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指导性教学

2024-08-29

非指导性教学(精选十篇)

非指导性教学 篇1

1.1 研究背景

20世纪50年代, 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 西方社会的物质生活也随之不断富裕, 物质生活的富裕导致人们精神世界陷于前所未有的空虚孤独。在这种情形下, 西方社会开始呼吁关注个人情感, 关怀人类自身。要素主义教育流派占据美国教育领域的主导地位。由于它过分强调师生之间的上下级关系, 阻碍了师生间积极的互动交流, 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与独立性, 使得学生对当代急剧变化的社会无所适从。①在这种情形下, 罗杰斯提出以人文本的“非指导教学”理论, 关注个体的内在学习过程, 将教学的中心由传统的“三中心”向学生中心转移, 是教学理论的重要发展。

1.2 主要代表人物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的思想来源于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早期代表人物是马斯洛 (1908-1970) 。他先后提出了关于人的需要层次说, 成立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会, 并亲自担任主席。②继马斯洛之后, 罗杰斯不断发展充实了人本主义心理学, 注重个体间的情感交流, 发展学生的创造性、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是人本主义学派教学论的主要特征, 也是与其他教学论流派区别所在。

2“非指导性教学”的阐释

罗杰斯的“非指导”强调指导的间接性、启发性, 以区别于传统教学中那种直接告知、简单命令、具体指导。他认为学习动力是人与生俱来的, 人有追求自身发展、完善的需求。教学需要做的就是要给学生创造发展的机会, 将他们从束缚中解放出来, 推动个性的充分发展, 达到释放其创造力的目的。这样, 教师不是教学生学什么, 而是提供学习的方法, 由学生自己决定学什么、怎样学。在学习中, 教师只是顾问, 应学生的要求参加讨论, 而非操作, 这就是“非指导性教学”。③

2.1“非指导性教学”的特点

“非指导性教学”与其他教学方法相比, 有其自己的特点, 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在课堂中创造一种接受的心理气氛。罗杰斯把良好的心理气氛视为比教学技能更为重要的教学因素, 技能是次要的。学习的有效进行, 必须建立在学生轻松的、愉快学习的、想要学习的心理氛围环境中。

(2) “非指导性教学”以发展学生为目标。秉着以学生为中心、一切教学都是以达到学生发展为目的教学思想, 教学以问题为出发点, 根据学生的学习愿望, 自己讨论出学习内容。

(3) 教师角色的变化。罗杰斯倡导教师是学习的促进者, 提出废除传统意义上教师主导的角色。促进者的任务是:提供各种学习的资源;提供一种促进学习的气氛;使学生知道如何学习。

2.2“非指导性教学”的理念

“非指导性教学”有其自身的一套教学理念, 从教学目的到教学评价, 都体现着人本主义的思想。

(1) 教学目的:培养灵活开放的、独立的和适应性强的人, 使学生学会学习并且能不断学习, 最终实现自我。

(2) 教学过程:“非指导性”教学过程强调非指导性, 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学生起主导作用,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 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心理氛围,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促进学生的自我成发展。通常包括确定帮助的情境、探索问题、开发学生的思维、计划和抉择、整合五个阶段。

(3) 教学方法:“非指导性教学”强调意义学习, 包括个人参与、自我发起、渗透性和自我评价。意义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 还应该包括学生其他方面的成长, 如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情感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 能与个体各部分经验融合在一起。

(4) 教学评价:倡导学生自我评价, 认为只有学生自己才能评价目标的真实实现程度。

2.3“非指导性教学”的理论依据

(1) 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存在主义的中心思想是强调个人具体存在和人生体验, 强调个人对自己的命运负责。针对欧洲传统哲学的重抽象、尚理想、轻个人和二战对人性的摧残, 存在主义强调个人与尊重人性的思想, 主要包括:①个人有绝对的自由;②个人有选择的权利;③个人对自己的选择负责;④人有超越自我的潜力。这些都直接影响到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形成, 人本主义思想也是“非指导性教学”的理论依据。

(2)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支持。首先, 在人性上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类有一种对亲密的、真诚的人际关系的渴望, 人们需要有一种和谐的心理氛围, 一种真诚、理解和信任的人际关系, 让人心理上产生一种安全感;其次, 对经验的重视, 人本主义把教学过程定义为学生内在经验的形成与生长。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教学的重心, 突出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再次, 对知情关系的理解上, “完整的人”的基本特征是身体、情感、心智和心理融为一体。教学是学生成长为一个“完整的人”的体验过程。

3“非指导性教学”的理论观点

3.1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

罗杰斯根据其心理治疗的经验, 他认为人们一般都具有自己解决困难, 并在生活中实现自我、做出有意义选择的潜能。这时候来自他人的帮助与支持, 认可与同情是非常重要的。在此基础上, 他提出“以病人为中心”的治疗方法, 即与患者建立一种真诚、信任的人际关系, 采取温暖、积极、认可的态度。罗杰斯将自己在心理治疗中的思想和经验总结、提炼进而用到教学之中, 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论。

罗杰斯批判了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主张废除传统的教师主导, 提倡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生俱来, 他们也有能力发展自己的潜能。因此, 学习者自己选择决定学什么, 怎样学, 以及学习进度的把握, 教师是引导者、促进者。

3.2 主张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

“非指导性教学”反对传统的向学生灌输知识和材料的“无意义学习”, 认为这种学习只涉及心智, 而不涉及感情或个人意义, 是一种“在颈部以上发生的学习”。④“非指导性教学”强调学习内容要考虑学生的需要、愿望和兴趣, 这样才会产生与学生密切相关的“有意义学习”。

罗杰斯认为“有意义学习”不仅仅是简单积累知识的学习, 而是一种与每个人各部分经验都融合在一起的学习, 涉及身心全方位发展的学习, 通过有意义学习, 个体的行为、情感、个性等各方面都会获得发展。意义学习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它不在于学到知识的多少, 而在于学会学习, 在于感受各种经验。

3.3 促进自我实现的教学目标观

自我实现是指个体不断努力开发自身才智与能力, 实现个人潜能的倾向。罗杰斯将学生的“自我实现”作为教学的目标, 他认为每个人天生具有自我完善的潜能, 后天的有利条件能够促进这种潜能很好地释放出来。所以在教学中应该创造这样的条件, 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 让学生在一种安全的、愉快的氛围里自然的释放这种潜能。而教师的职责就是促进学习者的自我实现。

3.4 平等和谐的师生观

罗杰斯认为良好的心理气氛是比教学技能更为重要的教学因素, 他非常重视人内在的情感。强调建立一种安全的、和睦的心理氛围。只有在这种氛围中, 人的情感和情绪才能自然的释放出来, 人与人之间才会产生一种被充分理解和接受的信任感、安全感。所以, 营造这样的氛围, 也使学生在这种气氛中自由表达、自由参与并意识到自己的潜能。

“非指导性教学”强调教师扮演着一个促进者、引导者的角色, 他与学生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并指导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挖掘潜能以及完成自我实现。所以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向导, 是学生的良友。当然“非指导性教学”并不是完全否定教师的作用, 否定的是传统教学中简单命令、直接告知的教学, 否定的是忽视学生的兴趣需求, 代替学生思考, 否定的是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

4 总结

罗杰斯认为任何个人都具有自我实现的倾向, 这种倾向是人要实现固有能力的需要。⑤所以“非指导性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倡导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但这种教育理论也充满了主观色彩, 只强调个人的自我实现能力, 否认了外在因素在自我实现中的作用, 在发现自我的境遇中过分强调进行个人的自由发展, 这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教育观。⑥我们要具有科学思考和批判的精神, 去粗取精, 在实践中不断地对“非指导性教学”进行创新。

注释

11 巨瑛梅, 刘旭东.当代国外教学理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91-110.

22 田本娜.外国教学思想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431-446.

33 陈晓瑞.当代教学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7:273-276.

44 张晓英.浅谈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6 (2) :67-68.

55 庞红卫.非指导性教学策略与掌握学习策略的比较和启示[J].山东教育科研, 2000 (12) :15-17.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的提出背景 篇2

二、非指导性教学模式(一)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的内涵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C.R.Rogers)把他的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理论和实践运用于教学中, 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教学模式,即以学生为中心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其特点是教师通过与学生间的非指导性谈话, 帮助学生创设一种适宜的学习环境,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处理学习和生活。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强调个体形成独特自我的历程, 尤其重视情绪生活。这种模式认为, 教育是要帮助个人发展自我与环境的关系,形成自我的独特看法, 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 以及提高更高效的信息处理能力。学习环境应该鼓励学生而不是控制学生, 教学旨在发展个人人格与长期的学习方式, 而不是仅仅只为短期教学目标。因此, 教学应更注重如何增进学习。整个教学, 教师要从学生的观点里了解其世界, 要形成移情沟通的气氛, 以培养与发展学习过程以学生为中心的自我导向。(二)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非指导性教学模式是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基础的, 来源于“非指导性”的心理咨询理论。从哲学观来看, 是一种典型的内因论即“自我论”。从学习观看, 人本主义心理学反对传统的“无意义的学习”, 倡导“有意义的学习”, 认为教育的目标、学习的结果应该是使学生成为具有高度适应性和内在自由性的人。从教学观来看, 教学中十分强调学生“自我实现”的作用,是一种典型的“学生中心论”。其主要观点如下:1.知情统一的教育目标观人本主义从个人、意识经验与成长潜能整合的角度理解人格,其核心是强调自我实现的驱力。自我实现是指个体不断努力开发自身才智与能力, 实现个人潜能的倾向。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学生的“自我实现”, 任何人都有天生的潜能完善自我, 这些潜能能够在后天提供的有利条件下自然地释放出来。因此, 教学应该建立在人类关系而不是其他物质概念的基础上, 教学中就应该创造这样的条件, 即在与他人的关系中获得尊重和许可的经验, 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丰富自己的经验, 从而向自我实现发展。教师的作用只是促进学生的变化和学习, 为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条件。教育就是要培养健全的人格, 使人发现自身做人的义务。教学目标既包括知识的学习和认识能力的发展, 也包括情感、意志的培养和对整个人的教育。2.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由于人本主义强调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在接受教师帮助的同时能认识自己, 学会驾驭生活, 最终实现自我。因此人本主义理论反对传统的向学生灌输知识和材料的“无意义学习”, 认为这种学习只涉及心智, 而不涉及感情或个人意义, 是一种“在颈部以上发生的学习”。罗杰斯特别强调学习内容对学生的个人意义, 注重学生的需要、愿望和兴趣等因素, 主张进行与学生个人密切相关的“有意义学习”。“有意义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增长知识的学习, 而且是一种与每个人各部分经验都融合在一起的学习, 是一种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罗杰斯认为:“有意义的学习结合了逻辑和直觉、理智和情感、概念和经验、观念和意义。若我们以这种方式来学习, 便会变成统整的人。”3.学生中心的教学观罗杰斯指出, 学生要实现“有意义的学”, 从而达 到自我生长、自我实现, 成为一个充分起作用的人, 必须依靠一定的条件, 其关键不在于教师的教学技巧、专业知识、课程计划、视听辅导材料、演示和讲解、丰富的书籍等, 而在于特定的心理气氛因素。教师应营造一种自由、民主、和谐融洽的充满关爱与真诚的学习氛围, 让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罗杰斯将非指导咨询理论中的三个基本条件引入教育领域。他认为这和心理治疗领域中咨询者对咨客的心理气氛因素是一致的,因此他对教师提出了三条基本准则:(1)真诚地对待学生, 去掉一切伪装面具;(2)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 对学生作为具有自身价值主体的任何思想和感情, 都应给予认可, 并坚信他们都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潜能;(3)理解并尊重学生私底的内心世界, 给予学生关爱与热情, 使学生有安全感, 有自信心。罗杰斯认为, 教学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情意交流活动, 师生必须要在平等、沟通的层面上实现情感的自由流动。在这样一种心理气氛下进行的学习, 是以学生为中心的, 教师只是学习的促进者、协作者或者说伙伴、朋友, 学生才是学习的关键, 学习的过程就是学习的目的之所在。

(三)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的结构1.步骤安排步骤安排指教学活动顺序和教学阶段的安排。非指导性教学的教学任务是由师生分担的, 教学活动及事件自发产生并且他们的类型具有不确定性, 而咨询是在无法预知的情况下做出的一系列反应所组成的。尽管非指导性策略既不确定又不可预知, 但是非指导性面谈还是有一定的顺序的, 这就是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的五个活动步骤安排。(1)确定辅助情境教师告诉学生, 他们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绪。明确交谈中对共同关注的问题取得一致意见的目标。如果问题继续存在的话讨论一下其关系, 并且确定面谈的有关程序。(2)探索发现问题教师鼓励学生明确问题。学生由于教师对自己情感的接受, 对自己表达的积极或消极情感的澄清, 就会积极地陈述和探究面临的问题。(3)发展洞察力由学生发表自己对问题的看法, 教师启发学生从多角度观察、分析问题,使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有所发展, 学生逐步形成自己的见解。学生从个人经历中感受到新的意义, 看到新的因果关系,并且理解他们以前行为的意义。(4)规划和决策学生对有关问题作出规划和决策。教师要使学生清楚他有多种选择的可能性, 并引导学生开始积极的行动。(5)整合学生报告他采取的行动,教师予以支持。学生进一步获得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规划日益完善的积极的行动。以上五个步骤相互衔接,构成了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的全程。这五个步骤的内容有可能在一次谈话中一下子全部出现, 也可能在谈话的某个阶段分别出现。例如, 若一个学生遇到了紧急问题主动与教师会谈, 前四个步骤可能在一次会谈中全部出现, 然后学生会向教师简要报告一下他的行为和看法。又如, 与协商性学习合同有关的各个步骤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2.师生交往系统师生交往系统描述的是学生和教师的角色、师生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应予以鼓励的各种规范。非指导性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活动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 教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师生关系呈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松散型特征。在非指导性教学模式下, 教师抛弃了传统的决定者的角色, 而是扮演着关注学生情感、指导学生成长和发展的促进者的角色与学生平等地交流, 并为学生实施教师的建议提供心理帮助。在这一角色中, 教师帮助学生探究生活、学业以及和别人的关系的新的思想。这种方法创造了一种师生之间互相学习, 坦诚交流的伙伴关系的氛围。在运用非指导性教学模式时, 教师尝试做从学生的角度观察世界, 从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我指导能力。与此同时, 教师也是一个自我改造者, 他容忍和接受学生的各种情感和思想, 甚至是那些学生有可能感到害怕的或是被看作错误的甚至是要受到惩罚的思想。教师要让学生感觉到, 他们所有的思想和情感都是可以被接受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下的教师被罗杰斯称为“侍者”, 教师的作用主要表现在(1)帮助学生澄清自己想要什么;(2)帮助学生安排适宜的学习活动与材料;(3)帮助学生发现学习东西的个人意义;(4)维持有利于学习过程的心理气氛。总之, 非指导教学模式建构了一种建设性的师生关系, 它要求师生之间要相互信任、真诚、理解, 有利于形成民主平等的心理氛围。教师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教学的出发点, 有利于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整个模式始终强调师生间的平等伙伴关系, 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3.反馈方式反馈方式指的是教师如何对待学习者, 怎样对学习者的表现做出反应。非指导性教学模式下, 学生富有成效地处理自己生活的能力应当得到尊重和培养, 因此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确定自己的问题及选择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教师对学生指导自己的能力信任是通过教师的态度显露出来的。教师不要去评价学生或是试图诊断学生的问题, 而应该象学生一样去看待和感受他们的世界。当学生产生对自我的认识时, 教师要能够理解和接受他们。师生谈话最基本的技巧是在不替代学生责任的情况下引导学生。非指导性的评论都是由教师以积极而和善的方式率先直接陈述。做这些评论时, 教师不去解释、评价或者提供建议, 而是反思、澄清、接受并表示理解。这些评论的目的在于创造一种气氛, 从而使学生愿意扩展他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在谈话中解释也很少使用, 但是偶尔使用有助于推动讨论的进行。它有时能帮助那些对自己的行为做不出任何解释的学生。解释性反应可以给那些无法将谈话继续下去的学生提供一些建议。但是只能对那些能被学生明显接受的情感进行解释。当学生真正有进步时教师才能给予赞许, 赞许不能滥用, 不然这种非指导性关系有可能转变为传统的师生关系。指导性的咨询方法也不能多用, 因为这里暗含做一种教师试图去改变学生的观点或影响他们的态度的师生关系。直接向学生提出建议的方法虽然一般会减轻学会减轻学生表面的忧虑, 但对解决问题并没有什么帮助。由此可见, 在非指导性教学模式这种松散型的教学中, 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参与程度明显增加, 学生需要承担更大的责任, 教师往往以隐性的方式提供反馈。4.支持系统支持系统指为了使特定的教学模式达到预期目的, 必须配备的前提条件。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的支持系统体现在人员(教师和学生)素质和物质条件两方面。(1)教师素质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对教师要求较高, 最好是受过专业训练的教师。教师首先应转变教育观念, 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承认学生的客观差异, 尊重学生的主观感受。此外, 由于教师不单向预设教学目标, 由学生自主提出学习主题、自主进行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中的常会出现不可测情况, 教师应随机应变的教学机智和教学智慧。(2)学生素质非指导性教学模式要求学生能自主确立学习主题、主动进行钻本”, 这必然对处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一线的高校辅导员的理论水平、思想观念、知识结构、管理和服务能力等提出新的要求。辅导员要培养的是具有思想多元化发展, 个性强等特点的大学生, 基于这些特点, 为了使学生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从尊重学生人格人性的角度出发, 首先,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以学生为主体, 进行自我教育, 自我管理, 自我约束, 以一种他们自己能够接受的方式进行管理。其次, 树立服务于学生的思想,。育人是学生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在提倡学生进行自我管理的同时, 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学习以及生活, 关心他们、引导他们、帮助他们。

(三)采取因材施教, 因势利导的原则大学生由于家庭背景、地域文化以及生活条件的不同会呈现出个体差异, 这使得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应该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原则, 有针 对性地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作为教育者, 要善于发现每一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 为他们提供充分的表现发展的条件, 促进他们个性化的发展。在工作中遇到问题, 首先对出现问题的原因、具体情况进行细致、客观的了解, 分析问题的共性和个性,对不同性质的问题采取不同的方式去解决, 通过观察、个别谈话等手段有针对的因材施教, 寻求合理的途径加以教育和引导。

(四)关注特殊群体当代大学生中, 独生子女偏多, 贫富差距大, 有的学生开宝马跑车上学, 而有的学生却不能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 此外, 有的学生出身于单亲家庭, 有的学生是在孤儿院长大的, 学生的家庭背景不同,或多或少会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而大学阶段又是一个人身心思想极其容易发生变化的阶段, 面对着学习、经济、就业等压力时, 这部分特殊群体的学生往往会感到无助、焦虑、对生活失去信心等。对于这部分学生, 作为辅导员应多鼓励他们, 支持他们, 奉献自己的爱心。每个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关心, 孤身在外求学的这些学生更希望得到他人的关爱。辅导员对学生的爱能唤起学生对生活、对人生的信心和乐趣, 并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情感。

非指导性教学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数学;非指导性教学理念

目前,我国社会各界针对非常关键的教育热点话题有一定的思考。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需要教师采取一定措施的。例如,非指导性教学方法。以下内容对非指导性教学方法的具体应用展开论述。

一、结合语文的实践性实施非指导性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解课堂内容时启发学生、点拨学生等都要通过个体的言语实践、交流,引导学生独立自主思考、学习等,逐渐训练为智慧和能力。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引入更多的非指导性教学理念和方法,而摒弃过多的被动式接受或名师指导等。

利用非指导性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感知能力和学习理解能力,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带领学生自主体会心灵,大胆产生质疑,独立发表观点,培养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变成自己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財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并不是代替学生去思考,而是组织、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综合性能力。在这种教育模式下,教师充分调动了小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自主性,锻炼了小学生的拓展发散性思维,而且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跳跃性比较大,教师需要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例如暗示、明示、类比等,提供给小学生生动有趣的情境,从而使得小学生产生新鲜感,避免厌烦心理的产生,进而不断培养、激励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结合语文的社会性与合理性实施非指导性教学

小学语文涉及的知识面还是比较有限的,针对于语文教学系统来说,却是一个广泛性、开放性的信息系统。语文学科学习的社会性特别强,关于语文的学习途径可以从社会很多个层面去了解和掌

握。当今社会,各种电子版、纸质版读物资料随处可见,而不仅是通过教学课堂上的简短时间就可以学到所有的知识。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教授给学生的其实质是阅读的技巧和基本方法。只有在学生掌握了基本方法和技巧之后,才能进行独立的阅读。然后教师作为组织、引导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及引导者,需要对学生进行适时的指点、点拨,尽量做到恰到好处。

例如,在语文教学内容《太阳》一文中,教师可以设置一定的教学内容程序。(1)学生要读懂课文内容,提出质疑。学生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针对太阳提出问题,以备再次拓展阅读,提供探究意识。(2)需要学生带着问题拓展阅读,并分析问题。通过第一步提出了关于太阳的问题,带着这些问题,进行拓展阅读。然后针对问题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答案所在。教师在这一环节中应该发挥的是指导者的作用。教师可以通过提供参考书引导学生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比起传统“填鸭式”教学要好得多。

结合本人多年的经验,一般学生可能会存在偷懒现象,找到问题答案就草草解决问题。而不是针对问题的答案进行进一步探究,发表自己的观点或看法。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找到正确答案后如何进行答案的研究,要引导、传授一些关于分析问题、处理问题、判断观点等的过程。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用非指导性教学方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重大的现实意义。虽然,我国针对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的研究逐渐慢慢展开,但是我国国内的实践范例或成功模式少之又少。所以,需要我们社会各界理论人士为之共同努力、研究。

非指导性教学 篇4

非指导性教学的概念首先由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其在教育领域充分体现了人本主义思想。罗杰斯认为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凌驾于学生之上,缺乏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同时对学生有着极大的不信任,往往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监督、检查, 在学生犯错的时候给予批评甚至嘲笑,这种方式使学生对课堂学习提心吊胆,对失败更是恐惧至极。这在某种程度上而言是对学生的一种心理伤害,要转变这种传统教学模式,要加强对学生的非指导性教学,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当下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不足

(一)逐句讲解,细碎烦琐

现在许多高中语文教学者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沿用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逐字逐句的讲解,让学生分析句子内涵、 段落大意、每段中心思想等等,这种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高中生的需求。高中阶段的学习任务很重,学生往往比较愿意把时间花在成绩提高很快的科目上,对于语文这种靠平时积累的科目,学生往往会有一定的忽视,学习的兴趣也不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如果还是采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不仅成绩提高慢,对语文学习也会日渐烦躁,提不起半点兴趣。

(二)主题式教学

相较于逐字逐句的讲解,主题式教学有其进步性。其在讲解文章时抓住文章大意,从全局的高度去把握文章,避免了琐碎的缺点, 但是这种方法在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例如, 在使用这种方式进行一些内涵与情感表达较为丰富的文章教学时, 就会有一些疏漏,《边城》《祝福》这种文章,其情感较为复杂, 作者的个人风格也比较突出,在这种情况下,若仅仅考虑对文章的主旨进行剖析,就会导致学生错过对文章艺术风格、叙事特色等的赏析。文章的主题剖析在阅读教学中很重要,但并不是唯一的重要点,除了主旨,文章能够给予我们的还有更多,主题式教学的缺陷在这里就暴露出来了。

二、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非指导性教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即不给学生以过于具体的教学,而是进行适当点拨,让学生自主感悟,而后将文学作品的精髓领悟透彻,再进行表达阐释,从而实现“消化知识”的目的。这种教学模式的本质在于为学生进行自主理解构建一个合适的契机,让学生在自由阅读文章的同时体味文章中的意境,与作者进行交流与对话,品位作者的情感,通过“悟”,真正提高学生的品位,提升语文素养。与其他自然科学类学科不同,语文这种人文性质较强的学科更需要学生自己领悟,对待具体的作品,往往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统一的答案。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者可以为学生创造符合文章的情境与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内在动力,让学生产生表达的欲望, 在这种情况下,课堂氛围会变得尤为热烈,对学生的交流、感悟都是大有裨益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这种热烈中学生的思路有可能会偏离轨道,例如脱离具体的时代背景,脱离作者的生平等等,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当给予及时的点拨,帮助学生收回思绪,回到“正轨”。要使非指导性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首先教学者自身要有一定的文学素养,要对相关文学作品有丰富的积累,这样才能在课堂中以潜移默化的方式让学生耳濡目染,提升内在修养。 例如诗词的教学,古诗词相对于现今的学生而言是较为抽象的艺术形式,要让学生真正得到思想上的熏陶,教学者就应当有足够的古诗词底子,在讲解的过程中能够进行自由的穿插与拓展延伸,不拘泥于书本,从而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悟,以提高教学成效。

三、结语

罗杰斯-非指导教学模式 篇5

罗杰斯-非指导教学模式

教育心理学中学习理论这部分内容一直是很多考生备考的难题。很多考生在做题时经常能够遇到非指导教学模式相关的题目,大多数人都了解非指导教学是由罗杰斯提出的,但很少有人能够真正了解非指导教学模式的操作及其特点,在此中公讲师将为您具体介绍。

人本主义的代表人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心理咨询罗杰斯根据自己多年的心理咨询治疗中发现,“以病人为中心”心理治疗模式通过无条件的相信病人尊重病人,并且引导病人通过自己的方式逐步改善心理状态能够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在此基础上,罗杰斯认为在教学中传统的方式只注重学生智力的发展而不注重情感的培养,只能培养出“颈部以上”学习的人,而不能真正达到教学的效果。因此,罗杰斯认为教学的目标应该以人性为出发点,主张培养既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又能够知道如何学习并能够充分发挥个人潜能的人并且在教学中要使学生达到知情统一。所以他将心理咨询的理论运用到教学中,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本主义教学论的观点。也就是说,在教学活动中要把学生放在居中的位置上,把学生的“自我实现”看成教学的根本要求,在教师所能创造和谐、融洽、宽松的课堂气氛中,使学生能够感到安全与自信,充分显露自己的潜能。这也是非指导教学的主要思想。

非指导教学模式主要通过师生谈话的方式,给学生创造良好适宜的学习环境,从而促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完成学习任务。而在整个过程中教师指扮演“助产士”的作用,通过与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隐性的指导学生自己制定学习计划并积极行动,从而促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发展。非指导教学的成功关键在于师生是否能够郯城的共享自己的想法,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而成功的标志学生是否能够喜欢承担学习责任,并能够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具体做法主要分为五个阶段:

1、创设辅助情境阶段。

教师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比如,教师提出学习效率低的问题。在交谈时,教师创造一个融洽的交谈氛围,让学生能在交谈中放松下来并且能够敢于与教师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教师也可以在适当的时机跟学生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希望与学生达成一致。

2、探索问题阶段。

在此阶段,教师要在鼓励学生表达自己消极和积极的情感,并澄清和明辨学生的情感。比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表达出自己对学习的情感,当学生出现自相矛盾时,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情感。

3、发展学生洞察力阶段。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师生针对于刚刚提出的探索性问题进行讨论,教师提供各种资源引导学生发表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教师启发学生从多角度观察、分析问题,发展学生的洞察力。

4、规划和决策阶段。

教师在要引导学生作出与自己的期望相一致的决策和计划,并引导学生开始积极的行动实施计划。

5、整合阶段。

学生向教师汇报其实施的行动,进一步获得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进一步完善计划并积极的行动。

以上五个过程是非指导教学模式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主要通过师生之间共享观念,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总结的过程来提高学生的情感认识,从而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所以非指导教学模式对于当今我国教育有很重要的实践价值。

注:本文章用于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版权为“中公教师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或摘编。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公教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非指导性教学 篇6

摘 要:如何引进和利用信息技术,改善传统的教学模式,这是信息时代的呼唤,也是对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下开展教学实践的新要求。本文阐述了基于“非指导性教学”的教学策略的理论基础;探讨了信息化环境的教学特点和师生关系;提出了基于非指导性教学理论的教学策略的初步设想;分析和设计了信息化环境下的高校课堂教学组织。

关键词:教学模式;非指导性教学;信息化教学环境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17-0068-03

美国教育研究者布鲁斯·乔伊斯(Bruce Joyce)说,“教育不断地产生新的思想和情感。人类意识的发展变化,思想和情感的打破与重构,使教育过程不断呈现出新的特点,也使教与学成为一个令人惊叹的不断变化的过程”。[1]教学模式的发展是随着教育的发展而不断完善的,随之而来的是教学策略的变化。因此,与教学模式一道,对教学策略的研究和探索也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现有的教学策略将会不断地被修正或淘汰,新的、更符合教育规律的策略将应运而生。

教育信息化是当下的时代特征。在21世纪新形势下,教育信息化将全方位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从宏观而言,势必引起自上而下教育系统的更新和改革,从课堂教学而言,师生关系将发生更微妙的变化,教学信息的传送通道将变得多元而开放。如何调控课堂节奏、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以及如何引导学生甄别和吸收有益于自身发展的教学信息将是信息化教学环境中教师教学的一大挑战。因此,如何有效地把握学生学习心理、整合和使用教学策略将成为授课关键。

一、基于“非指导性教学”的教学理论基础

非指导性教学思想(Nondirective Teaching)源自于卡尔·罗杰斯(Carl Ranson Rogers)的人本主义学习观。“非指导”是罗杰斯用来表示与传统的“指导”思想和方法相区别的新概念,不是“不指导”,而是“不明确的指导”,即要讲究指导的艺术。罗杰斯认为,促进学生学习的关键在于特定的心理气氛因素。真诚一致、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同理心是合理的非指导性心理气氛因素。因此,教师应作为“学习的促进者”,为学生设置良好的学习环境,提供学习资源,使他们知道如何学习,他们就可以调动自身的学习潜能,学到所需要的一切。[2]

一些教育研究者同样认为,教师应抛弃传统的决策者的角色,取而代之的是关注学生情感发展的促进者的角色。他们认为,当一个学生(或者一个班级)释放情感、发展洞察力、开始行动、达到新的取向的整合时,一种“成长综合征”就会出现。如图1,根据罗杰斯的观点,学生在情感方面的困难常常会反映在知识学习上。[3]

二、基于“非指导性教学”的教学策略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中的应用初探

“非指导性教学”的重要思想是“以人为中心”,提倡教师和学生共同承担教学和学习任务,彼此对彼此的态度和行为负责任。自20世纪90年代,在西方教育领域,“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占据统治地位,如美国AECT94定义只考虑了学生的“学”,基本上没有考虑教师的“教”,体现了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而我国两千多年来“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根深蒂固。随着时代推进,许多西方教育家开始用新的眼光重新审视师生关系,而西方教学思想及教育技术的引进和发展对我国的传统教育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在这种冲击下,我国教育改革研究通过长期的实践探索,逐渐形成了具有浓厚中国特色的、能用于有效指导我国自身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健康发展的新型教育思想,即“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思想。[4]信息化教学环境对师生关系重新定义,尤其是该环境下信息的强交互性、信息传递的多元化使得教学中心不再唯一,它也可创设丰富的学习情境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心理。“非指导性教学”作为一种特别注重学习情境创设的教学策略,其在信息化环境中的应用并非是“不指导”,而是在教师和学生之间通过信息工具和学习资源搭建沟通桥梁,以学习资源组织为核心,间接对学生进行有意识引导,并激发其学习潜能,满足其学习需求的一种策略。

1.信息化教学环境的构成与特点

人们关于教学环境的内涵和构成要素的研究一直没有取得一致的见解。何克抗等(2007)认为,教学环境主要由三个要素组成:物理教学环境、技术教学环境、情感教学环境。而由于信息技术的引入,教学环境常常物化的表现为多媒体硬件环境。[5]目前,国内外有关信息化教学环境的研究中,以“互动媒体”为支撑的教学环境研究则是一个热点,以“互动媒体”为关键词进行检索,“百度”可查询的结果为33,300,000个,而在“Google”,这一数据为91,700,000个。

此外,当下人们对“未来教室”的研究逐渐热络,当前的研究典型包括澳大利亚多里亚洲的智能教室、DELL的智能教室、清华大学的智能远程教室等。综合多数研究者的观点,笔者将“未来教室”定义为,一个通过一套控制单元,能够实现对教室所装备的视听、平板电脑、交互白板等互动媒体进行控制和操作,师生可无缝地接入资源并从事教与学活动,并能适应包括远程教学在内的多种学习方式,以自然的人机交互为特征的,依靠智能交互空间技术、增强了真实教学环境的技术空间。在这种技术空间中,基于“非指导性教学”的教学策略便显得愈加有“用武之地”。

综上,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化教学环境中“围绕学生而服务”的理念得到了技术上的支持,而信息化环境下信息资源的个性化获取和深度交互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其重要性,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组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便成为众多教育工作者的研究焦点。

2.信息化环境下的互动式学习资源系统设计理念

基于上述讨论,信息化教学环境中,强交互、去中心化、开放性的天然优势成为了“非指导性教学”策略在实施中的有利条件。在信息化环境下,师生关系是一种和谐的协作关系,二者以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为目标,互动媒体等信息化工具提供了信息交互的多元化途径,而学习资源系统的设计便成为实施“非指导性教学”的教学策略的关键。在本文中,笔者所设想的基于“非指导性教学”教学策略是在信息化环境中应用实施的。学习资源的准备是教师组织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需在课前反复论证学生的学习需求,并有针对性的设计学习资源。学习资源的组织不仅具有实用性,并且要具有逻辑性和导向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生成性资源作为一种教学反馈如水滴般汇聚成云,再与教师预先准备好的资源混合成为一个巨大的云环境资源库。教师可适时引导学生获取学习资源展开学习,也可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加以引导,及时收集学生积极的反馈结果,并与全体学生共享协作学习的成果。

云环境的创设是以“云计算”为技术支撑的。“云计算”最初是由Google执行董事长埃里克·施密特(Eric Emerson Schmidt)提出的一种网格计算、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效用计算、网络存储、虚拟化、负载均衡等传统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发展融合的产物[6]。此处所设想的“云环境”,是借助“云计算”技术支撑起的一个可视的、动态的数字化资源库。如图2,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中,资源的运用必须处在一个开放的系统中,开放系统才有丰富性,才能促进系统的自主性。因此,资源库必须依托开放的教学环境,凸显“生成性资源”,联合“自主学习资源环境”和“交互式资源环境”,共同生成一个完整的动态循环的云环境学习系统。

基于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学生出现“成长综合征”的前提是产生洞察力进一步发展的需求,而教师作为学习的促进者,就应当掌握着“云资源库”的流动,在学生出现“成长综合征”的时候适时“降水”。

3.基于“非指导性教学”的教学策略的课堂组织

大学生作为发育成熟的个体,已经具备了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然而,对于相当群体的学生而言,受“闭锁性心理”的影响,许多学生往往面对教师及长辈时,对于情感和意志的诉求采取一种封闭消极的态度,信息化环境可创设和谐友好的人机交流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互动,而“非指导性教学”中师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协作关系也可有效消除学生的“闭锁性心理”。

“非指导性教学”的核心在于促进学习。因此,教师尝试着从学生的角度观察世界,创造一种相互理解的交流氛围和环境,并通过它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我指导能力是教学实践的关键。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中,多种教学信息将用更加直观的方式展现,教师可以实时对学生进行移情性分析,并及时将学生的心理动态以可见的多媒体信息直观展现出来,帮助学生自我激发,不断形成新的洞察力发展目标,促进学生积极行动和自身的全面发展。

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中,非指导性教学策略的结构也发生相应变化。如图3,信息化环境下非指导性教学策略的教学构成应具有如下五个阶段。

阶段一,提供资源,创设学习情境。教师课前划分学习小组,提供课堂学习资源,明确学习程序,并通过多媒体信息的交互,为学生制造一个安全、自主的空间,增加学生的心理暗示,尽快打开思维、放松心情,进入非指导性学习状态。

阶段二,教师通过信息化手段将学生所表达的积极情绪实时呈现,予以激励;对学生所表达的消极情绪进行澄清过滤,并通过多媒体信息引导其完成情绪转变。当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情感的接受时,就会积极地陈述和探究面临的问题。

阶段三,教师通过动态的教学信息呈现,引导学生逐步形成洞察力。教师应提供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以满足学生的自我提升要求。

阶段四,学生开始使用信息化手段呈现学习结果,教师在此过程中帮助学生评价其学习结果。

阶段五,学生在得到教师反馈后,对其学习结果进行加工,并进一步发展洞察力,计划在更高整合的水平上积极行动。

非指导性教学策略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与之契合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则更加注重学习资源的准备,只有好的、容易激发学生思维的学习资源才有助于开展有效教学。这样,“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便得到了完美体现。信息化教学环境可为非指导性教学策略的应用提供了强大的支持系统。它不仅实时调控学生的学习心理变化,还能将不可见的或传统课堂不能接收到的隐性师生交互信息以直观手段呈现出来,并加以利用和引导。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及时收获自己的学习成果,提高自信,做到独立发展。教师也在此过程中转变角色,由决策者转化为学习的促进者,师生关系演化为伙伴关系,学生在此环境中更能够自主地满足自己的学习需求。

参考文献:

[1][3]Bruce Joyce,Marsha Well,Emily Calhoun著,荆建华,宋富钢,花清亮译.教学模式(第7版)[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2]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何克抗.中国特色教育技术理论的深层思考(上)[J].电化教育研究,2010(5):6.

[5]何克抗,吴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89.

[6]崔慧通.基于云计算的教育资源开发策略研究述评;融合创新:信息技术促进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M].广东: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

非指导性教学 篇7

一、非指导性教学模式概述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是由罗杰斯提出的, 其具有间接性、非指示性、非命令性等一些特点, 该种教学模式体现了学生的价值观和情感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 学科理论的传播以及学生智能的发展并不是该种教学模式的作用所在, 而是学生潜力的充分发挥, 以实现学生自身的不断完善。这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探究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罗杰斯认为学生和病人有着相同之处, 是认知和情感统一的人, 因而教学环境也应是轻松愉悦的, 并以学生作为中心,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能够得到充分的理解和尊重, 以实现学生情感和认知的有效统一, 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不应是指导者的角色而应发挥出顾问的作用, 为学生创造学习条件, 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 应学生需要, 教师参与到讨论、探索活动中。可见, 该种教学不具有指导性, 教学目的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和探索能力。依据该种教学模式, 其教学程序应是:情境的创设、开放性的自主思考、探索、成果鉴别。

教师应首先创造出一种学生易于接受的问题情境, 在该情境下学生展开开放性的思考探索, 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没有任何约束, 能够自由的表达其言论、观点, 教师参与到讨论中, 表达个人的见解, 帮助学生明确其意识。另外, 不受束缚的、多样化的探索形式也应是开放性所需具备的。最后, 学生进行探索结果的讨论和反思。

二、“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在职高外贸单证实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外贸单证实务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学生能够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是本课程的教学重点, 本文通过具体的案例来探讨“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在职高外贸单证实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第一, 问答活动:围绕缮制外贸单据的相关内容展开小组的问答活动, 问答形式可以是一人问、其他人答, 也可以是交叉问答、轮流问答等, 以使学生准确把握填制各单证各栏目的内容和方法。在小组学习完成后再进行问题的设计也是可行的, 小组间进行轮流问答, 并分别计分, 分数最高的小组为胜出小组。如, 出口货物报关单的知识学习, 可以设计的问题就有“海关编号的位数?填写人?”“运输方式的种类?”“结汇方式的类型?”“集装箱编号的填报?”“商品编号填写内容?”等。通过问答活动的开展, 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自主进行学习、复习、归纳的良好习惯。

第二, 协作学习活动:学生独立思考的同时, 展开小组间的协作交流活动, 以使学生更加积极的参与到探究、发现等活动中, 互帮互助, 共同学习, 共同进步。如, 在进行信用证知识的学习时。在对信用证不同形式、不同银行的信用证的开立内容, 信用证的分析单等知识学习完成后, 分组归纳总结信用证的基本内容。如信用证的有关关系人:开证人、受益人、开证行、通知行、议付行、付款行等。这对于学生掌握各形式、各银行的信用证有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学生修改、审核信用证的效率提升, 增强学生的信心, 为后期缮制单证打下扎实的基础。

第三, 互相修改活动:学生独立缮制单证后, 在小组内进行检查和批改, 组员间展开讨论和交流, 在该过程中, 学生能够发现自身或别人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个人的建议和观点。待正确答案公布后, 学生对练习内容的理解会更加深刻。互相修改的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提高学生的协作交流能力。

第四, 快、准竞赛活动:在首次缮制单证时可开展快、准竞赛活动, 可六人一组按照教师给出的资料, 模仿缮制单据样单, 在最短的时间内, 准确缮制出空白单据, 然后各小组选出代表进行每栏内容的讲解, 其他组予以核对和更正。对于需教师更正的内容, 教师再进行讲解, 最后将正确的样单以实物的形式投影出来, 保证单证缮制的准确性。

在上述学习活动中, 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 学生在缮制各种外贸单证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外贸单证的基础知识, 还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当然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也要起到应有的作用, 对学生反思、讨论探索成果给与正确的评价, 那么合理的应用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必然能够有效地促进外贸单证实务课程的教学质量的提升。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以学生为教学中心, 对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在职高外贸单证实务课程的教学应用中, 可通过问答活动、协作学习活动、互相修改活动、快、准竞赛活动等一些教学活动的开展, 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同时对于学生的探索成果, 教师应给予正确的评价, 以充分发挥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的优势, 改善外贸单证实务课程的教学方式, 促进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摘要:外贸单证实务课程兼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 以往的教学方式已经很难适应实际教学需要,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 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在职高外贸单证实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展开分析和探讨, 以供参考。

关键词:职高,外贸单证实务课程,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应用

参考文献

[1]苏英.关于外贸单证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J].辽宁师专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3 (05) :123-124.

非指导性教学 篇8

传统的大学英语的是粉笔和黑板、教科书为主, 录音带为辅的讲授法为主。这种教学媒介单一, 不能有效地贯彻教的教育原则, 也无法适应个性化教育的要求, 它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 严重制约着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2 近年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回顾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二十世纪语言教学的手段出现了一场惊人的革命。幻灯、投影、电视、电影及录像等媒介应用到语言教学中, 使语言教学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它使语言教学在质量和速度上发生了质的飞跃。各种新颖的教学组织形式也如雨后春笋般展现, 分层、分组教学, 特郎普制教学也极大的促进了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但是, 这些改革大多重于教学形式, 未能真正延伸到问题的实质, 即“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实质上还是可以归属于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

3 人本主义的教育观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核心是认可人的潜能和价值, 其主要特点是在充分相信学习者的潜能, 并为其提供一切机会和条件的前提下, 调动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 使其成为善于学习的学习者。因此, 强调学习者内在的自主学习, 这是人本化教育思想的最基本特征。卡尔·罗杰斯是当代美国最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和教育改革家。他的“学生中心论”以及由此提出的“非指导性”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 引起了当代国际教育界的关注。该理论注重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情感、个性的发展, 对我国的教学实践具有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 这些对教育的真知灼见, 也对我们今天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

4 人本主义的大学英语教学

4.1 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

要真正理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种种关系, 关键在于把握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是什么。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试行) 的规定,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特别是听说能力, 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 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 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4.2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在教学中的应用一非指导性教学

针对传统教学法的弱点, 卡尔·罗杰斯提出了非指导性教学。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法”是促进学生个体“自我实现”的一种教学思想策略, 它彻底地摆脱了“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的负极面。我们在充分认识罗杰斯“学生中心论”中的某些消极成分的同时, 学习借鉴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法”, 对于思考和解决当前课程教学实践中的某些问题是富有启迪的。与传统教学法相比, 以学生为中心全方位地发展学生的个性的非指导性教学法有几个明显的特点:

(1) 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内容, 放手让学生自我选择。

(2)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特点进行自主学习,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环境, 创造一切条件, 让学生自己学习, 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学科知识结构, 使学生学会自由学习。

(3) 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师需要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 给学生以充分的信任, 相信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尊重和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4)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习惯, 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学生, 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鼓励并尊重他们好的学习习惯, 同时也可以适当纠正他们的一些不良习惯。教会学生学习是现代信息社会对教学的基本要求, 是学生自我实现的前提条件。

总之, 非指导性教学法体现了人本主义中“学生中心论”的教育思想。

5 综合的大学英语教学法

尽管非指导教学法较之传统教学法有明显的优点,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还必须克服该理论的弊端, 同时积极吸收传统教学法中的有益成分, 扬长避短, 才能使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真正获得突破性发展。比如非指导性教学法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 而过度强调了学生的中心地位。但是, 教学目的的实现, 知识技能的传播, 教学活动的组织, 学生学习的指导, 都必须依靠教师有计划、有目的的教学来进行, 只有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上的主导作用, 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 才能更好更快地掌握各种技能, 发展智力, 教学的质量就得到了保证, 我们的教学才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在一个半小时的大学英语课的第一阶段 (10分钟) , 读前准备活动。首先组织同学谈论有关文章主题的话题, 这样把话题逐步过渡到课程的内容上来, 读前准备活动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将头脑已有的知识和即将接触的新知识自然联系起来, 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学习兴趣, 调动其积极性。然后布置下一阶段的课堂任务, 主要是用英语解释句子即paraphrase及篇章结构分析。

第二阶段 (30分钟) , 语篇教学。事先在多媒体系统中准备好5-10份左右不同版本的课文参考资料及必须的电子字典, 供学生自由选择, 本阶段以学生自学为主, 兼顾和同学及教师讨论, 教师负责全堂监控, 对学生进行答疑, 在每位同学有询问时, 不做单个回答, 而是面向全班进行讲解, 一般而言, 学生不仅可以问及几乎文章的全部重难点, 而且, 很多以前没注意到的小的知识点也会被挖掘出来, 而正是这点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水平。总之, 在传授学生语言知识的基础上, 努力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知识获取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阶段 (10分钟) , 教师将上阶段讲解过的文章重难点再次系统的讲解, 辅以适当的练习给予巩固, 增强学生遣辞造句的能力。

第四阶段 (20分钟) , 给予形成性评价, 针对第一阶段提出的问题, 学生们分组开始互相评价对方的答案, 这样的评价由学生之间进行, 有利于造成热烈、积极的课堂气氛, 课堂内互动式教学能帮助学生产生容易让人理解的结果, 得到来自师生中有益的反馈。它能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系统, 同时也给每位学生输入新的知识。当然,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 要控制好讨论时间, 争取在时间内完成任务。

第五阶段 (10分钟) , 教师总结, 教师应把争论的para-phrase知识点解释清楚, 并给予适当的练习, 以起到强化的作用, 最后, 将篇章结构做一个总体的分析, 消除学生们的迷惑。

第六阶段 (10分钟) , 文化导人, 教师在教授语言的同时, 把与语言相关的文化内容作为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融人其中, 使语言的教授与文化导人同时进行, 这对学生提高英语水平及其对英美国家的社会文化知识的了解能起积极作用。比如说在英语中“clay”却有汉语所不具备的文化蕴涵:“肉体, 人体”。这一蕴涵源于与西方文化有关的《圣经》, 人由上帝用黏土创造出来, 当上帝把生命之气吹进黏土, 黏土就有了生命, 上帝创造人的工作就此完成。有意思的是汉文化中却常把教师的工作同“蜡烛”连在一些, 因为在汉文化中“蜡烛”有“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蕴涵。这在西方人看来同样不可理解。所以如果学生缺乏对语言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 也就难以体会和把握词汇的文化涵学生了解这一点也就很重要。

最后, 布置课后作般是写课文摘要, 要求学须尽可能按顺序、按比例、原文, 保留原文的字句其要点。通过写摘要, 使进一步熟悉文章的内语、句型。培养学生套月材料, 掌握地道英语, 为打下坚实基础。

两年的大学英语教践证明, 这种综合的教学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听、说、读、写、译等技得到综合的锻炼, 所学知识得到巩固, 在整个教学过程学生积极配台教师, 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教学效果良好。学生不仅英语能力获得了的提高, 并从英语学习中获得成功感和满足感。大学英语的教学方法.要与时代的进步不断演变, 不论到什么时候, 教师、学生为主体的格局勿庸质疑的, 因此, 作为教师加强教学法理论研究, 增身的业务素质, 在实际教学中重视人的作用、人的主体性和责任感, 体现人本主义教育价值观和方法论。

参考文献

[1]阚宝朋.基于“心理建构”的网络三维虚拟实验监控评价系统的研究[D].吉林大学, 2009.

[2]杜贵锋.英语本科生对海事英语需求分析[D].大连海事大学, 2009.

非指导性教学 篇9

一、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的主要思想

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提出的, 他从两个维度对学习作了区分:“从学生学习的方式上, 将学生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从学习内容与学习者认知结构的关系上, 又将学习分为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1]奥苏贝尔认为, 学校中的学习应该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因为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可以在短时间内使学生获得大量有意义的知识结构和理论系统。有意义学习的本质就是在理解学习材料的性质和内在规律、认清与其他知识关系的基础上, 用新知识对原有知识进行同化的过程。

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主要思想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反对那种脱离课堂教学实际的教学理念, 紧紧围绕着课堂教学活动, 深刻地反映课堂教学的特点和教育的特殊意义。二是在奥苏贝尔看来, 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教学就是通过教师或教科书将已有的知识呈现给学生, 这肯定了教育的主体性, 同时又有利于体现教育公平。三是有意义接受学习过程主要是新旧知识的冲突与同化, 最终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正确的知识体系, 继而促进学生素质能力发展。

奥苏贝尔认为, 教师应把严密组织好的、有顺序的、或多或少带有结论性的材料提供给学生, 从而让学生接受最有用的材料[2]。从本质上说, 有意义接受学习还是一种以教师权威主导作用和学生弱势主体地位结合的模式, 仍然没有脱离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教育模式的窠臼, 在目前大多数学校的教学实践中, 它仍然是传授科学知识、教导学生的主要手段, 这是传统的教育观念与其本身的有效性相结合的必然结果。然而, 对于长远的教育体制改革、全面培养健康人才来说, 还需要借鉴其他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的优势, 以不断适应新教学实践的发展。

二、有意义接受理论视角下的非指导性教学及其实践途径

1. 非指导性教学的内涵

非指导性教学是由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教育家卡尔·罗杰斯在自己心理咨询实践经验基础之上, 将心理治疗的思想应用到教育领域, 开创了“非指导性教学”的理念与模式。对于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要正确理解其内涵, “非指导性教学”中的“非指导” (nondirective) 是相对于“指导” (directive) 而言的, directive是指教学中带有的“直接性、命令性、指示性”的特点, 而nondirective是强调教学中带有的“间接性、非命令性、不明示性”等特点。因此, 罗杰斯提出的“非指导”并不是去指导化, 并不是主张教师对学生放任自流, 而是特指其他形式, 其他方面的指导, 并通过这种指导使学生更加为自己负责, 从而更加积极主动、持久有效地学习。教师在非指导性教学过程中的主要职责是帮助学生澄清自己想要学什么以及所学东西的真正意义, 并建立和维持一个真诚、尊重、信任的学习环境和师生关系, 目的是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发现和创造的潜力。因此, 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作为心理治疗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其本质上与心理咨询相似, 是一个通过构建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和真诚、信任和理解的人际关系, 进而在教师的帮助下让学生以自我评价的方式实现自我观察、自我反省、自我实现的过程。

2. 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背景下非指导性教学的特点

(1) 建立真诚的人际关系

罗杰斯认为, 教学的精髓是给学生安全感。这是针对有意义接受学习过程中教师为了达到教学目标, 经常采取非正常甚至暴力手段强迫学生学习等弊端提出的。人本主义的创建者罗杰斯认为教学中必须坚决排除阻碍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各种绊脚石, 而他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在构建真诚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教学氛围时, 确有其独到之处:一是真诚, 是指教师真实可信地置身于与学生的关系之中, 使得学生以真实的自我和教师交流, 敢于坦露自己的喜好和意见, 构建信任和谐的师生关系。二是接受,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如同心理咨询师一样坚持中立的价值观, 对学生的需要和兴趣无条件地接受, 对学生的困难进行积极关怀。三是移情, 即教师要学会设身处地地理解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这些主张无疑引起了众多学生的共鸣。

(2) 明确教师的教学任务

无论是有意义接受理论还是传统的教学理论, 重点都在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学管理过程中也是极力主张提高教师的知识储备和教学技能。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却反对传统的教学过程中灌输性和机械性的“填鸭式”教育, 认为这种忽视学生的水平差异、兴趣需要的教学模式只能把学生变成“接受的容器”和“知识袋”。在罗杰斯看来, “人类天生具有学习的潜能, 在任何条件下, 每个人所具有的学习、发现、丰富知识经验的潜能和愿望是能够释放出来的”[2]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教什么、如何教以及如何评价教学效果等等都不是由教师决定的, 而是由学生的意向、经验、需要兴趣决定的, 而教师在教学中的主要任务就是坚持树立“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的意识, 并通过非指导性应答促使学生走向“自我指导”, 最终激发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索未知的潜力。

(3) 开展有效的自我评价

罗杰斯在《自由与学习》一书中提到的有关自我评价的原则:“当自我批评和自我评价最重要、而别人的评价是次要的时候, 独立性、创造性和自力更生的精神就容易培养和发展”。[3]因此, 罗杰斯主张学生要按照自己的需要和兴趣来为自己量身制定学习目标, 而对目标是否完成以及完成得好坏也只有自己才能作出最恰当的评价。一旦自我评价机制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真正发挥作用, 学生对于学习目标的责任感和认同感便会形成一种内在动力激发学生更加积极、有效、持久地学习。这种通过自我观察、自我反省和自我批判, 重在调动学生内在积极性, 激发学习动力的教学模式, 相对于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中过分依赖教师的能力和水平的做法具有进步意义。

3. 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视域下非指导性教学的困境

(1) 指导思想的主观化

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思想是以存在主义的思想为指导, 存在主义片面强调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非指导性教学同样认为人的感知觉、创造力、自我意识等一切潜能都是与生俱来的, 而不是后天培养出来的, 进而在教学过程中片面强调自我选择、自我设计和自我实现对于个人成长的作用, 而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社会意识最终还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 这种否定科学决定论原则, 忽视现实环境的制约和影响, 主要依赖于自我思想的“自我实现”, 不可能培养出全面的人才和完善的人格, 其主观主义色彩是十分明显和强烈的, 缺乏实践的可操作性。

(2) 环境意义的夸大化

真诚、理解、信任是和谐师生关系中必不可少的因素, 更是促进学生进步的加速器。他曾在《学习的自由》 (Freedom to Learn) 一书中指出, “我们知道促进这种学习的关键不在于教师的教学技能, 不在于他采用的程序教学, 不在于他的讲授和演示, 不在于图书的丰富, 虽然其中某一方面可能在某一时刻可以被用来作为教学的资源, 但是它们不是促进教学的关键所在。促进意义学习的关键乃是教师和学生的某些态度品质。”[4]由此可见, 非指导性教学显然片面夸大了教师态度、师生关系以及教学环境对于学生接受学习和个人发展的影响, 轻视了教师本身的授课技巧、知识结构、教学水平等能力素质对于教学的重要作用。这种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教学模式是建立在学生完全理性自觉的基础之上的, 不仅不会丰富学生的知识水平, 反而可能会降低教师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

(3) 学习知识的碎片化

罗杰斯曾认为, 教育“能够教给另一个人的, 相对地总是无用的。”因此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兴趣和情感, 但学习内容和方向由学生自己选择, 教师只是一个环境的缔造者和学习的推动者。如果学生按自己的兴趣、需要去自我选择、自我设计, 绝大部分学生学到的知识将会是片面的、碎片化的, 而对于枯燥的、深奥但重要的知识也可能会无人问津。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目的是让学生深刻理解知识、牢固掌握知识并锻炼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这些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锻炼更是以有计划、有逻辑的长期接受学习为基础, 并无重要不重要、有用无用之分, 对于自制能力差的学生来说, 学生仅仅按照自己的兴趣情感来学习无疑会打破这种模式, 同时又没有建立有效的经过实践检验的新模式, 不利于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4) 教学目标的片面化

有意义接受学习的理论核心是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而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片面重视学生内在的自我成长、自我实现和自由发展的潜能, 忽视了纪律的约束和教师的督促作用, 尤其是对学生自我评价的推崇, 这种完全为学生着想的态度和环境易导致学生滋生个人中心主义和泛自由主义的思想行为。除此之外, 过分强调教学过程之中“接受”和“治疗”的意义, 存在用心理辅导的模式替代接受教育模式的倾向, 这就忽视了学校教育教学的特殊性, 似乎教学的目的和意义就在于培养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健全的人格, 忽视了教学的真正意义所在。教学应该是一个健全人格、增长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全面发展过程, 而社会发展所需求的也是既具有健全人格又有知识能力的德才兼备的人才。

4. 基于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的非指导性教学的实现途径

学生在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 应该综合运用多种学习方式。每种教学思想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理论或者实践的不足。想要实现教学的不断完善, 需要在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的基础上, 不断借鉴吸收非指导性教学的优势, 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提高。

(1) 促使教师角色向传授者和服务者相结合转变

在传统教学理论的影响下, 现代教育制度赋予了教师权威主导地位, 夸美纽斯曾说: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5]。可见, 由于教育的特殊意义, 在未来的教育实践当中, 教师的主导地位仍然会长时间继续保持。因此, 教育的改革过程中教师角色需要由原来的知识传授者向传授者和服务者结合的角色转变。变革传统中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传递知识的辐散式教学模式, 建立起以学生自我探索、自我学习为中心, 注重教师启发、诱导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这样即充分发挥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中教师在知识结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上对学生的指引作用, 保证了教学的方向和意义, 同时又利于吸收借鉴非指导性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构建真诚、理解、融洽的教学氛围和师生关系, 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独立性。

(2) 实现学生学习观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

正确认识有意义接受学习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需要学生善于发现学习乐趣、领悟学习技巧、创新学习方法。学生学习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首先, 要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 强化学生主体意识。学习目标的设定需要与学生兴趣、自身的实际情况紧密联系起来。其次, 要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增强学生自信心。教师创立设定问题情境, 通过分层设计探索性问题, 启发诱导学生去发现问题, 探索未知, 对于学生的进步要及时给予充分的表扬和鼓励, 在心理上帮助学生建立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对自己潜能开发的强烈的自信心。最后, 要借鉴非指导性教学思想, 深入开展自我评价。自我评价需要在教师的帮助下设立合理、有效、可行的评价标准, 万不可放任自流。通过鼓励学生客观地观察自己的学习情况, 并在自我观察的基础上进行辩证的自我剖析和自我反省, 然后参照教师的评价结论和自己的学习目标, 在自我反省的基础上进行自我评判, 并对自己未来的学习发展状况作出判断和调整。

(3) “先行组织者”策略与非指导性教学的结合

所谓“先行组织者”就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奥苏贝尔认为, “先行组织者”策略是教师利用适当的引导性材料对当前所学新内容加以激发和引导, 是能促进有意义接受学习发生和保持的最有效策略。学生要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体系最有效的基本途径并不是仅仅依靠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以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体系, 而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按照自己的兴趣、需要, 去主动探索新的知识系统。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关键是通过构建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和师生关系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潜力,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目的是让学生在自我观察、自我反省过程中实现知识的构建和人格的完善。如果说非指导性教学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主动性, 那么对于“先行组织者”策略的使用则可以为非指导性教学续上最后的动力, 即在教师的启发、指引下更加有效地帮助学生体会到自己的无限潜力, 并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动力。非指导性教学如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而“先行组织者”策略则是通过教师的指引帮助学生爬上巨人肩膀的阶梯。无论多么先进的教学模式, 如果把重点放在教师或者学生任何一方都无法达到最理想结果, 必须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才能在教学实践中使二者的积极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在有意义接受学习的背景下, 非指导性教学的教育观念对于我们反思现行教育体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促进教师角色的转变、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等都是我们在研究过程中所应该去培养的。不过想要教育事业获得更长远的发展, 还需要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不断努力去探索、完善。

参考文献

[1]苗英恺.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对教学的启示.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8) .

[2]刘衍玲, 吴明霞.接受学习与课堂教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

[3]周忠生, 田宗友.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评述.外国中小学教育, 2002 (6) .

[4]曹树真“.引导”中“生成”.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学位论文], 2004.

非指导性教学 篇10

非指导性教学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提出的教学思想和方法。非指导教学强调教学中要讲究指导的艺术, 教师要创造一种学习环境, 帮助学生理解他们自己的需要和价值, 有效地指导他们自己的决策。

高中思想政治课非指导性教学指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活动中, 教师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实践活动, 尊重学生个体的不同政治体验和学习方式, 并以提高学生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目的, 使学生的潜能和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1. 高中思想政治课非指导性教学一种开放式教学

高中思想政治课非指导性教学以学生自主活动、自主学习、实践探究为主, 可采用各种方法与途径去探索政治问题的解决, 教师较少干预;活动氛围上, 创设一个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并乐于敢于表现自己所知、所想、所能的民主和谐氛围, 以利于共同进行政治知识的发现、创造和分享结论;在活动时空上, 不局限在课堂内、学校内, 充分利用一切教育机会, 开发社会与生活等广泛的教育资源。

2. 高中思想政治课非指导性教学是一种体验性教学

高中思想政治课非指导性教学以学生主动参与直接体验政治活动为主要形式, 通过情感呼唤让学生主动参与政治教学活动、通过情感深入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验政治观点、通过情感外化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 高中思想政治课非指导性教学是一种人本化教学

高中思想政治课非指导性教学坚持以人为本, 追求“生命自由本性的展开”,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真实问题情境, 让学生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发展, 让学生学会做自由自主和自我负责的人。

总之, 高中思想政治课非指导性教学是一种教学境界, 是一种教学理念的新追求。一方面高中思想政治课非指导性教学不是不指导, 而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指导, 教师教学艺术高超的表现, 是教学的一种最高状态, 另一方面, 高中思想政治课非指导性教学也不是一种固定不变的教学方法, 它是一种策略、思想, 希望通过非指导性教学, 提高学生的政治感悟力, 激发学生的政治学习兴趣, 鼓励学生有序的政治参与, 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非指导性教学的特征

1. 重视高中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非指导性教学认为, 学生具有不断成长和自我完善的倾向, 并能够以一种建设性的方式处理自己的生活情境, 教师角色应由传统决策者转变为尊重学生情感体验的建议者和师生平等地交流的引导者。长期以来,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 教师只注重对政治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讲解和分析, 学生很少有讨论和合作探究的活动, 政治教师变成了知识的权威者和统治者。高中思想政治课非指导性教学中的教师应是学生政治学习的指导者、交流者和合作者, 与学生共同探讨政治问题, 分享自己的感情体验, 启发学生, 与学生一道寻求真理。政治教师作为学生政治学习的引导者, 其实就像建筑中的脚手架一样, 在教学的开始阶段, 结合时事政治以及社会现实生活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创设自主思考和探索的空间和时间, 鼓励学生充分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同时提供必要的帮助, 随着学习进程的不断深入, 政治教师要逐渐减少指导成分, 最后撤去支架, 由学生独立完成政治学习任务。政治教师只有尊重每一位学生, 相信每一位学生, 用心培育每一位学生才能变灌输为引导, 政治教师才能真正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2. 强调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唤醒

非指导性教学认为, 教学的各个阶段都是从学生的情绪体验开始的, 以学生自己作出学习行动计划、反思自己的计划、完善自己的计划并取得积极行动为终结, 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学生主体地位。在传统高中政治课堂上, 由于政治理论的抽象性, 政治教师习惯“一言堂”, 不太不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 水平较高的政治教师也不过把讲台当作自己教学的表演场, 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师滔滔不绝的宣讲中湮没了。教师根本没有“学生主体”的概念, 只有自我表现的意识, 久而久之学生政治学习的“主体意识”就会被抹煞, 因此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至关重要。政治教师应该把课堂教学过程的设疑引思作为促进学生主体意识觉醒的重要手段。在政治老师的层层设问下, 学生被一个个感兴趣的问题所吸引并开始积极地联系实际作出分析说明。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进而促进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形成与教学效果提高。

3. 突出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平等师生关系的构建

非指导性教学指出, 师生间平等的伙伴关系是非指导性交谈的必要条件, 要将教师置于同学生完全平等的地位来认识教学活动的功能。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我们不少政治教师却缺乏民主观念, 满脑子专制思想, 主张“师道尊严”、“教师至高无上”, 不知不觉地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划上一条鸿沟, 使学生不敢接近, 不能和教师讨论、争辩, 实际上形成了一种不平等的师生关系。为了改善这种不良的师生关系, 我们应该在非指导性教学思想的指导下, 探索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目的, 以师生的互动交流交往为方式, 最终达到师生在教学中的共同发展。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构建以学生课堂参与度为主要标志。在政治课堂教学操作上, 要求教师要做到:一是“老师少讲学生多说”, 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少讲抽象的政治道理, 多让学生结合实际说想法;二是“老师少谈学生多思”, 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少谈对某个政治现象的看法, 多引导让学生自己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三是“老师少站位学生多选择”, 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少站在自己或某单一立场上分析解决问题, 多创造条件让学生独立自主地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式去分析解决问题。

4. 关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学生情感的体验

上一篇:共同投资下一篇:统一通信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