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实践建议

2024-07-26

改革实践建议(精选十篇)

改革实践建议 篇1

关键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当前,许多中职学校开设了会计专业,在为社会培养中职会计专业人才方面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实践教学是中职会计专业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教学水平的高低则跟中职会计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密切相关。要让中职生全面掌握中职会计专业理论知识,提高会计专业实践能力,则必须加强实践教学。本文在剖析当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困惑,并提出了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建议。

一、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

据笔者了解,许多中职学校虽然开设了会计专业,但是这个专业的中职生毕业以后大部分没有从事会计工作。究其原因,一是一些学生对会计工作兴趣不高;二是有些学生没有掌握系统的会计专业知识,导致难以胜任会计工作。为此,中职学校要对会计专业的学生强化会计工作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对会计工作的兴趣。那么,为何中职学生会缺乏动手实践的会计能力?这主要是因为:第一,有些学校没有高度重视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工作,更是没有注重会计信息技术的应用方面的实践教学,大部分是停留于手工会计操作方面的锻炼。可是在手工操作过程中,虽然可以促进中职学生对会计核算的方法理解,但是难以适应现代企业运用信息技术实施会计工作的迫切需要;第二,严重缺乏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实习基地, 一些中职学校没有高度重视实习基地的建设,仅仅带领学生去企业参观一下,这样实习效果欠佳,学生难以真正了解现代企业的相关会计工作,也难以提升自己的会计实践技能。

二、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困惑

虽然一些任课教师已经意识到了,加强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应用价值比较大,但是这些教师也比较清楚地意识到开展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存在许多障碍及困惑。这样困惑之处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在学校内部指导学生进行实习比较简单, 而去校外企业进行实习的难度却比较大。比如,某所财会专业学校,由于投入不大,会计专业相关的模拟实验室没有完善起来,设备较少,软件及硬件不多。此外,大多数中职学校还存在这样的一个现象,就是建立了若干模拟实验室,但是里面仅仅存在数张工作台, 以及数本账本, 若干张凭证,设施非常简单。我们可以想象的到,中职会计专业的实验室比较简陋, 学生进行的实习内容比较简单,肯定是学生的实习效果不够理想,难以达到较好地培养学生的会计实践能力。

三、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建议

近年来,笔者对中职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进行了思考,认为应该注重会计专业动手能力的培养,会计工作兴趣的培养,走会计专业课程实践教学跟学生毕业实习有机结合之路,既然注重校内实习教学,又要注重校外实习,以切实提升学生的会计工作判断能力与解决企业现实的会计问题之能力。笔者对中职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建议如下。

(一)高度重视,强化以素质、能力为本的办学理念

中职学校的领导层应该从思想上、行动上高度重视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要更新观念,拓宽中职会计教育的工作思路,加大经费投入应用于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切实加强中职生会计专业的职业技能的培养与训练,提高中职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以满足新时期现代企业对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的中职会计人才的真实需要。

(二)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

笔者认为,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积极建立稳定的实习实践教学基地:第一,积极开辟校内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实习基地,要充分利用好校内的一切实习资源。比如,可以安排学生在自己学校的财务处进行实习,让学生了解真实的会计核算工作与财务管理工作,让学生在真实的会计岗位上锻炼自己的实践技能。第二,中职学校要跟会计行业中的各个大中型的企业及事业单位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可以定期委派一些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比较高、敬业精神强的的会计专业骨干教师到现代企业为其进行财务把脉及诊断, 并开出操作性强的“药方”,进而帮助企业有效提升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同时,中职学校可以将这些合作单位建立良好的实践与实习关系,将其当做本校的实践基地,定每年可定期安排学生去这些合作单位进行实习,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单位上进行实战锻炼。最好能够让这些接受学生实习的单位成为中职学校今后会计专业的就业单位, 进而让会计专业实习跟就业有机地结合起来, 既然解决了实习问题,又顺利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难题。

(三)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之路

当前,许多中职学校所开设的会计专业还是沿用传统的学科课程模式。这种模式一方面可以考虑到会计专业知识自身的逻辑性, 另一方面可把其跟学生的认识发展过程有效地结合起来, 便于课堂组织教学, 不过它比较注重过分地追求会计专业学科知识之完整性, 非常容易使得理论教学脱离了实际, 导致会计专业教学的实践性不强,脱离了实际。为此,笔者建议,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之路,在加强理论教学的同时,注重加强实践部分教学,既让学生能够掌握理论知识,又要让学生能够掌握会计实践技能,并引导学生运用理论指导实践, 在实践中完善理论,进而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与理论水平。

综上所述, 中职学校应该高度重视中职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工作,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对会计工作的兴趣,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实践技能,进而为学生今后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燕.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0(3)

[2]陈桂菊.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13)

[3]林光昶.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析[J].中等职业教育(理论),2010(5)

肿瘤学教学改革中的实践与建议 篇2

目前随着社会发展和医疗环境的改变,传染性疾病和慢性疾病的发病谱慢慢发生转变,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等慢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上升,成为疾病谱的主要疾病。恶性肿瘤逐渐成为威胁人民健康的重要原因,在城市人群中处于肿瘤疾病死亡率的第一位,在农村人群死亡率中处于第二位。提高对肿瘤疾病的认识,加强肿瘤预防,提高肿瘤治疗手段,变得刻不容缓,肿瘤学医学人才的培养需要进一步加强。但目前我国医学院校肿瘤学教学中缺乏肿瘤学统一教材,大部分院校还是根据人民卫生出版社的教材,把肿瘤学的教学分散到消化内科、呼吸内科、妇产科、耳鼻喉科、外科、放疗科、核医学科等学科,但具体到一个病人的综合治疗,必须把这些学科的治疗方法综合起来,根据患者不同疾病的发展情况,合理安排,遵循循证医学指南探索出疾病治疗规律。这就要求我们探索出一条符合目前肿瘤治疗发展规律的教学方法。

一、改革基础理论教学

1.改变目前医学生对肿瘤学的学习态度。目前医学教育中,肿瘤学内容分散,分别安插在不同的系统和章节中,由不同的科室在分别承担肿瘤科的内容教学,因为本科医学生还没有形成清晰的知识脉络,所以感觉学习内容生涩难懂,建立不起来完整性,再加上肿瘤疾病的治疗方法繁杂,与普通疾病的治疗方法有很大的差别,治疗效果不是很理想,造成医学生有畏难情绪,没有学医学的成就感,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态度的改变是改变目前肿瘤学教学效果的前提,肿瘤种类繁杂,治疗方法变化多样,学生在学习中不可能完全掌握,但从常见肿瘤的具体病例入手,会大大地缩小知识范围,用临床具体病例做引导,增加学生的直观感、亲切感,由教师引导、提出问题做引线,使学生的学习有明确的范围、方向,避免学习的盲目性。通过学习临床知识、指南内容,学生可以较好地理解临床肿瘤的学习方法,并不是没有规律可循,将自己的基础知识储备和临床的实际结合起来,提高对疾病的了解、认识,增加学习信心。不断地提高对常见肿瘤的学习认识,对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医生是有帮助的。

2.编写适合目前肿瘤学教学的教材。肿瘤科教学没有统一的教材,卫生部的教材把肿瘤学内容按章节分散到各个系统中分别讲授,以常见的肿瘤支气管肺癌为例,除了疾病发生学、临床表现和诊断的教材内容排列和其他疾病一致外,牵涉临床疾病病理类型、疾病分期、治疗方法等问题,疾病的分期基础是将外科切除作为分期标准。临床分期方法是以影像学作为分期手段,而临床分期又是作为治疗手段的选择基础。但这些内容被放在呼吸科的内容来讲解,而呼吸内科不是手术科室,对影像学判断的疾病分期也不是呼吸科医生所见长的`内容。在治疗内容方面,早期的肺癌需要手术治疗,大部分的中晚期肺癌需要化学治疗、靶向治疗,这些也不是呼吸科医生最熟悉的。编写综合的肿瘤学教材,由肿瘤外科、肿瘤内科医生去讲解这方面的内容,更符合目前的临床实际。

3.成立肿瘤学教学的专职教研室。教学专职机构是提高肿瘤学教学的基础。肿瘤学内容繁杂,牵涉广泛的基础学科,如解剖、组织学、胚胎学、生化、生理、病理、药理、影像诊断、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心理学、伦理学等学科。肿瘤学科又是目前医学发展得最活跃的学科之一。新的科学技术不断运用于临床实践中。新的寻证医学证据对肿瘤的认识不断丰富,临床指南得到及时完善、更新。这要求临床肿瘤学教育要紧贴临床,紧贴医学发展前沿,所以要有一支专业水平很高的专业队伍,完成肿瘤学基础理论、中间桥梁课程和临床诊治等系统教育,实现对肿瘤病因学、分子生物学、临床病理学、肿瘤诊断技术、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等多方面知识的全面教学。

4.制定合理的教学大纲。合理的教学大纲是肿瘤学教学的灵魂,随着学科的发展不断变化,针对不同教学对象提出合理的要求。本科生教学要注重基础,研究生教学应注重基础与临床并重,而博士生教学应多注意前沿方向,对进修生,其教学要多注意临床规范,安排合理的教学课时,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提出不同的了解、熟悉、掌握的重点内容,根据本医院的特色,加减综合治疗的内容,根据本科室的研究特点让硕博学生进一步深刻理解前沿内容。

5.分清肿瘤学的教学对象。目前肿瘤学的教学对象很复杂,有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住院医师、进修医师等。教学大纲内容和教学对象要对应合理,让本科生重基础是为了建立兴趣,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建立良好的基础;研究生学习是为了适应临床实践和紧跟学科发展,培养良好的学科素质。当然,对博士生的培养要求是为了推进学科发展而培养人才。

二、临床肿瘤教学方法的改进

1.CBL教学模式。以CBL为基础的教学模式适合于肿瘤学的临床教学。CBL教学是以临床真实为基础,将课本抽象内容直观地展现给学生,通过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指标、影像学检查,有创活检检查等质料,给出疾病的明确诊断。根据影像学检查判断出患者的明确分期,根据最新的指南、最新的寻证医学证据,给出目前的最好治疗策略。这样的CBL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他们不断学习的内在动机和热情,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锻炼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有着积极的促进意义。

在CBL临床实习教学中,小组教学适合目前的教学条件,实习学生每组分配4~6人,有中级职称资质的临床医生专职带教。除了每天跟随不同的医疗小组进行床边查房外,选取科室内真实的常见临床病例,让两人一组根据真实病例,由带教教师分别给每个小组就病例提出、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原则、治疗模式、目前进展等问题,一周完成一个病例学习周期,第二实习周再选择另外的常见病例,这样经历4周的临床实习,就能解决肿瘤科实习所要掌握的常见肿瘤,包括食管癌、肺癌、乳腺癌、肝癌、胃癌、大肠癌等肿瘤的诊治学习。由于实习学生的基础课和临床课学习结束,他们所学的都是些分散的知识,不能有机地综合在现实的病例上,而带教教师提出的问题是教学要求需要掌握的内容,既突出重点,防止学生负担过重,又让学生了解疾病治疗的进展情况,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兴趣,为继续深入学习打下基础。带教教师是科室的教学秘书,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合理的带教计划。比较过去只有床边带教的学习模式,有较大的改进。本教研室中,应用CBL教学法进行临床实习教学两年,回顾对比过去床边教学临床实习学生的毕业考试成绩,没有明显差异。但是观察考研报考肿瘤方面研究生的学生数量有明显上升。这说明学生对肿瘤学习产生了兴趣,对肿瘤方面的知识了解有所提高。

2.重视循证医学在肿瘤教学中的重要性。循证医学是制定目前临床指南的基础,遵循寻证医学是改变过去经验医学的最好方法。遵循寻证医学是指运用目前最好的有证据的医学方法解决疾病问题,是目前有章可循的方法中的最好节点。要求带教教师要有循证医学意识,能够做到不断追踪最新的医学进展,不断保持知识更新,能够结合循证医学的最新、最佳证据写出高质量的教案,才能成功实施循证学教学。其关键是在医学教育中不断灌输循证医学的理念,帮助医学生正确地理解寻证医学,做到任何结论都有证可循,有据可查,明白目前寻证的局限,为寻证医学与个体化治疗提供明确的理论根据。

3.树立肿瘤综合治疗和个体化理念。肿瘤综合治疗是根据患者疾病本身的发生、发展所处的不同阶段、不同特点以及患者本人的身体基本体质和各器官功能的不同状态,以目前最好的治疗方法选择最适合患者目前个人身体特点和疾病特点的治疗选择。综合外科学、放射学、内科学、生物疗法、中医疗法等方法,合理运用局部治疗与全身治疗,使患者获得治疗利益最大化,提高治疗效果、生活质量和生存期。

4.加强网络利用学习。现代社会是信息化时代,要指导学生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主动学习,懂得如何在知识的海洋中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适应肿瘤学科的快速发展。利用网络资源查找相关肿瘤疾病的诊治情况,查阅肿瘤学的新技术和新进展。现今由于国际医学界很重视对肿瘤的治疗,积极探索新技术、新方法,寻找更合理的治疗模式,使得对肿瘤的治疗不断出现新变化,我们要时刻把握肿瘤进展的脉搏。

参考文献:

[1]杨光成。肿瘤被称为慢性病的重要意义[J].中国实用医,,6(29):243-244.

关于武穴市财政改革的实践与建议 篇3

一、主要作法

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

(一)推行协作联动,促进应收尽收。围绕做大做强财政蛋糕目标,我们结合实际,反复研究摸索,总结并实行了“提前介入,协作联动,严格奖惩”的征管办法。第一,协作联动,做好协税护税文章。第二,提前介入,做好监控稽查文章。第三,合理测算,做好奖惩激励文章。我市财政收入连续五年实现两位数的快速增长,财政收入由2006年的47776万元增长到2011年的155577万元,增长3.26倍。

(二)着力扩面提效,完善民生保障。为了让公共财政阳光温暖最需关怀的群体,惠及更多的群众,我们坚持在扩大覆盖面和提高使用效率和质量上着力。一是兑现工资政策。落实公务员及参公单位第二步规范津补贴,义务教育和公共卫生事业单位绩效调整工资,以及其他事业单位财供人员过度性津补贴7228万元。二是不断建立和健全社保体系。在黄冈率先建立了失地农民保险制度,重新审核认定散居孤儿251人,养育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7200元,对4.1万名城乡困难对象发放一次性生活补贴497.8万元。三是推进就业工程。全市累计发放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1708万元,享受小额担保贷款305人,带动740人就业。四是实施房价调控。建设保障性住房8.5万平方米,向2620户低收入家庭发放租房补贴330万元。五是加大城建投入。改造城区路网、城市排污管网,完善水、电、电视等配套设施。

(三)从优落实政策,推进强农惠农。近几年,各级强农惠农政策多,资金量大。为了切实把政策落实到位,切实推进“三农”发展,我们坚持多措并举,既注重抓好上级各项政策资金落实,又注重抓好本级资金投入,更注重抓好各项资金的整合利用和效用发挥。一是加大本级农业投入。建立健全农业投入增长机制,确保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全年安排农口部门各项事业费支出2872万元,专项支出1137万元,有力地保障了支农各项工作的开展。二是全面落实惠农补贴政策。三是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四完善农村综合配套改革。投入“一事一议”村级公益事业建设资金3400万元,落实新农村建设、水利排灌设施、道路新扩建项目295个,受益农户达11万户。针对今年来最严重冬春连旱,积极向上争取救灾资金605万元,根据各地农业灾情,及时下拨救灾资金755万元,帮助农民开展生产自救。

(四)创新路径办法,培植壮大财源。我们积极创新路径办法,充分发挥财政有限资金的引导和引爆作用,努力培育、壮大财源。一是扩建服务平台。 二是实行政策倾斜。按照“连续支持,做大、扶优、扶强”的发展要求,项目围绕产业集群申报,资金围绕贡献大户扶持,政策围绕招商引资倾斜,全市累计投入资金近5亿元。 财政资金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促进增收基础不断稳固,多点支撑多极增长的格局逐步形成。城东新区、田镇工业新区建设扎实推进,广药生物产业园建设全面启动,新祥云建设进展顺利。亚东水泥、华新二期、玉柴多菱、海铭星造船、美天科技等一批工业项目建成投产。全民健身中心、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武月国际大酒店等一批民生和服务项目相继落实。华新水泥窑协同处理生活垃圾、祥云磷石膏综合利用、华新水泥和亚东水泥低温余热发电等循环经济项目实施见效。

(五)强力改革到位,实现科学管理。我们以坚定的决心,坚决的态度,强力推进财政四项改革全部落实到位,提高了财政管理科学化水平。一是完善部门预算制度。通过健全财政制度体系,加强项目预算管理,强化前期论证和可行性研究,当年部门项目预算全部落实到使用单位和具体用途,资金使用效率明显提高;二是健全国库集中支付机制。全市一、二级预算单位以及乡镇预算单位全部纳入国库集中支付体系,覆盖面达100%,实现了管理系统化、操作网络化、运行规范化;三是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通过完善收支脱钩制度,预算外资金全部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四是强化政府采购监管。

(六)狠抓素质提升,增强工作保障。工作成败,关键在人。我们按照“内练素质,外树形象”的总体要求,始终把财政干部队伍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抓住不放,坚持以学习培训为抓手,以创优活动为载体,以制度建设为平台,以激励机制为杠杆,不断提升财政整体形象。一是抓学习培训。 二是抓创优活动。 三是抓制度建设。为提高财政工作效能,根据工作现状和形势发展的需要,制定了《内设机构职能职责》及《武穴市财政局过错责任追究制》,实行“岗位公示制、接待首问制、限期服务制、先进月评制”,做到了“政策制度、办事指南、干部名片、文明用语”上墙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建立完善了重大事项报告、资金拨付审批、财务财产审计等十多项管理制度,有效地规范了工作人员的行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基层财政改革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很多,我们感觉主要有“四难”:

(一)实现稳定增收目标难。难在三个方面,第一个是财政收入定的目标高,增幅大,增幅总是远远高于GDP增幅。第二是财政收入税源基础不稳固,县市一级对财源起起支撑作用的一些企业,一般规模不是很大,市场竞争力也不是很强,抗击风险、抵御风浪的能力有限,市场稍有变化,一些企业效率就会出现大的波动,税源基础薄弱。比如,我市的一些中等规模的医药化工企业,今年受国际市场影响,出口大幅下滑,生产销售就十分不理想。第三个是征收协调难。在税收征管上,主要是国、地、财三家,虽然财政是牵头单位,但由于国税、地税是垂直管理单位,工作协调起来很困难,缺乏约束手段。很多时候是“剃头挑子——一头热”,财政急,国、地不急。

(二)足额完成支出要求任务难。县市级财政目前大多数仍然只是“保吃饭”的财政,除了保持工资和正常运转外,可用财力非常有限。随着社会的发展,各项支出需求多,尤其是一些行业部门方面支出,上级财政对支出额度作了明确规定,要求某项某项支出不得少于财政收入的多少多少比例,我们曾作个统计,如果按规定比例兑现,各部门所需支出之和是财政总额150%左右,所以地方财政不可能按要求圆满完成支出任务。

(三)预算执行操作难。县市一级财政预算一般都是在年初人大会上已经确定。而上级往往在地方预算定盘之后又下文件,要求在本年度执行某项预算,导致基层在执行操作上很难办。

(四)财政运行风险控制难。一方面是现在不少项目要求地方配套资金,为了确保项目落地,争取到上级和国家投资,一些地方没有考虑到地方财力,举债配套,积少成多,留下很大债务负担。另一方面是一些部门自己力争项目,搞发展,举债建设,到底有多少部门在借债建设,这些部门债务情况到底怎么样,财政部门不清楚,这些部门如果无法偿还债务,最终兜底的又是财政。

产生这几个方面问题的原因很多,我们认为根本的原因之一就是事权与财权不相匹配。一方面是小马拉大车,地方财政钱少,事多。另一方面是无可奈何,无限责任。单位、地方怎么办事,怎么用钱,怎么收钱,财政无法管、也无从管,但最终财政要负责任。

三、几点建议

(一)要在促进财政增收上着力

第一,要进一步理顺税收征管体制。要从机构、职能上赋予财政抓收、催收、督收的手段。要坚决推行以票控税,以证控税。对不履行先税后证,按税出票职责的部门单位实行处罚。

第二,要加大费改税力度。为增强一些费征收的严肃性、稳定性、规范性,应把这些费改为税,比如污水处理费、土地出让资金等,可考虑提高土地占用税,将其并入资源税。

第三,实行属地征税。按照谁投资、谁收费的原则,对于国家、省级等公共投资,应按属地来征缴,以进一步防止税收的跑冒滴漏。

(二)要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上着力

第一,公共财政资金应主要用于公共服务。现在上级一些部门的资金指名戴帽到某地、某企业,这样做从市场经济的角度看,有失公平,从长远发展和全局发展来看,有授“鱼”之嫌,而非授渔。建议财政公共资金主要用于公共基础建设。比如当前大别山上革命老区产业发展资金,每个县市有2个亿左右,省、黄冈明文规定这些钱只能用于企业参股或周转。把这些钱分摊到各企业,对大部分企业而言可能是杯水车薪。如果用在工业园区基础建设或者注入到中小企业担保公司,效果就会大不一样。比如武穴市中小企业担保公司授信额度在6-10倍,按其1.6亿元的大别山产业发展资金注入,可为企业提供10-16亿元的资金量,效益就明显大得多。

第二,要减少项目,扩大转移支付。现在项目分散在各部门,不仅增加了地方争项目的环节,扩大了上项目的成本,也使整合项目资金在地方基本没法落实。只有把诸多项目缩减,扩大转移支付,才能有利于县域经济发展一统规划,统筹实施,扩大项目效用。

第三,要着眼长效。一些政策的制定要考虑基层实际,着眼长远管用,着眼发挥最大效益。比如保障房项目,对解决困难群体百利而无一害,但是在廉租房、经适房项目中,群众普遍反映经适房政策就有局限性,因为社会困难群体总是存在,但困难个体是有变化的,一些困难个体取得经适房后,终身享有,就不是很合理。其实大部门困难个体都能很快脱困,甚至有可能购买新的住房,而一些新的困难个体有住房需求时,地方政府又不得不按政策要求筹资建设新的经适房,既增加了地方负担,又产生不公(群众对取得经适房后脱困的人员有意见)。建议推行廉租房,取消经适房(或将经适房改为廉租房),这样既丰富了政府房源,又解决了更多的困难群众的问题,也消除了群众间的不平,一举三得。

第四,政策要求要更加明确、公开。上级政府部门的一些政策要求表述抽象笼统,不明确,地方难于操作执行,人为增大了基层财政压力。比如一些涉军、涉警设备支出,采购什么样的型号、具体多少都由相应的上级部门搞,地方负责买单,这个支出弹性很大,地方无法掌握,建议统一标准,明确支出数额。再就是有些保证支出的要求,地方很难分清这种支出的范围、涉及的对象和数量的多少。比如应急抢险设备供给方面,就防备地震而言,消防、公安、地震局、武警、武装部等诸多部门都说上面有要求,要配备和保证应急抢险装备等,到底需要配备哪些装备、配备多少,地方财政不专业,也不清楚。

第五,针对地方财政债务现状,建议省里出台债务管理办法,在财政部门设立债务管理科,以利于摸清、掌控债务。

(三)要在优化制度设计上着力

制度政策对经济社会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好的制度政策必须是切合实际、与时俱进的。比如,惠农政策、土地政策。国家惠农政策暖人心,其根本目的是减轻农民生产投入负担,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最终保障农产品稳定供给。但实际上,惠农补贴并没有达到这一目的,一方面是补贴农民得了,但一些真正种粮的农民并未得到,大量外出打工农民其承包地的所有补贴通过一折通到了腰包,而在农村“捡地”耕种的农民分文补贴未收。另一方面是粮价提高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并未提高,原因是分散经营、规模有限,总收成提高太水起眼。以种稻农民为例,为什么不少人只愿种一季中稻,而不愿种早晚双季稻。因为早晚两季总产虽然比一季中稻单产高几百斤,但算上投入和务工,总收益差不了三百元。种一季稻很省时,外出打几天短工,经济收益大多了。但作为国家从粮食安全角度考虑,肯定要求都种双季稻。国家要产量,农民要比效收益,怎么办?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要改变补贴方法,提高真正种粮人的收益。另一个更重要的方面,是要在农民土地政策上求突破,促进规模经营。

改革实践建议 篇4

关键词:大学数学,教学改革,高等职业院校,教学满意度

0背景

大学数学作为大学生入校以来的基础课程, 对于学生后继专业课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 虽然我国数学教育工作者对高校数学教学改革作了多方面的研究和有益的尝试, 但专门针对高等职业院校这个专业特色鲜明的学院进行的数学教学改革研究还做的不够好[1,2]。主要原因有:虽然针对高等职业院校数学教学进行了相应的课程设置, 但教材内容及教学手段等仍按照理工科一般专业设置, 并没有体现高等职业院校自身专业特点的数学教学模式[3]。然而在西方发达国家, 大学高等职业院校数学教学专业特色鲜明。如国外不少高等职业院校数学教材 (如微积分、线性代数、数值计算等) 都增加了应用数学计算软件的内容, Matlab等数学计算软件已成为对高等应用数学课程进行辅助教学的有益工具, 并进一步提升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文献[4]通过阐述高等职业院校大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特点, 通过分析信息技术在大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得出在实践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数学实验以及数学建模等开展大学数学教学, 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进一步改变高职数学教学方式.针对高等职业院校数学教学进行教学改革, 对促进教学工作, 提高教学质量的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文将对高等职业院校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教学改革的方案和建议。

1 教学改革方案及实施计划的建议

针对高等职业院校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如教学内容和体系一成不变, 教材建设与专业联系不紧密, 跟不上学科发展的需要, 教学手段落后, 教学以考试为目的等问题[5,6,7,8,9]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将制定出符合高等职业院校专业特色的数学教学体系模式, 并为该模式的推广与应用制定了相应的策略。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对的大学数学的需求和将来专业学习的需要, 制定以下方案:

1.1 教材建设与教材的选择

现行教材多延续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大学数学教材的体系, 尽管为数众多的大学数学教材已经出版, 但是大多是针对普通本科院校的相关教材进行的修订, 基于高等职业院的大学数学教材还比较少。随着各种计算机软件的推广, C语言、Matlab等软件也被高职院校学生所熟知。邮局高职院校大学生大部分数学基础比较薄弱, 且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数学就是为了将来的应用, 为本专业服务。传统的以推到为主的教材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因此要在高职院校数学教材建设中引入计算机软件进行辅助教学, 进行一些相应的教学改革, 如基于以Matlab为导向的线性代数教学改革;高等职业院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Matlab软件实验教学模式探究;计算方法与相应Matlab, C语言等教学互助模式研究;运筹学与相应的软件EXCEl和Matlab交叉互学, 分配课时时适当留出实验课时数。基于以上选择教材, 这样将计算机与数学有机结合起来, 将数学软件的教学嵌入数学课程中。这不仅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更有助于培养学生利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在一边教一边学习过程中也提高了自己的业务知识和能力。同时大学数学课程在实践性教学内容的探索与设计上要具有一定特色, 具体做法是在数学建模各个层次的教学过程中, 摒弃传统的以理论教学为主的理念, 理论与实验相结合, 将部分理论教学内容实验化, 具体做法是根据教学内容, 精心设计一些应用性小课题, 指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并通过计算机和大型数学软件 (如Matlab、S-plus和Spss等) 达到最终解决问题的目的, 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数学建模的理论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 重点加强对学生进行大型数学软件的训练与应用。这样的教学设计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对课程知识和数学软件的掌握与应用能力大大提高。

1.2 教学方法及辅助手段的改善

1.2.1 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学方法的改革与使用的前提是首先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动参与者与积极探索者, 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同时,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为学生的积极参与创造条件, 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发现、去创新。为此, 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采取课堂讲授、课堂练习、启发式提问、讨论、介绍有关学科的科研动态或实际应用等多种教学形式, 吸引学生参加教学, 实现师生互动, 活跃课堂气氛。

1.2.2 先进教学手段的使用

在大学数学教学中, 传统媒体教学与现代媒体教学应有机结合。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进行教学, 运用CAI课件, 扩充教学的信息量。针对高等数学中抽象理论难以理解掌握的问题, 尽量利用图形与之结合, 阐述几何意义, 使之直观化, 目前, 超过90%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授课结合板书的授课方法, 提高了授课的效率, 部分教师自行研制的PPT课件, 精细、灵活、方便, 使用效果好, 受到学生和教师的广泛欢迎。

1.2.3 建立教学互动网站

把制作好的大学数学多媒体教学课件和编写的《大学数学教学指导书》, 并将其以电子课件形式放在学校网站上, 课题组成员定期做客网上回答学生的问题。便于学生自学以及学生和教师的沟通。

1.2.4 交流和学习

广泛开展学术交流, 加强与兄弟院校的学习协作, 取长补短, 提高课题组成员的教学质量和理论素养, 从而更好的为高等职业院校数学教学服务。

1.2.5 激励措施

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学校数学竞赛和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对于优秀选手给予适当的奖励, 使学生掌握严谨的数学逻辑思维方法和具备良好软件工程素养;能够在实践中将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践, 能够具有一定的数学建模能力和利用所学软件知识进行模型的求解。

1.2.6 教学效果评价

设置学生满意度测评表, 通过在线文件调查进行学生数学学习满意度评价, 了解学生的需求, 抓住学生的兴趣。从而有针对地改进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并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这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教师教学评价体系, 通过同行评价、学生评价对各类评价指标打分, 对教师教学评价, 建立相应的奖励措施, 提高教师教学改革的积极性。

2 结束语

针对当今高等职业院校大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本文提出了一些改革方案和建议, 以期望更多的教师为高职院校大学数学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提出更好的方案, 以培养大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并使其在学习大学数学的过程中学会软件, 提高编程能力, 成为不但学会数学知识也会用数学知识指导实践的合格的当代大学生。

参考文献

[1]李应求, 谢圣英.关于工科高等数学教育改革的一些思考[J].大学数学, 2014, 30 (1) :53-55.

[2]靳正大.关于CMS92会议及加拿大、美国的高等数学教育改革[J].大学数学, 1993, 4.

[3]李薇.数学建模思想融于高等数学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商场现代化, 2005, 4:226-227.

[4]房小栋.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4, 33 (8) :138-140.

[5]易同贸.高职经济数学课程改革与研究[J].科教文汇, 2014, 21:39-40.

[6]郑学高, 黄燕苹, 刘传递, 等.论数学建模与素质教育[J].西南农业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9:146-148.

[7]陆建秀, 冯满云, 付小勇.高职院校学生的数学建模竞赛与素质教育[J].职教论坛, 2010, 17:63-64.

[8]林庄.数学建模教学与素质教育[J].引进与咨询, 2005, 12:44-45.

检察改革意见建议 篇5

健全完善检察人员的职业保障制度,应紧紧围绕中央11号文件精神和《检察官法》的有关规定,以有利于履行检察职责为标准,以实现职业保障法制化、多样化、合理化为目标,认真改革,扎实推进,既要符合检察工作的发展需要,又要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既要体现出检察官的职业特性需求,又要考虑到目前的社会现状;既要内容全面、细致、到位,又要进行系统的规划,使执行操作深化、细化、具体化,便于开展工作。

(一)建立检察人员分类管理制度

深化检察人员分类管理制度试点工作,科学规范检察官职位,将检察人员按照不同职位层次进行管理,明确规定职位的工作职责及担任该职位所需要的资格条件,健全分类管理相配套的各项规章制度,畅通检察人员竞争、保障渠道,建立严格的检察人员准入、晋升、考评、保障等制度,建立健全有利于检察官依法独立行使职权的办案机制。一是职业独立,检察官与其他国家官职严格区分,不得相互转任。二是检察官职务独立,检察官具有行使检察权的权限,检察官职务独立允许并要求检察官在履行职务时保持独立性,逐步健全和完善主诉(办)检察官办案责任制、违法办案责任追究制度、检察官业务监督制度、检察官的惩戒制度和培训制度等,对检察人员的职业保障严格依法进行。

(二)建立单独的检察人员职数比例

检察人员在公务员序列中属司法类公务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相对的独立性。进入检察官序列,既要求通过公务员考试,又要求通过司法考试,对检察人员的素质要求明显高于一般公务员。同时,检察人员的工作岗位比较固定,虽然有一定流动,但基本上局限于检察系统之内,因此检察人员的梯队更新主要从系统内部产生,由此人员储备显得极为重要。目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类刑事案件、职务犯罪案件的发案数量逐年上升,近几年大部分检察机关办案数量与恢复重建时相比已经翻了几番。特别是构建平安、和谐社会的新目标给检察机关提出了新任务和新要求,使检察机关的工作量日益加大,但检察人员增加的速度却远远低于检察工作量的上升速度,绝大部分检察人员经常加班加点,超负荷工作。因此,应在科学分析、参照各地人口、经济发展状况、检察工作量等因

素的基础上,建立适当高于一般公务员的独立的检察人员职数比例。

(三)建立单独的检察官职务序列和单独的检察官工资序列 检察人员属于特殊公务员,应建立区别于一般公务员的、独立的职务序列和工资、待遇标准。一是法律的明确授权。《公务员法》第三条明确规定:“法律对公务员中的领导成员的产生、任免、监督以及法官、检察官等的义务、权利和管理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这条规定从法律层面上为制定检察人员特殊职数比例和不同于一般公务员的工资、待遇标准提供了法律依据。二是检察机关的宪法地位。《宪法》规定了我国县级以上国家机关由权力机关、行政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军事机关等组成,检察机关与行政机关处于同一位阶,所以不能单纯的将检察机关等同于行政机关的组成部门(局、委、办等),当然也就不能将检察人员等同于行政机关组成部门的普通公务员。三是检察工作的特殊性质。检察机关是法律监督机关,检察人员代表国家行使检察权,依法提起国家公诉,对侦查、审判、刑罚执行等进行监督,依法查办职务犯罪。要提高法律监督、查办职务犯罪的力度,就有必要建立不同于普通公务员检察人员职级序列,而且检察人员职级序列应高于普通公务员职级序列,这样才有利于行使监督权。四是检察官具有国家官员和专业人员的双重属性,其工作性质和职责特点所决定的专业性,是重要的属性,其严格的任免程序和法律监督者的尊严应该得到相应的物质保障和权利保障。《检察官法》第39条也作了明确规定:“检察官的工资制度和工资标准,根据检察工作特点,由国家规定”。所以有必要建立不同于一般公务员的工资、待遇标准。在具体操作中,一是要以检察官职务和等级作为确定检察官职责、晋升、待遇的基本依据,在“检察官”的四个等级实行自然晋升,规定各级检察官的最低任职年限,任职年限届满无违法违纪行为的,自然晋升到上一个级别。二是建立与检察官等级制度相配套的单独的检察官工资序列,并积极争取人事、财政部门支持,参照警衔方式,将检察官津贴纳入基本工资,实行终身制。

五、完善检察权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的建议

权力内在扩张的天然属性决定,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滥用,检察权的监督失控同样会被滥用,进而给国家利益和法治秩序带来极大的危害。近几年来的司法体制改革中,检察机关立足于规范执法行为,在完善内外监督机制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和探索。

(一)赋予民众对检察裁量权的刚性监督

随着检察改革的深入推进,检察机关的内外部监督制约机制不断完善,尤其是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全国检察机关推行的人民监督员制度,规定了人民监督员对人民检察院查办职务犯罪案件的“三种情形”实行监督,对在职务犯罪案件查办工作中具有“五种情形”之一的,可以提出意见。实行人民监督员的根本目的,是要通过建立有效的外部监督机制,切实解决检察机关办理直接侦查案件工作中的突出问题,体现了诉讼民主的要求。最高人民检察院以规则的形式确立了人民监督员的组织机构、人员选任、监督职责、监督对象、监督权力、监督程序、监督效力等方面的内容,赋予了这一制度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刚性,对于赢得社会公众的信任和支持,规范和促进检察机关依法正确行使检察权以及提高检察人员的法律监督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强化内部执法办案监督提升工作实效

执法办案是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的重要手段和主要职能,检察队伍出现的违纪违法和腐败问题绝大多数也出现在办案环节。因此,加强对检察机关内部执法办案的监督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是突出业务部门为监督的重点对象,对控告、申诉、侦查、批捕、起诉等环节列为监督的重点环节;二是全面推行“一案三卡”制度,把办案人员的行为、办案的流程始终置于案件当事人、发案单位及检察机关的纪检检查部门之下,确保执法责任明晰化、执法行为规范化、执法监督经常化;三是运用现代化科技实施监督,通过对案件实行同步监督,对内部执法办案中容易发生问题的搜查、传唤、讯问、拘捕等重点环节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实现了“办案场景再现”的直观画面,加强了对内部执法办案活动全程的监督,提高了办案的质量,促使办案人员公正执法和依法、文明办案。

(三)拓宽外部监督渠道保障权力正确运用

一是要深化检务形式,运用多种形式和载体,把检察机关的职权、受案范围、办案程序、办案纪律等内容,向党委、人大、当事人和社会各界公布,建立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通报制度,增加检察工作的透明度,保障人大、政协的知情权,增强人大监督的有效性。二是聘请执法督员、检风检纪监督员,从人大、政协、纪委等部门聘请兼职监督员,采取发放问卷调查表等方法,定期召开民主评议会或主动纳谏等,自觉接受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监督。三是充分发挥人民监督员的作用,畅通监督渠道,创造监督条件,加强与人民监督员的联系和沟通,充分发挥其对执法办案的监督作用。四是确实保障诉讼参与人的合法权益,加强和新闻媒体的联系,对媒体关注和曝光的案件,由相关部门和领导新自挂帅,严肃查办,自觉接受新闻舆论的监督。

(四)通过完备的监督制度规范检察执法活动

学习体会与改革建议 篇6

【关键词】就业 教育体制

一、就业

(一)为何年年都会出现就业难现象?

1、每年一到毕业季,成千上万应届毕业生抢着过独木桥成为北漂一族,千军万马涌进北上广深,就业不难就怪了,岗位数量与需求严重失衡,长此以往只会造成人才的流失。

2、一线城市经济已经达到相对饱和状态,不是高精尖人才是很难立足的,那些能够在北上广深站稳脚跟的都是已经在那摸爬滚打好几年有了固定人脉和经验的人,对于初出茅庐的毕业生要与那些人抗争,就业压力也就可想而知了。

3、二三线城市经济发展没那么快,工资水平相对低一些,自然不能和一线城市相提并论,刚毕业的大学生都是满怀理想,誓要闯出一片天,宁愿背井离乡也要当掘金者,好像只要呆在一线城市就一定会成功似的。二三线城市就会出现人才缺失的现象,很多岗位都无人问津。而这种现象经年累月就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一个怪圈圈。

(二)我们该如何正确对待就业难现象

1、正视自己的理想,认真审视自己的能力。不要一脸茫然,什么都不知道也学着人家北漂,如果你没有足够的抱负,够强的能力还是安安稳稳、踏踏实实找份工作,哪怕是从基层做起,先积累足够的经验和能力再来谈抱负。

2、积极创业。创业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机会,创业是一种不同的思路需要我们敢去闯荡、敢去冒险,只有那些敢于去闯荡的极少数的能成功, 创业固然有风险,所以我们既要向往结果同时要承担其过程中带来的考验。就像我们教学视频柳传志谈到他的创业,他有几句经典语录“创业工程艰苦,困难不计其数,有一阵子我天天失眠,头痛,但我从来没有动摇过。”和“创业一定不要想得那么简单”,切勿眼高手低,一定要踏踏实实从小事做起,有一颗平常心。

二、教学体制

(一)曾经的高考状元都怎么了?

1、之前网站上有针对曾经的各省高考状元大学毕业后的工作状况进行调查,发现各行各业精英几乎看不到曾经高考状元的身影。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这都是中国教育体制下高分低能的产儿 ,一味追求成绩忽略了创新能力只会照搬书上教的老师教的,没有自己的主见,感觉只是个没有灵魂的空壳。

(二)你的专业是被安排的吗?

1、中新网2014年6月9日电麦可思研究院9日发布的《就业蓝皮书》显示,2013届大学生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为56%,毕业生供职于政府机构、科研或其他事业单位的就业满意度最高。此外,大学生毕业生中逾六成广州与所学专业相关,这同时也意味着‘超三成大学生工作后“学非所用”。我们在高考填志愿报考学校的时候大部分的同学是不了解自己所报专业的,要么就是完全听从父母意见,父母觉得专业好就行,完全没有想过自己是否真的喜欢所选专业。还有就是我们很多同学的专业都是被学校调剂的,并不是自己想要学的,但没办法也得硬着头皮学下去,很多同学就这样浑浑噩噩度过自己的四年。没有学习的激情,是没有办法真正去理解所学知识的。袁岳老师针对这种现象在他的《青春,不应被浪费》一书里总结为:这样的结果是,学生就真成了一大群不知道为何而学也不知道学了有何用的人。在这样的专业领域呆了几年之后,他们把时光当成了特长,以为自己就是这方面的人才,其实只是对这方面几乎无感觉的一群人。

(三)在这种体制下我们该如何找到方向

1、要接地气,多与社会接触,多实习。不是你能在大学年年拿奖学金就代表你的工作能力就一定比别人强,最多是学习能力强稍微强点罢了。往往那些成绩长期保持在第十名左右的同学以后会混的比较好一些,当然了学习能力强更好了,其实我们在大学里不必把所有时间都花在写一些冗长别人看不懂的论文上,我们在完成学习任务之余可以出去多多兼职,找找实习,多多接触社会上的各种人群,你会发现你会需要以一种不同的态度不同的方式与社会相处,你可以学到你在学校学不到的东西。在校期间起码实习2-3次吧,只有你去体验了,才会知道自己适合干什么,光在寝室想是想不出来的。

2、不要只专注于自己所学专业。大部分职业与多学科挂钩,而不是只对应单一学科。因此只进行大学专业学习是不够的,要涉猎各个学校各个领域的知识,才能成为合格的职场人。

3、修炼自己。大学有充足的时间可以用来修炼自己,为以后进入职场做好充足的准备。比如我们容易怯场,那可以去找份问卷调查的兼职,专门和陌生人交流,说多了见多了自然就不怯场了;像我们女生要多多注意形体,保持优雅,练练瑜伽、做做有氧运动,变漂亮没有什么不好,还会给我们进入职场加分不少。缺什么就补什么,进入职场就能让别人少挑一点刺,自然就更有竞争力了。

不得不说就业问题真的很考验人,为了就业我们要做很多准备不然拿什么和人竞争,同时它是在告诉我们这些在校大学生该成熟了该准备好来到残酷的现实生活来了。面对就业问题我们要有信心,勇敢面对,不要惧怕未来,要积极走未来。

【参考文献】

[1] 麦可思研究院《就业蓝皮书》[OL] 中国新闻网 2014年06月09日 16:54http://finance.sina.com. cn/china/20140609/

165419356599.shtml

改革实践建议 篇7

1.1 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

1.1.1 学校以及指导教师

学校可以说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机制的一个重要的构成部分, 学生在学校学习相关的知识, 也是在学校第一次实现社会实践活动, 应该说学校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组织者。而在教育领域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 不管是公立学校还是私立学校, 能够决定一所学校存亡的就是学生的就业率, 就是学校在市场的就业竞争力, 因此, 我国的许多院校都在逐渐地了解和改革相关的理论, 将所培养出来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系统的统一, 逐渐地培养出了动手能力强、职业心强、能够适应社会的高素质人才。由此我们不难看出, 学校在组织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这方面有很大的内在需求, 所以我国的多所院校都在积极地和企业联合, 不断地开发一些实习的基地供学生实习, 掌握适应社会的基本要领和技能。

1.1.2 学生

学生是社会实践活动机制的主体, 大学生的成才是需要不断地探索社会、参与到社会当中, 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的。而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 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就在很大程度上利于他们更快地融入到社会当中, 同时能够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需要的不同领域的能力, 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培育大学生的奉献精神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1.3 社会

社会是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大学生在成才之后, 需要一个广阔的空间去发展, 也需要这个空间来不断地磨炼, 而社会则是最好的一个磨炼大学生的场所。可以说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学生和社会之间相联系的一个桥梁,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最直接也是最终的获益者就是大学生自己。而社会也可以说是受益者之一, 因为大学生的参与, 使得社会融入了新鲜的血液, 不仅获得了较为廉价的劳动力, 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整个社会的风气。

1.1.4 政府部门

政府对于教育的关注程度是最高的, 因为在政府眼里, 一个地区最重要的就是教育和经济, 可是经济除了吸引外资以外, 还需要人才的参与, 即使是外资企业也是需要人才的, 归根结底人才是一个地区发展的关键, 所以各个地区的政府对于当地的教育都是特别关注的, 政府通过激励, 经费保障等方式来支持发展当地的教育。

1.2 社会实践的客体

1.2.1 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

我国的相关文件中已经明确的指出, 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总体要求就是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落实党的教育方针, 并且以多种多样的活动作为载体, 以建立长效的社会活动机制为依托, 逐渐地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 深入到群众当中去, 开展相关的教学实践活动, 在实践当中受到教育, 不断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最终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2.2 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与思想教育的目标和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现阶段我国大学生社会实践主要是以爱国主义教育、民主法治教育、劳动教育以及道德教育作为主要内容。

1.2.3 社会实践活动的环境

环境因素也是社会实践活动能够顺利进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我们把大学生社会实践分为两种形式, 分别是校内和校外。从校内来看, 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作用比较大的就是学校对实践的宣传, 学校的实践教学主要是指师资方面的能力, 像微机室、实验室、图书馆等教学设施, 这些都属于学校内的实践教学。而对于校外的实践教学主要是指实践基地的建设, 其中包括校外的创业基地、德育基地以及就业实习基地等等, 还有就是学校与企业合作的企业实习基地。

2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机制改革的建议

从目前我国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机制改革来看,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善了一些, 但是其根本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 比如说现阶段有很多的院校对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不怎么关心, 而有的院校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比较关心的, 但是让学生毕业之后实习的地方却非常不好, 使得学生有一种想去但是环境不好, 不想去又不行的感觉, 校外的实习实训基地很差。对于以上的问题, 提出两点建议:第一点, 针对我国的许多院校对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不关心的情况, 可以让政府出面。政府对于当地的学校教育问题非常重视, 我们可以把这件事情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第二点, 针对我国部分院校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差的情况, 我们除了可以向政府部门反映以外, 还可以让广大的媒体参与进来, 这样不仅解决了问题, 还能够让媒体对学校起到一个监督的作用。

3 结语

本文主要介绍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 对社会实践活动长效机制的结构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 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机制改革提出了一些问题, 并对这些问题作了相应的分析和解答, 在以后的社会实践活动当中, 会有更多的方法来促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机制的改革, 不断地完善这一机制, 培养出更多优秀的高素质人才, 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奉献自己的力量。

摘要:社会实践教育和学校的课堂教育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两大组成部分, 而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已经成为现阶段大学生了解社会、培养品格的一种方式, 也是大学生成才的重要途径之一, 因此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育人当中的地位是非常高的。本文从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入手, 对其活动机制改革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机制,改革,建议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思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改革实践建议 篇8

一、双语教学的内涵

双语的英文是“bilingual”, 《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所给的定义是:一个能运用两种语言的人。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能将一门外语和本国语言基本等同地运用于听、说、读、写, 当然他的母语语言知识和能力通常是大于第二语言的。

对双语的理解, 有些是望文生义的。比如, 将双语理解为“汉语+英语”或“计算机语言+英语”等。这些理解是片面的, 它抽去了双语教学的内核, 脱离了“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双语教学一般是指同时采用两种语言 (母语和外语) 讲授部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 以帮助学生理解现代文化, 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双语思维能力和多种语言交流能力的教学活动。其教学模式通常有三种:“浸入型”双语教学、“保持型”双语教学和“过渡型”双语教学。

二、地方教学型高校推进双语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地方教学型高校大都位于非中心城市, 是地方人才培养的基地和科学研究的中心。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各种外资企业进驻地方, 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地方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既精通专业知识又精通外语的高素质的人才, 地方教学型高校双语教学的开展无疑是培养这类人才的重要途径。

教育的功能是提高人类的综合素质, 双语教学体现了素质教育丰富而具体的一面。首先, 从观念上, 双语教学中的外语教学不再仅仅为了掌握语言工具, 而是与相应的思维基础、智能结构、文化素质的培养密切相关, 在视、听、说的开放语言环境中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在素质。其次, 在课堂教学中, 语言的空间转换不但使学生在交流能力上有所收获, 也使他们在更大的思维空间里领略了异域文化, 进而实现了双语教学体现素质教育和素质教育引导并深化双语教学的有机互动。因此, 双语教学的实施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改革。

三、地方教学型高校推进双语教学改革的难点

1. 双语教学师资数量短缺、质量不高

在推广双语教学中, 师资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双语教学的实施。国家重点高校双语教学教师一般具有博士学位或硕士学位, 有一年以上国外学习或工作的经历, 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对地方教学型高校而言, 这样的人才极为匮乏。以许昌学院为例, 截至2009年10月, 全校共有教职工1113人, 虽然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已达550人, 约占总人数的49.4%, 但是有过一年以上在国外学习或工作的经历的教师不足30人, 英语功底扎实的非英语专业教师更是凤毛麟角。因此, 双语师资匮乏是地方教学型高校推进双语教学改革过程中遇到的瓶颈。

2. 学生外语水平参差不齐, 双语教学课程设计困难

学生是双语教学的主体和接受者, 其接受能力直接影响双语教学的效果。我国外语教学长期以考试为指挥棒, 重视读写能力、忽视听说能力, 学生的外语水平参差不齐。地方教学型高校招收的多是二本或三本层次的学生, 其外语水平明显低于国家重点高校的学生, 这也极大地增加了教师双语授课的难度。

3. 双语课程的内容设计与教学评价不统一、不明晰

自2001年教育部开始提倡高校开展双语教学迄今, 国家重点高校已有不少专业课采用外文原版教材, 成功培养了不少双语人才。但各高校进行双语教学的课程性质、授课形式、采用教材、考核方式和教学评价等各不相同, 地方教学型高校双语教学起步晚, 经验不足, 又没有完整的双语课程框架来指导, 双语教学难以开展, 更难以向规范、统一、明晰的方面发展。

四、地方教学型高校推进双语教学改革的措施

1. 加强师资力量的培养、引导与激励

师资是双语教学的重要问题, 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首先, 选择英语水平较高的非英语专业的博士或硕士, 聘请外教对他们集中培训, 使这些教师能够胜任双语教学。其次, 选择商务英语专业方向的博士或硕士, 聘请经济管理专业的教授对他们集中培训, 使他们成为有扎实的经济管理专业基础的外语教师, 进而从事双语教学。最后, 为了激发教师的积极性, 应建立相应的激励制度。比如, 对在双语教学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在评选先进、评定职称等方面给予倾斜等。

2. 选择适宜专业及课程作为试点开展双语教学

地方教学型高校应从满足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和高校专业长期发展的视角选择适宜专业作为双语教学试点。以许昌学院为例, 可以考虑将经济管理学院的市场营销专业、法政学院的法学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本科专业、外国语学院的商务英语方向和商务日语方向等作为双语教学试点专业。截至2010年, 教育部已支持建设500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地方教学型高校也可以此为契机, 选择某些课程作为双语教学试点, 并支持建设一批校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3. 充分利用中外合作办学的优势引进优质教学资源

很多地方教学型高校都开设了中外合作办学专业, 这是引进国外优质教学资源的有利平台。通过这个平台, 地方教学型高校可以将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前沿的科研成果、最新的原版教材引入国内, 并将其融入国内教学阶段的教学目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方式中, 促进国内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管理模式等方面的改进。通过合作办学, 高校既盘活了双语教学资源, 也加强了教育的国际化交流。比如, 许昌学院每年都会选拔一批优秀教师赴加拿大接受短期培训, 同时有数名外籍教师到校为学生授课。截至2010年, 许昌学院共选派14名教师赴加拿大接受短期培训, 另有14名外籍教师陆续到校授课, 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双语师资紧张的局面。

双语教学是素质教育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双语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以及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地方教学型高校必须坚持推进双语教学改革不动摇, 突出双语教学特色, 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更多素质高、能力强的人才。从总体来看, 地方教学型高校的双语教学还处于起步阶段, 因此, 应从服务地方经济和学校长期发展的视角制定双语教学改革规划, 选择适宜专业或课程作为试点, 加强双语师资的培养和激励, 推进双语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韩乐, 高文华.对高校开展双语教学的认识与建议[J].北京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7, (5) .

地理课堂改革建议 篇9

根据这些年的教学实践, 探索出对高中地理有效课堂教学的方法如下:

1. 营造和谐课堂, 融洽师生关系。

融洽的师生关系, 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手段之一, 是师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价值和生命意义的具体体现之一。它要求:尊师爱生相互配合, 民主平等和谐亲密, 互动共享教学双赢, 转变角色健全人格。其中, 转变角色健全人格是师生融洽关系的核心因素。这些角色相互渗透和联系, 统一于课堂的活动中。从教师角色看, 上课是为追求生命的增值而工作;从学生角色看, 上课是创造潜能得以发挥和三维目标全面生成的过程。所以, 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 目的是影响和吸引学生, 使师生关系更平等融洽, 从而创设生命化的课堂氛围。

2. 教学过程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标准, 旨在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原有的单纯接收的学习方式, 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 充分调动、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新课程强调,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 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 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掌握学习策略, 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 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可采用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思考题或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课堂活动, 组织学生讨论、辩论,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一是积极地旁观, 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二是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 精神上的鼓舞, 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 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

3. 创设问题情境, 启迪学生思维。

情境创设的功能任务之一便是创设富有吸引力的学习情境, 让每位学习者身临其境, 触景生情。教师创设情景必须符合学生实际, 隐含学科内涵;必须有利于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信息的交互, 有利于促进学生萌生学习欲望, 启动思维过程, 激发创造热情。教师通过问题的梯度设计, 帮助学生深化对地理概念和过程的认识, 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通过案例的剖析形成对典型地理事项的分析框架;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强化应用意识, 实现知识的迁移。

4. 倡导合作探究改变学习方式。

探究式学习是目前我国新课程改革大力提倡的, 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学习方式。地理学科所具有的自然科学特点是许多地理问题可以被用来设计为探究式的课堂教学形式。而地理探究学习的课题往往具有学科交叉的特点, 没有现成的答案, 一个学生的知识建构很难满足要求, 因此更需要合作探究。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互动过程。在合作游戏中, 使学生学有趣味;在合作读图中, 使学生学有所能;在合作收集中, 使学生学有所获;在合作调查中, 使学生学中悟理;在合作探究中, 使学生学中又问。同时, 在学生与学生之间, 既要倡导学习竞赛, 更要倡导合作互助, 从而养成高远的志向、健全的人格。

5. 科学布置作业注重建构拓展。

新课程标准下的地理作业应成为学生掌握地理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设计作业内容时, 应从多角度切入, 体现个性化多样化的改革与创新。

作业个性化。学生学习地理的程度不同, 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不同, 故作业的布置应考虑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应关注学生层次,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在符合课表要求的前提下, 为学生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 对同一知识点设计出不同的题型等多层次的地理作业, 满足不同层面学生的要求。为了使学生能自觉主动地完成作业, 可以让部分学生自主选择作业数量。在分析过程中, 有可能因问题获得解决而得到意外的收获。

作业多样化。新课程向学生生活及社会等广阔的时空开放, 学生的作业也应由可预见的早已生成的封闭的学科作业走向以师生共同建构、由新课程产生的新知识为基础的开放型的作业。它使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得到了更好的发扬和体现, 形成了教师乐于教、学生乐于学的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 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改革实践建议 篇10

1 我国现行的高等教育拨款机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 我国采用的是 “综合定额加专项补助” 的经费分配方式。2002 年开始, 我国高等教育经费分配机制进行了改革, 采用“基本支出+ 项目支出”预算体制下的 “综合定额加专项补助”。

我国现行的高等教育经费分配机制, 在拨款模式的选择上, 主要的考虑因素为在校生数及其生均定额,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高校经费拨款的透明度, 使拨款依据变得明确化和详细化, 但该模式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1 经费分配依据不合理, 经费分配缺乏竞争性和效益性

目前使用的拨款模式, 以在校学生的数量确定经费总额, 并根据往年的决算数据来确定生均定额, 并不能反映出生均定额由于当年物价的波动所产生的数额的增减变化, 也不能准确地反映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长期以来并没有对生均定额进行科学合理的测算。另一方面来说, 按在校生数作为拨款的主要参考因素, 在某种程度上, 会使得一些高校盲目的扩大招生数量, 而不去注重教学质量是否能同步匹配。

1. 2 经费的拨款公式单一

我国现行高等教育经费分配模式采用公式拨款, 其参数过于单一 ( 即拨款公式只是以在校生数作为单一的政策参数) , 拨款方式过于粗糙、简单, 不能真实准确地反映高等教育成本的变化规律, 这使得国家不能有效区分不同高校的办学活动及其功能进而合理地划拨经费。

1. 3 拨款的整个过程由政府直接进行

目前, 我国的高等教育经费分配机制是政府行政部门直接进行拨款, 政府直接干预教育经费分配的整个过程, 该种模式受人为因素影响很大并且缺乏透明度。

1. 4 现行分配机制缺乏激励及效率因素

现行的教育经费分配机制不能真实的反映出高等学校的实际办学成本, 缺乏激励和效率因素, 具体表现为: 缺乏提高经费使用效率的有效激励机制和拨款绩效评价制度, 政府分配高等教育经费只注重了经费总额而没有具体考虑高等教育事业的实际发展需求, 缺少教育质量激励效应。

1. 5 现行高等教育经费的分配不均衡

充足的教育经费是高校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 近年来, 我国高等教育经费在绝对数上有了稳步的增长, 但由于受历史文化和政策等因素的影响, 其分配呈现出明显的地区差距以及院校差距等问题, 具体表现如下:

( 1) 地区之间经费差距明显。根据历年数据显示, 高等教育经费投入最多的地区为华东地区。高教经费收入排名前八的省市相对而言比较固定, 主要集中于北京、江苏、上海等这些省市。

( 2) 不同类别的高校所获得的经费差距很大。高教教育经费分配分化现象严重, 在不同学校的分配上也出现了富集现象, 北大、清华、浙大等这些名校所获教育经费数量庞大。各高校之间的经费差额较大, 所谓的名校在经费上占据着显著的优势。

2 改革我国高校经费分配机制的建议

科学、合理并且有效地使用和分配教育经费, 才能更好的发挥高等教育的作用。结合我国高等教育教育经费分配现在及其存在的问题, 我们可以从一下几点对其进行改革:

2. 1 加入绩效考评, 成立高等教育经费绩效考评委员会

我国现行高等教育经费分配机制采用的经费拨款方式中, 并未加绩效考虑进去, 用绩效来衡量高校教学质量、学术研究水平等,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励高校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鼓励高校注重学术研究和科研水平的提高。成立高等教育经费使用效益评价委员会, 为高等教育的经费使用效益评价提供组织保障。

2. 2 引入缓冲器 ( 拨款中介)

高等教育经费分配机制引入拨款中介: 构建 “政府→中介→学校”三方协调运作的机制模式。我国目前的经费分配机制, 政府直接干预教育经费分配的整个过程, 该种模式受人为因素影响很大并且缺乏透明度。设立中介, 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政府对高等教育经费分配的控制, 这可以通过中介相对独立的对高校进行评估, 然后分配经费, 促进了高等教育经费使用效率的提高。

2. 3 教育经费分配方法改革建议: 改革综合定额加专项补助模式

改革我国现行高等教育经费分配方法, 主要是改进并完善我国经费分配所依据的拨款模式, 通过建立一种合理科学的拨款公式, 应该使公式尽可能的包含多种因素, 这些因素可以与高校绩效、高校科研、各类型高校专业成本甚至可以考虑高校未来的发展潜力和学术潜力等相联系。

2. 4 经费分配应该公平与效率并重

鉴于我国高等教育经费分配不均衡, 呈现出明显的地区差距、院校差距等现象, 我国的高等教育经费分配应该公平与效率并重。

( 1) 对于高校教学的基本费用, 按照 “公平优先”的原则进行分配, 以利于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 2) 对于所有高校的教育经费, 执行统一的经费分配标准, 对于部分地区地方政府投入不足的部分应通过中央财政的一般性转移支付解决, 对不同地区的财政差异现象进行合理的平衡, 对地方政府提供更加平等的教育经费支持, 以此保证基本的教育经费需求并减少地区间教育发展的不平衡。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改革实践建议】相关文章:

实践化改革06-15

实践体系改革08-04

教学实践改革08-07

税制改革实践报告05-04

测量教学实践改革06-01

改革和实践策略06-24

我国财务改革实践06-30

课程改革实践08-17

教学改革实践09-02

我国财务改革实践论文04-19

上一篇:数码影像技巧下一篇:中医脉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