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因演化机制

2024-07-20

成因演化机制(精选三篇)

成因演化机制 篇1

1 研发服务业形成原因

在研发服务业的形成过程中,利益驱动作为原动力发挥着重要作用。赵红光在R&D产业形成与发展的研究中,从产业的角度指出R&D产业形成的动力机制有技术推动、需求拉动、竞争驱动三个方面[1]。本文认为研发服务业的发展与经济转型、政策变化有密切关系,因此在肯定技术、需求及竞争三个方面的基础上提出政策驱动对研发服务业形成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的观点。

1.1 市场需求

市场需求是研发服务业形成的主要驱动力,也是研发服务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它拉动了我国企业研发投入的增长,是推动企业自筹资金增加研发投入的重要力量。国内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市场需求进行研究。有的学者使用实证方法研究市场需求的影响,比如陈仲常等运用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产业层面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认为影响企业研发投入的外部环境因素有3个,分别是新产品市场需求、行业竞争以及外部筹资环境,其中新产品市场需求对企业各方面的研发投入均存在积极影响[2];有学者通过对国内已有市场需求与潜在市场需求的对比分析,提出不同市场需求下企业自主创新的不同路径(周怀峰与郭玉杰)[3];也有的学者通过借鉴技术路线图方法对市场驱动的技术创新过程进行研究(游晓凌等)[4]。这些研究都证实了市场需求对技术创新与产品研发的重要性。

研发市场需求的新变化对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开发提出新的课题。研发服务供应方需要根据市场需求信号的变化及时调整研发活动的方向与着力点。研发市场需求分为两种,一种是传统意义上所定义的研发产品的需求,具体表现为对各种市场创新活动与新技术产品的需求,反映了研发需求方对研发活动及研发成果的认同;另一种是对研发支撑服务的需求,这种需求是社会分工的细化和专业化的结果,不断发展的科研中介组织就是这种需求的表现之一,它能够满足研发服务整个过程的技术与服务要求。

1.2 市场竞争

市场竞争是研发服务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促进研发服务市场良性发展的重要因素,市场竞争促使研发服务企业优胜劣汰,增强了研发服务业发展的活力。

(1)从研发活动的竞争环境来看。

周松兰从正反两面分析了世界500强跨国公司竞争对我国研发活动的影响:一方面企业引进外部先进技术与研发管理经验给自身发展带来了机遇,促进研发人才市场发展,促进国内配套企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带动相关技术服务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人才争夺现象日益严重,中国的技术保密受到挑战[5]。市场竞争能量巨大,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整个研发市场在竞争大潮下不断前行。

(2)从研发主体来看。

面对研发活动复杂性提高、成本增加、风险增大的现实情况,如果单纯依靠自身力量进行研发,不仅充满各种风险和不确定性,其创新效率也不高,甚至很容易被竞争对手迎头赶上,即使资金和技术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也不例外。许多大型企业将主要精力集中在关系到整体竞争力和核心技术的研发方面,将一些非核心研发项目外包给其他专业公司,这种做法既可以提高效率、降低不确定性投资,又可以集中精力做好核心业务,保持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但这些选择要基于研发主体间的竞合模式,不同的竞合模式会导致研发主体不同的研发投资决策与绩效(张子健,刘伟)[6]。

(3)从市场发展速度来看。

如今市场竞争更多时候体现在市场敏感度与反应速度上的竞争,不再是单纯的“大鱼吃小鱼”,取而代之的是“快鱼吃慢鱼”。企业间竞争,谁先掌握技术谁就拥有话语权。在高难度、高风险的研发市场环境下,企业只好将自身不精通的业务或利润少的业务分包给外部组织,研发支撑服务在此背景下逐步发展壮大。

1.3 技术革命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研发服务业的形成过程中,技术的更新与发展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技术革命促进了研发产业生产率的提高,加快了研发活动的知识流动与运用。

(1)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来看。

由于技术交叉融合趋势与复杂性增强,导致从事研发人员构成的多样性与研发活动的成本增加;技术专业化分工使得研发活动的独立性增强,研发分工细化导致研发服务链的形成;再者,技术更新、变革的速度导致技术到产品的周期越来越短,从事研发活动的组织、创新方式也发生变化,开放式创新逐渐得到认同并被广泛采用,研发活动越来越呈现外部化趋势,有效从外部获取技术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选择。

(2)从技术成果转化的角度来看。

技术发展所取得的成果为研发活动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将技术成果运用在研发服务业的各项活动中,一方面推进了技术成果产业化趋势,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产学研的发展。技术成果的转化扩散,提高了技术的社会影响力。与此同时,技术进步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发凸显,增强了社会对研发活动的认同感,也吸引了更多的人才从事研发活动,为研发服务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1.4 科技政策

科技政策是国家对科技活动实施指导、选择、促进与控制的各类政策的总和,它对企业研发经费和人才的投入起着关键的作用,决定了企业研发活动的发展方向。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2004年的《OECD科学技术和工业展望》中指出,所有国家都在设法提高公共研究的质量和效率,促进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加强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之间的关系。主要政策要点包括:增加研发支出;加强公共研究体系并使之更有利于创新;加强公共研究机构向产业界进行技术转移;加强对企业研发的资助;加强评估等[7]。

研发服务业随着市场需求逐步发展的同时,需要有政府政策的支持与引导,以便为其提供一个积极、规范的外部发展环境。例如,美国的研发政策体系最突出特点就是让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与产业化的主体,其具体政策有以下四个方面:(1)强大的联邦研发投入;(2)重视基础性研究;(3)促进合作研究开发;(4)大力发展高技术中小企业[8]。有学者的研究也表明,美国科技政策的力度和效果在不同时期具有显著差异,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国家利益诉求成为左右政府角色、政策力度和效果的关键因素(詹正茂和于君博)[9]。

总之,市场需求、市场竞争、技术革命与科技政策这几种因素不是彼此孤立的,各因素综合起来对研发服务业产生作用,并通过这种合作用加速推动了研发服务业的形成。

2 研发服务的演化形态

研发服务业是一种出现在知识型服务业中的新型业态,其中新开拓的研发支撑服务企业的业务多为新型服务业种。扮演研发服务主体的企业大部分是从原有产业中演化而来并发展壮大,其演化形态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

(1)制造业与研发服务能力相连结。

由于整体制造代工的毛利不断下滑,同行业之间的竞争经常陷入竞相杀价的格局,单纯的价格战很难再让企业生存下去,加上客户端为配合消费市场需求的多元化,只有产品研发设计趋向活泼与弹性,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因此,当今的服务内涵需求已经开始转向整体性,同时对异质技术或异业整合进行尝试,通过借助其他供应链的力量获得较高的效益。

为应对环境变化,制造业者除了面向基本的生产制造外,还扩大服务范围,开展消费者需求的研究调查;制造业者对于流行趋势的敏锐度也逐步提高,并将消费市场上的最新动向反映在产品研发设计上,除投入产品外观或产品定位资源外,还通过提高研发服务能力的方式提高竞争能力。这样的调整与改变最重要的原因是为了留住顾客,并增加开拓市场的机会。制造业者运用研发服务的能力演化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如图1所示。

阶段一:以现有生产制造能力为核心来提高销售能力。该阶段的特征是为顾客提供少量研发服务,如外形修改、颜色更换、材质调整,同时保证不影响既有的制造流程以及有限的成本范围,快速出货、成本控制成为优先考虑的对象。在运用研发能力时,自行投资增强研发能力或者将服务外包给专业设计公司,是协助顾客进行产品研发服务的两种常见做法。

阶段二:从以制造生产、设计能力与产品规划为核心延伸至自主品牌。若将业务重心落在自主品牌发展将使代工的订单减少,或者开始停止代工接单,同时在过去代工经验基础上,以产品研发投入为主,进行新产品的规划、既有产品延伸或品牌塑造。有的制造业者从设计、研发与产品规划提出整合型服务,扮演掌握供应链品质、设计引领研发与制造的角色,并开始从单一产品转向整体规划设计发展,对不同的客户群提供差异化与专业化服务。

阶段三:以品牌营销为核心。制造业者除了通过以服务为重点发展自有品牌增加利润外,将产品从B2B市场推向B2C市场,直接面向使用者,因此能否掌握销售渠道或终端销售点变得非常重要。技术的整合也可以提升竞争性,已经有制造业者往异质技术整合方向发展。例如将传统工具结合电子科技,让消费者对传统产品的印象转变为高科技的电子产品,不但使用起来方便,省时省力,产品的售价也可以因为消费者的改观而提高不少;或者将新能源技术应用于家电,让传统使用电力启动的小家电通过科技进步的协助如太阳光电,创造一种既省电又环保的使用方式。

(2)通路商转型升级。

原有行业利润无法大幅增加,为了拓展客源与提高利润,拥有自主品牌和研发能力的通路商开始发挥研发优势,围绕研发成果的实现展开生产,通过既有能力基础扩大顾客群,往研发相关的利基市场发展。

1)保持原有实力。

除了在现有基础上继续深耕细作外,通路厂商在能源技术发展逐渐成熟的时候尝试着将原先的技术应用在新产品开发上。随着消费市场上绿色消费的普及,要求具备研发、生产制造与品牌核心能力的同时,通路商为顾客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服务,除原始的核心业务以外,通过制造代工与掌握品牌销售的运作模式稳住订单,并同时赚取销售费用。

2)拓宽新业务能力。

通路商价值链中所扮演角色是借助自身的品牌与实力,提供一个平台和卖场作为销售渠道。在此基础上,通路商借助其品牌影响力,开始积累制造生产能力,协助客户生产毛利较低或生产繁琐、其他厂商不想投资或没有能力投资的制造代工,通过规模经济产生良好的成本控制效应。从发展制造生产开始,通路商的身份发生改变,开始从产业链上端的单独研发活动向整条产业链扩张。随着自身生产能力和自主品牌的发展,通路商除具备一般综合型企业的特征之外,通过代工和代售来提高自身竞争力成为新亮点。

3)通过提高生产能力,拓展销售渠道。

通路商通过代工自主研发产品的生产,生产能力得到积累,同时渐渐把握消费市场对产品需求的方向,此时通路商如果再加上研发能力的协助,并提供给顾客更多元化的服务内涵,整体营运模式将从原始通路费用收取转向整合性服务、整体产品规划的发展模式,如图2所示。

在新商品开发时,将设计、技术、销售与制造等优势结合并发展自身品牌,同时区分自主品牌与其他厂商的消费群体,使商品的售价比同样功能的产品高,在一定基础上促进了企业研发的发展;另外,站在自我研发的角度生产产品也有利于整合内外资源。通路商的转型升级是内部一体化的典型代表,但它与传统内部一体化的具体作用模式不同,是从外部一体化转为内部一体化的过程,自身生产是为了满足研发成果转化的需要,最后根据自身研发水平来确定自主品牌。

(3)专业研发扩大服务内涵。

1)发展高附加值业务。

专业研发设计公司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下,以往简单的研发设计已不再满足市场发展的需求,发展高附加值的研发服务是最好的选择。目前专业研发设计的顾客多以制造业为主,专业研发设计公司可利用制造业转型之际为其提供多元化需求的服务,这样不仅可以巩固既有货源又可借转型之机发展新客户。

2)改变频率较低的业务。

对频率较低的业务(如模具研发)进行外包,降低人力成本与研发成本,或者通过网络的便利性来降低交通成本等多种方式来降低管理总投入并提高企业总体利润。专业研发设计公司在与不同类型的顾客合作过程中积累了很多经验,可以帮助企业避免激烈的红海竞争。

3)加强前期研发规划与后期研发成果转化。

一方面为自身知识研发提供支援型服务,另一方面可以利用自身已有的信息为其他业者提供方便,同时赚取中间利润,成为研发支撑服务提供的主力。这种转变对于多数专业研发设计公司有正面影响,可以提高产品附加价值。

3 研发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3.1 外部环境影响因素

影响研发服务业的外部环境因素主要包括自然资源、经济水平和环境建设等。研发服务外部环境是否适宜,对研发服务业的集聚效应影响深远。

(1)自然资源条件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因素。

与其它产业相比,由于研发服务业是以知识资本密集为基础的产业,具有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吸收高素质人才就业的特点,受自然资源条件的影响较小,甚至可以不受自然资源条件的限制。因此,发展研发服务业是自然资源条件较差国家一个很好的选择。

(2)本国经济发展水平也对研发服务业有很大的影响。

发达国家之所以发展快,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研发投入占其GDP的比重高,而且二者之间形成了一种相辅相成的良性循环关系。发达国家将大量的研发投入集中于研发的前期和中期,占据了产业链的上端部分。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对知识产品的大量需求,研发服务业在高科技活动推动下迅速发展。

(3)环境建设是研发服务业发展的助推器。

杜德斌和周天瑜等通过对世界研发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的分析认为,环境优美、气候适宜、金融业发达、热衷创业的文化氛围、交通条件优越等是发达国家研发服务业中心所在区域具有的一般特征,发展中国家研发服务业形成区域基本上也具有环境优越的特征,如印度政府就选定四季气候宜人、干净整洁的班加罗尔作为高科技发展基地。目前我国政府也已经意识到环境对高科技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因此正在积极打造研发产业所需的各种区内环境、交通、生活和娱乐设施[10]。

3.2 任务环境影响因素

研发服务业发展也受到任务环境的影响。谷水亮和田力认为,直接对研发产业发展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包括市场和政府需求、产业发展状况、技术变迁和合作等。另外,政府科技政策也是任务环境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11]。

(1)市场需求是研发服务业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促进市场研发创新活动的增加和研发市场规模的扩大,使消费者认同研发活动及其产出。在市场需求的影响下,研发活动更具针对性,目标和指向更加明确,增强了研发活动的操作性。为满足顾客的需求,研发供给者不断发明新技术和改进落后的技术,在获得研发合同的同时也拉动了技术的不断进步,通过市场的力量,需求和供给形成了良性循环。另外,研发活动的开展与市场更新提高了研发支撑服务的需求,学科细化与交叉性给研发支撑服务带来了便捷,咨询、设计、规划等科技中介服务得到飞速发展。

(2)政府需求的影响作用主要体现在政府需求会影响科技政策的制定和走向,对研发服务业产生间接影响。以美国为例,早期半导体、计算机和数控机床等产业的最初发展就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政府采购政策的支持。在半导体产业发展的早期阶段,美国政府提供的研发资助约占全部半导体产业研发投入的1/4,这些研究成果的扩散大大地降低新企业进入半导体市场的成本,对半导体产业的长远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要注重对政府支持资金的监管以及优化产学研模式,避免政府投资研发产生“挤出效应”(邢斐等)[12]。

(3)研发合作己经成为研发的重要形式,并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商品性研发活动大幅度增加,研发服务业内竞争加剧,为了应对日益激烈的竟争,企业必须在内部研发和外部研发中作出选择,因此许多企业将主要精力集中在关系到竞争力和未来发展的核心技术的研发方面,而将一些非核心的研发项目以及相关配套研究工序委托给专业的公司去处理,这样既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也可以集中精力做好核心业务,保持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3.3 组织内部环境影响因素

组织结构、研发服务人员、研发服务经费投入、相关基本设施等是研发服务企业的内部环境构成要素,这些因素对产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组织结构是研发项目得以正常运作的基本保证,以高知识、高科技为特点的研发服务需要柔性结构来支持,以往的官僚式组织结构不再适合。首先应该使合作团队能够很好地进行沟通、交流、运转;其次要构建一个积极的工作环境,满足从事研发的个体需求。

研发服务人员是指直接从事研发活动的人员或为研发活动提供相关服务的人员。研发服务人员既是科技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研发服务业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是一个研发服务企业的核心能力。研发服务经费投入是研发活动正常运行的保证,是开展研发活动的物质基础,是研发服务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一个企业的研发投入情况一般从研发投入总量、研发投入强度、研发投入结构、研发投入来源等几个方面来考察。

科技基础设施是指进行研发活动时所需的各种硬件和软件,其中硬件包括实验材料、仪器、设备和设施等,软件包括计算机软件、数据、文献等。科技基础设施是支撑和保障研发活动展开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技术平台,是反映研发活动水平最直观的表现。比如美国的跨国公司集群十分重视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兴建、更新和补充科技基础设施,并加强基础设施的运行管理和共享,以满足研发活动的需要,确保研发活动的国际领先水平。

4 结语

本文从研发服务业对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入手,深入分析研发服务业的形成原因,总结归纳出研发服务业的演化过程,并对影响研发服务业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认为研发服务业在技术发展、市场需求与竞争、科技政策等方面的催生下,产生了制造业与研发服务能力相连结、通路商转型升级、专业研发扩大服务内涵三个演化形态,并受到外部环境、任务环境、组织内部环境三个因素的影响。本研究从总体上对研发服务业的形成、演化及发展过程进行梳理,突出了研发服务业在经济转型阶段的重要性,以期为研发服务业的发展提供建设性参考。

参考文献

[1]赵红光.R&D产业形成与发展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7

[2]陈仲常,余翔.企业研发投入的外部环境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产业层面的面板数据分析[J].科研管理,2007(2):78-84

[3]周怀峰,郭玉杰.基于国内市场需求的企业自主创新路径[J].软科学,2011,25(4):27-30

[4]游晓凌,周光勇,陈阳.基于技术路线图的技术创新过程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28(8):5-8

[5]周松兰.全球500强企业对我国研发活动的影响及对策[J].商业经济,2004(3):6-8

[6]张子健,刘伟.不同竞合模式下企业研发投资决策及绩效:基于不确定条件的分析[J].管理工程学报,2010(2):104-110

[7]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科学技术和工业展望[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

[8]陈曦.国外科技创新的政策支撑体系综述[J].知识经济,2008(1):75-81

[9]詹正茂,于君博.美国科技与研发政策述评[J].科学管理研究,2010,28(3):69-74

[10]杜德斌,周天瑜,王勇,等.世界R&D产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J].世界地理研究,2007(1):1-7

[11]谷水亮,田力.我国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发展现状和影响因素分析[J].决策,2007(14):15-15

社会网络演化机制研究的论文 篇2

随着创业活动的激增,在激烈的企业竞争中资源问题最先突显出来。资源是企业最关键的投入要素,而且新创企业更容易面临资源的约束,怎样快速低成本地获取资源是企业必须要解决的难题。借鉴成功经验可知,利用社会网络来获取企业外部资源是最优选择,社会网络是由一组行动者之间各种持久、稳定的连结所组成的关系网络。企业社会网络随着新创企业的不断成长而动态变化,现有研究主要落脚于社会网络的某种属性,关于社会网络动态演化的研究比较少,对于社会网络的演化的整体架构也缺乏系统的考虑。因此,本文通过文献整理,尝试构建一个社会网络动态演化的整合框架,展现社会网络现有研究的基本现状,并针对现有文献的不足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希望能在相关领域引起学者共鸣。

一、社会网络演化影响因素研究

随着社会网络研究的不断成熟,企业成长过程中影响社会网络动态演化的各因素也逐渐成为了研究热点。社会网络演化的影响因素主要是资源、信任、环境和创业过程。

1、资源创业资源分为资产型资源和知识型资源,前者是企业成长过程中投入的有形资源;后者是企业对有形资源进行整合和转化而产生的资源。资源基础理论强调有价值、稀缺的、难以模仿的、难以代替的异质性资源是企业发挥竞争优势的基础。创新网络模式认为,在日益动态复杂的竞争环境下,企业的竞争优势既来源于对组织内部资源的开发,也来源于对组织外部网络资源的探索。为了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一直处于不败之地,创业者必须在消耗有限的初始资源之前,主动开发并维持能够获取企业发展所需资源的网络关系。研究表明创业企业社会网络内个体之间联系越密切,产生的摩擦和合作越多,其网络演化的速度和能力就越强。

2、信任社会网络的演化和发展依赖于网络中信任程度的发展,信任可分为社会关系组成的信任和经济关系组成的信任,前者定义为情感信任;后者,即理性定义为认知信任。创业初期,资源、信息、资金和情感性支持基本来源于创业者原有的社会关系和亲友关系(情感信任),创业者最关注财务资源的获取,对于由血缘和情感搭建起来的网络缺乏组织性管理。这时期的社会网络是基于情感信任存在的、比较松散、资源流向单一的关系网络。为了企业的快速成长,创业者会主动开发和建立获取资源的关系网络,随着互利的交易双方持续交往,网络中的认知信任逐渐偏高,网络的广度和深度得到进一步提升,社会网络会得到扩大和完善。然而,在发展过程中,随着一些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情感关系(强关系)成员的退出,社会网络中的情感信任程度会逐渐降低。与此同时,创业者会淘汰一些无法提供资源的网络关系,社会网络在淘汰与发展中得到优化,最终演变成了一种动态有序的关系结构网络。

3、环境创业环境对于创业企业的影响一直都是学术研究重点,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会面临不同的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而环境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结构性作用。就企业之间各种可能的交易和网络行为中可利用的资源而言,创业环境的变化能够影响企业发现有利的创业机会,随着环境不确定性和丰富性的不断变化,社会网络会呈现出网络收缩、网络动荡、网络强化和网络扩张四种演变模式。技术环境的革新能为新创企业在社会网络中争取有利的发展方位时创造更好的机会。研究表明,民族文化环境同样能够影响创业企业网络能力的发展,即企业开发和维持获取企业所需资源的网络关系的能力。总之,企业迫于环境中的竞争压力,会倾向表现得与众不同,通过不断更新和完善组织状态,使企业之间的连接关系发生相应改变,从而在整个网络关系中占据利于自身发展的网络位置。

4、创业过程创业网络和创业过程相辅相成,创业网络的各种特征及变化会影响企业的发展过程和绩效结果,创业过程能促进创业网络的多元化发展,并推动其层级化发展。通过回顾文献可知,随着创业过程的推进,网络中资源交往由简单的点对点逐渐扩展为组织之间多层次的稳定交往,为了满足企业每个阶段的资源需求,与创业过程相对应的网络会呈现出阶段性演进的态势。董保宝基于创业过程视角构建的创业网络的演进阶段整合模型中,创业网络会随着企业的开发到成长再到成熟,经历低阶到高阶的演进过程,网络内容、网络治理机制、网络结构与网络能力也会随着这个过程发生不同的变化,并且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二、社会网络演化路径研究

创业研究领域中,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探讨,试图描绘出社会网络的具体演化轨迹。本文结合文献,借鉴彭华涛学者的观点,将创业企业社会网络的演化路径归于以下两类。

1、存在终点的演化路径虽然企业生命周期应该划为几个阶段一直没有统一,但是学者分析发现,企业生命周期划分为成立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四阶段在实际中最常见且最合适。企业社会网络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企业发展所需资源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会有所差异,创业企业与社会网络之间的关系可概括为一个“诉求―被满足―再诉求―再被满足”的循环过程,从而可以认为社会网络的演化与创业企业的生命周期之间存在紧密关系。张宝建通过研究表明,企业创新网络的进化依据网络租金和结构洞的变化规律可划分为组建、成长、成熟和衰退四个阶段,并且网络的进化过程体现出功能和结构的协同演化。

2、不存在终点的演化路径企业社会网络演化是一个渐进、不断发展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企业根据内外部经济市场环境适时调整,使得自身经营状况不断发生变化。研究表明,企业创新网络的自组织演化轨迹是一个由不稳定到次混沌、混沌、动态稳定的循环模型。结合静态的网络演化形态和动态的网络演化动因,产业集群的创新网络演化过程可分为初始、裂变、集聚和重组四个阶段。

Lechner&Dowling经过研究设计提出新创企业网络演化主要经历四个阶段: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发展转化期,并且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各类网络关系之间的组合和网络结构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断向前演进。关于企业社会网络演化过程是否有终点,学者们持有不同的观点。笔者认为演化过程有无终点一方面取决于创业者,当创业者满足于企业现有发展而执意使企业停滞于当前发展状态或者为降低网络关系开发成本而保持现状时,企业社会网络会出现演化暂停点;然而随着创业者和其专长成为过去式被市场淘汰或者创业者领导企业主动跟随市场的变化,社会网络演化过程将继续进行。另一方面取决于创业企业的发展,随着企业进入稳定成长期,内部结构和管理系统趋于完善,企业的网络关系逐渐以商业关系为主,当交易双方中任意一方无法给另一方带来相关利益时,双方之间的连接就会慢慢地弱化直至被一方主动淘汰。根据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当企业处于衰退期时,一旦再创业发展不及时,企业组织将不复存在,社会网络演化问题便不会再涉及。

三、社会网络演化内容研究

企业社会网络的演化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期望通过利用社会网络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将抽象的网络演化过程具体化就显得尤为重要。有学者将社会网络演化过程分为:外部形态的变动,即网络规模和成员间连接关系的变化;内部通过有效的网络治理机制对网络要素进行相关的调整。董保宝(20xx)则认为创业网络的演进应包括网络交往的内容、网络关系治理和网络交往成员之间的复杂关系,并且这三方面演进的实现一定程度上能保证整个企业创业网络的合理演进和完善。结合文献,创业网络发展主要包括网络关系内容、网络治理机制、网络结构和网络能力的共同发展。还有一些学者是通过描述社会网络特征的变化来了解社会网络演化的具体内容的,比如朱秀梅(20xx)将创业网络的特征概括为结构特征、社会特征和关系特征。其中,网络结构是指网络成员之间直接和间接联系的模式。社会特征主要包括人际、商业和机构网络,而关系特征主要用来衡量企业之间网络关系的质量。吴莹、彭华涛等(20xx)认为企业社会网络随着创业阶段的深入而不断演化的过程主要表现在网络的关系、结构和规模三个方面。国外学者基于社会网络资本论的视角,对社会网络的演化过程进行了研究,其认为社会网络的演化过程是企业在形成和增加社会资本的过程中构建特定结构的网络,并依靠网络的不断复制而实现自身的成长与演进的过程。在企业成长过程中,随着社会网络演化程度的加深,网络规模不断扩大,内容也不断扩充,而且网络规模的变化也会导致创业企业内部的体制发生相应的变化。Weisz通过研究发现企业的构成从低网络密度向高网络密度演化,比构建初期就起始于高网络密度更有利于新企业的.成长,但是有研究表明当企业发展处于衰退期时,企业社会网络结构会由稠密变得稀疏。学者王建和刘冰(20xx)主要从开放性和多样性两个方面探讨了企业家社会网络的演化过程,其中网络开放性,是指网络主体之间联系的地域分布特点,网络多样性是指网络关系内各种资源之间的差异性,差异越大则资源种类越丰富。以上学者从不同方面分析描述了创业企业社会网络的演化内容,所有研究观点综合起来构成了完整而立体的社会网络。

四、整合框架

社会网络中组织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非线性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网络将会展现出某种无法预知的新的结构状态,通过这种结构状态的不断更新,企业的创业敏感度和网络内利益关联体之间的凝聚力得到不断提高。当企业发展进入成熟阶段,创业者最初基于亲情和友情构建的强关系网络会因网络成员的长期承诺和利益需要逐渐变得稳定、透明,早期的个人关系网络逐步被正式且透明的循环交往关系网络取代。综上所述,社会网络演化的最终结果是社会网络以弹性有序的结构代替了稳定固化的结构,以渐变和突变代替了静态不变,从一个均衡演进为另一个更为强健的均衡。社会网络演化研究旨在从动态的视角剖析和描述复杂的社会网络,本文结合四个常见维度构建了一个社会网络动态演化的整合框架,如图1所示。图1中,演化影响因素、演化路径、演化内容和演化结果构成了社会网络演化研究整合框架。社会网络演化影响因素揭示了能够影响社会网络演化的几个主流因素,而且与演化路径和演化内容之间分别存在相关关系。演化路径研究用来揭示社会网络演化轨迹,演化内容与演化路径对社会网络最终的演化结果均能产生重要的影响。根据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选择正确的演化路径和适时地保留、淘汰有关网络,有利于企业网络演化成最适合发展的均衡状态。本研究选取上述四个维度来分析社会网络演化过程,对该研究领域具有一定意义:第一,演化影响因素、演化路径、演化内容和演化结果这四个维度依次展现出社会网络演化过程的来龙去脉,从为何演化、具体什么内容在演化、如何演化到最终演化成什么;第二,将四个不同维度放在一个框架中进行研究思考,更具整体性,并给后续研究指出了一个可参考的研究方向。

五、现有研究不足与未来研究展望

成因演化机制 篇3

长江流域岩溶区多属于地质-生态环境脆弱带,而脆弱的地质-生态环境严重阻碍区域可持续发展.在揭示岩溶系统及其演化动力机制 ,以及分析控制和影响岩溶生态环境系统形成和演化的因素的`基础上 ,着重阐述长江流域岩溶景观系统演化和脆弱岩溶生态环境区域特征,探讨岩溶山区人地系统的演化特征和退化原因,并简要地提出岩溶山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

作 者:聂伟杰 胡宝清 吴丽芳 作者单位:聂伟杰(贺州高中,广西贺州市,542800)

胡宝清,吴丽芳(广西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南宁,530001)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成因演化机制】相关文章:

岩溶生态环境演化的动力机制及其山区可持续发展对策04-20

滑坡成因机制05-18

红山铁矿床成因及成矿机制探讨04-13

演化观04-26

组织演化05-08

系统演化05-15

战略演化05-29

政策演化06-09

演化计算06-17

演化经济07-26

上一篇:铁路电气集中下一篇:平滑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