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分析

2024-05-24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分析(精选十篇)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分析 篇1

一、充分挖掘案例素材,构建案例运用平台

快速对案例进行获取,并保障案例的有效性,一直以来是地理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目标。但对于大部分教师而言,当今教学工作节奏较快,难以通过自己的查找获取有效案例。因此,各年级地理教师可以和教育主管部门之间进行协调,成立一个地理教学网站,通过这一平台进行地理教学的探讨。每个地理教师都可以将相关教育素材上传到该网站上,相关网站管理人员可以建立起一个案例资料库,地理教师可以在这一网站上注册,从而在资料库内对案例进行查找。在此过程中,地理教师应当对案例进行科学整理和分类,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建立案例库。高中地理教师需要参与到相关社会实践中去,对实际生活中的案例进行收集,例如当地城市环境、地质矿产以及气象规律等等,学校也可以和相关单位合作,从而从这些单位中收集真实案例。如果有教师可以提供具有一定价值的案例,学校可以在职称的评定上做出鼓励。

二、注重案例教学的效果,科学评价学习效果

一些教师认为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只要有案例,学生学习起来就会较为直观,教学效果就一定好。案例教学实际上属于一种教学方式,实施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案例教学方式,将知识更好地向学生传递。但是,教学效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学生学习的效果,最终还需要通过评价进行确定。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及时评价。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过程中,既要充分体现学生对教学的基本需求,同时还要关注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差异以及在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需要,最终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因此案例教学过程中,高中地理教师要高度重视教学的过程,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进行科学结合,并且将教师的评价和学生的评价相结合。

例如在学习“宇宙中的地球”有关知识时,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地球在银河系中所处的位置。这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让学生阐述自己对地球相关知识的理解,进而掌握不同学生对这方面知识的掌握情况,以此作为依据,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评价,将评价的结果和学生的以往学习情况相对比。最终将对比作为依据,进行接下来的课堂讲解。

三、对案例进行合理运用,加强学科之间的配合

在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高中地理教师需要对案例的应用方式高度重视。例如在学习“热岛效应”相关内容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本市环境作为案例,并就本市的实际情况向学生进行介绍,从而让高中生对所处城市的实际情况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在这样的基础上,对气候变暖和二氧化碳排放等相关知识进行深入了解,从而对这部分知识牢固把握。

此外,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学科之间的相互配合。高中地理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深刻了解所收集的资料,就需要将地理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进行科学结合,从而使学生所掌握的地理知识更加全面和系统,并且增加了所学地理知识的实用性。例如在学习“煤炭燃烧产物”以及“臭氧性质”或者“酸雨”等方面内容的过程中,高中教师可以将生物知识渗透到地理教学过程中,向学生讲解酸雨的形成条件等。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高中地理教学也开始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对案例教学方式进行使用,教师需要科学选择案例,与其他教育部门相互协调,建立地理教学平台,将地理教学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结合,从而提升高中地理教学的综合性和系统性。

参考文献

[1]郭立霞,张莉.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以“农业区位因素”一课为例[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

[2]雷竹.案例教学法在高二地理教学中的实际应用——以人教版教材为例[J].柳州师专学报,2011(2).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分析 篇2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分析

龙少波 宜春一中,江西 宜春 336000

摘 要 传统的地理教学方法一般是教师作系统的讲解,学生则静静地倾听、记录和领会。即使是运用案例进行原理印证,也是讲解案例,是以讲解――接受的教学模式进行的。在课堂教学中,显然教师是主角、中心、主动的传授者,学生只是配角、帮衬、被动的接收者。这与现代教育理论“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思想是相悖的,这也是导致我国中学生对地理不感兴趣,缺乏创新能力的主要原因之一。文章对高中地理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关键词 高中地理 案例教学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14-0034-02

从1991年起在我国进行的MBA教育,由于案例教学独特的教学效果,特别是它与MBA教育的成功结合,使得案例教学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使案例教学在我国的高等教育获得较大规模的运用,引起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案例教学正成为教育理论界与实践界在世纪之交的共同的“新宠”,在普通教育的学科教学中进行案例教学的探索正方兴未艾。

一、高中地理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使用的案例质量不高,缺乏合适的教学案例

案例教学中,案例的选择是案例教学的基础以及依托,也是师生之间交流和互动的教学平台,案例教学的内容是师生进行共同探讨和知识阅历交流的平台,通过教学案例的阅读、思考、交流和探讨,从而实现思维的碰撞、智慧的启迪等效果,案例教学中案例的质量对教学的效果起到了较大的作用。高中地理的教材中,案例教学涉及的知识大部分包括较多的知识点和章节中的内容,属于综合性质的案例,然而目前的高中地理的教学存在单一知识点的案例较多,综合案例较少,简单的案例也难以发挥辅导教学甚至引导教学的作用。

(2)学生适应能力不强,积极性不高

案例教学的实现应通过教师有效的教学和学生的积极配合来实现,案例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相应的经验和阅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然而学生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受到传统的教学方式的影响,已经形成被动的学习心态。因此,不能建立有效的学生学习模式,当然也难以形成积极有效的课堂教学。

(3)教师的教学专业技能以及实践经验不足

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组织和学生的学习起到引导和指引的作用,案例教学法对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以及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高中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和技术性较强的课程,教师应具备较强的案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能实现对地理教学的有效组织和控制,但由于大多教师缺乏相应的地理教学经验,学校以及相关教育部门也未建立有效的教师实践的`培训,从而难以建立有效的案例研究、教学判断和思考的教学。致使高中地理课的教学仅仅是对课堂的一种补充和说明,案例的启发较为简单,案例的点评不够深入,从而也难以形成对学生教学的启发,难以建立有效的案例教学体制。

二、有效提高高中地理案例教学质量具体措施

(1)选择高质量的地理教学案例

高中地理教师应通过多途径选择地理教学案例,通过书籍、报纸、网络等方面收集适合教学的地理案例,从而扩展地理教学的范围,也能通过积累经典的教学案例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以及课堂的教学效果。不仅能在日常的生活中注重思考积累案例,教师还可基于对教材以及学生教学特点的理解改编和自编案例。教师自编的案例能形成创造性以及适应性更强的地理案例教学,对教师的课程掌握程度以及教学专业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高质量的教学案例应通过不断地积累和实践才能形成。

(2)归纳迁移,拓展案例

地理案例只是以图表、图片,或者文字材料形式出现的素材,关键在于利用辨析、讨论等教学形式,在地理案例中,通过探究归纳出地理规律和地理原理,并在此过程中获得一定的地理技能。学生通过学习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需要在迁移运用中巩固。迁移运用的途径可以是单个地理原理、规律的应用,也可以是问题分析。拓展案例研究方法,可以设计一些微型案例(如高考试题)让学生在课后完成。

(3)提高学生的课程适应性和参与程度

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而教师则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引导者和启发者。案例教学模式是以学生的讨论和思考为启迪,通过教师的引导实现知识点的理解和串联,学生的参与程度对案例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对学生的引导,从而创设出积极有效的案例教学课堂。

(4)多种途径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高中地理教师应通过研究国内案例教学论文、参加地理案例教学交流和研讨、教学观摩等多种形式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为地理的案例教学积累丰富的经验,从而形成适合地理教学的案例教学程序,并通过对学生特点的了解和掌握做出适当调整。

参考文献:

[1]商治平。新课程标准下地理案例教学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应用分析 篇3

关键词: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应用分析

新课改对高中地理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提高公民的基本地理素养。除此之外,还要满足不同学生的地理学习需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高中地理课程是文科综合中的重要课程,案例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地理应用能力。

一、案例教学分析

案例教学是教师在课堂上以案例引导来完成知识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案例教学符合新课改的要求,打破了课堂枯燥无味的现状,真正将课堂知识和实际生活的运用相结合,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案例教学,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融入教师的教学思路中,通过对切合实际案例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模式建构

地理教学模式的建构基于案例教学的基本模式以及高中地理教学的特点,从基本的案例教学程序进行延展,最终形成适合高中生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

基本的案例教学程序:

提供案例—分析案例—归纳总结—知识拓展—反馈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程序: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自学思考—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共同讨论—学生:得出结论—教师:检测评价—教师:指导迁移—学生:运用练习—学生:反馈—教师:反馈评价

这样一套案例教学的模式,基本上可以填充高中地理教学的整堂课程,在教师提出案例时,要注意结合地理教学的重难点,提出典型有意义的案例,案例中可以结合图片、图表等综合性的元素,将要学习的知识内容的概念、规律和成因等归结到一个案例中,通过这一个案例,学生就可以在利用自己已有知识的同时,也学习新的知识。在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时,建议让学生根据自己已经思考的内容和结果,加入到小组讨论中,一边讨论,一边分享,从而得出最佳的结论。

三、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具体实施

对于高中地理教学来说,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需采用不同的案例教学。

1.完成知识与技能目标的案例教学

高中地理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是高中地理学习的基础,这方面的案例教学主要是针对教学大纲的内容学习要求来进行的。在进行案例选择时,应注意兼顾知识教学和技能教学。比如,在学习“交通运输网中的线”时,可以选择“泛亚铁路的建设”作为案例。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可先为学生提供一个关于泛亚铁路建设方案的图表,

如下表。

泛亚铁路三个建设方案的比较

对于这三个方案的提出,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思考,到底选择哪个方案最好,并且给出自己的理由。在进行这一教学时,学生需要借助地图来完成思考,同时还需要考虑到整个东南亚地区的地理情况以及经济问题,让学生从地形地貌、投资运营、里程长度、未来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当然,最终结果是中线优先,其他两条铁路作为辅助。

通过这种形式的案例教学,可以使学生形成整体的地理观,将地理的基础知识和实际应用结合起来。

2.注重过程与分析方法的案例教学

像针对过程分析的教学内容,就需要结合相应的案例来进行教学。这种案例强调学生体验和研究的过程,打造类似地理实验室的案例教学,将实验性的方法引入地理教学中。

比如,当前雾霾多发,这是地理方面的研究内容,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任务,即测量几个不同地区的PM2.5值,将学生分为几个不同的小组,到城市中心广场、火车站、汽车站、热电站、化工厂、公园、植物园、郊区利用PM2.5测量仪器进行PM2.5值的测量,并将数据记录下来,在课堂上综合成一个数据表格,通过实际情况分析城市不同地区PM2.5值的特点,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这种方式极大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几乎是自己完成整个教学探究的过程。

3.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案例教学

地理教学中有很多人文方面的知识,针对这部分知识,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情感态度,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上述PM2.5的例子为例,同样的案例,可以换一种方式来应用,通过PM2.5探测的结论,学生再来讨论环保和经济发展之间的问题,这就属于更深一层的思考,深刻认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案例教学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思想,对高中地理教学有积极有效的提升作用。对于学生而言,通过案例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探究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学到更多的知识。

参考文献:

[1]苏日念.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与探索[J].才智,2013(16).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分析 篇4

众所周知, 着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提出的一个新课题, 也是多年来都没有度过的瓶颈问题。目前越来越多的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 社会上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 这种种问题都表明, 高中的基础教育工作面临严峻的形式, 亟待改革。

对于高中地理学科而言, 这是一个理论性很强, 同时需要学生拥有广阔的视野和卓越的实践能力的专业, 这就需要基础教育上的双重侧重, 不能只注重理论, 也不能只注重实践。在教学过程中, 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是高中地理学科教学的重中之重。

2. 教学的相关概念和当前现状

2.1 涉及到的相关概念

2.1.1 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与应试教育相对的一个概念, 是近年来政府和教育部门提倡的, 以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包括思想水平、能力、身体和心理等各个方面的素质, 来为培养多方面人才打下基础的教学方针和教学模式[1]。

2.1.2 新课标

新课标是指为了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而采取的教学标准, 是整个教学活动赖以展开的最根本的标准, 也是在政府和教育部门各方面专家齐心协力地努力下制定出来的, 代表了我国教育发展的总要求和总方向[2]。新课标不仅包括宏观上的教育方针, 覆盖各个阶段的教育工作的执行, 同时也包括微观上的每一学期、每一周甚至是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的实现。

2.1.3 案例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的方法, 是在学习西方以及总结我国长期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一种教学方法。是指在课堂上, 老师布置课题, 同学分工合作查找资料, 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和老师一定程度上的指导, 而完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3]。这种教学方法真正地实现了教与学的紧密结合, 老师摆脱了过去一味“灌学”的现象, 学生也在真正意义上成为课堂的主人, 提高了自身各方面的素质, 为成长为社会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地理学科教育的现状

过去在传统教学理论的指导下, 学校只重视基础理论的教育, 课程设置古板而缺少变化, 致使学生经过专业的培养却根本没有掌握实际的能力, 学生花费大量时间所学习的东西却根本没收到成效, 最终由于缺乏必要的地理学素质而与地理无缘。

所以, 针对以上问题, 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 尝试探索案例教学的新模式, 致力于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 然而现阶段, 我国的高中地理学科的教学工作中, 案例教学的方法并没有实现全方位的利用, 也根本没有收到理想的效果。

一方面, 上到领导下到老师, 案例教学的方法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在应用上也不成熟, 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理论脱离实际、课堂陷入混乱的弊端。

另一方面, 学生长期接受传统的教育理念, 不适应素质教育政策下开展的新课标课程, 案例教学方法的采用, 反而使得学生不能抓住重点、全面地掌握地理知识, 同时由于合作学习能力的缺失, 也使得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做了很多无用功, 浪费了时间和精力却没有获得应有的成果。

3. 建议措施

探索出一条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推进高中基础教育发展的新途径, 建立合乎素质教育政策下新课标教学的新体系, 真正将案例教学这一先进的方法应用到高中地理学科的教学中去, 以促进素质教育政策的开展, 是摆在政府、学校和学生面前亟需解决的难题。

3.1 对于政府来说

首先, 在政策上, 坚持素质教育的理论不动摇, 坚持理论建设和实践建设相结合的总方针不动摇, 鼓励高中在大的方向不变的基础上寻求个性发展, 同时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 使学校地理教学呈现与现阶段教学不同的风貌。其次, 在资金上, 加大政府对学校的资金投入, 为学校发展案例教学提供资金保证。

3.2 对于高中自身来说

3.2.1 加强实践工作

地理学科可以根据新课标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需要, 运用案例教学法构建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做到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 而能力培养可以贯穿于实践教学的全过程。

3.2.2 加强学校教师队伍的再教育

教师要自觉地摆脱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 学习素质教育理念下新课标的各项要求, 增加对学生能力的要求, 扩充学生的知识视野, 同时培养他们合作学习的能力。在这种学与教的过程中, 教师的素质水平自然也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3.3 对于学生自身来说

学生必须自觉接受素质教育的理念, 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根据高中地理新课标的课程要求, 自觉地将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的操作结合起来, 利用网络、图书馆等现有的一切资源, 锻炼自己的能力, 使自己不但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 同时具备卓越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 为成为新时代社会上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而努力。

4. 结语

综观全文所述, 发展素质教育是新世纪以来提出的新课题, 也是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所在, 随着新世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 以及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政策战略性调整, 对于高中地理学科的教育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虽然目前来说, 高中地理教学中案例教学方法的使用还面临着重重困难, 但是, 在政府、学校以及学生的参与和努力下, 这种僵局终会被打破, 理论建设和实践建设终会寻找到融合的途径, 达成新课标的教学目标, 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摘要:介绍案例教学的相关概念, 发掘目前高中学科教育特别是地理学科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由出现的问题分析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 由此探索出一条推进高中基础教育发展的新途径, 促进素质教育政策的开展。

关键词:素质教育,新课标,地理学科,案例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焦莉.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理论与实践[D].2008, (06) :2-4

[2]李端蓉.基于高中地理课程理念的案例教学研究[D].2006, (08) :2

[3]侯建成.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误区与价值建设取向[J].地理教学.2013, (01) :40

[4]王春禹, 常丽.基于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地理高效教学方法探究[J].教学研讨.2012, (12) :243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初探 篇5

摘要: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而尝试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运用高中地理案例,分析、归纳了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特征,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也发现了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实践的成效和缺陷。案例教学强调“教”与“学”的双向过程,以案例为中心,通过师生间对案例进行剖析、研究、归纳、总结,有利于师生的互动,有利于渗透不同形式的教与学方式,使学生在参与案例的分析过程中不仅学习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而且逐步学会分析地理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步骤与方法。

关键词:案例教学 特征 形式 初探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地理教学理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教学理念的转变必然带来教学方法的改变,研究性学习、案例教学越来越引起广大地理教师的重视。

一、案例教学法的内涵

案例教学法(Case Study)最早于1870年由当时担任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的克里斯托弗·朗道尔(Christopher Columbus Langdell)教授创立。我们对案例教学法有这样的理解: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基于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深入角色,分析案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培养学生独立和主动学习的能力,养成独立的判断和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能力;目的是通过有限的精选过的地理知识实例,培养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和地理概念,进行解决新问题的活动。地理案例教学的实质就是贯彻“地理教学不只是传授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自已学会学习地理,同时向学生传授地理学习方法”的教育理念。

二、案例教学的特征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的“学”的方式都要发生很大的变化。与其它教学法不同,案例教学是以案例为研究对象,以问题为导向,以探究为基础的课堂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所具有的特征都将有助于高中学生增加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案例教学的特征如下:

1、教学过程开放。案例教学的一大特色是师生互动,共同参与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和教学过程是一个开放的体系。

2、学生自主学习。在案例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活动是真正被关注的中心,教师的角色就是唤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积极参与精神,鼓励学生自主的思考、自主的交流、自主的学习,并进行总结或提炼要点。案例教学中学生在阅读案例内容、寻找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表达自己观点等方面都可以发挥很大的自主性。

3、探究性。案例教学把教学变成了一种特殊的探究活动,师生共同对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围绕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完成探究内容的确定、解决问题、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过程。整个过程是学生敏锐发现问题,主动提出问题,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探求结论的学习过程。

4、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案例教学是使用特定案例学习某种原理或思想的方法。成功的案例教学是把原理的学习与实践的应用融合在一起,相互渗透,相互支持。

另外,案例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一剂良方。真实的案例更能让学生产生与案例角色有情感联系的意识,将自身融人案例,这时思想教育自然是水到渠成。

三、案例教学的形式

案例教学是培养高中学生地理思维和地理决策能力的途径之一。案例的使用有不同方法,一种是分析型,一种是决策型。

分析型案例教学的基本环节是:阅读案例——案例分析——内容扩展。下面是环境教育的一个案例:

在北京市郊区的杨镇的有一片面积近3000亩的湿地。一家开发商看中该地区,准备在此开发建设“京东大芦荡休闲旅游度假村”。该消息传出后,当地村民十分高兴,并纷纷积极配合开发商的征地工作,并希望将来能到度假村工作。

但是,环保志愿者得知该消息后,却纷纷为这片湿地的命运担忧。当环保志愿者多次赴现场进行考察,四处奔走,先后在多家媒体发表文章,呼吁政府采取行动保护这片湿地。

最终,当地政府对该事件进行了全面的调查,采纳了环保志愿者的建议。

呈现案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在这一事件中,我们清楚地看到,事件中不同的角色所持观点各不相同,所采取的行动亦各不相同。那么,他们为什么要持那样的观点,采取那样的行动,又为什么会产生矛盾冲突呢?然后安排学生对环境事件中色的身份、行为、观点及行为后果进行行为价值分析,了解人的环境价值取向起着什么作用。最后安排学生分析其他社会现象中人的环境行为及价值观取向。

这段教学的基本结构如下:

内容目标:国民环境行为价值分析

案 例:要湿地还是要度假村? 案例使用:分析案例中不同角色的行为反映出的环境价值观

结 论:环境价值取向起着决定作用扩展:从环境价值观的角度分析并认识其他社会现象中人的环境行为。

分析型案例教学需要教师从案例中提取引导学生认识地理基本原理的问题,使学生通过案例分析,一步步学习对地理现象和问题的分析判断方法。

决策型案例一般采用分段式学习方法:案例(部分)呈现——提出 问题——学生思考、判断、决策——案例(部分)呈现——检验判断或决策。这种学习的特点是案例本身为学生留下疑问和讨论的空间,使学生有机会通过判断和决策提供解决问题的办法。下面是曾在教学中使用过的案例:

教师在与学生学习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三册荒漠化的防治时,利用课本案例——我国西北地区。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课本自学案例,或者利用多媒体,图文并茂地展示案例,学生似乎来到了“现场”。学生很快进入情境,充分感知了案例。此案例,我们设计了三个层次的问题:

①什么叫做荒漠化?荒漠化的景象和荒漠化形成过程是怎么样的?(这是浅层性的设问,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对案例的探究,了解荒漠化的含义,因此属于知识性的探究。)

②我国西北荒漠化的形成原因是什么?(这是对前一层次的提升,要求学生从前一层次的现象的认识上升到原因的分析;要求学生探究出正确的行为倾向,因此属于行为性探究。)

③请为荒漠化防治提出对策和措施。(这一层次的设问,给学生提供了创新的机会,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属于创新性探究。)

通过这三个问题的设置,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被极大的诱发了,可以一次又一次的扩展学生思维空间,进行探究性学习。

比上述活动更为开放的学习方法是教师只提出问题,不提供备选方案,直接由学生进行决策。支持这个案例教学的地理理论内容,可 以安排在案例出现之前,也可以安排在活动之后、结论之前,还可以把原理的学习与活动结合起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把自己的判断和决策与实际发生的状况做比较,并在教师的引导下从自己的研究活动中理解相关的地理原理。

四、案例教学中的师生 1.案例教学中的教师

案例教学中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一方面,理论课要讲深透;另一方面,走到学生中间,主动营造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环境氛围。在案例教学中,教师还应特别注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分析问题,开拓他们的视野。在案例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指导者和推动者,其角色定位是要领导案例教学的全过程。其责任有三,一是课前教师要有针对性地选择案例;二是课堂上教师要领导案例讨论过程,不仅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去争辩,去做出决策和选择,去“解决”案例中的特定问题,进而从案例中获得某种经历和感悟,而且要引导学生探寻特定案例情景复杂性的过程及其背后隐含的各种因素和发展变化的多种可能性。在这里,正像一些有经验的案例教师讲的那样,教师既不能无所事事,任课堂讨论自流,也不能严格控制讨论过程,不让学生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因而,这种讨论对于教师来说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三是教师要负责案例更新。要使案例教学跟上时代的要求和反映当前的实际,教师必须不断地进行案例更新。因为,案例更新是保持课堂活力的血液。

2.案例教学中的学生 在案例教学中,学生必须扮演一个积极的参与者的角色。具体来说,学生应该做到:

第一、认真准备。学生应认真阅读或倾听案例的背景材料及相关内容;要善于从错综复杂的案例情况中寻找问题,发现线索;要能对可能出现的情况有所预料并作好记录,拟订发言提纲。

第二、积极参与。在案例教学当中,学生应积极参与,争取发言。案例分析为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提供了机会与场所。学生应以案例中的“身份”或“扮演的角色”去观察与思考“假设案例”中的问题,锻炼学生面对复杂多变的情况,运用职业判断;针对案例提供的情况,拟订方案,制订方案实施程序,确立实施重点,直至撰写出总结报告。学生通过积极参与案例分析讨论,除能提高决策能力及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外,还能锻炼学生团队协作精神,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第三、总结收获。只有善于总结,才能不断进步。案例讨论后,学生应总结自己在案例阅读、倾听、发言准备和案例分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在对案例理解和适用理论上的收获,并形成书面报告。在总结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新问题,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决策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五、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效果 1.案例教学的成效

(1)便于学生深度理解概念和原理

高中地理案例具有相关的背景资料,而且具有直观、形象、典型 等特点,利于学生感性认识的深化,有助于学生进行深入的探讨和思考,加深了对抽象地理知识和原理的理解。

(2)培养了信息收集和处理的能力

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案例教学是围绕着一个个案例展开的,以解决问题和表达、交流为结束。在此过程中,许多学生在开放性环境中,如从图书馆、Internet上学会了自主收集和加工处理资料和信息,能力得到了提高。

(3)训练了思维能力

教学中选择的一些地理案例来源于现实生活,有些是热门话题,如温室效应、人口问题、城市化等,其中既有地理知识体系的核心内容,也有相对次要的部分。学生综合运用地理原理和其他相关学科知识及经验剖析案例,把握案例的关键;教师有意识地对案例进行引申和扩展,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拟定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发展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

(4)获得了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体验

案例教学是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积极进行类似科学家探索的活动,在老师的指导和与同学的交流中,获得体验,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关注地理时势,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以及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

(5)进行了思想教育

案例教学联系社会实际,能恰如其分地进行思想教育,特别是联系乡土地理的案例,更能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建设家乡、建设祖国、保护环境的最热烈、最真挚的情感,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

2.存在的不足

任何一种教学方式和方法都有其局限性,案例教学也不例外。(1)高中地理是一门文理交叉的综合性课程,对教师的要求较高,使高中地理案例的选择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不是专职教师,在进行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时,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高中地理案例教学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以教师的有效组织为保证,以精选的能说明问题的高中地理案例为材料;针对不同的地理教学内容,可以设计了讲解式案例、讨论式案例、活动式案例和调查式案例。而要做到这些方面的有机结合往往较为困难。

(3)案例教学不能替代系统的理论学习和讲授。案例教学的优势是明显的,但也不是完美无缺的,反过来讲,传统教学虽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至少有两点是不容忽视的。其一,它的连贯性强。这对于某些教学内容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例如自然地理部分。其二,在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的灌输中,传统教学仍是必不可少的。

(4)案例教学的实施要与整体教学环境相配合。要使案例教学充分发挥其功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不但教学案例本身质量要高,还要求教师具备相当的知识、经验和技巧,并需要占用相当多的精力和时间。这就需要课时安排上兼顾理论讲授与案例教学,并能在教学设施上创造条件。如果学校能够提供模拟仿真的环境,案例教学的效果会更佳。

六、案例教学的展望

地理案例教学开始并不着眼于讲授系统的地理知识,而是按照精选的地理案例来组织地理教学,使学生逐步深入了解地理知识内容,了解地理思想,学会发现地理规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地理认知能力,为学生最终掌握地理系统知识服务,说明地理案例教学是更加符合系统教学的要求。地理案例教学反对传统教学一味讲求系统传授知识,面面俱到地讲授各种领域的完整知识,事无巨细都要求学生学习、记忆等做法。相反,提倡敢于大胆进行“缺漏”教学,让学生学习最基本的,有可能终生都能记住的地理知识。因此地理教学必须注重发展学生的这种潜能,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自己探索地理知识的能力,这将会使学生终生受益。

主要参考文献:

⑴地理课程标准研制组《地理课程标准解读(实验)》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11 ⑵案例教学指南》郑金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分析 篇6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高中 地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250117

一个好的案例,可以使整个课堂的氛围活跃起来,同时为课堂增添一定的色彩,还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有效提高。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法可以有效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一、充分挖掘案例素材,构建案例运用平台

快速对案例进行获取,并保障案例的有效性,一直以来是地理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目标。但对于大部分教师而言,当今教学工作节奏较快,难以通过自己的查找获取有效案例。因此,各年级地理教师可以和教育主管部门之间进行协调,成立一个地理教学网站,通过这一平台进行地理教学的探讨。每个地理教师都可以将相关教育素材上传到该网站上,相关网站管理人员可以建立起一个案例资料库,地理教师可以在这一网站上注册,从而在资料库内对案例进行查找。在此过程中,地理教师应当对案例进行科学整理和分类,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建立案例库。高中地理教师需要参与到相关社会实践中去,对实际生活中的案例进行收集,例如当地城市环境、地质矿产以及气象规律等等,学校也可以和相关单位合作,从而从这些单位中收集真实案例。如果有教师可以提供具有一定价值的案例,学校可以在职称的评定上做出鼓励。

二、注重案例教学的效果,科学评价学习效果

一些教师认为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只要有案例,学生学习起来就会较为直观,教学效果就一定好。案例教学实际上属于一种教学方式,实施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案例教学方式,将知识更好地向学生传递。但是,教学效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学生学习的效果,最终还需要通过评价进行确定。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及时评价。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过程中,既要充分体现学生对教学的基本需求,同时还要关注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差异以及在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需要,最终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因此案例教学过程中,高中地理教师要高度重视教学的过程,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进行科学结合,并且将教师的评价和学生的评价相结合。

例如在学习“宇宙中的地球”有关知识时,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地球在银河系中所处的位置。这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让学生阐述自己对地球相关知识的理解,进而掌握不同学生对这方面知识的掌握情况,以此作为依据,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评价,将评价的结果和学生的以往学习情况相对比。最终将对比作为依据,进行接下来的课堂讲解。

三、对案例进行合理运用,加强学科之间的配合

在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高中地理教师需要对案例的应用方式高度重视。例如在学习“热岛效应”相关内容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本市环境作为案例,并就本市的实际情况向学生进行介绍,从而让高中生对所处城市的实际情况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在这样的基础上,对气候变暖和二氧化碳排放等相关知识进行深入了解,从而对这部分知识牢固把握。

此外,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学科之间的相互配合。高中地理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深刻了解所收集的资料,就需要将地理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进行科学结合,从而使学生所掌握的地理知识更加全面和系统,并且增加了所学地理知识的实用性。例如在学习“煤炭燃烧产物”以及“臭氧性质”或者“酸雨”等方面内容的过程中,高中教师可以将生物知识渗透到地理教学过程中,向学生讲解酸雨的形成条件等。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高中地理教学也开始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对案例教学方式进行使用,教师需要科学选择案例,与其他教育部门相互协调,建立地理教学平台,将地理教学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结合,从而提升高中地理教学的综合性和系统性。

[ 参 考 文 献 ]

[1]郭立霞,张莉. 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以“农业区位因素”一课为例[J].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

[2]雷竹. 案例教学法在高二地理教学中的实际应用——以人教版教材为例[J]. 柳州师专学报,2011(2).

[3]严士清. 案例教学法在人文地理理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杜能农业区位论中的案例教学为例[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9).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法探析 篇7

案例教学法在1870年最先应用于法律教育中, 后来被推广到各类教育教学中。地理案例教学法, 是从分析某一典型的地理事实材料入手, 探究地理事物的时空演化规律, 由具体到抽象, 由感性到理性, 促使其原理与现实世界相结合。其基本思想是培养学生独立和主动学习的能力, 形成独立的判断与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能力;目的是通过有限的精选过的地理案例, 培养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地理案例教学法的实质就是贯彻“地理教学不只是传授地理知识, 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地理, 同时向学生传授地理学习方法”的教育理念。

新课改实施以来, 地理案例教学已成为高中地理课程比较重要的内容和教学方法, 受到了越来越多教师的关注和重视。地理案例教学是一种启发式教学方式, 它主要通过为学生展示社会中实际的地理问题作为案例, 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根据案例的信息进行讨论和交流, 其中蕴含不断寻找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它能够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 活跃课堂气氛, 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能力, 加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同时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地理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意义

1.开展案例教学, 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地理课程称得上是文科课程中的理科课程, 它需要更多的理解。因此, 地理课程务必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并且应用地理知识。教师根据教材选择地理案例开展案例教学, 通过对案例的思考引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发散性思维, 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的教学为例, 城市化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 它不仅包含地理因素, 还有人文因素。人文知识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 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时候进行一定的人文知识发散, 能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教师首先进行导入学习, 播放影片《民工潮》片段, 以及展示长三角地区城市的土地用地规模。提问引出悬念:为什么民工都往城市流, 选择进城呢?长三角城市土地日益扩大又是一种怎样的现象呢? (答:农村比较贫困、资源贫乏, 城市资源多, 机会也多, 民工能够获得更好的收益。) 教师可以进一步提问:为什么在城市里能够获得更好的收益呢?从人文的角度切入, 通过直接感知引起学生兴趣, 引出问题, 激发学习欲望, 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投入课程学习中。之后再结合课本图及案例, 分析完成课本的活动题, 回答并总结出城市化不同阶段的特点:城市化分为初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 发展速度逐渐变得缓慢, 地域扩展趋势日益缓慢。根据资料分析抽象出自己所需的内容, 并能进行对比总结, 提高学生的概括分析能力, 并能更好地记忆、区分知识。

2.开展案例教学, 活跃课堂气氛

高中学习紧张, 学生大多数都有很大的心理压力。地理学习相对于文科其他科目难度偏大, 难免会造成学生的害怕心理。案例教学非常注意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兴趣, 许多案例都贴近学生的生活环境, 或者是根据社会关注热点而选择的。教师可以通过开展课堂活动或者采用故事以及幽默语言来展开案例教学, 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减缓他们对地理学习的恐惧心理。

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节《城市化》的教学为例, 教师投影出示上海市的卫星城镇建设图、交通改善图以及住房图等, 探讨上海为解决城市化的问题做了哪些方面的工作, 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总结城市化带来的问题, 除了上海市的做法, 还有什么想法。借上海的例子, 一方面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 让学生自己解决城市化问题及掌握措施, 活跃思维;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树立学习意识, 分析当地的城市化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 除了共性外, 还有没有自己的个性问题。对于问题展开讨论, 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结合身边的地理, 落实乡土地理的教育, 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 从身边的环境小事做起, 落实环境教育。展开问题研究活动“从市中心到郊区, 你选择住哪里”, 分成四组, 对当地三个住房地段进行调查, 分析该地段的房价要求、居民的要求, 探讨居民为何要在该地段购买住房, 以及基础设施设置等其他与居民购房有关的因素。利用课前小组探究形式对所学问题进行浅要了解, 不仅让学生掌握知识, 了解知识来源于社会, 还能培养学生深入交际表达能力以及合作探究能力。课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实际活动, 带领学生开展实际调查, 自己编写调查问卷, 统计调查结果, 与之前讨论的结果进行对比,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开展案例教学,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新课程标准理念下, 课堂的主体是学生, 教师在课堂上的主要作用是引导学生, 处于主导地位。开展案例教学, 学生积极参与思考, 教师给予适当的点评和指导。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因人而异, 因材施教, 保留学生个性的同时, 促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愿。

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过程为例, 高一年级的学生身心日渐成熟, 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观察推理能力, 同时好奇心也比较强, 对天文宇宙知识的兴趣较浓, 但思维大多以形象思维为主, 缺乏理性的认识。首先问学生认识的天体有哪些, 然后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有关宇宙的视频, 让他们观察并回答录像中有哪些天体, 并给学生补充其他类型的天体介绍, 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选择几种主要的天体类型说明其主要的特征, 增加教学的趣味性, 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的兴趣。由此引出天体的内涵, 展现宇宙的物质性并简要说明地球的宇宙环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思考回答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是怎样的, 培养学生自主思考探究的能力。课后, 教师还可以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星座”展开自主探究活动。将学生按照不同的星座进行分组, 每一个小组内的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料对本星座内的星体进行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调查, 并且让学生自由发挥讲述星座的故事, 让地理课堂更加个性化, 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当前中学地理案例教学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中学地理案例教学法存在的问题

(1) 从教师方面看, 多数人认为案例教学单纯是一种教学方式, 自己编写案例难度很大, 造成案例来源渠道单一化。案例教学法对地理教师本身的素质要求高。因此, 案例教学法没有引起广大地理教师足够的重视。 (2) 从学生方面看, 案例教学法难以适应“勤于思考”的课堂教学, 讨论时可能会出现“冷场”, 案例教学的目的不能充分体现出来。 (3) 案例教学法本身主观性很强, 教师对案例的选择不当可能给学生造成模糊认识, 不能真正发挥案例教学法的长处。

2.针对中学地理案例教学法存在的问题所采取的对策

探索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模式 篇8

一、新颖的教学引入

引入是授课的前奏,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鲁教版教材中每章节的开头都有和生活相关的小问题和精美的图片,能调动学生的热情。如“明前龙井”在日本栽植不好,赵亮的父母6月买房,1月阳光却被挡住等生活性很强的例子就很好。若能匠心独运,新颖别致,势必一开始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好的引入应是语言精练,文辞优美、流畅,创造意境,或诗词,或图片,也可用精致的多媒体动画等多种形式,于平凡中提炼问题。又如学习“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时,可这样导入:2006年的春运工作到昨天为止刚刚结束,全国交通部门共发送旅客超过20亿人次,你知道交通压力主要来自哪一类旅客吗?(学生回答:民工)你知道民工流是如何产生的?我们今天就来研究包括民工流在内的人口移动现象———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以感性认识先入为主,从而拉开授课的序幕。

二、案例情景的精心创设

案例情景的选取是授课的基础,是问题设计的载体。这就要求教师对所授内容精熟,先研究《课标》的要求,把握重、难点和前后知识联系,在充分研究学生后选取背景材料,并且要在课堂教学时对一些目的性不强、相对简单的知识点进行必要的适当取舍。材料的出示要以文字内容为主,也可以结合图片,但最好紧扣教学目标,联系生活,关注热点,体现地理学的实用价值。教师平时就要培养分类建立材料库意识,从而用时信手拈来,从容高效。有了原始材料后,不能生搬硬套,还应将材料改写,力求以最精练的文字表达最丰富的教学内涵,特别是成组材料的出示更应如此。如在学习“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时,可利用以下两组材料对我国“民工流”进行分析。

案例一:80年代以来,我国每年有超过8000万农民进城打工,一时间涌向大街小巷。有人大声惊呼“民工潮”,又一次“农村包围城市”。

案例二:今年春节刚过,小王和邻居们就琢磨着早些来城里找活干。家里农活只几天就忙完了。他打算再苦几年,学个技术,回去办个小厂,自己当老板。

三、研究问题的合理设计

认识论认为,人类是在对自然的漫长认识过程中逐渐获得认识、提高能力的。传统教法往往只注重传授结论,这种记忆是短暂的,只有通过研究得出的答案才能经久不忘。案例教学法正是通过一个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形成获取丰富的地理表象信息,再通过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甚至想象,从而形成理性思维。正因为如此,学习问题的设计就成为案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钻研教材,“蹲下身子”研究学生;(2)充分结合案例背景材料;(3)问题成组出现,梯度差异合理。

综上两组材料设计讨论题如下:

1. 结合案例一:你知道“农村包围城市”(民工流)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2. 结合案例二:以小王为例,分析民工流对人口流出地区的影响?

3. 请你站在城市(流入地区)的角度分析,农民工该不该进城?

四、有序的课堂调控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程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而主体作用的发挥除受学科特点影响外,更取决于教师的主导作用。基础性问题应提倡学生独立思考,而对于难度较大、能力要求较高的问题则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组织讨论。这样不仅让学生在共同研究的过程中掌握基础知识,训练思维能力,而且对于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流利的口语表达能力都是传统教学根本无法比拟的。教师应精炼语言,尽可能少讲,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这其中包括一些承转语言的自然过渡,例如在介绍完地形和气候对城市区位选择的影响后,可这样介绍河流因素的影响:位于黄河岸边的兰州,地处黄土高原,属西北干旱区,为什么仍能形成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

五、必要的课堂总结

一节完整的地理课应是首尾呼应,前后衔接自然,如行云流水,和谐、紧凑、完美,使知识得以概括、深化、升华,提升到更高的理论层次。无论何种结尾方式,都需要学生广泛参与,甚至可采取角色反串,让学生上台总结,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世界洋流的分布”后,可让一个学生指洋流分布图,另一学生回答,而其他学生评价。又如在学完“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的基本内容后,可这样留下课后活动题:“社会调查:我身边的人口迁移”,通过走访等形式,要有自己的观点分析,从而加深对人口迁移的理解。

浅议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案例教学 篇9

关键词: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新课程背景

一、什么是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 实质上是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 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和探索新知识的能力。不但注重学生对地理知识形成过程的学法指导, 还关注学生学习、掌握和探究新知识的方法引导。对课堂教学本身而言, 案例教学是以传授学习方法为主要目的, 也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教学方式。

基于现行地理课标的教学理念, 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正确指导下,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 结合教学内容和“三维”目标要求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汲取现实生活中一些比较典型的案例, 带学生进入预设的或特定事件的“现场” ( 课堂) , 并通过角色感受, 分析案例过程, 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以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归纳概括, 并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规律, 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和探究性学习能力及创新精神十分必要, 更有利于学生今后能将这些能力运用到再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去。

二、案例教学的主要特点

1. 案例教学的实践性

人的认识和感知过程是从对具体地理事物的认知、理解, 从而抽象到概念, 再到理论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知规律。教学案例或素材, 大多来源于课程以外, 部分来源于课堂教学实践;一些特别典型的案例, 不仅来自于学生对周围地理事物的留心观察、搜集和整理, 也来源于教师、家长, 有的甚至来自于社会环境, 所谓“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到处存在。这些来源于生活的真实体会、感受和实践选取作为教学案例, 既生动、具体又鲜活, 它通过教师的合理组织与科学调控, 可使学生在案例的认知过程中, 深入地体会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以及地理理论的实践性。

2. 案例教学的多元性

一方面, 出自于学生的案例素材是最原始的、第一手的和“原生态”的;另一方面, 教师不但是知识的传授者, 学法指导者、设计者, 教师课前同样担负案例素材的发现者、探索者任务。这必定决定了案例素材的多元性。

3. 案例教学的互动性

来自于学生的大多数素材是最原始的、第一手的, 并未加以详细整理归纳。教学中, 通过师生、生生对众多“原生态”的案例素材的互动讨论, 明晰了认知, 并在指向课程目标的前提下, 最终达成共识。因此案例教学具有互动性。

4. 案例教学的延伸性

首先, 课堂教学局限于40多分钟, 而且教学活动中也不可能完全解决所设置的问题, 势必导致案例教学向课堂外延伸; 第二, 对课堂学习的主要内容的巩固, 对学生特别感兴趣的东西以及课后的思辩、作业反馈等, 也必须在课外进一步扩展, 促进了案例教学的拓展。

三、案例教学的基本功能

1. 能在具体情景下教学, 体现设置情景的有效性

爱因斯坦曾说过:“这些 ( 指情景素材) 宝贵的东西, 是通过同教育者亲身接触, 而不是———至少主要的不是———通过教科书传授给年轻一代的。”这种“亲身接触”的东西, 实际上就是来源于多渠道多途径的情景素材, 大多数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实际, 是学生在特定情景下感悟到和探究到的。

2. 培养学生整体综合素质, 能在教学中激活课堂

信息源与信息展示的手段较多元化, 能强化和培养学生整体综合素质。首先, 教师或学生自我展示的无论是素材或是案例, 内容包括不仅了文字、图形、表格、数据、声音、影像等形式多种的材料, 也可以是文章、统计图表、场景照片、即时录像等。第二, 信息可能来自家长、教师、学生, 也可能来自社会其他人员等。第三,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学生将按设计者———教师预设的问题去提取、消化和处理有效成份, 并通过思考、讨论等活动将有用的信息转化为新的知识。第四, 在教学过程中, 要求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等直接的感官活动, 带着好奇与问题, 在思索中进行观察判断、分析理解、归纳概括。最后, 通过诸多内、外在心理活动。

四、案例教学的一般教学程序

教学中获取新知识的一般程序:

1. 出示或展示师生事先准备好的情景或背景资料 ( 引导阅读与感知)

在教师导入了“主题”之后, 由学生出示或教师展示课前收集整理选择的案例。可简要分为几个步骤: 发放给学生“学案”; 教师运用媒体显示案例;由教师或学生代表描述案例;分配角色, 由角色学生进行表演。

2. 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我感知情景或背景 ( 自主探究)

在学生已融入案例情境时, 先由教师及时设疑, 要求学生剖析解惑。设疑后教师巡回检查, 基本了解学生自主探究, 而后个别指导点拨, 如指导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思路, 关注学生把握审题等。

3. 由学生质疑或者教师提出问题 ( 合作学习)

在学生分析、探究, 获得一定个人见解后, 教师随即指导学生分组讨论。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发表自己的看法、认识、见解, 记录于“学案”相关位置, 随后让小组代表进行总结发言。

4. 课堂上师生、生生进行探讨获得初步意见或结果 ( 交流互补)

在小组总结发言与交流的基础上, 通过教师的调控, 再次组织小组延续与深入的讨论, 以解决有争议的或矛盾的问题。随后把以上问题梳理出来, 由教师记录在案, 之后教师有针对性的总结评价与提示, 或布置由学生在课后另找时间和机会进行再探究。

5. 在师生“去伪存真、求同存异”的有效前提之下, 形成一个或几个共识 ( 总结)

这个阶段是在教师的总结评价后进行的。所以, 学生的学习情感已得到升华, 学生的认知结构得到了调整与完善。不难想象, 学生的整体综合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总而言之, 案例教学实质上是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 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和探索新知识的能力, 是一种自主探究式学习。它是新课程及其背景下的“三生教育”的教学内容之一, 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和“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重要途径, 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究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必修) ·地理.教师教学用书.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篇10

关键词: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存在问题,改进对策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是通过对一个具体的地理教学情境的描述, 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观察、调查、分析、讨论、实践、思考和归纳的一种开放式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不仅包括传授学生“知识”的方法, 而且包括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即让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的方法”, 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是教法和学法的有机整合。高中地理教学中已普遍采用案例教学法, 并收到较好的效果。但在案例教学中也存在不少的阻碍与问题, 有待于理论研究和在实践中探索。

一、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教师的教育教学和实践能力不足。

采用案例教学法的前提条件是教师自身必须具备较强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及较强的教学艺术和组织能力。但由于大多数教师是由“校门”到“校门”, 没有实践经验, 加上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缺乏对教师实践方面的培训, 因而无法有效对案例进行研究、判断、思考学习, 导致案例教学只是在课堂教学中穿插某些案例作为教学的补充和说明, 案例启发角度比较单一, 案例点评不够深入、全面, 从而影响案例教学的实际效果。

2. 学生适应案例教学的能力不强, 积极性不高。

案例教学要取得较好的效果, 对学生的要求也比较高, 要求学生具有较丰富的社会阅历, 从而在案例教学过程中积极展开讨论, 相互交流, 取长补短, 开拓思路。但是, 一方面由于长期以来学生受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的影响很深, 已经形成被动接受知识的依赖心理。另一方面由于高中学习任务繁重, 部分学生没有时间在课前做充分的准备或不做准备, 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发言就不积极, 课堂气氛较沉闷, 部分学生成为被动的听众, 几次下来, 对案例教学失去热情甚至觉得是一种负担。部分学生尽管课前准备较为充分, 但课堂讨论参与积极性不高, 比较沉默, 被动倾听, 不主动发言, 导致课堂气氛比较沉闷。

3. 使用的教学案例质量不高, 缺乏适用的、本土化的教学案例。

案例是案例教学法的基础和依托, 是师生、生生交流、互动的平台。案例内容成为师生的知识、能力、经验、阅历甚至品格共同指向的对象, 正是通过对案例内容的阅读、思考、交流、辩论, 达到思维碰撞、互相启迪。案例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案例教学的质量。

目前地理教材中绝大多数案例仅涉及某一章节的一个或几个知识点, 跨知识点、跨章节、跨课程的综合性案例较少。单一知识点案例很少存在讨论、辩论、争论的空间, 甚至仅根据案例所处的章节无须思考就能得出确定的答案, 这类案例仅能起到帮助理解抽象的概念、理论、规则的作用。另外, 目前, 我们在教学中使用的案例大多是国外案例。运用国外的案例进行教学, 教师无法很好地把握国外案例的内涵, 无法与本国的实际情况有效联系。从使用自编的本土案例的情况看, 普遍反映质量不高, 且与实际应用相脱离, 特别是对一些综合性案例的编写, 编写者缺乏第一手材料的收集, 没有长期扎根基层的实际经验, 实战不足导致编写出来的案例无法反映最新的动态, 保证内容的鲜活性。所有这些都使学生丧失参与案例学习的兴趣, 导致难以达到案例教学应有的效果。

二、改进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对策

1. 采取多种途径, 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地理教师要多学习、研究国内地理案例教学法方面的论文, 多参与案例教学理论研讨、教学观摩、教学比赛等活动。多学习其他教师的教学经验, 多听课、多请教、多思考、多总结, 尽快找到适合所任教的课程和学生特点的案例教学程序、步骤, 运用于教学实践, 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

地理教师要迅速加强专业知识储备。备课力求充分, 做好专业知识、教学手段、教学心理等各方面的准备之后, 才能进入课堂讨论阶段。在课堂讨论中要明确学生的认知和角色, 并为其营造畅所欲言、相互启发、争论的氛围, 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教师应对学生的讨论情况及主要观点进行总结与评价。并且要处理好案例教学中的活泼与秩序、激励与约束之间的关系, 防止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出现越位和缺位的情形, 避免在案例教学中唱独角戏, 或者不能接受学生不同意见, 一味强调教师个人的权威。课后及时总结, 不求多, 力求质量, 循序渐进。

2. 不断提高学生的适应性和参与意识。

案例教学的成功实施, 学生是关键因素之一。一方面任课教师要了解班级的基本情况, 以及学生知识能力水平上的差异, 根据多数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不同难度、不同内容的案例进行教学, 另一方面对懒于参加案例讨论的学生, 要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来调动其积极性, 改变部分学生落后的观念和错误的认识, 使其明白案例教学的重要意义。可采用专题的形式给予学生必要的引导和采用新鲜、有趣的案例吸引学生, 诱发其讨论兴趣。可采用“头脑风暴法”的形式, 让学生兴奋起来, 另外, 采取各种有效的激励手段,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如通过采用勇于发言者给予的平时成绩高等手段, 让学生感到压力, 使其产生动力和紧迫感, 还可采取小组对抗赛、辩论赛来营造积极向上的竞争氛围, 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参与意识。

3. 要精选案例, 并尽可能自编紧扣教学内容的本土化案例。

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整理地理案例。教师应当通过案例书籍、网络、报刊、电视节目等途径特别关注地理案例, 时时注意、处处留心, 保持敏感, 发现好的案例立刻记录出处, 以备寻找、整理。但是, 考虑到地理教师收集案例的能力、精力, 适合地理课程案例教学使用的现成案例毕竟数量有限, 因此, 改编、自编案例就成为更高效的方法。

比之于寻找、收集现成案例, 改编、自编案例创造性更强, 对教师知识、能力的要求更高。改编案例是以一个或几个现成案例为基础和原型, 根据自己的需要, 重新设计案情, 删除、增加、调整、组合案情, 重新设计问题。自编案例难度较大, 不是所有教师都能自己编出高水平案例, 只能量力而行。

选编案例的基本要求是:案例结论的非显而易见性, 案件结论的争议性, 案例内容的现实性等, 使选编的案例更切合学生实际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真正达到案例教学的最佳效果。

总之, 案例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 还有很多细节有待完善。但随着地理教学改革的深入, 案例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会逐渐发展成熟, 不仅会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而且会促进地理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6) .

[2]嘉玛.案例教学及其在国内发展现状.中华读书报, 2003, (8) .

[3]周义.谈谈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应用与策略.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06, (5) .

[4]罗剑平.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探讨.当代教育论坛, 2009, (1) .

上一篇:发挥图书馆职能下一篇:教学中的课堂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