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的现状

2024-07-08

高中生物教学的现状(精选十篇)

高中生物教学的现状 篇1

一、教学的无序性

表现为教师安排作文教学缺乏明确的指导: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 多数教师并没有一条清晰的教学思路, 并没有提供给学生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教师对学生的作文指导大多建立在感觉或个体经验的基础之上, 缺乏计划性和系统性。教学的随意性, 表现为教师什么时候布置作文, 以何种形式作文, 一学期写多少作文, 怎样批改作文, 没有明确的规定和思考。我们学校几十位语文教师对作文教学可以说是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 有的教师一学期要求学生写七八篇作文, 有的只要求写三四篇作文。作文题目也千姿百态, 有的是按单元教学, 有的是凭感觉教学, 有的是围绕高考命题, 有的是根据热点立意。有的老师让学生写日记、周记, 有的老师让学生做摘抄, 有的让学生写随笔等等。林林总总的作文教学方式, 一方面充分展示了师生的个性色彩, 另一方面也导致作文教学无章可循, 无据可依。

二、教学的盲从性

表现为随着高考指挥棒转, 丧失了自己的教学主张, 在教学过程中亦步亦趋。高考考什么就教什么, 考话题作文就训练学生怎样写话题作文, 考材料作文就训练学生写材料作文, 听说什么书好、什么秘诀之类的, 就让学生看、学生学, 完全不顾写作本身的规律。

教学的功利性, 表现为作文教学只针对考试。考什么就教什么, 练什么。作文教学往往根据高考评分标准:高考评分要求有文采, 就让学生模仿学习华丽辞藻的作文;要求深刻, 就让学生以小见大, 注重哲理情思;要求创新, 就指导学生反弹琵琶, 多用新材料。这样的训练从进校的第一节作文课就开始, 一直循环往复地练到高三。于是新八股、宿构之作比比皆是, 而真正的性情之作却少之又少。

在这种背景下, 教师拼命从写应试作文的方法上进行大力指导, 因而大量无病呻吟、内容空洞、言之无物的作文从考生笔下涌现出来。应试作文教学不仅成为教学顽疾, 也成为提升作文教学效益, 提升学生写作水平的瓶颈

三、教学方法陈旧

多少年来, 教师上课都是一支粉笔打天下。作文教学的程序无非是写作前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改三部曲, 从小学到高中十几年如一日, 从无例外, “出题—写作一讲评”, 几乎成了固定的模式;作文教学注重文字生成的结果, 轻视文字生成前思维启动阶段的训练。殊不知, 在写作教学过程中, 激发学生的创作情绪和教导学生写作技巧同样重要。当前中学的作文教学, 教师往往注重的是写作方法的教学。

将作文教学公式化、条理化, 将此作为写作“秘诀”, 于是作文技法成为作文课堂的主要内容。如何开头, 如何呼应, 如何照应, 如何结尾等成为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 而作文的主体如何写出生活体验、真情实感, 怎样构思、立意, 怎样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等, 反而成了作文教学的附加部分。于是乎, 不少学生产生了一个共同的认识误区:写作技巧提高, 就能写出好作文来。这也是作文技法书能够热买的一个重要原因。其实鲁迅先生在《创作要怎样才会好》中早就告诫过我们, “不相信《小说作法》这一类的书籍”。在写作中, 技巧很重要, 但技巧不应该是为技巧而技巧, 必须以内容的充实为前提, 光在文章作法上下功夫, 也是写不出好文章的。叶圣陶也说过:“写作绝不是无中生有, 必需有了思想才动手写作, 有了需要才动手写作。没意思, 没需要, 去找些话写出来, 这会养成不良的写作习惯, 而且影响到思想方面。”

四、作文教学评价的失衡

由于作文在语文高考中占有极大比重, 其评分的误差一直是语文教学评价手段在科学化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由于影响作文评分误差的原因除了阅卷老师的素质水平之外, 还有位置效应、思维定式、风格偏爱、第一印象、光环效应、情绪心境等等因素, 评分的标准化被科学主义者认为是作文批改科学化的唯一道路。教师只要根据标准, 就能最大限度地排除在批改作文时的主观因素。这种看起来科学、准确的指标体系在实际中却无法真正解决作文评价中存在的误差问题。标准化的作文评价方式和高中作文教学在实践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不相容的失衡问题, 它忽视了语文的综合性而突出了知识的分解, 忽视了语言的模糊性而过分强调精密性, 忽视了学生的独创性而迷信答案的标准化和客观性。在教学实践中推行标准化的评价方式, 只能使语文学科离语文本真越来越远。

高中物理教学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篇2

摘要:当前,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所运用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将物理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致使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教学内容,难以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学习效率较低。与此同时,忽视开展物理教学,学生对物理原理理解得不透彻。对于存在的诸多教学问题,以下文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现状;对策

一、前言

目前,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想解决存在的教学问题,应注重开展物理实验教学,使学生深入理解物理知识,并多开展一些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创设活跃的教学环境,构建高效的物理课堂。同时,运用多媒体创新教学方法,使学生高效学习物理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二、高中物理教学现状

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将物理知识机械地传授给学生,致使学生一时难以理解抽象的教学内容,导致学生的物理基础比较差,渐渐对物理知识不感兴趣,学生很容易出现抵触和厌烦的学习情绪,不愿意主动融入到物理教学中,直接降低学生学习效率。另外,不注重开展物理教学活动,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致使教学氛围沉闷枯燥,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物理知识,学生之间缺少互动和交流,逐渐失去学习动力,对物理知识掌握得不扎实,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难以构建高效的物理课堂。同时,忽视开展物理实验教学,导致学生不清楚物理原理的来源,不能快速理解物理知识,致使物理教学进度缓慢,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针对这一教学现状,下文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三、高中物理教学的解决对策

1.运用多媒体创新教学方法,提高物理教学效率

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积极运用多媒体辅助物理教学,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幻灯片,播放生动立体的教学内容,带给学生全新的感受,使学生主动学习物理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驱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更好地学习和理解物理原理。例如:在学习“曲线运动”时,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出立体的曲线运动,使学生轻松记忆物理知识,主动探究幻灯片中的内容,快速掌握曲线运动的规律,进而加快物理教学的进度,充分体现出运用多媒体的重要性。通过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呈现出生动形象的教学内容,学生清楚观察到曲线运动,明确物理知识的原理,使抽象物理形象化、立体化,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学生不再感觉物理枯燥乏味,快速掌握和理解物理知识,从而逐步提高物理教学效率。

2.开展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构建高效物理课堂

要想解决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教学问题,教师要多开展一些教学活动,如:物理知识演讲比赛、制作物理知识海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感觉物理教学内容不再沉闷,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灵活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对物理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消除不良学生的不良情绪,创设活跃的教学环境,使学生置身于良好的学习环境中,顺利完成教学活动中的任务,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自信心,不断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和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欧姆定律”时,教师结合新课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物理知识演讲比赛,促使学生提前做好演讲准备,积极主动学习欧姆定律的内容,在全面理解的情况下进行背诵,通顺、流畅地表达物理知识,进而取得最佳的比赛结果,不断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能力,构建高效的物理课堂,使学生扎实掌握物理知识,从而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3.注重开展物理实验教学,使学生深入理解物理知识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开展物理实验教学,使学生深入理解物理知识,清楚物理原理的来源,明确物理现象,对物理公式的理解更透彻,可以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物理实验,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有效活跃物理课堂的氛围,使教学环境不再沉闷,为每个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物理实验的机会,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观察实验结果得知物理知识的变化过程,以及物理公式的来源和推导过程。例如:在学习“测定金属电阻率”实验时,教师先演示物理实验的操作步骤,再组织学生进行操作,使学生全面掌握和理解实验原理,清楚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方法,学会用电压表测定电阻两端的电压,应用电阻公式,计算出流过电阻的电流,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能力。

四、总结

综上所述,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播放生动形象的教学内容,改变了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印象,带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促使学生主动投入到物理教学中,转变被动学习的状态,同时,注重开展物理教学活动,以便于学生深入理解物理原理,并开展教学活动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运用针对性的教学策略,解决存在的教学问题,从而有效提高物理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徐益勇.高中物理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6,45(18):11. [2]杨晓瑜.新课程下高中物理教学现状及对策[J].学园(教育科研),2015,(6):130.

高中生物教学评价的现状 篇3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评价;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5-090-1

一、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

1.对《课程标准》中的评价要求重视不够。

高中生物教师理解和实施《课标》是课程改革的要求,课标所包含的教育理念、课程目标、教学评价等是教师必须熟悉并落实于教学中的。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教师对《课标》中的评价部分内容要求,“很熟悉”的仅占调查总人数的5.1%,“有所了解”的占868%,“完全不了解”的占8.1%,对纲要性文件,甚至有极少数教师反映曾未接触过《课标》,可见教师对《课标》的理解和研究尚不到位,更没有深入剖析《课标》价值内涵,进而在教学评价中则会出现随意评价、缺少符合理论依据的评价、不关注学生自尊和学习自信的评价等诸多问题,同时难以发现自身教学行为存在的缺陷。教师只有在熟悉课标评价理论同时掌握好更多的教学评价理论,才能做好教学评价。

2.教学评价过于凸显教师主体地位。

《课标》明确指出教学评价不仅使教师能够有效调控、调整自己教学行为,其宗旨是促使学生得到更好更全面的健康发展。提倡多主体参与评价,教学评价主体应由教育行政管理者、学校教学质量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社区人员等共同参与,其评价活动应由多主体共同完成,从不同渠道、不同角度为评价提供更多信息来源,进而使评价结果得到更全面更真实呈现。然而根据调查显示:在教学评价中主要由教师来完成的,“完全符合”占调查人数20.4%,“比较符合”的占45.6%,“比较不符合”的占102%,从调查部分比例中可知目前教学评价过程中评价主体单一化凸显,对学生的各方面评价主要由教师一人来完成,其他评价主体被拒之门外,教师成为评价学生的唯一专家,评价主观性较强。

3.随意滥用教学评价。

细微的教学评价语言可能会对学生学习生活产生重大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教学评价并非越多越好,而应把握好度。在实践中,由于教师误解新课标的评价精神,过分地强调了评价的激励功能,错误地认为评价就是激励,就是一味地为孩子叫好。滥用教学评价会致使学生失去对获得教师评价的渴望动机。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应该根据真实情境,发自内心的情感,让学生确实感受到教师的良苦用心,要获得教师真正的评价必须得努力才行,只有这样教学评价才是有效有价值的。

4.教学评价反思不足。

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根本在于整体教师专业能力水平,教师的专业水平随着实践教学经验的积累而提升。美国著名教育家波斯纳曾说教师专业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反思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教学反思应成为教师日常工作的一部分。根据对教学评价反思调查发现,目前高中生物教师教学反思不足,主要表现在反思频次较少,反思趋于形式化,反思方式较为单一。

二、影响教学评价的因素分析

1.教师角色定位偏差。

中学教师群体多年以来一直把自己视为知识传承的载体,而非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受儒家思想根深蒂固的影响,几乎所有的中学一线教师潜意识的职业定位是:传道、授业、解惑。随着社会步伐的发展,教师的传统角色定位已不能满足时代对教师的要求,教师角色应随社会的发展而相应调整。在知识经济时代,教师不应只是知识的传承者,同时也应是知识与理论的发掘者、创新者与研究者。没有理论,我们就不能“透视”现实,欲提高生物学科的地位与作用,必须加强教学理论建设。

2.高考“指挥棒”严重影响着教师的教学。

在应试教育的社会大背景下,高考成绩成为社会评价学校、学校评价教师、教师评价学生的唯一。升学率不仅影响学校在社会声誉、影响学校对优质生源的招生、地方政府对学校的财政投入等情况,同时也是衡量教师待遇福利多少的参考指标,这使得追求升学率成为教师工作的重要目标。在高考“金箍棒”的压力下,唯分论左右教师教学,学校成为教师对学生的训练场所,教师通过“题海战术”、“解题技巧”等方式来提升学生应试能力。

3.教学研究的空间、时间有限。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育要求教师不仅是教学实践者,更应成为教学的研究者,但在空间、时间限制下,很难有哪所中学能够为教师提供良好的研究环境,中学一般所谓的研究都是由教研组来完成。在教师专业能力未得提升的情况下,教师的教学工作质量与效率有待提高。现今,许多中学教师更多的是把原本复杂的教学看成了是一项简单的机械劳动,重复简单化劳动几乎占据教师的全部工作时间,除教学外教师很难找到多余的时间做研究。

4.传统文化对公众意识的影响。

虽然我国近代对教学评价研究相对较晚,但考试制度在我国却拥有久远的历史,教师在教学评价时更多的倾向于对学生智力方面的评价,易形成智力高于其他方面意识。其他公众在教育教学上亦产生对教师过于信赖意识,将自身拥有参与教学评价权益赋予教师一个人,以致出现教学评价主体凸显的情况。同时,许多教师滞于对知识、理论的更新,因此,当新的评价理念倡导用内在的评价促进教师和学生长期发展而不必进行经常性的外在考试评价时,我们惊慌得无所适从。现代教育理念的倡导是素质教育,教师思想里虽有素质教育概念,但却无法在实际中将它落实到位,所以评价内容还是更多关注学业成绩方面。

教学评价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其涉及至宏观与微观领域。希望在课改继续深入推进时,教学评价真正得到教师们的重视,并且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很好的落实,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教书育人。

高中作文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篇4

一.新课改后的作文教学现状阐述

1. 应试思想过浓

这是我国整个教育体系的不足造成的, 高考被定义为人生的分水岭, 不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对高考给予了过高的重视, 认为学习就是为了高考, 因此, 作文的写作目的也是满足高考的目标, 所以, 目前我国的众多高中在作文教学中都偏向了应试教育, 功利性过强, 这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教学的本质目的, 破坏了作文教学的科学、系统、严谨, 影响了作文教学质量, 导致的后果十分严重。

2. 教学方法落后

我国目前的教学方法都显得过于狭隘, 在作文教学中, 很多教师遵循的是统一命题, 按照自定的标准进行评分, 教师认为可以从其中发现问题, 进而解决问题。不可否认, 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作文的写作质量, 但是相对而言, 其速度较慢, 而且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 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并不合适, 而且, 作文是一个自由发挥的行业, 不应该在形式、内容上过多的限制学生发展, 阻碍学生创新意识的提高。

3. 批改方法的不足

我国的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教任何功课, 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也就是教育最后达到的目标是授之以渔, 学才是教学的主体, 教只是引导,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教学过程中不容忽视的一条准则。而目前我国的众多中学作文教学方法显得枯燥、毫无创意, 在作文的命题上也是过去曾经写过的, 都是反复, 而且在学生的作文上没有找到重点, 这对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极为不利, 而且, 作文的写作在高考的关键阶段是较为费事的学习, 即使写作, 学生也只是为了高分、为了考试, 而这都是违背教学的本质的。

4. 学生的知识量不足

为了尽快完成知识的学习, 节省时间复习高考, 很多学生都将大部分时间埋首在数理化的题海中, 剩余的时间还要完成英语的复习以及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 作文自然就被忽略, 更别提课外知识的积累, 而缺少相关内容的积累, 就会造成写出的作文内容枯燥、语言滞涩, 只是简单的素材的堆积, 因此, 必须丰富学生的知识量。

二.高中作文教学的改革对策探讨

1.教学方法的改革

针对目前我国的作文教学方法的不足, 相关部门要给予高度的重视, 协调好多个学科之间的联系, 做好指导和评价的工作, 对于高中作文的教学应该建立完整的教学机制, 对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 从教师到学生以及相关部门都要创造条件, 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阅读和生活的积累。

2.生活是作文最好的素材

语言与文学二者之间的关系相当的密切, 精彩的语文, 美妙的词句才能写出生动的作文, 才能让作文中融入充足的思想和深刻的内容, 语言是作文赖以生存的根源, 而生活是作文最基本的素材。作者要想表达自己深刻的思想, 丰富的内容, 独特的构思, 完美的布局, 无不依赖文章的语言来完成, 因此, 文章语言的优劣, 不仅决定文章价值层次的高低, 而且决定文章的成败。生活是作文的源泉, 只有充分了解生活, 对与生活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有一定的认识, 才能写出真正的文章。有成绩的作家都曾经历生活的磨练, 都曾从生活的考验中积累了许多的知识。同时, 紧跟时代的发展, 才能写出具有时代感, 现代意识强的文章, 才能真正感受到时代的气息。

3.作文教学按照计划执行

作为语文教师, 在作文的教学中要注意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从生活中寻找到作文的素材, 来源生活, 高于生活的创作才能感染人, 才能称为成功的作品。生活中的人、物、事件都是观察的对象, 在细节之处发现不同, 比较后得出结论, 用你的笔去描绘其不同, 就是一篇成功的作文。除此之外, 老师还要在作文的批改部分做一个改变, 也就是作文的评价体系需要改变, 很多教师的评语缺乏重点, 笼统而广泛, 缺乏特色, 缺乏引导和指导。按照计划进行教学, 循序渐进地进行作文改革。

高中英语教学的现状和策略论文 篇5

英语是高中阶段的一门基础课,在高中阶段,由于英语知识学习的范围广,难度深,导致学生们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障碍,一谈到英语有些学生就表现出反感的情绪。由于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态度,致使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低下,从英语教学的整体来看,当前高中英语教学的整体水平不高,学生们对英语学习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作为一名高中英语教师,要正视当今英语教学的现状,并结合本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找到解决英语教学问题的对策。只有教师积极改进和探索,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当前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笔者在多年的高中英语教学中经过研究和实践,对当前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形成了大体的认识,并且结合教学问题积极寻求解决对策,经过实践找到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对策。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就当前高中英语教学工作,谈谈自己的认识。

高中作文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篇6

一、高中作文教学的现状

1重“教什么”,轻“要什么”

长期以来,语文教师对作文教学总是按部就班地一个单元一个单元地训练下去。比如高一上学期重点训练记叙文的构思和立意,下学期训练复杂记叙文的选材,学会写波澜曲折的文章;高二上学期以训练议论文的论证结构为主,下学期侧重训练议论文的选材和语言等。教学过程也是“教师指导”、“学生练习”、“教师批改”、“教师评讲、学生听讲”。教师对“教什么”如数家珍,而对“学生需要学什么”心中无数。其结果就是学生被迫接受教师的灌输,对作文产生恐惧。甚至三年学习结果依然是作文错字连篇,语病百出,记叙文不会记叙,议论文不会议论,说明文不会说明。

2重“模式套路”,轻“创新能力”

在以往的教材中,作文的序列往往是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强调“不同文体的写作模式”,强化“套路”。尽管广东省高中语文新教材在这些方面有了一些改变,但我们的教师依然死抱“模式”、“套路”不放,制造出一篇篇的“范文”。这样严重束缚了学生的个性,扼杀了学生的创造。

众所周知,作文不单是一种写作技巧的传授,更多的是写作个体心路历程的自我展示。在此过程中,写作个体将内化为情感认识的与其血脉相连的客体对象外化为语言形式,必然会打上其观照客观对象时的主观差异性烙印。作文教学必须破除阻碍个性展示的套路、模式,以激发学生个性的解放,培养创造能力。

3重作文“数量”,轻作文兴趣和主动性

现在大部分中学对语文教师每学期的作文篇数,甚至每篇作文字数,都有严格的规定(作为教学常规的检查项目之一),教师为完成这些数量而“奋斗”,学生则以完成了这些任务为“万事大吉”。学生根本就无写作兴趣可言,更不用说主动、积极地去练笔。教师对学生作文时抓耳挠腮、咬笔杆、作痛苦状熟视无睹,一味地归罪于学生懒,不会动脑子。

二、作文教学策略

1细化作文教学目标,提倡学生评改

学生作文时,大都有“恐惧心理”、“畏惧情绪”。而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作文教学的目标太笼统、太抽象,学生作文时难把握。

首先要细化教学目标,使抽象的、笼统的目标要求具体化。例如大纲规定“会运用记叙、描写、议论、说明等多种表达方式”。我们则不妨将其细化为:记叙的运用、描写的运用等若干个小项目,逐一进行训练。化复杂为单一,这样目标更为明确,训练也就更容易把握,写作的难度也就降低了。

再如,考试说明中规定:“作文要有文采”。我们把“文采”分成“用词准确生动”、“引用名人名言”等。这样就使“文采”真实可感了。特级教师魏书生新接的一个班中,有一个学生不会写作文,魏老师就问他“会不会写一句话”,他说“这个行”,结果,这个学生的作文就写了一句话。第二次作文时,魏老师对这名学生说:“这次能不能写两句话?”那位学生爽快地答应了。结果那名学生越写越有自信,作文水平也不断提高了。我们应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让每一名学生都有话可说,都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其次,改变作文的教学模式,把“教师评改”变为“学生评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笔者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推出一位组长。每次的作文都以小组为单位,交换评改。并在小组长的组织下互相讨论作文的得失,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根据高一时作文的问题较多这一特点,在自评自改过程中,可把解决问题的目标单一化。例如,可连续几次以“纠正错别字”为重点,或“以遣词造句是否得当”为重点,或以“文章的结构安排”为重点等等,从基本的常见错误开始纠正,使学生能够“看得见自己的进步”。另外,让科代表整理、公布各小组的典型错误例子和做得好的典型文章。通过这些措施,每个学生都明确是自己要写作文,是写给自己看的,自己也能写好作文,从而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充分利用教材,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利用好新课标选修教材中文学作品丰富这一优势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个好办法,借助这些作品对学生的阅读做合理的要求,巧妙地选取角度,精心指导,对培养学生形象创造力有着积极的作用:(1)改换关键词。在诗词鉴赏过程中,不妨把“诗眼”等关键性的词进行改换,让学生自己去想象、创造,逐渐培养创新能力。(2)改变构思。鲁迅先生的小说《药》,由于表现主题的需要,把夏瑜的故事作暗线处理,假如我们把它作为明线安排又如何?司马迁的《鸿门宴》中,项羽“不忍心”,不听范增劝告而放走了刘邦。如果项羽杀了刘邦,故事是个什么结局?(3)另设情景和情节。例如学习了曹禺的《雷雨》,可以让学生写“侍萍”认了周萍后,周萍的反应(语言、动作、神态等);让学生依据鲁大海的性格,续写鲁大海同周朴园的斗争。通过以上措施,在平常的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为作文教学打下坚实的创新基础。

3利用热点话题,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随着网络的发展,“上网聊天”、“网恋”、“网络文学”、“山寨”以及时下高中生热捧的郭敬明等新生代文学偶像成了他们的热点话题。对这些“热点”进行引导,鼓励学生阅读相关的文章,关注这些话题,写出自己的观点。教师还可以对“热点”进行引导,把“热点”由“中学生的”引向“社会的”、“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等等,使“热点”内容丰富多彩,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好习惯,同时也能进一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始终保持一种“有话可说、非说不可”的兴奋状态。例如,笔者在教室里设立了一个“时文导谈”栏目,把报刊杂志中的好文章、好话题推荐给学生阅读,组织学生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激发学生的读写主动性和积极性。

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篇7

自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生物教学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就,然而随着改革措施的不断深入,潜藏在生物教学中的很多弊端也日益显现出来,那么,目前的高中生物教学究竟是一个怎样的状况呢?

1. 人们对生物学科缺乏足够的重视。

传统的学科,像是语文、数学、外语,由于它们在各个考试的分数中所占的比例很大,因此被很多人称为“主课”,从而颇受学生重视,而与“主课”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那些所谓的“副课”,它们往往得不到“主课”的特殊优待而常常被学生所忽视了。不仅如此,甚至是很多学生家长也认为生物只是一门“副课”而已,他们希望孩子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主课”的学习上,这样才能够让孩子在高考中获得分数上的优势而取得较好的成绩。由于从思想上对这门课程没有足够的重视,于是在生物课堂上,我们经常看见学生在听课的时候注意力不集中,课后也很少花时间在这门学科上,这样导致学生的生物成绩总是不太理想。很多学生和家长对这门课程的不重视,往往也会影响到教师的情绪。很多教师看到自己所教的学科这么不受重视,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对这门学科的热情,产生应付心理,在这种情况下,生物教学工作的质量当然不可能很高。

2. 教学方法不科学。

由于实行了新课改,生物学科的教学方法在新课改的影响下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这其中就出现了两个极端:一个是“守旧派”。很多教师觉得新课改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并没有什么太大的用处,并且很多教师在改变了教学方法以后不但自己不适应,学生也同样不习惯,反而出现了考试成绩下降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之下,很多教师又开始沿袭过去的老路,按照老方法来上新教材,这样就使得新课改失去了实际效用。另一个极端就是“改革派”。这一派别的教师由于认识到了新课改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方面的作用,于是在教学过称中完全抛弃了过去的教法,而全部以各种学生活动加以代之,结果可想而知了,在热热闹闹的学生活动中,由于缺乏组织性和科学性,很多学生活动流于形式,从而导致教学质量一落千丈。以上这两种极端的教学方法说到底都是属于不科学的教学方法,它对于新课改目标的实现、学生素质的提高都不可能起到好的作用。

3. 评价方式单一。

由于新课改的实行,教师在教学观念、教学形式、教学手段等方面都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然而作为教学活动重要组成部分的教学评价方式却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由于目前对于生物课程的评价依然是以各种考试形式为主,因此,很多教色的硬纸片上画上课文中所需要的插图,并在背面写上主要的词或句子。这样,在课堂上运用师生所自制的教具,学生上起课来会感到更兴奋,有一种成功感,学起来更投入,当然也就有了高效率的课堂教学。

四、调动学生喜欢表现的天赋,让学生参与表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七至九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小而具有好动、头脑灵活、对新鲜事物容易感兴趣的特点。因此,作为英语教师,我们要努力让我们的课堂教学形式多样。自编短剧、小品、游戏等都深受学生的喜爱。用学生所喜爱的方式上课,我们就可以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机械的句型操练和单调的课文讲解变得丰富多彩、妙趣横生。特别是有些具有表演天赋的师在实施新课改措施的时候总是有这样那样的顾虑。事实上,用考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师的教学工作具有很多的优势,因为考试具有客观、公正、统一、便于操作等优点,但是如果评价的方式过于单调,甚至只有考试这一种形式,那么势必会使得教学工作陷入到“应试教育”的泥沼。很多教师就反映说:“现如今衡量学生成绩好坏的标准说到底还是要看考试的分数,倘若在教学过程中把很多精力放在了能力的培养上,即使能力培养出来了,但在考试的时候学生的很多能力却无法反映到分数上,从而导致学生的考试成绩下降,这样不但会让学生无法接受,同样也会受到很多家长的埋怨。”因此,在单一的以考试为主的评价机制下,教师要想真正地落实新科改的措施,达到新课改的要求,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二、改变生物教学现状的措施

针对以上这些问题,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加以应对呢?

1. 让学生认识到生物学科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1世纪又被很多科学家称为“生物世纪”,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生物学科在现在和未来所发挥的作用是无法想象的。国家要想发展,取得科技成就,就迫切需要大量的具有综合素质的生物人才。关于这一点,教师一定要为生物学科做好“广告”,让学生能够领略到生物学科的重要性。例如,教师在平时上课的时候就可以注意把课堂知识同现代前沿的生物科技联系起来,或者把生物知识同学生身边的东西联系起来,让学生能够亲眼看到、切身体会到生物知识对于我们的重要性,这样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是非常有帮助的。

2. 把传统教学方法同新的教法相结合。

在生物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具有很多的优势,例如,传统教学讲求循序渐进、稳扎稳打,这对学生扎实基本功的养成是非常有帮助的。而新课改下的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像是探究式教学方法、学生活动课等,这些方法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大的优势,倘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把这两种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取其精华,这样对于生物教学工作的改善、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无疑是非常有利的。

3. 上好生物实验课。

实验课是生物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进入高中以后,由于受到来自高考的压力,很多教师都在争分夺秒地向学生灌输各种考试重难点,而常常把生物实验课压缩,甚至是完全省略,而代之以教师“讲实验”、学生“背实验”的实验课,试想这样的实验课又怎么可能到达培养学生实验能力,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目标呢?因此,高中生物教师无论是在教学学生,在课堂上表演他们自己的作品,大家都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如《牛津初中英语》7A Unit 5的单元话题是“Going shopping”,对于购物这个话题,学生们都不陌生,在教授这个单元之前,我就把自编短剧的任务布置给学生,等到上课的时候,把教室稍做布置一下,像是超市的样子,然后有的学生表演shopper,有的学生表演buyer。学生都说,这样的英语课堂轻松有趣,他们喜欢上英语课。我认为,教师只要动脑子,就完全有可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趣味性教学是引发兴趣的关键。创设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打造高效的课堂教学,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

新课改下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简论

王远川

(丰县梁寨中学,江苏丰县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是物理实验、物理思维和数学演绎三者的巧妙结合。新课改下物理教师必须加强实验教学,以此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探究能力及发现问题的能力,融探究性学习于其中。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把物理实验教好,使学生明了,我认为教师需要采用下面的几种方法。

一、改变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策略

1.课前预习置疑。

在上实验课前教师应要求学生对实验目的、原理、器材、步骤与数据处理进行预习和思考,以布置预习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设计好实验方案,但不宜简单提出“实验目的是什么?”“实验原理是什么?”“实验器材是什么?”“实验步骤是什么?”等问题。比如:在《测定金属的电阻率》的实验中,教师课前根据该实验目的、原理、器材预先布置给学生以下思考题:“该实验测定电阻率的最终表达式是什么?”“实验需测定哪些物理量,各物理量应选用什么器材测定?”“该实验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什么?”“用什么方法消除偶然误差?”“该实验为什么采用限流电路?”

教师在预备实验仪器时可有意将部分仪器调到非正常工作状态,进行实验时提醒学生使用测量仪器测量前应先检查什么,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得出首先需要调零。又比如电学实验中电表量程的选择对实验安全与精确度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培养学生估算量程的能力,教师不可在实验时将需要的量程预先告诉学生。

2.开放实验室,让学生有更多自主地选择做实验时间、地点和做什么实验,有充足的时间获得更多体会,从而调动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

对于开放学生实验我曾作过一些尝试:(1)学生提前一周交实验申请,要包含实验所需的器材、实验原理的分析、实验操作过程中的误差分析;(2)教师审查申请时只提出建议和安全使用仪器方面的问题;(3)列出实验室中实验器材清单、部分器材的用途和注意事项,分发给学生;(4)教师在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提出一些相应的实验要求和做法,并鼓励学生做好做实验的一些准备工作;(5)教师只提供相关的实验目的,不限制实验的方法;(6)教师监督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并作必要的指导;(7)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评价,引导学生对不同的实验方案进行比较,找出最优方案。通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学生做实验的热情大大提高,尤其是学生通过实验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更准确,掌握也更牢固,提高了实验能力。

二、物理小实验及课外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新的物理教科书都安排有小实验及课外实验。发挥小实验及课外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符合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为核心、训练为主进度多么紧张的情况下都不能以牺牲实验课为代价,而是要认真上好每一节实验课。同时,教师在上实验课的时候,一定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要一味地让学生模仿自己进行实验操作,否则就失去了开设实验课程的意义。事实上,只要方法得当,实验课并不会影响学生对于生物知识的学习,相反,它还能促进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 不断完善评价机制。

在目前,完全取消考试评价机制而代之以其它的评价方式显然是不可能的,但我们可以试着在考试评价的基础上把其它的内容也列入评价范围之内。例如,在进行课程评价的过

线、能力为目标的原则,能有效地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1.充分发挥小实验及课外实验的作用,降低自学环节中学生遇到的问题的难度。

学生在预习和自学过程中常对某些新的物理概念、物理规律似懂非懂,常常对学习物理产生畏难情绪,影响自学效果。怎样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呢?指导学生做小实验或课外实验就是好办法。例如小实验“波的演示”,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可确信质点的运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的关系。利用小实验引导、解惑的推动作用,教学效果会大幅度的提高。

2.充分发挥小实验及课外实验的作用,体现学生在训练操作中的主体作用。

训练操作目的是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小实验及课外实验从开始设计到制作,从演示实验到观察现象,从总结规律到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都是学生亲身实践,通过耳听、眼观、脑想、语言表述和动手操作练习来完成的。例如小实验“巧找重心”,首先复习“重心”和“重力方向”等概念,再让学生用悬挂法求不规则物体的重心,搞清楚杂技演员“走钢丝”、“顶碗”等技巧的原理。这样用小实验说明大道理,可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总之,充分发挥小实验及课外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能使教学更加生动具体、变化多样、内容丰富充实,使学生学习知识更灵活主动,从而更好地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

三、加强新课改下物理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

设计性实验是近年高考实验试题的热点,实验设计题是对考生实验知识和实验能力的综合考查。如何培养考生的实验设计能力?我认为,学生首先要深刻理解、掌握课本上列出的基本实验,只有对基本实验的原理、实验目的、实验器材的选择、安装、实验操作、步骤、实验数据的记录、处理、实验误差的分析和得出实验结论等诸方面都掌握得较好,才能顺利完成实验设计题。其次要重视用已学过和掌握的实验模型、方法来类比分析并设计实验。如设计测量电压表的内阻的实验,题目中没有设置电流表,这样的实验如何设计?学生联想到教材中有“半偏法”测电流表内阻的实验模型,就可以根据这个实验的原理和方法,类比分析用“半偏法”测量电压表的内阻,这两个实验虽然都是用同一方法,但实验原理和实验电路完全不同,减少实验误差的原理也不同,这就要求学生有自己的思想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四、兴趣是物理实验教学的最好老师

在新课改下教师要充分利用实验探究,使学生亲身经历实验探究的过程,亲身体验实验探究给他们带来的乐趣,用实验来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交流评估中体验程中,除了考试成绩,还可以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学习态度、创新思维等也列入评价范围,并采取适当措施为这些评价的内容制订一些相应的标准,以保证评价具有可行性,这样,教师和学生就不会把眼睛只盯在考试的分数上,而会注重其它综合素质的培养,这样很自然地就会推动整个生物教学朝着素质教育的方向发展。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 篇8

关键词: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条件,方法,评价,调查

生物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中学生物实验对于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新课程理念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出发,倡导探究性学习,提倡为学生提供更多实验探究的机会,将实验教学放到更加突出的地位。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突出强调了生物实验教学的重要性。然而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有必要对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以发现实验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从而推进中学生物实验教学改革,促进新课程有效实施。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并辅以访谈法和课堂观察。在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访谈了三所中学的部分生物教师和分管教学的领导,初步了解了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情况,自编了“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教师调查问卷”,请三名生物骨干教师对问卷进行了审阅,根据他们的建议,修改形成了最终的问卷。调查问卷包括以下内容:所调查生物教师的基本情况,学校生物实验教学条件,生物实验开出情况,学校对生物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教师对生物实验教学的认识,生物实验教学方法,生物实验教学评价,影响教师实验教学的因素等。对山西晋北地区浑源县、怀仁县、应县、山阴县四个县八所高中的生物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学校的选取包括普通高中、重点高中,有公办学校、私立学校各层次的高中学校。从2014 年10 月~2015 年1月,将近三个月的时间,在所调查地区的高中学校搜集实证研究资料,包括教师问卷的发放和回收、部分领导和生物教师的访谈、生物实验课的课堂观察等。在调查的八所高中学校,发放生物教师问卷136 份,有效问卷124 份,有效率为91.2%。使用SPS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

从表1 可见:该地区生物教师中,女性明显多于男性;教龄处在11~20 年的教师最多,占45.2%,其次是教龄在1~10 年的教师占到33.9%。结合访谈,了解到该地区比较重视引进青年教师,年轻教师的数量逐年增多。教师的学历和职称是反映其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的一种标志。被调查地区生物教师的学历水平较为理想,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教师达到了88.7%。但是教师职称结构不太理想,中教高级教师的比例偏少,仅为16.1%,中教二级教师占54.8%,中教一级教师占24.2%,表明该地区高中生物教师队伍有待加强。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学校生物实验教学条件

山西晋北地区被调查的8 所高中学校中有7所学校有生物实验室,有1 所学校没有专门的生物实验室,其中有2 所学校有3 个生物实验室。通过调查可知,一些示范高中,除了实验室外,还具体分出准备室、标本室、观察室、仪器室等。相对来说,有3 所学校生物实验室的利用率较高,在生物实验室较多地开展实验教学;有1 所学校有生物实验室,但是没有在生物实验室开展过任何实验,有3 所学校生物实验室的利用率也很低,很少在其中开展生物实验教学。该地区被调查的8 所学校中,有2 所学校没有专职实验员,有6 所学校有专职实验员。有实验员且为生物专业毕业的占17.7%,53.3%的学校有实验员但非生物专业毕业,实验员有其他学科背景或原来是学校后勤人员,表明该地区部分高中学校不重视专职实验员的配备。

在所调查的学校中,设备齐全并且可以完全满足生物实验教学需求的学校占到21.0%,而且这些学校多为示范高中。有29.0%的学校的生物实验仪器设备比较齐全,基本可以满足必修实验的开设需求;还有19.4%的学校仪器设备不齐全,只能满足开设极少数实验;甚至有30.6%的学校,实验设备不能满足基本实验需要。访谈了解到,被调查的部分学校已经很长时间没有更新实验设备了,一直凑合使用旧的仪器,而且许多药品和试剂也是和化学实验共用,还有一些学校的实验设备虽然有,也仅仅是摆设,做实验时就在教室简单操作,几乎不使用这些设备。

2.学校对生物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

学校对生物实验教学的支持力度影响着生物实验教学的质量,通过调查和访谈了解到,许多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对生物实验教学不够重视,一味的追求考试成绩,忽视实验对学生能力培养的作用。48.4%的学校认为生物实验只要做一点就行,让学生开开眼界放松大脑;还有17.7%的学校认为学生做不做生物实验都无所谓,按照课标进行实验要求的学校只有33.9%。另外,就实验经费而言,对生物实验充分支持的学校仅占14.5%,一般支持的学校有24.2%,有48.4%的学校只有在应对检查时才支持,12.9%的学校损耗的实验仪器以及药品、试剂得不到及时的补充和更新,原本可以开设的实验无法正常进行。

3.生物实验开出情况

注:+表示开设,0 表示没有开设(下同)

从表2 可看出,有1 所学校实验的开出率达到71.4%,3 所学校实验的开出率在50.0%左右,2 所学校实验开出率为28.6%,另外2 所学校实验开出率仅为14.3%。

根据调查,一些生物实验无法开展的原因有:85.5%的教师认为开设生物实验课太麻烦了,耗费时间精力。实验课前需要准备材料和用具,学生在实验前要预习实验原理及步骤。62.9%的教师认为,即使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去做实验,对教学效果也没多大影响,换句话说,就是不去做实验,学生书面实验试题也能取得很好的成绩。51.6%的教师认为学校不重视生物实验,33.9%的教师认为学校的实验条件薄弱,课程标准上要求的实验无法开展。

《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对生物实验的功能和作用有准确的表述:生物实验和其他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促进学生观察、实验操作、科学思维、识图和绘图、语言表达等方面能力的发展,也能促进学生尊重事实、坚持真理的科学态度的形成。[1]《课标》在能力目标方面提出,学生要能够正确使用实验器具,掌握采集和处理实验材料、生物学实验操作、绘图等技能。[1]从科学探究的角度来讲,要求学生能够客观地观察和描述现象,提出问题、辨别变量、作出假设、进行实验设计、实施实验、收集和处理数据、得出结论、表达交流等。从生物实验在生物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和学生发展的角度来看,学校和教师都应端正认识。学校要尽可能改善生物实验教学条件,支持教师开足开好实验;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采用比较规范的实验仪器设备完成实验,条件不具备时,要充分利用当地常见的材料或废弃材料设计低成本实验,提高实验或其他实践活动的开出率。[1]

4.生物实验教学方法

由表3 可看出,教师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最常采用口头讲述实验过程,围绕高考考点讲解的方法;其次是采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演示实验过程,就重点进行讲解;再次是一边演示实验,一边进行讲解;排在第四位的是教师组织学生动手实验;然后是教师让学生自学实验内容并完成实验测试题,教师通过讲解实验试题来达到使学生掌握实验知识点的目的。可见,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多采用讲解实验、演示实验(课件演示或真实演示)的方式,较少组织学生动手实验,生物实验教学的价值没有得到体现,实验课的作用大打折扣。

通过调查可知,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组织学生进行动手实验的教师仅占33.9%,在学校组织公开课时开展实验的教师占35.4%,19.4%的教师在学生临考前为加深印象、取得高分才开展实验,11.3%的教师认为重要的实验才组织学生动手做。学生动手实验开展较少主要原因是学校不重视和教师对实验教学认识不到位。

在具体生物实验教学中,近一半的教师最在意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以及能否出现清晰的实验现象,得到实验结果。22.6%的教师最在意实验教学时课堂秩序是否良好,而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合作探究能力培养最在意的教师仅占16.1%和13.7%。可见,该地区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与课程标准的要求有差距,教师对生物实验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作用认识不足。

5.生物实验教学评价

有效的实验教学评价不仅能评价学生的实验知识与技能,还能评价学生的实验能力、对实验的态度与科学探究精神,从而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激发对实验的兴趣。实验教学评价能使教师及时获得教学反馈,发现实验教学的不足,从而更好地改进实验教学。

图1 显示,实验报告是教师用来检测学生实验情况的主要指标,以此指标进行评价的教师占75.8%,另有54.8%的教师认同采用具体的实验试题来检查学生的实验学习情况,21.0%的教师认同采用对学生实验操作技能进行考评,认同用开放性实验作业对学生进行考评的教师占17.7%,不进行考评的教师占到了37.1%。通过访谈了解到大多数教师很赞同进行实验操作考核,但是认为比较花费时间和精力。由此可见,该地区生物教师实验教学评价还是比较倾向于书面形式的考核,既简单又省时,但是这样对学生实验技能、实验态度与习惯以及实验能力等不能客观地进行评价,不利于调动学生实验的积极性,生物实验教学评价机制需改进。

6.影响教师实验教学的因素

由图2 可看到,影响教师实验教学的主要因素是培训机会比较少,然后依次是没有实验员协助、教师的课程一般安排得都比较满、用于实验教学的时间很少、缺少合作探究氛围、没有设备开展实验、自身实验基础差。学校给予教师实验培训的机会很少,教师的实验教学能力达不到新课标的要求。此外,生物教师普遍工作量较大,用于开展生物实验的时间很少,生物实验仪器材料用具的准备还需要花费时间精力,且有些学校实验设备条件差,实验教学的情况不容乐观。

三、研究结论与建议

1.研究结论

(1) 生物实验教学不受重视,实验教学条件有限,实验开出率普遍不高

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对生物实验教学方面的投入普遍较少,学校及教师对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他们更看重书面成绩,对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一些学校领导为了测评可以达标,只在实验硬件上投入,不重视生物教师的实验培训和专职生物实验员的配备。1/4 的学校没有专职实验员,应付检查或偶尔需要时,就用一些后勤人员临时充当。有的学校实验材料不能及时采购,破旧或损坏的器材不能及时更新,很多实验不能按时开出,影响了实验教学的正常进行。

(2)生物课时安排少,影响实验课的有效开展

生物课时少,没有充足的时间开设实验。高一年级平均每周生物课时数少的为2 节,多的为3节,生物教师在利用有限课时完成教学任务时,优先上理论课,有剩余时间才会开设实验。多数学校只在上实验课时,实验室才开放,实验室大多数时间都处于闲置状态,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3)多数教师对实验教学的价值认识不到位,讲实验和演示实验过多

教师多采用口头讲述实验过程以及实验知识,还有部分教师喜欢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实验;部分教师根本就不组织学生动手实验,重点讲解学生不容易理解的和实验试卷中的共性问题。在实验过程中,大多数教师最在意的还是学生的实验操作是否规范,实验现象是否明显,能否得到实验结果,真正重视学生实验能力培养的教师很少。

(4)实验教学评价多采用书面评价,评价体系不完善

该地区生物实验教学评价制度不完善,教师主要采用实验报告来检测学生实验情况,其次是采用具体的实验试题来测评,对学生进行具体操作测评的教师仅有21.0%,还有少部分教师对学生实验不进行评价。

(5)生物教师实验教学培训不足,实验教学能力有待提高

生物教师主要依赖大学本科阶段的专业学习以及工作后的自我摸索,开展实验教学。大多数教师认为影响实验教学的主要因素是培训机会太少;其次是教师课程安排较满,教学任务重;再次是学校和教师本人对实验教学不够重视,学校实验条件有限,且有的学校没有专职实验员。生物实验教学达不到课程标准的要求。

2.建议

(1)更新观念,重视生物实验教学,加强探究性实验

区域教育部门和学校领导首先应该转变观念,切实把实验教学放在重要地位,从资金投入、实验仪器设备的配置、师资培训、实验课的安排等方面给予支持。教师在实验教学中是主导地位,只有先提高教师的认识,转变教师观念,学生才能从教学中受益。教师应认识到生物实验教学有助于学生巩固知识、培养多方面的能力并提高学科素养。因此,教师应创造条件开足开好生物实验,注意加强探究性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了解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科学探究的一系列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2)合理安排生物实验课,优化实验教学

第一,合理安排实验课和理论课的时间比例。教师应按照教学实际,精心设计实验,将理论课和实验课有机结合,合理分配时间,从而让学生充分体验科学实验的过程。第二,实验课实行小班教学。确保班级内每个学生都有独立参与实验的机会,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第三,为了确保实验课开足开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适时开放生物实验室,充分发挥实验室的资源优势。拓展生物课外活动,利用学生的课外时间,保质保量的完成实验,从而很好地补充和延伸课堂教学。第四,不断探索实验方法的改进。针对教材中那些步骤较多、用时较长且操作繁杂和成功率较低的实验,可以引导学生优化实验方法,争取好的效果。第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实验教学。一方面,运用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不仅可节约成本,还降低了实验的错误发生率,同时克服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但是教师在采用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时要有选择,对于一些实验条件达不到、实验危险性较高、现象不明显、不易观察的实验,方可用课件等辅助教学,而对于那些能在实验室操作的实验,还是要尽量组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利用网络平台辅助实验教学便捷有效,把音、文、图、动画等汇于一体,增强实验课表现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3)加强生物实验室建设,开发实验教学资源

建设合格的实验室、营造良好的实验环境是开展生物实验的前提。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部分提出[4],学校应逐步完善生物实验室建设、仪器设备和用具的配置等,保证实验教学经费的投入。生物教师应创造条件,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本地资源,提高实验的开出率和教学效率。一方面,优化实验材料。注重挖掘和利用本地资源来完成实验;对于那些难买的或价格昂贵的生物材料,可选择容易找到且现象明显的材料来替代;可带领学生制作教具,采集一些动植物标本,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简易教具。另一方面,资源共享。可整合学校物理或化学实验室资源为生物实验教学服务,缓解仪器药品和设备缺乏的问题。通过多种资源的整合和共享,力求利用有限的资源多开实验,同时制定严格有序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加以保障。

(4)改善生物实验教学评价体系

课程标准中提出,对实验操作技能的评价可利用实验操作检核表等工具,对需要检核的项目及操作行为要点进行考察并予以记录。对实验探究能力的评价,从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得出结论、撰写实验报告、交流与反思评价方面,划分出具体指标,对学生做出具体客观的评价。根据课标的要求,评价的内容和评价方法应该多样化、评价主体应多元化。

第一,评价内容多样化。评价内容不仅聚焦在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实验用具的使用、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实验报告的书写和实验结果能否得出,还应评价学生的实验态度、实验习惯、实验能力以及实验过程中的言谈举止、合作交流、勇于创新等综合素质。

第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改变单一评价,增加多角度、全方位评价:学生自我测评、互评,以及师评生、生评师和师师互评相结合。

第三,评价方法与形式多样化。评价方法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可采用考试、考查、评估等形式,具体可分为:口试、笔试;实际操作、实验报告、个人实验记录、成果展示等,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

(5)加强生物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加强学习,掌握生物学最新知识,改进实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学校应注重对生物教师进行全方位的培训。第一,注重对生物教师实验教学技能的培训。组织教师开展实验教学探究活动,教师实验操作应规范到位,方法步骤应科学严谨。第二,加强信息技术培训。使教师掌握先进的教学手段,将信息技术与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整合,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第三,加强生物实验员队伍建设。实验员应具备生物学背景,实验技能要过硬,能够担任相应的辅助教学和科研工作,实验员也应参加相关培训。

参考文献

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与思考 篇9

一、作为教师

1. 缺乏个性思想。

语文教育不仅具有知识性、工具性、趣味性,更有思想性、人文性。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首先应当是一位有高度自主意识的思想者。语文教师常常惟课程、惟师权,缺乏对历史、社会、文化与人性的深入思考,致使语文课堂出现万马齐喑的局面。

2. 缺乏文化积淀。

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必须用丰厚的文化底蕴支撑起自己的人性,必须用高超的教育智慧支撑起自己的灵性,也必须用远大的职业境界支撑起自己的特性。而部分语文教师,对于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理解不深,绝大多数吃的是“老本”,更多情况下是早已“透支”。

3. 高估学生。

课堂上常常见到这样一些做法:教师提出一个问题不到一分钟就让学生回答;让学生阅读一篇课文时,大部分学生还未完成就让停止,教师就布置任务,就急于提问。这种做法导致的结果也常常是这样的尴尬局面:学生措手不及,疲于应付;教师则陷于自问自答之中,进而气氛沉闷不堪。长此以往,学生惧怕回答问题,厌学甚至不学。

二、作为学生

1. 缺乏正确的认识。

步入高中的学生,从心理到思想均趋于成熟,其独立性也日渐强化。在对待不同课程的学习态度上也各有不同,从目前文理分科的状况看,文科生尚能较重视语文课的学习,理科生则敬而远之。

2. 缺乏学习兴趣。

笔者认为造成此问题一个不可忽视的历史原因,就是小学阶段中语文学习的负担过重,特别是机械重复严重挫伤了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呆板枯燥的说教方式更是让学生产生了厌倦心理。

3. 心理原因。

课堂上学生对教师的问题应者寥寥,甚至被问得鸦雀无声,这是高中语文课堂上最为突出的尴尬情景。学生怕出错、怕批评、怕讥笑,这种因素逐渐“长大”而形成的“内向化”、“闭锁性”的心理特点与因善于独立思考和争强好胜而强化的自尊感、威信感,严重制约了他们的表达态度。

三、摆脱尴尬的一些做法

1. 创设良好的情景。

教师必须给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开放、自由、和谐的人文环境,充分信任学生。高中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性、自尊心,对之采取高压手段,往往受到的是更强的反弹力,板起面孔教书,学生不会买你的账,所以教师只有放下架子,以理服生,以“礼”待生,才会取得双赢。

2. 在“问”上下工夫。

要消除语文课堂上的尴尬,必须要在“问”上下苦功。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因此,教师的提问应该做到以下几个“度”,即“准度”(指提问的针对性、具体性)、“适度”(指课堂提问的时机和难易程度)、“梯度”(指提问的循序渐进规律)。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上的师生互问、生生互问、有问有答,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师生共同的教与学的目标。

3. 巧用激励性评价。

在课堂上,往往可以看到这种情形:学生在表达自己的想法时,觉得有把握的,说起来声音洪亮,反之,则说得结结巴巴,声音也越来越小。此时,教师就要及时鼓励,并给予相应的暗示引导,这样做不但能有效地解决问题,而且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

4. 让课堂充满智慧的幽默。

幽默作为一种能力和艺术手法,是人类智慧火花的艺术闪现,它通过语言、表情、动作等方式表现出来,能起到愉悦身心、启迪心智的作用。当然,无论教师还是学生,在课堂上的幽默之举,目的是为教学服务,为幽默而幽默则是画蛇添足,为哗众取宠的幽默也是不可取的。

5. 讲究因“材”施教。

此处的“因材施教”不是指传统中所谓的“孔子教人,各因其材”(朱熹《论语集注》),而是指因不同的“教材”而“施教”。高中语文教材所选编的课文,单以文体论,就多种多样,内容就更是丰富多彩、纷繁庞杂了,这本身就要求教师不能单一地进行“流水线作业”,而必须因不同的文章,进行“艺术”处理。

高中作文教学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篇10

关键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分析,策略

近年来,对作文教学提出了种种观点,诸如大作文教学观、单元作文教学法、片段作文指津,甚至是各种各样的“快速作文”等等,确有其独到的效益,对作文教学的方方面面也起到指导作用。但是农村学生,由于家庭和社会环境等因素的限制,在见闻阅历,知识储备,语言表达,思想认识等方面远远不如城市学生,其写作能力也是比较低。此外,还有种种原因使高中作文教学不可避免地跌入了高耗低效、事倍功半的泥潭。如何引导高中生提高写作能力则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应该深入研究的问题。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学生作文学情分析

笔者的学生多来自乡村,在第一次检验学生语文学习素养的自由作文里,全班只有三个同学的作文有素材,写记叙文的,用的是叙述语言,像一个主持人在介绍还没出场的演员。写议论文的,基本是“你(我们)应该如何如何,你(我们)不应该如何如何”的说教式语言,没有内容,空洞无物,过半同学作文文体“四不像”。

笔者认为,学生作文素养不高的根源在于:首先,鲜有机会参加社会实践,体验生活,作文生活体验浅薄;其次,缺乏对生活的体验、理解、感悟的机会,不察世事,不练人情,思想深度不厚;再次,阅读积累不多,作文语言在准确、生动、自然、整齐方面有欠缺,描写或说明性用语不准确,说理性语言逻辑出错,前后矛盾,语言锤炼不精;最后,艺术表现手法的掌握和运用不足,艺术手法不够巧。

二、解决策略

1. 教师拨航导向,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高中生的写作素养。

(1)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养成观察的习惯,培养写作素养。学生怕写作文主要是心中无货,觉得没有什么东西可写。究其原因,是习作与生活脱节。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应该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体验入手。叶圣陶先生说过“我们要记着,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文章就会写到什么程度。”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一旦“源头活水”滚滚而来,思想的火花就会迸射出耀眼的光芒,内心的情感就会随笔端源源不断地流淌出来。同时还要注意在观察时,不仅要“身入”事物,而且要“心入”事物。也就是不能只是纯客观地搜集材料,而应该亲身加以体验,即陶冶、净化。(2)鼓劢学生参加实践活动,亲身体验,培养写作素养。高中生生性好动,表现欲望较强,而繁重的课余作业却紧紧地捆住了他们的四肢,剪断了他们飞翔的双翅。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显然不能仅仅限于书本知识的积累,更多的是需要生活的体验,在实践中获得真正的知识。为此,可开展征文活动、作文竞赛、出墙报黑板报,编订优秀日记集、作文集,创办学生习作期刊等等。我们学校经常举行作文竞赛、板报比赛,同时组织宾山文学社,定期出版由学生写稿、学生编辑的《靖中人报》《小荷月刊》等,这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拥有了施展写作才能的广阔空间,使他们的手脚在尽可能的范围内得到充分舒展,逐渐产生写作兴趣。(3)丰富学生积累,培养写作素养。在培养高中生的写作素养时,语言材料的积累就显得尤其重要。语言积累,是一种处于沉睡状教材课文中的语言材料,那些富有表现力的字、词、句、段要积累,语文教材课文后富有趣味的小知识、小资料,小言论等等都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又如名著的阅读,课外阅读活动以及读书笔记的写作这些语言材料的积累可供学生在记叙文中展开纵横驰骋的联想,可供学生作为议论文的依据。同时阅读教学中与指导学生读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感悟语言,把语言描述的情境,表达的意思既能概括化,又能具体化;要能把语言还原于生活,发表一定的见解;在课外阅读中,对自己喜欢的语言,要能大体理解它的意思,再摘抄下来。语言丰富了,写作素养高了,学生写作时才能左右逢源,下笔如有神。

2. 提高认识,改变传统观念,大胆改进作文教学方法。

上一篇:医院建筑设计新趋势下一篇:环首都贫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