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采购的利与弊

2024-05-27

集中采购的利与弊(精选十篇)

集中采购的利与弊 篇1

1 集中采购后, 对医疗设备的厂商来说, 交易机会将会大大减少, 国产品牌的市场份额将被大大地挤压。

集中采购后, 国内医疗设备生产机构要直接面临国际竞争对手的竞争, 并且集中采购后, 由于限制了交易次数, 国内医疗机构的交易机会大大减少。以CT为例, 中国From EMKT.com.cn CT的年采购量约为1000台。集中采购前, 对于医疗设备的厂商来说有1000次左右的交易机会 (医疗机构采购CT基本上都是单台采购) 。但是集中采购之后, 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此时CT是以省、自治区或直辖市为单位进行采购了。全国有32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含台湾省) , 假设每年每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以半年或季度为单位进行CT采购 (注:总后的集中采购一年只有一次) , 则全国一年CT的采购次数也只有62次或124次 (不含台湾省) , 只是集中采购前的1/16或1/8, 假设平均为集中采购前的1/10, 即就CT而言, 集中采购后比集中采购前减少了90%的交易机会。其他产品的情况是类似的。就CT而言, 集中采购前, 国内生产机构可以利用国际大型设备生产商留下的交易空隙和市场盲区, 进行开发和发展。但是集中采购似的以省级单位为市场主体的医疗设备市场空前集中, 国际大型医疗设备生产商市场盲区完全被消灭, 只要抓住集中采购机会, 可完全做到市场全覆盖, 一劳永逸的尽享集中采购后的市场盛宴。无形中增强了国际大型医疗设备生产企业的市场覆盖范围和竞争力, 使得国内对于弱势的国内企业更加被动。最终的结果是国内企业失去大部分市场份额, 甚至导致企业破产。事实上, 总后卫生部从1999年就开始实施的、每年一次的全军医疗系统医疗设备的集中采购的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至今鲜有国产品牌的医疗设备在集中采购的招标中胜出[1]。

2 由于竞争更加激烈, 包括国产品牌在内的厂商的利润将会骤减。

由于竞争更加激烈, 产品的价格肯定会惨不忍睹, 厂商只能获得微利甚至没有利润。集中招标政策实施以后的医疗设备采购招标结果也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 国内医疗设备生产商的市场利润和份额被大大挤压, 甚至已经影响到企业的生存, 而国际垄断企业则迅速占领了国内市场[2]。

3 处于起步阶段的国内生产企业失去发展机会, 最终被市场无情淘汰。

“国产品牌”, 可以想见, 集中采购后, 新生的、弱小的国产品牌几乎没有生存的空间, 更谈不上发展的可能[3]。这样, 国产品牌将后继无人。

综上所述, 集中采购后, 国产医疗设备产业将会面临生存和发展的危机, 国产医疗设备产业将被扼杀。虽然集中采购有“降低采购价格”等积极作用, 但当国内医疗设备生产厂商完全失去市场, 被淘汰以后, 一家独大的垄断企业重新独享市场定价权以后必然重新抬高销售价格, 使国家医疗行业处以被动地位。

摘要:“医改”, 牵动着国人的心, 它不仅牵涉者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 而且将对医疗行业、医药行业、医疗器械行业 (包括医疗设备产业) 、医疗保险行业等的前途和命运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同时也必将促进卫生部、财政部、药监局、发改委等众多相关国家机关的行政变革。作为一名医疗设备的从业人员, 笔者阐述下自己的观点:医改中的集中采购措施具有积极的一面, 但是也存在致命的缺陷, 集中采购有可能扼杀国产医疗设备产业。

关键词:集中采购,国产医疗设备,降低采购价格

参考文献

[1]解亚红.西方国家医疗卫生改革的五大趋势[J].CPA中国行政管理, 2006, 10 (5) :109-112.

[2]张江.英国卫生体制改革之路[J].中国科技财富, 2006, 12 (11) :69-71.

集中采购的利与弊 篇2

【摘 要】随着我国不断深入的国库收付体制改革,很多地区的财政部门通过单位会计核算来规范预算,从而使财政资金的使用率得到提升并且保证其安全性,然后组织会计集中核算中心进行单位范围内的相关部门活动的经济核算,本文主要通过对国库的一些收付改革进行集中核算,并归纳出这其中的意义和利弊,然后提出一些会计集中核算工作的改进方案。

【关键词】国库集中支付;会计集中核算;利弊;改善措施

财政国库的集中收支是通过国库的单一体系进行集中的收支方式形成的,这种方法的步骤是先由相关的预算单位提出相应的申请,然后通过国库进行集中处理或者一些预算单位进行审核后,给一些收款人的单一账户体系进行支付的过程。在国库的集中支付制度之下,不同的银行主要通过网络进行清算,因此财政的支付账户和相关的预算单位在进行支付后账户都应该处于零余额状态,要想实现国库的集中支付,就必须有一个集中的信息系统,这个信息系统能够连接到业务部门、国库和集中支付机构,并且还能够通过这个信息系统对一些预算和支付发布实时的命令,通过将国库的集中支付制度和会计集中核算集中在一起的方式,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够将它们两者的优势集中起来,这是一项非常重大的突破,但是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还会有一些不足之处。

一、财政的集中支付和会计集中核算之间的关系

国库的集中支付影响了会计集中核算的资金管理,这使的国库的安全性得到了保障,还能够提高国库的资金支付管理水平,国库的集中支付下的会计集中核算的大前提:主管部门都是财政部门,并且它们的核算部门也都一样,都是为了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进行核算,国库的集中支付和会计的集中核算的目的都是为了使财政对于一些政府的资金有更强的调控作用,并且这两个是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会计集中核算的存在给国库集中支付提供了一个平台。在国库集中支付作用下的会计集中核算仅仅改变了国有资金的调配方式,但是预算单位的预算命令下达并不受到任何影响,相关单位对于资金的控制权也没有因此受到任何影响,会计核算中心为一些预算单位开设了一些零余额账户用以实?F国库的集中支付,会计集中核算强有力的保证了国库资金集中支付的安全,并且会计核算也担任了监督的任务。

二、国库集中支付下会计集中核算的优势

这种优势集中表现在以下几点:

1.步入新世纪之后,我国的财政逐渐进入了集中核算的领域,这是一项非常基本的财政改革措施,在会计集中核算的改革之前,会计的预算单位常常有很多流水账的情况出现,实施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下会计集中核算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将基本预算单位的不规范行为进行改正。同时,还要将基层会计工作不积极这一情况进行根除,经过多年的改革可以发现,在实行这种核算方式之后,基层预算单位的财务收支情况已经逐渐正常,从而可以得出会计集中核算非常适合基层预算单位的结论。

2.通过实施这一制度,有效的改善了以前那种资金层层调拨而导致的支付分散的情况,简化了拨款的流程,保证了资金的正常周转,保障了国家财政部门的宏观调控能力,保证了资金使用效率的提高。

3.这种支付方式的本质是改进了我国的传统国库拨款模式,适应发展越来越快的经济要求,政府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各个预算部门进行拨款,逐渐实行了按需拨款,在此之前都是由财政部门直接给预算单位进行拨款,没有考虑到各个预算部门对于资金的真实需求,这种拨款导致了两种情况的出现:一种是拨款不能满足预算部门的需求;另一种情况就是拨款数多于预算单位的需求。这就导致了预算单位会有余款留存账户,这两种情况对于财政资金的效益都非常的不利,但是在改革之后,这种情况得到了改变。

4.我国最近几年对于腐败行为给予了严重的打击,腐败行为的根源就是财政方面出现问题,在实施这种新的核算方式之后,有效的遏制了腐败行为。还有就是这种制度为国家的预算提供了更为精准的数据,在预算的执行上进行一定的规范,从而确保了国家财政收支得到了顺利的实行。

三、集中支付下会计集中核算的问题

1.往往拨款数和需求不符。当没有办法将预算所需要资金全部下拨时,只能在事情办完后在进行补偿,这是因为在进行拨款时这部分不足的款没有办法提前预知,所以通常会在资金下拨和使用之间有一个时间差,在这个时间内存在了很多的不利因素,预算单位在进行资金预算时并不能预测到这部分备用资金的金额,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阻碍了一些业务的发展。

2.流水没有精细的数据。很多预算单位的账务流水根本没有办法进行直接的监管,这就导致了很多资金的去向不明,国库资金也存在着流失的风险,这给国库的资金管理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综上所述,在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下的会计集中核算能够有效的解决资金乱花问题,并且还能够解决资金调拨不足或者过剩的问题,还能够为一些单位提供及时准确的会计信息,使我国的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会计集中核算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集中采购的利与弊 篇3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利弊

一、前言

行政事业单位中的通过各个部门在银行的账户开通而缴纳的资金,给予行政事业单位以资金支持。这种方式虽然实现了资金分散缴拨的方式,但是,缺乏对于资金的严格控制与管理,使资金的使用率降低,因此,必须进行会计核算的管理,在以国外为借鉴的基础上将资金进行集中核算,使资金流动记录精细化,避免资金流失现象。面对行政单位会计核算的弊端,给予行政單位以思考,目前,主要任务就是加强管理体制建设,完善会计核算体制。提倡创新意识,加强法律保护。

二、会计集中核算的优点

1.规范了会计工作,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和会计工作效率

在会计集中核算模式的实施后,利用集中式的管理模式将资金进行集中管理与核算,使财务业务人员专业技能提升,对于资金管理与核算技术得到良好的发挥,同时,根据《会计法》等法律体系的规范,使会计核算更具法律依据。运用电子信息技术进行会计核算,提高了核算效率,确保了会计核算的正确性与规范性。

2.财政资金的调度趋于合理,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

在实施会计集中核算模式以后,实现财政资金的合理化调度,将每个单位的银行账户取消,由传统的资金调拨改为由财政部门进行统一的管理,经过财务调度,实现了资金的统一化管理,避免了资金的大范围流动,改善了由于开户造成的资金分散管理的繁琐、复杂的模式,其中,开户造成资金丢失、资金截流以及克扣等现象得到了严格的遏制,使资金利用率大大增加,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保障了资金的安全与管理,同时增强了政府的形象。

3.促进了财政预算制度改革,确保政府采购、部门预算和“收支两条线”工作的顺利实施

会计集中核算使会计中心在支出与预算方面得到统一的管理,在没有进行预算的资金申请或者是超过预算的申请时,会计中心都会不予受理,使预算得到良好的控制。同时,政府在采购环节中,运用集中核算实现供应商与会计中心直接支付的模式,避免了复杂的操作环节,也避免资金的流失现象。

4.节约了人力资源,降低了运行成本

会计的集中核算会使企业工作简易化,避免了环节的增加造成人员的大量使用。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各个部门单独核算会造成工作量加大,增加人员的使用,经过会计中心统一核算后,降低人员使用率,减少成本的投入。

三、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弊端

1.缺乏规范的预算管理基础,部门预算工作尚未到位

会计集中核算虽然能够解决资金分散的状况,也能够实现财政资金的统一化管理,但是,由于我国对于资金的预算管理还不完善导致资金预算没有得到良好的管理。同时,核算审计部门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薄弱、能力有限,使预算的管理受到限制。

2.缺乏可行的、统一的经费开支标准

运用集中的核算方式,会使集中的管理制度严重降低管理标准,各个财务之间由于资金的支配情况没有发生变化,并还由财务中的各个部门的负责人负责,但是,在资金转移后会使资金得不到良好的管理与监督,使资金流动不具备安全性。同时,企业在会计集中核算的管理下进行资金支出的申请时需要通过会计中心的核实与审批,这一现象从无形中产生二者之间的利益矛盾。

3.核算工作与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相分离

实施集中的会计核算,由于充分信任集中管理的优势,会使单位忽略对于资金的管理,忽视资金流动情况与各个款项的明细,使单位财产物资管理力度下降,资金管理缺乏良好的管理与监督体制。这个问题的存在如果没有得到良好的管理,会造成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之间缺乏联系与相互作用,造成单位的严重损失。

4.会计集中核算中心机构尚未健全,职能尚未充分发挥

在会计集中核算模式的实施以来,为会计部门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但是,会计集中核算中还没有明确的法律体系,缺乏规范性与合理性,使会计集中核算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制约,主要表现为资金的供给与需求存在矛盾,各个单位需要资金支出量大,以及资金的调节与控制困难等现象,

四、完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策略

1.转变观念,营造良好的核算氛围

行政事业单位及财政部门、核算中心应加强宣传,提高各核算单位对这项工作的认识,积极配合会计中心开展工作。

2.推行政府采购制度,理顺单位采购与集中核算的关系

行政单位在采购环节中,应该扩大采购范围,增加采购的规模,利用公开招标的方式进行采购,确保工作在监督情况下的准确性,同时,需要建立采购预算体制,使各个部门在采购过程中控制成本支出,避免资金的浪费,并且能够提高作业效率,加强核算工作的效率。

3.完善内外监控制度,确保财政资金、财产物资的安全

首先,事业单位不能根据会计中心核算的优势为单位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从而忽略对于会计集中核算的管理,因此,事业单位需要制定完善的管理体制,在资金统一管理过程中使资金流动记录精细化,各个预算与支出的账目需要专门负责人管理并反馈,使预算得到良好的控制,还需要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与联系,使会计账目核算简易化。确立监督体制,使单位财务资金得到良好的控制与管理。

参考文献:

[1]商桂平.关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改进[J].中国市场,2014(17).

浅谈会计集中核算的利与弊 篇4

关键词:会计集中核算,财政,行政事业单位

一、财政系统内实施会计集中核算的意义

对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 是根据中纪委关于推行会计委派制的要求, 作为加强会计监督的一种创新手段而提出的。实践证明, 它在加强财政资金管理、规范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对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遏制腐败也都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主要表现在:

(一) 、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

通过会计集中核算中心的运作, 把各单位财务管理建立在科学、规范、合法的基础上。建立了统一的会计凭证审核制度、收支审批制度、票据管理制度, 编制了统一的核算软件, 形成了更加规范的会计工作秩序, 使单位的财务管理更加科学。

(二) 、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 增强了各单位财政开支的透明度, 更加有利于民主理财和群众监督, 公用经费居高不下的局面也得到基本控制, 从而节约了财政资金。从体制上促进了各单位努力降低行政成本, 以收定支, 财务支出紧中求活, 控制了近年来行政事业单位债务额不断攀升的趋势, 保证了财政收支平衡。集中核算后资金集中起到了“蓄水池”的作用, 为统筹使用资金创造了条件, 缓解了财政资金调度紧张的问题, 增强了全局的宏观调度能力, 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

(三) 、对遏制腐败有积极影响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 资金的使用和核算相分离。取消了单位多头开户, 制止了“小金库”、帐外帐的产生。严格审批制度, 统一票据管理, 从源头上制止了资金的乱支滥用, 解决了单位内部以及单位之间的利益分配不公的问题。资金一次到位, 不再层层划转, 杜绝了单位擅自改变用途以及贪污、截留、挪用等现象。会计集中核算把财务监督贯穿于财务收支活动的全过程, 较好地解决了财务监督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关系, 由单位外部延伸到单位内部, 使监督检查寓于经常化、制度化、科学化的服务与管理之中, 为建立公开、高效、廉洁、务实的财政管理机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二、会计集中核算的弊端分析

尽管实行会计集中核算, 有利于严格执行国家和上级财政及物价部门的方针政策, 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加快了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的步伐, 并为财务会计核算逐步向社会中介代理记帐过渡的可行性提供了有益探索。但从目前实施情况来看, 仍有不少深层次的问题得不到解决, 主要有:利用虚开发票套取现金, 设置帐外帐;利用所属下级单位空转资金, 以套取现金;应付检查时将专项资金以现金形式套取出来开;会计核算中心和单位财务管理脱节等弊端。

而在行政事业单位实施会计集中制也遇到一些矛盾, 如:一是在集中核算过程中常会出现一些技术上的问题。比如, 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会计科目的设计是建立在事业单位全部收支均纳入本单位统一会计核算基础之上的, 其会计科目有反映单位事业性收支和反映单位经营性收支的两类。而按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要求, 经营性收支不应在集中核算要求之中。举个例子:“借入款项”科目是用来核算事业单位从财政部门、上级主管部门、金融机构借入有偿使用的款项的, 它应当是集中核算必须设置的科目, 借入款项的利息应在实际支付时, 根据业务的性质分别记入“事业支出”或“经营支出”科目, 而“经营支出”不纳入集中核算的范围, 这样势必出现两套账, 否则, 期末编制的会计报表就不能全面反映单位的整个财务收支活动。二是对遏制腐败不能起到绝对的积极作用, 也有可能会滋生腐败。单位领导的审核同意就一律报销, 不仅违反财务制度, 放弃了会计应当行使的监督权, 而且会有助长、保护腐败和不正之风之嫌, 这又有违成立会计核算中心的初衷。

笔者认为, 之所以造成以上问题, 是会计集中核算本身具有的两个弊端:

(一) 、会计职能大大弱化, 核算中心

成了记账机器, 预测、决策、控制、分析等管理职能无法发挥。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 各有关单位都相应取消了会计机构和会计岗位, 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职能统一由核算中心行使。由于核算中心选聘的财会人员在空间和时间上远离所核算主体的环境和事务, 这就使财会人员对核算主体发生的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及其发生的背景等知之甚少, 甚至一无所知, 只能从财务制度角度对原始凭证和报销手续的合法性、有效性、完整性等问题进行审核, 而很难把握经济业务的真实性不参与有关单位内部工作或管理, 对各单位的业务事项知道甚少或根本不知道, 对各单位报来的发票只要手续齐全就准许其入账, 无法判断业务的真实性、合法性。然而, 从某种意义上说, 集中核算强化了外部监督, 客观上则弱化了原先单位内部的会计监督机制, 本身与会计法并不冲突。

(二) 、资金管理上还存在着问题, 容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一是体现在专项资金这个项目上:大部分单位都有专项资金, 但核算中心人员对专项资金具体用途不能准确地把握, 往往造成专款不能专用, 致使资金使用效益较差, 甚至发生挥霍浪费现象;二是体现在应收账款项目上:由于核算中心人员对各单位情况了解较少, 加之部分单位又不能及时报账, 有的往来款项年复日久变成了呆账死账, 最终予以核销, 从而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三是体现在资产清理方面:由于会计核算中心对各单位的实物资产不能进行定期清理盘点, 也容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三、完善会计集中核算的建议

(一) 完善相关的法律和法规

自从我国真正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以来, 会计集中核算在区域和方法上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给我们会计从业人员积累了大量而且丰富的经验;另外一方面, 因为我国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政策和操作法律规范, 使得这一改革举措在实施中缺乏明确的方向性, 引发了许多的问题, 遇到了许多的矛盾, 也出现了许多学者所看到的弊端。所以, 完善相关的法律和法规、制度, 以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 规范监督行为, 是非常紧迫的任务。

(二) 应该制订相应完善的管理办法

比如银行账户的管理、收入费用的管理、债权债务的管理、固定资产与在建工程的管理、会计核算的管理、监督的奖惩机制等内容;清理现有的债权债务, 即:选择一个时点将现有的债权债务详情列表, 然后发函进行核实, 对不属实的往来账及时进行会计处理, 属实的账务暂时冻结起来;清理银行账户。

(三) 加强预算管理的执行, 实行资金的统一管理

财政、审计机关要加强相互之间的配合和监督, 尤其是财政部门更加应该加强预算管理和监督, 做到按照项目进度和项目的质量进行行政拨款, 不要为了省事把项目资金一次性的下拨下去。加强现金预算管理来控制资金流出, 增大企业现金净流入量。通过上报现金预算表, 对比分析差异, 找出成本费用的下降空间, 从而对企业各项开支进行事前、事中、事后控制。

(四) 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有关部门应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提高会计人员自身的职业和品德素质, 客观公正, 实事求是的办事, 从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比如对财会人员实行定期培训和工作业绩考察, 建立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和考核制度;加强会计基础工作, 促进财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质量不断提高;另外还要努力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技能和整个报账员队伍的财务水平。

(五) 规定财务支出标准, 防止随意套取资金

省级以上财政部门应利用会计集中核算的契机, 根据各单位业务的特点和财政的负担能力, 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地制订刚性与弹性有效结合的支出标准, 并且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对各单位同一类型的支出应适用同一标准, 杜绝双重标准下的人情报账现象。

此外, 政府部门应该加大相关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投入, 建立一个比较完备和统一的网络系统, 实现资源共享。建立网络通信平台, 核算中心就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 可以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进行有效的监督。

总之, 会计集中核算是会计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有益尝试, 是财政体制改革的必然产物, 它对规范财政支出, 调整财政支出结构, 从源头上遏止腐败等诸方面将产生重大的作用。实践证明, 在我国现行的管理体制下, 会计集中核算利大于弊。各级财政部门应制定更完善的法制、法规、准则等, 根据各部门的实际情况, 在有条件的部门积极推广。

参考文献

[1]、陈柏种会计集中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工业审计与会计, 2007年第7期.

[2]、张介平会计集中核算的利弊分析[J]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

[3]、张晓燕王大明会计集中核算的实践与思考[J]防灾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第9期.

集中采购的利与弊 篇5

现在是信息时代,电脑是不可少的。在网上可以做很多事情,比如看书、娱乐、炒股、聊天,它可以让你增加知识,交到朋友,也可以让你掉进万丈深渊,这就是电脑的利与弊。下面我给你介绍网络的利与弊。

在网络上可以和自己的朋友聊天,即使他远在千里,你也会感到他近在咫尺。哪像从前还要飞鸽传书,就算邮寄的也起码要两三天呢。在网络上还可以把自己的得意之作发表上去,让大家来点评,既可以知道作品的.好坏,又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小学生作文 wwW.

财务集中核算在实务中的利与弊 篇6

一、会计集中核算制的基本职能

会计集中核算制是集金融会计服务和管理监督为一体的新型会计管理模式。其基本职能是:会计核算中心对各单位的财务收支集中管理、统一开户和分户核算。在纳入集中核算的单位的资金所有权、资金使用权和财务自主权不变的情况下, 它实行财务集中管理, 统一开设账户、统一会计核算、统一收付资金并统一调配资金, 行使了财政资金的监督职能。同时, 对总部来说, 它还行使了一部分支付功能。纳入集中核算的单位的各项收支由核算中心严格按规定的标准和相应的科目列入预算, 实行预算内外资金统管。单位所有开支在单位领导审核批准的基础上, 再经会计核算中心审核后入账, 从而保证了各预算单位开支符合财务会计制度的要求。

二、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意义

企业实行会计集中核算, 可以严格预算执行, 强化会计监督, 确保企业资金的合法、有效使用。在具体实务工作中, 其作用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 资金由原来的分散存储改为集中存储, 资金在未被使用前始终保留在核算中心的单一账户上。通过集中存储, 使资金高度集中于核算中心, 便于统一支配、调剂使用。这样做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也防止了资金被中途克扣、截留, 保证了在专款专用中发挥资金最大效益, 维护了受款单位的利益。财务集中核算后, 企业都执行收支两条线的资金管理制度, 加快了资金回笼, 减少了融资成本。

2、有利于规范会计基础工作,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实行财务集中核算制, 通过竞争上岗、择优录取, 选拔一批业务强、水平高且技术过硬的精兵强将成立核算中心, 实行统一的管理办法和会计制度。这会使得由人员素质低下等导致的不规范的会计行为得到彻底根治, 会计标准化工作将迈向一个崭新的阶段。会计核算中心进行集中核算后, 现在会计科目归类更合理和规范, 正确性也越来越高。

3、有利于内部控制制度的严格执行

财务集中后实现了资金全过程监督, 做到了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事后问效。在处理报销和结算业务时, 报账员须持有效票据及内控表单到核算中心报销结算, 原始凭证须经过层层严格的审核才得以支付。在审核过程中, 不会受到原单位领导等的人为干预, 而且大多数款项是直接到达单位的, 避免了恶意财务处理现象的发生。通过计算机网络和会计一级核算系统, 将有效的实现对原始凭证的真伪、资金的支付去向和资金的使用效果等的全过程监督, 真正防患于未然。

4、有利于财务报表及时上报

集中核算后各单位不再出具财务报表, 统一由核算中心上报。这样提高了财务报表上报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同时会计报表的质量也得到了提高。

5、有利于资产管理

集中核算后生产资料统一调配, 管理效率提高, 管理成本降低, 企业效益也得到提高。资产统一管理, 使得内部资产的调拨更加有效, 大大提高了无效低效资产的综合利用率, 为企业节约了资金。

6、有利于成本费用的控制

这也是最直接的有利方面。集中核算后, 各单位无法再像过去那样把成本超预算的矛盾在年末甩到财务处, 财务核算中心可以在发现单位成本超支的情况下拒绝办理结算和核销业务。同时, 财务核算中心能更好的管理和控制整体成本费用发生。

三、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时存在的问题

会计集中核算的实行虽然在很大程度上规范了财务管理, 但在实际工作中还是存在很多严重的问题,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主体及责任的定位不明确

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后, 不少单位负责人认为本单位没有了财务及会计人员, 也不再履行会计工作, 因此对财务管理工作不再重视。而财务核算中心方面实质上只是在为单位记账, 只对原始票据的真实性负责, 至于相应交易的合规合法性则无法保证。单位作为资产的所有者, 其会计主体地位没变, 以至于会计责任和法律责任的界定不清晰。

2、会计监督工作存在盲点

会计集中核算形式下, 财务中心核算人员脱离了各具体单位的实际业务工作, 不了解情况。而且, 财务中心一个核算人员同时要负责多个单位账务, 无力掌握每个单位业务细节, 行使会计监督职能的难度过大。

3、对外投资管理薄弱

过去由单位财务科负责的投资项目管理都由专人负责, 而集中后只能由报账员一个人承担, 力量薄弱。但是报账员只能办理投资结算工作和转资工作。导致项目前期管理、项目建设管理和项目后期管理都无人问津, 投资项目成了工程预算员、报账员的工作。集中核算后, 资本化不及时成了普遍问题。报账员负责转资业务, 人员少、工作量大, 往往造成转资不及时, 更无法按照投资项目进度或者完工百分比法进行预转资。

4、人员配置上存在误区

有些地方进行会计集中核算改革后, 原先单位上业务较强的会计人员调到会计中心或调岗, 领导再安排一些非财务人员担任报账员。报账员实质上是各单位唯一的财务人员, 要充当出纳、会计、资产管理员和预算管理员, 要兼负财务管理、投资项目评价、编制预算、成本费用预测和资产管理等诸多职能。这些工作都需要专业财务知识, 以他们的业务素质往往不能胜任。但领导认为现在单位没账了, 谁都可以干。这种矛盾长期存在, 一直得不到重视和纠正, 必将给单位的财务管理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各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做不好, 整个财务中心, 乃至整个企业、集团都不能真正实现财务管理职能。

5、不利于内部成本费用节约

由于各单位只对自己的预算指标负责, 即便实际支出达不到预算指标, 也会想办法支出, 以使成本费用不节余。倒挤法已经成为集中核算模式下各二级单位的共识。这种管理模式, 无法做到成本费用的合理支出。

6、物资材料结算滞后

由于集中核算后业务流程、管理流程更加庞杂, 物料消耗结算严重滞后。有些单位的物资采购程序就不适应集中核算的要求, 即便这个问题得到解决, 庞杂的业务量也不可避免地拖慢业务处理速度。这就人为地造成在途材料上的金额很大, 并由此导致库存物资账实不符, 也使得各单位对常年积压材料的清理不积极。而这些都是内部管理、审计和内涉及的度控制事项。

7、财务中心岗位流动难度加大

由于集中核算后财务中心每个岗位负责的业务面积大, 岗位流动会造成业务处理短暂的混乱。这在财务工作中是绝对不允许发生的。因此, 岗位流动几乎不可能。但这又在客观上造成财务中心财务人员业务单一、能力下降。

四、会计集中核算中的问题的原因分析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 具体表现在如下几点。

1、宣传和执行不到位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 其宣传力度不够, 执行力度不好。实际工作中, 集中核算是自上而下的, 各单位就是服从和执行。财务中心对集中核算后的形势、各单位今后的职能, 几乎都没有进行过系统正式的培训学习, 更没有进行过宣传讲解, 只是被动地接受, 造成执行力度不好。

2、例行的财务工作会、财务推进会没有及时按时召开

集中核算后, 财务工作中出现的共性问题、难点和矛盾焦点, 都需要财务中心定期召开财务工作会, 进行通报、规范和要求。但实际工作中, 财务中心忙于应付日常业务, 没有形成定期召开财务工作会的制度。很多问题悬而未决, 使共性问题反复要求、反复强调, 增加财务中心工作难度。同时, 报账员盲目工作没有方向和重点, 与近期财务中心工作重点不统一。而对于集中核算后的好经验、好做法和取得的突出成绩, 应该总结后召开财务推进会, 激励广大财务人员和报账员。但是实务中财务推进会根本无从谈起, 导致好经验未得到及时总结与推广。

3、二级单位领导观念没有更新

集中核算后, 很多单位领导对财务管理不重视。在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以前, 财务工作不但有财务人员、财务科长、总会计师, 甚至还有主管领导督促。随着财务集中核算的推进, 很多困难、矛盾都摆在了报账员面前, 而报账员是无法全部完成这些财务管理工作的。这就要求单位领导能抽出时间更多地关注并学习财务管理, 站在企业整体发展的角度开展财务管理工作, 而不是仅仅考虑本单位成本是否超预算。要树立这样的观念:只有每个职工、每个部门、每个单位做到节约成本, 整个企业的成本才能降低。

4、表彰奖励力度不够

对于在成本管理中能够节约费用成本的先进单位, 财务中心年末应该进行表彰、宣传。但目前只是根据完成情况在业绩考核中有所体现, 成本超支的扣分, 节约的不加分、几乎没有奖励。对于成本管理做的好的财务中心核算人员、报账员, 应该有所奖励, 并树立“节约费用成本先进”的理念, 使员工真正受到激励。

5、财务中心去二级单位调研太少

财务中心应该多组织各科室人员去基层单位调研了解情况。财务中心预算指标的下达往往不能做到准确科学, 突发事件也给预算的执行带来难度。为了处理好企业效益和成本预算的关系, 应该要求财务中心人员能经常去二级单位了解情况。但是, 调研可以是多种形式, 不应该给二级单位造成负担。

五、完善会计集中核算的措施

1、实施责任会计

鉴于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时产生的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分离的局面, 有必要尝试建立责任会计的研究。单位的报账会计要对单位的资金运动和经济活动起到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的作用, 成为联系会计核算中心与具体发生经济活动单位的枢纽。为正确处理单位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关系, 应该促进行政事业单位报账会计向责任会计的转化。只有责任会计才能把责任单位或责任人的经济责任具体而系统地反映出来, 并给会计核算中心的监督提供必要的基础。

2、把握好财务集中核算的集中度

通过健全会计集中核算的管理制度, 进一步提高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 使财务核算中心更完善。还要从实际出发, 不断加强会计集中核算制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 并且在实践中检验管理制度的可行性, 不断地修正和完善。同时, 要把握好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双重职能。

3、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

建立健全对会计集中核算中心人员的激励约束机制, 调动这些会计人员监督的积极性。首先, 鼓励会计核算中心的会计人员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寓监督于服务之中, 在服务上狠下功夫, 做到监督与服务的统一。其次, 核算中心会计人员应摆正自己的位置, 抛弃名利观, 树立为二级单位服务的观念, 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 履行会计工作职责。再次, 核算中心应尽快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对二级单位和报账员进行奖励。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 广泛认真吸取各单位领导及报账员对财务中心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进一步提高工作水平和质量, 促进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的提高。

4、建设一流的培训基地

人才培养和队伍发展要有高度。会计行业专业性很强, 新政策不断变化, 与国际会计准则逐渐趋同, 这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会计集中核算中心会计人员和报账员都需要经过不断地学习培训。因此, 企业要积极打造自己的培训基地, 以大庆培训基地为榜样建成业绩一流和服务一流的财务团队。

总之, 会计集中核算制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还很多, 其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 必须加以区分。不能笼统的认为这些存在的问题是会计集中核算制自身带来的, 更不能据此否定它。应该看到,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以后, 它在强化会计监督职能、加强财政资金管理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上取得显著的成效。当务之急是应该从这些现象中找到问题的症结, 提出合理的建议并积极运用到实践当中, 最终使得会计集中核算制得以完善和发展, 为遏制会计信息失真发挥应有的作用。

摘要:会计集中核算制是完善我国公共财政体系的一项重要措施, 在强化会计监督、提高行政单位资金使用效率和遏制腐败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它作为一项全新的制度, 在近几年的推行中, 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和矛盾, 如不能很好地解决, 势必会引起实际工作的混乱, 造成许多不必要的损失。本文就会计集中核算制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剖析, 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浅谈地勘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利与弊 篇7

一、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优点

1.实行会计集中核算, 一方面减少了核算分部 (经营单位或者项目部不再独立核算) , 另一方面减少了核算层级, 从而进一步保证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相关性, 更保证了会计信息的及时汇集。而各经营单位独立核算时只定期向核算中心提供财务报表, 有的财务人员还不能定期提供, 提供报表的可靠性、真实性也不能完全保证。

2.会计集中核算还促进了单位规范会计核算行为和会计基础工作, 节约了人力资源, 促进了单位以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素质为目的的队伍建设。会计核算中心一般由一些业务素质高、工作效率高的财务人员担任, 他们会严格按照会计核算要求进行核算工作。而各经营单位独立核算, 每个经营单位都有两名以上会计人员, 大型的地勘单位会有几十个财务人员, 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职业道德等良莠不齐, 所做的会计工作也不能完全统一。

3.会计集中核算能严格各项支出管理, 各单位的每一项开支都必须经过核算中心及其会计人员的严格审核, 不合理的开支不能报销, 不合格的票据不能入账, 有效杜绝了乱支滥用的现象, 遏制了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方式强化了财务核算中心对经营单位财务收支的管理手段, 把定期或突击财务检查改变成日常管理, 可以实现事前、事中监督, 寓财务管理、监督于服务之中。实行各经营单位独立核算, 财务人员隶属于经营单位, 直接受经营单位领导, 对有些违规报销也是听之任之, 敢于制止乱支滥用现象的财务人员微乎其微, 客观上也不利于单位及领导的健康成长。

4.会计集中核算带来的另一个成果是, 随着财务核算权的集中, 原本分散在最末端核算单位里的资金一定程度上随之集中。资金的集中使用、灵活调配加强了企业的融资能力, 也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

二、会计集中核算的问题

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十全十美, 我们不可忽略的是, 会计集中核算在实际推行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1.会计核算资料不完全准确。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 由于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的脱节, 核算中心会计独立于单位, 对各单位的具体业务和开支项目及资金来源、性质并不完全清楚, 经营单位不再负责做账, 只负责报账。会计核算中心在代理会计核算中, 脱离经营单位的生产及管理, 只能识别票据的真伪, 不能识别经济业务事项的真伪。

2.经营单位财务管理出现弱化倾向。由于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的分离, 致使经营单位财务管理会出现弱化倾向。表现在: (1) 财务资料集中在财务核算中心, 不利于经营单位及时全面地了解本部门财务状况进而影响及时做出财务管理行为。 (2) 固定资产核算与使用保管脱节, 会造成固定资产入账不及时, 处置不规范, 随意性大, 处置所得往往不入账, 从而造成固定资产账实不符, 国有资产流失。 (3) 会计档案查阅不便。许多会计事务往往具有连续性, 特别是一些大型合同的执行往往是跨年度执行, 个别项目由于特殊原因出现好几年的停一停, 干一干, 单位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需要查阅原始凭证的事情, 由于会计凭证在核算中心统一保管, 给核算中心带来许多麻烦, 也给经营单位带来诸多不便。 (4) 往来款项不能及时清理。由于核算中心人员基本独立于核算单位之外, 对各经营单位情况了解较少, 与经营单位负责人之间的沟通也很少, 加之部分经营单位不能及时报账, 像往来账项清理这样具有时效性的工作有时就会一拖再拖。有的款项可能挂账挂了一期又一期, 年复日久也就变成了呆账、坏账, 最终不得不予以核销, 从而造成原本可以避免的资产流失的现象发生。对经营单位财务管理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3.实行核算中心核算后, 存在经营单位财务内部牵制与监督机制弱化的现象。经营单位财务外部监督得到加强, 但单位财务内部牵制机制弱化现象令人担忧。经营单位财务交由会计核算中心核算后, 单位取消了会计岗位, 只设一名报账会计, 因此, 单位会计与出纳的牵制机制消失, 单位财务的最知情人由会计出纳两人缩减为报账会计一人, 个别时候报账会计实际上履行了会计出纳双重职责, 这样就为报账会计作弊提供了便利。虽然会计核算中心在记账时, 也履行了牵制和监督职能, 但由于其置身经营单位外部, 对单位经济业务只知其表, 不知其里, 对有些问题难以把关。

4.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 虽然在资金的使用上各单位间权责不变, 但核算单位失去了直接控制和使用资金的权利, 所有业务开支必须在核算中心核报, 一切业务置于核算中心的监控之下, 一些经营单位的领导会认为集中核算使财务管辖权以及资金向上游归集, 制约了经营单位支配资金的自主权, 是对他们工作的限制和干预, 从而也就不可避免的会让部分经营单位负责人觉得被束缚住了手脚, 会影响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泔水养猪的利与弊 篇8

饭店里的泔水由于价格低廉、来源广泛,被许多养殖户用作养猪饲料。据报道,全国300多万家宾馆酒楼每天产生的泔水多达6 万t,仅昆明市600多家宾馆饭店每天就有60 t泔水(含废油30%)[1]。昆明市西山区黑林铺镇2001年出栏的5 000余头肥猪,绝大部分以餐馆泔水为主要饲料[2]。据调查,泸西县中枢镇具有一定规模的猪场26家,其中用泔水饲喂或用泔水替代部分饲料的就有23家,占88.5%。

1 泔水喂猪的有利方面

(1)节省饲料成本。泔水价格低廉,可作为养猪的主要饲料。(2)保护环境。据了解,现在的垃圾站对泔水的处理也是非常头疼,处理起来不方便。泔水的不合理处置致使臭气熏天、空气污浊,同时引来了蚊、蝇、虫、鼠,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尤其是当泔水被长期大量排入下水管道后,对土壤、水体造成严重污染,利用泔水喂猪后对环境的污染就会减少。

2 泔水喂猪的不利方面

由于泔水直接被人们收集喂猪,而成为传播疫病的重要隐患。据有关资料显示,泔水未经科学处理就喂猪,会感染一系列传染病,特别是大肠杆菌病、结核病、链球菌病、乙肝等传染病,严重威胁着公共卫生安全和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另外,泔水猪肉食用者还易感染旋毛虫病、钩虫病和绦虫病。特别是用生的动物下脚料喂猪,易使猪感染住肉孢子虫病(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人食用就会染上住肉孢子虫病[3]。有的泔水中含有一定浓度的洗涤剂,容易破坏饲料中的营养成分,特别是对维生素的破坏。长期单独用含有洗涤剂的泔水猪易造成营养不全,仔猪出现生长发育迟缓,妊娠母猪流产、死胎发病率提高。

3 泔水喂猪应注意的的问题

3.1 清除异物并鲜喂

当天的泔水当天喂。泔水中的碎碗片、清洁球、牙签、贝壳、塑料袋、细绳、烟头、菜根、粗大坚硬的鱼刺要挑出。另外,如果泔水滞留过夜,要将其中的菜叶剔除,以免产生亚硝酸盐中毒。

3.2 泔水不宜喂乳猪和断奶仔猪

因为乳猪和断奶仔猪消化能力差,食后易拉稀,影响生长。用泔水饲喂育肥猪、怀孕母猪、哺乳母猪效果较好。

3.3 煮熟饲喂

泔水中常存在一些生肉及动物内脏,要彻底煮熟后才能饲喂。

3.4 不宜单喂

泔水中常拌有吃剩的酒、盐或酱油,当含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可对猪产生毒害作用,发生酒精中毒、食盐中毒等[4,5,6]。应根据泔水质量搭配一些青粗饲料和精料,如玉米粉、糠麸、草粉等。这样也有利于大便的排除,避免便秘的发生。另要保证充足清洁的饮水,供猪自由饮用。

近年来的科学研究和经验证明,用未经科学处理的泔水喂猪,不但会影响养猪业本身的健康发展,甚至会造成人畜共患病的传播,带来严重的公共卫生安全问题。所以,养猪场利用泔水喂猪应慎重考虑。

参考文献

[1]何锦珠,董兆华.饭店泔水喂猪“四不可”[J].畜牧与兽医,2004,(5):13.

[2]李春来.泔水喂猪“八戒”[J].农村实用技术与信息,2002,(8):30.

[3]邱怀文,张静.泔水饲喂家畜的利与弊及其改进措施[J].养殖与饲料,2007,(11):65~66.

[4]王长义.正确认识和合理使用泔水喂猪[J].养殖与饲料,2007,(4):70~72.

[5]邱怀文,张静.泔水饲喂家畜的利与弊及其改进措施[J].中国猪业,2007,(5):25~26.

艺术品牌的利与弊 篇9

由于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催生了艺术品市场,艺术品也能够以商品的形式在市场运作中流通,使艺术作品不单纯只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相当长的时间里,例如水彩画、中国画、油画和雕塑等多种类型的艺术作品,只是作为社会和人民服务的宣传工具,实际上只停留于展览或报刊发表,之后艺术家们就只好把作品陈列在家里自我欣赏,甚至只能束之高阁。因此,那时候的艺术为时代和为人民服务是相当有限的。

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使艺术家创作的艺术作品,通过艺术经纪人、收藏家和画商,通过画廊或又展又销的形式多样的艺术品博览会,进行艺术品的买卖交易。艺术家的作品通过市场流通,不仅能走进国内各种类型的艺术品收藏机构和千家万户,而且流向我国港澳台地区和走向国际市场。于是我们便看到,这些年来,不少艺术家的作品成为国内艺术品市场的知名品牌,某些艺术家的作品甚至成为国际上收藏家们收藏的“国际知名品牌”。我们还可以看到,包括水彩画、中国画、油画乃至雕塑在内,一旦作品在市场上看好,或被画廊老板看中了,画家们就按照市场的需要去不断重复生产,于是艺术家便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按照市场需求和画廊老板的爱好,只画那种所谓具有“品牌”意味的作品。还有些水彩画家和中国画家老是在用相同的色彩笔墨关系,一再重复生产,从作品的构图图式,到色彩笔墨乃至水分的运用,都十分相似。这些令人看了生厌和倒胃口的作品,从艺术创造性的角度看再无创新精神。

当今中国美术界的艺术品生产的“模式化”,远比十年“文革”中的“模式化”严重。所不同的只是十年“文革”中的“模式化”,是政治需要造成的“模式化”。那时候是政治“模式化”,造成了对艺术家个性和艺术创造性的扼杀。如今则是收藏家和画廊老板的钱袋,是金钱对艺术和艺术家创造性的扼杀。画廊老板要求画家必须按他的品牌运作要求生产艺术产品的理由是,你画家不按我画廊老板的要求生产,若变换了一种艺术风格和笔墨形式语言搞新的艺术探索,买家就不认你的画了。所以,画家也只能无奈地说:我不按画廊老板的要求去画,我的画就卖不出去了。所以,今天是金钱主宰和约束艺术的发展。

2010年5月,我在广州艺术博物院举办的“中国风格·时代精神”座谈会上说,我们的前辈们如黄宾虹、齐白石和刘海粟,在他们七八十岁以后,还在进行艺术探索与艺术变法。假设齐白石六十岁以后还留在湖南,他最多是个木匠画工而已。另外,如果齐白石到北京后不拜师学艺,不在艺术上探索与不变法,能成就大家齐白石吗?我接着又说,很令人感到遗憾的是,我们今天一些年龄在四五十岁的大名家们,年纪轻轻就把自己的艺术风格凝固化不变了,在十多年中总是重复自己认为业已成了“艺术品牌”的老一套,在艺术上再无勇往直前的创新精神了。我的发言当然使当时在坐的某些自认为“大名家们”大为不满。因为原本人家希望我去参加座谈会是唱赞歌的,哪里晓得我在发言中却唱了让画展主办人不希望听到的反调。人家不高兴是很自然的事,而我也是讲了就讲了,管人家高兴不高兴。

药房托管的利与弊 篇10

1 药房托管的有利之处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以及《国务院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 (2009-2011) 》[2]陆续出台, 直接针对了倍受争议的医院药价问题提出了以减轻群众就医费用负担和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的要求。药房托管措施应运而生, 从“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入手, 对于我国医药改革带来了诸多益处。

1.1 药房托管为医药完全分离奠定基础

引起药价高涨的一个首要因素在于多数医院“以药养医”, 医药费用可占到医院总收入的一半以上[3]。若要真正切断医药之间的利益相关, 就必须对医药实施分开管理。但是如果在短期内强硬地将医院与药房进行简单化分离, 则很可能造成医院的资金迅速出现短缺, 进而造成医疗项目中断和医护人员的情绪波动, 甚至间接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健康。药房托管实际上是对于医院与药房暂时分离的一种缓冲形式, 既有效避免了医药分离可能对医院造成的严重影响, 又为未来将医药彻底分开奠定稳定的基础。对于药房托管后的经营模式, 重点在于抓住影响质量的三个要素:组织要素、执行要素、结果要素。组织要素指技术力量对比的优化配置、服务设施的调整与改善等, 是从组织形式与内容上进行的深化改革;执行要素是企业由采购进货, 到计划配送, 再到台面管理等各个环节与流程的全面执行, 是过程的结合体;结果要素是对客户的满意度、忠诚度的后期服务追踪, 成为对药房管理的实效及社会影响全面评估的依据之一。

1.2 药房托管使用药安全性、合理性获得提高, 有助于患者负担的释放

在以往的药房工作中, 医院药学服务职能以药物为中心, 而药房托管则顺应了市场经济的发展与要求, 将药房重点关注点由药品本身转移到患者身上, 即“患者中心服务” (patient-oriented service) 。当药房被托管给企业之后, 因在企业中本身不存在有处方统计等问题, 故能达到避免部分医生开贵药、再获取医药公司回扣的现象发生[4]。当回扣没有了生存余地, 医生在开药方时则会减少利益的引诱、更多地从药理药性上选择最适合于患者的药品, 从而提高药方的合理性与安全性。还有, 因为企业本身就是药品的供货商, 药房被托管后, 大大减少了类似于药品招标等经营形式, 降低成本, 而医院药房为生存, 不得不下调价格以加大与平价药房的竞争力, 最终达到了为患者购药价格合理、安全有效的目的。

1.3 药房托管能够从另一个角度提高医院的整体服务水平以及工作效率

药事管理已经成为医院管理环节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包括药品采购、定价、质量管理、销售等多个经营环节, 都占用了医院内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当药房托管实施后, 医院的管理人员就能够迅速从繁杂的药事管理中脱身出来, 投入更多的精力在提高医院整体医疗水平、加强服务等方面, 从而为医院的未来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

1.4 药房托管有助于进一步加强药品流通领域的规范化经营

药房托管尽管只是未来医药分离的一个过度阶段, 但药房始终有自主权, 可以决定由托管公司来全权执行采购过程, 如此一来, 采购进价可以达到更低的成本, 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药品流通过程中出现的回扣问题。药房托管使得购药者成为药房的直接收入来源, 因而购药者数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药房的经营状况, 固托管企业在药房管理与服务方面就要加大管理力度, 提高投资, 如此将有助于促进药品流通领域的规范化经营管理。

2 药房托管的弊端

诚然, 药房托管对于我国医疗体制的改革具有着积极的作用, 但这种模式下, 医院与药房并未达到完全的分离, 易出现药房管理与医院药事之间的职能冲突等弊端。

2.1 如医院补偿机制不完善, 易引起医院经营问题的发生

药房被托管, 经营权给了托管企业, 但药房的所有权仍然归属于医院本身。托管前, 药房的经营收入成为医院整体收入的较大部分, 托管后, 尽管医院已经通过各种改革措施尽可能地减少对于药房收入的依存程度, 但毕竟不能一蹴而就, 因而医院仍然不能从经济来源上完全摆脱对药房收入的依赖。目前在我国已试行药房托管模式的医院中, 少部分出现因整体收入水平下降而引起员工薪资水平下降、福利工资能不能按时到等问题, 严重影响医院的服务质量和救治水平, 这主要是由于医院的补偿机制不完善、未能很好地填补医院托管后的空洞[5]。基于此, 笔者认为院方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来进一步完善补偿措施: (1) 加强自身队伍建设, 从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科研水平上入手, 加强培训与业务拓展练习, 使医护人员从心理上顺应医改引起的各种变化, 并坚信未来的医疗体制会更加适合于社会发展; (2) 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 吸引更多的患者资源, 才是医院真正地竞争优势, 通过患者的增多, 提高医院整体收益和经营口碑, 也为进一步深化医改、真正实现以医养医提供了保障, 为医药分业开辟了路径。

2.2 药房托管并非万试万灵

药房托管只是过度到医药分业的一种权宜之计, 相关部门在推动医改的同时, 也是对药房管理赋予期望的。但是, 药房管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抵制和纠正我国医药行业的不正之风, 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部分医生私欲重、寻回扣的心理。因而, 还需要通过社会发展、环境净化、体制健全、教育全面等诸多方面来完善医药改革, 并建立起一套具有严格审批指导的制度体系。

3 结论

药房托管目前在我国已经有不少地区开始试行, 大部分收到良好的效果, 而少量则因为医院准备不充分、管理者未能全面理解药房托管意图等因素而造成托管后经营失败。当然, 药房托管在作为一种医药完全分离的过度形式时, 既有其有利面, 也存在着易影响医院生存发展的弊端, 这就需要各级医院充分分析总结自身经营状况, 在实施药房托管前做好充分准备, 尽可能地发挥出药房托管的有利性, 预防不利因素的产生, 从而为我国的医改事业提供更具有成效的支持。

摘要:药房托管已经在我国一些地区进行了试行, 多数收效较好。但是药房托管只是为达到医药分业目的而需要经过的一段过程, 因而其在促进医药分业、提高医院服务水平和医疗效率方面具有着积极意义;但也因为个别医院的补偿机制不够完善、或是部分管理者对于药房托管概念的理解偏差, 使得药房托管显现出影响医院生存的弊端。

关键词:药房托管,医院服务水平,药房经营

参考文献

[1]黄苏娟, 王铭婧.南京“药房托管”——斩断医药利益链[J].医药产业资讯, 2005, 2 (22) :76-77.

[2]潘维, 李莉, 刘玉香.浅谈医院药房托管经营[J].医药导报, 2009, 28 (11) :1523-1524.

[3]吴亦民, 杨大锁, 张明.医院药房托管初探[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 18 (6) :697-699.

[4]Litzinger A, Rohde Boehler R.Patient-oriented pharmacy on aspecialward:results of a pilot project in Germanany[J].Pharm World Sci, 1997, 19 (2) :101-104.

上一篇:实用性体育下一篇:21种邻苯二甲酸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