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的常规管理

2024-09-09

小班幼儿的常规管理(精选九篇)

小班幼儿的常规管理 篇1

一、边看边做, 自主学习

初入园的幼儿, 大多数是在小椅子上坐不住的, 小椅子也被东倒西歪地放着, 尽管我多次告诉幼儿要好好坐在小椅子上, 看好自己的小椅子, 效果仍不佳。于是, 我就用一个游戏引导幼儿, 出示一张桌子, 3-4把小椅子 (其中有倒着的) , 并且发出哭的声音, 我就问了, 小椅子为什么哭啊?以后我们怎么做才能让它不伤心?让幼儿边看边做, 让幼儿懂得小椅子该怎么放。最后教师还要做一下总结, 以便日后提醒幼儿应该怎么坐在小椅子上。

二、关爱幼儿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好幼儿常规的前提。小班幼儿年龄小, 自理能力差, 刚进入幼儿园, 有些幼儿不会自己脱裤子、提裤子, 教师要帮他们脱裤子、提裤子。吃饭时有的幼儿不会自己吃, 教师还要喂他吃。新学期开始时, 还会有些情绪很不稳定的幼儿, 教师要想办法哄。教师要用自己的爱和体贴, 让幼儿得到安全感, 让幼儿不怕教师, 爱上教师, 爱上幼儿园。幼儿自然而然地会听教师的话, 按教师的要求去做, 慢慢引导他们自己做每一件事, 并且都很有规律, 形成良好的常规。

三、耐心说服, 正面引导

我班有几个幼儿很任性, 每天的吃饭对于他们来说, 是件痛苦的事。有的幼儿不爱吃幼儿园的饭和菜, 他还会说自己在家吃饭了, 早上说这话我还可以相信, 可是到了中午, 他还是这样说, 这时, 我先是告诉他在家吃的是早饭, 现在已经是中午, 你不吃饭身体会饿坏的。我们班的张新宁小朋友很有个性, 你怎么说他就是不吃。这时, 我想到了一个办法, 用小奖贴鼓励他, 告诉他吃完饭我就会给他小奖贴。这个办法很有效, 不一会, 他就把饭吃完了。自己吃饭吃得好的幼儿, 我也会给他奖励。一张指甲盖大小的奖贴, 带给幼儿的是多么大的力量啊!对于幼儿的正面行为和点滴进步, 教师都要及时地给予肯定和鼓励, 这样幼儿会更努力地做好其他的事。

四、教师要为幼儿做好榜样

教师是神圣的职业, 在幼儿心目中, 教师是完美的, 是幼儿学习的榜样。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幼儿。在吃饭的时候, 教师会要求幼儿盛饭排队, 倒饭排队。多数幼儿都能按教师说的去做。有一次, 有个幼儿吃完饭忘了倒剩饭, 我就端着盘子去倒, 正好有一个幼儿在倒饭, 他很认真地低着头蹲着倒。我没有排队, 直接往垃圾桶里倒饭, 正在倒饭的幼儿也没抬头, 很严肃地说了一句:排队。两个字铿锵有力。很显然, 这是我错了。我有些惭愧, 马上承认错误。我们在要求幼儿的时候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 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给幼儿做一个好榜样。

五、让幼儿自己想办法

让幼儿自己想办法实际上是引发幼儿思考的过程。每天午睡的时候, 我发现我们班的幼儿, 脱了鞋子就上床, 鞋子东一只西一只, 没有把鞋子摆整齐的习惯, 而且, 有的幼儿睡醒以后还忘了自己的鞋子放哪了, 找不到了。面对这个问题, 我组织幼儿进行讨论, 鞋子应该怎么放?其中, 史浩晨说, 两只鞋子要摆在一起, 摆在床边, 摆整齐。我说两只鞋子是一对好朋友, 他们喜欢在一起。最后我们一起总结出, 上床之前要把鞋子摆整齐, 好朋友才会高高兴兴地在一起。当天中午所有的幼儿都把鞋子摆整齐了, 第二天, 有的幼儿忘记了。我一说两个好朋友要高高兴兴地在一起时, 他马上就想到了, 做到了, 把鞋子摆整齐了, 休息室也变得整齐了, 再也没有醒来之后找不到鞋子的现象了。

六、家园共育

特别是小班, 培养幼儿的常规更要家长的配合。我们利用家长早晚接送幼儿的时间, 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幼儿园的情况, 还对家长提出一些具体的要求, 以便更好地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不能在家一个样儿, 在幼儿园是另一个样儿。做好家园共育, 共同帮助幼儿成长。

培养幼儿良好的常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作为教师, 我们要付出自己的爱心、细心、耐心和责任心, 多鼓励幼儿, 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李生兰, 《学前教育学》, 华东师大出版社, 1999

[2].刘新学、唐雪梅, 《学前心理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3].《幼儿文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

幼儿园小班常规管理要求 篇2

常规方面

大家都知道,幼儿园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阶段,在大、中、小这三个年龄班中,小班阶段又是基础的基础。所以本学期在做好保教工作的同时,重点仍然放在常规培养上!同时还将品德教育渗透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具体实施如下:

1、入园后主动向老师小朋友问早,能自己脱叠外套,并摆放到固定的位置!

2、晨间活动:我们教会幼儿简单的礼貌用语,如早晚跟老师说“早上好”“再见”。让幼儿学习礼貌用语,增强文明意识。(尝试用英英语来说)

3、进餐时我们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指导幼儿独立进餐,做到不说话、不走思、不东张西望,用游戏:“变变变” 鼓励幼儿吃饱、吃好、不挑食!(比如说:今天吃胡萝卜,小朋友们就变成小兔子,看哪个小兔子吃萝卜吃的好)!饭后能收拾餐具及桌上的残渣!搬小椅子坐在指定位置!

4、听音乐信号分组如厕,并根据教学活动需要摆小椅子坐半圆,或放到活动室外!

5、能认识自己的水杯、毛巾,能自觉的排队打水!排队期间不用水杯打闹、不玩水杯!督促幼儿多喝水,随渴随喝!

6、户外活动前两个小朋友拉手站队,上下楼时撒开手、不推也不挤、不东张西望,积极参与各种游戏活动!活动时能听懂老师的指令和信号,学会遵守游戏规则!

7、午睡前能轮流帮小朋友铺被子,自己将外套和外裤脱叠整齐放在小椅子上!独立入睡并保持正确的睡姿!午睡期间不随意讲话,不拿玩具、卡子、皮筋等危险物品,上厕所要轻轻的不打扰别的小朋友睡觉!起床后,幼儿在老师的指导下整理床铺,并放到规定的位置!自己穿外套和外裤,帮助小朋友系扣子,拉拉链等!

8、角区活动:在这时,我们教育孩子要相互关心、互相照顾,要学会谦让,好玩的玩具大家一起玩。活动结束后能将玩具收拾整齐!

9、离园这个环节是孩子们最浮躁的时候,我们采取(每天学一首古诗,或是学说一句简单的英语,或是做一个游戏等等,组织幼儿不吵闹,安安静静等父母来接!

浅谈幼儿园小班生活常规管理方法 篇3

良好的常规可以使幼儿生活具有合理的节奏,既能使神经系统得到有益的调节,促进身体健康,又能使幼儿积极愉快地参加各种活动,从而受到更为全面的教育。因此,幼儿常规的稳定,才能保证幼儿在园健康、活泼的成长。小班幼儿从家庭生活跨入集体生活是一个很大的转折,也是幼儿成长的关键期。他们年龄小,刚从家庭来到幼儿园,可塑性很大。所以培养小班幼儿的一日生活常规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常规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班级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及幼儿的健康成长。《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在各个年龄阶段的发展目标及其意义。通过学习幼儿在小班的发展目标,及其年龄特点来选择适宜本班幼儿发展的常规管理目标,并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出培养幼儿常规的发展计划。

一、环境、标记的巧妙利用,学习基本的生活常规

幼儿入园后,一日的幼儿园生活与家庭的生活截然不同,他们对幼儿园的一切都感到陌生,不能很好地听从指挥,根本不具备常规意识,不会自觉地进行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各个环节;生活意识比较弱,自控能力较差,在活动中喜欢讲话,有的甚至到处走动,到了课间时一下课就冲到外面去玩滑滑梯。因此,在幼儿进园前,我们就对班上的环境进行了布置,力求利用环境让幼儿融入到幼儿园的生活中去。

1、培养幼儿的规范意识

在幼儿进入幼儿园前我们召开了新生的家长会要求家长在幼儿回园的第一天配合我们带来幼儿的照片,我们把幼儿自己的照片作为标记给幼儿确定他们的专属物品,如毛巾、口杯、椅子、放鞋柜等。在第一天组织幼儿活动时,我们主要是让幼儿学习一日的生活常规,我们把一日生活常规放在首要的地位。引导幼儿怎么去认识自己的物品,认识自己的标记。组织幼儿玩游戏:“找自己”,让幼儿通过“找自己”的游戏来寻找哪里有自己的照片?从而知道自己物品的摆放位置。如为了让幼儿学习有自序地拿自己的茶杯和排队喝水,除了在茶杯柜上贴上了每个幼儿的照片,并在茶杯柜的前面贴上用广告纸做的箭头作为指示标记,教幼儿学会看箭头的方向取放茶杯,这样幼儿在取放茶杯时就不会拥挤而是很有自序地进行。

2、培养幼儿收拾常识

为了让幼儿学会自觉收拾摆放好自己玩过的玩具、区域材料,我们在区域操作材料的分区盆上、玩具篮、分区柜上贴上对应的图形(颜色)标记。而根据幼儿贪玩、好动的年龄特点,我们就运用对比、送盘子回家的方法来激发幼儿自觉主动地收拾区域材料,教师以游戏的口吻来引导幼儿观察各个区域,如:让幼儿对收拾好的区角和没有收拾好的区角来作对比,问幼儿:“你喜欢哪一个区角?为什么?怎样使这一个区角变得不乱糟糟的?”教师就告知幼儿按标记收拾材料的方法,并作示范收拾和摆放区角材料,然后请个别能力强的幼儿也来做示范,最后请其他幼儿一起来收拾摆放。

3、学习倾听音乐指令

在一日的学习、游戏、生活过程中,我们让孩子学习倾听音乐的指令,知道音乐响起要收拾好自己所玩的东西,上厕所、准备上课了;当听到老师播放第一遍音乐时,孩子们就必须马上收拾好手上的物品,并有序地上厕所和喝水;当听到老师播放第二遍音乐时,就必须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准备上课,而孩子们的动作往往是有的快有的慢,每当这时我们就组织幼儿玩手指游戏、进行歌表演等形式来等待没有准备好的幼儿,这样不但没有让快的孩子过长的等待,而且还能调动幼儿的注意力。

二、增强意识,通过多种形式,指导幼儿学习各项生活技能

我班的孩子很多在家里是由父母甚至更多的人照顾一日生活的,正所谓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形成了小皇帝、小公主的坏习惯,自己的事情不用自己干。现在进了幼儿园,却要开始学习自己照顾自己,我们就通过各种形式让幼儿知道自己长大了,不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要帮助别人做。通过主题活动:“我长大了”“我是乖宝宝”“我学会了” “长大的我”等一系列的学习,让幼儿意识到自己有能力干好一些事,为自己干好力所能及的事情而感到高兴和自豪。学会各项生活技能的正确操作方法是幼儿获得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环节。

1、用儿歌形式培养良好的洗手、进餐习惯

儿歌是儿童文学作品中的一种体现,内容浅显易懂,易记,读起来琅琅上口,而利用故事、图片等文学作品来对幼儿进行生活常规的教育,不仅能唤起幼儿良好的学习情感,而且还能激发幼儿的兴趣使他们乐于学习。如在洗手的时候我们教幼儿一边洗一边念儿歌:“卷起衣袖,打湿小手,香香肥皂,擦擦小手,搓搓手心、搓搓手背,擦擦手丫,搓搓指头,搓搓手腕,换只手再搓搓,一二三,甩三下,关好水龙头,擦干手指头”。有趣、生动的儿歌,既能使幼儿容易理解和掌握,还能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根据儿歌的指引步骤顺利地达到了完成了洗手的目的。

2、用帮助、鼓励的形式让孩子自己穿脱衣服

穿脱衣服对小班孩子来说是相当困难的。每当三浴锻炼前的脱衣服和三浴锻炼后的换衣服(穿衣服)、及午睡时的穿脱衣服,这时不会的幼儿总会在大叫:“老师,我不会。”,“老师你帮我。”根据这一情况,我们采取了示范正确的穿脱衣服的方法,帮助能力较弱的孩子,先帮助他们把头部套进,再由他们自己把衣袖穿上。这样,他们就会倾注全部的热情和努力,去争取更新、更大的成功。

3、通过表演,让孩子学会礼貌用语

谈小班幼儿常规的培养 篇4

一、注重爱的教育,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老师要和幼儿建立深厚的感情, 这是培养良好常规的前提。 小班幼儿年龄小, 自理能力差, 如大、小便不会脱裤子、提裤子, 老师要不厌其烦地帮助他们一个个脱、一个个提。 吃饭时有的幼儿不会用匙子, 老师要一口一口地喂。 遇到情绪不稳定的幼儿, 要想办法哄。 教师的爱不仅是这些, 还体现在了解幼儿生理、心理特点和幼儿的教育规律上。 要通过老师的关心和体贴, 使幼儿在心理上感到安全、情感上得到满足。 在此基础上, 把关心热爱孩子与耐心教育和严格要求结合起来, 使教师和幼儿之间形成深厚的感情基础, 有了这种感情基础, 教师就可以科学地管理幼儿, 灵活、有效地对幼儿进行教育, 培养良好的常规。 如我班顾北辰小朋友, 脾气很怪, 刚入园时老师组织的活动他不愿参加, 甚至连吃饭、喝水都不愿意, 而且不说话。 我了解到这种情况后, 经常耐心地帮助他, 并把他在幼儿园的情况及时反馈给家长, 在组织活动时特别注意他, 经常关心他, 睡觉时帮他脱衣服、盖被子, 起床时帮他穿衣服。 渐渐地, 他对我不再害怕, 还把我当成朋友, 对我提出的要求也会积极、认真地完成, 性格变得活泼、开朗多了。 是他让我明白了爱孩子是对他们进行常规培养的前提。

二、注重培养幼儿学习常规的方法

1.运用贴切的比喻, 促进教学常规管理。

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小班幼儿控制力很差, 思维的发展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 因此, 幼儿理解能力往往是很直接、很表面、具体形象的。 在引导幼儿坐姿上, 我就采取了很贴切的比喻, 如:坐好了就说成是小脚关门了, 小手粘上胶水了。形象的比喻幼儿很容易理解, 也很容易做到。

在对全班幼儿的分组上, 通常小中大班用数字1、2、3组等代替, 这种分组的方法用在小班很难, 幼儿不能理解。 我就采取水果分组法对幼儿进行分组。 因为水果是幼儿平常生活中常见的, 又是幼儿喜欢的物品, 所以, 用水果把幼儿分成了香蕉宝宝、苹果宝宝、菠萝宝宝、西瓜宝宝等, 并在幼儿的桌子上贴上水果标记, 这样幼儿一看见自己的标记, 就知道自己是什么组的, 也便于教师有序的管理。

在美术活动中, 常规管理显得更重要, 尤其是拿放蜡笔盒和放美术作品的常规习惯。 我就把水彩笔比喻成笔娃娃, 蜡笔盒比喻成娃娃的床, 美工袋比喻成绘画作品的家。 在第一节美术活动中, 先教幼儿认识水彩笔盒, 告诉幼儿笔娃娃在睡觉, 拿出笔娃娃时, 要用劲取出。 由于水彩笔的颜色较多, 教师可以循序渐进地增加颜色。 开始时, 教师提供可以是红、绿两种, 然后逐渐增加到3种色彩, 最后用一段时间增加到12种。 幼儿画好作品后, 请幼儿根据自己的标记, 把作品放回家。 这样便于教师管理, 幼儿也能更好、更快地掌握常规习惯。

2.运用情景式的教学常规管理。

由于幼儿的注意力容易转移, 对感兴趣的东西, 他们就容易接受, 并且接受很快, 反之, 幼儿就注意力不集中, 就会影响教学常规, 甚至出现混乱的教学次序。

我在教学中就利用小班幼儿这一年龄特点, 尽量采用情景式的教学。 如在英语教学过程中, 以“开汽车”的形式开始, 让幼儿学说“Riding in my car”, 采用图片、情境表演等, 让幼儿学习单词。 幼儿在与教师的互动中、与小朋友的互动中, 生动有趣地学习了知识, 教师活而不乱地进行着教学常规管理。

三、注重家园配合, 巩固发展

培养幼儿常规要重视家园配合。 特别是小班, 初入园时, 家长担心幼儿的生活起居。 针对这样的情况, 我利用家长早、晚接送孩子的机会, 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 对家长提出有关教养幼儿的具体要求, 如初步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良好习惯等, 让家长在家中也培养幼儿饭前洗手、饭后漱口、擦嘴、洗手等习惯。 做好了家园配合, 才能形成良好、稳定的常规。

利用家长园地, 向家长宣传合理为幼儿穿着衣物的知识, 并同个别家长联系, 让他们注意孩子的着装、多考虑一些孩子的生活细节问题。

总之, 只要老师做有心人, 平时加强检查, 坚持不懈, 幼儿在幼儿园这个大家庭中形成良好的常规就指日可待。

摘要:规范的生活常规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班幼儿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基础和前提。幼儿期是培养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 良好的常规有利于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使幼儿终身受益。文章从爱的教育是前提, 培养常规的方法, 家园一致等方面谈谈小班幼儿的常规培养。

关键词:小班幼儿,常规培养,教育方法

参考文献

[1]隋新云.培养幼儿常规习惯的初探[期刊论文].内江科技, 2009 (2) .

[2]伍海虹.加强小班幼儿生活常规习惯的培养[期刊论文].考试周刊, 2009 (16) .

[3]朱细文.新《纲要》.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

精选的幼儿小班常规教育心得 篇5

从小班一开学开始,我们在学期初就对小班幼儿一年中的常规培养做好定位,分成若干个阶段:小班上学期的前半学期:以适应、熟悉为主;后半学期:以初步遵守为主。小班下学期的前半学期:以巩固、适应为主;后半学期:以乐意遵守为主。

二、内容分层、循序渐进。

作为教师都希望把自己的班级常规抓好,但是每班幼儿的特点是截然不同的,要培养千万不可以“一刀切”,更不可急于求成,常规培养不能只追求即时效果,应循序渐进。什么常规在什么时候教下去才适当,深入到什么程度才适宜,遇到问题,如何去调整,都应象会计做预算一样有一个统盘的考虑。下面我就以如何引导幼儿收拾玩具为例,来说说各班是如何开展的:@_@我是分割线@_@刚开始入园的幼儿不能很好的、自觉的爱护和收拾玩具,对丢在地上的玩具不能主动的捡起来,经过本学期的努力我们班的幼儿已经对收玩具这方面已经有了很好的习惯了。有时看到他们都会捡起、都会收拾好。也学会了给玩具分类,有放错的会及时放回原地放。这一点特别让我们感到欣慰。

(二)通过相互观摩讨论,寻找成功教学策略。

1、标志法:小班幼儿不认识阿拉伯数字,更不识汉字,记忆的持久性较差,就运用标志引导幼儿分类收拾,如放雪花片的框子外就贴上雪花片的标志,让幼儿通过标志了解相同的玩具要放在一起,提高幼儿的分类意识;美工区就用画画等形象的图案,让幼儿了解什么材料应该放置哪个区角。

2、游戏法:幼儿喜欢在有趣的活动中接受教育,而游戏则是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的良好手段。因此,我充分利用教学游戏对幼儿进行生活常规教育。如“送玩具回家家”的游戏,把班级常用物品按固定位置摆放。如:幼儿脱下的衣服叠好后放在玩具柜上,杯子放在杯架上,图书放在图书架上等,这样使幼儿对班上物品的位置产生深刻印象,养成了不乱拿乱放的好习惯,通过这样反复的游戏,幼儿知道什么玩具改该送什么地方,还加深了幼儿玩具哪里拿,哪里放的常规习惯。玩“小动物找家”的游戏, 让幼儿扮演不同的小动物,通过看不同的小动物标志,相同的动物回到同样的家,让幼儿了解到标志的起示作用,知道小动物有家,玩具也有家,相同的玩具也要住在一起,使幼儿能分类收拾玩具。

(三)活动后的反思

1、教师在活动中要多注意一些细节部分,教师组织活动要注意提问的设计,不适宜太泛,思维空间不能太大,应多为选择性等较简单的问题,使幼儿稍一动脑就能回答的问题。

2、情感交流与肢体语言相结合,创造愉快、宽松的心理环境,使常规管理生情并茂。 如多用一些身体的语言如:抱抱他们、亲亲他们、与他们握握手,通过这些与孩子情感交流, 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孩子们会越来越喜欢你,有了感情的基础,这是建构良好常规的基本前提。

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一日常规 篇6

关键词:幼儿园;小班幼儿;常规教育

正文

一、前言

在幼儿园教学中,对幼儿进行充满爱的常规教育活动,仿佛是在为幼儿打开一扇扇的门,让幼儿可以看到一个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并且能够让幼儿感受到幼儿教师的博大胸怀和崇高的精神境界。的确,爱是一种情感交流的方式,当幼儿教师把炽热的爱通过教学活动和生活中的点滴传给幼儿时,便会激起幼儿对教师的情感回报,从而乐于接受教师所赋予的一切,不仅能够让幼儿在常规教育中享受更多的乐趣,实现幼儿的全面发展,还能更大程度地发挥每日常规教育的教育价值。

二、常规教育在幼儿园课程中的作用

(一)常规教育在幼儿园课程实施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众所周知,由于小班幼儿的特殊年龄,幼儿教师在课堂上很难教授比较深奥的知识,况且科学文化知识相对比较隐晦,对小班幼儿来说难以理解。然而,常规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方法,对小班幼儿的课程教学起到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对于每日常规教育教学来说,其不仅能够帮助幼儿学习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更能够有效发挥出幼儿的自主性和主观能动性,让幼儿可以任意释放自己的天性,发挥自己的特长。例如在开展“小小蛋儿把门开”的教育活动中,孩子们生成了很多问题:母鸡是怎么下蛋的?还有哪些动物是卵生动物?通过主题的深入,我们将孩子们的疑问经过资料搜集、模仿等多种形式的展现,在角色体验区中设立了各种卵生动物的头饰,供他们更直接地进行角色的扮演。这种形式的展开,大大激发了幼儿自主参与游戏的积极性,不仅丰富了角色的内容,而且拓宽了幼儿的知识面。

(二)常规教育可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

小班幼儿每日常规教育的内容总是会随着幼儿的经验、生活积累和当前的亲身体验逐步地发展,再将经验带到常规教育中,结合想象不断地丰富教学内容,来进一步地满足小班幼儿的需求。此外,每日常规教育能够有效唤起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幼儿教育的顺利进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让幼儿从中得到需要的信息和懂得不少知识,同时又提高他们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在幼儿这种“兴趣点”被激发的状况之下,幼儿对于自身学习兴趣的提高也是显而易见的。例如,在开展“糖果”这一常规教育中,抓住“糖果”这个对于小班幼儿最具吸引力的教育资源,从糖果的口味、包装、充足热量出发,设计了系列有关这个教育内容,加深幼儿对糖果的认识,并创设“开心糖果店”引导幼儿利用现有的材料练习包裹、分类、计数,让他们通过多种形式来参与其中。从而引发他们扮演“售货员”、“操作员”等多种角色的意愿,即渗透了常规教育的需求,也提升了幼儿的社会经验,丰富了教学内容。

(三)常规教育可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参与,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

常规教育的实施,需要创设与搜集大量相关的活动材料,以便更好地开展系列教学活动。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生动、形象的游戏材料,激发他们各种感官的共同参与是非常重要的。幼儿通过本身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大胆的创作,通过一系列活动,帮助他们将已有的表象进行再创造,使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及交往能力都得到相应的提高。

开学初期,我们以“亲亲一家人”的主题在“娃娃家”中投放了相关的生活材料:假发、围裙、废旧化妆品、梳妆镜、拖鞋、公文包等,并给孩子们提供了角色游戏挂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人物形象的挂牌,来加深他们对角色意识的扮演。通过利用各种材料将生活中的真实物品还原到情境教育中,并生成了多种教育方法,丰富了幼儿的内容,加深了对日常生活的认识和理解。他们都很喜欢这种形式的展开,“娃娃家”也一下子红火起来。

三、培养小班幼儿一日常规的方法

(一)确立常规教育的目标

小班幼儿在常规教育中要建立一定的目标,培养他们在常规教育中的主体性发挥是确立常规教育目标的一个方法,我们在实践中可以体会到:幼儿积极主动的去参与活动,他们的想象力、观察力以及主动操作能力是常规教育的价值所在。而使幼儿积极主动参与常规教育,大胆的创造主动性应该成为常规教育的首要目标,这样才能保证幼儿在常规教育中的主体性得到尽好的发挥。在具体合理目标的确立上,要注意目标的层次性、阶段性和多向性。

(二)提供适宜的场地,尊重幼儿自主选择

幼儿常规教育的场地是幼儿在进行教育过程中更好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动手操作能力的一个平台,为幼儿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场地是小班幼儿进行常规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幼儿更好的施展这是开展常规教育首先要做到的事情。场地太小太大或者没有都不利于孩子进行常规教育时的发挥。具体来说,面对小班幼儿的特点,小班的幼儿教师都应该注意到,小班幼儿年龄比小班中班的年龄偏大,思想发展各方面都相对于成熟,在小班幼儿进行常规教育的环境上也应该根据小班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实际,从幼儿的兴趣需要出发,更好的促进小班幼儿健康成长。教师参与常规教育的主题过多,游戏的目的性不强,幼儿根据自己对周围生活环境中的物体和建筑所形成丰富深刻的印象,主动去建造物体往往比教师自己预设了主题更容易发挥孩子的建构能力。

(三)依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选择适宜的指导方式

不同年龄班常规教育的发展有不同的特点,教师需要了解幼儿的这些年龄特点,确立不同的指导目标,在实践指导中根据特点和目标采用不同的指导方法。

小班的幼儿尚不具备一定的独立能力,因而在实施教育前能事先进行一定的设想和规划,可以通过分工、合作等方式完成较复杂的教育活动。在小班结构技能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幼儿学习新的结构技能,比如转向、穿过、平式联结和交叉联结等,搭建复杂的物体;教师引导幼儿掌握整体对称、平衡的构造,整体布局,学会选择辅助材料。教师在必要的时候做必要的指导,选择正确恰当的指导方式,满足幼儿在常规教育中突发奇想的需要,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性。让他们轻轻松松,快快乐乐的解决他们教育上的问题从而促进幼儿更好健康成长。

四、结论

综上所述,幼儿园教师对于幼儿常规教育的实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充分有效的借助常规教育,才能及时发现幼儿自身的特长以及对感兴趣事物的判断力的提升。在这一过程中,幼儿可以借助每日常规教育进行学习,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和主观意识,从而健康有效成长。借助每日常规教育,可以达到常规教育与幼儿园课程的优化整合,更好地体现“以常规教育为幼儿园基本活动”的思想,以促使每位幼儿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与此同时,家庭在常规教育中发挥的作用值得进一步重视和提高。

参考文献:

[1]郑三元.规则的意义与儿童规则教育新思维[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05).

[2]隋新云.培养幼儿常规习惯的初探[J].内江科技,2009(02).

[3]王艳.对幼儿园常规教育的反思[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10).

[4]赵琳,但菲.幼儿规则意识培养中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11).

谈小班幼儿的校园常规教育 篇7

一、常规环境的创设, 有利于幼儿认识常规要求

形象的儿童人物画面以及可爱的动物形象画面是幼儿最喜欢的图片, 这样的画面中所表现出的内容更能让幼儿感兴趣, 能激发幼儿多次观看, 而在幼儿看的同时亦能够慢慢照着画面中的要求来做。因此, 我们就选择了一些类似的常规习惯图片, 例如:正确搬椅子的方法、排队倒水、来园时跟老师相互问早等图片, 分别布置在我们班级的一些墙面上。在老师布置之后, 幼儿就经常会聚在一起看看、讲讲, 有的说自己是跟照片上一样搬椅子的, 有的说自己今天也跟老师说早安了……在潜移默化中, 幼儿了解了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常规要求, 同时也能慢慢照着常规要求来做。又如我们引导孩子养成有序入厕的习惯, 但由于班级中孩子人数较多, 进出厕所门口时常会有拥挤情况, 因此, 我们在厕所的门口贴上进出的剪头标记, 并且注意进出标记都是靠右侧地面贴, 这样幼儿就学会了看标记、沿着标记进出, 慢慢也就养成习惯, 同时在这个习惯的养成中也懂得了走路要靠右侧走。

二、日常生活的指导, 能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良好的常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形成, 因此, 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进行常规指导是很有必要, 并且也是非常有效的。

例如洗手的问题, 刚开学时幼儿洗手尚不会弄湿衣服, 但是穿了长袖衣服后, 就发现常有幼儿弄湿衣袖, 因此, 我们就教幼儿卷袖子。幼儿的早点是在早操之后的, 因此, 我们就利用从操场走到活动室这一路段上的时间, 提醒并指导幼儿卷起衣袖, 为洗手提前作准备。虽然从操场走到活动室的时间不长, 但老师天天提醒幼儿, 并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给予一定的帮助, 因此幼儿学得很快, 并且在之后也养成了习惯, 洗手时把衣服弄湿的情况也就不会再有了。又如学习穿脱衣服的问题。我们除了在生活活动中教会幼儿穿脱衣服的方法之外, 还经常在午睡前后, 让幼儿进行脱衣服、穿衣服的比赛。老师先向幼儿提出比赛的要求:把脱下的衣服按平时的要求叠好放整齐, 如果遇到困难, 可以相互帮助, 看哪些小朋友能够先睡下。虽然说这是一次比赛, 但我们能够看到幼儿之间的相互帮助, 如你帮我拉袖子、我帮你拉裤管。在比赛中, 老师还给先按要求睡下的半数以上的幼儿贴了小红花, 这也激励了平时速度比较慢的一些孩子, 第二天再进行比赛时, 就有好几个以前速度慢的幼儿也贴到了。

三、故事人物的渲染, 是激发幼儿有效模仿的良药

幼儿都喜欢听故事, 因为故事中的情节幼儿最易理解, 教育最能让幼儿接受。“巧虎”是许多幼儿都熟悉的一个动画人物, 他身上的一些特点正是我们小班幼儿常表现出的情况, 因此, 我运用“巧虎”的系列故事对幼儿进行相应的规则教育, 也有效地促进了幼儿许多习惯的养成。例如刚开学时, 由于幼儿刚进入幼儿园这一集体生活, 第一次这么长时间地离开自己的家人, 离开平时一直帮着自己做事的人, 因此好多小朋友还是不习惯自己动手, 习惯于让老师阿姨帮着做。我就让幼儿观看巧虎视频《自己能做好》, 让他们看到故事中刚上幼儿园的巧虎是如何做的, 使幼儿懂得自己的事要自己做。然后, 我再举例表扬一些平时能自己收玩具、自己穿脱衣服、自己吃饭、自己上厕所的幼儿。通过这样的活动, 孩子们都能开始自己动手了, 慢慢地学着自己的事自己做。又如在午饭之前, 我让幼儿看巧虎的视频故事《我不偏食》, 然后根据故事中的内容进行提问与教育, 使幼儿懂得“多吃水果身体好, 多吃蔬菜营养好, 多吃鱼肉身体壮, 多吃米饭长得高”。然后在幼儿吃饭的时候再加以提醒。之前有很多幼儿都有偏食的情况, 通过故事中的巧虎的经历, 使幼儿能真正理解水果、蔬菜、鱼肉、米饭的用处, 懂得了不能偏食, 而且这是在饭前进行的教育, 因此起到的效果也是非常明显。

四、一贯一致的教育, 是培养良好校园常规的必需

在校园常规教育的一致性方面, 包括班级中老师与老师的一致性教育, 也包括老师跟保育员对孩子的一致性教育。因此在期初, 我们班级的保教人员就应该先一起简单商量一下, 对班级中的一些常规要求有一个相同的认识。在第一次向幼儿提出一些规定之后, 班级中的全体师生就必需坚持执行下去, 而不能随意去违反或者是去除。并且在培养幼儿良好的校园常规中, 我们还可以借用家长的力量, 例如, 我们要求幼儿饭后养成漱口的卫生习惯, 就要请家长一起配合, 让孩子在家也能坚持做到。幼儿园的常规教育是为了让幼儿学会适应集体生活并具备初步的独立生活能力, 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较好的组织纪律性。而我们把各种游戏化的形式渗入到常规教育中, 这能使幼儿在生活中获得游戏性体验, 使常规活动更加游戏化。

总之, 常规是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种活动中应该遵守的基本行为规则, 它对于维持班级正常的保教秩序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我们必须以积极的形式推动细节管理的常态化, 有效地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及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 使幼儿养成学会等待、室内不奔跑、出入门口右行和慢行, 活动时会保护自己和别人的行为习惯, 把开展“平安校园”活动落到实处。

摘要: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是为了帮助幼儿学习群体的生活方式, 学习享受社会生活, 这是幼儿生长的需要。首先要注重常规环境的创设, 有利于幼儿认识常规要求。其次, 要进行日常生活的指导, 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一贯一致的教育, 是培养良好校园常规的必需。

小班幼儿的常规管理 篇8

一、创设情境,在游戏、儿歌等活动中建立常规

小班孩子极容易进入角色,我们设计的常规活动就要创设一定的情景。比如,刚开学一段时间,孩子们因为哭闹和情绪不稳定,每天都乱坐椅子或乱跑,玩具也是乱丢乱放,随地乱扔。针对这些问题,我没有直接提要求,而是采取了“找朋友”的游戏,首先给每个孩子固定椅子并贴上标记,给玩具篮子上也贴上标记,当孩子们乱跑或乱扔乱放玩具时,我就及时提醒他们:“小标记找朋友,我的朋友在哪里?”如果有些孩子不愿坐回到自己的小椅子上,我就说:“小标记找不到好朋友,好伤心啊!谁来帮帮它?”这时幼儿就会很快回到椅子上。通过这样的情景游戏和反复提醒练习,孩子们就能逐渐养成做固定小椅子和玩具哪里拿哪里放的良好习惯。

二、榜样激励,正面引导养成良好习惯

1.大人的榜样。主要包括家长和教师以及其它优秀形象人物。教师和家长和孩子们的接触最频繁,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处于好模仿的孩子们的“最严格监督”之下。所以我们必须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为人师表和做好榜样,家长更是要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教育孩子学习好榜样,养成好习惯。

2.小朋友中的榜样。“瞧,乐乐坐得多神气”、“看,豆豆饭菜吃得多干净”……老师只要表扬了某个小朋友,其它小朋友便会纷纷模仿他的行为。为此我们要抓好一日活动中的随机教育,及时表扬和肯定孩子的良好行为。

3.大带小的榜样。可以经常邀请中大班的哥哥姐姐来给小班幼儿做榜样示范。如到中大班参观哥哥姐姐怎样上课和游戏,邀请哥哥姐姐到小班来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幼儿穿脱衣物和叠被子等,让幼儿感受大哥哥大姐姐的关爱和能干,激发他们向哥哥姐姐学习的欲望。

4.运用讲故事、活动室墙面的布置等的榜样示范。如通过讲述《小猫钓鱼》的故事,对幼儿进行做事情要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的教育,在盥洗室墙面上贴正确洗手的程序图帮助幼儿强化洗手方法,在楼梯上贴小脚印、墙面上贴小火车引导幼儿靠楼梯边有序地上下楼梯等。

三、灵活应用多种方法,将常规培养从被动变为主动行为

1.小苹果和小印章的魅力。及时的表扬与肯定可以提高幼儿改正错误的积极性,树立幼儿的自信心。只要幼儿有一方面表现好,我都奖励小苹果或小印章,小苹果的魔力屡试有效,孩子们为了争做好宝宝,努力认真地遵守着各项常规。

2.设立“小老师”职务,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可以用请“小老师”来帮忙的方法提高幼儿主动遵守良好常规的积极性。由于小班幼儿能力有限,我先请部分能力强的幼儿担任“小老师”,并只让“小老师”完成简单的任务。如有的“小老师“负责检查幼儿洗手和如厕的情况,并要求“小老师”必须自己要先做好,这样才能有资格当小老师去提醒其他小朋友。

3.适当的技能比赛和行为练习,帮助幼儿强化巩固。为强化一些技能,我们还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举行了各种生活技能比赛,如小班上学期的穿鞋子、剥桔子比赛,下学期的穿衣服、叠衣服比赛和剥鸡蛋比赛,通过家园配合和孩子的努力,每个孩子都参加了比赛,表现突出,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四、家园配合,达成共识,提高常规养成的实效性

幼儿养成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项长抓不懈的工作,取得家长配合,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我班的晨晨小朋友,刚开学一段时间,几乎天天大小便在身上,询问了他家长,得知他从小都是爷爷带大,每次大小便都是爷爷亲自把屎把尿,从不让孩子自己操心,孩子几乎不用言语告知家长自己是否有便意。了解情况后,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为他专门准备一个痰盂,因为他不会蹲着大小便,每天隔二十或三十分钟提醒他去坐痰盂,逐步找准他的大小便规律,定时提醒他,一段时间后情况有所好转。可是好景不长,每次周一过来,他又是大小便失禁,我们总要再次帮他纠正和随时提醒。为此,我们专门找他家长单独谈话,不仅叫他爷爷来,还叫上他父母,告知他们孩子有规律的生活作息习惯的重要性,孩子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差,不能清楚表达自己意愿,我们就提议父母应该多抽出时间陪孩子说说话或出去找同龄孩子玩,提高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并在家也有意识地培养他自己大小便的习惯。通过谈话,与家长很快达到教育一致性,使晨晨改变了周一的“不适症”。因此,家园同步,常规教育才能真正促进孩子的良好行为的养成。

在游戏中培养小班幼儿的常规 篇9

一、班级幼儿情况简析

小班一个班级三十多人,来自不同的家庭环境,有着不同的个性特征,有的活泼、有的文静;有的淘气、有的懂事……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俗话也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合理的常规是一个班级正常运行和活动开展的必备条件,良好的常规要从小培养,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常规培养非常重要。

二、小班幼儿常规教育的内容

《纲要》中也为幼儿园的常规教育界定了一个范围:一是科学的生活常规;二是交往实践中的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以《纲要》精神为行动指南,我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常规教育的规律,按照幼儿一日生活,制定了班级幼儿的常规教育内容,如下表:

三、充分利用游戏的方式培养幼儿常规

常规培养大多是枯燥无味的反复活动,而“游戏是令人愉快、有趣的活动”,幼儿喜欢在有趣的游戏中接受教育,因此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的良好手段。让幼儿在游戏中乐于习得常规,乐于去遵守常规。

1.以儿歌游戏的方式,培养幼儿常规。

大家都知道,餐前便后要洗手,可说起来容易,让幼儿做好却很难。小班幼儿在家都是大人帮他们洗的,入园后要学会自己洗手。细心观察,我发现大多数幼儿,只是用水冲洗一下,并没有起到真正清洁的作用。我便编了洗手儿歌“搓搓搓,搓手心,搓搓搓,搓手背,两手交叉再搓搓,甩三下洗好啦!”儿歌朗朗上口,让幼儿轻轻松松地记住了正确洗手的方法。把单一的洗手,变成玩洗手游戏,幼儿边念儿歌边洗手,小手洗得又干净又好。

独立进餐是良好饮食习惯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在家庭生活中幼儿大多以喂为主,家长们所考虑的是让孩子吃好吃饱,而往往忽略了孩子独立能力培养——自己吃饭。开学初,班上只有一小部分幼儿会自己吃饭。瞧!吃饭时,有的坐着玩,有的靠在椅子上不动,有的玩勺子……我是喂了这个喂那个,应接不暇。吃完饭后,桌上地上狼籍一片。我就用好听的儿歌,如“白米饭呀香又香,各种蔬菜有营养。我是一只大老虎,啊呜啊呜全吃光”让幼儿向大老虎学习,充分调动了幼儿进餐的积极性。

2.选择合适的音乐,以音乐游戏的方式,培养幼儿常规。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空洞的常规说教作用是不大的,孩子的天性喜欢音乐,在常规培养中可以充分发挥音乐的魅力。开学初,我和同班老师就商量着选用有代表性的音乐进行常规培养。如:随着音乐《小燕子》孩子们快乐地学小燕子轻轻“飞”着去入厕,既轻快又不拥挤;听到《进行曲》立即拍手;在优美的音乐《摇篮曲》中休息;伴着活泼欢快的音乐《小松树》列队踏步等。

3.以拟人化手法的游戏方式,培养幼儿常规。

幼儿的思维具有拟人化的特点,对于常规的理解必须建立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更多的时候就让幼儿自己去感受去体验。

在一次阅读活动中,我发现一本小人书封面被撕破了扔在地上,便皱着眉询问:“是谁把书撕破了?”“是他撕的!”“她也撕了!”指的人很多,被指的人也很多,小班幼儿撕书现象严重。我便运用拟人手法说:“有本小人书躺在地上哭,呜呜!呜呜!”孩子们立刻被我吸引了,好奇地望着我。我拿着书伤心地说:“哪位小朋友把我脸撕破?”杰杰羞红了脸站起来小声说:“是我撕破的,我以后不撕了。”我乘机说:“把书撕破了,它多疼呀!我们大家要和图书做朋友,爱护图书,好吗?”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好的!”从此,撕书现象大大减少。

4.以模仿幼儿喜闻乐见的动画中角色的游戏方式,培养幼儿常规。

动画片以其独特的力量吸引着幼儿,他们爱看爱模仿。多年来动画片《奥特曼》深受幼儿喜爱,并且爱模仿奥特曼的动作。我发现奥特曼其中一个动作很像发言时举手的动作,就带领幼儿模仿,我班幼儿举手都端端正正的,这要归功于奥特曼。

5.以模拟故事情节的游戏方式,培养幼儿常规。

在集体学习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坐姿是不可少的。“身体坐正,小手放在小腿上,眼睛看着老师。”这是幼儿园老师常用的话语,但往往效果甚微。尤其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有时只是嘴上说得很响亮,却未必能说到做到。我发觉孩子们很喜欢听《小兔子乖乖》的故事,其中小兔子把门关好不让大灰狼进来的情节耳熟能详。我灵机一动,他们的小腿不正像小门嘛。于是我对孩子们说:“今天我们玩一个‘小兔子乖乖’的游戏,你们的小腿就是门,双手就是锁,请你们把小门关起来(双腿并拢),用手把门锁上(小手放在小腿上)。比一比谁做得好,千万不要让大灰狼把小兔子吃掉了。”孩子们一听,兴趣盎然,个个小手放好坐得端端正正的。平时只要提醒幼儿把小门关好,他们就能自觉地坐好了,起到了事半功倍作用。

四、小班幼儿常规培养要注意的问题

1.教师要做好榜样,注重家园共育。

小班幼儿爱模仿,在常规培养过程中,身教重于言教,教师也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好幼儿的好榜样。常规光靠在幼儿园培养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家长积极配合。做好了家园共育,才能培养良好、稳定的常规。

2.建立一致的班级常规。

对于一个班级来说这一点很重要,小班幼儿年龄小,理解接受能力弱,两位老师如果你一套我一套开展常规教育,幼儿就会无所适从,他们也会乱,不知该怎样做。时间长了,常规也就乱了。同班老师在常规培养方面保持一致性,有利于幼儿理解和熟悉常规。

3.常规的建立贵在持之以恒。

在一个安排妥善的环境中,是不会有许多个‘不’字的。必要的‘不’字也会有明确的规定,儿童能够懂得这些规定,成人也能够坚持执行。良好常规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把幼儿训一顿就会好,而是一个长期的坚持过程。

总之,幼儿良好的常规从小培养,立足于眼下,其意义在未来。正如李嘉诚先生曾说过:“栽种思想,成就行为;栽种行为,成就习惯;栽种习惯,成就性格;栽种性格,成就命运。”因此,这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尤其要求我们以科学的态度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这样才能使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的良好的认知和行为,转化为幼儿自身的内在素养,对于幼儿的一生将会有着重大的影响。

上一篇:地方高校青年教师培养下一篇:混合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