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教学

2024-07-22

舞台教学(精选十篇)

舞台教学 篇1

舞台演唱美好的音质, 就歌声而言, 应该是声音纯正, 低音浑厚且有力, 中音明亮且圆润, 高音清晰而细腻, 各个声部合拍柔和有层次感。歌声具有美感, 使观众感到歌声动听、悦耳。而做到这些的前提就是演唱的基础要扎实。

我们在演唱一首作品时, 运用什么样的声音才能符合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情感, 这是值得研究和设计的问题。作为歌者有了美妙的声音外, 能驾驭各种声音和音色变化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比如面对一首进行曲时要选用雄壮的声音, 面对一首圆舞曲时应是明亮、华丽、轻巧的声音, 面对一首摇篮曲时则需要用柔和甜蜜的声音等等。这里对声音也要有一个想象的过程, 总之, 我们要擅于调动人声的声音“库”中最恰当的声音, 唱出歌曲内容所需要的听觉效果, 贴切地表现作品。

1、运用气息

学习唱法, 需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基本功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是气息。气息的支点, 一定先建立在后腰部分。然后再找小腹的力量。因为腰部需要你主动去做扩张或向下拉动, 才会产生一个力。然而小腹与横隔膜由于受到腰部支点向下拉的作用, 自然会产生一种对抗。如果仅把支点放在前面, 也就是小腹, 那时腰部就很难起到控制气息的作用。试想一下, 是靠前后腰腹的力量控制气息更有效呢?还是只靠小腹局部的力量更有效呢?它们之间主动与被动的关系, 希望大家能清楚。现在通俗教学门类繁多。如果不能掌握一个正确的呼吸方法, 反而奠定了错误的气息基础。声音就会失去你本该有的辉煌色彩, 自然也更难达到欧美歌手那种对声音有极强的控制能力, 没音色变化, 包括力度的强弱。

还需要讲一点, 气息在腰腹控制下, 当以最小的力量获得最大的声音。绝非诸多误论所言, 气息的压力越大越好。准确地讲, 真正意义上流动的气息是一个巧劲, 全然不只是力量。

2、把握声音的方向性

通俗歌曲的演唱就如何掌握声音的方向性是很重要的。

因为在演唱过程中, 它需要位置不断移动, 包括口腔开启的状态是否到位, 需要很细致地去体会每一个音符, 那么在移动过程中, 尤其向后移动的时候, 容易发生声音注意向上, 而不注意向前。无论你是唱低音、高音, 头脑的意识里要非常的清晰, 声音的发向咬字永远是象前的。鼻腔张开, 时刻保持通畅无阻。通俗歌曲的演唱, 切忌在口后半部咬字, 声音容易向后倒, 听起来象美声似的, 听不清楚在唱什么, 声音还不容易出来。声音的流线性与音与音的相互滚动似的连接, 到情绪不断递进, 进入歌曲中的高潮部分。都要保持一不变的思维, 即我的声音是向前方的。

3、抓住节奏的韵律来演唱

每一首歌曲都有它自己特有的节奏韵律来演唱一种表现形式。

如何抓住歌曲的特点, 是唱好这首歌的关键。比如:张惠妹的“我可以抱抱你吗?”这首曲目, 节奏上是以小节奏、切分的感觉组成的。速度又是以稍快向前催的形式出现。但是词思却与节奏完全不同的概念出现。歌词的意思是以与恋人分手, 无奈、伤感、留恋去表现一个女人的心理。那么在表现这个曲子的内涵时。一种思维在唱歌中, 牢牢抓住小节后的韵律不放, 另一个思维去想词意, “外面下着雨, 犹如我心血在滴, 爱你那麽久, 其实算算不容易。那麽需要歌手做到, 以一种稍显轻快的、节奏并不死板的感觉去演唱你内心的哀伤, 不情愿, 甚至还有分手的痛楚, 希望对爱的一种挽留。如果你不能用两种不同的思维去歌唱, 必然会造成节奏不准确或拖沓, 或者在演唱上不能够投入到歌词所要表达的内容中去。

二、风格的掌握

作品的风格或者说音乐的风格掌握得好与坏, 演唱的效果是大不一样的。我们常常听一些独唱音乐会的演出, 有的人声音相当漂亮, 发声技巧也很高超, 但整台音乐会从中国民歌唱到欧洲的古典艺术歌曲, 听起来声音上也好, 力度上也好, 韵味上也好, 总是一个样, 一个味, 让人听了过耳即忘, 缺少心灵的共鸣和艺术的回味, 更有甚者太缺少艺术修养和文化修养, 把各种风格的歌曲混淆在一起, 使之南腔北调, 南辕北辙, 与原作差距甚远。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歌唱者没有很好地在歌唱前对作品的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区风格、个人风格等进行细致的分析和了解, 没有能恰如其分地用自己的歌唱技巧来表达作品的风格。因此歌唱者还必须事先研究作品的风格 (也就是演唱风格) 。

三、歌唱时的情绪状态

在声乐学习实践中, 除了应该重视学生的呼吸状态和发声状态, 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那就是学习和演唱时的精神状态和情绪状态。因为歌唱时的情绪状态直接影响个体各个器官的调动和积极的能动作用, 它是歌唱时呼吸和发声系统正常运转的基本条件。歌唱是情感艺术, 是通过声音表现的, 具体的说:是通过旋律、速度、节奏、音色、力度等要素直接表达情感。但有时情绪的外显也是十分必要的, 这是实现感染观众的一个有利手段, 关键是把握好分寸。因此歌唱演员每次在演出之前尽量避免不愉快的事情发生, 把注意力和情绪集中投入歌曲作品的艺术情境之中, 这样才会有好的演出效果, 发挥出应有的歌唱水平。还有的歌唱演员在上台演唱时, 一味的追求情绪的渲染, 过分的展示由情感而引发的外部形体动作及面部表情等外在的东西。这样就会使演员沉醉在与音乐作品整体风格不符的单一情感之中, 延误作品内在的含义及整体思维的全面表达。

摘要:歌唱艺术是舞台艺术, 同时也是与听众见面的艺术。往往有些学生对演唱的技巧掌握的很好, 在课堂, 他们可以很到位的演唱, 歌唱技巧可以很好的融入歌唱中去。但一旦走上舞台的时候, 就不能够发挥出自己的应有的水平, 表现的让自己或观众都觉得不理想。所以教学中就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演唱基础、了解并掌握歌曲风格、注重情绪稳定性来提高学生舞台自我驾驭的能力。

《大舞台》教学反思 篇2

冰心的一生钟爱儿童教育事业,与儿童及儿童教育事业有着不解之缘。冰心有大量的“为儿童而写”或是“写儿童”的作品,思想格调健康而柔和,文笔清新而自然,情感真挚而淳朴,与儿童有着天然的亲近感,有着跨越时空的魅力与价值。通过阅读《大舞台》这篇文章,学生对冰心的了解增多了与冰心的距离拉得更近了。

一、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加强朗读训练,采用多种形式方法进行朗读指导,有的可以精心品读,有的可以边读边想象,有的则可以用讲述者的口气来读。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条理,让学生对课文的各部分进行归纳,用小标题形式来概括每部分的`生活经历,以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和概括能力。

二、研读文本,体会文章中心。

对课文的第二至第七自然段,让学生边读边勾画出能反映童年冰心的内心情感的语句,并谈自己的感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见解应该是发散的和极富个性化的。他们可以就一个场景来谈,也可以就某个词语来谈。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见解给予充分的肯定。

三、拓展提高,丰富语言积累。

结合课后第三题,让学生的视野由课文转向自己的生活。让学生对自己的生活进行有意识的观察,并进行思考,有所体验,有所发现。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对此进行灵活处理,既可以用在本课教学的导入环节,让学生先谈自己的生活,然后让他们了解冰心的童年生活,也可以学完课文后再谈。总之,就是要打通阅读和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语言积累。

舞台恐惧与情感教学 篇3

关键词: 舞台恐惧 情感教学 口语教学

一、什么是舞台恐惧

舞台恐惧症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恐惧症,主要表现为在公众面前演讲、表演等时紧张。很多人有舞台恐惧症,但并没有其他严重问题。解决的方法如下:

1.练习。就像一个表演者练习乐器或演唱的歌曲,你需要练习展示的东西。那么怎么练习呢?大声地说出,好像你此刻正在对一群人展示。这种方法不仅帮助你熟悉材料,而且会逐渐习惯听到从嘴里说出的展示。当练习的时候,你可以想象观众可能要问的问题及你的回答。

2.放松身体。紧张和放松不可能同时存在。在展示之前,调整呼吸节奏,先深吸一口气,这样,心跳会变缓。因为心跳变慢了,你的大脑也会开始放松。

3.直接进入主题。万事开头难,开始是最难的。一旦你开始演讲,你脑子的肌肉记忆就会占据主导地位特别是在这之前你已经反复练习多次。

4.正确对待观众的表现。观众都希望台上的表演者能做得很好。如果你做得不好,下面的观众就会觉得不舒服。要时刻提醒自己“你行的”。

5.如果在台上脑子一片空白,那么不要惊慌,集中注意力放松身体,深呼吸,参考原文或是PPT,相信你的记忆很快就会恢复。

二、什么是情感

在第二语言教学中,情感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感情、感觉、情绪,态度等。学习者的情感状态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 行为和学习结果。研究语言学习中的情感问题有两方面的重要意义。第一,解决情感问题有助于强化语言学习效果。消极情感如焦虑、害怕、羞涩、紧张、愤怒、沮丧、怀疑、厌恶等,都影响学习潜力的正常发挥。

1.焦虑。所谓语言学习中的焦虑是指学习者需要用外语或第二语言表达时所产生的恐惧或不安的心理(Gardner and MacIntyre 1993:157 -194)。尽管一些语言学家发现一定程度的焦虑有助于语言学习,但大多数研究表明,焦虑的影响是负面的,这种焦虑直接和目的语联系起来,因此,它不是一个一般行为的焦虑(Gardner和MacIntyre 1993; Horwitze,Horwitze和Cope1986)。焦虑可能是语言学习中最大的情感障碍,不管是在正式场合(如课堂上)还是非正式场合(如在街上)。焦虑在许多方面限制了语言学习者的表达。间接的是担忧和自我怀疑,直接的是减少参与并尽可能避免在公共场合表达。焦虑表现在口语学习中主要是:不敢在公共场合开口,在公共场合紧张和害怕,害怕出错,从而浪费精力和注意力。这样用于口语练习的机会相对减少,语言的储存和输出效果降低,从而进一步增加导致口语学习焦虑的可能性。焦虑也许是认知和情感相互影响的最好例证。虽然焦虑影响口语学习,但它是可以克服的,克服焦虑心理能使口语学习获得成功。

作为一个语言教师,为了减轻焦虑的影响,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知道怎么消除学习者的焦虑是非常重要的。

(1)在心理上帮助学生明白语言焦虑是暂时的,不会发展成一个持久的问题。

(2)对于焦虑已经变成一种长期性格的学生,应该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为了提高他们的自尊心,老师应该在课堂活动上给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并给予一定的奖励,以便帮助他们使用语言。

(3)在宽松的没有压力的环境中,鼓励学生适度冒险。对口语学习者来说,在口语学习中冒险是必需的,对口语的提高是有益的。

(4)避免使用造成紧张的方法。例如,事先没有通知的口语小测验,公开的竞争性的活动,事先没有准备或通知就在课堂上表演。

(5)应该创造安全的地方。老师应该创造舒适的安全的环境,在那个环境里允许学生犯错误,学生的防卫情绪就会放松,学习者就不会感到丢脸和尴尬。当他们练习口语犯错时,如在课堂上可以采用游戏、音乐、笑话帮助学生放松。

2.自尊心。自尊是语言学习中很重要的一个情感因素。自尊就是学习者对自身价值和能力的批评与认识(Coopersmith 1967:4 -5)。这和中文意义上的自尊心不太相同。一个人的自尊主要取决于他们过去的体验,周围重要的人物对他们的评价,以及他们对自己的评价。无论是认知活动还是情感活动,自尊都起着关键作用。这里的重要人物指学生认为对他们有影响的人,首先是家长,其次是老师,然后是同学、朋友等。这些重要人物对他或她的评价就像一面镜子,使得学生能够认识和判断自我形象。如果这面镜子反映的是一个积极形象,学生就会感到自身的存在,否则他们就会觉得自己被抛弃,没有价值,他们的行为会受到影响。平时我经常听到一些学生说“sorry, I can.t do it.或I can never learn English well.”这类学生都有同一个问题,即消极的自我形象。换句话说就是低自尊。Price曾宣称:不成功的语言学习者比起成功的语言学习者都有较低的自尊心。这些低自尊心的学生不打算冒险开发潜能。相反,他们缺少自信,害怕丢面子和没有安全感。所有这一切都放慢了学习者在外语学习中的进展,也妨碍了他们的成功。低自尊或者是缺乏自信已经变成了第二语言学习中口语学习的障碍。老师的首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克服那样的感觉,例如害怕犯错误和丢面子。在自尊受到保护和鼓励的环境中,学习的认知活动最有效。成功体验能激励进一步的成功;而屡次的失败会逐渐损害学习者的自尊,从而导致最终的失败。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尊,在口语课堂上教师应该做到:

学生犯错时多鼓励。在第一节课上,老师应该帮助学生认识到害怕犯错误的恐惧会阻碍口语的提高。为了消除学生怕犯错的心理,老师应该少批评多鼓励。

多进行小组活动,学生在小组活动中会感到比较安全。因为在小组活动中不必独自担当责任,即使他们回答错误。多给奖励,使他们意识到成功和进步,不论是个人还是在小组活动中。

营造安全的课堂气氛。学习从来不会在真空中进行,而是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口语的练习更是如此。研究者发现,人们在令人愉快的、无压力的环境中学习语言最有效。没有积极的学习气氛,学生很可能会发现从新的课程中获得很少或没有,会感到不舒服,并且可能会犹豫用正在学的语言交流,当发奇怪的音或者犯错时他们会感到窘迫,最终他们可能会在周围筑起一个堡垒,并且没有积极的学习态度。

一个性化的教学。了解学生的名字并同他们交谈。鼓励他们谈论自己及和他们有关的主题,例如朋友、家庭、课外活动等。接下来,你也可以提供一些关于自己的信息,如你的爱好等。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都应该礼貌、公平对待所有学生。

合作学习。为了创造学习者可以自由参与的口语学习环境,老师应该想方设法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在班级里的合作活动可以是成对的也可以是小组活动,主要是对调节班级气氛有益的活动,特别强调学生的广泛参与。不要从头讲到尾。相反尽可能地让他们自己说,为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彼此合作,让他们参加小组活动,与不同性格、不同语言能力的人一起合作。

少纠正错误。口语的学习需要一种学生能足够舒服地积极地参与的课堂气氛。对老师来说,当学生在发言时,要避免过度纠错。如果你总是纠正学生在语法、句法和发音上的错误,不久他或她就会保持沉默。要温柔地对待错误。因为太多纠正会打乱思绪的连贯性,学生会变得不情愿开口。即使当学生缺乏准确和流利表达的时候,老师应该表现出耐心并赞扬学生在大胆尝试方面的努力。

三、结语

为了克服舞台恐惧,口语学习中的情感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很多一线教师和研究者都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对口语学习中的情感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只有老师帮助学生克服那样的情感障碍:焦虑、低自尊、不安全的课堂气氛等后,才能进一步减轻学生的舞台恐惧。

参考文献:

[1]Jane Arnold.Affect in Language Learning[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Jane Arnold & H.Douglas Brown.A map of the terrain[A].J.Arnold.Affect in Language Learning[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1 -25.

[3]Rebecca L.Oxford.Anxiety and the language learner: new insights[A].J.Arnold.Affect in Language Learning[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58 -68.

[4]Veronica de Andres.Self-esteem in the classroom or the metamorphosis of butterflies[A].J.Arnold.Affect in Language Learning[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87 -103.

[5]Harmer, J.How to Teach English[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6]Richards, J.C.The Context of Language Teaching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利用教学媒体搭建有效教学大舞台 篇4

一、正确理解教学媒体的概念, 运用好现实的教学媒体

一提到教学媒体, 大家一定会想到幻灯、投影仪、多媒体移动设备等现代教学设施, 其实并不然, 只要能在教学中起知识传播给学生的所有中间手段, 都叫媒体, 这就需要教师善于发现和利用生活中的各种有利于教学的实物, 将其作为有效的媒体, 发挥其辅助教学的作用。这种媒体, 在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有, 随手可得, 关键是如何及时正确的运用。如语言, 就是一种常用的媒体, 美丽的语言能在教学中发挥重要的领航作用;再如板书的粉笔, 只要运用粉笔书写出美丽的文字, 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产生出无可估量的教学效益;再如, 生活中发生的人和事, 都可以作为教学媒体, 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运用生活中的朴实媒体, 创设英语课堂教学的情境

新版《英语》必修教材, 贴近现代生活, 展现强烈的时代气息、蕴含科技荟萃和人文情怀的特点, 旨在使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在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想像能力和创新学习能力的同时, 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同时提高学生各种素养。新教材这些特点要求广大英语教师在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之余, 还要注重新理念下相应的更新的教学方法的整合。在授课时借助一切可利用的素材、媒体和其它教具, 完成语言教学的任务, 把课堂变成与学生情感交流、潜能开发、思想沟通、精神共享、个性发展的大舞台。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做到朴实有效, 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认真研读教材, 找到教材与现实生活的结合点。

无论教哪个年级, 教师都要把整个教材读透。吃透教材是教师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的立足点。除了教学的重点, 难点的把握, 教师还应该考虑到教材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对教材进行有效的重组与延伸, 仔细推敲教学方法。教师能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结合起来, 就会增加学生的兴趣, 增加学生记忆效果, 当然, 由于现代教学手段的不断拓展, 教师教学方法改进的渠道是越来越广, 我们发现相同的教学内容往往有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班级学生的教学方式, 使之能通过现实生活的情境直观性, 巩固学习内容, 这在教师的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 精心设计活动, 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兴奋点。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 能在课堂上让学生动起来, 就能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教学, 英语教学中活动是非常重要的, 但也是非常困难的。原因很简单, 教师教学天地在课堂, 这么个小天地怎么搞活动, 这是令所有老师都犯难的事, 我们在实践中作了一些尝试:

(1) 依据教材内容设计学习活动。比如有对话的, 就尽量让学生相互对话。在教学高中牛津英语模块二第二单元Home alone一课时, 笔者让学生观看影片, 营造生动的活动氛围, 向学生传授青年学生自己当家作主的思想。

(2) 设计适当场合, 让学生有真情实感。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一第三单元Looking good, feeling good主要是讨论“胖和瘦哪个美”的问题, 笔者让学生讲述自己认识的人中那些人胖、哪些人瘦, 然后问:“而你们觉得那个美?”学生通过思考, 结合自己平时对这些人印象, 大家都认为:一个人美不美不能用胖和瘦作为标准, 而要看其道德品质, 也说是通过人的心灵, 心灵美才是最好的美。

(3) 涉及到其它学科知识的, 我们就请相关专业老师做专题知识讲座, 让他们有丰富的知识基础。教学牛津英语模块八第一单元Appreciating Literature一课时, 笔者请语文老师介绍英国作家狄更斯的生平及主要作品。

以上做法, 能使学生对陌生的英文产生一种学生的直观渴求, 从而也就能有效推进课堂教学的深入进展, 取得预期效果。

在布置作业时, 笔者也尽量设计直观形象的作业, 让学生动脑动口与动笔相结合, 全面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从而提升教学效率。

通过这些朴实的活动, 运用自身的媒体作用, 把英语学习课上得有声有色, 就能产生事倍功半之效。

三、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 拓展学习英语的空间

《我的舞台》教学反思 篇5

《我的舞台》教学反思1

课文以“我”的成长为线索,围绕“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通过在娘胎我就“登台唱戏”;刚会走路就在小床上模仿母亲“演戏”;六岁时拜师学艺以及几年后在大师面前认真演戏等一个个有趣而充满童稚的小故事,反映了在艺术和生活的舞台上,勇气和力量让人走向成功的道理,同时,作者还含蓄地阐述了老实做人、认真演戏的道理。

学习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体会到在艺术之路上人们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以及练就的勇气和毅力,同时也感受我国戏剧艺术的魅力。

在教学本文时,课前我就让学生收集了新凤霞、吴霜以及关于评剧艺术方面的资料,为理解课文做准备。教学时我着眼于通过学生的自主阅读,引导学生感悟戏剧表演艺术给人的神奇魅力。在设计上采用多读,让学生通过充分朗读和画找语句来感知课文。在每次读时,给于具体的要求,逐渐浓缩,让条理逐渐清晰,中心逐渐明确出来。如在第一遍接触课文时,设计扫读课文,画出课文围绕那句话写得?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目的,即找出表达中心的句子。第二遍快速自由读时,弄清课文写了什么事?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在第三遍读时,要求在弄清课文写了什么事的基础上再精读课文,抓住具体的语句来体会“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

精讲艰辛学艺的部分,从中体会作者所练就的不一般的勇气和毅力。最后总结作者的成功得益于她心中的“舞台”。拓展练习中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心中的愿望,为了实现自己心中的愿望自己准备怎样去奋斗。通过整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经一番彻骨寒,哪来梅花扑鼻香,梅花香自苦寒来,在艺术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阳关道,必须付出艰辛和心血的道理。教学效果良好。

这样的文章也比较符合孩子们的成长特点。在课堂上也就流露出对小作者的同情与理解。因为他们在学习的同时也在学另外的艺术,比如:拉丁舞、双节棍、钢琴等。所以上课的同时上让他们在课堂表露了自己内心的想法。正所谓,读说结合。

《我的舞台》教学反思2

《我的舞台》是六年级上册第八组中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课文以艺术为主题,内容反映与艺术有关的人与事。这篇课文,以“我”的口吻,娓娓叙述了“我”在舞台上的成长故事。这篇课文,写得亲切、风趣、切近学生生活、年龄、情感甚至口吻。

在本文教学中,我成功地抓住了以下三点:

一、叙事的趣味性:语文学习,包括其他学科的学习,一定要抓住趣味性。而语文的趣味性,在语文中比比皆是:有趣的人物、有趣的故事。《我的舞台》一文写作者幼年学戏的故事,写得充满乐趣,同时又意味深长,富有启发性。比如,在娘胎里我就登台唱戏那段,刚会走路,就模仿母亲演戏,六岁更师傅学戏练功的那段,具有强烈的趣味。抓住课文这个特点,对学习课文,对于引导学生披文入情,理解课文,学习课文语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教学时,我通过读、学、悟等方式,体悟舞台对作者的神奇吸引力,体会作者对戏曲的热爱与执著追求,体会作者文笔的妙笔生花。达到了意外的效果。我认为,抓住了语文的乐趣,正如高明的厨师抓住了菜肴的美味,学生自然就乐学了。

二、导入意味深长:一开始,在导入中,我问学生,“什么是舞台?”学生热议之后,我就引导学生,舞台,不仅是戏曲演员表演的场所,也喻指每个人活动、生活的场地,是抽象的,无形的。所谓“戏曲小舞台,人生大舞台”,人的一生,无不在表演。无不在被人观看,无不担当着这样那样的角色。学生听后,无不投来或者若有所思,或者心领神会的目光。

三、寻找成功的启示:课文写新凤霞幼年学戏的经历。处处昭示人生,隐含人生哲理。寓教于事,寓教于乐。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独辟蹊径,将其作为本课教学的一个主要内容和目标。改为让学生在段落的阅读中,寻找课文带给“我”的启示。带给你什么启示?学生在自我阅读中,在小组探究中,在朗读中,深入体会品味思考,说出了许多富有意义的,富有启发性的见解和感悟。这里,我再次认识到,学生应该成为检验教学的一把尺子。

《我的舞台》教学反思3

略读课文旨在通过阅读方法的引领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能加以运用,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初次教学时,我从课文前的提示语“课文讲的是我学戏的故事” 入手,让学生在学生读通读顺课文的基础上梳理课文究竟讲了哪些小故事,并在学生交流汇报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归纳提炼成小标题:娘胎唱戏、床上仿戏、幕后看戏、院里学戏、家中演戏。然后围绕提示语中“哪些描写体现了‘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为抓手,让学生读书思考,批注交流。整堂课虽然关注到了文章的篇章结构和遣词造句,但更多的是教师引领学生在语言文字的理解上下功夫,关注的是内容的学习理解和感悟。原以为略读课文教学只要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适时引领就已经很到位了,却忽略了阅读方法的点拨提升,本课的教学与精读课文的教学没有明显区别,偏离了略读课文教学的方向。

本次我怎样教学本课呢?在了解学习的基础上,我重新审视这一课的教学设计,思考相应的教学策略。比如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这一环节,学生想要用自己的话把主要内容说出来并不容易,总是过简或过繁,容易走向两个极端,而且还不能把文章的脉络理得很清楚。最后只好摒弃了小标题归纳法,直接从课文题目入手,抓住 “舞台”这个意思,让一个个“舞台”串起我的成长故事。这样的设计,直奔课文的“七寸”,文章的脉络清晰明了地呈现在师生面前,提取信息的方法策略也得到了训练。就全篇的学习而言,在诸如朗读指导的处理、内容理解的引导等方面,也是经过了反复的思考修改。精读和略读都是相对而言的,精读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新的阅读方法,而略读则是以学生独立阅读为前提的阅读方法的尝试运用。本课的教学我采取了更为开放更为自主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学,让学生自主阅读、独立思考,经历阅读训练的全过程。

如此一堂课下来,重难点完成到位。

《我的舞台》教学反思4

《我的舞台》是我国著名的编剧、导演、作家吴祖光先生与著名评剧演员新凤霞的女儿──吴霜女士(即文中的“霜霜”)发表在《收获》杂志1991年第3期上的一篇回忆录。文章以“我”的口吻,娓娓叙述了“我”在“艺术和生活”舞台上成长的故事,读后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本课语言风趣而又充满童稚,描写细致而又生动,要体现的是艰辛,而笔下却处处流露着乐观。

在自己实际教学后,对课文有了更深的理解,对自己的教学也有了更多的审视和思考,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感受。

一、长文短教:

一本厚厚的书,只有将它越读越薄后,才算是读透了,读进去了,读懂了。那么一篇文章也是这样,这篇文章比较长。一篇长课文只有通过反复的读,每读一遍提炼一下,浓缩一点,这样在反复读后,也就将一篇长文读成短文了,或者是浓缩成了一段话、一句话、几个词了,才算是真真读懂了。

教学《我的舞台》这一课时,在设计上就是采用围绕一个问题“舞台在哪里”来通过反复的朗读去读懂文章,体验情感。在每次读的时,给予具体的要求,逐渐浓缩,让条理逐渐清晰,中心逐渐明确出来。

如在第一遍接触课文时,设计扫读课文,画出课文围绕那句话写的?明确作者的写作目的,即找出表达中心的句子。同时找出前后呼应的句子,感受文章的结构,非常清晰。

第二遍快速自由读时,寻找课文写了舞台都在哪里?通过交流,理清课文条理,提高概括内容的能力。

第三遍默读时,深入感悟思想含义,找出课文中最吸引你的句子,感悟作者的内心世界。

如学生抓住她随母亲演出时,挤在厚厚的幕布后面,憋闷得满头是汗等词语体会出她对舞台的热爱和对评剧的浓厚兴趣,以及母亲对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的感染后的执着追求。在此适当点拨孩子联系前文感受首先母亲就非常热爱评剧艺术。

再就是结合她六岁时的拜师学艺的刻苦练习,特别是动作的细致描写,奶奶的侧面描写,感悟她对艺术的坚定信念,以及她踏实做人的品格。

这样一个问题的牵引,通过朗读和体验由课文表面内容到内涵思想上的逐渐深入理解,使课上得实在。

二、注重体验:

本文的描写处处体现了作者对艺术的热爱和执著。于是,体验作者的情感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朗读中,注重引导孩子交流不同的描写带给你的内心体验是课堂上我用心想要引领孩子的地方。如描写呀呀学语的我在小床上模仿母亲演戏,学生感受到了字里行间流露的童趣,重要的是要试着去感受一个小孩子对艺术的朴实的爱。

新凤霞对艺术的热爱对学生的内心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力,这是在自己朗读中没有体验到的——此时安排学生了解新凤霞的资料,并欣赏《刘巧儿》片断,使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内心的体验也更为强烈。

最后请学生谈学习后的启发、收获,升华思想情感,认识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经一番彻骨寒,哪来梅花扑鼻香,梅花香自苦寒来,在艺术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阳关道,必须付出艰辛和心血的道理。

三、不足之处:

尽管在课前我们经过了认真地思索和设计,但是从整个课堂上看还存在不少问题,这就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实践、提高。

1 、坚持培养学生课前用心读书、思考的习惯。课堂上学生的思考、朗读存在很大的差异,为数不少的孩子不会用心预习。

2 、在课堂上我还是引导得有些多,孩子交流得也很多,而朗读——让大家感受到你的体验的练习还是偏少,在今后应以朗读为主,学生的自主体验为主,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3 、课堂时间安排有些挤,最后的交流启发和回顾摘记没有完成,课堂生成的东西太多,应该适当取舍。

4 、语言文字的训练不够,四字词语的练习,细节描写的积累等。

附:介绍一则小知识,夏天蜂蜜会变质吗?

蜂蜜不会变质,蜂蜜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每次蜂蜜倒完以后,要把瓶盖拧紧就行了

蜂蜜是一种天然的抑菌剂,优质蜂蜜在室温下放置数年也不会腐败,表明它的防腐作用极强。前提是不能参杂水分!但是不是绝对的,被酵母苗污染,可使蜂蜜发酵变质,表面出现泡沫。

1,还没有从蜂巢中取出来的蜂蜜不会变质,因为细菌侵染不了蜜蜂巢体,巢里的温度很高,恒温是32或33度,那么多的小生命在呼吸,湿度也比较大,很多微生物不能够繁殖,蜂蜜是不会变质的。

2,储藏中的蜂蜜只会“糖化”,不会变质。蜂蜜中含有葡萄糖、果糖、蛋白质、酶、维生素(В2、В6、РР等等)和多种矿物质。新鲜的原汁蜂蜜呈粘稠透明状,时间久了就开始结晶和变硬;因此,不论是从口味、还是从营养的角度来看应选用加工过的蜂蜜。

要判断蜂蜜是否加工过,可以把勺子放进去搅拌,然后拿起来观察,原蜜会从勺子上淌下来,而经过加工的蜂蜜则会象胶条一样粘贴在勺子上。蜂蜜时间久了自然会“糖化”,但不会因此变质,这种稠化只说明蜂蜜质量好。

蜂蜜的色泽也是多种多样的,从亮黄(洋槐色)到深棕色(荞麦色)不等,有的呈绿色;蜂蜜的色泽、口味和芳香随采集的时间和地点的变化而不同。大致说来,色泽深暗的蜂蜜里所含的铁、铜等矿物质要比其它的高出几倍。

《我的舞台》教学反思5

【A】 在教学本课时,需要学生课前收集关于评剧艺术方面的资料,为理解课文做准备。教学时要着眼于通过学生的自主阅读,引导学生感悟戏剧表演艺术给人的神奇魅力,要让学生通过充分朗读和画找语句来感知课文,并通过朗读或形象描述把自己的感悟表达出来。

【B】 我们常说:一本厚厚的书,只有将它越读越薄后,你才算是读透了,读进去了,读懂了。那么一篇文章也是这样,一篇长课文只有通过反复的读,每读一遍提炼一下,浓缩一点,这样在反复读后,也就将一篇长文读成短文了,或者是浓缩成了一段话、一句话、几个词了,才算是真真读懂了。

今天教的《我的舞台》这课,在设计上就是采用多读。在每次读的时,给于具体的要求,逐渐浓缩,让条理逐渐清晰,中心逐渐明确出来。如在第一遍接触课文时,设计扫读课文,画出课文围绕那句话写得?明确作者的协作意图目的,即找出表达中心的句子。第二遍快速自由读时,弄清课文写了什么事?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第三遍边读边思考时,理清课文条理,弄清课文所表达的具体内容填表。时间、舞台在哪儿、在干什么。第四遍默读时,深入感悟思想含义,找出课文中最能表现作者学艺吃苦耐劳的、艰辛的句子,抓关键、重点句学习、体会、感悟文章的中心。

如学生抓住她随母亲演出时,挤在厚厚的幕布后面,憋闷得满头是汗等词语体会出她对舞台的热爱和对评剧的浓厚兴趣,以及母亲对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的感染后的执着追求,再就是结合她六岁时的拜师学艺的刻苦练习,感悟她对艺术的坚定信念,以及她踏实做人的品格。这样由课文表面内容到内涵思想上的逐渐深入理解。后来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学习后想象,我在舞台上我在舞台上慢慢长大,舞台如,。拓宽学生思维,进行说话、表达、想象训练,使课上得实在,落实学生能力,达到语文素养的提升。 最后以学生谈学习后的启发、收获,升华思想情感,认识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经一番彻骨寒,哪来梅花扑鼻香,梅花香自苦寒来,在艺术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阳关道,必须付出艰辛和心血的道理。

《我的舞台》教学反思6

《我的舞台》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八组课文的一篇略读课文。本组课文要求学生能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欣赏各种艺术形式的没,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还要学习作者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它以“我”的成长为线索,围绕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叙述了我在艺术和生活舞台上成长的故事,反应了在艺术和生活的舞台上,勇气和毅力让人走向成功的道理,同时含蓄地阐述了老实做人,认真演戏的道理。

文章的语言风趣,描写生动,虽然要体现的是艰辛,而笔下却出处流露着作者的乐观情绪。

我执教的《我的舞台》这一课,由于它是一篇阅读课文,所以我在教学设计上主要就是采用多读,多悟,在读中感悟的教学方法。

在第一次读课文的时候。我设计让学生先扫读一遍课文,再画出课文围绕那句话写的?明确作者的写作目的,找出文章要表达的中心句子。

在第二遍读课文之,我设计让学生快速自由读时。即弄清课文写了什么事?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在第三遍读课文时,我采用边读边思考时,先理清课文条理,再弄清课文所表达的具体内容进行填表。时间、舞台在哪儿、在干什么。

在读第四遍课文时,我采用默读的方式,让学生在读课文时深入感悟思想含义,找出课文中最能表现作者学艺吃苦耐劳的、艰辛的句子。让学生抓关键、重点句学习、体会、感悟文章的中心。如学生抓住她随母亲演出时,挤在厚厚的幕布后面,憋闷得满头是汗等词语体会出她对舞台的热爱和对评剧的浓厚兴趣,以及母亲对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的感染后的执着追求。

再就是结合她六岁时的拜师学艺的刻苦练习,感悟她对艺术的坚定信念,以及她踏实做人的品格。

这样由课文表面内容到内涵思想上的逐渐深入理解。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学习后想象,我在舞台上慢慢长大。

再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思维,进行说话、表达、想象训练,使课上得实在,落实学生能力,达到语文素养的提升。

最后以学生谈学习后的收获,升华情感,认识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在生活中没有平坦的大道,要想成功就一定得付出艰辛的劳动,没有苦中苦哪有甜中甜啊。

《我的舞台》教学反思7

《我的舞台》是我国著名的编剧、导演、作家吴祖光先生与著名评剧演员新凤霞的女儿──吴霜女士发表在《收获》杂志1991年第3期上的一篇回忆录。文章以“我”的口吻,娓娓叙述了“我”在“艺术和生活”舞台上成长的故事,读后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本课语言风趣而又充满童稚,描写细致而又生动,虽然课文要体现的是从事艺术之路的艰辛,而笔下却处处流露着乐观与活泼。在自己教学与语文组老师之间互相听课后,让我对课文有了更深的理解,对自己的教学也有了更多的思考,现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感受:

一、创设情境,精心预设开头与结尾

课伊始,我给学生播放了一则CCTV的广告——“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舞台”,然后让学生讨论:你心中的舞台是怎样的?引导学生认识到:舞台其实有艺术的舞台,也有生活的舞台,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生活的舞台上表演着自己。快下课时,我送给孩子们一句话:“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我就是想鼓励孩子们:心中要有梦想,在自己的人生舞台上尽情地演绎自己精彩的人生。

二、抓学习提示,做到长文短教

这篇文章比较长,教学时不可能像精读课文那样教得面面俱到。导入新课后,我就引导学生从“舞台”入手去学习课文。“我”的舞台在哪里?学生梳理了这一问题也就弄清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梗概。未出生的时候,舞台在娘肚子里;小时候“我”的舞台在床上,为爷爷、奶奶、小花猫表演;大些了,舞台在幕布后面,“我”在那里如饥似渴地看表演,学演出;6岁时,舞台从床上移到了有练功毯的院子里……

孩子们阅读了课文学习提示后,我就让他们并围绕着提示中“从哪里可以看出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这一问题,找画出相关的句子,并通过反复地朗读去读懂课文,体会作者对舞台的情感。我先放手让学生自学,让他们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中的关键词句去理解课文,从而去体会“我”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热爱。如引导学生抓住作者随母亲演出时,挤在“厚厚的”幕布后面,憋闷得“满头是汗”等词语体会出作者对舞台的热爱和对评剧的浓厚兴趣。学生交流汇报时,我重点抓住了“我”在练功中的句子,通过抓黑脸大汉的动作“翻过来、扌周(zhōu)过去、立起来、横过去,抻(chēn)、拉,压、拽”,引导学生去体会,去想象,从而让他们明白,做任何一件事情要想成功就必须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和辛勤的汗水。

三、重视学生朗读,注重情感体验:

本文的描写处处体现了作者对艺术的热爱和执著,因此体验作者的情感就得尤为重要。在朗读中,我注重引导孩子交流不同的描写带给自己的内心体验也是不同的。如文中描写呀呀学语的“我”在小床上模仿母亲演戏,为了赶那只抢她“舞台”的小花猫下台,竟然摔了一个倒栽葱。学生们读了后都忍俊不禁,通过朗读他们感受到了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童真与童趣,也感受到一个小孩子对艺术那朴实的爱。又如“我”苦练基本功时,奶奶不忍心看“我”每天被整得满脸的汗水与泪水便躲进里屋,这时我让学生们设想:如果是你的奶奶天天看见这一幕会怎么做?孩子们畅所欲言:有的说:“奶奶会很心疼,把握拉进屋子,不让我继续拜师学艺了。”有的说:“奶奶会祈求师傅,对她孙女好一些。”有的说:“奶奶会与父母生气、闹僵,坚持不让我继续练功。”……虽然文中的奶奶目不忍视,但她没有阻止“我”苦练基本功,而“我”也从来没有叫过苦、喊过疼。学生们再读这段话时,感觉就不一样了。

四、拓展延伸,感受艺术的人格魅力

对于新凤霞、吴祖光,学生很陌生,于是我安排了一段视频资料介绍新凤霞,学生通过视频及《词语手册》上的资料初步了解新凤霞,并且知道了她的几句名言:“台上做戏,台下做人。不屈为至贵,最富是清贫。”与“老实做人,认真演戏”等,使学生认识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学习与生活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阳关大道;要想成功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与辛勤的汗水。

尽管在课前,我经过了认真地思索与设计,但是从整个课堂上看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而我似乎讲得还是太多,留给学生独立学习的时间太少,独自思考的时间太少了,这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努力。

《我的舞台》教学反思8

一、本文的描写处处体现了作者对艺术的热爱和执著。于是,体验作者的情感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朗读中,注重引导孩子交流不同的描写带给你的内心体验是课堂上我用心想要引领孩子的地方。如描写呀呀学语的我在小床上模仿母亲演戏,学生感受到了字里行间流露的童趣,重要的是要试着去感受一个小孩子对艺术的朴实的爱。并请学生谈学习后的启发、收获,升华思想情感,认识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经一番彻骨寒,哪来梅花扑鼻香,梅花香自苦寒来,在艺术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阳关道,必须付出艰辛和心血的道理。

二、不足之处:

尽管在课前我们经过了认真地思索,但是从整个课堂上看还存在不少问题,这就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实践、提高。

1、坚持培养学生课前用心读书、思考的习惯。课堂上学生的思考、朗读存在很大的差异,为数不少的孩子不会用心预习。

2、在课堂上我还是引导得有些多,孩子交流得也很多,而朗读——让大家感受到你的体验的练习还是偏少,在今后应以朗读为主,学生的自主体验为主,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3、课堂时间安排有些挤,最后的交流启发和回顾摘记没有完成,课堂生成的东西太多,应该适当取舍。

《我的舞台》教学反思9

《我的舞台》是一篇回忆录。文章以“我”的口吻,娓娓叙述了“我”在“艺术和生活”舞台上成长的故事,读后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本课语言风趣而又充满童稚,描写细致而又生动,要体现的是艰辛,而笔下却处处流露着乐观。

教学《我的舞台》这一课时,在设计上就是采用围绕一个问题“舞台在哪里”来通过反复的朗读去读懂文章,体验情感。在每次读时,给予具体的要求,逐渐浓缩,让条理逐渐清晰,中心逐渐明确出来。

如在第一遍接触课文时,设计扫读课文,画出课文围绕那句话写的?明确作者的写作目的,即找出表达中心的句子。同时找出前后呼应的句子,感受文章的结构,非常清晰。

第二遍快速自由读时,寻找课文写了舞台都在哪里?通过交流,理清课文条理,提高概括内容的能力。

第三遍默读时,深入感悟思想含义,找出课文中最吸引你的句子,感悟作者的内心世界。

如学生抓住她随母亲演出时,挤在厚厚的幕布后面,憋闷得满头是汗等词语体会出她对舞台的热爱和对评剧的浓厚兴趣,以及母亲对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的感染后的执着追求。在此适当点拨孩子联系前文感受首先母亲就非常热爱评剧艺术。

再就是结合她六岁时的拜师学艺的刻苦练习,特别是动作的细致描写,奶奶的侧面描写,感悟她对艺术的坚定信念,以及她踏实做人的.品格。

这样一个问题的牵引,通过朗读和体验由课文表面内容到内涵思想上的逐渐深入理解,使课上得实在。明天不封阳台教学反思大河之舞教学反思

《我的舞台》教学反思10

课文《我的舞台》,作者以“我”的口吻,娓娓叙述了“我”在“艺术和生活”舞台上成长的故事,反映了在“艺术和生活”的舞台上,勇气和力量让人走向成功的道理,同时,作者还含蓄地阐述了“老实做人,认真演戏”的道理。

教学本课时,我决定眼于通过学生的自主阅读,引导学生感悟戏剧表演艺术给人的神奇魅力,要让学生通过充分朗读和画找语句来感知课文,并通过朗读或形象描述把自己的感悟表达出来。

一、直奔中心,长文短教

这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篇幅比较长。如果通篇串讲,不但使文章特色荡然无存,学生感到索然无味,其效果也会事倍功半。

经过研读课文,我决定采用直奔中心,长文短教,抓中心句的方法来组织教学。文章的中心句,亦称之谓“文眼”。它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浓缩和作用意图的精要概括。

这篇课文中心外露,在教学时可让学生概括出文章中心,然后分析课文是如何表现中心的。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于是,在学生第一遍读文后,我让学生找出中心句:“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然后围绕这一句返顾全文找出与之相照应的句子,即文章的结尾句“

我在舞台上慢慢长大,舞台如一炉火,炼就了我无比的勇气和毅力。”

这样既引导学生感受了文章的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又让学生悟出文中的情感,使整个身心沉浸在这一氛围中,以缩小教学因时间、空间的差距所造成的困难。这是第一板块。

然后,让学生第二遍读课文,思考:作者围绕“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主要写了哪几件事情?

这样一来,原来长长的课文,就浓缩在几件事情上,让学生通过读书归纳,把握课文内容,理清了文章的写作思路,为后面的学习作好了铺垫。这是第二板块。

第三遍读文时,让学生找出文中哪些具体的描写体现了“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通过圈点勾画,抓关键词、重点句,谈体会,写感受,深入感悟文章的思想内涵。

这一问题把学生的思维自然导向第三板块。而且稍微拔高了难度,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使他们获得探求知识的乐趣。使学生明白:原来文中细致入微地描写:如作者随母亲演出时,挤在厚厚的幕布后面,憋闷得满头是汗等词语都充分体现出她对舞台的热爱和对评剧的浓厚兴趣,以及母亲对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的感染后的执着追求。再就是结合她六岁时的拜师学艺的刻苦练习,感悟她对艺术的坚定信念,以及她踏实做人的品格。这样由课文表面内容到内涵思想上的逐渐深入理解。

接着,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学习后想象:我在_____舞台上,我在舞台上慢慢长大,舞台如________,____________。拓宽学生思维,进行说话、表达、想象训练,使课上得实在,落实学生能力,达到语文素养的提升。

最后以学生谈学习后的启发、收获,升华思想情感,认识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经一番彻骨寒,哪来梅花扑鼻香,梅花香自苦寒来,在艺术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阳关道,必须付出艰辛和心血的道理。

这样便产生了由揭示中心——分析内容——深化主题的教学思路,抓住情感因素,以朗读法为主,以问题教学法和讨论法为辅,交替使用,不但减缓了理解坡度,使学生

加深了知识的理解,而且围绕中心,由浅入深,使学生在朗读、讨论中深切感悟到语言的精髓,做到了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教学效果令人满意。

二、多种形式的读来感悟文本

课堂上有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有默读,有与小组同学的合作读,有与老师的合作读,有学生的配乐感情朗读。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学生真正的走进了文本,与文本进行了对话。课堂上学生激情的交流着。学生经过细致深入的阅读文本,产生了发自内心的情感交流。

三、资料的适时引用为课堂锦上添花。

在学生透过厚厚的幕布,体会感悟到作者对评剧的钟爱及母亲对孩子的艺术熏陶时,适时地出示了新凤霞的资料和她演唱的《刘巧儿》片段。

学生听得都入迷了,从他们那一双双痴迷的眼神中,我知道他们的情感火花正在脑际闪现……

不足之处:

1、课堂教学中注重了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注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但却忽视了学生主动参与性,授课时还是我讲的过多,虽然讲的很透彻,但学生还是被动接受,没有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课件中的内容不够精练,前后衔接不够顺畅,与授课环节不符,运用起来不应手,耽误了一些时间。

《我的舞台》教学反思11

《我的舞台》是一篇回忆录。文章以“我”的口吻,娓娓地叙述了“我”在“艺术和生活”舞台上成长的故事,读后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学习本文的重点是让学生体会到在艺术之路上人们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以及练就的勇气和毅力,同时也感受我过戏剧艺术的魅力.

一、目标明确,重点突出

本单元的主题是感受“艺术的魅力”,教学时,要着眼于通过学生的自主阅读,引导学生感悟戏剧表演艺术给人的神奇魅力,让学生通过充分的朗读和画找语句来感知课文,并通过朗读和形象描述把自己的感悟表达出来.

二、课堂动静结合,学生自主学习

课文条理清晰、明了。开头的一句“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总领全文结尾句“我在舞台上慢慢长大,舞台如一炉火,练就了我的勇气和力量”总结全文,发人深思.在教学中以这两句话为主线牵动全文的学习。

三、重视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

选句子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在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进行理解概括,既训练了学生的概括能力,体现了语文的工具行。

四、存在不足

1、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较单一,引导语表达不够准确,过渡语的表述缺乏深情。

2、教师在课堂上的关注面太狭窄。

3、课堂上学生的朗读较多,但是老师缺少有感情的读的引导,齐读的形式较多,未让学生读出应有的情感。

《我的舞台》教学反思12

《我的舞台》是我国著名的编剧、导演、作家吴祖光先生与著名评剧演员新凤霞的女儿的一篇回忆录。 课文以“我”的成长为线索,围绕“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通过在娘胎我就“登台唱戏”;刚会走路就在小床上模仿母亲“演戏”;六岁时拜师学艺以及几年后在大师面前认真演戏等一个个有趣而充满童稚的小故事,反映了在艺术和生活的舞台上,勇气和力量让人走向成功的道理,同时,作者还含蓄地阐述了老实做人、认真演戏的道理 。

文章以“我”的口吻,娓娓叙述了“我”在“艺术和生活”舞台上成长的故事 。 课 文 语言风趣而又充满童稚,描写细致而又生动,虽然课文要体现的是从事艺术之路的艰辛,而笔下却处处流露着乐观与活泼。读后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 学习这篇课文的 目的 , 就 是让学生体会到在艺术之路上人们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以及练就的勇气和毅力,同时 用心 感受我国戏剧艺术的魅力。

在教学 本 课前我就让学生收集了新凤霞、吴霜以及关于评剧艺术方面的资料,为理解课文做准备。 课前我自己也认真备课,找了很多关于新凤霞和女儿吴霜的资料, 心里对她们母女凭添了不少的敬意。 所以讲授 这篇课文 时 , 总觉得有种 亲切的感觉。 当然, 这样的文章也比较符合孩子们的成长特点 , 在课堂上也 自然容易 流露出 自己对于 小作者的同情与理解。 而且 他们在学习的同时也 学到了作者的语言艺术。

上课伊始,为了吸引学生的眼球, 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我以 央视 播放过 的一则公益广告——《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为导入点 。 让学生也相信“每一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舞台,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也希望今天的这个“舞台”既是作者的也是我六一班全体同学的。随着我的导入,我们一起走入了文本学习中。

本节展示课的重点我放在小组汇报展示的两个核心问题上:1、课文的哪些描写体现出“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在文中找出具体语句进行研读,读后你有什么深刻的感受?(默读课文,用“——”划出有关句子并作出批注)2、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舞台如一炉火,练就了我的勇气和毅力”?(抓住能表现“我”学艺艰辛的句子进行体会)。应该说花蕾组和乐学组的两次展示还是带给我了很大惊喜的,因为他们各有亮点。

孩子们在独立学习勾画出相关句子后,便开始等待对学及小组成员的集体群学。教室里很安静,我心里也觉得充满了期待。我希望他们真的能够有一个好的表现,因为平时的他们有点“皮”,被我已经有些轻看了。而最后的结果让我不觉大跌眼镜,得对他们刮目相看了。因为其中的一些细节至今想起也觉得孩子的活跃思维是需要被鼓励、激发的。

在展示时,他们通过提前的人员分工,本次大展示只安排了4个人进行,其中有两个甚至是平时不爱发言的。一个学生首先开口,用略带沙哑但又富于感情的语气朗读着自己找到的句子,说出了自己的体会;另一个学生以一个反问句展示了“舞台的确对作者有着神奇的吸引力”;一个则抓住关键词进行理解;组长在大家发言时已三两笔完成了板书的设计--一面舞台囊括了他们每个人发言的重点内容,然后进行展示汇报的总结。条理清晰,分工明确,他们做到了!

资料的适时引用 使 课堂 程序较为自然 。 接着 第二个问题由飞跃组的全体成员一起汇报。值得一提的是,他们的展示形式比较丰富,倾向于肢体语言的表述。一个学生现场下腰,一个学生动作演示词语意思,使下面倾听的同学目光被紧锁住,全班融入在一片欢乐的气氛中。整节课流畅、自然的进行,学生参与积极,课堂气氛活跃,效果较好。这也让我反思,在平时的教学中课堂上一直教导他们循规蹈矩,其实有时候也约束了学生的思维。与此同时,也让我发现了班内个别待优生他们也有自己“拿手”的一面。只要肯为他们创造机会,经过锻炼,一定也可以做得很棒!

这节课通过“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和“舞台如一炉火,练就了我的勇气和毅力”两个关键性的语句,让学生明白了舞台对我有着怎样的吸引力,也体会到了作者学艺的艰辛以及不一般的勇气和毅力,也让学生明白了“老实做人,认真演戏”的道理。 整 节课 较 流畅、自然 地 进行,学生参与 较 积极,课堂气氛 也比较 活跃,效果 出乎意料 。对于这节课的表现, 我认为: 学生比老师做得好。他们主宰看课堂教学,也展现了自己。 但是同样,本节课的教学还存在着诸多不足,很多该感悟的地方因为时间关系还没有引导到。具体表现为: 对学生的评价单一,缺乏必要的鼓励、肯定、启发等激励表示 ; 在整个教学中,我都是从自我出发,按照自己的思路设计教学过程,忽略了学生的实际能力,真正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很少,结果时间不够了。今后应进一步提高的能力: 继续 挖掘教材,把学生的兴奋点 全部 调动起来。注意自身角色的转变,对学生的引导能力、课堂应变能力需进一步提高。 而且 在今后的教学中, 还要 培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提出 “为什么 ”,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挑战权威、勇于创新的精神。

另外,通过教学 让我感受到学生对于我国艺术了解的贫乏,在这些方面我今后还要引导学生多了解课外知识。同时对学生品质上的教育还仅仅是理论说教的层面,不太深入,还需要对照学生的行为多多引导。 在质疑对抗时,学生的提问和质疑不够新颖和深入,没有让学生仔细体会“老实做人,认真演戏”这句话。虽然我已出示了“台上做戏,台下做人。 不屈 为至贵,最富是清贫。”这句话,遗憾的是没有过多进行讲解,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也许是因为的紧张,也许是经验不够,总之,我觉得: 教师的引导非常重要,如何引导的确 也 是一门学问。 以后,我还要对孩子的质疑、提问环节多加训练,适时拔高,争取让他们思路开阔、更加自信!

我相信:一节公开 课就是一次锻炼的机会, 既丰富了 经验。也 能吸取 教训,只希望自己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吸取经验,借鉴教训,让自己快乐成长,不断进步 !

《我的舞台》教学反思13

一、好的开头和结尾抓住学生的心

课的开始,我给学生播放了一则CCTV2台的广告——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舞台,然后让学生讨论舞台是什么?引导学生认识舞台其实有艺术的舞台和生活的舞台,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生活的舞台上表演着自己。

课的结尾,我送给孩子们一句话: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鼓励孩子们心中要有梦想,在自己的人生舞台上尽情地演绎。

二、长文短教:

这篇文章比较长。一篇长课文只有通过反复的读,每读一遍提炼一下,浓缩一点,这样在反复读后,也就将一篇长文读成短文了,或者是浓缩成了一段话、一句话、几个词了,才算是真真读懂了。

在这节课的设计上我引导孩子们围绕一个问题“从哪里可以看出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来通过反复的朗读去读懂文章,体验情感。在每次读的时,给予具体的要求,逐渐浓缩,让条理逐渐清晰,中心逐渐明确出来。

如抓住作者随母亲演出时,挤在厚厚的幕布后面,憋闷得满头是汗等词语体会出作者对舞台的热爱和对评剧的浓厚兴趣。

三、注重情感体验:

本文的描写处处体现了作者对艺术的热爱和执著。于是,体验作者的情感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朗读中,注重引导孩子交流不同的描写带给你的内心体验是课堂上我用心想要引领孩子的地方。如描写呀呀学语的我在小床上模仿母亲演戏,学生感受到了字里行间流露的童趣,重要的是要试着去感受一个小孩子对艺术的朴实的爱。

四、感受艺术人格魅力

对于新凤霞、吴祖光,学生很陌生,于是我安排了一段视频资料介绍新凤霞,学生通过视频初步了解了新凤霞,并且知道了她的几句名言:“不屈为至贵,最富为清贫.”“台上做戏,台下做人”“老实做人,认真演戏。”使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认识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艺术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阳关道,必须付出艰辛和心血的道理。

尽管在课前我们经过了认真地思索和设计,但是从整个课堂上看还存在不少问题,例如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而我似乎包讲得太多,留给学生独立学习的机会太少,这就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实践、提高。

《我的舞台》教学反思14

《我的舞台》是一篇回忆录。文章以“我”的口吻,叙述了“我”在“艺术和生活”舞台上成长的故事。

本课语言风趣而又充满童稚,描写细致而又生动,虽然课文要体现的是从事艺术之路的艰辛,而笔下却处处流露着乐观与活泼。

课的开始,我以“舞台”是什么来质疑,以此导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尾,我送给孩子们一句话: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鼓励孩子们心中要有梦想,在自己的人生舞台上尽情地演绎。

在这节课的设计上我引导孩子们围绕一个问题“从哪里可以看出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来通过反复的朗读去读懂文章,体验情感。在每次读的时,给予具体的要求,逐渐浓缩,让条理逐渐清晰,中心逐渐明确出来。如抓住作者随母亲演出时,挤在厚厚的幕布后面,憋闷得满头是汗等词语体会出作者对舞台的热爱和对评剧的浓厚兴趣。

本文的描写处处体现了作者对艺术的热爱和执著。于是,体验作者的情感就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新凤霞、学生很陌生,于是我设计了资料介绍新凤霞,学生初步了解了新凤霞,并且知道了她的几句名言:“不屈为至贵,最富为清贫。”“台上做戏,台下做人”“老实做人,认真演戏。”使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认识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艺术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阳关道,必须付出艰辛和心血的道理。

尽管在课前经过了认真地思索和设计,但是从整个课堂上看还存在不少问题。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而我似乎包讲得太多,留给学生独立学习的机会太少,这就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实践、提高。

《我的舞台》教学反思15

一、问题导入

文章一开始说“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从哪些地方你感受到了这一点?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有关句子。

二、交流、讨论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交流以下句子:

1、我还没有出生时,便和舞台结下了疑惑之缘。

⑴ 你从哪里看出舞台和“我”结下了疑惑之缘?

⑵ 读了句子,你感受到什么?

是啊,在娘胎时,“我”就“登台唱戏”;一出世,就亮开嗓门唱。这些精彩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我”的艺术天分,怪不得人们把吴霜称作“天才儿童”。

2、一次,小花猫看得兴起,竟蹿上了床。我为赶它下“台”,脚下没留神,一个倒栽葱,摔下床来,直摔得我眼冒金星,半天没缓过劲儿来。

“我”刚会走路,就在小床上模仿母亲“演戏”。“我”的观众无处不在,奶奶、爷爷,就连小花猫也成了“我”的观众。“我”的家里是多么热闹,作者笔下的场景是多么生动有趣。谁能读出有趣?

3、每次演出,我一定要到台上去看,即使被挤在厚厚的幕布里,憋闷得满头是汗,也兴味盎然。

小小年纪就随母亲到处奔走,艺术的种子早已埋在了“我”的心里,这是多么让人感动的一幕。那么,你知道文中的“我”──也就是本文作者吴霜的母亲是谁吗?

三、引入资料

介绍新凤霞,同时推荐新凤霞名言:“台上做戏,台下做人。不屈为至贵,最富是清贫。”

四、小结

让阅读教学成为学生成长的舞台 篇6

关键词:阅读教学;乐于参与;情感体验;勇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07)11-0027-02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心。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帮助、指导、影响下,以课本为范例学习、积累和发展语言,培养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的言语实践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提升学生个性品质和文化素养的发展过程。基于阅读在学生发展中的重要意义,阅读教学应成为学生成长的舞台。

一、阅读教学应成为学生乐于参与的舞台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学生的阅读是凭借教材,依靠教师的指导,联系社会生活动脑思考,逐渐学会处理信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自主学习过程。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的主动参与直接影响到阅读教学的效果。语文新课标要求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那么怎么才能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积极投身到阅读中去呢?

首先要在阅读教学中营造出宽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处于一种无拘无束的、自由畅达的环境中,尽情地“自由参与”与“自由表达”。这需要教师观念的转变,在教学中建立起一种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增加情感的沟通。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教学中师生分享彼此的思考,交流彼此的情感与体验,丰富教学内容,从而真正体现出教学相长的思想。

其次是要从学生的语文学习的兴趣入手。让学生从喜欢语文这门课入手,每学期开学的第一节语文课上,我的开场白中总会有这么两句话,“我会让同学们喜欢语文课,喜欢语文老师”,这也成为我的语文课堂教学的努力方向。新课程标准在目标体系中加入了“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使阅读目标中德育目标、智育目标和美育目标能够得到综合的体现。的确,如果一个学生对一堂课、一门学科缺乏兴趣,没有情感参与的学习又怎么能取得好的效果呢?特级教师于永正充满情趣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学得那么主动积极。

再次要重视对学生的阅读指导。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再教给学习的方法,这样可以使得学生的探究更深入,学习的劲头持续更长久。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阅读教学中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要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要让学生明确探究的问题,确定探究的思路,搜索探究的材料,然后处理材料直至完成的探究过程。

另外教学形式要多样化。阅读中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聆听美的声音,欣赏美的画面,感受美的形象,激发学生的表现欲,让学生用读、演、画、唱等形式参与到教学中来。同时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积极看待每个学生,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学生在阅读中学到了知识,表现了自我,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学习、研究、探索的过程同样是其思维发展形成的过程、探究的过程,同样品味挑战困难、战胜困难的喜悦,从而积极投身于这个给自己带来快乐与收获的课堂。

二、阅读教学应成为学生获得审美体验的舞台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是多元的,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的作用,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的能力。感受、理解、欣赏是学生阅读能力的基本功。新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中特别倡导学生的感受性阅读。传统一问一答式的教学方式,只能以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肢解,用教师的阅读所得或教参的“标准答案”来取代学生的理解。我们要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保证在阅读教学中都能有自己的思考,提出自己的疑问。“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心理行为”。阅读教学应主动建构学生主动获取、读书内化的教学机制,即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学会读书,内化语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由传统教学以理解课文知识内容,获取统一结论,追求标准答案为主要目的,转变为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因为教学中对学生独特感受的珍视,也许在参与中的语言不太“准确”,课堂教学显得不太“顺利”、不太“精彩”,但请相信那是学生思维的火花,情感真实的流露。“生活因为真实而美”,而课堂却因为绽放学生真实的情感火花而放异彩。在《七颗钻石》的教学中,一名学生被文中小姑娘的言行感动了,她说,如果换了我,我真的做不到,但小姑娘的行动不但感染了我,而且教育了我。叶澜教授说过,在教学中“宁要真实的错误,不要虚假的成功”。是的,阅读教学中尽管可能是粗糙的,但却是朴实的,鲜活的。尽管有时会出现错误,但往往正是因为孩子们“真实的错误”,使课堂妙趣横生,多姿多彩。

三、阅读教学应成为学生实践的舞台

语文课程的一个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实践能力,“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而提高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

首先要树立大阅读观。在阅读实践活动中,文本及阅读教学是学生语文实践的载体。仅仅让学生在课堂这个有限的空间中学习一本教材,这无疑是束缚学生的,又谈何发展呢?学生在这个舞台上不是仅为记住一幕剧的台词,而是为了练就终身所需的“表演才能”——语文素养。应该明确:我们不是教教材、学教材,而是用教材来教,用教材来学。要把课内阅读向课外延伸,从小课堂引向大课堂。阅读课堂教学是造就这艘通向知识海洋的船,在课外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去徜徉、探索、发现、提高。阅读课堂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向课外的延伸是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方向标。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的特点,设计一些形式多样,方法灵活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都能投身其中,并鼓励学生发挥自主精神,自行设计,自行探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搜索、筛选、整理资料的能力。《斜塔上的实验》教学中设计实验前夜不同人物与伽利略的对话,让学生在表演中深刻体味主人公对科学事业的不懈努力的精神。

其次要增加阅读量,加强积累。积累是学习的前提条件,是新知识的增长点,也是形成创造能力的基础。阅读教学应走出长期以来死记硬背知识食而不化,做机械的琐碎练习只会解题不能应用的误区。语文学习很难做到一蹴而就,它是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新课程标准倡导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开拓语文实践的空间。阅读教学要改变传统教学中重结果轻过程的倾向,让阅读教学成为学生实践的舞台。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学生在阅读中,并不是消极地接受、索取意义,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

情境——数学教学探究的舞台 篇7

1. 为学习新的课题而设计的铺垫型情境

以处于学生认知结构范围内的富有启发性的常规问题或已知的数学事实为素材, 创设铺垫型情境.这种情境可为学生提出问题提供有效的启发, 对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有重要作用.此种情境常用于新知识的引入.

例如:在“平方根”一节中, 我是这样创设情境的“同学们已学过已知正方形的边长用平方来求它们的面积.反之, 已知一个正方形的面积, 可否求它的边长呢?比如9平方米、16平方米、3平方米, a平方米等.”前两个正方形的边长同学们会轻而易举地答出来, 但在求后面正方形的边长上却卡壳了, 有的摇头, 有的挠腮, 跃跃欲试, 他们想不到被一个似曾相识的简单问题难住了, 很不服气.在这种难识庐山真面目的障疑情境下, 我顺势点出课题, 指出要识庐山真面目, 就必须探索研究, 掌握新内容, 同学们鸦雀无声, 兴趣很浓.

2. 为深化学生认知结构而设计的认知冲突型情境

以富有挑战性、探究性且处于学生认知结构的最近发展区的问题为素材, 可创设认知冲突型教学情境, 使学生处于心欲求而不得, 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状态, 引起认知冲突, 产生认知推敲, 从而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动机.

例如:在学生学完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之后, 我就为学生们设计了这样一个探究情境.课本上举例说明了“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不一定全等”, 那么“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在什么情况下全等?在什么情况下不全等呢?以上这一情境, 激起了学生们的探究欲望, 有利于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寻找答案.

3. 为帮助学生总结数学思想和方法而设计的思维策略型情境

以思维策略多样、解题方法典型、解题过程能体现某种完整的数学思想方法或思维方法的问题作为素材, 可创设思维策略型教学情境.

例如:在帮助学生们总结证明形如“a2∶b2=c∶d“这类几何题的一般方法时, 我就事先准备了三道有代表性的题让学生先做, 并要求学生做完这三道习题后总结出证明这类习题的一般思路.经过探究同学们总结出了三种思路: (1) 利用切割线定理将a2∶b2=c∶d中的a2, 用a2=mb代换转化成m∶b=c∶d. (2) 若a, b, c, d四条线段所在的两个三角形有相似和等高的特点, 可利用相似三角形面积之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等高三角形面积之比等于高所在的底之比进行代换. (3) 利用a∶b=c∶k和a∶b=k∶d相乘得a2∶b2=c∶d.

4. 为拉长知识的形成过程而设计操作性探究情境

在数学教学中, 过于强调结论, 只能促进学生单纯地模仿和记忆知识, 但如果注重知识形成的过程, 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则能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物的态度、科学探索知识的能力以及勇于创新的精神, 因此, 可以说体验过程比记忆结论更重要.

例如, 我们对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的教学是这样处理的:首先要求学生将事先准备好的长度为4 cm, 5 cm, 6 cm, 8 cm, 10 cm, 12 cm的六根小木棒拿出来进行动手操作.任意取三根将其首尾相接, 拼成三角形, 接着老师提出下列问题:

(1) 任意三根小木棒能否都能拼成三角形? (2) 有几组三根小棒能拼成三角形?有几组三根木棒不能拼成一个三角形?试比较两根短棒长度之和与长棒长度的关系. (3) 通过上述的操作, 请猜想三角形中任意两边长度之和与第三边的长度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4) 试用简洁的文字归纳你的猜想, 并证明你的猜想.

5. 为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与实践能力而设计的综合实践性探究情境

综合实践性探究情境是指为学生从自然、社会文化和自身生活中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课题进行自主研究, 写出报告或完成作品, 最后交流评比的情境.

例如:学习了垂径定理后, 结合我地有多座圆弧形石拱桥的条件, 指导学生选择以“石拱桥”为课题进行研究.要求撰写出研究报告, 并设计制作圆弧拱桥模型.

学生要完成此项研究课题就必须实地考察石拱桥, 必须考虑影响建桥的因素, 如地质情况、地形情况、水文情况等.必须调研建桥后对交通、环境、经济发展的影响.包含了自然、社会、科学的内容, 具有整体性、开放性和科学性.同时, 圆弧拱桥的设计要用到所学的几何知识, 这样学科知识在探究实践中得到了综合和延伸.

6. 为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而设计的试误型探究情境

学生在理解、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的过程中, 常因各种原因犯一些似是而非的错误, 适当创设试误型教学情境, 可为学生尝试错误提供时间和空间, 并通过反思错误的原因, 加深对知识、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提高对错误的认识和警戒, 培养思维的批判性和严谨性.

浅谈二胡教学与舞台表演 篇8

1 二胡教学分析

这里所说的二胡教学主要指的是课堂教学, 课堂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 主要关注的是对学生演奏技能的强化和训练。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学生的反复练习, 将优美的音乐作品呈现到舞台表演中去。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重视演奏技术、演奏技能的培养, 还要注重学生艺术气质、创造能力的培养。

1.1 把握准确无误的音准

任何乐器的演奏都离不开准确的音准。教师可以从两方面对学生进行锻炼:首先, 就是对学生进行反复的音阶练习, 音阶主要指的是调式中的音, 按照高低次序进行排列。同一音阶中选取不同的音当主音时所形成的调式都相似, 只有主音的音高可以有所不同, 这需要反复长时间的练习, 增强手指的对音准的敏感度。另一方面, 需要从听觉上锻炼学生的音准。遇到学生音准不准时教师必须要及时纠正, 若在听觉上没有把握去判断音准, 可以进行反复对比, 既能纠正学生的错误, 还能锻炼学生的听觉敏锐力。

1.2 培养较强的音乐节奏感

首先, 要重视练习曲的练习, 扎实掌握基础节奏;其次, 练习新区木或者复杂节奏时, 可以先慢再快, 先把我好节奏的准确性后, 再加快节奏的练习;再次, 能够借助节拍器练稳节奏, 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 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进行节拍练习, 重视节奏感的培养;还有, 通过人体体态和形态的规律性来掌握节奏感。这都需要学生在日常教学中加强练习, 才能在演出时准备把握节奏。

1.3 感受不同音色所蕴含的情感

音色主要指的是音乐的属性, 有谐音的多少和强度所决定的。例如音乐的甜美、圆润、淳厚和亮丽, 这主要是靠学生自己去感受, 二胡音色的特点, 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歌唱性, 教师要在教学中重视学生对音色的体验, 增加学生对音色的敏感度。

1.4 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二胡的教学活动主要通过反复记忆、推敲和练习才能形成, 不少学生在练习过程中, 由于缺乏耐心, 容易对二胡练习产生枯燥的情绪, 这不利于学生集中精力去练习二胡。教师可以使用小组合作、案例教学、任务教学、小舞台演出等方式, 每课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 让学生对二胡教学保持新鲜感, 挖掘每个学生的二胡学习潜能, 帮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 让学生从心理上和生理练习上都能有所进步。

2 二胡舞台表演的基本要点

2.1 扎实的演奏技术

一名合格的二胡演奏者的舞台表演能否成功, 直接因素就是表演者的专业表演技术, 这是衡量演奏者表演成功的前提基础。在日常的学习当中, 演奏者对每个节奏认真分析以后, 还要对每个演奏技巧进行反复训练, 这种严谨的练习制度, 需要演奏者的大脑中时刻保持着正确的旋律记忆, 而且还让手指从运动技能上形成条件反射式的“肌肉记忆”。这种循环练习需要演奏者必须具备吃苦耐劳、一丝不苟的精神, 否则, 长时间的练习很容易使演奏者失去耐心, 这对今后的二胡演出将产生消极的作用。所以,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辅导学生进行训练时, 不仅要规范学生的动作, 还要认真观察学生的进度, 从心理上调整学生的态度, 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掌握扎实的演奏技术。

2.2 标准的演奏动作

这里所说的演奏动作主要指的是, 二胡表演在强意识的控制下的一系列演奏动作转化为近乎于无需大脑参与反射性的自动化运动方式, 都是经过反复联系和揣摩后形成的。演奏者在演出的过程中, 通常过度关注自己的节奏和情感, 对演奏动作不会投入过多精力, 因为这种行为是经过无数次联系之后在大脑皮层运动中枢神经细胞中形成的联系系统, 几乎达到自动化的程度, 一旦受到外界环境的刺激, 一系列自动化动作就会表现出来。这种演奏技能在二胡演奏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 也要将其化为规范要领之内。

2.3 真挚的演奏情感

如果说精彩的演奏是舞台表演的“形”, 那么, 演奏者所表达出的真情实感就是舞台表演的“魂”。包含了真挚情感的演出才更有较强的技术魅力, 更能引起观众的共鸣。舞台表演主要就是创造美和体验美的过程, 其强大的感染力就在于能够动之以情。而这种演奏情感的发挥需要演奏者具有良好的审美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 不仅要训练学生的二胡技巧、演奏技能, 还要引导学生挖掘自身的情感体验, 将音乐演奏与自身情感融为一体, 从各个方面提高学生的舞台演奏水平。

2.4 良好的心理素质

成功的演奏者能否充分发挥自身的演奏水平, 需要具备过硬的心理素质, 这是演奏者演出成功的重要基础和保障。演奏者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才能保持正常的状态, 才能将自身的演奏水平最大程度的得到发挥, 反之, 将会影响整个舞台表演的效果。尤其是初次演出的演奏者, 容易产生怯场的现象, 容易造成演奏时因紧张导致的反映缓慢甚至出现拨错音节。为此,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要多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为他们提供演出的机会和平台, 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为学生今后的舞台演出打下良好的基础。

3 二胡教学与舞台表演的关系

我们常说, “台上一分钟, 台下十年功。”可以说, 二胡教学与舞台表演属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二胡教学是舞台表演的理论指导, 舞台表演是二胡教学的延伸和再现, 能够反作用于二胡教学, 二胡教学的最终归宿就是舞台表演, 二胡教学与舞台表演是相辅相成的。二胡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如果没有二胡教学中教师的精心指导, 学生就不能对音乐作品进行理解和再加工, 更无法在舞台上体现出符合作品风格和情感的技能表演。二胡教学活动, 主要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塑造程度、学生的自我感悟过程和舞台表演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然而, 有些学生在日常练习中表现的相当出色, 但在舞台表演时却难以打动人心, 更别说满足观众的艺术需求了。究其原因, 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 有些学生将二胡演出当做是一种技术的发挥, 没有将二胡教学与舞台表演结合起来, 二胡表演过于机械化, 缺乏生气, 所以难以引起观众的共鸣。所以, 在日常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系统的看待二胡教学和舞台演出之间的联系, 学生既要熟练掌握二胡技巧, 又要热爱二胡这一专业。让学生在反复练习中激发创作热情, 在舞台演出中掌握课堂教学中无法学到的知识。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 二胡作为代表性的民族乐器之一,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近几年, 在众多二胡演出家和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下, 二胡舞台表演形式初具规模。本文对二胡课堂教学与舞台表演的基本要素展开分析, 并简单阐述了二者的关系, 希望对提高二胡教学质量, 提升二胡舞台表演效果有所帮助。

关键词:二胡演奏,课堂教学,舞台表演

参考文献

[1]杨梦娜.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二胡舞台表演能力[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报版, 2014 (01) .

[2]万吉.试论二胡舞台独奏艺术与课堂教学的关系[J].上海音乐学院, 2011 (05) .

[3]王洋.论音乐教育与舞台实践——参加师生音乐会有感[J].艺术教育, 2008 (07) .

浅析声乐教学中的舞台实践 篇9

一、调整状态

调整状态是舞台演出的的重要环节, 在准备演出之前的一段时间里, 教师在指导学生歌唱技术的同时, 应告诉学生注意休息, 保护嗓子, 不能过于疲劳, 在临近演出的时间, 各项准备工作比较繁忙, 学生的心理常常显得烦躁不安, 一天比一天紧张, 教师应指导学生保持平静的心态, 不要因为一些不必要的小事影响情绪, 分清主次, 要“拿得起放得下”, 保证演出的顺利。

二、演出曲目的选择

演出曲目的选择是有一定学问的, 这往往能显示出一位教师的音乐修养高低, 在曲目选择上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曲目, 切忌盲目追求高难度作品, 如果是举办音乐会, 需要学生演唱多首作品时, 还应注意曲目风格, 速度, 难易程度上的搭配。因为音乐会常常是综合的, 当然也有些音乐会是专题性的, 譬如巴洛克时期声乐作品专场, 莫扎特作品专场等, 这类音乐会在曲目的选择上就可以在预定的范围内进行选择。学生个人的音乐会曲目安排要注意歌唱技术难度的变换搭配, 用声音应认真考虑周全, 不能将连续的几首难度大的作品放在一起, 这样容易使声音疲劳, 也不能将连续的几首小作品放在一起, 这样会使听音乐会的观众觉得枯燥乏味, 一般在整场音乐会的曲目安排上, 应从技术相对容易的作品开始, 先稳定一下学生自身的情绪, 然后难度逐渐的提高, 这对于台下的观众也是易于接受的, 音乐会, 一般都分为上下两个半场, 在上半场最后的一首曲目选择上, 可以安排难度较大的曲目, 注意整个舞台的气氛, 在中场休息时让嗓子得以休息。在曲目的安排上, 还应注意歌曲速度与节奏的变换搭配, 这也是非常重要的, 不能长时间的只演唱节奏慢的的曲目, 这样会使整场音乐会的气氛受到影响, 当然也不能把几首速度较快的曲目放在一起。尽量避免把相同节奏, 相同风格的作品安排在一起, 否则整场音乐会都会显得呆板, 枯燥。我们在舞台演唱中, 不仅要展示自己的歌唱能力, 更加重要的是让听众与你同行, 要顾忌到听众的心态。同样的速度、同样的风格、同样的情绪都会让听众感觉乏味, 在曲目的选择上要抓住听众的心理, 与听众产生共鸣。这关系到整场演出的成功与否。

三、克服怯场

怯场是学生在舞台上经常容易发生的情况, 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心理问题, 很多人认为这是小问题, 多登台锻炼锻炼就好了, 但实际上有些人一辈子都没有克服, 甚至有一些歌唱家临上台之前都会有各种怯场的表现, 怯场一般都是自身的紧张造成的, 大部分学生由于平时的演唱基本功还不够扎实, 时刻担心自己的演唱能否顺利, 发挥能否正常等, 心事重重瞻前顾后放不开, 正所谓艺高人胆大, 在平时练习中, 教师应加强学生基本功的训练。在选曲的方面不要冒险, 不要选择超出自己能力之外的作品, 有些学生总担心歌曲中的某一个高音能否唱好从而影响作品演唱的完整性, 在教师的指导下, 宁可选择自己能充分胜任的作品, 可以放心大胆毫无顾忌的去演唱, 而不是只担心声音忽视作品内容。还有一些学生怯场的原因是因为某一次的演出出现失误, 心理留下阴影, 总怕失误会再次发生, 这时教师需要鼓励学生, 让学生充满自信。在舞台演唱中, 学生适度的紧张可以提起精神, 不能与台下一样的放松, 否则也不能达到艺术表现的最佳状态。每一次的舞台演唱之后, 学生与教师都应该心平气和的总结经验教训, 在以后的学习与教学中尽快纠正发现的问题, 使每一次演出都有提高。

四、注意与钢琴伴奏的配合

钢琴伴奏是学生在舞台上经常的合作者, 是声乐艺术最常见的表现方式之一, 大部分的声乐作品都附有钢琴伴奏谱, 特别是德奥艺术歌曲及各国经典的一些声乐作品, 钢琴伴奏是声乐艺术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与钢琴伴奏配合的是否融洽, 也是演唱作品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学生在演唱中, 要正确的, 合理的划分乐句, 与钢琴伴奏共呼吸, 正确的划分乐句, 自然的呼吸与分句是完美表现作品的重要前提, 歌声与钢琴伴奏共同协作, 相互依托, 相互交融, 使整个音乐流畅。注意前奏, 间奏与歌唱的衔接, 这些都是一首歌曲的重要部分, 在歌唱与钢琴伴奏的衔接合作上, 找到共同进入发声点。在正式的舞台演出前, 学生要尽量与钢琴伴奏多磨合, 多练习, 做到相互融洽, 但也应该注意适度的练习, 突出难点, 针对性的相互沟通, 以免造成声音疲劳。

总之, 由于声乐学科的特殊性, 在教学中应特别注重舞台的实践, 锻炼学生从最初登台的紧张、不知所措, 到一点一滴地总结经验, 从对舞台的陌生感转为熟悉, 锻炼学生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的心理素质, 为将来走上讲台或走向更高的舞台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与学生也可以通过舞台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 发现别人的长处, 互相促进, 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吴艳彧.从近年来五部歌剧的排演看郭淑珍的教学和艺术成就[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0 (3) .

[2]王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论高师声乐专业学生艺术实践活动的方式与重要性[J].《大众文艺》2013 (16) .

利用作文教学舞台塑造学生健康心理 篇10

一、语文教师利用作文教学教会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从而来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理

初中阶段的学生, 有着独特的个性, 有着特有的心理状态, 有着青春期的萌动, 有着各种心理困惑。有的学生学习刻苦, 遵守纪律, 但情感脆弱;有的学生热爱集体, 工作积极肯干, 但自高自大, 不听忠言;有的积极热情, 乐于助人, 但办事马虎, 没有耐性;有的胆小怕事, 不善交际, 自我封闭;有的我行我素, 自暴自弃……语文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 洞察学生, 及时判断学生的思想动态, 及时发现、医治这些现象, 作文时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对自己负责, 学会自我倾诉, 在倾诉中解除心理的困惑。因此, 语文教师要设置一些便于学生倾诉掩藏在自己心灵深处的疑虑的作文题, 让学生愿意在作文中将自己的情感向教师倾诉, 教师根据学生流露出来的情感来指导学生如何应对心灵深处的困惑。

二、语文教师利用作文教学教会学生正确评价自我, 从而来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理

初中阶段的学生, 往往不能正确评价自我, 从而形成心理障碍, 教师要教会学生正确评价自我。例如有个学生在作文《我的苦恼》中写到:“自己虽然是一个成绩较好的学生, 但由于自己长相不佳, 经常受到其他学生的嘲讽, 说她是个丑八怪。她心里十分苦恼, 看到面容娇好的同学心里十分妒忌, 有时真想拿把刀子毁了她的容……”这个学生的心理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障碍, 如果不及时疏导, 后果将不堪设想。我及时找她谈话:“你记不记得歌德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外表美只能取悦一时, 内心美方能经久不衰’, 你长相欠佳, 这是父母给的, 是自然灾害, 你用不着怨天尤人, 你看影视界那么多丑星, 他们从不埋怨自己丑, 而是将丑化为自己事业的资本。潘长江个头矮小, 但他说浓缩的才是精品。这说明丑并不代表什么, 你大可不必存在妒忌心理, 你提到的那位女同学的成绩就没有你好, 请你记住心灵美才是最重要的, 《巴黎圣母院》中的卡西莫多样子丑到了极点, 但他的心灵也美到了极点……”通过我的疏导, 这位学生能作到正确评价自我:“丑并不是我的错, 我虽然很丑, 但我很温柔;我虽然很丑, 但我很自信, 走自己的路, 让别人去说吧!”后来, 这位学生并不掩饰自己的丑, 而是将别人的冷嘲热讽抛之脑后, 认真学习, 最终考入中山大学。

三、语文教师利用在作文教学教会学生超越自我, 从而来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理

仅仅是正确认识和正确评价自我还远远不够, 作为语文教师还必须教会学生超越自我, 只有让学生有了自我超越, 才会让学生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十年前我教初三时, 有一个女学生成绩非常好, 我也经常辅导她, 我俩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 但后来我发现她在我面前总是惴惴不安, 总想掩饰什么。我想这位学生一定有什么秘密, 于是我布置了一道作文题《我心中的秘密》, 这位学生的作文交上来后令我大吃一惊。她在作文中写到:“我心中埋藏着一个秘密, 这就是我对我的xx老师产生了好感, 我想见他但又害怕见他, 我每节课都希望上他的课, 但每次上课我都心不在焉, 我该怎么办?……”我看了她的作文后, 马上找到了这位老师, 给他讲了这个事情。这位老师让我妥善处理这件事。于是我给她写了一封信:“xx同学, 从你的作文来看, 表明xx老师是一位让学生喜欢的老师, 你的聪明好学令我和这位老师非常欣赏, 但师生之间只能存在友谊, 希望你能把精力放在学习上, 不要过早地尝试青苹果, 你应该知道青苹果的味道是酸涩的。你会有美好的未来, 希望你能超越自己的情感, 走出自己的困惑, 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到的……”通过这封信, 让这位学生超越了自我, 她把心思全部投入到学习中, 后来她考入了一所重点大学。

四、语文教师利用作文教学教会学生创造“新我”, 从而来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理

创造“新我”, 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改变原来的心理状态, 使之达到一个新的心理状态的过程, 也就是使学生由“旧我”变成“新我”的过程。《扁鹊见蔡桓公》这篇课文, 讽刺了蔡桓公讳疾忌医, 不听扁鹊劝告的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在我们的学生中也有不少这样的人, 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在学习这篇文章后, 我布置了一道作文题 (下转第83页) (上接第16页) 《读〈扁鹊见蔡桓公〉有感》, 有一个学生在作文中写到:“蔡桓公是一个不愿意接受别人意见的人, 而我也像蔡桓公一样, 蔡桓公不听别人劝告而最终死亡, 我原来也不听老师劝告, 我行我素, 以自我为中心, 我的结局又将如何呢?我心中不由得有一些恐惧感……”我及时地在他的作文本上写下了这样几句话:“你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是你最大的进步, ‘浪子回头金不换’, 改正自己的不足才意味着真正的成熟, 希望你能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 做一个脱胎换骨的‘新我’……”后来, 这位学生真的变好了。短短的几句话使他如沐春风, 短短的几句话完成了师生之间的心理引渡作用, 使这位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了一次大的提升。

上一篇:陕西省环境会计下一篇:企业文体活动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