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后评分系统

2024-08-05

预后评分系统(精选九篇)

预后评分系统 篇1

关键词: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严重程度,预后评分系统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 近几年我国乙型肝炎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增加趋势, 其中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为诱发乙型肝炎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 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命安全均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对患者的预后效果进行准确评估, 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 使患者的预后得到改善为目前临床工作者所面临的的难题[1]。本次研究中出于对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严重程度评估的预后评分系统的建立价值进行评价分析的目的, 对我院收治的临床患者展开分组评分, 并对评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收治的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临床患者病例98例作为研究对象, 将其分成存活组与死亡组, 分别为53例和45例。存活组中男32例, 女21例, 年龄19~84 (44.3±13.7) 岁;死亡组中男29例, 女16例, 年龄20~85 (45.5±14.2) 岁。以上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将以上统计的研究对象按照存活情况分成存活组和死亡组, 对两组患者采取预后评分系统展开预后效果评估, 并对评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1.2.2 评分方法

以患者的凝血酶原活动度、血清肌酐、并发感染、肝性脑病、总胆红素、肝脏大小以及胸腹水7项为观察指标, 按照严重程度分别给予1~4分的客观评分, 越严重者评分越高, 而后计算总分[2]。

1.3 统计学处理

研究中相关数据资料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 两组患者预后评分结果均采取 (±s) 表示, 分别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 P<0.05视为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统计存活组患者与死亡组患者上述7项指标的评分结果均存在显著差异 (P<0.05) , 存活组患者总分为8.05±2.14分, 死亡组患者总分为16.89±2.16分, 显然死亡组评分高于存活组 (P<0.05) , 见附表。

3 讨论

肝脏的生理功能相对较为复杂, 其涵盖了解毒、代谢、白蛋白合成以及凝血因子等几方面。尽管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的不同个体间肝功能衰竭相关临床指标的严重程度存在显著差异, 然而各种因素的累加必然对患者的预后及存活时间产生影响[3]。本次研究中建立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严重程度评估的预后评分系统, 该系统通过对凝血酶原活动度、血清肌酐、并发感染、肝性脑病、总胆红素、肝脏大小以及胸腹水这7项指标进行评分来对患者的预后效果进行评估。通过对比发现, 本组存活患者的评分结果明显较死亡患者低, 这一结果充分证实了该预后评分系统的可靠性和敏感性[4]。

综上所述, 预后评分系统的建立符合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的病例生理变化特点, 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能够对患者的预后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估, 方便临床采取有效措施改善患者预后, 延长患者存活期, 值得临床给予关注。

参考文献

[1]王宇明, 张南.从慢加急性肝衰竭共识讨论到肝衰竭定义和分型诊断[J].中华肝脏病杂志, 2008, 16 (17) :404-407.

[2]王英杰.肝衰竭:定义、诊断与治疗[J].中华肝脏病杂志, 2008, 16 (12) :725-727.

[3]周健, 叶俊茂, 王雪丽, 等.三种评价指标在肝衰竭患者人工肝治疗短期预后中的作用[J].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 (电子版) , 2011, 12 (1) :109-110.

《软件系统招标评分标准》 篇2

评分内容

分数

评价内容及说明

得分

商务部分

50分

报价

报价得分:基准值=有效报价平均值下浮3%。报价得分满分40,每高出基准值1%扣1分,每低于基准值1%扣0.5分,计算结果为负值,按零分计。

业绩

近三年承担的类似工程业绩情况提供商用合同案例的中标通知书,3个业绩并有其运行良好的相关证明,得3分。每增加一个项目加1分,最多不超过2分。

付款方式

符合招标文件要求得5分,不符合招标文件要求不得分。

技术部分

50分

一、基本功能

系统总体设计、功能设计、系统集成方案的完整性、规范化

提供成熟供热软件系统应用产品得1份;提供成熟燃气软件系统应用产品得1份;提供完整的一体化设计思路得1分;提供详细的接口设计思路得1分;提供四表合一的采集思路得1分;提供详细的接口方案得1分;提供成熟的数据普查方案得1分;提供完整数据迁移方案得1分;提供完整的营销数据资源管理方案得1分;提供一卡通系统完整整合方案得1分;提供国税多税号收费接口方案得1分;提供成熟的95598系统解决方案得1分;提供成熟的二次开发平台得1分;提供商用大型企业级工作流引擎得1分;提供独立的系统运维平台得1分;提供友好交互平台方案得1分;提供系统可持续扩展方案得1分;提供第三方售电公司方案得1分。

技术先进性和稳定性

使用j2ee技术平台得1分;使用SOA技术架构得1分;总体技术架构成熟度高得1分;

新技术引用

提供微信移动支付等第三方支付方案的得1分;提供网上营业厅办理业务方案的得1分;提供互联网+等其他新技术方案的得1分;

二、工程实施要求

项目组织、人员

项目组织方案、保障方案合理,符合规范要求得2分;基本符合得1分;不符合得0分。

项目人员安排合理,符合规范要求,在本地有常驻项目团队得2分;无项目团队得0分。

时间进度

制定切实可行的总体时间及阶段性时间进度,满足条件得2分,基本满足2分,不满足不得分。

项目合作

与甲方友好合作,项目人员稳定,项目经理组织能力强,有科学的项目实施过程及成果,满足要求得2分,未响应不得分。

三、系统集成、服务、验收测试

保修期满后年服务费率

费率最低得2分,第二得0.5分,其余得0分

软硬件配置方案

软硬件配置方案合理,具备高可靠性,具备先进性及满足规范要求,得2分,基本合理,不具备高可靠性,得0.5不合理得0分

服务响应及支持

服务响应积极,满足规范要求,在新疆有常驻维护团队得2分;基本满足规范要求,在新疆有常驻维护团队得1分;在新疆无常驻维护团队得0分;

验收及测试

验收及测试方案、流程完善合理,符合规范要求,得2分;基本满足得1分;不满足得0分。

培训

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分开发层、维护层、应用层,满足规范要求得3分,基本满足得1-2分,不满足不得分。

培训人数

培训技术人员6人,维护人员5人得2分。

五、应答及方案

解决方案完整性、合理性

标书理解到位且方案完整,得2分;标书理解清楚但方案不完整,得0.5分,方案与本次标书不匹配,得0分;

标书应答与满足度

没有“不满足”/“部分满足”情况,得3分;有一个“不满足”/“部分满足”扣1分

合计得分

END

计算机基础考试自动评分系统研究 篇3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评分策略;自动评分系统

在当今这个时代,随着计算机在社会上的普及,这样在一定的程度上就使计算机的使用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目前在我国计算机教育正在不断的进行普及同时在计算机上进行考试已经被广大高校认同,这样对于考试的难度就会有所提高,同时考试的规模正在不断的扩大,因此,在计算机基础考试中采用自动评分是必然的选择。在对计算机考试中的理论题进行自动的评分是非常很容易的实现,但是对于其中的操作进行自动评分是有着相当大的难度。在各个高校中的计算机基础考试主要有理论选择题、Windows操作题、文字处理Word、电子表格excel、演示文稿PowerPoint和上网题等的考察。

一、计算机基础考试自动评分系统研究背景

计算机基础目前是我国各个高校当中的一门重要公共基础课程,在传统的考试中进行评分存在很大的不足,比如在进行评分的时候没有利用网络的优点,增加了评卷教师的压力,在很多的情况下也没有办法禁止学生作弊。同时在考试的时间上没有办法做到很好的监控。因此对于在各个高校中计算机基础考试和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中进行自动评分,在很大的程度上就可以促使在广大高校计算机考试中实现无纸化,同时也就可以促进我国的高校教育的发展,促进了计算机试题形式的多样性,主要是由单一的试题到目前的自由组合的题库,就可以使在教学中扩展诸多的教学内容,也可以促进教师改变教师方式,改变传统形式的教育观念。在计算机基础考试进行自动评分,这样在一定的程度对于计算机教育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计算机考试中进行无纸化考试在一方面不仅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另一方面还可以让学生对于计算机爱好与兴趣被激发出来,还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二、计算机基础考试自动考试评分系统

1.计算机基础考试自动评分系统开发的特点

在对计算机基础考试自动评分系统中进行开发应该是要选择较为成熟的工业技术的标准,这样才能够使在考试中所涉及到一些操作系统等与进行开发的工具进行连接起来,这样有利于计算机基础考试自动评分的开发。

在计算机基础考试中要是以网络技术为基础的时候开发,技术人员就应该使分布式的处理方法充分的体现出来。

2.计算机基础考试自动评分系统开发模型

在针对于软件的开发,不同的软件开发都是有着不同的模型。因此,要针对不同的题型进行开发适合它所需要的自动评分系统。

3.计算机基础考试自动评分系统设计的原则

(1)实用性原则

在对软件工程进行开发的时候,一般都是要应用到生活当中,因此在开发的时候要考虑到软件在计算机上是否能够应用。

(2)可靠性原则

在软件开发的时候,要保证在断电、死机、恶意攻击的时候应该可以正常的进行处理考试内容,要保证计算机系统中数据的安全性。

(3)安全性原则

在进行软件的开发的时候,技术人员要建立在安全管理机构的体系上,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就会使计算机系统减少受到攻击的次数。

(4)可扩展性原则

技术人员在进行设计软件开发的时候要考虑到将来科技的发展中,对于这个系统是否可以进行扩展与减少。

4.计算机基础考试系统需求的分析

(1)无纸化,在进行考试中的试题要通过计算机系统表现出来。

(2)自动化,主要就是要针对学生进行操作的内容进行收集与自动的评分。

(3)考试时间上的限制,考试的时间一旦达到规定的时间内,系统就会自动的关闭。

(4)网络上的限制,在进行考试的时候要隔离网络。

(5)建立数据库,主要就是把传统上的试题组合成一套存入系统当中。

三、自动评分系统的分析与实现

就自动评分系统来说,主要就是计算机通过把广大考生的答案与正确答案就行对比之后,给出分数。但是针对不同的题型每个考生的答案就会有着诸多的不同,因此要针对这种情况采取不同的策略进行评分。

1.计算机基础考试理论题的评分策略

计算机基础考试中理论题主要就是指选择题这类题型,考生在做完答案之后就会保存到系统当中,这类题都是具有唯一性的,因此,在考试之后只要将他们与标准答案进行匹配就可以了。只有答案与标准一样才能够得到分。

2.计算机基础考试中操作题的评分策略

在这里主要就是要尽最大可能要模拟人工阅卷的方式

(1)文字输入题的评分

文字输入题主要就是对考生在输入中英文、特殊与表达符号的能力的考察,这里只需要把考生的答案与标准的答案进行对比进行给出相应的分数即可。

(2)计算机基础考试中Windows操作题评分

这种类型主要就是有关文件夹与为文件的操作,这个操作一般都会使考生目录中的文件有所改变,因此,这类题的评分就可以通过搜索考生所有的目录即可。

(3)计算机基础考试中Word操作题的评分

在这一类型中主要就是针对其文档进行文字的编辑、排版等操作,考生所做的答案和这道题的标准答案一般都是以.docx的形式在系统中所存在的。在根据其中的不同操作类型给出相应的评分。

(4)计算机基础考试中Excel操作题的评分

这类题主要就是针对工作表格中的一些数据进行处理,最后考生的最终结果会存在.xlsx当中。这一类型的评分标准是与Words文档的处理方式是完全一样的。

(5)计算机基础考试PowerPoint的评分

在这类型题中,主要就是对PowerPoint这部分的操作题进行批阅,但是在进行批阅的时候还应该要判断学生所做的文件是否存在。

四、总结

在计算机基础考试中采用自动阅卷评分是必然的选择,因此,在针对计算机基础考试软件在开发的过程中,技术人员就要针对不同题型的诸多不同的特点来设计出最为适合这类型题的评分系统,这样在很大的程度上就会准确的,快速的评出相应的分数,在一定新的程度上也是可以减少其中人员的使用。因此,在进行自动化评分的时候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可以促进计算机教育发展,在一定的程度上也可以促进我国计算机在各个高校中的普及。

参考文献

[1]丁淑香,徐汀荣.基于COM技术的Office自动评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07.

[2]周凤石.大学计算机系信息技术课程无纸化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苏州大学,2006.

[3]王鑫.计算机基础考试中Office操作题自动阅卷及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

[4]李峤.计算机考试系统自动阅卷的研究与实现[D].东北师范大学,2012.

预后评分系统 篇4

关键词:脑卒中,APACHEⅣ评分,危险因素,预后

脑卒中是由于急性脑循环障碍所导致的脑部功能缺损, 这种缺损可能是局部的, 也有可能是弥散性的, 具有发病率、病死率以及致残率高的特点[1]。脑卒中患者中有3/4的患者遗留残疾, 而且2/5的患者甚至丧失了劳动能力[2]。因此, 对脑卒中患者的病情进行准确评估对于脑卒中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对我院脑卒中患者进行APACHEⅣ评分, 分析评分结果与患者实际死亡情况间的关系, 以评价APACHEⅣ对脑卒中患者病情及病死率预测的准确性,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2年3月—2013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54例, 其中男32例, 年龄38岁~69岁, 平均年龄 (43.43±6.34) 岁, 病程3年~5年;女22例, 年龄35岁~71岁, 平均年龄 (45.83±7.36) 岁, 病程2年~5年。其中存活患者42例, 死亡患者12例, 病死率为22.22% (12/54) 。根据患者APACHEⅣ评分相应项分值和死亡危险性, 对APACHEⅣ评分系统预测的死亡结果与实际记录的死亡结果比较, 确定APACHEⅣ系统对脑卒中患者病情及病死率预测的准确度。

1.2 方法

在患者入院1 d后进行APACHEⅣ评分测试, 评分内容主要包括急性生理学评分 (APS) 、慢性健康状况评分 (CPS) 和年龄因素等项[3]。APS包括体温、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血钠、血糖、尿素以及Glasgow意识评分等[4];慢性健康指数包括心肝肺肾及免疫功能的情况;年龄按小于45岁计0分, 45到54计2分, 55到64计3分, 65到75计5分, 75以上的计6分。APACHEⅣ得分为以上3项分数相加所得总分[5]。通过死亡组和存活组得分比较以及得分与实际死亡情况的相关性, 判断APACHEⅣ系统评价病情的准确性。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预测病死率与实际病死率的相关性用Pearson法进行分析, APACHEⅣ辨析力通过ROC曲线下面积大小检测,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APACHEⅣ得分差异

患者的总体评分分值在8~42分之间, 患者得分的差异项主要有血肌酐水平、年龄、心率以及血压等, 其中存活组得分8~30分, 平均得分为 (13.52±6.68) 分;死亡组得分16~42分, 平均得分为 (26.42±6.48) 分, 死亡组的得分明显高于存活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APACHEⅣ评分与患者实际病死率的关系

当患者APACHEⅣ得分大于30分时, 其预测死亡的准确率最高, 其预测死亡风险率为 (68.93±3.42) %, 实际病死率为60.00%, 预测死亡的准确度为92.54%。同时, 得分升高, 预测死亡危险系数增加, 患者实际病死率也在增高, 预测病死率与实际病死率呈正相关 (r=0.93, P<0.01) 。见表2、图1。

2.3 APACHEⅣ预测病死率的ROC曲线

ROC曲线下面积为0.79 (0.7≤A≤0.9) , 曲线下面积可信区间0.706~0.824, 表明APACHEⅣ评分系统预测脑卒中患者病死率效果良好。见图2。

3讨论

APACHEⅣ评分系统的组成:急性生理分数, 年龄分值, 慢性健康状况分值, 三部分的得分的总和高低与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以及死亡危险度呈正相关[6]。APACHEⅣ于2005年面世, 其资料来源于美国45所医院106个重症监护病房在2002年—2003年间患者的详细资料[7], 样本数据来源的广泛度以及大量的样本保证了该评分系统的代表性[8]。APACHEⅣ继承了前面三个评分系统的优点, 之前的版本对缺失值用默认值代替, 其改为采用最近的记录值, 这样结果更为真实准确。APACHEⅣ还把重症监护前的时间作为一个重要元素, 并用该时间的平方根计算[9]。此外, APACHEⅣ还增加了溶栓、呼吸机应用以及适用的疾病数量等, 对所有病死率方程都做了更新, 修正了住院天数以及机械通气时间的方程[10]。APACHEⅣ评分系统作为危重症评分系统中最新的系统, 能够非特异性地对重症监护患者进行病情评价, 预测重症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患者的住院病死率和ICU住院时间[11]。APACHEⅣ的功能并不局限于客观地评价危重症患者所面临的死亡及严重并发症情况, 还被运用于治疗措施的评价、资源的合理利用、质量的良好控制、ICU周转和使用率的提高、医疗费用的合理计算、病愈后生活质量的改善、残疾状况预测、减少医疗和护理工作量、医院和科室的管理以及领导决策等方面。APACHEⅣ评分系统根据患者各项得分的高低来对其病情及预后情况进行预测, 现代社会生活压力高、节奏快, 脑部功能的损害尤其是脑卒中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 脑卒中是现代三大致死病因之一[12], 对于脑卒中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可以为该病的预防与治疗提供临床依据。APACHEⅣ评分系统用于危重症患者的预测评估作用国内外已有不少研究, 但国内APACHEⅣ评分系统在脑卒中患者方面的应用研究并不多。

本研究结果表明, 试验中死亡患者血肌酐水平、年龄、心率以及血压等因素方面的得分均明显高于存活患者, 说明脑卒中患者最重要的致病因素有血肌酐水平、年龄、心率以及血压等。同时, 随着APACHEⅣ得分的升高, 患者实际病死率增加, 并且APACHEⅣ评分系统对病死率预测的准确度也升高。预测的死亡危险度与患者的实际病死率呈正相关, ROC曲线下面积说明该评分预测死亡情况及病情情况的辨析力良好。但由于本研究样本量偏小, 且来自美国的APACHEⅣ评分系统在东方国家患者上的适用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 本研究报道了APACHEⅣ评分对脑卒中患者病情以及死亡方面的预测结果, 发现患者的实际病死率与APACHEⅣ评分系统的得分和预测死亡危险度呈正相关, 说明APACHEⅣ评分系统在脑卒中评估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Su YY, Li X, Li SJ, et al.Predicting hospital mortality using APACHE II scores in neurocritically ill patients:a prospective study[J].Neurol, 2009, 256 (9) :1427-1433.

[2]王蕊, 张颖, 张新宁.急性脑卒中APACHEⅡ评分的应用价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 19 (6) :686-687.

[3]宛丰.APACHEⅡ评分在脑卒中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0, 17 (4) :238-239.

[4]Burkmar JA, Iyengar R.Utility of the APACHEⅣ, PPI, and combined APACHE IV with PPI for predicting overall and disease-specific ICU and ACU mortality[J].Am J Hosp Palliat Care, 2011, 28 (5) :321-327.

[5]Brinkman S, Bakhshi-Raiez F, Abu-Hanna A, et al.External validation of 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IV in Dutch intensive care units and comparison with 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II and Simplified Acute Physiology Score II[J].J Crit Care, 2011, 26 (1) :105-108.

[6]李秋宇, 朱明.重症脑卒中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结合APACHEⅡ评分相关性判断患者预后[J].吉林医学, 2013, 34 (29) :5994-5996.

[7]道培, 闫福岭, 徐海清, 等.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单核细胞HLA-DR的表达变化与病情及感染的关系[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2, 22 (14) :2998-3001.

[8]臧丽丽, 张旋, 刘桂霞.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的原因分析和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 2011, 8 (20) :250-251.

[9]姚业轩.脑卒中患者住院期间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J].安徽医学, 2013, 34 (7) :956-957.

[10]Keegan MT, Gajic O, Afessa B.Comparison of APACHEⅢ, APACHEⅣ, SAPS 3, and MPM0III and influence of resuscitation status on model performance[J].Chest, 2012, 142 (4) :851-858.

[11]王强, 马剡芳, 左鹰, 等.预防性抗生素应用对重症脑卒中急性期感染和预后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2, 18 (5) :444-447.

呼吸衰竭患者不同预后评分的比较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2012年3月入住本院呼吸内科、ICU及急诊科的呼吸衰竭患者共138例, 其中男74例, 女64例, 年龄21~86岁, 平均 (59.3±17.2) 岁。原发病方面:重症肺部感染41例,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37例, 弥漫性实质性肺疾病16例, 充血性心力衰竭及急性冠脉综合征13例, 神经肌肉疾病10例, 心肺复苏术后11例, 外科术后6例, 其他4例。

1.2 方法

用统一设计的病例观察表收集患者资料, 包括基本情况以及既往健康状况以及评分所需各项生理指标 (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气分析、意识状态、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情况、机械通气情况等) , 各项指标均采集以入住病房或急诊科后第1个24 h内最高或最低值 (评分最高值) ;按照APACHEⅡ、APACHEⅢ、SAPSⅡ评分标准进行评分。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均用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计算不同评分灵敏度、特异度等指标, 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 (Receiver Operating Curve, ROC) , 计算其曲线下面积,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性别间各预后评分比较

入院后30 d存活者79例 (57.25%) , 死亡者59例 (42.75%) , 其中不同性别的患者病死率、ICU住院天数及预后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存活组和死亡组预后评分的比较

根据入院后30 d病死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 比较其预后评分, 死亡组的APACHEⅡ、APACHEⅢ、SAPSⅡ评分均明显高于存活组, 同时ICU住院天数明显短于生存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 见表2。

2.3 不同系统评估能力的比较

根据各评分系统对患者入院30 d预后的判别情况, 计算其敏感度、特异度及受试者工作曲线 (ROC) 曲线下面积 (AUC) , 可见三个系统均可较理想地判别患者预后, 其中SAPSⅡ敏感度最高, 三种评分受试者工作曲线的曲线下面积均在0.8以上, 见表3。

3 讨论

呼吸衰竭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 以致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 导致缺氧伴 (或不伴) 二氧化碳潴留, 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呼吸衰竭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通过对其预后进行评估, 预测其死亡风险性, 积极采取适当干预措施, 对降低患者病死率有重要意义[5]。

APACHE系统仍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评估工具, 最早由Knaus等[6]提出, APACHEⅡ评分由12个生理学指标、年龄及既往健康状况评估等构成, 分值与预后相关性好, 可应用至多种疾病。研究表明, APACHEⅡ分值每增加5分, 病死率显著增加, APACHEⅡ评分0~4分时, 病死率为l%, 5~9分时, 病死率显著上升至39%, 30~40分, 病死率达73%, 而35分以上时病死率高达84%[6]。国内外的许多研究多表明, APACHEⅡ可有效预计危重患者预后情况, 但在低分值段患者易高估病死率[7,8,9,10,11,12]。近期研究表明, 入住ICU伴有呼吸衰竭的COPD患者中, ICU死亡率可达20.83%, APACHEⅡ评分可较好反映患者预后, 包括ICU内病死率及远期预后[13,14]。本研究中死亡组评分 (26.99±8.14) 分明显高于存活组的 (17.17±6.44) 分, 敏感度为0.7137, 特异度为0.7840, ROC曲线下面积0.8146, 提示该评分对呼吸衰竭患者的预后区分良好, 与国内外研究结果一致。

为了更加准确地评估预后, 基于涉及全美40家医疗中心17 440例患者的研究, Knaus等[6]于1991年提出了APACHEⅢ评分系统, 与APACHEⅡ相比, 急性生理学参数增加了24 h尿量、尿素氮、白蛋白、总胆红素、血糖等5项指标, 用更科学的APACHEⅢ酸碱评分 (由p H值和Pa CO2共同决定) 及APACHEⅢ神经学评分代替了动脉血p H值及格拉斯高昏迷评分;所用评分均以入院后24 h内最差值计算[15]。研究表明该评分与APACHEⅡ相关性良好, 且并未高估低危患者的病死率;有报道认为APACHEⅢ更适用于内科危重患者, 曲线下面积可达0.868 (0.854-0.880) , 优于SAPS3及MPM0Ⅲ, 但三者拟合度均较差, 且引入患者是否接受复苏, 并未能改善APACHEⅢ预测能力[16,17]。近期一项纳入3931例因心肺复苏后入住ICU患者的研究表明, APACHEⅢ评分可较好预测患者生存情况, 曲线下面积为0.71 (0.61-0.80) , 但略逊于院外心脏骤停评分 (OHCA评分) [18]。在呼吸衰竭患者中, APACHEⅢ和APACHEⅡ评分分值均可很好地预测患者预后, 前者区分能力优于后者 (0.7462 vs 0.6856) [19]。Paul等[20]研究了APACHEⅢ评分在澳大利亚及新西兰地区的评估效能, 纳入5 585 852入住ICU患者, 总体病死率12.6%, 该评分预测病死率为14.5%, 尽管随时间推移, 该评分在澳洲患者预后评估上的区分度保持稳定, 但其余各项指标呈下降趋势, 因而提示该地区需要对数据模型进行更新。本研究中, 死亡组APACHEⅢ评分 (93.67±26.87) 分明显高于存活组的 (58.70±19.91) 分, 特异度为三种评分中最高, 敏感度稍逊于APACHEⅡ, 且AUC高于APACHEⅡ。

简化的急性生理学评分 (SAPS) 系统于1984年由Le Gall等[21]提出, 该评分系统以APACHEⅡ为基础, 去掉了慢性健康评分, 由生理学评分、年龄、机械通气等三部分组成, 各项参数权重由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产生, 区分度良好, 但可高估病死率;多数研究肯定了该评分对预后判别区分的能力, ROCAUC可达0.76, 但或可高估患者病死率[16,22]。在一项涉及有机磷中毒患者预后的研究中显示, SAPSⅡ评分系统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可达86.2%、77.5%和79.4%, 曲线下面积0.852, 与APACHEⅡ相当, 但略逊于SOFA评分[23]。在预测呼吸衰竭患者脱机拔管成功率方面, 高SAPSⅡ评分与低氧血症、高龄、高血清肌酐水平等均提示拔管失败可能性较大, 其中SAPSⅡ评分预测能力最佳, 其曲线下面积可达0.725[24]。在本研究中, 死亡组 (58.12±17.46) 分明显高于存活组的 (34.03±12.87) 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敏感度最高, 但特异度稍差, AUC高于前两者, 可很好地评估患者预后情况, 与国内外报道一致。此外, 作为评估预后的工具, 具有较高敏感度的评分可更早期地识别预后不佳的患者, 相对于特异度而言, 敏感度应该更为医师重视。

综上所述, 尽管重症医学及呼吸支持技术不断发展, 呼吸衰竭患者的预后仍不容乐观, 对于重症患者早期进行预后评估可有效地指导临床治疗决策, 合理安排医疗资源, 应逐渐被临床医师所重视。笔者的研究显示, 目前三种评分系统可理想地判别患者预后, 预后不佳者分值明显高于存活者, SAPSⅡ敏感度优于其他两者, APACHEⅢ特异度最高, 三个评分的区分度均较为理想。随着人们对呼吸衰竭治疗的日臻成熟, 应开发建立一套符合我国患者实际情况的预后评估系统, 用以更好地指导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

摘要:目的:试图比较现行三种预后评分对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判别能力;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3月入住本院符合呼吸衰竭诊断标准的138例患者, 应用三种不同评分 (APACHEⅡ, APACHEⅢ和SAPSⅡ) 评估其预后情况, 根据入院30 d存活情况比较不同评分的预测能力。结果:死亡组患者三种评分分值均明显高于存活组, 同时ICU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存活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其中SAPSⅡ敏感度最高, 三种评分受试者工作曲线的曲线下面积均在0.8以上。结论:现行三种评分均可较好地预测呼吸衰竭患者的预后, 值得临床推广。

预后评分系统 篇6

关键词:危重评分,急性肾功能衰竭,预后,判断

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属临床常见危急重症之一[1]。ARF患者肾小球滤过率可降至正常值的50% 以下,由此引发血肌酐、尿素氮等氮质分解代谢产物增加,导致尿量减少甚至无尿,继而引发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严重者可出现急性尿毒症[2]。因此,早期判断患者预后,是明确病情状态、延缓症状恶化的重要基础。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 II)、简化急性生理评分(SAPS II)及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SOFA)在各类危重病患者预后评估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但目前关于上述评分预测ARF患者预后价值的研究较为缺乏[3]。为此,本研究选取我院2013 年5 月—2015 年5 月收治的129 例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 年5 月—2015 年5 月收治的129例ARF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129 例患者中,男83 例,女46 例,年龄18~87 岁,平均(51.25±16.39)岁,ARF病因:感染36 例(27.9%),心血管疾病16 例(12.4%),肠梗阻15 例(11.6%),创伤18 例(14.0%),药物或食物中毒9 例(7.0%),其他35 例(27.1%)。所有患者均参照急性透析质量倡议(ADQI)RIFLE标准确诊ARF[4],并排除确诊时间至入组时间≥ 24 h者。

1.2 研究方法

患者均于确诊后24 h内行APACHE II评分、SAPS II评分及SOFA评分。 1)APACHE II评分总分0~71 分,包括体温、血压、脉搏、呼吸、动脉血p H值等急性生理评分,每项分值0~4 分;慢性健康状况0~6 分、年龄0~6 分、风险系数(合并疾病)2~5 分。2)SAPS II评分包括年龄、心率、收缩压、体温、氧合指数、尿量等指标,各项指标评分0~26 分,得分越高则患者状态越差。3)SOFA评分[5]包括呼吸系统、凝血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肝脏、肾脏状态评估,每项得分0~4 分,得分越高则患者状态越差。

按照患者实际预后,将其分为存活组与病死组,比较2 组患者确诊后24 h内APACHE II、SAPS II、SOFA评分差异,并描绘不同危重评分对病死判别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分析其对ARF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6]。

参照文献[7] 方法,计算APACHE II评价患者病死危险性(R):ln[R/(1-R)]=-3.517 + APACHE II评分 ×0.146 + 0.603(若患者非急诊手术,此项为0)+病种风险系数(主要住院病种得分),R ≥ 0.5 为高病死几率,R < 0.5 为高存活几率。

1.3 统计学分析

对本临床研究的所有数据采用SPSS18.0 进行分析,描绘出三种不同危重评分判断患者预后的ROC,计算曲线下面积,并比较不同危重评分曲线下面积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以P < 0.05 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存活组与病死组患者危重评分及ROC曲线比较

129 例患者中,存活43 例,病死86 例,病死率66.7%。 存活组APACHE II、SAPS II评分显著低于病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 组患者SOF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如图1 及表2 所示,APACHE II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0.871,显著高于SAPS II评分(0.739)和SOFA评分(0.588)的曲线下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SAPS II评分与SOFA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2.2 APACHE II评分与病死率、死亡风险的关系

患者R值均≥ 0.5,均具有较高病死风险。随着患者APACHE II评分的增加,其病死率、R值均呈上升趋势。见表3。

(±s)

注: 与APACHE II评分6~16 分比较,aP < 0.05 ; 与APACHE II评分17~26 分比较,bP < 0.05 ;与APACHE II评分27~36 分比较,cP < 0.05。

3 讨论

ARF是院内常见危重急症,尽管近年来医护质量不断提高、治疗技术不断成熟,ARF患者病死率仍为50%~80%[8],本研究患者病死率亦高达66.7%。因此,如何提高ARF患者存活率一直是困扰临床的难题之一。ARF患者的病情复杂性、基础疾病特点、病情危重程度、伴随疾病、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及监护和治疗干预措施均对其预后存在重要影响[9]。

APACHE II是一种信度较高的疾病严重分类系统,SAPS II评分是APACHE II的简化版本,SOFA评分着重于多器官功能障碍指标描述[10]。本研究结果表明,APACHE II评分对预测患者预后的真实性较高,SAPS II、SOFA对患者预后判断的价值有限,其原因包括:1)SOFA是对多器官障碍严重程度评价,而非对病死率监测,故未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ARF患者,其SOFA评分升高不甚明显,因此,该方案对ARF患者预后判别作用较为受限[11,12];2)SAPS II仅将APACHE II评分中14 项参数纳入参考,其对患者病情真实度及具体性反映作用不及APACHE II评分[13];3)SAPS II评分参数区间划分精确度有限,如其参数分值分配由0~17 分不等,且各项评分多通过“有”“无”判断,划分粗糙,临床常见病情严重程度不同患者的SAPS II评分相近[14];且SAPS II评分参数多、计算复杂,目前尚无研究明确SAPS II在住院时间≥ 3 d患者中是否适用。4)ARF是各种危重疾病病理进展过程,其加速原发病的发生发展,导致患者预后较差,故通过APACHE II评分,全面分析患者急性生理改变、慢性疾病状态方为综合判断患者预后关键[15]。

然而,有学者认为,ARF患者病死主要原因为并发症,但APACHE II评分并未对患者并发症发生风险及进展状态进行评估,故对患者预后预测作用可能受到影响[16]。但本研究结果示,随着ARF患者APACHE II评分升高,其病死率亦呈上升趋势,与Teixeira等[17]研究结论一致,说明尽管APACHE II评分无法评估患者并发症发生发展状态,但其对患者总体器官功能、生理状态评估亦可有效指导预后判断。此外,Siew等[18]指出,由于APACHE II评分具有客观、简便、数据易收集等特性,可于ARF患者病情演变过程中动态观察其机体状态,对准确判断病情、正确判断预后有着积极价值。

预后评分系统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1年6月至2012年1月产科住院分娩的妊娠晚期孕妇242例, 年龄21~36岁, 平均年龄 (27.63±1.28) 岁;孕周38~42周, 平均孕周 (39.12±0.34) 周;产前诊断正常妊娠68例, 过期妊娠42例, 宫内窘迫52例, 妊高症32例, 羊水少15例, 头盆不称7例, 高龄初产妇8例, 合并子宫肌瘤4例, 宫内发育迟缓14例。

1.2 检查方法

入院后对孕妇行胎心监护, 对胎儿彩超监测进行生物物理评分 (BPS) , 包括胎动 (FM) 、胎儿呼吸运动 (FBM) 、胎儿肌张力 (FT) 、羊水量 (AFV) 。孕妇取平卧位, 记录胎心率及胎动, 彩超监测FM、FBM、FT、AFV, 常规观察30min后将单项BPS综合评分。对评分6分以上者每周复查1次, 对评分≤5分者次日复查, 取分娩前最后一次结果进行分析。分娩后记录新生儿1分钟Apgar评分、羊水污染情况、围生儿病死率,

1.3 BPS综合评分标准

各项变化用2分、1分、0分表示, 4项B超监测共计8分, 综合评分标准:四项综合BPS评分≥6分为正常, BPS≤5分为不良。见表1。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数据行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42例孕妇剖宫产136例, 顺产106例。彩超下四项BPS综合评分≥6分正常组83例 (34.30%) , ≤5分不良组159例 (65.70%) , BPS正常组新生儿1分钟Apgar评分≤7分者5例 (6.02%) , BPS不良组81例 (50.94%) , BPS正常组羊水污染3例 (3.61%) , BPS不良组34例 (21.37%) , BPS正常组围生儿病死率为0, BPS不良组为8例 (5.03%) ,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 BPS是临床检测胎儿宫内缺氧程度深浅的重要指标, 四项指标中胎儿张力消失表示缺氧程度严重, 评分越低, 表明胎儿宫内缺氧程度越重[2]。超声胎儿生物物理评分可以多参数、综合分析, 明确评价胎儿宫内状况, 其监测项目均为胎儿的生理活动, 即胎儿运动、胎儿肌张力、胎儿呼吸样运动、羊水量, 通过多项指标观察, 进行综合判断, 可较全面准确的了解胎儿宫内情况, 筛查胎儿宫内窘迫的存在。尤其是对慢性胎儿宫内窘迫效果更好, 提高诊断的准确性[3]。本研究结果显示, B超生物物理评分≥6分时胎儿在宫内安全, ≤5分时, 胎儿宫内缺氧率增高, 围生儿病死率增加。胎儿生物物理评分法可作为产前监护手段, 尤其对于高危妊娠孕妇, 可通过多项生物物理综合评分, 弥补单项指标监测的不足, 及时发现宫内有缺氧可能的胎儿, 用以指导临床, 改善围生儿预后, 降低围生儿病死率[4]。胎儿生物物理活动正常存在, 表明控制这些活动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良好, 反之, 则表明其功能受损。在胎儿发育过程中生物物理活动需要氧的供应, 可涉及到胎心反应性中枢、胎儿张力中枢、胎动中枢及呼吸中枢, 胎心反应性中枢对缺氧最敏感, 胎儿张力中枢是胎儿发育中最早出现。胎动中枢在胎儿9周开始, 对缺氧的敏感性略高于胎儿张力中枢。呼吸中枢在13周~14周开始出现。

注:与≤5分不良组比较, *P<0.05

本研究结果显示, BPS综合评分≥6分正常组新生儿1分钟Apgar评分≤7分、羊水污染、围生儿病死率明显优于BPS不良组,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总之BPS评分具有可行性、安全性、适用性等特点, 在产前监护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对高危妊娠胎儿监测, 可指导临床处理, 从而避免或减轻新生儿窒息, 降低围生儿病死率, 提高产科质量,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周永昌, 郭万学.超声医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5:1195-1195.

[2]周彩虹.超声监测围产期胎儿生物物理评分在临床上的运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08, 12 (8) :155-156.

[3]徐艳红.生物物理评分在产前监护中的应用[J].民航医学, 2006, 16 (2) :27-28.

预后评分系统 篇8

1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临床分期标准的研究制定历史

1965年国外学者Ishizuka等在菲律宾一次会议上曾提出了一个关于滋养细胞疾病的临床和病理分类, 并在1967年在国际抗癌联盟会议上通过, 成为国际性的分类方法。该分类方法, 虽将病变有、无转移及转移是否超出盆腔进行分类, 但由于不能如实反映病变发展的过程, 尚不是一个实用的临床分期。1975年美国学者Jones提出了另一种临床病理分类法, 主要分以下4类:Ⅰ期:病变无转移;Ⅱ期:有转移, 低危组 (HCG测定值<10 U/24 h尿, 病程<4个月, 无脑或肝转移) ;Ⅲ期:有转移, 高危组 (HCG测定值>10 U/24 h尿, 病程>4个月, 无脑或肝转移) ;Ⅳ期:有脑或肝转移。随后有许多学者即沿用这种方法或稍加改变, 用以指导临床治疗。但是这种方法, 作为分期尚不够理想, 分级标准不一致, 比较复杂, 除脑及肝转移列为Ⅳ期外, Ⅱ期和Ⅲ期差异不是根据病变发展过程而是依据发病时间及HCG测定结果。但发病时间有时很难确定, 而且当时HCG测定方法很多, 准确性不确定, 各地应用均不一样, 不同方法测定值往往差异很大。此外, 从转移看, 只分有转移和无转移以及有无脑或肝转移, 其他均未提及, 不够清楚, 因此, 仍不能认为是一个完善的临床分期系统。20世纪70年代,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 (NIH) 根据滋养细胞肿瘤的发生与临床发展过程, 将滋养细胞肿瘤分为良性与恶性两大类。良性滋养细胞肿瘤包括有完全性葡萄胎和部分性葡萄胎。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又分为未转移性和转移性两类, 转移性滋养细胞肿瘤又根据高危因素的存在与否分为许多亚类。但由于滋养细胞肿瘤有极强的亲血管性, 而可发生全身各脏器转移, 该分类方法并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许多患者的具体情况与预后, 因而并未被临床广泛应用。

为探讨和制定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临床分期, 我国宋鸿钊教授等于1962年复习了113例绒毛膜癌 (绒癌) 和103例侵蚀性葡萄胎, 所有这些均经病理证实, 并在治疗过程中, 均经过详细和系统的临床观察和实验室检查。提出绒癌和侵蚀性葡萄胎的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 并由此分为4期。第1阶段为病变开始于子宫但仍局限于子宫 (Ⅰ期) ;第2阶段为病变由子宫经肌层内静脉窦侵入宫旁组织、附件或阴道 (Ⅱ期) , 转移至宫旁组织或附件 (Ⅱa期) , 转移至阴道 (Ⅱb期) ;第3阶段为病变转移至肺, 伴或不伴有生殖道转移 (Ⅲ期) , 转移瘤直径小于3 cm或片状阴影不超过一侧肺的一半 (Ⅲa期) , 肺转移灶超过Ⅲa期范围 (Ⅲb期) ;第4阶段为病变由肺继发扩散而广泛转移至全身各器官 (Ⅳ期) 。该分期方法基本上是根据病变发展过程而定的, 分期方法比较简单, 从期别上可看出病变发展的情况。分期愈高, 病变发展愈晚, 预后也愈差。该分期法于1983年经由世界卫生组织 (WHO) 推荐, 被FIGO采纳作为临床解剖分期标准的基本框架, 稍微修改并附加高危因素后, 于1992年正式提出了宋式分期法修改后的FIGO关于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临床分期标准 (见表1) 。

1976年英国学者Bagshawe首先提出了主要与肿瘤负荷有关的预后评价指标。这些指标包括了13个影响预后的因素, 即年龄、孕产次、前次妊娠史、组织学诊断、发病至化疗开始的间隔时间、血HCG水平、患者及其配偶的ABO血型、转移灶数量、转移部位、最大肿瘤直径、淋巴浸润与否、患者免疫状况以及化疗后再次复发。1983年WHO对Bagshawe的评分标准进行修改后, 提出了改良的预后评分系统, 并根据累加总分将患者分为低危、中危或高危3组。依此指导化疗方案的选择及进行预后判断。

2 FIGO关于妊娠滋养细胞肿瘤临床分期与预后评分系统的制定

由于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WHO预后评分标准和FIGO在1992年提出的临床分期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有其局限性, 分期与评分系统之间尚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 临床应用中不能有机地将其结合起来。所以1998年国际滋养细胞肿瘤学会 (ISSTD) 即提出建立新的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分期与预后评分标准, 并将修改意见提交FIGO讨论。 FIGO于2000年审定并通过了新的分期及预后评分系统 (见表2、表3) 。

该分期标准基本框架仍按宋鸿钊教授提出的解剖分期标准, 仍分为Ⅰ、Ⅱ、Ⅲ、Ⅳ期, 删除了a b c亚期, 但以修改后的FIGO评分替代。修改后的评分系统与原WHO评分标准的区别为: ABO血型作为危险因素被去掉, 肝转移的记分由原来的2分上升至4分。总记分≤6分者为低危患者, ≥7分者为高危患者, 删除了原来WHO评分系统中的中危记分, 因为中危患者亦需要进行联合化疗, 故中危因素不再单独列出。临床诊断患者时应结合解剖分期与预后记分, 如患者为绒癌肝转移, 预后评分为16分, 诊断时则应注明为Ⅳ:16。该分期与评分系统更加客观地反映了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的实际情况, 而且在疾病诊断的同时, 更加简明地指出了患者除分期之外的病情轻重及预后危险因素。一些期别较早的患者可能存在较高的高危因素, 而一些期别较晚的患者可能仍属于低危组, 该分期与评分系统则能一目了然地给予诊断, 更有利于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及对预后的评估。而对于复发的患者, 则应依据FIGO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分期系统, 根据复发时的病情, 重新进行分期诊断。该分期与预后评分系统在2003年FIGO和国际妇科肿瘤协会 (IGCS) 发布的第2版《妇科恶性肿瘤分期及临床实践指南》中进行了修改说明, 到2006年11月FIGO会议上发布第3版指南中也没有再进行修改, 一直沿用至今, 并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得到很好的应用。

3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FIGO分期的临床应用

预后评分系统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医院收治的脓毒症患者80例作为研究组, 脓毒症的诊断和病情程度判定依据2001年美国胸病医师学会和美国危重病学会 (ACCP/SCCM) 的华盛顿会诊提出的标准。80例患者中, 男性42例, 女性38例, 年龄20~77岁, 平均 (48.3±11.7) 岁, 原发疾病为肺炎59例、腹膜炎9例、脑膜炎4例、重症胰腺炎5例、创伤3例, 脓毒症38例、严重脓毒症26例、脓毒症休克16例, 死亡16例、存活64例。同时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40例作为对照组, 男性21例, 女性19例, 年龄19~81岁, 平均 (49.2±13.1) 岁。研究组和对照组之间年龄和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检测指标

所有患者均在入院24 h内抽取空腹静脉血3~5 m L, 健康者于体检当日抽取, 常规离心分离血清, PCT检测采用化学发光法, 试剂盒由广东虹业抗体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严格按说明书操作。所有患者在入住ICU的24 h内, 完成身体各项指标的检查工作, 评价APACHEⅡ评分。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包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统计, 计量资料采用 (±s) 表示, 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 多组间比较采用F检验。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

2 结果

2.1 研究组和对照组PCT和APACHEⅡ评分比较

研究组的PCT和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脓毒症不同病情之间PCT和APACHEⅡ评分比较

PCT和APACHEⅡ评分在脓毒症、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患者中逐渐递升, 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2.3 死亡和存活患者之间PCT和APACHEⅡ评分比较

存活组的PCT和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死亡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2.4 Pearson相关分析

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PCT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r=0.689, P=0.012) 、与死亡呈正相关 (r=0.723, P=0.010) 、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 (r=0.437, P=0.035) , APACHEⅡ评分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r=0.548, P=0.025) 、与死亡呈正相关 (r=0.683, P=0.029) 。

3 讨论

PCT是血清降钙素的前肽物质, 由116个氨基酸组成的糖蛋白, 分子量14.5 k Da, 无激素活性。其主要定位于11号染色体上的单拷贝基因, 经转录后合成PCT前体, 然后在内源多肽酶的作用下生成PCT, 在正常情况下, PCT可被细胞内的特殊蛋白酶分解为降钙素, 一般在甲状腺和肺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内完成[3,4]。当遭受脓毒症或其他促炎因子存在时, 则可诱导全身多处组织多种细胞类型释放PCT, 而不仅仅局限于甲状腺和肺的神经内分泌细胞[5], 故而其PCT浓度会急剧上升, 是一种非常特异的检测指标[6]。APACHEⅡ评分是衡量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指标, 其分值为0~71分, 分值越高, 代表疾病越严重, 其结构主要包括急性生理学评分、年龄评分和慢性健康评分[7]。该组结果显示脓毒症患者和健康人群之间的PCT和APACHEⅡ评分存在明显区别, 前者PCT表达明显增加、APACHEⅡ评分更高。

脓毒症按照病情的严重程度主要分为脓毒症、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 脓毒症主要是感染并伴随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严重脓毒症则不仅包括上述症状, 而且造成急性器官功能不全, 脓毒症休克则更为严重, 存在液体复苏难以纠正的低血压。若不及时治疗, 将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极大的提高了死亡率。因此, 对脓毒症的病情判定至关重要。结果显示PCT的表达在脓毒症、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中依次递增, 而APACHEⅡ评分也依次增高, 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PCT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r=0.689, P=0.012) 、APACHEⅡ评分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r=0.548, P=0.025) , 均说明PCT和APACHEⅡ评分对于病情的判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预后方面, 存活患者的PCT表达明显低于死亡患者, 而APACHEⅡ评分也要明显偏低, 这亦说明PCT和APACHEⅡ评分对于预后的判定具有一定价值, Pearson相关分析亦证实了此观点。笔者还发现PCT和APACHEⅡ评分之间也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r=0.437, P=0.035) , 这与文献报道[8,9]一致。

综上所述, PCT和APACHEⅡ评分对于脓毒症病情判定和预后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介于APACHEⅡ评分与PCT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其联合检测可能具有更好的说服力。

参考文献

[1]王鹏, 余旻.金属蛋白酶-9及其抑制因子-1在脓毒症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中的作用[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2, 21 (8) :927-928.

[2]黄阳, 邢昌赢, 储腊萍, 等.间歇性高容量血液滤过对老年脓毒症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 2011, 8 (13) :55-57.

[3]周光耀, 张明, 金玲湘, 等.前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对脓毒症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4, 24 (4) :1027-1029.

[4]王旭涛, 陈燕启.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对严重脓毒症早期诊断和病情评估的临床意义[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14, 20 (2) :100-102.

[5]罗永军, 蒋龙元, 刘捷安, 等.急诊脓毒症死亡风险评分、降钙素原对脓毒血症预后评估的价值[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14, 19 (1) :21-23.

[6]杨梅, 岳凤, 高洪, 等.血清降钙素原水平评估危重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刊, 2012, 39 (15) :58-59.

[7]邹易非, 徐菊玲, 黄三雄, 等.血清胆碱酯酶浓度联合APACHEⅡ评分对脓毒症病人预后的评估价值[J].浙江创伤外科, 2013, 18 (4) :457-459.

[8]陈金明, 陈吉林, 赵锡锋, 等.严重脓毒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与APACHE II评分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14, 34 (3) :288-290.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预后评分系统】相关文章:

护理评分系统05-22

重症护理评分系统08-15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07-04

诊治预后05-24

近期预后06-19

预后探讨06-27

预后对策06-29

预后观察07-04

预后判断08-29

康复预后09-04

上一篇:递推数列的通项下一篇:独立性的注册会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