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焦虑诱因

2024-08-17

心理焦虑诱因(精选五篇)

心理焦虑诱因 篇1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师,心理焦虑诱因,对策研究,研究

中学里体育老师既要做好体育教育的工作,又要组织好一些课外的体育活动,这些任务看似轻松,其实是非常有难度的。所以对于各大中学而言,要组建一支高水平、高素质并且结构层次合理的体育老师队伍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一来对于提高中学生的体质是非常有帮助的。对于一名合格的体育老师而言。他们不仅仅要有很好的品德素质,较高的知识、能力,同时还要有很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所有的基础,这不但影响了体育老师自身的生活,还影响着体育工作。但是,就现在的情况来说,很少有人关注中学体育老师的心理焦虑问题,对于这方面的研究是非常少的。所以分析探讨引起中学体育老师心理焦虑的原因,制定一些实用的对策,这是非常有必要的。

1 引起中学体育老师心理忧虑的因素

1.1 客观条件的诱因

就客观条件方面的因素来说,它主要涵盖了两个方面的因素:第一个就是中学体育老师自身的素质条件;第二个就是中学里面的教学条件。首先,我们所在的社会是处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的,对于教学体制也是不断的在进行改革,教学理念也是不断的进行革新,这样一来就对中学体育老师的素质能力有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中学体育老师不仅仅要有很好的教学技能,还必须要有一定的创新能力,有很强的适应社会的能力,这也就是说中学体育老师联展不能只有传统上那种单一的技能,而是必须全面发展。这样一来就给中学体育老师带来了非常大的心理压力。其次,学校里面对于体育教育这方面并没有很好的重视,这样就导致基础设施跟不上,根本满足不了教学的需求,体育教学就不能很好的开展,没有一些基础设施的支持,体育老师组织的一些教学活动就会受到很大的阻碍,以致最后完成不了既定的目标。另外体育教学相对于其他的教学而言是比较特别的,一般的教学都是在室内完成,但是体育教学要在室外,所以就对自然条件要求较高。体育老师大多数的时间都是要呆在室外的,教学环境也不怎么好,很容易就会造成他们的身心疲惫。对于体育老师而言,以上这两个方面的客观条件因素都会导致心理忧虑。

1.2 工作的压力太大

现阶段,在我们国家推行的是素质教育,这也使得人们越来越关注对体育的教育,人们对此也是越来越认可,这样一来就导致体育教学所要承担的责任就越来越大。目前,体育教学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高,这样一来就使得体育老师们有更多的工作要做,所以工作压力也是一天比一天重。现在在各大中学,体育老师要做的工作非常多,首先要做好的就是必须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其次就是组织一些课外的体育活动;最后还要对学校里面的体育俱乐部进行相关的指导。而对于一些比较先进的学校,还会要求体育老师做一些科研方面的工作,为了以后更好的开展体育教学活动。对于中学体育老师来说,这样的工作压力是非常大的,可以想象他们要承受多大的心理压力,所以长期在这种情况下是非常容易引起心理焦虑的。

1.3 人际关系越来越紧张

我们处在一个对人际关系的要求越来越高的时代,如果拥有一个好的人际关系,那么就有利于人与人之间情感的交流与互动,各方面的信息也就会越来越通畅,同时对各方合作也会有很大的帮助。如果没有好的人际关系,就会使人变得更加的冷漠以及自闭,这样一来就会变得越来越孤独。现阶段,各大中学都在对体育教学进行改革,改革的出发点毫无疑问都是好的,但是这样就导致了中学体育老师之间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其实在现代社会竞争是不可避免的,好的竞争对于双方的发展都是会有帮助的,它就像一种动力。但是现在在中学里面,体育老师之间的竞争性质发生了非常大的转变,一般情况下都会涉及优秀评比,跟职称以及职务都会挂钩,面对这些利益,人们在竞争的时候心态就会变得跟以前不一样,很容易就会导致人际关系紧张,体育老师也会变得越来越淡漠,有得时候可能还会出现互相攻击的现象。面对此种情况,在平常的工作以及生活当中,中学体育老师基本上没有什么可以沟通交流想法的对象,体育老师之间也不会有太大的信任,也没有什么心理上的支持,长期处于这样的情况,心理负荷就会变得越来越大。所以这就意味着人际关系也是导致中学体育老师心理焦虑原因之一。

1.4 社会期望太高

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行,体育教学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高,这样一来就使得社会对体育老师抱有的期望变得很高。不但希望体育老师能够很好的适应社会的需求,有很强的教学技能,还希望他们能够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这样一来体育老师既要提高自身的素质能力,还要努力的把学校体育跟社会体育结合在一起,通常情况下可能还要参加一些群众体育活动[1]。所以体育老师们所肩负的责任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就是工作压力变得越来越大。并且,同学们对于体育老师的期望变得越来越高。这表现在很多的方面,知识技能、素质修养、教学能力以及亲和力等方面。对于中学体育老师而言,如果想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就必须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所以过高的社会期望也是导致中学体育老师心理焦虑的一大原因。

2 中学体育教师心理焦虑的对策

2.1 改善教学环境以及教学条件

良好的教学环境非常有利于开展一些教学活动。它不仅可以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对于实现教学目标也是非常有帮助的。所以这就要求各大中学依照体育教学的一些特点,对自身的教学环境以及条件进行优化,给体育老师以及同学们营造一个更加健康、舒适的教学环境[2]。首先要做的就是对学校里面体育教学的基础设施进行优化,投入的力度要大,至少也要适当,要满足体育教学的需要,最大程度的去改善这个基础设施的条件;其次要做的就是对于体育老师的身心健康不能够忽视,并且最好是制定一整套检查跟维护的体系,对他们开放定期的的心理咨询,让体育老师们都能有一个健康的、良好的心理素质;再次要说的就是待遇方面,体育老师大多数的时候都是呆在室外的,所以相关的保护措施要做到位,学校里面在这个方面可以给体育老师一些优惠政策;最后就是学校里的相关领导要能够理解体育老师们的工作,并且尊重他们,要提供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对于体育老师们的建议要认真倾听,对他们的生活也要适当关心,要建造一个很好的心理环境,这样一来就可以缓解中学体育老师的压力,从而缓解他们的心理焦虑,让体育老师能够更好的开展体育教学活动。

2.2 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目前学校里面采用的评价体系比较传统,一般是根据“科研型”以及“教学型”这种不同的类别来制定的,这对管理来说是比较好的,但是还是存在很大的局限,这样对于体育老师的行为价值根本做不了相对客观的评价,所以就会导致体育老师工作的积极性不高,阻碍了他们进取心的发展。所以就要建立相对科学的评价体系,这必须建立在对体育老师尊重以及理解的基础上[3]。要把同学们综合素质的发展考虑进来,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体育老师工作的积极性。

2.3 体育老师的主观意识要不断加强

总的来说,体育老师对自身的能力要有一个很好的认识,不能够盲目自大[4]。对自身不足的地方要不断的进行修正,同时对自身的优点也要进行发挥。要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及时的化解心理焦虑。

2.4 学校要健全心理咨询体系

对于学校来说,要定期的对体育老师展开心理咨询的活动[5]。这对于解决心理焦虑问题有很大的帮助,也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手段。

3 结语

心理健康 哪些诱因会导致心理问题 篇2

生活中哪些诱因会导致心理问题

一、感情与家庭的变故

失恋无疑是很痛苦的情感体验,失恋的一方会因对感情的难以割舍而痛苦不已,失落感会加重心理失衡的程度,有些人因此产生心理障碍甚至是不理性的过激行为,给对方和自己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

二、超负荷的工作压力

很多都市白领被高强度的工作压力所困,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下,且常常得不到及时的调理,久而久之便会产生焦虑不安、精神抑郁等症状,重则诱发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

另外,对于离婚后的受损方,尤其是女性,往往经受不住家庭解体的打击,造成心理伤害。一项相关调查表明,目前我国离婚人群中,感到心理压力过重的约占70,这一群体非常需要心理支持与帮助。

三、对网络的依赖心理

网络新生代几大病症适当上网是有益的,但每天以大量时间上网,或上一些不健康的网站,极可能诱发心理疾病。如长期上网聊天、游戏、网恋,极可能使上网者因长期处于虚拟状态而影响其正常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定位,严重者甚至会发生人格分裂。

四、生活贫困加重心理压力

这一群体主要是下岗职工和高校的贫困生。一些下岗职工观念一时难以转换,对家政、建筑等工作不屑一顾,因而形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心理压力与生活压力的双重作用极易导致心理疾患,甚至造成家庭破裂。

交通事故的心理诱因 篇3

现今,心理因素引发交通事故的例子逐渐增多。比如近期上海的一起小区撞车事件,肇事者系遇突发情况,慌忙紧张中错把油门当刹车,导致1亡12伤,引起了很大社会反响。再如早前轰动一时的杭州富二代车祸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心理因素引起的事故,其问题在于寻求刺激和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此外,各类交通事故的案子也频频发生,牵动着人心。排除新手上路,尽管诸多驾驶员技术娴熟,驾车能力较好。但在激动愤怒、心情沮丧、疲劳萎靡等种种不良情绪影响下,个人感受性会变差、自控能力相对减弱,注意力也会不集中,以及出现其他一系列危及道路安全的症状。由此,大大增加了交通事故的潜在风险。

司机心理健康现状

我们近年曾利用SCL-90心理症状自评量表及16PF人格心理量表对200名职业司机进行心理健康状况及职业满意度调查。

经统计,发现有三分之一的职业汽车司机存在明显的心理症状,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强迫、人际关系敏感、偏执、敌对化和躯体化症状;另有部分心理指标也略高于常模。其中最突出的是焦虑,达到42%,有38%的人有躯体化症状,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等;敌对化程度较高的有23%;另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及抑郁也都在20%左右。

怀揣着如此多的心理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对这些司机心理健康的关注。同时,目前私家车的拥有量不断增加,在城市交通环境的拥堵和职业竞争的压力下,堵车的现实和赶路的焦急形成严重心理冲突,驾车员普遍存在过分焦虑的心理障碍。这些情况同样值得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个性特质与交通事故

此外,我们也在思考,引起交通事故的心理诱因除了当时的情绪状态外,与个性因素的关联性又有多大呢?在16PF人格心理量表的16个心理维度中,经最后评定,对驾驶员起到主要影响作用的有以下几个维度:乐群性、稳定性、恃强性、敢为性、幻想性、独立性和紧张性。

乐群性低的人,易封闭自我,在人际交往中比较缄默,甚至冷漠,严重的有可能会产生部分反社会情绪和攻击性情绪。

稳定性指向个人的情绪,稳定性低的人,易激动,心神动摇不定,受环境影响,比如在遇上交通堵塞时,路怒一族的特征立马显现。

恃强性的人爱争强好胜,什么都要争个输赢,体现在行车中容易超车、赶车、开斗气车,很多交通事故就是这样造成的。

如果碰到一个敢为性的人,把握不当,冲动、愤怒的情绪就会随之而至。

再如幻想性高的人在行驶中注意力不集中,容易游离,也就是俗称的“走神”,这是开车很忌讳的事情。

独立性差的人,依赖性会更强,在路途中,一个人独立的判断和处理情况的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缺乏客观的估计,一旦遇上险情,就难以正确处置。

开车提倡一个稳字,紧张性的人在事件干扰的状态下,无法保持心平气和,容易在慌乱中做出错误的反应,在行驶中着实会让人捏一把汗。

这些不同的性格特质,都有两面性,我们如果不能很好地了解并利用自己的特点,尤其在交通行走中,一不小心引爆自己的弱点,则会增大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另外,在心理学上,有一种比较传统的气质类型说法。即多血质、胆汁质、抑郁质和黏液质。这四种气质类型,正如春夏秋冬的气候变换,不尽相同。气质与人的情绪和行为方式等有着密切的关联,不同的气质类型的表征,也是和16PF的心理维度特征相契合的。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到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行事方式,不同的情感表达。比如胆汁质的人,情感和情绪发生迅速,趋于外向,爆发力很好。但理解问题容易粗枝大叶,也容易冲动,难以抑制。一旦他把自己的性格中的冲动、粗枝大叶带上马路,安全系数势必下降。

气质没有好坏之分,并不决定一个人活动的社会价值和成就的高低。而个性虽有遗传的因素,但也受后天环境的影响。性格就像一把双刃剑,有利弊两端,就看我们自己怎么使用。环境是外因,而我们本身才是内因,起着决定作用,所以,了解自我是相当有必要的。通过一些专业的心理测试,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然后有针对性地有意识地去做自我调整。当在生活中遇到自我个性完善的瓶颈时,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不失为一个较好的方法。

心理小贴士:

1、驾车人员要保证充足休息,保持良好状态。

2、学会慢生活,适当的运动和合理的饮食。

3、出现情绪问题时,尽量避免驾车。

4、面对突发事件,运用深度呼吸法放松自己。

中学生不健康心理的诱因分析 篇4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诱因

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竞争的激烈和残酷使人们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 处在成长期的中学生也未能摆脱它的影响, 因而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也倍受各界人士的关注。通过各种媒体和网络, 我们可以感觉到现在孩子的心理问题并没有想象得那样美好。因为校园暴力, 学生失足, 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案例层出不穷。这是为什么呢?家长全心全意为孩子, 可以说是忍辱负重、无怨无悔, 可换来的, 却是孩子的不理解。教师呕心沥血, 兢兢业业舍小家为大家。为了孩子的成绩放弃了多少休假机会和亲近家人的时间, 可换来的不全是喜人的成绩。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师, 我反复揣摩, 甚至扪心自问。终于发现了那些有心理偏差的孩子大多是由于受到一些内外诱因的影响而导致出现心理疾病的。由于中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 一旦监护人疏忽没有监管到位, 或没有来得及校正, 就有可能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

所以, 作为家长和教师, 在呵护孩子的成长过程中, 要特别关注与每个中学生发展都息息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如果忽视, 就会后患无穷。因此, 面对当前中学生中出现的一系列心理问题, 我们每位家长, 每一名教师, 都应该深思一个问题, 那就是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和关注了。尤其是担负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的思想政治教师不但要加强关注, 还要进一步研究, 并对一些中学生的心理症状对症施治, 把一些不健康的心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中。

中学思想政治教师肩负着中学生的政治思想引导和健康心理的培养使命, 我们不仅要搞好业务工作, 还要对当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拿出对策, 防治结合。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中学生不健康心理的产生呢?以下是本人从教十余年来对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一些研究和认识, 浅谈如下。

一、教师重视学生成绩, 时常忽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作为教师, 我们总是对学生百般关心呵护, 为了自己的学生而忽视自己孩子的教师比比皆是。因为, 这是我们教师的职业道德, 更是受孔孟思想影响的传统操守。但我们也不能否认, 当前我们的教学模式仍是韩愈总结的“传道, 授业, 解惑”。教师一味地“授业”“解惑”, 缺少与时俱进和大刀阔斧的改革。尽管素质教育正在进一步深入, 但其速度与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相比, 还有待进一步加快。教师不但要关注学生的成绩, 更要重视学生的心理需求。因为中学生也希望有知心朋友, 能互相倾诉, 相互理解, 相互安慰。如果不重视师生之间, 中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则会使中学生觉得非常寂寞, 逐渐产生孤僻心理。所以, 教育者在重视学生成绩的同时, 决不能对学生的心理需求掉以

二、家长忙于生计应酬, 对孩子的心理需求漠不关心或放任自流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 家庭是中学生社会化的最初的重要场所, 家长的品质行为对孩子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除了基因遗传外, 耳濡目染对孩子的影响尤为重要。孟母三迁的故事我们都知道, 就是为了避免耳濡目染的影响。所以说, 家长的品质行为是影响中学生性格形成的重要因素。中学生们知道的许多知识不是在学校里学到的, 而是从爸爸妈妈那里学来的。现在许多家族缺乏文化氛围, 有的家长工作之余忙于喝酒、赌博, 或忙于发财致富, 放松了对孩子的教育, 导致孩子放任自流, 走向堕落;有的家长品行不端, 行为放纵, 对孩子起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更有许多家庭对独生子女采取娇宠态度, 使孩子娇生惯养, 受不得半点艰辛, 遇到挫折便不知所措或心理失衡, 出现偏激行为。即使对小孩严格要求的家长也有不少总想把自己的期待强加给子女, 而对于子女在情感、需要、意志、性格等心理素质方面的培养置之不理。其结果是, 不少中学生对家长采取能骗就骗, 能瞒就瞒的态度, 结果受害的还是中学生。

三、社会环境污染, 导致网络绿色通道缺少有效监控

社会公德意识的低落, 使人们对许多有违道德的行为习以为常, 并因此导致教育的误导和没有及时纠正, 使中学生对行为正确性的认识模糊, 引起说谎、欺骗、偷窃;其次社会上的某些文化娱乐设施成为诱使青少年蜕变的场所, 如青少年是电子游戏厅、网吧里实际消费的群体, 尤其是网络, 对中学生的影响不容忽视。一些不法分子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和受西方思想腐蚀, 建立一些不健康的网站, 上传和播放一些凶杀、淫秽等影视片, 致使不少青少年深陷泥潭, 不能自拔。中毒以后, 便开始行凶、打架、寻求刺激, 一旦执法部门稍有疏忽, 就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导致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

心理焦虑诱因 篇5

1临床资料

本次统计我院收治的368例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现病史里的有明显诱因出现的精神异常进行分类。结果有诱因诱发的精神疾病79例,占21.4%(其中因感情诱发的约占50.5%,各种疾病诱发的约占18%,工作、学习因素所诱发的约占12.5%,金钱因素诱发的约占11%,意外因素诱发的约占8%),无诱因289例,占78.6%。

2心理护理

2.1感情因素诱发的精神疾病

2.1.1吵架:这类患者一般较敏感、多疑、内向,凡事逃避退让,不善于沟通、表达自己,不善于解决问题,鼓励其多与对方沟通,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寻找双方都能接受的平衡点,同时也要丰富自己的知识点,像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如诸葛亮“怡然抚琴退强兵”,让自己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总之,良好的沟通+诚恳的态度+一颗善良、宽容的心,是解决问题的良方。

2.1.2失恋:这类患者因为失恋而心灰意冷,鼓励其确立新的人生目标,寻找新的精神寄托,或重新谈对象,或把注意力转移到工作、学习、兴趣上,享受生活、放松自己、走进自然、克服内心的脆弱,重新思考自己活着为了什么,生命的价值取决于本身,而不是别人,不要让昨天的沮丧影响今天的心情,令明天的梦想黯然失色,要有选择的做一些有益的、有利于身心健康的事情,忘记一些不愉快的、负能量的往事,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会走出阴影,越活越健康。

2.1.3亲人离去:为了从一场深深的悲伤中恢复过来,首先要承认所受到的悲伤和打击,不要掩饰它,然后,可以难过一段时间,接着,我们需要对所受的悲伤做一定分析,这比较难,最后我们会领悟到:失去不一定是忧伤,而是成为一种美丽;失去不一定是损失,也可能是奉献。只要我们抱着积极乐观的心态,失去也会变为可爱。普希金在一首诗中写道:“一切都是瞬间,一切都会消逝,让失去的变为可爱。”

2.2疾病诱发的精神疾病

2.2.1产后抑郁:这类患者性格大都内向,不善表达,再加上环境的改变,从原来的单一变复杂、从以前全家关注的孕妇变成现在全家关心的宝宝,从以前的安静变成现在的嘈杂,加上夜晚睡不好觉和生理上的改变如:生完孩子腰酸背痛等一系列的变化,使患者无法适应而产生负面情绪。此时要认真倾听患者的倾诉,支持和鼓励、安慰患者,借助思考中断或思考取代的方法,如:一个人假装心情很好就容易让心情真的好起来,让感觉更愉快;也可以对着镜子微笑,深呼吸;告诉自己,一切会好起来,努力微笑很重要,主动播种积极的想法是战胜消极情绪的有力手段。总之天播种积极的想法越多活得就越轻松越愉快。

2.2.2术后:这类患者自身对疾病的认识存在片面性,存在误区,或盲目随从,或过分担心,手术都存在风险的,没有达到患者预想的结果,留下一些后遗症或治疗过程中所经历的痛苦让患者惴惴不安,耿耿于怀,无法释然;因此鼓励患者多包容一点、克服困难、配合治疗和护理,多学点专业知识,鼓励家属多点呵护、多点关怀,多一些关于疾病的科学认识,同时医务人员反复、多遍的健康知识宣教,让患者早日解除肉体上和精神上的痛苦,早日身心恢复健康。

2.3工作、学习诱因所引起的精神疾病

2.3.1考试失利:这类患者往往自尊心强、好胜、好强,一点点失意,一次失误就不开心,深深地印在脑海里,胜败乃兵家常事,要拿得起,放的下。每个人都有优缺点,有失必有得,上帝关上这扇门同时会开另一扇窗等。只要做到平衡了,才不会钻牛角尖,陷入困境。不要过高的估计自己的能力,只要把一件件小事做好,总有一天会做大事的。

2.3.2工作压力:工作压力大、工作疏忽、受批评、不公平的待遇等,这类患者有的太追求完美,有的过于马虎,想办法解决,适当转移注意力,让内心强大,提高抵抗力。

2.4金钱的诱因所引起的精神疾病:如欠债、丢东西、买房经济压力大,对这类患者要因材施教,告诉欠债、经济压力大的患者,只有保持身体健康,才有资格去挣钱,还钱。理理思路,摆正态度,诚恳积极的应对,多想些暂缓的办法,先急后缓,告诉哪些被欠的人,我肯定想办法偿还,哪些被欠的人听到这么肯定的回答会放心、理解的。这些都是解决问题的途径之一。对哪些丢东西的人,引用美国总统肯尼迪讲过的话:“我失去的只是部分财物而不是全部,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我的身体是完好、健康的,我还可以再挣。”

2.5暴力、意外因素所引起的精神疾病:如车祸、强奸、抢劫、社会暴力等,针对这类患者要保护好隐私,不能再揭其伤疤,丰富其业余生活,教她们法律知识,学会用法律武器,来捍卫自己的正当权利。

3小结

通过系统的药物治疗和护理,辅以心理疏导,在这368例女患者中,约55%的患者痊愈出院,约45%的患者演变成各种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护理的重点是启发和帮助患者以正确的态度认识疾病和对待疾病,护理人员首先要了解和熟悉患者的病情,要知道患者的哪些表现是异常的,还要通过各种心理护理技术让患者认识到哪些是异常表现、如有可能还要利用现有的相关理论和知识帮助患者认识为什么会有这些异常的表现,如何以坚强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去战胜疾病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对于躯体疾病的患者,还要通过心理护理来减少躯体疾病对心理的影响,预防精神疾病的发生[1]。简而言之,生物学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即内因与外因在精神疾病的发生中共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应注意到二者的作用并非平分秋色,在不同的精神疾病中不同的致病因素起的作用大小不同。而且,许多精神疾病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1]。应激性生活事件、情绪状态、人格特征、性别、父母的养育方式、社会阶层、社会经济状况、种族、文化宗教背景、人际关系等均构成精神障碍的心理社会因素。这些心理、社会因素在精神疾病的发病与转归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1]。以上的病例分析,有诱因引起的精神疾病占21.4%,这个数字一定要引起大家的重视,因此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事情要沉着、冷静、淡定、不大喜、大悲、不走极端,控制自己的情绪,找到事物的平衡点,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要利用家庭、社会的资源解决问题,平时多吸取一些精神健康知识,了解各种应激源的应对方法,缓解精神压力,碰到难题及时请教专业人士,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发了病,及时就医,不侥幸,不偏见,正确的认识自我,认真对待疾病,合理安排生活,学会自我解脱,同时,家属也应给予鼓励、指导、宽容。社会各界更应大力的给予关爱、理解、支持。积极的创造机会回归社会。希望每个人都活在阳光下,活在健康里!

摘要:目的 探讨精神科护理过程中,对哪些有诱因引发的患者采取哪些具体有效的心理护理,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方法 调查厦门市某医院2011年5月至2013年2月精二科四区所收治的368例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现病史里的有明显诱因出现的精神异常进行分类。结果 在各种精神疾病中,有诱因诱发的精神疾病共79例,占21.4%,通过对这79例患者进行认真的病情观察、分析,进行各种针对性的心理健康知识指导,促使患者安心住院接受系统的治疗和护理,在医护人员的紧密配合和共同努力下,最终(55%)痊愈能顺利出院。结论 精神科在临床实际护理工作中,加强各种精神专科知识宣教,针对各种诱因制定出具体的宣教内容,提高对精神疾病的认识水平,能有效预防、减少各种诱因引起的精神疾病。在实际工作中,除了药物治疗必不可少之外,更主要的是针对各种患者进行各种针对性的心理疏导,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并且要反复的普及、宣教各种精神健康知识,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和支持。

关键词:精神疾病,诱因,心理护理

参考文献

上一篇:大豆节本增效栽培下一篇:纳米功能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