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关节植入物

2024-08-08

人工关节植入物(精选八篇)

人工关节植入物 篇1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6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77例胫骨近端关节内骨折患者。其中男48例, 女29例;年龄20~63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47例, 重物砸伤23例, 高处坠落伤7例。所有患者均符合胫骨近端关节内骨折临床诊断标准, 均为新鲜骨折类型, 且经X线、CT、磁共振成像等检查确诊, 排除胫骨陈旧性骨折、血液系统疾病、心脏等器官疾病等患者。按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42例和对照组35例, 两组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积极配合研究。两组在性别、年龄、致伤原因等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研究组采用Liss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 对照组采用传统接骨钢板内固定治疗, Liss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方法具体为:患者持续硬膜外麻醉, 取仰卧位, 将4~6cm切口做于骨折部位同侧外上方, 根据关节面解剖复位需要确定切口长度, 若患者胫骨双侧骨折, 需做双侧切口进行复位。将皮肤切开后, 逐层解剖至关节面完全暴露, 若骨折片粉碎, 需细心对合并进行关节软骨面重建, 同时用适量交叉细克氏针进行固定。在内固定治疗过程中, 必须尽量维持局部血供, 以及缩小骨膜剥离面积。复位并固定骨折端后, 采用导向手柄, 并通过软组织窗在胫骨前肌和胫骨干间插入Liss锁定钢板, 之后通过C臂X光机确定骨折端对位、对线情况, 若对位、对线良好, 且Liss锁定钢板插入位置适宜, 即可用3~6枚锁定螺钉对近关节面骨折端进行固定, 并用3~6枚螺钉对骨折另一端进行固定, 为避免胫骨发生继发性塌陷, 需加用1~2枚普通螺钉固定平行关节面。最后, 在切口置1根负压引流管, 冲洗、关闭手术切口。治疗后, 患者均随访1~1.5年, 以利于了解治疗情况。

1.3 效果观察指标

详细观察并记录患者切口长度、治疗时间、出血量、膝关节功能恢复、不良反应等情况, 作为治疗效果评定依据[2]。

1.4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Merchant评分标准综合评定患者治疗效果, 以优、良、可、差表示。优: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优, 可伸15°、屈130°, 无疼痛和行走障碍;良: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良, 可伸30°、屈120°, 有轻微疼痛和行走障碍;可: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可, 可伸40°、屈90°~119°, 中度疼痛和行走障碍;差: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差, 可伸40°、屈<90°, 重度疼痛和行走障碍。将优、良作为患者治疗优良情况。治疗后不良反应主要包括:感染、固定松动、骨不连、关节僵硬等。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 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 (百分率) 表示, 行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 经1~1.5年随访, 研究组39例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 优良率为92.86%;对照组26例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 优良率为74.29%。两组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对照, 研究组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两组治疗情况比较

两组切口长度、治疗时间、出血量、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 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胫骨近端关节内骨折是临床较难治疗的骨折类型, 原因在于胫骨近端是膝关节重要组成部分, 解剖结构复杂, 骨折常合并半月板、韧带、软组织等损伤, 且极易发生创伤性关节炎、膝关节僵直粘连等并发症, 严重影响膝关节功能恢复[3]。在胫骨近端关节内骨折治疗中, 为维持患者骨折块血循环, 减少软组织剥离和损伤, 以及促进骨折愈合, 需植入适宜物进行内固定。与传统接骨钢板相比, Liss锁定钢板设计独特, 具有如下治疗优点:避免软组织广泛剥离, 精确复位骨折块;加强骨折端内固定稳定性, 降低螺钉松动风险;符合骨折生物学内固定原则, 可刺激骨痂生长, 加快骨折愈合;对骨骼面无压力, 对骨膜血运供应无影响, 可避免骨折二次移位。本文选取77例胫骨近端关节内骨折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进行对照研究, 结果显示, 研究组切口长度、治疗时间、出血量、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给予胫骨近端关节内骨折患者Liss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 可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 具有切口短、治疗时间短、出血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等特点, 能有效稳定骨折端, 促进患者骨折愈合和膝关节功能恢复, 效果优于传统接骨钢板内固定治疗, 是治疗胫骨近端关节内骨折的理想方法。

参考文献

[1]季云瀚, 徐刚, 曹德良.胫骨近端关节内骨折的内固定治疗[J].医学信息 (下旬刊) , 2009, 1 (4) :62-63.

[2]杨超.胫骨近端关节内骨折不同植入物内固定的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3, 17 (48) :8407-8412.

骨科植入物的管理方法 篇2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中的发展,各种修复,矫形,固定等价格昂贵的植入物越来越多地用于骨科手术中,为了加强手术室植入物的管理,避免植入物的积压,保障患者利益,增加医护人员的自身保护意识,我院于2015年制度了相应的管理办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具体办法报告如下.⒈人体植入物的应用及概念

人体植入物是由人工合成的材料,植入人体后起治疗作用的均为人体植入物.我院骨科植入物主要包括:人工关节,骨折固定材料等.人工关节有全髋关节,膝关节,股骨头等.主要用语退行性关节炎,股骨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等疾病的关节置换.骨折固定器材有接骨板,髓内交锁钉,颈前路钢板,椎弓根钉,人工髌骨爪,同种异体骨等,主要用于四肢,脊柱融合等.⒉我院对骨科人体植入物制定了相应的流程

⑴制定制度:在医院领导的重视下,有设备科,手术室和相关科室共同制定植入物使用规则和操作流程,任何参与植入物进货,管理,使用,收费和登记人员都必须按照规定和流程来执行.⑵建立“两单一本”制度,“两单一本”即为“植入物使用通知单”,“植入物使用记录单”和“植入物使用登记本”.①植入物使用通知单1式3份,1份交设备科采购中心,由其通知供货商何时送何货.1份送于手术室,便与手术室准备和接受公司的货打包消毒.内容为手术日期,患者姓名,科主任签字,住院医生签字.植入物名称和型号,手术室签字,公司名称及条形码粘贴处,及供应商.“植入物使用通知单”的应用,杜绝了手术医生私自带入没有三证或未经医院允许的产品,使产品有保障,出现问题,院方处于被动状态,使患者的利益受到伤害.②“植入物使用记录单”形式为表格式,内容为手术日期,患者姓名,住院号,手术医生,植入均名称和型号,供应.该记录表1式2份,随病例保管,1份交器械设备科保管.“植入物使用记录单”是符合《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要求:即保护了手术医生合法权益,也保护了患者的合法权益,植入物的使用记录,增加了手术病史得完整性有利于患者查阅及复印病例,一旦出现问题,患者和院方都可以从法律上追究供货商的责任.③“植入物使用登记本”为手术室保管,内容为手术日期,患者姓名,床号,住院号,手术医生,洗手及巡回护士,植入物的名称和型号,数量,价格等.“植入物使用登记本”使用后,使手术护理单更完美,更规范,便于收费及核对,避免了帐物不等,减少了患者的不满和投诉,也提高了护士的法律意识.⑶手术植入物管理流程

①术前通知:临床科室与手术前一天由手术医师填写手术通知单,植入物使用通知单1式3份.1份送设备科,1份送手术室1份临床室备案.由临我科室通知公司准备产品,名称,数量,通知公司手术日期,而手术室接到通知单,有护士长签字,有器械护士准备,按通知单核对和签收,由公司送来的手术器械和植入物.②手术室的管理:手术室接到手术器械和植入物,能高压灭菌的大报高压灭菌,不能高压的塑料用环氧乙烷灭菌.手术后由巡回护士负责将植入物的条形码贴在手术护理记录单上.在植入物使用登记本上如实填写植入物型号,数量,洗手和巡回护士的名字,每天由护士长检查并核对植入物登记及记账情况做到正确无误.③发票的管理,公司送来的发票.送设备科入账,出库,护士长根据植入物登记本,植入物登记单,电脑结账收费进行核对,正确无误后,方可经供货商结账.⒊审批程序

手术医生根据手术及患者要求仔细填写内植入物申请单(1式3份).详细填写患者姓名,住院号,内植入物名称,数量,生产厂家,代理公司名称,经主管医生及科主任签字后交设备科,由设备科验收植入物质量及相关证件合格后,设备科责任人签字后,植入物,器械,及审批表一起交手术室,再次核对验收后进入清洁,打包,灭菌程序,审批表一份交设备科,一份交手术室,一份交经销商保留.⒋顾客植入物在手术室管理中存在问题及防范对策

手术植入物的护理管理体会 篇3

关键词:植入物,护理管理,护理安全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 医疗器械不断革新, 植入物的应用日趋广泛。由于植入物品种繁多、价格昂贵, 加强对植入物的管理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2008年6月—2010年6月我科实施有植入物的手术1 552例, 手术均成功, 未出现因植入物引起的纠纷。现将管理措施介绍如下。

1 管理措施

1.1 植入物的准入

我院严格执行《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 植入物实行集中招标制度, 由院长、外科主任、骨科主任、设备科共同对植入物按规定程序筛选。中标的代理商向医院设备科提供所有证件, 包括生产厂家及总代理的资质、产品注册证、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

1.2 使用前对病人的告知

在使用植入物之前, 医生将病人的病情、手术方式、可供选择的植入物种类、使用植入物的益处及可能发生的风险、收费标准告知病人及家属。病人及家属同意后签署植入性器材治疗知情同意书。

1.3 申请、审批及验收程序

手术医生根据手术及病人要求填写使用植入物申请单, 详细填写病人姓名、住院号、植入物名称、数量;经科主任签字后交给分管医疗器械的副院长, 分管副院长同意并签字后, 由设备科负责通知器械商备货, 并检查植入物质量及相关证件合格后, 将植入物、配套器械及合格证一起交到手术室。

1.4 人员的培训

由于植入物和配套器械的种类繁多, 不断更新, 因此定期请厂家的业务员为手术室护士讲解各种配套器械的结构、基本性能及使用方法等。手术室护士应多钻研业务, 熟悉每个医生的习惯, 以娴熟的技能配合手术医生, 缩短手术时间, 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原则上不安排厂家的业务员上台, 如果是配合难度较大, 必须他们现场指导器械使用的手术, 护士长事先对厂家业务员进行培训, 了解手术室环境, 学习相关规章制度、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及技能, 如外科洗手、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等。手术中, 护士全程监督厂家业务员的无菌操作。每次只限1人, 厂家人员替换时, 应重新培训[1]。

1.5 围术期的管理

1.5.1 术前管理

手术室器械班护士接到设备科送来的植入物后, 根据手术通知单上注明的植入物名称、型号等, 初步检查植入物的外观, 认真核对配套器械、产品及合格证, 无误后记录并签名, 做好交接班, 防止丢失、混淆。将植入物及配套器械送到供应室, 按程序进行严格的清洗、打包、灭菌。器械清洁是灭菌成功的前提条件, 清洗不彻底的器械常带有机物和无机物而导致灭菌失败。由于外来器械在多个医院交叉使用, 器械用完后立即取走, 因此对外来器械都要经过去污、清洗、烘干、上油、高压灭菌的过程[2], 器械包内放置灭菌化学指示卡以监测灭菌效果。

1.5.2 术中管理

手术中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认真执行清点查对制度, 做好各种记录。无菌植入物使用前, 护士应先检查其包装、灭菌日期和灭菌效果是否符合要求, 再由手术医生、洗手护士与巡回护士共同核对条形码合格证的编号与植入物上的编号一致后方能使用。使用完毕后将器械包的灭菌指示卡贴于手术护理记录单上, 将产品合格证分别贴在手术同意书背面和《手术植入物使用登记本》上, 该登记本由手术室保存, 为日后设备科查询植入物使用情况提供依据。术后, 医生登记基本追溯信息, 即记录病人的情况, 手术名称, 使用的植入物名称、规格型号、生产企业名称及地址等, 并由手术医生、器械护士、巡回护士签名确认, 此表格与病历一起保存。

1.5.3 术后管理

为了避免用过的手术器械在运输过程中污染环境造成疾病的传播, 手术后将器械送供应室进行清洗灭菌后再交器械商取走。对手术取出的植入物, 由手术室登记器械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等, 以备查询, 然后送到指定单位焚烧, 避免二次使用。

1.6 收费管理

手术完毕, 器械商填写植入物收据三联单, 经巡回护士、手术医生共同核对无误并签名后, 手术室护士长和设备科各执一张。设备科将植入物收据单上的价格与中标价格核对后, 录入电脑收费系统, 护士长再次核对正确后经电脑系统收费。

2 体会

在手术植入物的管理中, 应严格植入物的准入制度, 保证进货渠道, 防止不合格的产品进入手术室。其次, 使用植入物之前应对病人告知, 切实保障病人的知情权, 加强医患双方的相互沟通, 防止医疗纠纷。另外, 应加强围术期全程管理, 注重环节质量控制[3]。①认真执行清点、查对制度是防止手术差错的根本。从设备科、手术室器械班护士到当台手术医生、洗手护士与巡回护士均应认真清点和查对植入物的质量、数量、条形码合格证, 层层把关, 防止出错。②做好植入物的无菌管理是手术成败的关键。使用植入物的手术均是无菌要求很高的手术, 一旦发生感染, 会给治疗带来一系列问题, 甚至导致手术失败, 给病人带来痛苦, 加重经济负担。因此, 手术前必须按要求对器械及植入物进行清洗灭菌, 对灭菌物品包装及质量认真检查, 手术中所有人员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防止发生医院感染, 确保医疗质量。③植入物相关证件和医疗文件记录的完善是确保医患双方利益的前提[4]。随着举证倒置的实施, 本着对病人负责、对医务人员自我保护的原则, 必须保留代理商向医院提供的所有证件, 做好相关医疗文件的记录, 包括术前签署植入性器材治疗知情同意书, 做好各种器械物品的清点记录, 术后登记基本追溯信息, 粘贴条形码合格证随病历保存, 一旦出现问题, 能及时掌握植入物使用的所有信息, 如材料、型号、规格、批号、生产厂家、使用日期、手术医生、手术护士等, 作为法律证据, 以便进行相关处理。

器械管理是一个不断完病善的过程, 科学的管理手段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保证[5], 加强环节质量的控制是关键。我们对植入物的管理应严格按有关规章制度进行, 采购实行招标方式, 使用前对病人进行告知, 履行申请、审批程序, 植入物经多方人员认真查对, 并经严格的清洗、灭菌程序才能使用, 使用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使用后做好各种追溯信息记录并将条形码合格证与病历存档, 把好收费关。各个环节责任到人, 层层把关, 防止在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漏洞或差错, 在保证医疗护理质量和病人利益的同时, 也保护了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魏革, 刘苏君.手术室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5:2;124.

[2]周崇爱, 徐彩霞.外来器械和内固定装置在手术室的使用与管理[J].齐鲁护理杂志, 2006, 12 (4) :783.

[3]傅建南, 周桂芬.对手术室骨科植入性医疗器械管理的实践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 2008, 12 (8) :53

[4]金永红.手术室骨科植入物的安全管理[J].护理研究, 2010, 24 (2B) :449.

生物监测对植入物灭菌效果的研究 篇4

关键词:生物监测,植入物,灭菌效果

生物检测技术是一种衡量灭菌效果的有效方法之一。传统的生物检测方法需要花费2 d的时间才会出结果, 时效性很差[1]。这样必将大大影响手术室植入物以及植入性手术器械发放速度, 甚至有可能影响相关手术的正常进行[2]。为了探讨快速生物监测技术在植入物灭菌效果监测中的应用效果, 及时供应手术所需, 保证手术的正常进行, 本院在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期间, 随机抽取我院的300次植入性手术器械以及植入物进行快速生物监测, 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现将相关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期间, 随机抽取本院的300例植入性手术器械以及植入物进行快速生物监测。植入物主要包括钢板、钛板以及关节等。高压蒸汽器为山东新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XG1.D型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 设定灭菌气压为0.21 MPa, 温度132℃, 灭菌时间10 min。快速生物检测显示设备为3M公司生产的290自动阅读器以及配套的快速生物指示剂, 采用嗜热脂肪杆菌芽胞、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 通过专门的荧光探测器检查其特殊酶的活力, 快速判断灭菌结果[3]。

1.2 检测方法

操作人员必须具备医院消毒员资格, 对高压灭菌器的使用以及注意事项必须非常熟悉, 并具有高压灭菌器操作上岗证书, 参与过3M快速生物监测相关知识培训, 并能够对相关仪器进行熟练操作。然后根据相关标准制作标准测试包和器械包:取若干条约40 cm×65 cm的毛巾, 折三折后对折, 将折好的毛巾叠放在一起, 制作成长宽高分别为15 cm、23 cm、23 cm的的测试包, 然后将嗜热脂肪芽孢菌片小试管及化学指示卡置于标准包的中心。将测试包放置于高压锅排气口上方的灭菌筐内, 并最大可能保证植入物或手术器械放于灭菌器上层, 高压锅的物品堆积不得超过高压锅容积的90%, 每个包之间的间隔要在2.5 cm以上, 最上层的灭菌包要离锅顶距离超过7.5 cm, 以保证其蒸汽穿透。根据相关标准设置高压蒸汽灭菌参数开始灭菌。在灭菌的同时, 准备好快速生物监测阅读器, 确保仪器性能良好, 运行正常, 设置好参数后, 预热半个小时[4]。

待灭菌结束后, 取出标准包内的嗜热脂肪芽孢菌片小试管。操作者戴好护目眼镜、手套后, 将试管内的培养基湿润试管底部的芽孢菌片, 再轻轻摇晃是指混合均匀, 接着将生物指示剂放入对应的阅读器孔内, 同时以同一批次的没有经过灭菌的嗜热脂肪芽孢菌片试管作为对照管, 放入阅读器后, 关闭阅读器孔盖, 经3 h的培养后, 根据指示灯显示结果判定灭菌效果。如果阅读器红灯亮, 则表示灭菌失败;如果阅读器绿灯亮, 则表示灭菌成功。

同时将生物监测嗜热脂肪杆菌芽胞菌片, 送到检验科并移种菌片到溴甲酚紫蛋白胨培养液中进行56℃传统培养48 h的方法, 观察灭菌效果[5]。

为了确保消毒以及检测效果, 本院消毒供应室针对高压灭菌以及快速生物监测设计了相关记录本, 每次高压灭菌以及快速生物检测均要进行登记、填写相关内容, 并进行存档。记录表填写内容主要包括本次灭菌的时间段, 操作者以及负责人, 仪器状态, 灭菌锅的型号、灭菌次数、灭菌温度、压力以及时间, 灭菌的物品名称 (包括器械总件数、植入物数量、生产厂家) 以及快速生物监测结果等。在高压灭菌结束以及快速生物监测工作完成后由操作者填写高压和生物监测结果相关内容, 并张贴生物监测标签及化学指示卡, 由负责人对该过程进行审核, 并签名确认, 整个过程实行双人负责制[6]。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两组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 (±s) 来表示, 组间比较使用配对t检验, 计数资料以绝对数和百分率表示,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300次快速生物检测结果显示, 全部合格, 临床也未见有关由于手术器械或植入物灭菌不彻底而导致感染的病例。同时对该300次快速检测的样品使用传统生物检测进行验证, 发现300次快速生物检测结果与传统48 h培养检测结果相一致, 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1。

3 讨论

新的标准要求对于植入性手术器械以及植入物的每一次灭菌效果都要进行生物检测[4], 生物监测阴性, 显示灭菌效果良好后, 方可将植入性手术器械以及植入物发放使用。而在此时, 传统的生物检测方法工作量大, 时效性差等缺点将会暴露无遗。这也激励医学科研工作者寻求更加高效、可靠的生物检测技术。

因此, 快速生物检测技术应运而生, 与传统的生物监测手段原理有所差别, 快速生物监测的原理是利用杆菌芽孢在复苏过程中, 生长发育启动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特异性的生长酶, 该酶的存在可以证明芽孢的存活, 可以作为分子探测芽孢生长的证据[7]。3M快速生物监测仪器即是利用该原理, 在特殊物质的作用下分子水平上识别该生长酶, 并发出特定颜色的荧光, 即可被仪器所显示, 最终得出植入物的灭菌效果[8]。

传统的生物监测是在灭菌结束后将相关样本送到检验科, 在无菌条件下取出菌片并移种到蛋白胨培养液中, 放置于56℃恒温培养箱培养48 h后, 根据培养基颜色变化判定灭菌效果。这样检测结果需要在灭菌结束48 h后才会出来, 而快速生物检测能够在灭菌结束后极短的时间内检测出灭菌效果[9]。且与传统的生物检测方法比较具有操作简单方便, 结果准确性高, 结果可靠以及监测效果理想等优点, 还可以避免传统的生物检测技术由于操作不规范, 污染而导致的假阳性结果的出现。快速生物检测最大的优点是大大缩短了检查周期, 可以在最短时间内确定灭菌效果。可以使不合格灭菌物品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得到召回处理[10]。本研究中, 分别对300次的植入物灭菌效果进行传统的快速生物监测和传统生物监测, 发现两种不同的生物检测方法的合格数均为300次, 合格率均为100%, 两种不同生物检测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明快速生物检测检测结果高度可信。这种快速的生物监测方法, 既保证了植入性手术器械以及植入物的灭菌质量, 缩短手术等待时间, 也让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 减轻痛苦, 保证植入性手术的成功。

综上所述, 快速生物监测技术在植入物灭菌效果的检测中效果可靠, 快速高效, 是目前比较理想的生物检测技术, 为手术器械以及植入物的安全使用、及时供给、手术正常进行提供有力保障,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丽华, 杜秋焕, 王江滨, 等.可追溯管理在消毒灭菌物品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感染学杂志, 2009, 19 (7) :802.

[2]赵香玉, 邸欣, 生晶辉, 等.骨科植入物器械在消毒供应室的安全管理[J].中华感染学杂志, 2010, 20 (17) :2648.

[3]黄靖雄.医疗器械清洗效果评价[J].中国护理管理, 2009, 9 (3) :16.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WS310.3-2009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S].2009.

[5]周逞丽.快速生物检测法对高压蒸汽灭菌效果监测的评价[J].实用预防医学, 2008, 15 (3) :885.

[6]孙芳林, 赵翼玲, 孙慧芳, 等.植入物快速生物无菌检测的管理[J].天津护理, 2009, 17 (5) :261-262.

[7]肖雪林, 蒋莉玲, 肖艾萍.骨科手术器械包内化学监测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09, 15 (5) :499.

[8]肖艾萍, 肖学林, 张桂兰.快速生物检测法在植入型手术器械灭菌检测中的应用[J].医院消毒和灭菌, 2012, 29 (2) :158-159.

[9]陈莎莉.不同方法对骨科植入手术器械清洗效果的影响[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7, 17 (8) :965.

浅谈医院植入物的全流程管理 篇5

关键词:医院植入物,条形码技术,可追溯管理,供应链管理

0 引言

近年来, 医疗纠纷明显增加, 医患矛盾已成为大众和媒体关注的一个热门社会话题, 甚至医患暴力冲突恶性事件也频频发生, 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忧虑。

随着植入性医用耗材使用范围和使用量的逐年增加, 植入性医用耗材的管理是否科学、规范, 关系着整个医院的诊疗水平并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 加强植入性医用耗材的管理意义重大, 建立一套科学的植入性医用耗材流程管理系统势在必行[1]。

1 医院植入物管理流程的现状

目前, 医院的植入性耗材管理模式大多已经脱离最原始的手工验收和记账收费, 普遍能够借助计算机进行信息化管理。但这种管理模式大多流于表面, 而没有涉及植入性耗材管理的核心内容。

医院的植入物管理流程如下:

(1) 医院对在医院内使用的植入物进行准入审核[2]。资产管理部门对审核通过的植入物根据4层8位的编码原则进行编码, 即按照大类码、小类码、项目编码和流水号进行编码。以人工关节为例, 编码为Z01062315的产品, 其中, Z代表的含义是植入物, 01代表骨科植入性医用耗材, 06代表关节类产品, 2315即是流水号。同时规定, 每个编码只能对应1个规格型号的产品, 由此, 便可实现对每个产品进行一品一码的唯一身份标志码 (identity, ID) 管理, 并建立植入物的中心数据库。该医院使用双标签对植入物进行管理, 一种条码是上述介绍的医院自行进行编码的ID码, 另一种条码是产品出厂时, 厂家赋予每个产品的条形码, 该条码记录了该产品的诸如产品型号、批号、有效期等信息。

(2) 资产管理部门将产品的名称、规格型号、代理公司、生产厂家、入院价、收费价、产品医疗器械注册证过期日期以及上述提及的ID码等基础信息汇总成表格, 导入医院信息管理系统 (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HIS) 的收费系统, 以及用于发票入账的资产管理软件。供应商将载有产品出厂信息的条形码数据录入到植入性耗材的追溯系统中。HIS收费系统由医院信息部门进行管理和维护, 主要用于临床使用部门对所使用的产品进行收费;植入性耗材的追溯系统由第三方软件开发公司进行开发, 平台对供应商和医院同时开放, 供应商可在平台中对产品信息进行维护, 医院可在平台上对植入性耗材术前和术后进行扫描审核;资产管理软件由另一第三方软件开发公司进行开发, 主要供资产管理部门人员对所使用产品进行发票入账。

(3) 临床部门的医生提前1 d向供应商订货, 供应商会根据手术需求进行备货。供应商将产品直接配送到设在手术室的二级库房, 由手术室人员通过植入性耗材的追溯系统进行条码扫描来预入库。手术结束以后, 手术室人员再一次对已经植入患者体内的产品条形码进行扫描, 而通过本次入库, 把确已使用的产品留在数据库中, 剔除未使用的产品。

(4) 对照在植入性耗材追溯系统中留下的产品信息, 手术室人员自行与产品的ID码进行比对, 在医院HIS收费系统中, 对产品进行收费, 并打印植入物登记表进行存档。供应商开具已使用产品的发票, 交由资产管理人员, 由资产管理人员再根据产品的ID码进行入账, 完成整个流程。

从上述流程可以看出, 该医院的植入物管理流程相对比较清晰, 但是, 这种管理模式中还存在一些漏洞和流于形式的管理方法。下面, 对这种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

2 医院植入物管理流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植入物的产品名称不规范

国家对于同类型的植入物的名称没有一个规范化、统一化的叫法, 比如具有输送功能的鞘组, 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医疗器械注册证上, 其名称包括动脉鞘、血管鞘组、冠状动脉支架输送系统等[3]。所以在同一中心数据库里, 同类型产品拥有不同的产品名称。要管理专业性强和种类繁多的植入物, 需要资产管理人员具有很强的专业背景知识和工作经验, 才能分辨各产品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性。

2.2 临床使用部门自主收货, 脱离资产管理部门

临床医生手术时需要的植入物, 一般由医生本人在术前直接与供应商联系, 而不是通过医院的资产管理部门进行订货, 造成监管缺失。因为临床医生对该产品是否在医院中心数据库中存在不甚了解, 大多数临床医生在订货时仅仅考虑到患者适应证的可行性, 往往会出现医生所需要使用的产品并未在医院的中心数据库中登记, 而资产管理部门对此却并不知情。第2天手术前, 当对产品进行预入库时才发现, 该产品并不符合相关规定, 不得入院使用。而此时患者已做好术前准备, 这时, 甚至会出现医生铤而走险在产品无法进行术前预入库时, 就对患者植入该耗材, 造成了极大的风险和安全隐患。

2.3 植入物的收费、可追溯性扫描和发票入账采用不同的管理平台

由于植入物的收费、可追溯性扫描和发票入账采用不同的管理平台, 在管理过程中, 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无法做到有效整合, 无法实现对植入物有效的全流程追溯。如前文所述, 该医院植入物的收费、可追溯性扫描和发票入账采用的管理平台分属3个不同的软件开发主体, 各主体之间没有进行源代码的共享和接口的互相对接, 造成了“数据孤岛”的存在。各软件之间无法互相进行调阅和统一的数据处理, 供应商如果钻其中的漏洞, 会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4]。

2.4 植入性耗材的追溯系统中所储存的编码不是ID码

由于植入性耗材的追溯系统中所储存的编码为产品出厂时的条形码, 而HIS收费系统和资产管理软件中编码为ID码, 这会造成数据信息不对称。而植入性耗材追溯系统中的数据由供应商进行维护, 医院只进行使用, 所以很容易因供应商的不诚信行为而带来较大隐患。

3 医院植入物管理流程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通过对该医院上述所存在问题的分析, 总结出以下几种内部管理问题:

(1) 植入物产品种类多, 规格复杂, 对管理者专业知识的要求较高, 大多数资产管理人员对植入物的了解浮于表面、不够透彻, 因此对各种同类产品或差异性产品的辨识和管理有一定的难度[5]。

(2) 存在临床医生和供应商之间的裙带关系[6]。医生跳过资产管理部门的采购人员自主订货, 采购过程不透明。医生不可避免地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及与供应商之间的私人交情进行订货, 且无相关部门进行监管。这给吃回扣、讲人情等不良现象提供了滋生的土壤, 存在较大的廉政风险。

(3) 植入物的收费、可追溯性扫描和发票入账采用不同的管理平台, 不同的管理平台各自为政, 彼此间的接口未进行共享, 不能进行数据统一调用。由此可见, 医院在进行信息化管理时并未充分考虑到使用中会产生的困难, 前期对软件的投入只考虑了单方面的功能实现, 未给今后的数据对接带来便利。

(4) 医院采用双标签形式对在用植入物进行管理, 但这2种条码之间并未形成良好的衔接和互动, 医院反而因为两者在不同软件中的独立性而给管理带来隐患。

4 医院植入物管理流程的对策

4.1 针对植入物的产品名称不规范的对策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知道, 植入物的产品名称不规范的原因主要有2个方面: (1) 国家对于同类型的植入物的名称没有规范化、统一的名称。而资产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不够, 尚无法对同类产品进行有效地辨识。这需要资产管理部门有针对性地开展一系列培训, 邀请供应商介绍医院常用植入物的相关用途、适应证、外包装、保存方法及使用方法等, 提高相关人员对常用植入物的认识。资产管理人员要熟知该类耗材在本院内共有多少供应商、多少品牌、多少规格型号。若有新增产品, 临床科室需要提交申请报告, 待医院审核小组对新产品的资质进行审核通过后, 给予新产品ID码并导入中心数据库后, 临床科室方可提出领用申请。

4.2 针对临床使用部门自主收货, 脱离资产管理部门的对策

由于供应商提供的产品直接送货至手术室的二级库房, 而收货人员是手术室人员, 缺少专业人员的审核把关。资产管理部门要进行部门的职能转变, 承担起一级库房的职责, 将库房前移、管理前移。临床部门医生只负责向资产管理部门的采购部提交领用产品明细单, 由采购人员进行订货, 并由设在资产管理部门的一级库房进行产品的验货和发货工作, 当发觉供应商所提供的产品不在中心数据库中时, 及时和临床医生沟通, 让其改换其他品牌的产品。这样合理划分权责后, 减轻了临床医生的负担, 又有效地避免了临床科室自行采购所带来的弊端。资产管理部门可监控到从采购、入库、出库到患者使用的全部关键环节。

4.3 针对植入物的收费、可追溯性扫描和发票入账采用不同管理平台的对策

3种应用软件的平台不一致, 会导致数据调用的错误, 并最终造成溯源性不够的问题。要解决不同管理平台所造成的数据接口不一致现象, 需建立医院信息集成系统, 使不同的医疗信息系统通过统一的接口都可以访问该功能[7]。其好处显而易见, 由于功能接口的一致性, 使得不同系统的客户可以通过标准的方式访问其他系统服务器, 使医疗信息系统能够适应复杂的医疗需求[8]。

通过信息集成方法, 可以将原来3个应用软件的独立功能进行集成, 将扫描验货、出入库、收费及发票入账功能进行整合, 建立彼此间的无缝连接, 使工作流程和功能流程达到统一。

4.4 针对植入性耗材的追溯系统中所储存的编码不是ID码的策略

之前采用的双标签制, 更多是一种形式和概念, 并没有实际将这2种标签进行关联。植入性耗材的追溯系统中所储存的编码是产品出厂的条形码, 而不是ID码, 需要将产品在院内的ID码与出厂的条形码进行对接。由于之前在中心数据库和产品外包装中对产品名称和规格型号进行过规范化的统一, 又基于3个管理平台的接口对接, 因此在扫描产品出厂的条形码时, 系统会自动在中心数据库中搜索该产品在医院内的ID码, 并与出厂的条形码进行关联与对应。这样, 双标签进行了关联, 保证了产品信息的完整性。

5 结语

本论文通过运用全流程管理、供应链管理、条形码管理、反向物流管理和可追溯性管理的理念, 将整个植入物的管理流程串联起来, 对于提升医院管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实行植入物的准入管理、过程管理、追踪管理, 有效地保证了植入物使用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追溯性[9]。为临床科室提供了切实有效的保障服务, 降低了医院成本, 并为医院领导及相关的职能管理部门提供了决策的理论依据, 提高了医院核心竞争力, 使医院步入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参考文献

[1]陈剑刚.关于医院高值耗材精细化管理的思考[J].财经界, 2013, 20 (4) :111.

[2]褚跃龙, 王爽.浅析企业应如何进行业务流程优化[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14 (2) :83-85.

[3]陈晓霞.骨科高值植入物的管理体会[J].山西医药, 2011, 40 (2) :190-191.

[4]戴旭艳.医用耗材采供管理流程中风险分析及防范[J].中国医院, 2012, 16 (8) :70-72.

[5]张金梅.流程管理在外来医疗器械中的应用[J].医疗卫生管理, 2011, 41 (4) :121-122.

[6]王小平.浅谈HRP系统在医用耗材管理中的应用[J].经济师, 2012, 4 (4) :165-166.

[7]吴卫国.信息化助力医院流程再造[J].中国医药科学, 2011, 1 (24) :143-145.

[8]徐文祥.论业务流程管理的发展与中国企业应用现状[J].当代石油化学, 2012, 12 (2) :20-22.

人工关节植入物 篇6

为了对骨科植入物失效案例进行翔实的建档、维护、统计和分析,为实际失效案例分析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尝试建立骨科植入物失效案例管理系统(orthopedics implants failure management system,Oi-FMS)。

1 骨科植入物失效案例管理系统介绍

1.1 业务现状

从对京、沪部分大型医疗机构和相关部门的调研可知,目前国内骨科植入物失效案例管理仍基本处于手工管理状态。失效案例数据来源于部分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业余积累,且此部分数据主要是失效案例的临床信息,缺乏比较全面的植入物信息和失效信息的后续分析过程等信息。

骨科植入物失效分析主要依靠手工进行统计。获取到的数据量有限,只能满足当前数据量下的简单统计需求。随着相应业务的不断拓展,所能获取的案例数据快速增长,相应的分析需求也将大幅增长,手工管理模式无法满足相应的业务需求。

1.2 运行环境

Oi-FMS系统暂为线下版本,独立运行,无外部数据交互关联。运行环境为Windows XP以上操作系统系列产品,采用Microsoft Access、SQL Server、Oracle等通用数据库系统,使用业内数据管理系统最常用的Powerbuilder开发。系统开发过程比较简单,结果系统可靠。

1.3 设计流程

根据实际业务需要,Oi-FMS系统的总体业务流程为建立基础数据,用户能够按照规范格式快速完成失效案例数据的登录和编目,以及相关知识和典型案例的维护。登记完案例后,用户可在任意时间对在库数据进行检索、更改、补充完善和统计等操作。当实际案例数据累积相当数量时,用户可按一定的步骤,检索相关案例和知识,在此基础上作出可能的推断。总体业务流程如图1所示。

1.3.1 数据初始化

为了保障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设计了用于用户安全及权限管理功能,以及用于提升系统使用便捷性和数据科学性的字典管理功能。

1.3.2 案例登记

案例登记是将已经发生的临床失效案例的信息输入到计算机中进行存储,以作为后续案例管理、统计、分析的知识来源。需要登记的案例数据包括案例信息、典型案例和相关知识等。

1.3.3 案例管理

失效案例登录到系统中后,用户可在任意时间对在库数据进行快速检索。同时,系统也提供了案例更改功能和针对已有案例的补充完善功能。

1.3.4 案例统计和分析

在建立了一定数量的真实案例和相关知识数据的基础上,可以利用数据库系统,辅助用户针对真实发生的骨科植入物失效案例,开展案例统计、分析和推断活动(主要是查找相似案例,检索与案例有关的知识,帮助用户做出快速推断)。为此,需建立一套比较齐全的典型案例失效推理与分析方法,并入库管理。

2 业务功能

Oi-FMS系统主要业务功能包括三大功能模块:案例登记、案例管理和案例统计分析。

2.1 骨科植入物失效案例数据库

骨科植入物失效案例数据库按临床应用分为关节、创伤和脊柱三大块,并分别设立了相应的分数据库,如图2所示。图2(a)为系统登录界面,图2(b)为数据库分库入口选择界面。

2.1.1 失效案例登记

案例登记是将已经发生的临床失效案例的信息输入到计算机中进行存储,以作为后续案例管理、统计和分析的基础。失效案例的信息包括,患者的个人基础信息(基本资料、联系方式和职业资料等);临床信息(入院诊断、既往史、用药情况、康复情况、生活习惯和手术情况以及临床影像资料);失效相关信息(失效时间、地点、所在医院等级、植入物制造商、产品规格、批号、材料);植入手术情况,失效分类情况,失效处理情况以及进一步处理的跟踪等。根据统计和分析的要求,还将植入物植入患者体内的生存时间和患者的国别等信息一并登入,如图3所示。

案例登记的形式包括两种,一种是对于新病人、新案例,Oi-FMS系统提供全新案例登录功能;另一种是对于已存在于数据库中的病人案例,其基本信息没有变化,仅是临床信息和失效信息的输入。但在实践过程中又将后者作为一个新的案例来管理,因此Oi-FMS系统也提供了直接复制病人基本信息并新增失效案例的功能。案例登记过程中,尽可能采用结构化、标准字典化的处理方法,以保障数据系统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1.2 失效案例管理

失效案例登录到Oi-FMS系统后,需要提供完善的管理功能,能帮助用户有效地利用好数据,用户可在任意时间对在库案例进行检索。此外在前期案例登记时可能登记信息不准确,需要有案例修订能力。也可能未能完整地登记所有信息(因为案例数据可能分别来自于医疗机构和医疗器械检测机构),还需系统提供针对已有案例的补充完善功能。

为此,Oi-FMS系统提供了完善的案例管理功能,在统一的界面下,帮助用户采用各种检索条件,对失效案例进行快速检索,并将检索出的案例结果按指定的次序直接列出,以便用户能快速定位到目标案例。定位后,可即时查看案例,可对案例不完善信息进行补充完善,可对案例中的错误信息进行修正,还可查看与案例相关的典型案例和失效知识等信息。这些操作都是在统一的界面下完成,如图4所示。

2.1.3 失效案例的统计和分析

在建立了一定量的案例数据后,可以利用OiFMS系统,进行骨科植入物失效案例统计分析(查找相似案例,查找相关知识,给出参考分析意见)。系统提供了完善的案例统计功能,可对已有数据进行表格式统计以及图表式统计。目前,参照国内相关医学数据库管理的常规检索需求,提供了按照患者基本信息(患者国别、患者性别、案例城市、案例时间段)、案例失效信息(失效植入物、失效类别、失效原因、植入物产地、植入物制造商)等要素进行个性化的统计,如图5(a)所示。

用户可根据业务需要,输入关键词等参数,对库中相关资源进行检索。检索对象可设定为在库案例或失效知识,或两者的集合。由于在失效相关知识管理模块设计时,已考虑了未来检索需求,在失效知识维护时增加了与之相适应的关键参数作为知识的附加属性。因此,对于实际案例,如在库中有与其参数相关的知识信息,即可有效检出,并可作为用户进行案例失效推断的相关依据之一,如图5(b)所示。

2.2 典型案例的失效机理和推理路线

经过深入分析多种失效案例,对案例的失效时间、失效类型和失效机理等因素进行归纳和总结,运用有限元分析的手段和材料与力学性能测试平台,并结合相关专家和定点咨询医院医生的意见,形成了一套初步完整的案例失效机理和失效分析推理方法。通过骨科植入物失效管理系统中典型案例的查询,如图6所示,可以得到某一类失效的典型案例、失效机理以及分析推理路线,图7(a)、7(b)和7(c)分别为脱位、断柄和关节磨损的分析推理路线图。

以断柄为例,根据瑞典人工髋关节失效类型的统计年报,可以将人工股骨断柄归纳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每个时期拥有对应的若干种失效类型和失效机理。通过该系统,对照植入物的失效信息,可以快速判定失效的机理和原因,为植入物的失效评定提供参考。

如若遇到非常见情况,可以由相关专家和定点咨询医院医生进行研讨,给出专家评定,并将此输入Oi-FMS系统,以完善分析和推理的内容。

2.3 典型案例分析

患者XXX,身高160 cm,体重57 kg,44岁,女性。全髋置换手术后发生脱位,经X光射线影像分析,怀疑患者的髋臼假体安放角度不合理。通过X光片对髋臼杯的置入角度进行测量,发现髋臼杯的前倾角是40.44o,外展角是51.80o,股骨前倾角是23o。假体选用28 mm直径的C-Taper球头(品牌:OSteonics),7号的Secur-Fit Ha股骨柄(品牌:OSteonics),臼杯假体为Trilogy ACE Shell-52MM多孔涂层产品。

将患者性别(女)、手术(全髋置换术)、植入物(人工髋关节)、植入物品牌(OSteonics)和失效类型(脱位)等信息作为关键参数输入,使用OiFMS系统的案例分析功能进行分析。分析范围包括在库案例、知识库和典型案例库。

经检索,在在库案例中检索到人工髋关节失效案例10例,其中使用OSteonics品牌人工假体球头1例,属于早期失效,其失效机理为髋臼假体术中位置放置不当。此与本案高度相似,怀疑本案失效机理也为术中髋臼假体术中位置放置不当。

在知识库中检索到一相关的知识文档,提及“当运用有限元分析技术,将假体参数和植入位置参数输入髋关节运动分析模块,通过软件分析并绘制了相应假体的安全区域。如假体安装的位置在安全区域外方,超过安全区域范围,则易发脱位”。

据此,对真实案例情况进行复核,比对发现,该病人的确发生前脱位失效。

最终,应用Oi-FMS系统得出初步判断:此案例因髋臼假体的前倾置入,使髋臼杯对股骨球头的后部覆盖减少,一旦进行高屈曲的动作,球头便失去约束从而脱位。

3 讨论与展望

Oi-FMS系统的建立以临床失效事件为线索,运用现代统计方法,可对国内骨科植入物失效情况进行有效的管理。

3.1

本系统为首次通过信息化系统,对骨科植入物失效案例进行有效管理,信息丰富,界面简单,操作方便,易于推广。

3.2

本系统基于广大医、护和科研人员的责任感和实际工作需求开发,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及时了解我国骨科植入物失效的情况,并进而选用科学的临床方案以及引领产品设计改进方向。

3.3

本系统的开发,其意义在于为一个未解决的问题——为骨科植入物失效分析”,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通过骨科植入失效案例统计分析工作,可以推动我国医疗保险进一步改革,合理使用费用,防止“过度”医疗。

3.4

本系统当前版开发为线下版本,尚没有为众多的相关领域的医务人员提供直接的案例采集和上传,以及案例分享的途径。若研发相关的在线版本案例管理系统,在充分考虑隐私保护、信息安全等因素的基础上,可以为更广泛的用户提供服务。

由我国自主开发的Oi-PMS系统,通过对我国每年的骨科植入物失效事件进行收集、整理、统计和分析,应用Oi-FMS系统,使临床、制造、科研和相关管理机构能够了解我国植入物失效的概况、原因等细节。通过科学分析和合理管理,促进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科研水平,带动我国骨科植入物产业的发展,使国内产品从“仿制”、走向“仿创”,最终形成自主开发,从而使国人享受与国外同质的医疗器械,提升我国骨科植入物在国际舞台的影响力。

摘要:针对骨科植入物失效管理领域现状,提出了骨科植入物失效管理系统功能设计和典型失效案例推理路线。通过一个实际典型案例,阐述了如何运用开发的系统,进行实际案例失效分析。

关键词:骨科植入物,案例登记,设计,失效分析

参考文献

[1]郑玉峰,奚廷斐,魏世成.骨科器械国内外产业状况[J].新材料产业2007,(11):20-23.

[2]邱贵兴.骨科植入物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检测[J].药物警戒,2005,2(1):23-24.

[3]王成焘,黄嘉华,戴尅戎.人工关节失效的统计分析及其在技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J].医用生物力学,2012,27(1):1-6.

人工种植牙植入手术的临床护理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5月至2012年12月来我院接受人工种植牙的患者63例, 其中男36例, 女27例, 年龄21~76岁, 平均48岁, 本组患者共植入人工种植体216枚, 上颌119枚, 其中后牙区54枚、上颌前牙区29枚、双尖牙区36枚;下颌97枚, 其中后牙区43枚、上颌前牙区26枚、双尖牙区28枚。经诊断患者均无严重神经系统, 血液系统以及心、肝、肺器质病变等手术的禁忌证。

1.2 护理措施

1.2.1 心理护理[2]

人工种植牙对大多数患者来说是一个新的概念, 因此患者对种植牙的疗效及手术过程也不清楚, 存在很多的顾虑, 包括手术是否痛苦、种植牙是否美观、种植后生活上是否方便等一系列的疑问。这时, 就需要护理人员采取积极的心理护理措施, 首先要向患者详细介绍人工种植牙的相关知识、手术注意事项及术后的恢复过程, 消除患者焦虑不安的心理, 同时要时刻与患者交流沟通, 耐心详尽的回答患者及患者家属提出的问题, 帮助其解除思想顾虑, 避免出现由于患者心理原因而导致的抵触心理, 进而影响手术疗效的现象。

1.2.2 术前护理

在手术前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 包括患者生命体征及缺牙区是否适合手术, 同时拍摄患者缺牙区牙片, 以判断使用何种种植体种植患者的缺牙区, 也要陪同患者检查血常规、血糖、血压、肝肾功能等指标, 排除存在有肺、心等重要器官器质性病变以及血液系统禁忌证的患者。手术前护理人员也要仔细对患者口腔器官的功能进行检查, 需要刷牙, 清洁护理口腔, 用复方氯已定漱口水漱口, 使用超声波来治疗等, 用以防止感染, 清除患者口腔内异味和消灭细菌。

1.2.3 术中护理

患者手术时要采取半卧位, 先使用消毒液消毒患者口腔及周围的皮肤, 范围要覆盖整个上下颌部, 消毒后暴露患者口腔和周围的部分皮肤, 同时要随时监测患者血压、血氧情况。护理人员也要随时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 对患者身体情况进行评估, 减少在手术期间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要确保种植机的正常运转, 并根据手术的需要调节机器转速, 操作时要避免损伤骨质。在手术时护理人员还要协助医师更换无菌衣物, 为防止患者由于存在血液、唾液传播的传染性疾病造成交叉感染, 医护人员在必要时要佩戴透明的防护面罩。手毕, 护理人员要擦干净患者口周的血液, 核对手术器械是否有在患者口腔内遗留。

1.2.4 术后护理

手术后护理人员要注意患者口腔卫生, 24 h内禁止刷牙, 防止伤及牙龈, 致使创口有出血。术后2 h后可适量进食饮水, 餐后要指导患者使用氯已定漱口液漱出口内食物残渣。护理人员也要在术后对患者进行常规的健康辅导, 告诉患者注意饮食、休息, 注意检查在种植床部位有无红肿、发炎症状出现, 定期对种植体的周围进行冲洗, 检查伤口的愈合情况。护理人员在术后一般7~10 d即可拆线, 拆线要及时, 以预防局部出现感染, 同时也要检查创口的愈合情况, 并通知患者每隔3个月复诊1次。

2 结果

通过对本组63例患者适当的护理, 采用人工种植牙手术的患者无牙龈出血、口腔内无明显不适, 咀嚼功能良好, 形象美观, 护理的效果为显效的38例;患者牙龈少量的出血, 有轻微的不适, 不影响美观, 咀嚼正常, 护理的效果为有效的19例;患者术后牙龈存在出血, 出现明显不适, 影响美观, 护理的效果为无效的6例。总有效率90.48%。

3 讨论

种植牙又称为人工种植义齿, 是用生物材料制成的金属种植体, 它是如今口腔医学领域中的一种高新技术, 已被称为人类的“第三副牙齿”。近年来, 随着现代种植材料学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种植系统也在不断完善, 单牙缺失、多牙缺失及无牙颌的患者在理论上均能接受种植修复治疗。种植牙与传统的义齿相比较, 具有更加稳固、不易被磨损, 美观、舒适的优势。但手术能否取得成功, 除了与医师娴熟的技术有关, 护理人员对整个围手术期的护理也十分重要[4]。心理护理可消除患者紧张不安心理, 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能够更加全面的观察患者情况及治疗效果, 对避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具有极大的意义。临床上采用人工种植牙植入手术的临床护理效果显著, 对本组63例患者采取适宜的护理, 显效38例, 有效19例, 无效6例。总有效率90.48%。

由此可见, 采用工种植牙植入手术的临床护理对患者的种植手术的成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有效的护理措施能明显减轻患者不安心理和焦虑情绪, 加快手术进程, 降低发生术后出现感染的感染率, 明显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缓解了护患关系。

摘要:目的 探讨人工种植牙植入手术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 对人工种植牙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术前护理、术中护理和术后护理。结果对本组63例人工种植牙患者采取适宜的护理, 显效38例, 有效19例, 无效6例。总有效率90.48%。结论 有效的人工种植牙的临床护理措施能够提高手术的质量, 减低术后感染率, 种植牙患者在手术后外观良好, 恢复了自信, 缓解了护患关系, 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人工种植牙,手术配合,护理

参考文献

[1]龚莉.人工种植牙的手术配合及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9, 6 (24) :67.

[2]杨美茹.人工种植牙的临床护理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 8 (3) :54.

[3]彭丽芳.人工种植牙植入手术的护理体会[J].当代护士, 2013, (1) :71.

人工关节植入物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5月—2012年5月我院骨科收治202例患者, 男122例, 女80例, 年龄18岁~79岁, 平均年龄45.7岁;关节假体置换手术29例, 四肢手术31例, 关节镜33例, 骨盆手术17例, 颈椎手术40例, 胸椎手术24例, 腰椎手术28例;腔镜手术42例, 开放手术160例。

1.2 方法

采用调查表形式回顾分析患者年龄, 手术方式、次数、时间、安排, 基础疾病, 参观人数, 伤口情况以及术中抗生素应用情况。

1.3 骨科手术植入物感染的评价方法[1]

体温高于38.5℃;低血压;寒战;血培养至少1个阳性结果;切口不愈合;引流管脓性液体引流, 细菌培养试验为阳性;无明确的其他感染源等。

2 结果

202例患者中, 12例 (5.9%) 患者术后1 d~7 d出现骨科手术植入物感染, 植入物感染手术室相关危险因素见表1。

3 讨论

3.1 骨科手术植入物感染发生情况及相关感染因素

骨科植入物是肢体功能重建的重要手段, 可促进患者康复, 提高其生存生活质量。但近年来, 骨科手术植入物感染发生率成为困扰骨科医师的问题, 骨科植入手术存在较高的术后感染率。相关文献[2]报道, 我国骨科植入物感染率高达1.1%, 本文研究结果与之一致。本文选择2010年5月—2012年5月我院骨科收治的202例患者进行研究, 结果显示, 植入物感染与患者年龄, 手术时间、安排、次数, 基础疾病, 伤口情况以及术中抗生素应用等情况有密切的相关性: (1) 术前准备不充分:骨科植入手术是择期手术, 只有少数特殊患者行急诊手术, 比如, 颈椎创伤引起的截瘫患者须在12 h内行植入手术;开放伤口极易引起细菌、致病微生物类感染, 这类患者在行植入手术过程中, 感染发生率较大, 通常情况下, 要先控制伤口感染, 之后确定手术;对于伴有基础疾病的患者, 要将控制原发病作为首要处理的问题, 比如, 严格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 避免围术期出现高血糖症, 对术后切口愈合带来不利影响;对于年龄较大、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术前要积极对症治疗;手术次数越多, 感染率就越高, 治疗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骨科手术方式, 尽量降低手术次数[3]。 (2) 术中处理不当:植入手术中使用的植入物型号不正确、掉在地上重新消毒等均会延误手术时间, 极大地增大感染机会;合理使用抗生素可降低感染发生率, 通常情况下, 选择皮肤切开前30 min应用抗生素, 这样可以避免致病微生物通过切口进入人体, 若术中没有及时地应用抗生素, 患者感染率会大大增加。

3.2 控制植入物感染的对策

3.2.1 提供干净整洁的手术室环境

干净整洁的手术室环境可降低感染发生率。科学合理设计手术室布局, 分离人流和物流, 区分无菌物品和污染物品的进出通道。定时清洁手术室内尘埃, 最大程度达到除菌的目的。

3.2.2 加强植入物管理

按要求排放手术植入物, 并按型号放置植入物, 定期检查植入物外包装是否有潮湿、破损等现象。植入物一般要现用现拆包装, 避免长时间暴露。术中接触或传递植入物时护士要按需更换手套, 植入手术过程中避免植入物和手术野相接触。若术中发现植入物不合规格尺寸, 应立即清洗干净, 打包灭菌, 退回厂家。术前要准备好植入物, 避免因植入物准备不齐全延长手术时间, 增加手术室感染概率。

3.2.3 重视术中各个环节的护理

骨科植入手术时间是影响感染发生的重要因素, 因此, 要安排专门固定的护士进行手术, 这样有助于熟悉掌握运用手术器械, 缩短手术时间。手术过程中要根据患者临床指征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采用正确的给药方法和给药剂量, 杀死病菌, 防治感染。

参考文献

[1]何国龙.骨科手术植入物感染手术室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J].护理学杂志, 2009, 24 (24) :61-62.

[2]邓敏.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和预防策略[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10, 9 (2) :73-74.

上一篇:体育休闲娱乐消费下一篇:合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