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技术与设计配合

2024-09-01

施工技术与设计配合(精选十篇)

施工技术与设计配合 篇1

1工程概况

本项目主要包含联合工房、办公检验生活配套中心、动力中心及厂区工程。联合工房为生产办公辅房、制丝车间、卷接包车间等生产工艺用房和空调机房、除尘机房以及各类设备用房等, 总建筑面积约179 088 m2, 建筑高度23.60 m。办公检验生活配套中心为五层框架结构综合楼, 总建筑面积90 697 m2, 建筑高度22.50 m。动力中心主要包括空压站、制冷站、高低压变配电间、变压器室、锅炉房及辅助办公室等, 建筑面积12 488 m2, 建筑高度9.30 m。联合工房、动力中心空调冷源集中设置, 安装6台离心式冷水机组, 配装6台冷水循环泵, 车间采用组合式空调机组集中送回风, 辅房等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办公检验生活配套中心安装4台离心式冷水机组, 配装4台冷水循环泵, 主要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

2设计负荷计算偏差对施工的影响

暖通专业负荷计算是施工图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 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的投资和能耗, 设计规范对负荷计算做了明确的要求:除方案设计或初步设计阶段可采用冷负荷指标进行必要的估算之外, 应对空气调节区进行逐项逐时的冷负荷计算[1]。

目前负荷计算可优先选用设计计算软件 (如鸿业和天正暖通) , 既迅速、准确, 又便于根据条件变化调整和校核。首先可根据工程地点选取相应地域的气象参数和基本数据, 对所计算的空调区域的围护结构传热系数要和建筑专业保持一致, 人员、照明、新风量、设备发热量等情况要有确切的资料为依据。设备厂家提供的设备选型计算数据不能直接作为设计计算的依据, 但可作为核查比对使用。对于一些室内环境参数要求较高或要求全年保证的特殊工程, 应进行全工况的模拟计算分析, 以确定系统季节变化的适应性。随着对能源和环保问题的日益重视, 正确的负荷计算对暖通空调的节能分析越来越显得重要。但实际设计中因种种因素和设计人员习惯的影响, 直接参考手册经验数据作为确定负荷选取设备的依据仍然存在。

本项目中联合工房制丝车间主设备间约40 m2, 内置主要设备如表1所示。

合计功率为50.97 k W。

设计中对主设备间的负荷是按照普通信息机房空调冷负荷估算150 W/m2~350 W/m2计算的 (参考计算机房空调设计规范) , 因主设备间四周均为空调房间, 忽略围护结构冷负荷损失, 按估算值得到冷负荷为6 k W~14 k W。设计配备的机房专用空调机组为风冷模块式机房专用空调机组FXM13N, 参数为风量5 000 m3/h, 制冷量12.4 k W。根据厂家提供的资料和运行情况的分析和重新计算, 服务器实际发热量约为41.3 k W。从数据上明显看出配备的空调机组不能满足要求。现场调整方法:根据机房设备布置形式和业主预留增加服务器数量, 增设了1台空调机组SCA502U (制冷量50.2 k W) , 同时根据服务器进排风流向调整了地板送风口和吊顶回风口位置, 运行后实际使用效果良好。

3施工图深度缩水引起的问题

暖通专业设计图纸深度应满足《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相关规范、有关技术措施和本单位有关质量管理文件的要求, 施工图应当能够满足可施工性、操作性和可维护性的要求。但由于暖通设计涉及的设备材料品种多, 形式灵活, 设计周期短等因素影响, 对于影响设计性能、施工安装和操作使用的重要数据和技术做法往往未能表示清楚, 主要表现为图纸中局部节点可能简化处理, 一些重要尺寸和技术做法在图纸中没有表示或确定, 引起施工过程中因图纸不明晰而影响正常进行;也有未对重要部位进行有效控制和细致考虑而影响使用性能, 造成返工和损失。因此可尽量采用标准图中的做法并标明采用的标准图号, 用较少的工作量又能使图纸详尽。从目前暖通专业设计技术的发展趋势来看, 设计绘图正在逐步简化, 而设计计算和设计方案优化则在逐步加强[2]。以下结合两个简单实例说明设计深度对施工的影响。

1) 从图1可以看出因没有考虑风管所在安装位置, 也没有画出必要的局部剖面图致使风管影响人流和运输通道。根据规范要求, 穿越变形缝处的两侧的通风、空调风管上需设置防火阀[3], 设计人员仅考虑了技术要求, 在技术措施上遵守防火阀宜靠近防火分隔处设置, 且距防火分隔处的距离不宜大于200 mm的要求[4], 而忽视了风管所在位置对使用功能的影响。从图中可以看到风管内面和墙体间距近1.20 m (弯头内弧半径0.80 m, 防火阀阀体厚度0.28 m, 安装空间不小于0.10 m) , 加上风管厚度0.8 m, 已经对人流和运输通道产生影响。通过适当调整防火阀位置和风管弯头的形式 (矩形内弧形R=250 mm) , 并保证防火阀与墙面间风管钢板的耐火极限值不小于1 h, 可使通道宽度加大, 由原来的2.50 m扩大到3.25 m。在不违反规范的前提下, 最大限度满足使用功能的要求。2) 冷却塔一般安装在屋面上, 本项目联合工房冷却塔共6座, 每座流量1 400 m3/h。供水管主管道管径DN600 mm (充水后每米重量约500 kg) , 经过分流后的最小管径也为DN200 mm (充水后每米重量约200 kg) 。设计人员没有考虑到管道安装时承重生根的地方, 将管道直接铺设在冷却塔顶部, 显然这样在施工时是行不通的, 因为冷却塔外壳板和其内部的钢构支撑架根本承受不了管道的重量。因此, 设计时不考虑图纸的可实施性、可操作性会带来返工, 变更, 索赔等很多涉及技术、造价和工期的问题。调整方法见图2。供水主管 (DN600 mm~DN200 mm) 可在屋面上作混凝土支墩或钢支架支撑, 支管 (DN125 mm) 可利用冷却塔侧壁钢架拉结固定。

4设计应考虑到施工的可维护性要求

设备管道的安装应考虑预留安装、维修的孔洞和操作空间, 较大的设备应注意预留安装运输通道;经常操作的手动阀门应设置在便于操作的高度, 考虑借助辅助物便于到达操作维护的位置;需要经常调节的阀门宜设置自动控制;应检查管道标高是否挡窗、碰梁及对工艺设备的影响;设备的预留检修空间应合理, 如果设备和管道安装的太拥挤, 就不能提供足够的安装和维修空间;反之, 又会造成建筑空间的浪费。

5设计现场配合的重要性

近年来国家建筑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 建筑行业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和数量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 业主对投资项目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设计单位要想得到持续发展和业务的不断拓展, 不仅要提供质量好的施工图纸, 对于大、中型项目来说, 设计人员参与现场施工配合愈显重要, 住建部鼓励设计施工总承包文件也旨在通过设计和施工的密切结合使项目的工期缩短和达到项目增值的目的。因此, 对于设计人员, 在现场面对的不仅仅是专业技术问题, 处理问题的同时还要考虑到业主的目的取向, 不仅要考虑设计方的利益, 还要考虑到项目 (业主方) 的整体利益, 而不能把思想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上去看问题。暖通在安装各个专业中以其工作量大、制作加工复杂、管线调整困难的特点, 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较多。因此, 在工序安排上要优先考虑在主体封顶后最先开始实施。

摘要:以浙江中烟杭州卷烟厂技术改造的现场施工配合为例, 结合暖通专业施工的经验, 在施工图设计深度满足《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情况下, 对暖通设计的可施工性、可操作性和可维护性要求以及现场配合的重要性等内容作了较详细论述, 以提高暖通专业的设计水平。

关键词:暖通设计,冷负荷,施工图,风管,冷却塔

参考文献

[1]GB 50019—2003,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S].

[2]李兆坚.暖通空调绘图表示方法分析[J].暖通空调, 2002 (2) :7-9.

施工技术与设计配合 篇2

3.1 环保原则,符合可持续发展。 越来越多的施工现场给环境带来的是无尽的污染,因此,在施工途中,最应该保证的就是环境不被污染。 不论是光、声、电还是废物排放,都应该在最初的设计以及技术上体现出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只有这样,才能贯彻落实环保的思想。 在设计以及技术应用上,加入环保的思想和原则,创造更加干净无污染的工程是现代社会所推崇的。 也就是说,保持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与设计相配合的同时,还要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这样一来,不仅为施工工程节约资源,还为周围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

3.2 质量原则,保证建筑的可靠性。 在建筑物的建设途中,居民最关注的还是建筑物的质量。 要保证建筑物可靠安全,才能满足居民的最基本要求。 建筑物是否安全可靠,主要影响因素是施工设计结构是否合理,使用的建筑材料是否可靠,如果能够保证这两方面是可靠安全的,那么针对恶劣天气的考验也就不在话下,居民就可以安心居住。

3.3 经济原则,满足开发商需求。 土木工程建设不光要考虑居民的基本利益,还应当满足开发商的经济原则。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对于土木工程建设要求越来越高,不光要求高水平,还要求低投入,所谓的低投入就是为开发商节约开支,避免浪费,这就是现代社会所提倡的经济适用,只有经济适用的建筑物,才可以有更加广阔的市场,满足更多人的需求。 要保证建筑施工的设计理念是创新又经济的,在满足现代人高审美水平的同时,也要保证经济投入的合理性。

浅谈暖通设计与现场配合施工 篇3

关键词:暖通设计;生产现场;配合施工;工程建设;现场施工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U96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12-0108-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6.12.050

本文針对暖通设计与现场配合施工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并且对实际的工程设计和施工作为研究实例进行实践分析,希望能够从真实有效的工作内容中体会影响工程施工的设计因素,分析设计负荷计算的漏洞会给整体工程造成怎样的阻碍,能够了解设计图纸对于工程施工的实际影响,并考量到施工可维护性能,通过研究科学的对策实现设计对现场施工的配合,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得到相应的经验价值,为后续我国在暖通建设的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1 暖通设计与现场施工常见问题

1.1 暖通设计常见问题

1.1.1 设计负荷计算缺失影响工程施工。在暖通设计的过程中,针对暖通能够承载的标准负荷能力进行合理计算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因此,在针对暖通进行整体设计时,如果在暖通负荷能力方面出现计算偏差或者计算失误,从而按照存在误差的标准进行实际设计,就会给暖通工程造成很大的失误。负荷计算偏差较大,会导致后期施工材料无法准确衡量,那么造成工程的投入与产出出现很大的出入,影响了暖通的实际应用。并且在设计环节中对暖通的标准负荷能力没有进行全面的考量和设计,投入到实际应用中会出现一系列的使用问题,不仅会影响暖通自身的质量,更会影响暖通的使用寿命。目前,我国暖通工程企业在针对暖通的负荷能力设计使时,会受到很多人为因素的影响和设计习惯的左右,这些都会造成无法客观和科学的制定暖通负荷能力的估算。

1.1.2 施工图缺失缩水导致工程施工问题。在暖通设计的过程中,由于施工图存在一系列问题而导致暖通工程无法正常施工。施工图的缩水会导致施工图在细节处理中对实际用料的缩减,为了节约施工成本和材料,就会在暖通的施工图中减少一系列的用料指标,从而使得工程安全性以及质量都受到了威胁和损坏。并且,暖通施工图设计的深度不足也是影响暖通工程施工的重要因素。由于暖通施工中包含了众多的环节和用料,其自身的施工期较短影响了具体施工进度,而施工图没有按照实际的标准进行创新和拓展,只是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设计和考量,没有注重实际的应用,从而对整体的施工存在很多误差。

1.1.3 暖通设计忽视考量施工的可维护性目标。暖通设计中存在的最普遍问题是施工的实用性较差,没有将理论和实际系统地结合起来,造成了后期施工的困难系数偏高,影响了施工进度和施工效率。在暖通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暖通设计的均衡施工程度以及操作的可行性。然而,目前很多暖通设计存在没有很好地考虑到实际情况,一些后续的维修空间和安装空间较小,影响了具体使用。这样的暖通设计没有做到可施工程度的软性标准,对暖通工程的顺利施工造成了消极

影响。

1.2 暖通现场施工问题

关注暖通设计与现场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暖通设计的基本问题情况,掌握了对施工影响的三方面因素,再结合现场施工问题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暖通现场的施工问题也会严重影响到工程的进度和质量,因此,下文针对暖通现场施工的三方面内容进行研究:

1.2.1 交叉的定位及标高问题。影响暖通现场施工出现问题的原因来源于交叉后的定位及定高问题。由于在设计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与实际工程数据形成差异的因素,因此会导致实际的管道铺设以及设备的应用出现数据差异,进而导致工程的施工出现问题。设计图纸中存在的施工定位和标高内容可能会因为现实环境的差异出现分叉,导致具体的工作出现了交错的可能性,这种施工制约条件明显影响了工程的进度和协调工作,导致很多管道的铺设出现了位置条件上的缺失,影响了工程的进度。

1.2.2 设计图纸问题。一部分设计图纸会与实际的施工环境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不一定存在设计人为改变的原因,也可能是因为生产过程中的需要出现了改变和迁移,不能够及时科学地发现并改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很可能导致实际的工作出现偏差,也影响了工程的进度和建设的质量。现实的施工过程经常会出现施工人员按照设计图纸缺乏灵活性的工作现象,在遇到与设计图纸不符的情况下也会死板地进行工程建设,导致后期需要不断返工,浪费了建筑资本的同时还造成了人员的劳动力不断增加。在铺设暖通需要的管道过程中,如果遇到实际的环境与施工位置出现差异,不能够及时地调整会造成外露的空气问题。

1.2.3 施工仪器和材料选择问题。施工仪器和材料的选择也是导致工程出现问题的原因,由于在实际的建筑过程中选择了不匹配的设备和有问题的材料,都会影响工程的实际施工质量。施工的单位可能会因为经济收益的问题选择价格低的材料,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会出现使用的缺失,影响工程的质量是其中一方面因素,另一方面还涉及到后期工程修复会出现更加严重的时间浪费情况,并且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工程施工人员会选择质量上层的材料,并且选择科技含量居高的设备,但是与实际的工程使用需求不符,就造成了更加严重的工程损失,提升了成本的消耗。

2 暖通设计与现场施工的重要配合

暖通的设计与现场的施工需要坚持基础规范,提升工作人员施工的自觉性才能够保障专业的施工质量,以专业的理念培养专业的施工人才,在具体的施工工作操作中邀请专家级别工程师参与。专业的团队与专业的人员可以进行职能的配合,进而实现对暖通设计和现场施工的完美融合。

另外,在具体的建设工作中,施工的队伍应该注意暖通的设计工作与现场施工的协调情况,考量到具体施工环节中团队技术、组织、管理等协调内容,都需要进行科学的引导,保证具体的节点不存在工程的安全和经济隐患。从图纸的设计、投入施工,一直到工程结束都应该具有高度的专业精神,确定工作质量的监督和管理,保证以高度的热情积极地面对工作内容。

3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首先针对工厂暖通设计以及现场施工建设工作的框架进行分析,在了解工程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对工程施工内容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设计中负荷计算的偏差可能影响实际的施工进展,暖通设计的图纸如果出现缺失,也会导致工程的施工细节出现问题,另外,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会影响工程的质量。因此,采取积极的暖通设计和现场施工的配合对未来行业的发展和进步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作用,配合实际现场情况进行科学的设计,通过技术和施工操作的结合,能够实现对暖通工程的建设,为暖通工程奠定良好的工作基础,提升先进的工作条件。

参考文献

[1] 雷锦钰.建筑暖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策略

[J].山西建筑,2013,(12).

[2] 邓飞鹏.住宅暖通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分析[J].广西城镇建设,2013,(5).

[3] 季文君.高层建筑暖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2012,(12).

[4] 高志强.高层建筑暖通设计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分析

[J].山西建筑,2012,(30).

[5] 安成.暖通设计中的绿色节能技术及其应用分析[J].科技与创新,2014,(24).

[6] 段威.暖通设计中常见问题及完善措施的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5,(7).

[7] 郭子洋.浅析暖通设计存在的漏洞及改善策略[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

暖通设计与施工的有效配合探析 篇4

1 暖通设计与施工中问题浅析

1.1 暖通设计中的常见问题

(1) 负荷设计不够精确。负荷设计是系统设计阶段的重要任务之一, 建筑采暖负荷的精确设计对整个工程各项施工指标的确定有极大影响。虽然暖通工程所使用的相关设备都有厂商提供的完备的指标参数, 但是这些数据资料只能用于设计师设计阶段的参数比对, 不可以在具体设计计算中使用。以军工类工程为例, 基于对工程精度的严格要求, 厂商数据更不允许直接参与设计计算, 并且针对全工况的模拟分析是避免负荷设计偏差的重要途径。在广大的民用领域, 由于对工程质量要求过低, 直接使用厂商数据进行设计计算的现象仍很普遍。 (2) 通风与供暖设计不达标。在暖通设计阶段, 设计人员由于图纸设计不规范等设计问题造成设计图的不精确, 由此直接影响实际施工时安装人员的工程质量。通风与供暖设计中对入口装置位置与数量缺失规范标注, 是最为常见的设计问题。对入口的设计必须全面考虑管道与外部管网的实际连接问题, 减少入口的数量以提高整个工程的可靠性。 (3) 能耗问题。在建筑能耗中, 暖通系统占使用了超过一半的能耗总量。由于相关技术基础的落后, 在建筑领域虽然我国单位面积所消耗的能耗远大于欧美国家, 但与之对应的采暖质量却相差很多。因此可见, 暖通工程中能耗问题的解决直接关乎我国建筑工程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因此对于暖通系统相关设备的技术改进与创新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1.2 暖通施工中的常见问题

(1) 管道阻塞问题。管道阻塞是实际施工过程中最常见的施工问题, 虽然技术难度并不高, 但却会直接影响整个暖通工程的质量, 影响其它系统设备的正常运作。在具体施工中, 需要确保接口的密封性, 保证出墙管道的封闭状态, 根据设计要求对暖气管安装伸缩节并保证接口部分的密封性, 进而避免漏水问题的出现。 (2) 空调水管安装不规范。在水管的实际安装中, 安装人员需要结合现场环境情况预留足够的保温空间, 而且在防火分区附近需要与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实际沟通与协作, 附近的水管需保证与柱子间隔标准间距, 以保证安装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实际施工中, 由于安装人员缺乏工程规范意识, 暖通系统水管的安装常常存在不规范问题。 (3) 系统噪声问题。噪声问题是影响暖通设备工作质量的一个重要问题, 对噪声问题的解决首先需要在工程设计阶段明确噪声源, 具体的设备有冷水机组、空调器和通风机等。这些设备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都不可避免会产生较大噪声污染, 因此需要通过工程技术手段对设备噪声进行科学的设计处理。在实际施工中, 主要通过对噪声源设备的安装位置进行设计优化。在实际施工中, 常常由于缺乏对系统设备的全面考虑, 例如值考虑空调设备而忽略排风设备的噪声, 这些都导致暖通系统噪声问题的严重。

2 暖通设计与施工有效配合的实现

常见的体育馆、影剧院以及博物馆等公共建筑都是典型的大空间建筑, 其体积大、能耗大、防火难度大等难点对设计与施工人员的有效配合有严格要求。

2.1技术方面相互配合

设计方案直接决定工程技术指标, 设计阶段是整个工程建设的基础, 因此设计方案的完善性与科学性必须被保证。从工程设计的角度出发, 工程设计方案直接决定实际施工质量的实现。设计师根据自身专业知识进行科学完善的工程方案设计, 为避免交叉专业方面存在工程漏洞, 在设计师完成工程初步设计后, 需要进行方案会审, 即施工者与设计者对设计方案进行考核以确保专业设计的完善性与操作性。鸟巢作为典型的大空间建筑, 以其通风系统设计为例, 建筑采用自然通风与机械通风两种方式。一方面设计人员在施工人员的配合下根据建筑特性与场地要求完成针对性的设计方案, 另一方面设计人员全面参与施工建设, 针对施工中出现的噪声、管道布置等实际问题, 配合施工人员不断改进施工方案。

2.2管理方面协调配合

技术协调是暖通工程设计与施工有效协调的基础, 管理协调与组织协调则是有效配合的重要保障。作为一个工期长规模大的工程项目, 必须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对各部门工程人员进行有效管理。暖通系统设计与施工的有效配合需要健全的管理体制进行管理保障, 通过统一的管理监控与工程指挥, 实现工程各相关部门的有效协作与分工配合, 才能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管理体制需要进行明确的工作任务划分与责任分配, 根据设计方案对暖通工程的各具体工程任务进行科学掌控, 并且根据工程进度与实际施工反馈进行动态的资源调配与分工调整。

2.3组织方面协调配合

组织方面的协调配合是暖通工程进入实际施工阶段后, 有效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重要途径。暖通工程本身虽并不是及其复杂的工程项目, 但基于专业间的交叉性与互补性, 参与工程建设的相关部门仍有很多。因此, 对各参与部门之间的组织协调是保障部门间有效分工合作的重要手段。在施工过程中, 需要技术组织人员根据当前工程进度的实际监控与问题反馈, 科学划分各部门的权责范围, 并及时针对工程问题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解决方案的确定与实施。完善的项目组织体系可以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与工程施工风险的有效规避。

3 结束语

暖通工程质量是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基于对暖通工程设计与施工中常见工程问题的深入分析, 展现了暖通设计与施工两阶段对工程质量影响的内在联系性。规范全面的设计方案是建设施工的技术保障, 而实际施工质量是设计价值的最终体现, 由此可见, 实现暖通设计与施工的有效配合是工程质量与可靠性的重要保障。具体可通过技术、管理与组织三方面的协调配合, 以实现暖通设计与施工的有效配合。

施工技术与设计配合 篇5

1、工程造价特点:部分施工图设计完成后,即可进行部分施工招标,确定相应的合同价,分包合同价比较准确;对施工总承包管理方的招标只确定总包管理费,无合同总造价,故合同总造成价是业主的一种风险;如果业主与分包商签约,还加大了业主的风险。

2、工期进度特点:施工总承包管理模式的招标不依赖于施工图纸出齐,可以就分包项目提前招标、开工、缩短建设周期。

3、质量控制特点:施工总承包管理方负责分包项目的质量控制;各分包合同交界面的协调控制也由施工总承包管理方负责,由此减轻业主工作量和管理负担。

4、合同管理特点:如果所有分包合同的招标、合同谈判、签约工作都由业主负责,则业主的合同管理工作量大,对业主不利。反之则可减轻业主的负担。相应的,对分包工程款的支付也有总承包管理方支付和业主支付两种方式,前者对总承包管理方管理分包商更为有利。

5、组织协调特点:施工总承包管理方要负责对所有分包商的施工管理及组织协调,大大减轻了业主的工作。但是,如果分包合同都由业主签订,又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施工总承包管理方对分包商的管理。分包、工程项目管理是指从事工程项目管理的企业(以下简称工程项目管理企业)受业主委托,按照合同约定,代表业主对工程项目的组织实施进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管理和服务。工程项目管理企业不直接与该工程项目的总承包企业或勘察、设计、供货、施工等企业签订合同,但可以按合同约定,协助业主与工程项目的总承包企业或勘察、设计、供货、施工等企业签订合同,并受业主委托监督合同的履行。工程项目管理的具体方式及服务内容、权限、取费和责任等,由业主与工程项目管理企业在合同中约定。根据所处角度不同,工程管理的职能重点也不同。其共性职能是:为保证项目在设计、采购、施工、安装调试等各个环节的顺利进行,围绕“安全、质量、工期、投资”控制目标,在项目集成管理、范围管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风险管理、采购管理等方面所做的各项工

作。

所以从施工方来看 工程项目管理的重点是控制进度、保证质量、节省成本,次重点是采购等等(其实也不能说是次重点,因为他们是一个项目必需具备的,就像是身体的一部分,只是侧重点不同而已)

十一、与发包人、监理及设计单位、专业分包工程的配合

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组织与协调工作是十分重要的。所谓组织,是指“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务和形式加以编制,安排事物,使有系统或构成整体”,而所谓协调,即协商与调解,指“为了取得一致意见而共同商量”和“斡旋于双方之间以便使双方和解”。由此可见,组织与协调的作用就是围绕实现项目的各项目标,以合同管理为基础,组织协调各参建单位、相邻单位、政府部门全力配合项目的实施,以形成高效的建设团队,共同努力去实现工程建设目标的过程。从施工项目部的角度,如何做好工程项目建设的组织与协调工作,从而实现工程建设的质量、进度、安全及成本控制四大大目标,本工程不进行专业分包,所有分项工程均由我公司自行完成。

【一】、项目组织协调工作的原则

建设工程项目主要包含三个主要的组织系统,项目业主、承包商和监理,而整个建设项目又处于社会的大环境中,项目的组织与协调工作包括系统的内部协调,即项目业主、承包商和监理之间的协调,也包括系统的外部协调,包括政府部门、金融组织、社会团体、服务单位、新闻媒体以及周边群众等的协调。项目组织协调工作包括人际关系的协调、组织关系的协调、供求关系的协调、配合关系的协调、约束关系的协调。各种关系的协调均应遵守如下原则:

(一)守法是组织与协调工作的第一原则。必须在国家和贵州省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的许可范围内去协调、去工作。对于业主项目部,更应该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只有这样,才能做好组织与协调工作。

(二)组织协调要维护公正原则。要站在项目的立场上,公平的处理每一个纠纷,一切以最大的项目利益为原则。做好组织与协调工作,就必须按照合同的规定,维护合同双方的利益。这样,最终才能维护好业主的利益。

(三)协调与控制目标一致的原则。在工程建设中,应该注意质量、工期、投资、环境、安全的统一,不能有所偏废。协调与控制的目标是一致的,不能脱离建设目标去协调,同时要把工程的质量、工期、投资、环境、安全统一考虑,不能强调某一目标而忽视其他目标。

【二】、项目组织协调工作的内容

我认为,在项目工程建设中,主要的组织与协调工作有:

1、协调与政府有关部门的关系

2、组织与协调监理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的工作

3、组织与协调与工程组成材料供应商的关系

4、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或争议的协调、处理(一)与政府有关部门的协调

根据我国行业管理的规定、法规、法律,政府的各行业主管部门(如规划、建设、质量监督、城市管理、供电局、人防办、节水办、街道等),均会对项目的实施行使不同的审批权或管理权,如何能与政府的各行业主管部门进行充分、有效的组织协调,将直接影响项目建设各项目标的实现。根据以往与政府主管部门组织协调工作的经验,我认为,重点应注意以下几点:

1.应充分了解、掌握政府各行业主管部门的法律、法规、规定的要求和相应办事程序,在沟通前应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如:文件、资料和要回答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

2.充分尊重政府行业主管部门的办事程序、要求,必要时先进行事先沟通,决不能“顶撞”和敷衍。

3、发挥不同人员的相应业绩关系和特长,不同的政府主管部门由不同的专人负责协调,以保持稳定的沟通渠道和良好的协调效果。(二)与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的组织与协调

项目部要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制订本项目的合同网络图,该合同网络图标明了各参建单位之间的合同关系,规定了各参建单位的协调沟通渠道,并据此组织制订项目总控制进度计划、成本总控计划、质量管理计划。其中,进度总控计划要由业主、监理、设计、总包各方进行充分讨论,达成一致意见,经各方签认后发布。成本总控计划、质量管理计划需经业主审核,由业主同意后发布执行。合同网络图、进度总控计划、成本总控计划、质量管理计划既成为项目部与各参建单位组织协调工作的基础。

在设计阶段,项目部应重点做好方案设计单位与初步、施工图设计单位之间的组织协调工作,组织设计单位协调工作的重点在于制订涵盖双方工作的设计进度计划,及时组织专项方案的论证会,以确保各阶段设计思路、原则的一致性。

对于施工单位的组织协调,我认为应推行施工总承包制,通过招标和合同条件明确总包单位、业主指定分包单位的工作范围,明确总包单位对于分包单位的管理责任和权力。明确由建安总包承担项目的质量、进度、安全、环保的整体责任,使总包单位既有责任又有权力实施整体管理。对于业主直接负责采购的材料、设备,要在采购合同明确采购的交货时间、地点和相应的质量责任。总之,对于上述施工单位、供货单位的组织协调,运用以合同管理为基础,综合运用技术、经济、法律手段,使各方在各自利益不同的条件下,能以实现项目建设的大目标为原则,及时地沟通、协商,处理相互之间的矛盾和问题,使项目各单位形成一个高效的“建设团队”。

对于监理单位,应注意树立监理对现场管理问题上的权威,尊重监理对于施工质量的否决权、施工调度权等国家、贵州省法律、法规赋予监理的合法权益。发现现场的施工质量、进度问题,要及时地与监理进行沟通协商,坚持通过监理给施工单位发出相应的工作指令,同时,充分发挥监理在现场施工质量、工期和工程量计量方面的监督管理作用,应该与总监理工程师加强沟通与协调,尤其是现场施工重大问题的处理与决策,事先双方要力争能协商一致。

要做好上述工作,就要全面掌握设计内容,了解业主意图,对工程管理做到心中有数。要掌握各承包单位所承担的任务内容、大小、难易程度、采用的主要施工工艺、机具以及工程的施工进度计划。要熟知各个分包合同,对分包单位可能出现的矛盾进行预先分析,在工作中发现矛盾应及时加以解决。要抓好施工关键部位,以及各施工单位的衔接界面,以避免和减少因工作划分不清引起的各种矛盾。此外要重视开好工程例会、等各种会议,做到会前有准备、会中有重点、会后有检查,确保组织协调工作的效果。(三)做好与相关方的信息沟通管理

实践证明,在工作中出现矛盾常常是由于信息不畅通,在建设的过程中各有关单位自行其事造成的。因此,我们必须建立有效的沟通体系,使信息在整个工程建设的系统中得到良好的传递。尤其要做好与业主、监理、施工、设计的沟通管理。与相关方的沟通管理,应做到以下几点:

1、业主的沟通管理

(1)与业主的请示、报告一般应通过项目部经理进行,以保证传递信息的完整、统一。

(2)项目部经理应直接向业主代表请示、汇报工作。

(3)向业主提交的报告、发文等均应经项目部经理审核批准并加盖项目部公章后才能发出,发文应有专门立档的签收记录表和有关人员签字。

(4)业主给项目部的批示、发文等应单独立档保存。

(5)指导日常工作的月、周工作计划,管理月报由信息工程师准时报送业主。

(6)及时收集业主的反馈意见,对业主的投诉和不满应及时向主管领导和总经理汇报,并做出相应处理。

(7)与业主方领导的不定期沟通,及时协调处理有关问题。

2、与监理单位的沟通管理

(1)与监理的沟通一般通过会议、发文及口头等方式,按专业对口的原则进行。

(2,应尊重监理单位对施工单位现场质量、进度的问题处理,必要时可组织有监理、施工单位参加的专题会。

(3)准时参加由总监理工程师组织各相关方的监理交底会、工程例会,在施工现场应注意维护监理工程师的权威和尊严。(4)接受由监理单位发布和安排对施工单位的指示和安排。

(5)接受监理单位对施工单位申报资料的审批。

(6)项目部经理应加强与总监理工程师及施工总包项目经理的沟通与协调,尤其是对重大问题的处理与决策。

(7)项目部应注意收集监理、建设单位的反馈意见。

(8)与各方的收、发文件均应单独立档保存。

3、与设计单位的沟通管理,应做到以下几点:

(1)由工程部经理牵头负责与设计单位的沟通、协调。

(2)对设计图纸等文件的管理信息应由信息工程师统一登记、保存,使用时办理领用手续。

(2)项目部应及时组织设计单位参加设计交底会、工程例会及其他专题会。

(3)项目部各专业工程师负责与设计专业负责人协调沟通对设计变更、洽商的确认。

(4)项目部经理应重视与总设计师的沟通、协调。

(5)凡涉及设计单位的工作计划应抄报设计单位。

施工技术与设计配合 篇6

摘要:聚合物改性沥青是一种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新型优质筑路材料。它通过把聚合物掺入道路沥青中而改善使用性能,能显著延长路面寿命、降低噪声、提高行车舒适性和安全性,SBS沥青作为一种改性沥青胶结料。在2002年由华东石油大学研究所研制成功SBS沥青改性剂,与东营市公路局材料处合作生产SBS改性沥青混合料,并在东营市南二路进行施工试验,下面结合东营市南二路一期工程的施工、监理情况,谈谈对SBS沥青配合比设计以及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SBS改性沥青 配合比 设计 施工技术

1 SBS改性沥青概述

SBS改性沥青是在原有基质沥青(AH-70)的基础上,掺加2.5%、3.0%、4.0%的SBS改性剂,改性后的沥青,与原沥青相比,其高温粘度增大,软化点升高。在良好的设计配合比和施工条件下,沥青路面的耐久性和高温稳定性明显提高。在SBS改性沥青生产过程中进行了大量的室内试验,生产后对其技术指标进行了现场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外掺3.0%SBS的改性沥青,软化点、针入度等指标均满足改性沥青规范要求,可用SBS改性沥青做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

2 SBS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

为了使设计的混合料能够达到实施效果,需要从材料要求、施工工艺、质量控制标准和质量控制方法等诸多方面提出以下要求,希望能够引起注意。

2.1 原材料要求 用于改性沥青混合料面层的粗集料,宜采用碎石或碎砾石,其粒径规格和质量要求均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的规定。

2.1.1 粗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有害杂质,且具有一定硬度和强度。

2.1.2 粗集料应具有良好的颗粒形状,破碎砾石用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时,应采用大砾石破碎,并至少应有两个以上的破碎面。

2.1.3 对于抗滑表层粗集料应选择硬质岩(中性或基性火成岩)。由于硬质岩石与沥青的粘接力存在着较大差异,粗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应不小于4级。对于3-5mm石屑部分由于含量较低,并且该部分对沥青混合料形成嵌接结构有一定的作用,建议用硬质岩石屑(玄武岩)。

进行测定。若在不改变改性沥青物理力学性质并符合安全条件的温度下易于泵送和拌和,或经试验证明适当提高泵送和拌和温度时能保证改性沥青的质量,容易施工,可不要求测定。有条件时应测定改性沥青在60℃时的动力粘度,用毛细管法测定。

2.2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应遵循《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中关于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目标配合比、生产配合比及试拌试铺的三个阶段,确定矿料级配及最佳改性沥青用量。

2.2.1 2-1级配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级配应采用贝雷法进行设计,级配选择原则:AC-13I型混合料2.36mm以下筛孔通过量应取级配下限以达到密实、嵌挤。

2.2.2 2-2粉料比 小于0.075mm含量的多少对沥青混合料体积指标和路用性能影响很大,混合料级配中小于0.075mm的含量必须考虑粗集料本应含有的粉尘部分。要求矿粉含量不超过沥青含量,小于0.075mm部分与沥青含量之间的比值即粉料比应存在1-1.2之间,对沥青面层混合料矿粉含量宜取4.5-5%。

2.2.3 2-3混合料技术指标 为有效的提高沥青路面的性能,表面层沥青混合料一方面要满足泌水条件,另一方面,又要防止出现超密现象,因此,需要对沥青混合料的体积指标进行进一步的限制。

2.2.4 2-4注意事项 改性沥青混和料的设计过程中以下问题上引起注意。混和料的拌合和击实温度应根据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和根据沥青胶结料的粘温关系曲线进行确定,进行室内配合比设计时的拌合、击实温度应与拌合厂拌合温度、现场碾压温度一致。

3 SBS沥青混合料的施工

SBS沥青是一种以弹性塑胶类改性沥青,正确使用可以显著提高沥青面层的抗车辙性能,增加耐久性,增加抗老化能力,延长公路的寿命。与AH-70基质沥青相比,SBS沥青的粘度和软化点显著增加,SBS沥青的运输储存和路面面层施工有一些与基质沥青不同的要求,只有正确使用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3.1 运输的技术要求 SBS沥青在生产工厂装车温度必须保持在160℃以上,运到混合料拌合场的温度不应低于140℃,运输车辆须在24小时内运到指定地点,并及时把沥青泵送到沥青储存罐中。

3.2 沥青拌合场储存的技术要求 SBS沥青的储存温度应保持在150℃左右,若温度低于所要求的储存温度,SBS沥青的粘度过大,从而导致沥青罐的油管路堵塞,最后只能停产修理。沥青热拌厂应尽量少储存SBS沥青,做到随进随用,用时多存,不用时少存,存贮是不宜超过24h。

3.3 泵送的技术要求 SBS沥青运输、储存温度要求较高,当生产混合料时需要用沥青泵送到混合料搅拌机中,由于沥青泵带有过滤器易被某些物质堵塞过滤器网眼,从而影响沥青的泵送能力,建议使用网眼较大的过滤器(9.5mm以上),同时加强沥青管线的保温措施,以防止管线中的SBS沥青温度降低堵塞管线。

3.4 拌合、运输的技术要求 为保证沥青混合料的质量更稳定,沥青用量更准确,宜采用间隙式拌和机拌和。拌和必须均匀,只有SBS沥青改性剂完全分散在沥青中,才能充分发挥其效能,对于密级配(AC-13I)混合料,应做到拌合后的混合料均匀一致,无细料和粗料分离及花白、结成团块的现象。

3.5 摊铺的技术要求 SBS沥青混合料在摊铺时应尽量连续不断的施工,以减少摊铺机和压路机的停顿,应尽量减少橫缝,提高其面层平整度。为提高路面的平整度,表面层宜采用摊铺前后保持相同高差的雪橇式摊铺厚度控制方式。提高摊铺过程中的预压密实度。改性沥青SBS混合料在高温状态下主要是靠粗集料的嵌挤作用,可适当提高夯锤振捣频率,使剩余压实系数减少,初压的痕迹也极小,进而确保路面的最终平整度。

3.6 碾压的技术要求 对于密级配型混合料,其适宜的碾压温度范围是130℃-150℃,其最终碾压温度不低于110℃。SBS沥青混合料的压实工艺本着以下原则进行:按照“紧跟、慢压、高频、低幅”“碾压八字方针进行碾压,压路机必须紧跟摊铺机的后面,只有在高温条件下碾压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压实速度控制在4-5km/h。碾压速度均衡,倒退时关闭振动,方向要逐渐地改变,不许拧着弯行走,对每一道碾压起点或终点可稍微扭弯碾压,消除碾压接头轮迹。决不允许在新铺沥青混合料上转向、调头、左右移动位置。突然刹车或停车休息,通过南二路第一、二合同段SBS沥青试验段,确定的压实工艺为DD110或DD130压路机2-3档各碾压3遍,即初压1遍,高频低幅振动碾压2遍,终压2遍。特别注意:施工时若发现压路机粘轮时,用洗衣粉水较好。

施工技术与设计配合 篇7

1 SMA路面材料的组成设计

1.1 沥青结合料

我国必须符合“重交通道路沥青技术要求”, 在大多数地区, 要使用比通常的标号硬一级的沥青, 最好是改性沥青, SMA有采用较硬沥青等级的趋势。

1.2 粗集料

为了充分发挥粗集料的嵌挤作用, 必须采用坚硬、粗糙的石料。我国建议粗集料的性质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J 032) 规定的抗滑表层的基础上对搞压碎性能作适当提高。其中对石料压碎值提高到不大于25%, 针片状颗粒含量批量标要求不大于15%, 吸水率限制不能放宽。使用破碎砾石时, 破碎面按照美国的要求执行。使用花岗岩、砂岩等酸性石料时, 最好使用改性沥青, 使粘附性达到要求;如果达不到要求, 可掺加2%左右的消石灰粉, 或者使用证明具有长期改善效果的抗剥落剂。

为达到技术要求, 必须从料源着手, 选择优质石料, 覆盖层的泥土一定要清除干净, 出成品料的破碎机械不能使用鄂式破碎机, 终破必须使用锥式 (回转式) 或锤式破碎机破碎。

1.3 细集料

细集料最好使用坚硬的人工砂。美国AASHTO要求细集料至少有一半采用破碎的人工砂, 并符合级配的要求, 德国也规定人工砂与天然砂的比例不少于1:1。人工砂是利用坚硬的石料反复破碎而制成的, 它具有一定的粗细级配, 不同于从石屑中筛分出来的细颗碎屑, 但石粉数量较少, 目前在我国已有正式产品生产, 有些地方已开始选择优质石屑, 通过筛分取得一部分人工砂, 必要时可再用一部分石块岩石悄, 以弥补天然砂与沥青粘附性的不足。

在大多数情况下, 要求采用人工砂还有困难, 细集料必须采用一部分洁净的石质坚硬的石屑, 不宜全部使用天在砂。细集料的质量符合规范的技术要求, 其中细集料的棱角笥试验方法与美国相同, 以空隙率表示。

1.4 填料

在我国由于粉煤灰质量不一, 含泥量较大, 不得用于SMA作矿粉使用。用于SMA的必须使用磨细的石灰石粉, 石粉的质量应符合《公路沥青咱面施工技术规范》 (JTJ032) 的要求, 通过0.075mm的百分率应在75%, 且最好不用回收的粉尘。当回收粉尘量比较大时, 不得不使用一部分以弥补矿粉数量的不足, 但也不能太多, 在0.075mm的通过量中新加矿粉的数量不得少于50%。使用消石灰是容许的, 但用量不宜超过2%~3%。

1.5 纤维稳定剂

我国国产的纤维尚在研究开发过程中, 在使用进口纤维时, 可参考国外的技术要求, 例如美国的规定。应该尽快停止使用石棉纤维, 采用木质素纤维、矿物纤维、聚合物纤维等各种正式纤维产品。木质素纤维通常为混合物的总量的0.3%, 矿物纤维通常为混合料总量的0.4%。聚合物改性剂的用量按照供应商的要求以及以往的经验确定, 纤维外加剂的用量误差在10%以内。木质纤维和矿物纤维应符合规范技术要求。SMA各组成材料合格以后, 初试级配的选择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这也是预防寒冷地区SMA路面不出现早期破损非常重要的步骤。

2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 应遵循《公睡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中关于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目标配合比、生产配合比及试拌、试铺的三个阶段, 确定矿料级配及最佳改性沥青用量。

2.1 级配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级配应采用贝雷法进行设计, 级配选择原则:AC-13I型混合料2.36mm以下筛孔通过量应取级配下限以达到密实、嵌挤。

2.2 粉料比小于0.

075mm含量的多少沥青混合料体积指标和路用性能影响很大, 混合料级配中小于0.075mm的含量必须考虑粗集料本应含有的粉尘部分。要求矿粉含量不超过沥青含量, 小于0.075mm部分与沥青含量之间的比值即粉应在1-1.2之间, 对沥青面层混合料矿粉含量宜取4.5%-5%。

2.3 混合料技术指标

为有效的提高沥青路面的性能, 表面层沥青混合料一方面要满足泌水条件, 另一方面, 又要防止出现超泌现象, 因此, 需要对沥青混合料的体积指标做进一步的限制。

2.4 注意事项

第一, 混合料的拌合和击实温度应根据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和根据沥青胶结料的粘温关系曲线进行确定, 进行室内配合比设计的拌合、击实温度应与拌合石拌合温度、现场碾压温度一致。

第二, 试验取样和拌合要保证沥青胶结料的均匀性, 应将制备好的胶结料拌合均匀后进行取样喝混合料的制备

第三, 混合料体积指标的测定要统一, 对于密集配沥青混合料试件密度的测定应统一采用表干法

第四, 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应符合以下指标要求, 达不到要求时应采取抗剥落措施, 一是采用“沥青混合料马歇尔稳定度试验”方法测定的48H浸水马歇尔稳定度, 试验残留稳定度不应小于80%, 二是采用“沥青混合料冻融劈裂试验”方法测定的劈裂强度不应小于80%。

3 施工中的关键点

3.1 改性沥青运输要求

SBS沥青出厂装车温度≥160℃, 采用有保温措施的沥青专用车运输, 运到现场应大于140℃, 温度过低将导致无法卸车。

3.2 改性沥青储存要求

SBS沥青应使用单独的储存罐, 避免与其他沥青混合, 降低改性沥青的性能, 存储温度不宜超过150℃, 若高于150℃长期储存 (1周或更长时间) , 会破坏SBS结构, 导致性能下降:如果因雨季或其他原因, 需长期储存 (1个月之内) 应降至130℃, 使用时建议采用加热盘管活导热油加热, 并加以搅拌, SBS沥青在正常贮存条件下, 保质期一般为30天。

3.3 改性沥青泵送要求

当生产沥青混合料时需要将沥青泵送到混合料拌合楼中, 由于改性沥青粘性较大, 为了确保滤网不被堵塞, 建议使用网眼较大的过滤器 (9.5mm以上) 同时加强沥青管线的保温措施

3.4 施工温度要求

根据改性沥青与基质沥青的粘温曲线。SBS沥青比基质沥青的温度要提高150~200℃, 建议出料温度185℃左右, 前2车出料温度提高5℃, 初压不低于165℃, 碾压终了不低于120℃

3.5 碾压要求

初压:1台钢轮紧跟摊铺机碾压, 复压:1台钢轮紧接着碾压2~3遍, 胶轮1遍。终压:1台钢轮静压光面2遍。钢轮碾压时喷水量已保持钢轮湿润就行, 不宜过大, 坚持“紧跟慢压, 高频低符”的碾压八字方针, 不少压, 漏压, 力争在高温下碾压密实。

3.6 SBS沥青混合料的质量控制

对沥青面层混合料, 现场的压实效果应采用空隙率和压实度双向控制, 空隙率计算所需的最大理论密度以每天实测为准, 测试按照“沥青路面混合料最大相对密度试验 (真空法) (T0711-93) ”进行。现场沥青混合料空隙率3%~6%。表面层沥青混合料压实度的检验, 以实测芯样为准。

摘要:依SMA路面性能选择优质的符合要求的组成材料, 选好初试级配, 是季冻区SMA路面预防早期破损的有效方法之一。

关键词:SMA,使用性能,集料,填料,稳定剂

参考文献

[1]JTJ052-2000, 公路工程沥青与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S].[1]JTJ052-2000, 公路工程沥青与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S].

[2]JTG F40-2004, 公路工程沥青路向施工验收规范[S].[2]JTG F40-2004, 公路工程沥青路向施工验收规范[S].

[3]王哲人.寒冷地区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材料与结构[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3]王哲人.寒冷地区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材料与结构[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喷射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与施工运用 篇8

随着我国基础建设的持续快速发展, 地下工程的数量也在不断增长, 象隧道工程多处在比较偏僻的无天然砂区, 如果需要大量天然砂时, 就必须从外地运送, 不仅增加工程成本, 而且直接影响工程的安全、质量和进度。最后, 天然砂作为不可再生资源, 在我国好多地方已经日趋贫乏, 像广西三江县原天然砂非常丰富, 近年由于基础建设的加速发展, 现许多江河段已出现无砂可采的情况。本文喷射混凝土是由水、水泥及小石子、人工砂组成的混凝土, 性能好、成本低、生产效率高。将人工砂喷射混凝土应用到隧道或地下工程的初期支护, 不仅可以缓解天然砂的短缺问题, 还有着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本文结合三江县龙吉大道上寨隧道工程所用喷射混凝土, 阐述喷射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方法。

1喷射混凝土的设计思路

喷射混凝土是利用压缩空气把按一定配合比的混凝土由喷射机的喷射口以高速高压喷出, 从而在被喷面形成混凝土层。在较短的时间内凝结成为密实均匀的混凝土。与传统的浇筑混凝土不同, 喷射混凝土不需要立模、振捣, 而是依据高速喷射的动能将混合料连续喷敷到受喷面上, 冲击、挤压达到密实。

喷射混凝土喷射施工方法有干、湿两种工艺, 湿法喷射工艺是预先在搅拌机里将所有材料搅拌好再喷射, 干法喷射工艺则是水泥和集料搅拌混合均匀后从一个喷嘴射出, 同时从另一个喷嘴喷水, 在喷水处开始和干料混合成混凝土, 本项目采用的是干法工艺。该隧道仰坡、初衬混凝土为C20喷射混凝土。针对上寨隧道C20级喷射混凝土干法施工工艺, 我们配合比的设计思想是:

1.1首先, 要认识到喷射混凝土是唯一能够与围岩大面积的、牢固接触的一种方式, 是其他方式不能代替的。

1.2喷射混凝土与岩层的附着力可以把作用在喷射混凝土上的外力分散到围岩上, 同时也提供了隧道周边的裂隙和节理等以剪节阻力保持块体的平衡, 防止局部掉块, 在隧道壁面附近形成一承载环。

1.3给予约束围岩变形的支护力, 使围岩保持近于三维的应力壮态, 控制围岩的应力释放。具有能够将土压力传递到钢支撑和锚杆上的作用。

1.4必须能向上喷射到设计要求的厚度, 并且回弹最少;4~8小时的强度应能具体有控制变形的能力;在速凝剂用量满足可喷性和早期强度的要求下, 必须达到设计的28d强度, 有良好的耐久性;不发生管路堵塞。

2原材料的选择和技术要求

为此, 我们决定干喷配合比时, 参考了许多有关实例, 对混凝土的品质、经济性、作业性等决定首先从原材料入手。

2.1水泥、速凝剂的选定: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 水泥选定是海螺P.O42.5、鱼峰P.O42.5。 (试验结果略) 检验合格, 加入速凝剂做了比对, 两种水泥与湖南西利德XLD-1速凝剂相容性良好。

2.2砂子的选定:随着三江县基础建设的持续快速发展, 周边大型工程的数量也在不断增长, 现已出现无砂可采的情况。我们最终选定了三江县斗江镇砂场的机制砂, (试验结果略) 检验合格。

2.3粗骨料的选定:卵石、碎石均可。为了减少回弹, 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大于20mm, 根据喷射混凝土喷射机输送管直径的大小以及当地周围石料厂碎石的质量和价格来选定的。在保证混凝土质量要求的前提下, 本着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我们选用了融安碎石场生产的4.75~16mm的碎石, (试验结果略) 检验合格。

2.4水:混凝土的拌和水是当地的山区饮用水, 其性能指标经检验符合混凝土拌和用水要求, (试验结果略) 检验合格。

3喷射混凝土配合比的拟定

3.1选择粗集料的最大粒径

粗集料的最大粒径Dmax不得大于喷射系统输料管道最小断面直径的1/3~2/5;亦不宜超过一次喷射厚度的1/3。喷射机管内直径为76mm。

3.2砂率按下式计算:

式中:Sp———砂率 (%)

Dmax—粗集料的最大粒径 (mm) 。

3.3计算水泥用量

水泥用量按下式计算:

式中:C0—水泥用量

B—检验调整系数, 取1。

3.4选择速凝剂及其用量

式中:Q0—速凝剂用量

△g—速凝剂占水泥用量的百分比%

CO-水泥用量。

3.5确定水灰比及其用水量

水灰比按下式计算:

式中:W/C—水灰比

Sp—砂率 (%) 。

用水量按下式计算:

3.6计算砂、石用量

砂、石占用体积

砂用量S0=VS+G·SP·ρS=656×54%×2.641=936Kg

3.7初步配合比

水泥:砂:碎石:速凝剂:水=405:936:809:12.15:199=1:2.311:1.998:0.03:0.49

3.8试配和调整

喷射混凝土配合比调整的目的就是使混凝土不仅满足强度的需要, 而且也要满足施工工作性的需要, 以不堵管、回弹少、附着性好的喷射混凝土配合比为最佳喷射混凝土配合比, 同时还应注意环境保护。

3.8.1砂率的调整:砂率的调整随混凝土回弹量的大小而定。回弹量大时, 应增加砂率;回弹量小时, 应减少砂率。通过基准配比得出, 确定实喷率:实喷率按下式计算:

式中:P—实喷率

SP—砂率

M—施工技术控制系数 (取1.05) 。

3.8.2确定回弹率设1:S′0:G′0:Q′0:W0′—喷射混凝土初步配合比

W/C—水灰比;K—回弹率;γ′g—1m3干拌和物容重;γz—实喷混凝土容重

因为P= (1—K) · (1+1/1+S′0+G′0+Q′0×W/C) ·γ′z/γz

所以K=[1—P/ (1+1/1+S′0+G′0+Q′0×W/C) ×γz/γz′]×100%

由初步配合比得出:1:S′0:G′0:Q′0=1:2.311:1.998:0.03测得拌和物的容重为2185.42Kg/m3, 实喷容重为2310Kg/m3。

3.8.3用水量的调整:依据上述单位用水量确定的思想, 我们在施工工地现场对拟定的喷射混凝土配合比的用水量进行试喷和调整, 通过几次试喷确定隧道仰坡单方用水量为215kg。

3.8.4水泥用量、用水量的调整:在工地现场, 试喷时采用喷大板切割法, 即在450mm×350mm×120mm的模板内喷入混凝土, 然后将表面轻轻抹平, 第二天拆模, 取一组做1天的强度试验, 用切割机切去周边, 加工成100mm×100mm×100mm的试件, 其他各留样做7天、28天强度试验。能满足设计强度的水灰比、最小水泥用量的配合比为最佳混凝土。通过试喷试验及强度检验, 确定上寨隧道C20喷射砼水泥用量为439kg最佳。

综上所述, 隧道仰坡的喷射混凝土配合比确定如下:

4结束语

喷射混凝土在隧道工程、地下工程中使用量越来越多, 应用很广的一种混凝土。喷射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与普通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有很大差别, 有相同点, 也有不同处, 不能按照普通混凝土配合比的常规设计方法来设计。喷射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在遵循规范的前提下, 还应注重试喷的配比调整。喷射中, 喷射面的混凝土不仅要满足喷面和回弹率少的要求, 还应满足强度、和易性的要求, 而且喷射混凝土的配比和品质, 因喷射面的状态和喷射工的熟练程度面有很大的关系。为此, 决定干喷射混凝土配比时, 还应参考有关实例、附着的混凝土品质、经济性、作业性等决定。还应考虑压送中不产生闭塞和脉动;回弹及粉尘少;喷射混凝土不产生剥离、剥落及流淌, 以满足设计和施工需要。

摘要:喷射混凝土作为围岩开挖的主要支护构件起着相当大的作用, 喷射混凝土是利用压缩空气把按一定的配合比的混凝土由喷射机的喷射口以高速高压喷出, 从而在被喷面形成混凝土层。喷射砼的配合比设计和技术方法不同普通混凝土, 它具有自身的工艺特点。其配比一般采用经验和图表计算来确定。本文结合施工情况, 介绍了细石喷射混凝土技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选定、施工工艺的控制要点。

关键词:喷射混凝土,配比设计,调整,工艺控制

参考文献

[1]周水兴, 何兆益, 邹毅松.路桥施工计算手册.人民交通出版社..

[2]张应力.现代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手册.人民交通出版社.

[3]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发布.JTG/T F60—2009《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人民交通出版社.

[4]徐培华, 王安玲.公路工程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与试验技术手册.人民交通出版社.

施工技术与设计配合 篇9

1 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1.1 严格原材料的选择

要保证工程的质量, 就必须对工程原材料进行严格的选择和检验。在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施工的准备阶段, 原材料的质量检查应当是质量控制工作的主要内容。应严格按照规范及设计文件对路面结构和使用品质的要求, 结合本地材料的供应情况, 按照相关试验规程的要求进行检验, 择优选材。

沥青是最关键的原材料, 应具备品质优良、符合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技术标准, 依地区的不同合理选用沥青种类及各项技术指标, 特别是沥青中含蜡量对沥青路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蜡的熔点低、易结晶, 因此沥青中的蜡对沥青路面存在着严重的质量隐患, 必须严把进货关。所选矿料应进行岩性分析和规范要求的各项技术指标的测定, 特别是细集料要做砂当量试验、矿粉要做亲水系数等试验。采贮量以总用量90%控制, 这样不会造成某种材料过多或过少, 对工程的成本控制是有利的。

1.2 合理的配合比设计

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要求, 一个完整、准确的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按要求分以下三个步骤:

第一步, 目标配合比设计, 确定已有各种规格矿料的配合比, 使矿质混合料的颗粒组成接近规定级配范围的中值, 特别是4.75mm、2.36mm、0.075mm三个筛孔的通过量应尽量接近中值, 虽然按使用要求, 可与中线值有些偏差, 但整个曲线应顺畅, 整个曲线一般不得超出规定的相应的级配范围;按选定的矿料配合比用不同沥青用量制备马歇尔试件并通过马歇尔试验确定最佳沥青用量。

第二步, 生产配合比设计, 各冷料仓的矿料按目标配合比确定的比例进入烘干筒烘干后, 各个热料仓中矿料的颗粒组成已不同于冷料仓中矿料的颗粒组成, 因此, 需要重新进行矿料配合比计算, 确保各个热料仓进入拌合室的比例, 并进行检验确定最佳沥青用量。

第三步, 生产配合比验证, 即是沥青混合料结构层正式施工前铺筑试验段阶段, 通过实际生产情况对配合比设计进行验证。

1.3 最佳沥青用量的选用

通过以上三个阶段的配合比设计, 就可以得到了一个既满足施工图设计和规范要求, 又满足生产和使用需要的生产配合比, 到此, 最重要的是沥青用油量的最佳选择, 它是改变沥青路面技术性能的主要因素, 因此在做沥青混合料马歇尔稳定度试验时, 必须对每项试验步骤和标准规定都要认真严格的去做, 通过密度、空隙率、沥青体积、百分率、沥青饱和率、稳定度、流值、矿料间隙率等物理指标以及粘覆在矿料表面沥青膜厚度情况来选择最佳的沥青用量, 根据它的各项试验指标来控制和指导施工。

2 施工控制要点

2.1 基层的处理

沥青混凝土面层是铺筑在刚性的基层之上, 基层的强度、平整度、弯沉的大小, 对于沥青混凝土面层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因此必须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认真检查验收, 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认真仔细的处理。 (1) 将路面基层的浮土、浮灰、浮沙清除干净; (2) 如发现基层有松散、坑槽等稳定性差、强度低的损害时, 应对基层及时进行处理, 否则会产生不均匀沉降, 影响路面平整度, 甚至产生沥青路面早期破坏; (3) 基层表面平整度较差时, 在路面施工以前应用沥青混合料进行补平。

2.2 沥青混凝土拌和与试验段施工

沥青混凝土拌和时要控制其温度、油石比及材料的级配。拌和时沥青的温度在160~170℃左右, 由于常温的矿粉是与矿料同时加入的, 为保证矿料的拌和温度, 矿料的进料温度控制在175~190℃, 混合料出厂温度以155~170℃为宜。在进行大规模施工之前, 应当用正常施工所需的全部设备, 按照技术规范要求, 在严密的监督和质量控制下进行试铺, 试验段长度200~400m, 并通过试铺解决以下问题:进行生产配合比验证, 确定标准生产配合比;确定摊铺机的操作方式, 包括摊铺温度、速度、振动振捣强度、自动找平方式;选择压实机具组合、压实顺序、碾压温度、速度及遍数;确定松铺系数;确定施工产量及每天作业段长度;横向工作缝的处理的方法。

2.3 正确撒布粘层油

撒布粘层油, 可以防止在碾压过程中出现推移现象, 增加压实效果。有关研究和观测资料表明, 只要粘层油撒布较好, 在碾压过程中完全没有推移现象。在施工过程中粘层油是保证上下层连为一体的纽带, 一旦粘结不好, 则会形成单层受力, 容易出现早期破坏。因此粘层油不仅要做, 而且一定要做好。

2.4 充分压实

沥青混凝土只有在一定的温度以上进行碾压, 才能起作用, 当温度降到该温度以下, 无论怎样碾压, 都不能起到压实的作用。对沥青路面进行初压时, 可以采用压路机先静压至摊铺机, 后退时开震, 并且采用强震, 在碾压过程中紧跟摊铺机, 并且要求高温碾压。对于一般沥青来说, 初压温度控制在140~155℃比较合适, 终压温度保证在90℃以上。高温碾压, 并不是仅仅要求沥青混凝土的拌和温度高, 出料温度高就行了。所谓高温碾压, 除了涉及到以上提到的两个问题外, 最重要还要保持在施工过程中沥青混凝土的温度不要降低得太快。采用雾化撒水, 可使沥青混凝土在碾压过程中保持高温状态。因此在沥青混凝土压实过程中, 一定要保证高温压实, 并且保证沥青混凝土的高温状态。采用重型轮胎压路机进行初压, 一是考虑胶轮压路机在碾压过程中不需要洒水, 保证了施工碾压温度;二是考虑胶轮压路机进行初压形成一个揉搓的碾压状态, 可达到较高的压实度;三是考虑利用胶轮压路机进行初压的沥青路面防渗水性能较好, 这一点在很多公路的施工中已经充分证实。有资料表明, 采用轮胎压路机比采用钢轮压路机进行初压, 渗水系数明显降低。目前, 一些施工单位害怕胶轮压路机碾压后的轮迹不能消除, 实践证明只要保证沥青混凝土的温度, 这一点完全不必担心。沥青路面的施工, 压路机手的素质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压路机手素质不高, 在压实过程中忽快忽慢, 不能严格执行碾压速度要求, 将会严重影响路面压实。一般来说, 压实速度要控制在2 km/h~5 km/h之间。

3 结束语

总之, 沥青路面设计及施工是一个技术含量较高的系统工程, 只有全面掌握各程序的关键技术, 科学组织, 严格管理, 才能铺筑出高质量的沥青混凝土路面。

参考文献

[1]王明昌、徐士启, 王乐福, 等.半刚性路面基层冲刷唧浆的影响因素与防治[J].公路, 1998.

[2]曹建新.重载交通下级配碎石基层材料组成结构与动力特性的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1.12.

[3]邱延峻, 孙振堂.柔性路面路基土的永久变形[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2000.4.

施工技术与设计配合 篇10

关键词:ATB-25,配合比,设计,施工

沥青稳定碎石采用粗粒式密级配, 与AC混合料不同, 大粒径集料相对较多, 细集料用量相对较少, 由于对混合料的路面使用性能例如防水性能和老化性能并没有太高要求, 反而对马歇尔试验指标中如击实次数 (双面) 、碎料间隙率等有严格的标准。在满足基层压实度等指标的前提下, 尽可能优化ATB-25配合比, 增加粗集料用量, 达到增加沥青膜厚度的目的, 减少沥青用量, 降低造价。沥青碎石混合料的拌和、碾压工艺基本与AC混合料相同, 区别在于温度、摊铺速度、松铺系数等控制性指标。

1 ATB-25配合比设计

1.1 原材料的选择

沥青稳定碎石基层ATB-25采用的沥青、碎石应满足《赣交鹰瑞办总字2009-02》的要求。碎石材料优先选用碱性石料, 要求表面粗糙、颗粒形状接近立方体, 以提高石料与沥青的粘附性, 并保持洁净、无杂质, 必要时进行清洗。站塘玄料场碎石通过试验确认级配范围、石料压碎值、洛杉矶磨耗损失满足技术规范的要求。加工采用大型反击式破碎设备, 矿料与集料的粘附性应达到4级。填料使用硬质石料磨细成的矿粉, 采用梅湖采石场的石料, 保持洁净干燥、无土块或其他杂质。以上材料在正式使用前28天提交监理工程师检验、审批。沥青采用业主统一采购的国产沥青。

1.2 级配的确定

一般来说, 细集料含量增加会直接增加混合料的和易性, 易于碾压, 同时可以减少混合料的离析, 提高混合料的均匀性, 增加混合料的防水性能和耐久性, 延长混合料的使用寿命, 但由于ATB-25基层的检查项目中不包括抗滑性的检查项目, 过分的追求路面使用性能, 增加细集料将直接影响工程造价。在粗、细集料的原材料试验中首先要强调取样要有代表性, 特别是筛分, 只有具有代表性的材料才能为下面的整体级配调整打下良好的前提基础, 重视级配的确定是今后配合比设计工作能否达到最优化的保障。

1.3 最佳沥青含量的确定

最佳沥青含量的确定采用击实法马歇尔试验, 按以下四个步骤进行:1) 试块制作:按上述合成级配以初试沥青含量以及初试沥青含量±0.3%, 击实温度以155 ℃分别制作马歇尔试件。2) 理论最大相对密度的确定:采用真空实测法, 为了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单独配料、单独拌和, 为了便于操作, 将混合料分成两份进行试验, 试验结果采用两个结果的平均值。3) 马歇尔试件密度的确定:马歇尔试件密度检测采用真空法, 使用塑料膜将试件表面封住, 抽真空以消除试件表面凸凹不平和大空隙对试件密度的影响, 直接采用水中重法, 得到试件的毛体积密度。4) 最佳油石比的确定:考虑到大粒径混合料本身密度对油石比变化不敏感, 而且大粒径对混合料密度影响大, 所以加大油石比变化梯度, 间隔0.5%来进行最佳油石比的确定。

测定压实沥青混合料试件的VMA、密度、空隙率、沥青饱和度、稳定度和流值, 以油石比为横坐标, 以上述各项指标为纵坐标绘制曲线。确定均符合规定的沥青混合料技术指标的油石比范围。

选择的油石比范围必须涵盖设计空隙率的全部范围, 尽可能涵盖沥青饱和度要求的范围, 并使密度与稳定度出现峰值, 选取最佳沥青用量。在此基础上进行沥青混合料性能检验。

1.4 沥青混合料性能检验

做浸水48 h马歇尔试验, 检验残留稳定度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2 施工工艺

2.1 试验路段

在目标配合比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生产配合比设计及试拌, 确定摊铺温度、摊铺速度、松铺系数等控制性指标。

2.2 沥青混合料温度控制

沥青加热温度160 ℃~170 ℃;矿料温度175 ℃~185 ℃;沥青混合料出场温度160 ℃~170 ℃;沥青混合料运输到现场温度:不低于155 ℃;摊铺温度:运到摊铺现场5车后开始摊铺, 沥青混合料摊铺温度不低于140 ℃;碾压温度140 ℃~160 ℃;终压终了温度:不低于90 ℃。

2.3 运输

运输采用30 t自卸车。每天对车槽清理干净, 为防止沥青与车厢板的粘结, 车厢底板和侧板喷涂一薄层油混合液 (柴油和水比例为1∶3) 。为保温、防雨、防污染, 在运料车上另盖干净的保温篷布, 篷布遮盖全车厢, 并设专人检查车后挡板密封情况, 进场路口前用麻袋铺路, 以清理运料车车轮在路上粘的黏土, 并由专人负责清理。为确保摊铺作业的连续性, 每天按日产量计算后调配车辆, 施工过程中摊铺机前方始终有运料车在等候卸料, 开始摊铺时等候卸料的运输车不少于5辆。

2.4 摊铺

将摊铺机按试验路段确定的虚摊铺厚度组装就位。固定预热5 min~10 min, 使熨平板温度不低于65 ℃, 并在熨平板下面拉线测校, 保证熨平板的平整度。混合料的摊铺温度是影响压实度的非常重要的因素, 最佳碾压温度是130 ℃~150 ℃, 在施工中控制最低碾压温度, 采用两台德国进口ABG 12 m幅宽摊铺机梯队作业。摊铺机的摊铺速度应根据拌合机的产量、施工机械配套情况及摊铺厚度、摊铺宽度予以调整, 做到缓慢、均匀、不间断地连续摊铺。一般摊铺机设定速度为2.5 m/min左右, 平均摊铺速度2 m/min。当摊铺50 m~100 m时, 由质检员测出摊铺料的温度, 温度适宜时上压路机碾压。

2.5 碾压

当摊铺好的混合料达到一定碾压长度 (约50 m) , 即可进行碾压。碾压分为初压、复压、终压三个阶段。

采用轻型钢轮压路机或振动压路机紧随摊铺机后进行初压。碾压速度宜缓慢, 碾压速度为1.5 km/h~2 km/h, 按由边向中、由低向高的顺序静压2遍, 初压后检查平整度和路拱, 必要时应予以修正。

复压紧接在初压后进行, 第一遍复压采用重型的轮胎压路机碾压, 然后用振动压路机, 挂高频低振幅碾压, 碾压速度3.5 km/h~4.5 km/h, 碾压遍数经试验段确定, 一般不少于4遍。

终压紧接在复压后进行, 终压以消除复压留下的轮迹为主, 终压采用双钢轮压路机碾压1遍, 胶轮压路机赶光1遍, 碾压速度为2.2 km/h~3.5 km/h, 碾压初始温度和碾压终了温度应严格按技术规范控制, 要确保施工质量, 终压后路面无任何轮迹。

2.6 接缝处理

摊铺时力求将接缝减少到最少, 必须设缝时尽量采用热接缝。纵缝一律采用热接缝, 除非特殊情况不使用冷接缝。

每天摊铺机作业结束处、施工中临时被迫暂停处的横缝多为冷缝, 拟采用垂直端面平接缝。结束前, 在预定结束的端部放置与压实等厚的木板挡块, 木板外部撒一层砂, 第二天施工时, 撤走挡板和外部的混合料, 用3 m直尺找平, 将端部不符合要求的1 m左右混合料切去。当使用切割法设缝时, 将水吸干被切除的部分通过3 m直尺检查平整度, 以确定是否有缺陷。下次摊铺前在端面上涂刷适量粘结热沥青, 并用混合料将接缝加热, 料高15 cm, 宽20 cm, 10 min后清除, 摊铺时控制好松铺厚度和横坡度, 以适应已铺路面的高程和横坡。

横缝碾压时, 使用双钢轮压路机先横向缝碾压, 第一遍时, 碾轮大部分压在已压完的路面上, 10 cm~15 cm在新铺的一侧;以后每压一遍向新铺一侧延伸15 cm~20 cm, 直至全部碾轮压在新铺的一侧。然后改为纵向碾压, 直至达到要求密实度为止。相邻上、下面层横缝的位置错开1 m以上。压路机不易压实处用人工夯实, 熨平, 直至接缝处路面平整度达到要求为止。

2.7 养护

沥青混合料在碾压完毕尚未冷却到50 ℃以下暂不开放交通, 在开放交通前, 禁止重型施工机械特别是重型压路机停放, 禁止车辆急刹车或急转弯。

2.8质量检验

施工过程中主要对沥青混合料与芯样进行质量控制:对于沥青混合料, 检测矿料级配、沥青含量、马歇尔空隙率、稳定度与流值指标;对于芯样, 检测芯样厚度、压实度与原位空隙率。在现场抽检过程中, 随机检查混合料外观与拌合温度。另外必须配备计算机自动采集及自动打印数据装置, 以便随机检查打印记录, 对其进行在线监测和总量检验。

3注意事项

1) 做好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由于AC-25C型为密实骨架结构, 由较多数量粗集料形成骨架, 要有足够的细集料填充骨架空隙, 同时又要有一定的空隙率作为路面运营过程中多余油脂的预留空间防止路面形成车辙, 因此集料的级配确定在配合比设计中显得至关重要。2) 压实控制是沥青路面施工中最重要的一个工序, 确保压实密度必须首先做好碾压工作, 包括碾压机械的选型与组合, 碾压温度、碾压速度的控制、碾压遍数、碾压方式及压实质量检查等。沥青稳定碎石基层压实工艺与常规的混合料是一样的, 强调紧跟碾压。

参考文献

[1]JTG F40-2004,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S].

[2]JTG E60-2008,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S].

[3]JTG F80 (1) -2004,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S].

[4]JTG E42-2005,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范[S].

上一篇:数据库应用编程下一篇:外汇储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