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审计基金

2024-08-13

公司审计基金(精选四篇)

公司审计基金 篇1

一、当前社保基金审计存在的问题

1. 审计认识不到位

由于我国社会保险事业的发展史比较短,各地社保部门的机构设置不同,各业务科室独立核算,工作缺乏有效监督,更谈不上加强认识了。比如很多社保单位对内部审计机构设置认识不到位,对基金内部审计职能认识不到位,从而使基金内部审计工作流于形式。

2. 社保政策不完善

法规不健全、滞后的问题直接制约着审计作用的发挥。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更多的还是依靠行政机关的政策命令,政策的多变性和随意性使得社会保障制度失去了应有的稳定性、可靠性和连续性,容易造成社保资金审计缺乏法律依据。

3. 审计监督不力

由于部分社保机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完善,加上社保基金来源渠道多、使用范围广、业务流程复杂等,致使社保基金在征收环节票据管理不严,代办人有空子可钻,将代收的社保基金装进了个人腰包。

4. 审计技术水平不高

由于社保基金在运行上存在资金量大、运行环节多,在管理上存在重复性、时效性强等特点,决定了社保基金的运行和管理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依赖性,也决定了社保基金审计的手段必须适应这一工作环境的需要。但是目前部分审计人员运用计算机审查会计信息的水平还较低,很大程度上还依靠手工查账的方法获取审计证据,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社保资金审计效率的提高。

二、加强社保基金审计,建立安全审计观的措施

1. 准确定位社保基金审计思路

根据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我国社会保障审计工作的基本定位是:进一步深化财务收支审计,通过发现问题,帮助整改,促进规范管理,确保社会保障基金安全运行,提高使用效益。在此基础上,社保部门要努力探索财务收支审计与效益审计、管理审计相结合的新路子,逐步将社会保障审计的着力点从以查处违法违规问题为主转移到以核查现行社会保障政策效应、评价社会保障资金使用效益为主。同时要加强社会保障审计理论创新,用新的社会保障审计理论指导新的社会保障审计实践。

2. 积极完善社保基金审计制度

社保基金的运营事关社会稳定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大多数人的切身利益。社保审计不能仅局限于查错纠弊,更重要的是从管理上、制度上发现和揭露问题。为此我们要从宏观入手,从制度入手,关注各项社会保障政策和措施的落实情况。同时在实际执行中,要关注这些方针、政策和措施是否得到贯彻落实,有无片面理解中央有关社保政策的意图,落实政策不到位或执行政策存在偏差等,从管理上、制度上和体制上找问题、查根源,提对策,才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3. 加强社保基金审计监督

加强社保基金审计监督的当务之急是尽快完善立法,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规范管理,从立法角度上加强预防和治理。首先,从立法上确保社会保障基金收入户、支出户和财政专户做到“双审、双控、双对”。建立社会保障基金综合评估制度和报表体系,经办机构依据《社会保险稽核办法》,依法对缴费单位和个人申报的缴费基数和缴费情况及社保待遇支付情况进行核查,从上至下构建社会保障监管责任体系。其次,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基金预算管理体系。坚持社保基金收支两条线,规范基金收支管理。按照“一揽子”社保预算方法编制社保预算,各项目实行分项预算管理,保持收支平衡。同时要落实审计公告制度,增加审计透明度。

4. 加强审计队伍自身建设

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是社保审计工作的保障。为此,我们结合审计工作的实际,强力推进建设复合型人才队伍的进程,努力培养和造就适应形势要求和审计工作需要的领导人才、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队伍。建立规范的审计人员职业准入制度,为审计人才成长提供机制保障。组建复合型社保审计组,实现专业互补,优势互补,提升社保审计作业的精细化程度,使社保审计人员与高要求的社保审计工作相适应,从而更好地更深入地开展社保审计整改工作。

5. 积极运用计算机手段

公司审计基金 篇2

证监会计字[2007]11号

颁布时间:2007-3-13发文单位: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各基金管理公司、各相关会计师事务所:

为做好2006年度证券投资基金(以下简称“基金”)和基金管理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年度报告的编制及报送工作,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发挥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监督功能,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公司应按照《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等相关规定,编制2006年度基金及公司的年度报告,积极配合主审会计师事务所按期完成年度报告的审计工作,并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及我会有关要求,做好新旧会计准则的衔接,保证真实、公允地反映基金及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二、公司应根据有关财务资料编制公司2006年度财务监管报备表(《基金管理公司财务监管报备表(2006年度)》格式见附件1)。财务监管报备表须经负责公司年度财务报表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审阅,并出具审阅意见。

三、2006年12月31日前依法注册成立(以工商登记注册日期为准)的公司均应编制全套财务报表及财务监管报备表,并按照相应要求由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或审阅。

四、公司应规范下列业务的财务处理:

(一)暂存于以公司名义开立的直销账户、清算总账户、中登基金备付金账户、中登基金认购专户等账户中,经注册登记系统已确认的认购款、申购款等资金孳生的利息或利差,属于基金资产;暂存于该等账户中的赎回款、分红款、注册登记系统未确认的认购款、申购款等资金孳生的利息或利差,属于投资者。公司不得将上述利息或利差计入公司收入,更不得将上述利息或利差长期滞留于以上相关账户中。

(二)公司采用后端收费模式的,向客户收取的后端认购、申购费应于收取时全额确认为收入;向代销机构支付的销售手续费应于支付时计入资产科目,在客户持有基金份额的期间内按系统性的方法摊销,计入当期费用。因登记注册系统生成数据困难,无法在2006年度按上述规定实施系统性摊销方法的公司应于2007年7月1日前实施。

五、公司在年度财务报表附注中应单独设置“风险准备计提及使用情况”小节,披露一般及专项风险准备如下相关事项:

(一)累计和当期计提的一般及专项风险准备金额;

(二)累计使用金额、当期使用金额及原因;

(三)各项风险准备期末专户存款余额;

(四)投资明细,包括证券名称、持有数量、期末市值、投资成本、当期投资损益,以及相关各项合计数。

六、会计师事务所应当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2006)》的有关规定,审慎选用鉴证方法和技术,重点关注重大错报风险及舞弊风险,充分、有效地履行内控测试和实质性检查程序,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客观、审慎地发表审计意见,并相应承担审计责任。

七、会计师事务所应深入理解现行证券投资基金法律、法规,对照有关规定及公司章程、基金合同等,对销售、投资交易、会计核算、税收、信息披露等业务流程的合规性,予以重点关注。会计师事务所还应在公司的股权变更、关联交易行为、重大资产减值准备转回、金融工具类别变更、计价公允性、风险准备的提取、管理和使用等重大事项方面加强证据收集,加大审计检查力度。

八、会计师事务所应对公司和基金主要业务环节的内部控制情况进行核查,并出具内控评价报告。

(一)内控核查范围至少包括投资管理(含研究、投资、交易)、基金营运(含基金会计、注册登记、客户服务)、市场营销(含直销、代销渠道、电子商务等)、公司财务、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监察稽核等环节。

(二)内控核查应按照事先制定的工作程序,进行必要的符合性和实质性测试。内控评价报告应分别针对公司和基金相关业务环节内控制度是否健全、是否有效进行评价,包括发现的问题及其对公司的影响、提出的整改建议等内容。

(三)内控评价报告应全面、真实、客观地反映发现的问题,不仅要揭示金额超出审计重要性水平的问题,也要披露金额尚未超出重要性水平但性质较为严重的问题,对发现的问题不得避重就轻或者隐瞒不报。公司聘用不同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财务报表、基金财务报表进行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应分别针对相关业务环节的内控进行核查,分别出具内控评价报告。

九、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应按照以下要求报送年度财务报告及审计相关信息:

(一)公司应报送的文件包括:经审计的公司年度报告、经审阅的公司年度财务监管报备表、经审计的基金年度报告、基金年度报告摘要、内控评价报告。公司年度报告、基金年度报告、基金年度报告摘要的电子文档,应同时通过基金监管业务信息系统报送平台目录下的“公司年报”、“年报会计”和“基金年报”报送。

(二)会计师事务所应报送的文件包括:公司和基金审计工作总结报告和审计问题总结报告。审计工作总结报告应包括:各项审计项目负责合伙人、具体经办经理、参与项目的其他审计人员姓名、审计收费、内控评审收费。审计问题总结报告应包括年报审计以及内控评价的总体情况,分类汇总发现的会计、税收及信息披露等问题和相关建议。

(三)各项文件应以书面及电子文档(Excel或Word格式)分别报送至我会基金部、会计部及公司经营所在地证监局。

(四)除基金年度报告按《证券投资基金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的要求报送外,其他各项文件的报送工作应于2007年4月30日前完成;

我会将于2007年4月30日后公示具体报送情况,并对未完成报送工作的公司及会计师事务所进行批评。

十、会计师事务所在执业过程中应与监管机构保持密切沟通,遇到审计范围受限或其他重大疑难问题,应及时向我会反映;发现违法违规事项、潜在违规风险,如利益输送等重大问题,应及时以“致监管当局函”或其他形式,向我会及公司经营所在地证监局书面报告。

十一、我会将对基金及公司2006年度报告的编制及相关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尽职情况进行检查。基金或公司的会计信息存在重大遗漏、误导性陈述或虚假记载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未勤勉尽责的,我会将要求公司另行聘请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专项复审,并依法对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及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我会将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内控核查工作质量进行抽查。对出具的内控评价报告没有实质内容或未按要求核查相关业务环节的会计师事务所,将要求其提交内控核查工作底稿,并根据抽查结果及有关规定对会计师事务所及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

请各公司于3月20日前,将公司财务负责人、基金会计负责人、信息披露负责人的姓名、职务和具体联系方式(包括工作电话、移动电话、电子邮件邮箱)传真并发电子邮件至我会联系人。

附件:1.《基金管理公司财务监管报备表(2006年度)》格式(注:附件将随后以电子邮件发送给联系人)

浅议社会保险基金的审计重点 篇3

【关键词】 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险基金;社会保险基金审计;社会保险基金管理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关键时期,如何确保作为社会保障体系主体的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与完整是一个社会广泛关注的核心问题。

一、社会保险基金审计的必要性

作为一个转型中的国家,我国在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同时,尚存在着社会结构性矛盾、利益冲突、收入差距、失业率、老龄化等问题,为了确保社会经济稳定、健康和协调发展,迫切需要建立起一套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险基金是国家通过立法形式建立的,由缴费单位和个人分别按照缴费基数的一定比例缴纳以及通过其他合法方式筹集的,用于解决社会成员因退休、医疗、伤残等而提供物质帮助的专项基金,包括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工伤保险基金、生育保险基金五种。

社会保险基金一向被老百姓称为“保命钱”,它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是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有力保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强大后盾。然而,山西、海南、河北、上海、云南、浙江……近年来,多起涉案金额巨大的社保基金违法违规使用案件的曝光,使得公共基金管理问题屡次成为舆论焦点。统计显示,在1986年至1997年间,全国有上百亿元社会保险基金被违规动用。据不完全统计,1998年以来,全国清理回收挤占挪用基金160多亿元。至2006年底,还有数十亿元没有回收入账。截至 “十五”期间,劳动和社保障部接到挤占挪用基金举报案件96件。近期,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社保基金审计结果也表明,社会保险基金在运行管理中存在内控机制不严密、业务处理不规范、基金受到侵害等严重问题。

造成社保基金的违法违规使用,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管理体制的“泛行政化”、内部管理和控制不力、外部监督缺位等等,致使社保基金很难建立起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规范的会计审计制度、信息披露制度和风险防范机制。

为了全面保证社保基金的安全完整,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必须着力加强内部管理,加大对社保基金的审计监督,借助外部监督的力量,施行有效的控制,以确保社保基金的安全,防止社保基金流失。

在目前社保基金管理体制暂时难以改变的情况下,各级审计部门依法对社会保险基金的预决算、基金收支、基金运营管理的合法性、真实性、有效性的监督检查,能够维护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政策的贯彻执行,保障社会保险基金的正常运行,防范基金管理的各种风险,发挥社会保障基金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通过审计监督,能够有效地制止和纠正社会保险基金管理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在增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机构自我约束力的同时,进一步促进社会保障事业的健康发展。国家审计署多次表示,今后审计部门将把老百姓关心的医疗、养老保险作为审计的重点。

二、社会保险基金审计的重点

社会保险基金审计属于国家审计的范畴,具有强制性、互济性和普遍性等特征。笔者认为,为了确保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与完整,审计部门在对社会保险基金进行审计时,应当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审查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及执行情况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是指经办机构根据社会保险制度的实施计划和任务编制的、经规定程序审批的年度基金财务收支计划。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严格按批准的预算执行,认真分析基金的收支情况,定期向同级财政和劳动保障部门报告预算执行情况。

审计部门应对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和执行情况进行审计,其审计内容和审计重点是:

1.基金预算编制是否坚持政策性、全面性、真实性、合理性的原则;

2.经批准的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是否被严格执行,有无超出预算的问题;

3.预算的调整是否按照法定的程序报经批准,年度预算和决算是否报经财政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审批。

(二)审查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

社会保险基金应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按时、足额地进行征收。征收机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可以由税务机关征收,也可以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按照国务院规定设立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征收。社会保险基金筹集范围包括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及灵活就业人员。构成社会保险基金组成内容的,包括社会保险费收入、利息收入、财政补贴收入、转移收入、上级补贴收入、下级上解收入和其他收入。

对社会保险基金筹集的审计内容和重点是:

1.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是否按法定的项目和标准,及时、足额征收社会保险基金、是否存在擅自扩大基金征收范围、任意提高或降低基金征收比例,是否存在对企业实行减收免收社会保险费的现象。

2.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是否将基金的增值收入纳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有无坐支、截留、转移或隐瞒资金收入,私设“小金库”的问题。

3.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有无不按规定收取滞纳金,或未将滞纳金列入收入的情况。

4.社保经办机构是否建立完整的基础数据,是否对参保人群进行有效监督,对在征管过程中发生的漏缴、少缴社会保险费的现象是否进行有效遏制。

5.社会保险基金登记、申报、征缴是否脱节。

6.经办机构征缴的社会保险费是否及时足额缴入收入户,有无不入账,搞“体外循环”或被挤占挪用。

(三)审查社会保险基金的使用

社会保险基金应按社会保险的筹资范围、国家规定的项目和标准支出。社会保险基金的支出项目主要包括社会保险费待遇支出、转移支出、补助下级支出、上解上级支出和其他支出。

对社会保险基金使用进行审计的内容和重点是:

1.社会保险基金管理部门及社保经办机构是否依法及时、足额支付社会保险基金,有无拖欠、截留和任意扩大或缩小开支范围的情况,如拒绝支付应由社会保险基金支付的项目,或承担不属于社会保险基金开支的项目等问题。

2.社会保险基金支出是否按规定编制预算、计划,有无超预算、超计划用款。调剂资金的分配、使用是否做到专款专用、合理合法,资金的调度和用款计划是否按规定的程序报批。

3.社会保险基金管理部门及社保经办机构有无违规支付、虚列支出、转移资金和挤占挪用等损害侵蚀社会保险基金的情况。

4.受益人是否存在虚报、冒领和骗取社会保险基金的行为,经办机构是否定期对离退休人员进行必要的生存调查。

5.经办机构是否对参保单位或参保人员提供的相关资料进行严密的审核,如丧葬抚恤费的支取是否提供火化发票及死亡证明。

6.社会保险基金管理部门及社保经办机构对重大资金的支付是否实行集体决策,在社会保险基金支付环节是否设置审核和监督岗位。

7.社会保险基金支付是否严格遵循统筹范围内支付原则、专款专用原则、统一性原则、适度性原则。

(四)审查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

根据《社会保险基金财务制度》的有关规定,社会保险基金必须存入财政部门和劳动保障部门共同认定的国有商业银行开设的社会保险基金收入户、支出户及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均不得挤占挪用,也不得用于平衡财政预算。基金根据国家的要求统一管理,按险种分别建账,分账核算,专款专用,自求平衡,不得相互挤占和调节。基金结余,除根据财政和劳动保障部门商定的、最高不得超过规定预留的支付费用外,应全部购买国家发行的特种定向债券和其他种类的国家债券,任何地区、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得动用保险基金投入其他金融和经营性事业。

对社保基金管理情况的审查,是整个社保基金审计的重点所在。其审计的内容和重点为:

1.社会保险基金经办机构的内控制度是否健全、有效,如财务和内部审计机构是否健全,能否发挥核算监督和控制的作用。

2.社会保险基金是否安全、完整,其保值增值是否合法、合规。各级政府、财政部门、社保管理部门、社保经办机构和其他单位、个人有无以各种形式将社会保险基金用于对外投资、经商、办企业,为企业贷款担保、抵押、弥补行政经费和平衡财政预算等情况,是否存在贪污、私分基金等违法行为,是否存在长期挂账,以前挤占挪用基金是否回收。

3.社会保险基金经办机构的基金预算、决算编制、审批、执行和调整是否存在不符合财务制度,有关会计凭证、账簿和报表是否真实、合法;会计核算是否严格执行《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

4.结余基金收益状况,是否合理安排存期以追求收益最大化。

【主要参考文献】

[1] 魏新军,孙键. 社会保险基金审计[J]. 中国审计,2006(1).

[2] 赵小剑. 社保基金为何大案频发[N]. 南方周末,2006-8-10.

[3] 财政部. 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S]. 1999.

[4] 财政部. 社会保险基金财务制度[S]. 1999.

[5] 王元月,游桂云,李然. 社会保障:理论、工具、制度、操作[M]. 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4.

[6] 冯必扬,严翅君. 现代社会保障研究[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7] 陈刚. 工伤保险[M]. 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

[8] 苏州市审计局行事审计处课题组. 浅论社会保险基金审计的责任观[C].http://www.suzhou.cnao.net/news

城乡医疗救助基金审计情况 篇4

根据宪法和审计法等相关法律规定,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审计署组织各级审计机关,对全国18项社会保障资金进行了审计(重点审计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和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现将城乡医疗救助基金的审计情况公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制度建设情况。

2003年,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民政部、卫生部、财政部出台《关于实施农村医疗救助的意见》,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农村医疗救助制度试点工作,通过政府拨款和社会各界自愿捐助等多渠道筹资,对患大病农村五保户和贫困农民家庭实行医疗救助。截至2006年底,全国所有涉农县均建立了农村医疗救助制度。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等部门《关于建立城市医疗救助制度试点工作的意见》,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城市医疗救助制度试点工作。截至2008年底,全国所有县均建立了城市医疗救助制度。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部分地区开始探索建立统一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截至2011年底,全国有431个县合并实施了城乡医疗救助制度。

在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实施过程中,各地普遍建立了“政府领导、民政牵头、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管理体制。财政部、民政部先后出台《农村医疗救助基金管理试行办法》、《关于加强城市医疗救助基金管理的意见》等文件,对医疗救助基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做出明确规定。各级地方政府及财政、民政等职能部门不断完善监管办法,采取专项检查等措施不断加强医疗救助基金的监督检查工作。

(二)基金收支和结余情况。

2011年,全国医疗救助基金收入合计200.94亿元,比2005年增长10倍;支出合计192.89亿元,比2005年增长18.95倍;截至2011年底,基金累计结余154.06亿元,比2005年底增长10.6倍。

2011年医疗救助基金收入中,来源于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和其他渠道的分别为131.86亿元、62.19亿元和6.89亿元,分别占65.62%、30.95%和3.43%。

二、主要成效

(一)医疗救助受益人数显著增加。

医疗救助制度覆盖城乡,促进了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近年来,随着政府财政投入的不断加大,医疗救助的受益人数显著增加,困难群众普遍享受到了医疗保障。2011年,医疗救助基金直接医后救助2367.27万人次,比2005年增长8.33倍;共计资助6649.35万人参加新农合或居民医疗保险,比2005年增长12.74倍。

(二)医疗救助水平稳步提高。

近年来,各级财政不断加大医疗救助资金投入力度,不断提高医疗救助的补助标准,减轻了困难群体特别是五保户和低保群体的医疗费用负担。2011年,城市、农村医疗救助次均水平分别为669.74元和776.17元,分别比2005年增加527.7元和425元,分别增长371.51%和121.02%。医疗救助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困难群众就医负担有所减轻。

三、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一些地方和单位存在违纪违规问题。

——部分地区扩大范围支出387万元,其中:用于基层单位工作经费254.2万元,用于平衡县级财政预算112.8万元,用于购建固定资产等20万元。

——个别工作人员利用管理漏洞,套取医疗救助资金,涉及金额32.75万元。

(二)制度执行和业务管理还不够严格。

——部分地区资金管理不够规范。1个省本级、8个市本级和33个县18 284.59万元医疗救助基金未纳入财政专户管理;52 588.32万元医疗救助资金存在会计记账和核算错误等问题。

——部分地区业务管理不够规范。21个市本级和212个县59 437.1万元财政补助资金未及时足额到位;27个县未及时支付医疗救助资金1265.42万元;部分地区还存在其他不规范问题,涉及金额1.48亿元。

四、需要进一步研究完善的问题

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救助的管理部门相互间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加上部分地区社会救助基层服务能力不足,导致国家用医疗救助资金资助困难群众参加医疗保险的政策在一些地区未得到完全落实。截至2011年底,有2514个县城乡医疗救助资金结余126.39亿元,相当于这些地区当年医疗救助资金财政投入的80.28%,但这些地区低保人员中按政策得到医疗救助资金资助参加医疗保险的仅占63.69%。

上一篇:10kV柱上变压器下一篇:会计师事务所管理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