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2024-08-05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精选十篇)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篇1

本文对“十一五”期间国家社科基金80项医药类项目进行统计,从申报隶属系统、项目类别、成果形式、学科领域和年度分布等方面对医药类项目选题内涵分析,揭示我国医药类国家社科项目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趋势,旨在了解“十一五”期间我国医药类国家社科研究项目的基本情况,期望对与医药类有关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选题有指导意义。

1 研究对象

本文对“十一五”期间国家社科项目涉及关键词“医”和“药”的选题进行筛选,确定涉及医药类国家社科项目80项作为统计分析对象。数据来源于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网站公布的“十一五”立项资助课题。[2,3,4,5,6,7,8,9,10,11]

2 “十一五”期间医药类国家社科项目基本情况

2.1 申报隶属系统分布情况

续上表

国家社科基金申报是以各省市、自治区统一汇总上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以下简称全国社科规划办),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部属在京高校可以单独上报申请材料,故本表申报隶属系统关系是以全国社科规划办要求的上报申请材料的申报系统作为划分标准。按此隶属关系,由表1可见,在“十一五”期间,有25个隶属申报系统获得医药类国家社科立项,共65个申报单位。上海市、江苏省、驻京部属高校和云南省分别获得10项、9项、8项、6项,占全部80个项目的51.25%,是获得医药类国家社科项目立项资助排在前四位的隶属申报系统。广东、陕西、湖北和湖南分别获得4项医药类国家社科项目立项资助。天津、内蒙、四川、安徽和浙江分别获得3项医药类国家社科项目立项资助。山东、黑龙江、新疆和福建分别获得2项医药类国家社科项目立项资助。山西等8个申报隶属系统各仅有1项医药类国家社科项目立项资助。在“十一五”期间,全国还有9个省、自治区没有获得医药类国家社科项目立项资助,分别是广西、宁夏、辽宁、西藏、青海、河北、河南、贵州和海南。

2.2 项目类别分布

本文数据来源于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统计,年度项目只分重点项目、一般项目和青年项目,其次包括西部项目。由表2可见,在“十一五”期间,医药类国家社科项目重点项目仅有3项,占80项的3.75%,一般项目占了大部分,有45项,占80项的56.25%,青年项目有23项,占了28.75%,西部项目有9项,占了11.25%.数据显示,在有关“医”和“药”的国家级社科研究方面,重点项目过少,各组织申报隶属系统和各申报单位应加大资源整合,为国家医疗体制改革解决一些大的棘手的难题,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3 项目成果形式分布

“十一五”期间医药类国家社科项目成果形式分布见表3。成果涵盖了5种形式,主要集中在研究报告、专著、和论文(集)三种,分别占全部成果形式的41.32%、33.06%、23.14%;工具书和译著分别占总的成果形式的1.65%和0.83%.一般而言,以研究报告和论文(集)作为成果形式的社科项目的研究周期相对较短,期限一般为1-2年,成果周期也相应较短。因此,应用性的社科课题一般以研究报告和论文(集)为主,而专著由于自身所具有的理论性和系统性,比较适合于一些重大基础理论课题,研究期限一般为2-3年[1]。“十一五”期间医药类国家社科项目以研究报告、和论文(集)作为成果形式的课题数量占了64.46%,说明全国从事与“医”和“药”有关的国家社科研究工作者非常重视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现实问题,关心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面临的突出问题。

注:每个科研项目可选择成果形式2项,故成果形式总数大于项目总数。

2.4 学科领域分布

全国社科规划办每年发布年度申报通知,对申报学科领域做了规定。2006—2009年4年均涵盖22个学科,2010年增加了管理学,申报学科领域达到了23个。单列的教育学、艺术学、军事学等3个学科领域的申报由相关部门另行组织,故不再本次统计分析范围之内。“十一五”期间医药类国家社科项目学科领域分布见表4,“十一五”期间医药类国家社科项目学科领域集中在法学、社会学和应用经济等领域,分别为20项、16项和13项,共占61.25%,这表明,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法律、社会和经济等问题是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主要面临或必须解决好的一系列问题;在“十一五”期间,我国医疗类国家社科研究涉及的学科领域比较多,全国社科研究工作者研究兴趣广泛,涉及的学科领域有政治学、管理学、党史党建、图书情报、语言学和哲学等,占全部80项社科项目的38.75%。由表4还可知,“十一五”期间医药类国家社科项目没有涉及马列科社、统计学、国际问题研究、世界历史、考古学、中国文学、外国文学、新闻传播和体育学等9个学科领域。

2.5 年度分布

“十一五”期间医药类国家社科项目年度分布由表5和图1可见,2006年医药类国家社科项目仅有5项,占80项的6.25%,“十一五”期间医药类国家社科项目呈逐年上升趋势,到2010年到达最高24项,占80项的30.00%。2007年获得立项资助19项,较2006年有大幅度增加,增加幅度达到280%.但2008年较2007年有所下降,呈现一个下降拐点,下降幅度达到42%.2009年在2008年基础之上增加了10项,增幅达到119%,这是中共中央、国务院2009年3月17日发布《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以来,国家政策指向在社科研究工作的充分体现。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也逐步深入,需要解决的实际难题也非常多,广大社科工作者围绕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研究也逐步深入。

3 医药类国家社科项目选题建议

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宗旨是解决社会现实问题,成为各级党政的“思想库”。国家社科基金研究课题的选题,要以全国社科规划办发布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五年规划要点和年度课题指南为依据。医药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选题,要以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作为主攻方向,注重基础研究,积极推进理论创新,重点支持对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逐步深化具有建设性意见类的研究工作。

深挖我国优秀的医药历史文化传统。我国具有深厚的医药文化和悠久的医药历史,特别是,藏、彝、蒙、回等民族医药是我国医药的重要部分,也是珍贵的传统民族文化遗产。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少数民族事业“十一五”规划》提出,重点建设加大少数民族医诊疗方法、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的保护抢救力度,抢救、保护、整理、研究和发掘少数民族传统医药文献资料。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者要从历史的角度,从文化的视角等深度挖掘包括民族医药在内的我国优秀的医药文化传统。

紧跟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要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药卫生需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涉及面广、难度大的社会系统工程。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坚持以人为本、立足国情、效率兼顾公平等原则,从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加快建设医疗保障体系、建立健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等方面加强应用对策研究,为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建言献策,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为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办法.2001-6.

[2]2006年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立项名单[EB/OL].http://www.npopss-cn.gov.cn/planning/06xb.htm.

[3]2006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EB/OL].http://www.npopss-cn.gov.cn/planning/xm2006/2006sam.htm.

[4]2007年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立项名单[EB/OL].http://www.npopss-cn.gov.cn/planning/xm2007xibu.htm.

[5]2007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EB/OL].http://www.npopss-cn.gov.cn/planning/xm2007/2007sam.htm.

[6]2008年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立项名单[EB/OL].http://www.npopss-cn.gov.cn/planning/xm2008xibu.htm.

[7]2008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EB/OL].http://www.npopss-cn.gov.cn/planning/xm2008/2008sam.htm.

[8]2009年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立项名单[EB/OL].http://www.npopss-cn.gov.cn/planning/xm2009xibu.htm.

[9]2008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EB/OL].http://www.npopss-cn.gov.cn/planning/xm2009/2009sam.htm.

[10]2010年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立项名单[EB/OL].http://www.npopss-cn.gov.cn/2010sj/20100617xmpsjegb.htm.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03课题指南 篇2

说 明

一、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03课题立项的指导思想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功能,为党和政府决策服务,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全面发展和繁荣哲学社会科学。

二、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要着眼于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问题的研究,鼓励大胆探索,基础研究要力求具有原创性或开拓性,应用研究要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力避低水平重复研究。要立足当代中国,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深入研究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为主攻方向,同时注重学科建设,推动传统学科、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研究,推动各门学科的理论、体系、方法和手段的创新发展。

三、本《课题指南》条目分为重点项目(《课题指南》中带* 号的课题)和项目两大类。申报者可根据《课题指南》条目设计具体题目。有较丰富前期研究成果,研究内容又不在《课题指南》条目范围之内的,可以申报自选项目。

四、本《课题指南》涵盖22个学科,申报者(包括自选项目申报者)应选择适合的学科专业进行申报。跨学科的课题,要以为主的学科进行申报。“公共管理学科”在“政治学其他学科(ZZE)”中申报,管理学的其他学科可选择相关学科进行申报。

五、最终成果为论文、研究报告的,一般要在一年内完成;除特殊情况外,专著要在二至三年内完成。除重要的基础研究外,鼓励以论文和研究报告作为最终研究成果进行申报。最终研究成果必须符合学术规范,引用材料务必注明出处,并附主要参考文献目录。

六、教育学、艺术学、军事学三个单列学科的课题申报,分别由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全国艺术科学规划办公室、全军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组织受理。

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

※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

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3.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4.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5.社会主义发展史研究

※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途径和客观规律研究

※7.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基本经验研究

※8.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研究

※9.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研究

※10.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文化研究

※11.当代中国社会思潮研究

12.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研究

13.党的历史方位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4.新世纪的三大历史任务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研究 15.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研究

16.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7.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18.社会主义社会的全面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研究

19.20世纪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0.党的三代领导集体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1.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及其现实意义研究

22.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文化思想研究

23.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的文化思想研究

24.文化建设战略问题研究

25.文化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研究

26.新世纪新阶段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旋律研究

27.反腐败与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研究

2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

29.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经典著作研究 30.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研究 31.国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研究 32.国外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的新进展

党史·党建

※1.党的十六大的主题和历史意义研究 ※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党的建设研究

※ 3.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领导人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建设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研究

※ 4.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与坚持党的先进性

和增强创造力研究

※ 5.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

制度研究

※ 6.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

华民族先锋队研究

※ 7.坚持“三个代表”要求与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研究 ※ 8.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

险能力研究

※ 9.坚持执政为民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研

10.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11.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与20世纪的中国 12.邓小平和邓小平理论与改革开放的中国

13.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建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研究 14.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新情况新问题与对策研究 15.发展党内民主与健全民主集中制研究 16.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研究 17.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研究 18.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关于农民农业农村问题的理论 与实践研究

19.中国共产党关于现代化理论及现代化战略的历史考察 20.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科技工作的历史经验研究 21.加强政权机关党的建设问题研究

22.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健全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机制

研究

23.新形势下腐败现象的特点及其有效预防与惩治研究 24.城市社区党的建设工作研究 哲学

※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及其哲学基础 ※2.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理论与方法研究

※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研究 ※ 4.创新性思维的哲学研究

※ 5.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建设中若干重大理论问题研究 ※ 6.政治文明和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与历史唯物主义 ※ 7.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和当代走向 ※ 8.哲学社会科学的地位作用和发展规律研究

9.与时俱进的科学内涵及其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关系 10.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及其发展问题研究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类哲学思想中的地位及其价值,历史唯物主义与当代社会主义实践,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的本体论问题、认识论问题、历史决定论问题,数字化时代的哲学问题,虚拟与现实的关系问题,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研究等。11.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

马克思和恩格斯等经典作家的哲学文本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历史经验及其发展规律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思想比较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国别史、断代史研究,以及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研究等。

12.文化问题研究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文化创新问题,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有益文化、改造落后文化和抵制腐朽文化问题,文化体制改革问题,文化产业发展问题,全球化中的价值冲突与我国文化战略问题等。13.中国哲学研究

中国哲学的经典、人物、流派及近年来出土的哲学文献研究,中国哲学中的本体论问题、认识论问题、历史观问题研究,现当代新儒学研究,当代道学研究等。14.中国传统哲学与民族精神研究

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与民族凝聚力问题研究、中国哲学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研究、中国哲学的特点和发展规律研究、中国传统哲学的当代价值研究等。15.近现代西方哲学研究

近现代西方哲学流派、人物和重要著作的研究和译述,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人物、著作与理论专题研究,西方的新左派哲学观点研究等。16.东方哲学研究

朝鲜、越南、日本等近现代哲学代表人物、流派及其现状研究,重要著作的翻译等。

17.伦理学的基本原理和道德建设问题研究 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研究,商业伦理研究,社会信用问题研究,公民道德建设与公民道德教育问题研究,全球化与国际政治道德问题研究,社会公共伦理和制度伦理研究,行政伦理问题研究,生命科学中的伦理问题研究,中外伦理史研究,现当代西方伦理学研究等。18.科技哲学研究

全球化与我国科技发展问题研究、科技创新问题研究、当代科技发展前沿问题的哲学研究、科学技术发展与中国现代化关系研究、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关系研究等。19.美学研究

美学基本原理、范畴与当代中国的审美教育研究,中外美学史的专题研究,中国传统审美观念研究,当代中国审美观念变化研究等。20.逻辑学研究

现当代西方逻辑哲学的最新成就研究,模态逻辑的基本理论与历史发展研究,逻辑、语言与人工智能研究等。经济理论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创新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研究 ※3.新型工业化道路研究

※ 4.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问题研究 ※5.新世纪全面繁荣农村经济研究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业问题研究 ※ 7.深化我国分配制度改革问题研究 ※ 8.西部大开发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9.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研究 10.扩大内需问题研究 11.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12.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研究 13.高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关系研究 14.资金密集产业与劳动密集产业研究

1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国家宏观调控的内涵与手段研究 16.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问题研究 17.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关系问题研究 18.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问题研究 19.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的经济环境问题研究 20.现代流通方式研究 21.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22.扭转工农之间、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差别扩大趋势问题研究

23.“先富起来”和“共同富裕”关系研究

2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弱势群体的形成及对策研究 25.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研究 26.我国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2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创业机制研究 28.“走出去”战略研究 29.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30.海洋经济问题研究

31.提高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问题研究 32.现代经济中的诚信机制研究 33.垄断和反垄断问题研究 34.虚拟经济问题研究

35.中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演变的关系问题研究 36.新中国经济史研究

37.国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新发展研究 38.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研究 应用经济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研究 ※2.我国国有经济的地位、布局和结构研究 ※3.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多种有效实现形式研究 ※ 4.扩大就业对策研究

※ 5.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对策研究

※6.西部农业生态环境改善的经济机制与经济政策研究 ※ 7.中国制造业发展与世界制造业中心问题研究 ※ 8.中国高科技企业成长问题研究 9.西部大开发资金渠道问题研究

10.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与逐步发展规模经营问题研究 11.WTO农产品贸易规则与中外农业政策的发展趋势研究 12.农产品流通及其市场体系问题研究 13.中国农村税费改革研究 14.宏观调控主要目标研究 15.反倾销问题研究

16.拓宽消费领域和优化消费结构研究 17.县域经济研究

18.产业集群与区域国际竞争力研究 19.企业信息化与企业管理模式研究 20.跨国公司与我国企业技术创新问题研究 21.中国企业的多样化经营战略研究 22.集团公司、上市公司问题研究 23.入世后我国零售业竞争对策研究 24.垄断行业引入市场机制问题研究

25.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核算与评估体系研究 26.水资源管理问题研究 27.中国自然灾害风险管理研究 28.完善就业培训和服务体系研究 29.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问题研究

30.今后五年我国城乡居民需求取向与对策研究 31.国内民间资本的市场准入问题研究 32.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33.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34.中国电子政务的需求与效益问题研究 35.安全生产问题研究

36.入世后我国会计制度改革研究

37.入世后我国保险业的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38.中外审计市场管理机制比较研究政治学

※1.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研究 ※ 2.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问题研究

※ 3.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研究 ※ 4.权力制约和监督研究

※ 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 6.小康社会的政治目标研究 7.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研究 8.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研究 9.加入WTO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 10.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政府协调与合作 11.西部大开发中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研究 12.互联网条件下的国家安全问题研究 13.乡(镇)政府与村民自治组织关系研究 14.社会中介组织的规范化研究 15.中国城市社区发展与制度创新研究

16.完善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研究

17.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研究

18.依法规范地方政府的职能与权限研究 19.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研究 20.政务公开制度研究 21.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研究 22.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方式创新研究 23.政府绩效考评体系研究 24.行政成本与行政效率研究 25.公民权利保障机制研究 26.公共政策制定与公民参与研究 27.公共伦理与公务员职业道德研究 28.政府行为文明研究

29.“东突”恐怖组织与边疆安全问题研究(内部研究报告)30.中国传统政治文明及其现代价值研究 31.世界政治文明比较研究 32.国外政治学学科发展的新特点 33.国外公共行政理论发展的新特点 社会学

※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社会指标体系研究 ※ 2.中国现阶段阶级阶层结构研究

※ 3.新形势下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协调不同群体

利益关系问题研究

※4.转型期中国社会收入差距问题研究 ※ 5.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问题研究 ※6.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7.城市社区建设中的治理结构研究 ※ 8.社会工作发展的社会条件与机制研究 9.乡镇财政与基层政权运行研究 10.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问题研究

11.社会转型期中国人的社会心理与行为策略研究 1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价值观变迁研究 13.农村医疗保障和救助问题研究

14.社会转型期劳动力市场中的社会排斥问题研究 15.社会转型过程中的身份认同问题研究 16.社会转型过程中的择业观念与行为研究 17.信息化与社会交往方式转变研究 18.国有企业改革的社会学研究

19.西部开发过程中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的社会学研究 20.西部地区人才开发战略问题研究 21.中国农业生产新型服务体系的社会学研究 22.全球化背景下劳动力跨国(境)流动研究 23.中国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指标体系研究 24.教育发展与就业需求的社会学研究 25.西部多民族地区民族关系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26.城市贫困家庭的生活形态研究 27.我国现阶段婚姻家庭关系研究 28.我国现阶段医患关系的社会学研究 29.我国居民消费观念与消费行为演变研究 30.我国现阶段村落社会生活研究 31.社会学定性方法研究

32.当代西方社会理论的新进展研究

33.国外有关分支社会学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应用研究 34.国外有关分支人类学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应用研究 法学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依法治国 ※2.坚持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 ※3.政治文明与法治研究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研究 ※5.中国司法体制改革研究 ※6.经济全球化与中国法制建设

※7.权力的配置、制约和监督法律制度研究

※8.国家财产所有权行使和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律制度研究 9.民主选举法律制度的理论、实践与程序问题研究 10.完善尊重和保障人权法律制度研究 11.完善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研究 12.提高立法质量问题研究

13.行政体制与行政程序法律制度研究 14.当代民商法基本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 15.健全信用制度与立法问题研究

16.中国公司法与证券法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 17.完善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研究 18.金融衍生工具法律规制问题研究

19.自然资源权属及其惠益分配的法律问题研究 20.生态保护与利益补偿法律机制问题研究 21.WTO规则实施与中国经济法制建设 22.西部大开发中的法律制度建设研究 23.金融犯罪问题研究 24.犯罪预防控制体系研究 25.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研究 26.集团诉讼制度研究 27.国际人权公约与国内法 28.反对国际恐怖主义与国际法 29.人道主义干涉与国际法问题研究 30.当代国际法的基本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 31.中国近代法制改革研究 32.法学教育改革问题研究

国际问题研究

※ 1.新世纪初的时代特征与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美国国家战略的调整对中国国家安全环境的影响(包括“布什主义”或新帝国主义研究)※3.反对霸权主义与反对恐怖主义的关系

※ 4.国际反恐问题研究(国际上对反恐的不同解释、不同做

法及产生的不同影响)

※ 5.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研究

※ 6.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

同发展研究

※ 7.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问题研究 8.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国际政治理论研究 9.中国的国际环境问题研究

当前国际安全形势下存在的问题,台湾问题中的国际因素,周边安全形势问题,加入WTO后的中国对外关系问题等。10.美国问题研究

美国在世界上的实力地位,美国经济发展前景和危机趋势,美国的反恐斗争,美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宗教与美国的外交政策等。11.欧盟和俄罗斯问题研究

普京执政下的俄罗斯外交战略和政策;俄罗斯对外关系的新 发展,如中俄关系、俄欧关系、俄美关系等;欧盟对外政治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中国与欧盟的政治经济关系等。12.发展中国家问题研究 13.国际经济问题研究

汇率与经济发展问题,全球化与经济安全问题,新经济的曲折发展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石油问题,东盟自由贸易区问题,北美、西欧和日本三大经济体的经济问题及矛盾等。14.地区问题研究

拉美和非洲的经济、金融和发展问题,中亚的战略地位和安全形势问题,巴以冲突对世界的影响,亚太形势,东北亚发展事态,朝鲜半岛的统一进程对周边国家的影响等。15.理论问题研究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状况,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有关全球化的各种理论,国际人权对话,多边外交的理论与实践,国际机制与国际秩序问题,新帝国主义论对国际关系的影响,突发性危机事件的处理,各国安全决策机制等。16.其它问题研究

国际问题研究的学科建设与学科交叉研究,教育的国际化问题,全球化背景下世界文化多样性问题等。中国历史

※1.唯物史观与中国历史学的发展

※2.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与民本思想的关系研究 ※3.中国古代国家起源研究 ※ 4.18世纪中外综合国力比较研究 5.中国历史与爱国主义

6.中国古代国家分裂割据时期的统一趋势研究 7.中国古代人才成长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8.从科技史角度看科技发展与制度创新、社会经济文化的互动关系

9.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与功能研究 10.中国历史上秘密结社与民间宗教研究 11.郑和下西洋研究

12.清代中西文化交流问题研究 13.农民与中国近代社会的变迁 14.中国近代文化思潮研究 15.中国近代企业制度研究 16.建国初期中美英关系研究

17.中国近代西北和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研究 世界历史

※1.俄罗斯和原东欧社会主义国家“重返欧洲”的进程与问题研究

※2.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研究 3.罗马帝国的兴亡

4.基督教与中世纪的西方文明

5.近代以来西方国家公民权利观念的发展与社会变革 6.伊斯兰文明与现代化 7.二战以来国家主权问题研究 8.二十世纪民粹主义思潮研究 9.二十世纪北欧发展模式研究 10.联合国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演进

11.前苏联和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的关系研究 12.印度独立以来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特点研究 考古学

※1.中国西部开发历史经验的考古学研究 ※2.中国重大考古发现报告

3.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的研究 4.夏商周时代考古学研究 5.中国考古学史研究 6.中国古代城市遗址考古研究

包括城市起源和各个时代城市的考古报告和专题研究。民族问题研究

※ 1.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民族工作研究 ※ 2.少数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研究

※ 3.西部大开发中大型基础建设项目对加快少数民族地区

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研究 ※4.少数民族人口的人力资源分析 ※5.西部大开发与东西部优势互补研究

6.西部大开发进程中少数民族地区人才竞争的态势分析 7.少数民族地区村民选举研究

8.东南沿海城市中的西北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研究 9.“东突”势力与国际恐怖主义

10.文化产业对民族文化保护、传承与发展的作用研究 11.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移民研究 12.少数民族地区生态工程与经济发展 13.全球化进程中的民族问题发展趋势 14.“9〃11”事件后国际民族冲突的发展趋势宗教学

※1.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

※ 2.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宗教的性质、作用、特点和发展趋

※ 3.防范和惩治邪教组织犯罪活动研究 ※ 4.宗教思想、宗教教义的历史发展

※ 5.近十年中国少数民族原始宗教变迁的调查与研究 6.宗教与民族 7.宗教学名著翻译 8.佛教经典原著研究 9.传统佛教与现代社会生活

10.藏传佛教研究(含重要文献翻译)11.明清儒佛道关系研究 12.伊斯兰哲学研究 13.中国伊斯兰教与现代社会 14.蒙藏等民族地区的伊斯兰教 15.基督教哲学的现代进展 16.基督教与中国思想文化 17.中国天主教史中国文学

※ 1.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文学事业的发展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的文艺思想及其比较研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艺运动和文艺实践的历史经验研究;中国共产党关于文艺工作的方针、政策和管理体制研究。※2.中国文学与先进文化研究 ※ 3.中国文学与民族精神研究 ※ 4.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理论创新研究 5.中国古代文学的文体研究

6.文学创作和文学研究中的历史观、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研究

7.中国古代文论专题研究 8.域外中国文学研究之研究 9.历代重要作家及作品研究

10.中国重要文学思潮、文学流派和文学社团研究 11.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关联研究 12.中国当代重大文学现象研究 13.海外华文文学研究 14.中国民俗和民间文学研究 15.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 16.中国文学与艺术文化的发展研究 外国文学

※ 1.外国古代神话及史诗研究

可作综合研究,也可按地区、语种、国别研究。

※2.外国国别文学中的文化特性 3.外国断代文学研究 4.外国民间文学及其理论研究 5.外国文学与宗教关系研究 如作家和宗教,作品和宗教等。.20世纪90年代以来外国文学状况和发展趋势 可作综合研究,也可按地区、语种、国别研究。7.外国重要作家、文学理论家研究

语言学

※1.汉语方言历史层次研究

梳理汉语方言中语音词汇语法的不同层次,探索方言的历史演变途径或不同方言间的历史关系。※2.汉语语义系统研究

可特别注重形式(逻辑)语义学和认知语义学两个方面。※3.语言类型比较研究

从当代语言类型学的观点,对汉语方言和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作专题比较研究,对汉语和外国语作专题比较研究。※4.少数民族语言的共时研究

对中国境内少数民族语言进行系统、深入的共时描写研究,包括单一语言或方言以及单一专题(语音、语法、词汇等)的研究,以及对新发现语言、濒危语言的共时研究。5.汉语方言语法若干范畴的比较研究 6.现代汉语篇章分析研究 7.近代汉语虚词系统研究

8.汉语语音、语义、语法的相互联系与影响 9.面向中文信息处理的汉语构词研究 10.汉语广义虚词知识库的建设

11.对外汉语教学发展趋势及教育资源调查研究 12.汉语社会语言学专题研究 13.汉语心理语言学研究

14.新时期少数民族语言使用和语言教育问题研究 15.汉字学与汉字史专题研究 16.外国语研究新闻学与传播学

※ 1.我国传媒集团经营的健康发展与舆论导向的正确把握

研究对象包括报业集团、广播影视集团、出版集团,可作综合研究,也可只研究一种集团。※2.中国特色的民意调查与舆论调查研究

着重“中国特色”,即研究切合中国实际和中国需要的民意调查、舆论调查的理论与方法,可以借鉴但不要照搬西方。※3.新中国的图书出版发行事业研究

可分为前30年、后20年两阶段来研究;研究范围可以是全国,也可以是一个省、自治区、直辖市。※4.当前我国新闻传媒语言的规范性问题研究 5.改进期刊编辑工作与端正学风文风问题研究

针对当前期刊和报纸专版编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提出制定各类编辑的工作规范和操作制度的建议。6.中外传媒集团的比较研究

7.我国国家、民族形象的海外传播现状与对策研究 8.新闻图像的传播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9.我国新闻出版业的融资问题研究 10.出版事业和产业发展问题研究 11.经济类报刊研究 12.新闻传媒宣传技巧研究 13.报刊、图书校对学研究

14.报刊图书的跨地区经营发行问题研究 15.大众传媒的娱乐节目与娱乐版研究 16.纪录片的历史、现状与发展途径研究 17.我国传媒广告的规范问题研究 18.电视节目主持人的综合素质研究

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

※1.我国社会科学信息资源合理配置和深度开发利用的调查与研究

※ 2.数字图书馆的宏观管理研究 ※3.我国情报学教育的改革与创新 4.复合图书馆的理论与建设框架研究 5.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法律问题研究 6.图书馆知识管理研究

7.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共建和共享研究

8.专题文献数据库的功能设计和建库与服务模式研究 9.网络信息组织模式的优化研究

10.网络环境下广播电视音像资料的组织、管理与服务研究 11.数字资源建设与共享应用方案

12.信息资源管理、知识管理与图书馆学、情报学的相互关系研究

13.用户满意度研究

14.网上科学文献出版与利用测度及预测 15.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企业档案管理研究 16.新世纪档案管理与利用研究

人口学

※1.低生育水平下的人口变动研究

中国人口发展目标(包括数量、素质、结构),人口与可持续发展,人口政策决策选择。※2.中国人口性别比问题研究

出生性别比、婴儿性别比、年龄性别比、总人口性别比中存在的问题、变动趋势及其对策。3.西部地区人口问题研究 4.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研究

5.中国加入WTO对人口就业影响研究 6.人口素质指标体系研究

7.全国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历代人口考证研究 8.地区发展差距拉大的人口学研究 9.经济全球化与人口国际迁移、流动研究 10.爱滋病的人口学研究

统计学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统计监测方法研究 ※2.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分析与应用研究 ※ 3.政府统计体制改革与统计能力建设研究 4.统计调查质量的测度与评估方法 5.境外投资统计理论与方法研究

6.工业或商业或服务贸易或其它领域的统计调查方法研究 7.中国金融与经济周期研究 8.数据挖掘技术研究

9.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问题的综合评价方法 10.抽样调查方法与制度问题研究 11.指数理论与实践

12.家计(住户)调查理论与实践

体育学

※ 1.中国体育简明通史

※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大众体育发展研究 ※3.2008年奥运会对提升我国国际地位和声望的研究 4.2008年奥运会组织与管理问题研究 5.人文奥运的内涵与实践问题研究 6.构建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研究 7.转型时期中国竞技体育发展问题研究 8.经济全球化与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研究 9.西部地区体育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10.我国体育事业标准化建设研究

11.体育法制与体育运动员、教练员道德建设研究 12.反兴奋剂问题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篇3

关键词: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回顾

中图分类号:G40-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1-0252-06

我国于1983年建立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制度,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进行规划管理。目前,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共设立申报学科26个,其中教育学、艺术学、军事学三个学科的规划、申报、评审、管理、鉴定结项等工作,分别由全国教育规划办公室(设在教育部教育科学研究所)、全国艺术规划办公室(设在文化部教育科技司)和全军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设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办理。本文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网站所公布的数据为依据,对国家社科基金资助的教育学科项目的年度分布、项目类型、项目主持单位系统、项目研究内容等进行统计;并借助于这种综合的统计,分析教育学科发展现状及受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所具有的特点,从中找出教育学研究的某些规律性,以期于教育学科建设有所裨益。

一、立项项目数量及类型分布情况

在2001年到2010年的10年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对教育学学科共计资助立项837项。从表1可以看出:

1.教育学学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在2005年以前为两年申报一次,2005年以后,每年申报一次,教育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管理机制逐渐完善。

2.从教育学学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立项数量来看,可分为两个阶段:2001—2005年为第一阶段,立项项目数量呈下降趋势,且降幅较大。2006—2010年为第二阶段,立项项目数量总体呈增长趋势,且增幅较大。

3.目前,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项目主要包括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青年基金项目等4个项目类型。每类项目资助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1)一般项目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传统项目,通过一般项目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人才成长搭建一个重要的平台。每一个研究项目都要考虑研究队伍的组合和研究力量的配备,都要力争推出优秀成果,培养优秀人才,使国家社科基金成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人才的“孵化器”。十年来,教育学学科一般项目共计立项484项,占立项总数的57.83%,是教育学学科的主体项目。

(2)青年项目共计立项254项,占立项总数的30.34%,仅次于一般项目,重点资助青年科研人员。我们要通过青年项目发现和培养学术后起之秀,要继续增加对青年项目的支持力度,使更多的青年学者能够在承担国家研究任务过程中,培养研究能力,提高学术水平。

(3)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深入研究重大现实问题,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优良传统。十年来,重点项目立项97项,占立项总数的11.59%,立项数量较少;重大项目最少,为2项,仅占立项总数的0.24%。重大项目因其要求高、标准严,立项比率较低。这表明,国家社科基金委在项目立项方面始终坚持质量第一、宁缺毋滥的原则,确保项目立项的公平、公正、有效。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教育学学科突出优秀人才不足,在承担重大项目研究方面力量不足。据资料显示,这两项重大项目是袁振国主持的“和谐社会视野下的教育公平和效率问题研究”和袁贵仁主持的“改革开放以来的教育发展历史性成就和基本经验研究”。

二、立项项目的隶属单位系统分布情况

教育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因其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主要申报者大多为全国从事教育研究的科研人员。从每年立项情况来看,主要分布在高等院校、专业教育科研机构、中小学及幼儿园及其他部门中。2001—2010年10年间,高校系统共计立项教育学学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691项,占立项总数的82.56%;专业教育研究机构系统立项133项,占立项总数的15.89%;中小学幼儿园系统立项4项,占立项总数的0.48%;其他部门系统立项9项,占立项总数的1.07%。从表2可见:

1.高校是项目申报立项的主力军。在高校系统中,其中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各立项58项、38项和31项,位居高校系统前三位,各占高校立项总数的6.9%、4.5%和3.7%。(见表3)

2.在专业教育研究机构中,教育部属各单位及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立项数量较其他单位多,这与单位性质有着较大关系。而中小学幼儿园等基础教育学校立项数量偏少,这与单位人才在学历、职称、研究方向等因素有较大关系。有专家指出,中小学校拿不到多少科研课题,会影响全国40多万所中小学校科研兴校的积极性。因此,建议将来项目评审应当分类,高校按高校系统的标准进行评审,中小学校按中小学系统的标准评审。给中小学科研适当倾斜,通过地方教育科研规划系统层层选拔,长期培养。

总体来说,教育学学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在立项主持单位系统分布上分布很不均衡。就立项数量最多的高校系统来说,也存在较大差距。师范类院校立项数量高于分师范类院校,重点高校立项数量高于省属高校。

三、立项项目地区分布及多次立项项目主持人情况

1.立项项目地区分布情况。就项目立项单位所在地区而言,分布不平衡,差距比较大。从表4可以看出:

(1)教育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立项范围较广,承担单位遍及全国(除海南、西藏、港澳台)29个省市自治区。平均每个地区承担近29项,这表明我国教育学发展迅速。

(2)地区差异明显。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立项数量较多,反之较少。北京地区以239项位居第一,占立项总数的28.55%;上海以77项位居第二,占立项总数的9.20%;江苏63项名列第三,占立项总数的7.53%。宁夏在立项地区中居末位,仅是北京地区立项数量的0.4%。西藏和海南两地无立项记录。endprint

2.获多次立项主持人员情况。国家社科基金在培养和造就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人才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许多领军人物和优秀人才,就是在完成国家社科基金研究项目的过程中涌现和成长起来的。在教育学学科立项项目中,涌现出了许多优秀人才,部分项目主持人获准2次以上立项。从表5可见:

十年间,共有49人获2次以上项目立项,其中袁振国、裴娣娜、杨贵仁、黄尧和朱小蔓等获3次立项,教育学学科涌现出一批优秀人才。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厦门大学、西南大学等高校在项目立项上优势更为明显,学科建设优势明显,特色显著。

四、教育学学科立项项目研究内容分布情况

本文依据历年资助项目标题所属主要研究方向和内容以及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所列学科加以分类,大致分为等主要研究内容,部分项目综合性较强,涉及学科研究方向面广,划分内容时依据主题关键词分类,故本文研究内容的划分仅供参考。从表6可以看出:

1.关于高等教育、教育基本理论与教育史和基础教育方面研究内容的项目立项数量较高,各占立项总数的18.04%、16.85%和12.43%。这也是教育学科传统研究方向和内容,因此立项数量较高。

2.国际比较教育、教育发展战略立项项目数量偏少,分别为34项、24项。国际比较教育不但要求有较深厚的国内教育理论知识和思想,同时还是要具有国际全瞻性的教育理念;教育发展战略要求具有系统的宏观的教育理念和思想,因此,项目要求标准高,立项数量偏少。

3.同时也可以看出,我国在成人与社会教育方面的研究还不够,立项数量较少。1997年6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原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将成人教育学列为教育学一级学科下的一个二级学科点,自今已有十余年之久,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总体来说不尽如人意。成人教育学是以成人教育问题的发现、表达和解决为己任,是从实践中来、为实践所检验的知识,是在描述事实、发现规律的同时去建立实践原则的知识。然而,长期以来,我国整个成人教育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工作都存在着与经济、社会的现实与发展脱节的问题,没有能够处理好与实践的关系以及学科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1]。在成人与社会教育方面,还需投入更大的研究力度。

五、思考与建议

通过对2001—2010年度教育学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项目信息的统计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教育学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建设取得较为显著的成就。尤其是近5年来,国家社科基金对教育学科累计投入经费5520万元,比“十五”的1660万元增长了232.5%;累计资助研究项目585项,比“十五”的253项增长了131.2%;累计近3万人次参与项目研究,推出了600多部专著、7000多篇论文和585份研究报告[2]。但不可否认,教育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1.项目重复立项多,研究深度不够,有重大影响的成果较少。从教育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立项课题标题来看,多数项目研究内容在不同年度存在重复立项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浪费基金项目立项指标,资助意义不大。同时,重大的教育实验成就、重大的研究成果没有多少。据相关资料统计,目前,我国省级以上教育规划机构每年立项课题8000多个,项目数量可谓庞大,但缺乏优秀项目的数量。因此,我们要着力培养优秀的科研人才,要通过优秀的科研项目培育优秀的科研队伍,为优秀成果的生产奠定基础。

2.与国外研究成果接触不多。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产生的标志一般被认为是17世纪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所著《大教学论》。最早以“教育学”命名的专著是19世纪初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著作《普通教育学》[3]。西方发达的教育体系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对我国教育学研究和教育事业有许多启迪,国外的学术著作对我国教育学研究有着重要的影响。有学者曾基于对CSSCI(2000-2007)的分析做过“对我国教育学研究最有影响力的国外学术著作”的统计指出,在入选的对教育学研究最有影响力的256种图书当中,国内著作127本,国外著作91本,是两大主体。尽管国外著作入选的种类少于国内著作,但平均被引次数却远高于国内著作。有许多国内著者的作者正是国外著作的译者,有不少国内著作和国外著作在内容上有一定的继承性,可以说,国外著作的影响力有很大一部分已经渗透到国内教育学相关著作上。这些著作大多是经过了时间考验的经典名作,对于教育学研究而言,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参考意义[4]。但从历年立项的教育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内容来看,以中国教育学内容为研究对象占主体,涉及国外教育学研究的项目较少(即使是国际与比较教育学科的项目在研究方面依然是对中国教育研究成分远远大于对国外教育的研究),因此,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对国外教育学成果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3.单位部门之间合作交流缺乏。通过立项的教育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主持单位分布情况来看,不同地区之间、不同单位系统之间立项数量差别较大。多单位联合申报的项目数量较少,单位系统之间交流合作缺乏。因此,鼓励各部门、各单位跨地区、跨系统、跨学科合作、协作与集体攻关。学术研究是一项全方位、关联性较强的群体性活动,任何封闭式的研究方式或方法对学术研究来说都是一种阻碍。因此,我们要在事关全局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的研究上从单兵作战、分门别类的研究为主向协同攻关、综合研究为主的转变。鼓励不同单位系统之间积极进行合作与交流,互通有无、取长补短。

4.管理体制尚不健全。从项目申报、评选、立项各方面来看,教育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管理体制还不够健全,因此,必须深化教育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相关管理体制改革。首先,要加强各省教育规划办的基层把关环节,有效降低管理成本,保证评审质量;其次,重视教育科研基地的建设。要在全国教育科研机构,包括大学科研机构、教科院所机构要建设若干基地,更加凸显各地原有的教育优势,让有特色的地方更加有特色。第三,提倡课题研究方法有新突破,鼓励与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相结合,进行学科交叉融合。刘云山指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代表着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方向和水平。发挥好国家社科基金作用,是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途径。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国家社科基金管理工作,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主攻方向,立足国情、立足当代,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多出优秀成果、多出优秀人才,更好地发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的示范和导向作用[5]。

参考文献:

〔1〕李中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成人教育学建设的成就——问题与对策[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1):23-25.

〔2〕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质量 铸精品 促发展——“十一五”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艺术学、军事学项目规划巡礼[N].光明日报,2011-1-5(11).

〔3〕百度百科.教育学[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42751.htm,2009-9-27.

〔4〕杨秦.对我国教育学研究最有影响力的国外学术著作——基于CSSCI(2000-2007)的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258-267.

〔5〕刘云山.充分认识哲学社会科学面临的形势任务 充分发挥国家社科基金的重要作用[J].求是杂志,2005(10):6-9.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篇4

本研究通过对四川省2003—2007年5年间获得的158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进行统计分析, 旨在了解近五年我省社科研究项目的总体情况, 期望对组织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有指导意义。

1 研究对象的选择

1.1 以2003年至2007年5个年度四川省获得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作为统计分析对象[1,2,3,4,5]。

1.2 本研究涉及的学科[6]包括, 马克思主义和社会科学、党史党建、哲学、经济理论、应用经济、政治学、社会学、法学、国际问题、中国历史、世界历史、考古学、民族问题、宗教学、中国文学、外国文学、语言学、新闻学与传播学、图书情报与文献学、人口学、统计学、体育学等22个学科。单列的教育学、艺术学、军事学等3个学科不在本研究之列。

1.3 本研究涉及的项目类别[7]主要有, 重点项目、一般项目、青年项目。由于重大项目、委托项目、后续资助项目、西部项目资助和立项条件要求平台不一样, 不在研究讨论范围之内。

2 获得资助项目的基本情况

2.1 项目依托单位分布

2003—2007年的5个年度, 四川地区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依托单位有17个, 其中高校10个, 党校系统3个, 科研院所2个, 其他2个 (见表1) 。高校共获得125项资助, 占总数158项的80%, 科研院所占12%, 党校系统占7.6%.在高校系统中, 中央部委高校共获得99项, 占全省高校获得数的79%, 四川大学获得50项, 处于绝对的领先地位, 其次是西南财经大学和西南民族大学, 分别获得23项和17项, 以理工科为主的电子科技大学仅获得1项资助。地方高校共获得26项, 占全省高校获得数的21%, 在地方高校中, 四川师范大学一支独秀, 获得14项资助, 其次是成都体育学院, 获得8项资助。党校系统获得资助12项, 科研院所获得资助19项。项目依托单位的分布特点是, 高校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主力军, 其次是科研院所和党校系统;在高校系统中, 部属高校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面又是处于绝对的主力地位, 全省尚有60余所地方高校至今没有实现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零的突破。

2.2 项目所属学科情况

2003—2007年度, 除考古学和人口学之外的其他20个学科四川均有项目资助 (见表2) 。应用经济、经济理论、民族问题、宗教学、哲学、体育学、党史党建、社会学、法学等9个学科共获得资助113项, 外国文学、中国历史等11个学科获得资助45项。四川地区获得的158项科研项目中, 应用经济和经济理论研究领域优势明显, 共获得49项, 占总数的31%, 说明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理念在科学研究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民族问题和宗教学领域获得22项, 占总数的14%, 说明四川的社科工作者也非常重视民族问题和宗教信仰问题。西南民族大学在民族问题研究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四川大学的宗教学研究在全国具备较强的实力。四川在党史党建、哲学、社会学、法学、外国文学、中国历史、马克思社科等领域也给予了高度关注和研究。四川考古学和人口学两个学科领域国家级研究仍处于空白, 说明在这两个学科领域发展滞后, 与四川悠久的历史, 丰富的历史文化, 人口大省等不相符合, 还有待我省社科工作者更加深入这方面的研究工作。

2.3 项目类别分布

四川在近年获得的158个国家社科项目中, 一般项目占绝大多数, 其次是青年项目, 分别占总数的68%和25%, 重点项目11项, 占总数158项的7% (见表3) 。数据显示, 在2003-2007年度, 我省获得的重点项目相对全国资助水平来说, 重点项目所占比例比全国平均高1.4%, 青年基金项目略高于全国的资助水平, 一般项目比全国资助水平低3个百分点。由此看出: (1) 我省在整合社科研究队伍方面做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工作, 综合研究方面具备一定实力; (2)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 我省青年工作者在社科研究工作中比较积极, 并显示出了我省年轻社科工作者具备一定的研究水平和能力; (3) 我省是人口大省, 社科工作者在人数上相应也占有一定优势, 但从占有绝大多数的一般项目获得情况看, 我省在申报国家社科项目的广泛性不够, 没能把人口优势转化为科学研究强势。

2.4 项目成果形式分布

研究项目的成果形式分布见表4。项目成果涵盖了6种形式, 主要集中在专著、研究报告和论文 (集) 三种, 分别占全部成果形式的49%、33%、16%;工具书和译著等成果形式各占1项, 各占总的成果形式的0.5%, 以电脑软件作为最终成果有2项, 占总的成果形式不到1%.一般而言, 以研究报告和论文 (集) 作为成果形式的社科项目的研究周期相对较短, 期限一般为1年, 成果周期也相应较短。因此, 应用性的社科课题一般以研究报告和论文 (集) 为主, 而专著由于自身所具有的理论性和系统性, 比较适合于一些重大基础理论课题, 研究期限一般为2—3年[7]。我省以专著作为成果形式的课题数量和研究报告、论文 (集) 的社科课题数量相当, 说明我省社科工作者在进行重大理论创性研究的同时, 也非常关心现实性问题和应用对策性强的研究。

注:每个科研项目可选择成果形式2项, 故成果形式总数大于项目数。

2.5 项目年度的分布情况

四川获得项目数年度走势由表5和图1反映, 由图表可知, 2003-2007年四川获得国家项目总体趋势与国家资助项目的趋势相当, 整体呈上升趋势, 2003—2004年出现了一个拐点, 从2003年的30余项下降到2004年不到20项;2004—2007年逐年上升, 从2004年到2005年上升幅度达到60%, 从2005年到2007年上升趋势趋缓, 上升幅度在10%—20%之间。四川是人口大省, 也是人文资源较丰富的地区, 与之相对应, 四川从事社科研究的人员和研究机构应该较多, 获得的项目数应略高于全国同期资助水平。

3 讨论及建议

(1) 从发展趋势看, 我省国家社科项目研究正处于一个稳定的发展期, 特别是近三年来研究非常活跃, 已经形成了一支稳定的研究队伍, 但没有体现出四川作为人力资源丰富的大省的优势, 与四川提出的变“文化大省”为“文化强省”还有一定距离。作为四川的社科研究单位, 要为四川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结合四川省情, 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 整合社科研究力量。各级党政部门以及社科研究单位要进一步加强对申报国家社会科学项目的重视以及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

(2) 要深化社科研究体制改革。通过深化体制改革, 整合全省研究力量, 优化资源配置, 联合攻关, 形成集群优势。完善评价和激励机制, 注重原创性, 注重实际价值, 通过科学评价和激励, 充分调动全省社科研究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鼓励多出具有原创性的理论成果和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成果。

(3) 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宗旨是解决社会现实问题, 成为各级党政的“思想库”。直面社会现实, 关注时代发展, 深入研究国家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 深入研究我省城乡一体化、川渝经济特区、地震灾后重建等现实问题, 充分体现社科研究服务社会, 服务决策的作用, 要为各级政府重大决策提供现实依据。各级政府要时常向社科界提出需要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 并注意把优秀的社科成果融于各项决策中。

(4) 从学科分布来看, 四川在考古学和人口学方面的研究比较弱。四川历史悠久, 具有丰富的文化遗产, 给考古工作者提供了丰富研究资源, 我们的研究工作者应立足四川的考古遗迹文化, 采用新的研究方法, 加强科学研究, 深度挖掘四川的考古遗迹, 为我国的文化遗迹保护事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四川人口位居全国第三, 但在人口学研究的贡献与我省的人口数量不相匹配。人口学要以研究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 为科学统筹解决中国的人口问题服务, 为四川本地的人口问题服务。进行深度调查研究, 认真总结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实践经验, 着力研究和回答新时期四川人口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加强前瞻性、战略性研究。

4 结束语

四川抓住机遇, 乘势而上, 把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作为一项重大任务来抓, 结合四川实际, 注重实效, 推出了许多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新思路、新举措, 形成了一批好的哲学社科研究项目, 推出了一批优秀的社科成果, 为推进四川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 为推进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 四川作为文化资源丰富的地区和人口大省, 在考古学和人口学领域国家社科项目仍是空白, 作为处于川渝经济特区的四川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关键时期, 在应用性对策研究方面有待加强。四川社科的研究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2007年度) [EB/OL].http://www.npopss-cn.gov.cn/planning/xm2007/2007sam.htm, 2007-10-11.

[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2006年度) [EB/OL].http://www.npopss-cn.gov.cn/planning/xm2006/2006sam.htm, 2006-10-11.

[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2005年度) [EB/OL].http://www.npopss-cn.gov.cn/planning/xm2005/2005sam.htm, 2005-10-11.

[4]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2004年度) [EB/OL].http://www.npopss-cn.gov.cn/planning/xm2004.htm, 2004-10-11.

[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2003年度) [EB/OL].http://www.npopss-cn.gov.cn/planning/xm2003.html, 2003-10-11.

[6]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指南 (2003—2007年度) [EB/OL].http://www.npopss-cn.gov.cn/history/lshzl_more.htm.

2009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公告 篇5

一、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为党和政府决策服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服务,为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大繁荣大发展服务。

二、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要着力研究阐释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和重大工作部署。基础理论研究要力求具有原创性和开拓性,应用对策研究要具有现实性和针对性,着力推出代表国家水平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

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请人必须符合以下条件:申请人享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权,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申请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须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相当于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申请青年项目者(包括课题组成员)年龄不得超过39周岁(1970年3月20日之后出生),不具备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须由两名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同行专家推荐;申请人必须从事实际研究工作并真正承担和负责组织项目的实施;申请课题的参加者或推荐人必须征得本人同意,否则视为违规申报。

四、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承担单位必须符合以下条件:在相关领域具有较雄厚的学术资源和研究实力;设有科研管理的职能部门;能够提供开展研究工作的必要条件并承诺信誉保证。

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范围涉及22个学科,所有学科的申请书都要按照我办公布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数据代码表》填写。跨学科的课题要选择为主的学科进行申报,并在《申请书》封面“学科分类”栏目中注明主要涉及学科;“公共管理学科”在“政治学其他学科(ZZE)”中申报,管理学其他学科可选择相关学科进行申报。教育学、艺术学、军事学三个单列学科具体申报事宜将分别由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全国艺术科学规划办公室、全军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另行组织。

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请人要按照《课题指南》的要求进行申报。《课题指南》的条目一般只规定研究范围、研究方向、研究重点,申请人可在相关的范围和方向下自行拟定题目。除应用经济学科外,符合《课题指南》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的自选课题也可以申报。应用经济学科由于内容比较宽泛,原则上要按照《课题指南》规定的条目进行申报,一般不受理自选课题申报。

七、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平均资助额度为:重点项目15万元,一般项目10万元,青年项目8万元。申请人应根据研究工作的实际需要提出适当的资助经费,并按照新修订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经费管理办法》进行合理的经费预算。

八、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完成时限,基础理论研究一般为二至三年,也可根据研究工作的实际需要适当延长;应用对策研究要根据研究问题的时效性确定。

九、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课题负责人同只能申报一个项目,且不能作为课题组成员参加其他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申请;课题组成员最多只能同时参加两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申请。在研的国家社科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各类项目(以结项证书标注的日期为准)的课题负责人不能申报新项目。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负责人同不能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或其他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其课题组成员也不能作为负责人以内容相同或相近的课题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或其他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单位的科研管理部门要认真审核把关,如违规申报,所在单位将被通报批评。

十、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要按照新修订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请书》要求如实填写申请材料,并保证没有知识产权争议。凡在申请中弄虚作假者,一经发现并查实后,取消三年申报资格;如获准立项即作撤项处理并通报批评。为保证申报和评审工作的公正性和严肃性,在评审会召开之前,申报单位或个人均不得以任何名义走访、咨询学科评审组专家或邀请学科评审组专家进行申报辅导。凡行贿评审专家的,一经查实,将予以公开通报批评;如获立项,一律撤项,五年之内不得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十一、本对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所有课题一律实行同行专家通讯初评,通讯初评采用活页匿名方式进行。活页论证的字数不超过四千字。

十二、获准立项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负责人在项目执行期间要遵守相关承诺,履行约定义务,按期完成研究任务。项目研究的最终成果将实行匿名通讯鉴定制度,鉴定等级予以公示。除特殊情况外,计划出版的成果须先鉴定后出版,违反规定擅自出版者视为自行终止相关资助协议;经批准同意出版的成果出版后须报送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2套样书。成果鉴定为优秀或被登载《成果要报》及《成果文库》的项目负责人以及信誉良好的鉴定专家和通讯评审专家,在申请新项目时将享受一定的加分政策。

十三、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在京委托管理单位和基层科研单位要加强对项目申报工作的组织和指导,认真审核,严格把关,努力提高申报质量。要依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和要求,认真审核申请书的内容,特别是严格审核申报资格,审核前期研究成果的真实性、选题和论证的科学性及可行性、课题组的研究实力和必备条件等,签署明确意见。

十四、各省(区、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受理当地的课题申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规划办公室受理本兵团的课题申报,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受理本院的课题申报,中央党校科研部受理中央国家机关及其在京直属单位的课题申报,教育部社科司受理中央各部委所属在京普通高等院校的课题申报,全军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受理军队系统(含地方军队院校)的课题申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不受理个人申报。

十五、项目申报所需的各种材料(包括《课题指南》、《申请书》及《活页》、《代码表》等)请从我办网站下载(网址:http://),或向受理单位索取。申请书用计算机填写、A3纸双面印制、中缝装订,经所在单位审查盖章后,报送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或在京委托管理单位。

十六、各地受理申报时间从2008年12月30日起至2009年3月20日止。申报单位必须于截止日期前把审查合格的申请书一式5份(1份原件、4份复印件)报送受理单位,逾期不予受理。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地址:北京市西长安街5号 邮政编码:100806

电话:(010)83083174、83083060

中央党校科研部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邮政编码:100091

电话:(010)62805183、62806094

教育部社科司地址:北京市西单大木仓胡同37号 邮政编码:100816 电话:(010)66096895 66097562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年12月30日

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申报和管理经验谈 篇6

热词: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项目申报 管理

近年来,为推动新闻出版持续健康发展,支持精品力作的出版,国家财政不断加大对国家出版基金的投入,不断加强对国家出版基金的规范化管理。国家出版基金越来越受到出版社的重视,基金的获得和完成情况也已成为衡量出版社核心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指标。

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人卫社”)一直十分重视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的申报和管理工作,2008年至今,人卫社共有9个项目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在几年的基金申报和管理实践中,人卫社对国家出版基金的重要性和如何做好基金项目申报和管理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一、建章立制、注重管理

人卫社领导高度重视国家出版基金的申报管理工作,对申报工作也提出了“产品有意准备、人才有心准备、社团有备推荐、贡献有利奖励”高要求,每个基金项目都由公司相应分管领导担任项目负责人,以加强领导、管理,保证项目申报和实施质量。

为进一步提高国家出版基金申报和管理的质量,人卫社设专人专岗分别负责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的申报和管理工作。将奖项基金申报工作划归研发中心负责,并设专人负责,以加强奖项和项目储备及申报工作。项目获得资助后,项目的管理由总编辑办公室牵头负责,全社统筹,确保管理到位,协调有力。

人卫社按国家出版基金规划管理办公室要求,结合公司实际,制定了多项国家出版基金申报和管理相关制定,注重制度和规定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既激励员工积极申报、提高了项目申报质量,又规范项目管理、确保项目实施质量。政策鼓励方面,对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的编辑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同时在职称晋升和岗位晋级上也作为重要参考指标。规范管理方面,较早制订了《人民卫生出版社国家出版基金管理办法》,规范对所有基金项目的综合管理,并根据基金办相关文件要求适时更新完善相关办法和规定。此外,一旦有新项目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还会针对该项目成立相应的管理团队,制订相应的质量和进度保障措施、基金管理使用办法,对项目的质量、进度和资金使用进一步细化和规范,使项目的实施有计划、有步骤、有督导,有规可依。

二、培育精品,精选“高峰”项目

按照 “建立项目库,有意准备,打造精品”的要求,认真研读国家政策,把握国家出版基金宗旨、资助原则和资助重点,立足公司的发展目标,规划布局,加大资金投入,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资源,培育代表国家意志和国家水平,反映医药学各领域具有国际领先或国内一流的原创性研究成果,具有重大价值的精品力作项目、“高峰”项目。重视社内、社外专家论证,做好项目储备和日常培育工作,努力做到申报一批,储备一批。

如《英文版中医走出去文库》项目就是人卫社为响应国家走出去战略,向国外传播优秀中医文化,扩大中医在海外的影响力,在前期投入大量资金,4次海外调研和10余次专家论证会的基础上,于2007年启动的。项目启动后,又经过3年多国内外专家对项目大纲和样稿的反复修改和完善,经过2次主编人会议讨论,才基本成型。经认真研读国家出版基金申报指南,我们觉得此项目与国家出版基金 “展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扩大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资助方向恰好符合,故作为重点项目申请了2011年度国家出版基金,并成功获得资助,目前该项目已顺利结项并通过验收。

又如《中国公共卫生理论与实践》一书,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党委书记、著名公共卫生专家李立明教授和复旦大学姜庆五教授担任主编,汇聚了全国近30所院校、20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专家参与编写,是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领域规模最大、内容最完整、最权威的学术专著项目,填补了我国公共卫生领域无权威学术专著的空白。该项目也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考虑到项目的权威性、原创性和公益性的突出优势,人卫社推荐其申报2015年度国家出版基金,并成功获得资助。

为确保申报项目的高水准,人卫社建立健全项目遴选机制,组建评审小组,制订审评标准,在各部门推荐重点项目和出版社重点出版规划项目中优中选精,选出“硬件条件”达标,并充分代表该学科领域国家水平,高原创性、高学术性、高社会效益的精品项目,保证申报质量。

三、统筹大局、质量第一,实事求是、量力而行

基金的申报和管理是密不可分、前后承接的,基金的申报要统筹大局,既要努力争取更多项目获得基金资助,更要确保已获得资助项目的顺利实施。项目申报要做到实事求是,量力而行,不贪大求多。

人卫社2010年和2011年分别有《中华“五大汉”医学大词典》和《英文版中医走出去文库》两个大项目获得资助。为确保已获资助项目高质量实施,人卫社从申报管理的全局性和连续性考虑,之后几年都以申报单品种项目为主。当然,单品种项目同样是代表国家水平的权威著作。2012年获得资助的《张金哲小儿外科学》项目,由中国小儿外科创始人之一张金哲院士主编,是我国首部大型小儿外科学专著,也是小儿外科领域最权威的专著。2013年获得资助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文翻译版)项目,由原卫生部副部长尹力和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王陇德院士领衔主译,书中内容都是我国当前公共卫生工作急需了解和掌握的重要知识和信息。

在项目申请书的撰写上,人卫社一直坚持求真务实、实事求是的原则,如实填写项目的规模、进展、主编介绍和基本情况介绍,以及承担项目优势等信息,并根据项目规模如实进行经费测算,做到需要多少就申请多少。这不仅保证申报材料的真实可靠,也为后期项目获得资助后的管理打下良好基础。

四、管理到位、狠抓落实

人卫社的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均由公司领导牵头,总编辑办公室、编辑部门、生产调度中心、市场营销中心、规划财务部、监察审计室等部门负责人组成项目领导小组,负责制订项目的整体规划、实施、资金使用监督管理。同时,安排编印发优秀人才负责项目具体实施,确保项目实施的进度和高质量。

人卫社历来高度重视基金的规范使用,做到 “专款专用,专账核算、专人管理”。同时,人卫社财务部门、监察审计部门负责项目资金使用监督管理工作,对资金审批流程和使用范围严格审核,确保 “项目安全、资金安全、廉洁安全”,充分做到每一分钱都用在实处,并产生实实在在的价值。

对于重大项目,为确保编写质量和进度,项目领导小组会进一步加强项目实施中的田间管理。如人卫社2010年获资助的《中华“五大汉”医学大辞典》项目,共计3200万字,分为《汉英医学大辞典》《汉法医学大辞典》《汉德医学大辞典》《汉日医学大辞典》《汉俄医学大辞典》5册。每本辞典涵盖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药学、生物学、法医学等众多相关领域,提供词条近30万条。为保证编写质量,项目组组织成立以原卫生部部长陈竺院士为名誉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原院长刘德培院士为主任委员的《中华“五大汉”医学大辞典》编纂委员会,为项目的编写提供了强大的学术平台与后盾。同时,项目组还明确编写原则、制定编写和实施规范,多次召开编写会议、定稿会,保证了项目内容质量和进度。目前,该项目已完成出版,申请结项。

五、加大宣传,重视推广

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结项,并不代表项目的完结。为进一步提升项目社会效益,设法提高经济效益,力争做到两个效益的最佳结合,人卫社通过各种途径加大项目成果宣传和营销。人卫社的《英文版中医走出去文库》项目,在实施过程便开展海外的宣传推广,目前本项目中的一些图书品种已经广受海外认可,有些还成为海外中医培训机构的教科书,占领了一定的海外市场。此外,本项目同时开发的“英文版中医走出去文库”数字化同步加工转化的成果,也促进了项目的推广和传播,扩大了项目的海外影响力。又如《中华“五大汉”医学大辞典》项目,早在图书出版前便开展各种形式的营销推广工作,网站预订火爆,项目中首发的《汉英医学大辞典》一面世,便引起学界强烈反响,更是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高度好评,大大提升了其社会效益。

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从申报、管理和实施是一项全局工程,出版社应统筹全局,上下联动,申报管理两手抓。不仅重视国家出版基金的申报工作,争取更多的基金资助,更要重视基金项目的管理和实施,出版精品、提升品质,努力提高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服务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篇7

论文内容要求

论文主要内容基于各级基金自主项目或者有重大科研成果突破项目, 涉及国内外技术创新、应用方面的先进理论、技术成果和研究结果, 有实际应用背景、实验结果、独创思想或创新应用成果。

论文格式要求

1.中英文主标题和中文摘要、关键词;

2.作者中文个人简介 (包括姓名、职称、学位、简历及研究方向) , 工作单位、详细通信地址及电话;

3.论文篇幅请尽量控制在4000字 (4页) 以内 (A4纸、5号字、通栏排) , 图、表一般不超过5幅, 图表中如有英文一定要译成中文;

4.请注明:基金资助项目名称和可以公开的批准编号, 以及国家或者省、部委级的重点攻关项目名称和可以公开的编号;

5.外文字母分清大、小写, 文中科技词语、计量单位与符号应符合国家公布的标准要求;

6.给出必要的参考文献 (包括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及版本、文献类型、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等) , 并在文内用上角标标出。

权利和义务

1.不得涉及国家机密及其他保密协定所规定不可公开披露的项目及内容, 凡是涉及和隶属保密部分, 请作者慎重处理, 文责自负, 本刊恕不承担泄密责任。

2.本刊不接受一稿多投, 默认投稿者同意将《电子产品世界》杂志作为论文发表的优先选择, 不得同时将来稿或部分投给其他刊物。

3.本刊将向优秀稿件的作者提供丰厚稿酬。

4.稿件一经录用, 版权归本刊所有, 本刊按照法律规定的方法在本刊的网络媒体或其他方式使用该作品时, 不再另行通知作者和另行支付作者稿费。

5.来稿一律不退, 请自留底稿, 超过3个月未接到通知者请与编辑部联系, 录用稿编辑部有删改权。

6.学生投稿注意事项: (1) 学生投稿论文需要有责任导师的审阅批注。 (2) 论文结尾请指明作者的创新点和技术特点、观点。

投稿及联系

投稿论文请以电子邮件形式发送到article@eepw.com.cn, 邮件标题请注明“基金论文”, 并请将相关内容以附件形式一并发送, 请在邮件中注明作者的详细联系方式及手机电话, 便于编辑部与作者及时联系。来信请寄: (100038) 北京复兴路15号138室《电子产品世界》编辑部收。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篇8

按照《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经费管理办法》的规定, 资料费是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发生的资料收集、录入、复印、翻拍、翻译等费用, 以及必要的图书和专用软件购置费等。数据采集费是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发生的问卷调查、数据跟踪采集、案例分析等费用。印刷费是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发生的项目研究成果的打印费、印刷费和誊写费等。三项费用管理的要求主要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预算监督三个方面。预算编制要求课题负责人在申报课题时就要对项目在研究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三项费用编制预算。预算执行主要通过原始凭证进行控制, 即要求课题负责人及其成员在发生三项费用时要取得原始凭证, 而且原始凭证要符合会计法、发票管理办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 即真实、合法、完整和准确。预算监督包括课题依托单位的内部监督以及来自财政部门、审计部门等的外部监督。课题依托单位的内部监督是指课题负责人及其成员所报销的三项费用须经过财务部门、科研部门相关人员的签字才能办理。外部监督是指财政部门、审计部门等依据《预算法》、《审计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所进行的监督。

由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经费来源于国家财政, 因此, 这部分科研经费的管理必须符合财政资金管理的要求。由于我国经济尚不发达, 国家财政资金有限, 如何将资金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并提高其使用效益成为财政资金管理的首要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多年来, 我国坚持不懈地进行财政资金管理改革, 目前, 基本上形成了预算编制 (部门预算) 、预算执行和预算监督为主线的财政资金管理思路。财政资金的不同类别、具体项目都要按照这些思路进行管理, 如三公经费、科研经费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经费中的三项费用, 即资料费、数据采集费和印刷费在管理上也要遵循财政资金管理的要求。

二、三项费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资金使用合法, 但不太合理。按照规定, 课题负责人及其成员只有取得真实、合法、完整和准确的原始凭证才能报销三项费用, 这从会计核算的角度看无可厚非, 因为只有真实、合法、完整和准确的原始凭证才能证明三项费用的发生和完成情况, 比如什么时候发生、金额多少、谁经办等。课题负责人及其成员要取得符合要求的原始凭证就必须将资料收集、数据采集、印刷等相关工作交给有关的服务企业来做, 因为, 只有服务企业才能给课题负责人及其成员开具符合要求的原始凭证。在三项费用涉及到的工作中, 有的工作课题负责人及其成员本来可以自行完成, 但是, 为了获得发票而交由服务企业去做, 这种行为虽然合法, 但不太合理。

二是使用虚假发票报销。有的课题负责人及其成员愿意将有关工作交由服务企业完成, 但是, 有的科研项目很专业, 服务企业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提供相应的服务。比如, 一个关于考古方面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课题负责人及其成员想找一家服务企业为他们提供收集资料、翻译、数据跟踪采集、案例分析等服务, 但是没有找到合适的服务企业能够提供相应服务。在这种情况下课题负责人及其成员只能自行完成, 但是没有发票报销, 心理不平衡, 因而向服务企业购买虚假发票或通过中介机构购买虚假发票, 然后报销, 这就产生了使用虚假发票报销的违法行为, 目前, 这种违法行为很普遍。据中央电视台报道, 位于科研院所和高校密集的北京中关村电子街, 从地面到广告栏, 随处可见各种开发票的小广告, 购买假发票的不仅有博士生, 导师也购买假发票, 广州等城市也有类似情况。

三是资金使用效益低下。课题负责人及其成员虽然找到愿意提供服务的企业, 但是, 企业所提供的服务无法让人满意, 也就是说花了钱, 但事情没有办好。有的服务企业收费太高, 这也造成资金使用效益低下。与发生三项费用有关的一些工作, 课题负责人及其成员自己完成所发生的成本更低一些, 但是自己完成就没有报销的发票, 所以, 为了取得可以报销的发票, 把本来可以自己完成的工作交给服务企业去做, 这实际上降低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加强三项费用管理的对策

针对三项费用管理存在的合法不合理、使用效益低下等问题, 应通过制度创新加以解决。一是科学编制三项费用预算。预算编制要按照三项费用的具体项目分别编制, 即资料费要按照资料收集费、录入费、复印费、翻拍费、翻译费、图书费和专用软件购置费等分别编制, 数据采集费要按照问卷调查费、数据跟踪采集费、案例分析费等分别编制, 印刷费要按照打印费、印刷费和誊写费等分别编制, 每一类费用不应只列示一个总数。为了保证预算编制的科学性, 课题负责人在编制预算之前应进行预测, 充分了解影响各个费用项目变动的各种因素, 如物价水平、收费标准等, 在此基础上确定预算数。课题依托单位应组织财务人员和有关专家审定预算, 确保预算编制的科学性, 使每一个开支项目都有合理的依据。

二是针对不同费用项目的特点, 采取不同的报销办法。对于必须由服务企业提供服务或从服务企业购买服务的费用项目, 实行凭发票报销的办法。对于既可以由课题负责人及其成员自行完成, 又可以交给服务企业完成的服务工作涉及的费用项目, 实行按照预算数定额包干使用的办法, 报销时允许使用替代原始凭证报销。替代原始凭证由课题负责人及其成员填写, 经过财务人员、科研管理人员及单位领导签字后代替原始凭证, 作为财务记账的依据。这种做法的优点是减轻了课题负责人及其成员为了报销三项费用而到处找发票的负担, 有利于杜绝找虚假发票报销的违法行为, 有利于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有利于课题负责人及其成员将精力投入到科研工作中, 以利于科研工作的开展。目前, 我国对于公务人员出差发生的公杂费 (包括市内交通费、通讯费、伙食补助费等) 实行定额包干使用的办法, 即在报账时直接给予定额补助, 而不需要提供发票, 将这种办法用于三项费用的管理是合理的, 因为这种做法不违背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原则, 不违背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 而且方便了科研工作, 有利于推动科研工作的开展。

三是既要强化课题依托单位的内部监督, 又要强化财政、审计等部门的外部监督。在预算编制环节上, 如果课题依托单位没有履行监督职责, 可能造成有的课题负责人人为地多列预算, 然后以多列的预算数包干使用, 这实际上就造成了财政资金使用的浪费。在预算执行环节上, 课题依托单位应严格执行预算, 对于必须凭发票才能报销的费用项目, 要追踪发票的来源, 进行必要的真实性验证, 此外, 还应认真查证发票背后的业务状况, 即是否以真实的业务为基础开具的发票。对于凭替代原始凭证报销的费用项目也要严格把关, 确保费用开支不超过预算确定的数额。财政、审计部门的外部监督比课题依托单位的内部监督更具有权威性, 因为这些部门无论是机构、经费还是人员均独立于课题依托单位, 在进行监督时不受人情等因素的干扰, 因此, 财政、审计等部门应依法主动进行监督, 履行监督职责。

参考文献

[1]央视频道.科研经费滥用乱象调查[EB].http://news.cntv.cn/2013/12/17/VIDE1387253341851699.shtml, 2013-12-17

[2]贾兴恒.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体系建设的思考[J].价值工程, 2014 (2)

[3]太树田.完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机制的探究[J].长春大学学报, 2013 (8)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篇9

论文内容要求:

论文主要内容基于各级基金自主项目或者有重大科研成果突破项目, 涉及国内外技术创新、应用方面的先进理论、技术成果和研究结果, 有实际应用背景、实验结果、独创思想或创新应用成果。

论文格式要求:

1.中英文主标题和中文摘要、关键词;

2.作者中文个人简介 (包括姓名职称、学位、简历及研究方向) , 工作单位、详细通信地址及电话;

3.论文篇幅请尽量控制在5000字 (4页) 以内 (A4纸、5号字、通栏排) , 图、表一般不超过5幅, 图表中如有英文一定要译成中文;

4.请注明:基金资助项目名称和可以公开的批准编号, 以及国家或者省、部委级的重点攻关项目名称和可以公开的编号;

5.外文字母分清大、小写, 文中科技词语、计量单位与符号应符合国家公布的标准要求;

6.给出必要的参考文献 (包括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及版本、文献类型、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等) , 并在文内用上角标标出。

权利和义务:

1.不得涉及国家机密及其他保密协定所规定不可公开披露的项目及内容, 凡是涉及和隶属保密部分, 请作者慎重处理, 文责自负, 本刊恕不承担泄密责任。

2.本次征稿不接受一稿多投, 默认投稿者同意将《电子产品世界》杂志作为论文发表的优先选择, 不得同时将来稿或部分投其他刊物。

3.稿酬优厚, 不收取版面费和审稿费。

4.稿件一经录用, 版权归本刊所有, 本刊按照法律规定的方法在本刊的网络媒体等其他方式使用该作品时, 不再另行通知作者和另行支付作者稿费。

5.来稿一律不退, 请自留底稿, 超过3个月未接到通知者请与编辑部联系, 录用稿编辑部有删改权。

投稿及联系:

投稿论文请以电子邮件形式发送到article@eepw.com.cn, 邮件标题请注明“基金论文”, 并请将相关内容以附件形式一并发送, 请在邮件中注明作者的详细联系方式及手机电话, 便于编辑部与作者及时联系。来信请寄: (100038) 北京复兴路15号138室《电子产品世界》, 叶编辑收。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篇10

本次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中国科学院合作开展我国信息学科发展战略调查研究工作,目的是明确信息学科发展方向、促进学科协调发展。调查问卷中反映出来在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各位专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对制定信息学科“十二五”发展规划、完善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的实施办法,促进和推动我国基础研究和学科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次调查,收到信息学科方面的科研人员有效答卷共计1245份,其中网上邮件答卷1170份,2009年评审专家组书面答卷75份,同时,为了更加准确和有效地掌握杰出青年基金实施情况,及时有效地了解广大科研人员的意见和建议,我们按照被调查科研人员是否参与过和评审过杰出青年基金,对收到的答卷进行分类,其中参与过杰出青年基金申请的答卷88份,没有参与过杰出青年基金申请的答卷1157份,参与过杰出青年基金评审的答卷63份,没有参与过杰出青年基金评审的答卷1182份。答卷内容涉及科学基金人才战略中的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的人才培养、实施效果和科研建设战略等方面。最后,我们在充分分析统计数据、总结专家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结合信息学科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实施十五年来的发展现状、实施效果和存在问题,提出一些有益的意见和建议。

1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设立

1994年3月18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依据“尊重科学、发扬民主、提倡竞争、鼓励合作、促进创新”的科学基金制度,设立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目标是遵循科技发展和科技人才成长的规律,定位于支持学有成就、技术上有重大创新和突破,对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杰出青年科技人才,促进青年科技人才成长,鼓励海外学者回国工作,加速我国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和造就一批冲击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带头人。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的设立,体现了国家资助基础研究方式的一个重要转变,即从以资助项目为主的单一模式到资助项目、资助带头人、资助团队的多元模式转变。这种转变,使得科研人员能够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集中精力,潜心从事较稳定的研究工作,增加科研人员探索基础科学研究的信心和勇气,发挥了预期的作用。

2 资助强度和规模

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我国在信息技术方面,目前科技自主创新总体上仍处于能力薄弱、核心技术缺乏的状态,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局面,关键在于建立一支强大的信息科学基础研究队伍,特别是培养造就信息领域的杰出青年领军人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从1994年3月18日设立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开始,就不断的增加资金扶持的强度和力度,2009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资助人数已达到180人,其中数理科学部26人,化学科学部25人,生命科学部50人,地球科学部18人,工程与材料科学部33人,信息科学部22人,管理科学部6人;资助金额根据各学科的实施情况,单项平均资助强度分别为:数理科学部数学学科140万元,数理科学部其他领域、化学科学部、生命科学部、地球科学部、工程材料学部和信息科学部均为200万元。以信息科学部为例,从图1可以看出,资助强度从1994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设立之初的40万元增加到2009年的200万,资助强度增加到原来的5倍,经费增长明显,资助强度的迅猛增加,反映出国家对基础研究工作和培养中青年科学研究领军人才的重视。

为了更准确的反映广大科研人员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管理的意见和建议,我们统计了大家对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的资助规模(图2)和资助强度(图3)的看法,结果表明,在参加过杰出青年评审的人中认为资助人数适中的比例最高,占到71.43%,认为资助强度适中的占到66.67%;在没有参加该类基金项目申请和评审的被调查者中,认为资助规模适中的分别为54.36%和54.15%,认为资助强度适中的也分别为54.71%和54.74%,总体上来看,认为资助规模适中的占到55.02%,资助强度适中的占到55.34%,这说明,目前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实施的方式得到科研人员的广泛认可和肯定。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国家在自然科学基础研究上的经费不断增长,并且从资助规模和强度上做到了均衡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支持的规模和强度不断增加,虽然广大科研工作者认为杰出青年基金项目无论是资助规模还是资助强度都是比较适宜的,但是信息科学作为二十一世纪关乎国家发展和民生的重要方面,发展速度迅猛,重要性日益增强,从图2和图3也可以看到,在参加杰出青年评审的专家中有22.22%认为目前信息学科杰出青年项目的资助规模偏少,有20.65%的人认为资助强度偏低;在没有参与过申请和评审的被调查者仍有23.25%和23.43%认为资助规模偏少,22.13%和22.93%认为资助强度偏低。2009年度信息学科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2人,仅占总资助人数的12.2%,相对该学科在科技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仍显较少,尤其是信息学科越来越多的和生物、物理、数学等学科交叉发展,资助强度200万仍略显不足。因此,我们还应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增加信息学部杰出青年的资助规模和强度,以吸引并稳定支持从事信息科学理论和技术基础研究的杰出人才,推动信息科学的不断发展。

3 实施效果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实施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的过程中,培养和造就了一批活跃在世界科学前沿和关键领域的优秀学术带头人,吸引了一批海外留学人员回国服务,稳定了一支高水平的基础研究队伍,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以信息科学部四处最近几年14位获得杰出青年基金项目支持的科研人员在结题时取得的研究成果为例(表1),6人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发表SCI收录论文817篇,出版专著17本,成果转化11项,获得授权专利166项,在国际会议上做特邀报告65次,其中3人成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培养博士后45名和博士183名。这些数据虽然不能说明全部,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的实施效果,当然,由于他们各自的研究团队规模不同,专业方向的差异,各项目之间的研究成果也存在较大差异。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支持下,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已经和正在成为我国基础研究创新的中坚力量,在促进他们自身学术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也成为凝聚和带动研究团队的核心,在这14人中有三人形成了新的研究团队,获得随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项目”的更大支持。这些成绩的取得说明,科研人员通过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的支持,在培养创新人才,提高科研成果转化,扩大我国科研人员在国际上的影响和地位等方面取得优异的成绩。

为了更好的反映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的实施效果,我们对该类项目获得者在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和成长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调查(图4),有26.99%参加过评审的专家和37.50%参与过申请的人认为有重大作用,认为有重要作用的更是分别有52.38%和55.68%,其中,参加过杰出青年申请者认为有重要作用和重大作用之和高达93.18%。在所有被调查的人中,有48.03%和14.06%的被调查者认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在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和成长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和重大作用;这些数据充分说明绝大多数国家杰出青年项目获得者已充分发挥学术带头人的引领作用,取得国内外同行承认的突出的创新性成绩或创造性科技成果,获得突破性成果,得到同行广泛认可和好评。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还有30.92%和6.99%的被调查者认为杰出青年基金项目有作用或作用一般,这些主要是没有参加过申请或没有评审过杰出基金项目的人,这说明目前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的资助率比较低,受益面窄,广大科研人员有提高资助率的强烈需求。

总之,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作为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类别中资助强度较大,申报门槛最高的人才类项目。通过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和国家其他科学项目的支持,我国大批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取得了骄人的学术成就,成长为各自学科领域的学术带头人,达到了杰出青年基金设立初期的目的,起到扶持年青的研究团队带头人,促进我国青年科技人才成长,培养造就优秀人才的作用[3]。

4 存在问题

从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实施的效果和取得的成绩来看,总体上得到了广大专家学者的充分肯定,但是关于申请和评审过程中反映出的不足也值得注意,尤其是其中对申请材料是否有包装和水分的认识,以及评审机制和不同学科之间的均衡发展问题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分歧。

4.1 以往学术成就和申请材料是否有包装和水分

图5是在国家杰出青年项目申请过程中,对以往学术成就和申请材料是否有包装和水分的统计结果,根据我们对不同专家的分类,可以看出,在没有评审过和没有参与过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申请的人中,认为此现象比较严重和很严重的达到55%左右,所有被调查者的总体统计结果表明,有42.73%的人认为申请书存在包装现象和水分,仅有3.13%的人认为此现象几乎没有,而在实际评审过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的专家和参加过申请人中,认为申请书仅有一些存在包装和水分占80.95%和65.91%,认为此现象比较严重的占12.70%和19.32%,这表明,参加过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申请或评审的专家的看法更能真实地反映“以往学术成就和申请材料是否有包装和水分”的实际情况,目前,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的申请和评审过程是“公开、公平和公正”,得到了大家的广泛认同,但同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应不断的对一些细节和不足之处加以完善,甄别申请材料中存在的“包装”和“整合”现象,坚决杜绝申请材料中的弄虚作假行为,加强对申请者学术水准和综合素质的考量等,使得评审过程更加透明,并能得到大家的监督,让更多的人深入了解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同时加大项目的监督和检查,加强基金评审工作原则和管理模式的宣传,维护“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的长期良好效应和口碑。

4.2 同行评议机制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建立了严密和规范的评审程序,具体过程是:个人申请—专家函评—评审组会议讨论—个人答辩—公示—大会讨论。在评审过程中,专家的函评即同行评议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评审机制的关键和核心,评议作用至关重要,评议结果直接关系到是否能获得基金项目的支持。

目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由5位专家进行同行评议,评议专家的知识背景、对评议标准的理解及其价值观就成为决定其评议结果的主要因素。在实际的项目评审过程中,由于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的品牌效应,最近几年申请量迅速增加,但是资助率低,造成竞争非常激烈,假如只有一位评审专家由于学术观点、个人看法和“利益冲突”等原因而不支持该项目,这将对最终的评审结果产生重要的影响,被评审的申请人获得最终基金支持的难度大大增加。

因此,在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评审时,不但要尽量做到小同行评审,而且应该增加同行评议专家的人数,扩大到7—8人,对于返回的该项目的所有同行评议结果,项目主任应采取“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的方式进行综合,尽量的避免评议专家个人主观因素或学术观点的影响。同时,做到评价指标多元化,包括:个人科研能力、已取得的研究成果、拟开展工作的创新性、领导科研团队的能力,着重强调评价实质性的科学或技术上的贡献,让真正的同行评议专家从自己的角度去理解、判断申请人学术成果是否有“影响”,评价创新性工作实质性的科学或技术上的贡献,学者学术成果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并着重评价申请者的科学素养、学风和学术道德。

4.3 不同学科之间的均衡发展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评审机制是按照学科来制定的,在评审中专家的评议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专家的评审标准直接影响到项目能否获得资助,不同学科间如何横向比较?同一学科间不同方向之间如何来比?交叉学科项目怎么评价?这将直接的影响到不同学科之间的均衡发展。一方面如果单纯看重论文的权重,由于学科间的差异和学科SCI源期刊“影响因子”的不同,将使得某些学科处于不利的地位,尤其是应用科学和工程学科处于弱化地位。另一方面有一些同行评议专家存在用“学术量化指标”进行评审,造成评价体系过于指标化,如强调侧重SCI收录论文指标,论文发表的“影响因子”和被他人引用次数,以及看重获奖情况[4]等,这导致科研人员为了争取国家竞争性经费的支持,只有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提高发表论文的影响因子和数量上,而不注重问题的解决,没有以真正解决重大科学问题和应用基础问题作为科学研究的目的。

因此,要做到不同学科之间的均衡发展,就应综合考虑不同学科的特点,在评审过程中,评估指标既要有量化的成分,又要避免简单量化。对于应用基础类的申请书评审,可以增加来自应用领域方面的专家评价,关注研究成果对基础研究或行业的引领带动作用,促进科技进步,增加一些对国家重大需求贡献度的权重;对于具有显著工科背景的学科,在注重基础理论创新外,应该考虑进一步加强应用基础创新的支持力度,这将有助于推动核心技术的提升与转化,为国家发展提供关键支撑,引导和支持优秀的、有重要意义的研究成果。

5 建议和意见

为了促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明确信息学科发展方向,完善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的管理机制,综合调查专家意见,结合信息学科实际情况,提出以下相关建议:

1)提高评审过程的监督和管理,不断的完善评审方式,规范评审程序;切实加强评审专家队伍建设,逐步推广国际同行专家参与评审。

2)增加杰出青年基金的中期考核汇报机制,在评审后将其取得的最具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和结题评估结果公示。

3)建立成果管理信息发布系统和成果展示与利用平台,促进基础研究学术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利用;加大对申请人所做出科学研究工作的评判权重,加强对交叉学科领域的支持和正确的评审。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是我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保证,项目实施十五年来,已经成为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成长为科技领军人物的有效模式和重要途径,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建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加大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的支持力度,优先支持基础研究和共性发展的交叉学科方向,并对信息学科给予必要的倾斜扶持,统筹安排资助计划,认真组织评审工作!着力提高评审质量和资助效益,继续保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已有的严肃性、规范性,完善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的管理措施,扩大基金在广大科研工作者心目中的地位和威望,把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打造成为具有良好美誉度的基金品牌。

致谢:感谢在本次调查问卷中广大信息领域的专家给予的积极配合,特别感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科学部和信息学科“十二五”发展战略调查秘书组的各位老师提供材料和帮助。

参考文献

[1]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EB/OL]http://www.nsfc.gov.cn/nsfc/desktop/jjyw.aspx@infoid=6105&moduleid=399.htm.

[2]王家平,姚刚.浅析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对我所基础科研的显著促进作用[J].中国科学基金,2007,6:371-373

[3]刘振华,张家甦,孙万付.浅议科技计划的立项与管理[J].科研管理2007,3:35-37

上一篇:装饰色彩教学下一篇:延安红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