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电影字幕翻译

2024-07-23

英文电影字幕翻译(精选十篇)

英文电影字幕翻译 篇1

通过分析《赛车风云》的字幕文本, 我们不难发现幽默元素贯穿文本, 同时不乏现代流行词汇的加入, 这也是该片能够吸引大量年轻观众从而获得高票房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字幕中添加幽默元素

如今电影公司为追求商业利益, 需要迎合受众群体的娱乐要求。该片男女演员通过对话中各种修辞手法来映衬电影剧情, 使得幽默色彩贯穿影片。为了配合剧情达到源语文本的幽默效果, 译者将讽刺、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在《赛车风云》汉译字幕中广泛应用。以下为截取的典型例句:

例1.Vince:You don’t know that fool, Dom!

你对他一点也不了解!

Dom:Vince.There was a time when I didn’t know you.

文斯:别忘了当初我也不了解你啊。

Vince:That was in the third grade!

拜托, 那时候我们才小学三年级。

Vince与Dom之间的对话含有幽默色彩, 两人正在为下次抢劫计划做准备, Vince怀疑Brian是卧底, 因此他警告Dom切勿将计划告知Brian, 然而Dom并未听从。从对话中我们看出两人自幼相识。译者通过讽刺的修辞手法将“别忘了当初我也不了解你啊”和“拜托, 那时候我们才小学三年级”进行强烈对比, 带给观众一丝幽默色彩。

例2.Street racer:We heard you boys wanted to get rid of those Cracker Jack toys.

听说二位已经玩腻这两台玩具。

“Cracker Jack”是美国一家快餐店的名称, 而“Cracker Jack toys”是该快餐店赠送的玩具。在影片当中, 译者通过比喻的手法将源语文本中车手嘲笑对手的车是毫不值钱的玩具表现得淋漓尽致, 为该片增加笑点。

例3.Police officer:I could throw a fortune cookie out of this window and hit 50 David Park right now.

从窗户扔出一块点心, 能砸到50个大卫·帕克。

男主角Brian已经成为卧底许久, 但唯一提供给警方的线索就是一个叫David无关紧要的人, 他的同事十分不满其工作表现, 因此, 在译文中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证明他找到的线索毫无意义进而达到原文本取笑Brian的目的。

例4.Street racer:Your engine isn’t as big as your mouth.

你的引擎没有你的嘴大。

众所周知, 专业赛车的引擎动力十分强大, 男主角Pearce的对手故意嘲笑他的大嘴。译者使用夸张修辞手法成功传达了影片原意, 同时使观众为之一笑。

二、引用流行词

流行词语大多使用在非正式文体中, 如口语和网络语言。正如我们前文所分析《赛车风云》的多数受众群体为青年人, 而青年人正是流行词语的主要使用者, 同时该片的题材也决定了其使用语言的主要特点。

例5.Pearce:Check her, homey.Check her.小心她, 哥们。

字幕中Pearce称Brian为“哥们”, 在口语中“哥们”用来表达两者的关系十分亲密, 是现代使用极其广泛的流行词语, 它的运用即使观众觉得贴切自如又符合影片剧情的发展。

例6.Sean:Can I get a copy of that?

我能拿一份拷贝吗?

Policeman:You think this is a joke, huh?

你以为这很好玩?

But I like screw-ups like you.

但我喜欢你这样的蠢货。

对话中Sean因在人员密集的街道非法超速赛车而被带回警局调查, Sean提出无理要求被警察称为“蠢货”。显然, “蠢货”一词是典型的口语流行词, 用在该字幕中能够很恰当地映衬剧情。

摘要:本文以美国好莱坞环球电影公司出品的系列电影《赛车风云》为个案深入分析其字幕翻译文本。该电影多年来受到广大青年影迷的喜爱和好评, 他们期待借助字幕了解和感受英文电影中原汁原味的异域文化和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因此本文对该片的汉译字幕进行较为细致的分析, 从而概括其特点, 希望对英文字幕汉译工作作出一点贡献。

关键词:电影字幕,幽默语句,流行词

参考文献

[1]钱绍昌.影视片中双关语的翻译[M].上海:上海科技翻译, 2000.

电影字幕翻译之翻译策略 篇2

一、缩减式

缩减式翻译是译者在充分考虑译入语读者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言语习惯等多种因素的基础上从译入语角度出发,结合翻译的目的和译文读者的特殊情况,从原作所提供的多元信息中进行选择性翻译,而非盲目地缩减、删除原语信息。主要体现在译者可根据信息接受者的特点,将一些在有限时空中与认知活动无关紧要甚至毫不相关的信息进行删减节略,以凸显相关性更强的信息;对于信息接收者固有认知结构的缺乏,而在有限时空中又无法补充的信息可从略;对画面或音乐、动作等已提供了充分语境的信息也可以考虑进行缩减。

翻译实践中缩减法可分为三种:浓缩(condensation)、压缩性意译(reductive paraphrasing)和删除(deletion)。

电影台词翻译过程中多采用这种翻译策略。

1、浓缩

眼中钉、肉中刺比喻最痛恶的人或事物,译者在翻译时直接将原语中的翻译成thorns in one’s flesh,显得简洁,同时这样在目的语中更能凸显其意义。

2、压缩性意译

如:我已是古稀之年,身体又多病。(i am too old and sick.)(《建国大业》)

古稀是中国人自古指七十高龄的说法。古稀之年表示人老的意思。而目的语也就是英语并没有这一概念,因此直接将这一成语翻译成old,将身体多病翻译成sick。

3、删除

由于字幕翻译的时空局限性,译者在翻译时往往要对一些与故事发展关联性不强甚至没有关系的信息进行删除(deletion),去粗存精,以有效地传达重要信息,减小目的语观众理解和接受的难度。

如:吃人家东西嘴短,要见的。(of course.)(《建国大业》)

吃人家东西嘴短是当时毛主席说的一种客套话,在交流时并没有多少实际意义,若将此句也翻译出来势必会造成目的语观众的混淆。因此在翻译时直接将其删除,只要翻译出这句话所传达的意义即可,而且能凸现所要表达的重点信息。

二、归化式

对于原语与目的语意义相差很大的词语应该采用归化(adaptation)的翻译方法。归化是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翻译,旨在减少译文中的异国情调,主张译文应尽量适当、照顾目的语的文化习惯、为读者着想,替读者消除语言文化的障碍,为其提供一种自然流畅的译文。归化是用与原语词语有相同使用频度,但一般都带有某些译语文化色彩的词语来翻译原语词语,其优点就是使译文读起来比较地道和生动。

这句话的翻译应该是从那天开始,我们经常在一起。珍妮和我就像豌豆和胡萝卜一样。但这样的翻译,对中国观众是难懂。在西方国家,豌豆和胡萝卜用做菜,因而用在一起来比喻关系的密切。对于中国观众不予理解,单纯用直译的方法来翻译毫无疑问是不可取的。用归化的手法翻译为形影不离,中国观众对于这个词语的含义非常熟悉。译为形影不离既能准确表达阿甘的语义,又能保留原句的生动性让观众易于理解。

2、鄙人今天看到你们二位站在一起,确实有一些激动和兴奋。(to see you standing next to each other,i can’t help but feel excited.)

2、例3都是引自《建国大业》。在中国,跟长辈和上级说话时与同辈或下级说话时不一样,往往要使用某些尊称和敬辞。这是受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 上下有义,贵贱有分,男女有别的,这也制约着人们的行为。所以,敬辞或谦辞在汉语中的使用常常是讲话者有礼貌的一种表现。而在英语中,与长辈、领导谈话无需用特殊的词语,得注重语气。因此,在翻译时也应特别注意要根据译语的特点与习惯进行翻译。

三、直译

英文电影字幕翻译 篇3

摘 要:电影蕴含了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信仰等多重元素,是文化传播的载体和媒介,电影字幕的翻译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旨在以功能翻译理论为指导,探讨电影字幕翻译的三原则:准确规范原则、跨文化交际原则和美学价值原则,并通过对电影《冰雪奇缘》字幕翻译案例的分析以及重译,论证这三条原则的适用性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电影字幕翻译 功能翻译理论 翻译原则 《冰雪奇缘》

一、引言

在全球化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国外影片被引入中国,与此同时,电影字幕翻译作为展现电影情节,最大限度地传递语言信息的一种翻译模式逐步为大众所接受。然而,由于中西方语言文化在很多方面存在差异,字幕翻译中还存在诸如“译者缺乏责任心”“词义理解错误”“不考虑目标语表达习惯”等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对原版影片中的内容或文化的误读。本文试以电影《冰雪奇缘》为例,以功能翻译理论为指导,从准确规范原则、跨文化交际原则和美学价值原则三个角度出发,对字幕翻译的不规范之处进行解读并改译,以便更好地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沟通。

二、功能翻译理论指导下的电影字幕翻译原则文献综述

20世纪70年代,凯瑟琳娜·赖斯(Katharine Reiss)首次把功能范畴引入翻译批评,创立了功能派理论思想的雏形。她将文本划分为三大类型:表达型文本、信息型文本和呼唤型文本。电影字幕以信息型文本为主,翻译过程中既要强调信息的传达,又要实现情感传递功能和感召功能,给目的语观众以视觉享受。此后,汉斯·弗米尔提出了翻译目的论,重点强调原文的目的和译文的功能决定着翻译的方法和策略。根据功能翻译理论的观点,字幕翻译应当使译入语读者获得与源语读者近乎相同的感受,实现电影预期的交际效果。

国内学者就电影字幕的翻译原则提出了不同的见解。钱绍昌论证了电影文本语言的五个特征:聆听性、综合性、瞬间性、通俗性和无注性。李天颐提出了字幕翻译中的语言简洁和关联理论原则。于秀华提出字幕翻译的归化原则,认为译者首先要尊重观众的意愿,让他们理解影片的剧情,其次应当把握电影中的各个要素,最后创造性地将影片中的亮点用符合中国受众的心理元素进行塑造。从文化角度出发,杜建伟指出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译者除了正确传达语义之外,还应把握源语言和目的语的文化背景,运用归化法、异化法和顺应法等翻译策略,产出高质量的译文。

以上研究主要从影片的语言特点、中西方文化差异等角度阐释了电影字幕翻译应当采取的具体策略。他们讨论的焦点大多集中在针对影片本身的语言特征探究具体的翻译策略,但是对电影文本功能的研究十分有限。为此,有必要以功能翻译理论为基础,探索在电影字幕汉译中如何运用准确规范原则、跨文化交际原则和美学价值原则,以期为字幕汉译的规范化提供一定的指导。

三、功能翻译理论指导下电影字幕的翻译原则

电影《冰雪奇缘》营造了一个美轮美奂的冰雪世界,通过主人公跌宕起伏的经历,展现了人们珍视友谊,对亲情与爱情的美好追求。但是在影片字幕汉译过程中,由于对影片语言特点及其蕴含的文化把握不准,从而导致部分信息和文化出现误译。以下笔者将对其中部分字幕翻译进行分析并就如何改译提出建议。

1.电影字幕汉译的准确规范原则

目的论是功能翻译理论的核心,电影字幕翻译的首要目的就是要给观众传达影片内容。因此,笔者提出了“准确规范原则”。译者首先要准确理解原文,以符合受众语言表达规范的译文,忠实地传达影片的信息。以下笔者将从词汇和句法层面进行举例分析。

在词汇层面,影片开篇呈现了一幅凿冰的劳动场面,凿冰的人呼喊着:“Split the ice apart, beware the frozen heart.”原译为:“打破寒冰结境,融化冰封之心。”“结境”在文中属于生造词,而且从电影字幕本身特点来看,字幕翻译受空间的限制,因而从词汇数量和词语内涵对等观点来看,源语可译为“打碎寒冰”。“beware”有“当心、小心”之意,考虑到当时的语境,大家都在热情洋溢地凿冰,译为“唤醒冰封之心”与当时的场景更搭配,透露出暖意融融的感觉。除了实词的误译外,由于电影多以人物对白为主,其中有不少依靠语音表示含义的词,其高度省略句子成分的特点要求译者应该采用明晰化的翻译策略,以突出电影人物的特点。例如克里斯托弗在杂货店中与店主言语相向,店主托起他要甩出门外时,克里斯托弗口里念念有词:“Okay. Im——Ow!Whoa, Uh——oh. No No.”原译为“好了,我是”,无法体现当时克里斯托弗紧张的心情,建议采用明晰化的策略,改译为“好了,哦,哇! 不,不要啊”,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在句法层面,译者必须充分考虑对话发生的情境,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实现信息的传递。克里斯托弗在杂货店买东西时,店主说:“Thatll be fourty.”根据当时的情境,原译“大概有40只”属于错译,可以直译为“一共40块”。另一例是雪宝首次出现时跟大家打招呼:“Hi, Im Olaf and I love warm hugs.”电影的译者将这句话译为:“嘿,我是喜欢热情熊抱的雪宝。”翻译目的论认为,译文必须与其自身内部和原文保持连贯,据此,我们可以采用顺应策略,翻译成:“嘿,我是雪宝,我喜欢温暖的拥抱。”

2.电影字幕汉译的跨文化交际原则

霍尔兹·曼塔利提出“翻译行为理论”,认为翻译过程并不是简单地翻译字句或文本,而是引导潜在的合作,跨越文化障碍,促进功能性交际的完成。郭映雪强调译者不仅需要熟悉两种语言,也要了解并懂得两种语言的文化。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跨文化交际原则,运用文化补偿法与改写法来指导影片中文化意象的翻译问题。

尤金·奈达提出:“由文化差异而引起的困难是译者面对的最头疼的问题。”《冰雪奇缘》中展现了很多体现异域文化特色的美食,例如“hot glogg in the great hall”和“add a quarter of lutefisk”,译为“大厅里有格拉格”和“加上一品脱的碱鱼”。“glogg”和“lutefisk”分别指“瑞典式热饮格拉格”和“产地挪威的碱鱼”,此处可以采用文化补偿法,补充相关的背景知识,改译为“大厅里有瑞典热饮格拉格”和“加上一品脱的挪威碱鱼”,将原文的信息和交际功能以符合目标语语言及文化的方式进行传达,呈现给观众原汁原味的国外文化。

赖斯指出,译文的效果以及译文在目标语文化的接受性是译者最主要的考虑因素。翻译是一种文化的传播,而且影片在全球范围内发行的目的就是迎合各国人民对精神文化的追求。为了使字幕更易被理解和接受,在一定情境下可以采用改写法处理文化意象的汉译问题。例如,影片中安娜站在悬崖边说道:“Its a hundred feet drop.”原译为:“大概有一百多米深。”并没有考虑到中西方语言及文化上的差异,英语中度量单位都是“英尺”,通过国际统一的单位换算标准可以直接用“米”,以跨文化交际原则为指导,可以重译为“有三十多米吧”。

3.电影字幕汉译的美学价值原则

翻译是一种基于源语文本的有意图的、人际间的互动行为。译者要充分考虑目的语受众的审美情趣、文化背景以及信息需求,并注重译文的可接受性。《冰雪奇缘》中的歌词是影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语言精辟隽永、唯美深刻,是表现影片主题与人物情感,达到音画统一与视听合一的重要手段。为了尊重目的语受众的审美情趣,译出原文的美感,笔者提出美学价值原则以指导探究影片歌词的汉译。

许渊冲提出优化的译文必须是意美、音美、形美的译文。《冰雪奇缘》中的电影歌词因其优美的语言和轻快的节奏而在全球范围内广为传唱,翻译时要力求突显歌词三种形式的美,有助于审美再现。原文:

The snow blows white on the mountain tonight

Not a footprint to be seen

A kingdom of isolation

And it looks like Im the queen

The wind is howling like the swirling storm inside

Couldnt keep it in, heaven knows Ive tried

歌曲主题“Let it go”意在突显艾尔莎心境的变化:从最初在封闭王国的孤独悲伤,到漫步雪野之后的幡然醒悟。“Let it go”从修辞效果上看,英文歌词音节少,句式对偶,原译“随心而行 随心而行”四字格的使用与源语在形式上不对等。为了达到音美和形美的效果,笔者认为“放开手 放开手”更能形象地展现出艾尔莎经历寂寞后的从容笃定,同时与电影情节中艾尔莎张开双手的动作相呼应,实现视听美与画面美的统一。从音美的角度来说,原文中“seen”“isolation”“queen”和“inside”“tried”分别押尾韵“n”“d”。原译采用直译的方法,语言平铺直叙。要达到音美的标准,就要力求在传达原文信息的基础上,尽可能使译文保持一定的韵律。笔者对其进行了改译:

白雪纷飞 一片银色的世界

没有脚印的地方

遥远国度 放逐自我

寂寞孤单的女王

狂风怒号 心似澎湃巨浪

无法再压抑最后的忍耐

伽达默尔说:“人以语言的方式拥有世界。”世界在语言中获得表述,语言蕴含着独特的认知世界方式。作为不同文化间的交流渠道,电影字幕翻译在传递文本信息的同时,还应当实现文本情感的成功移植,使译入语读者获得与源语读者相同的艺术感受,为观众提供更优秀的国外电影作品。

四、结语

电影字幕翻译在电影推介和跨文化交流中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笔者以功能翻译理论为指导,尝试以准确规范原则、跨文化交际原则和美学价值原则为指导,对影片《冰雪奇缘》部分字幕进行了改译或重译,使其能够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与渲染情绪,契合影片剧情发展。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该综合考虑双语文化,尽可能在表达影片内容和文化内涵的同时,充分尊重目的语观众的审美习惯和心理暗示,更好地丰富目的语观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参考文献:

[1] 程瑾瑜.《冰河世纪》台词翻译中的“功能翻译理论”[J]. 影视翻译,2013(22).

[2] [德]Reiss, Katharinna. Possibilities and Limitation in

Translation Criticism[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

[3] [英]Munday, Jeremy. Introducing Translation Studies:

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M].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2006.

[4] 钱绍昌.影视翻译——翻译园地中愈来愈重要的领域[J].

中国翻译,2000(1).

[5] 李天颐,曾庆锋.英文电影字幕翻译的基本原则与策略[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2).

[6] 于秀华.电影《盗梦空间》字幕翻译的归化策略[J].影视翻译,2014(2).

[7] 杜建伟,唐海东.从文化视角看电影字幕翻译[J].语言应用研究,2014(3).

[8] 王佐良,丁往道.英语文体学引论[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9] 杨洋.电影字幕翻译述评[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6(4).

[10] 郭映雪.从功能对等理论谈译制片《冰河世纪1》的翻译补偿[J].海外英语,2013(24).

[11] [美]Nida, Eugene. A 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on

[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3.

[12] [德]Nord,Christiane.Translating as Purposeful Activity-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10.

[13] 杨璇.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大陆与香港翻译版本的对比研究[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2014(3).

[14] 许渊冲.翻译的艺术[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06.

[15] 刘世聪.散文的“情韵”与翻译[J].中国翻译,2002(2).

[16] 潘红.文化霸权下的修辞暴力——中英《天津条约》对“夷”的英译和禁用[J].东方翻译,2015(2).

作 者:张树敏,翻译硕士,江苏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邹惠玲,文学博士,江苏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研究方向:现当代英美文学。

英文电影字幕翻译 篇4

过去几十年中, 大量的英文电影涌入中国市场并产生了数目众多的带字幕翻译的影片。然而, 没有足够的翻译理论被提出来, 作为电影字幕翻译的指导。

而俚语以其生动形象, 诙谐简练的特点, 在日常生活中频繁使用, 大量地出现在电影, 报刊以及文学作品中, 已经成为英语词汇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观看译制影片的过程中, 如果字幕译者不恰当地翻译俚语, 将会大大削弱目的语观众观赏影片的乐趣。因此, 本文将探讨用关联理论来指导电影字幕中俚语的翻译策略。

二、关联理论的翻译观

1.关联理论。1986年, Sperber和Wilson在他们的专著《关联性:交际与认知》中, 提出了关联理论。Sperber和Wilso认为, 语言的交际是一个明示—推理的过程, 接受者希望不用花费不必要的努力就可以得到足够的语境效果, 并据此推导出交际者的交际意图。关联理论的核心是寻求最佳关联性。关联性的强弱取决于处理努力与语境效果。在同等条件下, 听话人处理努力越小, 则关联性越强。语境效果越大, 则关联性越强。Sperber和Wilson定义最佳关联为:

(1) 明示刺激具有足够的关联性, 值得听话人付出努力进行加工处理。

(2) 明示刺激与说话人的能力和偏爱相一致, 因而最具关联性。

交际的接受者要理解交际者的真实意图, 就要寻找话语和语境之间的最佳关联, 达到交际的成功。该理论从语用学的角度为翻译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2.关联理论的翻译观。Gutt率先将关联理论应用于翻译研究中, 并从认知、语境、推理的角度探讨翻译问题。关联翻译理论认为翻译的过程包含两个明示—推理过程, 涉及三个交际者:源语交际者、译者和目的语受者。在第一个明示—推理的过程中, 译者是信息的接受者, 需要根据源语的明示信息、语境信息以及关联原则对源语交际者的交际进行推理理解。随后, 译者进入第二个明示—推理过程, 成为向目的语受者传递信息的交际者[8]。译者应准确理解源语交际者的意图, 并根据“最佳关联”原则, 对信息进行处理, 最后决定要传达给目的语受者的内容。

3.关联理论与字幕翻译。电影字幕翻译也可以视为电影创作者, 字幕译者和目的语观众之间进行的两级交际活动。一方面是电影创作者与译者之间的交际活动;另一方面是译者与目的语观众之间的交际活动。字幕译者既是接受者, 又是交际者。在字幕翻译过程中, 译者参与了双向的推理和交流。一方面, 译者必须理解源语的意图和相关信息;另一方面, 译者必须考虑到目的语观众的认知环境, 给他们提供最佳关联的信息。然而字幕的翻译具有自身的特点。首先, 字幕由于受时空的限制具有瞬时性和简洁性。其次, 字幕具有鲜明的文化性。

关联理论强调交际活动中意图的传达和推理过程, 交际对象处理源语的意图时所付出的努力应该尽可能降到最低, 这也正是字幕翻译中的关键问题。字幕译者试图取得翻译字幕的最佳关联性, 为目的语观众提供最佳语境效果, 使目的语观众以最小的努力来欣赏电影。因此, 用关联理论来指导字幕翻译实践是很有意义的尝试。

三、关联理论指导下电影字幕中俚语的翻译策略

俚语在日常生活中频繁使用, 也大量地出现在电影, 报刊以及文学作品中, 已经成为英语词汇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文将用电影案例来分析在关联理论指导下的电影字幕中俚语的翻译策略。

1.替换法。替换法是指用目的语中相对应的词汇来替换源语字幕中的俚语。目的语词汇和源语字幕的俚语拥有相同的内涵, 并且语言风格一致。

这种巧合给字幕译者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译者只需要用交际效果相近的词汇来替换源语中的俚语即可。

例 1:Jack Twist: But beats working for my old man.Can’t please my old man, no way.

杰克·崔斯特:可总好过替我老子干活, 无论怎么干他还是不爽, 没门。

这句台词来自电影《断背山》, 句中的俚语“old man”在源语中是指“父亲”而不是字面的意义“老人”, 考虑到目的语观众的认知环境, 译者采纳了在中文口语中广泛使用的词汇“老子”来替换源语中的俚语, 这种替换策略正符合了关联理论中的最佳关联原则。在电影《断背山》中, Jack Twist是生活在美国西部的牛仔, 他的语言中充斥着大量的俚语和口语化的表达。对目的语观众而言, “老子”也是中文中对“父亲”一种非正式的称呼, 所以只需要付出最小的处理努力就能理解字幕。

2.释义法。然而, 不是所有的英文俚语都能找到对应的目的语词汇。字幕的翻译由于受到空间限制, 译者不可能在屏幕下方加上注释, 并且目的语观众在欣赏电影时也不可能停下来查字典, 所以为目的语观众提供简洁易懂的字幕至关重要。在这种情境下, 可以采纳释义法来表达字幕中的俚语。

例2:Treasure hunter: Then she marries this guy named Calvert.They move to Cedar Rapids and she punches out a couple of kids.

寻宝者: 后来她嫁给卡维特先生, 搬到柏瑞镇, 生了两个小孩。

这句台词来自电影《泰坦尼克》, 句中的俚语“punchout”译者用了“生了”来表达, 通过简洁的目的语释义, 译者把这一俚语的暗含意义变成目的语观众容易理解的明示。在关联理论中, 这一过程称为交际意图的解释。译者需要从源语暗含的内容中寻找最佳关联, 将具有较高关联性的明示内容传递给目的语观众, 使目的语观众能够以最小的努力获取最大的语境效果, 从而顺利理解源语的表达意图。

3.增译法。在欣赏电影的过程中, 字幕译者需要在源语电影创作者和目的语观众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译者需要领悟源语创作者的意图, 为目的语观众补充缺失的信息或者背景知识。为了使观众在欣赏电影时的处理努力降至最低, 同时在有限的时间内理解俚语的暗含意义, 译者有时需要在字幕中添加相关的信息, 为观众提供充分的语境效果, 减少观众的处理努力, 以求达到最佳关联。

例3:Trudy: I’m Trudy.I fly all the science sorties.And thishere is my baby.

特鲁迪:我是特鲁迪, 驾驶侦察机的, 这就是我的宝贝飞机。这句台词来自电影《阿凡达》, 句中的俚语“Baby”[9]用来表达对某人的喜爱。Trudy是一名飞行员, 他正在向Sully介绍他的飞机。这里的“Baby”不是指心爱的人, 而是指飞机。为了减少目的语观众的处理努力, 译者增加了“飞机”这个词汇, 来帮助目的语观众获得最大语境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 关联理论可以有效地解释翻译活动和指导翻译实践。电影字幕译者应在关联理论指导下, 充分考虑源语和目的语观众的认知环境, 合理运用各种翻译策略, 为目的语观众创造最佳关联的译文字幕, 从而起到文化桥梁的作用。

摘要:字幕翻译作为翻译界的新兴领域, 已越来越受到翻译工作者及研究者的关注。但是, 我国的电影翻译相较于西方国家还比较欠缺, 字幕的翻译质量良莠不齐。本文将探讨用关联理论来指导字幕中俚语的翻译实践。

关键词:关联理论,字幕翻译,策略,俚语

参考文献

[2]Gutt, E.A.2004.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Cognition and Context.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3]He, Z.R.何自然, Chen, X.R.陈新仁.当代语用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4]Huang, X.M.黄希敏.美国口语俚语说得溜[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

[5]Ke, L.柯霖.美国俚语精选 (第四册) [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7]Su, W.粟旺, Xu, C.Y.徐存尧.美国俚语大全[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9.

[8]文军, 邓春.关联理论在网络新闻翻译过程中的适用性调查[J].外语教学, 2003, (6) .

英文电影字幕翻译 篇5

最早读《哈姆雷特》是在高一,说来惭愧,是为完成作业被迫读的。当时读的是译本,而且更像是读一本简单的故事书,关注的只是故事情节,没有将作品还原到文学的高度来品味和赏析。多年以后无论是再次读作品还是看作品拍成的电影,那种读后感观后感较之前都是大不相同的。有句话叫做“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我的体会是,不同的人生阶段也可以读出不同的哈姆雷特。

主人公哈姆雷特是一个性格多重的人,起初作为王子的哈姆雷特是一个天性善良、孝顺父母、相信友情爱情和人间美好的人,他就像未经风雨的温室花朵自由无忧的成长。当他突然面对父亲死于叔父的谋杀,母亲迅速改嫁杀父仇人,以及朋友的投敌叛变的事实,不堪一击。性格大为改变,疑虑、痛苦,忧郁,未经风雨的他突然承受多重打击,精神几乎崩溃。但是他没有倒下,虽然几乎孤军奋战,但还是坚持计划为父报仇。期间也体现了他的聪明智慧,虽说曾错过了报仇的最佳时机,但这也间接体现了他的性格优点:他仍然相信人心向善,希望自己做得是正义之举,只是他低估了宫廷的黑暗。

有人说他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我并不完全赞同。首先,他的懦弱是深受他成长的环境影响的,其次,他当时孤立无援,国家军队不受他控制,亲人朋友投靠了仇人,行动起来困难重重,所以他必须计划周全,以至于给人的感觉总是矛盾于计划与行动间,有着“to be or not to be”的痛苦和纠结。我想莎翁有意将哈姆雷特刻画成一个矛盾体,也正是这个人物形象成功的关键,这是一个正常人面对重大抉择时该有的矛盾,这样读者更能感受到人物的真实性。

名著拍成电影对导演和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有着一定的考验,既不能失去原作的意义韵味,又要照顾到电影拍摄的特点。《哈姆雷特》最经典的部分是王子独白“to be or not to be”这一部分,演员既要演出主人公当时的愤怒的程度还不能是那种不顾一切的狂怒,怒气中要有矛盾和痛苦。电影中将镜头拍成主人公对着镜子来独白这段话,看着自己,有一种和自己的内心交流的感觉,比较成功,而文学方面,汉语翻译中这段话采用了卞之琳的译本也是成功之笔,排比和韵感很强的句子将强烈的气氛烘托的更加强烈。

在我看来,一部文学作品最大的价值在于它的时代性,《哈姆雷特》这部作品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并历来被奉为经典,大多就在于它的现实意义。主人公

哈姆雷特性格的每一种特点似乎都能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在不同人的不同的人生阶段得到体现。

英语电影字幕翻译策略研究 篇6

【关键词】英语电影 字幕翻译 策略

一、前言

我国著名学者钱绍昌曾明确地指出:“译制片受众(观众)的数量远远超过翻译文学作品受众的数量,但与之相反,翻译界对影视翻译的重视却远不如文学翻译”。总的来说,我国的影视翻译研究起步较晚,还没有形成相应的理论体系。

二、“信、达、雅”翻译标准新用

严复在《天演论》卷首的《译例言》中首次提出对中国乃至世界翻译产生重大贡献的“信、达、雅”翻译标准。很多人认为严复所提出的“雅”破坏了“信”和“达”,从字面上来看,的确如此,因为仅仅为追求译文本身的古雅而脱离原文,这样的做法本身极具挑战和危险性,但是从积极乐观的一面来讲,严复的翻译标准极其重视润饰,这是值得我们肯定和关注的,这为后来的翻译美学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启发大家在越来越重视美感的时代用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追求译文美感。严复的“信、达、雅”翻译标准之所以多年来没有被翻译界抛弃,是因为这简明扼要的三个字把翻译的精髓总结得淋漓尽致,尽管时代赋予了翻译新的意义,但是对严复翻译标准的运用仍然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运用,由于受到电影故事背景、情节、文化内涵以及观影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翻译标准必须被赋予全新的内容和要求。

三、“意境说”在字幕翻译中的运用

翻译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著名的翻译大家严复、鲁迅、瞿秋白等前辈将翻译提升到了文学艺术的高度。而中国文学艺术着意追求超越客观形象的神韵意味,将自然形象当做表现内在神情气韵的媒介,因而形象刻画并不是中国文学艺术所追求的终极目标(第29页,《中西比较诗学》)。在这样的背景下,“意境说”在英语电影字幕翻译中就会有很大的运用空间,就可以从形式文采美的角度对字幕译文进行深度润饰,使观众通过颇具美感的字幕译文领略电影本身的魅力,进入精彩纷呈的电影世界。

1.偏重于主观的主客观统一。任何文学艺术都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而我们所谓意境,就是意与境浑,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第31页,《中西比较诗学》)而非仅仅局限于主观论断。在英语电影字幕翻译中,要注意主观的意与客观的境之间的和谐统一,而客观的境指的是与电影本身相关的一切因素,与字幕翻译本身最直接相关的是电影中所使用的语言,也是翻译的对象,我们称之为源语言。在翻译的过程中,对源语言的深入探索和理解,已经有很多成果值得参考和借鉴。而主观的意却被忽略得较多,我们所看到的译文都是翻译者以客观的境为基础,通过自身的能力翻译出来的,多少都有主观的成分。当然这样的主观并不是单方面地追求美感,而是尽量用一种符合语境美感的方式使其在观影过程中能够通过译文的美感得到一种美的享受。

2.偏重于美。意境说偏重于美,即我们常说的意境美。英语电影字幕翻译中所谓的意境美并不是要求所有的译文都很优美,抑或是只能用华丽的辞藻来翻译源语言,而是指所翻译的译文在尊重源语言的基础之上尽量符合当时的语言环境和外部环境,翻译者在此基础上通过形式文采等手段对译文进行润饰,使最终的译文在内容上、结构上、语言的选择上都具有值得称赞的意境美。

四、以电影《复仇者联盟2》为例

《复仇者联盟2》在内地上映后,连续两天票房累计3.88亿,但关注度最高的不是精彩的打斗场面,也不是囊括所有回忆的经典,而是该片的中文字幕翻译问题。这让《复仇者联盟2》的翻译者一时被推上风口浪尖。通过重复观看电影、分析争议译文在电影中所处的环境,我发现有问题的不是对源语言的理解,而是润饰做得不够。比如:

A.弗瑞带着母舰前来支援,雪中送炭,美国队长惊呆了,脱口而出:“you son of a bitch.”

字幕显示:“你个老伙计。”

网友版:“卧了个大叉”“刁爆了”等。

网友们希望在字幕翻译中能见到耳熟能详的网络语言表达,但是翻译,作为一种文学艺术,必须注重文化积淀和美感。所以,根据电影台本对照以及台本本身对台词的注释(but here used as a sign of respect),这里翻译为:“你真是酷毙了(帅呆了)。”更加符合当时的语言环境和电影外部环境。

B.影片末尾,一场惊心动魄的打斗之后,美国队长说:“I am home.”

字幕显示:“我很好。”

翻译者本人也认为这句翻译时稍显粗心,所以,根据当时影片的氛围和环境,最后一句翻译为“(我)终于回家了(到家了、回来了)。”都是不错的选择,更加符合影片的意境,这样的译文便显示出前面所提到的意境美。

五、结语

影视翻译却是一个非常新的领域,因此相关的研究成果还不是非常完善。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之一便是为影视字幕翻译从业人员及研究学者们提供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曹顺庆.中西比较诗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英文电影字幕翻译 篇7

近年来, 电影市场形势大好, 需要翻译的电影越来越多, 然而, 翻译电影字幕的方法并不能简单的一概而论。字幕翻译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在语言的艺术性、逻辑性、感染力等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由于不能时时注解, 字幕翻译还需要具有通俗性。基于字幕翻译的这些特点, 在其翻译上则需要用到变译理论。变译——不同于传统的全译, 它强调变通, 是一种更宏观的翻译方法。也就是说, 在电影的翻译中应该有效传递一定的信息而不是等效的传递, 因此, 译者在翻译中需要做适当的调整, 而非完全地全译出来。本文将结合数部外国电影阐述变译方法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具体应用。

1 黄忠廉的变译理论

变译是由华中师范大学的黄忠廉教授提出, 以严复译论研究为出发点, 基于我国译界现状, 发挥抽象思维, 并结合国外翻译情况总结得出的。变译是相对于全译而言的 (王璐, 2008) , 在已存在的翻译理论中, 变译理论具有原创性。

所谓变译, 译者据读者的特殊需求采用扩充、取舍、浓缩、阐释、补充、合并、改造等变通手段摄取原作中心内容或部分内容的翻译活动 (刘昕、陈阳, 2008) 。这里讲的摄取原作的相关内容, 并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 输入可以原封不动, 但摄取是有选择性的, 在摄取过程中需要经过消化或者改变。摄取的主体通常为译者, 因此主观因素较为突出, 在摄取中, 译者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发挥。在电影字幕的翻译中, 需要传输的信息主要为异国文化, 变译方法不受制于传统的信息形式, 在翻译内容与呈现的形式中, 做到了真正的文化传输, 也体现了翻译的价值所在。

因此, 也可以说变译是一种以译语读者需求为主的翻译, 变译追求的不是对原文本的全盘吸收, 而是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只取用对译语读者有效的部分。在翻译中, 这种变通翻译的考虑能够协调原文本和译语读者需求间的矛盾, 实现对原作及译语读者双向的忠实, 达到文化交流的最终目的。

2 变译论在电影字幕翻译的具体应用

字幕翻译极具特点, 需要用独特的翻译方式进行。钱绍昌教授曾指出电影字幕的五个特点, 即:聆听性、综合性、瞬时性、通俗性、无注性。从字面上理解钱教授提出的这几点特点, 其中瞬时性和通俗性更为重要。字幕是闪现在屏幕上的文字, 一闪即过, 不像书本上的文字, 可供读者仔细品读。同时, 这也要求字幕要通俗易懂, 不需要观众费很多时间去理解。电影字幕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在字幕翻译过程中, 不能完全照搬原意, 而应该做适当调整以适合观看者。变译论是一个宏观的理论, 它包括了几个重要的变译方法, 如:扩充、取舍、浓缩、阐释、补充、合并、改造, 下文将在众多外国电影中选取例子, 进一步阐述变译论中的扩充、浓缩、合并、改造。

2.1 扩充

扩充是把译入语中存在, 但在目的语中表达不清或找不到对应成分但又不能缺少的部分换一种说法或者补充说明 (邹智燕, 2009) 。由于中西两国文化的不同, 在外国电影中的一些关于西方的现象或是名词对中国的观众来讲还很陌生, 观众很难通过英文字面的意思去理解, 因此, 在对其进行翻译的时候, 译者需要加入一些补充信息或是背景说明, 使得观众可以更好地理解电影。细心的观众就会发现, 有时, 并不是每一句台词的中英文长短都是相对应的。

例1: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有这样句台词:

原文:Red:So when Andy Dufresne came to me in 1949, and asked me to smug-gle Rita Hayworth into the prison for him, I told him no problem.

译文:所以在1949年当安迪·杜福雷来找我, 问能否弄张丽塔·海华丝的照片进来时, 我告诉他没问题。

Rita Hayworth是美国20世纪40至50年代著名演员, 在当时深得美国电影观众的喜爱, 曾被美国电影学会评为“百年来最伟大的女演员”第19位。但是对于中国的普通观众来说, 对20世纪四五十年代出名的国外明星并不熟悉。虽然观众们都知道Rita Hayworth是人名, 但是怎么可能把人偷运进监狱里?因此, 为了不让观众会错意, 在翻译时加上“照片”两个字就能很好地解除这一困惑。

2.2 浓缩

浓缩即压缩, 是用非常凝炼的译语对原字幕内容进行缩减。信息量由大变小, 远小于原作, 篇幅由长变短 (黄忠廉, 2002) 。浓缩的方法省去了目标语观众难以接受的文化特征, 从而向目标语观众顺利传达源字幕作者的意图。

例2:《阿甘正传》中有这样一句台词:

原文:Forest Gump: (off-screen voice) Every day we'd takea walk, and I'd jabber on like a monkey in a tree.

译文:我们每天一块儿散步, 我喋喋不休。

Jabber是指快而不清楚地说话, 经常用来描述猴子吱吱喳喳地叫。原文直译为, 阿甘与珍妮每天一起散步的时候, 阿甘都有说不完的话, 他就像树上的猴子一样不停地吱吱喳喳, 表达了阿甘与珍妮相处时的兴奋与快乐。但是对于大多数中国观众来说, 理解这个词是有一些难度的。字幕是一闪即逝的, 为了保证观众在短时间内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就需要采取压缩的办法, 译为“喋喋不休”简洁明了, 能够顺应中国观众的接受水平, 同时与原文的意思也没有很大的出入。

2.3 合并

变译理论中的合并就是将原字幕中同类句子或有先后逻辑关系的两个及以上的句子组合成一个句子, 使其更加简洁明了。

例3:《海上钢琴师》中有这样一句台词:

原文:And don’t think it’s an accident or some opticalillusion.It’s destiny.

译文:既非意外, 也非幻觉, 而是命运。

例4:《西雅图不眠之夜》中有这样一句台词:

原文:He doesn’t have one.That is the problem.

译文:问题是他没有。

例5:《西雅图不眠之夜》中有这样一句台词:

原文:So that is his design in settling here?To marry oneof our daughters?

译文:这么说他搬到这儿的目的就是为了娶咱们女儿?

在字幕翻译中, 译者通常将同一演员在说话中松散的两个及以上的语句组合成一句。从例3、例4、例5中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出, 合并之后的译文更加通顺简洁。原文是两句话, 而在在翻译时合并成一句话, 既传递了应有的信息, 同时也达到了简练的效果。

2.4 改造

改造, 顾名思义就是对原文进行改写。改造的原因无非是两点, 一是因为中西文化的不同, 中国观众很难理解外国电影中出现的抽象文化;二是有时为了翻译效果更佳明显, 意思更加地道, 会适当进行改写, 照顾中国人的理解力, 增强电影的可接受性。有些文化词语含义抽象, 必须结合上下语境理解, 译者需要运用到改造的方法对原文进行适当的改写和意译。以中文的“江湖”一词为例, 词含义抽象, 语境不同, 含义不同。同样的, 在英语中很多的词也需要一定的改写, 才能使观众更好地理解。

例6:《魂断蓝桥》中有这样一句台词:

原文:Kitty:Oh, take no notice.The old dragon made herwrite that.

译文:凯蒂:噢, 别介意。是那个老女人让她那么写的。 (尹鹏, 2008)

例6中的dragon一词在翻译的时候就运用了适当的改造, 本应是龙的意思, 但众所周知, dragon一词在东西方文化中有着截然不同的意思。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权势、高贵、尊荣的象征, 又是幸运与成功的标志。在中国, 它是中华文化的象征;而龙在基督教中被视为恶魔的象征。因此, 在翻译这个词语时, 要充分把握文化差异, 需要变异处理, 译为:那个女人, 而不是那头老龙。

例7:《功夫熊猫2》中有这样一句台词:

原文:The hardcore can’t understand.

译文:“铁石心肠”的人是理解不了的。

例8:在《功夫熊猫2》中还有这样一句台词:

原文:Bring Lord Shen to justice.

译文:沈王爷绳之于法。

在电影《功夫熊猫2》中, 我们可以发现, 译者使用了很多具有汉语特点的词, 其中以四字成语运用最多。这样的译语不仅通俗易懂而且贴切地道。“Justice”译为绳之于法很具汉语特色, 增强电影的可接受性。

3 总结

黄忠廉教授说过, 变译研究的意义在于精准且快速有效地掌握国外信息。翻译中运用变译理论能加速信息的传播速度和扩大范围, 有效地获得信息, 同时也节省译者和读者的时间, 充分直接地满足读者。从变译理论中的扩充、取舍、浓缩、阐释、补充、合并、改造方法看出译本是具有多样性的。而当今社会, 电影作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载体, 传递着文化, 交流着各国人民的感情, 英文电影字幕翻译的重要性也随之体现出来。变译的内容虽然部分或全部源于原作, 却更取信于特定的读者。在电影字幕翻译中运用变译理论, 无疑会使译文在保留了原汁原味的意思的基础上更加适合电影观赏。当然, 变译理论的研究还有很长的路走, 其在英文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也会越来越多。译者掌握了变译理论的精髓, 相信能使得中国观众最大化地接受英文电影, 理解英文电影, 达到中西文化交流的目的。

摘要:在各国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 更多的观众开始观看英文电影, 感受西方文化。大多数观众需要借助中文字幕才能较好地理解剧情, 但人们经常会感到翻译后的中文字幕不规范或不能准确表达原英文字幕的含义。黄忠廉教授提出的变译理论能够帮助我们剖析翻译中需要运用到的方法, 对字幕翻译的方法和策略无疑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字幕翻译中采用变译的方法, 能更好地达到传递信息与文化, 满足其艺术性和商业性的目的。

关键词:变译理论,电影字幕,应用

参考文献

[1]黄忠廉.变译理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2.

[2]黄忠廉.重识严复的翻译思想[J].中国翻译, 1998 (2) .

[3]黄忠廉.变译 (翻译变体) 论[J].外语学刊, 1999 (3) .

[4]胡瑞霞.王凌.目的论视角下电影《功夫熊猫2》的字幕翻译特色[J].语文学刊, 2011 (11) .

[5]刘昕.陈阳.谈变译理论的研究现状及意义[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6) .

[6]钱绍昌.影视翻译—翻译园地中愈来愈重要的领域[J].中国翻译, 2000 (1) .

[7]王璐.“满足读者需求”功能的彰显和抑制—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的变译[J].安徽文学, 2008 (3) .

[8]尹鹏.电影语言特点在翻译中的再现—基于电影《魂断蓝桥》和《泰坦尼克号》的描述性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 2008 (9) .

英文电影字幕翻译 篇8

关键词:影视翻译,五原则,电影《飞越疯人院》,英文字幕

电影《飞越老人院》是一部少有的以老年人为题材的电影,被称为老年版的“青春”励志片,讲述的是一群花甲老人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集体从老人院“越狱”而出,踏上了寻梦之旅的动人故事。笔者从影视翻译的五原则分析该电影字幕的英译情况。

一、口语化原则

“口语化”(colloquialism),即指将语言口头化,与“书面化”相对应,“书面化”指的是一些比较文绉绉的词语,譬如在书面语中常常使用的“父亲”,那些与之相反非书面语中常用的“爸爸”“老爸”便是“口语化”的语言,指的是一般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脱口而出的,不拘泥于文字句子语法结构的话语。电影作为一种大众文学,要考虑受众的普遍教育水平,所以说话不能太正式,太拘泥于语法形式。麻争旗老师所说的“口语化”是指在文字上通顺以后,还要使字幕易于上口,便于听懂。

例1.电影中有一句台词是这样说的:“我也是三儿俩女的人哪,你们见过,他们谁来看过我?”

译文是:I’ve got three sons and two daughters.Have youever seen them?Do they ever visit me?

通常情况下“他们谁来看过我?”会被译成“Have they ever visited me?”但是这里译者没有用完成时态而是选择了一般时态,是错译么?“你们见过他们谁来看过我?”是一句话,应该译为“Have you ever seen them visit me?”本来是一句话,那么在口语中,我们很少会像书面语那样说出来的都是一句句完整的合乎语法结构的句子,而是分成好几个小分句来说,译者将之分为两句,符合口语化原则。同时可以表现出说话人当时比较激动的心情,用来强调他的孩子从未去老人院看过他,由此折射出自己悲伤的心情。

例2.当老林告诉钉钉子的人说:“钉的时候使小钉,别给钉劈了。”

译文:Small nails,Don’t break it.

“使小钉”和“劈了”都是比较口语化的表达,翻译成英语时,译文也采用了比较简单的英语单词,使译文清楚明白,基本上遵从了口语化原则,如果一个字一个字对照着翻译,就会显得冗长和呆板。

二、人物性格化原则

文学作品大都以塑造人物性格为特征,影视作品也一样。往往性格鲜明的人物会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人物性格化(temperament)自然成为塑造典型人物形象的关键问题,演员的任务则是在影视作品中将所饰演人物的性格明显地展现出来,塑造人物性格的方法有很多,如细节描写、动作描写、对比描写,等等,例如在大师卓别林的无声电影中,他借用的就是动作和表情,那么在有声电影被创作出来之后,动作和表情已经不是能展现影片人物性格的唯一方法了,人物语言也是一个重要的表现手法。在影片中,当老周他们想申请去天津参加比赛的时候,女院长是这么说的:“你们平常在老人院里头玩玩也就算了,大家在一起活动活动没有什么坏处,可是要去天津的话,这绝对不行。家属们把你们交到我们手里,我们就要对你们负责。”

译文:You’ve had fun playing in the yard.You all gosome exercise,and no one got hurt.But going to Tianjin?Absolutely not.Your families have placed you in our hands.We’re responsible for what happens to you.

影片中,女院长是个很严谨并且认真的人,翻译的时候就应该将女院长的这种个性在言语中表现出来,在最后一句中将“what”改为“whatever”或者“all the things”会更好一些,这样更能强调出院长的全权负责的态度及她认真严谨的性格特征。

三、情感化原则

所谓“情感化”(emotional)就是要求翻译努力“进入角色”,设身处地,从人物内心深处领会其言语的确切含义,从而使译文达到同原台词拥有同样的表达效果。影片中,当老葛的儿子看到自己的儿子想要找自己的父亲要钱买新房的时候,他生气地说道:“今儿你要敢要他的钱,你他妈就不是我儿子。”

译文:If you dare take his damn money,you’re no son omine.

因为老葛的儿子心里怨恨老葛,当他看到自己的儿子去老人院看望自己的父亲时心里非常愤怒,所以才会说出这样的粗话,译文中在money前加了个damn,正好表达出了说话者愤怒的思想感情。

四、口型化原则

口型化原则(degree of lip-rounding)是影视制作中突出的一大特点。麻老师认为影视翻译就像演双簧一样,根据剧中人物的口型装配音演员的声音,使所言所语如出其口。但是在这部电影中没有配音的成分在里面,而是用了双语字幕,在原有的汉语字幕下面又多了英文翻译,但是口型化原则在这里同样适用,我们同样要注意根据说话者台词的长短翻译,在这方面英译就比较逊色了:

例1.电影中有一幕是老林感觉编的小节目太过简单,说了一句:“哎呀,不好,不好。”于是编排者老周回过头来反问了一句:“怎么不好啊?”

译文则是:No good?What do you mean no good?

例2.当老人的儿子不同意老人家们去天津参加比赛时,一位老人对于他儿子说的话很生气,以至于气得说不出话来就回了一句:“你……”

译文是:Why you little...

这两个译文可以说违背了口型化原则。虽然译文多几个字少几个字,一般不会影响观众对字幕的理解,但是我们要注意到电影片段是受到时间限制的,稍不注意,演员讲的上一句话就可能被忽略了。那么同理在翻译台词时也要注意原台词的长度。这两个例子中原台词都是比较简短的话语,虽然译文在意义上达到了要求,但是译文和原台词在长度上相差太大,特别是在例1中,那么长观众还没来得及看完就过去了,其实就是一句简单的对上个说话者的反问,直接可以用“Why?”或者是“No good?”作为译文。

五、通俗化原则

“通俗化”(popularization)是指普通的、普遍的、被大众广泛接受的,适合群众的水平和需要的,所以翻译要被群众理解和接受。在这里要注意“通俗”与“低俗”的区别,“低俗”主要是指低级趣味、庸俗,使人萎靡、颓废的内容,毫无优点,甚至是低级、不健康的东西,是一个贬义词。“通俗”就不一样了,它是个中性词,是指在字幕在“通顺”的基础上语言要力求靠近大众,用观众能接受的方式,并且要使字幕符合观众的文化习惯,这里不可避免地就涉及文化差异的问题了。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我们在字幕翻译的时候就要考虑到外国观众,特别是提及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的时候。

电影中有一幕是院长通知大家说的话:“明天就是重阳节了,院里头给大家安排了节目……”

译文:Tomorrow is Chongyang festival.The nursing homehas prepared something special.

首先,现在被广泛接受的重阳节的英译是Double Ninth Festival;其次,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很多外国人也许不太熟悉,在这里,我们最好加个注释,所以如果译成:To-morrow is Double Ninth Festival(Note:Chinese traditional festival to mourn their ancestors on September ninth in lunar calen-dar),就可以既让观众明了又简要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

六、结语

《飞越老人院》虽然同好莱坞的大片在制作上无法比拟,但是贴近我们普通人的生活,并且反映了一些现实问题,譬如关于养老,买房,等等,是一部很发人深省的电影。通过将电影的英文字幕放到影视翻译五原则下探讨,让我们更进一步理解和认识这五个原则,同时也让我们看到目前国内译制片的翻译状况,要想拓展到一个更大的舞台,翻译水平还亟待提高。

参考文献

[1]麻争旗.论影视翻译的基本原则[J].北京广播学院学报,1997,5.

[2]麻争旗.新制译制片《居里夫人》之翻译及其艺术风格[J].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1998,6.

[3]李新新.中国的影视翻译研究[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S1.

[4]毕文成.影视翻译语言的特殊性[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3,4.

英文电影字幕翻译 篇9

配音电影意旨为了配合电影演员在说话时的口型而进行的一种语言转换过程 (Dubbing is the Process in which the foreign dialogue is adjusted to the mouth movements of the actor in the film.) 。字幕翻译意旨为影视作品中的对话添加与声音同步的字幕的过程 (Subtitling is the Process of providing synchronized captions for film and television dialogue.) 。在新媒体没有出现或还未发展的如此繁盛之前, 配音一直深受广大电影观众的熟知与青睐, 对于观众, 尤其是老一辈观众来说, 配音象征着某种“权威”, 代表着层层审核、筛选与制作, 优秀的配音演员、恰当的台词语气, 都被广大观众所追捧。但随着新媒体硬件与软件的迅速发展与崛起, 字幕电影的数量如雨后春笋般, 颇有点赶超前辈又或者已经独占鳌头的趋势。对于年青一代, 尤其是90后的年青一代来说, 他们所接触的字幕电影不计其数, 美剧、英剧、日剧等, 这些来自于新媒体的电影几乎都是以原声原音配以翻译字幕呈现的。对于在多元化文化中生长的新一代来说, 原声字幕电影象征了“纯”, 这里的纯广义指从画面到音效原封不动的重现, 狭义的指对电影源语的不变呈现, 即所谓的源语口语完全的呈现。这二者的目的都是为了让观众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领会影片内容, 因此二者必定有共同点;但是因为它们传达影片内容的渠道有所不同, 即配音电影是通过观众的听觉进行输入, 而字幕电影则是通过视觉进行输入, 因此两者不难避免出现不同点"。

下面作者将从三个不同的维度出发对配音与字幕对比:

1 翻译策略对比

不论是配音还是字幕, 对其台词文本进行翻译都是是不可或缺的, 对于电影翻译来说, 不论其最终呈现方式是配音还是字幕, 最终仍都是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相辅相成作用的产物。翻译的归化和异化是美国学者韦努蒂于1995年由提出的。他认为采用流畅而不失地道的英语对源于文本进行翻译是归化翻译的最大特点。在这类翻译中, 译者的翻译过程被通顺自然的译文所掩盖, 因此, 在这样的译文中, 译者可谓是隐性的。译文的通顺自然不可避免的削弱了异域文化的存在感, 译入语文化价值观最终被目标语主流文化价值观所取代, 原语文本的陌生感被淡化, 相反的, 译文则变得更透明。译文透明度越高, 译者的存在就越隐形, 原作作者及其想要表达的意思就更为可见。韦努蒂认为所谓通顺翻译, 就是要将语言视为是一种交流工具, 在翻译的过程中重点强调译文的通顺自然, 避免不必要的多义和歧义现象, 让读者在最轻松的环境下领会原文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如果说语言是人类情感表达的渠道之一, 那么翻译就是对原作作者创作意图的最大还原。因此, 通顺易懂就是归化策略的核心目标, 这种翻译不但能够削弱民族中心主义, 而且能够将这种削弱过程变得透明甚至隐形, 从而让译文读者感觉到自己在读的文章并非译作, 而是原作。

异化翻译最早是由美国翻译理论家韦努蒂Lawrence Venuti (1995) 提出的, 旨在对翻译策略进行描写。异化翻译是指, 译者在有意识的让译文冲破目的语的常规束缚的情况下, 将其异国情调最大程度上的保留下来。他的异化翻译策略灵感来源于受到古典和浪漫主义熏陶的德国哲学家施莱尔马赫 (Schleiermacher) 的翻译论说, 即“译者尽量不惊动原作者, 让读者向他靠近”。施莱尔马赫本人对异化论也是极其推崇的。总结来说, 异化就是不受目的语的相关规范束缚, 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将源于语言文化保留, 让目的语读者在阅读的时候明显的感知到译文的异域感, 最大程度上凸显译者的存在。因此, 尽管异化翻译能够将源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间存在的差异保留下来, 但是在“存异”的情况下, “求同”就变的较为困难, 因此异化翻译对目的语文化的言语规范的破坏就变得不可避免。韦努蒂提倡异化翻译的另一个目的就是保护边缘文化, 欧美一贯提倡归化理论, 而异化翻译恰恰是将边缘文化或者弱势文化从欧美盛行的民族中心主义及帝国主义中解救出来的良好途径。

2 翻译限制对比

不论是配音翻译还是字幕翻译, 时间和空间的制约都是它们所无法规避的。而这两种翻译都必须满足译文的声画同步, 即电影的译文应与影片当前的画面内容相一致, 即, 配音电影需要配音演员的出声点与画面中演员的出声点一致;字幕翻译则需要在画面切换中保证文字数量以及内容的匹配。

声画同步为电影翻译带来的第一个门槛就是时间限制。配音翻译的流畅通顺自然是不用说, 还要恰到好处, 要能够与画面相对应, 能够配合演员的口吻。然而中英语言的差异使得译文要达到这一标准实则不易。有的时候英文原文很繁复, 常常一段, 但翻译过来成为中文仅用简单的几个字就能透彻的表现, 这时就不得不“由奢入简”, 让配音的内容和演员的口型相对。

例如电影《乱世佳人》 (Gone with the wind) , 其中一幕是当美国内战爆发之时, 男人们带着兴奋和慌乱的心情大喊道:

At last we can fight!

Yankee thieves!...

译文为我们终于能够战斗了!……北方的这些老强盗们!……, 影片的演员在喊出“Yankee thieves”的时间仅仅是短暂的瞬间, 没有给配音演员充分的时间说出北方的这些老强盗们, 因此在翻译时候就只能采取少出策略以平衡声画同步。

对于字幕翻译来说, 不但有时间的制约, 还有空间的制约。相对于配音, 字幕不需要过于追求翻译字幕与演员口型的对应, 但是翻译字幕一旦超出了35个字符, 就会影响整个影片的呈现效果, 因为过长的字符会占去更多的荧幕空间, 阻挡电影本身的呈现。相反若原文很长而翻译过来仅仅是简单的几个字甚至是四字成语就能表达, 那么就需要在翻译过程中“由俭入奢”, 将简单的几个字扩充成为适合电影当前一幕的台词。虽然字幕翻译在空间上有显著, 但是正是因为能够通过文字来传达, 字幕翻译就延伸出了一个配音翻译所没有的优势, 即, 注释, 即可以在翻译字幕中对观众所不熟识的一些文化及知识进行标注解释, 以便让观众能够更加顺畅的理解电影的内容。

3 翻译效果对比

除去以上所述, 电影翻译还要求译者将演员在电影中的所扮演的人物背景和电影表现的当下情节背景都考虑在内, 结合表演者面部表情和口型翻译出恰如其分的台词。配音时也要求配音演员能够恰如其分的将原作中人物角色所要表达的情感丰满的表达出来。字幕翻译则需要译者选择恰当的措辞, 避免让观众在观看电影字幕时出现“牛头不对马嘴”的感受。

电影翻译作为一种能够帮助不同国家进行文化交流的媒介, 将文化背景不同的各国民众联系到了一起。我国的配音电影出现较早, 应该说我国的电影翻译已经为跨文化交流做出了显著的贡献。通过严谨的制片过程, 众多老制片厂为国人提供了一部又一部的高质量译制片, 同时也培养起了一批至今为人称道的优秀配音演员。但科技的发展必定会带来传播媒体的改革, 为电影翻译打开新的局面。因此, 我们见到了原音电影的出现。正如前面对两种不同翻译对比所知, 原音电影的翻译形式是字幕翻译, 与配音电影不同的是它并不需要配音演员, 因此在配音方面的局限就消失了。但是随之而来的则是空间的局限, 尽管如此, 语言多变的本质仍然能够使得字幕翻译在受到时间空间限制的条件下达到音画同步和恰如其分。

但是与配音电影不同的是, 目前国内的字幕翻译领域鱼龙混杂, 可以说对于字幕翻译, 国内现在并没有明确的理论指导与实践指导, 近期有媒体指出很多影院原声电影的翻译并不恰当, 并指出一些翻译措辞很可能会影响未成年人。网络上的大多数字幕翻译都来自于各大字幕组, 这些字幕组的成员翻译理论知识以及翻译水平层次不齐, 再加上并没有任何的翻译规范与理论的指导, 使得某些电影翻译效果不经如人意, 甚至会词不达意。这都是目前电影翻译所面临的问题。电影翻译应该怎样去做, 应该为其制定什么样的规范, 翻译的度怎么把握等相关问题, 从目前的翻译现状出发来看, 电影翻译仍就需要有一个具体且适当的策略作为指导。

此外, 以新媒体的发展以及配音电影成本较高为缘由而忽视甚至废弃译制片并非可取。配音译制片是对民族语言、文化的保护, 这种保护是每一个民族所义不容辞的, 因此它的存在是必不可少的。译制片本就是一种文化艺术, 从翻译的层面来看可以被看作是语言的文化艺术, 是不同文化交流碰撞产生的文化遗产。观众需要这种形式的影片, 因为这种艺术形式的永恒魅力是其他表现形式所不能取代的。

不论是配音电影还是字幕电影, 它们都是我们了解外国电影的渠道, 观者通过它们来了解世界, 做到所谓的身未动、心已远。经过多年的发展, 电影翻译已然成为了现代人生活工作的一部分, 并且已经为跨文化交流带来了丰硕的成果。为了让观众能够欣赏到更高水平的电影翻译作品, 我们需要对其进行不断的、深入的研究, 为这种特殊的文化艺术带去更多的生命源泉和保证, 让电影翻译之树能够常青。

参考文献

[1]劳伦斯·韦努蒂.译者的隐身:一部翻译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 1995.

[2]奈达.翻译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外语翻译出版社, 2004.

[3]赵春梅.论译制片翻译中的四对土要矛盾中国翻译[J].中国翻译, 2002 (4) :49-51.

国内英文影视字幕翻译的现状分析 篇10

从目前情况来看, 国内影视字幕翻译的研究领域出现失衡局面: 一方面, 影视作品的翻译随着国外影视作品的大量引进而如火如荼, 日益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 而另一方面, 字幕翻译的数量、质量远不能满足观众日益增加的需求。虽然近年来已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研究相关课题, 以力求能够指导实践, 为实际字幕翻译工作提供方法引导, 但从整体上来说, 相较于西方国家, 国内的影视字幕翻译研究仍处于相对滞后的水平, 且研究的深度、广度远不及字幕发展的速度。目前国内研究字幕翻译领域的成果主要从字幕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字幕翻译的特点原则、翻译策略及字幕组的运作等角度进行探讨, 但研究范围尚且比较零散、片面, 缺乏全面、系统、概括性、有影响力的论述。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近年来,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我国对外开放程度也在不断提高。许多国外优秀影视作品出现在民众视野中。其中英文影视作品占据了很大比重, 而且由于其特有的语言氛围和文化背景, 加之英语学习等方面的需求, 其观众不断增多, 观看英文影视剧也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学习娱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期, 射手, 人人影视等字幕网站的关闭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 从侧面表明了字幕的重要性,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字幕翻译仍是欣赏英文影视作品时不可缺少的辅助, 在最大限度地传达语义信息以满足观众娱乐怡情, 感受异国文化需求方面起着关键作用。与此同时, 国内观众的英文水平和欣赏能力随时代变化在不断提升, 对字幕的需求以至要求也在提高。字幕翻译的质量是否能与时俱进地适应需求值得关注。

本文从目前国内字幕翻译现状入手, 通过多种途径, 以数据结果的形式将此领域的真实情况展现出来, 并从中提炼出现存的问题, 解析其产生的原因, 以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与重视, 为有针对性地根据现状找出解决方法提供现实依据, 为字幕翻译走向规范化、严谨化提供改进建议。

二、研究方法——调查问卷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 设计并分发了“关于国内英文影视字幕翻译现状调查”的问卷。第一阶段以书面问卷形式进行预调查, 小范围发放调查问卷, 检测问卷中是否有表意不明或题目设置不合理的地方, 考察回收到的数据是否大致符合事前预计的结果, 是否达到问卷题目设计的目的, 最后根据预调查的效果对问卷问题进行调整和优化, 使得每一个问题都科学准确、用语严谨。第二阶段以网络问卷形式正式发放并回收有效问卷369份。采用网络分发及反馈的方式是为了提高调查的效率, 方便调查对象, 保证较大的样本总量。调查对象涉及各个年龄段、各行各业、不同文化程度的群众, 调查范围广泛且随机, 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调查的目的是为总结出大众对国内英文字幕翻译的看法及意见建议, 评估受众对影视作品翻译的认可度、满意度, 以反映出受众眼中目前国内英文影视字幕翻译领域的现实情况。问卷问题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基本信息状况调查, 第二部分为观影习惯、偏好的调查, 第三部分为调查对象对目前影视字幕翻译满意度的调查, 第四部分为调查者对字幕翻译的看法及建议的调查。全卷共包括14道单选题, 1道多选题, 1道开放性建议类题目。

三、研究结果及分析

从受众角度看国内英文影视字幕翻译现状—调查问卷分析结果。

本研究对369名不同性别、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者进行随机调查, 调查对象广泛, 具有一定代表性。为保证调查结果的有效性, 本调查根据已得到数据的情况实时调整之后待调查对象所占各类的比例, 以求尽可能使调查数据分布均匀, 降低外部因素对调查结果的影响。但经前期预调查发现, 观看英文影视作品的主要群体为当代青少年, 年龄分布集中在16~25岁阶段, 受教育程度大多为高中及以上, 因此本研究在收集数据时遵从这一现实, 未刻意调平年龄、受教育程度这两类因素下各选项的人数比例, 以接受高等教育的青少年群体为重点调查研究对象, 符合事实情形, 数据具有真实性、代表性。另外, 研究中注意到社会中非英语专业学生及工作者要远远多于英语专业出身的人, 因此在调查中保证非英语专业学生和从事非英语相关职业的人数比重大于英语专业学生和工作者, 以免得到的问卷结果具有偏向性、片面性。通过分析调查问卷的数据, 可以得出受众对于目前国内英文影视字幕翻译的看法、评价, 总结为以下几点:

1.大部分观者对字幕尤其是中文字幕依赖度较高, 字幕翻译正确并准确至关重要。据数据显示, 在可选择的情况下, 约88%的调查对象在观看英文影视作品时选择中英双语字幕, 只有少数人次会选择纯中文、英文或无字幕, 而在选择观看中英双字幕的人次中, 若时间有限, 64%的人会优先选择观看中文字幕。并且接近75%的观者对中文字幕依赖程度较高, 基本或大部分需依靠字幕翻译才能深刻地理解影视作品的内容。这一方面说明单纯的中文或英文字幕甚至无字幕并不能很好地满足人们对英语影视剧字幕的需求, 原作中的英文台词加上译者根据自己理解译出的中文字幕才是最好的选择, 观者可以在中文翻译的辅助下领略作品的原汁原味。另一方面, 虽然大多观众对中文字幕依赖、需求较高, 但仍宁愿选择中英双语而非纯中文字幕, 可见目前中文字幕的质量未完全得到认可, 翻译的准确度遭到一定质疑。但综合可见将英文字幕正确并准确翻译成中文的重要性、迫切性。

2.对英语影视字幕翻译的满意度总体为中等偏上, 但仍存在不足急需改进。本研究通过量化形式对满意度由低到高打分, 划分为1分至5分五种程度, 约61%的受访者选择4分及以上即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 认为翻译中无明显错误, 翻译较准确, 近35的调查对象选择3分即一般, 存在个别错误但不影响理解作品主旨、内容。而选择2分或1分的人次达16位, 约占总数的4%, 他们对字幕翻译现状感到较不满意甚至非常不满意, 认为字幕翻译中存在一定错误以至影响对影视作品部分情节的理解、人物性格的把握。由此可见, 总体来看受众对英文影视字幕翻译的满意度为中等偏上, 即使翻译中出现些许错误, 也基本持包容态度, 但仍存在少部分不满意的声音不可忽视, 他们认为翻译的表达效果与原作品所要传达的风采间相差甚远。因此字幕翻译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不可小觑, 急需改进。

3 . 观者留意到字幕翻译不明或有误的频率较高。据统计, 超过半数的人平均每周观看英文影视的时间为1~5小时, 但平均每人每周观看时都会留意到1次左右字幕翻译不明或有误的现象, 可见大众对英文影视作品的观看时间较多, 喜爱程度较高, 然而字幕翻译中错译或翻译不准确的情况出现较频繁, 译作质量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 这也再一次映证了目前字幕翻译的水平与受众的现实需求间存在较大差距, 字幕翻译的发展程度赶不上观者对字幕需求的增长速度, 达不到观众心中理想的标准。这其中既有我国字幕翻译自身发展起步晚、研究滞后、受重视度较低等原因, 也是受众群体受教育水平、审美欣赏能力、对外来文化接受度逐渐提高的结果。结合调查对象的年龄及文化程度可得知, 观看人群的年龄集中在16~25岁, 学历大多为高中及以上, 为有着高等教育背景的青少年群体, 尤其是在当今英语教育逐渐普及的时代下, 大多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随着他们英语水平的提高, 对字幕翻译的正误、优劣的鉴别能力也在提高, 观众不再是仅仅增加对字幕的需求, 被动地迎合、接受所提供的字幕, 而是对其品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因而如今的字幕翻译发展站在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当前, 面临速度与质量的双重考验, 寻求更好兼更快的发展才是正确的道路方向。

4.对在字幕翻译中融入当下流行语言的现象所持态度。在“对于将‘what do you think?’翻译为‘元芳, 你怎么看?’的态度”这道题中, 被调查者对近期新兴的这种融入当下流行元素的翻译风格、方法的态度为, 支持与反对基本持平, 各约占30%, 持观望中立态度的人数略多一点, 约占40%, 可见这种较为新颖的翻译方式若能表达准确、贴切, 大部分人是不会站在完全反对面的。因为究其根本, 流行语字幕翻译是翻译大众化的突出表现, 是翻译进步的象征, 只有不断地糅合时代特征, 融入社会元素, 才能顺应时代发展潮流, 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 真正做到本土化、大众化。只是大多时候由于这种转变太过剧烈, 某一文化现象被过热宣传, 再加上部分译者的主体性发挥过度, 导致了流行语字幕翻译从倍感新奇受青睐到令人反感厌烦, 进而遭到冷眼抵触 (李建红, 2013) 。由此可见, 若译者能在与时俱进、紧跟潮流的基础上, 视不同的剧种区别应对, 合理、灵活运用流行语翻译, 把好翻译质量关, 相信字幕翻译的潮流化趋势会逐渐为大众所认可。

5.相比制作字幕的效率应更注重质量, 尤其后期审核校对时需严格把关。在开放类建议题中, 除以上已提到的几点外, 有多位受访者特别强调质量与审核的问题。由于大多字幕组从事翻译工作时往往采取由多个人分工协作大多方式完成, 因此可能存在前后用语、风格不一致的情况, 需要审核校对的负责人严密审查, 修改规范名词称谓, 统一整合全篇语言风格。另外, 字幕的及时性特点决定了其制作时间周期短, 从拿到片源到中文字幕新鲜出炉的整个过程最少耗时仅为几个小时。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工作量, 一味地追求速度, 就难免会出现粗制滥造、质量大打折扣的翻译作品, 有些翻译词不达意, 有些则出现信息错误, 以致误导观众。因此接受调查者认为要在兼顾数量的同时更要注重质量, 译作的质量水平直接关系到作品的传达效果, 是异国观众理解原作品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所以译者应尊重原著, 严格把关, 认真校对, 最大程度地降低失误率, 减少人为带来的表达效果的偏差。

四、 结语

本研究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 对国内英文影视字幕翻译现状有了较为全面、系统的认识, 并深刻剖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为后期从理论角度进一步研究翻译方法提供现实的依据, 为针对性地书写改进建议书提供思路, 以期研究成果能够应用于指导实践, 实现其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刘大燕, 樊子牛, 王华.中国影视翻译研究14年发展及现状分析[J].外国语文, 2011, (01) :103-107.

[2]姚广治.外语片影视字幕翻译现状[J].英语广场 (学术研究) , 2012, (04) :25、27.

上一篇:建筑企业组织结构探讨下一篇:企业海外项目纳税筹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