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活动主题

2024-08-28

实践活动主题(精选十篇)

实践活动主题 篇1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讨论老年人生活现状的问题。我想问问同学们你们想了解哪些相关问题呢?”学生各小组讨论(想知道些什么),然后开始交流选择题目、小组分工、制订活动计划(准备怎么去了解,用什么方法)、填写表格,完成预期任务。按照上面的流程上课时,我发现同学们上课的积极性不高,更谈不上学习兴趣了。每次只有几个比较优秀的同学在不停地发言,其他学生似乎都做了陪衬。

课结束后,我思索着这节课肯定哪里出现了问题。可是问题出在哪呢?在评课时,听课的几位老师对我的课进行了点评,使我逐渐感到:这节综合实践课主题的选择进入过于简单,没有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缺少进一步研究的价值和内容,从而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只是为了配合老师的上课。在其他老师的点拨和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后,我认识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研究性内容选择合适的主题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为此,我作了如下的思考和实践: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研究主题选题要能够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结合当地实际;要指导学生选题有一定深度和广度;要关注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对课题的选择。

二、结合学生实际,引发学生探究兴趣确定研究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新课程,是以学生自主选择、直接体验、研究探索的学习为课程基本方式的非学科性课程,正以它的实践性和生活化日益受到学生的欢迎和老师的关注。它是一门有别于学科课程的新型课程。实际上这种学习活动也的确存在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只是没有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挖掘,并且这种学习具有不可替代作用。

1.研究主题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我们所有人生活于自然中,但是我们的教育却往往让学生远离现实世界,封闭在课堂内,课堂学习成为隔离学生与世界的屏障。因为这是我们每个人都会面临的问题,使学生有一种强烈好奇和求知欲。在上课刚出示题目后,就有学生问:老师,我的爷爷奶奶和我们生活在一起,但我从来没有注意他们的生活情况。我说:“是啊,和我们最亲近的人照顾我们的人往往被我们所忽略,只有在我们痛失他们的时候我们才知道他们对我们多么重要。”在第二堂课学生汇报课上,同学们汇报了自己的观察记录。在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了解了相关的知识。

2.主题活动的选题要和当地实际结合

虽然全面开展素质教育已经响亮地喊了几年,但是无论是社会还是家长,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那种根深蒂固的单一追求以分数为主的片面教学仍然存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主题的选择、教材的编写都从学生生活着的当地选择,就是为了打破这种片面教学,树立全面的学习观和教学观,真正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选择当地的教育资源作为学习内容的一方面一定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定能够引起家长和社会的思索。

例如,《新疆的民俗风情》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大主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本地13个民族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民族组建探究小组进行深入的主题研究。因为各探究小组研究的民族不同,在小组汇报的时候通过自己汇报,听取汇报扩大了对新疆各个民族的了解。

3.在确定研究主题时要注意学生的兴趣所在

如果一个人能够对一项事物感兴趣, 那么从自身就会有无穷的动能,所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选题要注意学生兴趣,更应培养学生兴趣。坚持学生探究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探究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理念。在该课程刚开始时,由于学生和教师受传统思维的定式影响,教师在选择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时候,只注意学生的兴趣,而可能缺少学生兴趣的培养,教师不能代替学生选择。

党员主题实践活动 篇2

(1)党员主题实践活动的作用。党员主题实践活动是基层党组织在党员教育管理中,有目的、有领导、有计划地组织党员结合行业特点和本单位的工作实际,围绕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而开展的一系列旨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活动。开展这一活动,一方面为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提供了舞台,如“党员服务周活动”、“我为党旗添光彩活动”;另一方面把党员作用与经济发展联系起来,促进了生产力发展。如“党员先锋岗活动”、“党员扶贫活动”。

(2)党员实践活动的操作。开展党员实践主题活动应抓好四个环节:一是选好主题。要根据改革开放的要求和实际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以及党员关注的难点问题,确定活动的主题。二是抓好教育。要把教育贯穿党员主题活动的全过程。三是加强管理。要制定目标,加强考核评比,不断丰富内容,完善形式,强化活动效果。四是抓好骨干。党员干部要在主题实践活动中起表率作用。

实践活动主题 篇3

“大成本”,意即“综实”主题活动需投入大量的时间、大量的人力、大量的财力。看各级行政部门评奖出来的课例、看网站上洋洋洒洒的案例、看各类培训讲座上拿来示范举例的精品……那精美的插图、动辄几万言的文本、各种数据表格、短则一月长则一年半载的历程,让普通一线教师是“可怜未老头先白”“未曾开展已吓死”。而“综实”教师,基本都是身兼数职,要贯彻落实“综实”课程,达到国家课程开设的初衷,谈何容易。

此外,“大成本”主题活动因为历时长,学生难以长久保持兴奋状态;“综实”教师要得到来自同事、家长、社会方面的支持,沟通协调工作不可少;积累的大量资料,要及时分类、整理、交流、评价;大量资料的保管问题也不容忽视;还有就是我国现有师资队伍的素质、师生比例方面的问题等等,都是制约“综实”课程常态实施的瓶颈。

其实,“综合实践活动课并不复杂,它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做,在做中学”(郭元祥语)。所以,能不能从主题活动的规模着手,先让活动“瘦”下来,以“小、快、好”为活动设计宗旨,轻装上阵,使该课程达至常态化呢?笔者试从“小成本”主题活动开发的角度,探讨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化实施。

“小成本”主题活动周期短,学生由始至终保持浓厚兴趣;活动规模小,加大了“综实”教师驾驭课程的能力;资料精小,易于转化成其他利于班级建设的“副产品”;活动效果立竿见影,课程实施达到良性循环,实现常态化。

下面结合实例谈谈“小成本”主题活动开发的操作。

一、结合学科教学内容生成“小”主题

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多为兼职,他们通常还担任着语文或者英语、数学等学科的教学任务。结合学科教学内容生成新的“小”主题,是减轻教师负担,整合教育资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综实”课程常态化的有效途径。

如,根据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中的“宽带网”生成一个小主题活动。语文教材中的要求是让学生了解五岳和五大淡水湖的资料;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上网等途径搜集更多的我国名山大川的资料,从文字、图片、视频等角度感受祖国的山水风光,撰写文章抒发内心感受,制定保护自然资源的计划书等等。这个“遍游名山大川”的主题活动经过整合,既涵盖了语文学科的要求,又符合了“综实”课程宗旨。

二、结合学校生活生成“小”主题

校园生活多姿多彩,校园活动“综实”化,既可深化活动的内涵,又可落实“综实”课程常态化。如,结合我校的推广校园朗读文化活动,有的老师就和学生一道开发了“朗诵精品知多少”“朗诵艺术家成名之路”“朗诵技巧知多少”“校园雏鹰争章”活动。经过“综实”化后,从图案设计指导、雏鹰争章个人计划书、“雏鹰展翅”征文等角度开展活动,是一举两得之措。

三、结合班级事务生成“小”主题

学校即社会,班级建设过程中往往有许多小事发生,抓住契机,生成活动,以“综实”化手段解决问题,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结合“学习材料”,生成“小”主题

“综实”学习材料有很多可以现成借鉴使用的素材,但毕竟地区之间、学校之间千差万别,全盘照搬既不可能也没必要,教师可以使用“切割、添加”等手段改造“学习材料”,量体裁衣,保障“综实”课程正常开展。

案例:《银行存折设计》

学生对象:四(5)班

活动时间:一周(开展了两次活动)

活动背景:开学第一天,班主任重新安排了座位。我发现孩子们放假回来后各方面的表现都有很大的进步。就让组长把我随堂奖励的情况记录到各个小组的“工分册”上去。当我说“这次寒假的作业全部都能依时上交的,每人奖励10颗红星,请组长记录下来”时,几个小组的组长都面露难色:没有现成的本子。

于是我就地取材,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如何设计“工分册”。

首先我把册子中的主要项目板书,例:

然后指导学生设计封面,板书封面必要内容:册子的名字。

最后指导组长要注意发挥小组各成员的特长,综合利用各种资源,设计出具有本组特色的小册子来。

一周后,展示各个小组的成果。由各个组长在全班展示介绍设计的小册子,大家一起评选出最优的作品。在汇报的过程中,我在每个组长接受完后安排一个采访:这次活动,你最感谢的人是谁?

组长们一个接一个上台介绍作品,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他们都给小册子起了各种不同的名字:“成长的痕迹”“百万富翁之家”“星星银行”等等,体现了孩子们的童真与追求;汤宝茹感谢他们组的黄艳芳(一个学习成绩平平的学生),因为那个漂亮的封面出自她的手;鲍颖琳感谢自己的妈妈,因为“成长的痕迹”这个好听的名字是妈妈帮忙想的,还有漂亮的封面材料也是妈妈提供的……

孩子们在这样简单的活动中懂得了综合利用资源,懂得了感恩,还感受到了创造的乐趣和团体的力量。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选择策略探究 篇4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的根本出发点是学生发展的内在需要,其根本价值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要实现这个目标,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选择就尤为重要。那么主题应该怎样来选择,才能实现这个目标?

一、根据社会背景确定主题

我们是活生生的人,生活给了我们无限的源泉,使我们充满希望,而这个活生生的生活,它的发展是与当地的社会背景有关的,正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社会生活环境与人的发展密不可分,综合实践活动又是以人的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因而,社会生活背景应成为我们选择、确定主题时一个重要依据。

“慈孝文化”历来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首创私学,就把“孝”放在教学首位。之后,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提出国家要“申之以孝悌之义”。他们都把慈孝作为伦理道德的基本规范。汉文帝刘恒身体力行,仁孝闻天下;西汉小黄香身暖其亲之衾,号曰“天下无双”;当今好儿郎张辉捐肝救母,入选全国好人榜……他们都在诠释慈孝这两字的深刻含义。“慈孝文化”在中华民族的生存和繁衍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如今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利益关系凸显,各种文化思潮纷纷涌现,传统文化价值观日益受到挑战和冲击,使得我们的学校、家庭、社会舆论导向在青少年的教育中片面地强调了知识和能力而忽视了传统道德教育,造成了青少年群体的道德滑坡。慈孝———这生生不息、绵延千年的人类传统美德出现了严重的缺失与危机。

弘扬慈孝文化,传承慈孝美德,这有利于提升他们的精神素养,有利于促进学校的发展,有利于祖国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有利于社会各方面的和谐发展。而把慈孝教育融入综合实践活动更是如鱼得水,因为慈孝教育不仅涉及到认知,还涉及到情感、行为,它单靠讲与听是不够的,还必须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因此,“弘扬慈孝文化,传承慈孝美德”综合实践活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根据时代要求确定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应该符合时代的要求,只有紧跟当今时代潮流,它才会有生命力,它的主题才是鲜活的,才有价值。不然,它就失去开展的现实意义。

随着科技的发展,交通越来越发达,马路拓宽,汽车越来越多,开得越来越快。疯狂的引擎声呼啸而过,带来了回头率的同时更成了马路杀手!超速、超载、闯红灯、酒后驾车、醉酒驾车、随意便更车道、无照驾驶……如此多的交通违法行为,换来的是血的代价:“5·7”交通惨案,肇事者胡某是杭州某高校学生,曾获得杭州首届卡丁车大赛冠军,而其在接受采访时也不讳言常和朋友飙车。遇难者谭某,2002年考取浙大通信工程专业,以优秀毕业生身份毕业,担任硬件工程师。两个原本幸福的家庭就此破碎;两个多月后,“8·5”惨案发生。在杭州莫干山路111号门口,斑马线黄色的底色在很远处就能看到,在斑马线上散布着10颗红色的爱心图案,旁边写有“爱的路上有你,有我”的温馨提示。然而,就在4日晚间9时许,一辆浙江车牌的黑色机动车,将正在此处横穿马路的一名年轻女孩撞出20来米,被撞女孩随即被送到附近的新华医院,终因头部受伤严重,经抢救无效身亡……

看到这些情况,我们震惊了,学生震惊了,文明行车迫在眉睫。学校前一阶段,选择宣传文明行车的活动,受到学生的喜欢。

又如关于小学生使用手机的调查活动,这对于我们农村学校的孩子就没什么意义,不能让孩子们感受活动的意义,而作为城巿里的学生,父母工作较忙,小学生使用手机,怎样文明使用手机等可以进行调查,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好。所以活动开展要因地制宜,因生制宜,因需要制宜。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选择,教师就要从它的本质出发去思考:该怎样使学生们把所学的知识、技能更好地运用到实践活动中,解决实际的问题,实现实践活动的价值。

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确定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它与学生的生活密不可分,只有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它的开展才具有生命力,才会让学生喜欢,活动才会达到预期的目标,因此,主题的选择,还应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根据班级、学校实际情况设计活动。

学校一直以来都是以民族器乐教学作为龙头,坚持“以艺冶性”的育人宗旨,逐步形成艺术育人、活动育人的办学特色。用音乐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引导学生走进民族文化的殿堂,接受民族精神的熏陶,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中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和健康的道德情操。几年来,学校的民乐队在“快乐学琴”的氛围中不断发展壮大。他们还经常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大舞台,在各种大型文艺晚会中展演。自从民族乐器进课堂以来,三至五年级的学生基本上能独立演奏一种以上的民族乐器。学校浓厚的民乐文化积淀,为这次综合实践活动的成功开展奠定了基础。

“走进民族乐器王国”这一主题和我们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校园文化紧密贴合,所以受到了师生们的一致认可。更重要的是,“民族乐器”这一主题内容确实也有可深入研究的价值,例如,笛子虽然大家都很熟悉,但是从来没有去深入研究过它的历史、由来、构造等,有许多知识对同学们来说是空白的,这样的研究活动是有必要的、可行的。

四、根据学校的情况确定主题

慈溪阳光实验学校是一所寄宿制的学校,学生的家庭条件普遍比较好,拥有私家车的比例达到90%。每当周五放学、周日返校,学校的校门口成了车辆的海洋,虽然学校在周五让一部分学生坐校车回家,但还是严重影响周边的交通,车辆互碰、行人受伤等现象时有发生。每当周五、周日学校门口总会出现堵塞现象,严重影响学校的正常运行,还对周边的交通带来许多压力,这已成为学校、家长、交警等多方面面临的头痛问题。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我们开展“行车与文明共行”的活动。通过这次活动,使学生、家长、学校进行了互动,孩子们通过实地采访、跟踪调查、观察、讨论等,不仅对平常不文明行车的危害有了新的清晰的认识,而且使他们从小掌握文明行车的方法,使学生学到文明行车的知识,长大成为一名文明的驾驶员,同时也能成为一名安全行车的监督员,为营造一个文明的行车环境出一份力。更可喜的是提高了学生家长文明行车的意识。活动使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性得到充分发挥,自觉性、能动性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综合实践能力得以锻炼,社会责任感得到了增强,具有很强的实效性。我们这个活动主题的确定及活动的开展,得到了学生、家长、学校及社会的大力支持,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五、根据家长的特点确定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有它自身的特殊性,它具有时间的开放性、地点的开放性,因此,活动的开展不能像平时上课那样,要使它达到目的,有时除了学生个体之外,还必须依靠其他力量,尤其是学生家长的配合,因而,设计活动主题时,还应考虑家长的特点,我们还应发挥家长的作用。如,开展“行车与文明共行”的活动,结合现在由于私家车的增多,道路建设滞后,一部分驾驶员素质较低,乱停乱放,违规行驶,酒后驾车,造成重大交通事故的发生。让家长一同去交警队走访,一同上街拍摄,了解不文明行车的危害,家长通过参与活动,文明行车意识也有了提高,这是我们活动的一个目的,因而,确定主题时,还可以根据家长的特点来确定。

学习实践活动主题 篇5

宋新华

“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书育人质量,建设和谐校园”

郊区乡党委和教育局党委对抓好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高度重视,制定并下发了《郊区乡开展第三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意见》、《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并召开了动员大会,全乡4个学校党支部书记参加了大会。许书记在会上就做好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提出了具体要求,为我们开展深入学习实践活动指明了方向。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选择策略探究 篇6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的根本出发点是学生发展的内在需要,其根本价值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要实现这个目标,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选择就尤为重要。那么主题应该怎样来选择,才能实现这个目标?

一、根据社会背景确定主题

我们是活生生的人,生活给了我们无限的源泉,使我们充满希望,而这个活生生的生活,它的发展是与当地的社会背景有关的,正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社会生活环境与人的发展密不可分,综合实践活动又是以人的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因而,社会生活背景应成为我们选择、确定主题时一个重要依据。

“慈孝文化”历来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首创私学,就把“孝”放在教学首位。之后,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提出国家要“申之以孝悌之义”。他们都把慈孝作为伦理道德的基本规范。汉文帝刘恒身体力行,仁孝闻天下;西汉小黄香身暖其亲之衾,号曰“天下无双”;当今好儿郎张辉捐肝救母,入选全国好人榜……他们都在诠释慈孝这两字的深刻含义。“慈孝文化”在中华民族的生存和繁衍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如今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利益关系凸显,各种文化思潮纷纷涌现,传统文化价值观日益受到挑战和冲击,使得我们的学校、家庭、社会舆论导向在青少年的教育中片面地强调了知识和能力而忽视了传统道德教育,造成了青少年群体的道德滑坡。慈孝——这生生不息、绵延千年的人类传统美德出现了严重的缺失与危机。

弘扬慈孝文化,传承慈孝美德,这有利于提升他们的精神素养,有利于促进学校的发展,有利于祖国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有利于社会各方面的和谐发展。而把慈孝教育融入综合实践活动更是如鱼得水,因为慈孝教育不仅涉及到认知,还涉及到情感、行为,它单靠讲与听是不够的,还必须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因此,“弘扬慈孝文化,传承慈孝美德”综合实践活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根据时代要求确定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应该符合时代的要求,只有紧跟当今时代潮流,它才会有生命力,它的主题才是鲜活的,才有价值。不然,它就失去开展的现实意义。

随着科技的发展,交通越来越发达,马路拓宽,汽车越来越多,开得越来越快。疯狂的引擎声呼啸而过,带来了回头率的同时更成了马路杀手!超速、超载、闯红灯、酒后驾车、醉酒驾车、随意便更车道、无照驾驶……如此多的交通违法行为,换来的是血的代价:“5·7”交通惨案,肇事者胡某是杭州某高校学生,曾获得杭州首届卡丁车大赛冠军,而其在接受采访时也不讳言常和朋友飙车。遇难者谭某,2002年考取浙大通信工程专业,以优秀毕业生身份毕业,担任硬件工程师。两个原本幸福的家庭就此破碎;两个多月后,“8·5”惨案发生。在杭州莫干山路111号门口,斑马线黄色的底色在很远处就能看到,在斑马线上散布着10颗红色的爱心图案,旁边写有“爱的路上有你,有我”的温馨提示。然而,就在4日晚间9时许,一辆浙江车牌的黑色机动车,将正在此处横穿马路的一名年轻女孩撞出20来米,被撞女孩随即被送到附近的新华医院,终因头部受伤严重,经抢救无效身亡……

看到这些情况,我们震惊了,学生震惊了,文明行车迫在眉睫。学校前一阶段,选择宣传文明行车的活动,受到学生的喜欢。

又如关于小学生使用手机的调查活动,这对于我们农村学校的孩子就没什么意义,不能让孩子们感受活动的意义,而作为城巿里的学生,父母工作较忙,小学生使用手机,怎样文明使用手机等可以进行调查,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好。所以活动开展要因地制宜,因生制宜,因需要制宜。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选择,教师就要从它的本质出发去思考:该怎样使学生们把所学的知识、技能更好地运用到实践活动中,解决实际的问题,实现实践活动的价值。

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确定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它与学生的生活密不可分,只有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它的开展才具有生命力,才会让学生喜欢,活动才会达到预期的目标,因此,主题的选择,还应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根据班级、学校实际情况设计活动。

学校一直以来都是以民族器乐教学作为龙头,坚持“以艺冶性”的育人宗旨,逐步形成艺术育人、活动育人的办学特色。用音乐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引导学生走进民族文化的殿堂,接受民族精神的熏陶,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中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和健康的道德情操。几年来,学校的民乐队在“快乐学琴”的氛围中不断发展壮大。他们还经常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大舞台,在各种大型文艺晚会中展演。自从民族乐器进课堂以来,三至五年级的学生基本上能独立演奏一种以上的民族乐器。学校浓厚的民乐文化积淀,为这次综合实践活动的成功开展奠定了基础。

“走进民族乐器王国”这一主题和我们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校园文化紧密贴合,所以受到了师生们的一致认可。更重要的是,“民族乐器”这一主题内容确实也有可深入研究的价值,例如,笛子虽然大家都很熟悉,但是从来没有去深入研究过它的历史、由来、构造等,有许多知识对同学们来说是空白的,这样的研究活动是有必要的、可行的。

四、根据学校的情况确定主题

慈溪阳光实验学校是一所寄宿制的学校,学生的家庭条件普遍比较好,拥有私家车的比例达到90%。每当周五放学、周日返校,学校的校门口成了车辆的海洋,虽然学校在周五让一部分学生坐校车回家,但还是严重影响周边的交通,车辆互碰、行人受伤等现象时有发生。每当周五、周日学校门口总会出现堵塞现象,严重影响学校的正常运行,还对周边的交通带来许多压力,这已成为学校、家长、交警等多方面面临的头痛问题。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我们开展“行车与文明共行”的活动。通过这次活动,使学生、家长、学校进行了互动,孩子们通过实地采访、跟踪调查、观察、讨论等,不仅对平常不文明行车的危害有了新的清晰的认识,而且使他们从小掌握文明行车的方法,使学生学到文明行车的知识,长大成为一名文明的驾驶员,同时也能成为一名安全行车的监督员,为营造一个文明的行车环境出一份力。更可喜的是提高了学生家长文明行车的意识。活动使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性得到充分发挥,自觉性、能动性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综合实践能力得以锻炼,社会责任感得到了增强,具有很强的实效性。我们这个活动主题的确定及活动的开展,得到了学生、家长、学校及社会的大力支持,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五、根据家长的特点确定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有它自身的特殊性,它具有时间的开放性、地点的开放性,因此,活动的开展不能像平时上课那样,要使它达到目的,有时除了学生个体之外,还必须依靠其他力量,尤其是学生家长的配合,因而,设计活动主题时,还应考虑家长的特点,我们还应发挥家长的作用。如,开展“行车与文明共行”的活动,结合现在由于私家车的增多,道路建设滞后,一部分驾驶员素质较低,乱停乱放,违规行驶,酒后驾车,造成重大交通事故的发生。让家长一同去交警队走访,一同上街拍摄,了解不文明行车的危害,家长通过参与活动,文明行车意识也有了提高,这是我们活动的一个目的,因而,确定主题时,还可以根据家长的特点来确定。

小学阶段的综合实践课程,国家没有指定教材,作为指导教师在选择主题时,必须考虑这些情况,才能使综合实践活动真正成为学生在实践中学,才能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

四川铁通举行主题实践知识答题活动 篇7

8月10-14日,公司所属单位中层以上干部和部分党员162人,参加了主题实践活动知识的学习和答题活动。

为组织好此次活动,公司纪委作了安排布置,下发通知,对参加答题的人员范围、时间等提出要求。所属各单位均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认真组织省分公司及所属单位领导班子成员、纪检干部及部分党员参加了学习和答题活动,并上报活动信息。

浅谈围绕单元主题设计实践活动 篇8

在近几年的《品德与生活》教学中, 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围绕单元主题设计实践活动的优越性, 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育教学效果, 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设计实践活动要做好结合文章。

一、设计实践活动要与儿童生活和年龄特点相结合。

教学活动是建立在教与学的双向主体积极性基础上的一种充满乐趣的活动, 这种乐趣是师生通过合作和创造性劳动, 获得良好教学效果所产生的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 设计的活动要从儿童生活和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切入, 注重儿童在真实生活中的感受、体验、探究、交流和领悟, 让儿童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 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 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生活, 培养儿童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情感, 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自己拿主意》主题单元时, 我策划设计了“红领巾小超市”活动, 让学生多一些自主的选择, 多一些独立的思考, 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 做一些简单购物的表演, 从中学会自己拿主意, 激发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使学生在实践中长知识, 长本领, 懂得了挑选东西的时候, 要有自己的理由, 遇到问题的时侯, 要有自己的办法, 在试一试中, 使学生从不会到会, 从会到做得更好, 慢慢地学会了自己拿主意, 通过召开“小超市购物经验交流会”, 使学生学会了许多购物的技巧, 享受到自信与成功带来的快乐。

二、设计实践活动要与教材中的图片相结合。

在课堂教学中正确地利用教材中的图片、情境对话、旁白、人物、提示语, 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提高认识,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陶冶和感染, 图片、照片可以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形象化、趣味化, 使学生更容易接受, 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国旗国旗真美丽》主题单元时, 我策划设计了“人人争当升旗手”活动, 通过指导学生观察欣赏教材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天安门升旗仪式和学校升旗仪式图片, 看到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天安门广场, 在联合国大厦、边防哨所、世界领奖台上、珠穆朗玛峰上……激发了学生尊敬、爱护国旗, 使学生懂得了五星红旗升起, 标志着祖国的尊严、主权、荣誉和希望, 我又通过播放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上人们自觉肃立致敬的录像给学生看, 引导学生遵守礼仪规范, 激发了学生进一步了解有关国旗、国徽、国歌知识的兴趣, 引发学生去了解天安门国旗班叔叔的故事, 引导学生“人人争当光荣的升旗手”, 把爱五星红旗, 爱祖国落实到行动中去, 通过指导看图, 以图明理, 辅导开展活动, 引导学生把明白的道理变成自觉的行动, 达到知行统一的教育效果。

三、设计实践活动要与本地的中华传统美德相结合。

挖掘本地丰富的教育资源, 如我们的家乡是汉孝子董永的故里, 有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 在教学二年级下册《献出我们的爱》主题单元时, 我策划设计了“人人争当小孝星”活动, 引导学生从小学会爱心回报, 把自己的爱心落实到一个个实际行动中, 一句甜甜的话, 一杯暖暖茶, 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 不向父母乱要钱, 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 外出或回到家向长辈主动打招呼, 在日常生活中, 做父母的小帮手, 从小学会关爱、学会感激, 体验付出带来的快乐。设计组织开展了“星期天我当家”活动, 主动帮父母打扫房间, 学会买菜、做饭、洗衣服、照顾老人等, 体验父母工作的辛苦, 获得家庭生活的真实感受, 明白孝敬父母的道理, 养成热爱劳动的品质, 学会体谅父母, 学会生活自理, 从而更尊敬长辈, 孝顺父母, 养成从小关心他人的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四、设计实践活动要与学生身边的环境相结合。

《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 (实验稿) 》中要求学生感受身边环境对自己生活的影响, 知道爱护家庭和公共环境卫生, 节约水、电、纸张等资源, 能为保护周围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 有初步的生态意识, 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我爱绿树、我爱蓝天》主题单元时, 我策划设计了“人人争当环保小卫士”, 组织开展帮助父母打扫家庭环境卫生, 学会养花, 学会垃圾分类处理, 收集废旧电池, 爱护花草树木, 不随地吐痰, 不乱扔废纸屑, 同时设计开展“人人争当节约小能手”活动, 引导学生开展以“节约一滴水, 一张纸, 一粒米, 一度电”为主要内容的“四个一”节约资源活动, 引导学生从身边做起, 从点滴小事做起, 从小养成节约资源, 保护环境的环保意识和良好行为习惯。

五、设计实践活动要与儿童喜爱的游戏相结合。

游戏是小学生最喜爱的活动, 它的内容丰富多样, 形式生动活泼, 融趣味性、娱乐性、竞争性、教育性等多种功能于一体, 符合儿童身心特点, 对于开发学生智力, 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等, 都有积极重要的作用, 如我在教一年级下册《我有许多好朋友》主题单元时, 设计了“猜猜他是谁”的游戏, 想一想谁爱提问题, 发言最积极, 谁最讲卫生, 爱清洁……在教学《我有两件宝》主题单元时, 设计了“会说话的手”游戏, 手能代替嘴, 手能代替眼睛, 使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尽情参与, 积极动脑, 使学生越“玩”兴趣越高, 思路越广, 自信心越强, 教育教学效果越好。

六、设计实践活动要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相结合。

如学生比较喜欢看电视, 在教学中把人们喜闻乐见的电视节目迁移到活动中, 根据“焦点访谈”让学生谈一谈如何爱清洁、讲卫生;根据“实话实说”节目, 让学生说一说心中的烦恼;根据“新闻联播”, 讲一讲身边发生的新闻故事。设计开展“人人争当小记者”活动, 演一演课本中的小故事等, 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引导学生寻找一个“岗位”, 扮演一个角色, 获得一种感受, 明白一个道理, 养成一种品质, 学会一种本领, 从而提高自己的全面素质。

实践活动主题 篇9

关键词:职校生,主题班会,社会实践活动

一、职校生现状评述

职校阶段是学生长知识、 长身体的关键时刻, 学生在心理、生理上都将发生比较大的变化, 他们思想比较单纯, 这一阶段学生的思想、学习、行为易于分化, 如何更好地引导他们, 使之在觉悟、行为方面朝着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 是个颇重要的问题。 引导得法, 这些学生就会朝着健康方向发展, 把握不好, 就会步入歧途。

大部分职校生都是中学学习期间学习成绩比较落后的学生, 他们自认为是普教筛选剩下的, 自觉低人一等, 部分学生还有自卑心理。 这一代孩子都是独生子女, 家庭过于宠爱, 使他们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进入职业学校以后, 他们没有升学方面的压力, 于是各种不良习气和缺点就完全暴露无遗。 没有奋斗目标, 学习就变为应付, 当天和尚撞天钟, 违反校纪校规事件屡有发生, 慢慢偏离正常生活的轨迹。 作为职业学校的班主任, 如何把学生带进正常轨道, 让学生调整心态, 适应环境, 以后从容走上社会, 是最大的难题之一。

我所带中职班级有名男生, 开学没多久, 就认识一批其他系的学生称兄道弟, 后来为了义气, 聚众打架, 后果比较严重, 当时学校和家庭都对该学生花大量时间进行了教育, 看起来效果不错, 但是到学期结束, 该学生多门功课不及格, 假期里还在身上做了大面积文身, 最后只能退学。 对于此类学生, 总是感到家长和老师怎么说教都是苍白无力的, 假如在班级教育中能更好地融入适合中职学校的社会实践活动, 这样的情况会大大改观。

二、职校生的社会职业倾向性

在当前形势下, 大多数职业学校毕业生成了众多企业争抢的受欢迎人才大, 许多专业, 如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模具设计和制造专业、会计专业等, 这些热门专业毕业生的平均月薪甚至超过应届大学本科毕业生。 中职学生的就业率不仅高于高职, 更高于重点大学毕业生。 从数据看, 好像是中职就业热, 但是一旦经济危机到来, 从失业的可能性看, 中职生相对于大学生更易感受到裁员冲击的阵痛, 而且从失业人数看, 是最庞大的。 中职生就业存在就业过于依赖学校、择业信心不强的特点。

在中等职业学校, 约有58.6%的职校毕业生通过学校推荐和介绍找到第一份工作, 这个比例超过全体毕业生的一半, 并远远超过通过其他途径找到工作的比例。 职校生的择业信心并不是很强, 一方面有社会的原因, 另一方面有职校生自身的因素。 当前, 部分学生由于自身对社会不了解, 对自己能力缺乏正确的评价, 以及从中职学校联系单位安置学生的高比率中不难发现, 市场对技术工人的需求量比较旺盛, 但是就业质量不高, 就业层次都比较低, 出现信心不足的情况。 因而学校在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的同时, 也要加强心理教育, 班主任可以利用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择业信心, 使学生在校期间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和工作中。

三、为什么一般情况下职校主题班会的教育效果难以久远

主题班会, 表达方式多种多样, 但在现实工作中, 其内涵基本相同。主题班会是班级教育活动的形式之一, 是班主任根据教育、教学要求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主题、围绕主题开展的一种班级教育活动。通过主题班会澄清是非、提高认识、充实非智力因素, 对促进学生的成长和树立人生观都有重要的作用。一般情况下, 各层面学校, 包括中小学和高校的主题班会的设计, 往往偏重于主题班会本身操作过程的布局。不可否认, 传统主题班会形式纷呈, 确有可取之处, 在培养学生的德育方面都取得不同程度的成果。这种主题班会尽管可能会请进来, 似乎带有实践的意味, 然而由于时空的限制, 学生不能接触社会, 身临其境, 主题班会的教育效果难免会受到一定的影响。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及现代化经济大潮中新生的思想观念和新生的文化观念形成的冲击, 学生不满足于学校书本知识和单纯的校园生活, 他们对直观生动的社会实践活动充满期待和向往。因此, 主题班会形式的创新就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

四、主题班会融合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的要义在于实践性, 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 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 要求学生积极参与主题活动, 在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社会生活。 社会实践活动强调富有活力的教育活动过程, 关注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的丰富多彩的德育体验, 其活动方式与活动过程、评价与结果均具有开放性, 这是主题班会融于社会实践活动的可行性条件。社会实践活动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随着实践活动的不断展开, 学生对主题班会的目标认识和目标体验不断深化, 思想火花迸发, 生命的洪流不断激荡, 新的活动目标和活动主题不断生成, 主题班会的形态随之不断完善。

社会实践活动形式多种多样, 常用的有访问调查、社会角色参与、公益活动等, 结合中职特点, 主体班会应偏重法制教育及就业辅导。

以法制教育为例, 首先可以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 通过视频、网络、微信等, 提供给学生相关的节目, 分辨哪些行为是合法的, 哪些是违法的, 并讨论制止这些行为的方法及以后遇到类似的违法行为我们该怎么办。 近阶段, 针对学生的网络犯罪时有发生, 特别是利用打工手段骗取学生钱财。 本班曾有两名女生在“58同城”上找暑期工, 对方要先转账付费, 再给工作机会, 付费后再也没有任何消息, 此时学生才知道自己上当受骗了。 在给予学生的资料中就有相关内容, 通过主题班会学习讨论后, 大家对此类事情都提高了警惕。 接着, 可以带着学生走进劳教所社会实践, 请相关人员给学生现身说法, 给予学生警示, 从思想上敲响警钟, 立足防患于未然。 利用班会课, 通过社会实践让学生达成共识:要做好公民, 必须学法、知法、守法。

体验式主题德育活动的设计与实践 篇10

一、做好课前准备, 引导初步感悟

主题活动的实施并不能只依靠课堂, 而要将课前和课后活动和课中探究有机结合起来, 而我们从以往的主题德育活动的实施来看, 大多数教师则只注重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忽视了课前准备活动对学生德育发展的重要性。其实,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不仅需要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渗透, 还需要以主题德育活动为中轴, 将课前活动和课后活动有机地整合起来。

在组织学生完成课前准备活动时, 首先要根据活动主题而精心设计课前准备活动, 以“学习雷锋精神”的主题德育活动为例, 教师预设的课前准备为:了解雷锋;收集雷锋故事;说说自己对雷锋精神的认识。通过上述课前活动让学生在了解雷锋及其经历的基础上更好地体会雷锋精神, 为实践雷锋精神奠定基础。其次, 课前准备活动要切实可行且要符合学生的需要。以“感恩在我心”的主题实践活动为例, 我设计的课前准备活动为:从生活中观察感恩的事件;收集生活中的感恩故事;说说自己该如何去感恩。通过这样的课前活动让学生用眼睛去看, 用耳朵去听, 用心灵去感受, 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感受“感恩”主题。

在设计课前准备活动中, 为更好地促进课中探究活动的有效进行, 教师还要注重结合活动主题引导学生做好相应的准备。如在“保护环境爱我校园”的主题活动中, 教师需要学生准备好课前对学校的环境调查资料, 通过调查资料的对比来让学生感受环境的变化, 明确保护环境的主题。应该说, 课前准备环节是保证课中主题德育探究活动实施的基础, 虽然教师不必和学生一起经历课前准备活动, 但要向学生明确课前活动任务, 从而保证活动的有效进行。

二、课中引导活动, 丰富学生体验

课中探究活动是实施主题探究活动的核心过程, 也是丰富学生体验的关键所在。从体验的生成过程来看, 要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生成体验, 教师必须让学生动起来, 充分发挥学生的感觉器官, 使其获得直观体验。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引导学生通过“说一说”“议一议”“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获得体验。体验式主题活动的核心是体验, 但体验的生成有赖于活动的实施, 故而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要注重通过活动组织来引导学生参与, 在参与中丰富学生的体验。

首先, 注重以情境方式来引导学生获得直观感受, 在感官刺激中获得初步感受。以“关爱残疾人”的主题德育活动为例, 教学中我并不是直接导入主题, 而是通过图片“盲人点灯笼” (辅以文字讲解) 来引导学生思考“盲人为何要点灯笼?”从而引入“关爱残疾人”的主题。又如在“孝敬老人”的主题德育实践活动中, 我先以故事“分家产”来引入, 让学生思考“老人为何没有人赡养?”通过这些丰富而直观的展示, 让学生初步形成感知, 从而引入德育主题, 为学生的体验生成奠定基础。

其次, 要注重在课堂中以活动形式来丰富学生的体验。以“诚实守信, 言行一致”的主题德育实践活动为例, 在导入过程中我以赵本山小品“卖拐”来引入, 然后提出问题“诚信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引导学生讨论, 接着以“说一说生中诚信的故事”引导学生在说诚信故事中感受诚信的力量, 最后以“如何做到诚信守信”的讨论来结束主题活动。又如“关爱残疾人”的主题活动中, 通过“摸一摸” (蒙上眼睛感受盲人的生活) 、“走一走” (一只脚走路感受残疾人的生活) 等活动来引导学生真切感受残疾人的生活。

三、课后引导拓展, 增强学生体验

德育品质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 而是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内化。在学校教育中, 教师通过主题德育活动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更多的是让学生掌握德育理论知识, 而要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还需和生活结合起来, 引导学生进行实践。

在高中教育中实施体验式主题德育活动, 就是要以生活为出发点, 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去体验和感悟, 从而更好地调整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以“感恩在我心”的主题德育活动为例, 课后我以“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进行拓展。在拓展活动中, 有的学生为父母买菜、做饭, 有的学生为父母洗衣, 甚至有的学生为父母洗脚。通过这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将理论转化为行动, 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德育品质的培养。又如在“关爱残疾人”的主题德育教育中, 我设计的课后拓展活动为“帮助残疾人, 你做到了吗?”在活动中, 有的学生为残疾人捐款, 有的学生为残疾人带路, 有的为残疾人进行宣传, 诸如此类, 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了丰富的体验, 也促进了其行为习惯的养成。

上一篇:药品集中采购下一篇:小学美术的创造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