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的精神

2024-07-19

企业家的精神(精选十篇)

企业家的精神 篇1

概括而言,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家这一群体所具有的共同特征,是他们个人素质、价值取向以及思维模式的抽象表达,也是成功企业家的经营意识、理念、胆魄和魅力的集中体现。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灵魂,冒险是企业家精神的天性,合作是企业家精神的精华,敬业是企业家精神的动力,学习是企业家精神的关键,执著是企业家精神的本色,诚信是企业家精神的基石。如果企业家精神得以充分的发挥,如果企业家精神得到全社会的敬仰与推崇,那么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则指日可待。然而,我国企业家精神尚缺乏有力的支撑,无论是历史上还是现实中,我们都未能给企业家精神的弘扬创造出一个理想的环境。那么,我们应该为企业家精神建立哪些强有力的支撑呢?

组织模式——企业家孵化器

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快速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和市场一体化的相继出现,使合作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企业家创业也不例外。传统的以个体为主的自发创业模式,必将被以组织为主的自觉创业模式所取代;企业家自我摸索成长道路的模式,也将被组织扶助、孵化培养的模式所取代。企业家孵化器就是培养企业家、支撑企业家精神的一种切实可行的组织模式。

企业家孵化器集企业孵化器、风险投资、创业培训、集团化管理于一体,在支助准企业家创办企业、经营企业、发展企业的同时,重在对其进行企业家精神培育。企业家孵化器培养出的是合格的企业家,而不是老板。它不但可以降低企业家独立创业和企业发展的风险,也可以大大降低创业成本,提高创业成功率,从而具有明显的优势。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企业家孵化器的国家。目前,美国企业家孵化器数量接近1000家,位居世界第一。通过对斯坦福、哈佛等几所被誉为“企业家摇篮”大学的企业家孵化器的考察发现,对于努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各国来说,美国政府的一些做法对促进孵化器的发展很值得借鉴。(1)通过立法来启动企业家孵化器发展计划,确保政府对企业家孵化器创建和普及的资金投入。绝大部分州政府先后通过了发展企业家孵化器的法案,并制定企业家孵化器的发展计划,拨出专款来支持企业家孵化器的发展,政府按其所肩负的使命,参与企业家孵化器建设。(2)确立税收减免政策,营造好企业家孵化器运行的外部环境,激励私人机构等组织参与企业家孵化器的建设。

分配模式

企业家的劳动是靠智慧发现市场机会并付诸实施得以完成的。追求企业的超额利润,是企业家经营企业的奋斗目标和精神需求。具有创新能力和冒险精神的企业家为此要承担极大的风险,理应按照风险利益原则,使之获得相应的利益回报,以达到风险与收益的一致性,让企业家的个人价值得到实现。

由于受到计划经济体制下传统观念的影响,管理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制度尚未被全社会广泛接受。这种物质分配的社会环境,使得许多企业家贡献与薪酬不对应,该拿的不敢拿,拿了也不敢公开,害怕影响了与员工的关系。这在无形中阻碍了企业家精神的兴起。只有真正认识到企业家劳动的经济价值,不断改善社会分配环境,企业家才能敢于承担相应的经营风险,也才能激发企业家精神的快速兴起。

文化环境模式

不同文化环境有不同的价值观和行为期望。人们自主创业意愿的强弱,取决于自身受教育程度和周围人群对自主创业的价值评价。若这种评价较低,创业失败就会被耻笑,则自主创业比率也就会较低;相反,若这种评价较高,创业失败就会被理解,则自主创业比率就会较高。企业家行为是以强烈的事业成就感为基础动力的,只要形成“创办企业是事业成功的标志”的文化环境,人们经营企业的成就欲、敬业精神就会被全面激发,企业家精神也就会随之兴起。

美国经济发达与91%的美国人认为办企业“令人尊敬”的文化特征分不开。温州从一个资源、地理、人才和技术等优势“四无”的城市,发展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一个亮点,与温州人“以创办自己的企业为荣”、“倡导创业、挫折、再创业、直至成功”的文化环境紧密相关。要创造有利的文化环境,不是说划一片地,建立一个开发区就可以了,而是要扎扎实实地做许多艰苦细致的工作。当前,应在全社会大力推崇自主创业和企业家精神,因为社会威望是职业选择的重要指示器。企业家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企业家整体则改变了社会和国家的命运。如果当今社会能够形成“企业家是时代英雄”的文化环境,提高企业家的社会威望,就会扭转人们对经济活动的偏见,让“学而优则仕”变成“学而优则企”,从而激发企业家精神的兴起。与此同时,还必须倡导企业家的敬业、诚信和自律,避免企业家重蹈“掠夺投机——暴发挥霍——衰亡崩溃”的覆辙,激励企业家以饱满的情绪和顽强的斗志进一步创业。

企业家精神为企业家提供了从事经济活动的伦理规范,如重视契约、讲求诚信、公平交易、正当获利等,这些与现有的经济法律制度相辅相成,是对企业家经济行为的软性约束,对减少交易成本、维护市场秩序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市场模式

在我国现有市场体制下,由于缺乏企业家竞争机制,职业经理人未能进入人才市场自由交易,再加上风险责任与报酬不对称,就使得企业家行为缺乏一种内在激励和约束,这就造成了企业家精神的培育机制缺乏。而市场秩序的混乱,特别是不正当竞争和地方保护主义泛滥,更使得企业家精神难以生存发展。为此,要建立一个企业家人力资本价格由市场决定而不是由强制力量来决定的公平环境,这样不但可以使优秀企业家得到合理的回报,从而吸引更多人才投身企业家市场,也可以使拙劣企业家被市场迅速淘汰出局,从而提高全体企业的运行效率,促进企业家精神的兴起。

制度模式

企业家精神的核心 篇2

企业家精神的核心

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曾经指出,企业家是经济发展的发动机,是社会发展的力量源泉。企业家精神是一种社会稀缺的无形资源,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引擎。企业家精神的内涵主要包括创新意识、冒险意识、合作意识、敬业精神等,而在我看来一个企业是否能找到契机予以发展,冒险精神是企业家必不可缺的的天性。坎迪隆和奈特两位经济学家,将企业家精神与风险或不确定性联系在一起。没有甘冒风险和承担风险的魄力,就不可能成为企业家。企业创新风险是二进制的,要么成功,要么失败,只能对冲不能交易,企业家没有别的第三条道路。正如乔布斯的传记作家阿兰·道伊奇曼在《纽约时报》上说的:“乔布斯的成功不在于他是天才或他的魅力,而是他非凡的冒险精神。苹果之所以能够如此创新,是因为乔布斯甘冒大风险,这在美国企业中是非常罕有的。他不做任何市场测试,只靠自己的判断、完美主义和胆识。”乔布斯最终要做的不单纯是制造个人电脑,还要做更丰富多彩、更富有创意、更具价值和重要性的事情,于是他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并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他为他执着的天性付出了代价。同样对于鲁冠球,也具有性格果敢、敢为天下先的冒险精神,在禁止私人经营的年代,办起了没挂牌子的米面加工厂。在众人逼之唯恐不及时,他变卖全部家当,将命运押在了盘下的工厂烂摊子上。,虽然这些企业创始人的生长环境、成长背景和创业机缘各不相同,但无一例外都是在条件极不成熟和外部环境极不明晰的情况下,他们敢为人先,第一个跳出来吃螃蟹。

企业家的精神 篇3

这场由“电商狂人”、京东商城刘强东在微博上高调引燃的战火,从8月15日开始,到22日逐渐偃旗息鼓,总共持续了一周时间。电商大佬们在这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大战中可谓赚足了眼球,同时也给广大消费者成功地上了一课,生动地普及了一次网购知识,从而加速了中国网购时代的到来。正如家电行业知名评论家刘步尘先生所言,这是电商大战的“一大社会贡献”,“比官方出台多少刺激政策都有效”。

但是,电商大佬们在这场大战中的某些拙劣表现,却让人不敢恭维。开战不久,就有网友揭露价格战中的诸多猫腻,比如有价无货、偷改价格、产品型号缺乏可比性等,并投诉商家有欺诈嫌疑。有人发现刘强东悄悄删除了其微博中一些言之凿凿的内容。于是,不少人开始质疑乃至谴责商家的人格。

总之,这场令人眼花缭乱的电商大战,虽然让电商大佬们有得有失,但堪称中国网购时代全面到来之前的一次预演和动员。相信电商大战还会卷土重来,而且战争将更加惨烈,直到完成行业的洗牌。

电商大战结束后,我就想到了企业家精神这个命题。正好不久前,一位企业家朋友送我一本他自己著的《中国文化中的企业家精神》,读后颇受触动,让人浮想联翩。的确,做企业是需要一种精神的。人,本来就是精神性的动物。精神不仅主宰着人的生命意识,也决定着人对当下及未来的判断和选择。企业家精神,应该说是所有企业“创世”的发动机,是一切财富“野蛮生长”的DNA。不仅如此,它还蕴含着企业家在创业路上筚路蓝缕、九死不悔的艰辛历程,蕴含着企业家个人对当下及未来的把握与选择,蕴含着他面对种种现实困难和诱惑时的态度与做法,以及他带领企业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所以,并不是每个做企业的人都能成为企业家的。电商大战中的某些电商大佬,应该说他们非常精明、有眼光乃至有智慧,但他们身上欠缺的,也许就是这么一种果敢而又负责任的企业家精神。

近期,与企业家精神有关的,还有两个热门人物值得一提。一个是禹晋永,一个是何享健。前者因唐骏学历门和“野鸡大学”曾名噪一时,当时已被人看出破绽并被质疑过,后来却不了了之。现在因涉嫌诈骗而被刑拘,还是应了那句可怕的江湖谶言: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培养学生的企业家精神 篇4

我一直赞同关于“创业教育”的一个观点——天津大学校长李家俊说:“创业教育并不只是狭义地让学生都去开公司、开餐馆, 而是培养学生的企业家精神, 在他们心里埋下一颗创新创业的种子, 不断积累、汲取养分, 等待破土而出的那一刻。”知易行难, 企业家精神是什么呢?

有人在“百度百科”上说“企业家精神”:“创新是灵魂、冒险是天性、合作是精华、敬业是动力、学习是关键、执著是本色、诚信是基石。”可能是编者觉得概括还不够全面, 在最后还加了一条:“做一个服务者也是一个企业家应有的精神。”我好像明白了“企业家精神”内涵, 但是对创业教育应该如何开展却迷茫依旧。

作为学校创业指导教师, 我不应该在这一问题上迷惑才对。但这是事实, 我不能掩饰——2013年, 我们学校遵照教育部规定, 开设了《创业基础》必修课。至今, 我还是感觉是在摸着石头过河。我们无法肯定到底培养了学生多少企业家精神, 仅可以确定的是, 校园里多了许多开餐馆、摆地摊、送快递的年轻人身影。

二、闻歌始觉有人来

2013年, 湖南省教育厅和长沙市政府组织“校园‘我的创业梦’电视大赛”。一个青涩、害羞的外语系女生跟我说, 想参加比赛。她叫江小梦, 家乡在有“茶马古道”之称的湖南省郴州市桂东县, 父亲是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玲珑茶手工技艺”继承人。我肯定了小梦做“茶叶开发”项目的可能性。

提交了作品以后, 小梦心里还有诸多怀疑。譬如地处唐朝柳宗元笔下“产异蛇”的永州, 身为普通学校普通学生, 名不见经传, 去长沙参加比赛, 会不会被省城的评委歧视?比赛会不会有“黑幕”?我跟她说了一个往届毕业生的故事, 那位同学到湖南某名牌大学去参加校园招聘会, 结果满屋名牌大学的毕业生没应聘上, 我们校友却成为唯一入选者。马云说, 初期创业者要忘掉money, 忘掉赚钱。我的要求是, 先不去想结果, 重要是做到自己的最好。除了鼓励还是鼓励, 我们约定:让“我的创业梦”电视大赛成为创业的第一个台阶。当她以小组第一成绩入围半决赛时, 我笑着跟她说:“小梦同学, 你是否被歧视了?是否发现了不可告人的‘黑幕’……”我能从她, 羞涩的笑容里感受到灿烂阳光。

在“校园‘我的创业梦’电视大赛”决赛, 小梦最终只得了“优胜奖”——她的落寞和沮丧似乎可以触碰。我跟她分享:停止创业才是创业真正失败。创业除了需要炼就较高的EQ (情商) 和能分辨是非的IQ (智商) , 更为重要的是要打磨卓越的AQ (逆商) 。一次比赛的失利在短时间里看是坏事, 但是对创业者成长来说, 却是很好的事情。

三、半缘修道半缘君

2014年3月, 小梦注册了“灵龙原森茶叶开发有限公司”。该公司以传承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玲珑茶手工技艺”为目标, 以发展立体茶园农业与生态茶园观光, 带领一方百姓致富为宗旨, 以线上线下整合营销为手段, 在倡导绿色环保的同时, 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2014年12月, “灵龙原森茶叶开发有限公司”创业团队参加“全国大学生创业基金总评审”。在历经网络海选、华中分赛区评审以及总评审角逐后, “灵龙原森茶叶开发有限公司”创业团队从31个省市、951所高校申报的2251个大学生创业项目中脱颖而出, 荣获二等奖, 成为湖南省在本届评审中唯一受资助的项目。

对于小梦和她的公司, 我的期待是, 结合大学所学专业, 传承父辈优秀文化, 踩着时代脉博前进。即“志同道合农村大学生, 立足农业农民, 做农村合作社领头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放眼世界, 当自立自强创业者。”2015年4月19日, 《湖南新闻联播》以《玲珑茶“梦”》为题报道了江小梦的创业经历。

其实, 于我而言, 最欣慰的不是小梦的创业团队在全国赛事取得优异成绩, 也不是省级主流媒体对她们的宣传报道。我很清楚, 创业, 一直是在路上。我感到骄傲的是, 经过近两年的锤炼和提升, 原本在人群中不太起眼的她——自信起来, 闪亮起来!这也许正是教育的本质——激发潜力, 使人生具备更多的可能性。

企业家的精神 篇5

一个企业从成立到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先有领导者正确的带领来取得最初的成功。接下来的发展壮大则需要厚积薄发的企业精神来引领,才能使企业走上通往强盛的道路。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沉淀出正确的、可持续发展的企业精神来作为企业发展的强力支撑。在这一点上,广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广厦”)无疑做的很好!

广厦是在中国改革开放大潮中成长发展起来的大型现代化企业集团,现有成员企业100多家,员工总数超过10万,企业总资产达300亿元,是浙江省人民政府重点培育的26家大型企业之一,被浙江省工商局、浙江省民营企业发展联合会认定为“浙江省转型升级引领示范企业”。公司下辖建设、房产、能源三大直属集团和上海明凯等区域集团,主要经营范围涉及建筑、房地产、能源、金融、制造、教育、医疗、传媒、宾馆、旅游等领域,下辖的浙江广厦股份有限公司是原国家建设部推荐的全国建筑业首家上市公司。2012年,广厦控股集团全年共完成总产值802亿元,实现利税52.9亿元,位列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11位,中国企业500强第152位,浙江省百强企业第7位,并荣获2012年浙江省企业“杰出贡献奖”。这些,就是广厦人通过近30年的努力所取得的成就。而在这个过程中,更凝聚出广厦自己的企业精神。

首先,是“敬业”

敬业就是强调职业道德,敬业的核心是勤奋、努力。在其位,谋其职,恪尽职守,勤奋学习,努力工作,这是广厦队全体员工的基本要求。广厦一贯提倡敬业精神。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企业健康运转所不可或缺的,都要做好本职工作。敬业不仅仅是踏实肯干,更在于岗位建功,要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其次:是“团队”

弘扬团队精神,注重团结协作,提倡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实现互助双赢。广厦发展是全体广厦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每个员工都是团队中的一员,广厦人与广厦的命运休戚与共。任何个人的力量都是有限的,必须加强沟通和合作,求同存异,顾全大局,精诚团结,荣辱与共,才能众志成城,最终实现个人与企业的共同发展。

团队理念,是充分发挥人们的比较优势,团结协调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规则。广厦提倡团队精神,并不是忽视人们的自我创新能力,而恰恰是要营造团结进取的氛围,形成互帮互助的风气,更大地激发自我创新的能力。

再来,是“超越” 敢为人先,突破常规,开拓创新。广厦的超越精神和创新品质表现为不断开拓的进取性,抓住机遇的敏锐性,预见未来的超前性,以及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广厦推崇超越自我,不断摒弃不合时宜的思维定式,吐故纳新,使企业保持快速的新陈代谢、灵敏的应变能力和不断领先的竞争优势。

最后,是“贡献”

饮水思源,回馈社会,造福民众。广厦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社会、家乡人民的关爱和支持,广厦深怀感恩之心,努力回报社会,尽心公益,捐资助教,扶贫济困。同时每个广厦人都能尽责于本职工作,为广厦的发展做出努力。广厦和广厦人将通过贡献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凭产业强国的崇高理想、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及超越私利的奉献情怀,构筑广厦伟业。

不得不说,这四个词八个字的企业精神是凝聚了广厦人三十年的风云兼程而来,更是广厦得以发展壮大的关键。但不得不说,其中最为关键,最为重要的就是“敬业”。而最需要传承下去的便是“敬业”精神。

什么是“敬业”?“敬业”就是“专心致志以事其业”,就是积极主动、认真负责,一心一意,任劳任怨,精益求精。敬业精神,就是对工作充满无比的忠诚与热爱,并为之尽职尽责、专心学习、忘我工作的精神状态。从而不断努力以乐业、勤业、守业和精业来达到真正的敬业。乐业是前提,勤业是基础,守业是保证,精业是追求。“业精于勤荒于嬉”,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守业就是要严格遵守职业规范。精业就是要提高素质,精通业务,胜任本职。只有精业、乐业、守业才能通过勤业转化为工作绩效。而这些都做到了,才是真正的将敬业落实。

至于为什么要落实“敬业”精神。很简单,因为一个企业只有拥有了一群具有敬业精神的员工,他们才能一直实干,企业才能一直发展、持续发展。这样,才能形成一个要咬定目标,坚韧不拔,身体力行,追求卓越,不畏艰难,迎难而上的团队。才能形成崇尚实干的敬业氛围,才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全员的热情、智慧和力量都凝聚在一起,上下一条心,真正做到同心协力,齐心尽力,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发展。而企业的根本目的就是求发展,求利益,这就是形成了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

再者,不论是“团队”、“超越”还是“贡献”,都必须建立在“敬业”的基础上才能达成。敬业为先,员工才会对工作负责、对企业负责,才会想要做好,才会努力去做。一个人想做好不难,全部的人都想做好并不易。这就需要敬业精神的传递性来带动所有的人鞭策自己把负责落到实处,把努力落到实处,才会形成一个团结奋进的团队。而正是不断求胜求进的团队,才能因而不断追求超越。追求自身的超越,追求企业的超越。按照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人必须先保证生理需求,然后依次追求安全、社交、尊重需求,进而追求自我实现。贡献便是如此,在个人通过敬业达到低层次需求后,便会不断追求社会公众的认可,这个过程则需要“贡献”来达成。因此,广厦要发展,要做“百年广厦”最需要传承的就是敬业精神。

在汉语词典中,传承的意思是:更替继承,传递,接续,承接,沿袭创新。一般指承接好的方面,另一方面是先传了再承,和继承相区别,有承上启下的意思。而联系到实际,考虑到企业精神的传承,这就意味着广厦要引导员工将老一辈广厦人的敬业精神继承下来,并不断发扬光大。这就面临着该如何传承的问题。

企业家的精神图腾 篇6

其作者是知名的未来学家和经济学家乔治·吉尔德,被誉为“数字时代的三大思想家”。

通过研究分析发现:中国企业家吸收精神食粮的渠道多种多样,但遗憾的是,大多停留在对于“术”的现学现用上,还没有足够的时间和耐心去修养心中的“道”。如何去塑造、凝聚企业精神?成为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

政治智慧

政治人物所凝炼的智慧、品格和手段,成为企业家学习和模仿的重要源泉。

政治是世界上最复杂的游戏之一。因此,政治人物所凝炼的智慧、品格和手段,成为众多企业家学习和模仿的重要源泉。

与英国前首相丘吉尔“相遇”,正是阿里巴巴董事会主席马云在事业面临重大困境时。1995年,马云从事电子商务四处碰壁,甚至被别人骂做疯子,他感到非常郁闷和无望。有次去国外,无聊时跟着朋友去了一次教堂。教堂牧师讲到了二战时期,英国在气势汹汹的德国纳粹军攻击之危如覆卵。在没日没夜的轰炸声中,丘吉尔却在广播之中对全国人民咆哮道:“Never never never give up!”马云顿时觉得如醍醐灌顶、愁容尽失。丘吉尔“永不放弃”这句名言,让马云在灵魂的电表出现红字时,能够及时地转危为安。

而40年前,怀着不灭的理想,在玻利维亚的热带丛林里战斗的切·格瓦拉,也是被众多中国企业家推崇的偶像之一。“在这个不合理的世界,痛苦征服了所有人。”河北大午集团董事长孙大午一直牢牢记住了格瓦拉的这一句话。孙大午认为格瓦拉的可贵之处,在于他完全可以不遭受痛苦的情况下,却放弃了高官厚禄和优裕的生活,为了理想和信念走进了苍茫的丛林之中。

而在中国企业家群体中,最受膜拜的政治人物,莫过于毛泽东。众多知名企业家都是“学毛著标兵”。

在盛大集团董事长陈天桥办公室的书架上,非常醒目地摆着一套《毛泽东选集》。陈天桥最喜欢的一句话是:“战略上蔑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而盛大集团总裁唐骏曾经包了一个专列,把盛大的员工浩浩荡荡带上了井岗山。

给陈天桥“下过绊子”的巨人网络董事长史玉柱,对毛泽东的军事思想特别痴迷。在1994年推广脑黄金时,他仿效毛泽东在解放战争时采用的军事体制,在深圳设总指挥部,各地设“军区”,发动“总攻令”,以排山倒海的广告来启动市场,掀起了“人民战争”的狂澜。

而毛泽东最著名的“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思想,成为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和华为公司总裁任正非开辟市场时屡试不爽的法宝。

商业偶像

做李嘉诚第二,是很多中国企业家的梦想。

上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迅速崛起,甚至一度富得可以把美国买下好几次,这对当时刚刚恢复元气的中国,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刺激和触动。而日本的经济神话,是由松下、索尼、本田等诸多企业联手造就的。于是,那个叫松下幸之助的日本老头儿,成为初兴的中国企业界追捧的偶像,把他尊称为“经营之神”。海尔集团董事长张瑞敏说:“80年代初,国内能找到的只有松下幸之助的那些大厚书,在企业质量管理上我借鉴的都是松下的东西。”

当时国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是国营企业,但国企效率低下、持续亏损的弊病日益显现,此时,美国商界的“扭亏之神”李·艾柯卡成为最好的学习对象。福特和克莱斯勒都是美国的老牌汽车公司,因为各种问题一直积重难返,但艾柯卡却力挽狂澜,分别拯救了这两家濒临绝境的汽车公司。

正当中国企业蹒跚学步之际,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已经率先进入新经济时代。其中,英特尔前CEO安迪·格鲁夫是这个重大变革的推动人之一。“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已经成为上世纪90年代正在夹缝中寻求生机的中国企业家们的座右铭。

也正是新经济的兴起,让大学尚未毕业的比尔·盖茨亲身演绎了一个如何一夜暴富的神话,这对以日积月累、勤劳致富为传统的中国企业家们无疑是一次具颠覆性的震动。当长一辈还在犹豫狐疑之际,以搜狐创始人张朝阳和网易创始人丁磊等为代表的年轻人,纷纷以比尔·盖茨为偶像,一起开创了知识经济时代。

在完成原始阶断的财富积累后,中国企业家面临进一步发展的冲动期,此时,倡导多元化的杰克·韦尔奇成为大家争相参考的对象。柳传志、段永基、李东生等大批中国企业家,纷纷走上了多元化扩张的道路。

逞一时之雄并不为奇,如何做到长盛不衰却是一个大难题。在这一点上,华人商界领袖李嘉诚是中国人最值得骄傲的榜样。李嘉诚提倡的“商者无域”,被国美集团董事局主席黄光裕直接拷贝和灌输到自己的企业管理中。做李嘉诚第二,成为很多中国企业家的梦想。

宗教信仰

宗教和信仰成为灵魂最理想的安顿场所之一。

历数欧美那些最成功的商人,其中大多数是有信仰的——石油大亨洛克菲勒是清教浸礼会教徒,IBM创始人老沃森是新教徒,沃尔玛创始人沃尔顿是卫理公会信徒,GE的杰克·韦尔奇是基督徒,DELL的董事长戴尔是犹太教徒,CEO罗林斯是摩门教徒⋯⋯

宗教所提倡的和平、平等、博爱等思想,不但成为迅速富起来的中国企业家阶层安慰自身的最好工具,也促使他们为弥补社会日益激烈的矛盾做出自己最大的努力。

先是对“小我”(我自己)的慰藉。海航集团董事局董事长陈峰常常穿着道服在办公室里工作,读书、打坐、记录心得是他每晚的必修课;史玉柱本人虽不是佛教徒,但书架上摆着许多佛像。他说:“做企业风险太大,对未来没有办法把握,所以对佛应该尊重。”

接着是对“大我”(和我有关系的人)的关注。陈峰三分之一的时间都会用于员工“三为一德”的培训,把南怀瑾所撰《论语别裁》作为公司全体员工的学习资料。

论企业家精神的培育 篇7

一、企业家精神及其价值

对企业家精神 (entrepreneurship) 最早进行系统阐述的是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 (A Schumpeter) 。熊彼特把企业家称为“创新的灵魂”,之后又指出企业资源新组合实现的人们称为“企业家”,是创造性的破坏者。依据熊彼特的观点,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速度的快慢和发展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国或该地区拥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数量以及这些企业家在实践中的创新努力。正是因为某个或某些企业家率先创新,众多企业家迅速模仿,才推动了经济的发展。法国经济学家J·B·萨伊也认为企业家是把生产要素组合起来,是能把经济资源由较低的生产率水平转变为较高生产率水平的人。美国管理大师德鲁克认为企业家是革新者,是一种需要天赋和才能,具有高度创造力的专门职业。在他们看来,创新是企业家的特征,不仅包括思想和制度创新,还有技术创新及创造市场等。所以,充当一个企业家不是一种职业,也不是一种持久的可遗传或继承的状态,而是一种精神,一种人格,一种对未来发展和创新有一种使命感和责任心。因此,不断创新的精神就是企业家精神。

熊彼特把企业家精神归结为五点,即企业家的首创精神、企业家的成功欲望、企业家的冒险精神、企业家的精明与敏锐、企业家的事业心。由此可见,首创精神、成功的渴望、承担风险和乐观精神、精明强干、进取精神,构成了企业家精神的五大要素。这五大要素构成了自主创新成功的基本条件,是克服自主创新过程中各种困难的关键。企业家不仅是创新活动的主体,而且是企业技术核心能力形成过程中关键的人力资本保障。由于企业家精神的存在,企业才具有创新的活力,企业员工的创新意识才得以激发,从而在企业内部形成创新的氛围。企业家作为创新的倡导者和实践者,除了必备的个人素质培养之外,还需要建立一支强有力的技术人才队伍。企业家的凝聚力、感召力把企业员工团结在一起,使其愿意为技术核心能力的构建发挥各自才能。企业家精神的激励作用促使企业进行创新,创造新的知识,增加知识储备,为技术核心能力的发展提供支撑。

此外,熊彼特关于企业家精神的另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企业家精神是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它是长期经济增长的真正源泉。在熊彼特看来, 经济发展是一个“创造性破坏”的内生的动态过程,即不断地通过开发新产品、引入新的生产方式、开辟新市场、获取新原料和建立新的组织结构来推动创新的过程。创造性破坏的灵魂是具备了企业家精神的企业家,反过来,也只有不断地实施和推动创新的人才称得上是企业家,而自主创新的过程正是企业家精神的集中体现。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家追求创新、勇于尝试的精神特征,它的形成受到企业家的个性、教育背景、个人经历以及外部社会环境、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影响,是企业的无形财富。因此,企业家精神不可能像企业的产品一样具有特定的物质形态,人们只能通过某些表现形式来体会企业家精神的巨大作用。企业家通过自主创新获得核心技术充分体现了企业家精神内涵的核心,在自主创新过程中企业家组织研发、发现新技术以及克服困难、开拓市场都是企业家精神的体现。在熊彼特提出企业家的创新职能和创新精神以后,创新被视为成为企业家的本质特征,创新精神成为企业家精神中最为本质的精神。企业家之所以成为企业家,并不是因为其拥有资本,而是因为他拥有创新精神并实际组织了创新。

对于自主创新而言,企业家的价值除了组织研发、承担研发风险、管理创新过程,一个同样重要的方面就是将技术成果引入市场实现经济价值。当然,企业家精神应该不止是独有创新一个方面。事实上,它应该是许多内容的综合。而在充满风险和挑战的市场中杀伐决断的企业家,更应具备许多品质,这些共同构成了企业家精神。创新精神无疑是企业家精神的核心所在,因为这最能体现现代社会尤其是市场经济的特征和最高要求。另外它还应包括:勇于在风险中寻找机会的胆量,不断进取永不疲倦的旺盛斗志,对利润等目标的执着追逐,专心致志辛苦操劳的敬业精神等。

二、企业家精神的培育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在当今中国最为稀缺的资源不是资金、自然资源、高素质的劳动力,而是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的缺位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企业家不是资产所有者,而是领导企业运行和发展的实行者。企业家是一种精神的化身,资本家是人格化的资本,企业家则是人格化的企业家精神。正是无所不在的企业家精神,塑造了企业家的品格、形象和事业。现代经济发展理论认为,企业家是成就企业发展,从而带动社会经济进步的重要力量,甚至是关键因素。缺少企业家,是因为缺少企业家精神;不仅是因为具备企业家精神的企业家有限,而且是因为整个社会缺少这种精神。企业家的成长取决于许多因素,而一种社会的文化心理倾向则是必备的条件。企业家精神作为现代性的基本价值,应该成为整个社会的诉求和心理品格。

培养企业家精神,首先要加强制度建设,推动制度创新,创造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制度是一套规则体系,是人们在反复的博弈中形成的行为框架。“制度提供了人类相互影响的框架,它们建立了构成一个社会,或更确切地说一种经济秩序的合作与竞争关系。”制度存在的理由之一是它能为参与者提供理性的预期,从而减少交易的成本,提高活动的效率。如果缺少好的制度,势必增加交易的风险和成本。企业家只有对自己的经济活动有一个比较稳定的预期,才可以去承担风险进行投资,这就需要以一个良好的制度安排为前提。同时,健全的财产制度、知识产权制度,也是保护企业家精神成长的重要条件。因为市场经济活动主体的行为动机首先是对利益最大化的追求,这就要有一套制度保障获得的合法利益不受侵害。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精髓,这也要社会建立鼓励和保护创新的机制,法律制度的完善就是有效的途径。西方专利制度对于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所起的作用便是一个有力的证据。

其次, 要促进文化认同,使全民从观念上接受企业家精神。中国传统文化蕴涵的崇德主义、勇于奉献、勤俭节约等精神品格,都是孕育以苦为乐、积极进取、勇于开拓、追求成就的企业家精神取之不尽的宝藏,但中国传统伦理中提倡的“中庸”之道,是一种排斥竞争的道德观,压抑了人的创造性,抑制竞争性观念的生长;儒家伦理教诲人们重义轻利、安贫乐道的理念,在人们心中形成了一种封闭的惰性心理和惯性思维方法。同西方文化的追求财富、敢于冒险、勇于进取的创新精神形成很大的反差。事实证明,传统文化是可以而且需要走向现代化的,因为每个文明实体只有不断改进自身,接受新的文明的刺激,才可以找到新的增长点,实现自身的发展。在激烈的竞争的世界上生存,这种压力和挑战也要求每一种文明善于变革和创新。从现在的实际来看,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企业家精神,就是现代社会的精神特征,是公民积极地参与到现代化实践中的精神因素。所以,传统文化应该自觉地与之交流,将这种精神吸纳进去,从而实现文明的更新。而实际上,文化传统又可以作为一种建设性的因素参与到现代化建设中,从而推动社会与文化向现代化的转型。

再次,改革教育培训制度,为企业家创新精神提供持续的创新动力。现代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社会,应通过学习系统地提升企业家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一方面,在正规MBA教育中,一是必须做好培训需求调查,并在此基础上精心进行课程设置。二是在培训内容上,要以开发为导向。训练的内容应该是动态的、发展的。三是在训练方法上,要坚持参与式训练方法。将现实案例交给训练对象分析,提出认可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四是在训练形式上,坚持多种形式,针对企业存在的问题,提出见解,提高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在非正式教育方面,“非学历教育”的灵活性和随时性有助于企业家学习最新的管理方式。企业家要利用网络优势,学习世界各国先进管理经验,学习经营管理知识,加强自我培训。总之,“非学历教育”应与标准化的MBA教育一起,担负起培养企业家创新精神的重任。

参考文献

[1]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何畏, 易家详, 张军扩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0

[2]张玉利杨俊:企业家创业行为的实证研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3第10期

[3]魏波:论企业家精神的价值与培育[J].理论学刊, 2002第2期

企业的生命密码之企业家精神 篇8

人人都知道创新的重要性, 激烈的竞争, 瞬息万变的市场和技术已经让人们对此深信不疑, 但关键问题是, 该如何进行创新呢?创新是每位高层管理者的职责, 它始于有意识地寻找机遇。如果一个企业不是经常改造自己, 使自己不断地适应新的任务和情况, 而是平平常常地经营管理下去, 那么这个企业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失去其意义, 最终就会消失。

创新是企业家的本质特征, 是企业家精神的灵魂。从一定意义上说, 企业家之所以成为企业家,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创新精神。企业家的创新精神体现在能够发现一般人无法发现的机会, 运用一般人不能运用的资源, 找到一般人无法想像的办法。

那么, 思维是什么?专家研究表明, 左右一个人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是思维模式, 不在于智商的差异, 企业运营也是如此, 一个具有良好思维力的企业主才能成长为真正的企业家, 而不具备基本思维力的老板, 则可能永远没有出头的机会, 思维和观念才是控制成功的核心密码, 因此, 如何培养一个人的思维创新能力, 才是受益终生的头等大事。

创新是什么?创新就是在企业中引入新的东西, 可以是一个新的思想, 一种新的方法或一种新的设备, 它很像发明, 也需要高度的创造性。但更多的是把问题的解决方法成功地应用到市场中, 我们不必为创新而搞发明, 因为, 我国的市场中有很多的创造性的方法可以拿来为我所用。

一位法国学者曾这样描述过具有创新精神的新型企业家:他们很像勇士, 能迅速做出决定, 具有不寻常的精力和毅力, 满怀非凡的勇气和果断的魄力;他们奋不顾身地冲向广阔的经济战场, 开辟一片又一片创新的领域;他们以一种广泛、灵活的应变能力和行动准则指导企业运行;他们有青年人的好奇心、发明者的创造欲、初恋者的新鲜感、亚神经质般的敏感性以及建设者和破坏者兼备的变革意识;他们双眼紧盯着国内外的各种信息, 紧盯着市场需求, 大脑中急骤地将外界的信息重新组合构造出新的创新决策。

翻开国家政府报告或企业集团战略规划, “创新”往往是被提及最多的词语之一, 这无疑是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给我们整个社会带来的宝贵思潮, 让我们走出曾经的固步自封与闭关锁国。

有这样一个案例——在白天气温高达45度, 晚上又低至5度的津巴布韦, 能不能建造一座不能用空调, 但室内温度必须恒温在22度的环保大厦?逻辑上这个不成立, 所以无法做到, 但运用水平思维的交叉创意法就做到了, 米克皮尔斯运用白蚁冢穴如何保持恒温而确保繁衍的原理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不用电、气设备 (空调) 而能确保室内恒温22度的东关大厦, 把不可能变成了令人惊叹的事实。

所以说, 创新思维从何而来呢?笔者认为, 我们要像佛教中的禅宗一样进行修炼。禅的意思是"思维修"或"静虑", 属于菩萨行六度中的一度, 指的是一种修行的方法, 用当代的语言来解释, 即不用语言文字而直接以心相印证, 以期顿悟。

我们鼓励创新的思想, 我们更为强调让创新的思想转化为实在的价值, 只有能为社会、企业、个人带来价值提升的创新才是有效的创新。这种价值的提升需要我们将创意通过行动转化为一种成果。但现在国内诸多企业进行的管理方式却是与“创新”的前提背道而驰的。那么创新的企业是什么呢?其实很简单, 那就是企业员工有“自由的思考与表达”的环境和权力, 而且要保证不会因为意见的不一致而受到不正常的待遇。可以想象, 能做这一点的企业有几家。所以, “创新”自然也是无本之木, 口头说说而已, 对于大多企业管理者来说:对“创新”的态度只是“叶公好龙”。

什么叫创新

一个物体, 能发现他本身的价值, 使其成为资源, 就是创新;能利用资源创造财富, 也是创新。有很多东西在当时的条件下看来, 都是“废品”, 但是用创新的思维发现它的用途, 并赋予经济价值, 废品就成了资源。例如:100年前, 石油和铝土矿还不是所谓的资源, 只是令人讨厌的东西, 因为它们破坏了土壤的肥质。到弗莱明发现青霉素可以杀菌时, 它也是一种有害的废品。可如今众所周知, 这三种资源对人类来说必不可少。

用这种思维看待当今的经济社会。对企业家来讲, 购买力 (purchasing power) 就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同样, 也是由企业家的创新行为来实现的。彼得·德鲁克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创新的思维在经济领域中是如何提高购买力的。19世纪初期, 美国农民实际上没什么购买能力, 因而也无力购买农机具。当时, 市场上有许多收割机, 但是, 无论农民多么想要他们都付不起这个钱。于是有一位收割机发明者创造了分期付款制度, 这种方式使得农民能够以未来的收入来购买收割机, 而不是仅仅只靠过去的菲薄的储蓄, 于是, 一夜之间, 农民就有了购买农机具的能力了。这种方式, 一直延用到现在。

所以, 凡是能改变已有资源创造财富的潜力的行为就是创新行为。

将卡车车身从轮子上卸下来, 放置于货运轮船上的点子并没有多少新的技术含量在里面。这个“创新集装箱”根本不是脱胎于科技, 而是根源于一种将“货运轮船”视为物料装卸设备而非“船”的新概念, 这个概念意味着真正重要的是使在港口停泊的时间尽量缩短。但是这个貌似平凡的创新确使远洋货船的效率提高了四倍, 很可能拯救了海运业。没有它, 世界贸易近40年来的巨幅增长在任何主要经济活动中创下的最快增长的记录就不可能发生。

真正使教育普及的, 不是对教育价值的普遍承诺, 也不是对从事教学的老师进行的系统化培训或教学理论, 而是不起眼的创新:教科书。教科书是捷克伟大的教育改革家跨梅纽斯的创造。17世纪中叶, 他设计并使用了第一套拉丁文的教材。如果没有教科书, 那么即使是一个非常出色的老师一次也只能教1—2个学生;有了教科书, 即使是一个表现平庸的老师也能够将一些知识灌输到30—35个学生的大脑中。

正如这些事例所显示的, 创新不一定是技术上的, 甚至可以不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东西。从影响上看, 只有少数技术性创新可与报纸或保险这种社会创新抗衡。分期付款制改变了经济, 任何领域只需引进分期付款制, 他就能将经济从供应驱动型转变为需求驱动型, 不管该领域的生产水平如何。现代形式的意愿是18世纪启蒙运动的一种社会创新, 他对医疗保险的影响大于许多药物上的进步。管理即“有用的知识”首次使用有不同技艺和知识的人能够在一个“组织”中一起工作, 他是本世纪的创新。他将现代社会转变成我们尚无政治或社会理论来加以诠释的崭新体系:一个组织的社会。

1867年明治维新时, 日本人急不情愿的向世界打开门户, 他既巧妙地避免了印度19世纪的命运, 而且以真正柔道的方式利用西方的武器将西方人挡在国门之外, 保留了日本的传统。这说明社会创新远比集装箱或货教科书更重要。而且从银行以及劳资关系的发展, 我们可以得知, 社会创新远比发明集装箱或教科书更难实现。即使日本人现在不得不放弃模仿, 进口并改进他人的技术, 我们也不能低估他们的能力。因而科学研究本身就是相当新的“社会创新”。而日本人, 无论过去他们是不是迫于形势不得如此他们一直都显示了强大的社会创新能力。而且, 他们还展现了对企业家战略技高一筹的掌握力。

成功的企业家, 无论他们个人的动机是什么——为钱?为权?猎奇或追求名誉等去试图去创造价值或有所贡献。不过, 他们的目标非常高, 他们不满足于只是对已有事物加以改善或修正, 他们试图创造出新颖、与众不同的价值。

变化提供了人们创造新颖且与众不同的事物的机会。因此, 系统的创新存在于有目的, 有组织的寻找变化, 存在于对这些变化可能提供的经济或社会创新的机遇进行系统地分析。

著名的IBM公司在广告中强调的“IBM就是服务”, 正反映了该公司十分重视产品服务的思想。产品服务创新就是强调不断改进和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不断推出新的服务项目和服务措施, 力图让消费者得到最大的满足或满意。

据说, 一个当代的博士生, 仅能掌握不到人类知识总量的1%, 剩下的99%都不懂, 其中还有4%是他根本不知道还有这种知识存在。中国企业的经理人中大部分都是文化水平偏低, 所以, 我们有什么理由回绝新的知识呢?所以, 知识创新既是大家忽视的地方, 也是需要提高和创新的地方。

每一位企业员工、老员工、经理人都像一位新雇员第一天在公司上班一样, 对企业的各个方面都进行提问。还记得在我们上班的第一天, 我们会问许多问题——我们为什么做这件事情?——我们如何使它发生?——它的目标是什么?——它意味着什么?但我们在单位中工作的时间越长, 就越难做到这一点。我们在工作中的时间越长, 我们问的问题越少, 我们也就变得越自满。大家都多问具有探索性的问题, 并进行更仔细地倾听, 这样你就能够理解的更为深刻。然后, 我们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 必定能找出创新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成功的企业家无不具有创新精神。本田公司创始人大久保睿塑造的“本田精神”就特别强调创新精神, 他把“本田精神”归结为三大观点:“人要有创造性, 决不模仿别人;要有世界性, 不拘泥于狭窄地域;要有被接受性, 增强相互的理解。”索尼公司创始人盛田昭夫强调“永不步人后尘, 披荆斩棘开创没人问津的新领域”, “干别人不干的事”。他在《走向世界》一书中把开拓新技术称为“求生存的手段”和“企业生存之路”。萨特·沃尔顿创造了沃尔玛, 他的成功在于他倡导新观念, 重视试验和革新。他建立具体的组织制度, 以推动革新和进步。他把权力下放到部门经理手中, 使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管理自己的部门;他建立了奖励制度, 对那些提出创新建议的员工给予奖励;他还组织创新竞赛, 鼓励员工进行创新试验, 使员工在鼓励变革与创新的氛围中工作。沃尔顿把接受新理念的精神传给了自己的继承人, 使公司在他去世后仍得以长盛不衰。

总之, 没有企业家的创新精神, 企业便不能打破僵化、过时的东西, 开创企业乃至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新局面;没有企业家的创新精神, 既不可能产生企业的核心能力, 也不可能产生企业高效率的组织形式、管理方法和先进制度, 更不能产生新的市场机会。

创新机会的来源

一般来说, 变化是时刻发生或已经发生的。绝大多数成功的创新都是利用变化达成的。诚然, 许多创新本身就是重大变化。如一些重要技术创新, 如怀特兄弟发明得飞机就是例证。但是这些是例外, 而且是相当不寻常寻常的情况。大多数成功的创新都很平凡, 他们只不过利用了变化而已。由此看来, 创新科目是一门诊断科目:对提供企业家给予的变化领域进行系统的检查。

现实中, 人们往往认为创新的来源是—聪明的点子。

基于聪明的点子的创新恐怕比所有类型的创新总和还多。例如, 十个专利中就有七八个属于这类创新。关于企业家与企业家精神的书籍所描述的大部分新企业都是建立在聪明的点子之上的:拉链、圆珠笔、喷雾器、易拉罐等等都是聪明的点子。许多企业所谓的研究, 其目的就是发现和挖掘聪明的点子, 不论是为燕麦早餐或软饮料提供新口味, 或是想出更好的跑鞋, 或是更好的不烧焦的熨斗。

然而聪明的点子是风险最大, 成功机率最小的创新机遇源泉。这种创新中只有不到1%的专利可以获得足够多的钱补回开发成本和专利费用。只有很少一部分创新, 能够不赔钱。

没有人知道哪一个基于聪明点子的创新有成功的机遇, 哪一个会失败。例如, 为什么喷雾器会成功, 而其他许多类似的小玩意创新却败得一塌糊涂?为什么多用扳手销得很好, 而许多其他类似的产品却无影无踪?为什么拉链得到人们的接受, 取代了纽扣, 尽管它很容易卡住?

人们企图提高对基于聪明点子的创新的预测, 但没有特别成功的。

人们还试图归纳出成功的创新者的个性特质、行为或习惯, 同样也没有取得令人信服的成就。一句老话说:成功的创新者就是不断发明。他们玩概率游戏。如果他们经常发明创造, 就会成功。

它的意思就是, 只要你不断出聪明的点子, 你就会赢。但是这句谚语并不比流行说法“只要你不断投钱到老虎机中就能赢得赌注”更高明。然而老虎机的机率是设定好了的, 整个场所只有70%。你投得越多, 往往输得越多。

实际上没有例子可以证明只要坚持就能得到聪明的点子的论调, 正如同没有哪一个系统可以证明你能打败老虎机一样。一些成功的发明者有了一个好点子后, 就不再想新点子了:拉链或圆珠笔的发明者就是很好的例子。而有许多发明者他们拥有40个专利, 却没有一个成功。当然, 创新者会随着实践的增多而不断提高。但是前提是, 他们必须实践正确的方法, 即把他们的工作建立在有系统地对创新机遇来源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

即使可以明确需要, 而解决方案却通常不能确定。我们不难发现, 遇到交通堵塞时, 车里的人需要一些消遣。但是为什么索尼公司1965年为满足这个需求而生产的小型电视却在市场中惨遭失败, 而更昂贵的汽车音响却大获成功?现在回想起来, 这个问题不难回答。但是, 我们是否能预先回答这个问题呢?

因此, 不论成功的故事多么诱人, 企业家还是应放弃基于聪明点子的创新。毕竟, 虽然每周都有一些人赢拉斯维加斯的老虎机, 但是其他老虎机玩家所能达到的最好成绩是不要输得比他拿得出的还多。

有些领域中有充足的机会使单个企业家和任何企业家或公共服务机构忙得不可开交。事实上, 根本没有能够全面利用和挖掘它们。而且, 在这些领域中, 我们知道如何去看, 寻找什么以及如何做。

对于执意选择聪明点子的创新者, 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告诉他们, 万一他们的创新成功了, 应该做些什么。然后, 新企业的规则就可以派上用场了。当然, 这就是为什么大量讨论企业精神的著作都从开创和运营新企业着手, 而不是从创新本身开始阐述。

但是, 企业家经济也不能傲慢地忽略基于聪明点子的创新。单个这类创新是不可预测、不可组织和系统化的, 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以失败告终。另外许多点子在开始都是微不足道的。专利申请表上总是出现许多新开罐器、新假发架、新皮带扣等。专利单上总是至少出现一种暖脚设备, 两种洗碗布。但是, 由于基于聪明点子的创新有如此庞大的数量, 因此, 对于经济来说, 小小的成功比例就代表了一个很大的新企业、新工作机遇和新性能的来源。

在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的理论和实践中, 聪明点子的创新是附属的。但是, 它必须受到人们的赏识和回报。它代表着社会需要的品质:积极性、雄心和灵性。对于推广这种创新, 也许社会帮不上什么忙, 因为人们无法推广他不了解的东西。但是至少社会不应该对这种创新进行打击、惩治或设置障碍。从这个角度来说, 发达国家, 尤其是美国, 最近打击试图聪明创意的创新者 (如提高专利费) 。

企业家精神与企业

人们往往认为企业精神就是企业家的精神。什么叫企业家, 法国经济学家萨伊解释说:“讲经济资源从生产力和产出较低的领域转移到较高的领域的人。”在美国, 企业家往往指创建自己的、新的小企业的人, 但是并不是所有新的、小型企业都是企业家的, 或他们代表的都是企业家精神。

夫妇俩在美国的某郊区开了一家熟食店或墨西哥餐馆, 他们当然冒了一点风险, 但是, 他们是企业家吗?他们所作的不过是被重复过多次的老一套而已。他们把赌注投在该地区外食人口的日益增加上, 但是并没有创造新的满意点, 也没有增加新的满意要求。从这一点看, 他们当然不算企业家, 即使他们建立的是新企业。

然而, 麦当劳却真正具备企业家精神。确切的说, 它并没有发明任何东西, 任何一家不错的美国餐厅很早就生产它供应的最终产品了。但是, 麦当劳通过运用管理概念和管理技巧使“产品”标准化, 设计制作程序和工具, 对要进行的工作进行分析, 并根据分析结果培训人员, 然后制定其所要求的标准, 不仅大幅度提高了资源的产出, 而且建立了新的市场和新的顾客群, 这就是企业家精神。

所有小的新的工商企业都有许多共同之处, 但是, 若要是企业家的, 一个企业必须除了小和新以外还有其它特殊性。事实上, 在新企业中, 企业家仅仅是少数人。他们创造了新颖而与众不同的事物:他们改变了价值观。

不一定要小而新的企业才能成为企业家。事实上, 许多大型的和旧的企业也在实践着企业家精神, 通用电气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企业之一, 有100多年的历史, 长久以来, 他就一直善于从头建立一家家新的企业家企业, 并将它们发展成规模相当大的产业。而且通用电气公司并不限于在制造业中采取企业家精神。他的金融帮手-通用电气信贷公司掀起了一场很大的变革转变了美国的金融制度, 现在, 他的业务迅速扩展到英国和西欧。60年代, 当通用电气公司发现商业票据也可用于金融业时, 它就突破了金融界的马奇诺防线, 打破了传统上的银行对商业信贷的垄断。

英国的大型百货连锁店马克士在这50年中的表现大概比西欧其他公司更富有企业家精神和创新性, 它对英国政治甚至英国社会的影响, 可能比英国其他任何变革推动者, 甚至比政府或法律还要大。

通用电气和马克士与其他完全没有企业家的大型老企业同样有许多共同之处。而使他们具有“企业家的”规模和增长以外的特别企业个性。

虽然企业家需要资本从事经济 (和大多数非经济) 活动, 但他们不是资本家, 也不是投资者。他们当然要承担风险, 这是任何从事经济活动者均要面临的事情。经济活动的本质是将现在的资源交给未来的期望, 这就意味交给不确定性和风险。企业家不会是雇主, 但是他可以是也往往是雇员或者是自己给自己打工的单干者。

因此, 企业家精神是个人或机构独有的特征, 它不是个性特征。30多年来, 中国的企业界出现过许许多多个性、性格各异的人在企业家挑战中表现非常出色。但是, 任何人有勇气面对决策都能够逐渐学会当一名企业家, 而且行动上富有企业家精神。因此, 企业家精神是一种行动, 而不是个性特征。它的基础是概念和理论而不是直觉。

创新能力是具备企业家精神的管理者必备素质, 而企业家精神中也就包括了创新的能力。企业家应有能力推陈出新, 即有创新的能力。一个不能创新的企业领导者只能称其为经理人, 而不是企业家。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特殊手段, 所以, 彼得·德鲁克提出了一个公式:创新+企业家精神=再创生机。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企业能不断推出新产品, 随时满足市场需求, 有的组织能创造合作的情境, 化解内部竞争的原因。

一般来说, 变化是时刻发生或已经发生的。绝大多数成功的创新都是利用变化达成的

中国企业家最缺乏的精神 篇9

在丰田,“现地现物”在使用中常常被称为“现场主义”(Gemba Attitude), Gemba在日语中是“事情真正发生的地方”的意思,它也是日本人生活中的常用词。广义上讲,它是“事件发生的地方”;狭义上讲,Gemba是指企业的“工作领域”或“工作位置”。

经历过“实事求是”教育的中国管理者很容易把现地现物,或者把现场主义当成一种姿态。在中国现代官场文化的语境中,调查研究通常是一种姿态,用来表明上级愿意倾听民意。所以,怀有这种姿态的管理者到了基层通常并不是去“现地现物”,而是更多地去了解“群众的心态与动向”,然后便是一通“统一思想的讲话”,这种程序便是中国相当一部分企业管理者的现场主义。中日企业管理层间出现的这种差别,我想也是丰田的管理人员对中国企业管理者“现地现物”的水平与程度很不满的原因,但丰田人并不懂,相当一部分中国企业的管理者对“现地现物”背后的思想,是很难达到丰田人那种程度的。我认为,丰田的“现地现物”并不是一种简单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一种“寻根过程”——对生命价值与意义的体验过程。

要理解这一点,首先要从创始人丰田佐吉开始。

丰田佐吉出生于19世纪末期日本名古屋郊外一个偏僻的农村。他从小就跟着父亲学习木工,当他看到母亲、祖母及他们的朋友仍然非常辛苦地转动织布机,令他感到难过,想找出方法使他们从这种繁重费力的劳力工作中解脱。因此,他立志发明动力织布机。

在那个年代,发明家必须凡事自己来,没有大型的研发部门可以代劳。当丰田佐吉发明出第一架动力织布机时,还没有电力供给,因此,他必须把心力放在解决供电问题上。在当时,最普遍的电力来源是蒸汽机,丰田佐吉买了一台蒸汽机用以试验带动他的织布机。他从辛苦的反复实验与错误中学会如何使动力织布机运转,这种从尝试与错误中学习的方法成为“丰田模式”的基础之一——现地现物。

这个故事很动听,却把一个伟大的发明家与企业家简单化了,把丰田佐吉描绘成了一个聪明人。事实上,丰田佐吉并不是一个偶然现象,他是日本文化与西方文化碰撞之下的一个伟大产物。

在为纪念丰田佐吉而建立的丰田纺织博物馆里,馆方曾经陈列过一本书,书的名字叫《自助》。这本书最早于1859年出版于英国,由英国人萨缪尔·史麦尔斯撰写。为什么要陈列这本书?因为这本书影响了丰田佐吉的一生。

萨缪尔·史麦尔斯是英国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和道德家,出生于苏格兰。他14岁离校去给一名医生当学徒,后入爱丁堡大学学医,在了解到广大中下层贫民的实际生存状态后,他开始酝酿自助的思想,并在各种场合宣讲这一理念,受到热烈欢迎。后来,他把这些思想写入名著《自助》。此书一问世,就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反响,并以英、法、德、西班牙、丹麦、日、俄等语言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出版。

在这本书的序言中,萨缪尔·史麦尔斯明确地表明了写这本书的出发点:“我写作此书的原因极其偶然,当时我在利兹市一家曾治疗霍乱的临时医院里为当地的年轻人做过几次演讲,我努力向他们灌输这样一个道理:他们将来的幸福和健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他们必须勤奋、自学、自律、自控,尤其重要的是,要依靠诚实、正直和不折不扣地履行自己的职责来立身于世,这些是构成人类优秀品质的重要因素。”

联想到丰田佐吉所处的环境与时代,这本书能够从一个侧面解释丰田佐吉“现地现物”思想的出发点,那就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要出自“诚信”,而诚信最基本的出发点就是从现场出发。显然,“现地现物”不仅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论,更是一条基本的“自救”道路。

更重要的是,萨缪尔·史麦尔斯出于帮助弱者的“仁慈”出发点,成了丰田佐吉从“现场”学习的动力:当一件工作的目标是更伟大的事业时,那犯错或问题本身就是最好的老师。

民营企业的企业家精神探究 篇10

企业家是冒险事业的经营者或组织者。但更直白地讲, 企业家首先是领导者。领导是责任的承担者、服务者和创新者。领导者更加要突出以人为本, 以价值为本的理念。每个企业都有一种理念, 有一种文化, 企业家就朝着这个理念努力拼搏, 时间长久就形成一种文化, 企业家的成功就是靠他们有这种精神的支持。怎样做一个合格的领导, 一个优秀的企业家, 企业家精神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孙子兵法》指出:将者, 智、信、仁、勇、严也。企业家要有一种气魄和个人魅力。民营企业的发展历程与民营企业的企业家精神的塑造有着最直接的关系, 因此民营企业家精神问题的提出要从其发展历程探索。

1978~1992年, 民营企业在争论中发展。民营企业是以公有制经济的“有益的、必要的补充”的形式出现, 为获得各种国家或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 民营企业往往挂靠国有或集体单位, 即“红帽子”企业。因此, 民营企业家在国家和地方政策的不断变迁中求生, 他们在社会的怀疑乃至排斥的目光中茁壮成长起来。他们身上大都具备踏实、谦虚、上进、坚韧的品格。

1992~1997年, 民营企业在肯定中发展。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发表之后, 市场经济体制就确立为改革目标。民营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也逐渐凸显。随着十四大提出的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 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环境, 更多的人加入到了国民经济建设的队伍中。在发展国民企业和国民经济的过程中, 民营企业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民营企业家以勇于创业的精神和胆识和全新的企业理念, 带领民营企业不断发展。与此同时, 怀着创业梦想的人们, 也积极地走入民营企业创业的队伍中, 成为了富有创业精神、勇于奋斗的创业先行者。

1997年至今, 民营企业在竞争中发展, 在发展中壮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民营企业家加快了发展和完善民营企业的步伐。企业家自身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探索, 培养自身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注重企业文化的形成和积累, 通过不断地自我超越, 使得民营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地发展壮大。

2 在新形势下, 企业家精神的新要求

国家新的政策的出台, 为民营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会, 同时也对民营企业家精神提出了新的要求。2009年10月30日, 创业板市场正式开市交易, 为有潜力的中小民营企业获得更多的融资机会;2010年5月, 中国第一条民营铁路全面开工。该铁路位于山西省境内, 是我国铁路投资体制改革后, 第一个获铁道部批准的民营铁路项目。民营企业的发展已经逐渐进入垄断领域、基础设施领域、公共事业和社会事业领域等, 这就要求民营企业家不断培养素质和才能, 带领企业完成企业目标。企业家要具备怎样的素质和才能, 来引导和影响个人和组织, 实现组织的目标, 本文认为企业家精神的培养与许多因素相关, 如图1所示。

2.1 构建企业核心价值文化

文化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类创造物的总称, 它包括物质技术、社会规范和观念精神。组织文化是指组织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 对组织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巨大作用。1985年, 随着《组织文化》、《赢得公司文化的控制》、《组织文化与领导》和《赢得优势——领导艺术的较量》的出版, 人们已经对企业文化的研究扩展到了组织文化的研究。作为组织文化的核心, 价值观念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因此, 构建民营企业核心价值观, 是企业家必须要做而且坚持要做的事情。

首先, 尊重员工自我价值的实现, 构建民营企业人本文化。员工在一个组织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论, 民营企业家不但要满足员工自身的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 也应该关注员工的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因此, 这就要求民营企业家要尊重和关心员工, 建立完善的用人机制, 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同时, 至诚守信, 构建民营企业诚信文化。在企业核心价值文化的构建中, 诚信建设尤为重要。通过诚信建设, 可以使得员工把诚信付诸于生产经营中, 付诸于实践中, 使得诚实守信贯穿于整个企业核心价值的构建中。

其次, 企业家要塑造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创新意识。可持续发展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在企业核心价值文化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是企业制定战略目标的指导思想。从宏观的角度看, 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目前的需要, 而不危害未来世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培养可持续发展思想, 民营企业家要考虑公司与社会、自然和经济环境之间的关系, 不断改善生产和经营模式, 使之平衡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关系。要实现可持续发展, 就要求企业家要有全局意识, 在掌握和了解企业自身特点的基础上, 以可持续思想为导向, 制定企业的战略目标, 并采取一定的方法和行动把可持续的战略目标落实到每一个细节中。创新意识, 就要从现实考虑, 结合企业实际情况, 通过理性的思考和推断, 发现企业现有的不足, 不断反思和完善, 改变原有的思维套路, 以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能力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创造机会。具备创新精神, 企业家就必须学会打破固有管理和经营模式, 并且不断超越自我。彼得·圣洁在《第五项修炼》中提出了对于企业家创新更高的要求。他指出, 在自我超越的基础上, 要不断地改善心智模式并且建立团体学习的关系和共同的愿景, 在提高自身的感染力和经营管理思想的辐射力的基础上, 不断推动企业创新。

最后, 企业家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一般而言, 中小民营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比较脆弱, 市场和环境的不确定性比较突出, 因此, 相比其他企业, 民营企业家承受的心理压力相对较大。在这种情况下, 民营企业家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处理企业的发展问题, 要做一个勇于探索、大胆尝试的创新者, 同时培养自身的宽容胸怀, 把“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的思想带入企业的核心价值文化中。

2.2 担当社会责任, 恪守商业道德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中, 人们对企业价值有着不同的解读。在系列的事件陆续曝光后 (例如毒奶粉事件、地沟油事件等) , 企业价值也遭到了人们的质疑。企业家在追求利益的同时, 要把社会责任和商业道德放在首要位置, 这也是体现企业价值的应有之义。在创业初期, 企业家主要考虑企业的生存和盈利问题, 缺乏理性严谨的企业发展规划和长远的眼光, 可能会忽略社会责任和商业道德。但是, 企业家是社会的一员, 就必须承担社会责任, 恪守商业底线。企业家在发展经济实现利益的同时, 要尊重自然环境, 生产诚信商品, 做到从“经济人”到“社会人”转变。经济责任、法律责任、环境责任和自愿的慈善责任等, 是企业家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企业家代表的不单单是个人形象, 也是企业的形象。企业的社会责任是通过企业家履行的。只有企业家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基础上, 才能实现企业利益与相关者利益相互协调, 才能实现自然环境和社会因素的互惠互利, 才能充分地体现企业价值的应有之义, 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3 培养卓越的管理才能和决策能力

良好的领导行为, 能够为组织的合理运行和良好健康的发展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 能够为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提供管理能力和决策决断能力, 能够产生群体对其的依赖感。领导者在实施领导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领导能力和和精神力量, 对于民营企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009年5月, 在河南省民营企业应对金融危机促进发展座谈会中, 时任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指出, 一些民营企业“境界不够高, 眼光不够远”。他强调, 民营企业要克服短视行为, 把眼光放远。因此, 在领导者实施领导的过程中, 管理才能和决策能力尤为关键。良好的管理才能和决策能力对企业经营和发展“事半功倍”, 管理和决策的能力可以帮助企业制定合理的短、中、长期计划, 能够帮助企业探索新的发展模式, 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在当今信息化的社会中, 面对错综复杂的信息资讯, 更加需要智慧和管理决策能力帮助企业识别机会, 面对机遇和挑战, 使自己的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企业家要通过不断地自我学习管理知识, 培养管理意识。浙江省工商管理局郑宇民局长曾在一次民营企业峰会上提出“民营企业家一定要认真读书, 要把学习变成一种创业的方式, 要把学习变成一种管理的方式, 要把学习变成一种交往的方式, 要把学习变成一种传承的方式”。习以怡情, 习以博彩, 习以长智, 对于相关知识的学习, 企业家要接受管理的培训和教育, 提升自己的管理才能和决策能力。同时, 读书、读报等方式也是重要的学习途径。通过这些学习途径, 可以帮助企业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 帮助企业家在复杂的经营环境中寻求新的创新和改革的思路, 不断地找出新的方法, 解决企业相关问题。

3 结语

综上所述, 本文主要在新形势下的企业家精神为出发点, 以组织文化、企业价值和领导行为作为企业家精神的必要考虑因素, 从企业核心价值文化、担当社会责任与恪守商业道德、培养卓越的管理才能和决策能力三个主要方面对企业家精神进行论述。随着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的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企业家精神必然在民营企业的建设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企业家务必充分发挥企业家精神的力量, 体现领导者的领导魅力, 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

摘要:民营企业是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 市场经济的发展为民营企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法律环境。民营企业的发展, 除了依靠相关环境和政策优势外, 民营企业家也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家的精神所带来的企业文化和价值, 能够帮助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发展和壮大, 企业家以自身的精神魅力带领企业努力拼搏, 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不同的方面探究新形势下民营企业家应有的企业家精神, 以促进民营企业健康持续地发展。

关键词:民营企业,企业家精神

参考文献

[1]王敏.基于企业家精神视角的中小企业创业创新研究[J].理论学刊, 2012 (07) .

[2]国化信.企业家需要担当社会责任恪守商业道德[J].中国林业产业, 2010 (04) .

[3]王维平.民营企业家人格塑造与企业家精神培育[J].人力资源管理, 2010 (03) .

[4]阮兢青, 陈文标.民营企业的企业家精神培育[J].现代企业, 2008 (09) .

上一篇:教学讲解下一篇:医卫类高职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