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细节

2024-08-07

人物细节(精选十篇)

人物细节 篇1

“烦人”老妈

我的“烦人”老妈中等个子,身材瘦小,眼睛很大,小嘴一笑总会露出洁白的牙齿。(外貌描写过于空泛,没有抓住面部特征的细微之处,体现不出妈妈长相与别人的不同之处。)

“作业写完了吗?”每天吃完饭,妈妈总这样问。她检查作业特别认真,尤其是作文看得更仔细,如果她稍不满意,整篇作文都得重写。

妈妈对我写的字很“苛刻”,只要有半点差错,就会遭到训斥。有一次,为了早点出去玩,我马马虎虎写完作业,妈妈看见了,让我重写,我只好含着泪委屈地认在桌子上写起来……

(这两段写妈妈对“我”的学习要求很严格,字里行间充满了难过、委屈之情)

“这周的零花钱用完了吗?”老妈检查我的财物也是一丝不苟。假如我买了一些乱七八糟的玩具,她总要数落我一番。老妈还专门为我准备了一个存钱罐,要求我把节省下来的钱存起来,还不停地反复教育我。唉!真“烦” !(妈妈不仅关心“我”学习,还关心“我”健)康成长。但事例描写不具体,妈妈对“我” 的严格要求、关爱之情表现得不真实、 不具体。)

“出门要注意安全呀!”听!老妈又开始唠叨了。每次出门都说这句让人扫兴的话。唉,谁让我有这样一个老妈呢?(简写妈妈的唠叨,进一步表现 “烦”。)

老妈给我的印象太深了,写着写着, 我耳边又响起了她的唠叨声。(总结全文,言虽尽而意无穷。)

升格指导

习作通过三件完整的事情,较好地表现了妈妈的特点,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真实展现了人物个性。但细节描写不“细”,语言、动作、神态及心理活动描写还不准确到位。事情写得有点简略,应该详细写妈妈是怎样做的、怎样说的,这样才能更好地表现妈妈的特点。如:检查作文时,妈妈还说了什么?要“我”重写作业时又是怎样做的?妈妈要“我”节约用钱时说了什么?“我”耳边又想起了妈妈的什么话?把这些地方再写详细、具体点,人物形象就更鲜明了。

建议仔细回忆生活中的片段,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再现当时的情景,增强习作的真实性。抓住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把妈妈检查作业和教育“我”不要乱花钱再写详细、具体点。如:妈妈是怎样检查作业的,重写作业时“我”心情怎样等细致入微描绘出来。(黄宝成)

升格佳作

“烦人”老妈

她,中等个子,身材瘦小,弯弯的眉毛下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就像两泓清澈的泉水,一张小嘴笑起来总会露出洁白的牙齿,她就是我的“烦人”老妈。

“作业写完了吗?”听!“烦人”老妈又开始唠叨了。每天饭后,她总要问这句让我耳朵生茧的老话。这还不算“烦”,最要命的是老妈检查作业特别认真,尤其是作文,她总要一个字一个字仔细琢磨,哪怕一个小小的标点也不肯放过。如果她稍不满意,那就惨了,不仅整篇作文都得重写,她还会一遍又一遍地给我讲标点符号的用法和作用。你说烦不烦?

妈妈对我写的字也很“苛刻”,只要有半点差错,准会遭到她一番严厉的训斥。有一次,为了早点出去玩,我不由自主地加快了写作业速度,三下五除二就马马虎虎地把作业完成了,妈妈看见后,严厉地说:“瞧瞧,你写的什么作业?重写!”只听“哗啦”一声,作业被无情地撕掉了,我只好含着泪,委屈地趴在桌子上工工整整地写起来……

“这周的零花钱用完了吗?”老妈检查我的钱物也是一丝不苟。假如我买了一些乱七八糟的玩具,她总要数落我一番。为了让我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老妈还专门为我准备了一个存钱罐,要求我把节省下来的钱存起来,还总爱不停地唠叨:“挣钱不容易,可不能乱花呀……”唉!真“烦”!

“走路要注意安全呀!”听,老妈又开始唠叨了。每次出门前,她都要说这句让人扫兴的话。唉,谁让我有这样一个老妈呢?

老妈给我的印象太深了,写着写着,我耳边又响起了老妈的声音:“不要嫌我烦,我不可能一辈子管着你,以后的路还得你自己走……”

升格点评

修改后的习作选用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写出了妈妈在学习、生活上对我严格要求,帮助我健康成长的故事,充分展现了妈妈的性格特点,虽寥寥数笔,但印象清晰,读后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因为写出了日常生活中妈妈最真实的一面,所以人物形象丰满,读之生动有趣。

捕捉人物细节(教案) 篇2

妙笔生花

主备:陈维

审核:

班级:六年级

教学目标:

1、学会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细节描写,使文章生动、形象。

2、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及技巧。教学重点:

学会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细节描写,使文章生动、形象。教学难点:

1、学会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细节描写,使文章生动、形象。

2、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及技巧。教学流程:

一、链接基础

猜一猜,他(她)是谁?

二、方法传授

(一)语言描写的方法:

1、符合人物的身份和特点。

2、写清人物说了什么。

3、怎样说的?即说话的声音、腔调、动作、神态等。

(二)神态描写的方法:

1、仔细观察,抓住面部表情和眼神变化,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

2、根据神态进行合理的想象、推断。

(三)动作描写方法:

1、选用恰当的动词。

2、把每一个动作分解开来,让动作连贯。

3、动作描写还应添加形容词。(也就是修饰词)

4、根据动作描写进行合理的想象。

(四)心理感受:

1、真情实感。

2、情感要隐藏在文字里,不能直接说出来,别人就能从你的字里行间体会到。

三、创设情境

1、活动名称:捕捉细节

妙笔生花

2、活动要求:

仔细观察人体模特的动作、神态、语言、外貌及揣摩他此时此刻的心理活动。

四、畅快写一写习作要求:

1、仔细观察人体模特(动作、神态、语言、外貌及心理感受)进行片段描述。

2、用上积累的好词佳句及恰当的修辞手法。

3、写作时间:20分钟。

五、作品展示

刻画人物要抓住细节 篇3

我的同桌叫王晓娟,她待人很宽容,从来不乱发脾气,对任何人都很友好。

有一天,我进了教室走向座位时,随手把书包往桌子上一扔,同桌的文具盒被碰到了地上。我没道歉,她却捡起了自己的文具盒,还朝我笑,这让我感到很惭愧……

还有一次,王鹏和我拿着篮球从篮球场上回来。王鹏一边走,一边不停地向空中抛篮球玩儿,一不小心,篮球砸在了王晓娟的头上。我们都以为王晓娟会大骂我们一通,或者去向老师告状,结果都没有——她竟捡起篮球,递给了王鹏。

【诊断报告】

这段文字是写同桌宽厚待人的优秀品质,虽然写了两件事,但没能把人物形象塑造得丰满、形象。原因是在描写同桌时,没有抓住人物的细节进行刻画,因此给人的印象模糊,不深刻。

刻画人物如何抓住细节,从而把人物形象塑造得鲜明、生动,富有活力,让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呢?在描写人物时不妨抓住人物动作、神情、语言、心理等方面的细微之处来描写和刻画,努力做到细节上的生动、传神。比如在刻画同桌捡拾文具时,我们可以抓住王晓娟同学的动作、神情、语言等细微处进行刻画,通过“弯下腰,钻到桌子下面”“一件一件地捡了起来”以及“还朝我笑了笑”,“声音柔柔地说了声 ‘没关系’”等来刻画王晓娟这一人物,使这个人物形象丰满、生动,跃然纸上。

【病愈出院】

我的同桌叫王晓娟,她待人很宽容,从来不乱发脾气,对任何人都很友好。

有一天,我进了教室走向座位时,随手把书包往桌子上一扔,只听“啪”的一声,王晓娟的文具盒被碰到了地上,铅笔、小刀、橡皮、尺子等撒了一地。我还没来得及向她道歉,她却弯下腰,钻到桌子下面,一件一件地捡了起来,捡完后,还朝我笑了笑,声音柔柔地说了声:“没关系”。这让我感到很惭愧……

细节是人物通讯采访的关键 篇4

人物通讯要求记者要抓住人物身上的“亮点”:最闪光的性格、最能体现时代气息的特征。写人物通讯要描写人物的精神世界, 揭示人格的力量, 要通过有说服力的事实来再现人物的思想风貌。事实要为展现人物思想风貌服务, 而不能只把注意力集中在人物的经历和事件发展过程上, 忽略对人物思想、信念等方面的挖掘, 不能停留在好人好事记录的表层现象上。

多年的新闻从业经历告诉笔者, 从采访角度讲, 不管是采访还是写作, “细节”都是人物通讯至关重要的地方。一篇人物通讯感人不感人、生动不生动, 就在“细节”的挖掘与写作了。没有“细节”的人物通讯注定是干瘪、苍白和无味的。

那么, 什么是“细节”呢?所谓细节描写是指文学作品中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以及自然景观、场面气氛等细小环节或情节的描写。细节描写在刻画人物性格、丰满人物形象、连接故事情节、丰富作品内涵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生动的细节描写, 有助于折射广阔的生活画面, 表现深刻的社会主题。《范进中举》中范进发疯的细节描写, 生动地刻画了一个为科举而读书, 为科举而活着, 中举后喜极而疯的可怜而又可悲的形象。

文学作品可以虚构、创造, 人物通讯是新闻作品, 包括细节在内必须真实。这就需要我们去深入挖掘。不管是主人公, 还是相关人员, 给你讲事迹梗概还可以, 但提供那些有特色的“细节”就不容易了。要挖掘有特色的“细节”, 一要“留心”, 不放过被采访者的每一句话;二要注意观察, 包括主人公的生活、工作环境, 说不定这些地方可以给你提供非常重要的“细节”;三要积极开动脑筋, 不能只做机械的记录者。采访时思维要非常活跃, 抓住有价值的“细节”一定要穷追不舍。

2008年6月23日, 我“常规”地从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采访”到一篇1500字的通讯, 向世人报告这个学院的士官武文斌累死在抗震救灾前线的感人事迹。稿子拿到夜班后, 适逢中宣部关于宣传英雄的要求传达。我旋即感到稿子的单薄。怎么办?到前线去!到英雄战斗过的地方去!

受集团领导的指派, 我和另一位同事于24日飞往成都。我这里说的“飞”, 不单单是乘飞机的飞, 更是心之飞, 我的心在千里蓝天上一直都不能平静, 一直都在飞———在已经看到的关于英雄的事迹中思考着、思索着、思想着, 飞向英雄。

当我们从成都机场急切地赶到都江堰的时候, 这片英雄生前战斗的地方、也是英雄将要长眠的地方, 已经记者云集。新闻这个敏感的东西, 从来都是最迅速的———于是我们放下行李, 从下汽车的那一刻, 便投入到了紧张的采访中。

从烈士生前战斗过的山水中, 从烈士的遗像遗物遗迹中, 从部队首长和烈士生前战友的讲述中, 从烈士妻子和父亲的眼神中, 从当地群众的崇敬中……我强烈地感受到英雄的震撼!一个人能够如此震撼一个地方, 不, 是震撼全中国;震撼一群人, 不, 是震撼全国人民;震撼中国的六月, 不, 是震撼时间的永远, 为什么?因为他是英雄, 是在我们全中国共同经历的一场大灾难中涌现出来的中国英雄, 是在我们全民族共赴国难的战斗中造就出来的民族英雄, 是在大灾难中把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发挥到了极致的时间段里铸炼出来的时代英雄。

晚上从同住一顶帐篷的女战士那里, 我听到关于英雄的许多细节, 当我听到英雄的脸上总是刚毅、英雄的身子总是挺立、英雄的话语总是斩钉截铁、英雄的行动总是雷厉风行等的描述时, 我的眼前不知怎的就浮现出一个人来———岳飞。民族英雄岳飞是我们河南的骄傲, 新时代的钢铁战士武文斌也是我们河南的骄傲;岳飞死的时候39岁, 武文斌死的时候才26岁;还有岳飞的那些著名句子“壮怀激烈”、“八千里路云和月”、“待从头收拾旧山河”等, 好像也是武文斌写的句子或者说是写武文斌的句子。从岳飞, 我想到了西子湖畔的岳墓, 想到了那里的一副对联的上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瞻仰烈士的骨灰, 想到烈士将要被安葬在祖国大西南的这一片青山碧水之间, 一种崇敬和热爱的情感在我的心中油然而生:青山有幸埋忠骨, 祖国的青山碧水将把自己可爱的儿子永远地抱在怀里。

我从部队首长那里听到有关英雄父亲的一些细节, 英雄的父亲也是一位老兵, 这位老兵面对都江堰群众捐给烈士的33265.4元的“心意”, 开始执意不收, 直至捐款的群众跪了下来, 他才含泪答应。“灾区人民的钱我们不能拿, 他们比我们更需要。”随后, 这位父亲把这笔钱连同自己随身带来的2000元钱一并捐给了胥家镇中心小学。当部队领导反复问这位父亲有什么困难和要求时, 这位父亲说:“我虽然老了, 但身子骨还可以, 等处理完文斌的后事, 我要留下来把他未干完的活干完。”我还听到烈士的妻子为自己能有这样的丈夫而骄傲, 也要留在灾区做一个志愿者, 接替丈夫为灾区人民服务的细节———何其感人动心, 让人怎能入睡!夜不能寐中我想到了愚公移山, 那位老愚公就是父传子, 子传孙, 一代一代, 挖山不止。这个传承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中华民族这种“子承父业”的传统, 到了今天, 被英雄的父亲发展为父辈接过儿辈未竟的事业勇往直前, 被英雄的妻子发展为妻子接过丈夫手中的火把, 继续燃烧。一个伟大的儿子为抗震救灾的民族大业英勇地去了, 一个光荣

传统上的记者站是新闻单位的派出机构, 其功能定位主要是为所在媒体提供鲜活的稿件。记者站仅限于依法从事与报社业务范围相一致的采访、组稿、通联等新闻业务活动。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尤其是党报在转化为报业集团以后, 党报记者站也需要转轨变型, 重新定位。很明显, 要加强记者站, 必须发展记者站;要发展记者站, 必须拓展记者站的功能;要拓展记者站的功能, 必须变革记者站的管理体制, 以适应报业集团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开封市记者站在报业集团成立以后, 记者站就如何在不违反有关规定的前提下进行转型定位的问题, 进行了有益的思考和探索。

在报道中发现商机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开封市记者站于2002年挂牌, 由原来的“河南日报记者站”变为“河南日报报业集团记者站”。牌子挂上后, 记者站人员在思考:牌子变了, 记者站的功能是不是需要转变, 以适应报业集团发展的需要?

发挥优势, 在做好报道中发现商机。开封记者站利用党报记者站的政治资源和人脉广信息灵的优势, 积极为集团领导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在得到集团领导肯定的前提下, 代表报业集团领导和地方领导进行前期沟通。目前,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

的父亲留在了儿子战斗过的地方, 去完成儿子的夙愿;一个坚强的丈夫去了, 一个不屈的妻子立志成为一个志愿者, 去接替丈夫为灾区人民服务。我们的民族就是这样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坚忍不拔、顽强倔强。伟大的中华民族啊, 一个什么力量都摧不垮、打不倒的民族, 一个充满了信念和希望的民族!

当我从英雄父亲的言谈中听到他对自己家乡的自豪, 从他的口中听到“文斌是个孝子, 他孝顺爹娘, 更孝顺人民”的细节的时候, 我马上联想到邓州这片光荣的土地。这是一片热土, 也是一片烈除省会郑州以外, 投资最大的项目都在开封市。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在开封新区核心区域拿下了366亩土地。保守估计, 这些土地已经增值一倍以上, 使集团资产得到了保值增值;同时积极配合领导同河南大学进行沟通接触, 使双方领导达成了共同举办民生学院的共识, 河南大学民生学院目前的实际控股方已经变更为河南日报报业集团, 占57%的股份。民生学院新校区目前呼之欲出。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在开封的征地之路, 可谓记者站发挥党报政治资源优势、以报道为媒的成功之作。

2005年4月17日, 河南省发改委受省委、省政府委托, 在郑州新世纪大厦召开了中原城市群规划开封专题座谈会。在这次座谈会上, 中原城市群规划中先后两次提到“一体化”这个概念。记者在会议中发现规划中这样描述开封:“在中原城市群的总体规划中, 应将开封作为郑州都市圈的功能城市, 将郑州的部分教育职能逐步向开封转移, 在郑州不再增加高等教育用地, 使开封成为郑州都市圈的教育基地, 实现一体化发展。”“开封市中心距郑州市中心72公里, 两城市边界处相隔不足40公里, 属于45分钟通勤圈, 在郑州的极化效应下, 大量要素流向郑州。如果这种情况不得到及时改变, 那么开封的发展将会受到严重的制约。所以开封要从自

土。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忠烈将军张巡, 就是从这片土地上走出去的。我看过有关张巡的一出戏, 当时曾为这位将军的忠烈潸然泪下。还有范仲淹, 他的千古名著《岳阳楼记》也是在这片土地上完成的, 文中那广为传颂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早已成为融入我们民族血液的一种人文精神。英雄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英雄的成长需要土壤。我们眼前的这位英雄就是在这样的土壤中成长起来的。再看看他的父亲的坚强, 他的妻子的坚韧, 我们是多么为英雄辈出的河南这片土地自豪啊!

身的优势出发, 扬长避短, 在发展自身优势产业的同时, 改变目前发展的被动局面, 通过与郑州经济一体化, 吸引和利用郑州的各种要素, 促进开封的发展。”由此, “郑汴一体化”由官方正式提出, 一条连接郑州与开封的双向十二车道的城际快速通道也随之动工。

随后, 开封记者站开始持续关注报道郑汴一体化进程。相继以整版的篇幅发表了《郑汴一体化下开封的商业机会》、《一条“开封”路》、《郑汴融城1+1﹥2》等报道。此时,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的领导也多次到开封视察, 明确提出要在适合地段、适合时机切入开封发展, 在开封置业的愿望, 要求开封记者站详细了解开封新区发展规划, 密切关注开封新区发展动向。

2006年11月19日, 郑汴城市快速通道———郑开大道正式通车。看到通车的报道,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夏炎驱车赶往开封亲自感受、视察开封新区, 并交代记者站:“尽快在开封新区、郑开大道两侧物色土地, 抢占先机, 尽快立项, 以实现报业集团向传媒集团、文化集团的转变。”

然而签约、征地过程却是一波三折。开封新区由于纳入了中原城市群的规划, 成为中原城市群建设的先导区域和示范区, 很快成为企业和商家争夺的焦点, 永煤集团、杭州开元、河南建业等纷纷到开

热泪涌流。泪珠滴落在键盘上。哭着, 采访着;哭着, 写着。都江堰的三天两夜, 将成为我人生的重要一页。我的心灵, 我的文字, 接受了一次从未有过的大浪淘沙般的洗礼。

细节的魔力令人叹服, 正所谓“虽是微末技艺, 却是顶上功夫。”这篇题为《新时代的钢铁战士———记济南军区驻豫某红军师士官武文斌烈士》的长篇人物通讯, 因其感人的细节描写而获得2008年度河南省省委省政府好新闻特别奖。

(作者单位:河南日报报业集团)

人物细节作文 篇5

梁老师

在我们班里,有一个阳光老师,我们的班主任——梁老师。梁老师经常提醒那些上课不听讲,说话的同学。她常常扎着马尾辫,长着瓜子脸,眉毛像柳叶一样,眼睛水汪汪的,如一潭清澈的泉水,鼻子高高的,似个鹰钩一般。她的嘴巴红润的,犹如两片玫瑰花瓣,一笑起来嘴角绽放出两个小酒窝,像花一样。她的脸色红通通的像个大苹果。脸蛋不仅白白嫩嫩的,而且还很光滑,比果冻更光滑。她身高一米六五左右,身材中等,喜欢穿一件短袖上衣和一条长裤。

我的爸爸是一名警察,我为我的爸爸骄傲过。他是一个嬉皮笑脸的人。他并不喜欢打我。所以,我的朋友来我家,只要爸爸一说话,就会有笑声。爸爸把头发剪成平头,有着一面瓦刀似的脸,眉毛宛如卧蚕一般,眼睛小得跟绿豆差不多,但却很明亮,鼻梁高高的朝着天空,我的嘴唇像爸爸——厚嘴唇,脸色红通通地像个红苹果,皮肤却很粗糙,因为他的.胡子,比荔枝还要粗糙,长着一对顺风耳。身高一米七左右,虽然他很胖,但我还是觉得他长得玉树临风。它一般穿着制服,因为要上班。如果不上班,他就会穿一件运动短袖上衣和一条运动短裤。这就是我的爸爸,是他给了我幸福的生活。

人物描写最传神处在细节 篇6

诗歌创作如此,记叙类文章写作也如此。最传神处在细节,精当的细节往往能为优秀的作品插上翅膀,从而产生令人震撼的力量。细节描写主要是对人物某些细小的举止行动或对细微事件的描写,它要求真实而典型。归有光的祖母拿象笏时对孙子的厚望期待,藤野先生为鲁迅批改作业的圈点勾画,朱自清的父亲翻过月台买橘子的步履蹒跚……人物因这些细节而传神,我们因这些细节而感动。那么,描写人物该关注哪些细节?细节描写又该从何人手?

肖像细节是指对人物容貌、姿态、神情、衣饰等特征的描写。描写时不仅要写出人物的外貌特征,还应突出人的个性,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别里科夫总要为自己制造一个套子的衣着和总想把自己包在壳子里的思想,阿Q的癞疮疤和他的“精神胜利法”,祥林嫂“间或一轮”的眼睛和她生命里没有春天的悲剧命运……思想、性格、命运都凭借传神的肖像描写得以充分表现。《水浒》“林冲见差拨”一节中,“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一处,就突出了他教头与配军的双重身份,表现了他谨慎小心、沉着冷静、隐忍顺从、顾及颜面等多种性格和心理。如果想写一个虚伪的人,可以说满脸堆笑,或说挤出一丝笑意,而这样写或许更传神:他脸上的笑容像是贴上去的。着一“贴”字,穷形尽相。

语言细节“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要切合人物的身份、经历,反映人物的思想性格。《红楼梦》“林黛玉进贾府”一节,王熙凤见黛玉时说:“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一席话,夸了黛玉,赞了探春姐妹,讨好了王夫人,迎合了贾母,真是八面玲珑,一语博得满堂彩。《水浒》“林冲见差拨”一节,差拨先是骂林冲为“贼配军”、“贼骨头”,后来夸林冲为“好男子”、“久后必然发迹”,对林冲先骂后夸的语言描写,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他利用职权诈取钱财的势利性格。孙犁《荷花淀》中水生嫂知道丈夫报名参了军,一句“你总是很积极的”,既有埋怨与嗔怪,又有满意与自豪。

动作细节是对人物动作行为的描写。契诃夫说:“应当尽力使得人物的精神状态能够从他的行动中表现明白”,行动描写的目的正在于传神。严监生为两根灯芯费油而竖起两根手指,老葛朗台为攫取镀金的十字架那临终一抓,孔乙己摸出四文钱和排出九文大钱,因动词的精心选择成为传神之笔。“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菱而不见,搔首踟蹰”(《诗经·静女》),男子隐隐的失望,女子羞涩中的矜持,都在动作中体现出来了。《三国演义》中有曹操献刀的故事:董卓欺主弄权,曹操借王允七星宝刀进府行刺,见董卓躺下,急抽刀欲刺。董卓在穿衣镜内看见了曹操的动作,转身相问。曹操急中生智说:“我得一口宝刀,欲献恩相。”董卓接刀一看,果然是一口宝刀。董卓引曹操出阁看马,曹操谢道:“愿借马一试。”然后快马加鞭逃之夭夭。“献刀”一事正体现了曹操的“奸雄”性格。

心理细节是对人物的思想活动和内心世界的描写。或作心理概述,或写内心独白,或用动作暗示,或以景物烘托,或绘梦境幻觉。人物心理常常要通过对话和感情变化来表现。如《三国演义》“青梅煮酒论英雄”中刘备的“闻雷失箸”写出了他内心的紧张,也充分表现了他韬晦深藏的性格特点。《边城》中翠翠知道自己误会了傩送,“翠翠想起自己先前骂人那句话,心里又吃惊又害羞,再也不说什么,默默地随了那火把走去。”翠翠吃惊、羞涩、默然无语,正是傩送在她心里投下一道影子的表现;后来翠翠和打火把送她回家的人重逢,那人调侃翠翠:“二老说你在河边大鱼会吃你,我们这里河中的鱼,现在可吞不下你了。”已经“长大了”的翠翠“一句话不说,只是抿起嘴唇笑着”。不说话却笑,表现了翠翠对往事美好的记忆和微妙的感情涟漪。最后祖父借和翠翠同岁的新嫁娘喻示翠翠时,翠翠“明白祖父这句话的意思所在,不作理会,静静地把船拉动起来”。情窦初开的翠翠并不是对祖父的话无动于衷,而是少女已经心有所属,默默相思。

景物细节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为鲜明突出。可以用写景烘托人,可以借助他人反应表现人,可以与其他事物对比突出人。《三国演义》中“温酒斩华雄”一节,侧面烘托运用得最为出色。袁绍率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虎牢关守将华雄一连斩杀联军多员大将。关羽主动请缨,因为身份低微而受他人嘲笑。关羽于是立下军令状。曹操觉得他是英雄,奉温好的美酒一杯,关羽道:“酒且斟下,某去便来。”关羽瞬间拿了华雄的首级回营,此时酒尚未冷。在众人的哄笑里,隆隆的战鼓声中,在酒尚温的细节里,关羽的英武神勇充分展示了出来。《边城》中有这样一段:“翠翠心中乱乱的,想赶去却不赶去。雨后放晴的天气,日头炙到人肩上背上已有了点儿力量。溪边芦苇水杨柳,菜园中菜蔬,莫不繁荣滋茂,带着一分有野性的生气。草丛里绿色蚱蜢各处飞着,翅膀搏动空气时窸窸作声。枝头新蝉声音已渐渐洪大。两山深翠逼人竹篁中,有黄鸟与竹雀杜鹃鸣叫。”作者以景写情,细腻地描写芦苇、杨柳、菜蔬的繁荣滋茂、充满野性,蚱蜢、新蝉、黄鸟、竹雀、杜鹃的自由欢畅,烘托了翠翠此时烦乱而又对爱情满怀憧憬的心理。

细节在人物报道中的作用 篇7

关键词:人物报道,细节描写,作用

人物报道是新闻作品中最具魅力的精美篇章, 好的人物报道不仅能够给读者提供丰富的信息, 能够带给能带给读者一种震撼, 一种人生的丰富体验, 因此, 人物报道一直是新闻媒体关注的重要写作方式, 而人物报道要想出彩, 就需要引用细节描写的方式, 通过细节使新闻人物更加生动、形象, 更具艺术魅力。

一、细节描写的概念及种类

“细节”, 也就是细微末节, 细节是是构成人物性格、展示人物形象, 展现故事情节的最小的元素, 虽然细小, 但却具有惊人的表现力, 无论是在人物表现还是事件展示、环境营造中都能发挥重要作用, 使其更加生动形象, 真实动人。鲁迅先生就特别重视细节的描写, 对细节描写的作用给以很高的评价“借一斑略知全貌, 以一目尽传精神”。细节描写原是用于文学创作, 但在新闻报道, 尤其是在新闻人物报道中也得到很广泛的应用, 是新闻报道在细节描写中展示出了真实的美。

在人物报道中, 常用的细节描写有以下几种:1.动作细节, 在新闻人物报道中, 动作细节描写是指把人物的言语、动作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述出来, 这种动作选择具有典型性, 通过动作细节描写凸显人物性格。2.场面环节细节, 所谓的场面环境细节是作者在现场所看到的、听到的, 感觉到的外部形象, 是形象、声音、环境、氛围、心态的集合, 是对事件发生的精彩镜头的展示。在人物报道中, 好的场面环节细节描写, 能够对当时场景进行精彩真实的展现, 能够给读者无限的遐想, 并引发读者对人物性格进行猜想, 有效地烘托气氛。3.言语细节, 在新闻人物报道中, 对新闻人物的对话和内心独白进行的具体描写就是言语细节, 言为心声, 通过言语细节可以有效表现人物性格, 鲜活人物形象。4.心理细节, 在人物报道中, 心理细节描写是指对主人公在一定环境下的内心活动给以真实生动的展示, 对主人公的感受、体验、情感、知觉等进行细致的描写, 这对于揭示人物心理状况有着积极地作用。

二、细节描写在人物报道中的作用

(一) 细节描写有助于人物性格的精彩展示

在人物报道中, 通过细节描写能够生动展示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表现主人公的个性特征, 展示主人公的精彩形象。

比如, 在黄刚报道李四光的新闻通讯《亚洲大陆的新崛起》中, 就成功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 使主人公形象有效地感染了读者。

在这篇新闻报道一开始就用了细节描写, 比如, “他每走一步的跨度, 总是0.85米”, 这个细节描写, 就能揭示出李四光的个性特征, 这种用准确适度走路的人, 就是李四光, 这里把李四光多年从事地质工作者, 长期以来形成的习惯都表现了出来。这种细节描写就是人物报道的传神之笔, 如果没有细节的描写, 人物形象就显得淡薄, 人物性格就不突出, 文章就会显得索然无味, 好的细节能够有效提升新闻报的表现力, 在人物塑造中能够用上几个漂亮的细节, 人物就能一下子鲜活起来, 细节对于展示人物性格的作用是很突出的。

(二) 细节描写能够有效深化作品主题

在人物报道中, 如何没有了细节的描写, 就会使作品产生一般化和概念化的倾向, 作品很难出彩, 而有力精彩的细节, 就能使作品特立出来, 是作品的主题得以有效深化。

比如, 在《新华社女记者:曾有预感将再没机会见到阿翁》中, 就对阿拉法特进餐时的一个片段用细节描写的方式展现出来, 通过对就餐过程的细节展示, 一张长桌, 挂钟, 国旗, 氧气转化器, 他吃得很少, 他给每人分玉米块, 他的有些泛黄的黑白格头巾等, 深化主题。这些细节描写, 能够使读者感受到阿拉法特生活的朴实, 做人的平和, 读者能够从内心深处对阿拉法特产生认同感, 产生钦佩的情感, 这种情感不是作者强加于读者的, 而是在细节的品读中, 读者自然而然处产生的情感, 新闻的价值和意义得到了深化, 作品的主题也在细节的描述中得到深化。

(三) 细节描写能够增强人物报道的可读性

在人物报道中应用细节描写, 能够使读者产生眼睛一亮的感觉, 使读者更愿意继续把文字读写去, 这样的人物报道的价值和意义才能凸现出来。如果一篇人物报道写的读者不愿意读, 读了又记不住, 没有任何收获, 这样的人物报道是失败的, 而利用细节描写, 把新闻发生时的场景真实的展现在读者面前, 使读者能够真实地感受到当时的事件情境, 能够感受人物事件的丰富生动, 能够有所体验和感悟, 这样的人物报道是成功的, 而这些都离不开细节描写。没有细节, 人物报道就会显得空话连篇, 套话连篇, 文章就会毫无生趣, 毫无情致, 读者就没有阅读的冲动, 而真实的细节描写, 可以起到使人如在现场, 如同亲身经历此事, 如同亲眼看到其人, 对于提升新闻本身的价值, 增加作品的可读性, 具有积极的意义。

(四) 细节描写能够增强人物报道的可信度

作为人物报道不仅要能够感动读者, 使读者产生强烈的阅读兴趣, 同时, 更需要使读者觉得可信, 新闻报道的真实性要得到保证。正如马克思所说:“人民的信任是报刊赖以生存的条件”, 人物报道要增强其自身的可信度, 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进行细节描写, 通过细节展示使读者相信这样的人是真实存在的, 这种事件是真实发生的, 这种人物精神是可信可钦的。人物报道一定要在细微处见精神, 通过细节描写, 增强其真实性, 这样的作品才是成功的。

总之, 在人物报道中要用上细节描写, 通过细节描写增强作品的可读性, 形象性, 通过细节描写展示人物性格与形象, 通过细节描写增强作品的可信度, 凸显人物报道的价值, 细节在人物报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是优秀的人物报道所需要选择的重要创作手法。

参考文献

[1]张清平.运用细节凸显表现力[J].记者摇篮, 2010 (04) .

[2]李宝荣.新闻写作中的文学手法应用[J].青年文学家, 2009 (19) .

人物细节 篇8

一、利用课文中传神的动词来分析人物形象

古人云:“小疑则小悟, 大疑则大悟。”这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也能够体现出来。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机智尤为重要, 很多时候设疑诱导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启发学生的思维。在设疑诱导时一般应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引起学生的思考, 其中利用课文中传神的动词进行人物形象的分析, 就能够让学生准确把握人物的形象和性格特征。例如, 《社戏》描写到:“一出门, 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 我们已经点开船, 在桥石上一磕……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这段话中有两个动词用得很传神, 一个是“点”, 一个是“磕”, 这两个词, 不仅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这些少年娴熟的驾船技术, 而且让我们感觉到少年急于去看戏的迫切和喜悦的心情。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在此处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不用“点”和“磕”, 换用其他词语好不好?学生进行替换练习时会想到诸如“撑”“碰”等词, 让学生再进行对比朗读, 学生就会深刻体会到作者在遣词造句方面的良苦用心。

二、联系人物所处时代背景分析人物形象

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存在, 往往有一定的历史和时代的背景, 只有在这种背景之下才能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因此在分析人物时一定要联系时代背景的因素, 在特定的背景之下准确把握人物, 把握文章的主题。例如, 在学习鲁迅的作品时, 其中具有讽刺意味的语言, 很多时候都具有时代的特征, 只有联系那个时代, 联系当时的政治环境, 才能透彻理解作者的所指, 理解作者语言的犀利, 也才能理解其中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征。再比如, 在学习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时, 初读课文时给读者的感受就是文中的韩麦尔先生在给包括小弗朗士在内的学生上课, 教室的后排还坐着几个村民。学生之初也就是被情节所吸引, 并不理解其中的内涵, 对于大家的悲痛更是云里雾里, 不得而知。但介绍了文章的时代背景之后, 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 学生了解了普法战争, 知道了法国战败, 体会到了亡国奴的悲痛。回过头来再读课文, 就会被一种深深的爱国之情所感染, 这个课堂充满着浓浓的爱国氛围, 人物的特征分析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从作品的环境入手分析人物形象

文章中的环境描写往往也会成为分析人物形象的突破口。仔细分析文中的环境描写, 会发现有的是描写人物的活动以及时代背景的;有的是描写自然环境的, 用来烘托人物的心情, 描写当时的气氛, 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的。初中语文教学时要让学生分清楚这两种描写, 并理解其中的作用, 以达到利用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的教学目的。例如, 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中, 有两处对自然环境的描写, 对分析人物的形象及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第一句是这样的:“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这是菲利普一家人刚刚出发到哲尔赛岛旅行时的情景;第二句是:“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这是在返回途中的环境描写。仔细分析就会发现环境发生了变化, 先是明丽, 到后来变为阴郁, 不同的环境揭示了人物不一样的心情, 由之前轻松愉快变成了沮丧沉重, 让学生感受到人物自私、冷酷、虚伪的性格特征。很明显环境的分析让我们准确地把握住作品中的艺术形象。

四、开展角色表演体验文中人物形象

教育学理论指出:演示教学法能够让学生获得比文字材料更为感性的认识, 学生会投入更多的注意力, 更加积极的思考, 获得深刻的印象。课堂教学中, 可以借助文中表现人物动作的词语, 进行形象直观地理解, 让学生准确理解人物形象, 在头脑中定格人物的形象。例如, 在学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时, 鲁达的性格豪爽、粗犷, 动作夸张, 很有画面感。教学时可以把表现鲁达主要性格特征的词语利用大屏幕或者卡片的形式进行出示, 然后让有表演欲望的学生抓住这几个关键词进行表演和模仿, 从而体会到人物的性格特征, 这样鲁达那种疾恶如仇的武林高手的形象就会活生生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 通过人物的动作传递人物的性格特征, 让学生受到深刻的感染, 如果同时以屠洪刚的《精忠报国》音乐做伴奏, 更会让课堂气氛进入高潮。有些课文情节集中, 故事性较强, 让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 更容易通过学生的表演认识人物的形象特征。

有人说:“再朴实无华的文字也会有生动精彩之处。”这是很有道理的。我们在教学时可以从文章中的细节之处着手, 抓住关键词, 了解环境描写及时代背景资料, 采用适当的教学方式, 充分理解文中的人物形象, 准确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就可以优化语文教学环节, 提升学生的语文认知水平。

摘要:初中语文教材中文学作品编排占据了半壁江山, 只有把握作品中人物形象, 才能让文本阅读的细节更加明晰。文章从利用课文中传神的动词来分析人物形象、联系人物所处时代背景分析人物形象、从作品的环境入手分析人物形象、开展角色表演体验文中人物形象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初中语文,人物形象,教学

参考文献

[1]徐志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体味人物形象[J].读与写 (教师版) , 2013 (2) .

[2]汪吉.初中语文人物形象分析初探[J].课外语文, 2013 (18) .

细节描写:让人物鲜活的金钥匙 篇9

一、写好肖像, 以形传神, 揣摩人物心理

肖像描写是指描写人物的外形, 包括容貌、体态、表情、服饰等。写好肖像, 可以抓住性别、年龄、职业、身份、经历, 表现人物的特征, 而且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蜡烛》一文多次通过老好人披着的黑色大围巾这一细节, 反映了她沉痛哀悼的心理, 倾诉着她对红军烈士的敬仰之情。又如, 《香菱学诗》中写香菱在黛玉的诱导下, 视野不断扩大, 当她进入创作冲动状态时, “连房也不入, 只在池边树下, 或坐在山石上出神, 或蹲在地下抠土, 来往的人都诧异”, 香菱写第三稿时“挖心搜肚, 耳不旁听, 目不别视”, 甚至梦中喊出:“可是有了, 难道这一首还不好。”对这个一心扑在诗歌创作中的人物, 作者准确地描绘出她的一言一行和神情变化。她的“出神”是因为“神与物游” (刘勰语) , 说明她此刻已浮想联翩;“皱眉”也许是因为所用字眼不好;“含笑”大约是有了奇句, 因而感到满意。香菱学诗异常专注, 不怕失败, 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这表现了她执着的性格。从这个角度看有关她的肖像细节描写, 才会体会出它们的传神之处。再如, 《我的叔叔于勒》中当于勒真的出现在菲利普的眼前时, 你看菲利普的神态:“脸色非常苍白, 两只眼睛也跟寻常不一样”“脸色早已苍白, 两眼呆直”“神色张皇”, 生动精彩的神态刻画折射出人物急剧变化的心理, 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物仿佛站立在读者面前。

二、写好动作, 形神兼备, 体会人物感情

恩格斯说:“人物的精神品质不仅表现在他做什么, 而且表现在他怎么做。”“怎么做”指的是人物的动作细节, 这就是说动作描写细节是传递人物思想感情的重要方式。动作描写生动, 准确传神, 可达到形神兼备的佳境。写作切忌空洞的叙说, 不要任意下评语, 也不要写“他是一个诚实的人”“他是一个道德好的人”“他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之类的话, 要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他的性格。如《春酒》中, “花匠阿标叔也巴结的把煤气灯玻璃罩擦的亮晶的”, 他热情好客, 乐于助人的性格就鲜明地表现出来了。“我呢, 就在每个人怀里靠一下, 用筷子点一下酒, 舔一舔, 才过瘾。”这看似十分随意的几笔细节描写, 让读者强烈地感受到大家是如此喜爱这小姑娘。在故乡, 邻里之间是如此亲密随和、融洽温馨, 这种温馨的人际关系让人向往不已, 而这一切都只包蕴在文中极不起眼的一两处细节中。又如, 《范进中举》通过胡屠户拳头的一“攥”一“舒”一“缩”三个动词, 不仅巧妙地勾勒出他对金钱的态度, 而且显示出他在范进中举前后心理上的巨变, 真是妙不可言。再如《我的母亲》中, 有一夜她 (母亲) 把我叫醒, 她正用舌头舔我的病眼。这一动作体现出母亲无私的爱。全文自然地洋溢着作者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三、抓语言描写, 突出人物个性

刻画人物包括人物的独白、双方的对话及众多人物的交谈等形式。语言描写是表现人物个性的重要形式。在运用这一方法时, 应努力追求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口语化, 避免千人一腔, 要着力表现人物间的差异。人物语言应少而精, 避免长篇大论和说教式的描写。如在《范进中举》中, 胡屠户语言中有大量的俗语, 极其尖刻泼辣;张乡绅和范进的对话则充满着文言和套语, 言辞隐晦、曲折;范进中举时的自言自语, 音节短促, 语句简练, 所有这些都切合人物的身份、性格和心理, 从而增强了作品的讽刺效果和艺术感染力。如范进中举前对胡屠户的训斥只是“唯唯连声”, 低三下四地说“岳父见教的是”, 表现他的迂腐、无能和逆来顺受;中举以后, 他不再称胡屠户为“岳父”, 而改称“老爹”了。又如《我的叔叔于勒》中开始那句永不变的话:“唉, 如果于勒在这只船上, 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期盼之情跃然纸上。如小说中的杨二嫂, 完全可以从语言看出这个人的思想性格来:“只要以语气声音, 就不独将他们的思想和感情, 便是和声音也表示着” (鲁迅语) 。杨二嫂犀利尖刻, 咄咄逼人的语言, 就活脱显示出她尖酸、刻薄、庸俗的小市民形象。

四、抓好心理描写, 展现个性

一个人真实的性格并不经常表现于他的言语里, 而表现在他隐秘的内心活动中。人物要写得血肉丰满, 个性鲜明, 心理描写是不可少的。可以直接写人物的内心活动, 也可以间接借助人物的语言、动作、肖像来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如《范进中举》中范进辞了丈人回来, 内心里想:“宗师说我火候已到, 自古无场外的举人, 如不进去考他一考, 如何甘心?”这番心理描写表现了范进急于考取功名, 急于摆脱贫困, 对功名的追求真是如痴如醉。又如《杨修之死》中, 曹操身为堂堂魏主, 对造园这样的小事, 却不肯轻易褒贬, 而有意与工匠们斗智, 当杨修揭穿其中的奥秘后, 他心里虽嫉妒, 表面却不动声色。后来杨修又以“一人一口酥”来分析“一合酥”三个字, 分吃了他的一盒酥。曹操得知后, 心里由“忌”到“恨”, 却不表露, 可见其人心口不一, 虚伪奸诈。再如《心声》中, 京京要求朗读课文被老师拒绝后的一段心理描写, 表现了他想朗读课文的强烈愿望和执着、倔强的性格。细节写得好能使人物形象有血有肉, 生动具体。小说为了更好地塑造人物、表现深刻的主题, 还会运用很多艺术手法。像以小见大、欲扬先抑就是常见也是很重要的一种。一滴水可以折射整个太阳的光辉。通过对小事情、小细节、小片段的描写来揭示和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个性特征, 能起到窥一斑而见全豹的效果。

五、找景物细节, 把握人物形象

自然环境描写又称为景物描写, 与人的活动密切相关。它能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 烘托人物的形象。如《蜡烛》中:“炮弹在这小小的方场上炸开了, 黑色的泥土直翻起来, 柱子似的。碎片把那些剩下来的树木的枝条都削去了。”这两句话不但写出了战争的残酷, 而且从侧面表现出老好人的勇敢。杨志等人押运生辰纲一上路, 作者就开始写天气, 写太阳, 反反复复写天气的炎热。直接写“热”的近二十处之多。通过写“凉”间接写“热”的也不下十余处, 而且写“热”又是通过各种不同角度反复描述, 有的通过作者介绍, 有的通过吴用等人之口, 更多的是通过军汉的语言和行动来写。这种对自然景物的描绘, 既能烘托气氛, 有助于人物形象的刻画, 又能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从另一方面看, 吴用等人的妙计之所以能在黄泥冈松林里得以实现, 就天时而言, 也正是得力于天气炎热。所以, 文中对天气炎热的着意描写完全是为“智取”情节服务的。又如, 《孤独之旅》通过鸭群、芦荡、风雨等环境描写, 为人物成长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背景。文中的芦苇“如绿色的浪涛直涌到云地”, 无边无际, 给人以极大的心理压力, 让杜小康“害怕”“胆怯”。当杜小康习惯了孤独的生活, “再面对着浩浩荡荡的芦苇”, 就不再“恐慌”了。通过芦荡的描写, 刻画了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这种以景写人的方法值得借鉴。再如, 《我的叔叔于勒》中结尾:“……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此处景物描写烘托了人物失望、沮丧的心情, 与刚上船时的心情形成鲜明的对照。另外, 在《故乡》中, 开头的景物描写反映了农村的衰败和“我”悲凉的心情。作为少年闰土活动背景的“神异”图画, 创造了明朗愉快的气氛, 烘托了“我”对少年闰土的喜爱, 对于离开故乡的景物描写, 又创造了静谧的气氛, 形成了情景交融的深远意境。

语文学习如何体悟人物的细节描写 篇10

一、从课文中去领会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即是对人物某些细小的行为举止或细微生活情节的描写。怎样指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细节描写的句子来加以体会呢?首先, 要求学生通读全文, 了解课文大意, 画出细节描写的范围;其次, 让他们进行揣摩哪些是行为举止的, 哪些是细微生活情节的;再次, 推敲这些细节描写是怎样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形象的。如学习《阿长与〈山海经〉》一文, 除了激发学生朗读课文的兴趣以外, 还可以从“切切嚓嚓”“管得很严”“睡觉摆成‘大’字”等三个方面入手去领会细节描写, 经老师的点拨, 他们很快就找出了描写阿长举止的句子是“竖起第二个手指……”;描写阿长行动的句子是“不许我走动……”;描写阿长的生活情节的句子是“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最后, 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并探究, 通过阿长的这些细节描写, 突出了她怎样的性格呢?经过老师的启发, 培养了他们独立自主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不难懂得:这篇文章通过人物的举止、行动和生活情节的描写, 主要突出了阿长饶舌多事的性格特点。

再如学习鲁迅的《故乡》一文, 引导学生熟读有关描写“闰土”和“杨二嫂”的片段, 让学生找出描写“闰土”和“杨二嫂”的细节, 口头分析一下, 这些细节描写体现了人物的哪些性格特点?对表现主题又有什么作用?为了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意识, 给他们20分钟的思考, 然后回答: (1) 描写闰土的细节——少年闰土月夜看瓜刺猹、装弶捕鸟, 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 是儿时“我”羡慕向往的英雄。20年后, 苦难的生活使他变得呆滞麻木, 他“先前的紫色的圆脸, 已经变作灰黄”, 他那红活圆实的手, “已变得又粗又笨”。更可怕的是他心灵的变化, 他见了久违的“我”, 以“老爷”称呼, 面对苦难的现实, 只是寄希望于求神拜佛。他是在生活的重压下艰难地挣扎着的中国广大劳苦民众的代表。 (2) 描写“杨二嫂”的细节——20年前人称的“豆腐西施”, “因为伊, 这豆腐店的买卖非常好”。20年后, 她变得泼辣、放肆。为了从“我”家捞点东西, 交替着虚伪地吹捧、尖酸地嘲讽, 还中伤闰土偷碗碟。通过这些细节的描写, 可以看出闰土是一个勤劳善良, 但觉悟低的农民形象;杨二嫂是一个贪婪、尖刻、鄙俗的小市民典型。充分表现中国民众的生命活力被封建社会扼杀;表现了中国封建社会苦难的轮回;也表达了作者改造旧社会, 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总而言之, 通过从课文中领会细节描写, 培养了学生对刻画人物中细节描写的写作兴趣, 发挥其积极性和能动性, 使他们在大量的课文中去领会细节描写对突出人物形象和表现主题所起的关键性作用。

二、从生活中去体会细节描写

生活是一部包罗万象的大书, 它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写作素材。引导学生体会人物中的细节描写也要到生活中来, 再回到生活中去。只有在生活中留心观察, 才能把人物的言行举止和细微的生活情节等细节描绘出来。具体做法如下:

(1) 请王叔叔到教室里做吸烟的表演动作, 要求同学们把他那种抽烟的形象和举止描绘出来。其中有一个同学是这样写的:“王叔叔吸烟非常可笑。左手的食指和中指夹着一支大中华的香烟, 习惯地放在左边的嘴角上叼着。当他抽上一口烟时, 那白烟如雾气般从两个鼻孔里溜了出来, 不一会儿烟消云散……第二口连抽几下, 那浓烟好像从炮管里射出来一样, 两条白烟如长蛇般地交织在一起, 如婀娜苗条的身段袅袅上升。他的眼睛随着烟气的蜿蜒盘旋, 那两条腿跟着两只手有节奏地交叉摆动, 仿佛在奏乐似的。他的嘴里不停地唱道:“‘哆—唻—咪’‘哆—唻—咪……’逗得周围的人都笑破了肚皮。”

由于这个学生非常认真观察王叔叔的言行举止, 按要求很快就完成了老师布置的写作任务, 把王叔叔吸烟时的神态、动作、语言等细节都描绘得淋漓尽致, 把他那种滑稽、幽默的性格特点充分地表露出来。

(2) 把自己做过的一两件事有关的细节描写出来。预先布置学生回忆在生活中亲手做过的事 (如钓鱼、打篮球、上山捕鸟、下海拾贝壳……) , 安排一堂课让他们写成一段话或一篇短文;然后老师下去巡视, 大略地检查一遍, 一旦发现学生写得比较好的, 就拿到讲台上评讲;最后总结出人物中细节描写的有效方法, 再把它应用到写作之中去, 以点带面,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学会运用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

三、从老师示范的实践中去感悟细节描写

实践是认识的总结, 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师当堂示范做一件事, 就会让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更加发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效果一定会事半功倍。

如“老师写毛笔字。”

做法:老师在课堂上示范写毛笔字。先拿起一支大毛笔, 蘸好墨水;再把一张白纸贴在黑板上;然后老师把蘸好墨的毛笔在纸上一气呵成地写出了一个龙飞凤舞的“忍”字。

要求: (1) 要求学生写出老师写毛笔字的姿势、动作以及精神面貌等细节; (2) 要仔细观察老师写字时墨水线条的变化及这线条是怎样连贯流畅的; (3) 还要注意老师写字时的动作步骤:蘸墨——起笔——行笔——收笔; (4) 字数不少于500字。.

总结:选两篇较好的作文重点讲评, 总结出学生按要求写作文的成功经验, 让学生能把“老师写毛笔字”时那种娴熟的动作和刚劲有力的笔法等细节充分地描绘出来。把总结好的写作经验推广到每一位学生中去, 全面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在语文学习中, 细节描写是人物描写的重要手段, 它能把人物写得惟妙惟肖, 活灵活现, 增强了文章的形象性、生动性和真实性。因此, 我们在课文、课堂和生活中多领悟, 在写人的文章中插入一些细节描写, 对塑造人物形象和突出中心思想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实验稿) [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2.

[2]语文知识手册编写组编写.语文知识手册[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1983.

上一篇:怎样预防鼻息肉复发下一篇:运维标准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