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的化工机械技术

2024-07-08

新时期的化工机械技术(精选十篇)

新时期的化工机械技术 篇1

1 机械数控加工编程技术在零件加工工艺方面的应用

为了能够保证整体提高机械加工零件精密度, 提高加工机械零件的质量和效果, 在机械设备中合理应用先进先可以技术以及生产设备, 确保具备预期应用效果的机械设备运行情况, 在生产中应用机械设备数加工编程技术可以帮助分析相关刀具设备等信息, 优化加工工艺,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优化处理。

1.1 选择刀具

加工零部件的时候, 其中具备很大作用的就是数控铣削加工工艺, 不但可以影响加工零件的质量, 还会对加工零件成本造成影响。选择刀具实际上是数控铣削加工工艺实施中最重要的设备, 现阶段,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常用刀具:圆角立铣、刀铣刀、锥度铣刀等。不同应用中不同刀具具备不同应用作用和效果, 在选择刀具的过程中, 需要遵守相关原则, 应该首先分析刀具选择中被加工机械零件形面形状, 选择的时候应该遵守从小到大的顺序和原则来分析实际型面曲率, 粗加工使用圆角铣刀[1]。

1.1.1 被加工零件型面形状

为了能够确保被加工面整体质量, 在加工的过程中, 有可能需要精细化处理加工凹形, 比较适合使用球头刀作为处理设备, 加工凸形面的过程中, 加工工具就是平端立铣刀, 加工中也可以适当应用圆角立铣刀, 此时需要明确分析凸形面实际加工效果和质量。

1.1.2 从小到大的加工原则

在加工机械零件的过程中, 不可以仅仅应用一种刀具, 主要就是由于具备不同类型曲面的机械型腔, 为了能够保证可以顺利进行机械加工, 依据从小到大的基本原则进行加工, 可以有效避免在加工机械零件的时候出现比较明显的问题, 还能够增加加工机械零件的整体效益[2]。

1.1.3 型面曲率的大小

为了能够保障加工机械零件的整体精度, 在加工的过程中, 处理的时候应该合理应用比较小半径的刀具, 特别是在加工拐角的时候, 依据型面曲率实际情况来选择刀具, 控制的时候需要严格遵守相关要求和规范。

1.1.4 粗加工应用圆角铣刀

相比较平端立铣刀来说, 粗加工的时候应用圆角铣刀, 精加工余量相对均匀, 相比较球头刀来说, 具备更加良好的加工实际条件。在进行加工切削的时候, 应用圆角铣刀可以具备在刀刃和工件90°接触范围内连续切削变化[3]。

1.2 切入与切出刀具

因为具备十分复杂的加工机械零件型腔, 因此在机械加工过程中铣削的时候, 为了能够保障顺利进行加工, 需要及时更换使用不同的加工刀具。 精加工机械零件的时候, 切出和切入刀具的过程中不同切削方式会很大程度影响加工表面质量, 所以, 应该合理选择切入、切出刀具的形式。 在进行粗加工的时候, 每次完成加工以后都会具备不同几何形状的余量, 如果再次进行加工进刀的时候, 如果不能正确选择切入方式, 极易出现裁刀事故。 CAM软件为机械加工提供以下几种切出切入方式:刀具垂直切入切出工、圆弧切入切出工件、刀具通过预加工工艺孔切入等, 其中经常应用的就是刀具垂直切入切出, 能够粗加工和细加工工件外部切入的凸模形式设备以及精加工, 预加工工艺孔切入工件的方式比较适合使用在粗加工凹模工件, 斜线或者螺旋线切入工件适合应用在粗加工软材料中, 因为圆弧的切入切出加工具备消除接刀痕的作用, 适合精加工曲面。 粗加工机械零件的时候, 应用单项走刀方式的时候, 加工操作开始进行切入的方式能够在以后为系统CAM/CAD提供一定的切入形式, 但是不是所有加工都适合应用上述方式, 主要就是因为会损坏刀具和工件, 利用降低加工布距的方式来有效解决问题, 合理应用走刀方式或者双向走刀[4]。

1.3 确定走刀方式以及切削方式

加工零件的时候, 切削方式就是相对于刀具的实际运行形式, 加工零件的时候, 走刀方式就是分布刀具轨迹的形式, 走刀方式以及切削方式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机械零件加工质量以及加工效率。在能够保证加工基础精度的基础上, 为了能够平稳受力, 需要尽可能降低切削时间。 在加工零件的时候, 主要使用以下几种走刀方式, 环切走刀、单向走刀、往复走刀。单项走刀具备比较低的切削效率, 主要就是由于保持不变切削方式, 具备一致的逆铣或者顺铣, 适当加入提刀以及空走刀, 能够确保具备稳定切削过程, 体积均匀受力。 进行粗加工的时候, 具备很大切削量, 因此, 比较适合应用单项走刀方式。 在进行机械零件加工的时候, 交替使用顺铣和逆铣, 存在相对比较差的加工质量, 所以, 加工零件的时候, 连续不提刀切削。 一般来说, 在质量要求不高的精加工以及半精加工种使用往复走刀, 进行粗加工的时候, 不适合应用上述方式, 主要就是由于具备很大切削量, 铣削方式会极大程度影响刀具耐用性、表面加工质量以及加工稳定性[5]。

2 机械数控加工编程技术在CAXA制造工程师方面的应用

CAXA制造工程师实际上就是结合实体和曲面的CAM/CAD软件, CAXA制造工程师具备应用比较广泛、强度的功能、质量代码号以及效率高等特点, 属于一种国产数控加工编程软件, 上述软件可以适当支持系统处理轨迹参数变化以及相应功能, 直接设定曲面、实体模型, 能够进行高速切削, 可以有效提高系统加工的效率和整体质量。在高效数控加工的时候, CAXA制造工程师拥有通用后置处理功能、能够高速加工、处理和编辑参数轨迹、多轴数控加工、控制加工工艺以及加工仿真和验证代码等功能, 拥有强带曲面实体造型、灵活的实体特征造型以及完美实体组面组合相应功能等。具体CAXA制造工程师的加工步骤就是:一是, 依据图纸情况, 对工件进行造型;二是, 设计数控加工方案;三是, 依据加工工件实际精度、形状、工艺要求等来合理选择加工方式以及加工参数;四是, 生产轨迹和仿真加工;五是, 后置处理以后形成相应代码[6]。

3 结束语

总之, 为了能够充分分析和研究提高加工零件质量和效率的方式以及提高加工工艺水平, 需要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机械制造行业, 在机械零件加工中融入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数控加工编程技术等, 不断完善机械零件数控加工编程技术的应用。

摘要:随着不断发展机械制造技术, 促使已经开始大量使用机械数控加工编程技术, 为了可以更加方便的操作和维护机械数控加工, 需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 在机械数控加工中合理应用编程语言, 应用机械数控加工编程技术, 不仅可以有效解决传统技术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还可以保证增加整体工作效率和质量。本文主要分析了新时期机械数控加工编程技术。

关键词:新时期,机械数控,加工编程技术

参考文献

[1]赵金凤.对新时期机械数控加工编程技术的探究[J].装备制造技术, 2015 (1) :243-245.

[2]贾宝峰.机械数控加工编程技术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4 (3) :22-22.

[3]孙建功.数控加工与编程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价值工程, 2014 (10) :285-285, 286.

[4]何鑫.机械数控加工编程技术及其应用领域浅述[J].科学与财富, 2015 (5) :436-436.

[5]李艳华.宏编程技术探索及其在数控加工中的应用[J].机械设计与制造, 2010 (1) :142-143.

新时期的化工机械技术 篇2

和思考

摘 要:企业各级党组织在积极探索企业党建工作服务生产经营、推动企业发展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形势下,企业党建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挑战,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企业党建工作,更好地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引领企业快速发展。本文主要对新时期企业党建管理工作的探索和思考进行了分析探讨。关键词:化工建设企业;党建工作;管理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 A

一、企业党建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思想观念不到位

很多企业的管理人员认为每个项目部中党员的数量少,对企业的影响不大,因此对党建工作也是一种应付了事的态度;还有的领导觉得企业自身生产经营任务就已经很繁重了,党建工作根本难以开展,存在或多或少的畏难情绪;一些企业领导甚至担心在企业中建立了基层党组织之后,员工会更难以管理,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带来困难。另外,还有一部分党员员工认为自己本身就是打工者,谈不上发挥党员模范作用,党建活动也不积极参加。

2、管理方式不科学

当前,有一部分项目部,尤其是生产经营任务较重时,他们认为在项目部中建立党组织会对项目企业的正常管理带来一定的影响,对基层党组织的信任程度不高。另外,部分党组织在进行党建管理的过程中找不到切入点,党建管理观念陈旧,举措不实,往往运用过去的老办法来解决新问题,走老路,讲老话的现象比较常见,党建管理的手段与当前现代企业党建工作的实际需求出入较大,党建工作开展起来也不是很理想。

3、教育工作不完善

化工建设企业所进行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都是以经济效益为最终目标的,因此很多管理者都会尽量避免非生产经营性活动,基层党组织的党建管理工作自然就会被忽略,党建活动也受到了很多束缚。另外,还有部分项目部很少甚至从未给予基层党组织划拨党建活动资金,党组织自身的人力财力物力资源是有限的,如果企业不给予一定程度上的支持,就很难开展大型的党员教育培训活动。一部分企业对党员进行的教育工作有名无实,在对党建工作管理过程中容易产生盲区。

4、稳固发展不全面

拿我们化工建设企业来说,员工岗位流动性较大,变动也相对频繁,这样一来就给企业党组织的稳固发展带来了很多难题。由于企业其自身投资主体多样性和员工结构的多样性,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稳定地保持一定数量的正式党员,对党建工作的开展和党建品牌建设管理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在这些企业中的党组织还会受到企业经营状况的影响,企业党组织无法长期稳定地发展。

二、加强企业党建品牌管理的途径分析

1、创新党建工作观念

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要义。创新首先来自于理论的创新,先进的、正确的理论对实践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企业党建工作也是这样,只有建立正确先进的指导理念,才能使企业在党建工作中得到良好的收益。党建工作创新的首要,也就是观念创新,因此,要将党建工作观念创新放在第一位。改革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目前改革取得了巨大成效,但还有待深化。很多企业党建工作没有脱离传统落后思想理念的限制,缺乏创新的锐气,加之新时期出现的很多社会问题,人们价值观改变、民主意识、法制观念

不断加强,新时期的特征决定了以往的工作形式、工作观念需要改变,新时期党建工作越来越复杂,要求也越来越高。面对新的形势,党建工作一定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应该确定以人为本的理念,企业党组织应建立与党员、与员工和谐相处、相互尊重、相互包容、共同进步的关系;党建工作中还应加入人文关怀、注重思想上的交流,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企业文化理念相联系等,此外,党建工作者应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素质与业务水平,以一个健康的身心来开创党建工作理念创新新局面。

2、科学合理地设置基层党组织

在很多企业中,党建工作常常会遇到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怎样科学合理地设置企业基层党组织,有效地开展党建工作,如何尽快地在企业中扩展党建工作的覆盖面,将企业党建工作作为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战略任务来抓。在一些党建工作做得比较好的企业中,我们可以充分借鉴它们的方式,建立完善党内帮扶和激励机制,为企业内的党员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和免费服务,例如党员融资优先免费担保贷款、在党建活动中享受媒体的免费服务、免费使用企业党组织会议室及其他设备、提供各种培训学习和外出考察的机会。通过这些方式让企业党建品牌管理上体现出更多的规范性和合理性,在党组织建设上体现出适用性,党员教育方面体现出先进性,党建管理工作体现出创造性,企业党组织的作用发挥体现出示范性,极大地提升企业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模范带头作用,推动企业科学发展。

3、创建企业良好的党建文化教育体系

良好的企业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先进文化在企业中的具体体现,对企业改革、发展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实行民主管理,引导员工参与企业管理与运营,提高企业员工的主人翁精神和工作积极性;其次,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对增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具有积极意义,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使党员做到积极进取、克己奉公;再次,在党员廉政教育当中,强化党员和群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号召党员、群体加强职业道德和自身修养,抵制腐败;最后,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国有企业文化,弘扬创新与变革精神,在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过程中,号召党员、干部解放思想,以创新的精神投入到党组织建设和国有企业日常运营当中。

4、加强企业基层党建工作

化工建设企业党建工作的一个重点就是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强化党建工作,通过加强党建来提高生产。加强企业基层党建,对创建企业党建工作新局面,拓宽思路,有重要的意义。在加强企业基层党建工作方面,笔者给出了如下几点建议:首先,要明确奖惩,建立完整的责任体系,一层一层制定党建目标责任制,通过建立党建工作任务质量、数量等方面来明确目标责任,确保党建功能落到实处,逐项落实工作目标,让党建工作不仅仅局限在形式上,要严格要求各层党建组织工作,在每个环节都要精心布置、分配、监督,还要通过宏观指导来推进企业基层的创新功能,也就是说要通过宏观与微观层面的统筹规划来形成良好的工作局面。其次,还要健全企业基层党建管理工作,这有三个方面:一是健全基层党建工作制度,这是基层党建工作的根本保障;二是规范台账,重视基础,例如通过规范软件等手段来保障台账的整洁;三是加强党建基地建设,例如通过开设企业基层党校培训等等。再次,还要强化基层党务队伍的工作能力与水平,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抓住基层党建切入点,让党建工作切实为生产建设服务,这也是基层党建工作值得注意的地方。

结束语

现代企业制度下,化工建设企业党建管理工作必须为适应企业发展而开始转变,企业必须要更新观念,创新党建工作管理模式,提升党建工作的水平和质量,努力构建先进的党建工作管理体系。但是我们必须看到,企业党建创新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过程,在当前的市场经济形势下,人们的思想逐渐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企业党建工作的核心内容在于让员工的思想实际与企业的生产紧密的联系企业,让企业党建管理形成长效机制,努力塑造企业党建

品牌,开创化工建设企业党建工作新局面。

参考文献

新时期的化工机械技术 篇3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发展思路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对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加快农村奔小康和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业机械化起着基础性、先导性、载体性和保证性的巨大作用。21世纪,我国农业面临粮食安全、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三大任务。给农业机械化事业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农业机械化在完成这三大任务中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必须创新观念、创新内容、创新机制、创新方法。农业机械化技术应由产中为主向产前、产后延伸;由以服务粮食生产为主向服务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建设全过程伸展;由单一的机械技术为主向以综合、组装、集成为特色的工程技术方向发展。

1.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社会化和产业化的必要性

1.1要实现技术的集成化和规模化,首先必须实现组织方式的社会化。一是要充分利用现有农业机械化推广体系,通过体制创新,发挥综合功能,形成覆盖全国的农业机械化技术信息网络、服务网络、推广网络和销售网络。二是要调动社会各方力量,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利益挂钩、联合攻关等多种形式,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开展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而决不能从养人的角度和行业保护的角度来理解和实施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三是要形成分层次的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体系。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管理部门应只设部、省两级,主要起组织、协调、管理、规范的作用;省以下都是基层推广机构和组织,这些机构(相当现有推广部门),但人员必须少而精,主要承担国家和当地政府下达的以社会效益为主的技术试验示范和农民培训等以公益性推广内容为主的工作;其他大量的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应由企业、科研部门、中介组织和社会团体(如农民协会、研究会)等单位通过市场化方式承担。政府推广管理部门应鼓励和支持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体系,对所有单位一视同仁,公开竞争,平等对待。

1.2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应积极探索产业化之路。农机是重要的农业基础装备,是技术物化的重要载体,农机本身就是一个产业,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和农机产品的销售是密切相关的,政府部门组织的推广工作其权威性和影响力是企业进行的产品推销所无法比拟的。“推广”、“推销”仅一字之差,既有差异也有联系,推广是政府行为,是以公益性和社会效益为主要目标,二者的行为目标不同;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又大都是相统一的。对于少数社会效益好而经济效益相对较差的技术产品国家也会通过政策调控进行调整,作为行为主体的企业是不可能做赔本买卖的。这样,推广的技术和产品都将产生经济效益,推广在某种意义上说,实际上是一种高层次的推销。因此,在政府推广管理部门的指导、审查和监督下,大多数的政府推广工作都可以和企业推销工作结合起来,并逐步引导企业成为技术推广工作的主体。这样可以从企业获得较为充裕的推广费用,有利于新技术尽快普及应用,有利于推广工作的有效开展,有利于促进企业的技术进步和新产品开发。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产业化的另一层含义就是要按照农业产业化对机械装备的要求进行技术组装配套,根据产业化特点,组织筛选最适合的技术装备,通过试验示范,形成产业化成套技术与装备、标准与规范。

2.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今后的发展思路

2.1技术推广项目应具有先进性和适用性

引进推广每项新技术、新机具要注重其技术内容是否先进适用,技术性能是否可靠。不具备先进性的技术没有推广价值,不具备适用性的技术没有推广前景。推广过程中,要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首先推广投资少、见效快、综合效益显著的技术或机具;决不能走形式、摆架子,为推广而推广,为机械化而机械化。同时,要站得高些,眼光放远些,看得全面些,所推广的技术或机具不能只注重经济效益,还要注重其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选择引进推广农机新技术、新机具,必须充分考虑到该技术或机具的各项内容是否符合本地区农业生产需要及农机化发展的总体目标。

2.2推广的技术应与农艺有机结合

农机与农艺一直很难配合,主要是由于作物品种和耕作制度不断变化,农艺要求也随之变化,农业机械难以适应这种变化。要使农机与农艺有机结合,一是要吸收各行业、各部门的技术人员参与;二是农艺制度的建立与推行要有利于农机作业,农机作业要满足农艺质量要求;三是农机、农艺联合进行对比试验和办示范点。

2.3推广的技术要试验示范以点带面

不管推广哪一种技术、哪一种新机具,都需要在本地进行试验,按照试验要求,得出真实数据,用数据来说服群众。事实胜于雄辩,用示范点来增强农民的信心,以点代面,进行大面积推广。

2.4搞好协调服务,促进推广工作健康发展

为了使农机技术推广工作健康发展,必须搞好农机化技术推广社会化服务工作。一是通过农机主管部门的领导,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引起领导重视支持,争取有关部门在政策、资金、物质等方面的适度倾斜。二是多渠道为农民提供技术市场和效益方面的信息,做好宣传工作,提高农民对新技术、新机具的认识水平,增强信心。三是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帮助农民学习掌握适用的新技术或新机具的方法及安全、维护保养技术。四是以乡、镇农机站为主,经常深入田间地头对农民进行现场指导,对带有普通性的技术问题应进行技术培训,以便使农民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2.5加强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

加强农机化服务体系建设,要坚持“立足农业、发展农村、服务农民”的指导思想,走“社会化服务,实体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的路子,开展有偿服务,逐步建立完善的农机化服务体系。

新时期化工企业的管理创新 篇4

1 国内化工企业发展现状

面对改革开放, 中国与世界加强了沟通与合作, 在这种背景下, 我国化工企业的管理现状在与西方国家对比之下显得有些相形见绌, 西方国家在管理上已经形成了系统的思想和理念, 而且对于企业的管理已经上升到了心理学层次, 然而我国还没有形成初级管理雏形。时至今日, 通过不断的改革, 我国已经在管理上有了一定的基础, 但总体来讲还处在初级水平,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进行符合时代需求的大胆创新, 成为了化工企业势在必行的事情[1]。

具体来看, 在我国化工企业的整体发展虽然一直在进步, 但是始终难以形成层次上的突破, 管理效率低下, 管理机构的运作也显得相当的迟缓, 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究其根本, 企业的生产技术陈旧是主要原因, 但是在技术陈旧的背后原因却是在对企业进行全面管理时, 忽视了其中创新的环节。纵观世界企业的发展历程, 创新是推动企业发展与进步的内在动力, 只有强化创新的意识, 才能够让企业得到全面优化, 获得层次上的提高[2]。

2 我国化工企业管理创新中存在问题

对化工企业来讲, 它的发展具有着一定的综合性, 作为普通企业去发展仅仅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而已, 但还必须考虑到其中的化学因素, 必须遵循相关的化学规律, 在此基础上才能够实现全面的优化, 这样看来在管理上进行创新能够有效地让两者共同发展。然而因为受到时代的限制, 曾经的计划经济在某种程度上使得两者的发展有些失衡, 对于技术开发的过度重视, 使企业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 并且企业的管理在进行创新受时到某种程度上的阻碍。

3 实现管理创新相关途径

3.1 管理理念创新

理念影响着企业管理中的方方面面, 在一定程度上管理理念是一个企业的价值取向, 要想全面对企业管理进行创新, 创新理念是其中最关键的一步。通过虚实结合的方式来转变管理过程中的整体观念, 对员工进行提倡和培训, 在企业价值观的倡导下, 提升员工学习积极性, 通过对相关信息与思想的不断吸纳, 提升思想水平、拓展视野, 强化对于创新的具体认识。不仅如此, 还应该让管理者做好长期努力的准备, 努力对企业的观念实行一个系统的创新, 只有观念上获得总体创新, 企业才能够发生由内而外的改变[3]。

3.2 管理组织创新

原有的管理组织过于单一, 而且是一言堂式的行政管理, 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企业变得刻板和守旧, 只有将管理的组织形式进行改变, 确定一切以市场为中心的管理组织, 使管理组织能够将各个环节协调起来, 让企业的生产与销售能够协调发展, 从而使技术研发和经营管理得到根本性的强化。

3.3 处理好管理创新与科技进步关系

对于化工企业的发展来讲, 强化管理效能虽然是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环节, 但是生产的技术水平占据着更加重要的位置, 两者不可偏废, 抛开任何一方都不能够使得企业获得进步。这样看来, 在对管理进行全面创新的过程中, 还应该兼顾到科技的发展, 使两者的比例处于一个最佳状态, 做到两者能够共同发展, 只有这样才会在对管理进行创新的基础上, 实现企业的全面优化。

3.4 技术创新

在当下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 机遇稍纵即逝, 一个微小的市场变动, 都有可能对企业造成致命的影响, 所以及时地掌握市场状况显得尤为重要。管理者必须通过全新的现代化技术手段, 全面把握市场的总体状况, 在此基础上做出判断, 并作出正确的决策。所以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引进到企业管理中, 能够使管理变得更加高效, 管理的成效也更加显著。

4 结语

在高速运转的市场环境中, 随时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变化, 在激烈的竞争中, 失去一个机会, 就会使企业的发展整体落后。面对多极化的市场需求, 以及人们不断更新的消费观念, 只有将创新作为核心的理念, 作为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企业才能够拥有源源不断的生命活力紧跟市场的变化。

参考文献

[1]刘晓洁.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海洋化工企业管理创新机制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 2013, 1 (02) :1-5.

[2]李翠哲.深化管理创新促进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王述纲就第七届全国化工企业管理创新大会答记者问[J].化工管理, 2014, 2 (05) :1-2.

浅谈新时期的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 篇5

浅谈新时期的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

作者:景 毅

来源:《新农村》2010年第06期

摘要:新时期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就是推广农业机械化技术,将农业机械化新技术转化、普及、运用到农业生产过程中,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是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目前,农业法、农业技术推广法、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等法规都已出台,这些法律、法规是我们开展工作的依据,也是需要自觉规范的行为准则。在农业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农民都渴望农业机械代替人力劳动,市场上有成百上千种农机产品,到底哪种适用?哪种有保障?这就需要农机推广部门结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农业生产、农民的实际需求,抓住重点,找准突破口,正确引导,按照试验——示范一一面上普及的程序开展技术推广工作。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以法律形式明确了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是一项支持农业发展的益性事业。

关键词:农机化 技术 推广

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就是推广农业机械化技术,将农业机械化新技术转化、普及、运用到农业生产过程中,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先进手段和工具,其装备水平是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农机化技术推广是农业机械化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途径,是联系农业机械化科技成果、农业生产、农民群众三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是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力军。

一、自觉规范农机化技术推广行为法律

目前,农业法、农业技术推广法、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等法规都已出台,这些法律、法规是我们开展工作的依据,也是需要自觉规范的行为准则。农机化新技术推广要以提高经济需要效益为中心,以推进农业技术进步为方向,因地制宜有选择地推广,谨防不顾实际和不讲效益强行让农民采用新技术的做法。农机化技术推广部门要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贴近农民搞好推广,做到熟农民、知农情、递农讯、传农经,把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做到农民的心中。在实际工作中,要把农民对农机化新技术的需求情况摸清,把农机化技术推广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找准,以便有针对性的开展推广工作。要通过让农民看的得见,摸得着的试验示范所取得的增产、增收实效,引导农民自觉、自愿的接受和应用新技术,从而达到推广、普及的目的。

二、严格遵守农机化技术推广程序

在农业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农民都渴望农业机械代替人力劳动,市场上有成百上千种农机产品,到底哪种适用?哪种有保障?这就需要农机推广部门结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农业生产、农民的实际需求,抓住重点,找准突破口,正确引导,按照试验一一示范一一面上普及的程序开展技术推广工作。通过小面积的多点对比试验,得出第一首数据,熟悉掌握技术的各项性能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指标,积累经验,发现并解决试验中遇到的问题等,用于指导后续的示范和面上普及工作。如果试验的结果同可行性论证相左,应及时停止,避免盲目强行推广造成损失,试验取得成功后认为可以大面积推广,则通过建立示范基地、示范样板区等形式既供农民参观了解,也为面上推广做最后验证。只有这样,才能让购机农民得到投资效益,激发农民的购机、用机热情。

三、总结完善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方面

由于农机化技术推广的对象主要是广大农民,小农思想、守旧从众心理比较严重,并且深入传统生产观念束缚,对新事物的认识和接受有一个较长的过程,作为农机化技术推广部门,一方面要通过建立试验示范基地,做鲜农民看,引导农民干,使他们认识到使用农业机械的好处,增强他们的农机化意识,转变传统观念和心态,自觉改变生产行为;另一方面要通过开展现场演示会、举办技术培训班等形式,提高广大农民对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认识好人和技术技能,引导他们将农机化新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中,此外,还要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加大对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的宣传力度,让社会了解农机,支持农机。

四、大力扶持农机大户发展

扶持农机大户是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的重要抓手,农机化技术推广部门要制定帮扶农机大户的措施和目标,每个农机化技术推广干部都要确定联系对象,要与农机大户交朋友,摸清农机大户经营农机的思路,了解农机大户的需求,通过信息传递、技术服务、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等措施,把农机大户吸引大我们周围,作为业余的农机推广员和信息员,同时要善于发现、培养在新机具开发应用方面的”能工巧匠”,特别要注意发现他们在农业节本生效方面所进行的发明创造,一旦发现,要用我们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帮助其逐步完善,直到推广应用。

新时期的化工机械技术 篇6

【关键词】新时期 高职院校 机械基础教学

一直以来,高职院校担负着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任务,但是在机械基础教学中仍旧存在着一些问题。机械基础这门课程对于机械专业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为培养出优秀的机械方面的人才,在新时期,高职院校应该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以提高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1]。

一、高职院校机械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学习习惯比较差,学习态度不端正

高职院校的学生自制力比较差,从一开始就没有一个比较好的学习习惯。一般当教师在讲台上讲课的时候,很多学生不认真听讲,而是在下面玩手机、睡觉,一方面是由于课堂气氛不够活跃,不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是由于学生对于机械基础这门课程不感兴趣,对教师的讲解不感兴趣。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是机械基础教学效果差的原因之一。

2、教师的教学模式单一

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师在给学生讲解机械基础这门课程时,仍旧按照原有的教学方式进行,在课堂上滔滔不绝的讲,以自我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由于教师不注重与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互动,使得整个课堂气氛非常沉闷,不利于培养学生对机械基础这门课程的兴趣。机械基础这门课程本身的特点是实践操作比较多,只有在不断的操作过程中才能让学生对于所学的理论知识更加的理解。然而教师对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意识不足,不注重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只是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实验,虽然能够吸引学生一时的兴趣,但是教师只是单纯的在课堂上演示讲解,不能让每个学生都亲自动手操作一下的话,并不利于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提升。总之,原有的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在新时期的背景下,高职院校机械基础教学应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二、探索新时期的高职院校机械基础教学模式

新时期,高职院校应积极改善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针对教学当中出现的问题,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以达到新时期对高职院校教育所提出的新要求[2]。

1、巧妙设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原有的教学方法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总是以教师为中心,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对机械基础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设置疑问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学习铰链四杆机构特性的知识时,教师首先对曲柄摇杆机构进行分析,然后设置问题:曲柄是否一定是最短杆,让学生考虑,学生经过一番思考之后,有些同学认为是,也有同学认为不一定。此时,教师不必急于给出答案,可以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解决这个问题,这时学生的求知欲被充分调动起来,他们开始主动的探索,比起之前被动的接受知识,主动探索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效率更高。通过设置疑问,可以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活跃了课堂气氛。

2、加强实验教学,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

高职院校的职责所在就是为社会培养优秀的人才,优秀人才并不是只精通理论知识,还应该对专业技能的实践操作有一定的掌握,才能适应新时期对人才的要求。机械基础课程本身就是一门操作性比较强的课程,教师在进行讲解这门课程时,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加强实验教学,让学生在不断的实验操作过程中,对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更加的理解。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当中。例如学习机械简图的测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到实验室中接触各種机械零件,让学生能够近距离的观察他们,并且让学生将完整的小型机械进行拆装,通过不断的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给学生每人发一个机械零件,让学生带回去绘制零件的简图,在学生交作业的时候一并将机械零件交回给教师。让学生接触到各种机械零件,可以帮助学生对教材中所描述的内容加深理解,还能更好的掌握实验数据的采集与处理操作方法[3]。

3、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改善教学质量

为使得教学课堂能够更加的活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将机械基础课中所涉及的一些机械运动过程展示出来,让学生能够观看到一些大型工厂中的机械运转情况。由于机械基础这门课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多,高职院校所能提供给教学用的机械设备并不多,使得学生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机械运动理解的不够透彻,再加上理论知识比较抽象,更加降低了学生对于机械基础这门课程的兴趣。然而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可以大大改善这种现状,教师可以将学校无法提供的机械设备以图片或者视频的方式让学生观看,这样学生可以更加直观、清楚的观看到教材中所描述的机械的具体运动情况。例如在学习凸轮机构的知识时,让学生观看内燃机的配气机构以及自动送料机构等,学生观看的过程会感觉很新奇,继而产生极大的兴趣,观看完动画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一下机构的运动原理。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让学生感觉机械基础课程不再枯燥无趣。

结束语:

新时期的高职院校机械基础教学应针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通过巧设疑问,加强实验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期更好的为社会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敏. 高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1,11(14):89-90

[2]桂和利,吕兴荣. 溶机械拆装、机械设计基础于一体的课程改革实践与思考[J]. 吉林教育. 2011,11(34):36-37

我国农业机械化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篇7

一、我国农业机械化进入新时期的标志

正确判断当今所处的历史阶段, 是保持清醒头脑、分析形势发展、制定正确政策、统领工作全局的根本前提。从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史来看, 应该说从2004年起, 农业机械化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作出这一判断主要是基于3个重要历史事件和2004年以来我国农机化实践的发展趋势。2004年的确是我国农机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1. 中共中央作出“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

2004年这一年, 胡锦涛总书记在两次重要会议上讲话都谈到:“在工业化初期, 农业支持工业, 是一个普遍的趋向;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后, 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 也是一个普遍的趋向。我国现在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这是中央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对我国历史发展阶段作出的重要判断。这标志着进入国家工业化中期, 城乡关系的重大调整。从整体上说, 工业反哺农业、以工促农就是国家以工业化成果和财政收入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和新农村建设, 农业机械化则是这一事物的集中体现, 因而成为农业机械化进入新时期的重要标志。

2. 中央重新提出“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2004年, 中央重新发出关于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的1号文件。这是改革开放以来22年之后, 中央第二轮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1号文件, 是中央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明示。正是在第二轮的这第一个1号文件中, 提出“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对农民个人、农场职工、农机专业户和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机服务组织购置和更新大型农机具给予一定补贴。”既有方针又有措施。须知, 在第一轮 (1982年—1986年) 的5个1号文件中, 对农业机械化只是调整方针, 放开政策, 完全没有提出发展目标性的文字。说明这个时期重在农村经济改革, 对农机化放手让农民自主发展, 还不是强调提高、也缺乏条件提高水平的时候。我们发现, “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法, 此前在1986年—1990年的“七五”计划纲要中出现过。经过近20年, 中央重新提出“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决策, 并为此提出用国家财政资金补贴农民私人购置农机的措施。这是在“二次分配”中国家向“三农”倾斜、“工业反哺农业”的具体体现。说明农村经济的发展对农机化已经有了急迫需要和可能, 国家财力已经有条件支持农民自主发展农机化。1983年中央1号文件开放农民的农机私有制之后, 国家又补贴资金给农民购买农机。这是在农机所有制上的又一次思想解放和发展。更重要的是多年来我国农机化的进展, 满足不了城乡统筹的要求, 社会发展使得农机化的确到了必须提高、也有条件提高的时候了。

3. 国家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

2004年6月, 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十次会议通过《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立法, 11月起实施。2001年10月, 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启动该法立法工作。该法对农业机械化的指导思想和方针、措施, 政府及有关部门对农业机械化促进工作的职责等作了具体规定, 规范了国家支持农民自主办机械化的法律职责。这是我国第一部全面规范农业机械化的国家法律, 我国农业机械化从单纯政策指导进入有法可依的新时期。

4.2004年起农机化主要指标快速增长

发生在同一年的这三件大事充分标示, 2004年成为我国农业机械化进入一个新时期的里程碑。2004年以来近6年农机化领域几项重要指标运行情况, 无论是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获机的产销量, 还是农机工业总产值、工业销售产值指标, 一改2004年前接连下降的状况, 而呈现出平稳、快速、连续增长的局面。农业的耕地、种植、收获机械化水平都出现连续平稳增长。2004年—2008年全国机耕水平为51.94%、53.43%、55.51%、58.89%、62.92%, 机种水平为28.84%、30.26%、32.00%、34.43%、37.74%, 机收水平为20.36%、22.63%、25.11%、28.62%、31.19%。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生产过程, 已经基本上实现机械化。

农机工业经济的运行和农业机械化的进展, 都从实践上支持了对2004年农机化进入新时期的判断。2007年全国从整体上被认定为进入农业机械化中级发展阶段。

二、我国农业机械化新时期显现特征

进入新时期, 我国农业机械化重点发生战略大转移, 呈现出全面机械化、快速机械化、高质机械化的新特征。

1. 农业机械化向广度拓展

在新时期, 全国农业机械化从农业单项选择向农业全面选择方向发展, 在某种程度上出现欲“全面开花”的征象。一是从粮食作物的小麦生产机械化转向北方玉米收获机械化及南方水稻栽植、收获机械化。二是从关键环节向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从耕地、播种机械化, 向同时发展灌溉、植保机械化, 特别是主攻收获机械化发展;进而从主要环节同时向辅助环节, 向农业生产劳动全过程机械化发展。三是从粮食作物生产过程的产中环节转到同时向产前 (农田建设、育种、种子处理) 、向产后 (运输、烘干、储藏) 环节机械化和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发展。四是从粮食作物转向同时发展马铃薯、棉花及油料、糖料作物等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五是从狭义农业机械化转向广义农业机械化, 即从种植业转到同时发展畜牧业、水产业、林果业等机械化。六是从常规农业转到同时发展设施农业 (果蔬、花卉) 、环境保护型和资源节约型农业的机械化。

2. 农机产品技术向高度拓展

我国农业机械从简单、单一的初级技术同时向复杂、多功能、高端技术, 直至大型化、智能化、自动化农机方向发展。适应农业机械化新形势, 农机科研、开发重点转向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获机, 农牧渔业和非常规农业急需的农机。我国农机产品呈现出多元化、多功能化的新格局。我国132.3 k W以上的特大型拖拉机、大型多功能联合收获机、大型多功能联合整地作业机、大型变量播种施肥机等, 已经初显成果。我国自主研发的279.4 k W特大型拖拉机已经面世。

3. 中央加大农机化工作力度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阶段。农业劳动力加速向城市转移, 农业急切呼唤农业机械化。中央审时度势、顺应民心, 加大对农机化的工作力度。中央文件对农机化的论述频度增加, 深度、力度增强, 最终提出“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战略决策。

新时期, 中央加大对农机化的政策领导和财政支持力度。从2004年起, 中央对农机补贴额度连续成倍增加, 2009年则超3倍增长, 并对农机化提出越来越紧迫要求和政策。仅从对农机化的提法, 可见一斑。中央1号文件2004年是“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2006年是“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 2007年是“积极发展农业机械化”, 2008年和2009年都是“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从动词及对其作修饰的副词的递进, 可以看出中央对农业机械化要求的紧迫性和步步跃升的殷切之情。

从2006年起, 中共中央、国务院对“三农”的指示性和指导性文件都加大了对农业机械化的部署力度和密度。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 2009年国务院对全国经济全局工作确立“平稳较快”发展的总格局, 唯独对农业机械化则继续坚持“加快推进”的方针。大幅度增加农机购置补贴则是重要措施和保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 2009年中央财政农业补贴资金1 230亿元, 比上年增加200亿元。其中, 农机购置补贴130亿元, 比上年增加90亿元, 同比增长225%。农机补贴占农业补贴总额10.57%, 占增加额的45%。可见, 在经济增速下滑趋势下, 国家对“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矢志不移的决然态度。

4. 中央领导人加大关注程度

对新时期机械精密度加工工艺的探析 篇8

包括技术的完整性和更加的全球化两个方面, 一方面, 就技术的完整性来说, 我们从整个的制造过程来进行分析, 会发现, 新时期的机械精密度加工工艺是需要多种不同高科技手段的协调为基础的, 同时, 该加工技术还是一个更加系统化的过程。另一方面, 就更加的全球化来说, 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如今全球化的趋势日益严重, 新时期的机械加工工艺也免不了受到一定的影响。为此, 一个国家只有在自身实力和素质不断增长的前提下, 才能确保在世界竞争中的领先地位不动摇。

2 浅谈新时期机械精密度加工技术

主要包含了四个领域的内容, 一是精密切削技术。以往我们普遍使用的是直接切削技术, 该技术并不能生产出来具备较高技术和精度的产品。为此, 新时期我们通过精密控制技术、空气静压轴承、微驱动与微进给等技术的使用, 来取得车床强度增加、变形减小和吸震功能增强的效果。二是模具成型技术。现如今, 磨具加工成型环节已经涉及到了越来越多的领域。而磨具配件的基础是磨具, 所以, 磨具精度的保证是极为关键的。新时期, 我们主要是运用电解加工技术制造的模具来确保其精密度的实现。三是超精细研磨技术。由于我们对于板面的精度要求极为严格 (1mm~2mm的范围以内) , 但是传统的研磨技术并不能很好的满足这一要求, 为此, 急需我们去寻找一种更为精细的研磨新技术。四是, 纳米技术。新时期, 伴随着纳米技术的进步和完善, 已经能够实现在硅片上布线达到纳米级别的目的。

3 影响新时期机械精密度加工的原因分析

在机械加工过程中, 很多因素都与其精密度息息相关。其中, 主要的误差因素包括了机床的几何误差、工艺系统的受力变形和受热变形几个方面, 下面我们通过对这些造成误差的因素的分析和介绍, 将对工件加工精密度的提高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3.1 加工原理误差

这主要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 一方面是采用近似的加工运动造成的误差。通过理论研究得到的结果是, 我们只有在工件或刀具的运动之间建立完全准确的运动联系, 才能进一步的完成所要求的工件表面。然而, 如果我们完全依照理论原理来进行加工设计的话, 就会使一些机床或者夹具变得复杂, 这将严重阻碍加工精度的增强, 更甚者是根本不能进行了。另一方面是采用近似的刀具轮廓造成的误差。在机械加工过程中, 一些地方 (复杂的曲面) 在使用成型刀面来完成时, 我们往往会因为其不能很容易的使刀具刃口与我们想要的曲线相匹配, 就直接舍弃这些复杂的曲线, 而选择生产成为与之相似的圆弧或者直线来替代, 这样做将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加工原理的误差。

3.2 机床几何误差及磨损对加工精密度的影响

就加工中的刀具来说, 它们主要是依靠机床来实现其运动目的的 (与工件之间的相互运动) 。为此, 机床的精密度高低直接关系着工件的加工精密度。而能够对机床精密度造成威胁的因素主要包括有, 轴回转误差 (威胁的是被加工工件的形状和位置精度) 、导轨误差 (由于导轨在机床中具备着确定机床主要部件相对位置和运动的基准, 所以它所引起的一些误差都会对形状精度造成威胁) 和传动链误差 (是由于传动元件在作用过程中发生的一些磨损现象而对传动链的传动过程造成的一些威胁, 它主要影响的是表面加工精密度) 。

3.3 刀具、夹具的制造误差及磨损

不同种类的刀具的误差, 在对加工精密度造成威胁时也是有所差异的。一是一般的刀具只会间接的威胁加工的精度;二是定尺寸刀具的误差仅仅只会让其加工的零件的尺寸并不能达到一定的精密度;三是成形刀具所具有的误差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加工面的形状误差。而就刀具的磨损来说, 由于其会对刀具与加工表面的相对位置产生影响, 所以, 也就相应的会造成被加工零件出现尺寸上的误差。夹具的作用是为了使工件处于更为准确的位置之上, 为此, 一旦夹具存在制造误差, 就会对工件的位置精密度造成一定威胁。

3.4 工艺系统受力变形引起的误差

由于工艺系统是具备着一定的弹性的, 而在其加工的过程中, 一些力的作用都会使系统产生相应变形, 这就破坏了工件在制造过程中的正确位置, 这就是加工误差的形成过程。该误差主要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一是, 切削过程中受力点位置变化引起的加工误差。另一种情况是, 切削力大小变化引起的加工误差——误差复映。

3.5 工艺系统受热变形引起的误差

在机械加工实施过程中, 不同热源的作用会使得工艺系统发生一定的热变形。另外, 由于工艺系统的热源分布是不一样的, 而且工艺系统的整体组成材料和结构也是千差万别的, 这就使得工艺系统并不是所有的热变形都是一致的, 也就会破坏刀具与工件的位置和运动, 产生加工误差。其中, 在总加工误差中占据着关键地位的加工误差就要数热变形所引起的了, 在40%到70%的范围内。具体的来说, 热变形对加工精密度的影响包括, 机床热变形、刀具热变形、工件热变形 (分为工件均匀受热和不均匀受热两个方面) 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4 结论

总而言之, 新时期的机械加工技术需要精密度加工技术方面要求。并且, 随着社会的进步极其对于精密度要求的日益增加, 使得我们不得不抛弃以往传统的技术, 不断完善我国加工制造业向着世界领先行列迈进的脚步, 提高我国在世界工业化发展过程中的地位, 现代化的机械精密度加工技术是发展的重中之重。

摘要:新时期,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前进、科学以及工艺的不断发展, 机械加工工艺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然而, 如今人们对于机械加工技术的要求日益提高, 这就需要人们不断完善机械加工精密度的现代化升级。本篇文章主要就新时期机械精密度加工技术极其特点, 影响新时期机械精密度加工的原因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和分析, 以期能够对工件加工精密度的提高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关键词:新时期,机械精密度,误差,加工工艺

参考文献

[1]魏剑涛.浅议现代机械制造工艺和精密加工技术[J].中国机械, 2014 (6) .

[2]王庆.机械加工工艺浅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2 (2) .

[3]谭淑英.超精密切削微进给系统的研制[D].天津大学, 2005.

[4]张良, 王中凯.影响机械加工精密度的原因分析[J].华章, 2011 (28) .

新时期化工安全生产管理研究 篇9

我国化工业发展正处于快速增长期, 但安全生产管理形势不容乐观。2015年, 国家安监总局共组织检查执法组73.1万个, 检查企业353.6万家次, 其中, 共检查危险化学品企业30万余家, 查处问题隐患44.3万余项。

1 化工企业安全生产及事故特点

(1) 物料危险性大化工企业在危险化学品生产过程中的原料、半成品、副产品、产品和废弃物大多是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危险化学品。在生产运输过程中对这些原材料、燃料、成品等储存和运输提出了特殊要求。

(2) 生产工艺要求高化工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常常需要高温、高压, 有的则要求是低温、高真空度等。如乙烯在生产工艺中裂解炉温度就高达1200℃, 聚乙烯生产压力常常要达到300Mpa, 乙烯深冷分离的温度则需要降低到零下167℃。这些特殊生产工艺对于生产和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3) 事故发生机率大, 后果严重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常常使用的反应器、压力容器等爆炸时, 会产生破坏力极强的冲击波, 常常对周边物体产生巨大破坏力。此外, 化工产品含有的一氧化碳、硫化氢、氮氧化物以及甲烷、氯乙烯等容易导致人中毒、窒息, 一旦发生化工品泄露或爆炸, 常常会导致严重后果, 严重的甚至导致人死亡。

(4) 事故发生因素多化工生产中常常会产生许多副反应, 有的是在危险临界点附近加工生产, 工艺条件稍有变化就会产生严重事故。此外, 化工生产工艺中影响各种参数的干扰因素多, 设定的工艺参数一旦发生偏移, 在自动化生产过程中一旦发生失调变化极易产生事故。机械工程设计缺陷, 以及人为因素等也是导致化工企业事故产生的重要原因。

2 化工企业安全管理对策

(1) 严格安全操作, 提高安全生产的规范性化工企业生产中涉及到安全操作的内容和程序较多, 在日常的化工生产中, 要严格执行化工产品的生产技术工艺流程, 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生产、保管和运输。

(2) 加强安全管理, 提高安全生产的科学性随着化工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工艺的不断改进, 以及产品产量的提升, 常年运行的设备和仪表在运行中难免出现指示误差, 降低了设备运行的安全性。此外, 一些新的设备投入到实际使用时, 操作人员对于设备的不熟悉, 常常容易导致因操作失误而发生各种事故。作为化工企业来说, 要加强特种设备、压力容器、储罐的登记保管造册, 定期安排人员进行检测维修,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提高设备的安全运行效率。

(3) 加强人员培训, 牢固树立安全生产意识安全意识是安全生产管理的灵魂。化工企业的生产管理者要把安全生产放在首位,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和科学的安全管理思想, 在现有安全技术水平下, 选择符合企业发展实际的安全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 切实降低化工产品在生产和管理过程中的事故发生概率。培训对象主要包括化工企业的管理者、安全管理员以及全体生产人员。培训的内容要根据不同阶段、不同对象, 结合化工企业的生产、工艺以及设备等变化而有所侧重。对于一线生产人员要定期开展教育培训, 重点加强对氨、甲醇、硫化氢等有毒有害物的理化性质、危险性、毒性、化学反应性、侵入途径培训教育, 并掌握一些基本的防护和应急常识, 学会处理一些特殊事故的应急处理办法, 提高应对突发事故的应变能力。

(4) 完善规章制度, 抓好管理制度建设建章立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是抓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前提。作为高危生产行业, 化工安全生产和管理必须要给予足够重视, 不能有丝毫侥幸心理。一方面要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 认真履行, 结合日常操作实践, 制定符合安全生产管理要求相适应的操作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 避免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同时, 要加强制度贯彻执行的监督检查, 实行“安全一票否决”制, 严格落实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 签订安全生产管理责任书, 明确各级各部门安全生产管理的责任内容, 形成从上到下的安全生产管理保证体系, 使每一项作业有章可循、有据可查。

3 结语

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中, 有其行业系统的特殊性和重要性, 抓好化工安全生产和管理既关系到企业的生产、发展, 也关系到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更是保护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内容。在安全生产管理中, 既要牢固树立安全理念, 绷紧安全这根弦, 也要抓好各项规章制度的设立, 加强员工培训, 做到有章可循, 有章必依, 实现增产增收。

摘要:本文结合我国当前化工行业的安全生产形势, 以及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及事故特点, 提出了新时期加强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具体对策举措, 为实现安全生产管理无事故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化工企业,安全生产,安全管理

参考文献

[1]高有文.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8, (18) :59.

[2]肖纯, 黎瑛.化工安全生产管理之重点和要点[J].川化, 2013, (2) :35-36.

新时期的化工机械技术 篇10

1 营林机械简介

营林机械与林业经营与发展密切相关, 在林业培育过程中使用的各类动力机械和作业机械的总称就是营林机械, 林业机械的分类方法有多种, 可以按照营林生产的先后程序、机械的使用范围等进行划分, 在林业经营中合理使用营林机械可以大大提高林业工作的效率, 也有助于提高林业建设的质量, 在林业现代化建设中, 营林机械是必不可少的。

2 营林机械在新时期林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2.1 我国林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我国的林业经营面积庞大, 占国有土地面积的三分之一, 但是林业用地中, 有相当一部分土地处于未开发状态, 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价值。近些年, 我国对林业建设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 每年的造林面积都居世界首位, 年造林面积是很多发达国家造林面积的几倍甚至几十倍, 林业经营的规模以及造林所需的劳动量都是世界第一。我国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 不合适的经济增长模式给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破坏, 面对十分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 我国必须建立以生态建设为中心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 大力发展现代化林业, 保护、培育并合理利用我国的森林资源, 使林业更好的为我国的生态建设以及国民经济发展服务。林业的建设与发展仅仅依靠政府是远远不够的, 还需要全民参与, 政府的大力宣传能够使广大民众能够深刻意识到林业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积极参与到林业建设中来。此外, 为了实现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的历史性转变, 我国的林业经营必须改变原本的单一经营模式, 注重发挥林业的经济效率、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率, 并要着重凸显生态效益, 政府也要制定一些列配套措施促进林业的发展与变革。营林机械是林业生产力水平的重要标志, 在林业的发展变革中, 营林机械也做出了适应性的变化, 单一的采伐集材机械逐步朝着多元的抚育机械发展, 功能也不断强大。

2.2 营林机械在传统林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传统林业采用单一的木材生产经营方式, 使很多林区的经济发展过度依赖林木生产, 这种经营方式只注重经济效益, 很多人在利益的驱使下会过度砍伐树木, 导致森林资源锐减, 生态环境严重恶化。油锯在传统林业生产中的应用提高了林业工作的效率, 但是也带来了毁灭性的采伐效果, 林木的集中采伐毁灭了大片大片的幼树幼林, 给林业发展造成了严重的损坏。

2.3 营林机械在新时期林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在新时期, 我国的国民经济取得了不错的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升, 为了满足人们对良好生活环境的需求, 也为了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我国明确指出了改良生态环境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长远大计。在这一时期, 我国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建设, 避免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营林机械在林业中的使用与发展, 其目的都是为了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我国每年的造林面积庞大, 由于这是一项季节性很强的工作, 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艰巨的造林任务, 没有现代化的营林机械是万万不行的, 因此, 实现造林生产的机械化势在必行。在新时期的林业建设中, 苗圃作业机具的使用大大提高了林木种苗的培育效率, 有效的提高了种苗的培育质量。在林业经营中, 采种、选种、育种、育苗、起苗、选苗、喷灌、除草等过程依托营林机械都可以实现机械化, 营林机械的不断开发与改进使造林进度不断加快, 也为造林质量提供了保障。此外, 在林业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等领域, 营林机械也是必不可少的, 在林业发展中, 曾经出现过多次由于营林机械的缺乏而导致大面积的森林被大火吞噬的案例, 因此在新时期的林业建设中, 林业发展必然离不开营林机械的现代化。

3 营林机械的发展方向

3.1 积极引进先进营林机械, 加强营林机械的研究与设计

我国营林机械的现代化发展与国际水平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因此, 我国要坚持“引进来”战略, 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营林机械, 在引进的同时加强研究工作, 对国际先进技术进行吸收和改造, 并加强技术攻关, 逐步转变为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开发与设计出适合我国新时期林业需要的新型营林机械。政府要善于利用社会各界的力量, 鼓励全社会办林业, 制定相应的政策方针鼓励全社会进行环保型营林机械的研发与革新, 并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改进。

3.2 坚持专业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发展原则

在新时期, 营林机械的发展必须与现代化林业发展相适应, 因此, 营林机械的开发与设计必须要考虑到林业生产特有的林地条件、林木特征等因素, 还要考虑各种营林机械在不同工作环境下的实用性和使用情况, 只有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才使营林机械能够满足现代化林业生产的多种需求。

3.3 坚持多元化的发展原则

营林机械的设计在考虑其性能、结构、操作便捷性、实用性、通用性等方面的同时, 也要注重大型机具和小型机具的协同发展, 实现营林机械的多元化发展, 这种多元化的营林机械不仅可以面向林业, 更可以面向社会, 创造出更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 国家需要有计划的加大营林机械研究设计的资金投入, 并为营林机具购置制定相应的补贴制度, 积极推广经济环保型的先进营林机械, 不断提高我国林业的机械化水平。

结束语

在新时期, 林业对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林业发展中合理运用营林机械有助于提高林业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也有助于促进林业经营的现代化。面对严峻的生态环境形势, 林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实现从传统林业到现代林业的转变势在必行, 因此, 我国必须高度重视营林机械在新时期林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必须从生态建设以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科学分析营林机械的重要作用, 为营林机械化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摘要:新时期, 林业发展有着更高的要求, 对林业进行科学定位, 大力发展林业经营的现代化与机械化, 有助于实现从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的转变。营林机械在新时期林业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可以大大提高营林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在新时期的林业发展中, 要高度重视营林机械的作用, 促进我国林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营林机械,新时期,林业发展

参考文献

[1]谢志华, 杜一星.营林机械在新时期林业发展中的作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 (06) :191.

上一篇:建筑给水排水体系下一篇:初中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