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工作站

2024-06-13

医生工作站(精选十篇)

医生工作站 篇1

1面向临床的门诊医生工作站系统的应用

医生工作中, 临床医疗工作是医生工作站构建以及运行的基础, 在对临床医生工作站系统进行功能设计的过程中, 必须将医生工作的业务内容以及流程进行充分的考虑。针对门诊医生来讲, 相关工作站运行过程中, 必须辅助门诊医生开展各项工作, 同时也是医院有效接收病人信息的关键入口。因此门诊医生工作站在运行过程中, 拥有检索医疗信息、处理医生诊疗以及统计和查询各种信息的功能, 同时还能够对这一系统进行有效的调整和设计, 在对计算机和信息技术进行有效应用的基础上, 为提升门诊医生工作效率奠定良好的基础。系统各功能的描述如下:

1.1处理诊疗业务

记录诊断内容、开据处方以及医疗处置等是医生诊疗的主要内容, 并且还负责查询和记录病人的病史, 并编辑、应用医嘱模板, 为医生高效率和精确的诊治提供详细的资料和支持。在快速检索医疗信息的过程中, 主要内容包含诊疗内容、药物的费用、功能以及使用剂量等因素, 同时还能够快速检索相关不良反应等重要的医疗信息, 对医生所提供的处方进行功能以及不良反应等的监测。

1.2统计查询

该模块运行过程中, 能够对医生的诊治状况进行提供, 同时还能够对自身运行中产生的资料进行汇总以便查询, 其中包括查询门诊日志、统计收费量以及医生的工作中量、查询处方和就诊信息以及化验报告等。这些数据的有效统计和查询, 能够为医生顺利开展工作、掌握自身的工作状况奠定良好的基础, 详细的数据信息能够有效的为医生接下来工作的开展指导方向。

1.3系统设置

设置过程中, 可以满足不同使用者的个人习惯, 其中包含修改工作口令、操作员更换以及设置工作可是以及诊断字典的设置等功能, 促使医生在为患者提供服务的过程中, 更加具有个性化以及针对性。

2面向临床的住院医生工作站系统的应用

2.1常规业务处理

该模块运行过程中, 能够对住院医生日常工作中各项工作的具体内容以及流程进行记录, 其功能包括管理医嘱、对申请的进行检验、开据手术申请单以及检索病案和病历等。例如, 在医嘱管理的过程中, 通常包含对诊疗的时间、日常应用的药物等的管理, 同时还包含患者在出院中应携带的药物的记录和管理等。医生在工作中, 如果对新的医嘱进行了下达, 该系统运行过程中, 应自动的对其内容进行核录, 同时向护士工作站下发通知, 促使其及时的对医生的新医嘱进行执行。同时, 医生在开医嘱的过程中, 还可以对该系统进行应用, 其拥有强大的辅助功能, 如输入成套的医嘱和药品禁忌等内容, 医生在对其进行应用的过程中, 可以打印和查询历史医嘱。

在检索病案和病历书写的过程中, 医生在对这一系统进行应用的过程中, 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进行不同模式的病历模板设置, 同时在书写病历的时候, 就可以对已经设定好的模板进行应用, 如果没有得到授权, 是不可以对其他医生制定的病历进行修改的。

2.2查询统计

在对以上模块功能进行补充以及延伸的过程中, 产生了查询统计模块, 该模块应用中, 医生能够更加及时而完整的掌握患者消耗的费用以及患者自身的病史、病案的检索等。在对该模块进行应用的过程中, 其可以同常规业务处理模块进行结合应用, 同时也可以单独使用。与此同时, 该模块应用过程中, 还可以对患者历次住院的资料以及所使用药品的信息等进行查询, 对于为患者提供更加有针对性的医治具有重要意义。

2.3系统维护

该模块在设置以及应用的过程中, 主要是针对主要医生工作站的实际需求来进行的, 其运行过程中, 最主要的功能就是提供维护管理的服务。其中包含维护医嘱项目、成组医嘱、对给药途径以及频率进行维护和管理用户权限等内容。该系统在充分发挥功能的过程中, 可以将采集到的信息进行统计和整理, 由医务部门和各个科室进行接收和应用。

3结论

综上所述, 近年来, 在信息技术不断进步的背景下, 我国医院首先在管理系统中应用了信息技术, HIS的出现以及有效应用, 极大的提升了医院的运行效率以及资金的管理能力, 在这种情况下, 医院的临床工作也开始同信息技术进行了结合, 而医生工作站是临床信息系统构建的核心, 本文从门诊医生和住院医生工作站两个角度出发, 对临床信息系统的有效应用展开了探讨, 希望对我国医疗水平以及医院服务质量的提升起到促进作用。

摘要:近年来,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 给人们工作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带来了极大的转变。信息HIS即医院信息系统, 近年来我国在积极进行现代化医院建设的过程中, 不仅加大了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力度, 同时也加大了临床信息系统的建设力度, 而医生工作站是临床信息系统构建过程中的核心。在这种情况下, 本文从面向临床的门诊医生、住院医生工作站系统的应用两个方面展开了探讨, 希望对提升我国医疗水平以及医院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临床,医生工作站,系统,应用研究

参考文献

[1]黄时俊, 易畅, 孙晶晶, 陈仲本.基于医生工作站与移动式电子病历的音频电疗系统的设计[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2014 (02) :2536-2540.

[2]M.J.Ball, J.S.Silva, S.Bierstock, J.Chakraborty, J.Srini, 张林.令医生大失所望的临床信息系统:超越现有技术的机遇[J].中国数字医学, 2015 (03) :77-81.

医生护士工作站 篇2

住院医生的医疗工作是全院工作的中心环节,与医院其它科室有着广泛的联系,住院医生工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医院发展的快慢,同时也是全院医疗质量的关键所在。因此,住院医生工作站也必然是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中的核心部分。住院医生工作站的设计内容包括了住院医生所有医疗活动和日常事务工作。医生可以在医生工作站平台上十分方便地开处方、下医嘱,信息传至护理站,由护士核对执行,再传送到药房摆药。医生开医嘱用药有多种窗口,系统支持拼音首码、五笔字形等,更有按药理学分类、专科常用药等方式选择所需药品,通过药理学一、二、三级分类,可快速调出目前库存中已有的药品,供医生选择调用,而不必逐字输入。

我院住院医生工作站有以下特点:①与住院处、病区护士工作站、医技检验科室、手术室、等工作站系统联网自动获取;②患者基本信息实现医疗信息的网络传递,降低运营成本的同时,大大的提高了医生的工作效率;③自动向功能科、检验科、手术室等科室发送各种检查检验申请,并能随时查询由各医技科室发送回的结果报告;④提供完善的医嘱管理功能,真正的服务于医生临床诊疗;⑤各种病历模板和医嘱模板可供选用,医生也可自建模板。

点击桌面住院医生站系统,输入管理员名称和密码登录进系统。整个系统界面上方是系统、业务处理、信息查询及维护等几个大项;快捷栏上是病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及入院时间;界面左边是常规工作、信息查询、科室权限维护;右边是今日工作、我的病人、全科病人、全院病人和会诊病人。

功能简介

①日常工作:记录病情、诊断结果;②医嘱管理:支持医生对 各种医嘱的开、停、作废操作,自动审核医嘱的完整性。与病区护 士工作站联网,动态地将医嘱传输至护士站执行;③医技检查结果报 告回阅:医生在住院医生工作站上可以开化验、医技检查、X光、CT、B超 单,病人基本信息已自动加入,医生只需在检查目录上选择所需的项目即可。各种单据传至护理站核对,再传到各医技科室,医技科工作站在病人前去检查时确认扣费。病人的检查结果可直接在工作站上查阅;④会诊、转科:可方便填写各种会诊申请表,邀请其它科室医生帮忙;⑤出院管理:病人在治愈或转院时要出院,必须由经管医生办理出院,使医生心中有数,不致混淆;⑥病历书写:电子病历是医学知识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结晶,电子病历使医生摆脱了书写病历时的繁琐,能让医生节省出大量的时间用于住院病人的诊疗上,大大地提高了医疗工作效率。此外,由于本系统采用了医学知识库、推理机,可进行树状分析和

逻辑推理,使病历书写灵活方便,充分显示了智能化的特色功能;⑦系统服务:可设置各医生所属科室及诊疗小组,是否具有处方权、精神麻醉药品处方权等。查询、统计

①患者基本信息查询:方便的获取患者既往的就诊记录、既往病史、用药记录、当前病情发展情况等;②患者费用明细查询:包括在院及出院病人的所有诊疗费用查询;③医嘱查询:可查看到所有经管病人的长期、临时医嘱,可方便调整用药情况;④住院药品信息查询、药品字典及医技字典查询;⑤医技检查信息查询:可查看病人医技检查结果。

缺点

从另一方面来讲,住院医生工作站的普及也加重了每个住院医生的工作量。对于习惯了传统的看病模式,如喜欢直接在纸上做各种病情记录的中老年医师们,就要多花些时间在学习电脑操作上了。另外,在日常使用中也经常会出些像电脑启动不了(大部分由于是显示器或主机的电源线松动)、没有网络连接、无法连上医院服务器(网络连接被人禁用了)及某些药输入不了(药品学名记不太清)、出院病人无法正常出院(护士站的住院病人要出院必须经医生工作站这边先把全部医嘱停用,然后办理出院)等情况,当然这些都是小问题,在使用熟练后就不存在了.护士工作站优点、缺点及改进方式

[功能概述]

负责管理护士站病人入院,病人医嘱核对,床位管理,护士长科室整体监控,病人详细就医信息查询,一日清单,费用详单,护理病历,执行单等全面的护理工作。

[功能特色]

支持护士站过医嘱,同时也可以从医生工作站读医嘱的二种模式。

支持多种协定医嘱的录入。

严格按医嘱相关管理规范,对医嘱进行严格管理。

支持病人欠费警报。

护士站可全院任何药房申请用药。

支持注射费自动加收。

支持多天预发药申请。

费用采用日清,每条医嘱均严格收费,确保费用收确精确。

支持全部的床位管理模式,如包床、借床、加收空调费。

自动收取大部门日常应收的费用,如床位费、床位加收,注射费等。完全实现真实医嘱管理,并根据真实医嘱自动分析各类费用。上网人员首先需解决的问题及措施

1.1 上网人员观念的转变 网络系统的实现,使传统的工作程序被改变,再加上刚上机操作不熟练等诸多因素,护士没有体会到应用微机的优越性,从内心有抵触情绪。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首先召开了全体护士动员大会,请本院技术人员讲解微机应用临床的意义及好处,使大家提高了认识,转变了观念,增强了学习的自觉性。

1.2 上网人员微机理论及操作水平要与全院微机联网运行进度相适应 由于大多数护士微机理论及操作基础差,很多人都是从零开始学起,学习中存在一定困难,我们采取先培养骨干,再全员培训的方法,边上机操作边学习基础理论,用实践强化理论,用理论去指导实践,在科室形成学微机的良好氛围。通过全科护理人员的一致努力,使我科网络系统的运行与院布置的计划相适应。

1.2.1 护士长的自身培训 护士长要参加系统的微机基础培训,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微机理论知识和上机操作,真正做到懂理论,会操作。熟练掌握有关微机联网的知识、简单故障的处理,指导全科护士的工作,能够解决护士站运行中出现的基本问题等。

1.2.2 护士的培训 采用集中授课和互帮互带的形式,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科室培养了2名年轻好学的护士做为小教员,对每位护士进行认真地帮教,做到以点带面。科室每周举行1~2次集中微机基础知识授课,对操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予以解决。护士长充分利用晨间教学进行提问、考核。通过反复强化的训练,在短短的3个月时间内全科护士均能够熟练上机操作。建立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

2.1 对上网人员素质要求 上网人员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对工作认真负责,决不能因责任心不强或误操作影响全院微机网络的运行。

2.2 严格管理,责任明确 由于微机放置在护士工作站,科室进修实习人员多,值班期间微机管理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每人配发一把钥匙,用后把鼠标锁入操作抽屉,非操作人员无法使用,同时每位护士都编设了自己的密码,日常操作必须按自己的密码输入,责任明确。在过去习惯的工作程序基础上,合理分工,如:办公班负责日间医嘱录入,摆药单、注射单、饮食单、医嘱单等的打印,并对每天患者的各种费用进行把关。下班后上述工作由值班护士完成。下午班负责当天检查单、检验单的录入,夜班对全天录入医嘱进行查对并签名,对操作中出现的问题与奖金直接挂勾,并制定了相应的奖惩制度,提高了护士的责任心。运行1年来未出现任何问题。

2.3 做好科间协调,确保医嘱的正确执行 全院联网运行开始初期,由于护士操作不熟练,加上与核算室、药房等部门协调工作不完善,患者中午的药不能按时取回,影响了患者治疗。为此,科里又增加了一个长期医嘱本,缩短了医生开医嘱的时间,并要求医生开出医嘱后,护士必须尽快处理。同时强调了护士录入医嘱的速度和准确性。保证了患者各种治疗及时准确。护士长每天与相关科室联系,了解本科护士全天医嘱的落实情况,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对因录入有误造成不能及时检查的项目及时进行弥补,并与辅诊科室做好协调配合。对

录入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对平时易出现的问题,科室整理成小册反复强调,达到了人人引以为戒,有效地提高了工作质量。建立微机医嘱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

3.1 医嘱录入常见的问题 录入剂量、单位有误:如某进修医生下达医嘱善得定0.1 g,实际用量0.1 mg,护士按医嘱录入即生成1 000支,造成收费混乱。录入时间有误:常出现微机屏幕显示时间与医嘱执行时间不符,如皮试时间大于用药时间等。

各项检查录入常见的问题:执行科室、检查项目、选项错误,如:彩色B超录成黑色B超、住院部化验室录为门诊化验室、一项检查多次录入、化验检查漏项等。

3.2 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了使用微机后的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即微机处理医嘱的“三查八对”。一查:医嘱录入后要由另一个护士及时核对,无误后签名。因为一旦键入签名确认后,则无法更改,生成费用后无法删除,必须由医生开停止医嘱,重新执行,再则,不及时核对无法领药;二查:治疗班摆药后要由发药的护士执行前查;三查:夜班的护士要对当天的全部医嘱进行查对,并在医嘱本上进行签名。“八对”:除按照七对的内容核对外特别要注意查对医嘱相对应的计价规格栏。护士长每周组织一次大查对,医嘱本与微机医嘱单核对,医嘱单与各种执行单核对,同时检查监督处理医嘱是否及时准确,执行时间是否符合四版常规,打印时行是否对正,皮试结果有无标记,续打页是否完整、准确。

交接班制度:由于急诊检查或抢救患者工作忙而未及时录入的医嘱,当班护士要记在微机待入项目登记本上,交接班时除看四本外还要看微机待入项目登记本,及时弥补上一班工作的不足,以防漏录项目,影响检查治疗。效果

4.1 提高了医护质量 计算机录入要求医嘱规范,药名、剂量、用法统一准确,提高了医嘱的质量。计算机能自动打印医嘱多种执行单,规范、整洁、美观,避免了手工抄医嘱书写潦草而造成的差错,提高了护理质量。

4.2 加强了科室的药品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加了药物费用透明度 医嘱录入后经校对通知药房,中心摆药处计算机将病房医嘱进行归纳整理做药物累总后进行发药,对当日所领的药物一目了然,减轻了护士手工统计的麻烦,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人为因素,堵塞了药品管理的漏洞,增强了护理人员使用药品的责任心。同时增加了药物费用透明度。过去护士对药物的价格信息知道的少,往往不能给予患者满意的答复,使用计算机可查出药品的价格,住院期的费用,患者心中有数,同时医生也可根据患者的经济状况来用药,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满意度。微机联网后通过微机取药、结账、交费、办理出院手续,方便了患者,减轻了患者家属的负担。

4.3 提高了护理人员素质 使护士普及了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学会了键盘的使用和汉字五笔输入法,能利用代码准确、快捷地录入医嘱及患者的一般资料,培养了护士科学化、标准化、正规化的工作作风,增加了护理工作的新内容,解放了一部分劳动力,加深了护士对护理工作的热爱。

“医生工作室”一种有益尝试 篇3

医者,关乎每个人的生命健康,是民生大事,近几年的医疗改革每走一小步,都会牵动民众的心。医生多点执业逐渐松绑,医生工作室对医疗环境的意义何在?对百姓有何影响?

其实,医生再创业也会量力而行。医生工作属于轮班制,并不会让两份工作产生冲突。医生工作室是一个团队,并不只一个医生,正如林峰胃肠肿瘤医生工作室,轮值下来,林峰医生只需要每周抽出半天时间即可。因此,关于医生创业会只顾赚钱忽视正常工作的担心实属杞人忧天,而这种忧虑正来源于对医生工作室的不了解。

医生创业看似分心,实则仍是坚守一颗医者仁心,对医疗环境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首先,医生工作室分流了患者,减轻了门诊的压力。目前的医生工作室是以咨询为主,不会涉及太多治疗,它可以帮助患者诊断病情,给慢性病患者提供保健建议。其次,由于不涉及太多治疗,能让医生专注于病情,给患者提出最好的建议。现在进医院少不了各项检查,对于长期慢性病患者来说,医生在上班时间内过于忙碌,没有时间详细解说,而诊所医生大多为全科,在专科治疗上、学历资质上都和大医院的名医们无法相提并论。

名医兼职开工作室对患者来说是给出了多一种选择,弥补了诊所和医院两者之间的缺失,实现了良好过渡。医生工作室在一定程度上给其第一执业单位带来了客源,医生也得到了更自由、更有尊严的价值体现,实现了双赢局面。对此,医院应在医生日常工作得到保证的同时,理解医生再创业,给医疗另一条路可走。

医生的价值体现在医术仁心,只要两者得到保证,那就是一名好医生。医院有其公益意义,但医生的劳动价值却并非必须是公益性的,他们有权力选择自己的劳动和获取价值的方式。世界那么大,医疗要发展,医生和病人都需要更自主、更个性化、更多样化的选择道路。医生多点执业在国外早有先例,希望在我国也走出自己的路。同时,在工作室的发展咨询中应秉持原则,如需进一步诊疗应给出专业意见,避免出现为提成而推荐医生、医院、乱检查等乱象,否则工作室就丧失了其亲民意义。

医生工作站 篇4

1 突出优点,消除困惑

首先,让医生了解新版医生工作站的优点,消除医生的使用顾虑。每位医生对新版医生工作站都需要一个熟悉的过程,就像最初学习使用现用旧版医生工作站书写病历、开检查单、查看检查结果等一样,都要经过计算机和软件使用的培训。部分年龄大的医生不一定能在短时间内熟练地使用计算机,现在又要让他们学习新版,表面看起来似乎是增加了医生的负担,但是不用质疑的是新版所增加的功能,多方面完善现有的电子病历。同样会为医生的工作带来许多方便。

增加的数据栏功能可以方便医生调用该患者在住院期间的一切信息,包括患者所作的各项检查结果。同一患者同次住院的所有病历信息均可以复制粘贴。系统还提供了“上次住院病历”以方便同一患者多次入院时书写病历调用;设置的“知识库”可以方便医生学习各学科的相关疾病知识;庞大而详尽的“入院病历模板”可以方便医生书写各种不同类型的病历。

旧版医生工作站中,上级医生修改的病历不留有任何修改的痕迹,这样不利于对经治医生传帮带。而新版医生工作站将医生分为3个等级,即通常所讲的主任医生、上级医生、经治医生。要求医生做好“三级检诊”,上级医生无法直接修改病历,修改痕迹会保留在服务器端。当然在打印病历时提供的“整洁打印”功能又会很好地解决病历打印质量的问题。

2 明确目标,轻重分明

培训目标重点是让医生了解新版医生工作站所具有的“新功能”,无论是书写、监控项目,还是统计等都优于现在所使用的旧版医生工作站。

对于要传递的信息,作为培训者一定要很清晰。如,介绍具体操作的详细演示,让医生有直观的印象。对于难点内容,主要是指用基于XML的编辑器书写病历与用现有的WORD编辑器书写病历时的区别。变化比较大的地方,就需要更加详细地讲解。

在未接触新版医生工作站时听到大家谈论最多的问题就是不能复制粘贴病历,而且,医生已经习惯了复制粘贴病历,但随意“克隆”病历会使医生远离病房,失去将所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良机,减弱医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2],致使医生书写的病历质量大大下降。习惯了想什么时候写病历就什么时候写,只要自己签上时间、姓名就可以了。有时候患者还没出院,却早就写好了出院记录、出院证。而有时候又在补未写的记录,带来了许许多多的不规范的新问题。

新版医生工作站在这方面做了很大的改进,不同的患者病历之间不允许再进行复制粘贴,这样保证了患者信息和病历内容的准确性。新版本又实行了内容和时限的监控管理,该什么时间写就什么时间写,否则系统所签的时间和医生自己手工所签的时间就会不同。新版医生工作站应用熟练后,将有效地提高医疗单位的工作质量和服务效率,增强工作的高科技含量,不仅很有必要,而且是大势所趋。系统除了会监控大家的病历书写,更具有提醒的作用。运行过程中曾发现,有的医生就是因为没有选择相应的医嘱监控项目而导致了系统提示信息有误,致使患者的术后病程记录写错了时间。如果医生按规范操作,会为医生本人带来许多方便,更不会错写漏写任何项目,这样就更好地保护了医生和医院的利益。

3 选好试点,全面推行

选好试点科室,可以有效地帮助培训者做好整个系统的推行工作。在内、外科要选择有代表性的科室,如外科手术较多,需要书写大量的手术记录,选择外科有助于发现书写手术记录时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内科的诊断及书写也有自己的特点,这样在应用过程中可以发现一些细小的问题,同样有助于增强培训效果。

这次推行新版医生工作站,医院采取了先选择试点科室进行培训,试点科室再选择重点人员进行培训。运行中及时发现问题,信息科能起到别的科难以起到的作用,可以及时解决医生发现的软件应用方面的问题。在几个试点科室的运行基本正常后,再逐步向其他科室推行。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全面铺开、同时使用新版医生工作站后,所有科室同时出现培训中没有讲到的、没有发现的各种问题。对选择试运行科室时已经出现的问题在再培训时就会特别强调,以免同样问题再次出现。比如,医生在下达医嘱时多次点击医嘱监控项的“术后患者”,这样系统就会认为患者做了多次手术,又会生成有关手术的监控项目。所以,在培训时就要提醒医生注意对应的选项只选择一次,避免了其他医生再犯同样的错误。

4 教学结合,熟练掌握

为了能够使受训人员更好地掌握新版医生工作站,应在培训教室先搭建一个模拟环境,让各科室医生都能亲自练习,以对新版医生工作站有一个感性认识,这样比仅仅听课的效果要好很多。在这个环境中,医生可以模拟对一个新入院的患者从住院到出院的全部处理过程,熟悉新版医生工作站所设计的编辑器,了解新版医生工作站的新功能,以期将来更好地利用新版医生工作站来书写病历。

医院也要多组织医生开展相互交流,交流使用新版医生工作站的经验,这样做有利于更好地推行新版医生工作站。掌握新版医生工作站较好的医生给大家讲学习体会,授课效果会更加明显。

5 结束语

新版医生工作站的培训是医生不断学习的机会之一。医生工作站是临床医生进行信息管理的一个,运用得好,将会大大提高临床医生的工作效率和准确度,摒弃了大量文字书写之苦,节约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以便更好、更高质量的为患者服务。建立和完善医生工作站乃至整个信息管理系统,是医院发展的趋势和潮流,也只有这样,才能建设一个现代化、数字化、人性化的新一代医院[3,4,5]。当然,医生工作站操作不当,也会导致一些错误和问题的产生。如果经过严格、正规的培训和学习,这些错误和问题完全可以避免的。只有通过医院管理部门的严格监督和指导,通过临床科室每位医生的不懈努力,才能使医院信息管理得到发展,使医院得到发展[2]。

摘要:介绍新推出的基于XML的2.2.7版医生工作站的培训经验,分析2.2.7版医生工作站和基于WORD的旧版医生工作站的联系和区别,重点突出2.2.7版医生工作站的各项功能,阐述了如何在培训中充分体现,强调了使用2.2.7版医生工作站前期培训工作的重要性。

关键词:医生工作站,前期培训,医院信息管理

参考文献

[1]杨致富,赵琳,葛旭明,等.实习医生进入医生工作站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医学教育,2004(8):44.

[2]李付亮,李世迎.医生工作站的应用体会[J].重庆医学,2005,34(4):501.

[3]陈宏文.医院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的探讨[J].医疗卫生装备,2007,28(3):46-47.

[4]徐旭东.门急诊信息系统的架构设计与分析[J].医疗卫生装备,2007,28(2):45-46.

医生工作站 篇5

素质方面又迈上一个新台阶,较好地完成了院领导预定的各项工作目标。

一、思想和学习情况

今年以来,根据院党委的安排,认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全面贯彻执行“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通过参加党委理论中心组的学习,进一步提高了自身的党性觉悟和政策理论水平,使我认识到,精神和传统美德,同时又与社会主义时代精神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我将继续深入学习和领会精神,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保持共产党员的本色,围绕着我院改革发展的大局,积极开展我科各项工作,为医院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医疗业务指标完成情况

截止12月底,我科完成麻醉602例,同比减少62例。工作总量的减少主要是两名外科医生流失影响的。其中:气管内全麻121例,占20.__,抢救危重病人2__次,抢救成功率达98.7__,全科业务收入约4__元,其中药品收入约占32.__;医疗收入比去年有所上升,药品收入有较大幅度下降,两者所占比例逐渐趋于合理,达到了“以病人为中心”,让利广大患者的根本目的,“以药养医”的局面得到明显改善,体现技术含量。实现了收支平衡,略有节余,压减支出,减少浪费,提高效益的目标。

三、科室质量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麻醉科是高风险高收益的临床科室,我是一切工作以质量为核心。为了把医疗质量真正摆上科室管理的核心地位,今年,继续完善和进一步落实医院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建立健全科室、个人二级质量控制网络。避免了严重差错事故的发生。坚持要求我科各医务人员具有高度的服务意识,不向患者索要红包,要有视病人为“衣食父母”的观念,全力搞好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工作。我定期征求病人及群众意见,针对群众提出的热点难点问题,结合科室实际情况认真加以研究和解决,赢得了病人的信赖。年内无医疗事故发生,健康教育达10__,急救药品、物品完好率为10__。

医生工作站 篇6

一天早晨,我们刚开诊,就来了一位三十多岁的年轻人。马医生见到他进来,马上站起来笑脸相迎:“怎么了,小伙子,让我看看。”这位病人名叫于成,他告诉马医生,他在早晨吃了几根油条后感到胃不舒服,接着出现了头痛、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轻度恶心的症状,在就诊之前已经呕吐十余次了。马医生让他坐在诊察凳上,为他进行了简单的查体和问诊,然后开了处方,让他去进行输液治疗。边开处方,他边和于成说:“我考虑你患的是急性胃炎。我给你用点最好的止吐药,再给你补点液体,你的病很快就能好了。”于成问道:“大夫,我的头怎么这么疼?”马医生解释说:“头疼是因为你吐得太厉害导致的,不要担心。等呕吐止住了,头自然就会不疼了。你就安心到观察室等着输液吧。”于成连连点头,拿着处方开心地去输液了。我注意到,马医生在为于成进行检查时,只听诊了其心脏和肺,简略地检查了腹部,但没有进行神经系统方面的检查。于成的头痛症状很重,如果仅患有胃炎,头痛应该不会这么厉害。我虽然对马医生的诊断有些怀疑,但患者不是我接手的,按照行规不便多说什么。这时,诊室里又来了几个患者,我就忙了起来。

大概过了一个半小时,观察室的护士急急忙忙地跑进来喊马医生:“马医生,您快去看看吧,那个患者现在头疼得更厉害了,还一直在吐,第一瓶生理盐水加西米替丁和维生素B6、第二瓶氯化钾都快输完了,您看还给用点什么?”马医生稍加斟酌,随即下达了口头医嘱:“再给静点一瓶5%的葡萄糖加10毫克的654-2。我马上过去看看。”说完,他就让诊室里的患者等一下,自己到观察室去看一下于成的状况。过了一会儿,他回来跟我说:“这几个患者你先给看吧。那个患者头疼得挺厉害,我这么用药都不能缓解,呕吐也加重了,我得去看着点。”我说:“你去吧,这里有我,如果他病情太严重的话就转走吧。” 马医生说:“恩,我再用点药看看,收一个患者不容易啊。”说完他就走了,很久都没回来。

那一天的病人很多,我忙了一阵后,突然想到:马医生怎么这么久都没回来,是不是患者的病情很棘手?这时,我听到马医生用嘶哑的声音喊道:“杨医生,你快过来给我帮忙,患者不行了。”我吓了一跳,立即跑到了观察室。到那一看,马医生已经满头大汗,正在给于成做胸外按压。护士正在费力地捏着简易的呼吸囊,为于成进行人工通气。于成的脸上已经没有一丝血色了。我马上接过护士手中的呼吸囊,吩咐她给于成使用一些急救的药物,并装上心电监护仪。可惜的是,装上心电监护仪以后,我们看到于成的心电显示已经成为一条直线。我们没有放弃,依旧抢救了十多分钟,可是丝毫没有效果。马医生一下子瘫在椅子上,像霜打的茄子一般没了精神。

正在这时,于成的家属也闻讯赶来。他们抓住马医生的衣领把他提了起来,并大声质问他那位病人出了什么事。马医生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在院长及时赶到,帮他解了围。后来在为于成进行尸检时发现,他是因脑动脉瘤破裂出血而导致死亡的。由于发生误诊误治,马医生被迫暂时离开了工作岗位。后来,他懊悔地对我说:“哎,我当时太相信病人的主诉了,而且查体也过于简单,才有了今天的结果。” 听了马医生的话,我也想了很多:这次误诊误治的教训是多方面的:①马医生主观上被患者的主诉所诱导,作出了病人患了急性胃炎的错误诊断。②查体不细致。③基层卫生院设备简陋,无法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检查。④病人的病情隐匿,医生的思路狭窄,没有考虑到病人可能患有脑动脉瘤这种疾病。

在医生的工作中存在着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可以说医生是一个高风险的职业。也许,每个医生在执业生涯中都难免做出错误的诊断。不过,作为一名医生,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遇到复杂的症状和体征时多进行比较和鉴别性诊断,才能尽量减少发生误诊的几率。基层医院没有进行高精尖检查的设备,这就要求基层医生对病人要更加负责,对无法确诊的病人应及时转诊,绝不能为了经济效益而强留病人。

小贴士——

脑动脉瘤破裂患者有哪些症状

脑动脉瘤是一种致死率很高的恶性疾病,但很多人对此病都不甚了解。2009年,著名笑星赵本山在上海突发脑出血,被紧急送往华山医院,就是因为患了脑动脉瘤破裂而导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经过多位专家的精心治疗,他在半个月后康复出院。这件事使脑动脉瘤这种疾病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刘建民教授介绍说,脑动脉瘤并非肿瘤,而是因供应大脑血液的动脉血管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发生了异常改变,其局部血管壁在经血流长期冲击后逐渐膨出而导致的一种“气球样瘤”。一般来说,未破裂的脑动脉瘤通常不会导致任何症状。有些体积较大但未破裂的脑动脉瘤可能会压迫其临近的脑组织或神经,使患者出现头痛、眼睑下垂、眼球活动障碍、视野障碍、胳膊或腿部麻木、无力、记忆障碍、语言障碍或癫痫发作等症状。脑动脉瘤一旦破裂,患者会突然发生非常严重的头痛。这种头痛常被幸存下来的患者描述为“有生以来出现的最严重的头痛”。此外,脑动脉瘤破裂的患者还可出现恶心、呕吐、颈项强直、视物模糊、复视、畏光、感觉丧失、烦躁、偏瘫、意识障碍等症状。刘建民介绍说,脑动脉瘤患者在瘤体第一次破裂出血时,其死亡率约为20%~40%。幸存下来的此病患者若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其瘤体很快就会发生第二次出血,在第二次出血时其死亡率高达60%~80%。在所有脑血管意外中,由脑动脉瘤所致脑出血(大多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病率仅次于脑血栓和高血压所致的脑出血,其发病率位居第三,但其致死率却位居第一。然而,很多脑动脉瘤患者都没有认识到此病的危险性,常会在脑动脉瘤破裂后才前往医院就诊。刘建民介绍说,现在,通过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或计算机辅助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等现代检验技术已经能够准确地检测到脑动脉瘤。在确诊患有脑动脉瘤之后,患者应尽快通过介入疗法或血管内栓塞解除术等微创手术进行治疗。

医生工作站 篇7

目前, 可以通过多种技术手段实现电子签名, 但比较成熟的, 使用方便具有可操作性的, 在世界先进国家和我国普遍使用的电子签名技术还是基于PKI (Public Key Infrast ructino) 的数字签名技术。PKI的核心执行机构是电子认证服务提供者, 即通称为认证机构CA (Certificate Authority) , PKI签名的核心元素是由CA签发的数字证书。USB-key盘是专门用于存储数字证书的介质, U SB-key盘与普通的U盘不同, 是一种特殊的智能IC卡, 存储在USB-key中数字证书, 受“数字证书密码”的保护, 不可导出和复制, 是确认您有效身份的唯一标识。它所提供的PKI服务就是认证、数据完整性、数据保密性和不可否认性。它的作法就是利用证书公钥和与之对应的私钥进行加/解密, 并产生对数字电文的签名及验证签名。数字签名是利用公钥密码技术和其他密码算法生成一系列符号及代码组成电子密码进行签名, 来代替书写签名和印章;这种电子式的签名还可进行技术验证, 其验证的准确度是手工签名和图章的验证无法比拟的。

2、开发门诊医生工作站的意义

基于电子签名的门诊医生工作站是整个门诊业务流程的中心环节, 是医院信息管理系统 (HIS) 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电子签名后的门诊处方保持数据完整性、数据保密性和不可否认性。根据卫生部“加快卫生信息化建设”的要求, 为更好形成“以病人为中心”、“让病人放心, 让人民满意”的主体形象, 缓解患者“看病难”问题的同时, 也为医生能在第一时间内获得患者信息、患者用药信息及费用信息, 能够及时、合理地安排、修订诊疗计划,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也为全院实施医疗信息数据共享, 提高医院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声誉, 为医院取得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起着重要的作用。

3、系统设计思路及实现方法

由于我院“医院信息管理系统 (HIS) ”采用LINUX操作系统+ORACLE数据库作为平台, 采用Client/Server (客户/服务器) 架构, 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应用软件采用Pow er Builder9.0开发工具, 在此基础上“门诊医生工作站”作为HIS的子系统也采用了Po wer Builder9.0作为软件的开发工具, 并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数字证书认证中心提供的读取USB-key盘的编程接口。

3.1 系统功能结构

门诊医生工作站系统功能结构如图1所示。

3.2 编程实现用USB-key盘登陆门诊医生工作站

为了方便医生 (用户) 登陆门诊医生工作站, 首先要开发医生登陆界面如图2所示。

医生只需插入USB-key盘到主机的USB口, 并双击电脑桌面上的“门诊医生工作站”图标, 系统就会自动打开如图2所示的窗口, 并自动检测是否插入了USB-key盘, 插入后提示输入USB-key盘密码, 登陆成功, 否则提示未插入。关键的编程源码如下:

3.3 编程实现用USB-key盘对处方电子签名

医生成功登陆工作站后, 系统自动打开如图3所示开处方的窗口, 在该窗口中医生

点击呼叫按钮呼叫病人前来就诊, 医生接过病人的就诊卡, 通过刷卡调出病人的挂号信息, 并根据病人的实际病情开出相应的电子处方。医生自认为处方无误后随即进行电子签名, 经电子签名后的门诊处方经加密的形式存储在数据库, 等候收费系统调用。

电子签名处方编程源码如下:

3.4 概述门诊医生工作站与门诊各环节的衔接

我院实施了门诊、住院“一卡通”的就诊卡, 患者通过电话114挂号或直接到分诊台挂号, 挂号数据随即显示在护士分诊台导诊屏和门诊医生工作站的呼叫队列中, 医生按患者排队的先后叫号, 叫号信息通过导诊屏提示患者, 患者根据提示到诊室就诊, 门诊医生工作站是医生的工作平台, 医生在此完成日常工作。查询自己的候诊患者, 点击叫号, 开处方, 写化验、检查申请, 调阅患者以前的处方, 调阅门诊病历, 调阅检查、检验报告, 法定传染病、发热及呼吸道疾病报告卡填报等。平台可自动为医生以下几方面辅助支持, 1:是提供权威的在线药品查询, 包括配伍禁忌、不良反应、作用、用途、剂量、禁忌症、注意事项等, 保证合理用药;2:是提供医疗保险信息等;3:是处方费用信息;4:是病历模板和处方模板。我院将《处方管理办法》和我院的有关规定融入系统之中, 例如处方超过7天用量必须说明原因, 门诊处方必须填写诊断、初复诊, 一张处方不能使用两种以上抗生素, 无麻醉处方权不能开麻醉处方等, 系统强制医生执行这些法规和制度。经医生电子签名后的门诊处方通过网络很快在门诊收费处就可通过刷患者就诊卡直接调出完成收费过程。处方收费后自传到指定药房并自动打印出摆药单, 后台摆药, 前台发药, 并在发药屏上提示患者取药, 以前是“人等药”, 现在是“药等人”, 满意度大为提高。检验采用联机数据自动采集, 加快了发报告速度, 一般临检项目即到即做, 生化项目一般可在40分钟内发报告。检验报告审核完成医生即可在自己的工作站上查到报告, 患者凭就诊卡自助打印检验报告。

总之, 门诊其它各环节都是为了辅助医生完成诊疗行为而设计的, 门诊医生工作站是门诊信息流的关键结点和连通的桥梁, 只有实现了门诊医生工作站的数字化和各环节相关系统的一体化, 才能使整个门诊大系统运行顺畅。

4、应用效益分析

4.1 增强医院的竞争力

在市场经济中, 医院之间的竞争靠的是医疗质量和服务质量。门诊医生工作站实施和门诊流程改革为患者提供的服务也属于医院医疗质量和服务质量的一部分, 让患者来医院就诊感到舒心、放心、满意, 从而扩大服务对象和病员来源, 增强了医院的竞争力。

4.2 提高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门诊医生工作站实施和门诊流程改革后, 门诊各岗位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患者在门诊各个环节的滞留时间减少, 门诊大厅拥挤现象缓解, 在医院的停留时间缩短, 对医院满意度调查显示:在实施前为80%, 实施后为98%, 病人对医院满意度明显提高, 患者成为最大受益者, 提高了医院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声誉, 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同时, 由于就诊患者数量的增加, 据统计2010年全院门急诊1799471人次, 同比增长6.53%, 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摘要:本文阐述了利用PowerBuilder9.0和电子签名技术开发了在网络平台上运行的门诊医生工作站软件, 门诊医生工作站是整个门诊流程改革的核心部分, 它的实施能有效改变门诊就医流程, 在减少患者门诊等待时间, 缓解患者“看病难”问题的同时, 也为医生能在第一时间内获得患者信息、患者用药信息及费用信息, 能够及时、合理地安排、修订诊疗计划,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提高医院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声誉, 为医院取得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电子签名,电子处方,PowerBuilder9.0,医院信息管理系统 (HIS)

参考文献

[1]朱士春.医院电子处方应用前后的变化及相关问题.中国药事, 1002-777 (2007) ;03-0177-02.

[2]穆荔, 王颀.门诊医生工作站的设计与门诊流程再造.现代医院, 2004, 1:61.

基层医生预防接种工作注意的问题 篇8

一、预防接种人员资质

按照《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有关要求, 承担预防接种的人员应当具备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护士或者乡村医生资格, 并经过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预防接种专业培训, 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二、预防接种场所

进入21世纪, 各地预防接种门诊标准正在逐步提高。首先是房屋, 至少要有候种室、预诊登记室、接种室和反应观察室, 有条件的门诊可设立儿童娱乐室和儿童专用清洁室。其面积要与服务人口数量、服务周期相适应。而且各室环境整洁、宽敞清洁、光线明亮、空气流通、有明显的标志牌, 方便群众寻找, 与普通门诊、注射室、病房、放射科分开, 并保持一定距离。其次是各室要具备所需设备。如候种室要有等候椅, 有供家长及孩子观看学习的电视、DVD等音响设备, 以及接种须知橱窗。预诊登记室要有相应的体检设备。接种室要有专用接种台4张以上, 其数量须与每次接种人数相适应, 卡介苗设专用接种台;接种台清洁、无杂物, 台上依次摆设疫苗冷藏包或冰瓶、接种盘、接种器材及疫苗名称标牌;备有急救药和设备。反应观察室, 要有饮水设备、充足的观察椅, 也要有宣教的设备。

三、预防接种操作实施

预防接种操作规范与否, 关系到预防接种反应是否增加。因此, 在操作实施中要实行接种前体检、询问病史制度。接种疫苗前必须做到“三核对 (姓名、年龄、预防接种疫苗名称) , 三询问 (既往病史、既往副反应史、禁忌证) , 三检查 (疫苗名称、效期、性状) , 一告知 (向家长告知此次预防接种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 ”。接种疫苗时做到准确掌握受种对象, 严格执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和操作规程、实行安全注射。接种疫苗后及时在接种证上做好记录 (或录入计算机) , 并嘱家长让接受接种的儿童休息观察30分钟后方可离开接种门诊。如发现不良反应按有关规定报告和处理。

四、常见预防接种反应处置

免疫接种后, 绝大多数人获得了对传染病的特异免疫力, 但是生物制品毕竟是异种物质, 也有极个别人在获得免疫保护的同时, 会发生一些除正常反应之外的免疫接种不良反应, 若处置不当会给受种者带来更大的伤害, 也会给预防接种工作的实施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 正确认识免疫接种反应, 掌握接种反应知识及其处置, 是搞好免疫预防工作的重要内容。

1. 接种不良反应定义。

也称副反应, 是指受种者在接种疫苗后, 机体产生有益免疫反应的同时或之后发生的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对机体有损害的反应。可分为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两种。

一般反应是指由疫苗本身特性引起的、由疫苗性质所决定的反应, 其临床表现和强度随疫苗而异。反应程度局限在一定限度内, 除个别人因机体差异反应略重外, 多属轻微;反应过程是一过性的而不是持久性的;反应不会引起不可恢复的组织器官损害或功能障碍, 但卡介苗局部瘢痕除外。没有后遗症, 是一般反应的固有特点。

异常反应是指使用合格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后所发生的, 概率极低的, 对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等造成损害的, 与事件相关的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也是由疫苗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引起的, 绝大多数的异常反应经过临床治疗后不会留永久性损害。

2. 常见的一般反应处置。

常见的全身反应有发热、头痛、头昏、胃肠道症状等。若是轻度反应, 如低热, 只要加强观察, 一般不需处理, 必要时适当休息, 多喝开水, 注意保暖, 防止继发感染;反应严重者可对症处理, 可使用少量镇痛退热药, 一般每天2~3次, 连续1~2天。恶心、呕吐给予维生素B6, 腹痛服颠茄片, 腹泻可服吸附收敛药矽炭银或次碳酸铋, 每天2~3次。若高热不退或伴有其他并发症者, 应密切观察病情, 必要时送医院观察治疗。

局部反应常见的有红肿浸润、疼痛、压痛、硬结、卡介苗化脓及瘢痕等。轻度局部反应一般不需任何处理;较重的可用干净毛巾热敷, 每天数次, 每次10~15分钟。对卡介苗的局部反应处不能热敷。对特殊敏感的人可考虑给予小量镇痛退热药, 一般每天2~3次, 连续1~2天。

3. 异常反应处置。

有关的异常反应有无菌性脓肿、热性惊厥、过敏反应, 接种卡介苗后发生的淋巴结炎等。

1) 无菌性脓肿接种含有磷酸铝或氢氧化铝等吸附剂的疫苗 (如百白破联合疫苗等) 时, 如注射部位选择不正确, 注射过浅, 剂量过大, 或使用疫苗前未加充分摇匀, 注入的疫苗可在局部滞留数月, 导致局部组织发炎而逐渐坏死、液化, 最后形成无菌性脓肿。处置: (1) 干热敷以促进局部脓肿吸收, 每天2~3次, 每次15分钟左右。 (2) 脓肿破溃前可用注射器抽取脓液, 并可注入适量抗生素;不宜切开排脓, 以防细菌感染或久不愈合。 (3) 脓肿如已破溃或发生潜行性脓肿且已形成空腔, 需切开排脓, 必要时进行扩创, 将坏死组织剔除。 (4) 有继发感染时, 先根据以往经验选用抗生素, 然后对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 按照药敏培养实验结果, 选用敏感的抗生素;换药时用3%硼酸溶液冲洗伤口, 引流通畅。

2) 热性惊厥指接种疫苗后, 受种者先发热, 后有惊厥, 体温一般在38℃以上。惊厥多发生在发热开始12小时之内、体温骤升之时。治疗原则: (1) 将患者静卧于软床之上, 用纱布缠裹的压舌板使口张开, 并放在上下牙齿之间以防咬伤舌头。保持呼吸道通畅, 必要时给氧; (2) 止痉, 苯巴比妥钠每次5~8mg/kg肌内注射, 紧急情况下也可针刺人中; (3) 可用物理降温或给退热药物。

3) 过敏反应 (变态反应、超敏反应) 过敏反应是受同一种抗原 (致敏原) 再次刺激后出现的一种免疫病理反应, 可引起组织器官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 临床表现多样化;轻则一过即愈, 重则救治不当可危及生命。包括过敏性休克、过敏性皮疹、过敏性紫癜、血管性水肿、局部过敏反应等。处置原则: (1) 停用可疑、相似疫苗; (2) 多喝水或输液, 促进致敏物质排出; (3) 抗过敏药或解毒药; (4) 预防和控制继发感染; (5) 支持疗法。

过敏性休克是以周围循环衰竭为主要特征的症候群, 发病呈急性经过, 一般在接种疫苗后数分钟至30分钟内发生 (个别可达1~2小时) 。先出现眩晕、全身发痒, 随之出现局部或全身广泛性的红疹或荨麻疹、水肿等皮肤症状。以后出现胸闷、气急、面色苍白和呼吸困难等, 甚至出现喉头水肿、支气管平滑肌痉挛, 并导致四肢发冷、脉搏细弱、血压下降、昏迷等一系列严重症状, 如救治不当可致死亡。抢救方法:使病人平卧, 头部放低, 保持安静, 注意保暖, 针刺人中、十宣穴。立即皮下注射1∶1000肾上腺素, 小儿每次为0.01ml/kg, 最大量0.33ml (1/3支) 。体重不明时, 2岁以下用量为0.0625ml (1/16支) , 2~5岁0.125ml (1/8支) , 5~11岁0.25ml (1/4支) , 11岁以上0.33ml (1/3~1/2支) 。15~30分钟后, 血压仍不回升者宜用地塞米松, 成人10mg, 儿童5mg或每次0.1~0.3mg/kg稀释于10%葡萄糖注射液10ml后静脉注射, 并补充血容量。如发生呼吸衰竭, 有条件时予插管给氧, 或肌内注射洛贝林 (山梗菜碱) 30mg或尼可刹米250mg, 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作胸外心脏按压;烦躁不安者可肌注镇静药, 如苯巴比妥。进行上述处理后, 待病情稍有好转立即转院, 以便进一步处理, 或至少留观12小时, 以防晚期过敏反应出现。

过敏性皮疹是指接种疫苗后无其他原因而出现的皮疹, 接种各种疫苗均可在个别受种者中发生, 包括荨麻疹、麻疹及猩红热样皮疹和大疱型多形红斑等。除皮疹的临床表现外, 还可出现呼吸困难、哮鸣、咽喉水肿、声音嘶哑、鼻塞、流涕、喷嚏、发痒、结膜充血、流泪、眼痒, 以及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头晕、头痛、抽搐、意识丧失等症状。 (1) 荨麻疹最为多见, 在接种后数小时以至数天发生。一般先出现皮肤瘙痒, 随后发生水肿性红斑、风疹团。皮疹大小不等, 色淡红或深红, 皮疹周围呈苍白色, 压之褪色, 边缘不整齐。 (2) 麻疹、猩红热样皮疹常见于接种后3~7天。皮疹色鲜红或暗红, 为隆起于皮肤表面的斑丘疹, 可见于耳后、面部四肢或躯干, 多少不等, 可散在发生或融合成片。 (3) 大疱型多形红斑接种疫苗后6~8小时或24小时内注射局部及附近皮肤发生1至数个丘疹, 并伴发热, 3~5天后发疹处出现水疱, 疱液淡黄、清晰不浑浊是其特点。 (4) 过敏性皮疹大多预后良好, 用抗过敏药多能治愈。轻症仅口服抗组胺药如氯苯那敏、西替利嗪等即可, 也可用阿司咪唑 (息斯敏) 或氯雷他定 (开瑞特) 治疗, 局部奇痒可外用炉甘石洗剂涂擦。重症给予1∶1000肾上腺素, 剂量同过敏性休克, 静脉输液急救, 吸氧, 也可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必要时用10%葡萄糖酸钙10ml加入25%葡萄糖注射液20ml中缓慢静脉注射。若伴支气管痉挛应吸入或口服支气管扩张药, 喉水肿者立即喷入或雾化吸入1∶1000肾上腺素, 并可考虑皮质激素治疗, 抽搐者尽快用适当药物镇静。病情稍有好转立即转院, 或至少留观12小时, 以防晚期过敏反应出现。

过敏性紫癜是指机体对某些致敏物质发生以小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Ⅱ型变态反应, 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和脆性增加, 导致出血的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多种抗原均可引起本病, 如食物、药物、微生物、虫咬等, 接种疫苗是常见的因素之一。主要临床表现:接种某些疫苗后1~7天, 接种部位发生紫癜。皮肤紫癜多对称性分布于双下肢, 双膝关节以下为多紫癜分批出现, 多于1~4周自然消退。部分病例于数天内, 甚至数年内反复出现。有时可伴头面部、手足皮肤血管性水肿, 也可表现为腹部症状、关节及肾脏损害。血小板计数及出凝血时间均正常, 嗜酸粒细胞可增高。发现过敏性紫癜病人后要给予大剂量维生素C等改善血管脆性, 并可联合应用环磷酰胺和泼尼松 (或硫唑嘌呤和泼尼松) 稳定病情, 对于重症紫癜肾炎宜早期使用甲泼尼松龙冲击治疗, 可使肾小球损伤恢复。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一般发生在接种疫苗后2周。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广泛出血, 多为针尖大小的出血点, 也可见皮肤淤点或淤斑;重者有消化道、泌尿道或颅内出血。出血严重者可有贫血或失血性休克表现;血小板多减少至50×109/L以下。诊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者可适当限制活动, 避免外伤;选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 剂量为每天2mg/kg, 也可用氢化可的松静脉滴注, 每天4~8mg/kg。泼尼松用药一般4~6周, 用药时间短易复发, 病情稳定可逐步减量。严重出血者可使用丙种球蛋白, 每天400mg/kg, 连用5天;或每天2g/kg, 静脉滴注1天。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用免疫抑制药, 硫唑嘌呤、环磷酰胺、长春新碱等, 危及生命的严重出血可以输注血小板。

血管性水肿是注射类毒素、抗毒素等可溶性抗原以及极少数疫苗 (如未经提纯的鸡胚疫苗) 后, 极个别受种者发生的一种异常反应, 并以反复注射者多见。临床表现为注射疫苗后不久或最迟于1~2天内产生。注射局部的红肿范围逐渐扩大, 皮肤光亮, 不痛, 仅有瘙痒、麻木、胀感。重者肿胀范围可以显著扩大至肘关节及整个上臂。水肿在全身各个部位均可发生, 出现在不同部位可引起不同的症状和后果。如无其他症状, 一般不会造成严重的或持久的损害, 消退后不留痕迹, 预后良好。治疗方法:用干净毛巾热敷。抗过敏治疗, 口服苯海拉明, 成人25~50mg/次, 每天2~3次;儿童每次1mg/kg, 每天3~4次。

局部过敏性反应 (Arthus反应) 是发生于重复注射某种疫苗后, 引起的局部的强烈反应, 以在注射局部发生急性小血管炎症为特征, 表现为局部组织变硬, 并有明显红肿, 轻者直径5.0cm以上, 严重者扩展到整个上臂, 注射部位有轻度坏死, 深部组织变硬;个别严重者局部组织、皮肤和肌肉发生坏死和溃烂。一般持续时间可达月余, 愈后不留痕迹。治疗方法:接种局部反应范围较小, 仅有红肿或硬块, 一般不需处理, 可以逐渐消退;症状较重者可以给抗过敏药治疗, 氢化可的松每天0.5~2mg/kg, 分3次口服, 局部用氢化可的松油膏;若局部坏死, 要保持局部清洁, 防止感染, 可用中药生肌散, 促使坏死组织更新。

4) 接种卡介苗后发生的淋巴结炎处置方法: (1) 若局部淋巴结继续增大, 可口服异烟肼或加用利福平, 局部用异烟肼粉末或加用利福平涂敷, 最好采用油纱布, 起初每天换药1次, 好转后改为每2~3天换药1次。大龄儿童可以采用链霉素局部封闭。 (2) 脓肿如有破溃趋势, 应及早切开, 用20%对氨基水杨酸油膏布纱条或利福平纱布条引流;若脓肿自发破溃, 用20%对氨基水杨酸软膏或利福平粉剂涂敷。

医生工作站 篇9

关键词:类医生,医务社工,发展趋向

我国处于社会结构转型和现代化建设关键时期,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借鉴国外发达地区的经验,“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有条件”地开展医务社会工作服务,这是医学发展的客观规律[1]。不过,我国医务社工尚处于起步阶段,从2000年上海市东方医院设立社工部以来,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2]。国内引入医务社工的医院数量依然非常少,目前急需探索医务社会工作服务模式进一步完善现有医学模式。2011年7月,汶川县人民医院在香港红十字会的支持下成立了社工部,社工部制定了相关的社工制度,招聘了2名具有多年一线服务经历的社工。经过1年多的发展,社工部评估跟进了300多名地震伤残患者,开启了30多期小组活动,协助处理了多起医患纠纷,极大地完善了医院的医疗健康照顾体系。汶川县人民医院医务社工取得成功有赖于“类医生”模式的探寻。所谓类医生,就是医院对社会工作的认同提升到与医生同一层次,对社会工作人才参照医生管理,将社会工作服务类似于医生医疗健康照顾等。本文以汶川县人民医院“类医生”的社工发展模式为例,探讨医务社会工作在医院中的职能和重要性,研究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趋向。

1 岗位设置“类医生”:给予社会工作职业岗位与编制

社会工作者的使用问题是我国社会工作制度建设的重点与难点,社会工作者的人事制度是发展医务社工的关键。2003年,民政部向各省市民政厅下发了《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通知》;2004年,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发布了《社会工作者国家职业资格标准》;2006年,人事部与民政部联合发布了《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2010年,国家将社会工作作为第六类人才纳入《国家人才发展规划纲要》。这些政策文件的出台明确了社会工作职业定位也完善了社会工作人才管理,但有关开展医务社会工作的制度仍是空白[3]。

由于政府尚未出台相关政策推动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也没有规范的薪酬和职称评定标准,导致大多数医院仍处于无岗、无人、无知的状态,其在岗社工绝大多数由医护人员转型而来,专业水平普遍不高[4]。对此,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卫生政策与管理系刘继同博士主张各级政府应当承担医务社会工作者的工资、福利待遇和社会保险待遇。为确保医务社工的专业身份与地位,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就医务社工编制、身份地位、职责范围等问题作出明确规定[5]。汶川县人民医院对社会工作的岗位设置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对社会工作人才采用“类医生”管理。汶川县人民医院依据阿坝州有关特殊人才选聘的相关规定,为医务社工申请了事业编制,使社工享受与医院医生同等的福利与待遇。汶川县人民医院对社会工作人才的“类医生”定位,除给予了相应的职业岗位和编制外,对医务社会工作从业人员进行制度化的考核、定级、晋升和业务培训等,使医务社工岗位与其他医护人员岗位一样有自已的专业发展机会。

2 服务内容“类医生”:有效预防及处理医患各种问题

医务社会工作在国外的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我国内地要与国际接轨的高度发展医务社会工作。美国是医务社工的起源地,是世界上医务社工最为发达的国家。美国医务社工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局限在医院或病房服务于生理疾病患者阶段、医院与社区服务于生理疾病患者阶段、医院与社区服务于普通大众的健康服务的阶段。美国医务社工的发展反映了医务社会工作制度结构性变迁的基本规律,深刻揭示了有效预防与处理医患各种问题的本质,其发展历程可以作为我国医务社工界所借鉴。

整体而言,医务社工有效预防及处理的医患各种问题包括患者的心理及社会支持问题、如对诊断治疗的担心、手术的恐惧、医患沟通的障碍、就医不顺畅的烦恼、经济的压力和社会角色的担忧,这些不仅影响治疗方案的实施和治疗效果,还会引起医患矛盾。还有医生团队建设问题及医患关系协调问题[6]。在患者的心理及社会支持服务方面,通过经济援助、各项基金申请、协助开展募捐工作等解决患者实际经济困难及陪护问题,通过心理疏导、减压服务、个案咨询给予患者心理上的支持,通过成立病友互助组、建立义工服务平台及社区服务平台提供患者社会支持;在医生团队建设方面,运用户外素质拓展训练、趣味性活动、医生工作坊等形式消解医生工作压力,促进整个医院及各科室间医生关系的融洽和谐;在医患关系的协调方面,社工作为调和者充当独立的第三方,创设医患自我表达的平台,推进医生与患者间的沟通与交流,使彼此双方能够信任与接纳,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对此,汶川县人民医院社工部明确了医务社会工作的职责范围和工作场所,针对医院医生、患者及其家庭成员在医院康复中心、患者所在社区与家庭开展情绪支持、互助网络构建、义工服务、输入关怀、医疗保健知识培训等服务。经过1年多的发展,社工部评估跟进了300多名地震伤残患者,开启了30多期小组活动,协助处理了多起医患纠份,极大的完善了医院的医疗健康照顾体系。

3 社会认同“类医生”:多层面广泛推介医务社工

美国研究生教育的权威弗莱克斯讷(Flexner)博士提出了职业要满足六条标准才能称其为职业化,结合王思斌教授给出的权威定义:职业化是某种劳动岗位变为社会所承认的职业并形成体系的过程[7],职业化是一个过程,它的实现必须是以职业(社会分工造成的大量专门从事某种职能活动的工作岗位)为前提,以社会认可为保证,最终形成体系的过程。由此,医务社工的职业化进程及发展趋向需要获得社会的认同,在医院里应形成“有疾病找医生”与“有困难找社工”的全方面格局。也就是说,医务社工的发展应达到医生的社会认同程度。

在汶川县人民医院,院领导高度重视医务社工的作用,从多层面广泛推介医务社工。一方面,在医院内形成各个科室与社工部的联动机制,让每个科室都能够了解社工,每个科室医生将出现心理障碍、情绪困扰、社会支持不足的患者直接转介给社工部,共同完成患者的康复工作;另一方面,借助新闻媒体、报刊杂志、现场宣传、医院宣传栏推介等形成让汶川县人民群众接触了解社工,主动到医院寻求社工的帮助。目前,医院社工部已接收并介入住院部转介的80多名患者,接待了20多名到医院单纯寻求社工帮助的汶川群众,汶川县人民医院社工部已具有了较高的社会知晓度。

医务社工是社会工作发展的重要领域,将在医院中处理各类医患问题发挥重要作用。医务社工的出现能够弥补现有医院救治体系的不足,能够有效解决医生与患者出现的各种心理困扰及社会支持不足等问题,还能及时协调处理医患关系紧张问题,是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发展趋向。汶川县人民医院社工部借助灾后重建而成立,运用“类医生”的模式而发展,现阶段所取得的成绩有其特定的社会背景与现实选择,在运作机制、服务内容、服务技巧及组织发展等方面获取了本土化经验,也为医务社会工作“类医生”模式的形成作出了些微贡献。

参考文献

[1]刘继同.美国医院社会工作的历史发展过程与历史经验[J].中国医学管理,2007,1(11):38.

[2]李平,郭永松,吴水珍,等.开展医务社工的相关政策与制度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09,29(2):20.

[3]佚名.医务社工:需要制度支撑与机构保证[N].健康报,2007-04-26.

[4]郭永松,李平,张良吉,等.医务社会工作者的岗位设置与专业要求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09,29(3):15.

[5]徐英.中国医务社工复萌[J].中国医院院长,2008,(10):16.

[6]刘岚,孟群.我国医务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11,30(5):20.

医生工作站 篇10

实践内容

为了探索联村医生责任制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进一步提升联村医生的服务能力, 提高服务效率, 改善服务质量, 我们以城市较成熟的全科服务团队构建及运行规律为参考, 结合丽水市农村社会、经济、文化、卫生的实际状况, 整合丽水学院医学院与丽水市莲都区曳岭中心卫生院卫生人力资源, 组建“校地融合式”联村医生工作团队 (以下简称团队) , 对联村医生责任制进行了为期半年的实践与研究。

构建融合式工作团队:通过明确岗位标准, 双向选择, 竟聘上岗, 组建1个由3名医学院专业教师 (全科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学专业教师各1名) 与3名曳岭中心卫生院联村医生 (社区医生、公卫人员、社区护士各1名) 组成联村医生工作团队。并构建相应的绩效制度与工作、学习、生活和网络平台, 促进高校教师与社区医务人员的相互融合。

团队工作区域划定:以曳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基地, 覆盖2个自然村, 约2000人服务对象, 开展以社区居民“全人全程健康”服务为核心的团队服务。

团队服务场所设置:曳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全科诊疗室, 作为团队开展全科医疗的执业场所, 各村设置流动医疗服务点作为团队进行公共卫生、预防保健和基本医疗的场所;团队通过家庭随访进行上门服务。

团队服务方式设计:实行约定服务, 通过建立健全家庭健康档案, 从单纯个性化服务向综合性服务转化;通过社区居民与团队医生建立的信任关系, 对社区居民进行约定服务, 从“以疾病为中心”扩展到“以健康为中心”。

团队服务内容界定:全科团队树立以社区居民“健康”为中心的新型社区卫生服务观念, 以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 以重点人群为切入点, 开展慢性病与公共卫生为主要内容的全科医学规范化服务工作。

初步成效

管理前后主要慢性病指标比较, 见表1。

管理前后主要公共卫生服务指标比较, 见表2。

讨论

团队对于提高联村医生的全科医疗能力和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从表1、2可以看出, 团队开展实践以来, 服务对象的主要慢性病和公共卫生服务指标都有了大幅度的改善和提高。究其原因, 是因为团队的分工合作能使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更有针对性、更加专业化, 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提升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水平。同时还能起到“样板作用”, 对于其他联村医生的服务起到重要的示范作用。团队成员之间的优势互补对于实现农村卫生人力资源效益的最大化, 有效提高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和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服务质量。

团队还为联村医生搭建了最便捷的学习平台。在工作、学习实践中, 相对固定的团队关系使团队成员之间更容易形成一种长期伙伴式的学习关系, 建立互联网、短信学习平台, 构建资源共享、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激励机制, 不间断、渗透式传递全科医学理念、知识与技能, 通过长期积累, 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对于联村医生全科医疗能力和服务水平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团队对于提高医学院全科医学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服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团队为医学院校专业教师的社区实践提供了有效的基层平台, 专业教师实践经验的增加能使教学更加贴近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未来的岗位需求, 从而提升教学效果;团队还能为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提供优质的实践教学条件, 从而有效促进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质量的提升;团队也是高校教师参加社会实践与服务地方的最佳载体, 随着高校教师与联村医生的密切协作, 推动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规范化与标准化, 医学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与区域影响力也将获得极大的提升。

存在问题

实践工作在取得成果的同时, 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包括:团队涉及两个单位主体, 多点执业与人事管理等相关配套政策仍然滞后, 实践工作只能作为短期的研究工作进行。而要团队长期开展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则缺乏相应的长效保障机制;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明显滞后, 无论是医学院校还是农村基层卫生机构, 都缺乏充足的人力贮备去开展规范化的农村全科医疗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因此团队服务模式就无法得到有效的推广和实施;医学院校和上级医疗机构对农村的关注依然不够, 对农村全科医疗与社区卫生服务的研究相对滞后, 许多工作的内在规律都尚待进一步地研究与实践。

全科服务团队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基地, 以一定数量的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 由全科医生、专科医生、社区护士、公共卫生人员等组成, 通过居住地管理形式, 以建立居民家庭健康档案为抓手, 为社区居民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综合性服务。全科服务团队站在个人或人群的整体需要和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总体目的等立场上, 由全科医生作为协调者, 根据全科医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采用分工合作的方式提供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统筹兼顾、协调一致的卫生服务。全科服务团队是国际上公认承担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最佳载体。

发展和完善全科服务团队是由我国全科医学发展现状决定的, 是在当前现实条件下深化社区卫生服务改革, 推进新医改的一项重要举措, 同时也是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内涵。“校地融合式”联村医生工作团队正是对全科服务团队内涵的深刻理解与全新注释。高校教师的学术理论优势与联村医生的实践经验优势有机融合, 对于加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学人才队伍建设, 推进农村地区初级卫生保健以及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联村医生责任制是一种新型社区卫生服务模式, 但是, 联村医生责任制也面临着医疗卫生人才匮乏、整体专业素质低下等问题的严峻考验。如何有效提升农村医疗卫生队伍的全科医疗能力与服务水平、实现联村医生模式向全科服务团队模式的真正转变成为急待破解的难题。本文就此问题做一简单阐述, 以期有所帮助。

关键词:校地融合,联村医生责任制,工作团队构建

参考文献

[1] 李洪根, 严云宝, 陈云英.联村医生责任制在农村社区慢性病规范化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5, 7 (25) :30-31.

[2] 黄胜利, 邹鸣飞, 魏利民.搭建农村社区新型医患关系的桥梁-余姚推行“联村医生责任制”为主要模式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做法与体会[J].初级卫生保健与社区卫生服务, 2004, 2 (24) :25-27.

上一篇:小学英语课题研究下一篇:社会转型道德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