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土木工程

2024-07-09

中职土木工程(精选十篇)

中职土木工程 篇1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存在脱节现象,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传统教学中专业课程设置过分注重学科体系, 忽视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的练习。虽然培养目标定位于高素质的劳动者, 但是目前中职学校重理论, 轻实践的旧观念仍然没有改变。部分中职学校即使加强了教学改革力度, 但基本以校内实训为主, 实验课和下厂实习偏少, 对实践能力的培养显然没有计划, 没有目标, 缺乏系统性。

(2) 实践教学落后于企业需求。实习基地建设投入不足,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还不够广泛。机械制图的相关绘图软件学生至少熟悉一种, 但在实际的教学中, 我们的一些学校并没有足够重视, 机房里的电脑故障较多, 不能很好的运行起来, 不能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3) 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定位不准确。大多数中职生是在前期基础教育中成绩和表现不优秀, 自学能力和素养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的。但是一些中职学校课程设置理论较多, 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学生的专业知识不牢固, 专业素质不高。

(4) “双师型”师资缺乏, 不能适应实训教学需要。目前中职学校所谓的双师型教师, 实质上是“双证型”教师, 既能从事理论课程学习, 又能指导学生实践的“双师型”教师比较缺乏, 不能使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 不能适应实训教学的需求。

(5) 对中职学生的学习品质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不足。对中职生的素质培养缺乏积极的引导, 教师必须明白教育的根本是爱和责任, 教师应该关注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 在教学过程中言传身教。

2. 创新教学方法的入手点

中职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特点和学科要求, 将机械制图学习分为两大块:

第一是基本要求在基础知识的教学环节中, 改变过去刻板的教学模式, 老师照本宣科和单调的理论讲述, 我们要先让学生“坐飞机”, 然后从“飞机”上下来, 去了解各个部分, 在此过程中以同学们比较乐于接受的图像和实物信息为主, 向同学们讲述整个绘图的发展史和制图领域里的小故事。

在课堂上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 会引起他们的思维疲劳甚至厌烦。如果能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 给学生一种具有新意的刺激, 可以使学生从原来的抑制状态转化为兴奋状态,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讲到装配图时, 播放装配图的动画, 可使学生有实际生活感, 讲到零件时, 可适时地给学生在大屏幕上展示轴、键和轴上零件 (比如一个带轮) 配合的动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利用现代便捷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 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和搜索一些计算机制图的精品, 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计算机制图的影子, 各个行业都有计算机制图带来的便捷, 让学生在轻松的教学环境中学和成长, 不断提高自我的学习能力, 增强专业的学习兴趣。

第二是技能要求在技能要求的教学环节中, 改变传统的先注意事项, 然后到要点的方式。首先选择一些简单零件图, 教师从解析零件图开始向学生教授具体的画法和知识要点, 主要介绍计算机绘图的基本知识、基本操作与技巧。通过大量实例介绍用绘图软件Auto CAD绘制二维图, 零件图及三维实体造型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参与进来, 去体验绘制过程, 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3. 创新方法的评估体系的建立

创新方法的评估体系的建立在“硬件”和“软件”两个大的方面:

硬件之一“打铁还需自身硬”提高职业教师素质, 既要具备普通教师所不具备的专业知识, 还要掌握高等学校教师所没有的实用专业技能, 又要练就一般工程技术人员所没有的职业教育能力。

硬件之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加大投入和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谋求教育资源与社会目标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 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并重。

软件之一教学方法的改进, 关键是有整体的观念, 综合、灵活地运用和掌握行动导向教学的各种经典方法: (头脑风暴法项目教学法张贴板教学法引导课文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模拟教学法未来设计法畅想法、未来工厂法)

软件之二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特别是学习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培养。一个学习领域由能力描述的学习目标、任务陈述的学习内容和总量给定的学习时间组成。从学习领域向学习情境的转换, 即校本课程的设计, 就成为学习领域课程方案最终成功与否的关键。按照“学习情境”名称、教育职业名称、学习时间、职业行动能力、专业内容、教学论与方法论建议等七个方面, 在内容上进一步具体化, 开发出基于“学习领域的学习情境”, 即基于“学习领域”的校本课程。

摘要:《工程制图》是表达和交流技术思想的重要工具, 是工程技术部门的一项重要技术文件, 是工程界共同的语言。掌握《工程制图》的相关理论和方法非常有必要, 《工程制图》是机电专业的基础课之一, 尤其是学生在机械加工的实践过程中, 绘图和识图能力显得特别重要。作为一名中职教师必须积极探讨改进教学方法, 应该把培养学生绘制和阅读图样的基本能力, 作为自己教学的基本出发点, 同时结合时代精神和就业的导向,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作为教学重要的目标, 让我们的中职生健康的成长, 有兴趣的学习和有责任的工作, 更是教育的期望。

关键词:中职,《工程制图》,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苗金成.中职生厌学问题研究与探索.中等职业教育, 2009, 10.

[2]张林生.重视培养中职生的自信力.中等职业教育, 2010, 9.

[3]邓朝阳.互动式教学在中职学校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职业教育研究, 2011, 1.

工程造价中职新老师总结 篇2

蒙萱

时光匆匆,转眼间,一学期即将结束。

作为一名新教师,刚从学校出来又进入学校,不仅仅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身份也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由学生转变为教师。这期间我对自己工作有很多的思考和感受,现将本学期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思想方面:

我能够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关心国家大事,拥护党中央的领导,学习十八大精神,尊重前辈老教师,热心帮助同事,团结同事;在教学上教育目的明确,态度端正,钻研教材,勤奋刻苦;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为人师表,与学生亦师亦友。热爱自己的事业,积极的投身到工作之中去。积极的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培训和技能大赛培优班的组织工作,使自己在教育科研、教育理论上都有所成长和进步。

二、教学方面

1、备课

由于是刚毕业的新教师,在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等方面都有所不足,所以我从开学初,积极参加教研组组织的教研活动,认真的准备备课,认真的利用好每周二的教研活动时间。同时,我积极去听老教师的课,认真的向老教师学习,学习他们的经验以及那种对学生的认真负责的态度,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还根据要求,课前认真备好课,写好学校规定的标准的教案。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教参,学习好大纲,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为了上好一节课,我经常的上网查阅资料,集中别人的优点确定自己的教学思路,时常和有经验的老教师研究教学环节。为了准确向学生展示三面投影、建筑施工图等,我积极的制作多媒体课件,使学生理解概念形象化。

2、上课

上好课的前提做好课前准备。上课时认真讲课,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运用项目教学法、讲授法、提问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简单些的找学困生回答。因材施教,用学生的喜爱教学方法,学生积极的回答问题,能够和学生积极的融合在一起,教学的任务顺利完成,学生的学习效果比较的理想。

3、辅导 我利用周一晚上下班的时间和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不明白的给学生耐心讲解,及时查缺补漏。同时补充一些课外题让学生多练。对学习比较差的学生要进行个别的辅导,给他们进行强化训练。

4、作业

作为中职学生,他们面向就业,所以作业就是提高他们的就业技能、就业水平。因此我把课后作业经过精心地挑选,适当地留一些有利于学生提高就业技能的作业。并对学生的作业仔细的批改,对认真完成且正确率高的学生进行表扬,对抄袭胡任务的学生进行教育,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的讲解。作业及时的批改与讲解让学生及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三、德育工作:德育是学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我认为德育工作的秘诀就是爱。让学生感受到你爱他们!作为12造价5班的德育老师,我常和学生聊天,参加课外活动,走进学生宿舍,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和他们成为朋友,倾听他们的心声。经常找后进生谈话,多鼓励,多指导,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维护他们的自尊。教师的责任不仅在于教授学生知识,更在于引导他们学会生活和生存的基本技能,及做人的基本行为准则。

中职工程制图课程教学改革思考 篇3

关键词:中职   工程制图课程   教学改革

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既给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人才培养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中职院校作为人才的重要培育基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符合时代发展的人才是中职院校的职责所在。当今对于人才的要求已不仅仅停留在过去的理论知识层面,很多行业对于人才的实际动手能力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一、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黑板+粉笔”式的教学模式,这一模式在我国教育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长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观念逐渐转变,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难以满足今天人们的需求。多媒体教学是结合了计算机技术、动画技术的现代高科技教学手段,其打破了传统的“黑板+粉笔”式的模式,既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同时也满足了现代学生的新需求。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把声音、图片、文字充分结合起来,丰富教学内容;可以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比如中职院校的工程制图课程,如果不采用多媒体教学而采用传统的黑板教学,势必要有大量的图绘,而教师的手绘往往存在着尺度不准的问题,这就给学生的理解带来了很多困难。如果采用多媒体教学就可以非常容易地解决这一问题,而且还便于学生理解。

二、教学方式通俗化

中职院校与普通高中不同,由于我国教育的特殊性,在我国中职院校读书的学生大多都属于高考失利的学生,这部分学生与普通高中学生相比,文化基础较差。因此,中职院校的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应该尽量使专业的文化知识通俗化,把比较复杂的原理、结构通过简单的描述表达出来,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比如中职院校的“三视图形成”课上,教师可以自己动手做三个投影面,以实验的方式把投影面围成一个三投影面体系,以加强学生的理解;再通过这个投影面来构成其相互之間的配置关系,这样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理解了比较枯燥、难懂的知识点。

三、培育学生的多向思维,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创新教育教学理念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创新,而且,创新就在我们周围。工程制图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学中,充分发挥工程制图教学的各方面作用,培养高素质的专业型人才,是教师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理念是教育教学行为的基础,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专业型人才,其根本是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自身的素质能力要与职业发展趋势以及人才培养的目标体系要求相符合。对于课程改革,教师应该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在教学过程中,质疑是敢于创新的基础。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勇敢质疑。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帮助学生解决困惑,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

(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在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几何知识后,便具有了投影制图的基本技能技术。但在学习组合体投影的过程中,学生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因为轴侧立体图是需要运用平行投影法向摄影面进行投射的,所以可能反映出来的投射面是不同的。这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立体感,且对投影的规律要有一定的研究。在教学过程中,学习轴侧立体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投影逻辑与形成规律之间的关系,培养他们运用投影之间的关系解决一些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当面对一些复杂的组合体时,我们可以把组合体分成为几个简单的图形,然后再进行研究,帮助学生从简单的学习过程过渡到学习一些复杂的知识。

(三)提高抽象转换的思维能力

将学生内在的思维方式充分挖掘出来,可加大他们训练视图学习的难度。比如可以根据已知的两个视图来补画第三个视图,或者已知三个不完整的视图,将第三个视图补全。这种训练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从各方面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也能帮助学生从抽象思维向具体思维进行有效转换,提升学生应用工程图表达设计的能力。

(四)各学科知识有效结合

教师可以将工程图学的基础教学与计算机辅助软件设计、工程图样学、计算机图形学等各种不同学科有效结合起来,更好地开启学生的多向思维。比如在讲解“点”的摄影时,可以将“点”与计算机软件设计中的相关内容进行联系,借机将一些动感技术、真实影像、虚拟技术等方面的内容介绍给学生,这些内容学生会很感兴趣。在讲解二视图和三视图的过程中,教师可采取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使学生了解到所学的知识。根据当代教育的发展状况,学校需要培养学生对于事物的分析和研究能力。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必须要具备设计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

四、总结

总而言之,中职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自身的特点。这就对中职院校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中职院校教师,必须要把握中职院校改革的方向,把最新的科学技术以及教学理念引入到工程制图的课程中去,创新地推动工程制图课程的发展。中职院校的教师还应该具备完善、系统的职业教学知识储备,抓住学生的特点,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把为社会培养复合型人才作为自己的第一要务。

参考文献:

[1]王迎,吴雪梅.工程制图课程的教学研究与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0(24):187.

中职土木工程 篇4

随着房地产和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中职教育的事业也在突飞猛进,工程算量技能大赛是在工程造价专业教学改革日见成效的大好形势下举行的。其目的是:

1. 本次建筑工程技术技能比赛本着“重在参与、重在学习、重在提高”的精神,以竞技为契机,意在“以赛促学、以赛促教、重在实践”。随着建筑业的迅速发展,企业对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职业教育对于为社会输送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使得学生走出校门能够更加适应企业的实际需要,适应社会的需要。

2. 检验工程造价专业实践教学效果,检阅学生计量实践能力和基础知识的掌握水平。培养学生识图技能和手算操作以及利用软件技术解决计量实际问题等各方面的综合实践能力,以此扩大学生的科学视野,增强中职学生的创新意识。

3. 加强校际学生之间,教师之间的交流,为在校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展示技术水平和操作能力的竞技舞台,活跃全国各中职学校工程造价专业学生间的计量学术氛围,提升相互间的竞争意识。

4. 拓宽学校与用人单位的合作领域,实现良性互动。根据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改革工程造价专业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为用人单位培养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具有较强创新意识的科技人才,同时又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

二、比赛的组织与准备

主办单位在赛前举行了预备会议,针对有关专业的问题进行了答疑,并研究比赛的有关事宜:⑴比赛分为手算、机算并由各参赛队选定算量软件,⑵比赛成绩由手算和机算两部分组成,满分为100分,⑶制定比赛细则、评分标准、以及分组方式,⑷选定手算机算比赛场地,⑸拟定比赛过程中的监督、检查以及赛后成绩阅卷,评分汇总等规则,⑹确定参赛学校的基本条件,⑺确定大赛评委人选。实践证明,赛前的这些准备工作做得认真细致,考虑充分周到,是比赛取得圆满成功的重要基础。

三、比赛的实施与结果

1. 比赛内容

根据比赛的目的,本次比赛以手工算量为主:即手工算量(土建)与软件算量(钢筋),满分为100分,具体根据专家裁判委员会制定的评分标准进行评分:选手竞赛总成绩=手工算量成绩×70%+软件算量成绩×30%

⑴手工算量部分

(1) 竞赛范围:《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8)中附录A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单项目及计算规则,附录B装饰装修工程工程量清单项目及计算规则。

(2) 竞赛图纸:建筑面积为1131㎡的三层框架结构办公楼,平屋顶,普通装修。所有的选手都要在规定5个小时内手工完成清单列项和计算工作。

(3) 竞赛内容:依据《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8)中附录A、附录B和施工图纸,按照任务要求,进行工程量清单编制,包括进行项目设置、选项目编码、列出计量单位、描述项目特征、计算分部分项工程数量。

⑵软件算量部分

依据《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8)中附录A、附录B和选定的施工图纸,按照任务要求,对一个工程建筑面积为4012㎡的框架结构综合楼,选手可以任意选择市场上最普及的鲁班和广联达两种软件之一,进行钢筋工程量计算,在3个小时内完成这套试题,并保存输入结果。

2. 参赛队伍

工程算量项目由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5个计划单列市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37个代表队的408名选手,经过校赛、市赛、省赛,层层选拔,最终有104名选手脱颖而出来到天津参加国赛。要求每省一个代表队,每队3名选手和1-2名指导老师,共计104名选手参加比赛。

3. 比赛实施

此次比赛场地选在天津国土资源和房屋职业学院校园内,赛前作了极为细致的准备工作,对手工算量和软件算量赛场进行了精心挑选和布置,以保证比赛有序和顺利的进行。本次大赛阅卷评分设计非常严谨,大赛答案是组委会专家和软件厂商委派三人和选手同时做题,并核对标准答案。最终根据选手的手工算量和软件算量评定最终的综合成绩。

4. 比赛结果

经过2天(6月24日13:00-18:00的手工算量, 6月25日8:00-11:00的软件算量)的激烈角逐, 宁波行知中等职业学校的陈凯霖等11位选手获得一等奖,广西城市建设学校的成斌、杨中禄等21位选手获得二等奖, 广州市土地房产管理学校吴巧丽等32位选手获得三等奖,并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指导老师。

四、比赛的特点与效果

本次比赛在主办、承办和协办单位和参赛学校代表队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 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有如下特点及效果:

1. 在中职教育中, 无论哪一类型的中职学校,中职生的就业能力培养是其第一要务和中心工作。当前我国中职教育改革的主要工作是使学生“进得来, 留得住, 学得会, 出得去”。这对应用性、实践性较强的工程造价专业来说,尤为重要, 特别是要具有强能力,这必须强化实践教学。本次比赛是工程造价专业中职生的基本技能比赛, 也是专业教学改革中强化实践教学的一种检验。为了使中职学校的学生“出得去”更能适应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国家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等部门承办的最高级别的专业技能大赛,给广大工程造价专业的中职学生提供了一个直面社会、行业的竞技舞台,充分展示了工程造价专业中职生的技术水平和操作能力,增加了社会和行业对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改革的了解,这也是本次比赛的一大特点。

2. 工程造价中的计量是确定工程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次技能大赛中计量包括手工计算、软件计算。手工计算占70%,可见基本操作能力占主导,依靠软件支持是辅助,在中职学生中,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能力,是就业成功的基石和有力保障,这从这次参赛选手和指导老师的训练中可以得到肯定。

3. 由于赛前准备充分,不仅比赛过程井然有序,而且比赛成绩斐然,从手工算量到软件算量选手们在规定的时间内都能较好地完成任务书的内容。手工算量要求所有选手都在规定的5个小时内手工完成清单列项和计算等工作。虽然电算题量很大,从识图到完成工程算量仅有3个小时,不少软件选手依然轻松完成并提前交卷。可见选手的训练有素,参赛选手们在这次比赛中充分展示了自己掌握的计量技能,也检验了选手的实践水平。

4. 这是一次公平竞争,公正评判的比赛,无论是参赛的选手与指导老师,还是评委裁判,都以诚信为本的精神参加比赛和裁判,未有任何作弊和取巧,同时竞赛委员会也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保证公平竞争。本次比赛的选手考场座位由领队抽签,登记后确认合格后才能进入赛场进行比赛。软件算量比赛,同一参赛地区的选手原则上不安排同一赛场内。比赛结束后,选手不得再进行任何操作和计算工作,保存结果需经过检验,并和裁判员在登记薄上签字确认后选手方可离开赛场,有效地防止了作弊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中职土木工程 篇5

填报说明

(2017年版)

一、项目申报范围

(一)名校

符合名校申报条件的各类中职学校均可申报。名校分综合性学校和专门化学校,其中专门化学校须满足申报当年学校只有1—2个专业(或专业群)专门化学校实行指标单列(3个左右)。

成教培训品牌项目只限成人学校(含社区学院和社区学校)

(二)名师 1.名师工作室

名师工作室申报对象范围包含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师、文化课教师、实习指导教师、德育教师、校长、班主任等。要求申报对象必须有一定的教学课时量,且在培养年青教师方面取得一定成绩的。

2.大师工作室

大师工作室申报对象范围包含行业企业技术人员、社会能工巧匠、高校教师等。大师的工作量原则上要求每学年不少于30课时,年龄一般控制在70岁以下,身体健康,能亲自带学生、带年青教师。

(三)名专业 1.品牌专业

申报省级品牌专业必须是省级示范专业、骨干专业、特 色(新兴)专业且已列入本地区中职专业建设规划中的主体专业。

2.优势特色专业

申报省级优势特色专业必须是服务于地方特色产业和民族民间传统工艺、且已列入本地区中职专业建设规划中的主体专业,一定要有特色。

(四)示范职教集团与校企业合作共同体

关键是明确申报范围,示范职教集团的申报条件是只要有中职学校牵头或参与的均可(本文件也发送给了高职院校,允许高校申报)。

校企合作共同体原则上以中职学校名义申报,允许一校多企业。

(五)优秀毕业生

申报对象是2000年及以后进入中职学校学习的中职毕业生。

二、数据统计年限

有关数字、材料截止时间为2017年7月底,除注明者外,只填近3年的数字或材料。没有注明的均填当年最新年报数据(学校有当年学年数据的就填,没有的就填上一年的统计数据)。

三、有关名词解释(1)校园面积

学校占地应符合国家建设用地标准和相关管理规定。校园面积是指学校实际使用的土地面积(一校多址的,注明主校区自有占地面积)。校园面积不包括教工住宅区等非教学用地;对一校多址,合并计算;租用土地的,要根据租赁协议和实际使用情况进行认定。一般租用已满三年的且用于学校办学的,可以统计在内。

(2)校舍面积 学校建筑面积不包括教工住宅等非教学用房;已开工的在建项目,有批准文件,有资金来源的,可计入总面积;一校多址,合并计算;租用校舍的,要根据租赁协议和实际使用情况进行认定。一般租用已满三年的且用于学校办学的,可以统计在内。计算生均建筑面积时,可不统计三年级顶岗实习的学生数。

(3)校内外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是指,对应一类专业或专业群的实训教学过程实施的实践训练场所,一般应具备接纳一个班级以上学生同时训练的能力和规模。其基本功能是,完成实训教学与职业素质训导、职业技能训练与鉴定的任务,并具有一定的生产或技术研发能力。校外的实训基地需设立均在3年以上,有协议,且每年都接纳学生实习。(4)专任教师与生师比

专任教师:本校编制(含签定正式劳动合同三年以上)的主要从事理论教学或实践教学的人员;

在计算生师比时,专任教师总数可含聘用满2年的从事专任教师工作的非本校在编人员,但此类统计数不得超过学校专任教师总数的25%,且此类统计数只适应本条目;

生师比,是指学历教育在校生总数与专任教师总数之比。(5)“双师型”教师

“双师型”,只统计专任专业课教师。教师具有和自己所授课程相关的中级专业技术职称或高级职业资格(或技能)证书。

(6)兼职教师

兼职教师,是指从企业或社会聘请的一线技术人员或能工巧匠,与学校签订聘用合同,从事中职学校专业课或实习指导工作一学期以上,且一学期内课时量达30课时以上的人员。(7)近三年年均在校生规模

近三年年均在校生规模是指:近三年学历教育在校生年平均人数。学历教育在校生是指,有本校学籍的全日制中等职业教育、成人中等学历教育在校生,不含普通高中、大专以上层次在校生。(8)就业率

有确定工作岗位和相对稳定收入的即为就业,含学校推荐和自谋职业以及升入高等学校。(9)社会培训

社会培训量,按“每人培训累计30课时计一人次”折算培训人次,具体公式是:

每班次培训人次=在册培训人数×总课时÷30 全年培训总人次=∑全年各班次培训人次(10)省级及以上综合性政府奖项或表彰

综合性表彰是指,学校近3年来获得省政府、教育部及以上表彰的教育先进单位、职业教育先进单位、五·一劳动奖状等(包括个人)。

(11)学生获奖

中职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篇6

关键词:中职教育 建筑工程 教学改革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是中职教育中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同时也是一门应用性极高的专业课程。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和测绘技术的不断创新,企业对中职毕业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个背景下,中职教育必须加快改革进度,针对中职学生的学习状况,重点突出应用技能的训练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从而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一、目前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现状和问题分析

目前在中职院校有关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存在着一些明显的问题和不足,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材内容不够合理

目前中职院校有关建筑工程测量课程主要沿用了本科院校的教材,或者是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简单的修改,涉及的理论知识相对较多,实际的操作案例和实践内容则相对较少甚至没有,因此难以适应应用实践能力的教学培养需求。

另外教材内容还相对落后,涉及的技术更多是以水准仪、经纬仪和平板仪等基础性知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量新的测量技术开始广泛应用到建筑工程测量体系中,然而这些内容在教材中仅仅是被提到,却没有进行实践展开,这让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难以满足企业的需要。

2.教学环节相对薄弱

第一,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教学主要是以课堂教学为主,而且所讲授的内容更多偏重理论,出现了理论和实践明显脱节的情况,这使学生难以提升学习兴趣,同时老师对学生也没有信心。

第二,测量技术不断发展,使用的仪器也更有科技含量,因此中职院校需要进行更多的投资才能够满足学生的实践操作需求。但目前大部分学校的经费相对有限,更多依靠教育部财政拨款,所以测量设备难以更新,导致实践课程难以开展。

第三,由于中职院校近些年采用免试入学政策,导致很多学生个人文化素质相对偏低,动手能力和接受能力也相对薄弱,这也导致了教学难以开展。

二、加强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

1.完善教材内容

由于中职建筑工程测量课程需要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改革,那么在教学内容上就需要进一步增加实践课内容需要实际操作课程内容的创新,要紧密结合具体的工程测量开展教学。

比如,确认工程勘测设计内容、在工程施工中需要进行的建筑物以及构筑物的定位和放线测量内容、在施工过程中涉及土方开挖和基础工程以及主体砌筑的施工测量内容等。将这些内容都设计成教学项目,引导学生学习相应的测量原理和涉及的测量仪器,然后通过现场实践操作教学为主、理论为辅的方法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水准仪在建筑工程测量方面的应用已经逐渐消失,在教学上教师只要对这部分内容简单介绍即可,而对于现代企业广泛应用到的GPS定位仪、全站仪以及数字化测图仪等设备则应该给予详细的介绍,并教会学生使用。另外,还需要积极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视听的刺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2.改革教学形式

改革教学形式需要贯彻实践教学的核心思路,以实训和实习为教学模式,让理论教学更好地服务于实训和实习教学。以项目教学为导向,并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

在具体的教学形式改革中,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让小组选定具体的项目,然后引导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并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相应的实习和实训任务。这种引导式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也能够得到理论结合实践的锻炼,从而提升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解决遇到的疑难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3.改革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更多的是口述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这显然不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也难以开展实践应用的教学。对此需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先进的信息化教学方法,基于多媒体技术以及网络技术,让学生通过互动式交流来促进知识的掌握。另外,还可以创新案例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案例相应角色的扮演,从而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小结

总而言之,中职建筑工程测量教学改革必须要以就业为导向,重点要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从而满足企业的需求。这样才能够有效提升中职院校的办学水平,实现教学改革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崔辉.基于模块化的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J].安徽建筑,2012(6).

[2]谢健.《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探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2(11).

中职工程制图课程教学改革思考 篇7

关键词:中职,工程制图课程,教学改革

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这既给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人才培养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中职院校作为人才的重要培育基地,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符合时代发展的人才是中职院校的职责所在。当今对于人才的要求已不仅仅停留在过去的理论知识层面, 很多行业对于人才的实际动手能力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一、创新教学方式, 提高教学效果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黑板+粉笔”式的教学模式, 这一模式在我国教育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长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 人们观念逐渐转变, 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难以满足今天人们的需求。多媒体教学是结合了计算机技术、动画技术的现代高科技教学手段, 其打破了传统的“黑板+粉笔”式的模式, 既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 同时也满足了现代学生的新需求。运用多媒体教学, 可以把声音、图片、文字充分结合起来, 丰富教学内容;可以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大大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比如中职院校的工程制图课程, 如果不采用多媒体教学而采用传统的黑板教学, 势必要有大量的图绘, 而教师的手绘往往存在着尺度不准的问题, 这就给学生的理解带来了很多困难。如果采用多媒体教学就可以非常容易地解决这一问题, 而且还便于学生理解。

二、教学方式通俗化

中职院校与普通高中不同, 由于我国教育的特殊性, 在我国中职院校读书的学生大多都属于高考失利的学生, 这部分学生与普通高中学生相比, 文化基础较差。因此, 中职院校的教师在讲课的时候, 应该尽量使专业的文化知识通俗化, 把比较复杂的原理、结构通过简单的描述表达出来, 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比如中职院校的“三视图形成”课上, 教师可以自己动手做三个投影面, 以实验的方式把投影面围成一个三投影面体系, 以加强学生的理解;再通过这个投影面来构成其相互之间的配置关系, 这样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也理解了比较枯燥、难懂的知识点。

三、培育学生的多向思维, 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 创新教育教学理念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 人们越来越重视创新, 而且, 创新就在我们周围。工程制图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学中, 充分发挥工程制图教学的各方面作用, 培养高素质的专业型人才, 是教师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理念是教育教学行为的基础, 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专业型人才, 其根本是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自身的素质能力要与职业发展趋势以及人才培养的目标体系要求相符合。对于课程改革, 教师应该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 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在教学过程中, 质疑是敢于创新的基础。教师在授课过程中, 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勇敢质疑。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帮助学生解决困惑, 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

(二)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在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几何知识后, 便具有了投影制图的基本技能技术。但在学习组合体投影的过程中, 学生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因为轴侧立体图是需要运用平行投影法向摄影面进行投射的, 所以可能反映出来的投射面是不同的。这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立体感, 且对投影的规律要有一定的研究。在教学过程中, 学习轴侧立体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投影逻辑与形成规律之间的关系, 培养他们运用投影之间的关系解决一些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当面对一些复杂的组合体时, 我们可以把组合体分成为几个简单的图形, 然后再进行研究, 帮助学生从简单的学习过程过渡到学习一些复杂的知识。

(三) 提高抽象转换的思维能力

将学生内在的思维方式充分挖掘出来, 可加大他们训练视图学习的难度。比如可以根据已知的两个视图来补画第三个视图, 或者已知三个不完整的视图, 将第三个视图补全。这种训练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从各方面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 同时也能帮助学生从抽象思维向具体思维进行有效转换, 提升学生应用工程图表达设计的能力。

(四) 各学科知识有效结合

教师可以将工程图学的基础教学与计算机辅助软件设计、工程图样学、计算机图形学等各种不同学科有效结合起来, 更好地开启学生的多向思维。比如在讲解“点”的摄影时, 可以将“点”与计算机软件设计中的相关内容进行联系, 借机将一些动感技术、真实影像、虚拟技术等方面的内容介绍给学生, 这些内容学生会很感兴趣。在讲解二视图和三视图的过程中, 教师可采取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使学生了解到所学的知识。根据当代教育的发展状况, 学校需要培养学生对于事物的分析和研究能力。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 必须要具备设计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

四、总结

总而言之, 中职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其自身的特点。这就对中职院校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中职院校教师, 必须要把握中职院校改革的方向, 把最新的科学技术以及教学理念引入到工程制图的课程中去, 创新地推动工程制图课程的发展。中职院校的教师还应该具备完善、系统的职业教学知识储备, 抓住学生的特点, 不断创新教学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把为社会培养复合型人才作为自己的第一要务。

参考文献

[1]王迎, 吴雪梅.工程制图课程的教学研究与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 2010 (24) :187.

中职建筑工程施工教学实践探索 篇8

一、反思当前中职建筑工程施工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理论知识讲解时, 教师牢牢控制着学生的思维发展

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深刻影响, 众多教师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固定局限在“灌输式”的教育组织形式上, 即, 教师自己在讲台上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发表“演讲”, 要求学生在底下狂做笔记、记录教学重点以及难点。整堂课下来, 不但教师讲得累, 学生更是如坠云中, 听得一头雾水、对教师讲解的知识点不甚理解。这种教学模式不但使得整个课堂气氛变得死板、单调而又乏味, 更是将学生置于一个非常被动的地位, 严重制约了他们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的迸发, 一方面不利于其以更热情的姿态融入教师的知识讲解当中, 另一方面也妨碍了高效率课堂教学目标的落实与实现, 致使中职建筑工程施工教学常常处于“高耗低效”的难堪境遇。

2.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脱轨, 致使学生“眼高手低”状况的出现

区别于普通高中, 中职院校的本质目的在于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培养一大批理论知识与实践运用能力同时兼备的社会主义优秀人才, 并提出了“学生毕业即上岗”的最终教学目标。

可是, 由于应试教育理念的根深蒂固, 许多中职教师在自身的教学实践中往往喜欢向学生灌输大量的理论知识, 并自以为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越多, 他们在考试中就越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在日后激烈的就业环境中也能处于更有利的优势地位。却殊不知, 这种教学模式一来孤立了理论与实践这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二来更是造成了学生提到理论知识之时滔滔不绝, 自以为无所不知, 可是真正落实到实践操作时, 却又无从下手的局面, 真正是典型的“眼高手低”型“畸形人才”。

二、针对建筑工程施工教育现状, 提出的具体应对性策略

既然, 中职建筑工程施工课程在教学中存在以上众多突出问题, 那么, 作为一名奋斗在一线的教育工作者, 又该采取何种措施积极应对呢?我个人认为要想进一步改善中职建筑工程施工的不利教学局面, 必须做到以下两点:

1.转变教学模式, 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素质教育理念提倡“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 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授课过程中摒弃以往的传统教学手段, 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大胆采用“自主探究”模式,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与把握。

中职建筑工程施工课程在教学实践中同样应当遵循素质教育的这一优秀教育理念, 通过“自主探究”教学模式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获得过程, 如此, 不但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积极性, 同时还可以以此为基础着重对他们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培养与提高。对于这一优秀教育理念我有着深刻的体会, 例如, “装饰工程”这部分知识, 理论性较强、前后跨度又大, 中职学生由于自身的学习基础较差, 在未进行学习时就存在着很大的畏难心理。这种背景下, 如果我仍像其他老师一样视学生为“储存知识的容器”, 粗暴地将知识硬塞给学生, 不但收获不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还很可能加重中职学生的学习压力以及心理负担, 造成不可挽回的恶劣后果。鉴于以上种种因素, 我决定采用“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展开这部分知识的学习讲解过程。首先, 我带领学生依次对门窗工程、抹灰工程、饰面板 (砖) 工程、顶棚工程、地面工程以及涂饰工程这6个大版块进行了大致的了解, 接着又鼓励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归纳出每个版块的具体特征以及版块与版块之间的内在联系, 这样一来, 不但充分尊重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真正主体地位, 有利于调动他们自身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自主完成对知识的总结与归纳, 有利于推动他们进一步深化知识体系的重组与构建, 为构建高效率、高质量的课堂教学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着重发展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

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认为“理论来源于实践, 同时又反作用于实践”。这不但揭示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这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 更是表明了实践在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是现实生活中应用性比较强的一门学科, 其教学大纲也明确指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能够掌握建筑施工程序、施工方案、各工种和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工艺、方法、技术和安全操作措施, 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要求, 并促使能将这些理论知识全都灵活运用到自身的实践操作过程当中, 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完美融合。”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格外重视学生专业技能以及素养的培养与发展, 着重提高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灵活运用知识的水平与能力。

经过对大纲这一精神的仔细分析与研读, 我在自身的教学实践中格外重视理论讲授与实践教学的完美融合, 除了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以及教学组织形式之外, 还积极利用各种途径、各种手段, 尽量将教学地点由课堂转移到实践建筑过程项目上来, 如此, 既可以让学生在接受理论知识点的过程当中亲自动手操作, 同时又可以在其操作的实践过程当中, 进一步深化与巩固我所讲解到的具体知识点, 真正实现“一举两得”的良好教学效果。

例如, 在学习“抹灰工程”这部分知识时, 我就向学校申请, 将学生组织到了建筑工地上。在保证全体学生安全的前提条件下, 我鼓励他们亲自动手完成抹灰工程, 上课地点的转换不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以及积极性, 有利于其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更为关键的在于还推动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与发展, 为他们毕业之后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以及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作为职业性强的学校,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必须要切实面向社会, 面向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自身的教学实践中, 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学习需求入手, 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完美融合, 唯有如此, 才能切实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质量, 推动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学生专业素质的发展, 进而不断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输入合格的技术、技能型专业性优秀人才。

摘要: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逐渐成为各大中职院校竞相追捧的热门专业。可是, 由于种种原因, 中职建筑工程施工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着众多突出问题, 严重制约了学生专业技能以及素养的培养与发展, 致使其具体教学也陷入一个非常尴尬、被动的境地。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以及感悟, 对中职院校建筑工程施工教学的不利现状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与探讨, 并以此为基础, 提出了具体的应对性策略。

关键词:建筑工程,教学实践,突出问题,应对性策略

参考文献

[1]齐英.浅谈中职学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教学改革[J].现代企业教育, 2013 (04) .

[2]冯辉.浅谈中职学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技能教学[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 (05) .

[3]陈飞.浅谈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学生技能培养的途径[J].才智, 2013 (14) .

中职土木工程 篇9

《工程力学》主要包括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两大部分,是中职学校机械类专业学生必须学会的一门基础课程,这门课程的理论知识较多,概念多,与实际联系紧密。随着科技的进步,多媒体教学已成为当今教学领域的热点。与常规教学手段相比,多媒体教学能够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1 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工程力学》的知识涉及面广,知识点多,因此学习时比较难。如果单纯的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或者仅仅依靠挂图演示,难以使学生有效理解和掌握概念及知识点。而多媒体技术是一种把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实现双向交流的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更全面的掌握,并便于学生记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工程力学》之中,可以把静止的教学画面动态地连续贯通起来。

2 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学生在学习《工程力学》的过程中会遇到一系列困难,这些困难就是教学难点,运用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通过音像资料的教学和模拟实验的方式,让学生能够更直观的理解所学的知识,便于学生课后的记忆,从而利于解决这些疑难问题。这样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模拟实验,能够让学生更直观的懂得所学知识的原理。其效果要比单靠讲授法在课堂上说明实验的结论更要显着。运用多媒体技术组织教学,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将抽象问题形象化,便于理解知识点,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教与学成为有机整体。

3 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课程课堂教学

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工程力学》课时比较少,而且学生的基础比较差,因此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去提高教学的效率,增加学生在有限的课时里学到的知识。在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时候,运用多媒体技术的音频及图像等技术,将教授的知识通过音像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这样既能提高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又能够使得学生能更容易理解所学的知识,从而达到提纲挈领,融会贯通,系统掌握有关知识的效果。教师的目标不仅要把课“讲”好,而更要让学生“学”好。有效地优化课程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4 运用多媒体技术,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工程力学》教学,要求学生完成大量的练习,使知识得到巩固和消化,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到提高,同时,也检验了课堂教学的质量。除了教学演示型课件,还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系统性、针对性强的练习型课件,由计算机向学生逐个呈现问题,让学生回答,计算机马上判断学生回答正确与否,并显示反馈信息。答题方式也建立交互控制,力求丰富多彩。这一教学环节不仅有利于教师了解教与学的情况,而且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5 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师素质

多媒体技术对教学方法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对教师的讲课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要在课堂上协调运用“口述”、“板书”、和“多媒体”三种交流的手段,要求教师有着更强的课堂驾驭能力。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技能。现代教育技术技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现代媒体的操作技能,媒体软件的编制技能,多媒体组合教学的设计技能。教师只有不断加强学习,学习计算机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掌握计算机的方法和要领。学会课件的开发和使用,学会常用软件的使用和技艺,结合学科特点去构建新型教学模式,既能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又能较好地体现新型教学要求。如此才能较好地传道授业,讲授好课程,教师的自身素质也得到了提高。

6 多媒体教学的注意事项

6.1 多媒体教学,教师应处于主导地位

现代化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起主导作用。多种媒体只是作为教学的工具起辅助教学的作用。运用多媒体的目的是提高教学的功效,保证教学质量。教师讲课不能简单地指点屏幕宣读文字和公式,被动地进行“照本宣科”或成为屏幕内容的解说员,也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屏幕中长段文字内容,这样会有不少学生注意力停留在屏幕上,跟不上教师授课思路,难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6.2 多媒体教学,学生应起主体作用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但学生是认识活动的主体,课堂教学过程的本身就是教师与学生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影响,从而形成一种有助于认识活动开展的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多媒体信息和资料,可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为“启发式”、“研讨式”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提供了方便。但却往往没办法完成感情教学目标,因此要十分重视多媒体教学过程的控制和教学方式的设计,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去想象、去创新。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可接受性入手,适时,适度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将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合理安排教学形式,注重学生参与。

将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教学,是工程力学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但是,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要做到符合实际,讲求实用,追求实效,要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为目的,不能华而不实,喧宾夺主。只有将丰富的教学内容和恰当的教学方法合理地组织起来。用多媒体的先进手段生动地演示出来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摘要:《工程力学》是中职学校机械类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工程力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起到重要作用,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工程力学,多媒体,教学,探讨

参考文献

[1]彭胜德,钟少华,文航星.工程力学[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8.

[2]吴玉亮,梁正.工程力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8.

[3]祝智庭.因特网教育资源利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中职土木工程 篇10

关键词:90后,中职生,德育工程,瓶颈及策略

0 引言

中职生是未成年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产业大军不可或缺的新生力量。缘此, 中职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如何, 既关系到中职生的个体成长与发展, 也关乎产业大军的整体素质, 乃至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然而, 值得关注的是, 限于家庭因素、教育方式、心理归因、环境熏染等成因, 使得90后中职生德育漏点频现, 且由隐至显、悄然蔓延。现结合中职德育教育实践, 仅就90后中职生德育工程瓶颈及策略陈拙见。

1 90后中职生德育工程现存瓶颈

1.1 基于攀比心理的掩贫炫富

相当比例的贫困生, 尽管家庭条件不好, 但其会佯装家境殷实, 甚至是炫耀自己的家境, 以掩饰内心的自卑。此种心理, 归于其内心的自卑———在竞相攀比的语境下, 惟恐实话实说遭受同学的鄙视, 故而以炫富苦撑虚荣心理下的所谓强大。如有人见同学买了某名牌鞋, 自己却囊中羞涩, 索性省吃俭用, 甚至是饿肚子, 也要设法买上一双。此为开支不大, 自己省吃俭用可以实现的攀比;对那些即便再节省, 也显然无法实现的攀比, 则只能动脑子了———以与异性同学处朋友为名, 让对方为自己埋单, 或以其它付出而满足虚荣。有此心理者, 不计后果如愿以偿者, 绝非仅限女生, 男生也不乏其人。

1.2 富二代中职生的两极差异

富二代中职生的成绩和德行表现, 概呈两个极端:要么品学兼优, 要么厌校恶学, 后者居多。如有的动辄当众炫富:“我家有某牌名车, 我今天用苹果i Phone5, 苹果i Phone6一出来, 我立马就把i Phone5扔掉!此类富二代, 虽隔三差五惹事, 但在交朋好友上, 尤其是处女朋友, 出手确很大方, 且以竞相买单为荣, 常为女朋友送名花、购名牌, 借以显露自己的财富。其炫富心理, 除受社会大环境熏染外, 与其家庭影响不无关系, 并大多仿效于父母。以生日为例, 无攀比心理的贫民子女, 大多默然相祝, 或请同学吃顿长寿面;而炫耀型富二代, 则发请谏、摆宴席, 不在乎礼物多少, 而要的是面子。

1.3 鄙夷仇视社会的愤青心理

中职生的意识层面并不很完全, 分析判断能力比较片面, 常常以偏概全, 如父母或其他亲友曾在某种纠纷中, 虽经努力却仍未得以纠正, 加之现实生活及网络等负面影响, 如在升学、择校、住院等家庭大事上, 家长都以送礼等非正常手段求助他人。于是, 在这些负面影响的多重叠加下, 有些家境一般或贫困的中职生, 无形中便产生了鄙视、仇视社会的愤青心理, 且盲目崇羡日、韩、美等外国的生活, 甚至有的富二代中职生, 因此而退学去往国外。

以家庭购房为例, 有的家长在利益受损、主张无果的愤然心态下, 无意中向子女透露出如是心态:“有本事出国, 没本事就忍着。”缘此误导, 有的中职生将对现实的不满, 动辄迁怒于老师, 甚至是憎恨自己的生存环境。

1.4 缘于复杂成因的早恋泛滥

中职生虽近于性成熟期, 但远非谈婚论婚之期, 应将主要精力放在学业上。然而, 限于多重复杂心理, 中职生的早恋泛滥业已公开、透明。究其因, 概分八种类型:爱慕型、好奇型、模仿型、从众型、愉悦型、补偿型、逆反型、病理型。

中职生之所以早恋泛滥, 其成因大致有三:一是父母的关爱较少;二是从众心理;三是家庭影响, 以本校“寻找幸福”心理情景赛为例, 在学年比赛中, 参赛作品95%取材于自家父母吵架的真实素材。于是, 一些厌烦了家庭战争的中职生, 自以为只有异性朋友关心自己, 如父母真正在意自己的内心感受, 就不会频发家庭矛盾了。耐人深思的是, 在这些皆由学生自编自导的情景短剧中, 所有的情景与台词, 都是学生自创的。对此, 心理学老师看后释疑:中职生中群体性厌学、早恋热, 与父母的关爱缺失确有内在成因。

1.5 离异重组家庭的感情转移

随着离婚率的上升, 中职学校离异、重组家庭子女不断增加。对于重组家庭, 如男女双方各带一个孩子, 两个孩子的心理上都会蒙上一层外人无法感知的羞愧感, 尤其是当两个孩子同在一个年级, 彼此都会避讳重组家庭这一事实, 而佯装互不认识, 且私下里矛盾较大, 和睦的较少。

这些离异或重组家庭的孩子, 其心理上的阴影:一是怨恨父母;二是心理上缺少归属感;三是情感寄托点的转移。缘此心理, 许多离异或重组家庭的中职生, 放学或放假时, 大多不愿在家里。基于对新家的冷漠, 离异或重组家庭的中职生, 往往将感情的寄托点, 转移至异性朋友或网吧, 甚至是打架斗殴, 在张扬个性的强悍与无畏中, 吸引他人的关注。

1.6 荒漠冷酷的感恩回报心理

感恩, 是一个人德育素养的底线标识, 尤其是对那些曾有恩于自己的人, 应择机予以回报, 至少也应心存一份感恩意愿, 这也是中国传统美德的基本要求。遗憾的是, 有些90后中职生, 全然不知何为感恩, 更不会感恩, 错把父母、老师及亲友为其所付出的一切, 视为理所当然。以贫困家庭的中职生为例, 有的家长为凑学费, 不得不东挪西借, 接过学费的那一瞬, 也曾流泪发誓不忘此恩。但入校一年, 便心生怨气:人家的父母咋就那么富?如是思维下, 便有了父母即便付出再多, 也愧疚于自己, 而断无感恩父母之念, 更何谈付出?与其说此类中职生定位有问题, 莫如说其价值观有问题。

2 90后中职生德育工程策略

2.1 效绩考核的偏失及纠偏

中职学校的德育课, 固然是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 中职德育教师理当直面时艰、主动作为、有所作为。但问题在于, 在一切以学分说话的效绩考核基点下, 一线德育教师即便了然“先做人, 后做事”的内在联系, 也不得不以机械地宣读德育教材为主。退而言之, 纵使课上课下把做人的道理讲的再深入浅出, 也断然了无绩效之惠。因此, 对所有任课老师而论, 除所授单科成绩外, 课本外但凡有涉学生德育的一切付出, 皆属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师德话题, 与师绩无任何关联。故此, 改变德育效绩考核标准、方法, 可谓势在必行。

2.2 变“单出头”为“大合唱”

坦诚而论, 中职生的德育教育, 理应贯穿各学科及其它日常管理, 仅赋予德育教师一己之肩, 确显不公, 乃至是苛刻。须知, 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 难免顾不过来。对此, 有德育教师坦言:“其实, 哪个同学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定的德育问题, 即便是再优秀的学生也如此。”可见, 与其苛求德育老师一人, 不如将中职生全体任课教师及家长, 一道纳入德育教育的主体, 共同努力。诚然, 德育教师一旦察感到某个同学的德行“漏洞”, 自当及时“修正补漏”, 即便自己没时间, 也要让他人代为“补漏”。而作为家长, 必须正视孩子的德行偏差与漏点, 切不可替孩掩饰, 忽视德育的树人价值。

2.3 德育教师眼里的好家长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有什么样的家长, 就有什么样的孩子。换言之, 父母在孩子面前的言谈举止, 尤其是有损公德的不端行为, 即便孩子不说, 也潜移默化于孩子的心灵, 并打上深刻的烙印。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 家长仅仅为其提供物质层面的保障远远不够, 还必须给予足够的精神食粮, 这也恰是那些物质上贫困, 但精神上却不乏关爱的家长的成功所在。称职的家长, 并不在于给孩子吃啥、穿啥, 而贵在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心渴求, 甚至于从侧面留心老师和同学对孩子的评说, 进而及时修补孩子的德育缺失。

2.4 离异重组家长的沟通术

中职生心理上仍处于“半断奶”状态, 从此类学生惹事—平事—再惹事状态, 足见个中恶性循环心理 (也称消极强化心理) 。对此, 美国家庭教育理念与中国截然相反———孩子做错事了, 即便再哭再闯, 父母也绝不理会, 更不会因此而给予情感或行为上的任何鼓励, 而中国父母却是———爱哭的孩子有奶吃。须正视的是, 离异、重组家庭的孩子, 一旦与父母发生冲突, 便心生悲凉或离家出走。若及时得到劝慰, 或可迷途知返;若孤苦无慰, 往往会加重其失望心理, 甚至走上绝路。此类中职生自卑、压抑。对策:家长尤须尊重孩子的心理感受, 在与孩子沟通的时机、方式上多动情、动脑。

2.5 宜春风化雨忌家庭暴力

有些粗暴型家长, 只许孩子成绩一路攀升, 不容稍许下滑。每有下滑, 见孩子就是一顿拳脚。对此, 有的德育老师直言相告家长:“就凭你这种拳脚管法, 孩子能坚持学习已不错啦。”尤令老师愤然的是, 即便成绩好的学生, 也难免出现一时的下滑, 本来很正常的成绩波动, 但在个别暴富型家长眼里, 俨然孩子的成绩下滑, 要么是孩子的不争气, 要么是老师的失职。于是, 不问清红皂白, 先给孩子一顿暴打, 再请老师吃顿饭, 临别再三嘱托:“老师, 孩子就拜托您啦!”似乎惟其这样, 孩子的成绩才能上来, 果真如此?未必!此类家长, 目的虽好, 却不晓一句春风化雨般的关爱与沟通, 远超拳头的实效。

2.6 有意提高耐挫折承受力

人的欲求能否得以满足, 常常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此, 中职生尤须增强对欲求不能满足的承耐性。实践印证, 中职生的自杀多与其性格及耐挫折承受力不强有关———受消极情绪影响, 加之性格执拗, 一旦受挫便容易产生轻生之念。对此, 中职生必须直面理想和现实的矛盾, 承认并接受这一现实与矛盾:既然人生之路布满了坎坷, 且挫折难免, 何必事事钻牛角尖?退一步讲, 有道是塞翁失马, 焉知非福?坎坷固然难免, 但只要树立远大志向, 以古今中外身处逆境而奋斗不息者为榜样, 时刻鞭策、勉励自己, 并保持一颗乐观、自信之恒心, 纵使挫折再多, 也终有穿越迷雾、跨过坎坷, 最终梦想成真之日。

2.7 早恋的危害与心理护理

尽管学校严禁中职生早恋, 且再三强调早恋的危害及负面影响, 但仍屡禁不止、成效甚微。对此, 心理学家谏言:一是用理智战胜情感, 当断则断。须知, 早一天割舍, 就意味着早一天解脱, 少一分烦恼。过早的恋爱, 势必分散精力、耽误学业, 且容易草率行事, 造成终身遗憾。二是要讲究割舍的方法, 要视双方的性格特点和情感深度, 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可请对方好友代为转达, 也可采取逐渐疏远法。三是扩大自己的社交圈。相当数量的早恋, 归于社交范围的狭窄, 故此, 可在与更多的异性交往中, 避免酸涩的“青苹果”早熟。四是树立远大的理想。理想之于人的内驱, 远超其它诱惑, 尤其是青少年时期。一旦确立了远大、崇高的理想, 自会心无旁骛地朝着目标努力, 把所有精力用于为理想而奋斗上。既便无心割舍, 也应彼此忠诚, 切忌视恋爱为儿戏, 甚至搞多角恋爱, 损人又害己。

2.8 夯实人生首枚心理基石

中职生的德育教育, 看似责在校园、任在教师, 实则家庭才是奠定其人生首枚心理基石之所。研究表明, 一个人个性中的信任感、语言能力、交际能力、爱的表达与交流能力及自我认同感等等, 都与家庭环境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尤其是家庭的德育教育及影响, 是难以更改的, 而且影响尤显重要、深远。家庭影响主要是指父母的个性、德行, 以及由此带来的无可复制的德育孤本;而父母对子女的德行影响, 是潜移默化的。应正视的是, 父母对子女的个性、德育影响, 主要缘于文化的影响, 如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 乃至是解决问题的方式。以内心恐惧、胆怯、敏感的离异家庭子女为例, 因母亲怀孕期间即有了吵架、恐惧的潜意识, 故而注定了孩子的个性。

3 结语

纵观90后中职生德育工程现存缺失与瓶颈, 既有家长的期望与学生之叛逆的矛盾, 也有师生之间灌输与接受的矛盾, 如何有效减少、化解这些矛盾, 兼达既引导学生走好人生路, 又引导其做好职业人之双重目的?依矛盾论的观点析之, 一是这些矛盾的存在可谓无时不存、无处不有, 无须大惊小怪, 正视即可;二是家长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 有个阶段性、渐近性的转化过程, 而转化的前提就是以人为本、因人而异、耐心疏导、综合施策, 且巧妙地将德育教育理念与思想, 融入学生的专业爱好、专业教学中。

参考文献

[1]姜娜, 王志洲.职校德育课基本概念教学“八法”谈[J].职业技术教育, 2009 (14) .

[2]王志洲.学校德育课程性特征之考量[J].中国德育, 2008 (3) .

上一篇:《我的梦想》习作指导下一篇:城区集中供热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