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工作方法

2024-07-11

改进工作方法(精选十篇)

改进工作方法 篇1

1 供应室工作方法的改进

1.1 清洗工作的改进

器械的清洗是灭菌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清洗彻底是消毒灭菌成功的关键。所以, 回收后的器械应及时进行清洗, 对器械上污染的血迹进行彻底地清除, 以确保灭菌时蒸汽能充分接触器械表面, 达到有效地灭菌。为提高器械的清洗质量、工作效率, 减少对工作人员的感染机会, 我院一直采用洁定4656全自动清洗机进行器械的清洗。以往我们把器械、弯盘一起放在器械架上, 按预定设计好的程序进行清洗。最近, 我们发现清洗出来的弯盘、碗表面都有一些白色点状的斑痕。我们经过反复的试验与分析:认为可能是润滑剂附着在弯盘表面, 清洗机达不到有效清洗的缘故。所以, 我们决定把弯盘、碗和器械分开放置。放置弯盘、碗的清洗机只放多酶清洗剂、不放润滑剂, 结果清洗出来的弯盘、碗变得光洁、明亮, 光泽度极好。针对器械的清洗, 我们把止血钳和剪刀单独用支架穿在一起, 这样就减少了混合放置导致的工作混乱, 为下一步包装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经过这样的改进, 我们的工作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工作质量也得到了保证。

1.2 灭菌日期的改进工作

过去, 我们每天用手工在胶带上书写灭菌日期和有效期, 每天需要写上几十个甚至上百个, 工作繁琐, 且亦容易出现笔误或字迹潦草不清等。为避免上述现象, 我们应用电脑设计了灭菌日期和有效期格式条, 每日在格式条上填写好具体日期、时间, 再按需要份数打印出来, 再以手工方式胶贴在灭菌包上, 通过这种改进, 笔误现象完全避免了, 因字迹潦草不清而误判灭菌日期或/和有效期的情况也没有再发生过, 而且这种标注整齐划一、一目了然, 这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也获得了临床科室对我们工作的认可与好评。

1.3 压力蒸汽灭菌化学监测与改进措施

一般情况下, 判定灭菌物品是否符合灭菌标准要求常采用化学指示卡, 其需放入灭菌包内, 经压力蒸汽灭菌后, 观察其颜色变化, 并与标准色卡对比, 以此判定灭菌是否合格[2]。具体操作过程中, 只有打开手术包才能知道是否灭菌合格, 如出现指示卡变色不佳不能使用, 则需要重新更换手术包[3]。为了解决这一实际问题, 我科于2009年3月引进了管腔型PCD批量监测系统, 该装置为一腔体性器材, 测试时将指示卡放置于其内部, 之后将此装置置于灭菌器排气口区域, 因腔体性器材灭菌难度大, 加之灭菌器排气口区域又是最难于灭菌区, 则若此时指示卡颜色变化达到合格标准, 那么灭菌器其他物品也是应该完全符合灭菌条件的[4,5]。经过大量的对比试验与监测, 管腔型PCD, 可用于对压力蒸汽灭菌器进行灭菌效果的监测。该装置体积小, 占用空间小, 比传统的灭菌监测方法具有测试结果可靠、稳定, 敏感性高, 存档方便等优点。

2 体会

2.1 工作方法的科学改变

其益处就在于既提高了工作效率, 又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作质量。实践表明, 我院供应室在工作方法改进后仅在清洗包装这一流程上就较前节省时间20min左右, 工作效率有了一定程度提高。更为值得骄傲的是, 工作效率提高的同时工作质量也得以同步提高!以往因种种原因所致的返工现象明显减少、杜绝了, 差错率明显下降了, 这一切都是我们所期望的。为此, 我们认为在工作中要善于动脑, 不断探索, 逐步进行科学改进并不断加以完善, 这样就会使得工作效率提高, 工作质量得以保证, 这在看似简单的供应室工作中同样是非常重要的, 需要我们坚持下去。

2.2 改进工作意义

工作方法的改进, 提高了工作效率, 保证了工作质量, 还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以往, 大家认为供应室工作简单、单调, 技术含量低, 只需按部就班的操作即可很好的完成工作了, 工作人员亦惰性增强, 不愿开动脑筋, 更觉得创造发明的事情于己很远。但通过工作改进实践, 大家积极参与, 勇于创新, 工作中勤于动脑, 好点子、新方法层出不穷, 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激发了大家的工作热情, 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氛围, 这种积极性、创造性如今更已延伸至为我院三甲复查献计献策中, 不但很好的完成了本科室的工作, 也为医院的长远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摘要:目的 通过改进工作方法, 提高供应室工作质量。方法 介绍我院供应室工作的改进方法, 主要包括:清洗工作的改进、灭菌日期的改进、压力蒸汽灭菌化学监测的改进, 并对比改进前后对工作质量的影响。结果 通过供应室工作方法的改进激发了供应室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有效减少了差错的发生。结论 通过上述改进, 供应室的工作质量得以显著提高。

关键词:供应室,改进,差错,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杨柳, 文明.护理人员的感染管理与自身防护[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5, 15 (7) :724.

[2]张瑾.医院消毒供应室的管理[J].护理学杂志, 2005, 20 (17) :54-55.

[3]婿树萍, 汪惠书.包内指示卡在灭菌过程中颜色变化的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3, 13 (8) :757.

[4]黄蜻雄.关于B-D试验的一些问题[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3, 13 (4) :352.

改进工作方法总结 篇2

——勤动脑,善思考。“思路决定出路,观点决定未来”。遇事要开动脑筋,思考为什么、思考做什么、思考怎么做、思考怎么才能做好。一个地方、一个单位工作干得很出色是源于什么?源于干部职工素质的高低。工作老是干不上去,其主客观因素又在哪里?怎样才能把这些问题加以妥善解决?机会、机遇是否成熟都属于思考的范围,一但条件成熟就应马上行动。

——勤动眼、善发现。要成为一位成功人士,我觉得应该做到宏观要开阔、微观要做细。细节决定成败,要求我们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要从细微中发现闪光点、从细微中找到薄弱点、从细微中摸索突破点、从细微中总结规律性,通过观察找到“见人未所见,发人所未发,思人所未思,做人所未做”的工作路子。在具体工作中做到问题在一线发现、办法在一线产生、困难在一线解决、经验在一线总结,克服“一叶障目、不识泰山”的陋习,通过观察把握住方向,为成功做到万全准备。

——勤动腿、善调研。“基层工作没得巧、深入基层是法宝”。干部要自觉养成沉入基层、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现场搞调查研究的习惯,遇事奔向基层、遇事深入基层、遇事接触群众、遇事同群众商量,听民之所求,察民之实情,顺民之意愿,坚持一切从群众中来,再到群众中去,带着对群众的深情厚谊,坚持深入到困难多、矛盾多、群众意见大的地方去调研、问良策、寻出路,在心里装着群众,一切从群众出发,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同情尊重老百姓,做老百姓的“自家人”;在感情上贴近老百姓、亲近老百姓,做老百姓的“贴心人”;在行动上处处维护而不是损害老百姓的合法权益,做老百姓合法利益的“保护人”;深入实际体察民情、了解民意,做老百姓的“知情人”;客观真实反映老百姓的疾苦,做老百姓的“代言人”;切实带领广大群众增收所需,做老百姓致富奔小康的“引路人”。

——勤动嘴、善协调。干部要有正气,干部要树立正气,不能明知不对、少说为佳;基层的真实情况要敢于直言,自己的真知灼见要敢于谏言,维护群众合法利益要敢于代言,自己不能办到而群众又渴望解决的事情要敢于在适当的场合发言。属于自己工作职责范围内的事情,不管有多大困难,都要树立自信,实事求是,协调各方,妥善处理,做到以法服人,以理服人,以德服人,以策服人。

改进工作方法提高X射线防护水平 篇3

【关键词】X射线;防护

随着社会经济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X线诊断检查的使用日益增加,人们对健康与安全性的要求也愈来愈高。我们放射工作人员则要在实施X线检查中注意保护自身和受检者,要做到在最低限度地接受X线照射的条件下,获得最充分的诊断资料。这就需要了解并正确掌握和运用X线诊断的防护原理、原则与方法,充分认识到X射线检查是一种有利又有害,具有两面性的检查手段[1]。然而针对一些医院受经济条件所限,主观与客观上所导致的防护缺陷,特提出以下改进方法。

1 立足长远,加强医用X线的放射防护宣传

新职工在上岗前参加相关部门统一组织的放射工作人员上岗前培训,之后定期积极参加上海每年都组织的“放射防护知识培训班”,落实到人,严格组织,做到全员出席,使所有X线工作者经过放射卫生防护主管部门的培训与考核,从参加放射工作开始就做到持证(放射工作人员证)上岗。

同时,配合区有关单位及部门,定期前往指定医疗机构进行放射工作人员例行体检,及时、正确评估放射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状况,如发现有问题,则启动相关处理方案,确保放射工作人员自身的辐射安全。

在科室就医环境方面,张贴必要的警示标志和宣传画、设置一些宣传手册,使病人在等候检查期间对本科室检查有一定的初步了解,在工作过程当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一些基本的相关知识,使患者及其家属了解X线的危害性,既了解X线检查的必要性,又了解X线防护的重要性。

2 加强对患者就诊秩序的管理

本院是青浦区唯一一家综合性二级甲等医院,目前已升为三级综合性医院,承担着全区广大人民群众医疗卫生的繁重工作。由于近年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门急诊量非常大,本科室候诊区域相对狭小,进出过往人员多,造成一定程度的拥挤,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患者及其家属在等候检查时的焦虑心情,对放射防护的关注降低。

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度也不断提高,当感觉身体不适就入院就诊,而就诊时也会主动要求临床医生开单进行X线检查,因而来本科室检查者日益增加。

有的病人不懂X线辐射的危害性,为了早做检查,不听医务工作者的劝阻而干脆待在机房里面。也有放射工作人员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让患者家属在检查室内等候,既造成了不必要的放射线损害,又给放射科工作带来不便。因此建议设一名导诊员引导患者按次序就诊,在规定地方等候,同时减少不必要搀扶。假如确实病情需要,病人一定需要搀扶陪伴,则陪伴者需穿好防辐射衣服。

3 加强与临床医师沟通,不做不必要的检查

利用业务学习时间,给临床医师讲解有关放射方面的知识,加强沟通与交流,使临床医师在工作中依据病史、体格检查、化验、B超等结果,对X线检查可能获得的诊断资料有一个初步认识,注意X线检查的适应证与禁忌证,以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做到检查最优化。

特别是床边摄片的指证更应严格掌握,因为床边摄片有其特殊性,容易影响病房里的其他病人。如果确有需要,必须进行床边摄片,则应尽量请病房里的其他患者及其家属暂时离开病房,等摄片完成后再进入病房。如有行动不便的患者(如骨折牵引病人),则需加强防护,以免同病室患者受到不必要的辐射。

4 重视X线工作场所的布局,机房的建筑减少X线的散射线

我们科室机房墙面、地板都有铅皮保护,机房门窗均用铅皮加厚,符合3个铅当量以上指标,X线机底座也加铅皮保护,严防射线穿透泄漏。观察窗购买标准防护铅玻璃,使操作间符合安全标准。参照相关部门的质量控制要求,机房门上方装有红灯及防辐射标志以示警示。

5 其他措施

5.1 X线机方面:在X线窗口装上适当厚度的铝滤过板,可以滤掉X线束中对成像无作用的低能成分,从而降低被检查者的皮肤和性腺的剂量[2]。

5.2 在X线透视方面:在不影响诊断原则下尽量采取“高电压、低电流、厚滤过、小照射野”工作[3]。

5.3 摄片方面:我们医院已采用DR代替传统的胶片摄影,照射剂量已大大减少。假如社区卫生院条件限制未装备DR摄片机,可采用感绿胶片及与之匹配的高速增感屏,选择适当的焦片距,选用与焦片距相适应的管电压;加强暗室工作,保证摄影质量,避免重复照射;平时加强业务学习,以达到选择最佳的技术条件,以最小的照射剂量获得最佳的诊断资料之目的。

5.4 对非诊断部位的防护:X线可能产生随机性效应,如:致癌和遗传效应。受照射有害效应的组织,如红骨髓、性腺、眼晶状体、甲状腺应严格进行屏蔽防护。胚胎和胎儿,特别是受孕后8周内即器官形成期,受到照射则致畸效应成为最主要及最严重后果。因此除非不得已,孕妇尽量不做X线检查,特别是怀孕早期的孕妇,更应避免X线检查。

同时,在进行正常的放射学检查时,要注意避免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防护意识淡薄,对辐射产生的危害感觉无所谓,忽视对患者、患者家属以及医生自身的防护。二是过度防护,认为自身从事的职业充满危险,轻微的辐射都会产生严重问题,从而产生消极心理。这两种想法都是片面的,不利于开展正常的放射防护工作。

总之,我们只有不断提高对X射线防护的全面认识,改进工作方法,重视防护,才能尽量减少X线辐射所造成的危害,才能使X线诊断获得的医疗利益大幅度提高,造福于区域人民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陈春新,胡寅进.受检者X射线卫生防护探讨[J].医疗卫生装备,2010,31(4):346-348.

改进统计工作方法的措施探讨 篇4

自从1952年国家统计局成立以来,我国逐步建立起功能完善、门类齐全的统计调查制度,以求能高质量地做好国民经济核算,反映经济社会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变化。回顾这么多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统计改革步伐加快,统计调查制度和方法方式不断改善,统计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1.1 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实施

制定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及《统计法实施细则》。统计法是我国唯一的一部统计法律,于1983年12月由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1984年1月开始实施,分别在1996年和2009年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进行了修订。统计法的制定及实施开启了依法统计的新序幕,是开展统计工作的最大依仗。

1.2 统计方式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

以往统计工作的重心侧重于政府各部门之间的横向取数,行政记录是数据获取的主要途径,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推广和普及,统计调查对象开始锁定基层经济体如企业、个体户、自然人等,统计调查方式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统计工作的运作机制发生了很大改变。

1.3 一套表工程的实施

为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性,2012年国家统计局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推行一套表工程,一套表的实施缩短了国家和企业的距离,企业数据直接上报给国家网,减少地方政府对企业数据的干预,从源头上确保了数据的真实性,统计数据质量的把关上升了一个新台阶。

1.4 知名度大幅提升

随着各专业统计报表制度的常态化、统计法制建设的深入,社会公众对统计工作的关注度显著提高。一方面统计工作拓宽了调查领域,包容了经济、社会、科技等方面,为政府及企业的决策提供大量统计信息和咨询建议;另一方面制定了《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办法》,规定在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等统计调查对象中承担经常性政府统计调查任务的人员,必须持统计从业资格证上岗。随着一套表“四上”企业数的增多,持证上岗的统计人员也逐年增加,大幅提高了统计工作的普及度。

2 改进统计工作方法的措施

虽然统计工作取得了显著进步,但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如滞后的名录库管理、GDP核算的剪刀差、统计执法的软肋等还有待完善。笔者从加强统计调查对象管理的角度出发,提出以下几点想法。

2.1 充分运用统计抽样技术,做好国民经济核算

现行统计调查制度很少运用统计抽样技术,通用的是实行重点企业定期报送报表的调查制度,重点企业通过一定的准则选取,如工业专业的规上企业以年主营业务收入2 000万元以上为标准、批发业以年主营业务收入1 000万元以上为标准、房地产业以是否具有资质为标准等,再以重点企业为基础辅以部分敏感指标来测算总量。这种调查制度的优点是一方面满足地方政府对重点企业的动态监测,另一方面符合“抓大放小”的原则。但从统计专业角度来看,现行的统计方法只停留在简单比例分配和加权运用上,统计的作用并未得到充分发挥;另外,标准的门槛较低,也导致统计工作量庞大。统计抽样技术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以简单随机抽样为例,对于大规模总体来说,如表1,总体规模5 000以上,样本量的增加就不再明显,并且规模100万及以上样本量稳定在400,400样本量对于普通县区来说工作量也不算大。样本量确定后,再在能代表总体无偏的样本组合中选择对总体拟合度最好的样本组合,对样本企业建立定期报送报表的制度,以样本来推测总体。统计抽样技术的运用不再以标准为限,而是随机抽取样本,总量小的样本也可能被抽中作为定期报送报表的企业。上级统计部门还可以通过确定下一级政府核算的企业样本组合,进行下算一级地区生产总值,以解决困扰统计已久的GDP核算的剪刀差问题。

注:此表取P=0.5时,且误差界限0.05、置信度为95%的标准估计P所需的样本容量

2.2 加强统计执法检查,完善统计法制建设

统计法制建设是统计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而对于调查对象来说,统计工作只有义务,少有权利,不配合调查的情况时有发生,如何规范企业的统计行为值得探讨。目前统计执法侧重于企业虚报瞒报的行为,对拒报迟报的行为少有约束力。企业拒报迟报的行为不仅阻碍统计工作的开展,也使得统计法的相关规定形同虚设。要完善统计法制建设,一方面要制订科学合理的预测方案,可以在企业不配合的情况下对企业的数据进行评估,这样既不影响数据汇总,又为统计执法留出处理时间;另一方面查处一批拒报迟报企业,并加强对处罚结果的宣传力度,逐步改善拒报迟报现象。

摘要:时代在进步,统计工作的方法方式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回顾统计的发展历程,统计改革使统计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本文针对当前统计工作的薄弱环节提出一些建议。

持续改进的工作方法措施 篇5

一是要求工作人员提前到岗进入“临战”状态。为确保中心工作人员以良好的工作状态迎接办事群众,杜绝因工作人员岗前琐碎准备工作而导致办事群众等待,要求中心管理人员必须提前10分钟到岗录入指纹,窗口工作人员必须提前5分钟到岗录入指纹,以确保在9点整所有工作人员全面进入正常工作状态。

二是强化日常监管。采取领导值周、值日员巡查、随机查看电子监控系统等方式加大日常监管力度,凡因公、因私需离开政务大厅10分钟以上的,必须履行报备或请假手续,凡因原单位安排学习培训的,必须由所在单位派出B岗人员顶岗,以确保窗口业务正常办理。对上班期间有上网、闲聊、对群众态度冷漠等行为的工作人员,除在中心周例会予以通报批评以外,还将在其个人和原单位月度考核中同时予以扣分处罚。

三是强化考核结果应用。自9月份起,严格按照《石泉县政务服务工作考核管理办法》对进驻单位和窗口工作人员进行量化考核并按月通报,年终汇总后作为评优评先依据,对窗口工作人员月度考核位居后三位的,进行诫勉谈话,对连续两个月考核位于末位的实行“末位淘汰”,将其退回原单位并在其所在单位政务服务工作考核中予以不良记录。

工作场所空气中氨测定方法的改进 篇6

关键词:氨;处理;方法

氨在常温下为无色有强烈辛辣臭味的气体,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腐蚀性;常温下加压可以液化,成为无色液体。氨易溶于水,其水溶液称为氨水,又称氢氧化铵,呈弱碱性。我国涉氨企业较多,氨主要用于生产硫胺、硝铵、碳酸氢铵、尿素等化肥,氨水可以直接用做农业肥料。氨还可以用于制碱、制药等行业,也在制冷、石油精炼和炼钢等领域使用。氨有较强腐蚀性,工业生产多采取密闭化措施。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氨中毒。氨是职业卫生监测的一项重要指标,工作场所空气中容许浓度为PC-TWA=20mg/m3,PC-STEL=30 mg/m3。

目前,职业卫生工作中氨的测定方法标准采用的是GBZ/T 160.29-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无机含氮化合物》[1],笔者在工作中发现,采用标准方法在实验过程中,加入纳氏试剂后,并不能使溶液显黄色而进行测定分析。在碱性溶液中,氨与纳氏试剂反应生成黄色,实验中加完纳氏试剂后,没有生成黄色,PH试纸测定溶液是酸性。笔者经过多次实验认为,只将吸收液硫酸溶液的浓度稍微降低,即可使实验成功。

一、实验原理

在碱性环境中,氨与纳氏试剂反应生成黄色物质。

二、仪器与试剂

2.1仪器 10ml具塞比色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TU-1810(普析通用);容量瓶;大型气泡吸收管;气体采样仪QC-2(北京劳保)。

2.2 试剂 超纯水

硫酸:ρ20=1.84g/ml

吸收液:将25ml硫酸缓缓加入到1000ml水中,临用再稀释100倍。浓度为:0.0046mol/L。

纳氏试剂:溶解17g氯化汞于300ml水中;另溶解35g碘化钾于100ml水中;将前液慢慢加入后液至生成红色沉淀为止。加入600ml氢氧化钠溶液(200g/L)和剩余的氯化汞溶液,混匀。贮存于棕色瓶中,于暗处放置数日,取出上清液置于另一棕色瓶中,用胶塞塞紧,避光保存。

标准溶液:准确称取0.3879g硫酸铵(于80℃干燥1h),溶于吸收液中,定量转移入100ml容量瓶中,用吸收液稀释至刻度。此溶液为1.0mg/ml氨标准贮备液。临用前,用吸收液稀释成20.0μg/ml氨标准溶液。

三、样品采集

现场采样按照GBZ159执行。

3.1短时间采样:在采样点,串联两只各装有5.0ml吸收液的大型气泡吸收管,以0.5L/min流量采集15min空气样品。

3.2样品空白:将装有5.0ml吸收液的大型气泡吸收管带至采样点,除不采集空气样品外,其余操作同样品。

采样后,立即封闭吸收管进气口和出气口,置清洁的容器内运输和保存。

四、分析步骤

4.1 标准曲线的绘制

取7只具塞比色管,分别加入0.00、0.10、0.30、0.50、0.70、0.90、1.20ml氨标准溶液,各加吸收液至10.0ml,配成0.0、2.0、6.0、10.0、14.0、18.0、24.0μg氨标准系列。向各标准管加入0.5ml纳氏试剂,摇匀;放置5min,于420nm波长下测量吸光度;每个浓度重复测定3次,以吸光度均值对氨含量(μg)绘制标准曲线,见表1.

4.2 样品的处理及测定

将采过样的吸收液洗涤吸收管内壁3次,前后管分别取出1.0ml样品溶液于具塞比色管中,加吸收液至10ml,摇匀,用测定标准系列的操作条件测定样品溶液和样品空白溶液,测得吸光度后,由标准曲线得氨含量(μg)。

五、结果计算

5.1 将采样体积换算成标准采样体积

六、讨论

6.1目前已有文献[2-4]指出在本实验中吸收液浓度过高。但有的研究人员采用的标准吸收液浓度为0.5mol/L,大大超过了纳氏试剂中的碱性浓度,提出了先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中性,再加入0.5ml纳氏试剂的办法,这样做使实验繁琐,也增加了误差,不如直接减小吸收液浓度,使其小于0.005mol/L。采用0.5mol/L浓度的研究人员可能采用了过期的标准或者网络下载的标准,此类标准有很多错误。

6.2 氨与纳氏试剂的显色反应是在碱性溶液中,显色是否成功与吸收液的酸度和纳氏试剂的碱性有关系,标准给出的0.005mol/L的吸收液浓度恰好接近中和的临界点,所以,在做实验之前,建议可以先用一支比色管试验所配置的吸收液与纳氏试剂是否显色,这样可以避免实验失败导致的标准曲线的重新配置和采集回来的样品失效。补救措施是6.1中加入等量碱性溶液。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T 160-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无机含氮化合物 [S].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

[2]易亮衡,孟亚军,张军,程胜.纳氏试剂比色法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氨的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8):1554-1555.

[3]刘成相.工作场所空气中氨的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中吸收液浓度的改进[J].职业与健康,2010,26(23):043.

对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改进方法 篇7

关键词:高校,教学管理,改进方法

教学工作在学校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学管理工作是高校中各项管理工作的核心, 也是教学活动的基础。所以, 需要做好高校中的教学管理工作, 对于不足的地方需要及时地改进, 加强教学中的管理工作, 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让教学工作能够顺利地进行, 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一、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一) 缺乏信息化的管理水平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 信息化的技术逐渐被广泛地应用, 在高校中也应用到了信息化的管理方式, 这样可以让管理的工作更加简单、方便, 也能提高教学管理中的工作效率。但是在高校中, 对信息化的管理方式还是停留在过去和刚开始阶段, 一旦没有了这样的系统, 就会让工作立马停止, 不能再次继续进行下去。还有一方面就是一些技术水平有限的工作人员只是会简单地操作, 对于比较深入的知识就束手无策, 所以对于信息化的教学管理工作水平还需要进一步地加强。

(二) 教学管理工作没有创新意识

在新形势之下, 不管是解决问题还是分析问题都需要跟着时代的进步而发展, 要与时俱进、敢于创新。作为高校的教学管理人员就需要有较强的创新意识, 只有这样在面对问题的时候才能想出更好的解决办法。但是在目前的高校中, 很多的教学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还是停留在过去, 没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理念, 在面对问题的时候没有好的解决办法, 采用传统观的解决办法, 没有进行创新, 这样就不能满足现在社会的发展需要。

(三) 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化管理水平不高

管理作为一门学科, 在高校的教学管理中也是一门学科, 教学的管理工作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对学校中的教学质量、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进行监督, 但是很多高校都没有做好这个工作, 在进行教学管理的时候, 没有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体系, 这样就不能将教学中的目标体现出来。

二、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改进方法

(一) 提高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信息化水平

在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中需要应用到信息化的管理方法, 要对之前存在的不足进行改善, 因此需要提升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信息化管理, 相关的管理人员不仅需要了解信息化方面的管理知识, 并且要了解教学管理的目的和意义, 并对这些操作步骤进行熟练和掌握, 还需要与时俱进发挥好自己的管理优势。作为一名教学中的管理人员, 需要有新的管理方式, 通过利用信息化的管理方法, 在管理工作中出现问题的时候, 可以用信息化技术来进行解决, 所以也需要和信息化相互联系在一起。

(二) 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

高校管理队伍的建设是高校中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高校中教学管理水平的好与不好会直接地影响到高校中人才的培养, 所以各个高校中应该重视其教学管理工作, 这样也可以提高教学中的工作水平, 推动学校的发展。所以高校中的教学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也很重要。教学中的管理人员需要进行不断的培训和学习, 来提高其综合素质和能力, 同时也能提高工作中的效率。教学管理工作人员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能力以后, 就可以让教学中的管理逐渐地人性化, 也有利于管理工作人员的能力逐渐提高, 改变之前生硬化的管理方式, 让教学中的管理工作更加周密、严谨, 从而来提高教学中的质量和实现教育中的目标, 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一定的保障。

(三) 提高教学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高校教学管理中, 运用科学化的管理教学是必要的。在教学管理中科学化的管理主要体现在, 可以推行教学工作中的目标管理。所谓的目标管理就是完善管理制度、管理方案, 通过用科学的方法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其次是可以将考试和教学分开管理, 这种制度要求教师需要向学生传授更加全面、广泛的知识, 同时教师也不需要参与教学质量的考评, 这种制度就需要教师按照教学大纲来进行组织教学, 学生也需要掌握所学课程中的内容, 来不断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让教学中的质量更好地实现。

三、结束语

教学管理在高校教学教育工作中占有很重要的一部分, 因此高校需要认识到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不断地加强教学中的管理工作、教学管理的水平和能力, 不断地创新教学管理中的方法和手段, 同样也需要处理好教学管理和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 从而来形成科学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 让高校中的教学目标更好地实现, 并且能够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闫秀旗.浅谈对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改进方法[J].教育教学论坛, 2012 (08) .

[2]阎升光, 张义东, 王卓.新时期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问题与改进策略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2 (25) .

工作场所空气中磷酸测定的改进方法 篇8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

微孔滤膜,孔径0.8 μm;采样夹,滤料直径为40 mm;小型塑料采样夹,滤料直径为25 mm;空气采样器,流量为0~3和0~10 L/min;10和25 ml的具塞比色管,50和100 ml的容量瓶,50 ml的烧杯;恒温水浴;UV-4802H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1.2 试剂

实验用水为去离子水;硫酸,ρ20=1.84 g/ml;硫酸溶液4.5 mol/L;50 g/L酸性钼酸铵溶液,称取50 g钼酸铵溶于1 000 ml硫酸溶液中;15 g/L硫酸肼溶液。标准溶液:磷标准溶液(GSB 07-1270-2000,批号102806,500 mg/L),使用前用水稀释成10 μg/ml磷酸标准溶液。

1.3 样品采集、运输和保存

现场采样按照GBZ 159标准执行。①短时间采样:在采样点,用装有微孔滤膜的采样夹,以5 L/min流量采集15 min空气样品;②长时间采样:在采样点,用装有微孔滤膜的小型塑料采样夹,以1 L/min流量采集4~8 h空气样品;③个体采样:在采样点,用装有微孔滤膜的小型塑料采样夹,佩戴在采样对象的前胸上部,进气口尽量接近呼吸带,以1 L/min流量采集2~8 h空气样品。 采样后,将滤膜的接尘面朝里对折2次,放入具塞比色管中运输和保存。样品在室温下可保存3 d。

1.4 实验方法

1.4.1 标准曲线的绘制

在6只具塞比色管中,分别加入0.0、0.5、1.0、2.0、4.0、6.0 ml磷酸标准溶液,加至7 ml水,再向各标准管加入1.0 ml酸性钼酸铵溶液和0.4 ml硫酸肼溶液,加水定容至10 ml,制成0、5.0、10.0、20.0、40.0、60.0 μg磷酸标准系列。将各标准管摇匀,于45 ℃水浴加热20 min取出,冷却至室温后,在680 nm波长下测量吸光度值,每个浓度重复测定3次,以吸光度均值对应的磷酸含量(μg)绘制标准曲线。

1.4.2 样品的处理

将采过样的滤膜从具塞比色管中取出,放入烧杯中;用5 ml水洗涤具塞比色管,洗涤液倒入烧杯中。展开滤膜,泡于水中,在沸水浴中加热5 min。冷却后,将洗脱液转移入25 ml具塞比色管中,用水反复洗涤滤膜和烧杯,洗液倒入具塞比色管中,为待测样品。若洗脱液中磷酸浓度超过测定范围,可用洗脱液稀释后测定,计算时乘以稀释倍数。

1.4.3 对照实验

将装有微孔滤膜的采样夹带至采样点,除不连接空气采样器采集空气样品外,其余操作同样品,作为样品的空白对照。

1.4.4 样品的测定

用测定标准系列的操作条件测定样品和空白对照溶液,分别测得样品和空白对照的吸光度值,由标准曲线得磷酸的含量(μg)。

1.5 计算空气中磷酸的浓度

将采样体积换算成标准采样体积,然后计算空气中磷酸的浓度,公式如下:

undefined

式中:C—空气中磷酸的浓度,mg/m3;m—测得样品中磷酸的含量(减去空白对照),μg;V0—标准采样体积,L。

2 结 果

2.1 实验条件的改进与选择

2.1.1 试剂配制方法的改进

原方法须向样品管中分别加入硫酸和钼酸铵溶液2种试剂,实验体系为50 ml,所用试剂量较大;我们采用10 ml实验体系,减少了试剂用量,并且将显色剂与硫酸配成酸性钼酸铵溶液,简化了实验步骤,便于更好地控制显色酸度,测得的磷酸标准曲线相关系数好。

2.1.2 显色酸度的选择

在温度为45 ℃时,不同酸度(0.25、0.45、0.65、0.85 mol/L),吸光度—显色时间的变化曲线见图1。实验中每个酸度不同反应时间都做6个平行样,最后结果取其平均值。

从图1可以看出酸度为0.45 mol/L,反应时间为20 min时,吸光度值最大;说明在此条件下,实验的响应值最大,故选择0.45 mol/L作为实验的显色酸度。(在0.25 mol/L的酸度下,试剂空白与其余6个平行样都呈深蓝色,无法进行比色。)

2.1.3 显色温度和时间的选择

在酸度为0.45 mol/L时,不同温度(25、45、65、85 ℃),反应时间都为20 min的情况下,吸光度—显色温度的变化曲线见图2。实验中不同温度都做6个平行样,最后结果取其平均值。

图2显示,在45和65 ℃时,反应20 min,吸光度值都较大,分别为0.2628和0.2640。在85 ℃时,试剂空白与其余6个平行样都呈深蓝色,无法进行比色。在45 ℃和65 ℃2种实验条件下,将2组吸光度值进行t检验,t=-0.198,P>0.05,结果显示,2种实验条件吸光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同时,本实验还比较了温度为65 ℃时,酸度为0.45 mol/L,吸光度随显色时间的变化情况,见图3。

根据图中曲线可以发现在温度为65 ℃、酸度为0.45 mol/L的实验条件下,显色反应的情况与45 ℃时一样,也是在20 min的时候吸光度值最大,说明在酸度为0.45 mol/L时,45 ℃与65 ℃在反应时间为20 min时,响应值最大。但在65 ℃时,试剂空白和6个平行样都呈现出黄绿色,而不是国标方法中所提到的蓝色络合物。

本实验进一步比较2种情况下的标准曲线,见图4。从图中可以看出,当温度为45 ℃与65 ℃时,标准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7、0.999 2;45 ℃时标准曲线线性更好,于是选择45 ℃作为实验的显色温度。

经上述一系列实验,我们最后选择实验条件为:显色酸度为0.45 mol/L,显色温度为45 ℃,反应时间为20 min。

2.2 方法学指标的实验

2.2.1 标准曲线及检出限

在最后选择的实验条件下,磷酸标准系列0、5.0、10.0、20.0、40.0、60.0 μg连续做6次,以6次测定的吸光度平均值与相应的含量绘制标准曲线。线性回归方程为Y=0.012 28 X-1.101 7×10-3,相关系数(r)=0.999 7;根据标准曲线2%的吸光度对应的含量,计算方法的检出限为1.719 μg,当采样75 L时,最低检出浓度为0.023 mg/m3。

2.2.2 精密度和准确度试验

应用空白滤膜加标回收法。取空白滤膜,分4批,其中1批做空白本底值;另外3批,每批滤膜上分别滴加不同量的1 582.2 μg/ml的磷酸标准溶液使之成高、中、低(63.29、31.64、9.49 μg)3种浓度的加标样品,每种浓度6个平行样,挥干,然后按照1.4.2处理后测定,由测定值计算平均加标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差。高、中、低3个浓度的空白滤膜的平均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2.80%、91.09%、93.13%,相对标准差分别为2.0%、4.0%、7.0%。结果见表1。

2.2.3 改进方法与国标方法的比较[5]

用2种方法做标准曲线,比较结果见表2。结果显示国标方法制作的标准曲线相关系数较差,没有改进方法后的线性好。改进方法明显优于国标方法。

用改进方法制作的标准系列加热反应后放置120 min,其中每隔30 min测定1次,共测定5次。实验发现标准曲线的线性在120 min内保持得很好,相关系数都在0.999 2~0.999 4之间,说明改进方法显色非常稳定,在120 min内比色都不会影响实验的结果。

3 讨 论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无论是绘制标准曲线,还是测定样品,都存在因温度不同(如1年4季温差变化)及溶液含磷量的不同,致使显色反应达到最大显色所需时间也不同,这不利于操作者掌握在哪个时间点下测量有色溶液的吸光度值才是最稳定可靠的。分光光度法只有在显色反应达到最大显色时测量其吸光度值,才能确保标准曲线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性,才有利于提高样品测量的准确度[4]。因此掌握显色反应随温度、酸度、时间的变化规律,对空气中总磷的测定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对国标方法进行了改进,具有操作简便、响应值大、灵敏度高、便于推广等优点。本法对显色酸度、显色温度和显色时间等主要因素进行了探讨,用相对标准差考察了方法的精密度,用加标回收率考察了方法的准确度,用本方法制作的标准曲线相关系数比较理想,结果表明本法具有较好的精密度和可靠的准确度,能满足日常分析工作的需要;并且,与国标方法比较,有明显优势。

参考文献

[1]GBZ/T160.30-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测定磷酸的钼酸铵分光光度法[S].

[2]GBZ/T210.4-2008.职业卫生标准制定指南——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物质测定方法[S].

[3]陈洁,崔世勇,姜丽华,等.工作场所空气中五氧化二磷测定方法的新改进[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10,22(8):428-429.

改进工作方法 篇9

1 材料与方法

1.1 原理

空气中的磷酸用微孔滤膜采集,水洗脱后与钼酸铵和硫酸肼反应生成磷钼蓝,在680 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值,进行定量。

1.2 仪器与试剂

分光光度计,微孔滤膜(孔径0.8 μm),空气采样器:流量0~3和0~10 L/min,具塞试管(20 ml),恒温水浴,硫酸溶液3 mol/L,钼酸铵溶液50 g/L,(临用前配制,置于冰箱内保存)。硫酸肼溶液15 g/L (临用前用煮沸过放冷的去离子水配制,置于冰箱内保存)。

标准溶液:准确称取0.1380 g干燥过的磷酸二氢钾(KH2PO4,优级纯),溶于水中,定量转移入1000 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此为100 μg/ml磷酸标准贮备液。临用前,用水稀释成10.0 μg/ml磷酸标准应用液。

1.3 测定方法

1.3.1 样品处理 将采过样的滤膜放入小烧杯中,加入10 ml水,使滤膜平铺浸于水中,盖上表面皿,在沸水浴中加热10 min。冷却后,将洗脱液转移入25 ml比色管中,用约10 ml水反复洗涤滤膜和烧杯,洗液倒入比色管中,用水定容至刻度,摇匀,供测定。样品空白操作方法与样品处理相同。

1.3.2 标准曲线绘制 取10支25 ml具塞比色管,分别加入10.0 μg/ml磷酸标准应用液0、0.50、1.00、3.00、5.00、7.00 ml,加水至5.0 ml,制成0、5.0、 10.0、30.0、50.0、70.0 μg磷酸标准系列。向各标准溶液比色管中依次加入0.4 ml硫酸肼溶液,加后立即充分摇匀;再向各标准溶液比色管中依次加入1.0 ml钼酸铵溶液,加后立即充分摇匀;再向各标准溶液比色管中依次加入1.5 ml硫酸溶液,加后立即充分摇匀;之后加水至10 ml,分别在加毕摇匀后30、60、120 min时,于680 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值,每个浓度重复测定3次,以吸光度均值对相应的磷酸含量绘制标准曲线。同时按照上述方法配制7个空白溶液,配制 5.0、10.0、30.0 μg的磷酸样品各7个。在同样的时间测定吸光度值。

1.3.3 样品测定 分别取处理好的样品溶液和样品空白溶液5.00 ml,操作条件与标准系列相同。样品溶液的吸光度值减去样品空白的吸光度值,由标准曲线查得磷酸含量(μg)。

1.3.4 计算undefined式中:C—空气中磷酸浓度,mg/m3;m—测得样品中磷酸的含量,μg;V0—标准采样体积,L。

2 结果与讨论

2.1 线性范围及检出限

在本试验条件下,磷酸含量在2.5~70 μg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0.0095 X+0.0058,r=0.9998,取吸光度A=0.020计算检出限为1.5 μg/5 ml。当采集的空气样品体积为75 L时,最低检出浓度0.1 mg/m3。符合职业卫生限值[2]1和3 mg/m3的要求。

2.2 精密度与准确度

取21支比色管,按高中低3个浓度分别配制7支比色管,使之成为本底值加标液后的磷酸含量分别为10.0、30.0、50.0 μg,加完试剂并定容后放置30、60和120 min后比色,每支比色管比色3次,记录平均值。结果见表1。

2.3 显色时间试验

按照上述标准曲线绘制方法配制标准系列,同时配制0.0、10.0、30.0、50.0 μg磷酸含量比色管各7支,于显色后30、60和120 min比色,记录吸光度值。试验结果显示,1 h后溶液颜色可稳定1 h以上。加入还原剂定容后,颜色逐步加深,显色不稳定。经试验,显色1 h后,在2 h内比色,标准曲线线性好,回收率理想,准确度高。

2.4 硫酸溶液浓度对显色的影响

硫酸溶液的浓度对显色程度影响很大,故要求比较严格,试验表明酸度控制在0.45 mol/L较为合适,即3 mol/L的硫酸溶液加入1.5 ml,空白管显色低且稳定,吸光度值约0.015。

2.5 蒸馏水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硫酸肼溶液用煮沸后冷却的蒸馏水配制。蒸馏水处理与否对试验影响很大,水若不经煮沸直接用来配制硫酸肼溶液,则空白管显色深,且深浅不一。见表2。

2.6 试剂混合充分的重要性

实验过程中每加完一种试剂必须充分振摇,使试剂混合均匀,充分反应,否则易导致达到最佳吸光度值时间不同步或溶液吸光度值偏低。

2.7 对标准方法说明的异意

标准方法的说明中所说的“酸度过低则使空白管呈蓝色”是错误的。试验证明酸度过大则使空白管呈蓝色,尤其是按照标准方法中的浓度和量,空白管和标准系列管均呈现深蓝色,使测定无法进行。

3 小结

改进后的方法显色稳定,线性范围宽,重复性好,灵敏度及检出限符合职业卫生限值的要求,可以应用于实际工作。但是该方法的灵敏度不高,磷酸含量在10 μg以下时回收率偏高,应进一步改进。

摘要:目的对目前工作场所空气中磷酸的标准测定方法进行改进,使之可以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方法改变溶液的酸度及还原剂的配制方法,找出最佳分析条件。结果磷酸含量在2.5~70μg之间呈良好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0.0095X+0.0058,r=0.9998,检出限为1.5μg/5 ml。当采集的空气样品体积为75 L时,最低检出浓度为0.1 mg/m3。回收率为98.4%~106.0%,RSD为2.0%~4.5%。结论改进后的方法可用于实际工作。

关键词:工作场所空气,磷酸,酸度

参考文献

[1]GBZ/T160.30-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测定无机含磷化合物.

改进工作方法 篇10

1 提升计量检定工作效率的意义

第一, 在企业之间进行的贸易结算活动中计量检定工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每个企业没有统经过统一的计量检定, 产品品质势必得不到保证, 这关系着企业的利益, 有了计量检定, 就为双方进行公平交易打下了基础。第二, 计量检定作为一种结算时的标尺, 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一产品的质量要有统一的规定, 这样对于企业之间贸易往来, 消费者购买产品都能提供可靠参考依据。提升效率后, 这项工作可以对企业进行更全面的监督。第三, 提升计量检定的效率, 可以减少误差, 提高准确性。计量检定工作中,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 要尽量减少误差, 提高准确性。

2 县级计量检定工作现状与问题分析

(1) 不健全的人才队伍。要想发展好工作, 就要有健全团结的工作团队。计量检定工作需要两类人才, 即高层次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然而, 现实状况中, 县级计量检定单位的人才队伍存在人员配置不健全, 人员专业技能不达标等问题。作为一项对于技术性、专业性以及准确性要求极高的工作, 计量检定工作对工作人员的要求具有特殊性。实施计量检定的工作人员不仅需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 即丰富的计量检验知识, 还有超高的职业素质, 即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此外, 计量单位往往不重视人力资源结构配置的合理性, 缺乏高水平管理型人才。人才队伍不健全、专业素质的低下, 使得我国的计量检定结果准确性难以保证, 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计量检定行业的深入发展。

(2) 工作环境和计量器具的影响。要保证计量工作高效性, 就要把握两个关键, 收集可靠数据和采用精确仪器。第一, 实际测量的数据易受环境因素影响, 例如, 温度, 湿度等, 这些条件变化可能使产品腐化, 潮湿。没有可靠来源的产品数据造成计量检定后续工作的准确性无法保证, 误差较高, 甚至是无效数据, 无形中加大了工作量, 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然而, 我国目前还没有对于计量检测工作环境要求的相关规定。第二, 利用科学计算检定工具进行鉴定工作是必备的, 计量器具使用是否正确、精确度高低都会影响计量检定结果。其中, 县级计量单位主要存在两个问题, 第一, 不了解计量工具使用方式, 误操作产生错误数据;第二, 计量工具没有进行定期维护或维护方式有误, 导致计量仪器损坏, 降低工作效率。

(3) 检定方式制度尚不健全, 执法力度不够。目前, 我国没有制定出标准化的计量检定流程规范, 县级计量检定单位没有统一的检定流程和标准, 导致部分地区出现检定工作缺乏统一标准且难以开展的情况, 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法律是制度执行的保障力, 一些县级计量检定单位执法力度不够强, 导致群众出现不信任等负面情绪, 这些负面情绪会影响计量检定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4) 宣传力度不够, 公众对计量检定缺乏认知度。计量检定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保证企业生产高品质产品, 满足消费者需求。然而, 一些县级单位没有及时全面的宣传计量检定, 使企业不了解计量检定的标准, 群众也不知道计量检定合格证明, 最终造成计量检定成为了无用功的工作。

3 县级提升计量检定工作效率的改进措施与方法

(1) 强化计量检定人员队伍建设。第一, 要引进人才, 县级计量检定单位要合理分析人力资源结构, 引进专业技能和管理能力两方面人才。第二, 提高人员专业素质, 检定工作本身要求高专业性、高准确率和强鉴别能力, 而检定人员的水平高低直接影响检定结果的准确性。因此, 单位要从理论知识, 实践技能, 品德, 职业素养等方面进行培训, 从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两方面对检定人员职业技能进行提升。此外, 有必要设置考核评级制度, 一方面作为一种激励员工提升自身素质的方式, 另一方面也是员工工作能力的保证, 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只有从这两方面着手, 构建团结协作的队伍才能在保证计量检定结果准确性的同时, 提高工作效率, 事半功倍的完成好工作。

(2) 注意计量检定工具的使用与维修。计量检定过程中使用的计量检定工具要注意保持其可靠性和准确性, 防止计量结果的失真。有关机构应组织工作人员认真学习有关工具的使用方式, 防止工作中的误操作导致大误差;并且按照相关规定和说明做好对计量检定器具的维护管理工作, 加强计量检定器具的日常维护, 保证计量器具处于良好的状态。

(3) 构建良好稳定的计量检定环境。计量检定是一项是十分精细的工作, 细微的数据变化可能导致很大的结果偏差, 因此要求数据来源要稳定。计量检定机构要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保证环境条件的稳定从而获得准确数据。目前实施效果较好的方式主要是采用二十四小时监控的方法, 辅助以严格而有效的规章制度。

(4) 加大宣传力度, 提升计量检定工作的认知度。为了提高计量检定的认知度, 县级有关机构需要加强宣传教育, 突出计量检定工作的科学性, 准确性和法制性。使计量检定工作深入人心, 企业和群众都能了解这项工作的益处, 从而促进各计量机构的工作有序开展, 提高工作效率。

(5) 建设完善的市场化计量监督机制。计量检定的误差在所难免, 其会对产品和企业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甚至巨大的损失。面对这个问题, 县级计量检定机构应该首先设置对自身工作的再查, 检测大范围误差。另外, 计量监督作为整个计量检定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这个环节, 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计量检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计量监督部门应该制定完善计量监督制度, 避免因为计量检定误差问题影响到计量结果的精确性。

计量检定工作的最重要任务就是保证企业产品质量, 不仅在企业贸易往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也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利益和权利。总之, 在产品生产中, 计量检定起着牵一发动千钧的作用, 一旦检定环节出现问题, 产品整个经营生产流程势必会受到影响。县级计量检定单位作为检定中最基础的机构必须要肩负起重任, 从自身做起, 提高工作效率, 保证产品质量。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提升计量检定工作效率的意义;随后简述了县级计量检定工作的现状并分析了相关问题;最后, 作者根据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与方法。

关键词:计量检定,效率,改进方法

参考文献

上一篇:针灸治病的原理下一篇:社会政策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