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性设计

2024-07-23

限制性设计(精选十篇)

限制性设计 篇1

地块位于南京市栖霞区仙林大学城仙林大道中心区南侧。其东南面为灵山路, 与灵山绿色敞开空间串通;南面为规划道路与为低密度、已开发二类居住用地相接;其西是L形规划道路并与中心绿地相连。西北面为规划道路并与规划预留的配套学校用地相邻, 北面紧靠学子路。该地块总用地面积90687.7平方米, 实际出让面积82363.1平方米, 建筑面积53535.4平方米, 属二类居住用地。

二、规划设计概况:

针对该项目采用的是以英国的乡村风格玫瑰山庄为主题的设计概念, 取名为“英郡.塔尔波特山庄”, 英格兰僻居小岛, 却拥有优美如歌的乡村景色, 那些绿意盎然的古老村镇, 和谐融入英格兰复杂多变的自然环境, 本次设计创造正是取材于英格兰42座最美丽的古镇, 结合地块项目地形和现代生活居住方式, 力图营造出具有独特英伦风情和浓郁人文气思的可爱乡村小镇。

三、功能结构分析:

考虑到市郊低度的主要消费对象, 我们设计的四种住宅产品:独立别墅、独联体别墅、叠加住宅和错层住宅。如何通过规划设计来自然地区分四种物业类型, 是设计一个重点。6栋独立别墅被安排在小区的中心位置, 可以完整地享受整中央景观轴线, 又被水域自然区隔形成天然屏障, 加强了独立别墅的尊贵感。此次设计“独联体住宅”为改性Townhouse产品, 从空间上讲, 不再拘于前院和后院, 而是构想“前院一中庭一后院”的连续空间, 创造了内院中庭的私密和休闲空间。

四、交通流线分析:

根据对基地的勘探和调研, 我们认为应将小区主人口放在灵山北路一侧, 结合会所, 形成一个入口广场。 (该会所可以在项目启动期, 为售楼处用途) 。在地的南侧和北侧为次人口, 可供车辆通行, 形成南北孤形机动车流线。车行宽度7M, 两侧2M宽的人行道及隔离绿带, 以隔绝主要车行干道的噪音对住宅的影响。所有组团及干道亦可满足车辆和消防车的通车要求。道路蜿蜒, 既可减慢车速又可减少噪音。所有组团由10—20栋住宅构成, 每个组团人口我们设置了访客车位和组团标识, 使住户有更强烈的归属感。

五、景观设计分析:

小区在充分利用灵山的天然美景, 争取户户看山景的布置方式。在主人口, 形成具有浓郁文化及商业气氛的中心, 高耸的塔楼和入口大门结合英式广场布置, 形成第一个视觉亮点。在南边次入口保留现状水塘, 形成特色。进入小区后, 结合内部由南到北的水系, 形成公共景观绿地。组团绿地视线通透, 从小区的主干道上, 可以随时看到山景, 步移景移和周边景观完美融合。

六、建筑单体特点:

建筑单体取材于英国乡村风格, 整体感觉质朴、宁静、高雅。采用大量毛石、木材和现代材料和工艺相结合, 构建了一种贵族隐居生活的气氛, 是具有浓郁的英式文化和人文气氛的休闲山庄。

独联体别墅突破了传统别墅的限制, 既有别墅的密度, 又具有独立别墅的感觉, 面积较为经济。叠加别墅采取创新平面, 一楼住宅有独立出人口, 二楼二户人家共用一个楼梯, 每户均有独立车位, 同时争取到主要房间户户朝南。错层公寓充分保证公共空间层高, 户型具有特点。根据地形东南高, 西北低特点, 错层公寓放在地块最北面一排, 将独联体别墅放在南部和中部。叠加别墅位于独立别墅、独联体别墅和错层公寓之间, 形成由南到北, 底、中、高布局, 同时也较好地体现了观山景特色。

七、综合经济技术指标

总用地面积:82363.㎡

总户数:315户

总建筑面积:53811㎡

住宅面积:52562㎡

会所:1250㎡

容积率:0.65

建筑密度:22%

绿比率:40%

地下人防面积:1500㎡

地面车位数:36辆

控制性详细规划设计合同.答案 篇2

规划设计合同

工程名称: 工程地点:

合同编号:(由设计人编填)

设计证书等级:

委 托 方:

设 计 方:

签订日期:

合同签订地:

委托方:

设计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有关规定,委托方委托设计方承接本合同所列规划设计任务,为了明确双方在规划设计过程中的权责和义务,使规划设计工作能够顺利进行,经双方商议,同意签订和执行本合同,共同遵守。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条 本合同签订依据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市场管理规定》、《城市规划设计计费指导意见》和相关设计收费标准; 1.2国家、地方或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有关规划设计管理法规、规章或批准文件

1.3规划项目批准文件;

1.4其他:

第二条 设计依据

2.1委托方给设计方的规划设计委托书或设计中标文件

2.2委托方提交的基础资料(包括但不限于委托方提供的符合规划设计比例要求的地形图、相应的工程地质勘察资料及原控规的相关资料及电子文件;)

2.3设计方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是: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其实施细则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

其 他:

第三条 合同文件的优先次序

构成本合同的文件可视为是能互相说明的,如果合同文件存在歧义或不一致,则根据如下优先次序来判断:

3.1合同书

3.2中标函(文件)

3.3委托方要求及委托书

3.4投标书

第四条 本合同项目的名称、规模、阶段及设计内容(根据行业特点填写)

称 :

模 : 用地

人口

其他

段 :控制性详细规划

设计内容:

第五条 委托方向设计方提交的有关资料、文件及时间

设计任务书

上层次总体规划

地形图纸

(比例尺[1:5000-1:10000 ])

地形图电子文件(光盘 软盘)

城市有关地质、水文、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图文资料

其它资料

时 间:

第六条 设计方向委托方交付的设计文件、份数、时间

蓝图 [

]套

彩图 [

]套

包含:规划区域位置图

规划区域用地现状图

区域土地利用规划图(范围、性质、出入口、绿地、公共设施,地块编号)道路交通及竖向规划图 各种工程管网规划图 其他必要的图件

说明书或文本 [

]套

包含:规划总则

各地块划分及规划控制的原则和要求 各地块使用性质划分和适建要求 各地块控制指标一览表 建筑物后退红线距离的规定 相邻地段的建筑规定

市政公用设施、交通设施的配置要求和管理要求

时间 [

]

第七条 费用

7.1根据本合同第1.1条款的相应规定,经双方商定,本合同的设计费用预算为 万元(大写:)。

7.2双方在规划设计正式方案评审通过后,按评审通过的规划设计规模核算设计费以第7.1条标准(费用除以规模)单价计算。如应补足差价,则委托方应于设计方正式方案评审通过后3天内向设计方支付差价金额;如应退还差价,经设计方书面同意后,委托方可于后一阶段的设计费中扣除。规划设计期间如遇规模或内容调整,则设计费也应做相应调整,具体由双方协商决定。

第八条 支付方式

8.1 本合同签订之日起三天内,委托方支付设计费总额的 %,计 万元(大写:)作为定金(本合同实际履行,合同最终结算时,定金抵作设计费;本合同未实际履行的,定金按合同法规定处理)。

8.2设计方提交 设计文件之日起三天内,委托方支付设计费总额的%,计 万元(大写:);之后,委托方应按设计方所完成的规划工作量比例,向设计方支付总设计费的%,计 万元(大写:),设计成果提交之日起三天内,委托方结清设计费,不留尾款。

8.3费用支付方式,经双方协商为:。

第九条 双方责任

9.1委托方责任

9.1.1委托方按本合同第五条规定的内容,在规定的时间内向设计方提交基础资料及文件,并对其完整性、正确性及时效性负责。委托方不得要求设计方违反国家有关标准进行设计。

委托方提交上述资料及文件超过规定期限15天以内,设计方按本合同第六条规定的交付设计文件时间顺延;委托方交付上述资料及文件超过规定期限15天以上时,设计方有权重新确定提交设计文件的时间。

9.1.2委托方变更委托设计项目、规模、条件或因提交的资料错误,或所提交资料作较大修改,以致造成设计方设计返工时,双方除另行协商签订补充协议(或另订合同)、重新明确有关条款外,委托方应按设计方所耗工作量向设计方支付返工赔偿费。

在未签订补充合同或另行签订合同前委托方已同意,设计方为委托方所做的各项设计工作,委托方应支付相应设计费。

9.1.3在合同履行期间,委托方要求终止或解除合同,设计方未开始设计工作的,不退还委托方所付定金,已开始设计工作的,委托方应根据设计方已进行的实际工作量,支付设计费;不足一半时,按该阶段设计费的一半支付;超过一半时,按该阶段设计费的全部支付。

9.1.4委托方必须按合同规定支付定金,收到定金作为设计方设计开工的标志。未收到定金,设计方有权推迟设计工作的开工时间,且交付文件的时间顺延。

9.1.5委托方应按本合同规定的金额和日期向设计方支付设计费,每逾期支付一天,应承担应支付金额千分之二的逾期违约金,且设计方提交设计文件的时间顺延。逾期超过30天以上时,设计方有权暂停履行下阶段工作,并书面通知委托方。委托方的上级或设计审批部门对设计文件不审批或本合同项目停缓,委托方均应支付应付的设计费。

9.1.6委托方要求设计方比合同规定时间提前交付设计文件时,须征得设计方同意,不得严重背离合理设计周期,且委托方应支付赶工费。

9.1.7委托方应为设计方派驻现场的工作人员提供工作、生活及交通等方面的便利条件及必要的劳动保护装备。

9.1.8设计文件中选用的国家规范、部门及地方规范由委托方负责解决。

9.1.9承担本项目外国专家来设计方办公室工作的接待费(包括传真、电话、复印、办公等费用)。

9.1.10委托方应保护设计方的规划设计版权,不得将规划设计文件转让他人或用于本合同以外的项目;不得将未经报批的规划设计方案作规划设计成果使用。如发生以上情况,设计方有权追究相关法律责任。设计方在设计过程中的版权侵权行为,由设计方自行负责。9.1.11委托方应及时评审设计方设计成果,如委托方在设计方提交设计成果之日起 天内未予回复,则视为委托方评审通过设计方的设计成果。

9.2设计方责任

9.2.1设计方应按国家规定和合同约定的技术规范、标准进行设计,按本合同第六条规定的内容、时间及份数向委托方交付设计文件(出现9.1.1、9.1.2、9.1.4、9.1.5规定有关交付设计文件顺延的情况除外)。并对提交的设计文件的质量负责。

9.2.2设计合同有效年限为 年,超期后如仍须执行时,合同双方进行延期确认。

9.2.3设计方对设计文件出现的遗漏或错误负责修改或补充。设计方根据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批意见对设计文件进行调整补充。

9.2.5由于设计方原因,延误了设计文件交付时间,每延误一天,应减收该项目应收设计费的千分之二。

9.2.6合同生效后,设计方要求终止或解除合同,设计方应双倍返还委托方已支付的定金。

9.2.7设计方交付设计文件后,按规定参加有关上级的设计审查,并根据审查结论负责不超出原定范围的内容做必要调整补充。

第十条 保密

双方均应保护对方的知识产权,未经对方同意,任何一方均不得对对方的资料及文件擅自修改,复制或向第三人转让或用于本合同项目外的项目。如发生以上情况,泄密方承担一切由此引起的后果并承担赔偿责任。

第十一条 争议解决方式

11.1本合同在履行期间,双方发生争议可采取协商解决或向当地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调解。

11.2当事人不愿通过协商、调解或协商、调解不成时,双方同意以第种方式解决:

1、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2、向合同签订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十二条 合同生效及其他

12.1委托方要求设计方派专人长期驻项目现场进行配合与解决有关问题时,双方应另行签订技术咨询服务合同。

12.2设计方为本合同项目的服务至规划材料上报为止。

12.3委托方委托设计方承担本合同内容以外的工作服务,另行签订协议并支付费用。

12.4由于不可抗力因素致使合同无法履行时,双方应及时协商解决。

12.5本合同双方签字盖章即生效。一式四份,委托方二份,设计方二份。

12.6本合同生效后,按规定应到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审查部门备案。双方履行完合同规定的义务后,本合同即行终止。

12.7双方认可的来往传真、电报、会议纪要等,均为合同的组成部分,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12.8未尽事宜,经双方协商一致,签订补充协议,补充协议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效力。

委托方名称:

设计方名称:

(盖章)

(盖章)

法定代表人:(签字)

法定代表人:(签字)

委托代理人:(签字)

委托代理人:(签字)

项目经理:(签字)

住 所:

邮政编码:

电 话:

传 真:

开户银行:

银行帐号:

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盖章)

备 案 号:

经 办 人:

备案日期:

****年**月**日

限制性设计 篇3

【关键词】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纳入融合;融合关键;途径方法;呈现效果

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融合城市设计理念是形势所需的必然趋势。作为非法定规划,城市设计实施性的强弱在于能否有同一层次的法定规划对其意图进行恰当的反映。而融合城市设计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控规”)则因规划目标明确、规划思路清晰、规划方法得当,最终较好地贯彻了城市设计的意图,从而极大地增强了城市设计和控规本身的实践价值,同时满足了城市“再规划、再提升”的要求,并为探索如何将城市设计各层面控制要求转化、提炼为法定规划的管理要求提供经验。

1.在控规中融合城市设计的必要性

城市设计作为非法定规划,在城市空间塑造上有着独特的优势,然而,很多城市设计完成后对控规编制没有任何指导作用。因此,要使城市设计塑造的空间从图纸变为现实,就需要在控规编制中恰当地、正确地纳入城市设计相关内容,并结合实际适当给予提升、优化.

控规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且优势明显,既为基地的使用提供了一定的灵活性,又避免了最大程度上的随意性,保证了开发的合理秩序。但是,作为法定规划的控规在实际应用中尚存不足,从而不能非常完善地指导城市规划建设。另外,游移并独立于现行法定的城市规划体系之外的城市设计本身具有不可预计的价值,但并不具备法律效力——这就决定了其无法成为规划部门日常工作的依据。同时不难发现,控规存在的优势恰恰是城市设计的劣势,而城市设计存在的自身优势(如清晰直观的图面表达,对城市色彩和形体的引导等)也正是控规的短板。由于双方具有互补性,如果在城市控规中引入、融合城市设计,那么会促使规控发展得更好。因此,我们应在分析与研究的基础上,充分融合双方优势,弥补其中的不足,通过两者的互补扬长避短,相得益彰,从而更好的指导快速发展的城市建设。

2.在控规中融合城市设计的意义

控规在整个规划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实践中控规涉及城市设计的内容较多,如果控规编制缺乏城市设计理念,那么会导致控制指标制定不尽科学、控制手段执行不力等问题的出现,从而造成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着失控的危机。这种状况不仅阻碍了控规的顺利实施,同时对城市空间环境也造成了诸多不良影响。所以,研究融合城市设计内容的引导性控规指标,具有很大的实践意义。

2.1 将城市设计融入到规控中,能够对控规指标确定做出行之有效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2.2 控规内容的科学性往往建立在城市设计研究的基础之上,因此融合了城市设计的规控会更加完善和深化。

3.控规融合城市设计的关键

城市设计属于非法定规划,其设计内容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控规作为城市设计的实施规划,需要在城市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继承与创新。那么,如何将城市设计内容融入控制性详细规划,优化和合理配置城市空间资源,强化城市规划管理,加强城市设计在控规中的“话语权”,是控规融合的关键。

4.在控规中有效融合城市设计的途径与方法

4.1 优先编制总体城市设计。

该设计要以分区规划为依托,能覆盖整个区域规划。只有总体城市规划编制完成后,才能进行各个区域的控规编制,因为总体城市规划是要为进一步的控规编制提供依据的。需要注意的是,在总体城市规划的设计中,应明确整个规划区域的发展目标以及其中各个分区的定位和各个分区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样才能够有效为下一步的规划工作做好准备。

4.2 编制重点地区的城市设计。

在总体城市设计编制完成后,就要进行重点区的城市设计。重点地区的城市设计要依托总体城市设计,要重点做好规划结构、平面布局、交通系统、绿化和景观系统、沿街界面控制、建筑风格与色彩等工作。同时,针对上述内容,要进行地块总平面图的规划,形成相应的城市设计导则。

4.3 编制地块层面的控制性详细规划。

地块层面的控规编制是要依托之前的总体城市设计和重点地区的城市设计,该项工作具体而繁琐,编制中要将用地的性质进行具体的细化,以确定出每一块用地的具体性质。另外,要根据国家和地区的相关规定,合理确定出各个地块的用地指标,并进行相应的配套服务设施建设。

4.4 最后,编制单元层面的控制性详细规划。

单元层面的控规编制有相对固定的编制方法,即从地块层面的控规中提取出改地块的强制性规划内容,对这些内容进行图集的绘制,并编写出相关文本。具体应明确区域用地的用地性质和主导功能,并明确用地指标。

4.5 将城市设计融入控规后的保障措施。

首先,应该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在实际的规划管理中,规划管理部门应明确相关的法律法规,其中要明确各个层面的控规对城市建设所起的作用。从单元层面的控规与城市设计结合来说,这个层面上的内容是要向公众进行传达的,两者的融合有利于顺利出让土地和公众参与的实现。而地块层面的控规与重点地区的城市设计作为具体地块管理的依据,对城市建设能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常而言,单元层面的控规都是要经过政府的审批才能施行的,其带有行政意味。因此,不能擅自或随意对其进行修改。若是遇到非常情况,非修改控规不可,那就应该以已有地块层面控规为基础,并结合重点地区的城市设计,对单元层面的控规提出详细的修改建议。需要注意的是,修改之前需报请相关部门审批。当程序履行完毕方能修改,这也是保证控规权威性的重要手段。

5.在控规中融合城市设计后应呈现的效果

5.1 完善了用地功能,增加了城市活力。与城市设计相比,融入城市设计的控规增加了公共设施用地面积和绿化面积。重要的是,做好了各类用地的统筹安排。

5.2 深化贯彻公共空间设计内容。控规落实并细化了城市设计的绿地系统概念,严格保护具有特别保护价值的生态景观区域,控制城市公园、城市广场、绿化景观带和空间视廊,形成网络状开放空间结构。

5.3 梳理道路网结构,优化交通体系。融合了城市设计的控规,在城市设计的道路网基础上,根据城市地形特点,增加干道网密度,同时结合已进行规划许可的道路的宽度及线型对部分道路进行调整。

另外,融合了城市设计的控规扩展、细化了城市设计中的慢行系统,建立与组团内部绿地系统的联系,使得规划后的慢行系统更加完整、丰富和人性化。

5.4 坚持公共设施增量控制。

在城市设计成果的基础上,控规整合进行了公共设施增量规划,弥补城市设计的不足。控规整合做到绿地增量、中小学配套增量、公共服务设施增量和路网密度增量,使城市功能更加完善、景观环境更加优美、综合交通体系更便捷。

5.5 提炼城市设计内容为控规强制性与指导性要求。

针对以往控规未将城市设计对地块控制要求落实到分图图则中,或者控制要求强弱不分、可操作性不强而导致规划管理与城市设计“两张皮”的情况,融合了城市设计的控规将城市设计导则内容分别精炼为法定图则中的强制性要求和指导性要求,使城市设计的控制要求能具体指导规划管理工作。

6.结束语

限制性设计 篇4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建筑电气工程设计分会

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建筑电气与智能化节能专业委员会

出版单位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ISBN 978-7-112-18656-3

主编

欧阳东: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主席、教授级高工,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副主编

郭晓岩: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工、教授级高工, 辽宁省设计大师

孟焕平:湖南省建筑设计院副总工、研究员级高工, 湖南省设计大师

由22名知名 “电气双高专家”担任编委、审委

本书内容共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为建筑电气设计中的疑难问题解析, 涵盖的范围包括供配电系统;配变电所;自备应急电源系统、备用电源系统;低压配电系统;配电线路布线系统;电气照明系统;民用建筑物防雷及接地系统;消防系统;节能系统共10个系统, 总计267题。

第二部分为建筑电气设计的强制性条文 (91本规范472条电气“强条”) , 涉及的领域为供配电系统;变电所;电气照明;防雷与接地;防火、建筑智能化系统;可再生能源及节能;各类建筑电气设计等。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建筑电气工程设计分会拟结合该书组织相关培训活动

订购方式:

各地新华书店、建筑书店有售

网络订购: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http://www.cabp.com.cn

中国建筑出版在线http://ww Wxabplink.com

中国建筑书店http://www.china-buliding.com.cn

淘宝天猫商城http://zgjzgycbs.tmall.com

限制性设计 篇5

规划范围

北至月川路,南至现三亚港码头,西至白排岛灯塔,东至胜利路及其延长线,同时包括胜利路东侧现汽车站、火车站用地的范围,陆地总面积约为1.48平方千米。

整体结构控制

定位•主题

“阳光海岸”地区是大三亚地区旅游服务的基地,是充分体现三亚“国际热带海滨风景旅游城市”性质和展现其广泛影响力的重要场所。这一定位是该区域内进行项目引进和各类建设活动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3个关键词:“国际”、“热带海滨”、“旅游”分别代表了对地段内的项目引进和建设标准、景观特色、开发性质等提出要求,即:

“国际”——地段内的重要位置必须引进具有广泛影响力和辐射能力的重大项目,地段内的建设必须具有国际标准;

“热带海滨”——地段内的规划、开发建设及景观建设必须体现热带海滨的风情和景观特色;

“旅游”——地段内开发改造的项目性质必须符合为旅游服务的要求,滨海一线开发地段必须以公共性质项目为主。

“阳光海岸”地区与周边城市区域的空间关系为“山、河、海、港、城”。规划以突出“山、海、港、城”四方面的交融为其空间主题,表现这一主题及保持各要素之间的和谐关系是该区域内进行各类规划设计、建设活动所必须遵循的总原则。必须体现“山”(特别是鹿回头)的控制性地位、面向“海”的开放性和公共性、“河”入海口处的“港”的交融性和丰富性,以及“城”作为旅游服务基地的功能性。

整体结构

“阳光海岸”地区的整体结构为“一港三带、五片三点”。一港:白排岛、白排岛大桥至码头区、鹿回头北岸,共同构成的“金三角”区域,是整个区域的中心;“三带”:分别指滨海带及“五彩大道”、铁轨绿色纽带及“通海绿廊”、胜利路交通轴带,他们是整个地段的空间结构骨架;五片:北端——“椰风社区”、中北部——“热力商圈”、中南部——商业/休闲混合功能区、南端——“都会舞台”、白排岛——“欢乐岛”,是地段5个特色功能片区;三点:北端,以“椰风酒吧街”为题材的休闲中心、中部的“时尚购物中心”、南端,以“都会舞台”为题材的文娱中心,作为整个“阳光海岸”项目近期启动的重点。

“阳光海岸”地区的建设用地沿滨海带展开,用地性质必须重点体现三亚旅游服务基地、“不夜城”主题。滨海为公共开敞空间,滨海一线地应集中商业服务业、文化娱乐、酒店宾馆等公共性、开放性的用地;二线可暂时保留整治部分现状住宅类用地,将来宜向公共服务性质的用地转化。

道路交通

规划改造并向北延长胜利路,作为地段的交通主轴;规划新开辟数条东西向的道路,加密路网的同时也营造出新的“通海绿廊”。

规划外迁汽车站、火车站,但应保留现有的铁轨及铁轨空间,作为未来三亚南北联系的特色轨道小火车的通道;未来的轨道小火车作为特色线路与城市公共交通相衔接,利用现有铁轨采用“钟摆式”交通方式,全段可结合现有条件设少数几个会让站;“阳光海岸”区段内重要项目节点处设置站点。

规划区内道路分为干路、支路两级。干路主要为胜利路,南北贯穿,以及月川路、新风路;其他支路与胜利垂直,整体结构呈平行于滨海带的鱼骨状格局。各道路横断面宽度为16—40米。

规划区内新建国际客运码头1处,交通性旅游码头1处,小型旅游码头3处。地段内安排5处集中社会停车场库以及部分路边停车路段。

规划利用滨海带以及道路两侧的人行道和贯穿于各类建设用地中的绿化步行道来组织步行空间网络,并与西侧滨海带、东部自然山体、以及南部的鹿回头建立联系。同时,通过滨海带“五彩大道”、一系列小型的广场、主题公园、步行商业街、“通海绿廊”等丰富和加强步行空间的各项功能,共同形成本地区的步行系统。

规划区内道路景观设计必须体现热带滨海旅游城市特色,加强绿化景观建设,应多选用地方性树种,或目前在本地使用良好的植物种类。

绿地景观系统

规划区内的绿地系统由自然绿地(沙滩、椰林)、主题公园(老式火车游乐园、水上游乐世界)、绿化开敞空间(绿化广场、商业步行街、桥头公园、南段滨海带)等共同组成。

规划2处城市主题公园,分别是:位于儋州村“三丫”铁路处的“老式火车游乐园”、位于白排岛中部的“水上游乐世界”。规划1处城市小型公园:白排岛大桥东端桥头公园。规划3处绿化广场:地段北端以“凤凰之眼”为主题的海月广场改造、现火车站西侧的条带状绿化广场、地段南端的“都会舞台”广场。公园、绿化广场设计应结合现状,保留利用现有的环境资源、历史遗迹,并强化与滨海空间环境的有机融合。

“阳光海岸”地区的开敞空间主要由“一港、三带”组成,通过一系列小型的广场、主题公园、滨海带“五彩大道”、步行商业街、“通海绿廊”等共同构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空间网络。其中最重要的是滨海带“五彩大道”,它是联系整个“阳光海岸”地段的空间脊梁,也是体现三亚特色和国际影响力、展现三亚浪漫色彩的主题大道。

“阳光海岸”地区必须保留和强化的景观视廊包括:最重要的是沿铁轨轴带、沿滨海带“五彩大道”远看鹿回头的视廊;此外,是沿着规划的东西向道路“通海绿廊”还形成的其他多条由城区内看海上各级标志物的景观视廊。

“阳光海岸”地区应重点控制规划划定的若干个景观节点场所,它们都分别位于“一港、三带”的空间结构上,是场所景观塑造的重点内容。包括:海月广场周边、原火车站西侧的条带状广场、通海商业街西端、白排岛大桥东端桥头广场、都会舞台及水广场、白排岛东侧入口节点。各节点由开敞空间和周边的建筑、环境构成,应对其具体位置、形式、色彩等方面重点设计控制。

“阳光海岸”地区必须保障鹿回头自然山体制高点及雕塑都作为重要的景观标志点;应突出在景观节点和“通海绿廊”所对应位置处规划设置的一系列人工景观标志点(主要集中在“一港、三带”的空间结构上);现状铁轨沿线、港口码头等处的一系列历史痕迹(铁轨设施、码头设施等),均应给予适当保留,结合环境景观设计,作为特定场所中的景观标志点。

“阳光海岸”地区的夜景照明必须强化和体现“一港三带、五片三点”的整体设计结构。夜景塑造的重点在“一港”——情人港、“一带”——滨海带“五彩大道”,应通过重点地带的夜景照明突出渲染热带滨海旅游城市“不夜城”的氛围。

土地使用性质分类及控制

规划区内地块的开发建设,应符合《三亚“阳光海岸”段城市设计》总图及分图图则的规定,严格按照地块控制指标,并参考规划设计要求,进行开发建设。

规划区内的城市建设用地,规划鼓励进一步的土地合并出让、统一开发,当几个地块合并统一开发时,允许其内部用地边界适当调整,但外部边界应与本规划地块划分线吻合。合并后地块开发总体控制应满足以下要求:

1—用地构成比例与原规划基本相同;

2—绿地、广场、社会性公益设施用地必须得到充分保证;

3—建设开发总量不得大于原各地块开发量之和; 4—建筑平均高度不应大于原各地块建筑平均高度,同时建筑限高应小于等于原各地块建筑限高; 5—城市道路线形、横断面均不得变化。

在开发过程中,如遇现实原因或特殊情况,确需变更地块规划性质时,按《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大类性质严禁变更;中类性质变更必须要有相关分析论证,经原规划编制单位评审和城市规划主管部门核准后方可变更;小类性质变更必须经城市规划主管部门核准。

规划区内的保留整治用地,近期内可基本保持现有用地性质;由于“阳光海岸”地段的特殊性,远期条件成熟后,宜向更加公共性的、开放性的土地利用性质转化,不得向反方向转化。

规划区内建筑整体上应采用尺度适宜、简洁轻盈形式。可结合规划布局建设适量的景观控制点状高层建筑,造型要挺拔、简洁。沿海滨建筑形式应采用骑楼或连廊形式,严禁采用大裙楼的作法。建筑的色彩应明快协调,以淡白色为主,有坡屋顶的,坡屋顶宜采用砖红色或灰兰色。沿街建筑应形成连续的、统一协调的界面;沿滨海带建筑应形成渗透性、公共性、统一协调的界面。

项目实施管理

.鉴于三亚“阳光海岸”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建立一个有效的管理机构尤为重要。建议由市政府统一领导,以城市规划主管部门牵头,包括旅游、交通、园林、文化、城市投资公司等各相关部门的专业人员参与,成立“‘阳光海岸’管理委员会”作为专门的管理机构组织,全面负责“阳光海岸”地段的规划、建设及管理工作,以及市场推广、宣传、土地出让、招商引资等工作。

.必须加强对“阳光海岸”地区的规划设计的控制和指导,建议成立地段规划师技术小组,由三亚市规划局及原编制单位主要技术人员组成,负责对地段内的各类规划设计工作进行指导。

.必须加强对“阳光海岸”地区的项目审批及规划变更审批,完善审批程序。根据具体项目的规模、重要性、难易程度,以及规划变更的大小,从下至上的程序为:地段规划师技术小组认可→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审查同意→专家评审(管理委员会组织)→公示通过,报原规划批准部门审查同意→规划委员会批准。

.“阳光海岸”地区的项目必须体现这一地区作为三亚旅游服务基地的性质、体现国际性热带海滨旅游城市的特色。鼓励优先开发《三亚“阳光海岸”段城市设计》中策划的项目。.除去公共设施、市政设施建设之外,地区内新建设项目必须达到“阳光海岸”地区项目准入标准。

项目综合评价由地段规划师技术小组会同城市规划主管部门进行,25~30分为必须设置类;18~24分为可以设置类;11~17分为慎重设置类;10分及以下为严禁设置类。前两类为准入项目,后两类为不准入项目。

.规划区内各地块的开发,在其进一步深入策划及详细规划设计中,必须保障落实规划中确定的主题性项目,其主题、性质、位置、规模严禁变更。这些项目包括:滨海带“五彩大道”,椰风酒吧街,老式火车游乐园/火车酒店,市民广场/游客服务中心,通海步行商业街,国际餐饮街/渔人码头,都会舞台广场/幻想剧场/文化娱乐中心,国际会议中心/水上主题乐园/滨港热带风情带。

.规划区内重要地段的重点项目或大型项目,其详细规划设计必须经过竞赛或招标的形式,以保障项目规划设计质量。竞赛或招标由城市规划主管部门会同“阳光海岸”管理委员会组织,规划设计成果经专家评审认可,公示通过,原规划批准部门审查同意后方可批准。.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如遇现实原因或特殊情况,确需做出一定变更时,必须符合以下规定:

1— 严禁重大变更;

2— 一般性变更必须经过以下程序方可实施:地段规划师技术小组认可→城市规划主管部门批准→专家评审(管理委员会组织)→公示通过,原规划批准部门审查同意→规划委员会批准;

限制性与非限制性定语从句(三) 篇6

加与不加逗号,句子语义有差别

请大家先来比较下面这组例句:

1.a. The food which wasn’t in the fridge all went off.

不在冰箱里的那些食物变质了。

b. The food, which wasn’t in the fridge, all went off.

食物都变质了,因为它们没有放在冰箱里。

点评:在a句中,定语从句的关系代词前没有加逗号,采用的是限制性定语从句的形式,意思是“不在冰箱里的那些食物变质了”,这就暗含着“只有部分食物变质了”的含义。而在b句中,定语从句的关系代词前添加了逗号,采用的是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的形式,意思是“食物都变质了,因为它们没有放在冰箱里”,此时是“所有的食物都变质了”,这里的定语从句是补充说明“食物变质”的原因。我们再来看几组例句。

2.a. The cab drivers who knew about the traffic jam took another road.

知道那里塞车的出租车司机换了另一条道行驶。

b. The cab drivers, who knew about the traffic jam, took another road.

出租车司机都换了另一条道行驶,因为他们都知道那里在塞车。

点评:在a句中,定语从句的关系代词前没有加逗号,采用的是限制性定语从句的形式,意思是“知道那里塞车的出租车司机换了路线行驶”,这就暗含着“只有部分出租车司机换了路线行驶”。而在b句中,定语从句的关系代词前加了逗号,采用的是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的形式,意味着“所有的出租车司机都换了行驶路线”,因为他们都知道那里塞车,此时的定语从句起的作用是补充说明“出租车司机更换行驶路线”的原因。

3.a. The students who had done well on the test were excused from class early.

考得好的学生被允许提前放学了。

b. The students, who had done well on the test, were excused from class early.

学生们都考得很好,都被允许提前放学了。

点评:这组例句与前面的两组例句类似。在a句中,定语从句的关系代词前没有加逗号,采用的是限制性定语从句的形式,意思是“考试考得好的那部分学生被允许提前放学”,暗含着“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被允许提前放学”。而在b句中,定语从句的关系代词前加了逗号,采用的是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的形式,意味着“所有的学生都考得很好,都被允许提前放学了”。

由此可见,定语从句的关系代词前加逗号与不加逗号的基本区别是:加逗号表示全部的人或物,定语从句起的是补充说明的作用;不加逗号表示部分的人或物(即被限定的那部分),定语从句起限定性说明的作用。需要指出的是,对于加不加逗号引发的语义差异,我们有时需要根据上下文语境灵活理解其中的区别。下文中笔者将再举几组例句,供大家体会。

更多例句比较

请比较下面例句:

4.a. Cindy was delighted when she opened the present that was from her grandmother.

辛迪打开奶奶送的礼物时非常高兴。

b. Cindy was delighted when she opened the present, which was from her grandmother.

辛迪打开礼物时非常高兴,这礼物是她奶奶送的。

点评:在a句中,定语从句的关系代词前没有加逗号,采用的是限制性定语从句的形式,意思是“辛迪打开奶奶送的礼物时非常高兴”,这就隐含着“奶奶送的礼物只是众多礼物当中的一部分”,也就是说,辛迪收到了多份礼物。而在b句中,定语从句的关系代词前加了逗号,采用的是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的形式,这说明“奶奶送的礼物是辛迪收到的全部礼物”,这里的非限制性定语从句起的是补充说明的作用。

5.a. John reached down and picked up the grammar book which was lying upside down on the floor.

约翰伸手捡起地上那本正面朝下的语法书。

b. John reached down and picked up the grammar book, which was lying upside down on the floor.

约翰伸手捡起那本语法书,它正面朝下放在地上。

点评:在a句中,定语从句的关系代词前没有加逗号,这就意味着“地上正面朝下放着的语法书只是众多语法书当中的一本”,也就是说,约翰身边不止有一本语法书。而在b句中,定语从句的关系代词前加了逗号,这意味着约翰身边只有一本语法书,就是“正面朝下放在地上的那本”。

6.a. The teacher pointed to the maps that were hanging on the rear wall of the classroom.

老师指着挂在教室后墙上的那些地图。

b. The teacher pointed to the maps, which were hanging on the rear wall of the classroom.

老师指着那些地图,它们挂在教室后墙上。

点评:在a句中,定语从句的关系代词前没有加逗号,这就意味着“教室后墙上挂的地图只是教室里的部分地图”。而在b句中,定语从句的关系代词前加了逗号,这就意味着“挂在教室后墙上的地图是教室里存在的所有地图”,也就是说,教室里只有后墙上才挂着地图。

由以上讨论的例句可知,虽然单从脱离具体语境的字面意义来看,定语从句的关系代词前加不加逗号皆可。但是,在真实的交际语境中,如果大家结合语言之外的现实情况来看的话,就会知道定语从句的关系代词前必然是“要么加逗号,要么不加逗号”的情形,而不存在“可加可不加”这种模棱两可的情况。比如,对于例句6来说,如果现实情况是“教室里只有后墙才有地图”,那么此时我们就要使用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即b句);如果现实情况是“除了教室后墙上有地图之外,其他三面墙中有一面墙、两面墙或三面墙也有地图”,那么,我们就要使用限制性定语从句(即a句)。

限制性设计 篇7

6.3.5 旅馆建筑照明功率密度限值应符合表6.3.5 的规定。

二、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6-2014)

8.4.1下列建筑或场所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

7 大、中型幼儿园的儿童用房等场所, 老年人建筑, 任一层建筑面积大于1500m2或总建筑面积大于3000m2的疗养院的病房楼、旅馆建筑和其他儿童活动场所, 不少于200 床位的医院门诊楼、病房楼和手术部等。

8 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

三、 《旅馆建筑设计规范》 (JGJ 62-2014)

4.1.10 旅馆建筑的卫生间、盥洗室、浴室不应设在变配电室等有严格防潮要求用房的直接上层。

四、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16-2008)

11.2.3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建筑物, 应划为第二类防雷建筑物:

……

限制性设计 篇8

由于政府档案工作理念从封闭逐渐走向开放, 以及档案馆建设数字化, 公众对档案信息文化、信息服务的需求不断提高, 档案馆不再仅仅是存放文件的库房, 而正逐步转变成为一个为公众提供包括信息文化和信息服务在内的具有一定程度开放性的场所。

与此同时我国城市建设不断发展, 城市建筑呈现出高度综合、多元复合的状态, 城市形态更加聚集。档案馆建设用地的选择近城区化, 档案馆自身规模的扩大以及建设量的扩展, 使得档案建筑对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成了大势所趋。由于档案馆建筑所处的环境变得更加复杂, 制约条件的增多, 档案馆建筑在实践中的设计理念、布局方式、功能组织方式等也面临着更新与转变。

在限制条件下的创新, 需要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 包括在建筑设计中对诸多影响要素理性分析, 对建筑的准确定位, 对建筑形象具有地域特征的塑造, 以及化不利为有利——将限制条件转化为建筑创作素材的思维。南京市档案馆、方志馆设计即是我们在具体建筑实践中的一个探索。

1.项目概述

南京市档案馆、方志馆基地位于河西奥体中心的北面, 南邻梦都大街, 西邻乐山路和地铁松花江站, 交通十分便利。基地东面为已建的多层办公楼, 北面为十一层住宅。

建设场地狭窄, 呈长条形, 用地面积为6600㎡, 但经过实际各种退让线后, 可建设的基底面积约为3000㎡。根据任务书要求, 项目为南京市档案馆和方志馆合建, 总建筑面积为41000㎡, 其中方志馆约5000㎡, 设计要求两馆公共资源共享, 由于北侧住宅日照要求, 用地限高35m。

项目面临着四个突出矛盾:

一是用地狭窄, 高度受限, 如何在有限的用地满足建设规模, 同时又能实现开放式档案馆的形象。

第二是与地铁之间的协调, 建设时序不一样, 就近地铁交通是一种便利, 但地铁站带来的一系列附属设施 (2个活塞井、排风井、新风井, 应急疏散口) , 在这样拥挤的地块对建筑布局产生极大的限制。

第三是与周边环境的协调, 地铁东面为已建的多层办公楼, 北面为十一层住宅, 规划沿梦都大街均为多层建筑体量。由于建筑规模的要求以及用地的限制, 建筑高度达到九层, 需考虑其如何与成为沿梦都大街严整界面的有机组成部分。

第四是区域中奥体是理所当然的主角, 建筑在做好奥体北侧背景的同时, 表现出作为公共文化建筑的自身标识性, 能有别于周围众多文化建筑的自身的建筑形象。

针对上文所述的几个问题, 方案构思从以下几点切入。

2.设计策略

2.1向下生长, 整合公共空间——建筑总体设计

针对基地建筑高度限高, 用地受限的特点, 转角口结合地铁出入口, 设置较大尺度的下沉广场, 通过下沉广场的设置, 提出双首层的概念, 下沉广场既作为地铁人员的出入的集散广场, 又可称为档案馆的对外展览、会议交流的入口广场, 同时也成为档案文化展示的室外广场, 既解决地铁人员的进入, 又满足公众便捷地进入档案馆的公共区域, 方便利用, 下沉广场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实际功能位于地下一层的空间负面影响。

在总体布置上, 精确定位位于基地北面的建筑主体的位置, 其南面距用地红线10米, 东面距已建办公楼15米, 西面距红线15米, 北面距红线8.5米, 而建筑西南角满足地铁1号西延线要求向后退让, 同时留出南面空间结合地铁出入口作为集中绿地和下沉庭院。办公和货物入口分别设置在建筑北面, 地下车库和非机动车库出入口设置在场地的西北角和东北角。

从地面二层至地下一层是整个建筑开放性最强的部分, 通过上下相连的自动扶梯以及不同的层次的吹拔空间弱化楼层间的隔离, 营造开放共享的城市空间意向, 为新时代的档案建筑赋予新的内涵。

室外文化广场作为档案馆与方志馆对外开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设计中注重场地的整体性、布置的集中性和空间的开敞性。将广场集中设置, 同时采用了许多处理手法和语言元素, 通过对绿化、景观水面、文化雕刻、纹理铺地等的细致刻画, 烘托并强化了建筑气势恢宏的外部形象。

2.2和而不同——建筑体量的协调与变异

建筑定位为奥体中心的城市背景, 甘做配角, 避免夸张变异的形体, 同时遵循规划沿梦都大街严谨界面的要求, 考虑用地的东西西两侧24m高度的多层建筑, 结合内部功能将建筑35m高的体量进行了水平切分, 分为4个层块, 地下一层为对外展览和会议交流区, 1至6层的24m体量内包含1-2层的档案查阅服务功能和3至6层的档案库区。7层为凹入的虚体体量, 8、9层为光洁的玻璃体量, 这样弱化了超过24m的建筑体量, 使之更好地与周围环境融合。

同时上部8、9层体量向西侧错动最大限度地拉开与东侧已建建筑的距离, 减少压迫感, 错动的体量在西侧次入口和下沉广场空间形成了一个大尺度的灰空间, 这样的形体处理既适应了功能的需要, 又通过形体的简单错动使建筑具有动感, 而形成自身的标识性, 功能上上部两层的虚体体量作为档案馆的业务用房和办公用房, 拥有南向面向奥体和长江的景观面, 同时又具有良好的自然通风。

在功能设置上, 将外服务用房主要设于建筑的地下一层至地上二层, 包含公众服务大厅、政府信息公开服务中心、专题展厅、学术报告厅、多媒体展示中心、开放档案阅览区等对外开放用房, 设有自动扶梯、电梯上下相通。

将档案馆库区用房主要集中于三至六层, 其中特藏库房位于六层, 档案库区接收口位于建筑一层的西北角, 有专用的监控电梯, 通过缓冲间进入库区, 封闭外廊联系各库房。七层设置方志馆资料库、技术用房及行政办公;八层为档案馆业务技术用房, 与库房层之间通过监控电梯相联系;九层为档案馆行政办公。

2.3地域特征与文化特征的表达——材料与表皮的运用

由于建筑的外部体量变化以及组合方式的受限, 对建筑细节的处理就使得在不对体量做过多处理的情况下, 为建筑独特性格的塑造起了重要的作用。

档案馆、方志馆作为市一级的公共文化建筑需要体现地域特征和文化特征, 并且应具有庄重的外在形象及深厚的文化内涵。在造型上, 库区的实与需自然采光通风的部分管理办公和业务用房的虚体之间的对比被强化。深色档案库的外表皮以信息二维码为设计原型, 通过石材与玻璃的虚实对比以及深色石材上的深浅颜色对比营造出一种面向未来的信息化气质的表皮, 同时这种意向可以与南京的古城墙、竹简、档案的筒册等产生意向关联。

顶部的两层高的长向玻璃体量采用双层外循环呼吸幕墙, 外墙玻璃设计了一个以“金陵胜景”为主题的城市长卷意向, 面向奥体公园和公共文化轴展开, 以紫金山开始, 河西奥体收尾, 超平的建筑表面提供了多媒体幕墙展示空间。“金陵胜景”主题画卷经过数码像素化的处理, 以不同透明度的磨砂玻璃表现像素化的单元。白天, 不同颜色深度的磨砂玻璃构成长卷画面, 夜晚, 透过磨砂玻璃投射出不同的光照亮度, 将画面以另外一种方式再现。

玻璃体量与底层实体相互错动, 在玻璃体量的底部覆盖由南京历史、文化、地理等代表元素的汉字阴刻肌理以及南京地图所共同组合而成的历史性表皮, 市民靠近建筑便可以仰头观望或者亲手触摸南京的历史和文化。

3.结语

南京市档案馆、方志馆项目通过理性分析项目面临的矛盾, 通过将建筑“向下生长“、充分利用下沉广场整合公共空间, 将建筑体量通过分层错位与周边环境协调, 以及用材料与表皮等细节的处理表达建筑性格特征, 有效地发挥设计师的能动性, 将限制条件下转化为设计的创新点。

建筑设计参加人员:曹伟, 赵卓, 刘钰, 曹晖, 沈国尧

摘要:在限制条件下的创新, 需要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 包括在建筑设计中对诸多影响要素理性分析, 对建筑的准确定位, 对建筑形象具有地域特征的塑造, 以及化不利为有利——将限制条件转化为建筑创作素材的思维。文章通过南京市档案馆、方志馆设计项目在具体建筑实践中表达自己对限制与创新的理解。

限制性设计 篇9

所有伟大的设计都是在艺术美、可靠性、安全性、易用性、成本和功能之间寻求平衡与和谐。而这些的实现都离不开对设计心理学的研究。设计不仅可以改变日常生活更可以改变人类的处事方法, 它时时刻刻在悄无声息地影响着并改变着人类, 通过产品改变着人们的行为和心理。

都说每件产品都是一个故事, 只要你能读懂它。每件产品背后都蕴含着一个故事, 每件产品都源于某一刻的灵感和决定, 每件产品都被设计师赋予了灵魂, 他们是生命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它的每一次使用都是设计师与使用者的一种对话, 好像在讲述某个远方的故事。填满咖啡的杯子, 转动的自行车, 被频繁滑动的掌上电脑, 各种姿势的座椅以及造型独特的建筑都在向人们传递着某种信息和情趣。

通过我们的日常生活可以看出, 设计是无处不在的。设计在汽车这种产品的产生、形成以及发展中影响极其深远。在每个细节都体现的淋漓尽致, 从汽车的整体造型到音乐播放器的位置, 从整体的色彩材质选择到每个按钮的位置极其使用方式, 都是由设计师们经过无数次研究与探讨得出的结论。

日常生活中往往很简单的物品人们反倒不知道该如何应用它, 这一点很直接的说明此项设计已经彻底失败。但这种现象却在生活中能够经常看到和接触到, 以至于经常给我们带来不大不小的困扰, 例如, 浴室里的洗浴装置, 我总是分不清楚冷水和热水分别是哪一个, 因为它们总是并排站着, 而且都长得一个模样, 因此每次洗澡的时候都要先打开确定一下;还有就是住旅店或是在外就餐的时候总避免不了的就是洗手, 这时候水龙头又让我感到困惑, 因为总是不确定该怎样使用它们, 有的时候要按下去, 有的时候要旋转, 有的时候要向上开启, 更甚者有的既要向上开启又要旋转。这类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滥用限制因素导致的后果。

通常我们将自然与非自然限制因素分为物理结构限制因素、逻辑限制因素、语意限制因素以及文化限制因素四类。假如你的座驾是宝马, 你不会因为要开奔驰而去重新考一次驾照, 因为通常常用车的限制因素都不会发生太大变化, 即使是门把手或音乐播放器的位置不同或操作方式不一样, 我们也能轻松应对, 这基于一套标准化的设计方案和储存在我们大脑里的概念模型。

1 物理结构上的限制因素在汽车设计中的应用

当我们第一次接触某件产品时, 通常是将曾经接触过的某种类似产品的使用方法套用到该产品上。可是如何能够通过产品的设计来体现其正确的使用方式呢?这时候就能想到了产品的物理限制因素, 它能反映该产品的可能用途、操作程序以及功能。比如, 乐扣水杯, 各种乐器, 九连环等都是利用了相应的物理限制因素。

驾驶汽车与其他的日常生活中的区别就是, 它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 虽然不用像下国际象棋那样每一步都经过计划和运算, 但也要时时刻刻提高我们的注意力。通常迫使我们提高注意力的就是那些赋予汽车的强迫性功能, 它是一种物理限制因素, 操作程序或步骤受因素限制, 操作后一步须在前一步的基础之上, 否则就无法正常进行操作。例如, 各种加密锁和日常生活中的与密码相关的产品, 在使用它们的时候就要先输入密码。

在汽车产品中最常见的就是汽车的钥匙的设计, 常用的开门钥匙只有按照一定的方向才能将钥匙插进去将门打开, 而设计较好的汽车车门钥匙无论是横着还是竖着插进去都能将门打开, 这使我们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烦恼。想要开车就必须先打开车门, 打开车门就要先开锁, 发动汽车时必须将钥匙插在点火开关上, 否则汽车就无法正常启动, 这就些都是强迫性功能。现在的汽车仍采用这一强迫性功能, 只有转动钥匙才能发动汽车, 这是驾驶者在离开车时必须带上自己的钥匙, 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产品使用的安全性。

在某些室内, 常常可以见到吊在房顶的电扇, 它可以实现多向旋转, 因为它的扇头结构是像落地扇的那种形式, 这种产品充分利用了物理结构上的限制因素, 它首先将扇头固定在一个矩形框的一组对边上, 使其能在X轴上旋转, 再将矩形框的另外一组对边固定在与房顶相连接的装置上, 这样矩形框能在Y轴上旋转, 从而, 在矩形框旋转的同时能带动扇头运动, 扇头也就实现了多向旋转。它通过限制某一方向的运动而达到另一方向的工作效果, 实现了强迫性功能的合理应用。不仅在电扇这种产品上, 在日常生活的细节中也能随处看到强迫性功能的合理应用。

在强迫性功能设计时, 要认真考虑其相对于产品的可操作性, 假设一下使用者会不会破坏赋予该产品的强迫性功能。通常强迫性功能是将操作的误操作程度减低到最低限度, 使之接近于0, 避免错误的发生。如果设计的强迫性功能被使用者强制性破坏的话就失去了其意义。

2 逻辑限制因素在汽车设计中的应用

自然匹配应用就是逻辑限制因素。物品组成部分与受其影响或对其有影响的事物之间并无物理或文化准则可言, 而是存在着空间或功能上的逻辑关系。

自然匹配是工效学领域所谓的“反应一致性”的基础。要想达到反应一致, 就必须尽可能的保证控制器与控制对象之间存在直接的空间位置关系。而且控制器和受控物在操作方向上应该保持一致, 倘若两者不一致或不相像, 就会导致操作困难。

自然匹配可以减轻记忆负担, 在汽车产品中, 可以看到各种“匹配现象”, 通常这种逻辑关系是很常见但又不被我们意识到的, 这主要取决于它的合理性, 越合理就越容易被忽视。通过操作仪表的数据以及指针的指示情况驾驶者可以明显的意识到汽车目前状态, 能够清楚的知道汽车是否超速, 油箱是否要加油, 车内温度湿度是否较为适宜, 而不需要进行复杂的整理和运算。在驾车的同时我们能够轻松地控制音乐的播放, 鸣笛以及转向灯的使用。安全带以及座椅调节装置都设置在伸手就能够的着的地方, 乘坐人员不会到对面的车门附近寻找车窗调节旋钮。

能明显看到控制器及其产生的结果之间的关系就是汽车的方向盘, 假如想将汽车右转, 就须顺时针转动方向盘 (将方向盘的上方转到右侧) 。这里涉及到两种自然匹配关系, 众多控制器中只有一个负责汽车方向, 方向盘不是向左转就是向右转。这两种匹配关系都存在随意性, 但是使用者能够很自然的选择方向盘和顺时针方向, 因为它们和所需的操作结果之间存在显而易见的关系, 操作的同时能够得到迅速的反馈, 很容易就能记住, 而且永远都不会有意去打破或反向行驶这种匹配关系。

汽车上的座位调节钮也很完美地应用了自然匹配的设计原则, 曾经见过一款车的调节钮被设计成车座的形状, 匹配关系非常明显。如果想把座椅的前端抬高只需把调节钮的对应部位往上移, 如果想把座椅背往后靠, 就把调节钮的对应部位往后移就可以了。与此功能相类似的还有车内音乐播放器的音量调节按钮。

3 语意上的限制因素在汽车设计中的应用

语意限制是指利用某种情况的含义来限定可能的操作方法。语意限制依靠的是我们对情况和外部世界的理解, 这种知识可以提供非常有效, 并且很重要的操作线索。

下雨天在街上开车, 前面的人在向后倒车, 后面的人拼命地按喇叭, 可是, 倒车的人还是撞到后面那辆车, 原因是没听到喇叭声, 当时后面的人很是抱怨。考虑当时的情况, 天下着雨, 车窗都是闭着的, 在车里的人根本听不到喇叭的声音, 如果这时后边的人闪一下车灯的话也许就不会被撞到了。其实, 这种类似的情况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常见, 周围的环境情况对我们的行为判断有很大影响, 它能决定我们在何种情况下采用何种操作方式才是最有效的。

4 文化限制因素在汽车设计中的应用

文化限制大都是从日常的被人们所熟知的甚至是约定俗成的社会生活中演变而来的, 这些被人们认可的文化习惯也能够在某种程度上限定产品的操作方式。例如, 通常很少有人不知道如何使用座椅, 那些不知道该怎么就坐的座椅, 通常怎么坐都没有问题;通常不会有人把公交车上座位留给行李箱而自己站着;开车门的时候很少有人往里推, 排除那些高档跑车开车门的时候要向上扬起的情况。这些通常由外部环境反映出来然后储存在人们的大脑中, 然后再应用到社会生活中, 并且不会考虑出现差错。

在汽车产品中, 充分体现这种限制的就是转向等的设计, 当看到汽车侧面的转向灯亮起时, 其他人能很清楚地意识到汽车将要转弯了, 人们会跟据这一情况做出适宜的反应。汽车鸣笛也是这种效果。

在文化限制因素中有一种类型就是标准化设计, 它可以简化人们的生活, 只要学习一次就能很容易的操作相类似的经过标准化的产品。设计此类产品时, 通常是为了避免随意的匹配关系和操作中的困难。由于汽车这种产品的特殊性, 在使用的时候与社会环境有很密切的联系, 同时考虑到使用过的环境和场合, 在有些方面进行了标准化设计, 例如, 驾车的时候靠哪一边行驶, 驾驶座设在那一边, 方向盘、刹车、离合器和油门这些重要的部件应该安装在哪些位置等都进行了标准化设计, 正因为这样, 当学会了开一辆车以后, 无论走到哪儿, 开何种车都会感到如鱼得水, 操作自由。

这些自然与非自然的限制因素不仅适用于汽车产品中, 它在日常生活的其他产品中也随处可见。限制因素例如, 钥匙和锁的限制于匹配; USB插口的应用, 打印机的使用等;自然匹配例如, 电风扇的调节开关, 燃气灶开关, 音量调节按钮等。那些合理的匹配和限制的应用能在很大程度上方便我们的生活, 提高我们对产品操作的有效程度, 能够很大程度上避免对产品的误操作以及那些习得的无助感。

我们要努力的运用这些自然和非自然的限制因素, 使之更好地服务于用户, 让驾驶者感到更加轻松、愉快, 不会因为不懂或误操作而感到烦恼, 让乘坐者感到更加舒适, 享受心灵上的美好的感受体验, 而不仅是奢华的材质和昂贵的价格。就好像看起来食欲倍增的食物失去了原有的味道。

产品有级别之分, 但设计不会区分等级, 任何产品都有资格具有也应该具有良好的设计。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难免出错。设计师的责任就是尽量降低减少错误发生的可能性, 以及造成的损失。充分利用自然限制因素和强迫性功能, 或者是正确有效地显示出每一操作步骤的结果, 就能够实现这一目标。这样, 具有优秀设计的产品就能够引领我们的生活, 改善我们的生活方式和质量。

参考文献

[1][美]Donald A.Norman:The Design of everyday Things中信出版社2003年10月第1版

[2]Harakenya.Design of Design[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6.

限制性设计 篇10

强制性条文:

4.3.2设置在住宅建筑内的变压器, 应选择干式、气体绝缘或非可燃性液体绝缘的变压器。

8.4.3家居配电箱应装设同时断开相线和中性线的电源进线开关电器, 供电回路应装设短路和过负荷保护电器, 连接手持式及移动式家用电器的电源插座回路应装设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

1 0.1.1建筑高度为1 0 0 m或3 5层及以上的住宅建筑和年预计雷击次数大于0.2 5的住宅建筑, 应按第二类防雷建筑物采取相应的防雷措施。

1 0.1.2建筑高度为5 0 m~1 0 0 m或1 9层~3 4层的住宅建筑和年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 5且小于或等于0.2 5的住宅建筑, 应按不低于第三类防雷建筑物采取相应的防雷措施。

GB50054-2011《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2012年6月1日起实施)

强制性条文:

3.1.4在T N-C系统中不应将保护接地中性导体隔离, 严禁将保护接地中性导体接入开关电器。

3.1.7半导体开关电器, 严禁作为隔离电器。

3.1.1 0隔离器、熔断器和连接片, 严禁作为功能性开关电器。

3.1.1 2采用剩余电流动作保护电器作为间接接触防护电器的回路时, 必须装设保护导体。

3.2.1 3装置外可导电部分严禁作为保护接地中性导体的一部分。

4.2.6配电室通道上方裸带电体距地面的高度不应低于2.5 m;当低于2.5 m时, 应设置不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外壳防护等级 (IP代码) 》GB 4208规定的IPXXB级或IP2X级的遮栏或外护物, 遮栏或外护物, 遮栏或外护物底部距地面的高度不应低于2.2m。

7.4.1除配电室外, 无遮护的裸导体至地面的距离, 不应小于3.5 m;采用防护等级不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外壳防护等级 (IP代码) 》GB 4208规定的IPX2X的网孔遮拦时, 不应小于100mm;板状遮栏与裸导体的间距, 不应小于5 0 m m。

JGJ243-2011《交通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2012年6月1日起实施)

强制性条文:

6.4.7 I I类及以上民用机场航站楼、特大型和大型铁路旅客车站、集民用机场航站楼或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等为一体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站、地铁车站、磁浮列车站及具有一级耐火等级的交通建筑内, 成束敷设的电线电缆应采用绝缘及护套为低烟无卤阻燃的电线电缆。

8.4.2应急照明的配电应按相应建筑的最高级别负荷电源供给, 且应能自动投入。

GB50096-2011《住宅设计规范》 (2012年8月1日起实施)

强制性条文:

8.1.3住宅应设照明供电系统。

8.1.7下列设置不应布置在住宅套内, 应设在共用空间内:

1.公共的管道, 包括给水总立管、消防立管、雨水立管、采暖 (空调) 供回水总立管和配电和弱电干线 (管)

等, 布置在开敞式阳台的雨水立管除外。

2. 公共的管道阀门、电气设备和用于总体调节和检修的部件, 户内排水立管检修口除外;

3. 采暖管沟和电缆沟的检查孔。

8.7.3每套住宅应设置户配电箱, 其电源总开关装置应采用可同时断开相线和中性线的开关电器。

8.7.4住宅套内安装在1.8 0 m及以下的插座均应采用安全型插座。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限制性设计】相关文章:

限制性液体09-06

限制性过度通气05-21

限制性股票激励06-25

法律责任的限制性规定09-10

限制性内切酶考点小结04-14

高一英语教案非限制性定语从句05-08

权利限制07-17

司法限制05-20

生长限制06-21

新闻限制07-05

上一篇:语文作文下一篇:一方个人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