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会计诚信缺失分析

2024-08-05

当前会计诚信缺失分析(精选十篇)

当前会计诚信缺失分析 篇1

会计诚信是指会计人员在会计职业工作中坚持诚实守信, 实事求是, 遵循会计法律法规以及会计职业道德。会计诚信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内容:

1. 是会计人员要做到言行一致, 表里如一

如实反映和披露单位经济业务事项, 工作踏实, 不弄虚作假, 不欺上瞒下。不为个人利益为造假账, 损害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

2. 实事求是, 坚持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进行会计核算, 编制会计财务报表等所提供的会计信息, 必须如实反映单位经济活动的真实情况

3. 保守单位商业秘密, 一方面保守本单位的商业机密另一方面不得以不到的手段去获取他人商业秘密

会计诚信是会计职业道德的根本, 是会计行业的灵魂, 也是会计人员必备的职业素养。

会计诚信直接关系到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性, 会计工作的效率。而当今社会, 会计诚信严重缺失, 会计造假泛滥, 严重影响了会计工作的规范进行, 会计造假给企业、政府、社会公众的经济利益造成了巨大危害, 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稳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二、会计诚信缺失原因分析

1. 制度不健全

第一, 产权制度不健全, 在市场经济体制中, 信用关系是建立在财产关系基础之上的, 信用制度的产生必然要以交易双方的财产独立为根本条件。而在我国当前的产权制度下, 部分企业之间的交易不能在财产所有权独立的前提下进行, 这就很难形成真正的信用关系。比如我国的经济命脉:国有银行和国有工业企业, 它们的的财产权都最终归属于国家, 这就决定了国有工业企业和国有银行之间很难形成规范的信用体制。而缺乏规范的诚信制度直接作用在会计行业。

第二, 公司管理制度不健全, 我国很多大公司的董事会直接参与公司经营, 这就造成的了经营者直接聘请会计事务所来审计自身的行为, 这样会计事务所的审计就建立在管理者决定其佣金, 续聘的基础上, 这势必成为会计诚信缺失的沃土。

第三, 我国现有的会计法律法规不健全, 有很多漏缺之处有待完善。

2. 失信成本与所获利润间的不平衡

失信成本远低于所获利益是促使会计诚信缺失的内在动力。一方面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部分企业为了在竞争中获取一定优势, 往往会利诱企业管理者以及跨级人员, 利诱的额度往往数额巨大并且呈现额度越来越高的趋势。另一方面, 我国法律法规有待健全, 对造假账, 泄露商业机密等会计造假行为的处罚相对较轻, 如我国《会计法》第45条规定:“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及其他人员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 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或者隐匿、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 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 可以处5千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 还应当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行政处分。”这就造成了失信所获利润高且不断增长, 失信成本低且得不到完善, 如此两级分就大大增加了会计诚信缺失的可能性。

3.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和法制观念淡薄

市场经济在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催发人们进取精神, 竞争意思和效益意思的同时也对人们的价值观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具体到会计行业, 就表现为部分会计人员利益观念加深, 诚信观念缺失。我国会计人员呈现总体层次偏低、知识结构老化, 业务素质不高, 不了解会计法律法规的状态, 缺少对职业道德的坚守。另外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观念很大程度上收到企业管理层控制, 很多会计人员对于企业自上而下的会计诚信缺失是缺乏免疫力的。这都导致会计人员在面对利益诱惑时, 往往将会计诚信抛之脑后, 参与到会计造假活动中。

4. 监督不力

目前。我国会计监督体系包括单位内部监督、以注册会计师为主体的社会监督和以政府财政部门为主体的政府监督, 但这些监督制度还有待完善, 没有形成一套有效的机制来保证信息的公开、公正和有效传递, 促进会计诚信氛围的生成。从企业内部监督来看, 企业管理者和所有者部分, 内部监督往往为企业所有者服务, 而且监督对象恰恰又是所有者的管理活动, 所以很难保证严格, 规范。从政府监督来看, 监督的力度不够, 监督往往会受到来自被监督单位的阻力, 很难实质性的进行下去;从社会监督来看, 审计制度不完善, 没有形成公平竞争的机制, 难免对查出的问题避重就轻, 会计监督、财政监督、税务监督等其他专业监督标准又不统一, 各部门功能并不明确, 造成各种监督不能从整体上有效地发挥监督作用, 形成全面的社会监督体系。

三、重塑会计诚信

我国经济正处在高速发展的关键时期, 各界进步人士都在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努力。诚信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 而会计诚信则是诚信建设的重点。而现实是会计诚信缺失已经影响到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 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大发展的进程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重塑会计诚信势在必行!为此, 笔者为重塑会计诚信提出以下对策:

1. 增大非诚信会计行为的成本

加大对会计造假的惩罚力度, 如加大罚款力度, 提高会计失信成本, 使造假者付出的代价远远大于其得到的收益, 以此消除利益驱使而造假的可能;尽快建立民事赔偿制度, 对参与造假, 无论是投资者或经营者、律师, 还是评估师、会计师, 只要公民的合法利益受到侵害, 受害人都可以提起诉讼, 要求赔偿;构建有效的市场退出机制, 对不遵守行业操守、不守信用的企业或个人, 出现失信行为后适当给予驱逐出行业的惩罚, 如对参与造假的中介机构要进行取缔, 对会计造假的单位责任人、会计人员、注册会计师吊销其从业资格, 禁止其继续从事相关职业。

2. 优化企业治理结构

第一, 创新会计委派制。早在1998年中纪委第二次全会上就提出要改革会计人员管理体制, 随后开始了会计委派制试点。所谓会计委派制, 是指由政府部门或产权单位作为所有者, 向国有单位或集体企业委派会计人员, 受委派人员代表委派部门监督被委派单位的会计行为和经济活动的一种制度, 这种制度能够保证会计人员能够相对独立地行使监督职权。

第二, 设立组织机构对会计人员进行专项管理, 使会计人员摆脱企业管理当局对其独有的管理权, 真正独立地进行工作。另有学者提出过成立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会计公司, 负责委派会计人员并对会计工作进行管理, 此举可以有效地治理和防范会计诚信的缺失问题, 可行性较高。

3. 改革会计人员报酬与升迁制度

我国会计人员经济上不独立, 谋生靠工资补给、晋升靠领导提拔, 会计人员经济方面受到的企业钳制往往会延伸到自身的会计工作之中来这严重影响了会计人员工作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要打破这种模式就必须改革其报酬分配体制, 保证会计人员经济相对独立, 同时会计岗位的任免要采用透明的双向选择制, 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会计人员的个人事业发展问题。只有这样, 他们才可以毫无后顾之忧的向会计造假说不。此外创造一个透明严谨和多选择的举报方式, 扫除会计通报通道上的障碍十分必要。有人敢于举报, 接受举报的机构就必须予以重视, 其它相关部门应予以监督。当然举报通道畅通、透明了, 受理条件也应进一步严谨, 并非所有举报都要受理或备案, 而且案件的轻重程度也不相同。在人情网复杂的当今, 审计监察机构处理举报案件时, 不得受其他部门的干扰, 以保持其行为的独立性。

4. 完善监督体制, 加强会计立法

安然、蓝田的问题并非一蹴而就, 要想防患于未然仅靠会计行业自律是不可能解决造假问题的, 必须发挥法律和行政的力量, 加强对会计行业的监管。规范单位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堵塞漏洞、消除隐患, 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 保护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单位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 是政府的要求, 也是解决会计诚信问题的迫切需要。我们需从会计监督体系的三方面入手, 改革单位内部监督, 完善社会监督, 加强政府监督, 三位一体严格把关。

摘要:针对会计诚信缺失成为一种社会常态, 会计诚信建设迫在眉睫, 本文对会计诚信缺失现象进行了简单分析, 指出会计诚信缺失的危害, 会计诚信缺失的诱发因素以及重塑会计诚信的策略。

关键词:会计诚信,缺失,原因,重塑

参考文献

[1]杨雄胜.会计诚信问题的理性思考.会计研究, 2002 (3)

[2]岳上植, 汤洪亮.论会计治理体系建设.会计研究, 2006 (6)

[3]王新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诚信建设的制度经济学分析.2005 (6)

当前会计诚信缺失分析 篇2

书面提纲

各位老师,上午好!我叫XXX,来自会计0902,论文题目是《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与对策探讨》。我的指导老师是方秀华老师。论文从选题、拟定提纲、完成初稿,到最后定稿,都得到了方秀华老师的精心指导,使我很快掌握了论文的写作方法,并在较短的时间里完成了论文的写作。在这里我向我的导师表示深深的谢意,也向各位老师不辞辛苦参加我的论文答辩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将本论文设计的目的和主要内容向各位老师作一汇报,论文有不足的地方,还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首先,我想谈谈这个毕业论文设计的目的及意义。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成熟和完善,企业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自21世纪初安然、银广夏等国内外一系列会计造假事件将企业会计诚信缺失问题暴露出来,企业造假行为严重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极大地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对于重塑与加强我国会计行业诚信,改善目前会计信息弄虚作假、会计行业管理混乱的现状,减少社会经济损失、稳定经济秩序、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进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其次,我想谈谈这篇论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本文分成五个部分展开论述的第一部分 主要论述诚信与会计诚信的含义,会计诚信缺失的表现形式,以及加强会计诚信建设的意义

第二部分 先介绍当前国内外会计诚信问题现状,接着再归纳总结当前会计诚信缺失的情况 第一,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严重。第二,财务报告造假。

第三部分 先论述会计诚信缺失的危害,接着在分析会计诚信缺失的危害的基础上提出造成会计诚信缺失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利益驱使

2、会计自身的特点及局限性

3、会计法律法规不健全

4、监管不利

5、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低和业务素质不高

第四部分 先论述美国对会计诚信缺失治理,然后借鉴美国在会计诚信问题治理经验,提出我国重塑会计诚信途径。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建成严厉的处罚机制,提高做假成本

2、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政策

3、健全法律法规

4、完善会计监督体系

5、加强会计人员的诚信建设

第五部分结论。诚实守信是会计职业道德核心内容,也是我们每个公民必须遵守基本道德准则。解决会计失信问题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完成这项任务,需要全社会人民共同配合努力。因此,我们要不断完善会计法律法规和会计监督体系,不断提高会计人员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不断加强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诚信培训,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可以解决企业会计失信问题。

最后,我想谈谈这篇论文存在不足之处。

经过本次论文写作,我学到了许多有用的东西,也积累了很多经验,但由于本论文多是在国内外已有的成果基础上结合自己的观点总结而来,加上本人能力有限,在许多内容表述、论证上存在着不当之处,与老师的期望还相差甚远,许多问题还有待进行一步思考和探究,借此答辩机会,希望各位老师能够提出宝贵的意见,多指出我的错误和不足之处,本人一定虚心学习,从而不断进一步深入学习研究,使该论文得到完善和提高。

我国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及其分析 篇3

关键词:会计;诚信;道德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

会计诚信的缺失的现状,在我国三资和民办企业中的状况同样不容乐观。特别是在民办企业发达的浙江义乌、福建石狮等局部地区流行着一种“流动会计”,顾名思义,这种会计是专做假账的会计,在每一企业都不会工作满一年,这样就可以逃避因会计造假问题而承担法律责任,这是在同我国的会计法律法规打擦边球,是对我国会计诚信的肆意践踏。也是对我国法律和会计法规权威的挑衅,这是我们绝对不能容忍的。

二、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会计诚信缺失的现状明确的反映出我国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通过分析,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社会大环境缺少诚信氛围,使会计诚信缺少正确引导

诚信是社会的灵魂,公民的诚信、企业的诚信、政府的诚信,共同构成了一个综合的诚信平台。但我国目前社会整体恰恰缺乏这一诚信平台,政府可以向公民打白条,而这种白条可以被用来买卖和典当,试问这样的政府又怎么能够树立起诚信。我国的河南曾经被称为“造假之乡”,河南人也因此而名噪中华大地,不过这个“名”是无诚信之名。我国企业无诚信更加的触目惊心,假药、假化肥、假名牌在我国可以用“一地鸡毛”来形容。这样一个诚信缺失的社会,又怎么能够担当的了会计诚信领路者的角色。一个诚信社会的到来是我们不断呼唤的。

2.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落后于会计行业发展要求,引起会计诚信缺失

我国的会计行业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发展起来的,改革开放后经济迅猛发展,会计行业的发展也随之进入了高速成长期。在这种情况下,过多的注意力都转向了如何适应经济发展要求,如何能快速的培育会计从业人员,一切的工作重点似乎都围绕着“快”来进行。我国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在一种“先天不足,后天缺乏”的状态下,磕磕绊绊的走入了21世纪,也走入了导致会计诚信缺失的穷途。基于上述原因,我国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已经到了必须治理的阶段。

3.会计制度的不完善,为会计诚信缺失提供了可能性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运作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这种变化的速度之快,超过了会计制度的调整速度。现有的会计制度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出现了许多漏洞。为了获得更大的利润,许多公司便利用这些空隙,或打擦边球。例如:一个企业的成本结转,今年采用加权平均法,明年采用其他方法,甚至允许一年以内采用两种以上的成本结转方法(只要在财务报告中加以说明就行),这种规定与《企业会计准则》第12条所规定的“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的原则是自相违背的。会计制度的完善是我国会计诚信重塑的当务之急。

4.会计信息失真严重,引起会计诚信的缺失

会计信息对于相关投资者和所有者来说是获得被投资企业经营信息的重要途径,我国的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缓慢,信息质量相对低下,造成经营者相对处于会计信息获得的优势地位,投资者和所有者相对处于劣势地位的现象。这一现象的产生主要原因在于我国企业的产权机制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会计准则执行不力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外部审计监督导致会计信息失真。这三点是会计信息失真的客观因素。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观因素是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所导致的:企业经理人素质低,法律观念淡薄,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人员素质偏低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因此,重塑会计诚信必须加大对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

5.民事赔偿机制不健全,违规成本低是会计诚信缺失的动力

我国的证券市场已比较成熟,上市公司欺诈性的信息披露行为都会受到严厉的惩罚,其中就包括高额的民事赔偿,往往令违法者赔得血本无归。但目前为止,我国尚没有上市公司因违规而进行民事赔偿的先例。司法界在此类案件的受理、判决等方面也缺乏可供借鉴的判例,暴露出我国民事赔偿机制的缺失。正因为违规所获得的收益远远大于违规所付出的成本,为会计诚信缺失提供了经济利益上的诱惑因素。

6.我国公司制度本身的缺陷,成为我国会计诚信缺失的根本原因

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都是由国企改制而来,由于改制不彻底,上市公司未能建立有效的制约机制,在公司治理方面存在较突出的问题。我国证券公司在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的组织设置及相应关系的界定上有很大随意性。董事长的身份界定模糊,董事会与经理层之间,董事长与总经理之间往往分工不明,有的干脆一肩挑,目前有二成券商的一把手身兼两职。同时,作为国有企业或国有资产控股的证券公司,由于国有资产代表缺位等原因,“三会”的设置形同虚设,致使董事会大多流于形式。监事会往往只是形式地设立一个办公室,并没有一个有效的职能部门对财务状况、董事及经营层进行监督,却承担起党务、行政等“份外工作”。这种公司制度的缺陷严重制约着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是会计信誉度低的根本原因。

三、会计诚信缺失的危害

1.会计诚信缺失,危及我国市场经济秩序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没有信用,市场经济就无法维系。近几年来,造假账,造假报表,虚列资产和权益等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比较严重,出现了一些贪污受贿、偷税漏税、挪用公款等不诚信行为。从中国的郑百文、银广夏,社会各界对会计失信的谴责此起彼伏,不但影响了国家税收,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国家经济决策与实际的经济状况偏离,己经成为一颗“毒瘤”,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

2.会计诚信缺失,危害投资者利益

会计诚信缺失直接使投资者利益受到危害。就安然事件来说,安然在申请破产保护后,安然的资产将优先缴纳税款、偿还银行借款、发放员工薪资等,价值已经趋近于零的公司再经这么一折腾,普通投资者肯定血本无归。安然公司的破产也冲击了各有关的主要金融机构,包括投资银行、商业银行、养老基金和共同基金。对于投资者而言,他们投资的主要依据是经审计后公布的会计报表,而会计报表的失真,将直接导致投资者的利益受损。

3.会计诚信缺失,危害会计行业相关人员自身

会计从业人员的诚信缺失,不仅仅是不道德的行为,轻者将不得从事会计职业,重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少数会计人员不能坚持准则,甚至共同作弊,为违法违纪活动出谋划策,直接参与伪造、变造虚假会计资料:有的追求利益,享乐主义膨胀,丧失了最起码的法律观念,会计职业道德伦丧,以身试法,走上犯罪道路。极大地破坏了会计队伍良好形象。这严重不利于我国会计队伍的建设。

4.会计诚信的缺失,危害“反腐”工程和在校学生教育

从我国目前公布的信息看,一大批被查处的特大案例,无一不与会计人员做假账相关。大量腐败现象最终被曝光,往往也是从会计凭证、会计帐薄中找到凭据。因此,普遍的会计信用丧失现象已成为制约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瓶颈”,阻碍了反腐败“政治工程”的进程。特别是其直接毒害在校学习的财会专业学生,使一些学生在未踏入社会的情况下,就受到会计行业无诚信的毒害。

5.不利于树立社会主义“八荣八耻”的荣辱观

在我国大力开展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社会道德建设的同时,过多的会计诚信缺失,会起到反面作用,使人们错误的看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树立,对整个社会道德产生较大的冲击,不利于国家倡导的正确荣辱观的确立。

四、结束语

会计诚信的缺失必然性的同企业、集体、个人的利益相联系,利益的驱使是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动力,在解决会计诚信缺失问题时,我们必须抓住这一主要原因,通过行政、法律、经济的手段切断发生问题的动力,才能最终的实现会计诚信的重塑。

参考文献:

[1]魏 伟:诚信相关概念辨析.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0,02.

[2]任永平:中德财务会计比较研究.辽宁: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01.

会计诚信缺失的经济理论分析及思考 篇4

一、会计诚信概述

根据会计相关定义可以知道,企业中具有综合性质的管理活动就是会计活动。会计活动所提供的信息,对于企业或单位管理人员的决策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与企业有关联的外部投资人等利益关系人而言,会计信息也是十分重要的信息。会计诚信主要表现的就是会计行业向整个社会表达的一种基本承诺,承诺的主要精神就在于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有效,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最为客观公正的会计信息。会计诚信并非是个人的诚信问题,而主要反映出了会计行业以及企业的诚信问题。其中,会计的个体单位是相关企业或部门的负责人。据此,可以看出,会计诚信就是执行会计行为的主体以及相关利益主体在会计信息的整理和使用中应该严格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现实的经济活动应该被会计信息真实、客观、 完整以及公正的反映出来,并且切实做好与会计信息利益相关主体的信息提供服务。而在正常的会计活动中,会计信息的相关利益主体也必须树立会计诚信原则,表现出对真实会计信息的需求愿望,以此来引导会计活动走向正常化。在认识中,要正确将会计诚信与个人道德问题分开来,会计活动是一个企业的活动,并非是个人问题。就会计诚信问题的实质来说,会计诚信问题本身就是一个具有社会性质的概念,不能直接与个人道德相联系。

目前而言,会计诚信具有两重内涵。其中,对于会计行为的主体而言,履行会计信息真实有效的承诺是第一重内涵,并有效反映企业真实的经济状况。第二重内涵则指的是与会计诚信相关利益主体而言,不能通过暗示与指令使会计工作人员伪造、修改会计报告与账簿等,进而通过此来直接控制会计信息的生成过程。企业的负责人对于企业会计活动的影响使负责人也成为了会计诚信的主体。

二、对会计诚信缺失经济理论的分析

(一)会计诚信缺失的前提条件

根据相关研究表明,会计诚信缺失具有一定的前提条件,而会计信息不对称则是会计诚信缺失的前提条件。

信息不对称理论主要指的是市场中商品交易双方之间的信息分布缺乏平衡,这种不平衡通常会造成道德风险和市场失灵等问题。会计信息的不对称性主要是指外部的使用人员、会计人员以及管理部门在会计信息掌握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根据主体的不同,会计信息的不对称性就包含了内部不对称性以及内外不对称两种。内部不对称性主要是表现在管理部门与会计工作人员的会计信息不对称。通常情况下,会计的确认、计量以及记录报告过程均由会计工作人员独立完成,管理部门一般不会介入。这种情况下,相较于管理部门,会计工作人员对于企业的经济活动要了解更多。而另一种内外不对称性则主要指企业的债权人与股东等外部会计信息的需求者与内部会计信息的掌握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本文将重点探讨会计信息的内外不对称性问题。

信息不对称性造成的主要后果就是败德行为。在经济学中,败德行为指的是代理人和委托人之间建立了委托关系之后,代理人专注于自身利益的扩大,忽视或者故意损害委托人的利益。而在会计信息中,败德行为主要表现为会计信息失真。在经济活动过程中,代理人和委托人都是利益追求主体,在两者追求各自利益最大化时,往往会因为目标不一致导致利益冲突。当会计作为独立的第三方加入这个关系中时,会计的主要任务就是为代理人和委托人提供相关准确的会计信息。会计主体利益在受控代理人的同时,还要负起对外提供真实财务信息的责任。这也将势必会影响到相关利益主体的经济利益。这种情况下,代理人和委托人产生利益纠纷时,利益受控于委托人的会计人员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就会同代理人一起,利用掌握的会计信息对外发布失真的会计信息,以此使获利最大化。

(二)会计诚信缺失的根本原因

经研究,会计诚信缺失的根本原因是现代契约理论下委托人的缺失。现代契约理论是上世纪30年代提出的主流企业理论。主要是指在市场中交易活动都被视为一种契约关系。根据契约理论的相关知识,可以将企业视作是一系列企业的结合体。在契约中,资源的所有者即委托人作为契约的一方,而契约的另一方则是企业的经营者或管理者,即资源的使用者,也就是代理人。资源所用者以契约的形式将资源使用权转交给资源使用者,至此,整个契约代理关系就正式成立。我们将企业的代理人即企业的经营者视作企业的内部人,而委托人则视为外部人。在这个内外部之间处于中立地位的则是会计。会计身为中间人,担负着维持委托关系的重任。在社会进入委托人高度自由流动时, 为了更多的获取利益,委托人就希望会计舞弊越严重越好,只有当会计缺乏诚信时,委托人才能在短期内获得较大的利益。在我国,由于企业的相关制度存在缺陷,使得委托关系不断弱化,同时委托人也在逐渐模糊,甚至会出现没有委托人的契约关系。代理人缺乏约束力量,会计诚信问题往往会成为一种必然。

三、重塑会计诚信缺失的对策(一)尽量减少会计信息不对称

由于企业违背会计诚信的基础是会计信息的不对称问题,而该问题是由于委托关系的始终存在,所以,无法从本质上消除。基于此,就只能尽量减少会计信息不对称问题。而通常为了减少会计信息不对称问题采取的是激励和监督机制两套方案来进行。其中,较为有效的是监督机制。因此, 在减少会计信息不对称问题上,强化监督与规范机制是重点。

在减少会计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上,主要是通过会计准则来规范企业会计行为。首先,会计准则和制度的制定首要目的就是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在国内外,对于会计的可靠性和相关性孰重的争论较大。从我国会计行业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盲目追求相关性中的公允价值会计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会计诚信问题的发生几率。据此,可以看出,在我国的现实情况下,可靠性要更加重要,因此,在制定会计制度和准则时,要最大程度确保会计信息可靠性得到规范。其次,在会计准则和制度的制定上,要正确处理好灵活性和统一性的关系。 为了有效控制会计报表的包装可能性,在一定范围内,应尽量减少企业会计的选择余地,在收入和费用确认上,其计量原则必须明确规范。对于已经颁布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必须即时检视以便及时发现和完善制度的不足。在当前的实际情况下,根据产生的新交易、新事项及时制定相关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

(二)明确委托方,强化委托方对会计的监督

根据前文可知,委托方的缺失是会计诚信问题的根源。在会计诚信的监督方面,委托方的监督是最为直接和强力的。在会计诚信监督的解决措施里,缺乏委托方,其他的监督方法势必无法起到良好的监督作用。现实里,由于我国企业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委托方势力较为弱化,更多的则是没有委托方。根据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强化委托方的工作重点就在于国有企业的委托方工作以及企业内部的治理工作。首先,我国国有企业的特殊性质,没有实实在在的一个委托人,所以针对国有企业,要在坚持国有股的基础上,用债权替代国有资本。通过此来解决国有股份一股独大问题, 使国有企业的产权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其次,通过强化完善企业内部治理,进一步提高股东大会、 董事及监事会对管理部门的监督作用。只有在这两个方面上努力,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缺乏委托方的问题。

具体而言,在解决国有股份一股独大的问题上,有必要采用新的股份合作制。通过股份合作制,将国有企业的相关资产通过一定的程序和原则进行出售。其主要出售对象为国有企业的职工,有效实现了资本所有权的量化。同时,使国有企业的职工转变成了委托人。以此,能够有效解决国有股份一股独大而缺乏委托人的问题。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会计工作也在积极同国际接轨。但国内外层出不穷的会计诚信问题事件给我国会计从业人员敲响警钟。因此,本文在会计相关经济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与对策,以期会计工作能够更加透明和公平。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市场竞争加剧使得我国会计诚信问题开始成为经济领域内重点关注的问题。目前在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的影响下,会计诚信缺失问题逐步引起人们高度关注。为了更好地研究和探讨会计诚信问题,本文对会计诚信缺失经济理论原因进行了重点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解决会计诚信缺乏的措施。

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 篇5

2、相关法规不完善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经营环境不断变化,会计领域新问题出现的速度远远超过了问题解决的速度,致使会计制度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不断出现新漏洞、新缺陷。为了获得更大的利润,许多公司便利用这些空隙,实现企业的盈余管理。如财会制度中的准备金、摊销方法、成本结转方法等,一定程度上为企业盈余管理创造了条件,所以,会计制度的完善是我国会计诚信重塑的当务之急。

3、监管不严,惩罚力度不够 完善的制度更需要严格的监管执行,由于我国立法方面的缺陷,再加上司法方面的腐败和地方保护主义的干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司法腐败的现象时有发生,造假者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通过造假取得的收益远大于为此付出的成本,造成会计造假行为屡禁不止。会计诚信缺失成本主要以下三个方面所决定:一是违背社会伦理道德在信誉方面 的损失,二是会计造假行为被发现而受到处罚的直接经济损失,三是会计造假被发现的可能性。当监管不严,惩罚力度不够时,会计诚信缺失几乎没有成本,势必造成会计诚信缺失现象严重。

4、会计自身的特点及局限性 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漏洞与执行的伸缩性等,为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提供了条件。如企业会计是以权责发生制为确认基础的,从而产生了大量的应计、预提和待摊项目,通过操纵应计项目的确认时间就能制造虚假业绩;而稳健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是建立在会计人员职业判断基础上的,存在较强的主观随意性,会计信息制造者很容易借此来操纵利润;针对同一经济事项,会计人员可能有若干种可供选择的方法,做出不同的估计。

当前会计诚信缺失分析 篇6

对于会计人员而言, 会计诚信是其在工作中的一种职业操守, 也是其必须要遵循的一种基础性原则。根据会计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 会计诚信的具体内容主要有四点。其中首先是会计人员必须要有足够的职业道德精神, 并且要具有足够的职业素养, 同时会计人员还要有足够的责任意识和敬业意识;其次, 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要能够满足工作的需要, 其中不仅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 还要有足够的实践操作能力;再者, 会计工作人员要对行业中的相关法律法规有足够的了解, 并且对行业的相关从业规范制度有足够的了解, 从而在日常工作中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制度开展工作;最后, 会计从业人员要以较好的服务态度为相关人员提供需要的信息, 让会计信息的质量能够得到有效保障, 从而为企业的决策者提供必要的参考数据。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 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这对企业的日常经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会计诚信作为企业正常运行的基本保障, 对企业的风险控制有很重要的作用, 并且能够帮助企业有效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所以会计工作人员必须要在开展日常工作的过程中坚守会计诚信, 从而让企业的经营效益不断提高, 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大的优势。

二、会计诚信缺失的危害性

近年来我国的大型企业造假事件出现的次数不断增加, 这样就导致会计诚信成为国内和国际广泛关注的问题。而根据会计诚信缺失事件的实际影响来看, 其会对企业的发展带来严重影响, 甚至直接导致企业的倒闭。所以, 如何有效治理会计诚信缺失成为当前社会的焦点问题, 并且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当出现会计诚信缺失的时候, 其首先会对我国的经济秩序造成严重影响, 导致经济发展出现混乱。而虚假的会计信息会让很多投资者被蒙蔽, 使其在投资的过程中受到泡沫繁荣的影响, 从而导致其利益受到严重损害。同时, 会计信息存在虚假性会对企业决策者的决策造成严重影响, 导致决策与企业的实际发展不符, 从而对企业的正常运行造成严重不良影响。这样不但会让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不能正常完成, 还会是我国的经济市场存在很多潜在风险, 政府将不能通过有效的政策对资本市场进行调控和监督, 导致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受到严重阻碍。另外, 会计诚信缺失的事件被曝光之后, 会计行业再社会上的公信力会大幅下降, 从而导致行业的经济效益受到严重影响, 对行业的发展极为不利。

所以, 无论是从会计行业自身的发展来看, 还是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来看, 会计诚信缺失带来的负面影响都极其巨大, 并且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将这些负面影响消除。所以, 会计诚信缺失的治理是保证社会经济正常发展的需要, 也是促进行业正常发展的必要措施。

三、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

1. 法律的约束力有限

根据会计诚信缺失的实际情况来看, 法律的约束力有限是导致会计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由于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中没有明确的细则, 并且没有完全包含会计工作的内容, 导致会计诚信出现缺失。同时, 相关法律中对会计诚信缺失的处罚力度不够, 其中主要是对相关企业和会计人员进行经济上的处罚, 并没有通过行政处罚来打击会计诚信缺失的现象, 而且处罚一般以内部处理为主, 并没有对处罚进行外部公示, 不能让会计诚信缺失的缺失的现象从根本上得到约束。

2. 缺乏健全的配套监管机制

在没有健全的配套监管机制的情况下, 也会导致会计诚信缺失的问题出现。而配套监管机制的不健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其中一方面是没有独立的会计诚信监管部门, 导致会计工作缺乏必要的监督。而一些地方有相应的监管部门, 但监管部门的工作人员没有足够的责任意识, 导致监管工作流于形式, 不能发挥真正的监管作用, 其主要体现在发现问题的时候没有对其进行及时处理, 而是放任其继续发展。另一方面, 外部监管机制主要以经济处罚为主, 发现问题的时候对涉事企业和会计人员进行经济处罚, 但在造假带来的收益超过处罚金额的时候, 就会导致造假的会计人员继续造假。

3. 片面强调经济效益

市场经济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发展, 并且让我国的经济结构体系逐渐趋于完善。但是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 社会中的经济活动逐渐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化, 而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还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 并没有健全的经济体制。所以, 一些企业在开展日常工作的过程中, 会因为管理者片面追求企业经济效益, 而忽视会计工作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的规范标准, 经常出现成本费用受认为影响严重的现象。这样就会导致会计诚信缺失的现象出现, 并且给企业的长期发展带来一定的潜在隐患。

4. 企业职权分配不合理

在国有企业以及国有控股企业中, 企业发展中的重大决策一般是由企业的董事长或总经理来完成, 而这些决策者一般是由政府部门直接指定和任命, 其在企业的管理中拥有绝对的权利。这样就会导致企业中的监理会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不能对企业的正常运行进行必要的监管。而在这样的情况下, 企业的决策制定就会以上级任务为首要参考条件, 并且会根据上级的任务安排对既定的会计科目进行调整, 这样就会出现会计诚信缺失的现象。而这样不仅会让企业出现利益虚增的现象, 还会对企业的长远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

5. 从业人员自制力较低

在会计行业中, 从业人员经常与金钱打交道, 所以必须要拥有较强的自制力, 这样才能避免在开展日常工作的过程中被利益驱使。但是一些会计从业人员的自控能力较弱, 其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时无法拒绝利益的诱惑, 从而出现因个人利益而造假的现象。而由于会计从业人员的自制力不足而导致的会计诚信缺失, 没有较为完善的预防措施, 并且一般不会有相应的预兆, 所以在治理的过程中会存在很大的困难, 只能通过对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强化来对其进行处理。

四、企业诚信缺失的治理方法

根据企业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来看, 其中主要的原因是会计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力不足和没有配套的监管机制, 而在企业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和职权分配不合理的情况下让会计诚信缺失的现象得到助长。而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以及长远的战略发展目标, 必须要尽快制定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这样才能保证我国的经济发展逐渐趋于正常。

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社会经济的发展将会越来越发杂, 并且会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而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 有关会计诚信缺失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程度并不能满足行业的发展。所以, 为了让会计行业的发展逐渐趋于正常, 就必须要对法律法规进行完善, 对其中的细节问题进行补充和完善, 并且制定与会计行业发展相符合的新规范。同时, 在相关法律法规得到完善之后, 还要加大执法的力度, 对出现诚信缺失的企业和会计从业人员进行经济处罚的同时, 要对其进行相应的行政处罚, 从而避免会计人员多次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现象出现。对于造假行为十分严重的, 要给予严厉的处罚, 并且取消其会计从业资格, 而对于多次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从业人员, 也要取消其从业资格, 并且不能从事会计相关工作。

2. 建立健全监管机制

政府相关部门在监管会计行业日常工作的过程中, 要加强监管的力度, 经常对会计工作的相关数据进行监察, 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 并根据具体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同时, 企业应该加强自身得到内部监管, 建立相应的监管部门, 并且将监管工作落到实处, 而且还要讲企业的监管部门独立出来, 避免其在开展监管工作的过程中受到企业其它部门或管理人员的影响。另外还要建立健全外部监管机制, 让企业的会计工作接受社会的监督。其中需要企业将相关的会计工作进行定期公示, 从而让社会能够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 并通过有效的监督反馈机制反映到相关政府部门。

3. 合理制定企业发展规划

在企业开展日常工作的过程中, 会计工作是为企业的决策制定提供基本的参考数据, 所以会计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企业发展规划的影响。而对于企业的正常发展而言, 在制定战略发展规划的过程中, 必须要根据会计部门提供的真实数据来进行, 避免战略发展计划与实际的会计工作出现脱离, 这样才能让会计工作不受企业战略发展规划的影响。另外, 企业在战略规划目标过高的情况下, 其往往会通过会计造假来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 这样能够在短时间内保证企业的发展满足相关要求, 但却会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所以, 在企业制定发展规划的过程中必须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 将发展规划建立在企业数据信息的全面分析之上, 避免引起会计诚信缺失的问题。

(1) 调整企业管理结构体系

由于我国的大型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的最高领导者一般是由政府部门直接指定, 而这样就很容易导致企业的决策制定成为领导者专有的权利, 企业的监理会并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导致企业的决策制定存在一定的缺陷。所以必须要对企业的管理结构体系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 其中主要是分化企业领导者的权力, 并加强监理会在企业决策制定中的作用。这样就能够在企业决策制定的过程中加强监理会对领导者的监管, 并且通过监理会的监管确保企业决策的科学性。这样既能避免企业的决策被领导者独断, 也能避免会计工作受到企业领导者的影响, 从而有效避免会计诚信缺失的现象。

(2) 规范会计行业的审计制度

在规范会计行业审计制度的时候, 主要有三方面的工作。其中一方面是要对注册会计师进行规范管理, 加强对会计师注册时的审计工作, 强化会计师的个人诚信, 从而确保会计工作的规范性。另一方面要加强对会计工作的外部审计工作, 让会计事务所受到的约束更加全面。另外, 要根据会计工作的实际情况建立起完善的会计师诚信档案, 对会计师的个人诚信进行全面的管理, 从而加强会计师在工作过程中的自律。

(3) 加强对会计师的诚信教育

在进行会计师从业培训的时候, 要将诚信教育作为一项主要的工作, 通过诚信培训来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诚信意识。同时, 要在行业从业规范中明确诚信规范要求, 通过制度对从业人员的行为进行约束和督促。另外, 在开展会计工作的过程中, 还要不断开展会计从业人员培训工作, 通过培训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诚信意识进行强化, 降低其过失性诚信缺失出现的几率, 从而全面落实会计诚信教育工作, 重塑会计行业的诚信。

五、结语

会计诚信缺失会对企业的正常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并且会影响社会经济的稳定, 其危害性一般较大。所以在出现会计诚信缺失问题的时候, 必须要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治理, 从而避免会计诚信缺失影响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并且让会计工作为企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必要的保障。

摘要:会计诚信缺失是长时间以来存在于各个国家的现象, 并且与制度的健全与否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在会计诚信缺失的情况下, 一般会有大量的贪腐问题以及数据造假的问题, 这样会对国家的经济政策带来一定的影响。同时, 会计诚信缺失还会导致一些社会问题, 对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所以必须要对会计诚信缺失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 避免其对国民经济和企业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本文将分析会计缺失问题治理的必要性, 对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进行分析, 并根据实际情况对治理策略进行研究。

关键词:会计诚信缺失,原因,治理途径

参考文献

[1]贾彦兴.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及其治理途径[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2, S5:26-27.

[2]王蕾.我国会计诚信缺失及其伦理治理[D].河北大学, 2014.

[3]吴芳.浅谈会计诚信缺失的治理途径[J].经济师, 2014, 08:138-139+141.

[4]高建岗.会计诚信及其治理途径[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1, S1:188-189.

论会计诚信——会计诚信缺失的探讨 篇7

(一) 会计诚信的内涵

会计诚信是会计与生俱来的品质。何谓“会计”, 孔子曰“会计当而已矣”。其中的“当”即会计必须按照财制的要求办事, 当收则收, 既不可少收, 也不可超过规定的标准多收;当用则用, 既不可少用, 也不能滥用。又《说文解字》里说“计, 会也, 算也, 从言从十”。又释“言”字“直言曰言”, 就是实话实说。又讲“十”, “十乃数之具也”, 就是真实记录、真实核算。所以, 就会计的历史而言, 其本质乃是对经济行为的客观真实反映, 保证所提供的信息内容真实, 数字准确, 资料可靠。

(二) 会计诚信建设的意义

(1) 会计诚信建设, 就是要在会计行业着重开展以职业道德为核心内容的诚信教育, 培育“信以立志, 信以守身, 信以处世, 信以待人, 毋忘立信, 当必有诚”的诚信精神, 努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行业诚信文化。 (2) 加强会计诚信建设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客观要求。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 信用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基础原则, 没有了信用, 市场经济就无法维系。 (3) 加强会计诚信建设是适应加入WTO新形势的现实要求。会计信息是按照一定的会计政策或会计标准编制出来的。

二、当前会计行业诚信缺失的表现

(1) 原始凭证失真。当团体利益、局部利益、个人利益在某种场合占了上风, 再加上单位领导人的地位、权力的影响, 一些自制原始凭证往往便成了单位上下“通力合作”的结果。至于外来原始凭证, 既有违法印制的逼真票据, 又有公司、企业、商场为推销商品、迎合特殊报销需要而不得不开出的“头大尾小”、名为购办公用品实为购买家庭用品之类表里不一的发票。 (2) 会计凭证失真。在实际工作中, 会计人员被动地使用失真的原始凭证, 在记账、算账、报账过程中因未发现而导致的无意失真情况时有发生;由于利益驱动, 单位领导指使会计人员或会计人员自行造假而导致的人为因素失真也较为普遍。 (3) 假账真算与真账假算。一是不按规定进行收入确认, 利润虚假。二是会计当期的成本、费用结转不真实。 (4) 注册会计师行业诚信缺失严重。由于浮躁心态和逐利心理, 作为“经济警察”的注册会计师与企业的财务舞弊者串通一气, 通谋作弊。

三、导致会计行业诚信缺失的原因

现阶段, 中国证券市场尚处于发展阶段, 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体、以规范的财务分析为评价标准的理性投资观念远未形成;真正愿意以“股东”身份出现的长期投资者并不太多, 相比之下, 以赚取短期差价为目的的“股民”却大有人在, 投机炒作之风盛行。委托方的高度自由流动, 使得他们只关心“今天”的利益, 因为“明天”他们可能不再是委托方了。他们对会计诚信的履行持冷漠态度, 有时甚至希望会计诚信丧失, 从而博取个人的利益。在股权分散和流动的情况下, 能够行使委托方权利的只能是其代表机构———股东大会。但由于我国上市公司特殊的股权结构, 使得公司的实际最终控制权往往要么被形式上代表国有产权的法人股股东和管理当局共同掌握, 要么完全被上市公司的管理当局所控制, 股东大会形同虚设。

(一) 会计从业人员与会计执业机构缺少独立性, 导致监管机制失灵

1. 会计人员缺少独立性地位。

会计人员是会计信息的提供者, 其工作成效直接影响着会计信息的质量。因此, 会计人员应本着特有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谨慎, 勤勉地发挥自己的技能, 如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做到客观公正、廉洁自律、诚实守信。

从企业的管理关系上来看, 会计活动属于企业的管理活动, 会计人员属于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 他们必须接受企业管理当局的直接领导;从会计信息的传递程序来看, 信息的对外提供是一种企业行为, 会计人员是代表管理当局向委托人报告业绩。

2. 注册会计师与事务所缺少独立性地位。股份制的出现,

使得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因此需要有一个独立的中介机构以超然的立场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 会计师事务所就是这样一个中介机构。在会计信息对外披露的过程中, 审计的作用至关重要, 委托人对于会计信息的判断和使用, 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注册会计师的意见。

影响注册会计师独立性的原因主要有:一是现行会计师事务所的聘用制度存在缺陷。二是注册会计师行业存在恶性竞争现象。三是审计服务与会计服务一肩挑。事实上, 在同一家事务所对上市公司既提供咨询又进行审计时, 与其说事务所在审计上市公司, 不如说事务所是在自己审计自己。

(二) 民事赔偿机制不健全, 会计造假成本低

在成熟的证券市场, 上市公司欺诈性的信息披露行为都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其中就包括高额的民事赔偿, 往往令违法者赔得血本无归。

(三) 会计自身的特点及局限性为会计操纵提供了空间

1. 会计原则为虚假会计信息提供了操作空间。

现代财务会计是以权责发生制作为确认基础, 从而产生了大量的应计、预提和待摊项目, 会计信息提供者就可以通过操纵应计项目的确认时间来制造虚假业绩, 如提前确认收入、推迟确认费用;而稳健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是建立在会计人员职业判断基础上的, 存在较强的主观随意性, 会计信息制造者很容易借此高估费用和损失、低估收入和利得来操纵利润;另外, 重要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都为制造虚假会计信息提供了想象的空间。

2. 会计政策为企业提供越来越宽的选择范围, 会计信息

提供者总是在规定的范围内选择有利于自身绩效或其他会计目的的会计政策。如美国的安然公司就是利用“特别目的实体” (SPE) 符合条件可以不纳入合并会计报表的会计政策, 将本应纳入合并会计报表的三个SPE排除在合并报表范围外, 导致1997—2000年期间高估4.99亿美元的利润, 低估数亿美元的负债, 向投资者提供虚假会计信息。

3. 会计工作内容需要凭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来进行, 这为会计人员制造虚假会计信息提供了职务上的方便。

会计核算工作就其内容而言, 虽然具有客观的一面, 但也不能完全脱离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

4. 会计准则的滞后性, 为会计操纵提供了契机。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 新的经济事项不断出现, 如近年来“衍生金融工具”的不断涌现, 使原有的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已不能适应新的经济形势的发展需要, 而新会计政策又不能及时制定及颁布。特别是目前我国的会计准则还没有涉及到金融衍生工具, 这就有很容易被上市公司利用会计准则的空白来选择有利于自身利益的会计政策。

四、会计诚信体系建设的对策

(一) 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1. 股东到位。

使所有者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到位, 真正使所有者能够有效地行使对公司的最终控制权。为此, 需要加快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建立独立的国有股权行使机构。同时, 要逐步减持竞争领域上市公司国有股比例, 解决一股独大的

2. 强化董事会功能。

为避免大股东任命的董事长在履行职责时忽视甚至侵害中小股东利益, 应引进一定比例的独立董事, 还可允许管理公司、咨询公司、投资银行、保险公司、基金公司向上市公司委派阶段性的全职董事或兼职董事。减少董事与高层管理人员的交叉任职, 上市公司董事长与总经理

3. 落实监事会监督权。目前, 公司中设立的监事会往往只有对经营者的监督之责, 而缺乏监督之权, 无法实施真正意义

(二) 加强会计监督机制

内部监督机制是会计监督的基础, 是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的重要措施。而社会监督、政府监督是为了督促企业

会计行为的严肃性靠会计法规来保证。新的《会计法》就会计违法行为明确了应由单位负责人负主要责任。当然, 还应在刑法、公司法、民法等相关法律中予以明确规定。同时, 要进一步完善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制度, 对于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会计人员和对于利用职权强迫指使会计人员作假账的单位负责人要依法惩治。

进一步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 对实际操作过程中的变动因素, 制定和出台新的具体会计准则, 针对当前出现的问题尽可能缩小会计政策选择空间, 要求适当增加会计的附注说明, 完善和规范关联交易的透明度。

(五) 加大对会计造假的处罚力度

会计信息失信屡禁不止, 主要是由于对其处罚力度不够, 与失信带来的巨大利益相比处罚成本过低。

(1) 提高诚信教育。诚信是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个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性道德规范, 也是市场经济领域中的一项基础性行为规范。加强会计诚信教育是提高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推动力。 (2) 加大诚信宣传力度。净化社会从业环境, 让全社会的人们都认识到会计诚信的重要性, 强化诚信光荣、不诚信可耻的观念。 (3) 打造信用政府。政府诚信成为社会诚信的重要力量和楷模, 能够增强社会公众的社会信任感、归属感和责任感。 (4) 建立会计信用档案。会计信息是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部门、企业经济管理部门及其他方面进行决策的依据。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保证。

总之, 只有全面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提高整个会计行业的诚信度和公信力, 在全社会重塑会计行业诚实守信的新形象, 才能在中国加入WTO的今后, 建立一支适应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会计从业队伍, 保证中国会计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摘要:近年来, 国内外一些大公司会计造假丑闻频频曝光, 全球会计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诚信危机。提供诚信、可靠的会计信息成为我们研究的焦点。从会计诚信所包含的内容、当前会计行业诚信缺失现象、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及挽救途径进行探索, 以期推进当前会计诚信和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重塑会计行业诚信。

关键词:会计,诚信,缺实

参考文献

[1]芦振基, 安晓飞.诚信建设是会计工作的永久主题[J].会计之友, 2003, (12) :4.

[2]杨雄胜.会计诚信问题的理性思考[J].会计研究, 2002, (3) :6.

[3]蒋玉娟, 刘斌.独立性缺失:影响会计诚信的根源[J].上海会计, 2003, (3) :12.

[4]张英明.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及治理对策[J].四川会计, 2003, (8) :16.

[5]杨士儒.诚信建设是会计行业的生存与发展之本[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04, (6) :8.

会计诚信缺失探析 篇8

(一) 会计诚信缺失影响到资源的优化配置, 干扰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

市场上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主要依据是企业提供的反映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财务会计资料, 因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直接影响到投资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 同时也关系到经济资源宏观优化配置和收入分配的合理性。

(二) 会计诚信缺失助长腐败之风, 为经济犯罪活动大开方便之门

会计作为经济管理的手段, 是国家规范企业行为, 企业掌控自身经营的方法。因会计诚信缺失, 不少企业通过做假账将一些不合法的支出合法化, 使企业无法按会计法规规定的标准支出、利益的分配比例和顺序合法无法正常监督。从而为贪污腐化、行贿受贿提供了条件, 造成财经管理的混乱和内部控制的弱化, 国有资产流失, 引起社会信任危机。

(三) 会计诚信缺失危害会计人员

会计人员的不诚信行为, 会影响其人际关系的和谐, 给企业和国家带来损失, 可能导致被清除出会计职业, 甚至受到法律的制裁。

二、我国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

(一) 信息不对称是导致会计诚信缺失的前提

企业管理者拥有会计信息优势, 掌控了内部信息, 从而造成会计信息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不对称。外部利益相关者只能通过公示的财务报表来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 而大多数投资者不具备会计的专业知识, 无法辨别财务报表的可靠性, 这导致会计信息的制造者可能违反诚信原则, 向使用者提供不真实的会计信息。

(二) 利益驱动, 会计诚信缺失成本低是会计失信的内在动力

市场经济中的价值规律和竞争机制决定利润最大化成为经济体追求的目标, 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观。而会计诚信缺失正是利益驱动所引发的道德观念变化的结果, 公司通过提供虚假信息而获得投资、政策倾斜、减少税金支出等经济利益。在政治上, 政府对企业业绩考核目标体系的不合理、不科学造成企业盲目扩张、造假, 政府职能转变不力, 迫使企业管理者通过会计舞弊, 粉饰经营业绩来达到其目的。

(三) 委托代理制, 监督不严, 是导致会计诚信危机的直接原因

独立性是审计的本质特征, 但因会计师事务所为被审计单位提供咨询服务, 故而影响了注册会计师审计业务的独立性。在以委托代理为纽带的市场经济条件下, 由于企业经营者对信息占有的优势, 会形成“内部人控制”的情况, 致使经营者疏于管理, 或指使会计人员做假帐, 提供虚假会计信息。

(四) 公司制度、会计制度缺陷是会计失信的根本原因

我国公司因多为国有企业改制而来, 在公司制度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即大部分上市公司由国有集团公司绝对控股, 中小股东利益无法保证, 公司董事会、监事会缺乏保障全体董事严格遵守义务, 维护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利益的保障机制。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没有实现经营与管理分开, 导致上市公司被大股东操纵, 难以避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造假。

三、会计诚信缺失的对策

(一) 健全会计法律法规, 加大违法惩处力度

我国应尽快制定、补充、修改、完善会计诚信方面的管理法规和制度, 建立惩处机制, 为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提供制度上的保障。一是加快会计准则的研究应用, 减少虚假会计信息的施展空间。针对我国上市公司易发、多发问题制定新的准则加以规范工作。二是尽可能使会计政策的选择方面的规范具体化, 尽力减小粉饰财务报告的可能性。三是建立民事赔偿机制, 形成一种利益机制以鼓励利益相关者参与监控, 降低政府的监管成本, 加大造假成本, 以减少、杜绝造假行为。

(二) 建立健全会计监督体系

一是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监控制度, 发挥内控的基础性作用, 加大会计失信惩罚力度, 使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及完整性负有连带责任, 建立内部审计制度, 健全企业的治理结构和内部监管, 严格企业的财务行为, 确保审计的独立性。二是建立分工协作的多重外部政府监管机制, 加大对违法性失真行为的查处力度, 强化刚性法律法规的“硬约束”。三是建立注册会计师信用体系, 强化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培育, 提高注册会计师履行职业道德准则的主动性。

(三) 引导司法介入, 加大失信、犯罪惩罚力度

建立有效的民事赔偿机制, 加大惩罚力度, 增强法律的震慑作用, 真正从源头上减少、遏制造假的动机。提高会计失信成本, 建立民事赔偿机制, 抑制会计信息供给者获取不正当得益的愿望。如果供给者提供虚假会计信息而给会计信息使用者造成重大损失的, 使用者可以起诉、要求惩罚并给予赔偿, 修改完善相关法律、规章, 加大对造假者的处罚力度, 使造假的预期成本远远高于其造假的效益, 从根本上防止造假行为。

(四) 补充完善职业道德规范, 建立诚信档案, 加强行业自律

面对市场经济的冲击, 要加强职业道德规范, 加强行业自律, 提升会计人员抵御利益诱惑的能力。建立会计人员、注册会计师诚信档案, 从外部给予会计人员自律的压力, 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提高全社会的信用水平。建立会计信用中介机构, 完善会计信息的供给制度, 通过信用中介机构来审核供给者的诚信度和会计信息的质量, 并据此评出信用等级。广泛开展诚信教育活动, 以各单位的负责人为会计诚信教育的重点, 会计人员要自觉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 强化法制观念, 自觉接受监督, 将外在监督转内化为自我约束, 培养会计诚信氛围。

参考文献

[1]王焕霞.对会计诚信缺失原因及问题探讨[J].科技信息, 2009 (01) .

[2]王荣华.谈会计诚信的内在要求[J].财会月刊, 2003 (02) .

会计诚信缺失成本研究 篇9

一、会计诚信缺失的预期收益与预期成本

1、会计诚信缺失对需求者的预期收益。会计诚信缺失对需求者的预期收益主要表现为经济利益的获得。

预期收益 (Ed) =会计诚信缺失带来的利益 (Ly) * (1-p)

其中:p为会计诚信缺失被发现的预期概率 (下同) 。这个概率的高低取决于监督制度的完善程度,制度越完善,p的值就越高。

2、会计造假对需求者的预期成本。会计诚信缺失对需求者的预期成本表现为的造假费用支出和受到的惩罚。

预期成本 (Cd) =费用 (F) +惩罚 (CF) *p

其中:费用 (F) =会计诚信缺失所产生的各种支出,主要是支付给会计从业人员的报酬;惩罚包括造假被发现应支付的罚款、处分和判刑等惩罚手段给需求者带来的预期损失,用公式可表示为:

惩罚 (CF) =罚款+处分、判刑带来的预期损失 (Ls) *力度系数 (Ld)

由于处分、判刑等惩罚手段给需求者带来的预期损失不仅是经济上的,还有精神、政治、社会地位等方面的损失,要将这些因素精确地量化并分析对需求者决策的影响是很难的,因而上式需要引入力度系数的概念。力度系数是个人对各种处分和判刑给自己带来的利益损失的判断。在给定的时点上,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给定的处分或判刑,对当事人而言,该系数是一个模糊的量。

3、会计造假对需求者的预期净收益。预期收益和预期成本之差构成预期净收益,即:

预期净收益 (Y) =预期收益-预期成本=Ed-Cd

设会计诚信缺失的需求函数为D (Q) ,则D (Q) 是预期净收益和其他非经济影响变量的函数。以X表示其他非经济影响变量,则有:

在给定X的条件下,预期净收益越大,对会计诚信缺失的需求量就越大。给定其他变量,预期收益越高,需求量就越大,会计诚信缺失的需求量与其预期收益之间呈正相关关系;给定其他变量,预期成本越低,需求量也就越大。因此,对于需求者而言,只要诚信缺失的预期收益高于预期成本,即预期净收益为正值,需求者就有“博弈”的理由和冲动。

二、我国会计失信成本分析

具有诚信品质的人也会做出非诚信的事。研究表明,当失信行为的收益大于成本时,失信行为就会增加,两者之间的差距越大,社会平均诚信水平就越低,反之亦然。会计造假之所以如此猖撅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对会计造假行为监管不力,惩治力度明显不够,致使造假成本太低。

1、监管不力,执法不严。

目前一方面政府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虽然己根据市场化的要求转移到中介机构,但是政府将监管的着重点移向社会中介机构时本末倒置,以资格的认定过程代替对其执业质量的监管;同时许多社会中介机构脱胎于相应政府机关。与一些政府机构关系密切,存在着相互间博弈和寻租的可能性,难以确保中介机构在利益的诱惑下不产生知假造假护假的行为,政府在信息真实性的核查上也就有着先天不足。

2、惩处力度不够,造假成本太低。

对于会计造假者而言,只要造假的预期成本大大低于造假的预期收益,造假者就有“博弈”的冲动和理由。我国会计造假泛滥的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对于造假者的惩处力度不够,失信成本太低。我国税法、公司法、会计法等法律法规对违法者的惩处力度不足以对其产生震慑。如违反税法偷逃税款,往往是责令企业补缴税款和罚款了事,当事者 (包括企业领导和财会人员) 一般不承担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

3、收益和成本承受体的不对称。

对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的管理者而言,客观上存在着造假活动所获收益和所付成本承受体的不对称;会计诚信缺失活动的费用不是由其个人支付的 (即使被罚,其损失也不由个人承担) ,但所获收益却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归个人享用,或直接占有造假所得的物质利益,或间接提高社会地位和职位。由于这种不对称性,这部分需求者个人的预期成本 (Cd1) 会大大低于Cd,其预期净收益变为:

预期净收益 (Yl) =预期收益 (Ed) -个人预期成本 (Cd1)

在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的真实所有者缺位、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其管理者诚信缺失的个人预期成本要大大低于民营企业管理者会计诚信缺失的预期成本。

正是由于这种造假违规所得收益远远大于所付出的成本,一些企业宁愿通过非诚信行为追求个体利益,也不愿意花费成本进行诚信交易,才进一步助长了会计失信行为的滋生和蔓延, 致使会计造假有屡禁不止、愈演愈烈的态势。因此提高会计失信成本,使其高于失信收入,是消除会计失信的动力,构建诚信会计的重点工作。

摘要:会计诚信问题是当前我国会计领域乃至整个社会经济领域中的一个热门话题。本文根据经济理论模型, 提出低成本高收益是会计诚信缺失的动力, 并从经济理论的角度对我国会计诚信缺失成本进行分析。

关键词:会计诚信,成本收益,分析

参考文献

[1]、竺素娥.会计造假的经济学分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J].2002. (4) :44-47

[2]、林勇军, 杨华.会计诚信缺失的经济学透视[J].上海会计, 2003, (2) :48-49

[3]、郭立田, 裴源远.会计诚信、失信及相关理论预设[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4 (7) :5-13

会计诚信缺失成因剖析 篇10

关键词:会计诚信,会计失信,社会效应

会计诚信问题影响着市场经济秩序的稳定, 是整个会计行业乃至全社会所关注和讨论的热点话题。近年来会计诚信缺失现象越来越严重, 究其原因, 笔者将立足于社会从众效应、需求层次理论、有限理性理论及契约理论对会计诚信缺失进行深入的剖析。

一、基于社会从众效应的解释

会计失信离不开社会的影响, 社会从众效应将会计失信大部分原因归结为社会因素作用下的产物。

社会心理学认为, 个体在感知、鉴别、行动时往往会受到来自社会团体的压力, 从内心深处趋同于集体的抉择, 即从众效应。从众心理是导致会计失信的麻醉剂, 从众行为的出现也有很多诱因, 其中“偏离恐惧”是引发从众行为的重要因素, 这种心理会引导个体逐步趋向于群体。而任何一种群体对于与其保持一致的个体采取的都是接纳、喜欢和吸收的态度, 而对于与之相反的偏离者则会采取排斥、厌恶甚至制裁的做法。从相关研究可以看出, 我国的从众效应更为严重, 偏离恐惧也更为普遍。

当今社会不乏一些功利主义和拜金主义的身影, 使社会这个大环境出现了各种不正之风, 假冒伪劣产品的出现、财务丑闻的频发、医疗教育卫生界的漏洞、学术上的造假等等触目惊心的大背景下, 要求个人恪守原则, 顶住偏离恐惧心理也将变得十分艰难。所以, 近年来频频出现的会计诚信问题也只是整个社会诚信问题的凤毛麟角, 会计人员的从众心理导致了其为追求自身基本需求而采取与社会上不良风气趋同的做法, 这种从众效应也引发了在诚信缺失这种社会大背景下的会计失信现象。

二、基于需求层次理论的解释

马斯洛将人的需求由低到高分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五大类。会计人员在做假账时追求的就是除了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之外的其他需求, 这是一种利益选择, 造假成本的大小决定了会计人员的不同策略。如果企业的管理层介入, 授意会计人员作假, 这时无论造假成本如何, 会计人员将面临着两种策略。即坚持原则和接受领导的授意。坚持原则就是违抗企业管理层的命令, 将有可能面临失业或者遭受排挤, 一旦失业, 则会威胁到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这些基本需求;接受领导的授意, 一方面取得了领导的信任, 完成了领导的任务;另一方面却违背了职业道德, 产生了会计失信, 但是此时会计人员的基本需求是不受到威胁的, 甚至会收获更多的利益。在对这两种行为的选择中, 很多时候会计人员会很难坚守住职业道德。所以, 会计活动中人们追求高层次需求的心理, 将会影响会计工作的质量, 出现会计诚信或失信现象。

三、基于有限理性理论的解释

著名管理学家西蒙教授在研究经济组织内的决策程序后, 提出有关决策问题的独到理论, 他《管理行为》一书中提出人的行为总是介于完全理性和完全非理性之间, 即“有限理性”。同时西蒙在松动完全理性的假设下, 指出人在任何状况中都不存在完全的理性行为, 公众所普遍探讨的是有限的理性, 包括程序理性和结果理性。

现实生活中, 人们无法准确预知一项活动的结果, 在不确定的环境下, 各种因素都会影响人们对预期目标的认识, 所以几乎不可能按照结果理性来完成活动, 只能尽量依靠某一个程序的理性来使得整个活动朝着目标方向靠拢, 以此降低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所以“有限理性”在现实中应用时, 应当重视过程的理性, 不应过分追求结果理性, 只有严格控制活动中每一个步骤的要求和规范, 尽可能地使程序合理合规, 那么最终产生的结果也将具备合理性。

在会计活动中, 会计的职能要求企业向公众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由于企业业绩的评价者要求企业注重财务状况等期间结果指标, 而这些会计信息都反应的是一种结果, 所以企业往往会本末倒置, 过分重视结果理性, 忽视会计信息的程序是否规范, 操作是否合法。在结果理性和程序理性重视程度出现偏差的情况中, 企业管理部门会逐渐产生对结果理性的偏好。此时, 就会出现会计活动中过分追求结果理性而不诚信的现象, 企业会违背真实经营状况和相关法律法规对会计信息进行造假, 出现虚假的“结果理性”状态。

四、基于契约理论的解释

现代契约理论根据契约的完备性将其分为完全契约和不完全契约。国家权力机关拥有通用会计契约的规定权, 表现为颁布各种制度、政策、准则。由于它们是一种公共契约, 对企业的特殊情况没有针对性, 这就为企业管理层制造了较大的会计政策选择空间, 所以会计契约是一种不完全契约, 这种先天的不完全性, 构成了会计失信的制度逻辑。

契约根据表现形式分为隐性契约和显性契约。显性契约是一种公共知识, 是自动签订的, 可强制执行, 而隐性契约则只能靠自身素养来履行。契约方在自我选择时很可能受到利益诱使而违背隐性契约, 出现会计失信, 反映为会计显性契约的违背。在我国, 造成会计失信的契约原因有很多。

(一) 报酬契约的隐性激励。

我国企业特有的报酬契约形式使得管理层的收益中现金比例小, 控制权收益、社会地位等比例却偏大。现金收入不高的情况下, 管理层为了提高自身报酬, 会采取会计失信行为直接占有企业资金, 或通过信息造假提高企业的社会形象而变相增加控制权。同时, 当契约表现为一种短期合同时, 易导致管理层作为理性经济人, 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做短期行为。当管理层在合约期限内发现企业某年利润下降, 而又想继续获得契约报酬时, 便会授意会计人员对信息造假;反之, 管理层会考虑到为企业做出超额贡献后自身报酬并不会增加, 由于心理上的不平衡将选择虚减利润, 而将超额的利润作为递延盈利, 为以后可能出现的亏损做后备力量, 提高自身报酬。所以报酬契约这种缺憾为履行诚信带来了障碍, 形成“道德风险”。

(二) 法律契约的不完善。

履行契约的方式分为:自动履行、相互履行、强制履行。自动履行是自愿的, 取决于履行后获得的收益和履行必要的支出之间的关系, 收益大于支出, 则履行。相互履行是契约双方相互间受到对方谈判实力的影响而进行的履约方式。强制履行是在企业不自动履行或相互履行失败后由他方干预而得以履约的行为方式, 一般由政府机关来实施。法律契约属于显性契约的范畴, 是凭借相应的规章制度及各种法律条文作为坚实后盾而保证其顺利完成的。而法律作为一种不完全契约, 使得很多不法行为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和制裁, 同时惩处力度不足以威胁到会计失信获得的收益时, 也为会计诚信带来了消极影响。这种现象就是法律契约不完善对会计诚信人员带来的“逆向激励”。

(三) 政治契约的矛盾。

制度其本质是一种政治契约。近年来, 在会计领域, 我国一直致力于各种会计政策、会计制度、会计准则的修订和完善, 这些政治契约都具有政府参与和单方向制定的特点。政治契约的矛盾表现为政府在不断完善契约的同时, 为管理层提供了天然的政策漏洞, 便于其利用制度的不完备或更新前后的差异进行会计失信行为。同时, 级别不同、地区不同的政府往往存在着很多利益冲突, 政府业绩的好坏也经常取决于管辖范围内经济状况的优劣, 这也关系到个人的职位升迁问题, 这将导致某些政府部门利用职务之便卷入企业会计舞弊中去, 或对企业的会计失信行为只做象征性处罚, 或视而不见, 更或直接参与, 企业通常会利用这种矛盾性进行会计失信行为。

(四) 企业内部治理契约作用丧失。

企业内部治理契约将企业的债、权、利作为安排对象, 进行内、外部治理。我国企业内部治理契约明确了企业在内部设立时应按股东会、管理层、董事会这三大主体来安排, 意在形成一种相互制约的局面。但是现实中, 很多上市公司都是从国有企业改制而来, 大股东一般是接受政府的委托而形成的, 而股东大会往往由大股东掌控, 并且董事会成员和管理层成员经常是由股东提名任选的, 这就造成了大股东和政府之间的第一层委托代理关系, 董事会、管理层和大股东之间的第二层委托代理关系。这两层关系实际上使得这种企业并没有真正的委托人, 丧失了委托代理契约, 破坏了制约作用, 造成企业内部治理契约作用的丧失。

参考文献

[1]于欢.基于博弈论视角的会计诚信问题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 2013.

上一篇:黄金分割实验下一篇:表现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