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发展需求

2024-07-26

社会发展需求(精选十篇)

社会发展需求 篇1

1正确把握当前医院档案管理的形势

医院档案面临深刻的变化, 这些问题的出现既是我国现代体制出现的一种转折, 也是科技不断发展的必然。因此, 医院必须正视现实, 调整管理思路, 改进档案管理措施, 应对形势的要求。但在目前, 还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1.1 医院档案管理体系和制度不够完善

目前, 医院档案管理大部分都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和水平, 都能建立起档案管理网络, 但许多人对档案的知识了解不够, 对档案是信息的认识程度不够, 致使日常许多重要的档案材料流失。 档案管理重要性的宣传力度也不够, 未能使有关人员乃至医院全体员工充分认识到档案是一种特殊的、不可再生的宝贵信息资源。管理好和保护好档案是每个员工的职责和义务。

1.2 档案管理信息化仍存在弊端

计算机在档案信息化管理中以收集、传递、开发利用为主要功能, 是目前最重要、最基本的现代化管理手段之一。这些文档在归档过程上无论从载体形式、归档办法, 还是从本质属性、来源等方面都与纸质文件有很多不同。电子文件的原始记录性和凭证作用如何确定, 电子文档能否作为档案, 是否具有法律凭证作用, 便成为档案界一系列的新课题。另外, 档案管理者对于电子文件整理排序技术、信息安全保护技术、计算机病毒防治技术等, 还缺乏足够的应付能力。

1.3 档案的存放保管条件有待完善

医院的病历、财务、人事、基建等各种档案, 相关部门已制订过保密制度, 但由于管理分散, 各部门档案的存放条件各有不一, 也未按档案管理规范进行必要的防范。随着时代的进步, 很多档案资料以人工方式实行的保密制度和措施, 已不适应当前档案管理的需要。

2加强医院档案管理工作, 推进医疗事业发展

2.1 创新管理意识, 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

把档案工作纳入医院发展规划, 与医院业务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发展。加强档案法规的学习、宣传, 增强全员的档案意识, 档案工作人员要更新与我国现代化建设目标、规模和方法不相适应的思想和观念, 树立依靠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的新观念, 使档案工作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 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建立符合该院实际情况的档案管理制度, 并在工作中不断加以完善。

2.2 加快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进程

在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 档案管理现代化已成为不容置疑的事实, 作为新时代的档案管理者, 必须具备超前的意识, 要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 采用电脑网络管理病历档案, 定时对病案的各种信息进行规范分类统计和科学分析, 及时为医院领导提供决策依据。在此基础上, 在文书、人事、设备和科研等各种档案管理上全面采用电脑管理, 编制了各种门类档案的分类大纲, 采用专业软件, 对各种档案进行分类、组卷和编目、编号, 提高工作效率, 方便档案的管理和利用。同时, 借助于录放机、多媒体电脑技术等手段, 可以使档案信息在现代化机器设备中快捷、准确、方便地再现, 使档案信息的处理、传输获得前所未有的积极效果。档案管理手段的现代化可成为医院管理现代化的有力支柱。

2.3 加强档案保管设施组织建设

医院档案门类较多, 尤其较繁忙的医疗业务活动, 须保留大量的业务归档材料, 如病案、影像资料, 每年几万份, 全部以传统的方法贮存, 将占有很大的库房。医院应积极创造条件建立较为规范的各类档案库房, 对于性质特殊的档案, 如人事档案、病案和设备档案都应另设专门的档案库房, 并指定专人管理。配备必要的安全保管设施;定期检查档案案卷情况及人防措施, 保证库房清洁、整齐。医院档案信息资料实行数据库管理, 可大大地减少贮存库房, 并方便了检索。

2.4 积极主动做好编研工作

努力探索编研工作操作要领, 不断提高编研成果质量, 熟悉室藏, 面向医院各项工作, 这是选题的重要原则。首先要把编研工作列入医院工作计划, 不仅要落实档案信息开发的专题汇编数据, 还要检查编研成果的利用情况和利用效果, 作为考核档案管理水平、开发利用成效的主要表现。其次, 医院档案室在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时, 必须制定一个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档案编研、信息开发计划及各时期的编研规划, 结合医院的发展规划及当前的工作重点, 全面衡量、多方论证, 制定一个全面的、可供分期实施的编研选题计划。在讲求编研成果经济效益的同时, 不要忽视其广泛的社会效益, 注意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结合起来, 使编研成果不仅能满足工作需要, 也能适应医疗活动、临床一线医务人员的需要。

社会发展需求 篇2

如何实现满足需求

在满足需求层次中,企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采取的策略往往偏于传统,即针对市场上消费者需要“满足”的需求,打造经营性产品,使企业能够在发展初期获得生存。比如说2010年初,消费者面临着从功能机到智能手机的产品换代,市场需求旺盛,一批非“中华酷联”的手机厂商紧握“商机”,通过集中投入资源进行研发,控制产品成本,以低价高配的手机产品使企业业绩获得快速增长。

如何实现满足需求,关键在于找到用户当下的需求,一般可采用以下方法:一,进行行业调研,采集消费者需求;二,使用大数据,在大量用户样本的基础上,进行数据分析与数据挖掘,分析当下的用户行为与用户需求。

需要注意的是,在了解用户需求时,需要对“真假需求”、“强弱需求”进行鉴别,即该需求是否是消费者的真实需求?该需求对消费者来说是否迫切?消费者会不会为其付费?

如何实现创造需求

根据用户当下的需求进行“满足”让企业得以生存,但随着市场竞争加大,企业的生存空间会被挤压得越来越少,上文提及的非“中华酷联”手机厂商,大部分在红海市场中逐渐被击倒最终消失。

企业想要更进一步地发展,则需要达到创造需求层次。所谓创造需求,即通过挖掘消费者不能言说的潜在需求,打造未来的产品(策略性产品),从而创造新的消费市场。苹果手机则是较为经典的例子。在苹果手机面世前,消费者对于手机的认知依然停留于功能机,就连曾经的塞班手机也留有功能机的影子。苹果手机的出现,改变了手机应有的交互方式以及产品功能,产品影响力之大使其成为了“智能手机”鼻祖,同时为智能手机开辟了全新市场。

如何实现创造需求,其核心在于挖掘用户的潜在需求。挖掘用户的潜在需求,可采用大数据及小数据的方法对用户进行彩绘。在大数据方法中,通过数据分析与数据挖掘,回答当下的用户行为及用户需求“是什么”问题;在此基础上,使用小数据方法,如瀚霆客户画像工具,将样本还原为真实的人,挖掘表面数据背后的“为什么”,洞察其潜在需求,并对其进行激发与满足。

打造未来产品,即相当于产品创新,但实际上用户对于尚未出现的产品并没有非常清晰的概念。在汽车出现之前,人们所能想象到的代步工具仅能是马车,没有哪个消费者可以畅想出汽车的原型。因此,在洞察需求时,不能将用户对产品的想象直接等同于未来产品的原型。

如何实现发展需求

达到创造需求层次,企业可一跃成为新市场中的头部企业,但立足当下的发展还往往不够,为此,瀚霆老师提出了第三层次——发展需求层次。

发展需求来源于对企业发展战略高度的思考,即通过定义企业的发展战略及商业模式来进行产品定义,为企业找到最佳的未来以及通往未来的途径。

在企业发展战略上,一般可从愿景、战略目标、业务战略、智能战略四个方面进行规划。而发展需求则与企业的业务战略相联系,要求企业超越“满足需求”或“创造需求”中围绕产品进行研发创新的思路,从纵向及横向两个维度进行思考:

纵向,即对头部产品进行深度研发与迭代升级,在创新的同时保留经典产品的味道;横向,即围绕着消费者的生活路径,使产品形成产品矩阵,更甚者,通过打造用户圈层或用户社群,建立起开放的产品生态。

以阿里巴巴为例,以淘宝网为中心,分别延伸出天猫商城、闲鱼、阿里旺旺、支付宝、阿里金融等系列产品,围绕着消费者购买品牌商品、二手交易、交易沟通、支付、资金周转等需求打造了相应的产品矩阵;同样以淘宝平台为核心,围绕着买卖交易双方接入了第三方服务商,云计算服务,物流快递公司等上下游企业,形成了共生、互生的生态圈。

结语

技术发展须重视需求 篇3

除了数量外,日本机器人的创意应用可谓前瞻新颖,相扑机器人、马拉松机器人、清扫机器人、陪护机器人、做寿司的机器人、“发怒”机器人甚至是“伴侣”机器人,几乎所有可以想到的机器人应用,日本都在做研究。

但此次的日本大地震,日本的表现却有些差强人意,在救援抢险中机器人从投入数量到应用水平都低于预期,而在最需要它们的福岛核电站抢险中,日本的机器人也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机器人技术被认为是未来改善人类生活方式最重要的技术之一,在诸如解决人力短缺或者人力难为的问题时,可以实现“仿人”或者“超人”工作和服务,成为人类助手、朋友和伴侣。人类基于现实需求进行机器人的研究、探索和应用,所以工业领域和生活服务领域的机器人发展速度很快,“救灾”和“核抢险”虽然需求更迫切,但需求概率不高,试验和测试环境都有困难,因此进展缓慢。

可见,技术的发展速度不仅仅取决于技术本身,需求状况和满足需求的能力也将起到很关键的作用。

上周睿云在线的钱蔚副总裁向我推荐了一套适合编辑部协同办公用的云服务,通过日历管理、联系人管理、会议管理、目录管理、文档协同、即时通讯、视频会议、跨终端信息协同等工具,提升每个编辑和编辑部整体的工作效率、沟通和协同效率,同时降低沟通成本。这套服务中的功能切中了我日常工作中的困境,正是我们编辑部迫切需要的。

其实基于云的协同办公服务并不是新技术,难得的是睿云在线将既有的服务与编辑部现实需求很好的结合,从而将世界500强企业有能力使用的协同服务以云的方式提供给类似于编辑部、报社这样的中小机构。

老龄社会的物流需求 篇4

我国老龄社会的问题前些年还很少涉及,现在已经是经常谈论的话题了,几乎突然间,一个数字摆到我们面前:2013年老龄人口达到二亿多!进入老龄社会已经是没有争议的问题。

有的人把老龄化社会的形势判断为“严峻的形势”,因此,需要有作为。党的十八大专门提出了这个问题,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积极应对”这个提法非常重要,我们经常看到的“老有所养”,重点是一个消极的“养”字,很少看到更积极的举措。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即所谓“积极老龄化”是国际社会普遍认同的养老理念,是世界卫生组织在健康老龄化基础上于2002年联合国第二届世界老龄大会提出的一个新的养老理念和发展战略,这个理念强调社会应当主动地、积极地应对老龄化社会问题,着眼于解决老龄人口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和保证老龄化后社会的继续发展。有一些值得重视的具体内容:老年人不应当只是被关怀照顾的对象也应当是社会发展的参与者和创造者;社会需要创新和强化老龄服务功能,在现在的基础上,设计对于老龄群体的社会管理、社会服务新方式。发达国家应对的政策和实践主要有:鼓励生育、放宽移民、解放女性劳动力、提高自动化程度、延迟退休等等,看来,发达国家已经先期作出了一些探索,值得我们借鉴。

作为一个物流工作者,自然最关心的是物流问题,作者经过搜寻和多方面的探讨,发现老龄社会的物流问题没有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所以就物流方面如何“积极应对”这个问题议论一番。

经过思考之后我认为:应对老龄社会,物流方面有很多事情要做,物流现有的许多财富可以做出贡献,但重要问题是针对这个新的事态的物流创新。

在市场经济中,需求是主体,需求决定供给,这是一个规律性的问题。所以对于老龄社会的物流,关键是研究老龄社会的物流需求,现代社会的物流水平应该能够满足一般的和个别的特殊需求,所以关键在于弄清和培育老年社会的物流需求尤其是有特点的物流需求,这样一来才能够做到“积极应对”。过去老年群体比重不大时,经常把老年群体合并到“老、弱、病、残”,归为一类来考虑和关注,这个群体很小,这一部分人的物流需求极其特殊,没有做为一种社会的、普遍的物流需求来考虑,只是当作很特殊的情况来处理。现在的情况有了大的变化,老年群体数量和比重都大幅增加,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社会群体,他们的物流需求和“弱、病、残”有了明显的区别,如果继续采用原来的一些方法来处理他们的物流需求,是不能适应这个新的事态发展的。事实上,由于我们的观念转变没有跟上现实的发展,这个群体的物流需求实际上受到了忽视,要“积极应对”老龄社会的物流需求,是需要下大力气的。

本文谈的老龄社会的物流需求,主要针对这个庞大的群体。具体而言是指这个群体涉及运输、储存保管、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以及与之相关活动的特殊要求。这些物流需求特殊之处很多,我们可以作出以下五点归纳:第一,物流安全方面,特别要注重安全重于高效,原因在于这个群体安全隐患增多,承受不安全的能力更弱;第二,物流速度方面,需要稳健,不过分追求速度,这也与第一条相关,有稳健才有安全;第三,物流费用方面,需要实惠,防止铺张,更注重脚踏实地,不搞花架子;第四,物流对象方面,轻薄优于笨重,这是受老龄人能力所决定的特点;第五,物流过程方面,需有效便捷简单优于复杂繁琐。

当然,上述五个方面都不是绝对的,是老年群体的一般的、普遍的物流需求特点。如何根据上述的特殊需求创新老龄社会的物流呢?老龄社会既然是一个新的社会状态,传统社会中一些新的、现代的、古旧的适用事物当然可以传承、可以采纳、可以借鉴,但更重要的是需要有适应老龄化社会的创新,需要进行新的探索、建立新的秩序。无论是传承、采纳、借鉴已经有的东西还是探索和发现适合于老年社会的新的东西,这都需要为之付出巨大的努力,要把它纳入议事日程,认真去做,这需要假以时日,虽然现在还很难形成全面的、完整的看法和结论,但是现在应当开始去做。

服从战略需求加快物流发展 篇5

服从战略需求加快物流发展

一、安阳市物流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代物流理念进入我国已有20年的历史,物流业发展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目前,在我国东部地区已经形成了以沿海大城市群为中心的`4大区域性物流圈格局:一是以北京、天津、沈阳、大连和青岛为中心的环渤海物流圈;二是以上海、南京、杭州和宁波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物流圈;三是以厦门和福州为中心的环台湾海峡物流圈;四是以广州和深圳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物流圈.

作 者:郑嘉明 作者单位:刊 名:交通企业管理 PKU英文刊名:TRANSPORTATION ENTERPRISE MANAGEMENT年,卷(期):“”(3)分类号:关键词:

天津经济社会发展与高技能人才需求 篇6

关键词:经济社会发展 高技能人才 需求 天津

一、高技能人才的内涵

2003年中国召开第一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了“高技能人才”的概念,明确其属于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高技能人才是指掌握了基本的理论知识,掌握高级的职业能力,在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时能体现出高水平的操作技能,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此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便成为国家人才战略中重要的一部分内容,2010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了高技能人才未来十年发展的“硬”目标——到2020年,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28%。

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是天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天津地区经济的发展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参照美国经济学家丹尼森博士对于经济增长的因素概括为四大类:生产管理、资源、劳动力和资金。其中,劳动力因素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十分明显。在知识社会形态下,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是知识,创新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但必须明确,天津地区的经济发展不仅需要高级知识分子、专家,也需要与之相适应的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大量研究表明,高技能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有很高的相关性。

大力培养高技能人才将对天津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很多好处。首先,高技能人才培养将提高天津地区劳动者的整体素质,从而使天津市的职工风貌焕然一新,企业文化、城市文化都能上升一个台阶。其次,高技能人才的大力培养将产生一批高素质人才,这将为天津市的产业升级、结构调整提供劳动力的支持。最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将提高劳动者队伍的整体薪酬水平,从而一定程度上促进消费,拉动天津经济社会的发展。

三、天津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需求的特征

(一)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数量大

《天津市“十二五”规划纲要》要求“十二五”期间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这些经济数据表明天津经济社会将经历一段快速的发展期。天津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必然需要大量的人才,而这其中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量将很大。

以天津市经济发展的重点——滨海新区为例,“十二五”时期,滨海新区将实施“顶尖人才引领工程”,院士专家、领军人才总量将超过100人;实施“高层次人才聚集工程”,各类高级人才总量将超过1500人;实施“重点紧缺人才储备工程”,吸引5000名以上重点高校优秀人才来开发区实习;实施“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培训技能型人才超过6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1.6万人。从这些数据来看,虽然滨海新区的发展需要的高级人才超过1500人,这些高级人才对滨海新区的发展至关重要,但是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数量高达1.6万人,相比之下数量更大。

(二)高技能人才需求缺口较大

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技术进步,天津市的产业必将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过渡,天津的劳动力结构将发生深刻变化,未来社会对未受过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劳动力需求将逐步减少,而对受过职业教育和培训的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将不断增大,人才资源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

天津地区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大量新增岗位,所需要的是高素质、高技能型专门人才而并非普通劳动力,只有受过专业教育及专业技能训练的劳动力,才能获得这种由于经济增长所带来的高就业机会。但是,目前天津地区生产一线的劳动者素质偏低和高技能人才紧缺问题十分突出。现有技术工人只占全部工人的1/3左右,而且多数是初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仅占4%。从制造业比较发达的沿海地区看,技术工人短缺,已成为制约产业升级的突出因素。

在结构方面,高技能人才在国有大中型企业分布多,民企和中小企业分布少,传统机加工类工种多,新型产业和现代制造业少;有40%以上的技师、高级技师年龄超过46岁,人才断档问题比较突出,年轻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

(三)天津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高技能人才的支持

当前,天津市高技能人才的总量、结构和素质还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在制造、加工、建筑、能源、环保等传统产业和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等高新技术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领域,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阻碍产业升级的“瓶颈”。也成为制约天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未来的天津市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全面提升天津市企业核心竞争力,这迫切地需要大量技术精湛、门类齐全的高技能人才。产业优化升级的过程必然伴随着高科技成果转化为新产品,科技、创新将在经济发展中贡献更多的力量。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有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的参与,还必须有技术工人的参与,尤其是具有高超技能、精湛技艺和绝招绝技的高技能人才,他们往往发挥着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难以替代的作用。这种作用不仅体现在先进设备的安装调试,依照图纸和工艺进行新产品生产,更体现在生产技术难题的解决、生产工艺的设计上。例如:中国的汽车业引进了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线,也拥有很高水平的科研人员和工程师,但是国产车的质量还是比不上国外汽车厂生产的汽车,这里面主要的问题就是中国的汽车业基层工人普遍技术水平较低,无法看懂、理解和操作高科技的设备。在天津市各个产业的发展过程中,高技能人才的支持无疑将提供很好的发展环境。

(四)天津对高技能人才需求的紧缺专业领域分析

根据天津市人才管理部门编制的《天津市2011年紧缺人才目录》,目前本市最紧缺人才主要涉及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轻工纺织、现代冶金、文化宣传等优势支柱产业和可再生能源技术、节能减排技术、传感网、物联网、高性能结构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急需的紧缺人才。在这些领域中需要高级科技人员1.2万名,而具有较强专业操作技能和丰富生产实践经验的高技能人才则需要24万人。此外,还要特别重视服务业高技能人才的发展。2011年底,天津市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6%,与国际先进大城市还有一定的差距。可以说,服务业仍是天津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块“短板”。伴随着天津市服务业的大发展,与此相适应的高技能人才需求将大量激增。

参考文献:

①陆海霞,刘志芳.强化高技能人才培养 推进区域经济发展[J].前沿,2012(3)

②李业明,潘琦华,金伟.高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与珠海经济发展[J]. 科技管理研究,2009(10)

③黄乐览,黄伟萍.适应珠三角经济发展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5)

〔本文系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纲要课题“高技能人才培养对接天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研究”(项目编号:VEYP6005)阶段性成果〕

版式设计的发展需求 篇7

版式设计是一种区别与文字艺术的视觉艺术, 它对于我们的视觉有着更大的冲击力, 而且可以跟文字艺术设计一样, 对我们的听觉、感觉都造成很大程度上的影响。

读者翻开报纸,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版面, 读者对报纸的第一印象即版面的视觉形象如何, 直接牵动着他的读报注意力。我们看到, 能够吸引读者注意的是那些版面庄重大方、突出醒目、稿件长短搭配适宜、图文并茂的报纸。而那些版面随意堆砌、生硬刻板、结构失去平衡、头重脚轻、缺乏美感的报纸, 人们往往望而生厌, 纵然内容再好, 版面的视觉形象没有吸引读者, 抓住读者, 也影响发挥舆论的导向作用。因此, 一个合格的组版编辑, 总是反复推敲版面的结构, 采取各种美化手段, 尽力把版面设计得精美妥帖, 以增强对读者的吸引力。

多年的工作实践中得到的启发与积累, 使我对版式设计是独立于文字艺术表达之外一种更为直接、更为形象的艺术创作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通过文字的搭配, 颜色的调和, 几何形状的重组, 美术图形的合理运用, 甚至是摄影等影视资料的恰如其分的应用……报纸才能更吸引读者。

版式设计需要与文字创作一样的灵感一样的东西去支撑它。也就是说版式设计需要有它自己的灵魂, 作为一个创作人员更应该这样, 要把自己的情感或者需要反映的感情抑或是要表达的东西本身的内在的思想韵味挖掘出来, 显露出来。内容与形式紧密相连的表现方式, 已成为版面构成的发展趋势。敢于打破前人设计传统、不重复以往习惯性的条条框框, 并在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发掘出新意来, 树立大胆想象勇于开拓的观念, 已在版式构成中掀起一场设计思维与设计理念的全新革命。

在版式设计上, 有时是需要留白的方式、比兴等文字表达技巧一样的东西去充实自身的设计作品, 但是有时又必须既要显山又要显水。都要因时而异、因环境而异。它所具有的机要部分我们在我们的文字作品、图画雕塑作品里都可以找到相通的地方。他们都是美的表达形式, 都是以美为基本评价标准。而且他们从来都没有被武断地分开讨论过。版式设计也不例外, 也必须是以美学原理, 美学标准, 美学思想为度量评价准则的。爱美之心, 人皆有之。这也是我们都渴望了解它的魅力的原因。版面构成是传播信息的桥梁, 所追求的完美形式必须符合主题的思想内容, 这是版面构成的根基。只讲表面形式而忽略内容, 或只求内容缺乏艺术表现, 版面都是不成功的。只有把内容和形式合理地统一, 强化整体布局, 才能取得版面构成中独特的社会和艺术价值, 才能解决应说什么、对谁说和怎样说的版面语言问题。

版式设计在某种情况下确实可以理解为平面设计, 虽然二者有区别所在, 但是偶尔的等同一下也是可以接受的。平面艺术只能在有限的篇幅内与读者接触, 这就要求版面表现必须单纯、简洁, 对过去那种拥挤、咬合的版面形式, 人们早已不屑一顾了。实际上强调单纯, 简洁, 并不是单调、简单, 而是信息浓缩处理, 内容的精炼表达, 它是建立于新颖、独特的艺术构思上。因此, 版面的单纯化, 既包括诉求内容规划与提炼, 又涉及到版面形式的构成技巧。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 报纸已经进入了厚报时代, 读者的阅读时间并没有因为报纸增厚和版面增加而增加。恰恰相反, 随着报纸增厚和版面增多, 快速浏览即所谓速读或读图成为新的阅读趋势。它的核心内容是以人为本, 为广大读者服务的办报理念。在设计风格上追求统一, 规整中又有变化, 强调视觉中心版式符合人的视觉流程。风格统一内容层次突出, 体现人性化追求。多见大图片居中, 突出视觉效应, 重要新闻大标题通栏制作, 其他要闻、字号统一, 整齐划一, 色彩单一明快, 每栏字数减少, 间距加宽, 以符合国际潮流和网络时代的阅读习惯, 体现了现代人简洁是美的审美情趣。《广州日报》的新闻版面设计特色鲜明, 自身形象突出, 视觉冲击力强, 读者在众多报纸中一眼就能够辨认, 体现了个性化版面设计原则。

在报摊上, 一份报纸能否在第一时间吸引读者, 取决于它的版式。我们知道, 形式一定先于内容被接受。一个好的版式决定了你对一份报纸的第一印象。版式是报纸各种内容编排布局的整体表现形式, 透过版式, 读者可以感受到报纸对新闻事件的态度和感情, 更能感受到报纸的特色和个性。版式吸引读者, 主要是吸引读者的视觉, 利用人的视觉生理和视觉心理, 产生强大的视觉冲击波, 牢牢钩住读者的眼球。

报纸的版面设计, 又不完全等同其它的平面设计, 它有自己的设计元素, 比如字块、标题、色彩、图片、图表等等, 设计思路与设计风格要考虑内容与办报风格。版面设计只是报纸的一个组成部分, 是形式的问题。内容和形式是互相依存的, 恰当的版面形式, 可以更有效地传播新闻内容, 使报纸具有独特的吸引读者的作用。

伴随平面媒体在新时期下的不断创新与发展, 我们深信, 版式设计也必将在服务读者、服务报业经济发展的进程中不断地涅槃, 起到更加积极和重要的作用。■

档案工作改革与社会需求 篇8

随着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 档案事业投入不断加大。2007年省档案局 (馆) 的经费达2016万元, 同兄弟省市局相比差距仍很大, 但自己和自己比变化就很显著, 2000年经费仅为696万元。目前, 我省国家综合档案馆面积达到19.65万平方米, 是1979年的9.4倍。改革开放推动了辽宁经济社会的大发展, 也更加促进了辽宁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社会和人民群众的需求推动档案工作不断深化改革

如果说改革开放是自上而下规范档案工作, 那么社会和人民群众的需求就是自下而上推动档案工作改革不断深化。

第一, 社会和人民群众的需求推动档案工作改革管理理念不断创新。管理理念创新, 就是要做到与时俱进, 在深化档案工作改革中, 根据新的历史起点社会和人民群众的需求, 联系档案事业自身发展规律, 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具有前瞻性的发展策略和实施措施, 全方位做好服务。档案管理理念每每随着时代的变迁, 社会和人民群众需求的变化不断创新, 从为阶级斗争服务到经济建设发展到那里, 档案工作就延伸和服务到那里, 档案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进一步明确。

第二, 社会和人民群众的需求推动档案馆功能建设不断创新。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政府信息公开查阅工作的逐步开展, 社会和人民群众对文件、档案等政府信息的需求急剧增加, 对文件、档案的利用服务要求也越来越高。具有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档案工作外延不断拓宽, 档案馆从“永久保管党和国家历史档案的基地”, 到“一个基地、一个中心”乃至到档案信息的存储基地、档案信息交流服务中心、现行文件利用中心、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四位一体”。档案馆功能的拓宽, 文化休闲娱乐、城市标志性建筑的功效, 赋予了档案事业的灵动、活力。

第三, 社会和人民群众的需求推动档案工作改革信息化建设不断创新。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 省档案局开始了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试点, 全省档案信息化建设开始起步。2005年, 省政府投资300万元用于省档案馆档案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 投入近200万元进行了纸质、缩微胶片以及音频视频档案数字化管理及加工平台的建设。省档案馆与清华紫光合作完成的《辽宁省档案馆数字化综合管理系统》, 通过国家级专家验收。全省14个市和34个县 (市、区) 档案馆都建立了档案网站, 形成了具有辽宁特色的档案网站群。

二、档案工作改革成果更广泛地为社会和人民群众的需求提供服务

档案工作在改革开放中求得发展, 在发展中更好地为社会和人民群众的需求提供优质档案服务。

一是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 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取得新成效。省档案局 (馆) 在连战先生来辽宁访问, 省委、省政府解决抚顺战犯管理所历史遗留问题等重大活动中, 主动提供档案信息服务取得明显成效, 省委领导给予了充分肯定。

二是围绕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 提供优质档案服务有新办法。我们加强了对重点建设项目和国债项目档案管理的跟踪指导, 项目竣工档案验收合格率达100%。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建立健全档案工作, 开展了产值亿元以上企业档案登记工作, 登记企业达214家, 占42.3%。

三是围绕民生需求, 积极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有新举措。省档案局与省发改委联合召开了全省采煤沉陷区治理档案工作现场会, 推动了全省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档案工作。“规范企业职工档案管理, 为下岗退休职工排忧解难”一事被评为省直机关2006年第四季度最佳实事之一。我们与辽沈晚报合作, 在“文化大讲堂”栏目发表专题文章41篇, 满足社会对馆藏档案认知的需求。

四是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提供档案服务有新规定。2005年, 我们与省农委决定将在乡镇或村保管的土地承包合同集中移交到县 (市、区) 档案馆保管, 无偿提供利用。目前, 农村第二轮土地承包合同档案已有96%进县 (区) 档案馆。2006年, 省档案局与省林业厅规范了集体林权改革档案工作, 已经签订合同379万份, 发证159万份, 做到了林权改革档案管理与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同步进行。

五是围绕社会和人民群众的需要, 积极开展档案利用服务有新进展。截至2007年, 全省各类国家综合档案馆开放档案343.13万卷 (件) , 比2003年增加89%。省档案馆举办的“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革命斗争历史档案展览”、“‘九·一八’事变历史档案珍藏展”、“邓小平来辽宁图片展”、“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馆藏档案珍品巡回展览”及各级档案馆举办的档案展览都在社会引起良好的反响。我们和省委宣传部共同举办了《辽宁改革开放30周年暨解放60周年展览》。

去年我们首次与省统计局合作开展了辽宁省档案馆社会认知度调查, 从公众对档案法、档案馆功能、档案馆服务方式与手段、档案馆馆藏等方面进行了家庭与个体的访问与调查。从调查结果看, 档案馆的内涵与外延公众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但与我们的期望值还有很大差距。我们在强调社会档案意识的同时, 也应该强化档案工作者的社会意识。

农村宽带网络发展需求分析 篇9

国务院《“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指出,宽带网络是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公共基础设施,发展宽带网络对拉动有效投资和促进信息消费、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和小康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支撑作用。针对农村地区将宽带纳入电信普遍服务范围,重点解决宽带村村通问题,提出“宽带乡村”工程。中央还决定“完善农村及偏远地区宽带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缩小城乡数字鸿沟,部署加快发展农村电商,通过壮大新业态,促消费、惠民生。力争到2020年实现约5万个未通宽带行政村通宽带、3 000多万农村家庭宽带升级,使宽带覆盖98%的行政村,并逐步实现无线宽带覆盖。

中央还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至此,“互联网+”战略上升至国家层面。“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提出,大力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农业全产业链改造升级。此外,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加快实现行政村宽带全覆盖,创新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推进农村互联网提速降费。

对于农业、农村、农民而言,“互联网+”现代农业就是依托农村宽带网络,充分发挥互联网在农业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如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信息技术与农村电子政务、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农村电子商务、农业信息服务、农村互联网金融与农村服务发展等各领域的深度跨界融合,驱动各类资源涌入三农,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建设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体系,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二、发展农村宽带网络是农村电子政务发展的需求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推行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服务型政府”,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部门间数据共享,让居民和企业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

随着国家“宽带乡村”工程和国务院“完善农村及偏远地区宽带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等政策的实施,宽带网络的发展为农村各级政府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创新政务服务和社会管理,实现服务手段智慧化、管理过程精准化、管理方式多样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服务型政府工作提供了平台和有力保障。

农村电子政务通过打造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推进行政权力运行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通过政府大数据整合,以信息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为核心,加快政府数据共享和社会化应用;通过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建设食品药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建立覆盖原料来源、生产、加工、储运、销售、服务等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和监督管理平台,提高风险预警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通过生态环境和资源监控,建设智能的土地、环境、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监管体系,通过社会综合治安管理和安全生产监管,建立立体化、现代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安全生产信息网络。农村宽带网络的发展,有利于打造农村电子政务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农村电子政务信息化应用体系、农村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体系,打造“服务型”、“责任型”政府。

三、发展农村宽带网络是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发展的需求

随着农村宽带网络的普及和提速,互联网的信息集成、远程控制、数据快速处理分析等技术优势,在农业生产领域中得到充分发挥,智能农业得以快速发展,为推动农业全产业链的改造升级提供驱动力。

同时,农产品标准化、精准农业发展也需求农村宽带网络。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应用物联网技术,通过终端及传感器采集各类农业数据,依托无线传感器网络、移动通信网和互联网进行信息传输,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监控、农业大棚生产环境信息采集和控制、农业自动化节水灌溉、动植物环境信息和行为信息监测、农产品生产运输到销售全过程的追溯体系等方面的管理。

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平台,分析农作物的生长规律,制定环境变化应对策略,实现农作物生长全程动态监测,农作物调节温度、浇水施肥等方面的人工远程精准田间管理,养殖场通过自动化设施设备、科学化管理和生产工艺等统筹管控,能够显著降低人工成本和农资使用量,减少农业环境污染。从而增加农产品标准化、农业生产自动化、灌溉施肥及用药可控化、病虫害及自然灾害监测与预防智能化等精准农业发展的可操作性。

四、发展农村宽带网络是农业生产要素和农村电子商务的需求

从农业生产要素来看,农用物资是指农业生产过程中所需物质资料,包括种子、化肥、农机、农药、饲料、兽药等,大部分农用物资都适合电商销售模式。农用物资电商服务平台采取线上下单、物流、快递送达的模式,购买平台即为售后服务平台,优化了传统农用物资供应链,降低了流通成本,能够满足农民购买轻松、价格合理、售后服务周到的期望,厂商或经销商入驻农用物资电商平台,可以减少流通环节,使价格更加透明和低廉,让农民买到质优价低的农用物资。

2013年至2016年,农村电子商务均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并提出“加强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支持电商、物流、商贸、金融等企业参与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等政策建议,同时农村电子商务也被认为是扶贫的重要手段,2015年11月9日国务院发文指出,“农村电子商务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是精准扶贫的重要载体”。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电子商务进农村,推进5万个行政村通光纤,让更多城乡居民享受数字化生活。

在“宽带乡村”工程、“加快高速宽带网络建设推进网络提速降费的指导意见”和“完善农村及偏远地区宽带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等利好政策的扶持下,我国农村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6.8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0.3%,其中农村网民规模达1.95亿,占比28.4%,较2014年底增加1 694万人,增幅为9.5%;农村网民在整体网民中的占比增加,规模增长速度是城镇的2倍。农村消费者在网购方面体现出旺盛的消费需求,农村地区网购用户占比达到22.4%,与城镇网购人群相比,农村网购人群主要是年轻人采用移动终端消费。

随着农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和宽带网络向农村地区的普及推广,在中央政府将“三农”作为核心工作的政策利好推动下,不断出台各种推动农村互联网发展的政策措施。农村电子商务有效解决了传统线下商业体系存在的价格偏高、可选择范围小、产品质量不能得到保证的弊端,围绕农村主导产业、特色产品等,充分整合和利用现有资源,加快推进包括农产品、农村制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方面的农村电子商务,实现农村渠道资源与电子商务平台实现优势互补。加强服务资源整合,创新商业模式,完善农村现代市场体系,是增加农民收入、实施精准扶贫、释放农村消费潜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的重要举措,是统筹城乡发展、改善民生的客观要求,对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五、发展农村宽带网络是农业信息服务和资源共享的需求

一是发展农村宽带网络是农业信息服务发展的需求。依托宽带网络的农业信息化,是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重要技术手段。宽带网络的发展,有利于各类经济适用信息技术渗透到农业生产各个环节,推动农业信息化进程,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转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增强农业集约化程度、加快农业市场化进程、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农业生产经营成本,为现代科技与优质资源进入农业搭起桥梁作用。

二是涉农信息资源共享的需求。各涉农部门为便于自身业务开展,均有共享其他相关部门信息资源的强烈需求。如气象部门需共享水利、国土部门监测的降水信息、水情信息和地质灾害隐情点分布信息;农业部门的农事活动信息和农业结构布局信息,希望利用电子显示屏、大喇叭、手机短信及农村信息员队伍传播气象灾害防御预警信息;水利部门在水资源管理、工程建设、防汛决策、调度指挥等方面需共享测绘、国土、农业、交通、公安、统计等部门的涉农信息。

三是发展农村宽带网络是现代农业科技信息普及推广的需求。依托各类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在农业技能培训、农田作业、良种工程、农作物栽培管理、病虫防止、节水灌溉、畜禽水产养殖技术等方面,改进农业耕作制度和种植养殖方式,做好商情预测,及时准确提供信息咨询服务,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改造。通过宽带网络,加强各类涉农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完善农村信息化业务平台,提高网络信息服务水平。合理使用农业资源、有效保护环境,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增强农业经营主体的市场应变能力和管理能力,建立有效的农业技术服务平台和农产品供销产业链,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与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六、发展农村宽带网络是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需求

传统面向农村的金融机构主要是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邮储银行和村镇银行等,这些机构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三农”的金融需求。然而,大多数金融机构在农村投入大、成本高、覆盖率低、定位不明确、服务同质化,难以主动去适应农村人口稀少、人均金融交易量小、居住分散的特点,实际上农户得到的金融服务依旧很缺乏。过去几年围绕深化服务“三农”,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型,各地积极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机制,在模式创新、风险控制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农村金融服务的效率和水平明显改善,但仍不能满足“三农”发展的需求,金融服务供需缺口巨大。基于宽带网络的互联网技术对农村金融服务中的金融信息收集、业务成本、产品创新日渐产生影响,为互联网金融在农村的快速推进提供了广阔空间。根据《中国农村金融发展报告2015》统计,全国银行业的电子化替代率接近90%,农村信用社的替代率也已上升到60%,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电话银行业务进村入户,有效改善了农村地区金融服务水平。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了引导互联网金融、移动金融在农村规范发展。作为传统金融的有效补充,互联网金融在服务客户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方面的突出能力,使得互联网金融具有跨地域、低门槛、渠道扁平化、交易便捷的组织特点。与其他农村金融机构相比,互联网金融在服务上具有成本低、效率高、普惠金融的优势,可以弥补传统金融机构在农村覆盖面的不足,为解决农村普惠金融问题提供优质的线上金融服务。

互联网金融在农村地区快速发展,推动着农村发展、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等多方面的变革,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关键在于提高对农业和农民的服务效率。“十三五”规划在金融部署方面,首先提出的就是要提高金融的服务效率。促进农村互联网金融稳健发展,应构建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制度保障,夯实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基础,并完善农村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监管防范机制。

七、发展农村宽带网络是农村服务业发展的需求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让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就需要不断完善农村服务发展的需求。农村宽带网络的发展,不仅推动了传统农业产业链的改造升级,更是创造了农业发展新模式,随着农业合作社、家庭农牧场、农业生态园、乡村生态休闲游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出现,创造出很多就业机会,为培养职业农民、农民创业提供了有力保障。

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需要增强农村电子综合服务功能,逐步完善文化教育、医疗保障、乡村旅游、便民社区等功能。通过农村宽带网络,加强在线教育、远程教育等文化设施的建设和应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建立涵盖各级各类教育的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加快文化教育信息在农村地区的共享和应用,使优质的文化教育资源走向农村;充分运用智能穿戴设备和射频识别等物联网技术采集居民健康信息,建立健康管理服务平台,实现远程医疗健康监测、诊断、会诊等更深层次的医疗信息化;根据农村地域环境和名胜资源,挖掘农村文化教育、生态休闲、旅游观光等价值,在保持传统乡村风貌、传承农耕文化、加强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掘和保护的同时,发展特色乡村旅游;此外宽带网络在社区养老、社会保障、平安乡村建设、灾害预警、灾情通报、抢险救灾、治病防疫等方面也促进了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通过农村宽带网络,农民不仅可以了解国家政策、学习农技知识、发布农产品供求信息,还能办理社保医保、缴纳水电费等,帮助农村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缩小了城乡、区域和社会群体之间的数字鸿沟,提升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普惠的水平,实现了城乡互补和融合发展。

摘要:农村宽带网络作为“互联网+”现代农业的重要载体,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保障。由于受经济发展、地理环境等因素影响,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宽带网络基础设施还较弱,要实现“互联网+”现代农业对农村电子政务、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农村电子商务、农业信息服务、农村互联网金融、农村服务发展等农业全产业链的改造升级,就需要不断加强和优化农村宽带网络的建设。

关键词:农村宽带网络,互联网+农业,业务需求

参考文献

[1]“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3-08-16.

[2]国务院常务会议文件.[EB/OL].http://www.gov.cn/guowuyuan/2015-10-14.

[3]2015<政府工作报告>缩略词注释.[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5-03-11.

[4]钱玉娟.互联网+产业转型新坐标[J].中国经济信息,2015(6).

[5]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EB/OL].http://news.xinhuanet.com/info/2016-01-31.

[6]薛延侠,郭娟.宽带城镇发展的业务需求分析[J].西安航空学院学报,2013(3).

[7]2015年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199it.com/archives/432626.

塑造个体形象 适应社会需求 篇10

塑造形象是公共关系意识的核心, 它包括组织形象塑造和个人形象塑造, 但作为在校的中职学生, 他们关注的更多是自我形象。期望自己有良好的个人形象和独具魅力的内在气质。但初入校的学生对个体形象的塑造, 只是停留在浅层的表面。他们从穿着打扮、举止言谈到审美情趣, 刻意模仿心中的偶像, 因此出现了很多不协调的情形。例如, 染彩发、理怪发型、戴耳环鼻饰、穿露脐吊带装、语言粗俗、举止鲁莽, 他们认为这就是美。究其原因, 在校生普遍文化陶冶不足, 专业知识偏窄, 视野受到局限。我们应正视这个现实, 有的放矢地进行塑造形象意识教育。

一、激励学生对个体自我形象期望的主动性

从求职就业的角度和事业成功的角度去启发、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自发地完善个人形象。我们可以选取学生最需要获得的个人礼仪知识重点讲授, 如“仪表仪容”、“穿衣打扮”、“待人接物”等, 让学生掌握基本常用的礼仪知识, 并请高级美容美发师现场示范, 让同学们上台当模特, 演示生活妆、晚妆, 通过化妆修饰, 掩暇扬瑜, 同学们顿时神采飞扬, 判若两人。从化妆前后截然不同的变化, 真正懂得大方端庄和庸俗市侩的区别。然后, 要求同学们以自己为企业员工, 作一静态形象设计, 让全班互相观摩评价。同学们极感兴趣, 因为他们已明白个人形象代表了公司企业形象, 个人形象与组织形象密不可分。

二、进行成功的形象教育

世界上最优秀的外交家周恩来的气质, 莫不让世人震惊。为了表现中国人的特色, 周总理十分注意自己的穿着配饰, 形成了特有的举止动作, 还有那独特的铿锵语调, 再加上内在的高尚品德、广闻博识、敏捷反应和机智应对能力, 从而形成了独具魅力的个人形象和媒体形象, 以致出国访问常常出现万人空巷, 争睹风采的动人场面。同学们从伟人身上看到了光辉的形象, 认真地学习追求。我们还带领大家参观河南裕达国贸, 那宏伟的建筑、精美的装潢、员工的良好素质, 无不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学们切实地体会到:只有加强个人素质修养, 才能适应社会需求。回校后, 他们对自己的专业技术有了更高的要求, 主动学电脑, 学英语, 上自考, 节假日去社会实践等。这样一来, 学生的内在气质就展现出来了。

三、怎样塑造自我形象

塑造自我形象, 展示个人魅力, 要从内外两方面努力, 尤其要注重内在魅力的培养和发挥。

1.自信乐观显活力

自信是人意志和力量的体现。自信的人热情乐观, 襟怀坦荡, 积极与人交往, 自信的人充满活力, 富有感染力, 带给他人的是快乐。

2.着装宜人增风采

着装打扮关系到个人的社交形象, 是个人外在魅力的重要体现。日本推销大王齐藤竹之助说:“服装不能造出完人, 但是初次见面给人印象的90%, 产生于服装。”可见, 着装打扮的重要。着装打扮的基本要求是:整洁、合体、合适、有新意、有个性。

3.举止得体添风度

得体的举止使你风度倍增。要做到稳重, 快而不乱;要注意坐、行, 走姿势;要谈吐幽默, 气氛融洽;要谈笑有节制, 达意又抒情;要大方不做作。

4.注重品德施爱心

审势处事, 待人接物要体现高尚的道德情操、优秀的品质修养。既要坚持原则又要宽容待人, 有爱心, 乐于助人, 诚恳谦虚。

5.才华横溢卓然立

一个才华出众的人, 总能受到人们的注目, 在人们眼中也显得富有魅力。这就启示我们:培养自己多方面的爱好和兴趣, 丰富自己的学识增长自己的才华, 所以有“形象=财富”之说。

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不仅是人们用来交流思想、增进了解的手段和工具, 而且也是一个人道德情操、文化素养的反映。纵观中职学生在语言表达方面有四处不足。

一是不能自然流利地使用普通话;二是羞怯, 不好意思说;三是说话粗俗, 口头语极重, 一时很难彻底改掉, 不先说口头禅说不出话;四是文明礼貌用语差, 。

针对以上情况, 学校大力推广普通话。教学中有普通话教程、回答问题必须用普通话、并举办“普通话比赛”、参加社会组织的普通话等级考核。有了全员的重视, 也有了语言的氛围, 同学们现在使用普通话已成了很自然的事情。随着普通话的推广, 那些粗俗不堪的口头语逐渐消失, 再加之学校组织“讲文明有礼貌”学习活动, 同学与同学之间交流时基本上杜绝了出言不逊的现象。同学们通过语言礼仪建立了感情纽带, 在文明用语中培植和增进了友谊。

五、进行实践训练

从站姿、坐姿、走姿入手, 让同学们上台当众演示站、立、走。这样一来, 弯腰、驼背、斜肩、八字步、东摇西摆等很多不规范之处暴露无遗, 在大家的评点与欢笑中, 学会了正确的礼仪姿态。又进一步指导学生学习握手礼仪, 掌握了迎宾握手的要领后, 同桌之间反复练习, 此动作表现了热情洋溢, 落落大方, 特别是形体语言的应用, 收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这样由浅到深, 从外到内, 从理论到实际, 逐渐养成了举止文明优雅的习惯。

六、培养高尚的人格

这个时期的青年极易冲动、不考虑后果, 不能正确给自己定位, 加之知识与经验不足, 对客观世界认识较肤浅, 由于内外原因的影响, 如被人欺负、过于自负、自惭形秽, 一旦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与谴责、挫折和失败都可能造成情绪波动和意气用事, 引起过激行为。

对此, 老师要加强正面教育, 利用积极因素, 克服消极因素。既不损伤他们的自尊心和人格, 还要耐心帮助学生分清“自尊心”与“虚荣心”;“自豪”与“高傲”;“羡慕”与“嫉妒”的是非界限, 特别要辅导青少年扩大胸襟, 养成有涵养、谦逊的品德, 使他们心胸开阔, 对人对事应从多方面多角度去看, 学会用理智驾驭和调节自己的情感。

以上几点是我在教学与学生管理中的体会。个人形象教育是一种人才综合素质教育, 应从提高兴趣、培养能力着手, 使学生的理性思考、创造激情在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中得以撞击, 磨砺和提炼, 培养出一代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技术人才。总之, 个人形象的塑造, 是个人走向社会, 从幼稚走向成熟, 从简单走向复杂, 从卑小走向伟大的一个全新蜕变的过程。

摘要:个体形象教育是一种人才综合素质教育, 应从提高兴趣、培养能力着手, 使学生的理性思考、创造激情在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中得以撞击, 磨砺和提炼, 培养出一代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技术人才。

上一篇:加工配送中心下一篇:克服周期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