医药的宝贵财富,其口述资料的保护与传承有利于土家族医药的进一步发展。我们通过对巴东县土家族的走访调查,了解了当地口述医药文献的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 巴东县;土家族;口述医药文献

【中图分类号】R2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8-0001-02

巴东县位于湖北省西南部,隶属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其地理位置独特,拥有丰富的中草药资源。土家族有语言无文字,在漫长的生活中就地取材,形成了自己民族独特的口述医药文献资源。其口述文献资料具有以下特点:一是至今仍口传而未用文字记录;二是前人口述已在近代被记录下来,形成文字资料,有的是手抄,有的是刻印。早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不少学者开始对土家族口述医药文献的进行田野调查,并收集了大量口述资料。如田华咏、田兰、梅之南的《土家医药文献调研与整理》,田华咏、田菂《土家族医药研究30年概述》等[1]。但目前尚未见学者对恩施巴东县土家族口述医药文献进行专门调查研究。

为了解恩施巴东县土家族口述医药文献的实际状况,笔者走访了巴东县野三关镇、清太坪镇、水布垭镇、金果坪乡,大支坪镇和以及临近建始县景阳镇,采访当地的33个有威望的医生和261位居民,他们基本具有一定的文化素质,同时,笔者走访了巴东县民族医院的医生及相关研究人员。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基础上,进行数据统计,笔者分析了巴东土家族口述医药文献目前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以供当地政府及研究专家参考。

1 调查对象及内容

1.1 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以三类人群为主:①有代表性的、有特色治疗技法、有传承体系的药匠;②土家村落里土家文化知识丰富的族长;③土家当地年老的普通民众。

1.2 调查方法

1.2.1 走访药匠时,所了解到的单方验方秘方,相关口述医药文献等用文字记载下来,对特色诊疗方法进行录像,在对方允许的情况下,对文献、资料进行拍照以图像形式记录下来。

1.2.2 走访族长和土家老人或艺人时,主要以笔录和录音为主。

1.2.3走访完后,对所收集的口述医药文献、资料进行分类整理。

1.2.4将分类整理好的文献与相关文传文献进行比较印证,找出口述医药文献中值得进一步保护的方面。

1.3 调查内容

1.3.1 调查土家药匠所传的医药知识,是否存在单方、验方、秘方,是否有抄本、刻本或其他口述医药文献,对哪些方面的疾病有特色疗法,临床效果如何等。

1.3.2 调查村落族长近年来土家村落文化演变情况,当地的土家医药是否有传承保护机制,以及其所知道的与医药有关的民间故事、谚语、歌谣、咒语、口诀等内容与流传情况等。

1.3.3 调查土家当地老年人平时生活与医药的联系,及其所熟知的民间口头流传的与医药有关的民间文学内容等。

2 巴东土家族口述医药文献现存的问题

2.1 口述医药文献分散,不成体系

2.1.1 口述文献资料分散 据调查数据显示,有71%的医者有祖传的单方、验方或者秘方,部分未从医的普通百姓手中也有少量祖传医药文献。但是医者和百姓并未将这些祖传的药方、验方公诸于世,致使土家医药文献零星、繁杂,而且对于这些单方或者秘方是否真实有效只能通过他们的病例进行验证,这些单方和秘方内容是否有重复,因无法获取比对,故目前难以得出结论。同时,在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地广人稀,口述医药文献十分分散,难以一一调查。

2.1.2 资料不成体系 在手持秘方或验方的土家医中,对自己医药知识进行整理(仅限对于自己病例或特别有效药方的整理,由于知识水平有限)的占了39%,没有对医药知识进行整理或根本没有整理意识的土家医占了61%。对自己医药知识进行整理的医生只是对用药简单的记录,并未系统整理。另外,其整理内容与中西医相互参杂,没有形成土家族口述医药文献专著。这些数据说明对土家医药的保护并未真正深入人心,土家医生对于土家医药的保护意识薄弱,这不利于土家医药的发展壮大。

2.2 口述医药文献面临严重失传和误传的问题 土家族文化的传承为历代“口耳相传”,其“口述”资料承载了土家族文化,土家族口述医药文献也是土家医药文献的重要资料。土家族人民在千百年的社会实践中,在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民族医药,在口耳相传的过程中,以口碑的形式传承不衰。但是,语言是变化发展的,在传承的过程中会出现误差,导致口述医药文献出现失传误传的现象。

2.2.1 失传的情况 在走访的这些土家医生,他们的孩子或学习土家医药或从事医生的仅占了17%,有徒弟的人仅有26%,而没有徒弟的人占了74%。在走访的一个73岁的土家医生,他一共带14个徒弟,而现在从事医生这个职业的只有5人。另每人都从这个师父这拿走了相关医药文献笔记,而师父手中没有备份,这都导致了医药文献的失传。同时,在走访过程中,了解到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这说明了现阶段包括土家医药传承已经面临很大的问题,加上现在这些土家医生年龄偏大,土家医药口述医药文献失传情况比较严重。

2.2.2 误传的情况 在我们走访的土家医生中,掌握着大量的单验方、秘方等口述医药文献,但是大部分土家医没有去整理,甚至根本没有去整理的意识。据调查,自己整理过口述医药知识的人占39%,这也是土家族口述医药文献在下一代开始有误传的一个原因。

从对百姓的调查中可以发现,只有10%的人家中收集有单方、验方或秘方,另外90%的人没有收集这方面的单方或者书籍。当地土家族人民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即使收藏也不会阅读,加之31%是通过口传,只有19%是通过文传,50%是通过文传兼口传保存的。这使得民间流传的单方、验方和秘方更容易误传,由于误传的情况难以一一甄别,此处不一一详细说明,但在现实中确实存在很多这种情况。

2.3 口述医药文献传承后继乏人

2.3.1 家族世袭相传的传承后继无人 笔者及课题组成员从当地百姓推荐最多的医者中筛选并选定那些年龄稍大的医生,对其进行走访,并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走访的30位土家医生中,82%是通过拜师学习,13%是祖传,另外5%是通过其他方式来学习(包括跟师学习后再到中专学校进修,还有祖传学习后再到医学院校深造)。在百姓调查中,仅有30%的人支持自己的孩子学习土家医药。从数据来看,大部分都是从小跟师学习的,这有利于老一辈土家医医术的传承,但从另外一个方面也折射出这些土家医生受教育程度不高,其医学知识主要来自跟师学习。其中他们的子女目前也在学习土家医的人仅占17%,这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目前家族世袭相传所面临的窘境。由此可看出现在新生代土家医生继承人员稀少,其主力仍是原来的老土家医。

2.3.2 跟师、从师传承后继无人 调查研究中笔者发现,在拜访的30位土家医中,现在带徒弟的人仅占26%。有65%的人愿意收徒弟,并愿意把自己所掌握的土家医药方面的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自己的徒弟,还有35%的人不愿意收徒传授,并非他们不愿意传承,只是随着现在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变化,疾病的种类在不断的增多,很多疾病是他们用土家医药无法治愈的。与西医和中医相比,他们对土生土长的土家医逐渐失去了信心。在针对普通百姓的调查问卷中,笔者从255份问卷中统计发现,其中只有30%的人支持自己的孩子学习土家医,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土家族口述医药文献家族世袭及师徒传承的方式正在逐渐走向衰弱。原因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年轻人有更好的职业追求,经济收入要远远高于行医收入;另一方面就是中医、西医的冲击;第三,土家族医药本身也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

3 巴东土家族口述医药文献传承与发展的策略

3.1 加速口传文献向文传文献的转化 从调查和搜集方面,对于流传民间的偏方、验方和特殊的诊疗技法以及蕴含土家医药知识的歌谣、谚语、诗歌、传说、典故、口诀、咒语等,可以利用录音、录像、拍照等形式建立载体。同时,相关政府需要加大调查力度和广度,把口传文献转化为文传文献。从整理方面,这些蕴含很高土家医学价值的口述文献依靠口耳相传很难全部保存,更别说升华、概括为完整的理论体系。所以更要借助文字、录音、录像、拍照等现代影音记录手段全面、真实、系统的记录并保存,同时也有利于民族口述医药文献的共建共享。对于那些土家医手中“不外传”的口述医药文献,政府可以设立专项资金进行收购。土家族医药学从“口承”到“文传”到用现代科技手段记录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信息化时代发展的必然[4]。

3.2 政府介入,加大保护力度 对于土家族口述医药文献失传误传的问题,我们需要发掘、保护,特别是抢救性发掘保护那些拥有口述医药知识的老年人,同时对比文传资料,来证明它的真实性。我们需要借鉴藏医等数字化的成果,来传承土家族医药文化。另外,建议当地政府部门组织人力物力,将整个土家族医药方面的东西进行综合整理,建立一个综合图书馆,专门收集土家族医药文化,建立一个土家医药数字信息网,这将有利于土家族医药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3.3 提供人才培养的优惠政策 对于土家族口述医药文献后继无人的情况,需要培养继承人,如鼓励师带徒和家族世代相传。针对家族式传承,土家医也应打破祖传“不外传”思想的束缚,扩大家族世袭传承的范围,实施多人传承制度,只要愿意传承弘扬土家医药文化的人,都可以传承。针对跟师这种传承方式,应把土家医药文化与院校教育结合,如湖北民族学院特招民族学生进行定向专门培养和土家医传承班,充分发挥其教育教学和科研优势,将土家族医药学的经验和方法加以传导,培养更多的高水平、继承型的民族医药人才,充分发挥高校教学科研、服务社会的三大功能,为本民族医药学的发展创新提供人才保障和技术支撑[3]。

4 小结

本次调查是对巴东地区土家族医药文献方面的抽样调查,基本了解了巴东土家口述医药文献的现状以及土家医当前面临的困境。土家医药在漫长的历史中,仍然在发挥它祛病除疾和健体强身以及延年益寿的作用。虽然它现在面临一些困境,但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挖掘保护。对待口述医药文献,要全面挖掘,坚持“抢救第一,继承为先”的原则,对其进行系统的搜集与整理,不断进行总结和提炼,探究土家医药的发展规律,构建完整的医疗体系,发展土家医药,为人类健康事业谋福利[5]。

对土家医药而言,从医学角度研究者甚多,亦有研究其文化特征者,包括非物质文化研究,也有从土家医学人类学角度的考查研究。因此土家医药学,既可以是一门医药学科,也可以是一种文化现象。在这样一种交叉的混合环境中,既有其它民族医,也有中医,更有西医。只有继承创新,整理土家族医药文献,进一步开发土家族医药,发挥土家医药在民族地区的作用。融合现代文明和现代科技,来继承和传承我们的土家医药文化[2]。

参考文献

[1]田华咏,田兰,梅之南.土家医药文献调研与整理[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3,6(48).

[2]杨付明.民族医药文化与现实的融合[Z].湖北民族学院医学院.

[3]陈龙全,张金红.土家族医药的基本特点、研究现状与发展思路[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07,24(3):1-3.

[4]朱国豪,朱娜琳.土家族医药的学术价值和开发研究概述[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07,24(3)4-7.

[5]莫益增,莫文杰.土家族医药的现状与展望[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10,27(3)60-61.

土家医药 篇3

民族医药是中国传统医药的三大构成之一, 其理论体系独特, 疗效确切, 生命力旺盛。民族医药的现代化也是中医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发展民族医药是社会进步的必然。民族医药是优秀文化遗产, “文化丧失则民族解体”, 传承并发展民族医药是对祖国优秀文化传统的保护和建设, 是各民族和谐繁荣的题中之义。

1982年我国宪法提出要“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 武陵山片区是全国率先成立的连片扶贫区, 世居少数民族有土家族等9个, 民族医药资源极其丰富, 生态环境良好。这些成为武陵山片区民族医药拉长并扩展产业链、实现产业化的良好发展前提。本文以土家医药为例, 使用SWOT分析方法从纷繁复杂的竞争环境和内部资源入手, 试图找出武陵山片区民族医药产业化的瓶颈所在, 并探寻武陵山片区民族医药产业化的路径, 充实民族医药实证研究方面的欠缺。

二、土家医药产业化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土家医药是土家族先辈原创的医学体系和知识经验, 理论系统完善, 古老的医学典籍沿用至今, 是武陵山片区人民历来信赖的医疗保障, 极富丰采、源远流长。土家医学的“三元论”和土家药学的“三元性”富有土家哲学的思维模式, 在天然药材的用药部位、采摘季节、炮制方法、组方原则等方面亦与中医差别迥异, 自成体系。针对某些疑难杂病如风湿病、骨病等, 土家医药的诊疗手段更加简便易行, 流传下来的经验组方取得令现代医学望尘莫及的确切疗效, 是祖国民族医药的重要部分。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土家医药引起学术界的广泛重视和深入研究, 尤其对“竹节参”等土家药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土家医药现代化的发展是武陵山片区社会进步的必然, 也是一项涉及医药卫生、民族文化、教育科研诸多方面的系统工程。土家医药应该以开放的姿态不断创新和发展, 实现长久的生命力, 而固步自封、裹足不前则将面临淘汰。民族医药产业化发展将契合武陵山片区《扶贫纲要》的政策目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并实现科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的生产和供给。

二、土家医药发展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又称态势分析法, 从内部的优势 (Strengths) 和劣势 (Weaknesses) 及外部的机会 (Opportunities) 和风险 (Threats) 四个方面分析竞争环境, 制定经营战略和策略。本文基于土家医药自身的优势及不足, 结合现代医学、现行的医疗卫生政策等外部环境, 考察其面临的机会和威胁, 试图制定有效可行的战略组合。

(一) 优势

1. 土家医药的临床疗效真实可靠。

土家医药是武陵山片区不可或缺的医疗卫生资源, 核心竞争力来自经得起实践检验的临床医药疗效, 经典单、验方等都是产业化的坚实基础。近三十年来一批筛选自土家医药经典单、验方的土家药新药, 如湖北民族学院研发的“独正杆接骨膏”、“固本健脑口服液”、“地茶止咳露”等, 在武陵山片区赢得患者交口称赞的好口碑。

2. 土家医药根植的自然资源丰富。

武陵山片区是亚热带山地气候, 海拔差最大近2000米, 适合多种不同气候需求的植物生长, 自然资源得天独厚且相对丰裕。

3. 绿色天然, 医疗保障成本更低。

土家药原生态、纯天然, 毒副作用小, 而细菌较少对天然药材产生耐药性, 故是为“绿色健康”。武陵山片区是连片贫困区, 历来缺医少药, 因此土家医药是片区不可或缺的医疗保障。

(二) 弱势

1. 发展土家医药的人力资本稀缺。

在土家族语言、文字渐行渐远的今天, 许多“口传、身教、心授”的内容随“传统医药师承及确有专长”人员的年事日高而锐减衰退, 甚至失传, 而这些人员比保留下来的典籍更有价值。片区尚无专门的土家医药教育机构, 缺乏民族医药人才辈出的土壤, 现有的从业者素质有待提高。即使像田先彩这样声名远播的土家名医, 也是祖传或跟师学艺获得医技或制药技术, 未接受多学科专业系统培训, 难以对土家医药的优势特色进行连续不断的整理研究。

2. 土家医药多是单方, 治疗范围有限。

土家医药所擅长的多是风湿、骨伤之类, 范围狭窄。反观藏、蒙等得发展较好的民族医药, 诊治范围更广, 能满足更多患者的需求, 产业化的目标市场广阔坚实。例如, 竹节参的药理基本清楚, 但开发的竹节参成药却寥寥无几。

3. 成药剂型单一, 质量稳定性差。

土家药常用的传统剂型种类单一, 加工程序简单, 生产工艺落后, 产品比较粗糙, 往往剂量相对较大, 起效缓慢且质量稳定性差, 限制了土家医药的广泛使用。在过去的土家医药研发工作中, 重药轻医, 缺乏对医理的探讨和系统研究。研究工作仍止步于文献的整理、单方验方的搜集及临床疗效的验证等, 对竹节参等单味药物的成分研究始终是重点, 不利于土家医药的可持续发展。

(三) 机会

1. 世界性的“传统民族医药热”日益强烈。

传承民族医药精良高明的医术, 提供稳定、安全、有效的民族药, 保护天然资源可持续利用, 民族医药将立于不败之地。

2. 民族医药产业链不断延伸, 治病兼顾保健。

民族医药通过合理配伍, 可以制成多种保健品, 如消食、减肥、降脂等保健功效, 从而将目标市场扩展到保健品市场, 做大民族医药产业。

3. 武陵山片区扶贫政策的倾斜。

医药产业尤其是药材产业被武陵山片区《扶贫纲要》列为扶贫发展的支柱产业, 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加大扶持, 为民族医药产业化提供有利的政策环境。

(四) 威胁

1. 土家医药的执业资格受限。

土家医药的执业资格考试还未单独列出来, 执业资格的获得只能列入“中医”大类考试。诸如田先彩之类的土家医药师及确有专长者, 源于师承方式的教育, 专业技术突出而医疗法律等相关知识欠缺, 通过多门课程的考核显然困难重重。目前尚无专门的土家医药专业在大专院校或中等学校中开设, 无法在现代教育体制下培养土家医药的专业人才, 也限制了执业民族医药人才的数量。

2. 土家医药的知识产权保护欠缺力度。

民族医药是原创的知识体系, 拥有完全自主的知识产权和医药品牌, 也拥有了民族医药的定价资格和市场谈判能力。而目前政府和企业对土家医药知识产权的认识不足, 更谈不上保护, 品牌意识淡薄, 导致产品附加值低。

3. 土家药的供给不足。

土家药源自天然, 产量有限, 加之缺乏行业标准, 不具备相应的市场准入资格, 使供求失衡更显著。生态环境逐步恶化使野生药材日渐稀少, 而人工种植、养殖、家驯的民族药材亟待达到市场准入的要求。恩施州迄今无一家全国重点药材基地, 反映出土家药上游产业规范化、标准化生产的落后。沿着土家药产业链从上往下看, 中下游的生产仍不乐观。土家药的科研经费不足、科研人员匮乏等, 造成土家药资源开发利用率低, 产品技术含量低、创新水平不高, 现有的供给难以契合市场日益增大的医药需求。土家药物标准的缺位造成药品生产无法申报国药批号, 只能作为医院制剂服务小众患者。迄今全州无一家土家药制药企业, 无一家土家医特色医院, 供给的短缺进一步遏制需求的增长, 而规范化、标准化生产, 集约型增加供给才是走出恶性循环的唯一出路。

三、武陵山片区民族医药发展的政策建议

基于土家医药面临的内部资源和外部环境, 通过SWOT分析可以找到未来产业化发展应该采取的战略, 如表1。

显然, 土家医药产业化离不开多维度、有效率的政府干预, 以克服目前的困境折射出的市场失灵。政府在文化教育、研发投入、电子信息、新闻出版等诸多领域都应加大对土家医药的重视和倾斜, 在产业扶持政策上制定合意的财税优惠并加快产业规范化建设。民族医药产业化亟待科学性、可行性、可操作性兼备的民族医药行业规范的尽早实施, 相关职能部门应加快民族医药的规范化建立, 包括民族医“执业资格”的认证和民族药的市场准入标准。创新才能保证产业的竞争力, 因此知识产权首先要保护土家医药经典的研究成果, 民族医药企业也应加强土家医药化学成分和药理学研究的基础, 开发出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民族药成方制剂, 获得发明专利权, 申报国家专利。其次, 民族医药还应紧跟药剂学的发展, 注重用现代科技改良剂型, 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政府在鼓励倡导的同时, 应严惩破坏生态环境、恶意开采野生药物资源的违法行为, 为民族医药产业化创造有利的发展环境。

武陵山片区自然资源丰裕, 土家医药核心竞争力强, 发展民族医药的宏观政治环境和市场环境良好, 因此需要政府在土家医药产业化的初期更重视“有形的手”, 在政策目标、传导机制和特殊政策的设计等方面做有效的干预, 助推土家医药产业化的进程。

摘要:民族医药产业化是我国传统医药产业化的题中之义, 是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武陵山片区的土家医药是祖国重要的民族医药资源, 具有独特的理论哲学体系, 核心竞争力显著。武陵山片区是连片贫困区, 有着孕育土家医药极为丰富的自然资源。在全球兴起传统民族医药热的背景下, 抓住机遇实现土家医药的产业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使用SWOT分析方法从纷繁复杂的竞争环境和内部资源入手, 试图找出武陵山片区民族医药产业化的瓶颈所在, 并探寻武陵山片区民族医药产业化的路径。

关键词:武陵山,土家医药,SWOT分析法,对策

参考文献

[1]褚国本.发展民族医药的现实意义[J].世界科学技术, 2000 (05) .

[2]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卫生局.恩施州民族医药研究丛书[M].北京:中国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002.

[3]朱国豪, 朱娜琳, 杜江, 等.解读土家族医药的学术价值和开发研究战略[J].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7 (05) .

[4]孺海, 隆栋.《田先彩传奇》演绎土家名医风采[N].湖北日报, 2008-12-28.

[5]李春燕.论中医文化认同危机的根源及其应对策略[J].时珍国医国药, 2013 (05) .

[6]郑进, 王寅, 李铭, 等.云南省民族医药研究现状的思考与展望[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2 (01) .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土家医药】相关文章:

土家04-11

土家婚恋范文05-17

土家族音乐04-12

土家部落成长历程论文04-17

土家部落成长管理论文04-17

介绍土家族范文05-20

土家族特点范文05-21

土家族禁忌范文05-21

土家族资料范文05-21

土家族来源范文05-21

上一篇:C2系统下一篇:中职财经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