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计算机有效教学

2024-05-07

高职计算机有效教学(精选十篇)

高职计算机有效教学 篇1

1 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 高职院校对于计算机基础的教学日益看重, 随着计算机基础的教学不断深入, 其中所隐藏的一些问题也慢慢的显现出来, 而目前计算机基础教学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学生与学校两个方面, 下文根据这两个方面对其教学问题进行分析。

1.1 学生的计算机基础不一致

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 其生源来自全国各地, 所以对于计算机基础技术的掌握情况也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 首先对于一些处于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的学生而言, 他们往往很早就对计算机有所接触, 除了相应的计算机课程之外, 在课外也经常运用电脑写文档或者玩游戏, 随着周围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 对于计算机基础技术已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握, 而对于一些经济相对而言比较落后的学生而言, 对于电脑的接触机会往往比较少, 而由于学校环境的限制, 对于计算机课程的学习机会也比较少, 久而久之学生对于电脑的熟悉程度比较低, 甚至有些学生连基础的开关机都做不到, 这种现象绝对是有可能发生的, 由于我国个地区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贫富差距, 很多偏远地区的学生甚至没有机会接触电脑, 所以产生这种现象就不足为奇了, 这种情况直接导致了学校的教学工作难以开展, 如果从最基础的计算机基础学起, 那些对于计算机技术相对熟练的学生就会失去对于这门课程的兴趣, 如果放弃基础直接进行计算机操作的教学, 对于那些计算机技术掌握程度不是很高或者说没有掌握的学生而言会产生一种学习的压力, 所以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首先就要从课程的改革做起。

1.2 课程设置不合理

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普遍存在课程设置合理性问题, 具体表现为:在课程体系设置方面, 没有结合学生专业设置课程体系, 导致学生认为所学知识并不重要;在课程内容方面存在重复, 目前在初中、高中阶段都开设信息技术课, 有些非常基础的计算机基本常识在不同学习阶段反复出现, 易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

1.3 学校教学资源的限制

虽然近年来我国的高职院校的建设得到了显著的发展, 但是仍然存在着部分高职院校教学资源落后的情况, 教学资源的不足主要表现在教学设备与教学团队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教学设备的限制, 很多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室设备的数量有限而上课的学生太多, 一个计算机教室几十台计算机几乎处于整天工作的状态, “换人不换机”的现象时有发生, 这种情况直接影响计算机的使用寿命, 从而影响计算机基础的教学质量, 其次就是计算机教学设备的更新换代严重不足, 很多高职院校的计算机设备很久没有更新, 这就导致了很多现代化的计算机基础基础无法实际教学, 从而影响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就是教学团队的建设情况, 在处于信息时代的今天, 信息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非常快, 而在教学领域, 计算机的教学往往很难实时的更新, 由于教学团队的影响, 很多学生学习的知识与时代脱轨, 对学生的未来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所以, 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的教学改革还要注重教学资源。

2 推动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有效策略

针对上文中所提出的有关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斜纹对于推动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有效策略进行分析, 同样是分为学生与学校两个方面。

2.1 计算机基础的分类教学

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对于计算机基础的掌握情况参差不齐, 为了更好的推进高职院校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教学, 提高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整体质量, 应当将学生采取分类教学的方法, 首先将学生统一进行计算机基础的实践操作的摸底考试, 根据学生的不同成绩对学生进行分类, 对于成绩相对而言比较好的学生而言, 排除极少数的特殊情况, 他们往往对于计算机基础技术的掌握比较熟练, 所以在进行教学时首先将其分为一类。另外对于成绩相对而言比较差的学生来说, 其对于计算机基础的掌握能力普遍较差, 所以对于这部分学生分为另一类。对于成绩比较好的哪一类学生则直接过滤到计算机最基础的操作, 对其直接进行计算机操作基础的教学, 筛选掉中小学中所涉及的计算机基础相关知识, 对其进行更高层次的教学, 而对于成绩比较差的学生而言则要进行计算机最基础的操作培训, 等到其培训通过考核之后再将所有的学生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让计算机基础相对比较好的学生带动较差的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实现共同进步。

2.2 根据学生专业合理设置课程内容

课程设置上的改革, 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在课程体系设置上, 计算机基础类课程要贴近学生专业, 结合未来工作岗位设置, 如医学类专业学生可开设专门的医学信息管理系统类课程;在课程内容方面, 如会计类学生可针对其专业特点加强对Excel电子表格处理应用实训, 计算机类学生可以对计算机原理, 数据表示部分将内容进行拓展, 培养学生对本专业浓厚的学习兴趣。总之要改变以往所有专业所有学生相同的教学内容的教学现状。

2.3 加大教学资源的投资

对于学校的硬件设施而言, 只有加大对其教学资源的投资, 而筹资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除了学校的基本教学投资之外, 还要加强校企合作, 将学校与企业紧密的联系起来, 企业对学校的教学设施进行资金的投入, 学校则对企业进行订单式的人才培养, 让企业与学校实现双赢的局面。对于计算机基础的教学设施的投资而言, 首先要对于教学设备进行更新升级, 让教学设备与时代的要求相接轨, 其次就是扩大教学场地, 解决“换机不换人”的现象。另一方面就是对于教学团队的建设, 教学团队对于计算机基础的教学而言, 起着绝对的作用, 学生所学习的知识全部都是有教师所引导而来的, 特别是对于高职院校的课程而言, 对其实用性与技能型要求比较高。这往往不是通过书本可以获取的知识, 所以教学团队的建设十分重要, 对于计算机基础的教师而言, 必须要定时定人的进行学习与培训, 计算机的相关知识更新比较快, 所以要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就必须对教师进行定期的培训, 让教师所获取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式更好的与社会接轨, 学生所学习的知识才能更好的与时代接轨。

3 结语

如今的时代属于一种信息技术主导的时代, 所以对于计算机技术的教学一定要随着时代的变化与变化, 无论是教学团队还是教学方式都要有着实践性与时代性。对于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基础的改革而言, 相较于教学团队的建设, 更重要的是学生教学方式的改革, 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硬性问题进行改革, 分析各种情况, 对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内容进行实时更新, 保证学生所学习的知识可以更好与时代接轨。

参考文献

[1]黄小英.高职院校计算机等级考试对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影响与改革[J].教育与职业, 2012 (23) :130-131.

[2]邱苏林.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对于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14 (12) :183, 185.

[3]吕歆.浅析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J].电子测试, 2016 (10) :81-82.

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 篇2

高职院校计算机教育的这种不正常局面应该尽快得到改观。

我院在计算机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改革的尝试,有些收获。

笔者认为改革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教学计划灵活安排,创造良好开端

以往在讲授《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时,总是按照教材的顺序,先讲计算机的硬件基础知识、数制转换等,再讲Windows操作系统及Office办公软件。

由于计算机课程的硬件部分理论性强、专业术语多,且晦涩难懂,往往在几个星期的理论课讲完后,学生还不知道计算机到底能做什么,更谈不上有什么学习兴趣。

有鉴于此,在教学计划上,可根据实际,灵活安排,先导入实例进行教学,再讲解理论,而不必按照教材内容按部就班地进行。

如在讲授Excel的“公式与函数的运用”时,可选取一个实用或典型的例子作为切入点,导入到教学内容的开头,先行教学,至于枯燥的理论,可以在以后的教学中适时穿插进行。

如可从学生比较熟悉的“工资表”入手,通过讲解“工资表”的功能、应用方法,并上机操作运行,以实实在在的例子,让学生认识到这些内容是能够帮助他们解决具体问题的,是有实用价值的,从而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调动起学习兴趣,为下一步的教学活动开好头、起好步。

二、授课讲究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课堂授课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核心,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关系到能否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应结合计算机课程的特点,充分注重实践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长期被动式的学习方法束缚着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发展,教学中学习观念的转变是培养其自主能力的首要问题。

创新思维是学生在最佳心态得以发展时出现的。

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堂上营造宽松、民主、愉悦、新奇的气氛,为学生形成“最佳心态”创造条件。

要做到这一点,笔者看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在创造教育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作为一名教师,要在教育过程中实施教育创新,就必须让所有学生充分展示他的个性,使他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活动。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给他以充分展示的机会,不压制,不打击,不欺骗,使学生各尽所能、各展其才。

这样,才能使教育教学活动,活泼而又赋予创新意义。

要做学生的朋友,做到因材施教,教学相长。

我们的计算机教学是人机交互以技能操作为主的教学,我们强调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生是技能学习的真正主体,利用这个教学特点,让他们意识到你是今天学习的主人,实验结果来自于你的努力,老师只是“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老师的演示操作仅仅起着指导作用。

与学生的第一次接触,就应以此理念要求学生,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让他们产生“断奶”的痛苦,从而去寻求学习的方向,使自主学习的观念渗透到其内心中。

三、课后强化训练,娴熟操作技能

“实践出真知”,“熟能生巧”。

娴熟的操作技能需要大量的训练作前提,而课堂的练习是宝贵且有限的,这就需要学生在课后用大量的时间来强化训练。

1.充实实验例子,强化训练

加强训练是培养学生熟练操作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自我测试光盘》是与教材相配套的CAI课件,具有题量广、可随机抽题、能自动评分等特点,而且操作环境与考试的环境非常相似。

因此,应将《自我测试光盘》作为学生课后训练的重点内容之一。

高职计算机有效教学 篇3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计算机 教学水平 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1 我国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教育现状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社会对于各类的计算机人才需求越来越大,导致各类各层次院校都普遍开设了计算机类专业,从而出现了宏观上人才短缺,微观上人才过剩的怪相。对于高职院校而言,生源质量普遍较差,模仿照搬本科院校的培养方式往往会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教师没有积极性,学生没有兴趣,毕业后对知识博而不精没有一技之长,在与本科院校毕业生的竞争当中往往处于劣势。所以如何对于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进行改革,如何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更加有效的提高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水平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2 目前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1)办学理念滞后

部分高职院校计算机教育培养理念落后,本质上仅仅是中职教育的延长和本科教育的缩短,没有确立自己的特色培养方向,在很大程度上制约教学质量和水平。课程设置也没有新意,学用脱节现象严重。

(2)硬件设备落后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速度日新月异,硬件软件的更新非常快,然而由于部分高职院校发展方向不科学,定位不准导致经费滥用,好钢没有用在刀刃上,出现了老牛拉车的现象,硬件支持上出现疲软,很多新软件新工具不能很好地在设备上运行设置根本无法安装,从根本上制约计算机教学水平的提高。

(3)教师知识更新滞后

计算机科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由于其更新速度快,新工具新理念从出不穷,如果计算机授课教师不能及时地更新已有知识,将新知识及时消化,就无法保证走在学生前面,甚至出现学生闻而师不知的尴尬处境。

3 提高教学水平的有效策略

(1)推动课程的有效开展

计算机专业相较于其他专业来说最突出的特点是时代性,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导致计算机也迅速发展,而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则更要紧跟时代的潮流。目前计算机专业的时代性特点主要体现在教材选择、教学内容以及实践设备三方面,因此,高职院校管理以及教师的教学则要紧跟时代,首先在教材的选择上,可以根据大部分学生的兴趣来选择,但必须符合现代社会需求和发展的要求,并及时更新过时的教材。提倡学校教师根据本校学生情况自编教材,如试验教材、课程设计指导书等。其次,教师需明确需要开展的课程和课程应开展的内容等问题,避免出现由于课程过多导致学生博而不精,本质上学不到知识的现象。在设备方面,鉴于计算机的多用途,硬件上必须保证各类课程开设所需安装软件的能够流畅运行。除此之外,由于国外在计算机教材方面的更新速度快于国内,所以学校还可以经常引进和借鉴国外优秀的计算机教材,这样可以让教师和学生们及时的接触到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在开阔眼界的同时也增加了专业素养。

(2)改善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为主,而学生则围绕教师学习,而如今的教学方式则是学生为主体,因此,教师要明确学生的地位,以激发学生主动性和学习积极性为主,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以更好的提高学生们的创新能力、自主思考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材内容具有一定程度的有限性,对于不同的高职院校的生源情况不一定都合适,教师不能只根据此对学生进行授课,要学会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和整理,将学生必须要掌握和根据兴趣酌情掌握的课程内容区分开来。不要教条地书中有多少就讲多少,最后导致学生没有兴趣,教师没有动力的情况出现。而且还要不断地添加与时代相符的先进理论,以便于更好的将计算机专业的特点充分体现。尽量采用任务驱动法来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目标和学习的认知规律,对教学内容进行综合分析,设计出若干任务,每个任务又包含有若干知识点,这样学生在完成任务动力中学习了知识而且还寓教于乐。所以说教学不只是给学生教授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主要的。

(3)重视实践课 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高职院校主要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而计算机专业又是对实践能力要求较高的一门科目,所以帮助学生们提高其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尤为重要,这样也便于学生更快适应社会生活。因此,高职院校在计算机教学中要增加实践课程,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训机会,根据实训教学要求,按照知识模块建立“基本实训+提高实训+综合型实训”的分级体系,分级考核和锻炼学生对知识模块的综合应用能力。彻底改变过去重理论轻实践的陈旧教学方式,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传授给学生们,这样能及时改正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失误,从而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也提高了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冰娟.谈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4(05).

[2] 张宁.浅谈职业教育中的计算机教学[J].职业技术,2004(10).

[3] 胡钟月.如何提高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初探[J].才智,2010(13).

高职计算机有效教学 篇4

一、合理选用和使用教材,注重教学内容的层次性

计算机教材的本身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因此要注意选取内容新、实用性强的教材,并做到适时更新。也可以结合学生的要求和就业的特点,开发校本教材,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充实教学内容。教师须准确把握教材的深度、广度,让学生学得懂、够用、实用、能用。应当注重社会实效性和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和个性特点,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准切入点,学到实用的知识。

二、在课程开始前做到两个充分了解

1.充分了解所要讲授的课程。传统的方法停留在对课程教材的了解,计算机课由于其自身更新迅速的特点,要求我们在充分了解教材的同时,还要对其与其它课程的关系、其发展方向以及与职业的关系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做到知之其然,还知其所以然。例:在教Photoshop这门课时,采用的教材是《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Photoshop CS3》。本书系统、全面地讲解了中文版Photoshop CS3的软件功能,包括图层、通道、路径、颜色管理、蒙版、滤镜、文字、动作等, 内容含量丰富,步骤讲解详细,示例效果精美。可以说教材是很不错的。但仔细研究发现,教材讲的完全是通用性的知识,到底如何在具体的行业中应用却提得很少。这时我就把PS做数码照片处理、PS做广告等项目加到课堂教学中,忽然发现学生学习的兴趣明显增强,效果明显提高。

2.充分了解你要教的学生。学生存在差异,作为老师要了解这些差异,上课时才能有的放矢。在讲授《Photoshop》 时,我事先通过问卷调查、谈话了解等方式方法摸清学生的基本情况,大多数同学对网页设计、广告设计感兴趣,但也有一部分同学对这门课什么都不想学。因此我将全班学生分组,每组3至4人,感兴趣的作为影楼数码照片处理、网页、广告设计公司,不感兴趣的作为客户,在学习中,模拟现实,公司做到“客户”满意为止。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消除了课堂的消极因素,效果自然提高。

三、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1.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成功的愉悦,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协作能力。营造民主、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是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理念。高职生在中学阶段的学习中屡遭挫败,对课堂学习失去了兴趣和信心。教师在课堂上要为学生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平等讨论、相互补充,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感受成功的愉悦,激励学生主动学习,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协作能力。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自学能力。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大胆质疑、勇于探索的强大动力。我们的教学要唤醒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教师要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来获得更多、更新、更有用的知识。真正体现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 唤醒和鼓舞。

3.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在注重学习任务设计与布置的同时,注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用探索式和任务驱动式等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大胆设想,萌发创新意识,产生创新的欲望和兴趣。以观察能力, 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为核心建构起来的学习结构,将会极大地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形成。

四、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练就一身过硬的技术

如今的职业能力不是单靠一门课程就可形成,我们教的这门只是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一份子,作为传授知识的老师,单一的知识结构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了。因此,我们要教学之余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在讲授Photoshop开始时,我没去关注网页、广告方面的知识,只知道熟透工具的使用,教会书上的例子,教学任务是完成了,可学生下课后还是什么都不会。后来我就去找原因,发现中职学生的特点是老师教什么,他就学什么,很少有推广应用,包括最基本的office软件。因此我就苦钻平面设计、网页制作和广告设计方面的知识,注重自己的审美观的培养。练就一身过硬的技术尤为重要,中职学生往往佩服有本事的老师,尤其是你的本事能在社会上施展,他们更是崇拜。我讲授Photoshop及office软件时,同时又自己做一些设计出来,上课时用这些项目讲,学生自然愿意听你的。

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探究论文 篇5

关键词:虚拟技术;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应用价值

1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计算机作为信息技术的支撑平台,在信息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显。高职院校开设计算机教学,不仅是落实素质教育的现实需要,也是推进信息化发展战略的根本要求。然而,许多高职院校由于办学资金和场地有限,导致计算机教学设备、设施严重不足,使计算机实践需求与现实设备不相匹配的矛盾日益突出,实践表明,虚拟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解决计算机教学矛盾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着重探讨了虚拟技术在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对于推进虚拟技术应用、提升高职院校教学效果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2虚拟技术概述

虚拟技术是计算机科学中的一种通过组合或分区现有的CPU、内存、磁盘空间等计算机资源,使其能够支撑一个或多个操作环境,从而实现原有资源优化配置的信息技术。虚拟化就是打破现有计算机物理结构之间的壁垒,把计算机本身的物理资源转化为逻辑上可供管理和支配的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计算机的综合效益。随着虚拟技术的成熟与进步,在可以预期的将来,虚拟技术必将得到广泛应用,将深刻的影响着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所有的资源将变得更加透明,且都将按照逻辑方式进行管理,使资源的自动化分配得以实现。虚拟环境具有与实体环境一致的应用环境,并需要多种技术的有效支撑,比如计算机的服务器、操作系统、存储的虚拟化等。因此,虚拟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不仅能充分发挥现有信息资源的作用,还使虚拟现实成为可能,将带来巨大的社会影响和深刻变革。虚拟技术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发明以来,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虚拟计算机就是通过虚拟机软件来实现,而无需另外再配置计算机硬件,用户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进行计算机操作,而无需担心硬件如何配置。因此,虚拟技术不仅能有效模拟计算机,还能充分发挥现有计算机教学资源的效能,较好地解决计算机设备、设施不足的问题,对于条件有限的高职院校无疑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1]

3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3.1计算机型号不统一

由于教学需要,高职院校计算机室需要适量购置一些新设备,但限于资金困难等原因,一般只是进行部分更替,形成新旧计算机共同使用的局面,导致计算机型号不统一。同时,由于计算机更新换代较快,使新旧计算机在配置上存在代差。教师在实施教学时,对计算机难以实现统一管理,学生在实际操作时,容易出现操作失误,从而破坏了计算机实训教学的一致性,直接影响了计算机教学效果。

3.2计算机数量相对较少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高职院校招生人数持续增加,对计算机教学形成了较大的压力。一方面,高职院校办学条件有限,不可能另行建立多个计算机室;另一方面,计算机教学已经成为高职院校的主课之一,现有计算机数量难以满足教学需要。计算机数量相对较少,使计算机实训课只能压缩课时,计算机网络实验也难以有效实施,直接制约了计算机教学质量和效果。

3.3部分科目难以展开

由于担心学生进行计算机实训时损坏计算机,部分高职院校计算机室管理员对计算机设置了硬盘保护卡、BIOS密码等,甚至屏蔽了控制面板,导致学生无法进行相应的安装和设置训练。在进行计算机系统维护教学时,为避免格式化、操作系统安装等对硬件设备造成损坏,教师一般只进行课堂理论讲解,而不安排试验教学。由于实验环境限制,使计算机操作系统实验和网络安全实验难以实施,学生只能学习一般的入门知识,缺乏直观的感受,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2]

4虚拟技术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4.1优化了计算机实验教学环境

虚拟技术具有硬件容量扩大、软件配置简化、设备维护方便等特点,教师可根据计算机实验教学需要,利用虚拟技术来建立相应数量的虚拟机和虚拟网络环境,极大地提高了计算机实验教学的直观性和有效性。在计算机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虚拟技术在一台计算机上虚拟出多台计算机或者多种不同的计算机环境,使这台计算机可同时供多名学生进行系统操作实验,或者兼具服务器和终端机的职能,使学生能在服务器与终端机之间进行转换。

4.2更新了计算机实验教学手段

一是可实现维护实验教学。原来不允许在实体机上进行的格式化、磁盘分区、操作系统安装等实验,现在可以通过虚拟多台计算机进行虚拟维护实验,而不会对实体机硬件产生任何伤害。二是可实现操作系统实验。虚拟技术通过对实体机硬盘、内存等进行虚拟,可虚拟出多台相互独立的计算机,每台都拥有完整的CMOS、硬盘和操作系统等,学生可以进行操作系统的相关实验,而不用担心系统崩溃。三是可实现网络实验。原来受设备和场地限制,难以开展计算机网络实验,但虚拟技术可以虚拟网络环境,让学生在一台计算机上就可完成大部分网络实验任务。四是可实现网络安全实验。在实体网络环境中,进行网络安全实验容易受到网络设备性能和网络环境的影响。而虚拟网络环境,则可以方便的虚拟网络操作系统的安全配置、数据加密系统应用、hacker工具使用等网络安全实验。

4.3提高了计算机实验教学效率

一是挖掘了实体设备潜力。虚拟技术虽然不能从根本上完全代替实体机,但可以有效提升计算机实体设备的使用效率,使计算机教学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极大地缓解原来存在的计算机老化、型号不统一、硬件配置低等问题,最大限度的挖掘实体设备潜力,降低实验教学成本。二是拓展了实验教学方式。原来实体机实验时,受设备数量和配置等问题限制,很多实验无法开展。而虚拟技术可以在虚拟机上完成各种上机实验,使教学方式得以有效拓展,极大地促进了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有效提升。[2]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效率。而虚拟技术的成功应用,对于解决问题、改善计算机教学环境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在虚拟实验环境中,院校、教师和学生能够各取所需,使计算机教学向着虚拟化、体系化和高效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谢瑞杰.虚拟技术在高职计算机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19):135-140

高职计算机有效教学 篇6

关键词:微课 高职计算机 基础教学 效果

本论文是黑龙江省科研课题《新环境下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研究》(编号:JG2014020222)阶段性研究成果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教育手段,从过去的广播电视大学到现在的网络远程教学,教学视频一直是传播知识的重要载体,是学生自主学习知识的主要途径。随着现代教学手段的不断发展,“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手段,以其短小精悍、内容完整、案例经典、灵活有趣等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深受师生欢迎,并逐渐在各高校普及开来。微课打破传统的教学时间一致性,可以在任何时候,利用零碎的时间,在网上或下载到终端设备,进行轻松有效的学习。将微课应用于计算机基础教学,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1、高职学生现状分析

(1)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世界进入了信息时代。计算机已经应用到工作和生活的各个领域,计算机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在纷繁复杂的信息时代,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是现代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是学生将来立足于社会,在社会中生存发展的基础。但是在高职院校,很多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认识不够,认为计算机基础无非就是打字、上网、处理一些简单的办公文件。

(2)学生的计算机起点参差不齐

现在高职院校一般都面向全省乃至全国范围招生,虽然我国在中小学普及计算机教育,但由于地域差异、经济发展的差异以及学生个人对计算机的重视程度不同,导致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参差不齐。较发达的地区,对教育部关于计算机基础教育的要求落实的较好,设备先进齐全,并配备网络功能,学生接触的计算机信息较多,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欠发达地区计算机教育滞后,由于设备陈旧,不齐全,较少开设或不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欠缺,有的学生甚至计算机基础知识为零。

(3)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缺乏学习积极性

现在的高职学生,一般在高中时就没有较好的学习习惯,在家长与学校的严格督促下被动的学习,成绩一般。进入高职院校后,有了更多的自由时间,接触新鲜事物的机会较多,学生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很难抵挡外界新鲜事物的诱惑,不能合理的安排学习时间,对学习缺乏兴趣,没有学习积极性。另外,在计算机课堂上,由于学生计算机基础水平参差不齐,老师在内容安排上要兼顾两端,难免有些有计算机操作基础的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程产生轻视甚至厌学心理。

2、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

近些年,高职院校对计算机基础教学不断进行改革,其目标有两个:一是在教学内容上改革,使其更加符合现代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适应行业企业的发展需求,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合格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二是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改革中,也不乏涌现出备受推崇的好的教学方法,比如分层次教学、任务驱动、项目化教学等教学方法,虽然教学效果有所提高,但实施起来却又有一定的难度,而且仍然避免不了由于时间严格一致,形式枯燥等原因使学生无法长时间保持较高的热情和兴趣的情况。

二、微课的研究现状

1、微课的定义

我国对微课的研究时间较短,对微课的研究始于2011年,之后对微课的研究与实践不断的深化,目前微课逐渐学者和各高校研究关注的焦点。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资源、教师的教学手段、教学过程中的一种教学模式,其实践成效得到教育界的一致认可。在信息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大力发展的背景下,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改革思路也逐步呈现,微课程以独特的优势成为新的载体,对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随着人们对微课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全面,其概念内涵也在不断的发展、丰富。胡铁生作为国内最早负责组织和开展区域性微课实践与研究者之一,提出了微课定义的3.0版,即“微课又名“微课程”,是“微型视频网络课程”的简称,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课程资源。”

2、微课实质分析

从资源构建角度看,微课是一种教学资源。胡铁生先生认为:“微课”是根据新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实际,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的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中所需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体。

从教师授课的角度看,微课是一种教学手段。微课打破了传统的45分钟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延伸与拓展,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学生学习,从而让学生查缺补漏巩固提高,达到教学目标。

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关系来看,微课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微课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新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程序,有别于传统的传递接受式、实践辅导式的教学模式。微课教学是一种符合时代要求的积极探索,它能推动教师教学方式方法和学生学习方式方法的改进,提高教学效率,并效促进现代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

3、微课的主要特点

(1)时间短。微课的核心是一个完整短小的教学视频。微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利用强大的网络功能、移动的终端设备在较多的碎片时间进行远程学习,移动学习,并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一般微课的时间在10分钟左右,学生观看微课视频时能集中注意力。

(2)内容精简。微课有别于传统课堂循序渐渐、由浅入深的教学内容设计,而是针对某一重点或难点内容设计的微课堂,知识点少,目标明确,讲解或演示更加突出精简的特点。

(3)资源容量小。一般微课采用流媒体传输方式,微课视频以及相关资料文件包较小,便于下载到移动终端或终端设备移动或灵活学习观看。

三、微课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优势

1、微课特点适用于高职计算机基礎课程特点

高职院校肩负着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任,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基本信息素养和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能够利用计算机去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而计算机基本操作知识的特点是知识点多,实践性强,只需要正确全面的引导演示,学生模仿练习,通过应用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与微课的时间短、内容精简恰好不谋而合,因此微课特别适用于计算机基础教学。

2、计算机基础课程与微课相辅相成

高职计算机培养学生基本信息素养和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其中包括网络应用能力的培养、多媒体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这为学生通过网络来观看微课学习知识奠定了基础,同时通过网络观看微课也是对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与实践。所以在计算机基础课中应用微课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3、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微课短小,切入主题快,而且可以采用趣味性强的实例进行演示,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秉持“重视教师引导,从微处着手,快乐学习的”这一理念,让学生不再厌烦学习,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总结

当前,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现象普遍存在。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时间短、切入主题快、趣味性强的微课辅助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计算机基础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小学微课的设计制作于评审指标解读》,胡铁生,教育部动完微课培训会,2013年

[2]《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胡铁生,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

高职计算机有效教学 篇7

1 高职院校加强计算机实训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高职院校开展计算机实训教学, 其目的主要是培养和提升学生计算机知识的运用能力, 为社会主义建设培育符合需求的应用型计算机人才。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后, 从事的主要是社会服务、技术管理和应用等需要高技术支撑的行业。高职院校开展计算机实训教学恰好是能最大限度地保证这一教学任务和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与手段。

高职院校计算机实训教学主要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安装;另一方面是主流软件应用系统的安装及操作训练。此外, 还应尽量培养学生其他不同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如, 培养学生具备常用计算机语言程序设计及简单算法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制作各种简单网页的能力;培养学生网站建设与管理的能力等。只有经过严格而高效的实训教学, 才能使学生通过在校学习, 真正掌握可以适应社会及市场发展需求计算机技能与能力。

2 加强高职院校计算机实训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探讨

高职院校若想提升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 培养具备高级实用型知识技能的计算机人才, 就必须加强计算机实践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 使学生将掌握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结合起来, 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 从而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合格实用型人才。加强计算机课程的实训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 明确实训教学任务, 才能为加强计算机实训教学质量指明方向。

高职教育鲜明的岗位针对性是其显著特征之一, 而实训教学则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最为重要的环节。因此, 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将提升学生素质、培养学生能力做为实训教学的任务与目标, 使学生具备初步解决实际计算机应用相关问题的综合职业能力, 主要包括:

(1) 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开展计算机实训教学活动时, 学生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正是这种不断发现问题, 以及对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过程, 不仅引发了其学习趣, 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应变能力和锻炼了自学能力, 而且能够激发他们的创造才能和创新意识;

(2) 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在计算机实践教学过程中, 学生能够逐步熟练地掌握计算机应用技能, 如操作计算机相关设备的能力;安装和维护维修计算机的能力;使用计算机相关工具的能力;综合运用办公自动化软件的能力;开发数据库系统的能力等。这些专业技能是计算机专业学生求职创业、谋生发展的手段;

(3) 学生社会能力的培养。学生在解决实训中机算机应用问题的过程中, 处理人际关系能力、安排、组织和协调工作能力均能得到提升, 团队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也能得到加强。因此, 学生在熟练掌握计算机实际操作技能的同时, 职业素质和适应社会能力、创新能力也可得到较大提升。

总之, 计算机实训教学和理论知识教学一样, 是高职院校组织教学的完整组成部分。所以应以实训大纲和实训计划为依据, 编写包括实训计划、目的、内容和方法的教案。实训的内容应接触计算机科学的前沿, 注重新知识和技术的学习与掌握, 并结合新知识来指导学生实训。

2.2 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训方式

高职计算机实训教学活动的实施, 应以不同的实训内容, 实训阶段和实训对象为依据, 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进行。在具体实施中, 必须要明确突现学生主体地位。教师以指导者咨询者的身份参与到计算机实训教学当中, 而使学生始终处于实训教学的主体位置。如:上机或模拟实习时, 可突破传统的先理论后实训或理论与实训教学分段进行的模式。将理论与实训教学同步开展, 通过教、学、练三都的有机结合, 让学生在实训的过程中不断学习, 这样能够极大地提高学习的效率及效果。

2.3 要掌控实训教学进程, 应对教学时间进行合理的分配

实训课程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讲授太多不利于学生实操训练, 但是如果仅是学生练习, 而没有教师正确地引导, 也会使学生对实训产生厌倦情绪。由于课程的难易度、学生的知识层次、实现的方法与手段以及其他一些特殊因素, 实训课的时间分配无法科学、统一, 但加强实操课堂的管理与控制, 利用有限的时间获得好的实训效果则是可能的。

在时间分配上, 一般将一次实操课分为四个阶段:复习与新知识讲解;任务布置;指导与练习;总结、点评。复习与新知识讲解, 一般约占总时间的1/4或更少, 以演示、讲解为主。任务布置基本上可不占时间, 将已经准备好的课件直接播给学生看。指导与练习阶段占大半时间, 以学生练习和做作业为主。教师指导是实操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 教师要注重了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知识掌握程度、学生中存在的集中性问题, 掌握学生的学习难点, 纠正不良学风, 以便于指导今后的教学。总结、点评约占1/4的时间或更少, 总结、点评本次实验中的一些情况, 讲解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集中性问题。这种分段也可因情况不同作适当的调整。总的来讲, 实训课的四阶段教学方法比较适合职高类的学生。

2.4 有效的考核方法也是加强计算机实训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评价具有导向和激励的作用, 能引导评价对象趋向理想的目标, 调动他们的潜能, 增进他们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实训教学考核的关键要掌握好方式方法, 使成绩能够尽快能的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水平。为了充分考察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学到了什么知识、掌握了什么技能和培养了什么能力, 实训教学的评价体系应该有多方面组成, 而不仅仅是最后的考试成绩。可以用实训参与度、实训过程的评价、实训结果的评价等三个方面来进行激励性评价。

结语:实训是高职教育的重要手段, 计算机课程也不例外, 强化实训教学、培养具备高技能计算机应用能力人才, 这是确保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质量, 培养符合社会需求人才目标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余芝轩.对高职计算机实训教学的探讨[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 (1) .

高职计算机有效教学 篇8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培养计算机专业技术人才的教育,对学生的入学门槛普遍较低,因而,其生源质量普遍不高,入校时文化成绩较低,语、数、外等文化课基础薄弱,因此,高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下面简称“高职学生”)普遍对文化课热情度不高,对学习文化知识没有兴趣,同时,学生关注的是学好技术,对文化课缺乏足够的重视,认为文化课可有可无、无足轻重,对他们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完全不用学习,这就出现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上课玩手机、睡觉、讲话、看小说杂志、老师一个人唱独角戏诸如此类现象的普遍发生;另外,有关单位在招收员工的时候也只在乎聘用人员的计算机专业技术技能,片面追求技术等级证书而不重视他们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素养;此外,教育部门对高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职业技能通过率、就业率有硬性的考核评价评估指标,比如看招生、开设计算机专业、学生职业证书获得、就业率等情况,这样学校也就慢慢使文化课程给计算机专业课程让路,这就导致了文化课教育的艰难。

2 文化课对计算机专业课程学习的影响

文化课有时称之为基础课,或者基础学科,基础学科学得好的人,文化素质就高,反之,文化素质也差。文化课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响计算机专业课的学习,如英语学不好,将直接影响到计算机专业课的学习,学生很难看懂机器上的一些代码,很难进行简单的计算机程序编写,因此也就很难写出优秀的软件程序;一个数学基础差的学生对计算机专业课中的有些计算就很难完成。

文化素质也影响到后面的深造和可持续发展或者终身教育,基础学科差的学生,无论是自己学习,还是进入高一级的学校学习都没有办法来进行。

由于文化基础课关系到人的文化素养,对素质影响很大,教育部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中指出:“现代职业教育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服务一线,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并促进全体劳动者可持续职业发展的教育类型。”[1]“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办好高等职业教育,按照系统培养、全面培养、终身教育的理念,加强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教育,强化基础文化和体育、艺术课程,加强新技术教育和技能训练,为学生全面成才、持续发展奠定扎实基础。”[2]

提高高职学生的基础文化素质,是关系到培养高素质人才、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3 文化课与计算机专业课衔接的必要性

3.1 文化课的学习是计算机专业课学习的基础

文化课的学习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理解能力。文化课程的学习是为了学好基础知识,能为计算机专业课程学习提供服务。计算机专业应用领域里很多看似高深的技术在几年后就会被新的技术或工具取代,只有对基础知识的学习才可以受用终身。如果没有打下好的文化课基础,大学生们也很难真正理解高深的计算机专业应用技术。

3.2 文化课可提升学生可持续学习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的更新,学生在学校所学知识,有很大一部分在毕业后很快就会被淘汰,人能否适应社会的发展、胜任工作,就要求一个社会人不断更新知识,也就是持续学习。通过学习获得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不断提高自身在社会中的竞争力,不断发掘自身的潜质,不断完善自身,因此,人的一生也是不断学习的一身。人的学习有两种形式,一是自学,另一种是到高一级的学校学习深造,无论进行哪一种学习,没有基础文化知识,都不能完成,只有具备扎实的文化基础,才具有可持续学习的能力,以完成人的可持续发展。“人的可持续发展,主要指人自身的体力、智力、才能、创造力,以及各种潜能的最大限度的发挥,是指人的内在素质的全面发展。”[3]这也关系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人的素质的持续发展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根本支撑点”[4]在可持续发展的要素中,陈艳华认为:“可持续发展的主体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中心是人的可持续发展,人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据、出发点和归宿。”[5]同时指出:“人的可持续发展是指人的内在素质的全面发展,它包括人的德、识、才、学和健康等多方面的内容。”[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报告中指出“虽然一个人正在不断地接受教育,但他越来越不成为对象,而越来越成为主体了。”“每一个人必须终身不断地学习。”并预言说未来社会“最终将走向学习式社会。”[7]

人的可持续发展意味着今天的发展是日后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农业经济时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土地;工业经济时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主要依赖于资本;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将主要依赖于知识和掌握了大量知识的人才,没有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个人就很难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有用之才。要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文化课基础知识是这一切的基础和根本。

3.3 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提升人文涵养

所谓人的全面发展,拉伯雷认为全面发展应该是指对知识的全面学习、身心的和谐、德智的统一以及知识与实践的结合。[8]马克思认为,所谓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9]由此我们可以理解为只有计算机专业知识,不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要想学生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必须加强文化知识教育,也就是人文教育。所谓的人文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在文化基础课学习中认识自我、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人生,如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是职校德育教育的思想源泉,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深深沃土,只有一个全面认知自我的人,才能真正地热爱生活,真正的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

我们的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同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等应用型专门人才和劳动者,由此,通过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专业技能,而且要具备人文涵养,更不用说提高全面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了,因此,在文化课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弥补职校的只重计算机专业教学的不足,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提高其人文素质。

4 衔接的措施

4.1 提高学生对文化课的认识,培养学习兴趣

高职学生对文化课程的学习没有兴趣,主要原因是基础太差,这部分学生在中学学习阶段就被老师划归为“学困生”,对上高中或中职没有认真学习,对学习文化课程基本是放弃的态度,中学毕业后抱着学习一门手艺的态度来到高职学校学习计算机专业,认为学好技术就行了,因而对文化课学习没有兴趣。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学校一方面要使学生正确理解文化教育和计算机专业教育的关系,了解文化教育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文化教育的学习是为了更好的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文化知识的学习可以提升个人素质,是学习任何专业技术的基本条件,没有深厚的文化素养作为前提,专业课的学习就会遇到很多瓶颈;另一方面要求学校采取多种方法、方式,如文化课对计算机专业课影响的讲座、毕业生回学校的报告会、文化课学习延长等措施,来加深提高学生对文化课程的认识,明白基础知识对计算机专业课学习的影响和学好文化课程的责任。

4.2 将文化课知识与计算机专业课相关知识有机结合

文化课教师应多了解计算机专业课知识,明确知道那些知识对计算机专业课有用,那些知识对计算机专业课学习帮助不大,了解后,在课程内容安排上要做到对计算机专业课需要的基础知识多传授,不需要的少传授。在讲授时,也可以与计算机专业知识结合起来,如在英语教学中,将一些词汇与现实生活和计算机专业联系起来,如在学习“power”一词时,将基础词汇意义“权力”、“政权”、“能力”与计算机专业词汇意义“电力”、“电源开关”结合起来学习,这样既比较实用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3 强化文化知识的实用性

高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决定着文化课教学的目的和内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在加强高等职业教育基础地位部分中明确指出:“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办好高等职业教育,按照系统培养、全面培养、终身教育的理念,加强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教育,强化基础文化和体育、艺术课程,加强新技术教育和技能训练,为学生全面成才、持续发展奠定扎实基础。”[10]这就需要我在高职学生学习阶段,加强基础文化课的教学,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工作能力,在教学的内容安排上要讲究科学,提高实用。如在英语教学的安排上,就需要我们在重视英语学科基础性的同时,给学生传授实用的英文知识,以便让学生毕业后能尽快地适应专业发展的需求,更好地就业和择业,服务地方经济。如给市场营销专业计算机专业方向的学生多传授实用文体知识,给文秘专业计算机专业方向的学生多传授公函写作、计划拟定、表格填写。在教学时一方面介绍此类实用文体的特点、基本格式、如何去写及注意事项等,另一方面结合实例创设教学情境,指导学生完成一些应用文的书写任务,以加深印象,提高其实际运用能力。

4.4 控制好难易程度,循序渐进

在文化基础课教学过程中必须控制好难易程度,循序渐进。高职学生基础差,这是普遍现象,因而在教学过程中,一是要分析学情,摸清学生的文化基础,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设定一个学科教学的最低目标,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在此基础上系统的进行能力训练和提升,不能将对普通高中生的能力要求套用为对高职学生的要求,让多数学生必须达到的一个水平高度,即让基础差的学生在学科上先达到一个层面的提高,然后再制定下一个较高的目标,运用克拉申的教学理论来安排教学内容。

课程教材必须适合学生发展和计算机专业特长,必须有一部分内容与学生所学的计算机专业和日常生活相关联。从教育体系上说,文化学科课是其他学科的基础,而且高职学生与普高学生相比,高职学生即将走入社会,更需要加强素质教育,通过文化课教学,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政治素养和培养健全的人格素养,充实和加强高职学生职业素质,为计算机专业教学给予更好的支撑和服务,培养学生能更好地从事计算机专业工作的能力,为国家培养出高素质的劳动者。

5 结论

高职院校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即目标是实用化,是在完成中等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出一批具有大学知识,而又有一定专业技术和技能的人才,其知识的讲授是以能用为度,实用为本。但文化基础课对深入学习和运用计算机专业技能知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关系到一个社会人的可持续发展,因而如何搞好基础课教学,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专业课程的积极性,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将基础文化课和计算机专业课教学衔接起来,提高文化课知识的实用性,最终提升高职学生的可持续学习能力和人文素质。

摘要:随着高等职业学校学生素质逐渐降低,文化课程的教学越来越被学生所冷淡,这种现象与国家提出的培养“高素质”和“持续发展”技术人才的目标大相径庭,如何改变文化课与计算机专业课两张皮脱钩的现象,只有提高对文化课程重要性的认识,通过强化文化课基础知识的实用性、控制好难易程度、循序渐进等手段将文化课与计算机专业课有效的衔接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职,文化课,计算机专业课,衔接,研究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基二[2014]4号,2014.

[2]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基二[2014]4号,2014.

[3]刘世明.论人的可持续发展[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1.

[4]刘世明.论人的可持续发展[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1.

[5]陈艳华.论人的可持续发展[J].东岳论丛,2005(3):195.

[6]陈艳华.论人的可持续发展[J].东岳论丛,2005(3):195.

[7]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223.

[8]郭倩.论终身学习与人的全面发展[D].2010:11.

[9]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56.

高职英语有效教学探索 篇9

一、有效教学及其理念

有效教学是指师生遵循教育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 尊重教学活动双主体的成长与发展, 在实现合理的教学目标的前提下而进行的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的教学, 是一个随着教学目标、课程内容的变化和学生的发展变化而变化的动态概念系统。

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首先, 要求教师有“对象”意识。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其次, 要求教师有“全人”的概念。学生的发展是全人的发展, 而不是某一方面 (如智育) 或某一学科 (如英语、数学等) 的发展。

有效教学是追求教学效果而富有成效的教学。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 又不能简单地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果不同于生产效益, 它不是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 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

有效教学是基于预设教学方案的教学。只有恰当的教学目标和尽可能明确而具体的教学设计, 才能保证教师的工作效益。

“有效教学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 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 对照自身教学状态, 结合教学实际, 不断充实和调整知识结构, 以适应教学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和新问题。

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所谓“策略”, 就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具体地说, 按教学活动的进程把教学分成准备、实施与评价三个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一系列的策略。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的知识, 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做出决策。

二、高职英语有效教学探索

(一) 尊重师生主体地位, 营造和谐课堂

课堂教学是师生双主体教学相长的互动过程, 两者缺一不可。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课堂上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营造积极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充分展开交流, 耐心聆听他们的想法;要对学生任何的反应给予积极的表示, 如微笑、点头, 采取重复或阐述形式明确学生的正确答案;不忽视和嘲笑学生的错误, 多说一些肯定和激励的话。当学生自主学习时, 教师用眼光巡视学生并观察每一位学生的情况, 并给予及时的指导。这样, 在平等、自由、相互接纳的师生关系中, 营造积极和谐的英语课堂气氛, 培养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愿望和需要, 追求理想的人格、个性发展, 开发学生潜能、创新意识和能力, 促进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教学生成。

(二) 运用情景教学和启发教学

教师适时灵活的情景教学能激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动机和需要, 使学生产生无意识学习, 形成轻松快乐学习英语的心理, 促进学生有效, 高效地学习。教师根据学生的水平与特点, 在课堂上贯穿启发性教学的理论, 能激发起学生潜能的开发, 使学生学会思考, 体验到轻松学习英语的方法。比如复习被动语态和宾语从句时, 老师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对屋内窃贼来前、中、来后情景图片对比, 给出关键词, 引导学生用被动语态描述屋内情景的变化。当学生描述完后, 请他们自己用表格填写并归纳被动语态的常用八种结构。

在运用启发式教学的关键是:问题的设计与学生思维的激活。在问题设计中, 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求知探微的心理, 把新颖独特的教学问题设计在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上, 设计在学生身心发展的“最近发展区”上。然后, 或层层剥笋, 步步深入;或排除障碍, 迂回前进;最后逼到问题的中心, 一点而破, 使学生有“山穷水尽凝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以此来激发学生的英语求知欲望, 使学生学习兴趣盎然。

(三) 结合职业特点, 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结合职业特点, 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是高职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的主要策略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运用这一策略的具体做法是; (1) 教师在教授英语语言知识时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 (2) 要联系有关的社会生活和专业技术知识, 使学生了解英语在专业领域和生活中的运用。如给音乐专业学生上英语课时, 可以结合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特长, 从学生的感受美的角度出发, 选一些好的英语散文、诗歌朗读、经典英文歌曲欣赏补充到教学中, 寓教于乐;在中文专业的英语课堂上, 老师可根据学生的特点多从文章结构、主题脉络、语言特色、作者的思想情感及其对现实的意义等方面教学入手,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 明确目标定位, 实施分层教学

高职生不仅英语基础差别大, 而且学习潜能、个性等方面也存在差异, 这应该成为英语教师实施英语课堂的出发点, 考虑到三年制高职教育的特色和学生的特点, 教师在英语课堂有效性教学中运用具体的目标定位和分层教学策略是十分必要的。

在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 根据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目标, 第一层, 基础层次 (C) ;第二层次中下普通层次 (B) ;第三层次为中上提高层次 (A) 。在课堂教学中, 要求对C层次学生降低教学难度, 让他们掌握大纲规定的基本目标, 从基础知识入手巩固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增强英语学习兴趣;降低读写要求, 侧重基础知识能力的培养, 毕业时要求达到英语应用能力B级水平。对B层次学生适当增加听、读、写难度, 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毕业时达到CET三级或英语应用能力A级水平。

对A层次学生要全面进行听说读写训练, 适当增加信息量和课外知识, 重点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毕业时力求达到CET4水平。

同时注意过程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权重相结合。增加课堂上学生目标设定、课堂表现、自主学习、自我评价等鼓励性评价的权重比例。通过多种评价相结合, 更能全面、科学促进高职英语教学水平提高, 更能够从正面反拨师生的教与学, 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五) 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 应用多媒体组合教学方式, 能将传统的教学媒体与现代教学媒体有机联系起来, 相辅相成, 互为补充, 充分发挥各自的教学功能, 并紧密联系教学目标, 优化课堂结构, 提高教学质量。所以教师应该掌握合理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方法。

1. 教学内容过于枯燥时。

尽管我们的学生是接近成年的大学生, 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凭兴趣来学习。当教学内容过于枯燥时, 教师适当的借助多媒体课件,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客观条件受到限制时。

在英语课堂上有些内容的学习, 如跨文化交际语境的创设等会受到一定的条件限制。如果借助多媒体把课堂上不能做到的都演示出来, 让学生从视、听、说等多方面感知理解, 效果会更好些。

3. 当教学容量过大时。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点之一就是可以课前将内容制成课件, 减少部分板书, 节省时间, 从而增大课堂容量。尤其是在复习巩固课程上可通过ppt课件系统归纳、总结, 并随熟练程度的不同调节复习速度, 或强讲、或略提, 视情况轻便地调控。还可随时补充教学内容。

总之, 在教学中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要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放在首位。英语有效教学依据教学内容创设语言环境, 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乐学”问题, 在这个真实的或模拟的语言环境中, 有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 既唤起了学生学习的愉悦感, 又展现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背景, 激励学生的求知欲。英语有效教学可以调动学生健康的情感体验, 使学习活动成为快乐的事。教育家赞可夫曾指出:“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 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 这种教学就变得高度有效”。

参考文献

[1]邓云洲, 范兆娟.有效教学的内涵与评价标准的误区及其规避探析[J].教育导刊, 2009 (4) .

[2]Stong J.H, Tuker P D, Hindman J.L.李伟译.有效教师素质手册[M].北京:轻工业出版社, 2007.1.

[3]刘桂秋.有效教学概念新探[J].课程.教材.教法, 2008 (9) .

[4]张兼中.积极有效是一堂好的英语课的本质特征[J].课程.教材.教法, 2008 (9) .

高职物理有效教学策略探索 篇10

根据教育学及教育心理学的内容, 针对学生的成长发展规律, 想要行之有效地开展高职物理有效教学, 首先应该注意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一) 坚持主体性原则。

人的自主性、主动性以及创造性都统一于人的主体性这一本质特征, 这三者都是主体性的发展和延伸。在物理教学过程中, 师生之间所开展的交流与互动是重要的教学过程组成元素, 在此过程中, 教师应当重视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从而确保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物理教学活动以及物理教学改革工作中, 并推动物理教学过程的优化。

(二) 坚持科学性原则。

由于物理学科具有着严谨性的特点, 所以物理教学也应当将科学性当作重要的原则之一, 在高职院校物理教学中要对生活中出现的物理现象进行解释说明, 更是需要坚持科学性。因此, 在高职物理教学当中必须强调坚持科学性的原则。这也对物理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坚持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待教学、时刻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以及学会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

(三) 坚持实用性原则。

实现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的培养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目的, 为了确保这一教育目标的实现, 高职院校需要重视对社会人才需求开展调研活动, 从而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构建自身素质与专业技术水平, 所以, 高职物理有效教学有必要坚持实用性的原则。在高职物理教学中, 高职院校有必要突出职业教育所拥有的独特优势与特色, 并以社会岗位对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为依据, 坚持实用为主, 主动去适应社会的变化以及经济的发展。

(四) 坚持发展性原则。

坚持发展性原则是指高职物理有效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发展不单单是指物理知识与物理理论应用能力的提升, 同时也需要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个性发展、情感丰富以及价值观的养成作出引导, 从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此, 高职物理教学中对发展性原则的遵循要求教师能够在高职教学中重视理论教学与学生身心发展的结合, 通过突出物理教学特色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与探究能力, 从而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提升高职物理有效性教学的策略

(一) 有效的集体备课。

在高职物理教学过程中集体备课能够凭借集思广益来充分发挥群体优势, 而这一优势的发挥能够实现高职物理教师教学经验的整合, 从而使高职物理教学资源得到更加充分的开发与优化, 这对于明确高职物理教学目标、突破高职物理教学难点以及解析高职物理教学重点具有着重要意义, 从而提高备课质量和课堂教学效率。同时, 有效的集体备课还有助于物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为其更好地指导物理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有效集体备课的内容包括:

1. 重视提升备课工作的灵活性与有效性。

教学预案的设计是教师备课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其目的在于对高职物理教学的方向与过程作出总体把握, 做好教学预案的设计, 不仅能够为教案设计以及备课巩固做提供依据, 同时也能够让整个高职物理教学过程具有明确而科学的方向, 这对于提高高职物理教学有效性具有着重要意义。因此, 在推动高职物理教学有效性提升的过程中, 必须重视预案的设计与备课的生成, 这是开展物理有效教学的重要前提。另外, 备课工作的开展有必要形成多元化的备课形式, 集体备课能够更好地实现资源共享与教师优势的互补, 而传统备课形式则更符合教师的备课习惯, 并且在备课时间与备课效率方面具有着更加明显的优势, 因此备课工作的优化不能完全摒弃传统备课形式的应用, 因此采用多元化的备课形式, 增强有效备课的灵活性显得尤为重要。

2. 尊重个性发展, 积极进行教后反思。

在高职物理教学过程中, 教师有必要结合物理学科特点以及高职教育特色来构建特色的物理教学课程, 同时有必要以学生的认知能力差异为依据来合理把握教学过程中的重点突破与难点解析, 使学生在每节物理课堂上都能够保持一种新鲜感, 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领悟和理解。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 教师还应当将课堂的实际教学效果与当初备课时的初衷进行对比和回顾, 对实际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 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 并对教学的整体内容进行归纳和梳理, 这样不仅积累了物理教学经验, 也为教师自身专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 科学的教学方法。

1. 合作学习教学。

在高职物理教学过程中, 合作学习的应用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与合作学习能力, 同时能够使学生在合作过程中认识到他人的优势以及自身的缺陷, 并通过学习与借鉴来提升自身物理学习能力与物理学习成效。因此, 对于高职物理教学而言, 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理论和教学策略。它一是可以为师生提供一个发挥团队合作的平台。二是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为合理的自主学习环境, 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 使学生能够通过独立、共享、协作等方式完成学习任务。在高职物理有效教学当中的具体举措有:调研授课对象、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实施合作教学。需要注意的是, 在开展合作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要重视对自身的主导性作出充分的发挥, 通过在合作教学中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过程作出有效的指导来让学生掌握合作学习方法并对合作学习过程作出优化, 从而实现高职物理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有效提升。

2. 研究性教学。

高职物理研究性教学是指将学生的物理学习置于研究性的课题情境当中, 从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创新成就感以及学习乐趣, 从而在对学生学习主动性与参与性进行充分调动的基础上使学生产生创新意识与探究欲望, 从而实现有效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一是要优化物理教学情景, 诱发学生的研究动机。在高职物理有效教学中, 要紧密结合物理教学的内容, 提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研究课题, 创设开放的教学情景, 调动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二是重视学生主体个性, 鼓励创新。学生是具有能动性的学习主体, 要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 鼓励他们大胆创新, 使学生在整个研究探索中能够独立设计、调整方法、总结经验, 最后取得成功。三是要注意渗透科学方法,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学生尝试做些研究, 使其体会科学探索的一般原则和基本手段, 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 培养他们的科研兴趣。

(三) 合理的课堂教学管理。

在高职物理教学过程中, 课堂管理工作有利于推动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了实现课堂教学管理工作的合理性, 在实施高职物理有效教学的过程当中, 一是要求教师能够对物理教学课程管理理念作出变革, 物理教师不能仅仅重视对学生考试成绩的提升, 同时要着眼于“四个侧重”, 即侧重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侧重于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 侧重于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的形成, 侧重于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以及学习习惯的养成;二是积极实施物理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工作, 在此方面, 教师积极整合各类物理教学资源, 通过将物理教学渗透到高职校园文化生活中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物理知识开发与实践氛围;三是重视开展学生自我养成教育, 建立细致的学生工作运行机制, 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 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为学生高效的学习以及有效教学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结语

综上所述, 在高职物理教学中, 必须在坚持主体性、科学性、实用性、发展性原则的基础上, 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 进行积极有效的集体备课, 并采用合理的课堂教学管理, 以保证高职物理教学的有效性进行。

参考文献

[1]陈文斌.有效教学策略探索[J].鸭绿江, 2014

[2]麻东明.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模式研究[J].华章, 2012

上一篇:规模标准下一篇:示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