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习任务

2024-08-21

预习任务(精选五篇)

预习任务 篇1

目前, 以导学稿为载体的“教学合一”和“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正在很多学校中施行, 这两种教学模式都十分强调“课前预习”, 或称“前置学习”, 但笔者发现, 在科学探究中进行“前置学习”时, 如果不作整体思考, 不对预习任务进行“符合科学探究活动内在逻辑”的特别设计, 照搬“读读填填”的传统预习样式的话, 就有可能使“预习”和“探究”对立起来, 甚至让“预习成为探究的坟墓”!如下例:

设计一《压强》课前导学稿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第76~80页

【小结归纳】

1. 压力与压力效果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压力.

(2) 压力作用效果与________和_______有关.在受力面积相同时, _______越大, 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在_____________时, _______越小, 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3) 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可以比较___________上受到的压力.物理学为了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引入了____的概念.

2. 压强

(1) 压强: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压强.

(2) 公式:__________________

(3)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4) 1 Pa=1N/m2的物理意义:物体1平方米面积上受到的________大小是________.

如此预习之下, 学生通过“抄近路”直接从教材中获知探究的过程和结论, 而不必经过迷茫、思考、摸索, 直至明晰的心路探索历程.这就让探究内容失却了新鲜感, 降低了学生探究的内部动机.另外由于受到教材思路的限制, 学生探究的发散性、独创性会降低, 科学思维得不到最大限度的培养.如此预习后的探究已经丧失了“探究性”!是“披着探究外衣的伪探究”, 因此, 在推进课程改革的过程中, 这种做法是应着力避免的.

如此预习之下, 教师的课堂教学往往也会遭遇尴尬, 常见的就是, 在提出探究问题后, 就有学生直接说出了标准答案, 面对被学生“直接揭底”的窘境, 教师或将探究学习演变为接受学习, 更多情况下则是将学生的揭底回答搁置一旁, 强行将教学扭进教师预先设计的探究流程, 这又难免有罔顾学情、否定学生 (按教师要求进行的) 课前预习的价值、出尔反尔、“为赋新词强作愁”的不足.

可见, 正确认识与处理“预习”与“探究”间的关系, 研究和把握探究教学中的预习任务, 无论是对探究教学的深化, 还是对“小组合作”“教学合一”的开展都有一定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二、探究教学中预习的价值与成功案例

强调预习也是我国物理教学的优良传统之一, 有效的预习在探究教学中的价值体现在:对学生而言, 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建构, 培养其自学能力, 同时形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对教师而言, 可以提前了解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种种问题, 在充分研究学情的基础上, 有针对性地开展课堂教学, 提高教学有效性, 同时也可适当分担课程内容, 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课堂教学的负担, 为课堂教学的拓宽与深化准备条件.

可见, 在探究教学中“要不要预习”不是问题, “怎样进行有效预习”才是需要着力解决的.针对探究教学中预习设计的种种不足, 笔者认为, 只有充分考虑探究教学的特征, 以探究主体的认知框架为出发点去改造传统预习任务的设计, 才能使预习有机地融合于探究中, 发挥其功能优势, 助推探究教学.依据这一思路, 上述《压强》的预习内容可改造设计如下:

设计二《压强》课前导学稿

1. 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 2m=_____cm=_____mm

(2) 2m2=____cm2=_____mm2

(3) 5mm=___cm=_____m

(4) 5mm2=___cm2=_____m2

2. 回忆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和速度的有关知识, 完成下表中左列的填空

附:表格 (注:此表格的实际位置在导学案的《课堂探究》部分)

3. 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1) 观察图1, 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铁锤敲打铁钉, 铁锤对铁钉有没有力的作用?运动员站在平衡木上, 运动员对平衡木有没有力的作用?如果有, 则上述两力的受力物体分别是谁?作用点在哪里?方向分别指向哪?

(2) 根据你的理解, 试在图1中画出上述两个力的示意图

(3) 仔细观察上述两个力的示意图, 说说它们的共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

(4) 如果把上述两个力称为“压力”的话, 你能给压力下个定义吗?___________叫做压力.

三、探究教学中预习设计的几点启示

对比以上两个设计, 仔细体会蕴藏其中的设计思想与策略, 我们不难从中得到如下的一些启示.

1. 助推探究是预习设计的根本目标

任何学习活动总要针对、围绕和达成一定的目标, 预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 自然也不例外.这就要求在预习设计时要明确每一预习任务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及其对实现物理教学总目标的意义.具体到探究教学中的预习设计, 即要求我们所设计的一切预习任务要有利于探究教学的实施, 有利于学生探究素质的养成, 而不能如“设计一”那样, 将探究课变成了预习案的讲评课, 让学生失去应有的新鲜感和探究欲望, 从而阻碍甚至解体探究教学.坚持助推探究为预习设计的根本目标, 就必然要求预习的内容与方式要符合“儿童内在的探究认知的心理规律”, 就必然强调“探究活动中学生的活动经历”的意义与价值, 而不仅仅专注于“探究结论”的获得.同样它还要求一切预习设计的策略和方法都应围绕目标而展开, 都应服从于、服务于探究教学这一总目标.

2. 整体着眼是预习设计的基本原则

整体着眼, 是从整体看待各个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 使局部服从整体, 实现预习设计效果最优化.具体说来, 就是要求设计者正确认识预习与探究间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将预习视作探究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前奏”, 从探究教学的整体效能着眼, 从探究活动的整体架构着手, 以学生探究的内在认知逻辑为准绳, 设计预习的内容和方式, 使“课前”与“课内”、“预习”与“探究”有机地融合为一个整体, 防止预习与探究出现“两张皮”的现象, 如:上课时教师完全将预习搁置一旁, 并没有在预习的基础上展开课堂教学, 预习并没有给课堂带来任何改变.

3. 恰当选择是预习设计的关键所在

“恰当选择”主要表现在预习内容和预习方式这两方面, 即将哪些学习内容以何种方式纳入预习设计的视野.

在内容的预习设计上要做到“有所习, 有所不习”, 具体说来, 就是要避免“不加思考地将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统统纳入预习”的做法, 有意识地“屏蔽”掉某些关键要素或内容, 依照问题的具体探究流程, 将哪些预习后不会“破坏探究活动的逻辑”又有助于探究顺利开展、有必要且适合于在课外学习的内容, 设为预习任务.分析、总结目前取得较好实效的预习案例, 可以看出, 探究教学中的预习内容主要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铺垫性内容, 另一类为前置性内容.

铺垫性内容主要包括有关课程内容背景等的说明、课程学习的知识和方法准备等.如“设计二”中的第1、2两题, 其中第1题是针对探究中学生即将涉及的薄弱知识点———面积单位的换算, 进行先期的弥补;第2题则是通过复习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和速度概念的生成, 引发学生对“比值定义法”的回忆与关注, 进而期待学生能将“比值定义法”较熟练地“类比迁移”到“如何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压强概念的生成”上, 较高效地解决从实验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到理论 (压强概念) 间的跨越难题.铺垫性预习通过“打扫外围”来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准备条件, 设计关键在于找准学生的“易错点”或“遗忘点”.

前置性内容则是将课堂教学的某些环节前置到课外预习中去完成, 这主要是为了解决某些课题课堂教学容量较大, 探究时间难以保证, 活动无法从容展开的难题.如“设计二”中的第3题, 就是将“压力概念的学习”提前到课前来完成, 从而保证课堂上对“压力的作用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压强的概念”学习留有比较充裕的时间;如有必要, 还可将探究活动的某些要素进行前置性独立学习, 视要素的难易程度和课堂的实际容量, 一般可将“提出问题”“独立猜想和假设”提前到课前完成, 这样在课堂上就能比较充分地展开“猜想的论证与筛选”及其后继的各环节;如果实验器材易于准备、进行操作的难度也较小时, 甚至可以将“设计实验”“收集实验证据”提前, 这样可在课堂上充分地开展“实验设计的评价与优化”“实验的实际操作”等环节, 如此既不会失去进行探究的必要性, 又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充分地完成探究, 保证探究的高效性.当然, 设置前置性预习任务时, 要充分立足于课堂, 能在课内完成的任务不要安排到课外, 防止加重学生的负担.

在预习方式的设计上, “恰当选择”主要体现在根据学习目标、学科的特点、学习材料的性质、学生的特征, 选择符合探究教学的适当的预习方式, 防止预习方式的简单、呆板, 防止不当的预习方式对探究教学整体结构的破坏.仍以上述两设计为例, “设计一”中的预习方式, 概括地讲就是对重点知识的“读读记记”, 不仅形式单调, 更严重的是这一方式所“链接”的是对探究结论 (知识点) 直接获知, 缺少对探究过程的关注, 这就使得对应的预习失去了探究性, 而且学生通过预习, “既已知晓, 何必再去探究”?这无疑让探究教学一开始就陷入“无法调和的逻辑矛盾”之中, “整体颠覆”了探究教学.而在“设计二”中, 以“压力概念”的预习为例, 就涵盖了“观察”“思考”“表述 (回答) ”“作图 (记录) ”“比较”与“抽象概括”等方式, 不仅样式丰富, 切合学习材料 (学生熟悉的物理事实) 的特点, 而且顺应了学生获得定量概念的认识规律, 突出了物理概念的“探究性生成”过程, 体现出预习任务的“探究性”.

4. 有效指导是预习设计的重要策略

预习设计不仅是给学生提供一份合适的学习材料, 更是帮助他们探寻合适的学习方法.因此结合具体的预习任务, 有意识地渗透相关预习方法的指导, 不断提升学生的预习能力, 是设计者应着重关注的一个方面, 同时也是提高预习设计成功率的重要策略.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预习方法的指导时, 一要结合具体预习任务 (案例) , 相机渗透, 做到“以案说法”, 而不宜脱离具体的问题情境专门进行“以法说法”.因为没有情境的支撑, 初中生很难达到对“抽象度更高的方法层面”的理解.二要循序渐进, 避免急于求成、一步到位、做“夹生饭”的现象.一般说来, 学生对某一预习方法的掌握要经过“经历、感悟、领会”三个阶段, 相应地对预习方法的指导就应由浅入深、逐步提高.以对最常见的预习方法———“阅读”的指导为例, 在开始阶段 (了解性阅读) , 可重点指导阅读的范围、耗时、方式和阅读效果检查的反馈方法, 着力解决“如何快速、准确地了解阅读材料的核心观点”;第二阶段 (理解性阅读) , 可将指导重心转移到教学涉及的各种探究方法上, 重点解决“支撑核心观点的论据有哪些?属于何种性质?还有类似的证据吗?”;第三阶段 (批判性阅读) , 可重点指导学生如何去评价论点、论据和认证过程的可靠性和可信度, 着力解决“材料中的论点有反证吗?其中的论证全面、可靠吗?有其他的论证角度与途径吗?哪种论证更快捷、更可信?这一观点会引发其他话题吗?”

预习方法指导在预习设计中可以显性体现, 也可隐性体现.通常在“经历、感悟”阶段以隐性体现为主, 可以通过预习提纲、反馈问题的设置, 引导学生经历预习方法的操作, 关注其中的关键性要素, 从整体和细节两方面去感悟方法应用的流程与要诀;在“领会”阶段可对预习方法进行概括和总结, 并设置相应的文字、表格等来进行显性的表述, 以期让学生对预习方法获得全面、清晰而较深刻的认识.

四、结束语

浅谈初中英语预习任务设计 篇2

【关键词】初中英语 预习任务 设计

课改中明确指出,一定要加强学生自主学习以及预习的能力,从而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而在实际的工作中,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均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必须掌握好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样才能够在设计预习任务的时候做到有的放矢。那么下面我们就根据相关教育工作者多年的工作经验,来具体的讨论一下这方面的问题。

一、要注意的问题

1.教师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预习技巧。采取的措施可以是集中指导,必要的情况下也可以对预习能力差的同学进行一对一的指导。而方法主要有朗读、跟读,翻阅资料等。

2.必须要有具体的预习计划,这样才能够在预习的过程当中做到有的放矢。

3.教师要教会学生运用多种方式来进行预习,比如利用多媒体技术、查阅书刊等。

4.学生要明确一点,就是不要将预习任务和课堂任务混为一谈。且不能因为预习任务而耽误了课堂的学习任务。而且也不能和课堂的教学任务发生冲突,否则会对教学质量产生不好的影响,而更为严重的是,会让学生对英语学习逐渐的失去热情。

二、英语预习任务设计的方案

1.要调动学生的预习兴趣。在现如今的每一堂初中英语教学中,都必有一个中心话题,教师可以根据这些话题来安排相应的教学情境,以此让学生对学习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想要让学生尽快的理解当堂课所学的英语内容,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他们理解有关英语的文化背景。而对于中国的初中生来讲,西方文化多少带有很强的陌生感,但是却充满了好奇。于是学生在这样一种状态下,就会对预习任务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还能让学生多了解一些国外文化。下面我们举个例子来说明一下,在讲到“what time do you go to school”这个话题的时候,教师可以从西方人在生活方式上与中国人的不同之处作为出发点,来给学生这么安排预习任务:What time do you usually take a shower?Do We have other differences?

教师在设计了以上有关英语文化的预习任务之后,就会对任务充满兴趣,从而能够让他们主动的利用各种查询手段来做好教师留给他们的预习任务,并在此期间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如此以来,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还增强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2.教师要设计与基础知识相关的预习任务。加强听说读写的能力是学习英语的最基本要求。教师在教学期间,之所以会有英语差生的存在,主因在于这些学生无法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等时间长了,就产生了自抱自弃的念头。所以,教师在设计预习任务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差生的学习情况,来单独的为他们设计预习任务。并且要把侧重点放在基础性的知识上,这样就可以帮助他们一步步的提高英语成绩。

例如,教师在对差生安排词汇预习的时候,可以采取如下的设计方案:(1)通过录音,来学发音。(2)了解此行。(3)让学生了解每个单词具体出现在英语课文中的什么部分。(4)让学生试着用某一个词汇来完成造句。

这样,学生就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相应的完成教师所列出了预习计划,然后带到课堂上,和同学进行交流。如此一来,就会让英语较差的学生也能够依靠自己的努力去做完一项预习任务,同时在课堂上和其他学生也有了共同语言,从而让他们充分的感受到了自己仍然是课堂中的一员,这无疑会让他们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英语的学习当中,为他们今后提高英语成绩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3.设计挖掘性学习任务。教师在设计预习任务的时候,不能把预习内容安排的太难,否则学生会因为无法完成高难度的习题而产生厌学的心理。但又不能太容易,否则就失去了预习的价值。所以教师在进行预习任务设计的时候,一定要掌握好“度”。最好在设计结构上具有由易到难的特点。例如教师可以安排这样的教学任务:列出如下两个句子,(1)Look!Peters father is reading a newspaper。(2)Its8:00now.We are having English。然后让学生做好预习,之后再在课堂上问学生是否已经掌握好了这两个句子的意思,而且是否在结构上具有共同点。并试着让学生写出在结构上类似的句子。要是有些学生无法写出来,就让他们从教材上去试图寻找类似的句子。这样由易到难的预习任务,并没有固定的答案,目的只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好进行时态的用法,以及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结束语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能够了解到,若想提高初中英语预习任务的设计水平,就一定要调动学生的预习兴趣、设计与基础知识相关的预习任务,并且还要设计挖掘性的学习任务。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相关工作者要积极努力,认真探索,争取制定出更为完善的方案,从而让我国的初中英语预习任务的设计水平迈向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强锐.浅谈初中英语预习任务设计[J].英语教师,2015,15:131-132+144.

[2]范玉明,岑张潮.初中英语课前预习任务有效设计的尝试[J].中学生英语(初中版),2014,14:57-58.

浅谈初中英语预习任务设计 篇3

学生预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除了教师在课堂内进行学习策略指导以外, 课堂外的科学有效引导也非常重要。由于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家庭, 父母的学识、学习环境有很大的差别, 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要在课堂以外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 可以采用为学生设计预习任务单的方式。而预习任务单中的任务设计是否科学、吸引学生、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是学生有效预习的先决条件。笔者在下文中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谈谈预习任务单中的预习任务设计。

一、设计有关文化背景知识的预习任务, 调动学生预习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我们现在使用的鲁教版初中英语课本, 每个单元都有一个中心话题, 围绕这些中心话题又设置了丰富多彩的语言情景。若要使学生在这些丰富多彩的语言情景中充分体验和理解语言, 就要理解相关语言话题的文化背景知识。而对学生来说西方文化背景知识是陌生又新鲜的, 这样的预习任务设计能引起他们的兴趣, 又能帮助他们培养跨文化意识。比如初中一年级学生在学习有关“week”的话题时, 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预习任务:

In western countries, which day is the first day in a week?Why?

又比如, 在学习What time do you go to school?这一单元话题时, 针对东西方人们在生活习惯方面的差异, 设计这样的预习任务:

What time do you usually take a shower?What time do people in western countries usually take a shower?Do we have other differences?Try t o find them.

这些有关文化背景的预习任务设计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促使他们积极查阅资料来完成任务, 让学生体会中西方文化的不同。这样既调动了他们预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又能充分利用网络信息、书报杂志等作为课本学习内容的补充。

二、设计有关基础知识性的预习任务, 帮助学生理解课堂知识

语言的运用不外乎听、说、读、写等方面的技能及这些技能的综合运用。在教学中, 初中学生英语出现落后的现象, 主要是课堂上学生跟不上教师和其他学生的思路和进度造成的, 久而久之, 也就自我放弃了。因此, 预习任务的设计更要充分考虑到这部分学生。对于他们, 在设计预习任务时要侧重于基础性知识的预习, 帮助学生扫清单词、短语的障碍。

比如, 对于重点词汇的预习任务设置, 可以从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 听录音, 模仿发音。

2. 了解词性。

3. 单词的出处。单词出自课本的哪一部分?哪个例句?

4. 你能尝试用这个词写一个短语或者句子吗?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 完成1~3小题, 或者1~4小题, 课上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这样的任务设计, 比较能兼顾不同英语学习能力的学生, 让英语基础弱的学生也能独立完成一定的预习任务。而预习任务的完成又能帮助他们在英语课堂上的小组活动中“有话可说, 有内容可展示”, 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而这种自信心和成就感又能促进学生更进一步的自主学习。

三、设计探究性学习任务, 挖掘预习的深度和广度

探究性学习指学生在学科领域内或现实生活情境中选取某个问题作为突破点, 通过质疑、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分析研讨, 解决问题;表达与交流等探究学习活动, 获得知识, 激发情趣, 掌握程序与方法。它强调的是自主性、实践性、过程性、开放性 (孙志璞等2006) 。

预习任务单中的预习任务设计不能太难, 太难会不利于培养学生失去预习的兴趣, 又不能太易, 太易又会使去预习的意义, 所以设计一个不论学生英语水平高低都能尝试实践的探究性任务单是非常有必要的。探究性的学习任务可以包括课本阅读信息的探究、语法知识探究等。比如, 在学习现在进行时态时, 教师可以在预习任务单中设计以下探究任务:

1. Some boys are playing basketball in the play-ground now.

2. Look!Peter’s father is reading a newspaper.

3. It’s 8:00 now.We are having English.

学生们, 你能理解以上三个句子的意思吗?

它们在意思上有什么共同点?

结构上呢?

再次朗读以上句子, 你还有什么发现?

你能尝试写几个这样的句子吗?

如果不能, 就尝试从课本中找出几个这样的句子吧!

以上预习任务的设计, 问题由易到难, 答案比较开放, 引导学生对现在进行时态的特点加以思考,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设计富有创意性的预习任务, 体现英语学习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外语教育主张在语境中体验和理解语言, 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为学生创造在真实语境中使用语言的机会。在课堂英语教学中, 教师很难为学生设计真实的语境, 但教师可以借助创意性的预习任务, 让预习任务延伸到课堂的学习任务中来。同时, 设计与课堂学习内容相关的创意性预习任务, 会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展示自身的综合素养, 也体现了英语学习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征。例如, 在设计Unit 2 I’d like some noodles.Section B (鲁教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 的预习任务时, 可以进行这样的尝试:

同学们, 你们喜欢中国的传统食物吗?如果你有这样一个饭馆, 你要给顾客提供哪些菜品?用你所掌握的词汇, 发挥你的创意, 为外国顾客设计一份英文菜单吧。

要求:菜单美观大方, 内容充实, 一目了然。

这项预习任务与课堂教学中的两个学习任务有关:一是掌握有关食物的词汇;二是完成有关“点餐”的听力练习。学生在完成这项任务的过程中, 会使用很多有关食物的词汇, 同时结合生活实际, 从customer变化角色为restaurant boss, 为课本中有关telephone ordering的听力练习做了一定的铺垫;课堂上学生会在介绍自己菜单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对话练习, 有助于学生顺利完成听力练习。同时, 学生还在这项预习任务中展示了自己的管理能力、交际能力和艺术修养。

五、初中英语预习任务设计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预习之前要对学生进行预习方法指导, 让学生知道怎样预习。可以在课堂上进行集中指导, 还可以根据不学生生的特点进行个别指导, 也可以在任务单中明确提出预习方法, 如:听录音、跟读、朗读、使用英语学习网站、查阅资料等。

2. 预习任务一定要明确、具体, 切记笼统、模糊不清。学生只有带着明确的问题, 才会认真预习并积极思考。

3. 预习任务的设计要有层次性、有梯度, 满足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要求。

4.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完成预习任务的过程中合理利用网络、英文报刊等资源。

5.课堂上的活动任务是在预习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入, 预习任务不能代替课堂上的学习任务, 也不要和课堂上的学习任务重复;否则, 学生会对课堂活动失去兴趣。

6. 教师要注意对预习任务的检查。可以以小组交流、分享的形式, 也可以在课堂活动中设计“预习展示”环节, 及时发现学生在预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评价, 让学生进行思想碰撞、体会自主学习的乐趣。

总之, 预习任务单中预习任务的设计对学生预习的方法和效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需要教师全面思考, 用心设计, 及时评价, 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更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完成学习任务。

摘要:预习既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体现形式之一, 又能为新知识的学习扫清障碍, 提高学习质量, 增强自主意识。那么如何使学生在课堂外进行有效的预习呢?教师根据教学实践, 为学生设计承载预习任务的预习任务单不失为一个操作相对简单、有效的方式。预习任务设计是否科学、吸引学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是学生能否实现有效预习的先决条件。

关键词:初中英语,预习任务单,预习任务

参考文献

教育部.2011.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金玉.2014.初中英语学习中的预习方法[J].教育教学论坛, (7) :235.

低年级语文“任务预习”法尝试探析 篇4

关键词:“任务预习”法,提出,措施

一、“任务预习”法的提出

依据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的“任务教学法”, 本人提出了以实用主义作为教育理论基础的“学生为中心, 预习为任务”的教学模式。“任务预习”法的主要内容就是通过教师明确地布置预习内容、指导预习程序、验收预习结果进行小学低年级的语文预习工作。在这个预习程序之中, 学生是预习的主动方, 但是由于年龄较小, 自主探索的能力有限, 教师必须对预习方式、方法、程序进行全面的“任务布置”。通过这种任务布置开展预习活动, 保证学生活动在“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方式之中转向“以学生探索为主导”的教学方面。教学应引导学生在各种活动中预习, 课堂教学中始终围绕既定的预习任务展开, 使每节课目的明确、内容实在、效果最佳。

二、“任务预习”法的开展措施

1. 内容布置

教师对预习内容的布置应该以详细为主, 为了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 内容布置应该遵循这样几条原则: (1) 以形象化的内容布置为主。预习的内容应该以形象记忆为主。例如:在课文分析的任务布置方面, 教师可以进行形象操作的预习任务布置。如《乌鸦喝水》这节课, 在课前的预习内容布置上, 教师要遵循学生形象思维的优势特点, 布置按照课文内容, 做“乌鸦喝水”的相关实验, 通过实验操作, 使得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更为深刻的印象, 更深刻的了解。 (2) 布置详细的预习任务。在预习内容的布置方面, 一定要尽可能地对内容进行详细的说明。

2. 良好的习惯培养

为了在预习过程中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任务预习法强调在预习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共同合作的平台, 这样自然会收到显著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安排家庭住址比较近的同学形成预习小组, 在小组内共同完成预习任务。这样一方面, 低年级学生的依赖心理能够有所寄托, 只不过是依赖的对象从老师家长转变为了学习群体, 这种转变对学生最终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有重要的过渡作用。另一方面, 在小组内完成任务, 学生能够更自由地畅所欲言, 也能够听取更多的预习意见, 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了, 形成了良好的交际习惯和交际心态。在完成任务以及展示成果的过程中, 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 并且逐渐将兴趣转化成稳定的学习动机, 使他们树立自信心, 勇于克服困难, 乐于与他人合作, 积极参与任务活动, 形成积极向上的品格。

三、先进的学法指导

“任务预习法”实施的过程中教师主要是方法上的指导, 还可结合实际应用作一些启发性的提问, 使学生知道从哪里入手做, 以及从哪些方面可以作些变化。这一阶段的关键是教师引而不发, 充分调动学生的操作欲望和好奇心。而在学生有一定预习能力之后, 在接下来的预习指导过程中, 教师的指导应该以学生具体操作为主。在教师引导后, 很多学生已经跃跃欲试了。这时候, 教师应留给学生充足的操作时间, 让学生大胆去试, 使他们在使用中体会、感受和领悟。这期间, 学生会遇到一些问题。对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 可由教师统一示范, 集体解决;对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可作单独辅导。同时, 教师的指导应该越来越简单, 这样能够逐步使得学生养成“领会预习提示, 紧扣训练重点”的学习习惯。小学语文每册教材都有一个有机联系的知识体系, 每个单元都根据知识体系知识点分布安排了训练重点, 每个单元的每篇课文又依据训练重点循序渐进地分解重点, 安排训练。教师应该逐步培养学生能够根据教材的提示, 自己设计预习内容, 并将设计好的预习内容提交给教师, 通过教师的评价做出完善的修改, 并通过这一程序逐步形成独立预习的能力, 使得学生在步入中、高年级之后学习更为轻松。

综上所述, 预习是教师讲课前学生 (在课外或课内) 先行自学的一个阶段, 而低年级预习能力的养成是“训练自学能力最主要的阶段”。“任务预习法”其最大的好处是能逐步地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 有效地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激发学习动机。在这一过程中, 首先应该有指导性的全面布置预习任务;其次应该重视学生预习能力的培养;最后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先进的学法指导, 并且提出具体要求, 保证学生按照教师的规定有序地进入自学状态。

参考文献

[1]金万里.小学课文预习教学中的“三读法”[J].文教资料, 2010 (4) .

预习任务 篇5

一、课前预习是教学的基础

课前预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方式。学生在课前预习中可以通过查阅书籍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能在一定程度上区别出重难点, 在教师的课堂讲解上不会遇到稍微复杂一点的内容便听得云里雾里。课前预习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条正确思路, 解答问题显得脉络清晰, 有条不紊。所以, 课前预习对于教学很有帮助, 为教师授课和学生掌握知识奠定了基础。

(一) 课前预习可以建立学生的自信心

很多学生不重视课前预习, 认为课前预习无关紧要。老师在课堂上会把每一个知识难点、重点勾画出来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 学生觉得老师帮自己归纳总结好了知识点, 就不必浪费时间去做课前预习了。每个人都有惰性, 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给了校园生活, 在这样的环境下想法比较无忧无虑, 更是难以控制自身的惰性。自然而然, 学生很少会想着要去花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的时间进行课前预习。学生在上课前做了课前预习, 对教师的讲课内容就有了方向感, 听讲的时候会比较专注, 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也能及时作出反应, 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并给出合理的分析, 而且能建立起对学习的自信心。

(二) 课前预习可以加强学生的知识记忆

在学习过程中, 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教师的讲解后会掌握到新知识, 但常常在一段时间不触及这方面的知识后就忘得一干二净。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通常一次性过, 很少会在耳边不断徘徊深入脑海。人的记忆是有筛选功能的, 对于一些没有深刻影响的事物, 一段时间的不接触后会选择遗忘。当然, 人的记忆也会有被唤醒的时刻, 但这个概率是微乎其微的, 所以不能指望这个会不会出现又或者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出现的时刻。为了能更好地掌握知识, 对知识的记忆能长时间持续, 不至于学完就忘, 课前预习就必须提上日程。学生在课前预习中可以把生疏的字词自行查阅理解, 阅读一下内容, 体会当中想要表明的意思, 把重要的知识点用笔标记出来, 最后尝试解答相关的习题 (陈娟2009) 。

二、任务单模式英语教学的意义

任务单模式英语教学是英语教育中积极提倡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师列出一个任务单, 引导学生有方向性地完成学习任务, 是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好办法。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很大改善, 大部分孩子受到的关怀和宠爱只增不减, 有些家长甚至对孩子过分溺爱, 造成了很多孩子对家庭产生依赖性, 离开了家人的帮助就不知道怎样处理事情。任务单模式英语教学的出现, 则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会自主学习的机会, 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性格。

(一) 任务单模式英语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每个人与生俱来都是独一无二的, 就算是双胞胎也会有属于各自的特别之处。每个人都应该有自主的独立意识, 可以学习他人的优点和过人之处, 但绝不能随意地盲目跟从。在任务单模式英语教学中, 教师给出任务和步骤, 学生在教师给出的任务步骤中有条理地逐步解决问题寻找答案。学生在这个过程中, 依靠自己的努力和同学之间的合作去理解“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这种学习方式得到的不仅仅是一个结果, 收获的更是过程中无意识的完善自我学习能力, 激发学生对事物探索的思维, 促进学生独立思考的形成。学生在做任务时, 难免会遇到不懂的地方而阻碍下一步的进行, 为了能顺利完成任务就需要解决眼前的困难。解决困难就是学生锻炼学习能力的关键时刻, 学生解决好眼前的难题就会获得喜悦感和成就感。

(二) 任务单模式英语教学促进了学生的团队合作

教师教学中有时候会以小组形式布置任务单, 需要小组成员分工明确, 合作完成。不是每一件事情都可以由一个人去完成的, 有些事情需要集合大家的专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 有些人想法很好但欠缺行动力, 有些人执行能力很强但又少了点创新, 所以这个时候合作就显得十分重要。团队合作是个人和集体的磨合。在团队合作中, 个人仍然需要保持自己的见解, 不能因为身处集体中就人云亦云。如果每个人都想着个人利益应该完全服从于集体利益, 那么事情就会一团糟。但是, 个人想法也不能太固执, 应该和小组成员的想法互相协调, 选取一个合适的方案。任务单模式英语教学, 让学生在团队中互相磨合, 使得学生的思考得以提升, 不必局限于自己的主观世界, 不以自我为中心, 懂得如何与他人相处合作。

三、课前预习让任务单模式英语教学更见成效

任务单模式英语教学以教师列出任务单的模式让学生自主完成, 提高了学习能力, 也促进了团队合作。而课前预习则是教学的基础, 能建立学生的自信心。在实行任务单模式英语教学时, 结合课前预习是一种优秀的教学模式。课前预习后再做任务单, 让学生寻找问题答案时更有把握, 能调动学生对任务单模式英语教学的积极性。

(一) 课前预习调动学生对任务单模式英语教学的积极性

很多学生对英语不感兴趣是因为学习英语时没有成就感, 甚至存在一种挫败感。课前预习可以让学生对所要学习的知识进行适当了解, 在做任务单前可以先把不懂的单词理明白, 小组讨论时就省去了这个简单的环节, 直接有针对性地解决重点问题。有些学生没有做课前预习就去做任务单, 往往会因为遇到不理解的单词就丧失了继续探讨下去的动力, 于是就选择放弃或者敷衍了事。在做任务单前, 做课前预习是非常有必要的, 学生对任务单内容有过自己的理解后再行动则会得心应手, 并且会愿意去做这件事情。学生能从一件事情中获得成就感, 就会很热衷去完成。

(二) 课前预习使学生完成有质量的任务单

学生在做英语任务单的时候, 经常都是做表面工作, 难以提高学习质量 (陈佳园2011) 。比如, 教师布置的任务单是:1.理解“一般现在时”;2.掌握“一般现在时”的用法;3.找出“一般现在时”的例句并参考运用。有些学生看到这样的任务单, 就会很自觉地去翻阅关于“一般现在时”的内容, 然后按任务单的要求逐步完成。在做任务单的过程中, 学生不去深究“一般现在时”是动词时态中的一种, 与之有关的还有“一般过去时”和“一般将来时”等等。做任务单前, 课前预习可以让学生发现“一般现在时”只是多种时态中的一小部分, 在学习“一般现在时”中可以延伸学习相关的时态, 完善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知识面。这样一步步地去发现对知识的掌握会更加有帮助, 便于深刻记忆知识, 任务单也会完成得更有质量。

结束语

任务单模式英语教学使英语教育有了一定的提升空间, 课前预习完善了任务单模式英语教学。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课前预习对于任务单模式英语教学是十分可取的。在教育不断强化的进程中, 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课前预习对任务单模式英语教学至关重要。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时代的不断发展, 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难以满足教学需求。而“任务单模式”可以引导学生有方向性地完成学习任务, 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是当今英语教育十分提倡的一种教学模式。针对任务单模式下, 课前预习对英语教学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课前预习,任务单教学,教学模式,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陈佳园.2011.任务型教学法应用于课前预习的实验研究[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 (人文科学版) , (1) :76-79.

上一篇:运营过程下一篇:集中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