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抢救

2024-06-11

手术抢救(精选九篇)

手术抢救 篇1

关键词:颅脑损伤,手术,抢救配合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72例, 其中男54例, 女18例, 年龄1.5~84岁, 平均年龄40岁, 头皮裂伤20例, 颅骨骨折10例, 硬膜外血肿15例, 硬膜下血肿10例, 脑内血肿17例, 合并肢体骨折8例。抢救成活比例占77.8%, 死亡16例, 占22.2%。

1.2 致伤原因及主要急救措施

由外界暴力作用手头部所引起, 以车祸、刀刺伤、高空坠落为主。脑损伤不仅可能直接来自暴力的作用, 还可能继发于暴力作用后的颅内病理过程, 其中常见的原因是颅内血肿。主要抢救措施以手术抢救为主, 辅以输血、补液、复苏、吸氧等措施。

2 物品准备及组织管理

在接到手术通知时, 护士应立即准备好抢救所需物品, 如吸引器、双极电凝、甘露醇、双氧水、生理盐水、平衡液等。患者进入手术室后, 手术护士须迅速准确, 动作敏捷, 沉着果断, 有条不紊的熟练技能, 积极主动配合医师做好抢救工作。一边积极准备维持循环呼吸功能, 一边积极进行麻醉和手术, 做到各项抢救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1]。

3 急救配合

3.1 患者进入手术室后, 护士应积极主动配合手术。

建立两条以上静脉通道, 一条补充血容量, 一条麻醉药点, 在静脉穿刺时应选择留置针头, 避免患者烦躁时挣脱。穿刺部位一般选择足部, 以利手术操作和巡回护士、麻醉师观察方便。

3.2 限制液体入量

单纯限制液体入量对减少颅。脑损伤和颅内高压患者脑组织中水分, 作用虽然微弱而缓慢, 但如液体限制不严则可产生另一种结果, 即明显增加颅内压及脑水肿, 严格控制液体入量对于防止脑水肿进一步加重有重要意义。输液量应控制在正常需要量以内, 液体的种类以平衡盐液为宜。本组患者输入量掌握适度, 无1例加重脑水肿, 发生肺水肿[2]。

3.3 保持呼吸道通畅

在开放静脉通路的同时, 保持呼吸道畅通。配合麻醉师静脉给药, 行气管插管, 给予充分而有效地吸氧, 以改善脑组织缺氧状态。

3.4 备好手术位式

根据手术进路, 迅速备好摆放所需的手垫、头圈、沙垫等, 采取适当卧位。额进路者取仰卧位, 颞进路者取仰卧头偏位, 枕进路者取侧卧位。上好约束带, 避免术中患者躁动影响手术。可采取头高15°~30°体位, 有利于静脉回流, 降低颅内压, 改善脑水肿[3]。

4 洗手护士的配合

4.1 备皮、清洁消毒皮肤及伤口

用中性皂液、大量的生理盐水、双氧水反复冲洗开放的伤口。术中可用稀释的抗生素溶液冲洗, 一般500m L冲洗液+庆大霉素注射液8万单位。本组40例开放性损伤采用此法最低限度地减少了细菌量, 同时注意消毒皮肤用3%碘酒, 避免面部烧伤。

4.2 根据手术步骤配合手术

洗手护士积极准辩无误地传递器械及其他术中用品, 保持手术顺利进行。

4.3 配台麻醉师进行心电监护

密切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的变化。注意患者有无抽搐、呛咳等情况, 应避免兴奋、挣扎、呛咳, 以免增高颅内压及增加颅内出血的机会。

4.4 术中出血应及时输血补充, 防止血容量不足造成低血压影响脑灌

注, 也需防止输液过多造成脑肿胀, 在揿开颅骨瓣以前快速输入甘露醇可使颅内压降低[4]。

4.5 输入甘露醇后注意观察尿量, 准确记录, 随时向医师汇报病情。

参考文献

[1]缪建平, 潘燕红.重型颅脑损伤的监护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 2004, 19 (2) :135-137.

[2]孔飞.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观察及护理[J].现在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6, 15 (21) :3011.

[3]李学芳, 李莺.重型颅脑损伤者并发应激性溃疡的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4, 25 (2) :230.

手术室抢救工作制度 篇2

一、抢救工作迅速,及时,有效,是医疗护理工作中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必须加强抢救工作的科学管理,认真执行规章制度,为患者的生命赢得抢救时机。

二、由护士长或高年资护士担任抢救的组织工作。

三、参加抢救人员必须全力以赴,明确分工,以便抢救工作有条不紊。

四、参加抢救人员必须听从指挥,坚守岗位,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密切配合麻醉医师和手术医师做好各项处置,并认真记录抢救记录单。

五、抢救中所用药品的空安琣均应保留,抢救完毕经两人查对后方可弃去。

六、抢救完毕,除做好抢救记录,登记和终末处理外,还需做好抢救总结。

七、抢救物品必须每日检查,并登记。合格率应为100%。应备有常见抢救预案,各级人员应熟练专科抢救工作。

八、接到外出抢救通知,手术室人员应在指定时间内准备好抢救物品。

北京肿瘤医院 手术室抢救基本流程

一、保持静脉通路的通畅:

(一)检查静脉通路是否能够满足需求;(二)必要时根据医生的要求建立静脉通路;

二、急救设备和物品立即准备到位,确保使用性能

(一)备好急救车、除颤器

(二)备好急救药品、液体

(三)根据需求备温毯、冰块等辅助用物

三、汇报制度的落实

(一)护士要及时向本病区护士长汇报

(二)护士长要立即到现场指挥协调抢救,必要时调人协助并明确参加抢 救人员的职责和分工。

(三)护士长要及时向护理部、医务处、大外科汇报

四、人员分工

(一)台上护士仍在台上配合或待命

(二)台下护士根据医生的医嘱抽药、给药并及时记录

五、严格查对

(一)严格落实三查七对制度、(二)急抢救临时遵医嘱要和医生口头重复(唱药)并和医生一同查对无误后给药

(三)要严格按药品的使用规定给药:剂量、浓度、时间、用法

(四)给药前、中、后要认真查对

六、护理表格书写:

(一)严格按护护理文书记录管理制度执行(如下)

1.护理文书是患者病情转归过程的科学记录,是诊断、治疗、科研的资料也是法律依据,因此对护理文书必须认真妥善的保管。

护理文书由当班护士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记录工作。

2.各种护理文书的书写应做到“四要”:即书写要完整,字迹要清楚,记录要及时,要运用医学术语。

3.护理表格中各项眉栏要填写完整,一律用蓝钢笔正楷书写,内容按要求用红蓝钢笔书写,页码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不能涂改,签名处要签全名。

4.各种记录内容要求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各种护理文书记录需由护士长检查后方可入病历存档。

5.护理部定期对全院的护理文书记录进行抽查并记录抽查情况,总护士长定期对所属护理单元的护理文书记录进行抽查并记录抽查情况。6.护理文书按要求在规定地点保存,超过保存期限销毁时,应有销 毁记录。

(二)严密观察术中变化

1.注意观察出入量的变化:及时根据医嘱更换液体,以免液体走空;认真准确记录出入量;观察尿袋并及时更换、准确记录。

2.注意观察病人的体位和皮肤:避免因抢救导致病人电烧伤等皮肤损伤;严禁在术中使用热水袋!使用冰袋时注意用治疗巾包裹,不可直接防于病人的皮肤上并注意检查冰袋开口处要密封好、有无破损以免冰水外渗。3.注意观察环境:非本手术间抢救人员一律不得在手术间;尽量保持环境的整齐,忙而不乱;不用的线路(电刀线)和管道可适当归整,以便利抢救。

七、和麻醉医生、手术医生的核对抢救记录根据

(一)出入量要准确、时间要一致

(二)用药时间、剂量、用法要准确、一致

(三)血压等生命体征的记录要准确、一致

(四)除颤等特殊抢救的记录要准确、一致

(五)字迹要工整、不可有涂改;要执行人本人签名;

(六)做好抢救小结

八、和病房、或恢复室或ICU的交接班

(一)交病历、影象学资料、衣物

(二)交术中出入量和交班时的液体

(三)交皮肤并共同查看皮肤及输液部位并签字

创伤性休克的手术室抢救护理体会 篇3

随着交通的飞速发展,交通事故造成的创伤越来越多,创伤性休克是外伤患者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手术室是为患者提供手术及抢救的场所,要求手术室的医护人员工作反应灵敏、快捷、准确判断、及时治疗。笔者就2009年2月~2011年3月手术室抢救创伤性休克的护理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以供同仁们参考。

1临床资料

本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平均年龄13~70岁。颅脑损伤15例;骨盆骨折并腹部脏器破裂18例;胸腹部及其他多处损伤17例。经抢救本组病例全部存活。

2急救护理

2.1立即安置患者,测量血压、脉搏。用休克指数(脉搏/收缩压mmHg)来监护血压。正常休克指数为0.5,严重休克>2.0。观察神志和表情、皮肤的色泽温度、周围循环等。创伤早期,机体代偿功能尚好,动脉血压相对稳定,脑缺氧较轻,患者一般神志清楚,但烦燥不安。随着休克的加重,进入失代偿期,表情淡漠,甚至昏迷。取头侧平卧位,头部抬高15°,下肢抬高20°,以增加回心血量,利于循環功能的恢复[1]。

2.2及早发现休克的早期症状

2.2.1神志与表情:创伤和失血早期,机体代偿功能尚好,患者神志一般清楚,精神紧张或烦躁焦虑,随着休克的加重,进入失代偿期,患者脑组织供血逐渐减少,缺氧加重,表现为表情淡漠,意识模糊,感觉迟钝,甚至昏迷,因此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与表情。

2.2.2脉搏、血压与脉压差的观察:休克初期,脉搏加快,随着病情的进展,脉搏细速出现心律不齐,休克晚期脉搏微细缓慢,甚至摸不到。血压与脉压差,初期由于代偿性血管收缩,血压可能保持或接近正常。因此,严密观察脉搏与血压的变化是抢救休克的关键。在抢救过程中,每隔15~30min测量血压1次,并作好记录,直至血压稳定后,可减少测量次数。在休克晚期,应每隔5~10min测血压1次,直至稳定[2]。

2.2.3呼吸及尿量监测:大部分休克患者均伴有呼吸频率及幅度代偿增加,当出现呼吸加深、加快或变浅不规则,并出现鼻翼扇动,提示病情恶化,应严密观察及时处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鼻内分泌物,对呼吸骤停者行人工呼吸,应用中枢兴奋剂,配合医生气管插管,给予辅助呼吸及高浓度吸氧。尿量的监测是护理工作中观察、判断肾脏毛细血管灌流量的一项重要指标之一。此患者在抢救中,一律放置导尿管,并每小时测量一次尿量,如每小时尿量少于20ml,说明肾脏血液灌流量不足,提示有休克。如经抢救治疗后每小时尿量恢复至30ml时,为休克缓解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在抢救的过程中,监测尿量极为重要。

2.2.4体温:休克患者体温一般偏低,如患者突然体温升高表示有其他感染,要及时报告医师。

2.3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有效通气严重创伤患者常常伴有呼吸道梗阻,以致窒息。护士可用耳听伤员的呼吸、了解有无通气不良、观察口唇有无苍白或紫绀、胸廓运动是否对称。如发现患者呼吸时发出高而尖的喉鸣音时,应有预见性地警惕气道的不完全性阻塞,应迅速清除口咽部的分泌物、呕吐物、血凝块等,拉出舌头,必要时作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窒息可很快解除;如发现患者口唇苍白或紫绀,胸廓运动微弱或消失时,应警惕开放性或张力性气胸,此时,应迅速封闭开放气胸,并在医生到来前做好行胸腔闭式引流的准备[3]。

2.4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休克早期反映不出危险情况,很容易耽误病情,护士应有预见性地对休克早期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在医生未下达医嘱前使用16~18号套管针迅速建立2~3条静脉通道,防止低血压所致脑缺氧、心跳骤停和肾功能损害等恶性循环的发生。若遇有头部、上肢损伤的患者应选用下肢的大隐静脉,若遇下肢、腹部损伤的患者应选用上肢的血管及颈外静脉,以免输入液体从腹部或下肢血管损伤处流入腹腔或体外。一般血压升到10.7Kpa,输血、输液速度适当减慢,避免发生水肿、心衰和血压过高导致再出血。在患者循环代偿期血管充盈程度尚好,尽快建立两条以上的静脉通道,快速扩容。最好于测量生命体征时同时进行,争取在第1个小时内避免死亡。注意选择有效的输液部位,要选用上肢静脉穿刺。输液速度与患者的失血量密切相关,必要时加压输液输血。若遇静脉穿刺困难应果断行静脉切开或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以保证液体的输入量,在静脉穿刺成功的同时,留取血标本、查血型、配血及必要的血液检验,为输血及手术做好准备[4]。

2.5尿量监测:一般休克病人都应置无菌导尿管保留导尿,以便准确记录每小时尿量,休克加重时,尿量少,当成人尿量达30ml/h以上时表示循环状态好转。

一例山羊难产手术抢救体会 篇4

1 发病情况

母羊精神沉郁, 不停起卧、徘徊、呻吟。由于畜主已拉出一前肢, 胎儿早已死亡, 如不再及时采取有效助产措施, 将危及母羊生命。

2 诊断

首先将母羊固定, 操作之前用1%KMnO4水溶液浸泡手消毒, 再用此溶液消毒母羊外阴。用右手中、食两指探摸胎儿, 只能摸到胎儿皮毛, 通过反复触摸, 初步分析诊断是横位, 如是正位可摸到胎儿头部 (口、鼻) 。如实倒位可摸到羊尾。

3 助产

首先将母羊卧地前高后低的姿势, 此母羊胎儿横位, 不能像母牛难产可直接将右手进入子宫内, 可把前肢送回子宫内重新纠正胎位。由于该母羊体型瘦小, 骨盆腔狭窄, 又是第一胎, 直肠检查只能进两指, 阴道子宫也只能进入2~3指, 检查深度大大受到限制。根据笔者几十年处理母牛难产实践经验, 只有采取碎胎, 化整为零。如强行硬拉, 不但不能拉出胎儿, 不可危及母羊生命。而碎胎工具受到限制, 不能用刀, 只能用尖勾进入子宫内。为此决定就地取材选用钢筋弯尖勾 (建筑钢筋扎架, 所用的一种工具) 。首先将已拉出的前肢再尽量向外拉至外阴部切断, 用左手触摸胎儿另一前肢, 再用已消毒的尖勾沿着左手中、食指背面进入子宫, 直接勾住胎儿前肢, 再拉出左手后慢慢向外勾拉, 经过反复多次操作, 最后将此前肢拉出。由于是横位, 成功拉出此前肢, 照样不能拉出胎儿, 其手术目的为了减少母羊子宫内的体积、创造空间条件更有利于操作。接着采取减少胎儿体积措施, 照样用左手触摸胎儿腹腔, 挡住子宫一面, 以免损伤子宫, 再用尖勾沿着左手指直接勾破胎儿腹腔, 经过反复多次操作将胎儿内脏勾空为止, 最后将胎儿腰椎勾断, 再将胎儿前部勾出一起带出整个胎儿。手术成功后, 为防止母羊术后感染, 肌注青霉素240万单位, 每天上下午各一次, 连用三天。

4 体会

创伤性休克患者急诊手术的抢救护理 篇5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39例, 女13例, 年龄15~72岁。在急诊室经抗休克治疗后, 收缩压均<80mm Hg, 脉压<20mm Hg, 呼吸功能障碍15例。致伤原因:车祸34例, 高处坠落伤11例, 利器伤7例, 其中颅脑损伤13例, 胸腹脏器损伤19例, 骨盆骨折合并脏器损伤6例, 全身复合伤14例。

1.2 结果

经急诊手术治疗后, 48例抢救成功, 4例因重度复合伤抢救无效死亡。

2 抢救要点

2.1 继续抗休克治疗,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

接诊病人后, 立即查看原有静脉通道是否通畅, 快速建立第2、第3条静脉通道, 必要时中心静脉置管, 快速输液和输血, 补充血容量。输液的部位要选择表浅较粗的静脉, 如上肢的肘正中静脉、下肢的大隐静脉。中心静脉置管一般选择锁骨上静脉, 颈内静脉, 可供输血及中心静脉压的测定。合理安排输液的顺序, 先快速输入晶体液:生理盐水、平衡盐, 再给予一定比例的胶体液:羟乙基淀粉、琥珀明胶、全血、血浆等, 以维持胶体渗透压。对于大失血为主的休克, 快速大量输血是抢救成功的关键。为保证输血的速度, 根据患者的病情, 遵医嘱可使用加压输血器, 据观察200m L血液最快滴注时间为4min, 在短时间内为患者补充大量血液, 以维持病人有效循环血量, 达到扩容的目的, 为手术及抢救成功赢得了时间。

2.2 保持呼吸道通畅, 迅速给予气管插管

在建立有效循环的同时, 松解衣领, 开放气道, 负压吸引, 迅速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呕吐物及血块等, 确保呼吸道通畅。巡台护士协助麻醉师气管插管, 机械辅助呼吸。

2.3 配合医生手术止血

根据病情、创伤部位及拟定的术式, 摆置适当的体位。准备必要的手术设备、器械、敷料及手术耗材, 迅速配合医生进行有效的外科手术止血。

2.4 病情监测

2.4.1 心电监护

密切观察病人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变化, 若SPO2<90%, 立即采集动脉血标本进行血气分析, 警惕ARDS的发生。

2.4.2 观察皮肤色泽及温度变化

休克早期, 患者皮肤、口唇粘膜苍白, 四肢湿冷, 休克晚期可出现发绀, 皮肤呈花斑状, 补充血容量后, 四肢转暖, 末稍循环恢复。

2.4.3 监测尿量变化

尿量的多少直接反映肾血液灌流情况, 间接提示全身血容量是否充足, 术中留置导尿管, 密切观察尿量及颜色变化, 每小时尿量<25m L, 表明肾血流量不足, 尿量>30m L, 表明循环状态良好, 休克有所改善。

2.4.4 监测术中出血情况

根据吸引器的吸引量及使用纱布情况, 评估病人的出血量。每块10×20×8的纱布吸血量为15m L, 为补液输血提供依据。

2.4.5 监测中心静脉压

大量快速补液输血时, 应监测中心静脉压, 其正常值为5~10cm H2O, 若>5~10cm H2O, 表示心功能不佳, 并有并发肺水肿的危险, 若<5~10cm H2O, 说明补液量不足, 应继续加快输液速度。

2.5 保暖

休克患者由于组织灌注不良, 可有体温偏低、胃寒现象, 要给予适当的保暖措施, 以改善末稍循环, 增加组织灌注量。输入的液体和血液温度接近室温, 对病人进行有效遮盖, 以维护病人正常的体温。

3 体会

创伤性休克患者伤情复杂, 变化快, 医护间的密切配合, 规范有效的抢救措施、认真细致的病情监测, 娴熟精湛的急诊手术是抢救创伤性休克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一例多发伤患者手术抢救的护理配合 篇6

1 病例介绍

患者, 谢海兵, 男, 31岁, 因外伤后致全身多处流血、神志障碍约30 min于2010年10月22日20:00由我院急诊科平车送入ICU (重症监护病房) 治疗。入院时查:体温36.8℃、脉搏130次min、呼吸24次/min、血压85/45 mmHg、血氧饱和度88%, 患者神志昏迷, 右枕部有一约4 cm裂口, 活动性出血, 右眼眶上方有一3 cm裂口, 双瞳孔等大等园, 直径约3 mm, 右侧下颌角部肿胀;右颈部可见一2.5 cm横行裂口;右上肢肿胀、畸形, 夹板固定, 纱布包扎, 有血液渗出, 右下肢短缩畸形, 右大腿肿胀;右小腿有一长约16 cm裂口, 骨折端外露;左侧手掌有一约6 cm横行裂口, 入院后立即给予静脉输液、输氧、多巴胺升压, 留置导尿管、重症监护、告病危、禁食、记24 h尿量, 积极术前准备, 通知手术室护士、麻醉师。22:50接入手术室, 快速建立两条静脉通道、心电监护, 协助麻醉师快速而平稳的诱导, 使患者尽快进入麻醉状态, 配合麻醉师行桡动脉穿刺和深静脉穿刺, 并妥善固定以保证静脉通畅。于21:20在全麻插管下行头部清创缝合+眼睑裂伤清创缝合+剖腹探查+部分肠切除+右肱骨开放复位钢板内固定+右胫骨外支架固定+VSD膜负压吸引+右股骨髁骨牵引术+右手清创缝合术, 术中予积极补充血容量、抗休克、纠酸、纠正电解质、降颅压、护脑、止血、抗感染等治疗, 手术顺利, 麻醉满意, 术毕于03:40送出手术室返回ICU。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术前准备。当值班护士接到手术通知单后, 立即通知麻醉师, 要迅速安排好有关人员, 并在最短时间内准备好急救和手术所需要的一切器械, 如气管切开包、氧气设备、麻醉用品、急救用品、呼吸机、心电监护仪、敷料、药品、吸引器、电刀等, 常规术前备血。

建立静脉通道, 及时补充血容量, 快速有效地恢复血容量, 在这救治多发伤休克中的地位很重要, 是抢救成功的关键[1]。患者安置在手术室后, 护士立即建立两条或两条以上的静脉通道, 一般选用20号和18号留置针。穿刺部位应选择血管粗、易穿刺、易固定的部位, 尽量使上下肢静脉开放, 备大量输血、输液及给予抢救药物。输液、输血必要时加压输注, 补充有效血容量, 一旦休克得以纠正, 可根据患者的情况调节合适的输液速度, 避免因为输液速度过快而导致急性肺水肿、心力衰竭等。大量输液时要注意组织的养合状态, 血红蛋白不宜低于60~80 g/L, 血球压积不宜低于25%。对严重出血、创伤性休克患者应尽快输血, 以满足组织生理需氧水平;避免缺血缺氧而导致重要的脏器功能损害[2]。

生命体征监测患者进入手术室常规接迈瑞-7000型监测仪监测体温、脉搏、血氧饱和度、血压及心电图监测, 同时建立中心静脉压的监测, 这样既能快速扩容, 又能了解血容量的补充情况, 还可监测心功能, 另外还进行桡动脉穿刺置管行平均动脉压及尿量的监测, 术中根据动脉压和静脉压补充液体, 准确计算出入水量。

2.2 术中手术配合

2.2.1 巡回护士配合

(1) 接患者入手术室, 并与护士做好各项交接登记, 严格执行核对制度。

(2) 配合麻醉师进行气管插管, 保持呼吸道通畅, 保证氧气的有效供给;注意输液量成分及速度, 观察患者有无呼吸急促、畏寒以及血压、脉搏的变化, 及时处理输液输血反应;注意观察麻醉用药情况, 做到合理用药:

(1) 先输入平衡盐液, 如有休克应尽快输血; (2) 根据情况应用脱水剂及利尿剂, 观察尿量, 观察有无急性肾功能衰竭; (3) 控制好血压, 有利于术中止血, 必要时应用止血药物。

(3) 及时准确地供给手术中所需的各种物品;密切观察和掌握患者生命体征的动态变化, 及时报告手术医生和采取必要的措施, 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4)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 由于多发伤病情危重, 参加抢救的人员多, 上台手术医生多, 容易出现差错, 要做到心中有数。术中的口头医嘱必须两人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术中所有用药必须查对清楚后再用, 用后空安瓶不能扔掉, 要放在空盒内或统一放在治疗盘里, 以备查对;术中所用物品未经巡回护士同意任何人不得拿出手术间;输血时要经两人核对无误签字后再输入, 严密观察有无输血反应。

(5) 为防止异物遗留体腔内, 术前器械护士、巡回护士要严格清点器械、纱布、纱球、缝针及各种物品, 并做好详细记录, 对术中添加的各项物品敷料要及时准确记录, 术前、关闭体腔前和关闭体腔后做到3次认真核对, 确保患者的安全, 术前两人签名, 术后核对后两人再签名。

2.2.2 器械护士配合

(1) 器械护士提前15~30 min洗手, 整理好器械, 与巡回护士清点器械、物品, 根据手术步骤依次摆好手术器械。 (2) 配合手术时应保持头脑清醒, 精力集中, 应对患者的病情及手术步骤有充分的了解, 对台上的器械数量、种类及敷料的使用做到心中有数, 防止遗漏。 (3) 随时观察手术进展, 根据不同的手术及解剖层次, 及时、主动、准确的传递器械、物品, 与术者默契配合, 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多处伤手术风险大, 不明部位的探查往往会碰到难以预料的大出血或损伤, 器械护士应准确地为手术医生提供器械, 使手术医生镇定自如、情绪稳定、顺利完成手术。 (4)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 手术器械和敷料用高压蒸汽灭菌, 不能高压蒸汽灭菌的用低温等离子灭菌, 在整个手术过程中, 医生护士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软组织伤、颅脑外伤与开放性骨折等部位污染严重, 冲洗与扩创不彻底, 术中操作不严格容易导致术后感染。手术无菌操作是手术成功和术后无感染的重要环节。

3 体会

多发伤伤势重、病情急、变化快, 特别是在夜班, 时间急、人手缺, 要求手术室护士有很强的的急救意识, 在短时间内迅速准备所需的手术器械、敷料等。抢救器材的准备是抢救成功的前提和保证, 手术室内一切药品器械等设备应保持性能良好状态, 并由专人管理、定数量、定期检查、消毒和维修。护士应熟悉各类药品的作用、剂量、用法和各种器械的使用, 做到及时准确, 有条不紊、合理分工、相互协作、紧密配合, 实施有效的抢救措施。作为手术室的护士应用扎实的理论实践基础, 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 即要有熟练的操作技术, 又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及同情心, 即要有敏锐的观察力, 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又要有较强的应急能力, 不断学习新业务、掌握新技术、提高抢救水平。为抢救患者赢得最佳的抢救时间, 提高治疗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韦颖屏.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急救护理现代[J].护理学报, 2008, 15 (2) :44-45.

[2]陈玲.创伤患者手术抢救的护理配合[J].当代护士 (学术版) , 2011 (2) :86-87.

手术抢救 篇7

1 临床资料

我科85例创伤性休克患者, 其中男性患者45例, 女性患者40例。创伤性休克的原因:锐气或者钝器伤者35例, 车祸伤者50例。患者总计有脾脏破裂者11例, 多处受到骨折者65例, 颅脑受损者8例。临床综合表现为:血压下降 (收缩压<90mm Hg, 舒张压<60mm Hg) 、神志冷漠、肤色过白或发绀、呼吸过快、脉搏细速、皮肤湿冷、尿量过低 (成年人尿量低于30m L/h) 。

2 手术护理配合

2.1 对呼吸道的护理

保持患者呼吸道顺畅, 呕吐者立刻把头偏向一旁, 预防呕吐物进入气道, 导致患者窒息。护士要马上去除患者口腔或者呼吸道内的分泌物, 而有意识的患者要鼓励患者自身轻轻并且有效地把呼吸道内血液、分泌物和另外的污物咳出。对患者进行鼻导管吸氧, 有需要时可采用呼吸机辅助患者呼吸[1]。

2.2 设置静脉通道

最好应用16G留置针来穿刺, 静脉通道最少开通两路, 选择相对比较粗直、有弹性、血流教丰富、容易固定的血管, 比如大隐静脉、前臂贵要静脉应该作为首选目标。但是开放性伤口的患者要非常留意, 输液要避开已经受伤的肢体远端。16G留置针的管径粗能够立即恢复血容量, 还有一路逐渐注射各类要控制速度的药物, 需要时将行颈静脉切开, 能够快速输液并且监测中心静脉压。针对怀疑可能有骨盆骨折者, 纠正休克后要严密控制输液量。此外, 在静脉穿刺以后, 要立刻采集患者血液的标本 (生化、血常规、凝血以及交叉配血的血标本等) 。

2.3 做好手术前的准备, 严格按照手术室的制度进行检查

准备抢救器械, 连接电刀吸引器, 电话联系各个备班人员。严格执行医师口头医嘱, 并且复述一次, 手术完成以后提醒医师告知医嘱。进行手术以前、体腔关闭前后以及皮肤全部缝合以后4个时间点时, 值班护士和洗手护士要一起清点手术台上的物品, 仔细填写护理记录。手术中增加的物品两人检查以后立刻记录, 手术台上落下的物品要集中存放在固定的位置, 方便清点。加入遇上危重病患, 备班人员没有到位, 医师要立刻上台手术, 手术医师和值班护士要一起清理物品, 同时填写手术护理记录, 防止耽误手术时间, 待备班人员到来时再进行换班交接。

2.4 紧密配合手术

立刻抑制活动性出血以及抢救患者的生命是手术的最终目的。复合伤是创伤性休克患者通常存在的症状, 所以急诊护士要掌握各种手术的步骤以及手术进展情况, 准确无误地传递医疗器械, 配合医师的操作要灵敏, 当必要时要担当助手帮助医师进行手术。手术开始前就知晓手术需要用到的器械及专用物品, 并且做好准备, 保障手术顺利完成。因为创伤性患者手术十分紧急, 创面较大, 出血量较多, 手术中要用较多的敷料, 因此要认真清点。比如深部比较大的动静脉出血采用大止血钳夹闭来止血;而四肢大出血时, 采用电动止血仪来止血。

2.5 稳妥的固定每个引流管

在患者手术完成以后, 要协助医师稳妥的固定好每个引流管, 并且放置在正确的地方, 以防脱落或者液体逆流。粘贴好每个引流管的标示, 并且标注好安管的时间。认真记录在手术护理的交接单, 方便和病房护士之间的交接。

2.6 手术间以及手术后器械的处理

因为患者病情非常危急, 没有时间做相关的检验。所以必须严格实施标准的预防措施, 才能够有效防止交叉感染, 保证患者以及医护人员的医疗安全。器械要严格按照感染手术的标准, 做好明确的标注, 然后送到供应室做统一处理;手术床和各种物体表面要采用含氯消毒液来擦拭;手术间要开启紫外线进行半小时的消毒。

3 结论

对创伤性休克患者在手术室进行急救护理配合是降低伤残率、减少病死率的关键环节。推迟抢救四分钟, 患者的生存率就会下降11%[2]。所以, 医院制定适合的应急方案, 手术室护士熟悉丰富的急救知识以及熟练的技术, 医护之间默契的配合, 是为患者获得救治和争取抢救时间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尹冬玲, 吴晓华.创伤性休克的手术室抢救护理配合[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09, 5 (2) :58.[1]尹冬玲, 吴晓华.创伤性休克的手术室抢救护理配合[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09, 5 (2) :58.

手术抢救 篇8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医学研究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00例创伤性休克患者为观察对象,男54例,女46例,年龄18~67岁,平均(54.5±6.4)岁。患者致伤原因包括:6例锐器伤,24例坠落伤,10例挤压伤,10例爆炸伤,50例交通意外伤。按照患者入院顺序单双数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且两组观察对象基本临床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1)呼吸道护理。护理人员应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保证呼吸道通畅,避免误吸呕吐物,诱发窒息。对患者实施鼻导管吸氧护理,如有需要可进行呼吸机辅助呼吸。

(2)开放静脉通道。常规留置16G针进行穿刺,至少开通两条静脉通道,选择容易固定、血流较为丰富、有弹性、比较粗直的血管。然而,对于开放性创口患者,则需要加以关注,输液过程性需要绕开受伤的肢体远端。

(3)加强手术准备,严格执行手术室管理制度。手术室护理人员应做好手术准备工作,严格执行口头医嘱,并复述一次,完成手术后需要提醒医生告知医嘱。术前、关闭体腔前后和皮肤全部缝合以后等时点,洗手护士和值班护士需要对手术台上的物品进行清点,并准确填写手术记录。手术过程中增加的物品需要做好检查和记录工作,手术台上落下的物品也应进行要集中保管,从而方便清点。

(4)加强手术配合。复合伤症状的创伤性休克患者,需要急诊护士全面掌握手术进展情况和手术治疗程序,如有需要还应做好手术医师的助手。手术治疗前了解手术所需专用物品和医疗器械,做好相关准备工作,保证手术的顺利开展。

(5)手术后和手术间的器械处理。护理人员需要严格执行相关预防和控制措施,保证医护人员和患者自身的安全。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定,做好手术标记工作,并做好统一规范处理。

1.3 观察指标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即外周白细胞<4×109/L或>12×109/L,动脉血PCO2小于4.27kPa,呼吸频率>20次/min,心率>90次/min,体温<36℃或>38℃。诱发原因包括复苏延迟、感染、休克、严重创伤等。器官衰竭评定标准为同时存在上述两种情况[1]。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17.0软件分析和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通过x2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其他数据资料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法进行统计学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50例观察对象护理满意度、死亡率、治愈率和多脏器功能衰竭发生率等观察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3 讨论

创伤性休克具有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病情危急等特征,因而患者临床治疗的关键就在于迅速恢复意识,避免发生脏器功能衰竭[2]。创伤性休克的发生与患者的出血量、损伤程度和损伤部位之间存在直接联系,因而急诊救治过程性需要对患者伤情进行准确迅速的判断[31。对于创伤较为严重的患者,院前急诊救治的关键在于预防创伤所致的低血容量休克,补充血容量,做好伤肢外固定,最大限度地限制患者活动,止住活动性的外出血,保护呼吸道通畅等等[4]。创伤性休克治疗的关键在于恢复其组织器官的血液供应功能,解除微循环内因血管收缩所致的组织灌注不良现象[5]。

创伤性休克患者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在于抢救治疗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以及创伤的严重程度和创伤的器官类型,若不属于致命性伤害,则需要立即解除休克,补充血容量,改善循环系统功能,纠正酸中毒,改善重要脏器功能紊乱现象。本次医学研究在创伤性休克患者手术治疗过程中,应用系统的手术室抢救护理配合措施,实现了临床护理工作的规范性、手术过程中病情的动态监测及静脉通路的快速有效建立,保证患者手术过程的顺利进行。全程规范化抢救护理配合是现代新型抢救护理模式,是促进患者病情康复的先决条件,能够降低患者多脏器功能衰竭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尹冬玲,吴晓华.创伤性休克的手术室抢救护理配合[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9,5(1):14—15.

[2]吴雪赞.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25—26.

[3]张莹莹.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救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2):31—32.

[4]李红利.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救及护理[J].中国伤残医学,2014,8(12):205—206.

手术抢救 篇9

对于如何进行此类病例的抢救护理经验较少。本文所选病例为一幼儿患者术后首次拔出口插管后发生窒息, 二次插管后转入ICU监护治疗, 在ICU期间再次发生拔管窒息现象, 最终抢救成功顺利转科出院。此病例对于ICU如何成功进行幼儿拔管后窒息的抢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1病例介绍

患儿, 女, 住院号:201506501, 14月龄, 出生即被发现上腭部裂开合并小下颌畸形、耳道闭锁。2014年在南京儿童医院行小下颌矫正手术。本次以“先天性腭裂”收治我院手术治疗。2015年3月14日患儿在全麻下行“腭裂修补术”, 术毕半小时待神志清醒后给予拔出口插管, 患儿立即出现严重喉头水肿, 口唇紫绀, 心率下降, 给予重新置气管插管, 转ICU监护治疗。入科后给予密切监护, 呼吸机应用, 镇静等治疗措施。3月15日8:40给予患儿脱机, 脱机吸氧条件下患儿基本生命体征平稳, 血气分析提示氧合良好, 11:00在口腔科主任、ICU主任、麻醉科主任及ICU护士长在场情况下, 再次给予拔出口插管, 拔管后患儿立即出现呼吸费力、吸气相哮鸣音、血氧饱和度下降、口唇紫绀, 给予开放气道、面罩加压给氧后症状好转, 但考虑危险性大再次给予气管插管, 继续给予呼吸机应用, 镇静、营养、严密监测等治疗。3月17日9:00给予患儿脱机, 自主呼吸平稳, 生命体征平稳, 15:00在多方医护人员配合下再次给予拔出口插管, 拔管后给予置入鼻咽通气道, 呼吸道通畅, 呼吸平稳, 吸氧情况下氧饱和度维持在98%, 生命体征平稳, 继续加强监护。3月18日患儿生命体征平稳, 带鼻咽通气道转回口腔科病房, 3月20日拔除鼻咽通气道后当日出院。后回访患儿情况良好。

2护理

2.1拔管前的准备

2.1.1呼吸道的管理:妥善固定, 对于幼儿口插管固定目前因无相应的固定器材, 固定方法以双胶带交叉固定方法适宜, 同时配以镇静药物应用, 防止脱管。适度湿化, 使用呼吸机时湿化液温度为30~35℃为宜, 温度应较成人减低, 防止气道灼伤, 雾化时可选用0.45%生理盐水进行, 可不加药物或加少量痰液稀释剂如盐酸氨溴索。适时吸痰, 幼儿咳痰能力较成人差, 再加镇静的作用, 患儿插管过程中容易发生痰液堵塞, 需加强吸痰, 选用直径为口插管内径1/2的吸痰管, 过细吸痰效果不佳, 及时评估, 根据评估结果该患儿2~3 h吸痰1次, 吸痰压力小于100 mm Hg, 吸痰时间小于15S, 动作轻柔。

2.1.2患儿准备:拔管前至少4~6 h停止使用镇静剂, 保证脱机前患儿神志清醒, 同时做好患儿的心理护理, 减少患儿哭闹, 减少耗氧, 可和她聊天, 讲故事, 给予抚慰和轻轻拥抱, 使她有安全感, 保证情绪稳定减少痛苦。除拔管过程中, 在患儿清醒时尽可能的不要使用约束, 减少患儿的恐惧及抵抗心理。脱机后至少半小时查血气, 保持动脉氧分压维持在80~110 mm Hg, 二氧化碳分压维持在35~45 mm Hg, p H7.35~7.45, 剩余碱±3[1], 同时患儿生命体征正常, 未出现心率快, 血压高等情况。拔管前保证一路通畅的静脉通路, 拔管前30 min预防性给予使用地塞米松。

2.1.3用物准备:抢救用具, 包括:听诊器、吸引器、呼吸机 (待机状态) 、小儿吸痰管、小儿用呼吸气囊及面罩、小儿用喉镜及气管插管、小儿口咽通气道或鼻咽通气道、吸氧用具、紧急气管穿刺针、输液用具、胶布、无菌手套。抢救用药, 包括:肾上腺素、阿托品、地塞米松、多巴胺、碳酸氢钠、丙泊酚、咪唑安定等血管活性药物及麻醉用药。用物准备的原则主要是将所用可能发生的意外所需抢救用物及药物放到触手可及处, 有条理不混乱, 方便抢救人员随时准确的取得。

2.1.4护理人员准备:至少两名抢救经验丰富的ICU护士在场, 能熟练的配合拔管、再插管、小儿心肺复苏、小儿静脉穿刺、吸痰、呼吸机操作、小儿呼吸气囊使用等操作, 其中至少有一名护士能全面知晓所用用物的摆放位置, 能及时提供所需用物。

2.2拔管中的配合

2.2.1患儿体位摆放:拔管中患儿的体位至关重要, 既要保证体位合适, 方便医生拔管及操作, 方便护士吸痰, 又要保证患者气道通畅, 防止严重缺氧窒息的发生, 同时还要保证患儿安全。最佳的体位应为斜坡位, 肩下垫枕, 气道伸展, 患儿四肢要给予妥善的约束, 防止患儿踢闹造成意外。

2.2.2人员站位的工作安排:因为患儿无法在拔管中进行有效的配合, 易哭闹, 为防止意外的发生, 最佳的人员安排应为五人配合。具体的工作分配:撤去床头, 由一名主要负责拔管的医生位于患儿头端, 该医生除负责拔管外, 还需完成拔管不成功时的再插管工作, 最好由麻醉科医生或有小儿插管能力的ICU医生担任。一名有经验的资深ICU护士处于患儿右侧头端负责吸痰, 配合拔管、再插管等工作, 同时观察监护仪情况, 及时汇报患儿生命体征情况。一名主要手术医生或ICU医生处于患儿左侧头端, 负责拔管过程中双手固定患儿双肩, 防止患儿抵抗做起, 同时该医生需观察手术区域有无出现问题, 如本文术后患儿就需观察口腔术区情况, 有无出现舌后坠等情况, 所以需要对患儿病情手术十分了解的医生担任。患儿双脚两侧各需一名护士站立, 在拔管过程中配合固定患儿身体, 防止患儿翻身、踢闹, 如出现抢救, 配合进行抢救, 处于这个位置的护士主要负责抢救过程中各种抢救用物及药物的传递, 所以需熟悉各种用物药物的摆放位置。五位医护人员都必须掌握小儿抢救的各项技能, 如小儿心肺复苏、静脉给药等。同时拔管过程中如条件允许可有儿科医生在场指导小儿用药及抢救。

2.2.3拔管过程:拔管过程中应固定好患儿身体, 给予患儿充分吸痰, 同时吸尽气道及口鼻腔分泌物, 去除固定胶带后由站于头端的医生彻底吸净痰液后拔出口插管, 头端右侧护士观察监护仪数值, 整个拔管动作应轻柔, 减少刺激, 拔管后再次给予吸痰, 吸尽口腔内分泌物并给于口腔清洁。

2.3拔管后的监护

2.3.1病情变化的观察处理:拔管后要重点观察患儿的面色口唇情况及生命体征情况, 观察有无出现面色口唇发紫, 有无出现喉头水肿哮鸣音, 有无出现氧饱和度下降等缺氧窒息情况。一般喉头水肿在拔管后2~3 h发生, 也可立即发生[2,3]。该患儿就是拔管后立即出现明显哮鸣音等喉头水肿症状, 视情况严重程度给予再插管处理或鼻咽通气道使用。

2.3.2鼻咽通气道的护理:鼻咽通气道使用过程中主要应防止管道堵塞及管道脱出。我们在使用过程中应使用胶带妥善固定, 并注意交接班, 关注导管深度, 对于患儿专人看护, 防止拔管, 但要避免镇静药物的应用。在带管过程中, 应及时进行管道内吸痰, 及时吸出分泌物, 该患儿在置鼻咽通气道过程中管道内分泌物量多, 每小时都需吸痰, 吸痰过程与口插管吸痰一致, 注意吸痰时间及动作力度。鼻咽通气道带管过程中也应加强雾化, 可以给予面罩雾化器, 手扶给予患儿进行雾化, 使用鼻咽通气道过程中, 患儿床边也应备好插管用物及抢救用物, 呼吸机呈备用状态, 便于及时使用。

3体会

此患儿最终抢救成功, 顺利转出ICU, 未出现拔管后严重的并发症, 主要成功经验在于四点, 一是做到了严密监护和科学的气道管理;二是抢救用物用具准备充分到位, 使用时随手可取, 减少了窒息及缺氧时间, 整个过程没有任何的时间耽误;三是各位抢救人员配合得当, 每个人分工明确, 各司其职, 整个过程有条不紊, 未出现任何的混乱场面;四是在带管监护期间做好镇静护理及患儿的心理护理, 能使患儿最大程度的配合治疗护理, 未出现监护过程中的护理意外。此次救治过程为我们今后如何成功救治此类患儿提供了宝贵经验。

关键词:幼儿术后,窒息,ICU,护理

参考文献

[1]唐秋兰.婴幼儿心内直视术后气管插管内安全吸痰的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 20 (5) :635-636.

[2]盛卓人.实用临床麻醉学[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7:226.

上一篇:起跑线下一篇:开发过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