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的材料价值

2024-07-21

材料作文的材料价值(精选十篇)

材料作文的材料价值 篇1

从油画创作诞生开始,油画作品的创作风格和理念随着材料的变化而逐渐变化,不断在完善。选择适当的绘画材料、对其进行合理的应用,能够更好的将自己的形式和绘画风格展现出来。在1990年以后,在油画的艺术创作上,开始应用综合材料,综合材料的地位逐渐由配角变成了主角,在艺术创作品种占据了主要的地位,改变了过去艺术的边线方式,使作品的整个画面发生了全新的变化。在创作的形式上将拓印、拼贴作为主要的方式,同时,中国的艺术家将西方的古典绘画技术融入其中,使绘画技巧又得到了新的提升。在艺术创作中,除了使用油画颜料,还应用了中国画的宣纸、汉字、图像等方式,将中国文化展现的淋淋尽致,展现出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

二、综合材料在油画教学中的应用

在油画教学的应用中,综合材料的使用是一项的创造。在油画创作中,使用综合材料能够开发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油画基础知识的内容相对比较枯燥,如果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单一的采用一种模式,将减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了激发学生的热情,追赶当代艺术的潮流,老师需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在油画教学中,要想使综合材料的应用达到一定的效果,第一步,需要学生抓实基本功,同时,提高学生对不同事物的形象、颜色和材质等方面的表现能力;第二步,讲述使用综合材料的好处,主要是为了激发每个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如何将传统油画技术和当代绘画融入其中;第三步,在进行油画创作过程中,学生需要合理的应用综合材料,将材料的特殊性展现出来,发挥其独特的优势构造出独特的造型;第四步,在油画教学中,结合当代的美术特色,学生将综合材料应用到其中,进行一次全新的变革,使用综合材料能够将作者的美感展现出来,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提升审美挂念,为学生营造出全新的发展空间,使学生对油画有全新的认知。

三、综合材料在油画中的重要意义

纵观油画发展的历史,油画教学中使用的材料和技巧随着时代的变革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综合材料的应用是顺应时代的发展,将开辟油画发展的新篇章。目前,通过艺术作品可以看出,我国传统的油画作品以技巧为主,现代的油画作品以材料为主,利用材料将古典和现代的艺术气息展现出来。油画创作过程中,需要将传统文化和时代气息相互融合,加入综合材料,给油画作品赋予全新的含义,提高观赏的效果。将传统艺术和现代艺术相互结合,通过综合材料表现出来,不仅是对绘画语言的改革,也是油画作品的文化提升。在教学过程中,合理的使用综合材料,有助于增加学生的知识背景,激发的他们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用一种积极主动的方式面对艺术创造,使用独特的方式展现出艺术的魅力。曾经有人说过,世界上不缺少魅力的事物,只是缺少发现美丽的眼睛。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的感知艺术,培养自己的文化气息、艺术气息,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目前,在全世界,使用最广泛的创作就是综合材料绘画,利用这种独特的方式,将中华文化展现出来,因此,综合材料不仅是一种语言形式,更是一种艺术气息,对艺术有了全新的认知,认识了西方民族的气息。在油画作品中,使用综合材料,它能够体现出绘画创作的真正艺术内涵,同时,在作品中,赋予文化的气息,将能够使艺术在实际的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根据当代艺术要求绘画创作的过程中,需要体验生活,将灵魂展现出来,从而寻找全新的材料。

四、促进综合材料在油画教学中的应用的基本策略

1、提高对综合材料的基本认识

学生要想提高综合材料在油画教学的使用,需要让学生对综合材料有基本的了解。老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单独、详细的讲解综合材料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有基本的了解,方便学生后期的应用;学生在利用综合材料的时候,需要将关注到使用综合材料的注意事项和使用方法,进而利用这些材料将作品展现出来,创作出有灵魂的作品。只有对待某个事物有全方位的了解,才能熟练的应用这种材料。在油画教学过程中,老师将综合材料阐述清楚,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于综合材料的掌握情况,学生能够应用到作品中,为油画作品创造出新的意境。

2、学习著名油画家的实用技法

很多学生在接触综合材料时,不知道如何将综合材料应用到油画创作中。为了让学生熟悉综合材料,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欣赏知名的油画作品,了解这些作品的创作技巧,启发学生,让学生熟悉这些作品。通过对这些油画作品的分析,学生要掌握真正的技巧,避免学生一味的模仿,没有自己的风格。老师要引导学生观察这些作品,思考创作者如何使用综合材料,所采用的方法有哪些,如何将这些技巧进行完美的结合。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有一个关键点,要让学生懂得,技巧不是创作的全部,油画所展现出的精神、内涵才是创作的灵魂。因此,学生在学习实用技法时,需要从科学的角度进行思考,逐步完善油画创作。

3、加强综合材料的使用训练

学生了解综合材料后,掌握基本的优化技巧后,需要对其进行充分的练习,熟练掌握这些材料。老师在课堂上,可以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时间,方便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熟练使用;学校也可以设置一个专门的训练场所,为了培训和训练使用,在这个地方组织学生进行一些比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了解学生掌握综合材料的水平,帮助学生提高油画创作水平;学生可以自己报名参加一些校外比赛,增加自己的视野,锻炼自己的创作水平,提高对综合材料的使用。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利用综合材料可以解放学生的思想,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不断超越自我,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在创作中,为油画开辟一个新的空间。将综合材料引入到油画教学中,不仅能够使油画作品更加具有活力,还能体现出新的含义,为艺术创作开辟新的空间。因此,综合材料推动了当代油画的发展。

摘要:伴随着美术教学的快速发展,有很多绘画技巧已经融入到教学当中,将综合材料作为油画创作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将作者的感情表达通过作品展现出来。本文从综合材料的角度,来探讨油画教学的应用,同时,在油画教学中,深入分析综合材料在其中应用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油画材料教学,综合材料,价值内涵

参考文献

[1]李书锐.综合材料在油画教学中的应用及其意义[J].美术教育研究.2013(06)

[2]王春明.综合材料在油画创作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艺术.2011(03)

材料作文的材料价值 篇2

高考作文素材人物,有关生命的作文素材,内容包括高考作文素材名言以及相关生命的事实材料,供考生学习参考。

「名言」

芸芸众生,孰不爱生?爱生之极,进而爱群。——秋瑾

我们的生命是三月的天气,可以在一小时内又狂暴又平静。——爱默生

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着岛屿和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奥斯特洛夫斯基

人的一生,应当像这美丽的花,自己无所求,而却给人间以美。——杨沫

生命是一张弓,那弓弦是梦想。——罗曼 罗兰

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爱因斯坦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生命生命,那是自然会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诺贝尔

生命不等于是呼吸,生命是活动。——卢梭

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了解生命而且热爱生命的人。——罗曼 罗兰

我们只有献出生命,才能得到生命。——泰戈尔

生命,那是自然会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诺贝尔

生命不等于是呼吸,生命是活动。——卢梭

寿命的缩短与思想的虚耗成正比。——达尔文

「事实」

⒈永不放弃生的希望

早晨,一个伐木工人照常去森林里伐木。他用电锯将一棵粗大的松树锯倒时,树干反弹重重地压在他的腿上。剧烈的疼痛使他觉得眼前一片漆黑。此时,他只知道,自己首先要做的是保持清醒。他试图把腿抽出来,可办不到。于是,他拿起手边的斧子狠命地朝树干砍去,砍了三四下后,斧柄断了。他又拿起电锯开始锯树。但是,他很快发现:倒下的松树呈45度角,巨大的压力随时会把电锯条卡住;如果电锯出了故障,这里又人迹罕至,别无他路。他狠了狠心,拿起电锯对准自己的右腿,自行截肢…….伐木工人把腿简单的包扎了一下,决定爬回去。一路上,他忍着剧痛,一寸一寸地爬,一次次地昏迷过去,又一次次的苏醒过来,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活着回去。

如果我们清清楚楚地看到了死神正一步步向你走来,最先垮下来的或许就是精神。但伐木工没有表现出死神即将来临的恐慌,他展现给人们的是一个对生命充满希望的形象。

⒉认识自我的潜能

一个农民看到儿子开的那辆轻型卡车突然间翻到了水沟里。他大为惊慌,急忙跑到出事地点。当他看到水沟里有水,儿子被压在车下面,只有头露出水面。他毫不犹豫地跳进水沟,双手伸到车下,把车抬了起来。另一位跑来救助的工人帮他把失去知觉的儿子从下面拽了出来。当地医生很快赶来了,经检查,发现农民的儿子只划破一点皮,没有其他损伤。此时,这个农民觉得奇怪了。刚才抬车时根本没想自己是否能抬得动,由于好奇,他又去试了一下,这次却根本抬不动那辆车了。

生命能够承受多大的重量,生命有着怎样的韧性,我们想过吗?

生命是坚强的,它坚强地能够在死神面前毫无惧色,依然灿烂;但它又是脆弱的,脆弱地在一瞬间就消失了。生命或者说命运,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关键看你如何面对。善待别人,善待自己,珍爱所拥有的一切--这或许就是我们对逝去的人最好的哀思。

珍爱我们的生命,生命是脆弱的,而生命又是顽强的。这脆弱与顽强取决于我们心中的安全之钟是否常响。遵守社会的规则,紧握宝贵的生命之花,让短暂的生命绽放光彩。⒊生命的向往

一个贫穷的牧羊人,领着两个孩子放羊,弟弟望着天上飞过的大雁说:“我们要是像大雁会飞就好了,就可以飞到天堂看妈妈啦。”父亲说:“只要想飞,就能飞上天!”弟弟学大雁飞,没有飞起来,哥哥也试了试,没有飞起来。父亲也试着飞了几次,结果同样也没有飞起来。父亲说:“我老了,你们还小,将来经过努力,你们一定能飞起来!”后来,经过努力他们果然飞上了蓝天,他们就是--美国的莱特兄弟。

我们总是在河的此岸观望彼岸,在现在观望未来.所有向往是美好的,代表着对生命的希望.黑暗中的希望是一盏灯,指引你走在生命的隧道里.珍惜身边的一切。

⒋我的断臂父亲

爸爸只有一只手,国家发了残疾证,允许不交农业税和公粮。可爸爸说:“虽然国家给了照顾,但残疾人也得尽自己的能力来分担国家的困难呀!所以,他每年坚持和大伙儿一样交,而且交得早,质量好。

去年五月,天气像火烧一样炎热。麦子已经熟了,我暗自发愁,可爸爸胸有成竹地说:“今天割麦!”到麦田后,看爸爸用双腿和脚凑合着一只手割。然后用脚尖和另一只脚跟把麦秆堆在一起。临近中午时分,爸累得汗流满面。我想:爸爸一定是渴极了。于是,我偷偷地回到家。等我把水拎回来时,不禁大吃一惊,爸爸已经割了好多麦子。我走上前让爸爸渴口水再割,而他却说:“你先喝,等我把麦子割完了再喝吧。”这就是我的断臂爸爸。

爸爸是一个多么坚强的人呀!在他身上,我看到了自尊自爱、自强自立的精神,看到了千千万万个残疾人的心愿和意志。我为有这样的一个爸爸而感到自豪。

⒌种子的力量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人问:世界上什么东西的力气最大?回答纷纭得很,有的说象,有的说狮子,有人开玩笑似的说,是金刚。金刚有多少力气,当然大家全不知道。

结果,这一切答案完全不对,世界上力气最大的是植物的种子。一粒种子可以显现出来的力,简直是超越一切的。

人的头盖骨结合得非常致密,坚固。生理学家和解剖学家用尽了一切的方法,要把它完整地分开来,都没有成功。后来忽然有人发明了一个方法,就是把一些植物的种子放在要剖析的头盖骨里,给与温度和湿度,使种子发芽。一发芽,这些种子便以可怕的力量,将一切机械力所不能分开的骨骼,完整地分开了。植物种子力量之大如此。

这也许特殊了一点,常人不容易理解。那么,你见过被压在瓦砾和石块下面的一棵小草的生成吗?它为着向往阳光,为着达成它的生之意志,不管上面的石块如何重,石块与石块之间如何狭,它总要曲曲折折地,但是顽强不屈地透到地面上来。它的根往土里钻,它的芽往上面挺,这是一种不可抗的力,阻止它的石块结果也被它掀翻。一粒种子力量之大如此。

没有一个人将小草叫做大力士,但是它的力量之大,的确世界无比。这种力是一般人看不见的生命力。只要生命存在,这种力量就要显现,上面的石块丝毫不足以阻挡它,因为这是一种“长期抗战”的力,有弹性,能屈能伸的力,有韧性,不达目的不止的力。

如果不落在肥土中而落在瓦砾中,有生命的种子决不会悲观,叹气,它相信有了阻力才有磨炼。生命开始的一瞬间就带着斗志而来的草才是坚韧的草,也只有这种草,才可以对那些玻璃棚中养育的盆花嗤笑。

⒍张海迪:1955年秋天在济南出生。5岁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从那时起,张海迪开始了她独到的人生。她无法上学,便在在家自学完中学课程。15岁时,海迪跟随父母,下放(山东)聊城农村,给孩子当起教书先生。她还自学针灸医术,为乡亲们无偿治疗。后来,张海迪自学多门外语,还当过无线电修理工。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她虽然 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愤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等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编著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其中《轮椅上的梦》在日本和韩国出版,而《生命的追问》出版不到半年,已重印3次,获得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在《生命的追问》之前,这个奖项还从没颁发给散文作品。最近,一部长达30万字的长篇小说《绝顶》,即将问世。从1983年开始,张海迪创作和翻译的作品超过100万字。为了对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她先后自学了十几种医学专著,同时向有经验的医生请教,学会了针灸等医术,为群众无偿治疗达1万多人次。1983年,《中国青年报》发表《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张海迪名噪中华,获得两个美誉,一个是“八十年代新雷锋”,一个是““当代保尔”。张海迪怀着“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的信念,以保尔为榜样,勇于把自己的光和热献给人民。她以自己的言行,回答了亿万青年非常关心的人生观、价值观问题。邓小平亲笔题词:“学习张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

⒎海伦凯勒:是美国一位残障教育家。她在19个月大时因为一次高烧而引致失明及失聪。后来籍着她的导师波土顿柏金斯盲人学校老师安?沙利文(AnneSullivan)的努力,使她学会说话,并开始和其他人沟通。1898年,海伦?凯勒考入了哈佛大学附属剑桥女子学校。1900年秋,再考进哈佛大学的雷地克里夫学院,这对于一个失明和失聪的人而言,可说是教人难以置信。最后于1904年,海伦?凯勒成功取得文学学士学位,而且成绩优异。一个度过88个春秋却只有19个月光明和声音的弱女子,但她不向命运屈服,经过不懈努力毕业于哈佛大学。建立了数以万计的慈善机构。一生共有14部作品,处女作<<我的生活>>,被喻为无与伦比的著作.海伦?凯勒的作品还有:1908~1913著《我的天地》(又译作《我生活中的世界》)、《石墙之歌》、《冲出黑暗》。1929年著《我的后半生》(也译作《中流——我以后的生活》)。1953年美国上映海伦 凯勒生活和工作的记录片《不可征服的人》。1955年著《老师:安妮 沙利文 梅西》

⒏桑兰:出生于1981年2月,浙江宁波人,原国家女子体操队队员,曾在全国性运动会上获得跳马冠军。到今天为止,坚强的桑兰已经笑着度过了6年的轮椅时光。1998年7月21日晚在纽约友好运动会上意外受伤之后,默默无闻的桑兰成了全世界最受关注的人。这确实是个意外。当时桑兰正在进行跳马比赛的赛前热身,在她起跳的那一瞬间,外队一教练“马”前探头干扰了她,导致她动作变形,从高空裁到地上,而且是头先着地。遭受如此重大的变故后却表现出难得的坚毅,她的主治医生说:“桑兰表现得非常勇敢,她从未抱怨什么,对她我能找到表达的词就是‘勇气’。”就算是知道自己再也站不起来之后,她也绝不后悔练体操,她说:“我对自己有信心,我永远不会放弃希望。”3年来,桑兰用她的行动应证着自己的诺言,在北大学习、加盟星空卫视主持节目、担任申奥大使、参加雅典奥运北京接力……她充满力量的笑容总能给人希望!

⒐ 3月1日下午在广州珠江边发生了一件英雄舍身救人的事迹。一对夫妇在珠江西堤码头游玩。那位先生在后退时不慎被铁链绊腿掉进珠江。

危急时刻,途经此处的武警郑益龙疾速赶来,他一边向前冲一边脱掉衣服奋不顾身的就跳进江中救人。由于江水湍急,加之被救的那个人不会游泳,郑益龙只好用右手托起他,另一只手猛力向岸边划去。当时围观的群众扔下一个救生圈,他把那个人托到救生圈上。岸上群众用绳索将那个人救回岸上。而郑益龙却因体力不支被水流冲走了。岸边只剩下英雄的衣服和裤子。

人们都被郑益龙的精神所感动,他生死关头豪不犹豫舍身救人的事迹广为流传!它的精神激励着我努力学习,成为一个有本领的人,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就在咫尺之间,雷锋郑益龙就在我的身边!

⒑宿迁震撼:痛别救人英雄张森

本报讯(通讯员戚善成)2013月9日,一个看似普通的日子,却让宿迁市全城为之悲伤。因为这一天是送别救人英雄张森的日子,无数市民自发来到追悼会现场,在当地知名网络论坛上,成千上万网民也为他点亮“蜡烛”,照亮天堂之路。

3月6日晚21时30分许,张森步行至宿城区青年岗西侧黄河二号桥中间时,发现桥北侧有人呼喊:“有个女子落水了!”张森听到后就冲到桥北边护栏处,看到有个人正在水里挣扎。于是,他毫不犹豫地脱了上衣和鞋子跳入河中救人。在水中,张森将皮带和胳膊伸向落水者,可是落水者却一把抱住张森。张森被缠得没有力气,将女孩推开,准备侧过身再拉着她上岸。不料,张森刚将女孩分开,却又见她快速地向水里沉,于是张森艰难地转身拉住落水者,而落水者死死抱住张森的脖子,再也不愿松开。在水中长时间的施救让张森筋疲力尽,此时的他已经无法动弹,体力一点一点被耗尽。最后,他沙哑地喊着“我不行了,实在没劲了,还有人会水么,快下来救人”。说完这句话,张森慢慢沉入了水中,再也没有上来。10时许,轻生的女子、另外3名先后跳入水中救人者在众多市民的合力救援下都上了岸,可迟迟不见张森的身影。岸上,市民们合手为张森默默祈福,但7日凌晨0时28分,一个大家最怕听到的消息还是传来:张森找到了,但他已永远闭上了双眼。

张森,男,中共党员,1986年9月4日生,2006年在兰州军区集团军21集团68211部队服役,2011年年底退伍回家,生前任市区一家农机大市场工程监理。

凸显“阅读材料”的核心价值 篇3

一、解读取向:发掘阅读材料背后的信息

这一单元所呈现的内容与以往各单元组不一样,它包括了导读、活动建议、阅读材料三个板块。特别是所呈现的“阅读材料”不像以往的课文,让学生精读品悟,而是如王荣生教授提到的属“用件”文选类。仔细阅读文本三个板块材料,不难发现以下几个信息。

1.导读材料:暗示单元教学的方向性。人教版教材每个单元的导读都很有特色,细心的老师就能发现,导读一般由两个段落即两个部分组成:先阐明本单元的教材内容,再指出课文的表达形式或学生要达到的学习目标。这个单元也不例外,从导读的第二自然段中可得知,这个单元教学目标的几个关键词“感受”“体会”“学习”“撰写”,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方向。但这个单元的导读与其他单元的导读既有共性,又有其个性,即此单元是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活动,教学中要围绕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课型特点去组织教学。

2.“建议”材料:注重活动过程的合理性。这个单元出现了两次“活动建议”提示,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依据综合性学习的特点和儿童的年龄特点,并针对各个地区的实际差异提出了多种学习方法,意在让老师依据实际情况选择。如,第一板块的“活动建议”中就提出做一次调查,记录全家人在一天中从哪些渠道获取了哪些信息,从中能发现什么。还特意指出,可通过其他活动体会信息传播给人们带来的好处。第二个板块则提出四项活动建议,细心揣摩,不难看到编者的这一编写意图。在这里,其实暗含了“怎样写研究报告”的方法:第一步,确定话题。第二步,获取资料。第三步,分析材料,形成观点。第四步,仿照样本,撰写报告。

3.阅读材料:体现研究活动的多样性和连贯性。这两组阅读材料明显区别于教材中的其他文章。其他文章是课文,供精读或略读之用,而上述阅读材料,原则上从属于活动。因此,对它的认识、定位将对教学和综合性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两组阅读材料说明,此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主要是两大块:一是让学生学会搜集信息;二是用好信息写研究报告。体现了研究活动的多样性和连贯性。

这一单元呈现了两组阅读材料,第一组安排在“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这一板块中,包括《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神奇的电脑魔术师》《网上呼救》和《把握自己——在“警惕电子杀手,告别网吧”活动上的演讲》,这一组阅读材料文体多样且内容比较集中,有故事、说明文、演讲稿等,反映了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以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在第二组“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这一板块中,阅读材料包括《奇怪的东南风——关于爸爸咳嗽病因的研究报告》和《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第二组阅读材料是两篇简单的研究报告,《奇怪的东南风——关于爸爸咳嗽病因的研究报告》记录了一次问题研究的过程,从这个材料中,我们可以学到怎样做简单的科学研究,学习通过寻找规律,发现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从而对症下药,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是一篇比较正规的研究报告,以这篇研究报告为范本,学生比较容易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二、活动取向:凸显阅读材料的核心价值,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综合性学习主要是培养孩子语文综合实践能力,一切活动都围绕语文能力的培养这一目标展开,要体现语文味。这次综合性学习也不例外。我们從阅读材料中发掘有价值的信息后,如何开展好活动,不可忽视对文本的阅读,不能架空文本天马行空地展开活动。如何用好材料,凸显“综合”的本质呢?笔者从不同内容的两个板块提出教学建议。

(一)第一板块:信息获取的方法——了解和体验

1.阅读了解。阅读第一组材料,重点不是去“学文”,而是在阅读《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神奇的电脑魔术师》《把握自己》和《网上呼救》后,一是从中了解信息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二是从文中受到启发,去从事一些与文章相关的学习活动。这一组材料的教学可采取以下策略:

(1)对比阅读。通过前后材料的对比阅读,了解和领悟古代传递信息的形式和特点,以及现代社会以网络为主的信息传递方式,体会信息传输的方式、速度、效果古今迥然不同,变化日新月异。

(2)制表阅读。表格内容为古代的烽火、跑步、漂流的瓶子等,现代当代的电报、电话、广播、电视和计算机网络等不同信息传递手段和传递的时间或速度。要引导学生讨论各种信息传播方式的优点和缺点。

2.体验获取。先后开展以下两项活动,或在以下两项活动中选择一项进行:(1)进行“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的调查并在全班交流;(2)阅读《把握自己》,辩论或讨论“怎样正确利用媒体”。其中(1)适合城乡各类学校,(2)适合电视和网络普及程度较高的地区。如,调查全家人在一天中获得的信息及渠道。这项活动简单易行,且很有意义。学生通过这样的调查可以直接感受到现代社会信息渠道的多样化和信息的丰富性。活动前,可以先引导学生设计好调查记录表,表格要简单明确,便于记录。

这项活动需要事先布置,学生和家长都要留心自己一天获得的信息以及获得信息的渠道。学生可以用访谈的方式,一边与家长交流,一边记录,也可以由学生、家长分别填写,学生整理汇总。活动不能局限于活动本身,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归纳,并得出结果。如,信息的丰富性和快捷性;信息渠道的多样性;不同的渠道信息量大小不同;人对信息需求的差异等。

(二)第二板块:研究报告的撰写——读、学、写结合

1.读中学。这组阅读材料是综合性学习中“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这一板块的辅助材料,安排的是两篇不同类型的简单的研究报告,其目的在于通过给学生提供研究报告的样本,使学生了解研究报告的基本特点,并尝试着自己写简单的研究报告。在这里,《奇怪的东南风》和《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等阅读材料的功能在于使学生学会“怎样写”,它关注的重心是文章的“形式”,而不是“内容”,类似于以往教材中“习作例文”的功能。如,阅读《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重点不是让学生学习李姓方面的知识,而是要引导学生关注研究报告写法方面的知识。比如,(1)获取信息的渠道有哪些?(2)搜集到的信息如何处理?(3)筛选信息的标准是哪些?(4)这篇研究报告的基本特点是什么?(5)这篇研究报告包含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2.学中写。这一环节是教学的重点。要确定主题,搜集有关信息,并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1)阅读两篇阅读材料,了解这两篇研究报告主要研究的是什么问题,又是怎么解决问题的。(2)讨论生活中有哪些值得研究的问题,打开学生的思路。而后,确定一些共同感兴趣的主题,比如,本班同学错别字情况调查和分析;市场上使用塑料包装袋的情况调查;节约用水的调查;校门口交通情况的调查和建议等。(3)分头搜集资料,在组内交流并汇总搜集到的资料。(4)阅读《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明白搜集的信息是要按照不同方面进行分类的;对搜集到的信息还要进行筛选,根据需要有所取舍。(5)对筛选出的资料进行分析,形成初步观点。(6)研读两篇研究报告,了解撰写研究报告的基本思路。

3.写中评。评价是综合性学习的重要环节,此环节主要内容是全班交流简单的研究报告,评价本次综合性学习成果。可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汇报、交流。汇报、交流的形式有多种,可以布置一次展览,展出在这次综合性学习中进行的各种调查结果、研究报告、活动掠影等,也可以开一次汇报会,报告个人或小组在某一个问题研究中得出的结论,其他同学就感兴趣的问题进一步提问。不论采用哪种形式,都要让全体学生参与。这里特别要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动,不应只有单向的讲和听。具体做法可以是:(1)汇报人带动全班同学活动。(2)对汇报进行补充或发表不同的意见。(3)听众提出疑问,请汇报人或其他同学解答。(4)听众对汇报作评价。

第二步,评价、改进、反思。综合性学习应着重评价学生参与的态度、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既评价个人,也评价小组,关注个人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这次综合性学习,可以采用“成长记录评价”。“成长记录评价”有几种类型,本次活动宜采用“过程型成长记录”,即把活动各阶段的资料纳入成长记录。可以收录的材料有:活动计划、活动记录、搜集到的资料、小组或个人做的研究报告等。整个“成长记录”有自我评价、小组同学的评价、教师的评价以及被访人的评价。一般采用定性评价,同学和教师都要多用激励性评语,也可以采用等级或星级评定。

作者单位

福建省宁化县实验小学

“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化学教学价值 篇4

一、化学教学价值

新课程改革使所有的教育活动要围绕体现学生主动认知、健康发展的核心价值而进行。化学教育价值在于其能够奠定学生的科学素养基础, 形成基本的化学观念, 提供化学学科独特的认识物质世界的视角与完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等化学思维结构。但是, 在传统的化学教学领域中, 大部分教师对化学教学价值的认识还停留在“传递化学知识”上, 部分教师虽然已经关注到学生技能与技巧的发展, 但大多为点缀。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奉行的价值观与理想中的教学价值观并不一致, 相去甚远。因此, 我们要想转变教学价值观, 就要在化学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发展与完善。

二、“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化学教学价值

“功能高分子材料”是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第五章第三节的内容, 是高中“有机化学”的最后一节内容。在传统教学中, 我们会把这节课当作科普内容介绍给学生或安排学生自学。然而, 经过深入分析教材, 我们就会发现, 这节容易被忽视的课, 从各个方面都蕴含着可实现的化学教学价值。功能高分子材料与学生的生产生活实际、高科技材料发展有着紧密的关系, 能够深层次地体现“结构决定性质”的化学思维结构, 运用宏观与微观视角解决本节教学相关问题, 能让学生体验有机化学原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如何才能在教学实践中实现化学的教学价值, 我结合“功能高分子材料”的教学实例, 将具体分析如何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中实现化学教学价值。

1.奠定科学素养基础, 形成基本的化学观念

形成超越课堂的持久价值和迁移价值是化学学科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体现。《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强调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维度着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此基础上形成基本的化学观念, 使之成为认识物质世界、做出相关判断的出发点与基本依据。这意味着化学教学不仅要提供给学生基本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 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从化学视角去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生活, 了解化学制品对人类的影响, 形成如微粒观、元素观、分类观、结构决定性质等基本的化学观念, 懂得运用化学知识去治理环境污染, 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化学资源, 在面临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挑战时, 做出更理智、更科学的决策。

围绕“奠定科学素养基础、形成基本的化学观念”这一教学价值, 我在“功能高分子材料”的教学过程中突出教学素材的选取和化学观念的合理运用。

在引入环节, 我展示了功能高分子材料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 从新材料的实际应用出发, 让学生了解功能高分子材料, 引导学生关注高科技产品与生产生活的紧密联系。随后, 我会问同学们这样一个问题:在沙漠治理和抗旱保水的过程中, 我们需要一种高吸水性材料, 如何获得?这就将学生置身于解决实际问题的环境中, 面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挑战, 引导学生去探求化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 引发他们进行创新性思考。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我让同学们说说生活中常见的吸水性物质有哪些?之后, 我会从他们都熟知的物质——棉花入手, 分析其性质和结构特点, 引发学生有针对性的思考和研究, 从而在明确其结构特点与性质关系的基础上, 对棉花的结构按需进行改造, 合成能够解决沙漠问题的高吸水性材料——聚丙烯酸钠。所有的教学环节都在培养当学生面临与化学有关问题的挑战时有运用化学研究的一般思路做出科学决策的能 力。

在我们完成探究高吸水性材料的性质之后, 我又以尿不湿为例拓展高吸水性材料的重要应用, 从应用和结构的角度比较聚丙烯酸钠与聚丙烯酰胺性质的异同, 培养学生从化学视角分析生活中常见物质结构和性质的异同, 巩固学生已有的基本认识和观念, 培养学生观察、对比和分析等科研能力。

这部分教学材料的选取始终突出化学的教学价值, 围绕奠定学生化学科学素养基础的要求, 将化学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体验、高新科技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 将各种素材在有机合成思想的指导下合理安排, 落实官能团性质、有机合成思路等化学知识, 帮助学生主动建立并巩固化学观念, 引发学生对化学与社会、科技的主动关注与思考, 尝试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

2.提供化学学科独特的认识物质世界的视角

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质的关系是认识客观世界的一个思想方法, 是化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最具特征的思维方式。化学的基本特点是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结构、组成、性质和变化, 在微观层面揭示事物一般的、本质的与深层次的特征与联系, 因此, 化学能帮助学生从宏观与微观视角认识物质及其运动, 使他们的认识得以升华。

“功能高分子材料”一课的教学实践源于学生的生活经验, 我们可以从宏观层面研究天然吸水性材料——棉花的宏观性质和外部特征, 探究棉花具有一定吸水性和保水能力的原因。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能够在问题的驱动下主动地分析棉花纤维素分子的功能基团和分子骨架, 自觉从微观层面研究分子物质的组成。结合素材分析微观结构, 我们会进一步思考并讨论如何通过改变结构, 增强棉花的吸水能力和保水能力, 进而获得强吸水性和强保水能力的高吸水性材料, 从微观分析进入到宏观观察, 进而探究聚丙烯酸钠的性质和特征。

3.完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化学 思维结构

化学研究既重视观察与操作, 又突出化学思维, 从实现化学教学价值的角度看, 建立并完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化学思维结构是化学教学的一个核心任务。化学教学需要唤起学生主动进行科学探索的意识, 更要优化学生的科学思维结构。

“功能高分子材料”一课通过改造和修饰功能基或分子骨架, 合成所需要的功能高分子, 将“结构决定性质”的体现从静态结论转变为动态过程, 让学生从被动地接受转变为主动运用化学观念。从完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化学思维结构视角出发, 我们通过对高吸水性树脂的合成分析, 遵循材料科技发展的路径, 从天然材料中得到启发, 通过引入功能基团和改造分子骨架, 得到高性能材料, 从结构角度认识性质, 进行结构优化, 实现性能优化, 最终形成合成功能高分子材料的一般思路。例如, 我会从学生熟知的天然吸水性材料——棉花开始, 探究它的吸水性和保水性, 分析哪些分子结构特点会影响棉花的性质, 认识纤维素分子的分子骨架和功能基团与棉花吸水性、保水性的关系。因为棉花的性质特点不能满足沙漠治理的需要, 如何在了解棉花的结构后合成高吸水性材料?我会让学生从纤维素分子的结构入手, 改造分子结构, 通过对分子骨架的改造和功能基团的修饰, 设计出合成高吸水性材料的路线, 合成聚丙烯酸钠, 通过实验验证其性质, 反映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化学课程把形成学生主动、健康发展的意识与能力作为其实施的核心价值, 因此, 我们要在化学教学活动中, 选取教学素材、设计探究活动、安排教学程序, 完成化学教学的真正任务, 实现化学教学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胡久华, 王磊.促进学生认识素养发展的化学教学[J].教育科学研究, 2010 (3) .

[2]教学部基础教学教材审定工作办公室.新课程实验教材精粹选评 (化学卷)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2.

[3]林承志.化学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4]沈理明.化学教学研究[M].镇江:江苏大学出版社, 2010.

[5]杨梓生.试析《化学1 (必修) 》教材如何引导学生形成化学观念[J].化学教育, 2008 (4) .

核心价值观剖析材料 篇5

我所对照方案要求,在结合“百千万”、深化“大走访”、学习雷锋精神等活动的基础上,开展了富有公安特色的教育实践活动,确保“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牢固根植于公安民警心中,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和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提供了有力的服务和保障,现就此项活动进行了认真查摆剖析,查摆剖析情况如下:

首先组织“开门评警”,走访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基层干部群众,广泛听取群众意愿和呼声,征集群众对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认真加以解决。结合征求到的意见建议,组织民警进行讨论剖析,进一步端正价值观念。其次查摆突出问题,对照“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要求,紧密联系执法、司法实践,认真查找在思想观念、工作作风和执法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清理背离公安民警核心价值观的思想观念,以及西方错误政治观点、法学观点的负面影响。再者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在民警个人查摆剖析的基础上,组织召开了以“践行公安民警核心价值观,服务镇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为主题的专题民主生活会。通过查摆,我所存在以下问题:

一、学习不认真、浅尝辄止

新时期的社会形势发展很快,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日益提升,法律法规不断涌现,社会环境日益复杂,这就要求我们公安民警必须加强学习,深入理解,才能跟上时代步伐,与时俱进。但近年来,随着工作任务的繁重和复杂,民警的心态未能及时调整过来,随波逐流,没有深刻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很多次的集中学习流于形式,结果使自身素质未得到提高,业务能力平平一般,理论水平低下,学习一知半解,浅尝辄止。

二、工作责任心不强,流于形式

在日常工作中,不太注意工作方法,一切按经验办事,对新问题、新现象不重视,工作责任心不强,激情不够,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没有将斗志激发出来,工作上推推动动,不推不动,甚至推而不动,善于作表面文章,不做深入细致的工作,致使工作流于形式。

三、作风浮漂,要求不严、效率低下

个别民警长期在基层工作,触及的人和事较多,产生厌烦情绪,对自己要求不严,工作效率低下,作风浮漂,纪律作风松弛,摆花架子,不求实效,混日子思想严重,不能够正确认识和理解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四、对待群众感情上,模糊淡薄。

因工作上进取心不强,所以相应地在对待群众的感情上模糊淡薄,主要表现在对人接物出事上,对来所办事群众,不能

认真解释对待,对求助事项,不是尽心尽力帮助,对有些纠纷问题,能摆脱旧摆脱,不愿沾染,不能扑下身子,一心一意为群众办事,没有把群众的疾苦放在心上。

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工作环境外,还有不少自身原因。一是工作没有激情,认为小地方不能干出大事情,安于现状,不求上进,工作不出问题就行。由于这种思想作怪,使得工作、学习不能有效深入下去,投入感情。二是对自己要求不严,放任自流,认为干好干坏一个样,放松了自己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听之任之,不安心工作,影响了队伍的整体形象。通过剖析原因,民警一致认为,在今后工作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固树立“立警为公、执法为民” 的思想,把人民警察为人民的内涵进一步深化、细化、不断学习,强化素质适应日益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把言行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扑下身子干实事,不能单纯凭经验办事。

二、在工作中自愿接受监督,严防棚架。工作要克服消极应付思想,要脚踏实地,努力工作,自觉接受上级部门 和领导同事的监督,同时,还应把自觉的行为自觉纳入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做到执法文明,执法规范,防止工作棚架和形式主义,积极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

三、增强责任心,落实各项目标任务。人民警察的职责是为人民服务,还要增强责任心、事业感、严格公正文明执法,不能不作为,也不能乱作为或作为不到位,坚决杜绝办关系案、金钱案、人情案,认真落实“五条禁令”、《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纪律条令》等纪律要求,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落实责任,兑现承诺。

材料作文的材料价值 篇6

提到理性,很容易联想到科学,理性思维是连续的、富有逻辑性的思维,它是人类判断、推理的思想活动。理性从何而来?毛泽东在《实践论》中谈到:“理性的东西所以靠得住,正是由于它来源于感性,”爱因斯坦在年少时看到飞机就曾想象:“如果自己可以追上光,那么会发生怎样的情况?”可见,理性和感性有时并不是相悖的,理性思维也时常需要以感性思维为源泉和动力,例如,开灯灯亮,太阳出来我们通过眼和皮肤感受到光芒和热量,然而,是否有学生设想过,光的传播到底需不需要时间?我们不妨给学生埋下疑问,引导他们阅读补充材料,动脑体会问题产生、知识演变及发展的过程,我想,在学生追寻光速的测量历史的过程中,可能会获得以下三方面的启发:

(1)体会“自然钟”的发现和利用对人类适应自然的促进作用。

科学史上第一个通过观测成功得到光的传播需要时间这一结论的是丹麦天文学家罗默,他常年坚持用裸眼观察木星及其一颗卫星,记录下了木卫蚀周期在一年中的周期性变化,而后成功计算出了光速的数量级,自然界的周期性变化还很多,它们就好似一个“钟”那样千百年来指引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而人类,作为一种高级生物(advanced beings),只是在不断地“发掘”一个个时钟,从而优化自身的生活方式和改造生产行为,人们根据月晴圆缺、潮涨潮落来判断节令,调节农耕生产安排;依据原子能级跃迁时恒定的共振频率发明了高精准的“原子时钟”(atomic clock),提高了人类计时精度,大自然创造了一切生物,包括人类,我们需要不断深化对自然规律的认识才能更好地生活在其中,笔者认为,在今后的课堂上适时地渗透这样的科技哲学史内容,对于唤醒(call up)学生对自然和谐奥妙的好奇和引导学生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有帮助的;同时有助于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摆脱数学公式的“缠绕”,将物理学中蕴含的一些本质思想揭露出来,

(2)重演科学家探索知识的过程。

这是一种类创造的体验过程,学生将自己假想为科学探究的主人翁,在一定的提示指导下,重新“亲历”问题的来龙去脉,体验知识发生、发展和不断完善的过程,汲取科学家们在躬行探索中散发中的人文精神和理性智慧。

伽利略对光的传播是否需要时间充满了好奇,于是第一个设计实验将自己的好奇付诸行动,1607年,伽利略和他的助手分别站在两个山头上,进行了历史上首次光速测量实验,然而鉴于当时实验器材的“简陋”和对光速之大的不足预料,他们的实验夭折了,可恰恰就在两年后伽利略发明了第一架折射式天文望远镜,从此人们将目光投向遥远的宇宙空间,直到1676年,丹麦天文学家在历史上首次成功地测量到光速是一个有限且十分大的值,并且在当年的11月9日顶着巴黎皇家天文台的质疑压力,成功预言了木卫蚀现象将推迟10分钟,究其原因?第一、光速显然可能太大了,而浩瀚的宇宙空间为罗默观测提供了大尺度的距离;第二、罗默一定要感谢他手头上这台天文望远镜的发明者了,没有这一项技术支持,罗默很难测到第一手的天文观测数据,后来也无法通过理论推导提出光速;第三、在本事件中,罗默的质疑精神可见一斑,现如今的基础教育中我们追求让学生会做更多的题目,知道甚至记住规律,尽量“没有问题”;而我们很少关注孩子们“有什么问题”,能提出什么质疑,而恰恰这时,给学生重演科学家艰辛探索过程的机会,让他们感悟开拓者们坚贞的求实情怀,这势必会启发他们学习观念的转变和对自我存在价值的重新思考(reflecting)。

(3)反思科学与技术的相互依赖、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

随后的一百多年里,由于实验环境的限制,科学家们的测光速实验几乎都是通过天文学方法进行的,直到1849年,法国人菲索利用一个可以高速旋转的齿轮,首次在地面上设计实验装置成功测得了光速,菲索的成功恐怕要得益于当时较精密光学实验器件制造工艺和物质支撑,不难看出,新的技术手段和生产工艺为物理学研究提供了重要手段和方法(approaches)!

而新的理论的提出往往为相关学科发展和技术研发提供思想基础和智力支持,罗默在历史上第一个测量到了光速是一个有限且极大的值,这一结论大大推动了惠更斯对光的波动说的研究,并最终导致了惠更斯原理的提出;此外,光速和电磁波速度是相等的,这给麦克斯韦的“光是一种电磁波”的预言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于是后来我们迎来了技术上的突破,发明了光纤通信,笔者坚信,不是每个学生将来都会从事科研甚至成为物理学家,然而,作为一名生活在文明社会中的现代人,我们没有理由不具备那些滋养人类社会生生不息的基本科学素养,高中生的生理年龄大体在十五至十八九岁之间,早已经历皮亚杰认识发展理论中的形式运算阶段,这时的学生思维早已摆脱具体事物的依赖,能够理解符号代表的逻辑含义,譬如,因为A,所以B.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光速测量历史的追溯,渐渐了解“技术的发展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工具性支持,而反过来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化为技术革新做了理论上的保障,”他们通过对科学和技术这一对孪生兄弟的了解,势必生发出唯物辩证思考和对物理学之社会价值(value)的重新认识。

2 对物理教师专业知识的丰富和发展

余文森等人认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包括专业角色、专业知识、专业人格和专业智慧等方面的成长,可见知识基础的夯实是物理教师专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较多的研究者认为,物理教师的知识应该由三个方面组成:物理学科知识、物理学科教学知识和关于课堂管理及组织的一般教学法知识,杨薇博士在其研究中认为,学科教学知识是教师知识中最有效的部分,是适应新课程要求的知识结构,并将其归类为八个方面的要素,下面我们仅从其中三个方面做一论述:

(1)物理课程资源知识。

当前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社会分工日益细化,这就意味着很多在以前看来一人可以完成的任务,可能现在需要若干人合力完成,而每个个体都是在这项系统工程中各司其职的不可或缺的贡献者,罗默在历史上第一个正确测量到光速的数量级,这启发了惠更斯对光的本质的探究;法国物理学家傅科看到了菲索方法的缺陷,在吸收继承的基础上做了改进,测出了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由此得到了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折射率,为光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条件;麦克斯韦深刻洞察到“光速等于电磁波速”中可能蕴含的物理本质,大胆提出“光也是一种电磁波”的假设,此预言为其后来麦克斯韦方程组的提出作了铺垫,丹麦天文学家第谷善于裸眼观测,但不擅长数学推演,开普勒在对其学习交流中,充分吸取第谷观测数据中的精华,经过数学推理最终提出了著名的行星运动三定律。“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发现DNA双螺旋分子模型的生物学家沃森和物理学家克里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做理论物理出身的克里克深谙结构力学,固体物理知识,这为他辅助沃森提出精准的双螺旋结构提供了智力支撑,当然,每一项重大发现往往不是一两个人完成的,他俩还要感谢罗莎琳·富兰克林早先拍摄DNA的X光绕射图及相关资料,研究表明,在课堂上适当地渗透一些物理学史可能更容易激发学习冲动,加深知识理解;然而,笔者认为更重要的是我们教师要善于挖掘蕴含在史料中的隐性课程资源,显然,我们通过对“光速的测定”的扩展阅读,很容易发现继承、交流与合作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2008年英国国家科学课程标准提出“能够独立学习,也能与他人一起学习”,并将之作为成功学习者一项必备的素质,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有关光速的艰辛测量史的阅读学习中,自然地创设了物理情境,暗示学生向他人、向前辈学习,学会共同生活。

(2)物理教学设计知识。

物理教学设计是在一定的教学理念指导下进行的。根据教学情境的需要和学生的特点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以使诸教学要素达到最优化结合的过程,物理教师在做教学设计时应依据教材实际,因课制宜:对于一些侧重推导的章节,可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促进学生逻辑思维的锻炼;对于一些描述性较强的章节,如《光的直线传播》《追寻守恒量一能量》等,教师就应积极开发各类资源,创设问题情境,激励同学们猜想假设、分组讨论、设计验证方案、自圆其说,我想,这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和学习目标的明确都是大有裨益的,赵凯华先生讲:“一个人学习的基本动力是理想和志趣,学物理尤其如此,”中学生的好奇心是强烈的,而处在这一年龄段的青少年是渴望展现自己和被关注的,笔者认为并不是每节物理课都需要师生去探究,然而,基于“因课制宜”控制下的探究性质的课堂,是可以激起学生的物理兴趣的,是有利于学生类创造能力培养的,是有助于引导学生们建立一种主人翁的学习地位(status)的。

(3)物理教学观知识。

教学观是指教师从实践的经验中逐步形成的对教学的本质和过程的基本看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树立人人成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这其中透露着分流培养的思想。

分流培养,笔者认为,就是让每个学生尽可能地发展成为他自己(himself),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advantage),如果能经营好自己的长处,再辅以合适的社会导向,那么何恐其不成才?佐藤学讲,“学校和教师的责任并不在于‘上好课’,而在于:实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权,给学生提供挑战高水平学习的机会,”有的学生关心社会动态,喜欢思考人生价值,那我们可以展示给他光学测量史中人们前赴后继的艰辛历程;有的学生酷爱动手,我们可以创造条件,让他亲手体悟光速的测量过程;还有的学生喜欢沉思,刨根问底,那么他们通过对本节阅读材料的学习,会对光速测量的起源、方法思路、过程发展有一个全新的较为系统的认知,物理认知结构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依据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这样的分流培养促使每位学生基于原有学习经验,在某一问题情境的诱发下,自主地去建构对其自身有意义的知识。

此外,新课程强调育人为本,笔者理解,就是以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特点的方式,让学生吸收最有益于他们身心长远健康发展的教育养分,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不断发展,但教师若在日常教学中辅以语言直观和具象直观,可能会取得更佳的效果,然而,仅有这些可能还不够,There is a famous say—ing“tell him,he will forget;show him,he will get it;but involve him,he will understand.”我想,光学阅读教材“光速的测定”就提供给我们一个平台(stage),在这个地方同学们可以切身体会物理学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和来龙去脉,了解些科学研究的方法,从现实角度出发,我们一线教师也应积极创造条件,适当微调教学计划,每一学期安排两次有意义的课后选读材料专题学习,拓展学生眼界,启发学生思维,教师可以提前准备素材,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演示;亦可让学生结成小组,分组派发任务,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搜集各类物理课程资源,然后在课堂上展示交流,这应该是我们教师在自己的课堂微观环境中较易把握的。

3 对物理教材编制的借鉴价值

教材是一种综合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一定教学目标下知识结构的具体化,如何将教材中补充的阅读内容内化为个体的教育感悟并融入对人类社会实践历程的思考中,进而指导教学实践操作,这是我们使用和处理教材时可以试图突破的,人教版高中物理“光的直线传播”这一节给广大教育工作者一次尝试的机会。

然而,教材体系是人工设计创作的系统,并不是人类经验本身,因此,物理教材的编制不仅仅需要体现其工具性价值,而更应尝试通过多种途径,如添加STSE栏目、设计探究性活动及补充相关史料链接等方式将科学发展最原本的面貌凸显出来,担当起为学生再学习和长远生活的启发性与教育性功能。

材料作文的材料价值 篇7

1 金属材料

金属材料有钢、铁、铜、金、银、铝、钨、稀有金属等, 是制造工业产品、家用电器、工具等的良好材料。

金属材料具有较高的热传导系数, 导电性能好, 呈不透明状态, 有一定重量, 易于成型, 而且可以磨光、抛光并且具有较高的光泽。中国传统的金属工艺一类, 就是用金、银、铜、锡等作为工艺材料, 生产兵器、礼器、烹饪器、工具、乐器、食器、水器、铜镜以及各种装饰用品。在手工业, 相当多的新材料一经发现总是被用于工艺生产上, 导致新工艺品类的产生, 如青铜材料冶炼技术一旦成熟即被用来生产兵器、用具、工具和装饰品, 在形成一个巨大工艺部类的同时, 即产生了一整套金属工艺的技术与艺术方法。

到近现代, 铝、钢等材料在设计中被广泛应用, 制成钢管家具和各种生活器皿。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 目前已发现了十几种稀有金属, 稀有金属在冶金工艺中可以改善合金的性能, 还可以作为陶瓷和玻璃上的色彩原料, 能产生理想的美丽光泽。

金属材料分黑色金属材料 (钢和铸铁) 和有色金属材料 (除铁以外的其他金属及合金) 两大类。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是指材料在使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硬度、密度、熔点、导电性、导热性、热膨胀性和磁性等。

金属按其密度可分为重金属和轻金属, 即密度大于5的金属材料称重金属, 小于5的称轻金属。此外, 工业上一般把熔点低于700℃的金属或合金称易熔金属或易熔合金。

衡量金属材料力学性能的主要指标有强度、硬度、弹性、塑性、刚性、韧性、抗疲劳性和蠕变性等。不同金属材料表现出的力学性能是不相同的。金属材料最重要的力学性能是强度, 即金属材料在静载荷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 抵抗载荷的能力越大, 强度越高。

金属材料对于设计的应用价值在于, 其形状通过特殊加工可以产生许多变化。比如, 金属富有弹性, 可以捶打、拉伸, 塑造成各种形状;金属还能熔化浇铸, 按照铸模的形状塑造出形态各异的产品。而且, 铸型模是用金属制成的, 可以反复使用数次, 是比较节约的铸造塑形的加工方式。

2 木材

木材是传统的建筑材料和家具材料。木材的优点很多, 质量轻而富有韧性;易涂饰;易加工成型;具有天然而美丽的色泽纹理;木材的热传导率低、电阻大, 适合于制作工具和器具的把手等。它的缺点也很明显:抗压、抗弯曲强度弱, 易变形;易腐朽;易受虫蛀;易燃等。

木材按性质一般分为硬木和软木。

硬木大多是落叶树, 这些树大多长势宽阔, 每年脱落一次。制作家具的木材多是硬木, 且雕刻得相当精细。硬木中较为贵重而稀罕的为紫檀、花梨木、红木、楠木、乌木、黄杨等。此外, 还有各种人造板材, 大大丰富了家具设计的材料。人造板材是指利用原木、刨花、木屑、小材、废材以及其他植物纤维等为原料, 经过机械或化学处理制成的板材。人造板材具有幅面大, 质地均匀, 表面平整光滑、变形小, 美观耐用, 易于加工成型等优点。其广泛用于宾馆装修、造船、展览厅装修、家具生产、包装箱、客机装修等方面。人造板的构造种类很多, 最常见的有胶合板、刨花板、纤维板和各种轻质板材等。而常见的胶合板、复合板、纤维板、细木工板等, 大部分都是2400mm×1200mm标准规格的, 厚度也分成规定层级, 以利于配套管理。详细的人造板材内容将在第十一章建筑与室内设计中有详细介绍。

软木大多是针叶树, 这种木材有种与生俱来的美, 并且很容易着色、上蜡、滚油, 或将其抛光形成软软的光亮的表面。

木材的纹理又能激发出设计师的灵感, 人们用多种多样不同纹理的木头小碎片拼合在地板或家具表面上, 形成图案。木材作为设计的一种材料, 有着无限的可能, 在纹理、色彩、肌理、易处理性上都有着多样的变化, 它与生俱来的温暖感和充满生机的感觉是在其他材料中无法找到的。

3 陶瓷

陶瓷一词的涵义源于古希腊的“烧物”, 它是经过高温烧结而具有一定强度的固体材料。传统的陶瓷概念一般是指陶器、瓷器等以粘土等无机非金属矿物为主要原料的产品统称。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 现代陶瓷产品的原料已不再局限于粘土、长石、石英等硅酸盐原料, 而扩大到非硅酸盐、非氧化物等高纯度原料和人工合成的原料。因而, 现代凡是“经高温热处理工艺合成的无机非金属固体材料”都可以称作为陶瓷。

陶瓷材料既有优点, 也有不可克服的缺点。优点是耐高温、抗氧化、耐腐蚀;缺点是脆性易碎, 高温烧制时易变形等。陶瓷材料的实用范畴很广, 如混凝土的水泥 (甚至岩石本身) 、玻璃等。这类材料具有一定的硬度和脆性, 往往比金属或聚合物更耐高温和更能抗恶劣的环境。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成功利用陶瓷材料的国家, 早在商周时期就已出现原始青瓷, 至秦汉时瓷器已经开始成熟。这比日本濑户古窑在1228年试制成功青瓷和德国柏林匠师柏特格在1709年试制成功瓷器早数千年。

陶瓷一般分为普通陶瓷 (传统陶瓷) 和特种陶瓷两大类。普通陶瓷又包括日用陶瓷、建筑陶瓷、多孔陶瓷、化工陶瓷等;特种陶瓷有高温陶瓷、高强度陶瓷、耐酸陶瓷、耐磨陶瓷、光学陶瓷、磁性陶瓷、生物陶瓷等。

传统陶瓷产品的重要原料为陶土和瓷土。陶土是由铝、硅石, 以及其他多种原料构成, 也常常包含一些有色原料。陶土又分为两种:一种是原生黏土, 另一种是沉积黏土。陶土的烧结和成型只需7OO~80O℃的高温。

瓷土, 又名“高岭土”, 是瓷器的主要原料 (是以产于景德镇附近的高岭而得名) 。纯粹的瓷土是一种白色或灰白色土, 有丝绢般光泽的软质矿物。瓷土是由云母和长石变质, 其中的钠、钾、钙、铁等流失, 加上水变化而成的, 这种作用叫做“瓷土化”或“高岭土化”。瓷土的熔点约在1780℃左右, 实际上因为多少含有不纯物质, 所以它的熔点略为降低。瓷器形态非常坚硬、平滑、有光泽。因此, 它可以被制成薄薄的半透明的器皿样式。瓷土烧结后有透明性, 无吸水性, 一般为白色;在第一次烧成的素坯上, 施不用的釉料再烧, 可以产生不同的色泽。

陶土、瓷土的可塑性, 使陶瓷制品展现各个不同时代的万千品种和造型;而釉药的不同成份的配制, 使釉色呈现千变万化的特殊效果, 如著名的钧窑窑变, 兔毫、百圾碎、油滴、花釉、影青、釉下彩、釉上彩、斗彩、青花、釉里红等, 或千峰翠色或如冰似玉, 或灿若晚霞或春水如蓝, 无不得益于釉之材料的丰富和发展。

4 染织材料

染织材料包括染色材料和织物材料。

4.1 染色材料

染色材料在我国古代有有机植物染料和无机矿物颜料。有机植物染料是从蓝草和茜草中提取的, 有靛蓝、茜红等;无机矿物颜料有朱砂、石绿、土红等。我国古代染料为天然颜料, 到明清时期, 我国的染色材料多达几百种。到近代化学工业的出现, 各种人造颜料就出现了, 如铬绿、铬黄、钛白、立德粉、炭黑、铜粉、铝粉、氧化铁红、群青等。

4.2 植物材料

织物材料有毛、丝、棉、麻、人造纤维等, 它们不仅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服饰的重要原料, 也成为纤维织物设计的重要材料。仅蚕丝如纺、绸、缎、绉、锦、罗、纱、绢、绫、绡、呢、绒、绨等, 就可织成十多种织物。这些丝织物的共同特点是光泽好, 手感好, 透气性能好, 穿着舒适、高雅、华丽。除天然织物材料外, 还有种类繁多的人造材料, 即化学纤维。

5 玉石材料

玉石是我国重要的装饰雕刻材料。玉是一种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 在我国古代, 由于受到儒家“君子比德于玉”观念的影响, 使得玉器成为贵族、文人乃至平民所喜爱和玩赏的一种工艺品。

古人说玉是“石之美者”, 所以玉不仅指硬玉和软玉两类, 还有广义的概念。如蛇纹石族 (岫玉之一部分, 即硬绿蛇纹石) 、某些硅酸变胶体 (玛瑙、碧玉) 、次生石英岩类 (东陵石、密玉) 、以及水晶 (芙蓉石) 、蔷薇辉石 (粉翠) 等能符合玉雕要求者, 都可以包括在“玉”的范畴。一般玉的硬度应在4以上, 具有蜡状或玻璃状光泽。若硬度不够, 如大理石、寿山石、青田石、汉白玉等, 则不属玉雕材料, 只能算是石雕材料。

我国出产丰富的玉石材料, 如云南的翡翠、新疆的白玉、东北的玛瑙、岫岩, 湖北的松石、台湾和海南岛的水晶, 河南的密玉、北京的粉翠、杭州的昌化石以及南京的雨花玛瑙等, 都是较著名的制作玉器的原材料。

6 玻璃

玻璃是一种较为透明的液体物质, 是一种在冷却过程中黏度逐渐增大并硬化而不结晶的硅酸盐类非金属材料。玻璃既是一种古老的材料, 也可能是第一种被大规模应用的材料。这种透明、坚硬的材料令人惊叹。这是一种万能的材料, 拥有从包装美酒到替换人体器官的不同功能……

玻璃的深加工制品能具有控制光线、调节温度、防止噪音和提高建筑艺术装饰等功能。随着科技的发展, 玻璃不仅是一种采光材料, 而且成为现代建筑的一种结构材料和装饰材料。玻璃是所有材料中最具自然美的一种, 它浇铸简单、无色、朴实无华, 但它的晶莹剔透、流线形态和闪烁发光的特质却非常吸引人。

总之, 在艺术设计中充分了解材料的种类和物理性能, 最大限度地发挥材料的应用价值, 是做好设计的前提和基础。

摘要:艺术设计离不开材料, 材料就是艺术设计的物质基础。不同的材料有着不同的特性和用途。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艺术设计中分清材料的种类, 最大限度地发挥材料的物理性能和应用价值, 是做好设计的前提和基础。

关键词:艺术设计,材料种类

参考文献

[1]宋奕勤.艺术设计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

[2]郑曙旸.环境艺术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7

材料作文的材料价值 篇8

首先, 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 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 回归生活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归属。作为教师, 应该适应新课改对我们提出的新的要求, 为学生的发展负责,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

其次, 青少年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具有极强的可塑性, 因此, 在这一时期要帮助他们明辨是非、善恶、美丑, 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 对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 也关乎整个国家和社会的未来长远发展。

再次, 学生“高分低能”的状况, 即在学业评价上能够获得高分数, 但是在工作和生活的实际中却表现较差, 自立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创新能力等多方面存在较大问题的现象必须改变。专家指出, 在决定一个人成功的因素中, 85%来自情商, 即自信、领导能力、沟通能力及良好的人际关系等“软实力”, 智商因素只占到15%。青少年情商教育缺失, 短期可能在学习上收获高分, 长期反而会离成功越来越远。

但是, 学生到了高中, 学习任务特别繁重, 时间特别紧张,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 渗透对学生情感的教育, 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就英语学科而言, 高中阶段主要任务是以教学大纲为依据, 以新课程标准为准绳, 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可以充分利用阅读材料, 在讲解做题思路, 词汇知识和语法现象的同时, 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渗透其中,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引导小组内互相交流, 即达到对阅读材料的充分利用, 又能提高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

方法一:提取词汇, 连词成篇, 提高写作能力的同时, 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方法二:精选阅读文章, 利用文章表达的中心思想与现实相结合, 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 同时练习口语提高交往能力。

下面, 用两个教案来展示两种方法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 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Sample lesson one:

Teaching tasks:One piece of VOA news about Hurricane Irene

Teaching aims:

1.To master the main idea of one piece of VOA news.

2.To learn some words and expressions that can be used in writing.

3.To improve the students’sense of responsibility as a member of society.

Lesson type:Reading and writing

Teaching process:

Step1.Greetings. (2m) (This process can never be omitted because it is a good way to make both the teacher and the students in high spirits and it is a wonderful way to develop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students.Greeting words can be various.Sometimes, you can even begin your class with a humorous story.)

Step 2.Reading (15m)

Read the news and finish the following tasks.

1.What’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2.How much are insurance companies expected to pay?

3.How many hurricanes are likely to hit the United States this year?

Check the answer in groups of four and ask two groups todisplay their answers.

Step 3 Main points in the passage. (10m)

1.This/It is the first/second time that clause (the present perfect tense)

2.under one’s guidance

3.present participle acting as the adverbial modifier

Work in groups of four, and make sentences by using the above points.Ask volunteers to display their works.

Step 4 Writing a short passage of about 60 words according to the Chinese indication. (18m)

2010年4月14日, 地震袭击青海省玉树, 造成数千人死亡。在老师的引导下, 我们给受地震影响的人们捐赠 (donate/give away) 了我们的零花钱。同时, 我们呼吁所有的人, 作为一名社会成员, 要有责任意识。拒绝冷漠, 让温暖温暖你我 (Avoid being cold.Let warmth warm each other.) 。

Ask volunteers to display their works.

Sample lesson two.

Teaching material:Reading in Module 2 Book 5 by the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Teaching aims:

1.To enable th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text.

2.To lead the students to talk about what is a job worth doing.

3.To arouse the students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to the society no matter what job one does.

Lesson type:Reading and Speaking

Teaching process:

Step1.Greetings.

Step 2.Introduction (5m)

T:What job do you want to do in the future?And why?

Volunteers to answer the questions.

(The students’answers may vary but the teachers should give the students reasonable assessments and lead the students know no matter what they do, to some degree, they make contributions to the society.)

Step 3.Extensive reading&detailed reading.

Read the passage and match the headings with the paragraphs. (3m)

Ask some students to answer the question.

Read the passage carefully and do exercise 4 on page 13. (12m)

Work in groups to check the answer and ask two groups todisplay the answer.

Step 4.Role-play. (25m)

Topic:Timoteo Apaza acts as the human traffic signal in themost dangerous place with little pay, but what he does is significant.Are you willing to do such ajob in the future?

Make a role-play according to the topic in the study group.15 minutes for them to prepare.

Ask volunteers the put on their play.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道路标线材料价值工程分析评价方法 篇9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道路标线涂料需求量将会进一步扩大并趋向稳定,但是这2种标线还是存在施工成本高、反光性能差、老化严重等缺陷。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低污染、耐老化的新型道路标线涂料不断涌现,涂料类型由以前单一的常温溶剂型发展成为常温溶剂型、热熔型、双组分、水性涂料4大涂料为主的多类型涂料。目前我国规范对各类涂料的性能、试验方法等作了规定,但对各类涂料的经济性能和实用性缺乏指导意见。如何选择既能满足标线的使用性能,亦能满足其经济性能的标线涂料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需要通过对道路标线的功能与成本进行,来更合理分配道路建设资金,提高道路的经济效益。

1 评价方法的选择

针对道路标线涂料的经济分析评价方法,最常用的有费用效益分析方法、费用效果分析方法、预测法、价值工程法[2,3]。

效益分析方法可全面处理多种因素的逻辑结构,简洁明了,结果透明,易于被人们接受,但它是一种“次优”方法,它不同于最优分析,只是对既有方案进行评价并在其中进行选择;费用效果分析方法回避了效果定价难题,直接用非货币化的效果指标与费用进行比较,方法相对简单,适用于效果难于货币化的领域,但只能比较方案的相对优劣,侧重强调方案的重要性;预测法适用于长期预测和对新产品的预测,在历史资料不足或不可测因素较多时尤为适用,但对于分地区的产品的预测则可靠性不高。价值工程法根据产品质量、寿命周期成本的评判,可以辨识设计生产过程中的隐患,并找出解决办法,使浪费下降到最低水平,价值工程研究的最佳时间为规划设计阶段[4,5,6]。

综上,价值工程法适宜研究标线涂料使用性能与经济性能的匹配程度,研究以价值工程法为主,配合经济学基本知识为辅,对标线性能进行分析评价。价值工程(Value Engineering,VE),也称为价值分析或价值管理,它是通过研究产品的功能与成本之间的关系,来改进产品,力求以最低的寿命周期成本实现产品必要功能的一种有组织的技术经济活动[7]。价值工程最早是美国为了适应军事工业的需要创立和发展起来的,目的在于确保军事装备的技术性能(功能),并最大可能地节省采购费用(成本),降低军费开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建筑相关行业。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引入该概念,目前在诸多产业部门应用,但在各领域发展水平不一,在工程领域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无论是在理论研究方面还是在实践应用领域方面都与国际先进水平有相当的差距。价值工程的研究流程如图1所示:

根据工程实践应用中的实用性与可操作性,研究选择了4种具有代表性的标线涂料,分别是常温溶剂型路标漆(溶剂型)、热熔型路标漆(下简称热熔型)、双组分喷涂路面标线漆(下简称双组分)、水性路标漆(下简称水性)。

2 功能分析

功能分析包括2个方面:一是区分产品的基本功能和辅助功能、使用功能和美学功能;二是满足产品特定用户需求的同时,保证基本功能,合理选择辅助功能,取消不必要的功能和过剩功能,从而降低产品的成本。通过功能整理分析,弄清哪些是基本的,哪些是辅助的,哪些是必要的,哪些是不必要的。综合各种标线涂料的特性[8,9,10],得到的功能对比见表1:

3 成本分析

3.1 功能现实成本

功能现实成本是指实现功能的实际成本,本文用生产成本代替,即生产单位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6],包括各项直接支出和制造费用,研究以每m2标线材料的价格作为计算依据。根据调查统计,各类标线材料对应的生产成本见表2:

3.2 寿命周期成本

寿命周期成本是指产品从研制、生产到经济寿命期内使用的整个期间的成本,即从用户提出需要某种产品而开始研制起,到满足用户使用需要为止的整个时期的产品成本[11]。根据标线的特点,其使用期间的成本可以分为2个部分,一是标线材料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如涂料挥发所产生的化学污染等;二是材料使用后由于使用寿命或材料性能对交通所产生的影响,如抗滑性能对雨天行车安全的影响等。使用成本的分析属于后评价,实际相当于对间接经济损失进行的评估,本次研究不考虑。产品寿命周期成本最小的产品方案是最经济方案,寿命周期成本以路面使用寿命作为评价年限。

溶剂型标线涂料寿命周期成本FC的计算如式(1)所示:

式中:i为有效年利率,取10%;n为年限;A为年金;FC为寿命期末的本利和。该公式含义是在一个时间序列中,在利率为i的情况下,在每个计息期的末期收入(支出)一笔等额的资金A,求n年后由各年的本利和累计而成的总额FC。

热熔型标线涂料的终值FR也按照公式(1)进行计算。

双组分路面标线涂料的终值FN计算分为2步,首先按式(2)计算资金回收A:

式中:A为资金回收;m为回收期,取20年;P为本金;其余符号同前。该公式含义是指在期初一次投入资金数额为P,欲在n年内全部收回,则在利率为i的情况下,每年年末应等额回收的资金。

第2步,按照公式(1)计算双组分路面标线涂料的终值FN。

水性涂料的终值FS按照公式(3)进行计算:

式中:FS为水性漆的终值,其余符号同前。

综上所述,可得出4种标线涂料的寿命周期成本见表3:

4 标线涂料价值评价

根据功能对比表,在同一级的各功能之间,计算并计较各功能价值的大小,确定不同道路标线的功能重要度系数,再根据不同标线涂料的成本系数,计算确定价值系数,从而寻找功能与成本在量上最优匹配。

4.1 确定功能重要度系数

从用户需求角度确定产品各功能重要性之间的比例关系,以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分判定。以热熔型标线涂料的性能参数作为基数进行评分,标准为:0分表示该种性能效能较差;最高分4分表明该标线材料的性能较优。具体评分见表4:

功能重要度系数计算结果为:溶剂型涂料为0.132,热熔型涂料为0.149,双组分涂料为0.331,水性涂料为0.388。

4.2 确定成本系数

成本系数按功能现实成本及寿命周期成本进行计算,按照公式(4)来进行计算:

式中:Ci为第i种涂料的成本系数,Bi为第i种涂料的现实成本,Si为第i种涂料的寿命周期成本,k为涂料种类。

根据表2、表3数据,计算结果见表5:

4.3 确定价值系数

根据表4、表5,可以绘制出功能重要度与成本之间的关系图,如图2所示:

由图2可知,点落在右下角的涂料为功能重要度系数较高而成本相对较低。可定义道路标线涂料的价值系数为功能重要度系数与成本系数的比值,按式(5)计算:

式中:Ji为第i种涂料的价值系数,Ei为第i种涂料的功能重要度系数,其余符号同前。计算结果见表6:

可以看出,双组分标线涂料的价值系数最高,该类型涂料不含有害挥发物,是一种环保性涂料,干燥速度快,附着力和可视性强,符合当今社会的要求,而且成本低,应大力推广。

5 结语

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价值工程的道路标线材料分析评价方法,将标线涂料的功能与成本联系起来,经过分析评价,寻求功能与成本最匹配的施工材料,为标线规划、设计单位提供较为可靠的参考。

由于环境污染的严重性,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关注标线材料的环保性能,因此,可以在本方法的基础上,引入使用成本概念,即使用某种产品某种需要的过程中,所需要增加的费用,分析涂料在使用过程对环境的影响系数。

摘要:我国每年对标线涂料的需求量超过32万t,其质量优劣是保障交通标线功能正常发挥的关键,因此需要研究建立一种判断标线涂料的功能与成本相匹配的评价方法。通过比选,采用价值工程法,对标线的经济价值进行分析评价。研究选择4种具有代表性的标线涂料作为价值工程对象,并对选择对象进行功能分析。从功能现实成本、寿命周期成本进行成本分析,在此基础上确定功能重要度系数与成本系数,并计算价值系数,进行功能评价,选择功能与成本匹配性最佳的道路标线涂料。

关键词:道路标线,涂料,价值工程,评价

参考文献

[1]杜玲玲,杨继宏.道路交通标线涂料的性能要求和检测[J].标准,2007,22(7):13-18.

[2]交通部.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办法[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6.

[3]黄有亮,徐向阳,谭飞,等.工程经济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156-223.

[4]韩一宁,袁永博.价值工程在项目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的应用研究[J].现代建设,2011,10(5):38-43.

[5]沈岐平,刘贵文.价值工程在建筑业应用:国外的实践及发展动态[J].价值工程,2000(4):56-59.

[6]张健,郭剑峰,李慧民,等.基于价值工程的改扩建项目投资决策分析[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5):168-171.

[7]L.D.迈尔斯.价值工程教程[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1987:89-101.

[8]JTT280—2004路面标线涂料[S].

[9]European Committee for Standardization.Road marking materials-Road marking performance for road users(includes Amendment A1:2003)(EN1436:1997/A1:2003)[S].European Standard,2003.

[10]Stefan Vacek,Constantin Schimmel.Road-marking analysis for autonomous vehicle guidance[C].3rd European Conference on Mobile Robots,2007.

材料作文的材料价值 篇10

一、教学面临的现实问题

《用纸造一座桥》是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最后一课,本课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里,用纸造一座有一定大小和载重能力的桥。学生在经历设计、制作和交流评价的过程中,发展诸方面的素养,也为本单元的学习评价提供一定的依据。

1.时间设置是否合适

这节课需要几个必然的活动:一是桥的设计。要求每小组围绕造纸“桥”需考虑的问题进行讨论酝酿,大约需要10分钟。二是围绕讨论成果,每个人设计一张建造纸桥的图纸,小组内推举最佳的设计方案,进行班级交流,修正设计制作方案,大约需要15分钟。三是教师投放制作纸桥的材料,进行纸桥的制作,学生需要将近30分钟时间。四是纸桥作品的评价展示,大约需要10分钟。粗略算下来,本课的教学根本不可能在40分钟内完成教学。

2.教学重心如何确定

遇到一堂不可能在40分钟内完成的课,我们该如何设计这堂课。教师往往采用两种途径去解决,一种是走过场,把教学的每个环节走一遍,在老师的主导下完成课堂。另一种是删除法,剔除占用时间长的纸桥制作部分,课堂中让学生试着设计纸桥,然后讨论纸桥设计的合理性。这样的教学调整对教师来说,时间容易掌控。但没有纸桥的制作,仅仅讨论方案的可行性,带有纸上谈兵的意味。

二、教学的思考和实践

重新审视本堂课的教学,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原有的学习基础,我们认为既要体现对本单元科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又要为学生创造充裕的动手制作时空。

1.增加时间,学生满足,教师满意

局促的时空不可能形成自然的学习过程,更不可能孕育严谨的思维和精巧的技术。我们决定把原先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变成两节课内容来上。第一节课安排部分时间让学生去制作桥,没有完成的组再安排第二节课时间给学生继续制作纸桥,然后进行成果交流展示,每组介绍自己的纸桥,进行载重量测试。实际教学发现,学生对于自己设计制作的作品有很多想法,觉得载重能力不行,马上想到哪个地方出问题,看到别的小组纸桥能承受重物能力好,反思自己制作的纸桥。

2.脚踏实地,教得实在,学得全面

科学课程技术设计课有很多,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操作技能的差异,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去设计和制作作品。例如,一位老师在教学《做框架》时,并没有安排学生在课堂上去制作框架,而只是课后布置学生去做。后来了解到只有几位学生去做,作品也没有展示交流,做框架教学对学生的教学意义就不大了。

学生在制作纸桥的过程中得到技能方面的训练,又有思维活动的参与,同时体现了学生相互合作能力,学生介绍评价我们的桥,这是很好的后续活动,可以达到前面教学不能达到的目标,如培养表达、倾听、评价等方面的能力。

三、追求材料制作课的特殊价值

我们细细去梳理一下,材料制作课占有一定的比例。例如,《做一个指南针》《生态瓶》《做个太阳能热水器》《设计制作小赛车》《造一艘小船》《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等,以及其他穿插在教材中的制作活动。重视这类内容的教学,必将成为小学科学教学一道散发异样光彩的独特风景。

1.科学认知在作品的设计中得以深化

在设计制作课中,学生需要充分应用前面学到的科学知识。以《用纸造一座纸桥》为例,学生需要用到的科学概念:材料的厚度比宽度更能增强抗弯曲能力;改变材料的形状能大大增加抗弯曲能力;材料做成拱形、球形、圆顶形,材料的承受力会更强;三角形框架稳定性会更好,做到上小下大、上轻下重,重心低;可以说,学生要造好一座纸桥,需要充分运用本单元每一课科学知识,只有把这些科学知识应用到纸桥制作中,再经历设计纸桥、修正设计方案、制作纸桥、展示评价四个过程,学生对本单元科学认知程度可以得到很好的检测,是思维不断加速的过程。

2.探究精神在作品的完善中充分体现

学生在整个材料制作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探究在制作纸桥中遇到的问题。设计纸桥要考虑到报纸薄、软特点,硬度差,需要通过改变形状增强其抗弯曲能力。实际制作中,有很多学生想到斜拉桥的结构,就是考虑到斜拉桥承受能力强的特点,如何把一张报纸进行裁剪、组合、粘贴变成桥柱、缆绳,符合斜拉桥的特点,在反复比试中,选择比较好的斜拉方式,是探究让学生一次次化解难题。作品完成后,进行了载重测试,对比别人的纸桥,学生会在头脑中规划最佳的方案。探究精神激发学生的制作热情,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纸桥制作中。

3.科学情趣在作品的演绎中生动表达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科学是一种探索,而探索是非常有趣的。”可见,创设科学教育环境固然重要,但关键还在于引导小学生去操作探索,材料制作课就是给学生提供了探索的舞台。材料制作耗费时间长,需要学生有耐心去完成一件事。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会比较主动去完成一件作品。在《用纸造一座桥》中,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一张报纸,在讨论好的基础上,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合作。每个人按照图纸的设计,分工完成纸桥每一部分的部件,还要齐心协力把部件组起来,学生体验到合作的重要性。在制作中,充分体验到科学趣味,在作品完成时刻,他们内心无比激动,进行承重测试,焦急地等待实验结果。

4.动手技能在作品的制作中有效提升

在材料制作课中,学生在设计制作中培养了各方面的能力。这个能力包括使用仪器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相互协作能力、读图画图能力等。学生动手技能的培养就是建立在一次次的活动中,不断地训练中,在科学教材中的动手制作课,就是给予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去思考,产生疑问,想办法去化解,把动手和动脑有效结合起来。

上一篇:教育滞后下一篇:会计委派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