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体腔注射

2024-08-19

玻璃体腔注射(精选八篇)

玻璃体腔注射 篇1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0年4月-2012年8月我科完成玻璃体腔内注射患者251例, 其中男159例, 女92例, 年龄42~90岁, 双眼注射79例。

1.2 注射方法

(1) 在洁净手术室施行; (2) 眼部常规消毒, 结膜囊内滴0.5%碘伏, 维持2min; (3) 眼科医师常规外科洗手后行无菌操作; (4) 严格核查药品的有效期、存放条件、开启过程中注意密闭和无菌原则; (5) 常规在眼球颞下方或鼻下方, 角膜缘后4mm巩膜处注射。

1.3 围手术期易感因素的控制

术前: (1) 严格筛选患者, 对患结膜炎、睑缘炎、睑板腺功能障碍、倒睫、泪道阻塞、泪囊炎的患者, 先针对性治疗, 待炎症控制后注射。 (2) 术前3d开始使用喹诺酮类药物抗生素眼药水, 4次/d, 清洁结膜囊和泪道。 (3) 术前生理盐水冲洗泪道、结膜囊。 (4) 督查手术医生执行外科洗手法, 并进行培养监测。 (5) 监测手术间空气质量。手术间空气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手术效果, 关系到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率的高低[1]。术中: (1) 皮肤消毒:0.5%活力碘消毒术眼周围, 结膜囊内用0.5%活力碘滴眼, 维持1~3min后冲洗, 然后用无菌手术贴膜包裹上下睑缘, 使手术野与睑缘隔离。 (2) 严格无菌操作。 (3) 对确需实施双眼手术的患者, 应分别进行局部消毒并更换手术器械和药物。术毕在术眼应用0.5%活力碘消毒包盖。次日手术眼开放滴抗生素眼药水。术后:密切观察注射后患眼的情况, 对可能发生的感染性眼内炎和非感染性眼内炎及时做出鉴别诊断, 并做相应的治疗。

2结果

251例玻璃体腔内注射的病例, 无感染的发生, 保证了手术的安全。

3讨论

3.1 玻璃体腔内注射后眼内炎的发病率

玻璃体腔内注射术后眼内感染的发生是多因素的, 从选择患者到术后处理, 任何环节都可能导致注射后感染的发生。由于注射药物的不同, 玻璃体腔内注射术后眼内感染的发生率也有差别。玻璃体腔内注射糖皮质激素后 (曲安奈德) 细菌性眼内炎的发生率约为0.09%~0.87%, 应用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药物 (如雷珠单抗、贝伐单抗) 后细菌性眼内炎的发生率约为0.02%~0.09%。有报道其他眼内手术后眼内炎发病率在0.08%~0.68%之间。二者眼内炎的发生率基本一致[1]。

3.2 病因

最近的研究表明, 正常人眼睑和结膜囊的细菌基本相同, 其中表皮葡萄球菌最常见, 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我国孙旭光等报道的结膜囊的菌群分布与美国1997年眼内炎玻璃体切除研究组的菌群分布十分相似[2,3,4,5,6]。引起眼内炎的主要细菌是表皮葡萄球菌以及其他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占50%~90%, 其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肠球菌及其他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所占比例很少, 但是其预后要比革兰氏阳性菌差。混合性感染约占10%。由此可见, 存在于眼睑和结膜囊的细菌是眼内手术、眼内注射后感染性眼内炎的重要的细菌来源, 细菌通过术中眼球壁的手术切口进入到眼内, 从而引起感染性眼内炎发生。

3.3 围手术期的管理

(1) 术前应加强术眼局部准备, 特别注意对睑缘炎和睑板腺功能不良的筛查和治疗。应用抗生素目前尚无明确证据表明可降低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风险, 但确有证据支持术前应用抗生素可减少眼表细菌的菌落数。鉴于我国老年人中睑缘炎和慢性泪囊炎发病率较高, 眼局部应用广谱抗生素眼药水2~3d被证实可减少术后眼内炎的发生[7,8], 同时这也是中华医学会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要求的。 (2) 术前应用0.5%活力碘消毒术眼周围及睑缘, 结膜囊内用0.5%活力碘冲洗, 并保持1~3min, 可使结膜囊细菌培养阳性率下降96.7%, 使术后眼内炎的发生减少, 应当作为预防感染性眼内炎的主要措施[9,10]。无菌手术贴膜应包裹上下睑缘, 因开睑器在开睑的同时压迫眼睑导致睑板腺分泌物溢出进入结膜囊, 增加局部污染的风险, 是眼内炎发生的易感因素。 (3) 严格无菌操作和器械灭菌, 对降低术后感染性眼内炎至关重要。对确需实施双眼手术患者, 应分别进行局部消毒并更换手术器械和药物后手术。 (4) 术后注意患者的随访, 对可能发生的感染性眼内炎和非感染性眼内炎及时做出鉴别诊断, 以便及时发现眼内感染的迹象, 从而给予正确的诊断与治疗。如患者有明显感染高危因素 (高龄>70岁、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严重营养不良等) , 围手术期内可预防应用抗生素, 但不能取代眼科围手术期的专科处理, 更不能由于对药物的依赖而忽视无菌原则[11]。

总之, 玻璃体腔内注射后眼内炎是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 易感因素和环节很多, 关键在于预防。预防的重点是规范玻璃体腔内注射。在不断追求更低的发病率的同时, 针对不同患者、不同的危险因素, 采取不同的预防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摘要:目的:探讨玻璃体腔内注射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方法。方法:针对易引起玻璃体腔内注射后感染的因素进行分析, 建立健全严格的消毒制度, 严格管理无菌物品的使用, 强化手术环境管理及无菌技术制度, 强化眼科医师、护士管理制度。结果:通过完善围手术期感染控制流程, 提高医护人员预防手术感染意识, 确保玻璃体腔内注射的安全。本组行玻璃体腔内注射术251例, 无眼内注射手术后感染的发生。结论:玻璃体腔内注射围手术期规范细致的管理和操作是预防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重要措施。

玻璃体腔注射 篇2

【关键词】 玻璃体腔;雷珠单抗;脉络膜新生血管;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456-01

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neovascularization,CNV)是由多种病因导致脉络膜新生血管芽穿越bruch膜并在视网膜色素上皮下增殖新生的纤维血管组织。以CNV为主要病理特征疾病主要包括有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病理性近视、眼底血管样条纹、外伤性脉络膜裂伤和眼组织胞浆菌病等[1],其发病机制尚未十分明确。目前的研究认为,促血管生成因子(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抑制血管生长因子(如: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DGF)之间的表达失衡导致了新生血管的形成,因此抗VEGF的单克隆抗体雷珠单抗Lucentis的治疗也成为近年的研究热点[2]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入选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以及吲哚青绿造影证实有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患者,21例23只眼,其中湿性老年黄斑变性(AMD)12例14只眼,病理性近视4例4只眼,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5例5只眼。治疗前应仔细询问患者目前的症状,目前的用药情况,用药史以及药物过敏史,并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的视力、眼压、裂隙灯以及常规眼底检查情况。

1.2 眼内注药方法 术前1小时用复方托吡卡胺充分散瞳,每5分钟一次,每次一滴,共三次,术前滴用盐酸奥布卡因2-3次表面麻醉。应用试剂自带针头抽取玻璃瓶中药品约0.2ml备用,常规消毒铺单,开睑器开眼睑,针头从颞上方距离角膜缘约4mm处垂直进针,从瞳孔观察针尖后注入lucentis,注射完毕出针,消毒棉签加压数秒,测患者有否光感,如患者无光感,则从前房抽取房水0.1ml,检测到患者有光感后行绷带加压包扎,术后随访2-5个月。

1.3 结果 AMD组视力提高2行以上者8只眼(57.1%),病理性近视组4只患眼(100%)视力均提高2行以上,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视力提高2行以上者4只眼(80%),全部患眼均未出现眼内或全身不良反应。治疗前眼压12.88±2.1mmhg;治疗后为13.06±2.5mmhg,二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14眼(60.9%)治疗后眼底血管荧光素及吲哚青绿造影结果显示,CNV渗漏减轻。

1.4 结论 玻璃体腔内注射lucentis治疗CNV能改善部分患者视功能,减轻CNV渗漏,无明显毒副作用,可成为CNV药物治疗的新方法。

2 护 理

2.1 术前准备

2.1.1 心理护理 本组CNV患者大多为老年人,对医学知识缺乏正确的理解,对眼内注药存在紧张、焦虑而增加心理和生理负担,对注射十分不利[3]。我们在手术前热情接待病人,介绍有关lucentis治疗的知识,耐心细致地做好心理疏导与解释工作,增加患者治疗的信心,告诉病人此种眼内注药方式是一种手术时间短、安全、预后好的手术[4],并告知患者手术时应尽量配合医生,术中有穿刺痛是正常现象,使其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以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治疗

2.1.2 术眼准备 术前1小时用复方托吡卡胺充分散瞳,每5分钟一次,每次一滴,共三次,术前滴用盐酸奥布卡因2-3次表面麻醉,病人取仰卧位,应用10%聚维酮碘冲洗液充分冲洗结膜囊,络合碘消毒睑缘以及眼周围皮肤,开睑器打开眼睑。

2.2 术中配合

2.2.1 lucentis的提取 ①lucentis一支,由手术医师用试剂自备的1ml注射器临时抽取并排空前端气体。②常规核对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眼别、疾病名称,帮助病人取平卧位,脸部保持水平位。③手术时告诉病人眼睛注视正上方的视标,忌转动眼球,以免影响注射。当病人困紧张而不能与医师很好地配合时,可安慰病人,给予一定的心理支持。本组23例术中精神紧张者经上述心理支持,能很快地调整心态,积极配和手术。手术操作由医师独立完成,1ml针头从颞上方角膜缘后约4mm进针。④术毕常规用蘸有氟哌酸眼水的湿棉签加压注射部位球结膜,询问患者有无眼睛胀痛、测光感,如无光感应及时告诉手术医生做进一步处理。术毕涂眼膏盖眼垫,并加压包扎。

2.2.2 术中常见并发症的处理 ①球结膜下出血,对于治疗时结膜下出血的患者,向其解释出血的原因,为注射过程中损伤了结膜血管,这种出血会在一周左右自动消失,不必担心。②眼胀、眼痛:可能为注射后眼压增高所致,医生会立即前房穿刺以降低眼压。

2.3 术后护理

2.3.1 术后第l天复诊 仔细询问患者有无疼痛等症状,并取下眼垫,给予可乐必妥滴眼液滴眼,并测量患者的视力、眼压、扩瞳观察眼底的情况,一周后复查,随后每月复查一次,3个月左右再次行眼底血管荧光以及吲哚青绿造影检查,观察CNV渗漏情况。

2.3.2 术后指导 术后1-2d出現眼部刺激感、眼红等症状是正常反应;术后3d内避免洗头,严防污水流入眼内,尽量避免接触风沙、灰尘烟雾;术后1个月内尽量少用眼,避免眼疲劳;禁止化妆。特别是纹眼线,以免发生感染。禁食辣椒等刺激性食物.忌烟、酒定期来院复诊,时间分别为术后1天、7天、1个月。

3 小 结

眼内注药是眼科的一种重要治疗方法,而单克隆抗体Lucentis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CNV的形成及发展,从而成为一种可行的抑制CNV的治疗方法。从我们的临床护理工作来说,了解Lucentis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原理以及可能的并发症,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协助医生治疗以及术后健康宣教的临床护理,对于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以及减少手术并发症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 赵明威.开展我国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治疗研究[J].中华眼科杂志,2007,43(3):193-194.

[2] 王晓光,罗荣城.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的临床研究现状[J].肿瘤,2006,26(3):302-305.

[3] 陈秀英,谢风华.老年手术病人心理分析及护理[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7,13(15):2190-2191.

玻璃体腔注射 篇3

关键词:眼底疾病,玻璃体腔内注射给药,Avastin治疗,临床疗效

眼睛是人类重要器官之一, 用眼不合理、疾病、年龄等均可引发眼底病。常见的眼底病有DR、CNV、RVO、CSC、ARMD等, 这些眼底病严重损害了患者的视力, 对工作及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若治疗不及时或不当, 可致盲[1,2]。因此, 一旦确诊为眼底病应及时入院采取治疗, 对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院对360例 (500眼) 眼底病患者给予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治疗,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获得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于医院治疗的360例 (500眼) 眼底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96例, 女164例;年龄22~77岁, 平均年龄 (43.2±11.4) 岁;病程1~7个月, 平均病程 (2.8±1.6) 个月;经眼底荧光造影以及其他眼底相关检查确诊有91例 (145眼) DR, 57例 (65眼) CNV、84例 (126眼) RVO、65例 (75眼) CSC、63例 (89眼) ARMD;眼压14~21 mm Hg (1 mm Hg=0.133 k Pa) , 平均眼压 (18.1±2.0) mm Hg。

1.2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使用抗生素眼药水≥2 h, 将16万U庆大霉素用500 ml生理盐水稀释, 用于冲洗结膜囊, 局部滴4 g/L奥布比卡因。以患者角膜缘后4 mm睫状体平坦部作为进针点, 在无菌条件在, 将注射针垂直刺入玻璃体腔, 缓慢注入Avastin (Genentech公司生产) 0.06 ml治疗, 退针后用无菌棉签按压针口, 手术完成后, 在结膜囊上涂抹一层典必殊眼膏, 并用无菌辅料做好包扎处理。为了促进Avastin消肿、防渗漏、防渗出作用的发挥, 对于黄斑水肿严重的患者, 可增加0.04 ml曲安奈德 (Kenacort公司生产) 治疗, 需要引起注意的是, CSC患者不能给予曲安奈德等激素治疗。所有患者于术后1 d、3 d、7 d、28 d复查视力与眼压;术后4、8、12周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Avastin每月注射1次, 共注射2~3次。

1.3疗效判定标准视力矫正评估:采用标准视力表5分法评价治疗3个月后患者的视力矫正情况, 分为视力提高 (治疗后视力水平较治疗前提高, 提高程度≥2行) 、视力稳定 (治疗后视力水平较治疗前提高, 但提高程度<2行, 或治疗后视力水平较治疗前降低, 但降低程度<2行) 与视力下降 (治疗后视力水平较治疗前降低, 降低程度≥2行) [3]。有效:视力提高, 眼压恢复正常, 新生血管消退, 视网膜水肿与出血明显改善, 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明显变薄, 渗漏减少;无效:视力稳定, 眼底情况改善不明显, 但无长期眼压升高或新生血管增生等;恶化:视力下降, 发生玻璃体出血、眼内炎、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等严重并发症。治疗有效率=有效眼数/总眼数×100%。

2结果

2.1不同眼底病患者治疗效果比较360例 (500眼) 治疗总有效率为91.20%, 其中DR、CNV、RVO、CSC与ARMD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0.34%、90.78%、92.06%、93.33%、89.89%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眼底病患者治疗前后视力、眼压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比较眼底病患者治疗后视力明显较治疗前提高, 眼压较治疗前降低, 黄斑区视网膜厚度较治疗前变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注:不同类型两两比较, P>0.05

3讨论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脉络膜新生血管、视网膜静脉阻塞、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等眼底疾病具有发作反复、并发症多、病程长的特点, 若治疗不及时, 随着病情得不到及时控制而进一步发展, 视力与其他视功能均会受到严重影响, 甚至致盲, 使患者生活质量降低[4]。以往, 临床治疗上述眼底病主要采取激光、激素、对因、对症等, 均能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 但治疗后易复发, 远期治疗效果不太理性, 发生新生血管增生、黄斑水肿等并发症的可能性较高。眼底疾病反复发作的主要原因是血管渗漏治疗不彻底。除此之外, 长期黄斑水肿会导致视细胞凋亡, 引起视细胞纤维化, 最终致盲[5]。

格栅样光凝联合外科手术是以往临床治疗黄斑水肿的主要手段, 但该治疗方案对病变累及黄斑部200μm以内患者的治疗效果不太理想, 会加重黄斑水肿, 存在导致患者永久性失明的风险[6]。临床也曾通过向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治疗黄斑水肿, 但疗效不持久, 对伴有新生血管眼底病患者的治疗更为棘手。近年来, 有研究表明对眼底病患者局部或全身使用Avastin治疗, 可有效抑制新生血管的生成, 改善血管渗漏, 使存在于视网膜与脉络膜的新生血管消退, 缓解视网膜与黄斑水肿, 促进视网膜与玻璃体出血的吸收, 预防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与虹膜红变等并发症的发生, 使患者视力得到提高[7,8]。在本次研究中, 360例 (500眼) 治疗总有效率为91.20%, DR、CNV、RVO、CSC与ARMD治疗有效率均较高, 除了ARMD治疗有效率未达到90.0%, 其余4种眼底病的治疗有效率均高于90.0%, 与上述研究报道一致。说明玻璃体腔内注射Avastin治疗DR、CNV、RVO、CSC与ARMD等眼底病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在本研究中, 治疗后患者视力提高, 眼压降低, 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变薄。这是由于Avastin能够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发生结合, 降低其生物活性, 使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得到重组, 从而达到阻滞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 同时还可减轻视网膜水肿, 促进玻璃体出血的吸收, 达到减小黄斑区视网膜厚度, 降低眼压的目的, 使患者视力得到提高[9]。

综上所述, 对眼底病患者实施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治疗, 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有效提高患者视力, 改善视网膜与黄斑水肿, 促进出血的吸收, 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的生成, 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1]余晓锐, 王学珍.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治疗眼底病400例临床疗效总结.国际眼科杂志, 2010, 10 (10) :1913-1915.

[2]王洪格, 田景毅, 王金艳, 等.PDT联合AVASTIN玻璃体腔注射治疗高度近视性黄斑区CNV观察.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0, 28 (9) :1009-1011.

[3]田苗, 柳玲, 李凡, 等.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临床应用及护理配合探讨.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 8 (2) :13-14.

[4]张国明, 唐松, 曾键, 等.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激光光凝辅助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bevacizumab治疗临床疗效观察.中华眼底病杂志, 2012, 28 (1) :18-21.

[5]马臻, 王海燕, 王雨生, 等.光动力疗法联合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bevacizumab治疗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的疗效观察.中华眼底病杂志, 2013, 29 (4) :356-361.

[6]崔露艳, 马自勤, 惠延年, 等.光动力疗法联合抗VEGF治疗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的临床观察.山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3, 14 (2) :62-65.

[7]李菲, 陈长征.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bevacizumab后视功能的变化.中华眼底病杂志, 2011, 27 (1) :97-99.

[8]尹虹, 黎晓新, 梁建宏, 等.激光光凝及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bevacizumab玻璃体腔注射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疗效观察.中华眼底病杂志, 2012, 28 (1) :15-17.

玻璃体腔注射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11月~2014年10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 (以下简称我院) 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256例手术/136例患者, 其中, 男患者65例, 女患者71例, 年龄18~81岁, 136例患者中, 单次手术注射19例, 2次以上重复手术注射患者117例, 最多注射手术次数10次 (1例) 。136例患者中新生血管性AMD患者68例, 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PDR) 患者20例, 视网膜静脉阻塞 (RVO) 伴黄斑水肿患者24例。病理性近视性CNV患者17例,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7例。

1.2 方法

注射过程在手术室无菌环境下进行。手术步骤[2]:散大瞳孔, 爱尔凯因局部麻醉;查对雷珠单抗药物效期、药液是否有沉淀、变色及浑浊, 药液自冰箱取出后立即使用, 用1ml注射器, 18G滤过针头抽取药液, 30G针头穿次注射;应用10%聚维酮碘消毒眼周皮肤、眼睑及眼睫毛;将无菌洞巾覆盖于眼部;应用无菌开睑器;滴入5%聚维酮碘液, 等待90s;应用生理盐水冲洗眼睛;指导患者视线移开注射部位, 在角膜缘3.5~4.0mm, 穿刺, 注入雷珠单抗0.05ml/0.5mg, 避免水平轴取位, 向眼球中心进针;缓慢推注药物, 然后缓慢移除针头。后续注射轮换巩膜部位, 以免同一位置反复注射;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药膏结膜囊涂眼;眼贴膜贴术眼;术毕, 送病人观察室观察1h后返回。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由于患者对手术方法不了解, 对手术及视力改变情况持怀疑态度, 尤其对眼内注射产生恐惧、紧张、焦虑情绪。做好心理护理, 可减少患者对手术的顾虑。对待患者热情、耐心, 要针对性为患者介绍手术环境、手术医生、麻醉方式, 如何配合手术, 介绍同类病人的成功经验, 取得患者和家属的配合, 使患者以愉快的心情对待手术。

2.1.2 术前准备

给予抗菌素眼液点眼, 每日4次, 连续3d。术前应注意休息, 避免情绪紧张, 禁止吸烟、饮酒, 给予低脂饮食。如果眼部和眼周有感染, 先进行抗感染治疗, 待感染控制后再进行注射治疗。注射前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 如有对雷珠单抗及其成分过敏者禁止注射。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止注射。注射前与患者沟通, 让患者了解治疗目的和预后, 由于药物价格昂贵, 要告知患者注射后不能保证此药物对病情一定有效, 也可能出现效果不明显的情况。

2.1.3 控制基础疾病

血压140/90mm Hg以下, 空腹血糖3.9mmol/L~6.1mmol/L, 注射前眼内压>30mm Hg需进行降压处理, 待眼压降至正常范围才考虑手术。有心律不齐、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 注射前需做相应的检查, 必要时请专科医师会诊后再决定是否能够接受治疗。

2.2 手术中配合

2.2.1 查对手术器械、用物及药物准备情况

手术器械和敷料包要严格灭菌, 保证没有过期。开睑器、眼科规尺、显微剪刀 (剪贴膜用) 、显微镊保证关节灵活, 尖端无错齿、对合严密, 功能正常。检查药品包装盒是否完整, 有无破损, 药品是否在有效期内。雷珠单抗从冷藏冰箱 (2℃~8℃) 取出后, 应立即使用, 以防药液生物活性下降。置于室温 (<30℃) 的时间最长不超过6h。注射前观察药瓶性状是否与说明书一致。药液是否有沉淀、变色及浑浊。发现以上情况时不能使用。散瞳药准备复方托品酰胺, 麻醉药用爱尔凯因, 冲洗、消毒剂用5%和10%聚维酮碘液。

2.2.2 术中按玻璃体内注射操作流程严密配合手术

要求患者放松心情, 术中身体不可乱动, 尤其是头部和眼球。指导患者朝医生指定方位转动眼球保持固定不动。术中患者如想咳嗽、咳痰时, 应先报告医生暂停操作, 以免误伤眼睛。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 监督手术人员无菌技术执行情况。及时准确的传递术中用物。术毕结膜囊涂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 包扎术眼。观察病情1h后护送出手术室。

2.3 术后护理

2.3.1 术后观察

术后应严密观察患者症状, 如有不适及时处理。

3.3.2预防感染

注射后给予广谱抗菌素眼液点眼, 每日4次, 连续3d, 注射1周内禁止用手揉眼。

2.3.3 避免危险性操作

注射后可能出现暂时性视力模糊现象, 患者在视觉症状消失前应避免高空作业、开车等伴有危险性的机械操作。

2.3.4 术后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及处理措施

注射后可能出现眼痛、结膜出血、充血、对眼药过敏、眼内炎、晶状体浑浊、并发性白内障及外伤性白内障、还有注射并发症有眼内压增高, 继发性青光眼的可能, 出现以上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 并给予针对性处理, 如有眼压增高及时降压处理, 眼内炎、白内障给予药物或手术治疗。

2.4 健康教育及注意事项

2.4.1 健康教育形式

我院采用注药患者专人宣教形式, 有一对一宣教、发放健康教育手册、电话随访、定期组织患者沙龙, 10~15人的小型集中授课, 每月一次专家大讲堂等形式进行健康教育。

2.4.2 指导患者自我检测, 当出现以下情况时

咽部疼痛或不适、眼红加重、畏光、浮游体 (飞蚊症) 或视力下降, 需立即与主治医生联系。

2.4.3 避免长期过量接触辐射线

长期接触长波紫外线辐射, 可导致慢性蓄积性晶状体损伤, 诱发或加速AMD的生成和发展, 所以要避免在强烈的阳光、灯光或其他辐射线照射下工作和学习, 在户外活动时, 应戴有色眼镜, 以防辐射线直射眼睛。

2.4.4 饮食指导

患者不能吸烟, 要合理饮食, 多摄入含叶黄素较多的绿叶蔬菜, 少摄入高脂肪食物, 同时要进行适当锻炼, 控制体重及血压、血脂、血黏度。服用抗氧化剂, 即维生素C、维生素E、β胡萝卜素, 补充微量元素也能预防和延缓该病的进一步发展。

3 讨论

自2011年12月31日抗VEGF药物雷珠单抗获准引进中国后, 我院也于2012年3月起开展此项业务, 选择2013年11月~2014年10月注药256例手术/136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通过对手术期不同阶段护理措施的实施, 所有患者手术顺利, 未发生眼内感染、出血、眼内压增高等并发症。术后1月复查视力其中例123例患者有不同程度提高;复查OCT和荧光造影检查, 132例患者眼底新生血管可见不同程度消退, 黄斑部水肿、渗出减轻;13例患者虽视力无明显改变, 但有明显新生血管消退和水肿、渗出减轻情况;仅4例患者第一次注射后, 视力和眼底病变未见改变, 进一步眼科检查为黄斑萎缩或瘢痕化所致, 因此放弃再次注射。136例患者整体治疗效果显著。

由于黄斑变性、糖尿病黄斑水肿、或静脉阻塞等, 都是慢性疾病, 目前的治疗不能根治, 抗VEGF药物治疗, 总体来说是控制疾病的发展, 需要多次治疗, 国外推荐每月一次, 一年12次, 国内临床中先打3次, 以后根据需要决定再打针[2], 因此一定要清楚告知患者, 抗VEGF药物治疗绝不是“一针灵”。患者需要重复多次治疗, 平均每例患者每年需接受5~7次玻璃体腔内注射。本组病例最多10次, 最少1次。

玻璃体腔内注射后发生细菌性眼内炎者虽并不常见 (本组未见) , 但是眼内炎的发生率呈逐年升高趋势, 严重者可导致视力丧失, 甚至摘除眼球。细菌性眼内炎仍然是危害患者视力恢复最严重的并发症, 规范玻璃体内注射是降低眼内炎感染风险的重要举措[3]。很多临床试验证明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AMD效果十分令人振奋, 视力可以提高, 但这是一个平均数值, 具体到个人其实也有不提高, 本组4例患者发生此类现象, 甚至有视力下降的, 要根据病情, 如果已经萎缩或瘢痕化了效果就不好, 患者对此要能理解。

4 结束语

近年来, 抗VEGF玻璃体腔内注射治疗给血管愿性致盲眼病带来了希望, 然而患者病情的复杂性和对医疗护理要求的严格性, 要求手术室护士必须熟练掌握相关疾病知识和注射治疗的流程, 在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的每一环节精心护理, 才可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患者健康教育也是此项治疗的重要环节, 对患者采取有效的健康教育可使患者及家属积极配合医生正确诊疗, 同时也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陈丹, 樊映川, 李丽英.抗VEGF药物治疗新生血管性眼病的研究进展[J].国际眼科杂志, 2008, 8 (1) :123-125.

[2]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眼底病学组.中国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临床诊断和治疗指南[EB/OL].http://www.hyey.com/Medicine/Hospital/gnwzsjbzlzn/201204/197673.html, 2012-04-12.

玻璃体腔注射 篇5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 ROP) 是未成熟或低体重出生婴儿的增生性视网膜病变[1], 是严重危害早产儿视力健康的主要致盲性眼病[2]。规范的眼底筛查, 及时、合理的手术治疗是遏制病变发展, 降低失明率的根本方法。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 (ranibizumab) 目前被广泛用于治疗Ⅰ区ROP阈值期及阈值前Ⅰ型病变[3,4], 通过药物注射, 降低患儿玻璃体腔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水平, 促使ROP病变消退, 为正常视网膜血管发育赢得时间, 最大限度保存患儿周边视野[5]。我院自开展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ROP病变以来, 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行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的ROP手术病例24例 (48只眼) , 其中男婴18例 (36只眼) , 女婴6例 (12只眼) , 平均出生胎龄29.5周, 平均出生体重910g。24例患儿均确诊为Ⅰ区急重ROP, 其中AP-ROP4例 (8只眼) , 阈值前Ⅰ型及阈值期ROP 19例 (38只眼) , 4a期ROP 1例2只眼;合并虹膜新生血管8只眼, 合并玻璃体积血6只眼。

1.2 方法

所有患儿均在确诊后72h内于眼科无菌层流手术室完成手术。在儿科医生监护下患儿仰卧位, 术眼常规消毒铺巾, 表面麻醉下于患眼颞下方角膜缘后1.5mm睫状体平坦部进针, 玻璃体腔注入雷珠单抗0.05mL, 棉签压迫进针点半分钟使进针口闭合, 术毕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涂眼, 纱布覆盖1h。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NICU) 监护, 术后1周内观察术眼情况。本组患儿手术过程顺利, 术中及术后均未发生手术相关的眼部及全身感染情况, 未发生手术相关的窒息、缺氧等不良反应。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核对患儿信息

术前核对患儿信息, 便于有针对地观察患儿情况, 术中提醒医生相关注意事项。核对内容包括姓名、床号、出生胎龄、出生体重、矫正胎龄, 熟悉患儿全身情况, 如有无窒息史、吸氧史、心肺功能等情况。

2.1.2 充分散瞳

充分散大的瞳孔为顺利完成眼底手术提供有力保障, 需告知家长散瞳的必要性和安全性, 以解除家长顾虑。术前1h开始每隔10min给患儿滴复方托比卡胺眼液1次, 连续滴4次~6次至瞳孔充分散大至6 mm以上。滴药前应认真清洁双手, 使用棉签撑开患儿眼睑;药瓶口距离术眼约1cm, 避免直接接触术眼造成污染;滴药后保持眼睑撑开状态数秒钟, 并确保药液充分分布于患儿整个结膜囊内;滴药后使用棉签擦拭溢出眼外的药液, 避免流入耳内引起中耳炎等耳部感染;嘱家长用无菌棉球压迫术眼泪囊区3min~5min, 减少因药物经泪道、鼻腔黏膜引起的全身吸收。

2.1.3 喂养指导

为减少患儿在手术中因哭闹等原因发生呕吐或溢奶而呛入气管引起窒息或感染, 应告知家长术前尽量禁食1h~2h, 严禁术前哺乳。

2.2 术中护理

2.2.1 固定

因玻璃体腔注药手术耗时极短, 表面麻醉下无痛苦, 故不需要全身麻醉。可将患儿平放在手术床上, 双手置于身体两侧, 使用三角巾包裹患儿全身, 便可良好固定。术中协助医生在孔巾下固定患儿头部, 避免进针时患儿头部突然晃动。此外固定时护理人员双手置于患儿头部两侧, 避免挤压囟门、掐到气管、咽喉;固定时用力需适当, 避免使用蛮力, 造成患儿头、颈部软组织及颈椎损伤;双手前臂可协助固定患儿肩部, 配合头部制动;注意无菌要求。

2.2.2 术中监护

患儿术中全程使用心率、血氧监护仪, 护士需配合儿科医生观察患儿是否发绀、呼吸是否平稳, 全程监护口周颜色、面色、哭声变化及全身反应等情况, 并及时汇报医生。备好氧气、吸痰器等装置, 熟悉呼吸气囊、心肺复苏、气管插管、吸痰等操作, 以备协助突发事件的抢救。

2.3 术后护理

2.3.1 术眼护理

术后1h拆开纱布, 避免长时间眼垫覆盖, 增加形觉剥夺弱视风险。术后1周内遵医嘱术眼滴入抗生素眼液及眼膏。滴药前应认真清洁双手, 使用棉签扒开患儿眼睑, 切忌挤压眼球, 避免接触感染。

2.3.2 术后复查

术后1d、7d常规眼底检查, 检查前1h散瞳孔, 复方托比卡胺眼液10min~15 min 1次, 滴4次~6次, 禁食0.5h以上, 检查时协助固定患儿, 注意患儿面色、反应等, 检查后予妥布霉素眼液点眼3d, 预防感染。

3 结果

24例 (48只眼) 患儿均未发生手术相关的眼部及全身感染情况, 未发生手术相关的窒息、缺氧等全身不良反应。患儿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手术治疗效果理想:注药术后1周, 病变嵴完全消退、血管扩张及新生血管明显减轻或消退者22例 (44只眼) , 另2例 (4只眼) 注射后病变减轻不明显, 经光凝治疗后病变控制。患儿家长配合度、满意度高。

4 讨论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一类严重危害早产儿视力健康的增殖性眼病。病变发展的阈值期或阈值前Ⅰ型病变及急进型ROP病变, 需及时手术治疗, 阻止病变向4期、5期发展造成不可逆的视力损害, 甚至失明、眼球萎缩。

目前主要的手术治疗手段包括视网膜激光光凝和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前者通过光凝破坏视网膜无血管区, 达到改善视网膜缺血状态, 降低玻璃体视网膜中VEGF水平, 从而达到促使ROP病变消退的作用。然而对于病变处于视网膜Ⅰ区范围的阈值/阈前Ⅰ型患儿, 包括急进型ROP, 如行视网膜光凝治疗, 会破坏Ⅱ区、Ⅲ区大片视网膜, 造成永久性周边视野缺损[6], 并增加近视的发病率和程度[7,8]。另外, 急进型ROP患儿还可能合并玻璃体积血、虹膜新生血管、瞳孔强直等情况, 为激光治疗造成困难[9,10]。因此对这一大类病变处于Ⅰ区的急重ROP患儿, 我们采取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的治疗。雷珠单抗是一种人源性VEGF亚型单克隆抗体片段的重组体, 通过玻璃体腔注射, 可下调眼内VEGF水平, 达到消退新生血管、减轻组织水肿等功效[11], 从而促使ROP病变消退, 为正常视网膜血管的发育赢得1个月~2个月的时间。注药后的患儿部分后期仍需激光治疗[12]。关于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ROP的长远疗效与不良反应仍需进一步临床观察。

Ⅰ区急重症的ROP患儿大多出生胎龄在30周以下, 出生体重小于1 000g。这些患儿大多组织器官发育极不成熟, 抵抗力低下, 容易发生呼吸、心率、血氧的波动, 并容易发生感染。因此, 护理更应轻柔、谨慎、并严密监护。操作前应剪短指甲, 清洁双手, 戴好口罩、帽子;使用被服、三角巾应清洁柔软, 并及时更换;术中严格无菌操作, 术后检查用具, 如开睑器等亦要求无菌;眼药水注意避免瓶口接触患儿眼部造成污染, 术后眼药需病人单独使用。此外, 固定患儿时将患儿双臂平放于身体两侧后在用三角巾包裹, 注意避免早产儿手臂异常扭转、挤压造成软组织损伤、骨折等伤害。患儿置于手术床或检查床时, 护理人员需在床边守护, 小心患儿因翻滚、哭闹发生坠床。

关于散瞳孔, 部分患儿滴用复方托比卡胺眼液后会出现眼周皮肤苍白现象, 属于正常;部分患儿反复多次散瞳, 瞳孔仍无法达到6mm以上, 可能存在的原因如下:1眼药未真正滴入结膜囊, 如点药时患儿眼睑被放开过快, 未充分散布于结膜囊, 或患儿哭闹, 药水被挤出眼外;2患儿处于深睡眠状态;3ROP患儿发生瞳孔强直, 这一类患儿通常提示眼内病变程度严重, 需密切关注。

玻璃体腔注射 篇6

资料与方法

2012年9月-2014年12月收治渗出性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72例 (72眼) 。纳入标准:患眼最佳矫正视力 (best correct visual acuity, BCVA) <0.1, 无全盲;单眼发病;存在相对性传入性瞳孔障碍;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严重过敏体质及肾脏疾病者;合并严重心肺疾病者;治疗期间出现大面积的玻璃体积血、机化、增殖、牵拉性视网膜脱离, 需手术治疗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年限、病程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治疗方法:对照组: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0.1 m L (0.5 mg) , 每个月1次。治疗组:玻璃体腔注射曲雷珠单抗0.1m L (0.5 mg) , 每个月1次, 两组都治疗3次。在注射治疗中, 患者取表面麻醉, 开睑器开睑, 距角膜缘约4 mm平坦部进针, 选择合适的针头向球心方向刺入眼内深达4 mm, 直达玻璃体腔内。退针后立刻用棉棒压迫针眼片刻, 先嘱患者平卧位1~2 h使药物充分作用于后极部视网膜, 后再嘱其取半坐位, 睡眠时取侧卧位。

观察指标: (1) 视力检查:在治疗前与治疗后采用标准视力表进行最佳矫正视力的检查。 (2) 并发症情况:观察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的并发症情况, 包括前房炎性反应、角膜水肿、高眼压等。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分析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视力比较:治疗前两组最佳矫正视力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治疗后都有明显改善, 同时治疗治疗组的最佳矫正视力明显好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1。

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在经过观察, 治疗期间治疗组前房炎性反应、角膜水肿、高眼压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2。

讨论

雷珠单抗注射液为一种重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 其受体结合部位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VEGF-A) , 可防止并阻碍血管受体 (VEGFR1和VEGFR2) 在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的相互作用, 阻止血管内皮增生, 减少了视黄斑区血管的渗漏[3]。本研究治疗前两组最佳矫正视力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治疗后都有明显改善, 同时治疗治疗组的最佳矫正视力明显好于对照组 (P<0.05) 。

总之, 渗出性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的临床应用安全性更好, 有利于视力的快速恢复, 值得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渗出性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治渗出性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72例 (72眼) ,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 对照组给予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治疗, 治疗组给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结果:治疗后, 两组患者都有明显改善, 同时治疗组的最佳矫正视力明显好于对照组 (P<0.05) 。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渗出性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的临床应用安全性更好, 有利于视力的快速恢复。

关键词:渗出性老年性黄斑变性,雷珠单抗,视力,并发症,曲安奈德

参考文献

[1]戚沆, 陈长征.影响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反应的临床特征与基因因素[J].中华眼底病杂志, 2015, 31 (1) :95-97.

[2]赵莼, 王方, 陈磊, 等.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伴浆液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的疗效观察[J].中华眼底病杂志, 2015, 31 (1) :27-30.

玻璃体腔注射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初步筛查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来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就诊的经内分泌科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 经过眼底检查、OCT、眼底血管荧光造影等确诊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 并且排除有病理性高度近视、青光眼、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及视网膜手术史等影响视力因素, 最终筛选出46例患者, 50只眼, 患者33~77岁, 平均65岁。

1.2 方法

玻璃体腔注射前3 d用加替沙星眼用凝胶点眼, 手术按内眼手术要求操作, 常规消毒铺巾, 盐酸丙美卡因眼液点眼表面3次麻醉, 于颞下方角膜缘后4 mm用30G注射针头穿刺入玻璃体腔, 注射康柏西普0.1 m L后拔针, 用棉签轻压穿刺孔, 涂典必殊眼膏, 包扎。2周后用氪离子激光 (432 nm) 格栅样光凝或“C”字型光凝。光斑大小100~200μm, 能量100~220 mw, 时间0.1~0.2 s, 光斑反应Ⅰ级。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记录患者最佳矫正视力, 行裂隙灯、眼底检查、OCT及眼底血管荧光造影, 检查时间为术后一周、半月、一个月、三个月。同时监测眼压并观察有无视网膜脱离、眼内炎等严重并发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处理数据, 治疗前后的主要评价指标进行配对, 计数资料用n表示, 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用±s表示, 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治疗后的视力情况

患者治疗后的视力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见表1。

2.2 治疗后黄斑水肿、视网膜厚度比较

治疗后, 患者黄斑水肿均减轻, 视网膜厚度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降低。所有患者治疗后视网膜平均厚度为 (282.88+70.48) μm, 明显优于治疗前的 (479.96+138.08) μm (P<0.05, 表2) 。

3 讨论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是世界眼科学者公认的致盲眼病之一, 因该病发展缓慢, 加上许多患者对此病缺乏正确认识, 延误了治疗时机, 带来不可逆的后果[5]。黄斑区的渗出、视网膜水肿、视网膜缺血等原因引起的黄斑水肿成为影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力预后的主要原因[6]。以往临床上对糖尿病黄斑水肿的治疗主要为视网膜光凝治疗。针对DME, 选择格栅样光凝或“C”字形光凝。黄斑格栅样光凝的目的是重建血-视网膜内屏障的功能, 使得视网膜内层氧供水平增加, 视网膜血管渗漏的机会减少, 以减轻和消除黄斑水肿[7]。康柏西普的作用是阻断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介导的信号传递, 抑制新生血管的生长, 减少病变血管的渗漏。这两种治疗方法相结合可有效减轻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改善视力。

参考文献

[1]MISHRA PK, SINHA A, TEJA KR, et al.A computational modeling for the detection of diabetic retinopathy severity[J].Bioninformation, 2014, 10 (9) :556-561.

[2]KUMAR B, GUPTA SK, SAXENA R, et al.Current trends in the pharmacotherapy of diabetic retinopathy[J].J Postgrad Med, 2012, 58 (1) :132-139.

[3]DING J, WONG TY.Current epidemiology of diabetic retinopathy and diabetic macular edeme[J].Curr diab Rep, 2012, 12 (4) :346-354.

[4]刘晓玲, 孙心铨.重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以及眼底病激光光凝的规范化治疗[J].中华眼底病杂志, 2010.26 (2) :101-104.

[5]KRIECHBAUM K, PRAGER S, MYLONAS G, et al.Intravitreal bevacizumab (Avastin) versus trimcinolone (Volin A) for treatment of diabetic macular edema:one-year results[J].Eye (lond) , 2014, 28 (1) :9-15.

[6]GARNOCK-JONES KP.Bevacizumab in macular edema following retinal vein occlusion[J].Drugs, 2011, 71 (4) :455-463.

玻璃体腔注射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3月-2014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208例, 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4例, 其中研究组男52例52眼, 女52例52眼;年龄为41~78 (61.03±1.01) 岁;病程为2~24 (7.42±0.34) 个月。对照组男51例51眼, 女53例53眼;年龄为42~80 (60.92±1.02) 岁;病程为1~24 (7.37±0.29) 个月。208例患者中玻璃体积血34例, 高血压眼底病变36例, 视网膜静脉周围炎28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52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29例、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29例, 所有患者临床检查眼部虹膜表面有新生血管或房角镜检查可见房角有新生血管, 均签署自愿知情同意书, 2组性别、年龄、病情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在治疗前进行常规全面的眼科检查, 主要包括裸眼视力、眼压、眼底、房角镜, 对照组患者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治疗, 术前用20g/L利多卡因 (江苏济川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59049) 与7.5g/L布比卡因 (芜湖康奇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34020931) 按1∶1的比例混合3ml进行球后麻醉, 常规消毒后用开睑器撑开上下眼睑, 然后用810nm波长的半导体激光器并将探头中央放于角膜后缘约1.5mm并垂直巩膜处, 轻压巩膜并避开3∶00和9∶00方向, 开始时将功率设置为1500m W, 并根据睫状体组织是否出现爆破声调节功率并使用, 激光点数为18~32点, 发射方向与视轴平行持续时间为2000ms。研究组给予患者玻璃体腔内注射贝伐单抗 (Avastin) 治疗, 注射前用0.4g/L奥布卡因滴眼液 (沈阳绿洲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国药准字H21023202) 进行表面麻醉后并用开睑器打开眼睑, 在上方角膜后缘约3.5mm睫状体平坦处进针, 将25g/L Avastin (瑞士罗氏制药公司, S20120068) 0.05ml缓慢注入玻璃体腔内, 然后对前房穿刺放出适量房水。2组患者手术结束后用抗生素软膏进行涂擦并包扎, 并进行定期换药, 应用抗生素、甘露醇、皮质类固醇、散瞳剂等药物进行辅助治疗。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P<0.05

1.3 疗效评价

随访6个月, 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平均眼压、平均视力变化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成功率[3]。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眼压及视力

2组患者治疗前眼压和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3d、6个月眼压和视力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恢复, 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研究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近年来青光眼的发病率呈现显著上升趋势, 其中血管新生性青光眼大多继发于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等血管紊乱性疾病, 发病初期是虹膜表面形成新生血管, 进而形成纤维血管膜, 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遮盖小梁, 使眼压显著升高甚至丧失视力[4~6]。目前临床无根治性控制新生血管增殖的方法, 主要通过积极治疗原发性疾病、改善视网膜缺血并降低眼压来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保存视力水平[7]。

睫状体光凝术是应用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进行治疗, 主要利用激光的热凝固效应, 使睫状体发生热损伤, 进而达到破坏睫状上皮、减少房水、降低眼压的作用[8,9], 手术具有操作简便、价格合理、安全性高的特点, 但激光参数设置无统一标准, 临床治疗时不易准确控制, 且术后7d内眼压较高。Avastin是重组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 具有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所有异构体相结合的功能, 达到显著抑制新生血管生成的目的, 同时Avastin可以使内源化VEGF失去其生物活性, 显著抑制内皮细胞有丝分裂水平[10], 降低血管通透性来阻断新生血管的形成。手术具有操作简单, 快速降低眼压的作用, 且并发症少。

本研究通过探讨睫状体光凝术和玻璃体腔内注射术两种不同手术方案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差异, 结果表明应用玻璃体腔内注射治疗术后3d和6个月患者平均眼压和视力均有显著提高, 与睫状体光凝术治疗比较差异显著, 同时研究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率显著优于对照组, 因此应用玻璃体腔内注射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临床疗效显著, 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摘要:目的 观察两种不同手术方案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将208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4例。对照组给予患者睫状体光凝术治疗, 研究组给予患者玻璃体腔内注射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平均视力、平均眼压变化情况、并发症率及手术成功率。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眼压和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3d、6个月眼压和视力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恢复, 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玻璃体腔内注射能显著改善病情, 提高手术成功率并降低并发症率, 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治疗方式。

关键词:睫状体光凝术,玻璃体腔内注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疗效

参考文献

[1] 徐玲, 吴晓梅.光动力疗法在眼科疾病中的应用[J].国际眼科杂志, 2010, 10 (4) :730-733.

[2] 聂巧莉, 陶远, 吴欣怡, 等.小梁切除联合睫状体冷冻术与单纯睫状体冷冻术治疗绝对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效果比较[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2010, 24 (4) :58-61.

[3] 王建民, 马景学, 叶存喜, 等.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病因分析和手术治疗[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08, 6 (26) :557-590.

[4] Alkawas AA, Shahien EA, Hussein AM.Management of neovascular glaucoma with 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 intravitreal bevacizumab, and subsequent trabeculectomy with mitomycin C[J].J Glaucoma, 2010, 19 (9) :622-626.

[5] 杨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不同治疗方法疗效对比分析[D].大连:大连医科大学, 2012.

[6] Sawada A, Neufeld AH.Confirmation of the rat model of chronic, moderately elevated intraocular pressure[J].Exp Eye Res, 2011, 69 (5) :525-531.

[7] 李娇, 袁援生, 钟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治疗进展[J].医学综述, 2014, 14 (6) :1037-1040.

[8] 赖铭莹, 黄丽娜, 成洪波, 等.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0, 28 (10) :1123-1127.

[9] 龚玉静, 郝燕燕.睫状体光凝练和玻璃体腔内注射Avastin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观察[J].郑州:郑州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11, 46 (6) :937-939.

上一篇:胫骨近端下一篇:企业发展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