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企业资金风险控制

2024-08-08

施工企业资金风险控制(精选十篇)

施工企业资金风险控制 篇1

施工企业是指从事房屋建筑、水利工程、电力、桥梁工程、矿山工程、公路建设等工程施工的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的法人组织。施工企业包括建筑公司、机械施工公司、建筑装修装饰工程公司等类型的施工企业。施工行业的特点是投资量大、投资周期长、资金回收期长, 因此, 施工企业面临的资金压力较大。如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企业经营机制不健全、对风险的认识不足都有可能使施工企业产生资金风险, 一旦出现资金风险, 施工企业支付能力会下降甚至丧失, 导致施工企业财务危机出现。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席卷全球, 对我国施工企业造成了巨大冲击, 部分施工企业由于抗风险能力低下而倒闭, 这给施工企业的资金风险防范与控制敲响了警钟。施工企业有必要充分认识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二、建筑企业主要资金风险

1. 资金安全风险

资金安全风险主要是指施工企业资金被挪用和贪污的可能性。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源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企业人力资源体系不健全, 甚至还有企业组织架构等方面的原因。

施工企业尤其是小型施工企业往往实行项目由项目公司负责制, 每个项目公司负责各自项目的投标、施工管理、资金管理、资金结算、项目评估等。在财务管理工作中, 若没有实行财务集中管理, 会使得各项目公司资金运用权限过大, 在业务和财务上有极大的决策权力。这样的现象一方面会使施工企业的制度执行受阻, 另一方面项目公司对资金的使用和施工作业可能缺乏足够的监督, 为项目公司内部资金挪用和贪污提供了便利。

资金安全风险产生的更深层次是施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一是企业内部控制力度较弱, 虽然公司有制定内部控制制度, 但是内部控制的规定不能得到施工企业及各项目公司有效执行。比如不相容岗位分离原则没有得到贯彻, 没有实现岗位分离, 例如项目公司由于人手不足, 记账、复账、查账、现金管理都由一个人负责, 极大地增加了出错可能性, 也极易诱发资金贪污等犯罪行为。二是施工企业对内控制度不重视, 业务和资金的管理以项目公司负责人为主导, 凭借业务经验做出决策, 为了业务操作便利而不考虑资金风险和业务风险的控制, 忽略必要的内部控制程序。

2. 支付风险

施工企业在经营过程中, 和其他企业、机构、个人形成了各种债权、债务关系:企业与银行及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由于借贷产生的贷款、还款收支关系;企业和其他企业间因商品交易产生的货款收支关系;企业发放债券集资而跟个人、单位产生的债权和债务关系。当施工的企业债务到期而施工企业遇到困难难以支付时, 债权人对企业会产生巨大的压力。这种债务无法按时支付的风险就是企业支付风险。

施工企业的支付风险主要来自于: (1) 材料、设备供应商; (2) 分包商; (3) 银行及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 (4) 政府相关部门 (如税务机关) 。

支付风险对施工企业的负面影响无疑是巨大的。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是施工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 这一渠道的畅通关乎企业的生产进展、关乎企业的生存环境、关系到企业的正常运营。随着金融监管的加强, 国家信用体系的不断完善, 银行对企业信用的管理也在持续强化。由于银行大量不良贷款积压, 银行加大了清缴欠款和利息、追还本金的力度, 建立了欠款企业的“黑名单”, 企业若支付债务不及时被列入了“黑名单”, 那么企业的商业信誉将一落千丈, 在银行和其他方式获得贷款融资的渠道将会被严重受阻。此外, 施工企业若无法支付税金、被政府强行征收, 则会陷入十分被动的局面, 其业务开展、工程施工进度会受影响。而施工企业若无法及时支付材料供应商、设备供应商、分包商的债务, 将面临着被上诉、封存资金的风险, 对支付周转困难的施工企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3. 资金使用效率差的风险

施工企业涉及的资金量大, 资金使用效率的低下意味着企业资金的浪费。

首先, 在资金预算方面, 施工企业的资金预算缺乏足够的前瞻性。施工企业的项目公司无法科学准确判断项目资金需求量, 因而没有办法确认资金预留量, 降低了资金的流动性。

其次, 在资金使用方面, 施工企业资金使用效率差集中反映在施工企业的采购活动和投资活动。施工企业材料采购和固定资产采购是施工企业日常运营活动重要的一部分, 其所占据的资金流出占据了总的资金流出一半。在施工材料和设备的采购过程中, 施工企业对各生产要素的市场价格预测不足会导致施工企业多付采购资金或者在支付环节耗费时间过长;施工企业没有严格执行采购成本控制规范, 会使得施工企业采购成本高于正常水平, 甚至滋生腐败;此外, 有部分施工企业没有采取合理的措施应对材料价格波动, 降低了采购的效率。

三、施工企业资金风险控制措施

1. 建立资金风险预警系统

建立健全财务支付风险预警系统。财务支付能力是衡量施工企业财务状况的一项重要指标, 对于企业防范财务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施工企业必须建立健全一个财务支付能力评价体系和预警体系。首先, 建立一个可以衡量付现能力和变现能力、实现现金流量预测的指标体系, 例如用企业现金流动负债比、现金债务总额比作为衡量付现能力的指标, 用一年内可变现资产占比、坏账占比作为衡量变现能力的指标, 结合国家财税政策和金融政策编制现金流量预测表。其次, 根据施工企业经营状况、工程进展情况、业务开展进度等实际情况设定各项指标上下限。最后, 分析施工企业这些指标的实际值, 如果其超过了指标上下限, 则应该采取对应的调整措施。

2.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完善内控制度旨在加强施工企业风险控制能力。一是要完善施工企业整体架构。首先是设置好总公司和各项目公司的权限, 做好各个项目公司权力行使情况的监督工作。例如将子公司会计权限集中到总部, 加强对会计工作的监督。二是完善内部管理层组织架构。合理设置独立董事数量, 让独立董事参与公司运营管理;提高公司监事会的独立性, 发挥监事会的监督功能。三是强化财会部门对公司各部门资金使用的制约和监督, 发挥财会人员在资金使用预测、现金流量预测、财务预算等工作上的专业所长, 提高资金使用和管理的专业性。

3. 建立资金统一调度使用体系

资金分散的管理的体制已经不适合施工企业进行资产经营管理, 对层级多、规模大、跨度大的施工企业, 实行资金统一管理制度更有利于资金的管理。建立统一的资金管理调度体系, 一是要实行集团总公司资金总控制制度, 各项目施工单位仅仅是集团总公司的代理部门, 主要职责是负责工程施工建设, 完成既定施工任务。因此, 可以对施工项目实行现场成本控制的办法, 确定各个施工项目部可支配的资金数额, 规定它们只能在成本范围完成施工。项目公司余缺资金由总部资金调度中心进行调配。二是成立企业内部资金结算中心, 变零星的资金沉淀为资金整体运作。

4. 改善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遵循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进行人员和岗位的匹配。施工企业对于不相容岗位要严格依据内控制度进行人事安排。做出人事安排前要首先对岗位职责做出详细分析, 明确岗位人员任职标准, 通过招聘和岗位提升等多种手段寻找与拟招人岗位匹配的人才。建立员工培训与能力培养机制, 提高员工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加强员工职业道德和个人思想道德教育, 防微杜渐。

现代施工企业的资金管理、资金风险控制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 它涉及到施工工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内部控制、企业财务制度等企业管理方方面面的内容。施工企业需要结合当前经济形势、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措施完善企业资金管理制度, 控制企业资金风险。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施工行业发展迅速, 施工企业也遇到了很大的发展机遇, 但是由于自身资金量大、资金回收期长等特点, 施工企业存在很大的资金管理风险, 尤其是对于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的施工企业而言, 资金风险问题更加严重。本文从资金安全、资金使用效率、财务支付角度探讨施工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主要风险, 分析其风险存在的原因, 提出施工企业资金风险管控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1]王利炜.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完善措施[J].会计之友, 2013, (15) :43-44.

[2]吴战篪, 李晓龙.企业集团资金安全预警体系研究[J].会计研究, 2013, (02) :63-68+95.

施工企业资金风险控制 篇2

[ 10-01-27 13:41:00 ]

作者:孟妮

编辑:studa090420 摘要:资金的运转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生产经营,甚至与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密切相关。而仅就一个铁路局而言,从2005年-2009年,其每年运输经营和更新改造投资的资金流年均可高达260多亿元,可见铁路运输企业资金管理的重要性。未来几年,铁路将处于发展和建设的机遇期,如何构建一套切实可行的资金风险管理体系,加强资金风险的分析与控制,是一个亟需我们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铁路企业

资金风险

成因

控制实践

风险管理理论基础

2004年9月COSO(美国发起机构委员会)颁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对企业的全面风险管理提出了4个目标、8个要素的基本框架,4个目标即战略、经营、报告、合规,8个要素即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件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对策、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在借鉴西方国家经验的基础上,2006年6月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颁布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以下简称《指引》),对中央企业如何进行全面风险管理进行了规范。《指引》中对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进行了重要阐述,即包括以下主要工作:收集风险管理初始信息;进行风险评估;制定风险管理策略;提出和实施风险管理解决方案;风险管理的监督和改进。

无论是COSO的《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还是《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都是对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一种规范性指引,其范畴要远远大于我们所要研究的资金风险管理。本文主要是借鉴其对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的研究,结合铁路运输企业自身的特点,对铁路运输企业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控制。

资金风险的识别

2.1 从资金流程图分析风险存在的关键点 铁路运输企业实行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模式,以铁路局为中心点,铁路运输企业其资金流入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大的方向:一是资金下拨的流入,即铁道部下拨营运资金和更新改造资金到路局,路局再下拨站段;另一部分为外部资金的流入,主要为运输进款的收入,另外还有少许其他业务收入资金的流入。而资金流出也可以分成两个方面:一是运输进款的上缴;二是对外支付流出的资金,包括支付营运中的工资费用、支付的更新改造款等。

通过对资金流程的分析,我们认为资金管理中需关注的风险关键点主要有:①货币资金的流入流出。涵盖四个方面的资金风险:应收账款风险、对外投资风险、项目融资风险、资金支付风险。②资金结算过程中资金的流入流出。③资金流入流出过程中会计核算、资金管理系统的风险。

包括:①现金收款的资金是否安全;②运输进款的存缴是否规范,有无被侵占或挪用的风险;③收入的资金是否全额入账,有无形成小金库的风险;④长期无法收回的应收款是否有成为坏账的风险;⑤账户的使用是否合规,是否存在私设账户、违规使用账户的风险;⑥专项资金的支付是否合规,是否存在挪用、乱投资、违规套现的风险等。

2.2 通过问卷调查和座谈研讨的方式分析风险成因 为了更加全面的分析出铁路运输企业尚存的资金风险,我局开展了一次全面的问卷调查。问卷的调查的内容分四项:①您所了解的近几年铁路系统(或其他系统)发生资金风险的案例有哪些,是何种原因造成的?②从本单位、本系统到铁路局层面,您认为产生资金风险的成因是什么?控制资金风险存在哪些关键点?有关资金业务流程中哪个环节最薄弱、不易掌控?③您认为我局现行有关资金风险控制的相关制度(如账户管理、工资支付控制、大额资金联签等)是否切实发挥作用,不完善或影响执行效果的方面有哪些?④您对于改进现行的资金风险内控制度有哪些建议?目前还需建立哪些内部控制制度?调查的对象主要是与资金相关的人员,大体上包括三个层次,即总会计师层面的管理层、财务主管为主的执行层、具体财务工作人员为主的操作层。

通过对上述调查问卷的分析,我们将铁路运输企业资金风险的成因大体上归纳为以下六类:

2.2.1 外部因素。经济环境变化性、复杂性增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市场经营环境及人员构成与计划经济时代相比变化大,而且交易情况复杂。多种形式的交易从客观环境上造成资金风险增大。

2.2.2 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由于铁路改革的不断加深,我们的管理模式不断改变,也需要内部控制根据实际进行与时俱进。例如路局直管站段、站段整合后规模扩大、异地车间管理规模加大等,都要求内控制度进行不断完善。

2.2.3 主要领导缺乏资金风险意识,缺乏财务常识。在部分案件中,由于单位领导本身不重视学习,对各项财经制度不了解,或是以“不懂财务”为借口,向财务人员提出不合理要求。不重视资金,还导致在特殊重要岗位的选人、用人上考核把关不严,日常检查流于形式。

2.2.4 财务人员中少数人职业道德、法纪意识、财经纪律淡薄等。主要体现在财务人员自身法律意识不强,法制观念薄弱,思想上存在麻痹心理,防范意识差。既无法防范单位的资金风险,更无法使自己得到保护。

2.2.5 财务人员 “老好人”思想严重,对不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情况不向上级报告,总想把矛盾在财务解决,实质上形成了共犯。如机构人员设置不符合要求、票据印鉴未分开保管、主管人员未定期抽查现金和银行存款、一人办理收付业务全过程、不相容岗位未分离、各层次的审批权限、重大事项集体决、定期轮岗策。

2.2.6 资金管理及内控制度缺少监督制约机制。上级部门缺少监督检查或检查监督流于形式。内控制度未真正落实时的违规成本低。

以沈阳铁路局为实践的资金风险控制方案

3.1 创立良好的控制环境 控制环境设定了单位的内部控制基调,影响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和态度。良好的控制环境是实施有效内部控制的基础。沈阳铁路局注重对全体职工的诚信意识的建立,主要通过三种方法:

企业营运资金风险控制策略探析 篇3

【关键词】营运资金 风险成因 风险控制

一、界定营运资金的风险

营运资金风险是指由于因营运资金(即一个企业投放在流动资产上的资金,具体包括现金、有价证券、应收账款、存货等占用的资金)的缺乏而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所造成负面影响,导致经济损失的可能性。现代企业面临的最主要的财务风险便是营运资金风险,其可以分为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一)货币资金风险

货币资金是企业中变现能力及流动性最强的资产。对于企业而言,保持一个最佳的现金持有量是必需的。货币资金的短缺会造成流动性的风险,而若是持有的货币资金过多,又会造成资金机会成本过高的风险、资金使用效率不足等会引发企业财务危机的各种风险。

(二)存货周转风险

存货是企业重要的一项流动资产,它占用了企业大部分的流动资金。存货的缺乏将导致企业无法正常组织生产和销售活动,而积压过多存货又会占用企业大量资金,使企业承担大额的储存成本、订货成本,管理成本,从而使得营运资金尤其是存货的周转速度降低,使得营运资金的风险进一步加大。

(三)应收账款风险

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为了扩大销售、增强市场竞争力、减少存货而采用赊销的方式来促进销售。应收账款的形成,其实质就是一种赊销,应收账款的风险就是赊销所带来的。企业形成大量的赊销,运用流动资金为客户垫资,造成款项收回额度的不确定,即形成坏账风险;或超过预期还不能确认回收金额,即有可能形成拖欠风险。

二、企业营运资金风险形成的原因分析

(一)企业经营的客观原因

1.现金周转速度减慢。现金周转速度(即现金周转速率)可以直接影响营运资金的数额。现金周转速度越快,营运资金的利用效率就越高;反之,现金周转速度越慢,营运资金的利用效率就越低,会增加对营运资金的需求,此时若企业的储备资金不足,或不能及时的借入资金,就会使得营运资金的规模无法满足企业正常运营的需要,造成营运资金的缺乏,从而导致风险的产生。

2.扩大销售规模。由于生产经营的需要,企业会不断扩大销售规模,此举在给企业带来更多盈利同时,也需要更多的营运资金,若在企业扩大销售规模的同时,企业营运资金的供给跟不上,便会使企业面临营运资金不足的问题。因为销售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企业需要满足其规模的营运资金,如果不能保证足量的营运资金,则有可能使得企业超负荷运营,从而导致营运资金风险的产生。

(二)企业管理方面的主观原因

1.营运资金管理不科学。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混乱,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策略。例如由于企业风险意识与现实观念有一定的差距,造成应收账款监管不严,贷款长期挂着不冲销,既不发催收又不计提坏账准备,导致资金回收困难;缺少科学合理的存货管理办法,导致存货管理混乱,存货积压过多,没有定期监督检查,造成资金的大量占用,形成过高的资金成本。

2.企业盲目追求高资金利润率。现代企业多追求快速的发展,倾向于将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致力于追求高资金利润率,尤其是看到行业资金利润率高于社会平均投资报酬率时,容易产生不够理性的投资行为,会造成长期投资挤占营运资金,将大量资金投资于长期项目,而造成营运资金的短缺,从而大大减弱了资产的流动性。

3.职能部门缺乏协调。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必须做到协调一致,才能够避免营运资金的风险。不论是财务部门,管理部门还是统计核算部门必须保证信息传递的一致性。否则,部门之间信息不畅,行动决策不一致,也会导致营运资金风险的产生。

三、营运资金风险控制策略

(一)加强营运资金的日常管理

1.强化货币资金风险管理。首先要重视货币资金的安全管理,要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机制,降低货币资金被私自挪用、非法侵吞、诈骗的风险;其次,应按照公司的经营管理范围和现金管理特点,确定最佳现金持有量,加强对现金的短缺成本和置存成本的控制,提高现金预算,采取多渠道融资,尽可能的保持财务弹性。

2.加强存货资金管理,加强对存货资金的规模和周转速度的控制。重点控制存货置存成本,避免因存货占用大量资金而带来营运资金压力。控制存货资金的有效方法主要包括:一是采用经济订货批量模型,确定存货成本最低时的采购批量,编制存货资金计划,以便合理确定存货资金的占用数量。二是采用ABC分析法加强存货资金归口分级控制。对存货各项目按种类、品种、规格分主次重点进行控制。

3.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首先,在赊销形成前,就要对客户有尽可能详细的评级,利用5C评估法进行定性分析,建立客户的评级体系,以降低信用风险。其次,对于已经形成的应收账款,要进行账龄分析,提取合理的坏账准备,还要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的收款工作,以降低企业应收账款风险。

(二)制定长远的投融资战略规划,并据以协调各部门工作

企业的投资、融资以及营运资金的管理应当依据企业的长期目标来开展。应制定企业远期的经营战略及投融资战略,并分阶段实施,做到有的放矢,使企业能够长期保持最佳资金持有量,进而做到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协调统一有序进行工作。

(三)建立企业营运资金风险预警系统

营运资金风险预警系统是以企业信息化为基础,并以企业会计报表、经营规划及其他相关财务资料为依据,利用基本财务原理,采用建立数学模型、概率与数理统计等方法进行预报警示。建立营运资金风险预警系统,为企业管理营运资金风险提供了控制工具和量化分析参考,也为企业风险管理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法。建立企业风险预警系统,为企业建立营运资金风险管理长效机制提供了工具,一旦预警,企业便可对现有经营管理进行合理调整,将风险降低至企业可接受的范围之内,防患于未然;同时,也为从宏观方面衡量一个行业的营运资金风险提供了统一口径的定量标准,为制定化解风险的经济政策提供参考。

參考文献

[1]郭志刚,刘红心.化解营运资金风险五招[J].经营与管理, 2006,(6).

[2]张英.营运资金风险分析与控制[J].科技信息,2009,(3).

[3]罗福凯,车艳华.公司营运资本日常管理的改进[J].财会通讯,2006(7)

[4]贺红恩.营运资金管理的风险及对策[J].财务与审计,2011,(3) .

[5]杨小舟.中国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浅淡企业资金管理与风险控制 篇4

一、企业加强资金管理及控制的必要性

资金是企业得以运行和发展的基础, 是企业中最重要的资产, 但同时也是企业中最容易出现问题的流动资产。一个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 除了人力资源和管理, 最重要的便是资金的管理和风险的控制。可以说, 一个成功的企业, 必然能够做好企业内部的资金管理和风险控制。企业资金的筹集、利用和分配, 以及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 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加强企业资金管理及控制, 能够快速的掌握企业的资金流动情况, 及时发现企业经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财务风险, 并且及时拿出应对措施, 减少企业的损失, 同时还能够实现企业资金的有效周转, 增强企业资金的利用率, 进而增加企业的效益。

二、企业财务资金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 缺乏资金管理意识

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的资金管理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便是企业管理人员的资金管理意识缺乏, 尤其是很多中小型企业的管理人员对于企业财务管理的认识度不高, 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资金管理的重要性, 甚至很多小型企业都没有专门的财务管理机构, 即使企业前期能够得到一定的发展, 但是由于缺乏资金管理意识, 在企业的经营中没有做好财务管理, 导致企业的资金周转出现问题, 使企业面临着极大的财务风险, 最终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 二) 信息失真, 难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影响着企业的资金分配和管理人员的决策。只有管理人员快速掌握了真实的信息, 才能够做出合理的决策。 但是, 目前很多企业的财务信息都存在着信息虚假的情况, 有些企业为了一己私利做假账, 虚报企业财务信息, 导致企业的管理人员难以掌握真实有效的资金信息, 进而做出错误的决策。 部分企业财务工作由于缺乏相应的监管, 做事不认真, 在制作财务报表时没有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报表与企业真实的资金状况相差甚远, 难以为企业管理人员的科学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

( 三) 监控不力, 缺乏事前、 事中的严格监督

企业内部的资金管理缺乏有效的监控, 缺乏事前、事中的严格监督, 是导致企业资金管理出现问题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也是目前企业资金管理中的突出问题之一。而问题最为突出的是国有企业和家族企业。我国的国有企业一直以来都没有得到有效的内部控制, 即使在改制后也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 部分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利用手中权力私吞国家财产。虽然企业内部都设置了财务监管部门, 但是由于监管人员的权力较小, 职位较低, 难以对企业的管理人员形成有效的监管。部分家族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通过欺瞒等手段将企业财务据为己有, 监管人员只能根据上级管理者的指示来处理企业的财务问题, 使得企业的资金监管流于形式, 给企业带来了极大的资金隐患。

(四) 资金散乱, 使用效率低下

要想使企业的资金得到有效的管理, 就必须要将资金集中起来。但是目前很多企业的资金散乱, 难以实现有效的集中。这种散乱的管理导致企业的资金难以得到有效的利用, 企业各个部门对于资金的利用过分随意, 给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带来了管理上的困难, 甚至很多时候企业的财务部门根本不知道企业的资金去向。当企业经营出现问题, 急需要资金周转时, 才发现企业资金库空虚, 最终导致企业的资金链断裂。

三、企业财务风险分析

(一) 投资风险分析

企业在对外投资中, 面临着一定的财务风险。尤其是部分企业在投资时没有对投资项目进行严格的考察, 没有进行相应的风险评估, 对项目的背景也没有深入的了解, 当投资的项目因法律问题或者经营问题等难以继续维持下去, 便会给投资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二) 资本运营分析

在企业资本运营环节中, 最大的风险便是企业的存货过多, 当企业存货出现积压, 企业便面临着极大的风险, 一旦市场变化, 存货难以处理, 便可能会导致企业流动资金不足, 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营;或者存货保管不当, 出现意外毁损, 可能导致企业的资金链断裂。有的生产企业为了扩大生产, 扩大市场占有率, 一味的采用赊销的方式, 导致企业应收账款过多, 一旦出现坏账问题, 企业账款难以收回, 便会导致企业资产流失, 只有生产成本, 却不能取得收益, 给企业的资金安全和企业的资金周转带来了极大的风险。

(三) 收益分配分析

企业盈利后, 需要将盈利资金中的一部分分配给股东, 一部分作为企业发展资金。 如果收益分配制度不合理, 会严重影响到企业的长远发展。如果收益分配水平过低, 会影响到股东的利益, 如果分配水平过高, 企业的发展资金不足, 又会影响到企业的长远发展。

四、加强企业资金管理和控制的措施

(一) 实施资金集中管理, 积极规避财务风险

加强企业资金管理和控制, 需要实施资金集中管理, 积极规避财务风险。具体来说, 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需要健全企业的资金管理制度, 俗话说, “无规矩不成方圆”, 只有健全相关制度, 并且认真执行相关制度, 才能够规范企业的资金管理工作; 第二, 成立企业资金集中管理小组。 很多企业的资金管理比较散乱, 财务人员难以有效追踪企业的资金流向, 更难以实现有效的监管, 因此, 需要成立资金集中管理小组, 企业的资金调度必须要统一由资金管理小组管理, 企业的各个部门, 各个人员, 使用资金必须要向资金管理小组申请;第三, 要做好企业的财务预算工作。 企业的财务部门必须要与资金管理小组相互配合, 做好企业的财务预算工作, 对企业的资金情况、经营情况、市场前景、风险情况等加以分析, 并做好企业的财务预算, 保证企业在下一季度的经营中流动资金充足。

( 二) 探索多种监督方式, 确保资金安全

俗话说, 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 如果不能将企业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置于阳光之下, 部分财务工作人员便可能会违背法律法规, 违背企业规章制度, 以权谋私。 而要实现这一点, 需要做好对企业财务管理部门的有效监管, 需要探索多种监督方式, 确保企业资金安全。 要做好资金监管, 需要完善事前、事中、事后监管机制, 建立企业内部的监管小组, 制定透明的企业财务制度 (在保护商业秘密的前提下) , 做好对企业财务预算、资金使用情况、收支情况、专项资金以及其他方面的监督。

( 三) 以计算机技术为手段加强资金管理与控制

要实现企业的资金管理与风险控制, 需要引入先进的计算机技术, 以计算机技术为手段加强资金管理与控制。企业的资金管理相对比较复杂, 计算机技术的运用能够极大的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 减少人工计算产生的错误。企业应当及时引入先进的计算机软件, 让工作人员借助软件开展工作, 进而促使财务管理人员做好相关的企业资金管理和控制工作。

五、结语

总之, 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在资金管理与风险控制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要解决这些问题, 必须要了解企业内部面临的财务风险, 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实施资金集中管理, 积极规避财务风险, 探索多种监督方式, 确保资金安全, 以计算机技术为手段加强资金管理与控制。 进而实现企业资金的有效管理, 控制企业财务风险, 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

摘要:有效的资金管理与风险控制是企业得以长远发展的关键, 也是企业管理中的重中之重。怎样做好企业的资金管理, 实现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 是目前众多企业管理者关注的重点。文章主要对企业加强资金管理及控制的必要性、企业财务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指出了企业财务风险并提出了加强企业资金管理和控制的措施。

关键词:企业,资金管理,风险控制

参考文献

[1]彭满兰.基于企业风险探究财务管理的有效模式[J].新经济, 2014 (34) .

浅谈铁道结算中心的资金风险控制 篇5

论文关键词:资金风险控制 职业判断 内部控制制度

论文摘要:按照铁路筹融资、资金运用和管理对资金结算工作精细化要求,结合实际工作对一些容易发生风险的情况进行深入分析、讨论,并从建立有效、可操作性强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结算工作人员职业敏感度,加强结算工作人员业务能力等方面,研究从源头上规范和强化资金安全控制,防范资金风险的长效机制。达到维护铁路财经秩序,进一步增强抵御风险、管好资金的能力,为和谐铁路建设提供可靠的资金保证。

一、引言

目前,和谐铁路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推进大规模的铁路建设,加快技术装备现代化,深化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建设和谐稳定的内部环境等,都需要有一个坚定的经济基础,需要可靠的资金保障。伴随铁路大规模的投资,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的多渠道等都给资金管理工作带来新的课题,确保资金安全,防范资金风险,使得这一课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突出。鉴此,从具体经济业务中就必须高度重视,以防微杜渐,集中力量完善资金管理,以杜绝资金风险对于铁道建设的不利影响。

二、资金结算工作的重要性

资金结算中心是充分发挥资金结算系统的平台。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防范和化解资金风险,确保资金安全是资金结算中心的关键环节。资金结算中心是集银行金融管理和企业资金管理于一身,通过“结算管理”和“信贷管理”对各项资金实行归口管理,降低资金分散风险,建立铁道结算中心系统资金的调拨渠道,作好资金统一有偿调剂工作。并及时把企业的经营目标贯彻于财务部门、计划部门、运输部门等,通过与工行、建行等协作银行协商,为铁路生产和建设提供可靠的资金保障。

三、资金结算工作的具体防范措施

(一)强化柜台监督,完善对帐程序。柜台结算人员对不合规的业务应坚决做到不予受理、不予支付,站好结算管理工作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第一班岗,保证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的实时监管。在每日营业时间终了前,各结算网点应与协作银行书面核对结算总户资金是否一致,并签字盖章确认。其目的是达到结算总户不垫付款。

(二)结算总户是由各内部开户单位构成的。根据结算中心的特点,不允许内部开户单位办理“倒提付款”和“银行自动划款结算”业务,因为这将出现结算总户垫付款的情况出现,必须杜绝此类业务的发生。

(三)运输收入进款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运输收入进款管理上,必须执行统收统支的制度。首先,对运输收入专户原则上是“只收不付”,若要付款只能向各局运输收入专户上缴运输收入。即收款单位特定、用途特定。付款票据只能使用“内部转账付款委托书”。若发生向付款人退款的特定情况,例如因意外原因造成客运退客票款、货运退运费等,则运输收入专户应持上级收入处同意退款的批文,再加上原收款凭证复印件加盖公章,并有主管领导及财务负责人签字认可后方可支付。其次,货运的货物运输进款收入采用大量“倒提支票”下账,我认为其间还是存在一定的资金风险。隐含的风险有:首先是付款单位透支而无法收回运输进款;其二付款单位密码不符而无法收回运输进款;其三付款单位印鉴变更而无法收回运输进款;其四收款单位由于使用倒提而背书,造成收款单位印鉴满天飞;其五收款时间滞后。而对于收款单位来说由于收到“倒提支票受理联”就办理货运业务,此时运费并未入账,这就造成一定的垫付资金风险。因而建议对于不经常发生倒提业务的收款单位积极采用支票顺下,对于经常发生倒提业务的收款单位则应与付款单位签订合同,收取一定的保证金,使资金风险控制在可控的范围内,保证企业的资金安全。

(四)根据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内部开户单位应指定专人定期核对银行账户。每月至少核对一次,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如有不符应查明原因,及时处理。因而对账单是保证银行存款真实性的唯一合法依据。这就导致对账单存在一定的风险。由于以前出现过出纳人员领回对账单后,伪造对账单盗取企业资金,给国家和企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因此必须由出纳人员以外的人到银行领取对账单。在具体操作上,建议各结算网点采用客户领取对账单时由会计人员亲自签字领取的方式运作。

(五)强化大额资金支付过程的监督管理控制。从近些年发生的一些重大资金损失的案件分析,多数是大额资金使用没有履行正常的程序,缺乏有效的监督造成的。各单位应构建纵横结合的资金支付安全管理体系,明确各级、各部门、各岗位在资金支付各个环节的职责。加强岗位间的互联互控。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成铁财[2008]349号文件规范,首先是建立大额资金使用集体讨论决策制度并及时登记备案。铁路局及专业运输公司要动用大额资金,包括对内投资、承担担保责任、向银行贷款、内部调剂资金等属方针、政策性大事的,必须经过集体讨论、民主决策等形成讨论决策意见并登记备案。其次是严格执行大额资金使用联签制度。大额资金的使用必须经过单位法人代表、总会计师(经济)师、财务负责人联签。实际支付时,必须经法人代表或其授权人在财务支付凭证上签字后,财务部门方可办理资金支付。第三是要认真落实大额资金动态报告和监控制度。加强对大额资金支付的全过程控制。这也是确保资金安全的核心环节。

(六)规范单位的出纳人员到开户银行下账的行为。若临时有必须不到的情况,单位财务负责人应出具书面说明并盖单位财务专用章,方可由其他人员来办理银行结算业务。若出纳人员变更,则单位财务部门应填写相关信息并送结算中心备案。例如90年代某内部开户单位就由其他人员慌称该单位出纳人员生病不能来下账,并盗取全套印鉴章骗取银行信任把支票转账出去,后经多方努力才追回此笔款项。所以我们一定要引以为戒,树立风险意识。

(七)对职工个人的支付要创造条件通过银行直接支付,减少现金的流动,堵住“小金库”的来源。这也是廉政建设的需要。一方面符合资金安全管理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实现职工收入显性化的有效手段。

(八)关注金额较大或巨大的资金的投向,判断资金的用途是否合理合规。铁路企业的财务管理基础还较薄弱,企业“乱投资、乱担保、乱借款”的行为会造成了严重的资金风险和损失。这就要求提高结算中心现场监管力度,努力识别企业借其他用途逃避资金监管将资金盲目投向资本市场,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例如收款人为“××投资公司”,而用途却为“货款”,或者用途是购买的材料与付款单位主营业务成本完全不符。这就充分说明该笔资金有问题,应立即实施追溯调查,并及时向上级领导报告。再或者付款用途是“往来款”,实际作为投资转出以逃避资金监管。

(九)应加强财务归口管理和集中管理,建立预算管理制度。企业所有财务收入应集中在企业财会部门集中管理,不得多头开户,造成资金分散。这既降低了资金使用的效率,增加了管理的难度,加大了资金的风险。同时也是产生“小金库”滋生腐败的温床。要严格银行账户管理,凡是有资金结算中心的地区,未经批准不得在资金结算中心以外开立银行帐号,并作为一条铁的纪律执行。通过在业务办理中对资金的出口进行柜台监督,实现对资金全过程的控制,降低资金使用风险。而实施预算管理也是确保资金规范使用的有效保障。

(十)结算工作人员一定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部、局有关财经法律、法规及各种规章制度,严格执行结算纪律,坚守财会职业操行,加强自身业务锻炼,把防范风险和防止资金损失的工作贯穿于各项工作中,从事前、事中、事后的不同阶段,抓住源头性问题和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强化内控制度的有效运行。大力加强稽核力度,监督投资交易行为和监督检查业务处理情况,监控资金去向、以及内部单位多头开户和资金外流问题,发挥风险预警作用。利用现场与非现场稽核相结合的方法,做好风险监测和风险防范的预见性工作。为防止企业银行系统被盗用,同时也阻止计算机的侵入系统登录采用密码保护系统,同时企业资金调拨坚持专人密码操作,权限设定原则,即对于每一笔资金的划拨应在数量上设定权限,专人必须有起专用密码,并与特定数量资金的调拨权限相适应。确保资金安全、有效和合规。

四、结论

充分发挥资金结算系统作用,建立并严格执行安全、有效、可操作性强的内部控制制度,提升结算工作人员的职业敏感度,练好内功,提高业务能力与风险判断能力,研究建立从源头上规范和强化资金安全控制,在此基础上建立防范资金风险的长效机制是资金结算中心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夯实各项工作基础,防止资金风险,才能全面推进和谐铁路建设,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有关企业资金风险与管理控制的探讨 篇6

【关键词】 企业 资金风险 管理 控制

1. 企业资金管理中的突出问题

第一,财务信息失真。相当多的企业财务信息不透明、不完整、不及时。企业的高层决策者难以获得准确的财务信息,搞不清楚基层的资金情况,使得汇总起来的信息普遍失真,会计核算不准,报表不真实,有时合并的会计报表还掩盖了下属单位的实际经营情况。

第二,监控不力。大中型企业中,对多资金运作环节普遍存在着监控不力的问题,尽管企业内部设置了一些监督岗位,也制定了多种监督制度,但是因为种种原因难以及时有效地发挥信用。相当多的企业在重大投资等问题上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决策约束机制,领导法治意识淡薄,往往是个人说了算,资金的流向与控制脱节。

第三,资金使用效率低。企业资金集中管理和内部资金分散的现实矛盾已成为现阶段企业财务资金管理中突出的问题。子公司多头开户的现象比较普遍,资金管理严重失控。投资决策随意性大,有些企业不顾自身的财务和发展目标,盲目投资,投资失误较多,损失严重,使本来就十分紧张的资金状况雪上加霜。资金沉淀严重,库存占用比例过高,欠款居高不下,流动资金占用有增无减,周转缓慢,企业信誉和赢利能力下降。

2. 企业财务风险分析

第一,投资风险分析。在企业中,不顾自身的能力和发展目标,热衷于铺新摊子,盲目投资,造成严重损失的例子比比皆是。企业在进行任何一项投资之前,都应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只有在综合考虑各项因素的基础上,当投资项目所产生的净现金流量为正时才是可行的。风险是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和发展的,不能达到预期的不确定性,是一个动态现象,具有很强的传导性。一个企业的风险会传导到另一个企业,一个部门的风险可能会使其他部门遭受损失,产生风险传导的连锁效应。因此,本文所讲的组织风险传导是指风险在组织内部的多个相关利益单位之间进行传递和影响。盲目追求外延式扩张即所谓多元化经营,未经深入调查研究便乱上投资项目,最终破产也是不足为怪的。

第二,资本运营分析。在资金营运方面,企业集团流动资产中,若存货所占比重相对较大,由于存货流动性差,占用了企业大量资金,企业必须为保管这些存货支付大量的保管费用,导致企业费用上升,利润下降。企业还要承担市价下跌所产生的存货跌价损失及保管不善造成的损失,由此产生财务风险。在应收账款管理中,企业过于注重销售业绩,而忽视应收账款控制状况的问题。有时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导致企业应收账款大量增加。企业在赊销过程中,由于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不夠,盲目赊销,会造成应收账款失控,相当比例的应收账款将长期无法收回,直至成为坏账。资产长期被债务人无偿占用,严重影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安全性。

第三,收益分配分析。股利分配政策不仅影响与企业相关的各方面的利益,而且与公司的筹资问题和资本结构问题密切相关,涉及企业的长远发展。股利政策的制定,主要涉及如何确定股利支付比率、以何种形式发放股利、股利政策的稳定性等。股利政策可被看做是表明公司发展状况的重要信息,除重大的投资机会、未来收入的重大变动等特殊情况外,公司通常倾向于较稳定的股利分配政策。

3. 加强企业资金管理和风险控制

第一,完善内部资金调度控制制度。完善内部资金调度控制制度,应从授权审批制度、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内部审计等方面入手。在资金使用方面,企业应结合自身情况建立资金分级审批标准和权限,按审定的现金流量预算和资本性支出预算安排支出,对外担保权、对外投资权应进行严格地限制,而且应配备一套科学的风险预警系统。

第二,加强资金筹集管理。财务人员要树立起企业资金成本与财务风险理念,建立健全以控制财务风险、控制资金成本、选择合理的资本结构等为主要内容的资金控制制度和决策制度。资金筹措包括科学预测资金需求量和合理选择筹资方式。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合理选择诸如趋势预测、销售百分比、定性预测等资金量预测方法。选择多种筹资方式,如发行股票、吸收直接投资、发行债券、贷款、商业信用等,分散筹资风险,做好事前控制。

第三,实施资金集中管理。资金管理的目标应是保证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效率性、收益性。实施适度的资金集中管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上述作用。如建立结算中心制度或成立资金调度中心,统筹管理企业的各项资金,使各部门、各下级单位的资金往来全部纳入财务部门的控制之下,实现资金的集中管理,从而达到严格控制多头开户和资金账外循环的问题,保证资金管理的集中统一。也可以通过建立财务中心或内部银行,实现内部资金的集中管理,统一调度和有效监控,由财务中心或内部银行负责与银行的往来业务,下属单位仅保留日常必备的费用账户。

第四,推行资金预算管理。资金管理中采用全面预算管理,预算编制采取逐级编报、逐级审批,滚动管理的办法。预算一经确定,即成为企业内部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法定依据,不得随意更改。资金预算管理是全面预算管理的一部分,企业要以现金流量管理为核心,加强全面预算管理,进一步细化资金安排,增强现金保障能力。统筹规划生产经营与投融资活动的资金供给,科学预测预算年度现金收支、结余与不足,合理确定现金收支规模,安全高效地做好资金筹划工作,加强现金流入流出全过程预算控制,做好资金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监督与考核。

第五,加快应收款项及存货周转。企业要积极开展存货和应收款项的清理,严格控制存货和应收款项规模与增长速度,加快存货及应收款项的周转,减少流动资金占用。努力推进精益生产,加快生产环节的物料流转速度,减少过程积压。做好销售预测,坚持以销定产,根据生产计划,确定合理库存水平,创新营销模式,努力提高预收款比例,减少预付款金额。建立健全客户信用管理体系,加强货款回收管理,落实催收责任,从合同签订、资金结算、款项催收等环节严格把关,加快现金回流,提高应收账款周转速度。

第六,建立预警监测机制。企业要建立和完善资金风险预警监测机制,从资金供给、资金投放、周转效率、债务风险水平等方面建立和完善预警监测指标体系,确定重点监测对象和监测领域,认真分析资产负债率、带息负债比率、经营活动现金流等重要指标变动情况,重点关注到期债务,对可能出现的资金风险,提前做好应急预案,提高风险应对能力。

参考文献:

企业资金管理与风险控制探讨 篇7

一、加强资金管理与风险控制对企业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部分, 而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 资金的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关键环节。在企业的财务活动中, 资金始终是企业生存的基础保障。加强资金管理与风险控制, 可以及时分析掌控企业资金的使用情况, 提高企业资金周转率, 提高资金流动性, 增强企业偿债能力;可以增强企业资金流转的监管力度, 制定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监管措施, 有效防范舞弊行为的发生;可以合理规划企业资金存量, 避免过多流动资金带来的资源浪费与过少流动资金带来的周转困难, 大大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因此, 如何加强资金管理与风险控制,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是每个处于市场竞争中的企业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企业资金管理与风险控制中常见的突出问题

长期以来由于管理体制等多方面原因, 很多企业资金管理并不规范, 或多或少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漏洞, 部分企业甚至存在违规行为, 企业资金管理风险日益显露。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财务信息失真, 难以为科学决策提供正确的数据依据

信息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立足点, 只有及时掌握了真实确切的信息, 企业才能在一定范围内有效控制资金流向。财务信息的真实性是能否正确反映事实情况的重要准绳, 是企业公司监督决策维护正常经济秩序、防范损失、管理风险, 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基本前提。虚假的财务信息不仅无法反映真实的财务状况和资金流动倾向, 还可能会使财务丧失真实的监督能力, 而且成为影响企业经济秩序和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然而, 根据财政部会计信息质量抽查披露, 我国占八成以上的企业存在财务信息不同程度的失真问题, 其中一些企业各层面都在截留信息甚至提供虚假信息, 使得汇总信息普遍失真, 会计核算与会计报表与实际经营情况不符, 企业决策者难以获取准确的财务信息。

2、监控流于形式, 缺乏有效监督

由于一些历史原因, 在我国企业中, 企业管理层对企业的各项资金运动环节普遍存在着监控不力甚至内部人为控制的现象, 特别是在一些国有企业中擅自挪用转移资金甚至侵吞国有资产等问题较为突出。部分企业对资金监控未引起足够重视, 使得监控手段流于形式, 其设置的监督职能操作性差, 监督制度可行性与执行力不高, 难以及时有效地发挥作用。例如, 一些企业在资产配置、重大对外投资等问题上还未形成有效的决策约束机制, 而仅仅依靠主要领导的主管判断与个人决策, 使得企业资金的流向与控制脱节, 大大增加了企业的内部控制风险;一些子公司财务信息欺瞒行为屡禁不止, 母公司因依靠失真的财务数据难以得到有效的信息反馈而难以及时准确的掌握子公司的财务资金变动情况, 在出现问题时不能及时有效地采取措施来应对, 造成很大的财务风险;一些企业领导对企业本身的财务资金于经营状况缺乏足够了解与准确掌控, 财务人员也未能做到心中有底, 通常只能够听从管理者的指示遵循其意图来处理账务问题, 造成企业的资金监管流于形式, 给企业带来很大的风险隐患。

3、内部因素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我国国有企业内部资金分散问题严重, 资金管理不集中造成的一系列问题大大影响到了企业的长远发展。一方面, 一些企业的子公司设立的账户众多, 使得资金管理严重失控。另一方面, 一些企业决策随意性大, 或采取过于激进的筹资策略, 过多地采用短期甚至是临时性负债方式筹资以满足长期性流动资产的需要, 由于过多的长期投资挤占了运营资金, 造成原有规模资金吃紧;或忽视了自身的发展目标而盲目投资, 投资失误多, 损失严重, 而投资资金主要来源于银行短期借款, 极易造成现金短缺风险。另外, 还有些企业信用政策过于宽松, 应收账款管理不善, 企业资金链条极易断裂;举债过多, 资金沉淀严重, 库存占用比例过高, 流动资金占用多而周转缓慢等因素, 都使得企业资金管理不善, 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三、如何加强企业资金管理与风险控制

有效的资金管理与风险控制, 有利于企业降低内控风险, 提高营运效率。企业加强资金管理与风险控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牢固树立资金管理意识, 建立预警监测机制

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应自上而下地宣传资金管理与风险控制课题, 组织适当的培训学习, 引领管理者与员工走出误区, 树立资金监管意识, 从源头上加强企业资金监管, 进行风险控制。不仅如此, 还应树立资金的时间价值观念, 增强现金流量的意识, 使企业的资金运动方向与市场变化相适应, 从而抓住机遇, 减少风险与损失, 促使企业重视现金流动效益, 注重资金的使用效果和流动性, 减少流动资金的大幅度沉淀, 改善流动资金结构。要建立和完善资金风险预警监测机制, 多方面建立和完善预警监测指标体系, 确定重点监测对象和监测领域, 对资产负债率、带息负债比率、经营活动现金流等重要指标进行重点分析, 对可能出现的资金风险提前做好应急预案, 从而提高风险应对能力。

2、完善企业内部资金调度控制制度

企业应从建立健全授权审批制度、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制度、内部独立审计制度等方面入手, 完善企业内部资金调度控制制度。授权审批制度要求企业在资金使用方面, 根据结合自身情况建立的资金分级审批标准和权限, 严格地按照审定的现金流量预算和资本性支出预算安排各项支出, 严格地限制对外担保权和对外投资权。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制度要求每项重要的经济业务都要经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门或人员的处理, 使得在具体的授权或分工上, 单个人员或部门的工作必须与其他人员或部门的工作相一致或相联系, 并互相监督和制约。内部独立审计制度保证了内部审计人员独立于其所审查的活动之外, 使内部审计真正发挥检验、监督、咨询等相关职能。

3、提高预测水平, 加强资金筹集管理

加强资金筹集管理要求企业管理者科学预测资金需求量并合理选择筹资方式。现代企业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 应当结合自身情况合理选择预测方法, 正确选择多种筹资方式分散筹资风险, 做好事前控制以形成科学的资本结构。应当注意的是, 无论选择何种预测方法, 企业都应熟知不同时点上资金的不同价值以及生产经营中的现金流量, 以合理安排筹措时间。在筹资时, 应当拓宽筹资渠道, 合理选择筹资方式。无论采用何种筹资渠道, 企业都应当结合内外部环境, 科学地估算筹资风险。

4、进行资金集中管理

实施适度的资金集中管理可以增强企业的支付能力, 加快资金周转, 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需求。一方面, 可以建立结算中心制度或成立资金调度中心, 赋予财务管理部门统筹管理企业各项资金的权限, 严格控制多头开户和资金账外循环的问题, 充分有效地利用资金在使用过程中的时间差和空间差, 强化资金的调控能力, 减少货币资金占用量。另一方面, 强化内部结算, 以变付款结算为收款和转账结算的方式减少结算环节, 简化结算手续, 提高资金运营效益。

5、加强资金预算管理

企业资金管理应准确把握资金预算管理原则, 采取逐级编报、逐级审批, 滚动管理的办法, 预算一经确定便不得随意更改。要以现金流量管理为核心切实推进全面预算管理, 细化资金安排从而增强现金保障能力。要统筹规划生产经营与投融资活动的资金供给, 结合上年度资金使用情况, 科学预测预算, 合理确定现金收支规模, 做好资金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监督与考核。要加强定额管理, 依据科学的定额编制各种费用预算指标;推行预算全员参与, 使技术人员等直接参与生产经营的人员对预算提出合乎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的意见和建议。

6、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及存货周转

应收账款是把双刃剑, 它既可能促进销售, 使企业获得利息收入, 也可能影响企业资金的周转甚至带来坏账损失。对于应收账款问题, 企业应当在事前建立健全信用管理体系与审核制度, 严格把关, 事后积极开展清理工作, 严格控制其规模与增长速度, 减少流动资金占用, 并加强管理, 落实催收责任。对于存货积压问题, 企业应当不断提高生产技术, 减少原材料对资金的占用;做好销售预测, 坚持以销定产;创新营销模式, 增大销售量;通过积极沟通, 努力提高预收款比例, 减少预付款金额, 从而提高资金周转率。

只有加强企业资金管理与风险控制, 才能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促进企业良性发展。企业应当积极探索, 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措施, 有效加强资金管理与风险控制, 以获取更高的经济利益。

参考文献

[1]唐金娟:强化企业资金管理加强企业财务控制[J].中国商界, 2009 (3) .

[2]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财务管理[M].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4.

企业资金风险分析与管理控制措施 篇8

第一, 财务信息失真。

相当多的企业财务信息不透明、不完整、不及时。企业的高层决策者难以获得准确的财务信息, 搞不清楚基层的资金情况, 使得汇总起来的信息普遍失真, 会计核算不准, 报表不真实, 有时合并的会计报表还掩盖了下属单位的实际经营情况。

第二, 监控不力。

大中型企业中, 对多资金运作环节普遍存在着监控不力的问题, 尽管企业内部设置了一些监督岗位, 也制定了多种监督制度, 但是因为种种原因难以及时有效地发挥信用。相当多的企业在重大投资等问题上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决策约束机制, 领导法治意识淡薄, 往往是个人说了算, 资金的流向与控制脱节。

第三, 资金使用效率低。

企业资金集中管理和内部资金分散的现实矛盾已成为现阶段企业财务资金管理中突出的问题。子公司多头开户的现象比较普遍, 资金管理严重失控。投资决策随意性大, 有些企业不顾自身的财务和发展目标, 盲目投资, 投资失误较多, 损失严重, 使本来就十分紧张的资金状况雪上加霜。资金沉淀严重, 库存占用比例过高, 欠款居高不下, 流动资金占用有增无减, 周转缓慢, 企业信誉和赢利能力下降。

2 企业财务风险分析

第一, 投资风险分析。

在企业中, 不顾自身的能力和发展目标, 热衷于铺新摊子, 盲目投资, 造成严重损失的例子比比皆是。企业在进行任何一项投资之前, 都应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 只有在综合考虑各项因素的基础上, 当投资项目所产生的净现金流量为正时才是可行的。风险是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和发展的, 不能达到预期的不确定性, 是一个动态现象, 具有很强的传导性。一个企业的风险会传导到另一个企业, 一个部门的风险可能会使其他部门遭受损失, 产生风险传导的连锁效应。因此, 本文所讲的组织风险传导是指风险在组织内部的多个相关利益单位之间进行传递和影响。盲目追求外延式扩张即所谓多元化经营, 未经深入调查研究便乱上投资项目, 最终破产也是不足为怪的。

第二, 资本运营分析。

在资金营运方面, 企业集团流动资产中, 若存货所占比重相对较大, 由于存货流动性差, 占用了企业大量资金, 企业必须为保管这些存货支付大量的保管费用, 导致企业费用上升, 利润下降。企业还要承担市价下跌所产生的存货跌价损失及保管不善造成的损失, 由此产生财务风险。在应收账款管理中, 企业过于注重销售业绩, 而忽视应收账款控制状况的问题。有时为了增加销量, 扩大市场占有率, 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 导致企业应收账款大量增加。企业在赊销过程中, 由于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不够, 盲目赊销, 会造成应收账款失控, 相当比例的应收账款将长期无法收回, 直至成为坏账。资产长期被债务人无偿占用, 严重影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安全性。

第三, 收益分配分析。

股利分配政策不仅影响与企业相关的各方面的利益, 而且与公司的筹资问题和资本结构问题密切相关, 涉及企业的长远发展。股利政策的制定, 主要涉及如何确定股利支付比率、以何种形式发放股利、股利政策的稳定性等。股利政策可被看做是表明公司发展状况的重要信息, 除重大的投资机会、未来收入的重大变动等特殊情况外, 公司通常倾向于较稳定的股利分配政策。

3 加强企业资金管理和风险控制

第一, 完善内部资金调度控制制度。

完善内部资金调度控制制度, 应从授权审批制度、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内部审计等方面入手。在资金使用方面, 企业应结合自身情况建立资金分级审批标准和权限, 按审定的现金流量预算和资本性支出预算安排支出, 对外担保权、对外投资权应进行严格地限制, 而且应配备一套科学的风险预警系统。

第二, 加强资金筹集管理。

财务人员要树立起企业资金成本与财务风险理念, 建立健全以控制财务风险、控制资金成本、选择合理的资本结构等为主要内容的资金控制制度和决策制度。资金筹措包括科学预测资金需求量和合理选择筹资方式。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合理选择诸如趋势预测、销售百分比、定性预测等资金量预测方法。选择多种筹资方式, 如发行股票、吸收直接投资、发行债券、贷款、商业信用等, 分散筹资风险, 做好事前控制。

第三, 实施资金集中管理。

资金管理的目标应是保证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效率性、收益性。实施适度的资金集中管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上述作用。如建立结算中心制度或成立资金调度中心, 统筹管理企业的各项资金, 使各部门、各下级单位的资金往来全部纳入财务部门的控制之下, 实现资金的集中管理, 从而达到严格控制多头开户和资金账外循环的问题, 保证资金管理的集中统一。也可以通过建立财务中心或内部银行, 实现内部资金的集中管理, 统一调度和有效监控, 由财务中心或内部银行负责与银行的往来业务, 下属单位仅保留日常必备的费用账户。

第四, 推行资金预算管理。

资金管理中采用全面预算管理, 预算编制采取逐级编报、逐级审批, 滚动管理的办法。预算一经确定, 即成为企业内部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法定依据, 不得随意更改。资金预算管理是全面预算管理的一部分, 企业要以现金流量管理为核心, 加强全面预算管理, 进一步细化资金安排, 增强现金保障能力。统筹规划生产经营与投融资活动的资金供给, 科学预测预算年度现金收支、结余与不足, 合理确定现金收支规模, 安全高效地做好资金筹划工作, 加强现金流入流出全过程预算控制, 做好资金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监督与考核。

第五, 加快应收款项及存货周转。

企业要积极开展存货和应收款项的清理, 严格控制存货和应收款项规模与增长速度, 加快存货及应收款项的周转, 减少流动资金占用。努力推进精益生产, 加快生产环节的物料流转速度, 减少过程积压。做好销售预测, 坚持以销定产, 根据生产计划, 确定合理库存水平, 创新营销模式, 努力提高预收款比例, 减少预付款金额。建立健全客户信用管理体系, 加强货款回收管理, 落实催收责任, 从合同签订、资金结算、款项催收等环节严格把关, 加快现金回流, 提高应收账款周转速度。

第六, 建立预警监测机制。

企业要建立和完善资金风险预警监测机制, 从资金供给、资金投放、周转效率、债务风险水平等方面建立和完善预警监测指标体系, 确定重点监测对象和监测领域, 认真分析资产负债率、带息负债比率、经营活动现金流等重要指标变动情况, 重点关注到期债务, 对可能出现的资金风险, 提前做好应急预案, 提高风险应对能力。

摘要:加强企业资金管理和风险控制, 要完善内部资金调度控制制度, 加强资金筹集管理, 实施资金集中管理, 推行资金预算管理, 加快应收款项及存货周转, 建立预警监测机制。

关键词:企业,资金风险,管理,控制

参考文献

探讨企业资金内部控制与风险防范 篇9

由于丢失相关票据, 变造假票据, 以及盗用印章等涉及违法等行为, 而引来法律诉讼造成的资产和信用损失。由于资金管理过程中, 业务操作时出现了违背国家法律法规而受到的处罚与信誉受损;资金账记录不完全, 账实不符、相关财务报表信息失真;企业银行账户未遵守相关的开户、审批、核对等规定, 导致受处罚等;在业务操作过程中, 由于审批不符规范, 或者存在越权审批等差错、舞弊、欺诈而产生的损失。

二、企业资金内部控制的关键措施

(一) 明确职责分工, 落实授权批准

第一, 要进行不相容岗位的分离。也就是对企业处在资金岗位上的财会人员进行权限分离。以确保其相互间的约束与监督。总的来说, 不相容岗位有以下几类:资金的会计记录与审计监督;资金的保管、记录与盘点清查;资金支付的审批与执行。同时, 还要强调, 出纳人员与稽核人员不得为同一人;会计档案管理与收支管理登记人员不得为同一人。另外, 对资金业务的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岗位轮换, 还要对会计人员的思想素质以及业务能力进行培养, 同时实行强制休假制度, 以保证关键财会岗位的内部控制落实到位。

再者, 对企业进行资金授权制度和审核批准制度的贯彻, 根据不同财务人员在业务链中的环节与权限进行业务的开展, 保证资金支付业务程序的完整性和合法性。以下为支付申请的审批控制程序:

1、申请:

对于个人用款与企业各部门支付申请, 要以授权审批人提交的申请为基础, 写明款项的金额、用途、预算、支付方式等内容, 再附上经济合同或协议、原始单据、相关证明。

2、审批:

对于审批, 要求具有公司批准的人员进行审批工作。对于进入审批程序的支付申请, 首先要对其申请资格进行验证。当出现不符合规定与金额过大的支付申请, 应提请公司处理。

3、复核:

资金在通过审批环节后, 还要交由复核人进行复核。主要在于对支付申请人的资质进行审核, 对审批程序进行检查以及对申请内容与单据进行审核。经复核无误的支付申请才可以交由出纳等相关财务人员进行支付操作。当出现不符合规定与金额过大的支付申请, 拒绝支付后应提请公司处理。

4、支付:

出纳人员进行支付操作之前, 要以复检人员提交的支付申请为准。进行资金支付时再检查一次支付内容及相关单据, 再把完成支付后的业务数据录入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二) 控制现金管理, 监控银行存款

首先, 在现金管理方面, 以《现金管理暂行条例》为标准, 以企业自身经营情况为基础, 制订出企业的现金开支范围与支付限额规定, 超过规定的现金支付则应以银行办理转账来操作。加强对现金的盘点力度, 保障账实相符。对于发现不符的, 要查出原因, 追究责任。对于企业所收入的货币资金要进行及时入账处理, 以避免账外设账等情况。同时严谨慎重对待借出款项事宜, 不得私自挪用外借。对于企业收入的现金资产, 应及时存入银行, 不得出现坐支现金的情况。

第二, 对银行存款加强管理, 贯彻《支付结算办法》。在开立账户和存取款结算等业务时, 以企业标准为执行要求。另外, 还要认识到企业的银行账户在开立时, 应以需要为基础, 不能出现随意加开账户的现象, 也要明令禁止企业的业务部门或者管理部门自行开立账户的举动。

为了达到有效的现金管理目标, 对企业自身银行存款进行有效监控,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加强对企业银行账户的检查, 对于自行设立的账户, 要进行及时的清理和撤销。

同时追究责任人未经审批擅自开立账户的责任。对于自身的银行账户, 企业的自查周期不得少于一月一次, 加强对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 并要把调节表交由对账外的会计与财会经理进行审核。这是为了确保企业与银行间账目相符与账实相符。当出现账实不符等情况时, 及时控制事态发展, 查清问题根源, 并进行妥善处理。

2、进行结算业务时, 要严格执行银行相关规定要求, 企业在结算业务上, 要以相关法律法规为准绳。

当出现不合保证金要求的单据票据与远期支票时, 不得签发, 以免发生套取银行信用的情况。对于没有真实交易内容和债务债权内容的结算业务, 企业也不得进行签发、取得与转让操作。同时对于他人的资金不得任意占用, 也不得无理由依据地拒绝付款。

3、银行对账单的稽核与管理上, 要保证不相容岗位的分离。

严格出纳人员的操作权限, 对于有关银行对账、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编制等业务, 出纳员不得进行处理与执行。当出现需要出纳人员进行银行对账单的操作时, 要交由企业指定会计人员进行操作全过程的审核与监督, 以确保企业资金内部控制的落实。

4、对于进行了相关网上交易、电子支付业务的企业, 在通过这

类方式进行资金支付操作时, 企业要先与银行签定好网上银行的操作协议, 对双方的权利与义务进行限制, 清楚双方在资金安全方面的内容。在实际操作中, 企业的操作人员应按规定根据自已的操作授权进行网上银行的支付, 不得随意简化与变更授权批准程序。对于网上交易方面的执行人员, 企业也要进行不相容岗位间的分离落实加派指定人员进行网上交易的监督与约束。

(三) 加强票据管理, 控制印章使用

1、对票据的管理中, 要重点监查好票据购买、保管、领用、注销等环节是否符合规定。

同时进行专门的登记, 避免出现空白票据的遗失与盗用现象。由于填写不慎而作废的票据等, 要进行及时的保管, 不得随意丢弃或放置。在保管的法定期限满后, 才可以进行销毁。在票据开具中, 不得有跳号开具行为。严令禁止出现开具印章齐全但内容空白的支票。对于重要票据, 应进行复印。

2、财务专用章的保管。

专人管理, 专人授权, 不得一人同时保管支付业务中的所有印章。进行经济业务时, 签字与盖章程序应完整合法。

(四) 进行收款管理的内部控制

对于企业收款管理来说, 其主要管理目标就是确保企业应收款项足额收回, 并登记入账。目前, 主要有现销、赊销和其它几种收款结算类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收款管理:

1、销售收款业务入账及时, 不得坐支现金, 不得账外设账。

严禁销售人员或者有定价权的销售人员单独接触销售收入现款。当销售收入是以银行转账方式进行结算时, 要保证在企业指定账户内操作。

2、财务部门分析应收账款的账龄后, 对逾期应收账款制订催收制度表, 交由销售部门进行催收。

在催收过程中产生的往来函电等, 应作为记录进行妥善保存。另外, 对应收款应分性质进行催收, 落实催款责任制, 建立清收奖励与处罚制度, 以确保企业资金的周转安全。逾期催收无效的, 应诉诸法律。同时, 加强应收账款的台账建设, 对可能成为坏账的款项, 以《企业会计准则》等相关会计法律规定, 进行计提坏账准备, 并按企业规定流程进行审批。然后查明原因, 追究责任, 会计处理时也要做好备查登记与账销案存。对于已核销的坏账, 后期又得以收回的款项, 应及时入账, 避免出现账外款。

3、企业对应收款项、票据、账款等的核对要通过与客户间的往来函证进行。

一般要在月末、季末、半年度末与年度末指定专人进行核对。与每名客户的核对次数不少于每年两次, 对产生账实不符的, 应查明原因, 并追究责任, 存档备查。

(五) 控制内部付款管理程序

企业的内部付款主要有偿还应付账款、办公用品或原料的采购、出差暂借款、报销差旅费等几种。在内部付款管理上, 要进行支票申领程序, 对内部应付款的范围与支票签发等进行详细的规定。报销程序要求提供批准手续、付款票据等, 经财会部门的单据审核核准后, 出纳人员审查加盖核准戳记的支出凭单进行付款操作。总的来说, 流程应完整且合乎规定。

预付款与定金等方面, 以其金额大小与款项的不可收回风险来进行不同程序的企业追踪核查。对于不太确定的预付款, 要采取降低资金风险的措施, 防止企业损失扩大。同时, 对应付账款票据也要与应收账款票据一样, 严加管理。

三、结束语

对于企业来说, 内部资金的控制水平, 决定了企业运营的稳定性, 对于企业的资金流通与风险防范有着直接的联系。作为企业的关键管理体系, 财务部门是企业进行资金内部控制与风险防范的管理核心, 在实际运营中, 财务部门要加强与企业各部门间的联系与协作, 为企业在投资、生产、销售与管理经营等方面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根据企业实际情况, 制订出一套有利于资金结构优化、提高资金利用效率的资金内部控制管理体系, 才能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打下扎实的内功基础。

参考文献

[1]韩媛媛.浅谈企业资金管理内部控制及风险防范[J].现代营销 (学苑版) , 2013, (1) .

[2]于云霞.企业资金内部控制的潜在风险及控制措施探讨[J].商业会计, 2012, (4) .

[3]曹春焕.企业资金内部控制刍议[J].中国外资, 2012, (10) .

浅谈发电企业资金筹集及风险控制 篇10

电力市场改革特别是厂、网分开后, 发电市场将引入竞争机制, 上网电价的确定将通过竞争形成。发电企业的投资回报也将取决于电力市场和上网电价的竞争能力。电力市场信号、电价信号对电力投资将会产生引导作用。发电企业为了能在市场中取得有利地位, 扩大市场占有率是一个重要手段。参与发电领域的投资主体将会有很强的扩张冲动, 不断并购、建设新的电源项目, 希望在未来的电力市场中拥有更多的份额, 形成强势。在电源建设投资迅速增长的新形势下, 发电企业的资金筹资及风险控制, 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市场取向下的资金筹集

近年来, 发电企业投资电源项目的资金筹集渠道已经多样化, 由过去比较单一的国家财政拨款发展到现在的银行融资、证券融资、利用外资等多种融资方式并存的融资格局。但银行融资仍占主导地位, 其他融资方式取得的资金所占比重比较小。例如, 不少新建电力项目的建设资金, 除按国家有关规定筹措一定的资本金外, 其余所需的差额资金一般都是采用向银行申请贷款的方式取得, 筹集资金的市场化程度较低。面对新的形势, 电源建设所需资金将更多地采用市场化的方式, 进行多样化的融资。

1. 以银行贷款作为主要的融资渠道

银行资金主要为企业提供有偿服务, 但银行主要把有市场前景、有稳定回报的项目或企业作为其贷款对象。尽管电源项目建成后将参与电力市场的竞争, 但作为国民经济基础产业的属性决定其投资风险相对较小, 特别是优质电源项目, 银行将非常愿意提供贷款。随着银行业的逐步对外开放, 银行之间的竞争也更加激烈。投资电源项目的发电企业可适度引入竞争机制, 在获得贷款的同时, 取得更加优良的服务和优惠的贷款利率。

2. 以资本市场作为重要的融资场所

发电企业在利用现有投资能力进行电源扩张建设的同时, 可着眼于向资本市场筹集资金, 解决资金严重短缺的问题, 如采用拍卖或协议方式转让已建成电源项目的部分产权, 用获得的资金投入新的电源项目建设;也可利用在国内证券市场或国外证券市场的上市公司作为融资窗口, 不断向上市公司注入优质资产, 提高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和增强其在资本市场上的融资能力, 以通过增发股票方式获得新建电源项目所需的资金。例如, 我们粤电集团公司可充分利用“粤电力”上市公司的有利平台, 实现筹集资金的目的。

3.以企业债券作为低成本的融资方式

企业债券是由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发行的债券, 代表着一种债权债务的责任契约关系。企业债券发行时须经过审批, 要求比较严格, 但支付利率比贷款利率要低得多。为降低融资成本, 申请发行比银行贷款成本更低的企业债券, 可作为低成本筹集资金的一种重要方式。

4. 以资产证券化的方式实现资金筹集

资产证券化, 是指通过在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发行证券, 将贷款资产进行处理与交易, 最终实现融资的一种直接融资方式。电源项目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 项目建成后具有稳定的现金流, 适合资产证券化融资的基本要求。发电企业资产证券化作为创新金融产品, 已经得到各监管机构的充分认同和大力支持并已经出现在电源建设的融资领域。例如, 由招商证券自主开发设计的国内第一个电力行业资产证券化项目———“华能澜沧江水电收益专项资产管理计划”, 已获得批准, 总规模为20亿元人民币。

5. 以财务公司作为内部融资平台

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是以加强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和提高企业集团资金使用效率为目的, 为企业集团成员单位提供财务管理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资金集中管理, 是财务公司的最大优势所在。财务公司通过吸收集团内部成员单位的存款, 将分散在成员单位所在地银行的资金, 集中到财务公司进行管理, 形成一个规模庞大的资金“蓄水池”。发电企业需要资金投资电源项目, 可向财务公司申请贷款, 既达到了筹集资金的目的, 也避免了向商业银行贷款支付高额的利息。

二、资金筹集的风险及其原因

筹资风险是发电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筹资风险是指由于负债筹资引起由企业资本承担的一种风险。引起筹资风险的因素有负债利率、负债规模、资本结构、企业收入、现金流量等。

1. 负债利率过高, 负债规模过大

在同样负债规模的条件下, 负债的利息率越高, 所负担的利息费用支出就越多, 投资、经营的风险也就越大, 同时也影响对股东的回报。负债需要支付利息, 负债规模大则支付的利息多。利息费用支出增加, 将导致企业最终收益减少, 利率、规模风险过大, 有可能导致发电企业偿付能力丧失。

2. 负债期限结构不合理

负债期限结构主要是指取得资金和偿还负债的时间安排, 如应筹集长期资金却取得短期借款, 增加偿还负债的风险;应筹集短期资金却采用了长期借款, 则增加经营负担。因此, 在举债时要考虑债务期限结构的合理性, 以免在债务偿还期因资金周转出现困难而无法偿还到期债务或因借款期限长而大幅增加利息支出。

3. 资本结构安排不当

资本结构安排不当是指资本总额中自有资本和借入资本比例不恰当而形成的风险。借入负债比例越大, 应支付的利息越多, 经营取得的收益必须多于成本费用, 投资的股东才能获得回报。因此, 合理地配比好债务资本和自有资本之间的比例关系, 对于获得回报和降低风险非常关键。

4. 收入不能抵偿支出

收入不能抵偿支出是指企业在收入不能抵偿支出的情况下出现的到期无力偿还债务本息的风险。企业经营中出现收不抵支, 意味着经营亏损和净资产总量将减少, 在财务核算上企业经营最直接的结果是收入能否弥补成本、费用 (特别是筹资款项利息) , 其结果将直接影响筹资行为、影响投资者或债权人提供资金的积极性, 债权人的利息回收得不到保障, 势必增加发电企业的筹资难度和筹资风险。

5. 现金流入不足

现金流入不足是指企业在特定时点上由于现金流量出现负数而造成的不能按期支付债务本息的风险。即使企业的盈利状况良好, 但其能否按合同规定偿还本息, 还要看企业预期的现金流入量是否足额、及时和资产流动性的强弱。若现金短缺、现金流入的期间结构与债务的期限结构不相匹配将形成的一种支付风险;如果企业经营正常, 但企业当期的投入大于支出, 也并不等于企业就有现金流入。因此, 企业理财不当、现金预算的安排不当或执行不力将有可能造成现金不足, 而引发了企业的偿债困难。如果发电企业不能足额、及时地实现预期的现金流入量以支付到期的借款本息, 就会面临偿债风险。

三、筹资风险的控制策略

1. 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企业独立自主经营, 必须独立承担风险。发电企业从事投资、经营活动时, 内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 导致实际结果与预期效果相偏离的情况是难以避免的。因此, 企业必须树立风险意识, 正确认识筹资风险, 认真分析客观环境变化情况, 提高风险价值观念, 配置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 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 强化风险管理的各项工作, 科学预测风险, 有效应对风险, 以防范筹资风险的发生。

2. 研究利率政策, 合理安排筹资组合

应认真研究资金市场的供求情况, 根据利率走势, 把握其发展趋势并以此做出相应的筹资安排。当贷款利率处于高位水平时或处于由高向低过渡时期, 应尽量减少筹资, 当利率处于低位水平时, 筹资较为有利, 可适度增加贷款。

要根据项目资金或流动资金需求, 合理安排筹资期限的组合方式, 在安排筹资的比例时, 必须在风险与收益之间进行权衡, 按资金运用期限的长短来安排和筹集相应期限的负债资金;尽量用投资者资金和长期负债来满足发电企业长期性投资需要, 以规避长款短借筹资方式带来的高风险。

3. 优化资本结构, 适度控制负债规模

良好的资本结构不仅不应阻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而是更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最优资本结构是企业在可接受的筹资风险内, 筹资成本较低的资本结构。企业应在融资风险和融资成本之间进行比较、权衡和取舍, 合理确定适合自身企业的资本结构, 将融资风险与融资成本控制在可接受范围, 才能使企业价值最大化, 有利于筹资风险的防范和化解。

企业负债是否适度, 是指企业的资金结构是否合理, 企业负债比率是否与企业的具体情况相适应。企业过度负债, 将导致债务负担过大。企业债务到期, 若不能按期足额的还本付息, 就会影响到企业的信誉。因此, 发电企业要强化财务杠杆的约束机制, 根据企业投资的资金需求, 自觉地调节资本结构中权益资本与债务资本的比例关系, 合理确定筹资总体规模, 适度、谨慎负债, 要避免筹资过多或过少, 以防范财务风险。

4. 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合理制订还款计划

上一篇:艰辛创业史下一篇:马尾松播种育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