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媒体的坚守与融合

2024-08-05

传统媒体的坚守与融合(精选八篇)

传统媒体的坚守与融合 篇1

关键词:传统媒体,转型,坚守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紧迫任务,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艰巨课题。在新兴媒体风起云涌、传播方式日新月异、竞争格局日益激烈的新形势下,作为传统媒体的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既要积极改革主动作为,在变革中寻求创新突破,又要科学理性有取有舍,在融合利用新媒体技术、平台等优势实现转型升级的同时,坚守传统媒体的特色和品质。融合不是消灭,转型不是转行,传统媒体在转型升级中只有坚守自己的特色和品质,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传播力和影响力,走出一条坚实的融合发展之路。

一、坚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要始终坚持党管媒体的原则,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把正确导向贯穿到融合发展的各环节、全过程,使融合后的媒体继续成为主流媒体,不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阵地。

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真实性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要求,是新闻工作者的基本准则,也是新闻的生命力所在。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是传播者,每个人都能做新闻,网络上“草根记者”数量庞大,各种信息漫天飞舞。由于监管不严和缺乏自律,网络往往成为谣言的集散地,各种谣言、恶搞、炒作影响社会群体心态,侵蚀社会主流价值观,激化社会矛盾,不利于维持社会和谐稳定。面对种种网络乱象,新闻媒体一定要找准立场,不跟风不炒作,保持政治定力,坚守新闻真实性原则,通过客观真实全面准确的报道,揭露假恶丑,弘扬真善美,帮助公众厘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形成正确看法,凝聚奋进力量。

二、坚守“内容为王”的新闻理念

媒体的内核是以价值观所组织的资讯和观点。对于新闻媒体来说,内容永远是根本,是决定其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所在。传统媒体的优势就在于原创内容的制造和深度,这是网络新媒体的快餐式报道无法替代的。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在强调技术引领和驱动的同时,必须始终坚持“内容为王”,把内容建设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

专业、权威的内容发布一直以来是传统媒体公信力和品质的体现。在信息采集核实、分析解读等方面,传统媒体有着新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要通过融合发展,最大限度地把这个优势发挥出来,延伸到新兴媒体。要依托强大的采编力量、权威的信息渠道、规范的采编流程,进行专业化的新闻生产,着力打造优质的新闻产品,确保网上网下的报道真实准确、全面客观。要加强信息资源的挖掘加工,深耕信息内容,推出思想性强、观点鲜明的深度报道和评论言论,进一步提升信息内容的品质。

三、坚守新闻专业主义理想

新闻专业主义是西方新闻学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西方新闻工作者最主要的新闻职业规范。新闻专业主义核心的理念,一是客观新闻学,二是新闻媒介和新闻工作者的独立地位和独特作用,最突出的特点是相信可以从非党派、非团体的立场客观地报道新闻事实,目标是服务于全体人民,而不是某一利益集团。[1]新闻专业主义不是西方媒体的专属理念,“平衡、公正和客观”的报道原则也不是西方记者的专属报道规范。[2]事实上,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新闻实践中也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闻专业主义,如“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政治家办报”“三贴近”原则等。[3]

在媒体融合的大潮中,新闻生产和传播模式会发生变化,但对新闻专业主义的要求不会降低,反而会大大增强。因为在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记者的自媒体环境下,每一个重大新闻事件的发生,都会引来网络信息的爆料狂潮。这些爆料人大多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也没有专业记者对职业操守的敬畏,有一些人出于好奇传播一些肤浅的、未经证实的信息,还有一些人出于不可告人的目的故意发布虚假信息,使得网络空间鱼龙混杂,泥沙俱下,信息可信度不高,有时甚至使真相被掩埋。在这种复杂的舆论环境中,公众需要传统媒体记者发挥自己在新闻采访、写作上的专业优势,为公众提供真实、客观、准确的报道,解释新闻之所以发生的原因和发展趋势,揭示新闻背后的新闻。因此,传统媒体在媒体融合中一定要坚守新闻专业主义理想信念,加强对新闻从业者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服务意识、职业道德的教育,建立新闻工作的信念、伦理和规范,用专业化的服务树立起媒体人的新形象。

四、坚守媒体特色

提到传统媒体转型,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构建新媒体平台。确实,面对新媒体的冲击,目前越来越多的传统媒体开始入驻新媒体平台,尝试全媒体经营,也有一些媒体特别是中央级媒体,已经在全媒体运营上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现行体制下,报纸、电台、电视台都是相对独立的,功能不同,各有定位,特别是地市级以下媒体受资金、人才等因素制约,发展全媒体业务大多是空有抱负而憾无实力。因此,媒体转型一定要从实际出发,找准突破口,明确自己的战略方向和发展重点,不跟风盲从,有所为有所不为,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融合发展模式,创办具有特色的新媒体平台。

总之,媒体融合发展是传媒领域一场重大而深刻的变革。这场融合、转型大潮对传统媒体来说充满机遇和挑战。互联网只改变了媒体的形式,并没有改变媒体的实质。传统媒体只有保持科学的态度,立足自己的资源和定位,坚守自己的特色和品质,才能在转型中不迷失自己,避免内容生产和渠道拓展上的同质化,巩固主流媒体的地位,充分发挥主流媒体舆论场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郭镇之.舆论监督、客观性和新闻专业主义[J].国际新闻界,1999(5):32-38.

[2]钟大年.“颠覆”还是“重构”——关于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专业主义”[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4(9):140-144.

传统媒体的坚守与融合 篇2

2010年国务院先后下发了三网融合总体方案和试点方案,确定了三网融合12个试点地区名单,制定了快速推进三网融合的目标。并将三网融合作为重要任务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三网融合的新形势给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提出了新的命题和挑战。在此背景下,大力发展广电新媒体,促进新老媒体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就成为目前广电业的一项紧迫任务。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积极参与三网融合。广播电视是科技发展的产物,从广播到电视,从黑白电视到彩色电视,从模拟电视到数字电视,电子技术每一次进步都使广播电视发生了大的变革。新媒体日新月异迅猛发展,催生了更加多样的媒体形态,对固有的广播电视形成了挑战。因此在数字化、网络化已成为科技发展主流的今天,在广播电视及平面媒体等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互影响,电视机、电脑、手机等多种终端相互渗透的情况下,特别是面对三网融合,广播电视传统媒体只有积极投身三网融合,抓住新技术快速发展的有利时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主动发展新媒体,抢占新阵地,利用新媒体提升传统媒体,不断延伸拓展发展空间,增强发展活力,占领信息和文化传播制高点,才能从容应对各种挑战,才可以在三网融合中把握主动权,不断发展壮大自己。

第二,要尽快调整发展思路。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促进了媒体的融合,同时打破了广电系统长期封闭、垄断的局面,对原有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运行模式等形成严重冲击。必须顺应形势,尽快调整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实现战略转型,探索新形势下,特别是三网融合形势下的广播电视科学发展之路:

首先,充分认识三网融合,无论技术如何变革,用何种网络传输,业态如何更新,只要具备媒体性质的功能和业务,都视为新媒体,大力加强建设。

其次,要认识新媒体是传统媒体的延伸和拓展,又与传统媒体有明显的差别和不同,要采取不同于传统媒体的发展思路和政策措施,促进新媒体又好又快的发展。

再次,充分认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共同提高,并最终走向融合的关系,积极统筹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发展。牢牢把握未来发展的主动权,因此 1

无论广播电视行业政策制订者还是广播电视的播出机构、传输机构的从业者,对此都必须有清醒的认识,推动调整尽快实现。

近年来广播电视产业发展强劲,节目内容丰富多彩,覆盖范围不断增大,广告收入不断增长,不但有效实现了把党和国家的声音传到千家万户,把中国的声音传到世界各地的目标,也满足了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有利促进了产业发展,保障了各项宣传任务的完成。

第三,积极探索新媒体发展的有效途径。我国的广电是党和人民的喉舌,中国的文化思想宣传阵地,既具有行业属性,也具有产业属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电台、电视台必须按照国家的要求,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为改革发展稳定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同时也为大力发展产业、巩固宣传阵地提供强有力的经济支撑。

相比较而言,作为新媒体的IP电视、手机电视、网络广播电视、公共载体视听节目、多媒体交互点播等业务,在同样具有意识形态属性的同时,较传统广播电视媒体具有更强的产业属性。因此,电台、电视台在推进新媒体发展时,既要牢牢把握住媒体核心业务,坚守宣传阵地,又要根据新媒体的形态更为多样、传播更为广泛、渗透力更强的特点,充分利用市场手段,加大力度,促进新媒体健康持续发展。要更加注重内容创新,研究新媒体传播规律,适应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特点,充分发挥传统媒体的内容优势,有针对性的设计开发,适合不同年龄、不同收入层次的,内容丰富,品位高雅,形式生动活泼的各类新视听产品,满足群众各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绝不能把简单的传统媒体节目照搬到新媒体上面去。要更加注重科技创新,不但要创作更多高科技含量的视听产品,通过新技术的应用创新传播渠道,为用户带来更好的视听享受,同时也为新媒体视听节目监管工作提供更为有效的技术手段,确保信息安全和传播安全。要更加注重体制机制创新,在坚持正确导向的前提下,探索建立适应社会主义经济的更为高效、快速、灵活的体制机制,及时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

传统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的融合 篇3

传统电视媒体遭遇网络视听新媒体的冲击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传播已经广泛应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对传统电视媒体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了强烈的冲击。对于任何一个传播媒介而言,注意力资源都是维系其生存、发展的生命线。而当前网络媒体的蓬勃发展,正在分流传统电视媒体的注意力资源,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受众分流。2010年7月1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了4.2亿,突破了4亿大关,较2009年底增加3600万人,我国网民的互联网应用表现出商务化程度迅速提高、娱乐化倾向继续保持、沟通和信息工具价值加深的特点。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民数量的剧增,带来传媒环境的变革,网络媒体不仅是网民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也成为功能强大的娱乐平台。事实上,对新媒介的接触和使用往往是以减少对传统媒介的接触和使用为代价的。

第二,广告分流。受众注意力资源的损失,必然使得依赖媒介二次销售的电视媒体流失部分广告。最新资料显示,受世界杯和世博会等因素影响,四大门户网站的广告收入均实现大幅增长,但是幅度不尽相同,而且门户网站之间的收入分化日益严重。新浪仍以广告为主要收入,腾讯则以增值业务收入为主,网易的游戏收入占比依旧居高不下,搜狐则形成游戏和广告收入基本对等的格局。为了业绩增长,门户网站纷纷拓展新业务,新业务的拓展能力将直接决定门户的投资价值。易观国际发布的《中国网络视频市场年度综合报告2010》显示,2009年中国网络视频市场总体收入规模达到8.44亿元,同比增长95.4%,季度平均复合增长率高达18.3%。这份报告显示,快速消费品行业广告和网游广告是视频网站最主要的广告收入来源,其余的基本上以通讯行业、汽车行业广告为主。网络广告和网络视听节目的广告份额呈现快速增长趋势,这势必会对电视媒体的广告形成较大冲击,电视与网络的广告份额很可能呈现此消彼长的关系。

媒介融合成为传统电视媒体发展的必然选择

“媒介融合”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的浦尔教授提出,其本意是指各类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但此后互联网逐渐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大众媒介融合,网络技术的推动又使媒介融合得以脱胎换骨,形成了网络报纸、电子杂志、网络广播、播客、网络电视等新的信息传播渠道,并最终使得媒介融合成为构架媒介化社会的核心力量之一。在当今的媒介融合趋势下,在充分利用自身既有信息平台和资源优势的前提下,传统电视媒体介入、整合新兴网络媒体是其必然选择。

传统主流电视媒体的优势

为了打造传统主流电视媒体的综合优势,全国63家电视台网站于2006年10月就成立了“全国电视台网络联盟”,以央视国际网络为载体,共同打造继承全国电视台优质资源的视频平台。2010年世博会期间,23家电视台结成联盟,共同制作世博会特别节目。这些传统电视媒体在媒介融合中的优势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品牌资源:传统媒体历史较长,拥有闻名遐迩的著名品牌,而品牌意味着商誉,意味着对用户的吸引力。同时,品牌也是也是媒体权威性、公信力的象征,在新闻发布方面占据主导地位。

内容资源:传统电视媒体有星罗棋布的信息采集网,能够在第一时间发布最新消息;有经验丰富的传媒人才以及成熟的采集、编辑、制作流程和把关系统;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电视节目资源……网络在新的渠道中对视听内容的需求增量非常大,这实际上为电视台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上海文广拥有近50年的海量资料,目标是几年后能拥有2000部电影、1万集电视剧、2000集动画片等一系列的核心产品,从一个传统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和播出机构向新媒体内容提供商和服务提供商转变。

受众资源:电视目前仍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受众市场,最高的广告利润。从2009年全国各级电视媒体市场份额的分布来看,中央电视台市场份额为33.88%,占据了全国三分之一强的市场份额;省级卫视平均市场份额为29.62%,占据不到三成的市场份额;地面频道等其他频道收视份额最高,平均市场份额达36.51%。

电视与网络进行媒介融合的意义

新媒体并不是自发和独立产生的,而且在较新的媒体形态出现时,相对旧的形态通常不会死亡,但是媒体的现存形态必须针对新型的媒体做出改变,否则就会被淘汰。网络作为一种新的媒体形式,目前遇到了技术先进,但内容缺乏的尴尬局面,电视与网络的互动融合使两种基于不同平台的媒介能够形成协同效应,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相支持优化功能并扩大彼此的影响力,真正实现双赢。这对于电视而言,也是其在新的媒介环境之下必须做出的改变,以适应新的传播格局。

首先,电视与网络融合为节目提供了多元化的传播渠道。电视台有相对成熟和完善的节目采集、制作机制,有强大的节目制作团队,有丰富多样的原创节目资源,能够为电视台网站提供强大的内容支持。对于电视节目而言,网络为其提供了一个新的跑道,使其能够多渠道播出,并在全新的传播平台上扩大电视节目和电视台的影响力。

其次,电视与网络融合并实行跨媒介经营,有利于推动媒体产业发展。对于传统电视媒体而言,与网络的融合一方面是为了应对新媒体的挑战,另一方面,也在互联网传播领域有了自己的立足之地和发展空间。

传统媒体的坚守与融合 篇4

数字化是新媒体时代的主要特征, 新媒体机构依托新媒介技术的快速发展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媒体市场呈现出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然而, 传统媒体受到固有思维模式的局限, 不能充分把握市场规律的变化, 使自身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甚至成为其发展的瓶颈。在新媒体时代, 传统媒体应如何改革创新, 实现承上启下, 并顺应时代大潮, 成为众多传统媒体机构关注的热点。而对于传统媒体应当如何去坚守与创新这一热点话题的研究讨论, 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新媒体时代概述

新媒体时代是相对于传统媒体时代而言的。计算机科技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 带给数字电视、无线电和智能手机等技术研发的无限动力。传统媒体机构沿用旧的宣传和传播模式, 已经远远无法满足新媒体时代的需要, 取而代之的是各种诸如微信公众号、微博平台等智能便携式移动终端产品。新媒体时代给社会大众带来了迅速而及时的信息获取渠道和更丰富的娱乐服务体验。新媒体时代, 传统媒体既要与时俱进, 也要坚守阵地, 学会扬长避短。传统媒体在勇敢面对新媒体的挑战的同时, 也要牢牢把握住发展的机遇, 在媒体融合中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传统媒体的坚守

(一) 坚守新闻内涵的原创性

传统媒体通过长时间的发展, 积累了强大的内容生产团队, 在内容原创方面具有网络媒体等新兴媒体所无法比拟的巨大优势。较之大多数新媒体所采用的复制、转载模式, 传统媒体在话题选择上更具有自主性, 在采编报道过程中更容易获得第一手新闻信息, 而对新闻内涵的剖析和编辑处理也具有独特的风格特色。这些都是传统媒体在媒体市场竞争中的制胜法宝。因此, 传统媒体要坚守新闻内涵的原创性。

(二) 坚持以深度报道为主

微博客户端和微信公众号等新兴媒体介质以动态新闻展示来提高新闻传播的时效性, 其以概括新闻事件为主, 对新闻人物或事件的深度挖掘不够。传统媒体秉承深度报道的传统媒体报道观念, 注重对新闻人物或事件的背景研究、原因分析、发展动态、调查反馈等进行全方位的深度报道, 能够让受众更为全面具体地了解新闻内容, 提高新闻传播质量。因此, 传统媒体要坚持以深度报道为主。

(三) 树立权威性和公信力

传统媒体机构较之新媒体机构更能收获受众的信任度, 这是传统媒体的重大优势。新兴媒体层出不穷, 标题党之类的哗众取宠和扭曲事实的报道现象屡见不鲜, 人们更倾向于从传统媒体中获得新闻人物或事件的真实面貌, 这与传统媒体一直以来所坚持的“真实、客观、公正报道事实真相”这一原则是分不开的。因此, 做好舆论向导, 当好新闻真相的把关人, 树立权威性和公信力, 是传统媒体必须始终坚守的工作原则。

四、传统媒体的创新

(一) 设计创新

媒体作品在传统的设计理念上普遍存在着结构老化、新意不足的问题, 如何迎合受众需求, 是当前的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需要关注的突破口。媒体作品也是一种艺术产品, 传统媒体的创意设计要充分考虑自身实情和媒体市场的发展方向, 切不可缘木求鱼。不同的媒体机构要结合不同的受众主体形成独具特色的创意设计, 才能在留住“真爱粉”的同时收获“新粉”。

(二) 内容创新

新媒体时代, 信息网络的普及使新闻信息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然而, 内容同质化的问题日益凸显, 对于同一个新闻事件, 多家媒体机构进行重复刊登转载, 不仅造成了新闻资源的巨大浪费, 也容易给受众带来厌倦感。传统媒体要利用自身的固定资源优势, 多尝试进行专题策划和独家报道, 形成具有一定垄断性和不可复制性的媒体作品, 在媒体市场竞争中占领高地。

(三) 服务创新

新媒体时代, 受众对于新闻传播过程的互动参与需求增强, 人们已经无法满足于传统媒体机构在传播过程中的线性、单向灌输式传播方式。与受众群体的充分互动沟通成为当前媒体发展的大环境和大方向。对于受众群体的各种反馈意见, 传统媒体机构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适当筛选其中的合理化建议, 提高自身的服务品质, 增强受众群体对传统媒体机构的黏着度。

(四) 运营策略创新

在科学技术日益革新的新媒体时代, 新闻信息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 传统媒体需要开阔视野, 主动探索和研究与新媒介技术融合的运营策略。借助微博客户端、微信公众号、网络论坛等各种新媒介来掌握和预测社会热点话题, 学会从各个渠道搜集有效信息资源, 再结合现场采编实现独家深度报道。在传播方面, 传统媒体也要借助多种新媒介工具做好品牌推广, 做好对广告客户的市场调研和网络调研, 以及对其广告经济效益设置专人管理, 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运营策略, 实现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互惠共赢、良性融合的发展格局。

五、结语

新媒体时代, 传统媒体要在坚守自身优势和特定原则的前提下谋求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 在巨大的挑战压力之下, 进行大胆创新, 解放思想, 努力实现设计、内容、服务和运营策略的创新, 才能在媒体市场日趋激烈的竞争中不断完善自我、与时俱进, 形成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互利共赢的发展格局, 共同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昌凤.媒体融合中的全员转型与生产流程再造——从澎湃新闻的实践看传统媒体的创新[J].凤眼观传媒, 2015 (09) :48-50.

[2]尹汉宁.发挥优势, 走稳走好融合发展之路——新媒体融合背景下传统媒体的改变与创新思考[J].新闻前哨, 2014 (09) :5-6.

传统媒体的坚守与融合 篇5

浅析新时代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比较与融合

学生姓名:卢 皓

指导老师:王秋菊

专业年级:新闻系2010级 完稿时间:2012年5月

河北大学唐山函授站

浅析新时代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比较与融合摘 要

当今世界,科技创新发展日新月异,信息传播行业借助科技进步不如网络时代,进而形成了新兴网络媒体。而以往占据主流渠道的传统媒体,在新兴网络媒体的强烈冲击下,不仅没有淡出人们的视线,推出新闻市场。相反,凭借其固有的传统优势和行业规范,逐步融合到新兴媒体涵盖的媒介之中。两者互为借鉴形成了新型媒体。基于上述认识,本文主要就以上两种媒体在传播方式,商业模式以及盈利模式等方面的差异进行比较和分析,并对两种媒体的融合形式及今后发展动向从新闻学角度进行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网络媒体 传统媒体 比较 融合 探讨

目 录

一新时代媒体发展状况.................................1 1.1网络媒体发展态势强劲..............................1 1.2传统媒体因其传统优势暂时不可替代..................1 二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在传播机制上的比较...............2 2.1传播者主体和传播内容的比较........................2 2.2传播方式的比较——点对点和点对面..................2 2.3传播效率的比较....................................3 三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运行模式比较.....................3 3.1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盈利效率比较....................3 3.2传统媒体两个步骤实现商业价值......................3 3.3网络媒体通过“免费+收费”的模式实现商业价值.......4 四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4 4.1电视与网络融合——互动电视。......................4 4.2广播与网络融合——网络广播........................5 4.3报纸与网络融合——报业网站........................6 结论.................................................6 参考文献.............................................7

引 言

随着信息网络化时代到来,网络媒体异军突起发展迅速。网络媒体在阅读习惯、传播方式、运营模式等方面对传统媒体形成强烈的冲击和巨大挑战,另一方面,传统媒体因其较为完整的规范性,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深度性等传统优势,使得传统媒体暂时不可能被网络媒体所替代。有鉴于此,比较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彼此优劣,研究两者之间融合方式和途径,在新闻传播领域有着重要的现实和学术意义。

一 新时代媒体发展状况

近些年来,媒体行业发展形势日新月异,呈现出诸多特点。一是新兴网络媒体发展态势日趋强劲,二是传统媒体因其固有的传统优势暂时不可替代。1.1网络媒体发展态势强劲

2012年1月16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已经突破5亿,达到5.13亿,全年新增网民5580万;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8.3%,比上年增长4%。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56亿,同比增长17.5%,微博用户数更是达到了2.5亿,较去年同期增长296.0%,网民使用率为48.7%;网络新闻使用率也达到了71.5%。报告同时指出,中国视听新媒体的发展已经走过了最初的萌芽期和发育期,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和成熟期,并日益展现出越来越广阔的应用发展前景。

从上述报告显示的数据和(图1)中国网民规模与普及率可以看出,中国网络媒体的崛起势头明显且势不可挡,对传统媒体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

图1中国的网民规模和普及率

(图片引自《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1.2传统媒体因其固有的传统优势暂时不可替代

无可否认,网络新闻频道、博客、手机网等各种网络媒体已经深度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而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无疑正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尽管网络媒体崛起趋势势不可挡,但并不代表网络媒体目前可以完全取代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

根据美国一项调查显示:在发生重大新闻事件时,消费者依然会首选传统媒体。在发生重大新闻事件时,50%的被调查者会首选传统媒体,如电视、报纸等;面对选出“最准确、最快速”的三大媒体时,50%的被调查者选择了电视,只有25%选择会访问传统媒体网站。另外,该项调查结果还显示:52%的被调查者表示今后仍将继续依靠传统媒体获取新闻信息,35%的被调查者表示将同时依靠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而只有13%表示会主要依靠新兴媒体。

从网络媒体发展历史来看,不论新兴媒体如何抢占新闻市场份额,但电视、报刊、杂志等传统媒体依然没有灭亡,反而随着网络媒体的成熟而趋于稳定。加拿大著名传播学家麦克卢汉说:“媒介总是以叠加的方式向前发展,新媒介的出现不能代表旧媒介的消亡”。

相对而言,传统媒体相对于网络媒体依然具有以下优势:一是长期发展所形成的品牌优势:特别是在媒体的权威性、公信力等方面,传统媒体的品牌优势无可替代,例如新闻发布会总是以电视和报刊作为主导地位,由此可见传统媒体品牌的影响力依然深深占据人们的传统观念之中。二是传统媒体的内容资源:由于长期运营模式成熟,传统媒体拥有完善的采编系统和运作流程,其内容的准确性、权威性、深度性,为传统媒体保留了巨大的生存空间。三是传统媒体拥有非常丰富的受众资源:统计显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受众市场依然是电视、报刊等传统新闻媒介,其广告利润也仍然丰厚。因此,传统媒体的这些特点使其其在网络媒体来势汹汹的局面下,仍然不可替代。

二 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在传播机制上的比较

2.1传播者主体和传播内容的比较

传统媒体的传播者主要是报纸、电视等媒体,主要传播者是政府、媒体和记者,但网络媒体的传播者有所扩展,除了政府、媒体和记者等主要传播者,任何人都可能成为传播的主体[1]。因为身份的扩张和网络本身的相对自由性和开放性,网络媒体相比传统媒体传播的内容更加广泛和繁多。

在中国,由于网络时代催发的传播者主体的扩张,如官方新华网、人民网,民间天涯社区、猫扑网等为更多的人提供了发表意见的平台。在这些网站上,传播者的身份来自社会各个阶层,传播的内容也五花八门,无所不包,涉及到社会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极大地扩展了媒体内容的丰富性。2.2传播方式的比较——点对点和点对面 传统媒体的传播机制主要表现为点对面的形式,即从一个点,比如一个电视频道、一份同样内容的报纸,对广大的观众、读者进行信息扩散。在这种传播方式下,政府、精英人士等少数人掌握着话语权和传播权。

而网络媒体的出现,则在很大程度上颠覆了传统媒体“点对面”的传播方式。作为新兴媒体,网络媒体的传播方式往往表现为“点对点”,具体表现为多个信息源和多个受众的互动。在这种传播方式下,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传播者和信息源,而每个传播者又可以成为受众,并在传播者和受众之间产生互动,极大拓宽了信息的传播渠道,拓展了信息的传播空间。2.3传播效率的比较

传统媒体因为其运行机制和硬件设施等方面的限制,传播速度远远落后于新兴媒体。而新兴网络媒体因其随意性和无处不在等特点,传播速度令传统媒体无法企及。

根据中国社科院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的2010年《社会蓝皮书》显示:2009年中国影响力较大的社会热点事件中,有30%是通过网络爆料而引发公众广泛关注,例如2009的网络热点事件排行榜中,位居榜首的是湖北巴东县邓玉娇案,仅主题帖数就达到25133个,转发速度和效率更是让传统媒体难以企及,网友对此事件的后续关注和评论,显示出新兴网络媒体在传播效率方面令传统媒体相形见绌。

三 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运行模式比较

3.1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盈利效率比较

随着网络媒体的迅速扩张,网络媒体的市场盈利潜力逐渐显露,成为媒体企业的一匹黑马。根据2011美国报业协会(NAA)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美国报纸行业年总营收为340亿美元,同比下降7.3%,而新兴网络媒体,单是谷歌一家公司,2011年的营收就达到了379亿美元。

相比而言,我国国内的传统媒体商业盈利收入也远远落后于网络媒体。例如腾讯公司,凭借其庞大的用户群(qq即时通讯同时在线人数超过1亿),2009年腾讯的净利润居然占了全国报纸净利润的近一半。而在2011年,腾讯全年实现总收入人民币284.961亿元(45.22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5.0%,其中互联网增值服务收入为人民币230.428亿元(36.57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8.8%,净利润102.3亿甚至超越了目前中国最大的专业住宅开发企业万科集团(96.2亿)[3]。

3.2传统媒体两个步骤实现商业价值

一般说来,传统媒体要实现商业价值,主要是通过采编、发行和经营三个途径实现。必须经过以下两个阶段,一是将信息传达给受众。在这个过程中,传媒产品通过采编人员对新闻信息进行采写与编辑,形成文字、声音或者视频,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介传达给观众和读者,进行有效地传播。

二是将信息传播的价值转售给广告主。广告主借助新闻媒体的影响力而对产品进行宣传投资,进而赢取利益。而传媒产品则通过这种途径,实现了信息到价值的转换。

在传统媒体这种商业运作模式中,媒体和读者,以及广告主和读者之间交流不多,彼此之间相对割裂,媒体一般很难准确判断读者的喜好和特征,广告主在投放广告时也会显得盲目。

通过以上转换,传统媒体实现盈利模式固定在以下三种途径:一是发行收入,二是广告收入,这是目前是市场化环境下传统媒体收入的主要来源;三是增值服务的收入,例如举办大型活动、论坛等[2]。目前,传统媒体的盈利模式,在网络媒体等新兴媒体的冲击和比较下,逐渐变得暗淡。3.3网络媒体通过“免费+收费”的模式实现商业价值

这种“免费+收费”的商业模式,主要是先搭建一个大型信息和资源平台,例如新浪门户网站,在此基础上开展增值业务。一般面向受众的信息服务是开放式的、免费的,但面向商户的增值业务,则是要收费的。例如搜狐门户新闻网站,从网站的建立、采编人员招聘和运营,都需要花费前期投入。然后通过各种信息渠道进行信息整理发布,让受众从多渠道接收。里面的广告业务,用户增值和体验业务,则是其重要的盈利方式。再以baidu为例,baidu对一般使用其搜索业务的用户完全免费,但baidu排名就是其增值业务,可以让不同的网站排名靠前或者置后,通过读者使用搜索业务费用转接到商家身上,进而实现收费盈利。

网络媒体的盈利方式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一是增值业务收入,如销售游戏币等,是很多网络媒体的创收的最大来源;二是广告收入,目前中国的几大门户网站中,除了新浪占比超过50%,其他网络媒体占比都不高。三是流量分账,这是目前增长最快和最热门的网络盈利模式之一。网络媒体要实现这种免费+收费的盈利模式,必须具备一个成本低、技术先进的数据平台,以及一个庞大的免费用户体验群体,这与和传统媒体的运行方式和发展路径差别巨大。

四 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

传统媒体需要借助网络媒体,实现由传统媒体向新型媒体的转变。而网络媒体也需要积极和传统媒体融合,借助传统媒体的品牌、内容、深度优势,由单一媒体向全媒体方向转变[6]。当前,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的融合,不仅已经成为大势所趋,而且越来越体现出强劲的生命力。而如何更好地进行融合,一直都是新闻媒体界内外人士讨论的热门话题。有鉴于此,笔者试就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融合方式等问题进行分析和比较,抛砖引玉,供专家师长指正。4.1电视与网络融合——互动电视。电视虽然是传统媒体中最为强势的媒体,但也受到了网络发展的巨大冲击和挑战。而选择与网络融合,不失为是电视媒体发展的新思路。通过研究和探索,互动电视由此应运而生。

互动电视(Interactive TV),也可称谓数字电视,是通过卫星、有线网和ADSL等宽带介质传送的具有信息交互功能的新型电视,更准确的说法应为互动多媒体;它具有宽带上网、大屏幕显示和数码电视三位一体的功能,能通过宽带或者电话线顺利地实现电视上网,并可采用图像叠加的技术,在无需中断电视节目的前提下,同步提供图文信息服务;数字电视具备简单、快捷、高清晰、互动等特点,不仅明显优于传统电视,而且优于现有的互联网上网方式[9]。

除了互动电视这种融合新媒介方式,网络与电视的融合还表现在传统电视业和网络行业的合并,成为新型媒体集团,美国于1995年就开始了这方面的探索。1996年微软与NBC结盟组建的MSNBC,就是利用数字式信息技术手段,让电视行业和因特网联姻,通过业界兼并,增加了自身的竞争能力。其互动网址不仅可以同时传送文稿和声像信息,而且具备了真正意义上多媒体的特征[10]。此外,有线电视网由于其宽带特性,目前已发展成为互联网最后一公里的最理想接入方式,也是普及网络实现三网融合的最佳方式之一,成为网络和电视融合的新热点。4.2广播与网络融合——网络广播

广播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相当一段时间前景辉煌,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媒体主流渠道,但如今已经被电视优势取代。而网络的迅速发展,又为广播的振兴提供了机会,网络广播由此产生。

所谓网络广播,即让广播借助网络的平台进行信息传播,发挥自身优势。目前,世界上众多的广播电台,都组建了自己的网络广播,例如美国的VOA、英国的BBC等网络广播巨头在全球网络广播行业占据霸主地位。我国目前也有100多家网络广播电台[7]。将广播这种传统的媒体和网络媒体融合,突破了传统广播时限性、地域性等制约,化劣势为优势,让广播具备了实时性、全球性和交互性新特点。

首先,网络与广播结合,可以让广播走向全球化,由于传统广播的传输手段受到了地域限制,收听范围小,效果也较差[8]。所以传统广播要扩展受众范围,特别是要在全球范围内传播,成本高昂且收效不大。

网络媒体技术的全球覆盖性,帮助传统广播突破了这种地域限制。

其次,网络广播改变了传统广播单项传播模式,让受众选择空间得到拓展。传统广播因为播出时间限定,节目限定,受众只能被动接听,失去了自主权。而网络广播则可以在任何时间和任意地点进行收听和点播,广播内容也得到增值。

再次,网络技术促进了广播数据库建设。传统广播的音频材料储存占用空间大,也不利于传播和共享,而网络空间资源的丰富性,弥补了这一缺陷,更让传统广播的各种信息资源得以完整保存下来。4.3报纸与网络融合——报业网站

报业网站是报纸与网络融合而成的产物。1992年,美国的《圣何塞信使新闻报》创办了全球第一份电子网络报。中国在这方面的开端始于1995年的10月,《中国贸易报电子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第一次开播演示,成为我国第一家在互联网上发行的传统报纸[11]。网络和报纸的融合主要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电子版阶段。这种电子报刊在前期并没有广告和订户收入,它最大的作用是可以让一份小报在一夜之间在国际上拥有自己的读者和国际影响力。这是报纸走向与网络融合的关键一步。与传统媒体相比,电子报纸最引人注目的是它内容的动态性,让读者经常可以阅读最新消息。此外,节约纸张和排版所需的的人力和物力,也是它的优势之一。

第二个阶段是超链接阶段。在这个阶段,报纸网站开始刊发详尽的深度报道和背景资料,然后通过超链接的方式,让读者从一条新闻迅速切换到另一相关背景资料和介绍的网站。从这个阶段开始一些报纸网站尝试开通电子论坛(BBS)、聊天室和邮件列表等服务,逐步实现了信息的互动交流。从 超链接阶段开始,报纸网站开始具备网络的特点,更快获取信息速度和传播速度。

第三个阶段是多媒体阶段。这个阶段是网络专用新闻的阶段,报纸网络版与印刷版相对独立,并且为报纸网络版配备专门的新闻采编人员,采取网络版特有的新闻报道,初步具备多媒体报道的特点。至此,报业网站已经不再只是传统意义上报纸的网络版,而是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和一般传统媒体相对独立、具有自身鲜明网络特点和功能的新型新闻媒体,具有交互性、多媒体化等网络特点,同时又具备传统媒体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巨大的公信力。

当前,报业网络的表现形式越来越丰富,逐步走向综合性门户网站发展之路。例如新浪、搜狐等大型门户网站,已经完成了从单纯新闻信息媒体,向多功能的服务网站方向转变。

结 论

本文结合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特点,从新闻学角度比较和分析了两种媒体在传播方式、商业模式、盈利模式、舆论监督功能等方面的优劣并对媒体的融合进行了初步论述。当今世界,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的融合趋势愈来愈深入,从单纯的两种媒体融合逐步走向多媒体融合,即当前流行的跨媒体融合。传统平面媒体(报纸、杂志等)、立体媒体(电视等)和网络媒体组合,形成诸多媒体跨界联合,最终形成两种媒体强强实现了新闻媒体行业新发展和新跨越[12]。相信这种跨媒体的融合,必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逐步规范,发展壮大。参考文献

传统媒体的坚守与融合 篇6

关键词:传统媒体;网络媒体;融合;

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3-0009-01

一、传媒行业现状及趋势

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一向被称为四大媒体,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这一格局,代替杂志被称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我们称之为“新媒体”,过去的四大媒体统统被冠之以“传统媒体”,现代经济与科技的飞速发展,使得新兴媒体特别是网络媒体的出现呈现井喷的态势,媒介的多元化也促使人们的选择更加多元化,传播从传统的传者中心转向受者中心。新兴媒体的迅速崛起伴随的是传统媒体的衰落,传统媒体的信息资源、广告资源、受众资源将被进一步“瓜分”,竞争的烽烟不息,媒介大战愈演愈烈。那么面对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一轮又一轮的冲击波,传统媒体是否已经走到了寿终正寝的一天,新兴媒体较之传统媒体的优点和长处在哪里?传统媒体如何在江河日下的当下完成自救并华丽转身?

二、传统媒体为什么不可取代?

传统媒体虽然在新兴媒体的强力冲击下,面临着受众的流失,但是传统媒体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其将不可被网络媒体所取代。

(一)报纸。报纸是最早出现的大众传播媒介,已经独领风骚百数年。报纸在时效性上虽然不及电子媒体,但却有成本低、记录性好、便于反复阅读以及易保存的优点,而且读者的选择性也比较强,可以自由安排时间挑选内容进行阅读,以及针对性比较强,有其固定读者群,加之多年来在受众群中树立的真实、可靠的形象,有权威性。因此很多受众在其他媒介上遇见不能确定的问题时,会第一时间想到拿报纸来进行核对。这些都是报纸媒体的显著优势。

(二)杂志。虽然和报纸一样,杂志同样属于大众传播媒介,但是杂志市场更具有细分化、专业化的特征。杂志本质上是最适合分众化的情感纸、专门纸,最适合进入人们的私人空间,最适合与人们的情感产生亲密接触。“阅读杂志是一种亲密的、投入的体验,满足个人的需要,反映个人的价值观。”

(三)广播。广播媒体对听众文化水平的要求不高,受众收听方便,接收介质简单,占用空间小,价格便宜,同时只需要动用一种感觉器官,受众在通过广播接收信息的同时还可以兼顾做其他事情,互不影响。就媒体而言,因其只涉及声音传播,制作相对简单快捷,信息传送时效快,另外很容易笼络一批忠实听众,每档栏目均会有不同程度的支持度。

(四)电视。电视媒体作为主流媒体,担负着重要的宣传责任。它的传播速度快、内容多元化,节目图文并貌且生动形象,动作和声音同时刺激感官。且电视媒介的传播范围广、传播介质普及率高,有着深厚的观众缘和较固定的收看群体,对人们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网络媒体的强大优势

从网络的发展历程中看,网络媒体从海量信息、自由互动、电子邮件、网络博客、全球同步等方式逐渐打造了传统媒体无法与之争锋的强势资源。如果用一句话来概述其特征,那便是“更高、更快、更强”。

(一)内容丰富,信息海量。传统媒体由于版面和固定播出时间的局限,报道的内容,信息的吞吐量也极其有限,而网络媒体既无版面限制,又可随时发送的特点使信息的海量传播成为可能。任何你想到的内容都可 以通过网络中的各大强势搜索引擎进行寻找。单就信息承载量来说,传统媒体难以与海量信息的网络媒体相抗衡。

(二)传播迅速,范围极广。我们知道“新闻”的定义即“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网络媒体的即时报道使得新闻的时效性得以保证,新闻工作者可以第一时间发布信息,受众可以第一时间了解事实真相,这一切都是传统媒体所无法比拟的。同时网络媒体让人们所赖以生存的地球,真正地、名副其实地成为“地球村”。 它既有广播电视媒体传播新闻信息快捷之长,又无广播电视传播新闻信息覆盖面有限之短。网络所到之处,也就是新闻信息所到之处。它既不受国家疆界的空间限制,也不受刊播时间的限制,网络媒体媒体具有传播速度快且传播范围广的显著特点。

(三)便于互动,反馈及时。传统传播过程是以传者为中心的,大众传媒占据着话语生产的主导地位,人们虽然可以对媒介所传播的内容进行选择性接收和选择性理解,但是由于受制于表达渠道的匮乏,受众的声音往往十分的弱小。而网络媒体为网民提供了各种表达自己声音的平台,有利于网民自主参与话语生产和话语阐释。网络媒体的用户反馈功能使用户广泛、主动地参与网络传播,网民在发表自己意见的同时还可以自主解读媒体提供的信息,并能够在网络中与其他网民进行交流,形成合力,对媒介的话语生产形成制衡的力量。在某种程度上,网络已经逐步的接近“观点自由表达”的状态。美国学者威廉·哈森在《世界新闻多棱镜——变化中的国际传媒》中说:“实际上,‘受众’这个词本身也正在过时,因为它暗含一种被动接受的含义。”

(四)博采眾长,多媒体传播。网络媒体还可以集多种传播方式于一身,融合各种传播媒介的优点,方便地实现了多媒体传播,做到图文声像并茂。这样的传播优势使得其相对于其他传统媒体来说更具有吸引力。

四、媒介共栖与融合

以上我们分别谈了几种常见的大众传播媒介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在新的媒介环境下,优胜劣汰是生存之道,竞争才会催生技术的变革和新的传播工具的诞生,但是竞争的结局不一定要非此及彼,在经过了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激烈碰撞过后,媒体生态环境的变化也由最初的动荡逐渐转变为动态守恒。网络媒体在自由竞争的环境中找到了生存之路;传统媒体也在新的启发下再次用新的“生长点”来支撑自身的“相对优势领域”。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之间的合作成为必然,媒介融合也变成大势所趋。

传统媒体的坚守与融合 篇7

关键词:纸媒编辑,新媒体冲击,坚守与融合,对策,探讨

一、前言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 新媒体的发展给传统媒体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在此过程中, 传统媒体为了更好地适应新媒体环境, 逐渐对自身立足发展之出路进行了探索, 由此也揭开了媒体融合时代这一大背景。但对于传统的纸媒而言, 其逐渐丧失了80年代的王牌地位, 选择媒体融合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纸媒编辑作为纸媒的核心, 其要在新媒体环境下在思想上认清纸媒的发展趋势, 并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素质, 进而在坚守阵地的同时, 以融合的思想为纸媒的发展开辟新的出路。

二、分析新媒体时代纸媒发展所面临的困境

新媒体环境下, 传统媒体中的纸媒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 在逐渐丧失80年代王者地位的同时, 对于如何借助媒体融合的思想, 在坚守自身阵地、充分发挥纸媒优势的基础上, 借助新媒体开辟全新的发展阵地方面尚处于探索阶段。而纸媒在发展过程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是同质化现象过于严重, 内容缺乏价值性, 难以满足受众的实际需求, 进而致使自身陷入发展瓶颈。一方面, 新闻信息内容同质化问题严重, 编辑在进行新闻编辑的过程中, 过于依赖对网文的摘抄, 忽略了新闻采集的重要性;另一方面, 在借助新媒体平台进行新闻信息传递的过程中, 在版面素材的运用搭配上繁复、夸张, 内容华而不实, 缺乏新闻价值。此外, 在封面的设计上逐渐趋同于杂志封面的设计, 而在新闻内容的编辑上片面强调对图片的运用, 缺乏文字内容, 且在版面设置上因专版、专栏设置的“撞车”致使新闻内容缺乏新意且过于形式化。而面对纸媒这一发展现状, 纸媒编辑的重要性也就随之凸显, 如何充分发挥出纸媒编辑在纸媒坚守、融合中的作用, 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新媒体冲击下纸媒编辑实现坚守与融合之对策

(一) 转变自身角色意识

1. 提高对编辑美学的重视程度。对于纸媒编辑而言, 需要为提升报纸刊物的影响力而进行积极的探索与改变。在新媒体时代, 纸媒需要以受众的需求为出发点与归宿。对于受众而言, 其在阅读报纸的过程中, 第一眼引起他们注意的往往不是内容, 而是整个刊物所带来的视觉冲击力, 要以此来吸引受众阅读报纸内容的兴趣, 就需要把握好版面与内容的设置比例与搭配。尤其是在新媒体时代, 对于纸媒编辑而言, 需要首先实现自身角色的转换, 以编辑美学为引导来确保版面与内容的平衡, 并提升纸媒的影响力, 促使纸媒在新媒体的冲击下能够坚守阵地。

2. 从幕后走向幕前, 成为新闻的全程策划人。对于纸媒而言, 要想具备自身的风格特点, 就要借助“内容为王”来提升新闻信息的价值, 并实现品牌效益的营造, 从而在当今的出版媒体市场中脱颖而出。这就需要纸媒编辑从幕后走向幕前, 介入报纸策划、编辑以及设计等各个环节之中, 成为新闻的全程策划者, 进而与记者进行沟通协调, 通过智慧的融合赋予新闻内容以独特的见解与风格, 确保纸媒在应对新媒体冲击的过程中依旧能够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二) 培养纸媒编辑的互联网思维意识

1. 差异化定位与整体策划意识。虽然新媒体以势不可挡的趋势占据了当今媒体行业的主体地位, 但是传统媒体的优势依旧无法被掩盖。在这一过渡阶段, 对于纸媒而言, 则需要充分发挥纸媒编辑的专业技能。首先, 要具备差异定位意识。 在新媒体的冲击下, 需要基于受众分流的趋势将差异化作为发展的方向, 要借助手机、电脑等上网终端提供差异化的产品信息, 最大程度地吸引受众群体。在纸媒步入融合发展之路的过程中, 纸媒编辑需要强化新闻的权威性, 深化新闻内容的深度与广度, 在真实客观还原新闻事实的基础上, 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并提高信息的质量。其次, 要具备整体策划意识。对于纸媒编辑而言, 需要积极地借助新媒体带来的全新的信息途径, 提升自身的整合、策划能力, 进而在整合信息资源的基础上, 推出全新的新闻产品, 营造良好的品牌效应。

2. 培养编辑的创新意识。互联网新闻的传播途径是基于用户体验这一中心来满足受众的实际需求的, 进而才能够赋予新闻信息以价值。因此, 对于纸媒编辑而言, 就需要以此为切入点, 逐步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理念。要将自己原有的知识与基于新媒体环境下相应的新知识进行对接与融合, 以丰富自身的知识系统, 并打破原有思维的束缚, 对新闻价值取向以及写作模式等进行创新, 要具备质疑思想, 进而才能够深入挖掘新闻信息, 并在此过程中植入互联网思维, 以支撑创新的实现, 进而才能够在坚守纸媒阵地的基础上, 以创新来促进融合、发展。

(三) 源流并重, 确保新闻内容的平衡性

事实上, 在广播电视媒体出现之时, 媒体行业就曾发出过纸媒将逐渐走向消亡的言论。但事实证明, 纸媒依旧坚守住了阵地, 在媒体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功能与作用。因此, 在网络媒体诞生与迅猛发展的当下, 报纸依旧是媒体行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媒介形式。而在纸媒逐渐以受众需求为核心来发展的过程中, 因片面强调报纸对受众的吸引力致使纸媒内容呈现出草根化的发展趋势。而在此过程中, 则需要纸媒编辑平衡好草根化与深度化之间的关系, 在确保引起受众共鸣的基础上, 提高纸媒内容的质量与新闻价值。

四、结语

基于新媒体的冲击与挑战, 对于纸媒而言, 要想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立足, 就需要在坚守阵地的基础上, 积极转变思想意识, 以融合发展之路为导向, 在转变自身的角色意识、培养编辑互联网思维意识的基础上, 确保源流并重, 平衡好新闻内容草根化与深度化之间的关系, 确保纸媒能够打出“内容为王”的旗帜来促进自身的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涵.媒介融合视阈下纸媒编辑的新媒体思维研究[J].新闻知识, 2015 (04) :69-70+63.

[2]毛瑞芳.浅析新媒体叙事模式下纸媒编辑的转型路径[J].东南传播, 2014 (03) :133-134.

传统媒体的坚守与融合 篇8

郑官怡

“新媒体报”漫画

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成熟和发展,新媒体日益发达,受众的阅读习惯发生着悄然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惯于通过互联网获取资讯。广播、电视、报纸和杂志等传统媒体受到了较大的冲击,受众面不断变小,广告客户出现大幅度流失。但传统媒体依然存着品牌知晓度、内容权威性以及编辑能力方面的优势,新媒体的出现并不意味着传统媒体的终结,只有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有效融合方能做出好的内容,形成良好的传媒产业模式。

一、实现思想共识,认识内容和价值观才是媒体的核心资产

新闻属于大众传播领域,“内容为王”依然是媒体和传媒人需秉持的亘古不变的理念,记者和编辑主要做的事还是如何挖掘新闻价值,讲好新闻故事。在当前媒体同质化现象严重的情况下,要杜绝新媒体简单地把传统媒体内容电子化,媒介融合决不是传统内容的简单搬迁。

传统媒体生产的是信息产品,经营的是公信力和影响力。新闻的同质化必然导致过剩,生产同样的新闻相当于做无用功。全国有13亿人,各种媒介的竞相传播,造成了信息过剩的局面,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编辑记者为了完成填满版面的任务,天天抱着电脑找选题、离开网络不知道如何工作,很多时候在主动生产“垃圾”,不但不能为读者创造价值,还把好纸变成了废纸。其实,大多数新闻对读者的重要程度没有媒体人想象的那么大。对于媒体人来说,学会尊重客户、了解客户、发现客户是媒体向市场转型的基本功。媒体人应当苦练内功,让用户便捷地获取新闻,良好地体验全方位新闻报道,在为用户创造价值的过程中,实现和提升自身的价值。

如果能做到传统媒体提供内容资源,新媒体运营商提供价值增值以及全方位的端到端的多媒体内容产品的外包运营服务,双方共享品牌、渠道、客户等资源,那便真正实现了媒体融合的共赢。

二、整合既有新闻素养又懂互联网技术的新闻团队,转变新闻运作方式和采编流程

新媒体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在新媒体时代,互联网海量的信息得到充分体现,伴随着搜索引擎技术不断更新换代,文字、音频、图片、微博、微信等搜索功能的不断创新和扩充,公众在海量信息中获取所需更加快捷方便。任何一个网民都有可能成为信息的生产者、报道者,在不断创新、不断颠覆的互联网时代,必须要建立既有新闻素养又懂互联网技术的新闻团队。

传统媒体中大多为采编人员,他们对数字媒体的运作还并不了解,融合以后,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作新媒体技术支撑。而当成长中的新媒体投入大收效小,主要收入来源还是传统媒体的时候,几乎没有人关注技术人员。技术人才掌握着先进生产力工具,传统媒体如果在行业和组织内部,不能形成尊重引领技术进步的人才氛围,不能像尊重采编人员一样尊重技术人员,其融合只能是缘木求鱼。

新媒体到来后,读者对深度化的内容需求并未下降。2013年,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了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调查显示,我国国民的图书阅读量从 2011年的 38.6%增加到 2012年的40.3%;而电子书的阅读,更是从2011年的人均1.42本增长到了2012年的2.35本。

疏理新闻信息传播的过程大抵为生产、组织、分发、反馈四个环节,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影响,首先是在生产环节上。移动设备和网络的普及,使得新闻众筹的成本越来越低,也消解了传统媒体在速度和广度上的优势。在新闻信息的组织上,新技术使媒介融合变为现实。而在分发环节,大数据、云计算、社交网络等技术的发展,使个性化搜索得到最广泛的运用。在最后的反馈环节,交流方式由从前的单一、单向维度转变到现在受众每时每刻都可用便利的方式对新闻信息评头论足,不仅可与生产者交流,更可以加入到新闻生产的各个流程。

同时,探索在准度与速度之间找到平衡,考虑如何优化传统的新闻机构生产流程。比如,可以考虑将记者采访后产生的碎片化信息进行一次传播,然后由后方编辑部对多个记者的碎片化信息进行二次加工,迅速发布。这也是处理碎片化信息和深度信息之间关系的有效方式。

另外,用新闻众筹模式让用户来决定要不要做新闻,即将新闻的线索征集、采访、成稿等过程展示给用户,让用户加入,可以提供线索、参与采访、发表观点,将一篇稿件的单次新闻传播,变成一场有始有终、有播发有反馈的新闻行动。

三、重视研发和营销,找到清晰的盈利模式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不仅仅是渠道和内容的创新,也是赢利模式的创新。近年来,媒体竞争愈来愈剧烈,政府规范媒体的政策也越来越细化,媒体融合呈现投入大、见效慢的态势,甚至有媒体人认为两者的融合发展上如果形不成产业化发展,不能带来经济效益,这种融合发展就不可能具有持续性。

科技推动现代化进程,在多元化的信息时代,人们对信息的需求越来越高,传统媒体的影响力逐渐被数字化媒体所取代,这也是一种必然趋势。因此,我们主要探索新媒体的研发和营销,找到具有成长性和可持续性的盈利模式。

第一种是与内容生产相关的模式,这也是媒体的天职。代表长期价值的高专业度内容生产的公共平台价值会随着分众化、圈子化的时代而逐渐凸显优势。其中,包括付费、开发资讯产品、数字化出版等多种模式。

第二种是依靠广告的赢利模式。虽然广告不能成为未来的主流,但中国的市场兼容性很大,若能生产出好的内容,对客户有效应,客户就会在这个平台上投钱。

第三是找到与互联网融入的端口,加强对内容进行运营,为内容生产找到目标用户,维持再生产。比如,新媒体通过依托网络强大的搜索引擎,向用户提供“链接服务”,通过“卖”这种链接与关键词,就能获得广告、股票等盈利。新媒体的发展中,微营销风生水起,以微博、微信为主的平台吸引了大量的用户眼球。媒体从各自的受众定位、读者兴趣点、发表内容的形式去找准自己的定位。最早的微博营销就从读者的价值需求创造转载量。以微信为例,截至2013年1月,用户就达到了3亿。

未来是订制信息的天下,从市场出发,让用户便捷地获取新闻,高效率地找到对自己有价值的信息是媒体扩大影响力和盈利的突破口。

上一篇:低成本做中学物理实验下一篇:柏林爱乐音乐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