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桑产业

2024-07-19

生态桑产业(精选八篇)

生态桑产业 篇1

2012年8月18日至21日, 全国生态桑及桑树生态产业学术研讨会在陕西省杨凌示范区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各省市、区蚕 (丝) 学会的代表共计100多人。会议由中国蚕学会理事长鲁成教授主持, 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舒惠国等先后在研讨会开幕式上讲话。国际著名蚕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向仲怀教授在会上作了以“蚕桑产业的转型与创新”为题的重要报告。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封槐松处长介绍了近两年我国蚕桑产业的发展现状, 展望了生态桑发展前景。围绕生态桑及桑树生态产业研究, 来自浙江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西南大学、广东省农科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桑丝绸研究所的7位专家分别作了交流发言。会议期间, 参会的领导和代表还对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和延安市子长县的生态桑建设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对桑树在黄土高原地区的应用和桑树生态产业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生态桑产业 篇2

关键词:桑蚕业;现状;发展前景;技术;提升

中图分类号: S8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15-52-2

桑蚕业在广西经济发展中占据一席之地,对促进社会整体进步,加大桑蚕业研究意义深远。

1广西桑蚕产业现状

1.1桑蚕业地区紧抓国家“东桑西移”整体战略的大好机遇

强力推进桑蚕产业发展,实现了桑蚕业的快速增长。首先,桑蚕业快速崛起。桑蠶业发展区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将桑蚕业作为优势产业,使蚕桑产业得到迅猛发展。据统计,2012年广西全区桑园面积262.7万亩、蚕茧产量31.57万吨、蚕种饲养量665万张,从2005年蚕茧产量夺取全国第一,到2012年连续8年稳居全国榜首,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桑蚕原料茧生产基地。其次,桑蚕综合资源利用率提高。加大桑枝、蚕沙、蚕蛹、桑果等桑蚕资源综合利用研究,初步形成了新的桑蚕资源开发利用渠道。再者,桑蚕养殖户的经济收入有显著提高。统计表明,2012年蚕农售茧收入113.21亿元,养蚕农户85.34万户,户均收入1.33万元,养蚕户人均养蚕收入3167元,是其他种养行业人均收入的1.5倍,成为推动本地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1.2桑蚕业发展中存在的不足

科研机构及专业技术人员少,机械化程度不高,科技水平有待提升,管理部门对桑蚕种苗生产、经营及蚕茧购销监管有待加强。

2广西桑蚕产业发展前景

2.1资源得天独厚

广西位于低纬度带,气候属亚热带,全年光照充足、气温较高、雨量充沛、适合桑树生长。桑叶具有成熟早、周期长特点,一年内可以养蚕8~12批,自然条件优越;广西许多县(区)农村有大量的富余劳动力,发展蚕桑业不仅增加当地居民收益,还能缓解农村就业压力;桑蚕经验丰富。在长期实践中,蚕农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培育出具有高抗、高产、优质的桂桑优12、特优2号等种桑,还有良种两广二号、桂蚕一号等蚕种,优质的桑蚕品种为蚕桑业发展提供了保障。

2.2区域发展氛围良好

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广西部分县区紧紧把握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将桑蚕业作为带动该(区)发展的主产业来抓,相继制定出台了《桑种生产管理暂行规定》、《蚕桑种质量管理暂行规定》等系政策法规,为蚕桑业发展迈入规范化奠定政策基础。

2.3独具特色,市场广阔

蚕丝具有质轻而细长、透气、透湿性能好特点,全区大部分地区蚕丝质量达4A级以上,在手工业、工业、国防和医药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尤其是蚕丝中所含的氨基酸等重要物质,对人体有较好保健作用。市场供需求逐年增大,同时桑枝、蚕沙、蚕蛹、桑果等综合效益利用,能提高行业经济效益,适应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

3高效种桑养蚕具体技术

3.1建立健全管理体系

桑蚕业是一项技术含量高的生产活动,如蚕种良种繁育,通过统一育种、统一管理、统一检验检疫,桑蚕中期管理、后期收获、走向市场等,都需要完整的管理体系,才能更好地提高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3.2科学规范管理

桑蚕业发展离不开科学管理和技术。一方面在桑苗的选种及栽培、桑园的管理都要严格按标准进行;另一方面在饲养过程中也要求严格管理,应用科学技术。

3.2.1精心选苗 桑叶的质量是养好蚕的第一保证,以优质为中心,突出种苗的高产、优质、高抗的特点,以叶肉厚、营养物质多、产量高、质量好为性状指标,进行新品种选育研发工作,目前我区主推优良桑树品种有桂桑优12、桂桑优62、特优2号、农桑12等。

3.2.2桑园管理 做好桑园规划,桑苗的种植时期、规格、方法,桑园的肥水管理、桑枝剪伐、清园和消毒、中耕除草、病虫害防治、桑叶的采收等都要严格按要求进行。

3.2.3小蚕共育 小蚕共育是新兴的一种养蚕新技术,它具有易于护理、防病、高产的优点。

一是要建好共育室,具备保温、保湿、空气流通、光线适宜、便于消毒等条件,面积及数量根据实际而定。二是要做好消毒工作,在养殖前一周进行消毒,首先清理蚕室及周边环境卫生,然后进行“两消一洗”。三是要做好催青和收蚁,催青时控制好温湿度,收蚁时间选在早晨为宜,将蚕种摊开在无菌的蚕匾中,开灯感光3~4小时即可收蚁。四是掌握好小蚕技术,小蚕共育要求做到“温湿宜、叶质优、蚕座匀、防病严、眠起齐”15字养蚕法,即小蚕1~2龄温度控制在23~25℃左右,干湿差为±2℃,3龄时温度26℃~27℃,干湿差±2.5℃;初期的桑叶要选择鲜嫩、不带露水、在充足阳光下的优质桑叶;小蚕发育快,要及时扩座均座,保证一定的蚕座面积;眠前除沙,饱食就眠,控制日眠、防止夜眠;及时要抓好消毒工作,起蚕饷食先用“小蚕防病一号”进行蚕体消毒,然后再加网给桑,确保幼蚕健康成长。

3.2.4大蚕饲养 4~5龄的蚕称大蚕期,养好大蚕也应遵循“通风好,良桑饱,蚕座稀,消毒勤,分批清”15字技术要求,注意温湿度调节,防止高温、多湿。室内要保持通风,温度控制在25℃左右,相对湿度70%~75%,搞好蚕座卫生,防止蚕病发生和传染,每天早上用新鲜石灰进行蚕体蚕座消毒,每天除沙(室内地面育不用除沙),阴雨天时要撒石灰粉控制湿度,保持干爽,随着蚕的不断生长,要及时扩展蚕座,确保每张蚕种(10克蚁量)的蚕座面积到5龄期在30平方米左右,为蚕的成长提供适宜的环境。桑叶尽量选叶质新鲜质地好,选采顶芽下的8~15片叶最佳。一般在早上和傍晚采叶(忌采带露水叶),4龄期要良桑饱食,需桑叶量65~70千克/张,5龄期要合理给桑,提高桑叶利用率,这时期用桑量占全龄用桑量的85%左右(约400千克/张),每次给桑量以到下次给桑时刚好吃光为宜。认真做好消毒防病工作,以“预防为主”为方针,在饲养期间采取综合防治,增强蚕的体质。

3.3加大专业技术培训

桑蚕业的发展要求科学技术与管理配套,才能更好提高生产效率。

3.3.1加强技术培训 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选派专业技术骨干对种桑养蚕户进行集中培训,培养桑蚕科技示范户,以点带面,全面提升整体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

3.3.2加大服务意识 由市、县级桑蚕管理部门组织多种形式的养殖技术辅导工作,如开设桑蚕技术服务热线、建立蚕桑技术服务中心,结合实际对管理中的经验及技术编印成册,免费下发至各养殖点,真正为他们解决养殖过程的疑难问题。

3.4建立企业带动,政府扶持的发展模式

当地政府部门要充分发挥引导、服务等意识,真正体现以人民利益为先的理念。依靠桑蚕龙头企业,发挥以点带面的辐射作用,带动桑蚕产业化发展;政府大力扶持,给予种苗、独立大蚕房、小蚕共育户等相关补贴,加大桑蚕产业发展的动力;设立代理收购点,由工商及相关部门监管,统一收购价,维护蚕茧市场秩序,保护蚕农利益。

3.5加大综合效益利用

当前单一的桑蚕业发展已远远不能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要加快蚕桑副产品开发利用,如桑枝用于桑枝食用菌、加工纸材,蚕沙用于有机肥料,蚕蛹用于药用,桑果用于饮食及保健等,最大化发挥蚕桑业综合效益。

4结语

广西地区结合自身独特优势,加大种桑养蚕方面研发力度,在桑蚕业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随着科技进步的加快,桑蚕业也要紧跟时代步伐,加大科研力度,突出创新型桑蚕业产业发展模式,促进广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更快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胡乐山.对广西桑蚕产业发展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广西蚕业,2006,(4).

[2]莫嘉凌.广西蚕桑业发展趋势及对策[J].广西蚕业,2005,42(1).

[3]林健荣.依靠科技加速蚕桑产业化的发展[A]."东桑西移"暨广西蚕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4.

生态桑产业 篇3

2012年8月17日~21日, 由中国蚕学会、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主办, 陕西省蚕学会、中国农科院蚕业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桑研究所共同承办的“全国生态桑及桑树生态产业学术研讨会”在陕西省西安市杨凌隆重召开。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舒惠国同志、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南大学向仲怀教授、农业部种植业处封槐松处长、体系首席科学家西南大学鲁成教授以及陕西省农业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有关领导同志出席了会议。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有关岗位科学家与综合试验站站长、全国从事生态桑及桑树生态产业的相关专家、学者150多人参加了本次会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书记/副所长、韶关综合试验站站长罗国庆研究员带领其团队成员一行3人应邀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会议围绕生态桑树种质资源、生态桑资源利用、生态桑育苗技术及栽培模式等议题, 就生态桑在石漠化和沙漠化治理、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植被恢复、盐碱地治理、矿山修复、消落带治理等方面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开展了报告交流。中国工程院院士向仲怀教授做了题为“蚕桑产业的转型与创新—关于生态桑产业发展的思考”的专题报告, 就蚕桑产业的历史辉煌、目前所处的转型历史时期、蚕桑产业转型的内涵和科技创新等方面系统阐述了蚕桑产业发展的新方向。罗国庆书记/副所长介绍了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在桑椹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 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对生态桑产业的发展从生态桑资源的收集评价、选育指标、机理研究、配套栽培技术和生态效益评价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受到与会代表的关注。

四川桑产业发展现状与建议 篇4

1 发展概况

1.1 果桑产业发展成效显著

近年来, 我省以市场为导向, 以质量安全为保障, 积极稳妥推进果桑产业的发展, 坚持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原则, 发展以果叶兼用桑为核心的多元化蚕桑产业模式。目前, 全省已发展果桑基地6666.67hm2, 其中投产果桑2666.67hm2, 初步统计全省桑果产量3万t, 产品远销成都、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 产值达到 1.5亿元, 助农增收效果显著。同时在桑葚深加工方面, 全省已新建桑果汁、果酒、果醋加工企业10余家, 形成了2万t加工能力, 年产值10亿元的加工体系。其中德昌元坤绿色果业公司生产的桑果浓缩汁直接出口, 市场需求巨大;四川阆中开发的桑葚醋已成为特色旅游产品, 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四川威远国友果业与北京、上海的果酒经销商合作, 桑果酒远销北京、上海;阆中圣果酒业开发的“桑圣红”桑葚酒荣获全国丝绸创新产品银奖;江油圣露农业、南充千年绸都第一坊酒业开发的桑葚酒已达到了产业化批量生产。由于桑果市场的兴起, 桑农不愁销路, 促进了果桑产业的发展。

1.2 以桑叶茶为主的桑叶开发初具规模

以桑叶为原料制作的桑叶茶具有降糖、降脂、降压作用。四川南充市茧丝绸进出口公司开发的“马头娘”牌桑叶茶荣获2012年全国丝绸创新产品金奖, 在成都设有100多家销售点, 产品远销国内外, 具备了产业化生产的规模;四川德源蚕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桑叶袋泡茶已远销海外;四川润之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桑叶茶在成都宽窄巷子上柜销售;高县立华蚕茧有限公司开发的桑叶茶在省内也有较好声誉;宁南县南丝路集团开发的“南丝路”冬桑凉茶荣获2012年全国丝绸创新产品银奖。现在, 全省具有生产桑叶茶能力100t, 工业产值3000万元。除桑叶茶开发外, 我省乐至县等根据桑叶的食药用价值, 积极进行了桑叶挂面等食品开发。四川省蚕丝学会已与新希望集团合作, 试验研究开发桑叶粉在饲料方面的应用。

1.3 桑枝食用菌开发已具产业化

用桑枝生产的食用菌产量高, 品质好, 色鲜味美, 是山珍上品, 深受百姓喜爱, 经济效益显著。四川涪城、珙县、资中、乐至、南部、临港等县桑枝食用菌生产开发已以初具产业化的规模, 特别是涪城天虹丝绸有限公司由小蚕共育户统一收购农户桑枝, 集中加工生产桑枝食用菌, 统一注册食用菌商标, 统一市场宣传开发管理, 统一鲜销市场价格, 统一由天虹公司保底收购做盐渍菌加工, 桑农增收效果十分显著。初步统计全省桑枝菇1000万袋, 产菇1.5万t产值 1.5亿元。

1.4 桑树生态、文化功能受到重视

近年, 随着我省对生态环境的重视, 桑树在水土保持、石漠化治理、净化空气等方面的作用被重新认识。例如, 四川凉山州、宜宾市等山区在许多种粮困难的30度以上坡耕地种植桑树, 充分发挥了桑树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其次, 四川是“蚕丛古国”、“嫘祖故乡”、“蜀锦蜀绣之都”、“南丝绸之路的起点”, 具有深厚的蚕丝文化底蕴, 农桑文化的传承被社会高度关注。我省南充的“千年绸都第一坊”, 成都的锦门丝绸商业街区、四川丝绸博物馆在传承蚕桑文化方面产生了极大的社会效益。

2 发展趋势及影响因素

2.1 发展趋势

目前, 四川桑产业发展的趋势:一是从单一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以桑延伸的产业已不仅养蚕产茧, 还有食品、药材、饲料、化工、建材等多种产业。二是从民生的穿向民生的吃方向发展。传统桑产业以养蚕缫丝满足人们穿的需求, 新型桑产业更多是满足人们吃的要求, 如果品、饮料、茶叶、酒品、健康食材等。三是从出口创汇产业向助农增收、生态建设、文化传承产业方向发展。随着我国工业和科技的进步, 我省丝绸出口创汇的主要功能已丧失, 产业发展的重点是助农增收、生态建设和文化传承, 形成以桑叶、桑果、桑枝等资源开发为重点的新兴桑产业。

2.2 影响因素

2.2.1 科技支撑乏力。

长期以来蚕桑科研对果用桑、茶用桑、食用桑、饲料桑等桑品种研究极少, 其次, 缺乏对桑果酒、桑叶茶等产品标准化生产工艺的深入研究。

2.2.2 宣传力度不够。

当前, 人们对桑产品的认知较少, 缺乏强有力的宣传, 大大限制了消费群体。

2.2.3 市场开拓滞后。

受桑产业企业自身实力影响, 没有形成企业自主品牌, 没有直销、代理、连锁等现代营销网络。

2.2.4 成本效益失调。

目前, 桑资源开发研究虽形成了一系列产品, 但有的产品由于成本高、收益低, 导致产品仅仅停留在研发阶段。

2.2.5 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

四川桑产业发展虽取得进步, 但经营主体不强, 产品零星分散, 上规模、上档次的品牌企业较少。

3 今后发展的建议

3.1 发展思路

今后我省桑产业发展的思路应以提升产业综合效益、助农持续增收为中心, 以市场为导向, 以科技为支撑, 转变产业发展方式, 加快构建以桑资源开发为核心、多元化发展的现代新型桑产业体系, 壮大桑产业化经营主体, 打造品牌做大市场, 把我省建设成为全国现代桑产业示范基地, 把桑产业打造成为农民增收、文化传承、生态建设的优势特色产业。

3.2 发展原则

一是合理布局, 突出区域化发展原则。集中支持优势区域重点发展、优先发展。二是相对集中, 突出规模化发展原则。以培育种桑大户为单元, 着力建设种桑专业村、桑资源加工工业园, 把区域规模和户营规模结合起来。三是转型升级, 突出多元化发展原则。大力开发桑果、桑叶、桑枝资源新产品, 构建多元化的桑产业体系, 提高桑资源利用率。四是效益优先, 突出高效化发展原则。转变增长方式, 坚持开发增效、节本增效, 依靠良种、良机、良法, 提高单位时间劳动产值。

3.3 发展重点

桑产业发展的必须是围绕助农增收, 构建现代新型的桑产业体系。根据桑树生产的桑果、桑叶、桑枝三大资源, 今后四川桑产业发展重点:

3.3.1 食用桑叶粉的开发。

随着农村劳动力的紧缺, 桑叶养蚕利用率低, 桑叶浪费较大, 如何提高现有桑叶资源利用率, 增加桑农收入, 是四川桑产业发展的重大课题。今后在努力增加养蚕量的基础上, 建议重点开展桑叶食品开发, 集中生产食用桑叶粉, 同时在食用桑叶粉开发基础上进一步作袋泡茶及类似苦荞茶的桑叶茶开发。

3.3.2 加强攀西果桑产业带建设。

四川攀西地区地处安宁河干热河谷地带, 年积温高, 昼夜温差大, 没有其他地区发展果桑的种植风险, 桑果品质优, 含糖可达18%, 比四川其他地区高3%以上, 是全国果桑产业发展的优势区域。因此, 建议重点打造攀西果桑产业带, 建设成为全国优质生态果桑基地和四川桑产业助农增收的一大亮点, 同时, 进一步加大桑果汁、桑果酒、桑果醋、桑果干等的开发。

3.3.3 桑枝食用菌的开发。

生态桑产业 篇5

2015 年10 月20 日, 自治区农业厅谢泽宇厅长带队到靖西调研生态桑发展工作。谢泽宇厅长先后实地查看了靖西县南坡乡布隆屯石漠化山区和禄峒镇标亮村矿区复垦地的桑树生长情况, 并与当地干部群众进行深入交谈, 仔细听取了靖西县政府领导关于利用桑树进行石漠化治理和矿区复垦的情况汇报。

当与农户交谈了解到布隆屯通过在石漠化石山上种桑养蚕已脱贫时, 谢泽宇厅长对靖西县发展生态桑所取得的成效表示赞赏和充分肯定。他指出, 石漠化地区种桑养蚕既能治理石漠化又能带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矿区复垦地上种植桑树生产非食用农产品, 既保障了农产品的安全又恢复了生态, 发展生态桑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靖西县还有大量的石漠化土地和每年新增的矿区复垦地未利用, 希望靖西县好好总结, 并结合“精准扶贫”工作, 根据宜桑则桑原则, 加大力度, 充分发挥桑树的生态功能, 扩展提升桑树多用途利用, 有效地带动我区桑产业的发展, 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农业厅办公室、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广西水果生产技术指导总站等有关同志一同参加调研。

嘉陵区果桑产业现状及对策思考 篇6

嘉陵区现有果桑100hm2 (1500亩) 、70万株, 其中投产果桑53.3hm2 (800亩) 、30万株, 主要分布在新庙、吉安两个乡镇。栽植品种以大10和嘉陵30为主。注册了 “桑源圣果”商标, 主要为千年绸都酒业有限公司提供原料。嘉陵区的果桑产业虽然发展势头良好, 但由于受到蚕桑产业不断萎缩、市场起伏不定等综合因素的影响, 果桑产业呈现出“虽有星星之火, 未成燎原之势”的发展状态。

2 果桑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果桑管护滞后, 病虫为害严重

果桑产业作为嘉陵区的一项新兴产业, 占农业的比重低, 市场效益小, 在助农增收创富上的效果还不够明显, 农民不重视, 管理不到位, 在修枝、养型、防病、治虫等果桑管护的关键环节上较为滞后, 病虫危害严重, 其中以桑菌核病和椹瘿蚊的危害较大, 2012年我区果桑基地乡镇爆发桑菌核病和椹瘿蚊, 导致果桑大面积减产。

2.2 栽植密度过大, 栽植模式不合理

嘉陵区果桑的栽植模式多数是按照普通叶用桑栽植模式进行的, 多为6×2×2的大行桑栽植模式, 667m2栽桑667株, 不利于通风透光, 也不利于采果。

2.3 农村劳动力紧缺, 产业发展欠缺后劲

近年来, 由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建设的推进, 我区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 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主要是老人, 妇女和儿童。果桑产业中的栽桑、管护和桑果采收等劳动力成本增加, 农民发展果桑还没有尝到甜头, 积极性还未的得到充分的调动, 主动性不高, 不愿过多的投入, 致使我区果桑产业呈现出分布散、规模小、效益差的状况。

2.4 缺乏项目支撑, 产业发展资金不足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我区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的步伐也随之加快, 蚕桑产业不断萎缩, 主要表现在缺乏相应的产业项目支撑, 政府在果桑产业上投入的资金少, 产业发展缓慢。

2.5 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 未形成完整产业链条

目前, 区内仅有一家从事果桑生产加工的企业, 其生产的果桑产品种类单一, 产品的知名度小, 市场占有率少, 带动农民发展果桑的效果不明显。在果桑的生产过程中, 企业只注重桑果的采收, 对果桑的栽植、施肥和防病治虫等环节投入较少, 未能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机制, 农民的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 产业稳步发展的完整链条没有形成, 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小。

3 果桑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明确发展思路, 坚定发展信心

要按照“以项目实施为平台, 以科技创新为抓手, 以提质增收为核心, 以农企共赢为目标”的总体发展思路, 坚定果桑产业发展的信心, 依靠科技, 创新机制, 坚持科学发展观, 坚持实施项目推动战略, 通过产业政策引导、财政资金扶持、龙头企业带动, 优化区域布局, 夯实果桑基础, 提升果桑生产规模化、产业化和标准化的生产水平, 促进全区果桑产业健康发展。

3.2 强化组织领导, 加大投入力度

嘉陵区委、区政府对果桑产业的发展要高度重视, 我区要长期将新庙、吉安等果桑基地列入南充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嘉陵片区的建设范畴, 以保证产业发展的资金保障。各蚕桑基地、重点乡镇要强化对果桑产业的组织领导, 建立分级负责、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 明确领导责任、部门责任, 并将果桑产业的发展纳入重要议事日程, 实行目标管理。建立联席会议制度, 定期进行研究部署, 切实解决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地方财政要设立蚕桑基地建设的专项资金, 重点用于良种栽植推广、标准化的生产示范、果桑大户的培育等, 确保果桑生产能够顺利进行。

3.3 健全服务体系, 加强果桑管护

坚持依靠科技, 围绕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环保安全的果桑产业这一主题, 加快完善技术服务体系, 要突出关键技术和重要环节, 加快技术进步, 促进果桑生产稳定发展。一方面要开展“科技入户”行动, 加强技术培训、技术辅导, 通过集中培训、座谈交流、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把果桑生产的实用技术送到百姓手中。另一方面要大力推广嘉陵30号、蜀果1号等抗病性较强的果桑品种, 同时要抓好果桑病虫的统防统治统消, 加强果桑的管护力度。

3.4 要突出重点, 切实抓好果桑病虫害的防治

桑白果病和椹瘿蚊是果桑的主要病虫害, 在果桑病虫害的防治中应将其作为防治重点。要成立专业队和果桑管护领导小组, 统一技术管理。入冬后要将桑园清园、翻挖, 修枝, 施肥。开春后, 对桑园地统一铺地膜, 从桑花期起, 每周施一次药, 直至花期结束。一般用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和多菌灵800倍交替施用。在花期结束时加施一次乐果以防椹瘿蚊发生。果期, 见有白果, 及时摘除深埋。

3.5 增强企业带动, 强力促农增收

3.5.1 要加大招引力度, 做强龙头企业, 壮大带动主体。按照“引进一批, 扶持一批, 做大做强一批”的原则, 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 加快引进一批有实力、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果桑开发和利用的相关企业, 在政策、资金、税收上优先扶持, 让其发展壮大, 带动更多农户发展果桑栽植。

四川攀西果桑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篇7

1 攀西果桑产业发展现状

攀西果桑产业经几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在省内外果桑产业发展中具有较高的声誉。其产区主要集中在凉山州的德昌县及攀枝花市的盐边县,两县现有果叶兼用桑面积1067 hm2(1.6万余亩),年产桑果7000 t,桑农产果收入3500多万元,其中,盐边县果叶兼用桑面积267 hm2(4000亩),产桑果3000 t;德昌县有果桑面积800 hm2(12000亩),投产果桑面积133 hm2(2000多亩),产果桑约4000 t;攀枝花市的仁和区仅有果叶兼用桑0.67 hm2(100多亩),产桑果不到100 t。产业的主要特点:

1.1 自然气候独特

由于攀西地区冬春干旱的独特气候条件,没有其他地区发展果桑产业的种植风险。德昌县2007年开始发展果桑以来,均没有发生桑葚菌核病和桑葚瘿蚊。同时德昌、盐边地处安宁河干热河谷地带,年积温高,昼夜温差大,桑果品质优,含糖可达20%,比四川其他地区高3%以上,是我省乃至全国果桑产业发展的优势区域。

1.2 比较效益显著

德昌县投产果桑667 m2产桑果平均1500 kg,平均价格5元/kg,667 m2桑产值7500元,高的667 m2桑产值上万元,方家村8社果桑户平收入5万元,人平收入1万元,667 m2平收入1万元。盐边县的果叶兼用桑采用夏伐不仅提早了养蚕,变4季养蚕为5季养蚕,而且桑果667 m2产达800 kg,产值4000元/667 m2,高的达到1000 kg,产值5000元/667 m2。为我省农民增收走出了一条新路,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种桑产果养蚕的积极性。

1.3 市场培育完善

德昌县在积极发展果桑产业的同时,十分重视桑果销售市场的培育。因为桑果收获期短,大都在40-50 d,同时桑果果皮薄、水分重、含糖量高,不易运输贮存,采收后需及时食用或加工冷藏处理。德昌县一是积极发展培育鲜果经销商,现在每年桑果采收期均有几十家桑果经销商在农户收购,产品远销成都、北京、上海、广东等大城市;二是积极招商引资新建元坤果品加工企业,加工生产桑果浓缩汁直接出口,桑果市场需求量巨大;三是省内外一些果酒生产企业亦涌入攀西收购桑果。由于市场兴起桑果供不应求,农民桑果不愁销路,带动了盐边县桑果的销售,促进了盐边果桑产业的发展。

2 存在的问题

2.1 认识不统一

攀西地区对于发展果桑产业认识是不统一的,特别是德昌有的桑农桑果卖到了钱,不愿夏伐桑树,更不愿养秋蚕,影响了蚕茧生产。所以,有的说蚕业部门是捧着自己的金饭碗送人,阻碍了果桑产业的发展。

2.2 市场分散零乱

现在攀西桑果主要以鲜销为主,鲜果经销商虽多但零星分散,个体经济实力弱,单打独斗不利于桑果市场的整体培育和打造。

2.3 安全监管不力

食品安全关系到人们身体健康,被社会各界广为关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目前。攀西果桑产业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的食品安全监管措施还未落实,特别是盐边的桑果干加工均是农户利用太阳晒干,卫生条件较差。

3 对发展攀西果桑产业的建议

3.1 统一认识,走多元化发展之路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的栽桑、养蚕、缫丝、制绸的产业模式已不适应发展的需要,必须走多元化发展之路。“桑果”不仅可鲜食,还可以加工生产桑果汁、桑果酒、桑葚醋、桑果干、桑葚膏等綠色食品,产品增值空间大,市场前景广阔。各级政府及蚕业主管部门,特别是攀西果桑产业发展优势区域,应以促进农民增收和产业持续发展为着力点和落脚点,统一认识,积极探索蚕桑产业新的经营管理模式,大力发展果叶兼用桑基地,在发展果桑产业的基础上,促进蚕桑产业持续、协调发展。

3.2 科学定位,大力发展攀西果桑基地

攀西具有发展果桑产业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条件,又有蚕桑产业发展基础,现果桑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桑农增收效果显著,完全可以进一步打造成为全国优质生态果桑基地,成为四川蚕桑业发展的一大亮点。《四川蚕桑丝绸产业十年发展规划》已将安宁河流域的德昌、冕宁、盐边、米易规划为发展果桑产业带,相关的市州、县应准确定位,科学规划,利用政策项目扶持,积极引导桑农发展果桑产业,力争3-5年内把攀西建设成为全国产量规模最大、品质最优、品牌最响的果桑基地。

3.3 开拓市场,努力打造攀西桑果品牌

一是尽快制定攀西桑果质量标准,注册攀西桑果原产地地理保护标志,抢占市场先机,为品牌建设打下坚实基础。二是引进品牌店或大的经销商,加强现有鲜销市场的规范和整合,建立利益联结机制,设立桑果产地一级批发市场或果桑专业合作社,举办桑葚节和桑果品荐会,进一步开拓省内外鲜销市场,规范果桑种植投入品的使用和采收、包装、贮存卫生管理,提高鲜销桑果品质,确保绿色食品安全,打造攀西桑果名牌。三是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发展桑果汁、桑果酒、桑葚醋、桑果干等食品精深加工,延长桑果产业链,提升桑果产品附加值,进一步开发果桑市场。

3.4 强化投入,建立完善公共服务平台

关于成立中国果桑产业联盟的倡议书 篇8

近年来, 我国快速发展的国民经济正在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绿色、环保、健康的生活品质已成为告别贫困奔小康后人们追求的时尚。丝绸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传承引领时代潮流, 其上游蚕桑产业正从单一的种桑养蚕, 向着经济效益更好的产业资源多元化利用、果桑深加工与保健功能开发、休闲与文化旅游等方面延伸, 丰富和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与文化需求, 一个蕴含着千年历史文化积淀的蚕桑产业新领域正在崛起!

为进一步弘扬中国丝绸文化, 传承丝路精神, 以实际行动落实中央“一带一路”的战略部署, 着力推动蚕桑产业在互联网+农业的时代背景下, 融入现代化农业, 打造产品品牌, 扩大蚕桑产业多元利用产品在绿色种植、绿色消费中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有必要成立中国果桑产业联盟。

在此, 我们郑重倡议并发起成立中国果桑产业联盟 (筹) , 诚邀中国果桑产业链各单位、企业和个人加入, 为中国果桑产业健康发展群策群力。

中国果桑产业联盟 (筹) 将致力于整合联盟内部资源, 发挥以下功能:

一、促进各产区之间的经验共享与协作, 加强行业内监督与自律。

二、整合联盟内部资源, 大力开展对果桑种植户的技术培训工作, 重点培育新产区种植户可持续化、科学化、标准化管理的意识与能力, 帮助新产区科学规划种植结构, 合理调控果桑供需关系。

三、联盟致力促进企业与农业部门、科研单位与市场流通等良性互动, 推动建立公平、公开的交流合作环境, 推动果桑产业在中国的良性建设与健康发展。

2016年3月23日于广州

附:中国果桑产业联盟发起单位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生态桑产业】相关文章:

智慧生态产业06-05

生态茶产业06-23

生态养殖产业08-09

生态城市产业08-11

产业生态圈08-25

生态产业论文范文05-09

林业产业生态文明07-09

生态产业论文提纲11-15

生态旅游产业06-06

产业生态化08-18

上一篇:位置指示下一篇:低年级作文教学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