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特大火灾事故

2024-08-16

重特大火灾事故(精选十篇)

重特大火灾事故 篇1

笔者在对我国火灾调查法律体系与机制现状调研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火灾成因技术调查法律制度和机制的对比研究,针对我国火灾调查的法律基础和消防制度、体制,提出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重特大火灾事故成因技术调查机制建议,并初步构建了重特大火灾事故成因技术调查基础程序和框架体系。

1我国火灾调查法律体系与机制现状分析

我国的消防法律体系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下简称《宪法》)为依据,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以下简称《消防法》)为基本法律,由行政法规、地方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以及有关消防的各种规范性文件共同组成。开展火灾调查则是法律赋予公安消防部门的主要职责和权力,《消防法》中明确规定:“火灾扑灭后,公安消防机构有权根据需要封闭火灾现场,负责调查、认定火灾原因,核定火灾损失,查明火灾事故责任。”《消防法》作为我国火灾调查法律体系中的上位法,对开展火灾调查的主体、职责范围和义务进行了规定,对于社会影响大的重特大火灾事故,《消防法》规定“对于特大火灾事故,国务院或者省级人民政府认为必要时,可以组织调查。” 1999年3月15日,公安部发布施行了《火灾事故调查规定》(公安部第37号令),这是我国第一部非常详细规定火灾调查的部门规章,将火灾调查工作真正纳入了法制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从根本上改变了多年来火灾调查工作仅靠政策指导的工作方式。《火灾事故调查规定》从组织形式、任务内容等方面主要规定了火灾调查的任务、原则、管辖、责任的追究和调查人员的要求等内容,对规范公安消防部门火灾调查行为,提高火灾调查质量,依法查处火灾责任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为我国火灾调查法律体系的主要内容,《消防法》和《火灾事故调查规定》对开展火灾事故调查的主体、任务、职责和要求等内容进行了规定,其中对较大以上的火灾事故或者特殊的火灾事故,提出了开展火灾灾害成因分析的要求。但针对火灾成因技术调查的程序、方法以及组织机制等内容,我国火灾调查相关法律、制度规定却并不健全,对于重特大火灾事故还主要通过行政手段临时组织事故调查组,重点对火灾事故原因、火灾损失以及火灾事故责任进行调查。由于大量火灾调查工作主要依靠公安消防专职的火灾调查人员,针对重特大火灾事故的火灾成因调查在组织机制和法律政策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

(1)火灾灾害成因技术调查机制不健全,缺乏明确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法律、法规或政策指导。目前,我国还未建立起长效的火灾成因技术调查机制,对于重特大火灾事故缺乏深入、全面、有效的火灾灾害成因技术调查。

(2)缺乏从事火灾成因技术调查的高层次专业技术力量。由于目前我国火灾调查专业机构建设尚不完善,专业的火灾调查人员数量已不能满足当前火灾调查的需求,而且火灾成因技术调查要求调查分析人员具有较高的火灾科学与消防技术理论知识水平,并且掌握有关火灾调查分析技术,而目前仅依靠火灾调查人员尚无法开展深入的火灾灾害成因技术调查。

(3)针对重特大火灾事故灾害成因的专项科研缺乏,火灾灾害成因调查分析技术薄弱。针对重特大火灾事故所暴露出的火灾科学与消防技术问题,缺乏系统的专项科研立项研究,大量火灾成因认定分析缺乏技术支持。

2国外火灾成因调查机制分析

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在消防建设上不但注重技术的发展更新,同时也不断加强消防立法的制定和完善。由于政治体制的不同,综观这些国家制定的消防法律法规,总体可归纳为以下三种类型:(1)联邦政府制定主体消防法律体系并监督,由各州自行制定严格的细化条款;(2)主体消防法律体系与各地细则法律条款并行等多类型的消防法律法规;(3)国家采取统一立法,辅以相应详细的消防标准规范。

在火灾事故调查方面,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也已逐渐形成了具有本国特色的较为完善的火灾调查法律体系,以保障相关政府部门、消防组织和第三方调查机构依据法律要求开展火灾调查。例如,美国各州、市、县在联邦政府推荐的区域消防法的基础上,各自根据地区不同情况制定了更为详细和严格的法律条文,而且市、县的消防法律则必须比州的法律更严格,以保证执行更为有效,各州、市消防局在联邦政府消防管理署的指导和支持下开展消防立法、防火监督和火灾调查统计等工作。美国火灾事故调查可分为初步调查和深入调查两个层次,初步调查主要由现场消防指挥官完成,各州、市、县的法律条文中对消防局开展火灾调查和统计权责范围进行了明确的职责描述,并赋予保险公司、独立第三方调查机构依法开展火灾调查和损失统计的权利。对发生纵火、失火等疑似犯罪行为的火灾事故,则由州、市消防局局长负责,并由警察或联邦调查局、隶属于美国司法部的美国烟草火器与爆炸物管理局等机构介入调查,对发生死亡和消防员伤亡的重特大火灾事故,联邦政府、全国职业健康安全协会(NIOSH)也会介入火灾调查。此外,美国联邦政府还设立了一些联邦政府消防法案或相关安全法案,监督各州、市、县消防条例的执行,协助开展火灾调查。2002年美国联邦政府总统签署建筑安全小组法案,赋予美国商务部的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NIST) 调查美国境内重大建筑损坏事故的权力,其中包括对结构垮塌、火灾和自然灾害(如地震、飓风、龙卷风)所造成的重大建筑损坏事故等开展灾害调查研究,即在建筑物内发生任何导致大量人员伤亡或造成潜在重大灾害的事故后,通过完整细致的建筑性能、应急反应情况、疏散过程以及灾害事故成因的分析研究,以提高美国国内的建筑安全及其结构完整性。该法案赋予NIST调查小组具有能够进入事故现场、有权为法院审理提供证据、有权调取重要的证据,如录像记录及可以移动和保存证据等全面的调查权力范围。在需要的时候,NIST还会咨询其他联邦机构共同协作,一起实施调查。NIST调查组专家一般来自NIST下设的消防研究室和建筑与火灾研究实验室,对于一些重大事件,还会吸收非NIST的专家进入调查组。例如,2003年美国罗德岛州西沃里克市的车站夜总会“2·20”重大火灾事故,NIST在参考ATF国家响应队前期火灾原因调查报告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开展事故成因调查,并邀请联邦紧急事务管理署的专家同时介入调查。

作为我国重要邻国的日本,一直以来也十分重视消防以及火灾调查工作,并善于在灾害事故中吸取教训,进而修改和完善相关消防法律法规。日本在历经数次大地震和重特大火灾事故之后,逐渐建立起了结构比较严密、内容详尽的主体消防法与各地细则消防法律条款并行的多类型消防法律法规体系。日本的消防法及其施行令、施行规则等互相补充说明,不仅对消防工作作了非常详细的解释和界定,而且在消防管理上形成了一条完整的闭式环状链,使之易于操作、方便执行。在火灾调查方面,日本消防法要求地方消防长官或消防署长必须开展有关火灾原因以及由于火灾和灭火行为所造成的火灾损失的调查,同时赋予与火灾事故有关的保险公司委托的代理者具有开展火灾原因以及火灾损失方面调查的权利。而对于有纵火或失火犯罪嫌疑的火灾事故,则在消防厅提出要求后,由所辖警察署搜集与保全必要的证据,并协助消防长官或消防署长行使其火灾原因调查的主要责任。东京都消防厅预防部调查科负责对全国各地方消防署的火灾调查进行工作指导或协助调查,针对疑难或重大火灾事故,消防厅长官认为有必要根据该火灾的规

模及事故成因状况进行综合判断时,可授权独立法人的消防研究所进行全部或部分的火灾事故调查,其研究所科研人员在出示表明身份的证件及消防厅长官交付的证件后,可进入现场进行火灾原因调查。日本消防研究所在从事火灾物证鉴定和火灾事故原因调查分析时,非常重视对火灾灾害成因以及典型和特殊火灾现象的研究,并结合火灾调查工作重点对灾害事故的预防和处置技术以及相关火灾科学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与美国火灾调查机制相似,加拿大、英国等欧美发达国家对重特大火灾事故调查也十分重视,多通过立法建立了以消防机构为主导,科研机构、专业调查公司、保险公司等为重要力量,以确定起火原因、引火源和火灾环境或提出火灾安全和火灾防护措施为目的的火灾灾害成因调查机制。综观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在火灾调查方面的机制特点,针对重特大火灾事故联合多个部门和消防科研机构开展多层次、多角度、深入的技术调查,确定火灾事故致灾成因,进而不断改进和完善消防立法,促进火灾科学与消防技术研究的不断发展,提高社会综合的火灾防治技术水平,减少重特大火灾事故发生,已成为目前发达国家在火灾灾害成因调查中所采取的普遍做法。

3基于我国法律体系的火灾成因技术调查机制

针对我国重特大火灾成因技术调查机制存在的问题,借鉴发达国家火灾成因调查的成功经验,基于我国行政体制和法律体系特点,依托我国现有消防科技与火灾科学研究力量,提出如图1所示的重特大火灾成因技术调查组织程序。当发生火灾事故时,根据我国消防法的规定,由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开展灭火救援并进行火灾原因调查。通过初步调查,对涉及刑事犯罪的疑似火灾案件,则由警方介入开展刑事调查,公安消防机构协助开展火灾物证分析等调查工作;如未发生重大伤亡和损失,则由公安消防机构根据《火灾事故调查规定》负责进行一般火灾事故调查程序;对发生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重大火灾事故,通常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负责组织调查;对特重大并造成恶劣影响的火灾事故,国务院或国家相关部门也会组织相应的专家组进行调查。但这些由政府主导的事故调查通常侧重于事故原因和事故责任认定等方面,以厘清起火原因、人员伤亡原因等事故直接和间接原因,并确定事故责任为主要内容,临时组建的调查组专家主要以火调专家、消防专家以及相关行业部门专家或领导等组成。而对于重特大火灾事故以及特殊火灾事故,则需要在起火原因调查的基础上,由公安消防部门授权专业消防科研机构独立或联合火灾物证鉴定机构和相关火灾科学研究机构,开展不涉及责任认定的火灾成因技术调查,对火灾灾害成因以及涉及火灾科学和消防技术等深层次的技术问题进行调查,对火灾事故中涉及的特殊火灾现象、致灾形成过程,以及消防技术标准、灭火救援行动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研究,从而提高相关火灾防治技术水平和能力。

根据火灾成因技术调查的特点,开展火灾成因技术调查的人员需要具备火场痕迹分析、火灾演化分析以及消防技术分析的能力,通常是由火调专家、消防技术专家以及火灾理论分析与实验、计算模拟等方面的专家组成联合调查组。由于涉及火场现场勘查与消防技术、标准及消防管理等内容,火灾成因技术调查需要经相应的公安消防管理部门的授权,而且通过致灾成因的技术调查与分析研究,所得到的有关火灾科学与灭火救援技术、消防技术与标准等成果还需要经公安消防部门的认可并向社会公开与推广。因此,针对重特大火灾事故建立常态化火灾成因技术调查机制,在我国现行火灾调查法规制度的基础上,需通过制定相应的火灾成因技术调查的法规制度,设立专项资金,组建或依托现有消防科研机构建立相应的火灾成因技术调查机构,由相关公安消防机构授权,开展独立公正的火灾成因技术调查与分析。基于我国消防法律体系以及消防管理体制,从火灾成因技术

调查的制度、组织机构、调查程序、责任与权利以及经费保障等方面,构建如图2所示的基于我国法律体系的火灾成因技术调查机制框架。首先,常态化的机制建立要有相应的法规制度予以保障,需要颁布相应的火灾成因技术调查规定,明确开展火灾成因技术调查的主体、职责和权利、调查程序、经费来源等内容。在公安消防管理部门的组织授权和专项经费的资助下,以专业消防科研机构为主体,可吸纳公安消防火灾调查部门、火灾物证鉴定机构以及火灾科学科研机构等专家,组建独立或联合的火灾成因技术调查机构,按照法律程序的规定对重特大火灾事故或特殊火灾事故开展致灾成因技术调查。通过开展专项的火灾成因技术调查研究,一方面可对重特大火灾事故或特殊火灾事故中存在的消防安全管理问题、火灾防治技术问题、灭火救援经验教训、消防技术及标准问题以及和特殊的火灾科学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另一方面,通过开展火灾成因技术调查分析与专项科学研究,不仅可解决当前火灾防治过程中所面临的管理、技术瓶颈,也可为我国消防科技和火灾科学研究发展指明方向。

3结束语

通过对我国目前火灾调查法律体系与机制现状的研究,对我国在重特大火灾事故的火灾成因技术调查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为促进我国消防科技发展,提高社会火灾防治技术水平,从已发生的重特大火灾事故中汲取经验教训,改进和完善消防技术和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在对欧美日发达国家火灾成因调查机制和运行模式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我国消防法律体系和运行机制的重特大火灾成因技术调查组织程序和技术调查机制框架,并对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重特大火灾事故致灾成因技术调查机制进行了展望。

摘要:在对我国火灾调查法律体系、火灾原因调查机制现状的分析基础上,对我国在重特大火灾事故成因技术调查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结合对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火灾成因技术调查机制的研究,提出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重特大火灾事故成因技术调查机制的建议,并初步构建了重特大火灾事故成因技术调查的基础程序和框架体系。

关键词:火灾原因调查,火灾成因,技术调查机制,消防法律体系

参考文献

[1]刘晅亚,鲁志宝,田亮.重特大火灾成因调查方法及技术体系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0,29(11):1022-1026.

[2]马玉河.中日消防管理比较研究[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3]郭铁男.中国消防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4]曾辉,陈国华.对建立第三方事故调查机制的探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7(6):81-86.

[5]汪清波,黄泉生,黄友银.关于火灾事故调查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4,23(1):92-94.

[6]伍林.对《火灾事故调查规定》有关问题的探析[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5,24(6):776-777.

镇坪县重特大火灾事故应急预案 篇2

根据火灾突发事故应急处置的需求,对我县现有的公安消防机构、应急资源和信息渠道进行有效整合,建立全县突发火灾事故应急反应机制,进一步增强我县的应急救援综合能力。1.2 适用范围

适用于镇坪县境内发生的各类火灾事故。1.3 工作原则

1.3.1 组织指挥、警力编程、警务保障、出警时限四到位,快速反应、跨区增援、统一指挥、有效处置、应对有序,保证火灾应急任务的顺利完成。

1.3.2 以人为木,专职队伍和群众相结合。把保障人民生命安全作为突发火灾事故应急处置的首要任务,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火灾事件对人民生命的威胁和危害。实现群众自救与专业救援相结合,提高全县突发火灾事故处置和应急救援水平。

1.3.3 预防为主、防消结合、依法规范。建立健全配套的火灾突发应急体系,完善各项工作机制,运用信息化手段,使“测、报、防、抗、救、援”六个环节紧密衔接,形成整体合力,提高对突发火灾事故发生、发展全过程的综合预测分析和应急处置能力。1.3.4 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突发火灾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由县政府统一领导,县消防大队负责,协同政府开展应急处置工作。1.3.5 资源整合、平战结合。按照经常性战备、重点建设的要求,把平时的突发火灾事故应急处置与部队执勤战备工作相结合,在应急准备、指挥程序和救援方式等手段上,实现火灾应急救援与平时执勤战备的有机统一。1.4 预案编制依据 1.4.1 国家法律、法规 《申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 《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 《公安消防部队执勤条令》等。1.4.2 地方性法规、规章 《陕西省消防条例》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等。1.5 镇坪县行政区突发火灾事故现状

行政区内中小学校密集,人员公共聚集场所较多,各类会展和演出活动频繁,易发生群死群伤等重、特大灾害事故;易发生各种危险化学品泄漏造成环境污染。2 组织机构与职责

2.1 镇坪县突发火灾应急组织机构和职责

2.1.1 设立镇坪县突发火灾事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作为我县应急处置火灾突发事故的常设领导机构,统一领导镇坪县行政区内火灾突发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

突发火灾事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组 长: 镇坪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党 蓉 副组长: 镇坪县公安局局长 邓 涛

成 员: 镇坪县消防大队全体人员

职 责:执行法律、制订预案、检查督导做好应急准备工作;研究确定全县突发火灾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的重大决策和命令下达;部署和总结突发火灾事故应急处置工作任务;指挥决定突发火灾事故重要事项,并检查落实情况。在发生一级火灾事故时,决定启动总体预案,并实施组织指挥;承担其它应急救援工作。2.1.2 下设火场指挥部

总 指 挥: 镇坪县消防大队大队长 吴小刚 副总指挥: 镇坪县消防大队成员 段科峰

职 责: 及时掌握灾害事故变化情况,制定作战行动方案,调配作战力量,组织协同作战;组织现场通信保障工作,保证通信畅通;组织现场供水、切断现场区域内的电力,可燃气体和液体的输送;根据现场情况,确定警戒区范围,组织疏散警戒区内的人员和物资,下达建(构)筑物破拆命令;调动供水、供电、供气、通信、医疗、救护、环卫、环保、交通运输等单位协同作战。需要时可报告政府调集驻军、武警部队参战。

2.1.3 火场指挥部各组职责及分工 2.1.3.1 作战组 组长:段科锋

成员: 公安武警协助人员

任务: 根据灾害情况,选择指挥部设立地点;分析、评估灾情,了解战斗进展情况,拟定作战行动方案,供指挥部采纳;根据总指挥员的命令,下达作战任务。适时确定侦察、救人、强攻、堵截、包围、保护疏散物资措施;科学选定灭火剂和确定特勤力量的使用;正确处置现场突发的紧急情况,保证参战人员安全。2.1.3.2 供水组 组长: 卢长建

成员: 公安武警协助人员

任务: 就近占据水源,使用各种供水方法,保证灭火救援现场主攻方向不间断供水;供水压力不足时,迅速调集增援力量,并通知供水部门增大水压;根据水源与灾害现场的距离,有效地选择直接供水、串联供水和运水供水的方式;根据灾害现场情况,充分利用天然水源和蓄水池、水井等设施供水。2.1.3.3 通信组 组长: 彭 谦 成员: 欧兴勇

任务: 负责灾害现场通信网络的形成和通信设备的保障联系,保证指挥部与指挥中心、各战斗区(段)、各阵地之间的通信联络。2.1.3.4 警戒组 组长: 师 伟 成员: 田 玲、张义华

任务: 负责协调到场的公安、武警等人员,设置现场警戒区域,疏导群众,保护物资,维持火场秩序等。2.1.3.5政工组 组长: 曾 杰 成员: 肖志梅

任务: 思想动员,做好火场参战人损的思想政治工作,保证参战人员斗志旺盛,发扬敢打、敢拼、敢冲精神;做好宣传鼓动,在作战行动中,根据不断变化的情况,抓住时机,简捷、快速的进行宣传鼓动。参加火场战评,组织总结灭火救援作战的先进事迹,宣传英雄事迹,表彰奖励先进官兵,激励官兵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负责现场的新闻报道和宣传工作;完成火场指挥部赋予的其它任务。2.1.3.6 后勤保障组 组长: 陈 康

成员: 张祖娥、刘道斌、李文民

任务: 保证灭火救援现场车辆、灭火器材的完整好用,出现故障立即排除;保证油料、装备器材和特种灭火剂供给;保证参战官兵的饮食供给,做好伤病员的救护工作;灭火战斗后,做好备参战中队器材装备的维修和补给工作;完成火场指挥部赋予的其它任务。协调现场供水、供电、电信、医疗、救护、环卫、交通、运输、气象以及驻军、武警等社会力量参与灭火救援工作;掌握社会上能够调用的灭火物资情况和调用方法;完成火场指挥部赋予的其它灭火救援任务。2.2 队伍编成及任务

2.2.1 县公安消防大队执勤人数3人,战斗车辆1台(水罐消防车)(见附件4)。2.2.2 第一响应力量

第一响应力量由县消防大队组成,主要任务是对事故危害进行预测、监测、估算、报知;进行事故应急救援;协同事故单位迅速控制危害源,营救人员;扑救火灾事故,协同事故单位营救人员和进行处置。2.2.3 基本救援力量

县卫生局负责协调组织备医院对事故现场受害人员的急救和后送治疗,必要时在现场开设现场救护所;防疫部门负责防疫监测、咨询等。县交通部门负责组织人员和车辆。任务是运送疏散人员,输送伤者及救援物资,转运物品。

县公安局交警大队、治安大队及辖区派出所组成。主要负责应急救援时交通疏导和主要目标的警戒,维护现场秩序,必要时实施交通管制。

县城建局、水利局、电力局等部门主要任务是协助消防队实施抢险抢修行动,配合救援队伍控制危害源。县通信部门和消防大队通信组主要任务是保障应急救援时有线、无线通信的畅通,保障指挥部行动指令的有效传达。县气象局主要任务是及时提供救援现场的气象参数。

县药监局主要任务是提供足量的救治受伤、中毒人员用的药品、器具。后勤保障由领导小组统一安排部署。指挥部可根据需要调动驻地部队或武警支援。3 预测、预警 3.1 信息传送和报告

镇坪县消防大队负责信息收集报告,对火灾事故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有关信息组织编写上报。3.1.1 信息报送渠遭

3.1.1.1 主渠道:全县统一报警电话(报警电话为119、110、0915--8820301)。有关信息应报告安康市公安消防支队、县政府、县公安局,由消防大队人员直接报送。

3.1.1.2 分渠遭:县消防大队负责报送至安康市消防文队;领导小组报送安康市人民政府。3.2 信息报送时限

三级和二级突发火灾事故的信息,要在72小时内上报到领导小组和安康市公安消防支队;一级突发火灾事故的信息,要在事件发生后12小时内上报安康市消防支队和领导小组,有关详细信息根据调查和处置工作进展随时续报。

信息报送: 火灾事故发生后县消防大队在报告安康市消防丈队和领导小组的同时,对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信息要严格保密,控制信息传送范围。要对收到的信息认真审核和全面询问,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3.3 预警级别发布

3.3.1 预警级别:三级(一般火灾)、二级(重大火灾)、一级(特大火灾)。特大火灾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火灾为特大火灾:死亡十人以上(含本数,下同);重伤二十人以上;死亡、重伤二十人以上;受灾户五十户以上;直接财产损失一百万以上。重大火灾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火灾为重大火灾 死亡三人以上(含木数,下同);重伤十人以上;死亡、重伤十人以上;受灾户三十户以上;直接财产损失三十万以上。• 一般火灾

不具备前列两项情形的火灾为一般火灾。

3.3.2预警发布:镇坪县消防大队根据事故现场的需要,负责预警发布;如出现二级、一级灾害事故时,负责纽织人员迅速到达火灾现场,成立火场指挥部,开展紧急指挥工作。4 应急响应 4.1 分级响应

4.1.1 三级突发火灾事故发生后,县消防大队要立即根据其性质和威胁程度,调集力量,迅速出动进行灭火救援任务。

4.1.2 二级突发火灾事故发生后,县消防大队在第一时间内组织应急抢险救援,同时,要对事故做进一步核查了解,将详细情况分级上报。

4.1.3 一级突发火灾事故发生后,县消防大队在第一时间内组织应急抢险救援,同时,要对事故做进一步核查了解,立即将详细情况报告县人民政府和安康市公安消防支队。(附件3)4.2 响应程序

发生突发火灾事故,县消防大队接到报警后,立即按照火灾事故应急预案;组织实施抢险救援和处置行动,及时控制事态的发展和蔓延。在开展灭火救援的同时,对事故发生地进行封闭,开展调查。如果事故性质严重,危害较大,且对其发展蔓延难以有效控制时,领导小组要及时将有关情况直报安康市人民政府。(见附件1)4.3 指挥程序

以县消防大队为主导,政府相关部门协同配合,根据现场紧急处置工作需要,成立火灾现场指挥部并提供现场指挥部运作的相关保障(信息、通信、治安等)。

主要任务:根据现场情况、相关预案和领导指示,组织指挥参与现场应急救援的备单位的行动,迅速控制或切断事故反应链,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实施属地管理,加强治安管理和交通保障,做好人员疏散和安置工作,安抚民心、稳定群众;协调各相关职能部门和单位,做好调查工作,防止出现事故“放大效应”或次生、衍生灾害,尽快恢复社会正常秩序;及时掌握和报告重要情况,将紧急处置情况报送县领导小组和安康市消防支队。

指挥级别: 按照突发火灾事故预警级别确定。一级突发火灾事故,由领导小组和县消防大队组成现场指挥部,负责现场指挥。现场指挥部应设在突发火灾事故现场周边适当的位置。现场指挥部周围要部署相应警力,建立专门工作标识,保证现场指挥部正常工作秩序,禁止非指挥部人员进入工作部位。(见附件2)4.4 信息报遣

媒体监管与协调。发生突发火灾事故后,领导小组和现场指挥部根据突发火灾事故影响程度和类型,组织有关责任单位、职能部门和专家拟写新闻统发稿、专家评论或事件公告。有关新闻稿件统一由镇坪县委宣传部负责审核。4.5 应急结束

处置情况报告。突发火灾事故的应急处置机构负责适时组织事件调查。对二级以上突发火灾事故做出应急处置情况报告,上报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的工作情况,要通过相应的机构上报领导小组。5 后期处置 5.1 善后处理

县消防大队组织有关部门对事故的影响范围进行评估、核实损失情况,并对应急处置工作的综合情况进行汇总,成材料上报上级有关部门。

5.2 调查、总结

突发火灾事故处置完成后,立即组织开展火灾调查,查明火灾原因,核定火灾损失,分清事故责任,并提出处理意见,并组织对事故处置情况进行战评总结。6 保障措施

在救援行动中,需要紧急调用其他救援物资和装备时,由领导小组统一安排负责。县消防大队负责联系生产厂家和消防设备公司,保证救援行动所需消防装备、灭火剂、油料和特种救援器材(配件)等消耗品以及通讯设备的供应。7 宣传、培训 7.1 公众宣传教育

镇坪县消防大队和各有关职能部门要积极组织大型宣传活动,向学校、街道社区群众宣传突发火灾事故应急对策、处置知识和自救常识。有组织、有计划地为群众提供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7.2 培训

镇坪县大队要定期组织开展消防专业知识、法律法规和应急处置培训班,确保应急处置工作高效有序地开展;要增加投入,加强对灭火救援队伍的专业技能、自我保护等方面的业务培训,提高应急救援的实战能力。8 附则 8.1 预案管理

由镇坪县消防大队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修改和完善,每两年修订一次,并报县政府备案。8.2 预案的制定与解释

重特大火灾事故 篇3

日前,福建省龙岩市人民政府第13次常务会议研究决定,对新罗区雁石镇林坑,224煤矿“4·14”特大火灾事故中12名有关行政责任人追究责任、对新罗区2名正副区长分别给予行政警告、记过处分,其余人员受到行政撤职、降级、记大过等处分。会议透露,雁石镇煤管站站长陈某某、矿管站站长汤某某、企管站站长陈某某被予以行政撤职处分;雁石镇镇长陈某某、副镇长苏某某、龙岩市公安局雁石派出所所长杨某,行政降级处分;龙艺市电力公司(新罗区属)经理苏某某、新罗区矿管办主任邱某某行政记大过处分;新罗区副区长章某某行政记过处分;新罗区区长张某某行政警告处分;对龙岩天源水电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某某、雁石镇大吉村村民委员会主任汤某某等责任人,也将按有关规定和程序作出处理。

此前,经新罗区检察院立案侦查并提起公诉,雁石镇煤管站站长陈某某已因玩忽职守、受贿被新罗区法院一审判处有期徒刑9年6个月;雁石镇矿管站站长汤某某玩忽职守案已开庭,暂未作出一审宣判;龙岩市公安局雁石派出所指导员翁某某因滥用职权被新罗区法院一审判无罪,检察机关日前已以判决错误为由提出抗诉。

新闻回放:今年4月14日23时,龙岩市新罗区雁石镇林坑+224煤矿在不具备安全生产的条件下,由林凯燕等人组织工人违章作业,引发电气火灾,导致曾琼等11名井下工人一氧化碳中毒死亡。林凯燕等7人此前已被追究刑事责任。

新罗区加大“三合一”厂房整治力度

一是把中、小企业中的轻工、化工、竹木加工、纸业加工、塑料加工等行业企业作为重点检查对象;

二是开展拉网式大检查,重点检查“三合一”厂房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落实情况,消防器材、设备配置情况,车间、仓库,住宿隔离情况,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的设施及畅通情况等;

三是对辖区内个别安全隐患严重、容易造成恶性火灾事故的,坚决采取限期搬出、停产停业整顿、停水停电等强制性措施予以整治;

四是加强安全生产知识宣传教育,发放《安全生产知识手册》等宣传材料100多份。

重特大火灾事故 篇4

1 建立重特大火灾事故技术调查启动系统

建立重特大火灾事故技术调查程序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必须建立重特大火灾事故技术调查启动系统。这一启动系统应该负责完成下面的工作流程:在110指挥中心接到重特大火灾事故报警之后,汇报给主管领导,并且立即建立重特大火灾事故现场指挥小组;负责重特大火灾事故技术调查的相关的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立即赶往火灾发生地,并且建立临时现场指挥小组,对于现场进行科学有效的控制;在此基础上,及时联系政府部门,政府部门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建立重特大火灾事故技术调查组,并且明确重特大火灾事故技术调查组的组成部门,协调相关部门根据具体的分工来进行相关工作的开展。通过建立重特大火灾事故技术调查启动系统,可以为重特大火灾事故的调查的成功打下坚实的根基。

2 进一步建立健全重特大火灾事故技术调查组

具体来说,重特大火灾事故技术调查组主要涵盖了以下的几个小组:事故技术调查指挥、现场保护、现场勘验、现场询问、损失统计、后勤保障、信息管理等几个小组。其详细分工如下所述。

第一,事故技术调查指挥小组。对于在事故技术调查的过程中不同的部门之间的工作情况进行密切的协调,对于事故技术调查过程进行统一规划,确保整个事故技术调查过程的高效、有序、安全地开展,防止由于不同的部门之间的工作不统一所导致的事故技术调查过程的缓滞情况的出现。

第二,现场保护小组。该小组的成员为火灾现场就近的派出所民警,主要职责就是对于火灾现场进行保护,避免闲杂人等对于火灾现场进行破坏。

第三,现场勘验小组。该小组对于火灾现场进行勘验,在火灾发生之后,第一时间赶往火灾现场来提取、保存、送检物证。

第四,现场询问小组。该小组在火灾发生现场询问对于火灾事故的发生掌握一定的情况的人员,通过现场询问,及时地掌握火灾发生的一些证人证言,为火灾事故技术调查提供证据支持。

第五,损失统计小组。该小组对于火灾所导致的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问题进行损失统计,主要包括对于物资损坏方面的统计以及人员死伤数量方面的统计。

第六,后勤保障小组。该小组对于火灾事故的调查所必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提供支持,确保火灾事故技术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七,信息管理小组。该小组对于火灾事故技术调查所必需的各种各样的信息进行统一管理,及时地发布各种信息,确保信息的畅通。

3 进一步建立健全重特大火灾事故联合、协作调查制度

只有进一步建立健全重特大火灾事故联合、协作调查制度,才能够全面调度所有人员的力量,切实更好地开展重特大火灾事故技术调查工作。具体来说,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进一步建立健全重特大火灾事故联合、协作调查制度。

第一,总队设立火灾调查协作组,负责组织协调全省的重特大火灾事故技术调查,服务于重特大火灾事故技术调查组。同时,对全省的火灾调查骨干进行业务培训,对火灾案例进行研讨,总结火灾事故技术调查经验,提高全省的火灾事故技术调查水平。

第二,根据地理位置、人员、装备资源配备等情况,将全省分为几个火灾事故技术调查协作区域,成立火灾调查区域协作组。负责组织开展区域内的火灾调查工作,召开本协作区域内的火灾案例研讨会议以及火灾调查经验交流活动。在重特大火灾事故调查时服务于重特大火灾事故技术调查组。

第三,支队整合防火处和各大队的火灾调查骨干力量,在支队内部组建火灾调查协作小组,平时就辖区内的敏感或疑难的火灾展开调查工作,在重特大火灾事故调查时服务于重特大火灾事故技术调查组。

4 进一步加强信息公开,满足广大的群众对于重特大火灾事故的知情权

由于重特大火灾事故的严重性,事故的调查和责任处理都会受到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关注。在重特大火灾事故技术调查过程中,进一步加强信息公开,有利于保证广大的群众对事故技术调查的监督,也有利于加强广大的群众对于政府执法行为的配合程度。

进一步加强信息公开,最为重要的就是必须构建多层次的信息发布平台。可以使用各种各样的形式,主要包括召开新闻发布会等方式,也可以通过设立专门办公室、开通热线电话、建立公开网站、发布手机短信等形式,将信息以最快的速度向社会发布出来,使广大的群众及时便捷地了解调查情况的进展。

与此同时,必须加强事故技术调查组与各种媒体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在事故技术调查过程中,重特大火灾事故技术调查组必须主动寻求与媒体的合作,建立与媒体之间畅通的交流通道。

参考文献

[1]杜兰萍.建立重特大火灾事故技术调查机制的构想——由湖南衡阳特大火灾想到的[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4(01).

[2]黄路生.浅析关于火灾事故技术调查的几点思考[J].科技资讯,2011(13).

[3]石洪涛,王霁.谈当前基层公安消防机构火灾事故技术调查工作中存在问题[J].科技信息,2009(26).

[4]吴宗之,刘茂.重大事故应急救援系统及预案导论[M].冶金工业出版社,2003.

[5]刘增青.新时期火灾隐患整治对策与机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3).

重特大火灾事故 篇5

治工作实施方案

依据XXXXXXX政府关于《关于开展全区火灾隐患排查整改专项行动的实施意见》精神,XXXXX决定在园区范围内开展坚决遏制重特大火灾事故及排查火灾隐患专项整治工作,大力消除火灾隐患,有效减少火灾发生,全力保持安全形势稳定,确保冬季和“两节”期间的消防安全,结合园区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消防工作,坚决遏制重特大火灾事故的通知》为指针,以全力维护火灾形势持续稳定为目标,深入贯彻区委区政府关于消防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从“人民生命至上,火灾隐患必除”的高度出发,全面加强冬季防火安全工作,最大限度地提升园区防控火灾能力,预防和遏制重特大火灾事故尤其是群死群伤火灾事故的发生,为园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二、组织机构

XXXXX成立遏制重特大火灾事故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协调、督导、检查园区专项整治工作。

组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XXXXXXX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XXXX兼任办公室主任,联系电话:XXXXXXXX

三、专项整治范围及整治内容

(一)人员密集场所及高层、地下建筑

1、疏散通道、疏散楼梯和安全出口的位置、数量不符合要求的;

2、在疏散通道、疏散楼梯、安全出口处设置铁栅栏,在公共区域外窗及集体住宿房间的外窗安装金属护栏,影响安全疏散和应急救援的;

3、锁闭、封堵或占用疏散通道、疏散楼梯或安全出口,影响安全疏散的;

4、疏散指示标志和火灾应急照明灯缺少、损坏,标识错误、被遮挡、覆盖的;

5、存在商宿仓“三合一”问题以及公共娱乐场所、商场、市场等公众聚集场所留宿人员的;

6、建筑物内进行电、气焊等明火作业时,未将施工区和使用区进行防火分隔、未采取防火措施的;公共娱乐场所在营业时进行设备检修、电气焊、油漆粉刷等施工、维修作业的;

7、在建筑物周围搭建棚、房等,影响人员逃生和灭火救援的;

8、在人员密集场所积极推广使用先进的逃生门锁系统的情况;

9、建筑消防设施、器材设置不符合标准,未保持完好有效地;

10、占用、堵塞、封闭消防车通道;

11、占用防火间距。

(二)建设工程和施工现场

1、是否依法申请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依法办理消防设计和竣工验收备案手续并接受抽查;是否擅自改变使用用途。

2、是否严格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是否组织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检查,及时发现问题、整改问题。

3、是否严格落实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是否在施工现场存放易燃、易爆危险用品;是否制订各项消防安全制度及操作规程;电、气焊等特殊工种人员是否持证上岗。

4、总平面布局是否符合消防规范要求;施工现场是否明确划分各功能分区;建筑工程内是否设置员工集体宿舍。

5、施工临时建筑的耐火极限是否低于三级;建筑层数、防火分区的面积是否符合要求;员工宿舍等临时建筑采用彩钢板材料时,其内部填充材料是否采用非燃烧材料。

6、施工现场是否设置临时室内、外消防给水系统,配置相应的建筑灭火器。

(三)物流仓储企业

1、是否依法申请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依法办理消防设计和竣工验收备案手续并接受抽查;是否擅自改变使用用途。

2、是否存放甲、乙类易燃易爆危险物品。

3、总平面布局是否符合消防规范要求;仓库内是否设置员工集体宿舍、办公室。

4、疏散通道、疏散楼梯和安全出口设置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5、是否锁闭、封堵、占用疏散通道、疏散楼梯或安全出口,影响安全疏散。

6、疏散指示标志和应急照明灯缺少、损坏,标识错误、被遮挡、覆盖的。

7、建筑消防设施、器材是否符合标准;是否保持完好有效。

8、是否严格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消防安全制度是否健全并落实,用水、用电管理是否严格。

9、仓库货物堆放是否符合要求。

四、整治步骤

此次专项整治时间为XXXX年XX月XX日至XXXX年XX月XX日,共分4个阶段。

(一)宣传发动阶段(XX月下旬)

召开消防安全会议,明确隐患排查方法、要求及责任。同时加强宣传教育,为消防安全排查营造良好氛围。

(二)集中治理阶段(XXX月下旬至XX月中旬)

对园区范围内消防隐患进行彻底全面的大排查;落实消防安全责任主体,进行全面自查。及时整改火灾隐患。

(三)检查督查阶段(全过程)

区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开展不定期抽查、督查。做好督查组的接待配合工作。

(四)整改复查阶段(XX月下旬)

组织专人对限期整改的火灾隐患进行复查,将复查情况上报。

五、整治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充分认识当前做好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真分析和研究当前消防安全工作面临的形势、存在的问题,制定具体的工作实施方案,做到详细、周密、量化。

(二)落实责任,确保实效。进一步明确消防安全责任,明确工作任务和职责,通过检查,彻底摸清存在的火灾隐患底数,建立起火灾隐患信息库,逐项登记,分类建档。检查要认真负责、务求实效,切忌走过场,确保工作实效。

(三)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良好氛围。广泛宣传消防安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重特大火灾事故 篇6

中午

大约在11时—13时。此时由于人的大脑神经已趋疲劳,导致反应灵敏度减弱,加之有的司机急于赶路,把本该吃饭的时间一拖再拖,饥肠辘辘,手脚发软,极易发生意外。同时,午餐后人体内大量血液集中作用于胃肠等消化器官,脑部供血相对减少,会出现短暂的困倦感,应休息一会儿,千万不要急于加班开疲劳车。

晚饭后

大约在18时-22时。该时段通常为夜间交通事故的高发期。因为现在人们的夜生活丰富多彩,除了一般的晚宴外,还有跳舞、唱卡拉OK等娱乐活动,此时,不论是行人还是驾车人都十分疲倦,安全意识薄弱,极易发生交通事故。

午夜

大约23时—3时,此时万籁俱寂,万物处于“休眠状态”,路上行人车辆稀少,驾驶员易产生麻痹心理,此外,这段时间为全天温度最低时刻,易导致大脑反应迟钝,血压降低,手足血管神经僵硬、麻痹。这些都加大了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

夺命货车致12人遇难

3月18日,昭通永善县莲峰镇万和村柯榔二社的杨某驾驶一辆轻型普通货车,载着11个人和一车花椒苗从大兴镇往莲峰镇万和村方向行驶,15时左右,车辆行至大兴镇河口村干田处时,从公路左侧翻下70余米坠入金沙江中。事故造成10人当场死亡,1人经抢救无效死亡,1人失踪。之后,失踪者杨某的遗体也找到,并被家属认领。据了解,当时货车上的12人都是亲戚。

昆明:摩托车撞货车

3月19日,昆明市富民县东村乡村民黄某驾驶一辆二轮摩托车载乘三人由板桥往金所方向行驶,当车辆行至金所乡新田村附近时与寻甸县仁德镇建设村孟某驾驶的“力帆”牌中型自卸货车相撞,造成二轮摩托车上2人现场死亡,1人受伤,经医院抢救无效于当日死亡的交通事故。

大理:新车翻入山沟

3月17日,洱源县西山乡立坪村溪场组李某驾驶“时骏”拖拉机(新车,未挂牌)载11人从云龙关坪返回洱源西山。当车行至关(云龙县关坪乡)西(洱源县西山乡)乡村道路转弯处时,由于转向过急,导致与路边防护墩相撞后翻车,翻下150米的山沟,造成车上3人当场死亡,其余8人不同程度受伤,车辆报废的特大道路交通事故。3月18日及3月24日又有两名伤者抢救无效死亡。

怒江:重车翻下边坡

3月25日,兰坪县公路养护段职工邹某驾驶龙岩ZL50型装载机从兰坪县城驶往兔峨乡,11时40分,当车行至剑兰线K148+500米处时,车辆向北驶离路肩后翻下边坡105米,造成驾车人邹某当场死亡,装载机受损的死亡交通事故。

曲靖:两车迎面相撞

3月25日,黄某驾驶一辆轿车,载2人由富源至胜境关逆向行驶,15时05分许,行至曲胜高速公路K65+600米处时,所驾车辆与宋某驾驶的AR266X号车迎面相撞,造成云DF785X号车乘车人苏某、敖某当场死亡,驾车人黄康受重伤,两车及路产受损的道路交通事故。

红河:客车飞上人行道

重特大火灾事故 篇7

研究重特大火灾的发生规律,对于减少出现群死群伤和重大经济损失的火灾具有重大的意义。笔者选取1991-2010年间的200起重特大火灾案例,对其发生的时间、地域、场所、原因、火情反应时间、战斗时间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其发生规律并提出灭火对策。

1 1991-2010年重特大火灾总体情况

1991年以来,全国重特大火灾数量总体上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渐趋平稳,由于2007年火灾分类标准发生变化,故将1991-2006年间的特大火灾和2007-2010年间的重特大火灾分别制作成图表,如图1、图2所示。

由图1、图2可知,1991-2010年的火灾数量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1991-2000年间的特大火灾案例数量比2001-2010年间的多;1991-1994年间的特大火灾数量呈上升趋势,1994-2006年间的特大火灾数量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2007-2010年间的重特大火灾数量渐趋平稳,处于稳定水平。

2 200起重特大火灾案例统计分析

2.1 时间分布统计

(1)24小时分布特点。在选取的200起重特大火灾中,从火灾的24小时时段分布来看,夜间发生重特大火灾的起数较多,人员伤亡较大。根据统计结果,重特大火灾在24小时内分布特点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从0时到4时是火灾高发期,占统计总数的27%,在这段时间内,人处于睡眠状态,不易发现险情,灾害容易发生,造成人员伤亡;从6时到10时和16时到22时的火灾发生比例也较高,在这两个时间段内,人的社会活动和生产活动较为活跃,致灾因素较多,易发生火灾,容易造成群死群伤事故;在整个24小时内,火灾发生数量总体上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如图3所示。

(2)月分布特点。从火灾的月分布情况来看,冬、春两季的六个月中发生重特大火灾较多,占统计总数的57%。根据统计结果,重特大火灾的月分布有以下两个特点:12月和1月是火灾发生的高峰期,占25%,时值冬季,天干物燥,火灾隐患较大,容易发生火灾事故;12个月份内,重特大火灾数量整体上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春、冬两季重特大火灾数量较多,如图4所示。

2.2 地域分布统计

我国西部、中部、东部三大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依次升高。统计结果显示:西部省份的重特大火灾比重占20%,中部占28%,东部占52%。因此,重特大火灾的发生数量和地区经济发展程度成正比关系,如图5所示。

2.3 场所分布统计

统计结果表明:在工厂的厂房、仓库内发生的重特大火灾共66起,占总数的33%;商场内发生重特大火灾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共40起,占总数的20%;歌舞娱乐场所发生重特大火灾22起,占总数的11%;宾馆、集市场、三合一场所发生的重特大火灾起数分别是16、11、13,占总数的百分比为8%、5.5%、6.5%,如图6所示。

2.4 发生原因统计

对重特大火灾发生的直接原因的统计结果表明重特大火灾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是电气故障、用火不慎、违章操作和放火(如图7所示)。其中,由于电气出现故障而引发的重特大火灾仍占首位,占统计总数的44%,因为违章操作、放火、用火不慎而引发的重特大火灾分别占统计总数的21%、11%、10%。

2.5 火灾处置时间统计

火灾处置时间即火情反应时间和消防战斗时间的总称,反映的是城市应对火灾的效能。

(1)火情反应时间统计。火情反应时间是指从火灾发生到消防部队第一出动力量到达现场的时间段,反映人们应对火情的反应快慢程度。通过对1991-2010年间的200起重特大火灾的火情反应时间的统计分析,可得出以下规律:火情反应时间在10 min以内的重特大火灾共计72起,占统计火灾总数的36%;火情反应时间在10~30 min之间的重特大火灾共88起,占统计火灾总数的44%。火情反应时间大于30 min的火灾总数为40起,占统计火灾总数的20%。如图8所示。

(2)消防战斗时间统计。消防战斗时间是指消防队到达火灾现场开始准备战斗到灭火救援战斗结束的这段时间。通过对我国1991-2010年间200起重特大火灾的统计,得出战斗时间的分布规律:在统计的200起火灾中,战斗时间在6 h之内的共计158起,占总数的79%;大于24 h的仅为8起,占总数的4%,如图9所示。

3 对策研究

3.1 针对火灾发生时间确定第一出动力量

根据图3,按24小时火灾发生规律统计,夜间(18时到次日6时)发生重特大火灾的比例为61%,白天发生的比重为39%;根据图4,从发生火灾的季节统计,春季所占比重为25%、夏季所占比重为18%、秋季所占比例为21.5%、冬季所占比重为35.5%。依据这一规律,结合Stefan Sardqvist的研究成果:在不受限的城市火灾中,消防队的第一出动力量与作战时间呈反相关的关系,战斗时间和过火面积的平方根有正相关的关系。根据火灾发生的时间和季节确定第一出动力量:在夜间(18时到次日6时)第一出动力量N夜应是白天出动力量n白的2倍,即N夜=2n白;冬、春两季发生火灾第一出动力量N冬春应是夏、秋两季出动力量n夏秋的2倍,即N冬春=2n夏秋;第一出动力量N与作战时间t呈反相关的关系,即N∝1/t;作战时间t与着火面积S平方根呈正相关的关系,即t∝S1/2。故第一出动力量N与着火面积S平方根呈反相关的关系:N∝1/S1/2,若倍增第一出动力量,则S∝1/4n2,可见倍增第一出动力量对火灾面积的影响。

3.2 针对火灾发生地域确定灭火力量

根据图5,西部省份的重特大火灾比重占20%,中部省份占28%,东部省份占52%。由此得出结论,重特大火灾发生数量y的多少与经济的发达程度x存在正相关的关系,即y∝f(x),所以应根据经济发达程度确定重特大火灾的应对等级。

Che-Hao Chang、G V Hadjisophocleous以及George Hadjisophocleous肯定了战斗时间t与过火面积S存在函数关系,并且在各自的研究中提出了有关战斗时间t、消防流量L以及过火面积S的函数关系t=f(S)/L。依此,若确定我国东部地区发生火灾灭火力量N东为中、西部地区力量出动量n东西的2倍,即N东=2n中西,则仍然呈现出S∝1/4n2的相关性。

3.3 针对火灾发生场所确定灭火力量

根据图6,工厂的厂房、仓库内发生的重特大火灾占统计总数的33%;商场占总数的20%;歌舞娱乐场占总数的11%;宾馆、集市场、三合一场所占总数的百分比为8%、5.5%、6.5%。

根据3.2、3.3结论,对于人员聚集公共场所,灭火力量的确定应遵守以下原则:第一出动力量N第一应是其他火灾第一出动力量n第一的2倍:N第一=2n第一;灭火力量N灭应为其他火灾出动力量n其他的2倍:N灭=2n其他,这样确定力量仍然呈现S∝1/4n2的相关性。

3.4 针对火灾原因确定车辆装备

根据图7,在重特大火灾中,电气火灾占首位,占统计总数的44%,所以电器多的场所第一出动力量N电应是其他火灾第一出动力量n第一的2倍:N电=2n第一。而这样确定力量仍然呈现S∝1/4n2的相关性。编成中应优先考虑急救、抢险、排烟、排毒、照明、呼吸等与救生相关的车辆装备,然后重点编成大型灭火、登高、破拆等与灭火相关的车辆装备。

3.5 针对处置时间确定作战编成

根据图1、图2,重特大火灾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仍将持续存在。根据图8,火情反应时间10 min以内占36%,10~30 min之间占44%,大于30 min占20%,所以若第一出动力量早到达现场,可能减少火灾损失,这就要求在调度第一出动力量时,考虑灭火力量距火场的距离、车辆的种类、器材类型数量等要素;根据图9,战斗时间在6 h之内占79%,这就要在考虑此类火灾跨区域调度力量时,考虑到时间圈、力量圈、药剂圈等要素,缩短增援力量到达的时间减少火灾损失。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笔者到哈尔滨市公安消防支队进行了调研。上个世纪末,哈尔滨的重特大火灾比较多,本世纪开始,哈尔滨公安消防支队调度方案中规定,晚上发生火灾,按白天力量的2倍调度,结果对重特大火灾的灭火时间缩短了20%以上,这是根据火灾发生时间确定灭火力量2倍理论最现实的例证。

4 结 论

(1)从近20年的情况来看,重特大火灾的发生数量总体上呈先上升后下降并渐趋平稳的态势,且自2007年以来已进入了相对平稳的时期。

(2)重特大火灾易发生在夜间和冬、春两季,其发生的数量与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成正比,较易发生在工厂、宾馆、歌舞娱乐场所等火灾荷载大或人员密集的场所,因电气故障而引发的重特大火灾比重最大。另外,2/3的重特大火灾的火情反应时间大于10 min,4/5的重特大火灾的战斗时间在6 h之内。

(3)根据第一出动力量与作战时间呈反相关系,作战时间与着火面积平方根呈正相关系,战斗时间与过火面积的正相关关系、与消防流量的反相关关系,依据重特大火灾发生时间、地域、场所,提出第一出动力量和灭火力量的双二倍理论。

参考文献

[1]公安部消防局.中国火灾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1-2011.

[2]冷俐,魏捍东,何宁,等.百起特大火灾战例统计分析及对策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7,26(4):439-443.

[3]公安部消防局.中国火灾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0:18.

[4]Stefan Sardqvist,Goran Holmstedt.Correlation Between Firefight-ing Operation and Fire Area:Analysis of Statistics[J].Fire Tech-nology,2006,36(2):109-130.

[5]Che-Hao Chang,Hsih-Chung Huang.A Water Requirements Esti-mation Model for Fire Suppression:A Study Based on Integrated Uncertainty Analysis[J].Fire Technology,2005,41:5-24.

[6]G V HadjisophocIeous,J K Richardson,EEng Ken Richardson.Water Flow Demands for Firefighting[J].Fire Technology,2005,41:173-191.

[7]David Torv,George Hadjisophocleous,Matthew B Guenther,et al.Estimating Water Requirements for Firefighting Operations U-sing FIERAsystem[J].Fire Technology,2001,37:235-262.

[8]彭晨.消防响应时间统计规律及其与城市火灾规模相关性研究[D].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

[9]朱力平.动态立体灭火救援圈[M].北京:群众出版社,2006.

[10]冷俐,魏捍东,何宁,等.百起特大火灾战例统计分析及对策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7,26(4):439-443.

重特大火灾事故 篇8

由于我国首次以法规的形式确定开展火灾灾害成因调查, 尚未建立完善的火灾成因技术调查机制, 火灾成因技术调查方法也不健全, 大量火灾调查工作还主要集中在起火原因与事故责任认定等方面, 对于火灾灾害成因则缺乏科学、深入以及系统地研究分析, 对灾害事故教训的认识也多集中在消防管理以及救援出警经验等方面, 而并未从火灾与消防工程科学的角度, 对火灾成因以及灾害事故的致灾机理与灭火救援过程的经验教训等方面进行系统科学地分析。笔者通过对我国火灾成因调查现状的调研分析, 在对国外典型重特大火灾成因技术调查案例研究的基础上, 对比分析了我国与欧美发达国家在火灾灾害成因调查机制与技术方法上差异, 并就如何构建我国重特大火灾及致灾成因技术调查机制, 完善火灾成因调查程序以及技术方法体系, 提高火灾成因认定技术水平进行了初步探讨。

1 我国火灾成因调查现状

火灾原因调查是处理火灾事故、总结经验教训、提出防治措施的基础和出发点。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 火灾事故案例以及灾害损失也在逐年上升, 人们对火灾原因调查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火灾科学与消防技术研究的基础上, 有关火灾原因调查的内容与技术手段也不断发展。现代火灾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认定起火原因、核定火灾损失、查处火灾责任、认定火灾成因等, 火灾调查过程中的主要技术手段包括现场勘验、痕迹辨识、物证提取、物证鉴定、询问、调查试验等。其中, 公安部108号令第三十一条对灾害成因认定的规定包括: (1) 火灾报警、初期火灾扑救和人员疏散情况; (2) 火灾蔓延、损失情况; (3) 与火灾蔓延、损失扩大存在直接因果关系的违反消防法律法规、消防技术标准的事实。

对于火灾灾害成因调查程序与方法, 目前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对致灾因素的分析, 并在安全系统工程事故分析评价方法改进的基础上对火灾灾害成因进行认定。其主要分析认定方法有: (1) 专家评议法; (2) 条件假设分析法 (What…If) ; (3) 事故树分析法 (Accident Tree Analysis, 简称ATA) 等。其中, 事故树分析法 (ATA) 起源于故障树分析法 (Fault Tree Analysis, 简称FTA) , 在目前火灾成因认定方面的应用最为广泛。该方法按照火灾事故致灾因素的因果逻辑关系进行分析, 由火灾灾害后果反推其主要影响因素, 直至找出所有影响因素的最基本事件, 并按其逻辑关系画出事故树;综合运用获得的致灾因素解释造成火灾某种灾害结果的原因, 对照消防法律法规、消防技术标准, 认定违法事实, 提出预防对策。该分析方法描述事故因果关系直观, 逻辑思路清晰, 操作相对简单, 可通过定性或定量分析识别火灾灾害事故的主要致灾因素。然而, 由于该方法缺少对火灾发展演化过程及致灾机理的深入分析, 无法对火灾成因的大量技术细节以及其中火灾科学与消防技术问题进行认定, 使得火灾成因分析仅局限于表面现象及其影响因素。此外, 由于火灾调查人员知识层次与认识能力差异, 目前火灾成因分析与认定相对简单, 并且局限于消防管理等因素的分析, 使得火灾成因分析形式化、表面化现象严重。通过对国内火因鉴定中心以及消防部门火灾成因认定情况的调研, 目前我国火灾成因调查、认定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火灾成因认定技术方法单一, 灾害成因认定调查分析过于简单, 多侧重于灾害表面现象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 结论多流于形式化、表面化。

(2) 火灾原因调查多倾向于起火原因的认定和火灾物证的鉴别, 火灾成因的分析缺乏论证和依据, 有些灾害成因分析侧重于主观性的推理和判断, 而缺乏科学的论证分析过程。

(3) 火灾灾害成因认定多侧重于消防设施配备、消防管理等致灾因素的分析, 对火灾事故蔓延及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灾害过程中的火灾科学与消防技术问题分析、认识不足, 对于造成灾害蔓延扩大的重要责任认定不清。

(4) 对火灾灾害演化过程以及火灾初期扑救、灭火救援行动等关键技术数据和资料统计缺失, 对固定系统以及外界灭火救援力量介入对灾害演化的综合影响分析和评价不足。

我国目前面对重特大火灾事故, 往往在基层火因调查的基础上, 主要由政府部门组织公安消防、安监以及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多方面的专家, 通过研讨会或专家评议等方式开展专项调查;或是通过科研立项等形式组织科研单位开展专项试验研究, 为事故调查提供技术支持;或是由公安消防部门组织相关专家成立重特大火灾事故联合调查工作组调查火灾事故原因。由于缺少相关制度机制, 国内火灾成因调查主要由公安消防火灾调查技术人员负责完成, 针对重特大火灾事故的技术调查往往具有行政指令性质、临时性、任务单一性等特点。

2 欧美等国火灾成因调查技术方法

针对火灾事故规模以及灾害损害程度的不同, 火灾成因认定可采取不同的调查分析方法。通常火灾成因认定应建立在火灾原因分析的基础上, 对于事故成因简单、灾害损失相对较小的火灾事故, 可采取致灾因素分析的方法对事故成因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确认与分析;而对于事故成因复杂、造成严重灾害损失的重特大火灾事故, 则应采取严谨的火灾成因技术调查方法对事故背后深层次的技术问题进行详细剖析, 即采用现场勘察、技术鉴定、理论分析、模拟实验等科学技术手段和研究方法对重特大火灾事故成因中的技术问题以及致灾机理进行深入调查与分析, 总结灾害事故教训和灭火救援经验。

欧美等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对重特大火灾事故的技术调查, 普遍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火灾成因技术调查机制以及技术方法体系。由于欧美等国火灾原因鉴定工作往往是由司法部门和保险公司承担, 而为掌握火灾事故发生和发展过程, 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的火灾成因调查工作则主要由专门的消防研究机构或技术咨询公司承担。针对一些影响较大的重特大火灾事故, 为避免同类事故再次发生, 政府相关部门 (如美国职业安全与保健管理总署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Administration, OSHA) , 美国环境保护局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EPA) , 美国化学安全与危害调查委员会 (Chemical Safety and Hazard Investigation Board, CSB) ) 也会组织专门的事故成因技术调查工作组, 通过现场勘查、调查、理论分析、模拟计算、模拟实验以及实体实验模拟和火场重现等技术手段, 对事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以及消防部门灭火救援的战术成败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 探寻事故发生的原因和其中存在的问题, 并针对性地开展相应对策研究。

作为消防领域研究的中坚力量, 美国国家消防协会NFPA下设的专门火灾调查部门 (Fire Investigations Department, FID) , 与美国标准技术研究院 (National Institute of Satandard and Technology, NIST) 的建筑与火灾研究实验室 (Building and Fire Research Laboratory, BFRL) , 都从事了大量重特大火灾事故技术调查工作, 为开展防火和灭火技术方面的研究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FID和BFRL在进行火灾事故成因技术调查时, 重点在于了解掌握火灾发生和蔓延的真实情况、建筑结构耐火及火灾损伤状况、建筑消防设施运行状况及其有效性、火灾中人的行为、火灾扑救与救援过程等。其所采用的技术方法主要包括:现场勘查、问询调查、理论分析、实验研究、数值计算与火灾模拟以及实体火灾模拟重现等技术。BFRL的研究人员长期从事建筑与火灾安全方面的研究工作, 对各种火灾现象以及火灾烟气流动过程进行了大量实验与数值模拟, 对各种材料燃烧特性进行实验研究, 并通过现场收集的数据, 应用开发了许多火灾模拟软件重现火灾发生的全过程, 并为建筑火灾防控进行了大量规范条文的研究。“9·11”事件发生之后, NIST迅速组织BFRL的科研人员, 对“9·11”事故现场进行了大量现场勘查与分析, 开展了大量模拟实验研究工作, 对世贸大楼倒塌原因、内在机理以及灭火救援成效进行了分析, 提炼出大量有关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材料、钢结构耐火性能, 以及热力耦合过程的建筑材料力学特性的研究课题, 并进行了深入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为高层建筑防火以及灭火救援提供了大量技术借鉴与参考。英国也有专门的研究机构负责对重特大火灾事故原因进行技术调查。1987年“11·18”伦敦国王十字地铁车站火灾事故之后, 英国交通部迅速组织了由高校、研究机构等专家组成的联合技术调查工作组, 对地铁车站火灾事故原因, 火灾发展过程以及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售票大厅轰燃火灾事故原因进行了深入研究。经过历时一年的大量数值模拟分析以及全尺度的火灾事故现场重构等实验模拟研究, 提出了木质扶梯沟槽火焰加速传播是导致车站售票大厅轰燃的主要原因, 并对沟槽火焰加速现象及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 为杜绝类似火灾事故发生, 对地铁车站防火设计以及火灾扑救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与规范标准。

上述重特大火灾事故技术调查案例分析可以看出,

欧美发达国家火灾成因调查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汲取经验教训、探寻导致事故发生的消防技术与标准法规问题以及火灾演化规律, 积累火灾科学和消防技术研究所需的第一手资料。针对火灾灾害成因、致灾机理、火灾演化过程、灭火救援过程等内容的调查分析, 欧美等国所采用的技术调查手段主要包括:火灾现场勘查、理论分析、试验测试与模拟、数值计算与火灾模拟、实体火灾模拟重现等。尽管国内许多科研机构在火灾灾害数值模拟、试验模拟等方面也开展过许多相关的研究, 由于事故调查机制的限制, 对于重特大火灾事故现场以及真实火灾发生发展过程、灭火救援过程, 相关科研机构很难获取准确的第一手资料, 使得相关科研院所的研究工作缺乏针对性和适用性, 许多研究工作也不能满足重特大火灾事故防控和消防部队实战需求。由于尚未形成火灾灾害成因技术调查科学系统的技术方法, 相关科研单位的科研技术成果对火灾灾害成因调查的实际指导作用也十分有限。

3 重特大火灾事故成因调查技术体系

构建以吸取教训为目的的重特大火灾及致灾成因技术调查机制和工作模式, 可促进我国重特大火灾事故技术调查水平和消防安全管理水平的不断发展, 对提高全社会抗御火灾的能力, 增强消防部队应对重特大火灾的处置技术水平,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外, 开展重特大火灾成因技术调查, 消防科研、管理部门可以根据消防实战的需求和火灾成因调查中发现的问题, 提炼、确定出研究课题并进行针对性的科研立项, 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消防科研无的放矢, 成果无法转化, 实战需求无法满足等问题, 对提高我国消防科研水平, 促进消防科研成果转化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公安部108号令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具有开展火灾原因调查、火灾物证鉴定、火灾成因认定等职责。针对重特大火灾事故, 除了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的火灾调查技术力量之外, 还应有专门火灾成因调查研究机构协助开展火灾成因调查、分析与统计。参照NFPA火灾原因调查机构运行模式, 该火灾成因调查研究机构人员应主要由建筑结构、火灾科学、消防技术、火灾原因调查、火灾数值模拟以及火灾实验模拟等领域的技术专家组成, 其调查工作内容和性质应不涉及火灾事故的责任认定和损失核定, 调查所需经费则由政府支付。当发生重特大火灾事故时, 由相应消防主管部门组织火灾成因调查机构人员开展现场勘查与调查咨询, 并在相关火灾物证鉴定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数值计算、模拟实验等技术手段开展火灾致灾成因分析。火灾成因调查结果以及有关标准、技术方法等建议材料则通过专题研究报告的形式提交相关消防主管部门以及有关科研部门, 以便开展后续研究与应用。

根据火灾事故成因技术调查的内容, 开展重特大火灾事故成因技术调查的程序及方法如图1所示。在火灾事故原因调查分析的基础上, 火灾成因技术调查首先也要开展火灾事故现场勘查, 调查询问参与灭火救援的消防队员、目击证人, 对火灾起火点、发展演化过程进行初步了解;通过对火灾现场火灾痕迹与火灾物证鉴定与分析, 确定起火点和起火源, 提取相关火场残留物, 通过技术鉴定对灾害影响范围、破坏损伤程度进行分析;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以及火灾模型实验 (如需要也可采用全尺度火场重构模拟实验) 等技术手段和研究方法, 对火灾蔓延发展过程及原因进行分析;重点对火灾蔓延过程的影响因素以及消防设施与灭火救援力量对火灾蔓延的控制作用进行分析, 总结相关消防设施配备、消防管理以及灭火救援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与不足, 并最终向有关部门提交火灾成因技术调查报告。

在火灾成因调查过程中, 主要涉及的技术方法包括:火灾现场勘查技术, 火灾物证提取、鉴定技术, 燃烧特性试验测试技术, 火灾动力学理论分析, 火灾过程数值计算与模拟技术, 火灾现场重现与实体火灾模拟技术等。其中火灾现场勘查主要包括:火灾痕迹 (燃烧痕迹、炭化痕迹、过火痕迹、烟熏痕迹、剥落痕迹等) 识别, 调查问询 (消防员问询、目击者问询等) , 火场复原, 建筑结构设施调查, 现场消防设置调查等;火灾物证提取、技术鉴定内容包括:燃烧残留物提取, 化学物理性能分析测定, 烟尘组分测定, 伤亡人员法医鉴定等;燃烧特性试验测试技术内容包括:材料燃烧特性测试, 装饰材料燃烧烟气组分测定, 典型材质热释放速率测试, 火场环境火灾荷载分析与测试等;火灾动力学理论分析的内容包括:火灾蔓延机理分析, 烟气浓度分布及流动特性分析, 建筑构件耐火性能分析, 建筑结构高温力学响应特性分析, 消防设施灭火效能及对火灾蔓延的影响分析等;火灾过程数值计算与模拟内容包括:火灾蔓延过程, 火灾危险影响范围, 火灾烟气层及温度分布, 火灾烟气流动规律, 建筑结构热响应规律等;火灾现场重现与实体火灾模拟内容包括:全尺度火场环境及火灾蔓延过程模拟, 建筑及材料实体火灾性能测试等。根据火灾成因调查技术及程序方法内容, 其技术体系结构及内容如图2所示。

重特大火灾事故 篇9

第一、强化安全培训。煤矿企业要严格执行从业人员培训工作要求,保证从业人员培训合格上岗;严格“三项岗位”人员准入,强化安全管理、工程技术人员法规标准学习培训。各类煤矿安全培训机构要根据不同岗位人员的素质要求,开展针对性培训,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标准意识,强化员工自主保安意识,加强岗位操作的培训考核。

第二、强化基础建设。煤矿企业要强化班组安全建设,提升员工安全意识和技能素质;强化岗前教育、岗位标准学习、岗中再教育,有效提高员工自主保安意识;大力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实现安全管理、操作行为、设备设施和作业环境标准化;加强隐患排查治理,将排查治理措施落实到区队、班组和岗位,从源头上强化事故预防。

第三、强化灾害治理。省级煤矿重大灾害防治工作牵头部门要督促指导各地区和各煤矿企业抓紧完善重大灾害防治实施方案,细化工程、技术和管理等综合措施,做到“一地一案”“一企(矿)一策”,并对实施方案逐级报备。各级煤矿安全监管监察部门要建立煤矿重大隐患治理督办机制,监督检查煤矿企业建立健全灾害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控机制,探索构建具有煤矿特色的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质量标准化相结合的安全管理制度。

(三)优化采掘部署,合理集中生产

第一、统筹生产布局。煤矿安全监管部门、主体企业要及时掌握煤矿采掘衔接情况,加强对煤矿采掘计划的审批、备案管理工作,严格采掘图纸交换制度,确保“三量”平衡;要把生产布局管理作为煤矿生产能力管理的基础工作,提高煤炭生产科学化水平;把合理生产布局、提高系统可靠性,贯穿于煤矿设计、建设、技改、生产的全过程,有序推进现代化矿井建设。重组整合矿井在进行边角煤、煤柱残采区、启封的密闭区等非正规面设计前,必须制定专项措施,并经煤矿主体企业或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审批后,方可执行。

第二、合理集中生产。针对部分矿井开采时间长、隐蔽致灾因素复杂的现状,督促煤矿企业制定改造调整规划;简化生产系统,优化采掘布置,合理集中生产,减少采掘头面和下井人数,降低安全生产风险,减小安全管理难度;认真执行正规循环作业,杜绝“三超”行为。加大老矿井技改力度,特别是同煤、阳煤、晋煤等集团的单班入井人数超千人的矿井,要限期再精选设计、再优化系统、再减少环节、再缩短战线、再精简人员。

第三、实施减量生产。监管部门和煤矿主体企业不得变相下达超煤矿核定生产能力的生产计划指标;煤矿企业要严格依据省煤炭厅按煤矿全年作业时间不超过276个工作日重新确定的生产能力组织生产;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复杂及以上矿井要按照原公告生产能力的80%组织全年生产;煤矿企业原则上在法定节假日和周日不安排生产。

(四)深化专项治理,维护生产秩序

第一、强力“打非治违”。实行部门联动、多管齐下,形成工作合力,始终保持打击煤矿非法违法生产建设的高压态势,对违反有关安全生产规定的行为加大处罚力度,严厉打击煤矿“五假五超”(假整改、假密闭、假数据、假图纸、假报告,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超层越界、证件超期)、生产矿井井下采掘工作面和巷道维修使用外委队伍等行为,维护正常的生产秩序。

第二、深化隐患治理。煤矿企业要围绕瓦斯、水害、顶板、火灾等重大致灾因素,致力于查大系统、治大隐患、防大事故,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负有煤矿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要严格落实监管责任,完善煤矿重大事故隐患治理督办制度建设,督促企业深入排查容易发生煤矿重特大事故的环节。

第三、消除盲区空档。在避免“想不到、看不到、查不到、管不到、整治不到”上多下功夫,解决矸石山爆炸、燃烧、中毒,煤泥、煤堆溃泄,采空区爆炸,瓦斯抽放管路,极端气象灾害引发煤矿事故等问题,并针对性地制定和落实防控措施。

第四、严格复产复建。坚持“谁监管、谁验收、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严格落实煤矿复产复建验收工作。煤矿企业要严格采掘工作面安全评价,严格掘进工作面开工前、回采工作面生产前验收。

第五、保障安全投入。煤矿企业要确保安全费用提足、用够,使用范围符合规定;加强安全管理机构对煤矿安全费用提取使用情况的审核,并行使一票否决权。煤矿安全监管监察部门要加强对煤矿企业提取使用安全费用的监督检查力度,联合审计、财政、税务等部门开展专项检查。各级政府要加大对本行政区重点区域煤矿隐蔽致灾因素的普查投入。

重特大火灾事故 篇10

关键词:重特大交通事故报道,信息公开,人文关怀,舆论监督

一、引言

交通事故报道, 属于灾难新闻。根据《公安部关于修订道路交通事故等级划分标准的通知》, 交通事故分为轻微事故、一般事故、重大事故和特大事故。重大事故, 是指一次造成死亡1至2人, 或者重伤3人以上10人以下, 或者财产损失3万元以上不足6万元的事故;特大事故, 是指一次造成死亡3人以上, 或者重伤11人以上, 或者死亡1人, 同时重伤8人以上, 或者死亡2人, 同时重伤5人以上, 或者财产损失6万元以上的事故。[1]此处公安部门的定义局限于道路交通工具发生的事故, 而本文对交通事故的定义有所扩展, 凡各类交通工具在驾驶途中因过错或者意外造成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件, 都视为交通事故, 交通工具包括飞机、轮船、火车、客车等。重特大交通事故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 因此有关重特大交通事故的报道, 具有一定的显著性和重要性, 不容小视。然而, 交通事故的报道较为杂乱零散, 乍看似乎无规律可循, 对这一主题的现有研究尚不充分。本文试通过梳理建国以来我国媒体上重特大交通事故报道的大致脉络, 并结合典型案例的分析, 发掘重特大交通事故报道背后的时代精神, 并解读此类报道的发展走向。

需要指出的是, 本文所研究的重特大交通事故的报道, 其报道主体为专业的新闻机构和从业人员, 报道对象为我国境内发生的重特大交通事故, 刊载媒体由于笔者研究精力与便利所限, 主要研究纸质媒体和网络媒体。其中纸质媒体的研究材料来源于读秀报刊数据库, 本文研究的从1949年至1999年的重特大交通事故报道, 均来源于此数据库。“读秀学术搜索”是超星集团全资子公司北京世纪读秀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新技术产品, 它是基于海量中文学术资源开发的庞大学术搜索服务系统, 它把所有的图书变成一部最大的百科全书, 拥有6亿页的图书、4500万篇期刊、1000万条报纸、会议论文、学位论文、专利、标准、人物库、词条库、视频等。[2]读秀报刊数据库收录了《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日报》等近百种主要报纸1949年至今的全部报道 (部分报道只收录了标题, 无法查看全文) 。由于此段时期报刊报道数量极为有限, 笔者采用的研究方法是将数据库中搜得的所有报道一一过目。2000年以后, 由于新媒体的凸显和报道数量的激增, 笔者采用的是案例加抽样的方法, 即选择特别重大交通事故的案例, 再分别对纸媒和网媒的报道, 在读秀报刊数据库和百度新闻搜索中键入关键词抽样研究。2010年以后的报道, 还兼带了微博, 由于微博信息海量,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关注研究。

早在1959年6月, 毛泽东在看了新华社关于广东水灾的内部参考材料后, 在上面批示:“广东大雨, 要如实公开报道。全国灾情, 照样公开报道, 唤起人民全力抗争。一点不要隐瞒。政府救济, 人民生产自救, 要大力报道提倡。工业方面重大事故灾害, 也要报道, 讲究对策”。[3]毛泽东的这段批示, 反映了我国老一辈领导人对灾难新闻的重视, 重点在强调灾难新闻的信息公开与社会动员职能。然而, 建国后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历经坎坷, 重特大交通事故的报道亦是扁舟一叶, 在时代的风雨中随波逐流, 毛泽东的批示从提出到实现, 经历了漫长的探索过程。

二、从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前:失语的三十年

建国以来至改革开放之前, 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屡遭波折, “左”倾错误频频发作, “假、大、空”式的报道屡现报端, 多次改革半途夭折。因此, 对于诸如重特大交通事故之类的灾难新闻的报道, 我国媒体存在着晚报、瞒报、甚至不报的不良传统, 所谓“只报喜不报忧”、“新闻变旧闻, 旧闻变不闻”。“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 新闻媒体受到国家权力中心的政治控制, 灾难新闻更是被视为禁区、雷区, 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或显性或隐形的制约。这一切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才开始发生改变。”[4]

搜索“读秀”报刊数据库可以发现, 键入搜索词“交通事故”, 在全库进行搜索, 得到如下的搜索结果 (2012年7月17日检索) :

从此结果可见, 从建国以后到改革开放之前的三十年间, 库中记录的我国媒体上有关交通事故的报道总数不足十篇, 可谓“万马齐喑”。那么, 这不足十篇的报道又各是什么内容的呢?

从上表可以看出, 这仅有的几篇报道中, 国际新闻就占了半数以上比重, 而且都是强调外国交通事故如何严重的, 似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民不聊生, 是人间地狱, 正好反衬出国内“革命形势一片大好”。这些对外国交通事故泛滥的报道, 打上了当时向苏联老大哥学习, 国际新闻报道片面性严重的时代印记。

至于刊于《人民日报》与《宁波时报》的两则国内新闻报道, 由于数据库中只有1949年9月21日《人民日报》的那则《整理交通收效交通事故减少》有全文, 就以此为例, 来分析[5]:此文是一则消息, 采用的是典型问题-解决模式的思路, 报道基调为正面。主要内容是, 市公安局整理交通秩序。问题是:整理之前, 交通秩序较为杂乱拥挤。解决是:通过公安局的清理整顿和广大群众的积极配合, 交通秩序有了很大改善, 交通事故数量减少, 重大事故更未发生。这则报道实际上并不是对于交通事故的报道, 而是对于公安局整理交通取得成效的报道, 属于对过程的报道而非对事件的报道, 整体的报道基调也是一则正面新闻, 因此严格来说不属于本文研究的范畴。

由此可见, 从建国以后到改革开放以前的这三十年, 我国媒体对于国内重特大交通事故的报道基本处于“失语”的状态, 这种状态与当时的时代环境和媒介方针有很大关系, 而状况的改变, 还要从改革开放开始。

三、改革开放以后:新时期三大步

新时期以来, 随着国家政治环境的松动, 公众知晓权等权利意识的觉醒, 以及西方新闻传播思想的传入, 这一情况得以改观。粗粗回顾下我国新时期重特大交通事故的报道, 可以发现这些年来, 这些报道在信息公开、人文关怀和舆论监督三个层面上渐有突破, 但也存在着许多的束缚与偏颇。

纵观读秀数据库中八十年代对重特大交通事故的报道, 可以发现如下特点:报道的体裁较为单一, 以消息为主, 报道大多较为简短;相应地, 报道所运用的新闻修辞也以直接描写事件进程、运用精确数据和引用权威证词三种为主;报道的消息来源主要倚重官方的说法, 缺乏中立方专家以及救援人员、死伤者家属等普通个人的声音;尚欠缺人文关怀意识, 死伤人员反映在报道中只是一组冰冷的数字;舆论监督意识也较不足, 问责由官方进行, 官方责任认定结果出来后再由媒体公布。总之, 这一时期的报道止步于简单的信息公开。

下面列举一篇这一时期的典型报道。1989年7月26日, 《人民日报》刊载了一篇消息《桃江发生重大交通事故》[6]。在此报道中, 记者先是给出了一组死伤人员的数字, 然后引用了湖南省公安厅的权威消息来源, 描述了事故的发生经过, 最后给出了官方初步调查得出的事故原因。这一时期的报道往往如此, 引用官方消息来源, 简短地对事故情形、死伤情况、事故原因加以交代, 新闻修辞手法较为单一, 在报道中看不到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人, 死伤人员是一个面目模糊的群体, 由一组数字代表, 责任认定要由官方来进行, 媒体没有问责监督的意识。

纵观读秀数据库九十年代对重特大交通事故的报道, 可以发现如下特点:报道的体裁走向多样, 仍以消息为主, 但是出现了通讯;相应地, 报道的新闻修辞也日趋多样化, 出现了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报道主题较单纯的事故报道有所拓展, 出现了侧面报道和后续报道, 介绍救援和善后的情况;报道的消息来源依然以官方为主, 但开始出现遇难者亲友、司机、医护人员等普通个人的声音;事故伤亡人员不再是面目模糊的数字, 出现了关注伤亡人员个人故事的后续报道及反映医护人员救援情况的侧面报道, 彰显人间大爱的主题渐渐凸显;这一时期的报道中舆论监督依然较为欠缺, 报道中的评论文字以提醒注意交通安全为主。总之, 这一时期的报道开始呈现多样化、人性化的趋势。

下面列举这一时期较有特点的两篇报道。1994年4月7日, 《人民日报》刊载了一篇通讯《幸福的儿歌———吴县“1·3”特大交通事故幸存儿吴薇追踪报道》[7]。这篇通讯主要报道了社会各界对于交通事故幸存儿吴薇的热情关怀, 属于对交通事故的后续报道, 报道同样运用了纷繁多样的修辞手法, 塑造了供销社主任、裁缝师傅、发电师傅、合作社医生、学校师生等一系列普通个人的感人形象, 关注在事故中父母双亡的遗孤小吴薇的个人命运故事, 彰显了人间大爱的报道主题。1995年8月18日, 《人民日报》刊载了一篇通讯《特大交通事故突然发生, 八名重伤员被送往东平县人民医院。医护人员学习孔繁森精神, 奔上岗位———死神面前争夺战》[8]。这篇通讯主要报道了医护人员奋力抢救交通事故伤者这一新闻事实, 属于对交通事故的侧面报道, 报道运用了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 在官方消息来源之外出现了普通医护人员的声音, 彰显了爱岗敬业、温情奉献的人文主题。

进入新世纪以来, 各类媒体上重特大交通事故的报道数量上呈现激增的态势;报道体裁日益多样化, 出现了深度报道、新闻评论等;新闻修辞也日益丰富;报道主题涵盖了事故情况介绍、救援、善后、赔偿、追责等各个方面, 较前一时期有了很大拓展;消息来源也呈现出多样化, 既有官方消息来源, 也有专家学者的话语, 更有普通个人的声音;事故报道中对人的关怀日益凸显, 舆论监督也开始初露锋芒。本时期是事故报道大发展的时期。

由于本时期报道数量空前, 无法一一过目, 此处笔者以两次特别重大交通事故为例探讨。

2002年5月7日, 大连发生空难。当时新浪网专门为此做了一个专题——“北方航空公司一客机在大连坠毁”[9], 在专题首页除了常规的事故信息发布、现场图片报道外, 还特设有网友评论一栏, 其中刊登了大量遇难者亲属好友的缅怀文字。虽然这些缅怀文字的作者并非专业的新闻从业人员, 严格意义上说并不属于新闻报道的范畴, 但是新浪网对该专题的如此安排, 给遇难者亲属好友以发声缅怀的平台和空间, 还是体现了网站编辑的意图和人文关怀的精神。在此之前, 我国媒体对于交通事故的通常处理方式是, 客观报道事故原因、事故损失、事故责任认定、善后赔偿事宜等, 将事故中的伤亡人员看做一个面目模糊、等待救助的群体, 而非一个个有血有肉、有着各自不同的人生悲喜故事的个人, 因此在对事故伤亡人员的人文关怀方面是不够的。尽管在此次事件中, 网络媒体有了人文关怀的突破, 此时的纸媒, 仍然停留在报道打捞黑匣子、善后赔偿等传统议题上, 如《人民日报》的报道《国务院“5·7”空难处理小组召开首次新闻发布会大规模搜救行动全面展开》[10]、《光明日报》的报道《“5·7”空难第二个“黑匣子”出水》等等[11], 显得乏善可陈。

2008年4月28日, 胶济铁路发生列车相撞事故。此次事故的信息得到了及时公开, 不论是网媒还是纸媒, 都出现了问责话语。如《珠江晚报》的报道《不是天灾, 是人祸!——“4·28”胶济铁路特别重大交通事故原因追踪》分析了列车超速、调度混乱等事故的人为原因[12];《南方都市报》的报道《临时S线月半3次提速撤局传言更添管理混乱胶济铁路“4·28”劫难背后:“必然中的一次偶然”》则分析了济南铁路局人浮于事、管理混乱以及列车司机疲劳驾驶、红眼航班等事故的人为原因[13];东方网的评论《从胶济铁路客车相撞看人祸之害》则直陈人祸之害, 痛斥安全生产机制的空缺[14];光明网的评论《为了不再失去更多的生命》则呼唤“良知、责任、法治、善治”为基础的公共安全伦理, 呼吁建立监督机制[15], 等等。“4·28”胶济铁路重特大交通安全事故发生后, 济南铁路局局长陈功、党委书记柴铁民被铁道部免职审查。相关责任人员的处置, 既是铁道部的处理决定, 也可以说是新闻媒体齐声呼吁问责、舆论监督的结果。

2010年以来, 由于微博的异军突起, 自媒体加入了事故报道的洪流。而2011年“7·23”甬温线动车事故, 正是在我国媒体重特大交通事故报道在以上三个层面上渐有突破的背景下发生的。由于微博的出现, 网络媒体的关注与传统媒体的跟进, 甬温线动车事故成为了一起重大公共事件。在此事件中, 作为自媒体的微博, 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如信息公开、社会动员等。

根据新浪网的数据[16]:事故发生前7分钟, 温州当地居民@Smm_苗发出动车行驶缓慢的消息。事故发生2小时后, 官方在微博上发布献血号召, 短时间内上千名微博网友前往血站献血, 网友@yaoyaosz发布的血站实况转发突破十万。事故发生12小时后, 微博上相关讨论量已突破200万条, 其中寻人的转发量已经超过了五十万条。@浙江卫生厅、@浙江省血液中心等多家官方微博连夜实时发布消息。截至笔者写作此文时 (2012年7月26日) , 新浪微博“温州动车追尾”话题共有66781269条相关微博。

武汉大学传播学教授沈阳在微博点评:博友和传统媒体最早报道隔40分钟, 提示微博原生态报道的“黄金1小时”优势;微博是“网络人民大会堂”, 关注角度丰富, 从救援情况、寻人、民众的高尚, 到事故真相、历史旧账、问责等, “到了用网络倒逼改革的时候了”。[17]不过, 微博是碎片化、未组织化的传播媒介, 微博上发布的信息, 由于发布主体的身份问题, 很多都无法被视为新闻报道。而且, 微博井喷式的发展, 也伴随着网民的一些非理性情绪, 以及网络谣言的传播, 这些都需要相应的舆论引导, 宜疏不宜堵。然而, 微博的迅速反应、海量的碎片化信息、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 都对反应速度相对滞后、信息容量相对有限的传统媒体提出了挑战, 而微博上真假难辨的消息与谣言、肆意发泄的社会情绪, 也需要施以一定程度的社会控制和管理。

四、思路变迁

纵观解放后我国媒体对重特大交通事故的报道, 可以发现报道思路上有以下三大变迁:

(一) 从简短单一到丰富多样

解放后很长一段时间内, 公众的知晓权得不到重视, 事故报道由于属于负面新闻, 遭到了瞒报、不报的不当处理。改革开放以后, 信息日益公开, 出现了对重特大交通事故的简短消息报道, 但一开始报道体裁仍然较为单一, 报道主题集中在报道事故情况, 报道手法、新闻修辞等也运用得极为有限。后来, 在媒介市场化的推动下, 新闻业极力改革以适应市场需要, 求新求异, 在报道体裁上, 从简单的消息拓展为消息、通讯、评论、述评、调查报告等, 在报道主题上, 涵盖从事故发生到善后后续的各个方面, 报道手法、新闻修辞更是层出不穷、花样翻新, 事故报道呈现出千人千面的多样面貌。

(二) 从一言独秀到众声喧哗

解放后很长一段时期内, 由于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 我国媒体的报道都是传者中心, 媒体充当的是党的组织者、宣传者的角色, 是政府机构的分支[18], 因此, 重特大交通事故的报道主要倚仗官方消息来源, 甚至以官方消息来源为唯一消息来源也就不足为怪了。那么, 也就谈不上舆论监督了, 事故责任由官方认定后, 再由媒体发布, 媒体就是官方的一个信息发布平台而已。由于经济体制的转变, 媒体作为市场主体需要追求盈利, 受者的角色发生了变化, 重要性日益提升, 消息来源中也便出现了专家学者与普通个人的声音, 事故报道的消息来源得到了拓展, 内容也更加贴近普通群众了。由于受者地位的凸显, 受者的知晓权得到了媒体的重视, 所以重特大交通事故报道中出现了监督与问责的声音, 媒体为公民社会代言, 进行舆论监督。到了自媒体微博出现以后, 后现代“众声喧哗”、“复调狂欢”的特征[19]也在网络媒体上显现了出来, 官方消息来源一统天下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三) 从冰冷数据到情暖人间

解放后很长一段时间内, 我国媒体对重特大交通事故的报道难以突破单纯信息发布的旧有模式, 使用精确数据说明情况是这一时期我国媒体对事故中伤亡情况的唯一处理方式, 即以数字的形式反映伤亡人数。在这样的处理方式下, 事故中的死伤人员只是一组冰冷的数据, 是一个面目模糊、缺乏个性的群体, 无法得到应有的人文关怀。后来, 通过报道模式的革新、报道题材的拓展, 事故伤亡人员乃至肇事者的个人故事进入了记者的眼帘, 媒体开始关注数字背后一个个独立的个人的喜怒哀乐、悲伤与幸福, 把一组组冰冷的数字重新还原成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个体, 人间温情乃至人间大爱的主题凸显了出来, 为本来悲痛哀伤的事故报道平添了一道温暖的人情底色。

五、结语

我国建国以后重特大交通事故的报道, 从瞒报不报, 到信息公开、人文关怀、舆论监督迈出三大步, 走过了六十多年的漫漫风雨路。

上一篇:语法对比下一篇:制图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