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会计市场

2024-08-29

国际会计市场(精选十篇)

国际会计市场 篇1

一、资本市场中的会计信息需求

(一)资本市场中的会计信息内容

资本市场主要针对的是证券市场。从信息的角度来看,证券市场是一个信息市场。会计信息是企业向社会提供的一种特殊的“产品”,在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后,这种特殊的信息产品可为投资者等市场参与者带来收益。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是资本市场存在与正常运行的信息基础。Fama(1970)发现会计信息对资本市场有影响,他认为在理想状态下,会计信息的披露将对资本市场中证券的价格产生影响,继而为资源的配置提供准确的信号,在这种情况下公司能做出产品投资决策,投资者将选择投资能代表公司经营活动的项目以获得回报。同时,Fama(1970)根据不同信息环境下资本市场运行效率的差异,将资本市场分为了三种形式,一种是强式有效市场,即在强式有效的情况下,该市场中的证券价格能充分地反映公司经营的所有信息,这些信息不仅包括公开的,而且还包括内部未公开的信息。此时,每一种证券价格都等于其投资价值,投资者没有任何方法获得超额利润。另一种是半强式有效市场,即证券价格包含了所有公开可获得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仅仅利用公开披露的信息不能使投资者获得超额利润。最后一种是弱式有效市场,证券价格仅仅反映的是全部能从交易中获取的历史价格信息,此时市场信息的公开程度低,投资者无法依靠其对证券价格变化历史趋势的分析来始终如一地获取超额利润。上述分析可知,资本市场的有效性与信息的充分披露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信息披露是衡量资本市场信息需求满足程度的重要因素,其中会计信息披露是资本市场重要的信息来源,通过对会计信息的披露可提高资本市场的效率(史浩光等,2006)。

(二)利益相关者的会计信息需求

会计信息使得经济资源实现了有效配置,提高了资本市场的效率。信息经济学指出,在经济机制中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信息不对称将导致两大问题: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根据委托代理理论,在资本市场中,逆向选择表现为事前选择,由于不能了解到公司准确的财务信息和经营状况,以至于委托人选择了不称职的受托管理者,投资者错误地购买了公司的股票,资本市场无法正常运作;道德风险则表现为事后选择,由于委托人不能直接观察到内部管理层的行为,管理层往往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存在过度的在职消费或投资于风险过高的投资项目的倾向。(1)内部利益相关者的会计信息需求。作为公司的内部利益相关者,管理层得到委托方的授权从事经营活动,最大限度地实现效用,以达到公司利润最大化或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标。然而,由于道德风险的存在,管理层可能牺牲股东的利益而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出现过度的在职消费或偷懒等行为。为避免这种情形发生,委托方积极与管理层签订契约,或者引入报酬机制,将管理层的收入与公司的业绩挂钩,促使两者的目标一致。对管理层来说,其披露的会计信息所反映的相关经济指标是委托方用以评价其经营业绩的主要工具,这就导致了管理层将更加关注会计信息所反映的内容和结果,因此管理层在主观上具有参与甚至干涉会计信息生成和传递的动机。此外,由于履行契约是存在代理成本的,而该成本由管理层承担,因此为减少代理成本对自身报酬的影响,管理层将采取主动披露会计信息的方式以使该成本最小化。一旦所披露的会计信息被认可,管理者的收入、声誉、市场价值等利益都会得到提高。(2)外部利益相关者的会计信息需求。在资本市场中,企业的外部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投资者、债权人和政府部门。企业按照规定公开披露信息,投资者利用公开的信息进行投资决策,债权人根据企业的财务状况决定是否给予信贷,同时在这期间,政府对公开披露的信息进行监管,各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决。投资者主要指企业的股权投资者和潜在投资者等,是众多的外部利益相关者中最重要且与企业关系最紧密的会计信息需求者。投资者将资金投入企业,期望从企业获取高额收益回报,但却要承担较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此时,投资者将通过阅读企业的财务报告,获得企业盈利状况、未来发展前景等财务信息,以做出收益最大的投资决策。作为信息使用者的债权人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银行等金融机构,他们需要及时地获取企业的财务信息,分析贷款的回报和风险,关注贷款的本金及利息能否如期收回,并决定是否继续贷款。一类是与企业发生经济业务往来的债权人,通过企业的会计信息他们可以了解到企业的偿债能力、销售信用水平等情况,并决定是否与其长期合作,是否采取更为合理有效的结算方式,以避免经济业务带来的坏帐损失,影响经济效益。总之,债权人使用会计信息的目的主要是评估企业的偿债能力,以做出是否与其发生债权债务关系的决策。在资本市场中,政府扮演着组织者和监管者的角色,以达到使市场交易保持活跃、提高效率以及维持市场稳定的目标。一方面,政府部门需要利用企业对外披露的会计信息等对市场进行宏观调控,并在需要的时候实施适当的干预措施以引导其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当一个人的消费或企业的生产活动对另一个人的效用或另一家企业的生产函数产生一种原非本意的影响时,就会出现一种外部性。会计信息作为公共物品,每一个信息需求方都期望获得企业对外公开披露的会计信息,但是披露的成本却只由企业一方承担的,而不是由全体受益者承担,因此企业不会有强烈的动机去生产和销售会计信息,这就产生了会计信息的外部性。会计信息外部性直接导致的结果是资本市场中会计信息的供给远远小于市场的需求情况。因此,为提高资本市场的运行效率,确保会计信息的真正需求得到满足,政府将通过其权威的行政权力,强制性要求企业披露符合一定质量要求和最低信息含量的会计信息,发挥监管者的作用。

二、政治市场中的会计信息需求

(一)政治市场中的会计信息内容

政治市场的结构组成不同于资本市场,西方政治市场中的活动主体主要有选民、政府、政党和利益集团。选民将国家公共资源和公共权力委托给政府加以管理和实施,执政党作为政府的管理者有义务向选民披露政府管理公共资源、实施公共政策的效率和效果。选民通过阅读和分析政府发布的各种报告,做出支持或反对现任执政党的决策,并通过选举投票的方式对政府更替产生影响。政府通过预算的方式提出本年度公共产品供给及其融资方案,并交由纳税人或选民的代理人国会的审议批准。由于不同的公共预算开支和税收分摊方案反映着不同的纳税人或不同利益群体的需要,因此,经过审核批准的政府预算,实际上是政府与各利益集团的相互博弈、制衡与妥协的结果,这既体现了公共选择的意愿,也反映了大多数选民的利益,说明了政治家与选民之间的交换关系。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治市场中的主体具有“经济人”的特点,即选民、政府、政党及政治家都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理性经济人”。对于选民,其对自身利益的追求驱使其支持预期能带给自己利益最大化的政党;而对于政府,作为享有特殊权力的专业化机构,其寻求的是从选民处获取最大化的政治支持;政党则是一个以执政为目的的团体,一旦当选后将负责制定和执行政府政策;政治家通过履行政府的社会职能实现其对个人私利如收入、声誉和权力等的追求。而在这期间,会计信息被视为政府不同公共政策实施效果的替代变量。Ingram、Copeland(1981)发现政党利用会计信息影响选民投票行为的现象。认为选民在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上的偏好会影响政党实施的公共政策,而这些公共政策的实施结果最终又会体现在财政收入、支出等会计信息上。同时发现,获得再次当选的政党比未成功当选的政党能够提供更低水平的负债水平和更高水平的公共服务。由此可见,反映政府收入、支出和负债等方面的会计信息将影响选民的投票行为和政党的当选结果。

(二)利益相关者的会计信息需求

与资本市场一样,政治市场中也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情形,其信息不对称同样来源于委托代理问题。如果说资本市场中企业的受托责任是因为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那么政治市场中政府的受托责任则来源于民主社会制度的建立。在政治市场中,选民是国家资源的最终拥有者,而政府则是选民赋予其管理权限的受托人。政府与选民之间信息不对称主要表现为政府作为国家资源的控制者,利用其自身的信息优势地位垄断着信息的传播,以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选民则处于信息弱势地位,从政府外部难以获得政府信息,最终可能导致其利益受损。在解决信息不对称这个问题上,企业是在有效市场的假设下强调充分披露信息以解除管理层的受托责任,虽然该充分披露原则并不适用于政府,但是对会计信息的适当披露仍然是政府解除受托责任的重要途径之一。(1)内部利益相关者的会计信息需求。政府作为劳动分工中享有特殊权利的一个专业化机构,其寻求的是最大化政治支持。在一个存在定期选举的民主社会中,政府的首要目标是连任,而当选则是在野党的目标。Kido、Petacchi(2012)通过观察美国州政府现任官员如何自由裁定休假给付账户(Compensated Absence Liability Account)和无资金准备养老金义务账户(Unfunded Pension Liability Account)之后,发现在选举当年,现任州政府提供的与这两个账户有关的负债数量均显著性偏低,这表明了政府将通过操纵会计信息所反映出的政府财政结果,以在选民面前呈现一种“良好”的财务状况,以提升选民对现任政府财政状况的好感,以获得连任。这个结果有力地证明了政府主体的会计选择将对选举结果产生影响。在政治过程中,政府受到选民的委托管理国家各项资源,制定政策。一方面,政府的各级行政机构作为生产单位依据政策生产各种公共产品及服务,以满足选民的需要。选民通过其代理人国会向行政机构显示需求,并且通过国会向行政机构拨款提供预算资金。因此,在政治过程中,行政机构将受到需求与预算的双重约束。其中需求约束主要来自选民对公共产品及服务的需求,而预算约束则来自行政机构内部,受到根据需求生产公共产品和服务所耗费的资源和支付的成本约束。另一方面,在行政机构中长期工作的官员也是理性的个人利益最大化者。各官员追求个人利益的主要包括收入、津贴、社会地位、权力等,官员的目标通常与所在机构的预算规模呈单调正相关的关系,而政府预算规模又与政府权力的大小正相关。因此,为了追求个人的利益,政府官员必然极力帮助本机构谋求预算的最大化,争取权力的有效控制。(2)外部利益相关者的会计信息需求。政治市场中会计信息的外部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选民、政党和利益集团,其中选民是政治市场中最主要的外部会计信息需求者。在资本市场中,人们通过对所需要的产品进行货币购买的形式来表达偏好;而在政治市场中,选民通过民主投票的方式选择公共物品。唐斯(1957)认为,选民收集政治信息,主要是为了两个目的,一是帮助他们做出关于投票的决策,二是形成在两次选举之间能够影响政府政策制定的舆论。选民作为理性的信息需求方,通过阅读政府披露的信息,以识别不同政党或不同地区之间公共物品和公共政策的差异,并通过“用手投票”或“用脚投票”的方式选举能使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政党。政党为争取更多选票,主动提供反映其政策的会计信息使得选民搜集信息的成本降低,进而使投票的成本降低,选民更有动力投票支持该政府。与此同时,为了影响政府在任一决策领域的政策制定,选民必须对所发生的时间持续拥有充分的信息。政党是一个由一些谋求通过按期举行的选举中取得官职来控制国家机器的人组成的团队。政党为追求选民的选票最大化,在不违反宪法的条件下制定或实施一项能反映大多数选民愿望的政策。为使选民了解到政党制定的政策能够实现其利益最大化,政党主动披露对其有利的信息,尤其是反映政党将用于收入、支出、债务结构等的会计信息。如民主制下政府倾向于实行收入再分配,即高收入人群收入的一部分通过财政手段分配给低收入人群,收入分配的不平等则倾向于部分地抵消选票平等分配的影响,这些措施都是政党为获得选票最大化而采取的政策。此外,由于各政党中的政治家所追求的激励是来自对权力、名望和收入等收益的欲望,而只有当他们的政党最终当选时他们才能得到所渴望的东西。因此,各政治家将积极努力帮助政党制定政策以争取选票、顺利当选。由于政治家并不总是企图从松散的选民们手中获得更多的选票,他们也将考虑少数利益集团的利益,制定符合利益集团的政策,并通过会计信息披露出来,以获取他们强有力的支持。政府会计信息的另一个需求者是利益集团。利益集团是一个由具有共同利益的人们组成的有组织的集团。利益集团通过政府提供的会计信息了解到政府的具体政策,为了达到共同利益,利益集团往往向政府机构提出要求或施加压力,使政府制定的法律或实施的政策符合自身利益。因此,利益集团将通过关注政府披露的会计信息达到影响政府的目的。根据上述分析,资本市场与政治市场中各利益相关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详见表(1)。

三、我国政治市场中会计信息需求的理性定位与政府会计改革

(一)政治市场中会计信息需求的定位

我国政治制度与西方国家具有本质差异。我国政治制度具有以下特点:我国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共产党在我国政党中处于领导地位,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接受共产党的领导,是参政党。这种根植于我国特定历史文化的政治制度既有利于发扬民主,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共产党的领导,避免西方多党制或两党制轮流执政带来的弊端。宪法规定我国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我国的国家权力集中由中央政府统一行使的制度。在这种制度下,地方政权在中央政权的严格控制下行使职权,由中央委派的官员或由地方选出的官员代表中央管理地方行政事务,纵向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密切。我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决定了西方政治市场的政党竞争不适用于我国政治环境,我国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的行为并不是以获取“选票最大化”为目的的,而是为了提升政府的透明度,增强社会问责的效率和效果,不断满足政府自身的管理需求。张琦等(2009)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我国政府的内、外部利益相关者均不满足于现有政府会计系统所披露的会计信息,并且外部利益相关者比内部利益相关者表现出了更为强烈的不满情绪。由此可看出,各利益相关者对政府会计信息有着不同的关注点。(1)内部利益相关者的会计信息需求。我国政治市场中会计信息的内部利益相关者主要是指政府政策决策者和上级政府。为达到监督和决策的效果,政府政策决策者需要利用政府层面的会计报告(陆建桥,2004)。政府政策决策者通过财政部门整合的经济数据,包括预算的执行情况、有关土地等国有资产、各种文化遗产以及政府负债信息等财务数据,可更好地了解国家的整体情况,做出经济、适合的决策。此外,为达到控制的目标,政府决策者还需要获取详细的政府收入及运营成本等财务信息。另外,在我国中央集权制的体制下,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拥有绝对、集中的权力和权威,中央政府能够对全国各个层级的地方政府进行直接和越级的领导。相对于其他的利益相关者而言,上级政府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获取政府会计信息。一方面,上级政府通过阅读下级政府有关预算编制和执行的数据,监督下级政府对项目或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评价下级政府的绩效管理,并对其实施直接的控制;另一方面,上级政府通过分析下级政府的资产与负债情况,进一步控制政府内部的财务风险问题。(2)外部利益相关者的会计信息需求。社会公众是我国政治市场中外部最广泛的利益相关者。由于政府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纳税人缴纳的税收,随着纳税人缴纳税收的增加,社会公众愈发关注政府财政收支的透明度、财政支出的用途及其合理性等问题。近年来,社会公众的民主意识不断提高,伴随2008年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施行以及近两年各中央部委“三公经费”的主动披露,社会公众积极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政府会计信息,监督政府行为。社会公众阅读和分析政府披露的会计信息,如公共服务的成本信息、政府绩效信息、预期财务及非财务信息等,借助信息中介(如报纸等传统媒介、微博等网络媒介)形成对法定预算信息遵从情况、公共服务成本及其质量情况的社会舆论,又通过信息中介最终将舆论信息反馈给政府部门,影响政府制定的政策、提供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等过程,从而参与到政府治理之中。在我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下,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是政府会计信息最主要的外部利益相关者。在我国,人大是立法机构,具有立法权、任免权、监督权和重大事项决定权等。人大代表具有双重身份:一是相对于社会公众来说是“公仆”,应代表人民的意思,维护人民的意愿,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的监督;二是相对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来说是“主人”,选举并监督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代表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政协是参政议政机关,政协委员应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随着近年来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参政意识不断增强,其对政府的治理效应愈发凸显。在每年的“两会”上,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期望从政府财务报告获得相关财务信息,如预(决)算信息及政府绩效方面的信息等,以帮助他们审查或批准国家预算和预算执行情况,评价政府对资源的管理状况,并通过或否决政府报告中的某些内容(如预算方案),或者提出更为有效、合理的提案,履行监督政府财政资金使用情况的职责,帮助政府防范财政风险、提高财政透明度。

(二)利益相关者信息需求下的政府会计改革

国际会计市场 篇2

摘要:在会计发展史上,自从有了会计核算,便随之产生了会计监督,会计监督贯穿于会计核算的全过程。离开了会计监督,会计核算必将陷入盲目性。会计监督作为会计的基本职能,早在1985年我国颁布的第一部《会计法》中就已有规定,2000年新修订的《会计法》又对会计监督的方式、监督内容、处理办法作了进一步明确。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发展,做好会计监督工作的紧迫性越发明显。关键词:市场经济;会计监督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监督工作面临新挑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使得经济活动日趋复杂,对会计监督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但目前的会计监督现状却令人忧虑,大量会计信息失真、国有资产流失、单位内部职务犯罪的案例等充分表明当前会计监督弱化的不利现状和加强会计监督的紧迫性。会计监督的地位越来越微妙化。因为会计监督和审计的再监督不同,审计监督是对会计监督的再监督,是建立在会计监督之上的。

会计监督的地位决定了其必须从本企业经济利益出发,对每项经济活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事前、事中的控制、分析和审查。而审计监督往往是在企业外部,利用抽样等方法,来检查企业的会计信息资料是否客观公允,并出具意见书。会计监督和行政管理监督也不同。同样道理,会计监督也不等同于财政监督、税务监督等,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要么把会计监督放大化,替代了上述的种种监督,有越俎代庖之嫌;要么完全放弃了监督,有名无实。

二、市场经济中企业会计监督工作的现状

伴随我国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企业不规范经济行为也大量涌现,经济违犯罪方式多样,而会计信息失真,侵害广大投资者、债权人和社会公众的利益。在会计控制方面,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不健全和执行不得力是导致会计监督弱化的重要原因。在会计人员自身素质方面,部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胜任能力不高是会计监督弱化的内在原因。在外部监督方面,国家监督的乏力与社会监督的不到位,是导致会计监督弱化的直接原因。对企业主要领导干部的权力监督不到位,也是导致会计监督弱化的一项重要因素。

(一)我国会计监督法律约束机制不全,使得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不能有效地行使其监督职能,导致企业会计监督不力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的经营机制、经营方式等在不断更新。在整个经济工作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以前没有的新情况、新问题,而与之配套的机制还未能建立和健全,针对所出现的经济活动,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和办法。比如,新的《会计法》业已颁布,但相关配套法规没有跟上。在我国证券市场发生的诸多事件,严重损害了公众股东的利益,但却没有法律条款对当事责任人进行制裁,使会计监督形同虚设。因此,随着我国经济多元化的发展,如果有针对性的会计制度和核算体系还不健全,也就难以适应复杂多样的经济活动。

(二)企业会计监督在相当大的范围内已难以协调国家与企业之间的利益矛盾

改革使企业自主权不断扩大,企业作为独立的经济实体,要求按自己的意志支配其资产,决定其财务制度标准。当企业财务自主权要求下的行为与国家的规定差异较大时,原有监督体系在协调双方利益矛盾时往往显得力不从心。

(三)企业会计监督已不能有效保护所有者的权益不受侵犯 在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情况下,会计监督作为企业财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听从经营者的指令,当经营指令所有者的权益发生背离时,会计人员通常以经营者的指令为主,因而常常损害所有者的权益。

(四)内部控制制度失调 主要体现在有的单位根本就缺乏内部监督和控制制度,以致会计制度混乱,循私舞弊现象经常发生。

(五)会计人员和会计中介机构综合素质不高,职业道德观念有待加强 企业虚假的会计信息也是出自于会计人员之手,因此,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及职业道德观念在会计监督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市场经济应有赖以运行的游戏规则,但仅仅有法律制度的约束是不够的,当巨大的经济利益与严肃的道德规则发生碰撞时,只有进行诚信教育,才有助于使天平倾向于道德规范。前些年我国会计人员奇缺,而现阶段仅解决了量方面的问题,但会计人员整体素质参差不齐,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多数没有经过专业培训,而且有的还是无证上岗。再者,会计人员的监督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缺乏职业风险意识、职业判断能力弱、自我约束能力差、惟命是从,在权大于法的思想支配下有意造假,使得会计信息失真在所难免。目前,会计信息失真是我国经济生活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不少企业存在着资产不实、利润虚假的现象。例如,在行业会计制度下,由于坏账提取比例较低,致使大量呆、坏账长期挂账,造成企业资产不实,妨碍了企业资金的周转。会计中介机构也存在私自许可其他机构使用自己名义出具验资报告的情况、商业贿赂、超范围做借贷业务、明目张胆做假账等违规现象,需要财政、审计、工商和税务等部门通力协作予以纠正。

三、健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监督体系的建议

(一)必须给单位内部会计监督以准确的定位 由于会计人员不具备独立地位,从而使其监督软弱无力。从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机能和实际效用看,准确的定位应当是内部控制。以企业单位而言,会计监督应当是由会计人员行使的、对投资人负责的、以保证本单位经营管理活动符合既定政策和目标的内部控制。从这一定位出发、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基本形式和要求应当是:一般单位由会计人员行使的会计监督主要对投资人负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经营者有制衡作用。对国有单位,政府部门可以投资者身份赋予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即由政府部门直接委派国有单位的会计负责人,以使会计人员处于相对投资独立的地位,以更好地起到控制作用。政府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管理者,对各经济单位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主要由各单位负责人来承担。会计人员应当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

(二)健全会计人员管理体制

会计人员不能归属于多元利益主体,即投资者、经营者、债权人以及劳动者任何一方,也不能处于多元利益的边缘,只能以第三者的独立身份出现,从而使会计人员可以排除干扰,依法办事,正确履行会计职能,更好地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

(三)政府监督要明确职责、合理分工

从现实情况看,对基层单位监督检查重复较多。财政、税务、审计部门要合理分工,建立责任制,各负其责。税务监督应当是政府部门对各单位会计工作监督的主要手段。税务监督的对象是纳税人依法纳税情况,财务会计资料是其监督的基本内容之一。因此,如果税务监督的职能到位,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财务工作中的违法违纪问题。财政监督应当以会计信息质量为主要对象。各单位会计信息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社会经济秩序。财政部门作为管理会计工作的职能部门,应当担当起管理和监督的职责。审计监督主要承担国家投资项目的监督。在具体操作上,审计监督应当与财政部门有明确的分工,避免重复;财政、税务、审计监督应当加大对单位违反财务和会计制度行为的处罚力度,树立监督权威。加强法制教育,树立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律意识,同时应当完善地区、部门和国有单位的干部考核制度,将财务管理水平与单位评先、领导晋职紧密结合。

(四)加强管理,督促注册会计师的社会监督职责到位

近几年,财政部门在理顺注册会计师管理体制、培训会计师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这是非常必要的。但我认为对我国注册会计师执业的监管,关键要靠规则和约束力。注册会计师再多,水平再高,执业中不守规则,只会起副作用,必须从注册会计师的执业监管抓起,刹住出具虚假审计报告的歪风。在操作上,可以由财政部门会同证劵监督管理部门对上市公司的会计报表和审计报告逐一进行审查,一经发现注册会计师出具虚假报告的即予以重罚。

力保国际市场份额 篇3

从当前形势看,外需萎缩导致出口大幅下降已成拖累中国经济增长的短板。此时,宏观政策加强了对外需的倾斜力度,提高出口退税率、降低出口信用保险费率、改善外贸企业融资条件和稳定人民币汇率等方面的措施,努力稳定出口形势。诸多迹象表明,稳定外需,正成为当前政策调控的重要价值取向。

战胜危机的影响,需要政府、企业协调一致的行动,在“出口保卫战”中,政府擂鼓,而站在最前线的还应是我们的出口企业。

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不少出口企业在国内市场刮起了一股“出口转内销”的风潮,试图通过提升国内市场销售渡过难关。已尝试转型的企业也并不如想象得那么顺畅,所以不能完全将其作为救命稻草。而此时,更不能因为外需疲弱,就不去占领国际市场。

尽管外贸数据几个月来连续负增长,但外需市场已开始显现回暖迹象,如果在这段阵痛中放弃,那么危机过后,中国出口市场的份额将受到冲击,甚至可能会丧失之前的国际贸易地位。世界银行的预测,今年全球贸易将下降9%,国际市场大蛋糕在缩小,力保在国际市场的份额不下降就是某种程度的胜利,不能让这么多年来出口导向型企业辛苦积累下来的生产能力、竞争能力丧失掉。

资本市场的会计问题 篇4

一、会计的发展是资本市场产生和发展的前提

资本市场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产生的前提条件包括:商品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化大生产的形式与规模、信用制度的成熟程度以及产权制度优劣与否。一个优良的产权制度必然要求具有两方面的保障基础:一是有健全的法律制度对产权进行保护;二是有与之适应的会计信息和会计控制体系来保障,作为产权关系集合体的资本市场更是这样。世界早期资本市场之所以产生在14~16世纪的欧洲而不是产生于明代中国,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当时的欧洲发明了具有近代意义的复式簿记。

二、会计的发展与资本市场的发展相互影响

资本市场与会计的关系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方面,会计为资本市场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信息和管理保障;另一方面,资本市场复杂的产权关系又为会计拓展领域和完善方法理论体系提供了环境与条件。会计的发展必须适应资本市场发展的需要,当会计适应于资本市场发展时,会计就能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当会计不能满足资本市场发展需要时,资本市场的运行就会失常,甚至危及金融市场乃至整个市场经济体系的安全。

值得注意的是,资本市场的制度和管理创新始终比较活跃,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资本市场出现了高度繁荣的局面,并产生了金融市场证券化,证券投资法人化、证券交易多样化、资本市场自由化和资本市场国际化的新特征。这些新特征都对会计产生了重大影响。但是,会计理论与技术的发展则相对滞后,未能很好地满足资本市场的创新需求,常常被指责为影响资本市场发展的障碍。因此,加强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创新,适应资本市场的发展就成为每一位会计人的责任。

三、当代中国资本市场的会计问题

中国资本市场的会计问题首先是一个会计认识问题。没有先进的会计理论与技术就不可能实现会计的目标。然而,不少人对会计的认识还停留在传统观念上,仅限于“核算”与“监管”等基本职能,只重视其对产权真实、可信地反映,而没有上升到如何提供客观公允的会计信息和进行全方位立体化会计监管的高度;只重视对会计的事中和事后监管,而没有发挥会计的预测功用:只注重引进西方会计方法理论体系,而不注重自身的创新。不纠正这些不正确的认识观,中国的会计将难有大的发展。

中国资本市场的会计问题又不独是一个会计问题,更涉及到资本市场业务和管理的方方面面。要保障资本市场有效运行就必须真正了解资本市场。由于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历程较短,相当部分会计工作者,甚至一些主管领导和知名学者都对资本市场缺乏了解,这使会计的视野常常局限于会计本身,对问题的探讨也是就事论事,缺乏前瞻性,无法敏锐地捕捉到资本市场最新的变化及其所体现的本质和规律。故,要解决资本市场的会计问题,必须先成为资本市场的专家。

中国资本市场的会计问题也不独是一个经济问题,还是一个政治问题。长期以来,中国资本市场”为国有企业改革服务”的这一政治化定位使得会计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自身运行的轨道,导致了资本市场会计信息失真和会计监控失常,从而最终影响了资本市场功能的正常发挥。近年,这一定位虽有所弱化.但影响依然。因此,要保证中国资本市场的会计信息真实、准确、完整会计监管的及时、到位,就必须彻底摒弃这一不符合资本市场发展规律、忽视资本市场其他主体的错误定位,还资本市场以本原。

中国资本市场的会计问题也不仅仅是一个中国问题,而且是一个国际问题。在经济全球化、资本国际化的今天,中国资本市场也是世界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归根到底是一种利益关系。在对世界经济资源的配置和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过程中,会计和会计控制体系已不仅仅是微观的对某些具体企业产权的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和监管的系统.也是维护国家利益.保障整个世界社会经济体系健康、稳定与和谐发展的重要力量,而会计标准作为分配国与国之间利益的重要工具,更是事关世界经济的发展和21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所以,我们一方面要积极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之中,另一方面又要在会计标准国际化进程中加强合作与协调,争取更多利益和话语权,维护我们的国家利益。

国际市场营销 篇5

一、多选

1、国际市场营销的特殊性4个ABCD(1).竞争激烈(2)经营复杂(3).手段多变(4).风险及难度大

2、出口控制的类型?

(1).出口国控制(2).出口商品控制(3).出口价值控制

3、国际营销的法律环境

(1)企业所在国法律(2)国际协议和国际组织(3)企业内部规章制度(4)东道国的法律

4、国际市场结构细分的要求

(1)可接近性(2).足量性(3).可实施性(4)可衡量性

5、产品组合一致性是指各产品线在下列哪些方面的相近或相似程度?(1)最终用途(2).目标市场(3).分销渠道(4).工艺与原材料

二、名词解释

1、国际市场营销:对商品和劳务流入一个以上国家的消费者或用户手中的过程进行计划、定价、促销和引导以便获取利润的活动。

2、国家主权:指对外关系中行使的权利和对其国民所行使的至高无上的权力。

3、全球品牌:在全世界范围内使用某个名称、术语、记号、符号、设计或以上这一切的组合,旨在标识某一卖主的商品或服务,使它们与竞争对手区别开来。

4、促销:刺激消费者购买欲望、改进零售商或中间商工作的有效性和加强相互之间的合作的营销活动

5、直接出口:公司把产品直接出售给外国的顾客

6、国家权力:一国控制或影响国际环境和其他国家意志与行为的能力,是一国实现本国国家利益的手段,追求权力是国家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

7、知识产权:公民或法人对他们在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等领域创造的精神财富及智力成果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力。

三、简答题

1、国际市场营销与国内市场营销的联系和区别

联系:(1.)基本原理相同(2).消费者需求为中心(3).国际市场营销是国内市场营销的延伸 区别:(1).国际市场环境更复杂(2).国际市场营销难度更大(3).国际市场营销不确定因素更多(4).国际市场营销方案选择更具多样性

2、文化的含义:人类环境中的“人为”部分,人类作为社会成员所掌握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及其他能力或习惯的综合。

文化的要素:价值观、礼仪和仪式、符号、信仰、.思维方式

3、简述降低国际市场营销中的政治风险的办法

(1)增加出口,或通过进口替代来减少进口,改善东道国的国际收支状况

(2)使用当地产资源

(3)向东道国转让资本、技术或技能(4)创造就业机会

(5)向东道国纳税(6)建立合资企业

(7)扩大投资基础(8)颁发许可证

(9)有计划的本土化(10)政治谈判

(11)政治贿赂

4、新兴大市场的特征

(1)地理规模均很大

(2)人口众多

(3)为各类产品提供众多市场

(4)成长速度快或具有快速成长的潜力(5)已经采取了重要的经济改革计划

(6)在所在区域具有重要的政治影响(7)是所在区域经济发展得重要推动者

(8)随着新兴市场的壮大,可带动邻近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5、产品构成模式

(1)核心成分:产品平台、设计特性、功能特性、法律

(2)包装成分:商标、商标名称、法律、价格、质量、包装、式样

(3)支持服务成分:维修和保养、安装、指导、送货、保证、零配件、法律、其他相关服务

6、日本分销体系特征

(1)许多小中间商占支配地位,这些小中间商和很多小零售商打交道(2)制造商控制渠道

(3)独特的文化形成的经营哲学

(4)旨在保护该体系的基础——小零售商的法律

7、国际商务谈判文化差异所引起的问题

(1)语言

(2)非语言行为(3)价值观

(4)思维和决策程序

四、简述

电子商务进行国际市场营销关注什么

(1)关注文化差异

(2)文字翻译(3)当地接触

(4)付款方式

(5)送货与物流

(6)促销手段与形式(7)政治管制

(8)信用与风险监控

(9)企业税务

(10)电子商务平台的选择(简述)

五、案例分析

1、睡衣**

(1)造成沃尔—马特公司困难处境的原因是什么?

是由于东道国(加拿大)和母国(美国)政治和法律环境的冲突造成的。(2)结合案例说明政治环境与法律环境之间的关系

法律环境是由政治环境衍生而来的,国际营销人员应当结合政治环境研究法律环境。

2、传销与直销

(1)影响企业选择长渠道和段渠道的因素主要有产品、环境、市场、出口企业条件等,使得A公司在中国改变渠道模式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因素,具体来说是政治法律的限制。

(2)A公司在中国的销售渠道从店铺经营回归直销属经营与渠道改进的第三种——全面改进策略。实施这种策略时,必须在经营效益上、对渠道的控制标准上、市场的适用上认真作分析评价。

3、海尔案例

(1)海尔的小神童迷你型洗衣机火爆市场的原因是

a)“海尔人”树立了以市场(顾客或者消费者)为中心的现代市场营销观念; b)“海尔人”能够敏锐地抓住市场信号——消费者的需求信息;

c)“海尔人”在对市场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之后,给了产品一个准确的功能定位及市场定位; d)“海尔人”基于以往良好的经营业绩,使自己具备了相当强的经济实力和技术实力。

由于以上原因,海尔进入了洗衣机市场,为家电市场填补了一项空白,也使得海尔集团在洗衣机市场占据了显赫的地位,走上了多元化经营之路。(2)海尔集团占领洗衣机市场给我们的启示包括

a)营销活动的当事人要想有正确的营销观念(正确的指导思想);

b)营销活动当事人必须重视市场调查研究,善于捕捉市场信息,重视消费者的需求,找准市场机会; c)营销活动的当事人必须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出发点和归宿点,举一反三,满足更多小诶这的多方面、多层次的需要。例如,海尔集团不断努力,开发出一个有一个新的产品——仿搓式洗衣机、专供农民用的地瓜机等等。

B卷

一、多选

1、新产品战略

(1)新产品地位战略

(2).革新战略

(3).冒险战略

2、许可贸易分为独占性许可、排他性许可等种类,依据是:(1)使用技术地域范围(2)使用权大小

3、确定影响国际企业内部贸易影响因素

(1)节省贸易成本(2).世界范围内利用资源禀赋优势(3).保护技术秘密(4).调整公司资源配置

4、国际促销的四种组合方式

(1).人员推销(2).广告(3).公共关系(4).营业推广

5、国际企业取定价方法:

(1).成本导向定价(2).需求导向定价(3).心理导向定价(4).竞争导向定价、二、名词解释

1、国际收支:记录一个国家的国际经济交往的账户体系。

2、国家权力:指统治阶级运用国家机器来实现其意志和巩固其统治的支配力量。(来自百度百科)

补:

3、知识产权:指人们就其智力劳动成果所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通常是国家赋予创造者对其智力成果在一定时期内享有的专有权或独占权。(来自百度百科)补:

4、间接出口:公司出售产品给本国的代理商,后者再出口。

5、货币壁垒:一国政府通过各种形势的外汇管制措施对该国的国际贸易状况进行有效管理。

三、简答题

1.国际市场营销与国际贸易联系和区别

联系:(1).国际市场营销是国际贸易的先导(2).国际市场营销是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区别:经营主体:国际市场营销主体是公司,国际贸易的主体是国家。

行为动机:国际市场营销是公司利润,国际贸易是比较利益(优势)。

信息来源:国际市场营销是公司记录,国际贸易是国际收支平衡表。

产品内容:国际市场营销是产品开发、定价、调研和促销等,国际贸易无。

2、如何确定国际市场营销司法管辖权(1)根据合同中约定的司法管辖条款(2)根据合同的签订地(3)根据合同条款执行地

3、国际市场营销研究过程

(1)明确研究问题和确立研究目标(2)决定达到研究目标的信息来源(3)考虑达到研究目标成本与利益(4)收集有关资料(5)对结果分析、解释与总结(6)将结果有效传递给决策者

4、全球营销的好处

(1)通过良好的协调和营销活动的整合促进经验和技能的跨国分享(2)使营销者接近最难以相处的顾客

(3)服务市场多样化给全球公司带来收入和活动的稳定性

5、国际广告活动步骤(1)开展营销研究(2)确定沟通目标

(3)为所选择细分市场开发最有效的信息(4)选择有效的媒体(5)编制预算(6)实施广告活动

(7)对比目标评估广告活动的有效性

6、关税对国际贸易影响

关税定义:国家通过对进入该国国境的货物征收的一种税收 增加:(1)通货膨胀压力;(2)特殊利益团体的特权;(3)经济事务中的政府控制力和政治因素;(4)关税种类 弱化:(1)国际收支的作用;(2)供求关系;(3)国际关系 限制:(1)制造商的供给货源;(2)消费者的选择范围;(3)市场竞争

7、全球营销计划四个阶段内容

进军国际市场的途径 篇6

市场调研,制定竞争战略

为了制定更准确、针对性更强的竞争战略,我们需要预先了解联合国采购的特点、用途、要求以及不同的采购机构所采购的货物或服务的类别等,进而选择合适的机构并采用恰当的战略,方能在联合国采购的大市场中抢占一席之地。

联合国采购的特点

联合国市场具有多元化性质,潜在的供应商必须了解联合国的制度和它的运作,几十个机构、计划和基金中的每一个都有各自的条款、项目和采购要求。但同时,这些组织又都是在一个更大的组织框架下运行的。

联合国采购的用途

联合国相关机构所采购的货物和服务主要用于对发展中国家与地区的援助、对战争或战后地区的援助、联合国维和特派团用品、联合国保护妇女儿童用品(UNICEF)以及联合国机构办公用品。

联合国采购的要求

由于联合国采购主要用于援助及自身使用,基于其本质是人道主义,它不要求奢侈豪华,但需要质量可靠、安全;它有着严格的标准,供应商所提供的商品或服务均需符合相关指标;它要求产品或服务价格低廉,以便其长期采购。

联合国主要采购机构

联合国主要采购机构共计44家,他们的采购要求、条款及采购的产品、服务各有不同,因此,想在联合国采购的竞争中获胜就要对每个机构进行分析评估,选择适合本企业的机构,并积极与其联系。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机构间采购办公室(IAPSO)

Inter Agency Procurement Services office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机构间采购服务办公室(简称UNDP/IAPSO)是联合国系统采购的归口管理单位,主要负责联合国系统内采购活动,其通过研究与拓展采购业务促进机构间的合作与协调。内部专家小组为各合作伙伴提供最有效率的采购服务,包括从采购计划的制定、技术规格的确定到物流配送服务,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机构间采购办公室(IAPSO)倡导“getting the right goods to the right place at the right time”(1999年,UNDP/IAPSO曾帮助100多个国家1700多个项目采购金额达6650万美元的物资)。

IAPSO 采购的主要产品

货物类:重型车辆、办公设备、摩托车、发电机组、技术设备、电子数据处理设备和相关软件、办公设备及用品、家具、建筑物维护设备、音像与通信设备、电子设备、农机设备、水供应设备等。

服务类:商业贸易服务、信息技术服务、联合国行政运营服务、旅行社服务、清理与转运服务、建筑物外部工程、 电子与机械工程、加油站运行补给服务、 综合性害虫控制、邮件转寄业务、补给设备维护、同声翻译、办公设备维护等。

联合国项目服务办公室(UNOPS)

United Nations Office for Project Services

联合国项目服务办公室管理和承担着帮助发展中国家(DEVELOPING COUNTRY)和转型国家(COUNTRY IN TRANSITON)提出的和平、社会稳定、经济增长与持续发展方面的众多项目。其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其他机构、国际各金融机构、政府、非政府组织以及私人企业都有合作关系。

UNOPS采购的主要产品

货物类:钢铁产品、冷热轧铁、臭氧损失修补设备、石油产品、机动车辆及配件、计算机和网络设备、电子数据处理设备、结构金属和非金属产品、医疗设备、有机、无机化学品、橡胶轮胎与管道、办公设备、医药及疫苗、化学肥料、塑料、树脂、水泥和石灰、纸张及纸制品、视听、音像广播设备等。

服务类:出版物、实验室设备、采购服务、商贸服务、培训、管理服务、环境管理、健康服务、货运服务、印刷、出版翻译服务、社会服务、信息技术服务、电信服务等。

联合国秘书处/采购司(UNPD)

United Nations Procurement Division

联合国秘书处/采购司负责为联合国纽约总部、世界各地的维和特派团、区域委员会、国际法庭、特派团和其他联合国组织采购各类设备、商品和服务。采购业务超过400种货物与服务,这一采购包罗万象,例如航空运输、机动车辆、食品和膳食服务、计算机和数据处理设备、印刷服务和办公室用品。

UNPD采购的主要产品

空调、供暖和抽水设备、奖章和勋章、医疗用品、精密和计量仪表、机动车辆及部件和运输设备、办公和计算机设备、化学和石油产品、电子仪器和电子元件、机械和零件、纸张和纸制品、摄影器材及配件、家具、服饰以外的纺织品、工具和五金材料、发电机组、轮胎和橡胶制品、制服及装备等。

了解联合国采购的原则及程序

◆ 总则:

采购物品为确实所需

公平、公正、透明、通过竞争

经济、高效

资金最佳利用

◆ 程序

与联合国采购机构建立联系

供应商对联合国采购市场进行了调查分析并确定了要与之合作的一个或数个机构之后,他必须致力于与该机构总部和分支机构的联合国官员和采购专员建立长期的联系。通常,这种联系会带给供应商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包括即将签署的合同,合同的细则,竞标对手等,而这类信息是通过其他渠道难以得到的。由于现在还不存在一个公开的广告系统来告知供应商关于联合国机构全部的潜在合同机会,联合国各个机构愈加依靠各自的网站来宣传各自提供的商业机会。尽管如此,现在依然没有任何方式能替代与采购专员建立个人联系的办法,因为只有采购专员可能提供有关采购过程的附加的细节。

企业若觉得时机成熟的话,还可以邀请采购官员到工厂考察,但一定要提前预约。当面考察是让采购官了解企业和产品的最好机会。

获取联合国采购信息

联合国系统采购信息一般通过联合国出版物、有关机构设置的网站等途径来传播。用联合国组织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资助项目中产生的赠款来进行采购的信息每月发布两次,比如“机构间采购服务办公室”(APSO) 的出版物——《采购最新信息》(Procurement Update)。而用贷款进行采购的信息一般刊登在联合国刊物《商业发展》(Development Business)上,每年24期。《商业发展》对由世界银行、美洲开发银行、亚洲开发银行、非洲开发银行、欧洲重建和开发银行、北美开发银行、加勒比开发银行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出资项目的国际竞标采购活动皆有信息通告。同时,一些国家政府的采购信息也时有出现。此外,该刊物中有关世界银行、美洲间发展银行(月度)和非洲发展银行(季度)运营情况的报告,也有助于对刚获批准的新项目的及时跟踪。

对中国企业的建议

亚洲商务中心副总裁李颖女士以自己的经验告诫广大企业在成功注册成为联合国采购供应商之后,不要认为可以坐等其成,还需要注意如下问题:

第一, 尽可能熟悉每个联合国采购机构的采购程序,当接到联合国采购机构批准成为指定供应商的通知后,要设专人对相关机构进行深入的了解、分析,并不断检索其网站,密切注视其在网上发布的采购信息,发现联合国采购系统发布的采购信息与本企业符合,要立即通过电子邮件或传真向其索取标书;

第二, 应及时将公司及产品的最新信息发布到相关采购机构的网站上,或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向相关官员发送,以保持活跃的供应商地位;

第三, 应对所有竞标邀请作出积极反应,并努力寻找联合国项目和联合国专门机构在供应商周边地区办事处的采购机会。对于联合国采购机构的询盘或建议,即使当时不感兴趣或不能做到,也应及时回复,如果供应商连续五次未对竞标邀请作出反应,将在供应商名册上予以除名;

第四, 要学会和其他本地企业共同预约邀请采购官员考察工厂,这是让他们了解企业和产品的最好方法;

第五, 必须首先建立信誉。联合国的采购与一般商业往来有所不同,它非常重视公开透明、平等廉洁,而且从来不还价。因此企业报价时一定要报实价,即最终价格。与联合国做生意,必须价廉物美,不能靠一次性暴利赚钱,而要通过建立信誉和长期采购关系获得利润。而且,一旦企业与联合国有过交易记录,联合国对企业的信任建立起来后,一般不会改变采购对象,对企业以后的报价也很少提出异议。因此,与联合国做生意不能只看一时,必须有长远眼光;

第六, 要争取进入短名单。联合国通过长期与供应商接触,认可了一些优秀的供应商。在进行一些较小的金额采购时就不进行大规模招标,而主动与短名单内的供应商联系,并立即拍板成交。能进入短名单的一般是某种产品前十名的企业,相当于在比赛中直接进入了决赛,对中标非常有利。当然,这要靠企业本身的素质和产品的质量争取。

会计信息市场研究 篇7

关键词:会计信息市场,市场失灵,市场管制

一、会计信息及其披露

会计信息是指会计单位通过财务报表、财务报告或附注等形式向投资者、债权人或其他信息使用者揭示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具有如下特征。

(1) 对外披露的会计信息必须严格遵守由企业外部权威机构制定的公认会计原则或准则的约束,实现会计政策的标准化。会计报告模式表现出统一性。 (2) 以强制性披露为主,自愿性披露与强制性披露相结合。由于完美的和无代价的信息只是完全竞争经济模型的一种假设,市场毕竟存在着大量的“信息不对称”,由“信息不对称”形成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最终会导致市场的缺陷,而强制性披露是“信息对称”理念的一个应用,有助于防止那些掌握了内幕消息的人利用这些消息牟取暴利。 (3) 对外公开披露的会计信息必须接受独立审计的鉴证。由于管理人员的报酬与其业绩相挂钩,投资人可以通过减少报酬的方式允许管理人员有偏离投资人利益的范围和自由。因此,为避免这种情况发生,精明的管理人员就会去聘请独立的审计师对其业绩报告的真实性进行鉴定,以向投资人说明其付出的努力及其有效性。 (4) 现行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的报告目标是向使用者提供有助于经济决策的信息。这是现行模式与其他模式的根本区别。现行模式的报告目标主要采用决策有用观的观点,其具体准则主要建立在资本市场投资决策有用论的指导思想上。 (5) 由现行会计报表体系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基本上属于反应企业价值的信息。整套财务报表之间是互为勾稽的,它们只是对相同的变易或影响企业的其它事项的不同方面的反映。

二、会计信息市场探究

(一)会计信息市场是一个垄断竞争市场

竞争性分析,不论是代理理论中受托责任的解脱,还是资本市场上筹资的相互竞争,企业都有对外披露会计信息的压力和动力。在现实中,甚至有不少上市公司会主动公布没有被强制要求披露的新一年度盈利预测的信息,综上所述,会计信息市场存在着竞争。非同质性分析,在会计信息市场中,公司是会计信息的垄断供给者,由于各企业的具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千差万别,所以导致与此对应的每个企业的会计信息所反映的实质内容是不同的,因此会计信息市场上的商品──会计信息──是非同质的。

(二)会计信息的管制

会计信息市场供给不足,引起市场失灵,国际通行解决方法是对会计信息进行管制,体现在对财务报告所披露的会计信息的供求关系及其内容与表达方式的管制上。国家干预的根本目的在于实现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标准化,限制资本市场上的垄断和投机行为,从而保证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弥补市场失灵的损失。管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为管制不仅会扼杀会计信息的信号显示功能,而且要付出一定的成本,包括直接管制成本和间接管制成本。直接管制成本如政府机构用于规范的开发、执行、监督和立法方面的成本;间接管制成本包括强制企业披露不恰当的信息量和不合理的信息内容而发生的社会成本,也包括管制下企业改变其融资、投资和生产决策可能负担的机会成本等。政府对会计信息披露的管制,成本是巨大的。另外,政府规范能导致高效率的经济学分析,但其前提假定之一是规范机构要拥有完整的信息。显然这是不现实的,当获取信息的成本过高或不可能获取相关信息时,规范机构就可能因不完整信息而发生制定失误。由于政府干预不能必然导致有效率的资源配置,因此在必要的监管标准及准则规范(交易制度基础)下,依托网络信息技术的“市场化”才是解决会计信息披露不足的有效方法。有人把外部性问题的实质归结为交易费用,但界定产权及监督产权契约的事前交易费用很高,以至于人们放弃界定;不明确界定产权,又会造成事后交易费用。

(三)会计信息市场的交换对象

会计信息是会计人员采用专门的程序和方法,对特定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所产生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加工而生成的能够反映特定主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并服务于有关决策的经济信息。在会计信息市场中,会计信息是被用来交换的对象,也是最关键、最活跃的市场构成要素,会计信息的特征决定会计信息市场的特征。具体地讲:会计信息的特征决定了会计信息市场既无固定的交换场所,又无量化的交易价格,因此与供需双方在特定时空范围内交换的商品市场比较,基本属于无形化市场;会计信息的特征决定了会计信息市场的供给方与需求方并非单一对应,会计信息一经供给方披露,即可供众多的需求者使用,因此与供需双方直面交易的比较,会计信息市场是一种需求多元化市场;会计信息特征决定了供需双方难以处于平等的地位,因此与供需双方可以反复讨价还价的商品市场比较,会计信息市场是一种缺乏平等竞争的市场;会计信息的特征决定了会计信息市场难以完全按照价值规律行事,尽管会计信息凝结了会计人员的抽象劳动,具有商品的价值属性,但由于其成本无法准确计量,因此与价格客观上反映价值的商品市场比较,会计信息市场是一种有值无价的市场。会计信息的质量水准决定会计信息市场的有效化程度。

参考文献

会计信息市场浅议 篇8

会计信息市场是由特定的会计人员编制并提供, 以一定的形式来表示, 为满足特定范围内信息使用者的需要而编制的信息。日前许多的会计信息是由企业自己编制然后向社会公开发布的。

二、会计信息市场的特点

会计信息作为一种特殊商品, 其特点具有内在矛盾性, 使会计信息市场成为不对称的、不充分的市场。

(一) 会计信息的供需不对称, 提供会计信息的人和使用会计信息的人不对称。会计信息市场的特点是同时被会计信息利益相反的双方所使用, 而信息是由代理人单方面提供的。在利用会计信息方面, 因为代理人与委托人出发点不相同, 所以双方利益也不同, 甚至于是相反的。与此同时, 使用会计信息的人之间分布也不均匀。

(二) 会计信息市场是垄断的、不充分的市场。因为信息代理人垄断了会计信息市场, 使部分市场参与者同样垄断会计信息, 所以会计信息市场的垄断性导致了信息的不充分。

三、会计信息市场的作用

(一) 投资者可以以会计信息为基础来预测资金的投资方向。在现今经济的影响下, 公司发展所需要的资金主要来源是外部投资者的投入资金、股东和债权人。无论是外部投资者、债权人, 还是股东, 有必要了解已投资或计划投资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来帮助他们进行合理经济决策。

(二) 企业可以根据会计信息来判断资金运动轨迹和预测现金的流动方向。公司会计信息的内部使用者是为了能够更好的策划公司未来的经济业务活动为管理层的决策提供依据。例如, 根据会计信息企业可以预测财务状况, 如现金流量、企业偿债能力和支付能力等以及对员工的业绩、公司的运营情况等的考察。一般情况下, 要正确、及时的预测预经济活动以及公司发展前景, 应该以过去的经营业务活动所获得的会计信息为基础。因此, 要根据财务报告及附注所提供的财务状况、财务成果来预测公司以后资金流动方向以及现金的用途。

(三) 完善公司管理。公司或工厂将生产经营中产生的所有信息, 如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和附注, 并将它传递给公司内部的管理部门或其他使用人员。公司的主管工作者可以通过这些会计信息发现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处理。所以, 准确的会计信息对改善公司的经营管理状况起决定性作用。

(四) 会计信息对企业财政部门的监控起决定作用。公司财务部门会根据每段时间及时送达的财务报表, 监督和了解公司的财务管理情况及运营成果;而税务部门则可以根据这些会计信息了解税收情况。

总的来说, 公司组织的经济活动、策划经济业务及上级管理人员评估公司业绩、发展情况及经营成果, 企业投资者决定是否要将手中的资金投入某公司大多是根据会计信息决定的。投资者会以公司提供的会计信息或者其他方式为依据来决定一家公司投资是否会有回报。这就说明, 会计信息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决定一家公司命运, 会计信息已成为公司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今大多数公司使用财务软件来进行管理公司的财务, 处理数据, 进而生成有用的会计信息。录入凭证后就可以自动生成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总账等财务报表, 提高会计的工作效率, 规范财务管理, 增强公司综合竞争力。

四、会计信息市场存在的问题

能否正确反映事实情况, 企业进行监督、决策、保护投资者和受益人利益是根据会计信息是不是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可以影响到单位负责人做出的经济决策。伪造出来的会计信息给企业提供了虚假的财务状况和资金流动方向, 导致公司正常的经济秩序和以后的发展受到或多或少的影响, 可能会使企业的资金大量流失, 更严重者会令企业失去诚信濒临破产。所以, 会计信息失去真实性的问题所产生的后果早已引起了国家及所有企业的重视。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不仅影响到国家、社会、公司的利益, 同时也影响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因此, 对于会计信息真假问题的解决, 既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增长、企业的正常运营, 又影响到人民利益确保的大事。

(一) 虚假的会计信息将会使国家经济失去控制, 进而使经济决策出现错误。在现在的企业制度下, 一旦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失去真实性, 不仅会导致国家经济决策出现错误, 同时也导致国家投资资金的大量流失。据一项报告说明, 每年年终各地上报经营业绩均有虚假信息, 即使各个部门都要对上报的材料经过普查、抽查、汇总、修正, 取得正确的数字后才能将信息报告给中央领导作为经济决策的依据。但是, 虚假现象仍旧频繁发生, 仅2005 年就发现6.2 万多起。正是由于这些虚假资料, 将会给国民经济带来无法预测的后果, 给经济发展带来混乱, 最终使国家宏观调控不能达到预期应有的效果。

(二) 虚假的会计信息将会引起税收流失。企业编制虚假会计信息的动机是各不相同的, 但其目的都是将本属于国家集体或个人的经济利益转化为自己的财产。例如, 企业会通过在会计报表上增加日常支出、费用, 少计营业收入、利润, 用以逃税, 增加自己的利益, 使国家税收大幅度减少。

(三) 虚假的会计信息将导致国家、企业、个人的经济诚信受到威胁。因为市场经济是一种诚信经济, 所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作用的正常发挥就需要公平公正的交易场所。但是,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越来越严重, 不仅直接损害国家经济利益, 更是扰乱国家经济的信任危机。在现今的经济条件下, 企业的经营能否成功大多取决于得到的会计信息是不是真实存在。不真实的会计信息会导致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出现错误的预测, 进而对国家、企业及个人的利益造成不可磨灭的影响。

(四) 危害会计人员自身。针对会计人员不能真实反映会计信息的处罚, 轻者不得从事会计职业, 情节严重者将会受到法律的严惩。在《会计法》中, 对于伪造、变造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 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的行为, 根据其情节严重性追究其责任, 对于隐藏或者有意毁坏依法应当保留的会计凭证的构成犯罪的行为, 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对于未曾构成犯罪的行为, 由县级以上财政部门给予通报批评, 对其中的会计人员处以吊销其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惩罚。

五、会计信息市场存在问题的原因

1950 年以后, 随着世界经济环境的转变, 计算机技术慢慢的成为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导技术, 信息产业也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导产业。

(一) 企业的利益因素。企业自身为了获取更多利益可以通过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增加资产用来骗取投资者、债权人、银行及国家有关机构的信任, 从而获得国家或者企业的投资, 或从银行取得贷款, 用以增加公司的资产。也通过多列支出费用以减少应交税费来获取更大的利益。

(二) 个人方面利益因素。与会计信息编制有关的工作人员可以制造和提供虚假会计信息以获得好处, 如多列出差费用取得利益。单位负责人可以为企业谋取非法利益为前提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并因此获得额外利益。

(三) 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如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以虚假信息挪用资金, 并且通过不公平的交易侵害子公司的利益, 虚构经济业务和财务数据。这些都是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失败, 内部控制弱化的结果。

(四) 我国现行法律制度的安排不健全。我国法律制度在针对会计信息是否真实方面, 除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外并没有涉及到民事责任。对会计人员编制虚假会计信息处罚中所得到的处罚与所得利益根本不值一提, 所以仍有许多人依然愿意通过危害国家和社会得到利益。现今法律规定的行政处罚金额与所能获取的利益相比不值一提, 也是影响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条件。

六、完善会计信息市场的措施

(一) 以法律作为行动的前提, 要求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行动准则。常言道, 治乱须用重典。在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在我国会计工作中随处可见的今天, 要彻底杜绝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就必须坚决维护《会计法》的严肃性, 加大“违法成本”。因此, 对于针对违反法律的行为, 不论是单位领导、会计人员或是其他会计职业相关职工, 都必须要接受行政或刑事处罚, 以此让人们了解并接受会计法律的严肃性及认真性, 并且坚决执行贯彻。改变以前那种只是把《会计法》作为一部法律而没有实际效率的法律来对待的不正常现象, 来彻底解决提供并使用虚假会计信息的行为。

(二) 对会计从业人员进行道德、法律、知识多方面培养。 (1) 会计人员在取得从业资格后每年都要接受继续教育, 以便于更好地服务于会计行业;要严格按照《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的要求, 对在岗会计人员进行有关法律、知识方面的培训; (2) 大量引入会计专业人员, 也就是要引进大专院校的会计专业人才, 投身于会计队伍中去, 用来提高会计队伍的整体职业道德和法律的水平; (3) 定期聘请会计领域资深人士举办知识讲座, 为会计从业人员进行知识讲解以开拓会计人员视野, 增加对会计这个职业的认识; (4) 勉励会计人员继续学习专业知识, 取得更高的专业资格, 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学历水平以适应于更有意义的工作。

(三) 增强会计监督力度, 尽最大努力把违法、违规事件消除在最初阶段。由此更加需要建立完整的会计监督体系, 把监督落实到各个层面, 尽量做到每个人、每个企业、社会都可以进行监督, 而不是口头说说。 (1) 会计内部监督最好要建立年内定时审计制度; (2) 对于会计的外部监督, 要坚决实行会计报表经由中介机构审计验证制度, 并且审计结果与评价意见都要进行公开披露; (3) 加强社会监督的体制, 努力建设高质量的注册会计师队伍和会计师事务所团队; (4) 要明确会计监督机构对会计审查结果所担负的法律责任, 以维护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严肃性。

(四) 一个单位财务工作管理是否严密, 与单位分管财务负责人的工作能力和对财务工作的理解支持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所以应明确财务工作负责人的任职资格, 并大力培训。

(五) 加强会计信息内部控制。完整的内部控制可以减轻因为会计内部人员道德风险带来的危机。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包括安全保密制度、日常操作管理制度、会计信息化岗位责任制度、系统维护制度和会计信息化档案管理制度。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环境、资本市场和证券交易市场的渐渐发展, 会计信息不只是适用于企业生产经营者的内部需要, 还需要适应如投资人、政府职能部门和社会大众的需求。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逐渐大众化、多样化, 使会计信息这种劳动产品具备了普通商品应有的条件, 并逐渐形成特定的商品化市场。

关键词:会计信息,会计信息市场,会计信息市场失真

参考文献

[1]王晓梅.企业会计信息失真溯源.滁州师专报, 2001.4.

[2]宋艳.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分析.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报) , 2001.2.

国际会计市场 篇9

近年来,建设公司积极推进钢结构加工市场结构调整,以组织实施国际化认证为总抓手,不断拓展国际市场,实现了由单一国内市场发展向国内国际市场并重,以国际市场为主的战略转移。特别是去年下半年以来,建设公司对国际市场形势进行了深入分析和准确研判,将国际市场的开拓放在印度、巴西、委内瑞拉、南非等有巨大市场资源和潜力的全球新兴市场上,尽最大可能地减少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

为抢得先机,建设公司对市场部定位进行调整充实,整合全公司的营销力量,形成集中力量谈判———统一研究报价———分解加工任务———统一组织发货———统一集中结算———分解收入利润,一条完善的业务模式和业务流程,避免了内部的无序竞争,提高了公司效率和效益。去年下半年,建设公司与印度伟丹塔公司开展了多轮艰苦的谈判,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最终将2.4万吨钢结构加工合同留在了建设公司,并且创造了较好的效益。

为更好地巩固新兴市场,建设公司建立了战略客户跟踪服务制度和快速反应机制,为战略客户提供便捷、快速、优质的服务,与战略客户建立了稳固的业务往来关系,并从中寻觅新的商机。2008年,建设公司与印度伟丹塔公司曾签订了一批2.4万吨的加工合同。通过对印度市场和该公司的深入调研和实地考察,建设公司敏锐地捕捉到该公司发展的巨大潜力,盯死盯紧该公司的后续项目,并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今年一季度,建设公司又与该公司签订了一批9400吨的加工合同,并达成4万吨的合作意向。4月初,建设公司组织强有力的谈判班子,再赴印度,最终在8日取得15万吨的加工合同。据悉,建设公司与该公司1.7万吨的钢结构加工合同有望于近期签署。

奇瑞叉车国际市场销售火爆 篇10

据了解, 奇瑞叉车系列产品从2011年起进入海外市场, 在短短一年时间内, 在俄罗斯、非洲、阿根廷、亚太、巴西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近三十家营销服务网点。在全球宏观经济形势依然严峻的情况下, 营销战士们迎难而上, 奋力拼搏, 积极优化现有的销售渠道, 奋力开拓新兴市场。

截至今年5月份, 奇瑞叉车外贸业务任务完成率高达165%, 创造了奇瑞叉车出口新记录, 彰显出奇瑞叉车在国际市场快速崛起的实力。

为更好地完成产销任务, 公司内部进行目标任务宣传动员, 鼓舞士气, 为目标的完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公司还合理整合人力资源优势, 通过有效的激励措施, 使之发挥最大的作用, 同时加强销售渠道建设, 增强销售人员市场竞争意识, 加强品牌宣传力度, 以增强客户信心、提升品牌效应。

奇瑞叉车以市场为导向, 研发适销对路的产品, 强化售后服务, 不断完善售后服务体系, 提高客户满意度。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经营战略, 精心培育每个市场, 为实现市场多元化, 使其健康发展指出了正确的方向和前进目标。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国际会计市场】相关文章:

国际市场09-11

国际市场论文05-28

国际离岸市场08-05

国际市场变化08-16

国际法律市场08-19

国际市场论文范文05-10

国际市场论文提纲11-15

国际市场促销策略05-11

国际市场粮食价格07-29

国际资本市场融资论文04-19

上一篇:中药调剂中存在问题下一篇:课题选择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