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莱芜

2024-08-27

山东莱芜(精选八篇)

山东莱芜 篇1

莱芜铜山矿区矿石,矿物成分以黄铜矿为主;矿石类型为自然类型以细脉浸染状为主。

矿区位于泰莱断陷盆地边缘,铜冶店-蔡庄断裂一侧。矿床赋存于长清群馒头组石店段、下页岩段中,含矿岩石为紫红色泥质白云岩、页岩。矿体呈层状产出,产状与围岩一致,与地层呈整合接触。矿体为单一铜矿床,各种伴生组分Pb、Zn、S、Mo、Au均很低,不具备回收价值,其中伴生的银有5g/t,可以富集到铜精矿中加以回收,试样多元素分析结果见表1。

*单位为g/t。

2选矿试验及结果

2.1捕收剂种类试验

在粗选磨矿细度-0.074mm占70%,粗选2#油用量为35g/t条件下进行捕收剂种类试验,试验流程见图1,试验结果见表2。

从表2中可以看出在捕收剂用量40g/t不变的情况下,组合捕收剂的效果高于单一捕收剂,其中组合捕收剂丁黄药与丁胺黑药按照1∶1混合使用,铜的回收率能取到较好的效果。

2.2捕收剂用量试验

在确定组合捕收剂丁黄∶丁胺按照1∶1混合使用后,对组合捕收剂的药剂用量在磨矿细度和2#油用量不变的情况下进行了条件试验,试验结果见图2。

从图2可以看出,随着组合捕收剂用量的增加,铜的回收率有上升的趋势,当组合捕收剂总用量(丁黄药25g/t+丁胺黑药25g/t)增大到50g/t时,继续增大捕收剂的用量,铜的回收率几乎没有增加,所以组合捕收剂在用量为50g/t时为宜。

2.3起泡剂用量试验

粗选2#油用量试验结果见图3。从图3可以看出,随着2#油用量的增加铜品位有下降的趋势,而回收率有上升的趋势,当用量增大到40g/t以上时铜的回收率有微降的趋势,为了更好的回收铜,2#油的用量40g/t为宜。

2.4磨矿细度试验

为了探索磨矿细度对选铜的影响,试验安排了一组磨矿细度试验。固定条件:丁黄∶丁胺按1∶1组合用量50g/t,2#油用量为40g/t;改变磨矿细度,其试验结果见图4。从图4结果可以看出:莱芜铜山矿区矿石中,铜的嵌布粒度中等,且粒度分布较均匀,故磨矿细度变化对选铜结果影响不显著,综合比较,磨矿细度以-0.074mm75%时为宜。

2.5闭路试验

在优化的条件试验的基础上,进行小型闭路试验,试验流程见图5,试验结果见表3。

3结语

1.莱芜铜山铜矿是一个组分单一的铜矿床,矿石类型为自然类型以细脉浸染状为主。

2.矿物成分以黄铜矿为主,各种伴生组分Pb、Zn、S、Mo、Au的品位均很低,不具备综合回收的价值,伴生的银可富集在铜精矿中。

3.原矿在一段磨矿细度为-0.074mm75%条件下,通过两次粗选,一次扫选,两次精选,可以得到含铜品位22.06%的铜精矿,铜的回收率为95.27%。

4.该矿属易选矿石,药剂组成较简单,药耗较低,选矿成本低。若应用于工业生产,能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山东莱芜企业养老保险缴费基数确定 篇2

凭证现行划定,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缴费基数以上年度个人人为收入为基数,个中收入低于上年度全市城镇非私营单元在岗职工均匀人为60%的按60%缴纳,高于300%的部门不作为个人缴费基数,即缴费基数上限为12179元/月,下限为2436元/月。同时,为减轻城镇个别工商户和机动就业职员缴费承担,2014年城镇个别工商户、机动就业职员养老保险缴费基数继承由参保者在上年度城镇非私营单元在岗职工均匀人为的60%-100%之间自由选择,缴费比例仍为20%,年缴费额上限为9744元,下限为5846.4元。

据相识,种种企业单元缴费比例继承维持2014年尺度稳固,即国有、集团、外资企业单元缴费比例继承执行18%,州里企业、私营企业单元缴费比例继承执行16%。企业职工个人缴费比例仍为8%。

山东莱芜 篇3

并不知名的力伴电池车队车手赵宜清拿到了预赛第一名,这多少让大家感到惊讶。不过,预赛成绩好并不意味着决赛也一定好。赵宜清在决赛第二圈的跷跷板障碍;赛车跑俯,导致翻车而退赛。力伴电池另一车手马淼的发挥大多数时间还算正常,在离终点只有十多米的深水坑处,马淼的赛车出现了机械故障突然慢了下来。幸好,马淼还是借助赛车的惯性冲到了终点,幸运的获得了汽油组亚军。

风水梁越野车队的周元福跑出了两轮共2分45秒93的全场最快成绩,轻松夺走了汽油组冠军。这位向来以稳健著称的山东车手两轮的比赛都跑得非常流畅,并没有什么失误。周元福是风水梁车队“四大金刚”中惟一完赛的车手。同是汽油组的队友黄凤革在预赛中撞坏赛车方向拉杆退赛。柴油组的江惠坚也遭遇同样故障退赛,队友徐莹则在决赛中赛车卡在水泥双边桥上而退赛。“四大金刚”折了三个,风水梁车队的运气实在糟糕。

柴油组中,佳通轮胎的乔旭延续了他在预赛中的出色状态,以两轮几乎零失误的表现击败了对手,以较大优势夺取了该组冠军。对于佳通轮胎车队负责人黄威志来讲,乔旭的冠军固然可喜,但旗下年仅23岁的连吴滨的巨大进步更让他喜笑颜开。连吴滨在决赛中虽然有点紧张而导致赛车动作不甚流畅,但他表现出来的潜质让黄威志很满意。连吴滨在决赛第一轮的驼峰障碍处,出现技术失误损失了近10秒的时间,在第二轮,又在右漂移路因为转向不足浪费起码。3秒。不过,能拿到柴油组的季军,对于只有三场场地赛经历的连吴滨而言已经是很不错的成绩了,要是评选本站最大黑马,非连吴滨莫属。

山东莱芜市钢城区乡村地名研究 篇4

一、莱芜市钢城区乡村地名的语音形式

由于现在社会的快速发展, 人口日渐增多, 自然村落的规模和数量也不断增长, 随之而来就产生了许多新的村名。这些新的地名顺应地域化、递归性的特点向多音节方向发展, 出现了三音节、四音节以上的多音节村名。

莱芜市共有两个区:莱城区和钢城区, 这里选择钢城区作为调查对象。钢城区包括艾山街道办事处、颜庄镇、里辛镇、黄庄镇、辛庄镇, 共有273个自然村。以下是村名的语音构成情况。

首先是钢城区村名的音节构成情况。从音节的构成情况来看, 钢城区乡村地名在音节构成上以三音节为主体, 共164个, 占60.07%;双音节形式共61个, 占22.34%;四音节形式共43个, 占15.75%;五音节形式共5个, 占1.83%。这些数据说明, 除了三音节形式, 双音节比四音节形式稍多些, 五音节形式只占很少的比例, 而且大部分都是后来由其他音节扩展来的。

现在社会的迅速发展, 双音节的地名容易重复, 已经不能满足日渐增多的地名, 三音节的地名已经占据了主导优势。而四音节、五音节更多音节的地名虽然更能表达详细、复杂的信息, 但这些多音节的地名比较复杂难记, 三音节的地名容易记忆, 符合人们的心理和社会的需求, 而且很多四音节的地名也是由三音节演变扩展来的, 例如“北赵家峪、南朱家庄”都是由“赵家峪、朱家庄”发展来的, 所以多音节地名没能占主导地位。

二、莱芜市钢城区乡村地名的结构关系

通过对钢城区乡村地名的分析, 我们发现地名的基本构成方式是专名+通名。这一构成方式在钢城区地名构成方式中占据了主流地位。

地名和其他词语一样, 有一定的结构方式。汉语的构词法中有单纯词、复合词等到的分类, 地名也不例外。钢城区地名基本上不存在单纯词, 都是复合词和词组。前面提到钢城区地名的构成方式主要是“专名+通名”, 也属于复合词中偏正结构式地名。其中“通名”是中心语, 表种类;“专名”是修饰语, 表定位。这样“专名+通名“的结构式就是一种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 即属于偏正式。钢城区地名中主要是偏正式和附加式两种。

1.偏正式

最常见的是“专名+通名”的结构, 在这种偏正式复合词地名中, 专名和通名大多都是名词语素, 少数为形容词语素。如:黄崖、官庄、霞峰、蔡店、芦城等。

词组地名中的偏正式结构指的是, 专名和通名都可以单说, 但是也可以组合起来, 表示的是某个地域概念。例如:周家/坡、徐家/庄、卧龙/港、胡家/宅、莲花/池、野虎/沟、郭家/台、黄花/店等。

2.附加式

附加式地名就是在通名的前后加上几个相对固定的常用单音方位词或形容词构成的地名。在钢城区地名中用方位词作前后附加式是最常见的构词方式。如:北楼、东泉、东岭、南港、崖下等。

词组地名中, 也存在很多附加式地名, 例如:城子———前/城子、后/城子, 城子坡———南/城子坡、北/城子坡等这些都是附加音节的方式扩展的派生地名。

从实际情况可以看出, 钢城区乡村地名中以偏正形式居多, 偏正结构攻占53.11%, 其次就是附加式共占35.53%, 其他结构则仅占11.36%。偏正结构中多数是三音节地名, 这也说明了钢城区地名三音节地名占主导地位的现状。

三、莱芜市钢城区地名所折射出的文化内涵

地名词也是词汇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是指定某一特定区域的代表符号, 还反映出一个地区的文化信息。有的地名记录着历史、有的显示出自然地域特征、有的折射出宗族文化传统……我们不仅要了解地名的词汇系统, 还更应进一步深入研究地名的文化内涵, 这样我们才能对这个地区的地名的来源与发展有更深入的了解。本文对莱芜市钢城区地名的考察, 发现了地名再现的自然地貌和历史文化, 加深了对地名与地理环境关系的进一步理解, 对进一步研究莱芜地名起了巨大帮助。

(一) 以姓氏为专名的地名体现出重视宗族制度的社会文化心理

我国几千年来的封建文化促成了农村自给自足的经济体制, 在古代, 皇帝倡导“家天下”的思想, 自己为天下之主, 这就形成了一个庞大且等级森严的大家庭。而人民则按照宗族血缘关系生活在同一个村落里, 把自己本宗族的居住地当作家, 以自己的族姓称之。时至今日, 家族观念仍然根深蒂固, “传宗接代”的观念在大部分地区依然重要, 家在每个人心里的地位不可动摇。

在钢城区地名中以姓氏为专名的地名比较常见, 涉及的姓氏主要有:陈、陶、安、回、于、周、徐、张、宋、傅、胡、肖、杨、高、卞、方、施、郭、黄、邱、马、曾、唐、吕、牛、桑、曹、沈、孙、刘、孟、尚、李、王、葛、潘、郑、朱、白、穆、焦、石、赵、冯、蔡、侯、苗、齐、段、裴共50个姓氏。而且有的村名中还不止一个族姓, 这类地名的结构基本为“姓氏+家+通名”, 体现了人们对族姓的重视和推崇。如:陶家岭、安家岭、牛马庄、徐家庄、宋家庄、周家坡、方家庄、胡家宅、马官庄、徐家店等。据统计, 钢城区地名中含有姓氏的地名共103个, 占37.73%。在一个区的地名中, 这个比重足以看出人们对宗族制度的重视。

(二) 体现出人们重视方位的社会文化心态

在世界上每个地区、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地理方位概念, 在中国对地理方位尤为重视。单纯从“中国”这个词就可以看出, 从古对方位的重视:“中国”即“中央之国”, 古人认为自己的国家居于中央, 其他国家位于四方, 所以才有了“中国”这个名字。

重视方位的社会文化心态也体现在钢城区的地名中, 常用的方位词有:东、南、西、北、中、上、下、前、后等。常用词汇, 历史悠久, 文化内涵丰富, 沉淀在这些常用中的传统文化也随之折射出来。现代房屋建造还保留着房屋朝南的习俗, 特别是北方, 因为南面向阳。阳光是万物生长的源泉, 所以建房子坐北朝南, 要朝阳才有生机。在钢城区地名中, 方位词基本都是对称的, 例如:下历山后、上历山后;上河沟、下河沟;北下冶、南下冶;东当峪、西当峪、中当峪等。据统计, 在钢城区地名中, 用到方位词的地名共有95个, 占34.80%。这些带方位的地名词基本成对出现, 也体现了北方村落聚集、群居的特点, 为了区分村落就采用了方位观念。

(三) 体现了人们对“龙凤“文化的崇拜

自古以来, “龙”一直备受尊敬和崇拜, 在古人眼里, 龙能呼风唤雨, 无所不能, 我们一直称自己为“龙的传人”, 体现了龙在我们心中的神圣。人们给男孩子取名字时大都带有“龙”字, 希望自己的孩子像龙一样成材。凤凰也是人们心中神鸟, 象征着漂亮、美丽, 所以女孩子取名字很多都带有“凤”字。

这种对龙凤的崇拜也体现在地名中, 钢城区地名也不例外。据统计, 钢城区地名中体现“龙凤”的地名共有7个:卧龙港、大龙门、九龙庄、双龙峪、龙巩峪、龙王沟、凤凰峪。

(四) 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古代由于连年战争不断、民生凋敝, 人民饱受战争的苦难, 渴求天下太平、幸福安定的生活。在地名中也流露出人们对这种生活的追求, 例如:幸福村、黄金篮、黄金篮南村、银山子、兴隆庄、团圆坡、团坡子、南宝台、北宝台。这些地名表达了人们对和平、幸福、富裕生活的向往。

(五) 体现了当地的地方风貌

莱芜地处山东中部, 丘陵地形也体现到了地名中。从钢城区地名中我们可以看到当地的地貌特征:

1. 坡、岭、峪、山、崖、峰:

霞峰、罗圈崖、茄子峪、陈家山、东涝坡、石家岭等。据统计, 带“峪”的地名共有50个, 带“岭”的地名共有14个, 带“坡”的地名共9个;而带“山”的地名有11个, 带“崖”的地名有5个, 带“峰”的地名只有1个。前后的鲜明对比就体现了莱芜的地形特征, 主要以丘陵地形为主。

2. 河流、泉、湾、港、沟、洼:

大沟、黄家洼、涝洼、西泉、桑响泉、石头湾、卧龙港等。北方总体来说河流较少, 莱芜处于中部山区, 所以体现这些词的地名并不多。

(六) 体现了人们的宗教信仰

在我国古代, 宗教流派主要以佛教和道教为主。佛教传入中国以后, 受到统治者的推崇, 在民间也广为传播。在莱芜乡村可随处可见寺庙、土地庙, 每逢干旱的时候人们还会在此祈雨;道教主张修炼成仙, 清静无为, 长生不老。在莱芜市钢城区的地名中也体现着人们的这些宗教信仰, 如:罗汉峪、贤女庙、庙子、仙人桥等。

山东莱芜 篇5

2013年,莱芜市各镇(街道)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镇域经济科学跨越发展的决策部署,创新思路,强化措施,奋勇争先,竞相发展,全市镇域经济实现快速健康发展,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

一、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各镇(街道)共新建过10亿元项目37个、过亿元项目174个。各镇(街道)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96.06亿元,增长31.9%;镇域投资占全市投资的比重为83.8%。

二、市场主体数量大幅增加。全年各镇(街道)累计新增“三上企业”182家,其中工业企业144家,批零住餐企业34家,建筑业企业4家。年末,各镇(街道)共有私营企业13233家,比上年末增加1694家,增长14.68%;个体工商户34725户,比上年末增加8963户,增长34.79%。

三、工业经济实力进一步壮大。镇(街道)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0.4亿元,增长26%,比全市快13.46个百分点;镇域工业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36.5 %,比上年同期提高3.3个百分点,对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为68.6%。

山东莱芜 篇6

1. 山东省莱芜市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内涵

山东省莱芜市地处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 地形地貌多样, 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全市有高等脊椎动物48种, 其中鸟类23种、兽类13种、爬行类6种、两栖类6种;木本植物有71科、177属、471种, 在国土绿化、水土保持、滋养水源、调节气候等诸多方面, 发挥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 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提供了最基本的生态保障。

山东省莱芜市有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其中有以乔店水库、雪野生态园为代表的淡水生态系统;以华山、寄母山林场为代表的森林生态系统, 可为生物生存提供优越的条件。物种数量众多, 种类十分丰富,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强。良好的生物多样性, 将有利于维持地球表层的水循环、调节气候变化, 促进生态系统的稳定。

2. 山东省莱芜市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主要威胁

(1) 环境污染造成生态环境的改变和破坏。位于山东省莱芜市钢城区的莱芜钢铁集团, 是一家年产1000万吨钢材的特大型钢铁企业, 不可避免地给莱芜市生态环境保护带来负面影响和压力。莱钢集团热电厂产生的有害气体和固体颗粒, 直接影响到附近植物的生存环境, 因此在发电厂周围很难找到苔藓植物。牟汶河段虽然达标排放, 但污染依然客观存在, 河内鱼虾基本绝迹。

(2) 人类掠夺式的过度开发和利用。近年来, 人类生产生活性开发, 使莱芜市森林和湿地面积大幅减少, 挤压了野生动植物的栖息空间, 降低了生态净化和蓄洪抗旱作用;同时人为的滥捕滥伐滥采更是直接破坏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比如, 莱芜市仍有个别饭店烹饪出售野味, 牟汶河莱芜至泰安段一直有人从事电网捕鱼等。

(3) 本地特有物种的衰退及外来物种入侵。一方水土养一方物, 千万年造化在莱芜诞生了一批特有物种, 比如, 莱芜黑猪、莱芜银杉等, 为我国生物物种多样性作出了贡献。其中, 莱芜黑猪在大汶口文化遗址中即有发现, 距今5000多年历史, 它适应野外放牧, 种质基因优秀, 2006年被农业部列为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 并建立了原种场。但是保护状况仍不理想。同时, 近年来, 莱芜市遭受多种外来物种的入侵, 对本地部分物种生存造成了很大影响, 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

3. 山东省莱芜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1) 应当坚持保护优先。一是就地保护。政府加大规划和投入, 建立各种形式的自然保护区 (包括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风景名胜区等) , 保存有价值的自然生态系统及野生动植物栖息地, 是一项最为有效的保护措施。因为一个自然保护区就是一个天然基因库、天然实验室和自然博物馆, 便于对区内物种生存状况进行动态监测和跟踪研究, 以便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 保持生态系统内生物的繁衍与进化, 以达到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多样性。目前莱芜市已建立华山、寄母山等8处森林公园和1处自然保护区, 总面积达193.96平方千米, 全市85%以上的野生动植物得到了有效保护。二是移地保护。移地保护往往是对单一的濒危物种, 利用植物园、动物园、保护基地、繁育中心等生存环境进行抢救性保护。目前主要问题是规模和数量不够, 受保护的物种很少, 保护能力不够。三是适度开发利用。加大对野生动植物适度开发利用的科学研究, 掌握动植物的区系种类、地理分布、资源消长等特点及其潜在价值, 做到在合理开发利用中促进保护。

(2) 应当严格行政执法。一方面应当制订和出台有关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 引导人们自觉遵守森林法、渔业法、野生动植物保护法、自然保护区条例等, 坚决做到控制水体和大气污染排放, 减少杀虫剂、除草剂使用;不乱砍滥伐森林, 不随意破坏湿地、草地;不购买、不食用野生动植物及其制品;节约能源、节约用水用纸。另一方面应当开展常年行政执法行动和专项整治行动, 加大污染排放企业、自然保护区和市场、饭店的检查频率, 严厉打击环境污染违法行为及非法捕猎、出售濒危野生动植物的行为。

山东莱芜 篇7

打井需要筹资, 更需要定准在哪里打, 一旦打空就是徒劳一场。如何做到资源利用最大化是重中之重, 同时让绝大多数村民满意, 都是摆在村两委面前的难题。

1 资金筹集模式的选择

打井所需资金的筹措模式主要有3种, 资金来源不同, 决策方与风险承担方都会不同。第一种是市级扶贫立项, 如果某村是市级贫困单位, 就会由市政府立项, 扶贫办公室设专项资金, 支持该村打井。第二种是上面领导包村, “第一书记”直接带来项目或者根据村里需要申报项目, 由政府审批、出资立项。而第三种就是西土屋村的形式, 由村民自筹资金, 集体作决策。村民自筹模式符合大多数中国农村的情况, 对这种资金来源模式的分析也就更具有现实价值。

2 村民代表大会商讨决议

现任书记明白打井的重要意义, 更明白如果打不出水来, 两委成员作为主要推动者需要承担的压力, 这也是二十多年来, 一直没有人再提打井的原因。

阻碍村干部领导村民干事业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债务问题, 在前些年的农村, 集体要想做一些事情, 资金主要靠借, 要想借到钱必须有支部书记或者其他两委成员的担保, 钱都是集体花了, 但债权人为了方便就直接找出面借款的人和担保人, 这样谁也不愿意惹这个麻烦。二是风险问题, 就打井来说, 一旦打不出水来, 村民会有不满, 村干部也就会有压力。最直接的表现是, 村干部在临近换届时, 一般不会有大的行动, 就是害怕村民把账算在他的头上。

而村民代表大会商讨决议的好处是, 不让一些领导为所欲为, 拿集体的钱投资, 为政绩搞形象工程。村民对于集体的钱不敏感, 其实跟绝大多数中国纳税人一样的心理, 好像集体的、国家的钱都不是自己的钱, 一旦把钱集合起来, 想控制风险的想法就会减弱。个人畏手畏脚不敢做事与集体大手大脚无所顾忌都是错误的, 合理的做法应该是集中力量办大事, 但又像企业一样找准项目, 降低风险, 这一点政权应向企业学习。

同时, 一套规范的流程是很有必要的。要想做事, 首先要有资金来源;然后要有领导层找准方向, 提出有合理回报的投资方案;再者要有集体决议, 一是说明风险, 共同承担, 二是要发动群众智慧, 找出不合理的地方;最后是通过议案, 进入实施阶段。

西土屋村村两委在确定打井之前, 首先召开了党员代表大会, 根据邻村打深井及生活经验, 得出预算在15万元左右。大会结束后, 村民基本都得知了消息, 打井这一议题在该村开始发酵。

3 前期勘测

鉴于前些年没有打出水来的经验, 这次在集体集资以前, 请了2次专业看井队来勘测, 确定钻井地点。看井费用2 400元, 确定了一个两方重合的点, 预测深度为200 m, 出水量可达到40 m3。

两委商讨以后, 认为在这里打井可行, 便拿出了预算方案及回报预设。由此, 马上召开了村民代表大会。

4 村民代表大会

因为在党员代表大会召开结束后的发酵, 村民已经形成了相对统一的意见, 对于打井这个事情没有反对意见。不同的声音主要体现在:资金摊派的多少、管道铺设的方向、打不出水来怎么办三方面, 两委成员一一做出了解答。

对于资金的摊派问题, 每口人100元, 这是一个折中的决定, 太多老百姓一次负担太重, 不拿则村里实在是有困难, 所以每口人出资100元作为启动资金。

管道向东北方向铺设, 沿途土地最多, 灌溉最为方便, 最需要有井水的保障。其他几个区域的土地靠近水库, 在正常年份灌溉没有太大问题。这是在有限资金下, 资源利用率最高的方案。

5 资金征集并开始动工

通过预算方案, 然后开始筹集资金。共筹资2.5万元, 作为启动资金, 招标打井两委成员对比了几个工程队的报价, 最终定位180元/m, 施工方式是气打井。打了228 m后出了水, 水量还比较大, 40 m3左右, 灌溉没有问题。有了稳定的出水量, 两委班子成员开始四处筹款, 购买配套设备。管道是该村乡贤无偿贡献, 除管道外, 打井、配套设备、人工费用共花费13万元左右。

6 试通水并进行首轮灌溉

7 月26日下午, 管道全部铺设完成, 试通水成功。27日就开始了第一轮灌溉, 水泵的功率是30 k W/h, 电费价格是每度0.56元, 也就是16.8元/h, 但村集体收取24元/h。多收取的钱一是作为后期的维护费用, 二是尽快还清集体的欠款, 多余的钱可以为村集体做其他的事情。

7 结语

从有打井的想法到试通水共耗时2个月左右, 一个公共产品的供给能够如此高效地完成, 两委班子功不可没。在每一个关键环节上, 都可以看到村两委决策、执行的科学性: (1) 两委成员在平时就注意了解群众的想法, 能提前考虑到群众的反应, 以此来预设工作中会遇到的问题; (2) 开会是两委班子成员的法宝, 一有事情就开会且非常高效, 因为大家对本职工作比较熟悉, 都有成熟的想法, 这样的会议就比较有效率, 针对性也强; (3) 执行力强, 村子小, 两委班子就小, 信息集合、传达比较简单;再者, 农村的事情与执行者有非常强的连接性, 大家的事就是自己的事, 这是激励他们前行的主要动因。

摘要:公共产品供给是新农村建设的工作重心, 近年来中央及地方正逐步加大对农村的财政供给, 改善农村环境, 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基层自治组织也努力在农业方面加大投入, 无论是人力、财力还是其他资源, 而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水利供给。基于此, 以山东省莱芜市西土屋村为例, 从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决议, 到村民集资, 再到选址打井、配套设备安装, 最后试通水成功, 介绍打井抗旱水利供给工程的建设全过程, 以期对其他地区农村基层工作有帮助。

山东莱芜 篇8

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 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过渡成为必然, 我国自从1986年开始对农村养老社会保障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探索, 涌现出很多因地制宜的创新试点, 例如山东省莱芜市2007年在全省率先建立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障制度。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看, 目前我国农村养老保险体制正在进行着制度的变革, 所以用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分析其变革进程更具有现实意义。

新制度经济学中的制度变迁理论基本假设为:制度可以视为公共产品, 它由组织或个人提供, 其供给是有限的、稀缺的, 制度的供给与需求达到均衡时, 制度是稳定的。但当现存制度不能使人们的需求满足时, 就会发生制度的变迁。制度变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自下而上的变迁, 推动主体是某个人或组织, 为从新制度中获取利益而采取的一种自发倡导组织的变迁形式, 又称为“诱致性制度变迁”;另一种变迁的主体是国家, 政府以命令和法律的强制形式引入的制度变迁, 又称为“强制性制度变迁”。

一、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变迁动因分析

从制度需求方面看, 首先,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与发展, 使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 这为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变革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其次, 我国目前处于从农业向工业和服务业转型的过程中, 这一过程使农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下降, 土地资源供给价值逐年降低。另外, 农村改革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后, 家庭作为基本的生产经营单位要承担各种风险, 集体的保障功能在逐渐减弱。据统计, 莱芜市总体上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 2006年60岁以上老年人占到总人口的15%。同时, 一对夫妇上养4个老人、下养1个孩子的“4-2-1家庭”逐步增多, 建立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制日益迫切。

从制度供给方面看, 农民的养老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直至九十年代以后才开始试点工作。对农村居民养老问题, 莱芜市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进行过一些探索, 如上世纪九十年代民政部门推行“个人储蓄”式农村养老保险;近几年来, 部分区、镇、村自发探索实行“补助养老”;还有商业保险机构推行商业养老保险。这些养老形式存在弊端, 很难推广。面对这种形势, 莱芜市经过调研论证, 采取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方式, 探索建立“低点起步, 全面覆盖, 逐步提高, 城乡衔接”的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障制度。

二、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变迁方式

(一)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具有诱致性变迁的特点。

现阶段, 我国新型的农民专业合作型的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 是在利润的诱导下进行的一项制度创新, 它具有诱致性变迁的特点。在莱芜市, 对参保居民来说, 个人交费低、实际保障高。个人交费最多的是65周岁720元, 当年就开始领取养老金, 最长两年内就能领回本金。80岁以上的农村居民, 个人不用交费就能直接领取养老金。对农民来说, 加入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收益大于成本, 所以农民有自发变革制度的需要。

目前, 作为诱致性变迁主体的大部分农民意识相对滞后、知识水平不高, 即使有少数人预期到这一制度变迁的潜在利润, 但由于农民这一利益集团人数众多, 谈判成本过高, 绝大多数人依然很难达成共识并采取集团行动, 从而实现制度的变迁。所以,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变迁不能单纯依靠诱致性制度变迁, 还需要政府的强制性变迁的引导才能最终实现。

(二)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需要强制性变迁的引导。

从政府层次的制度创新来看, 其预期的制度创新收益也必须大于预期成本。这里的收益和成本不仅仅是经济上的, 更多的是社会和政治方面的。

1、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变革的经济收益与成本。

农村养老保险变革的经济成本主要包括保险支出费用和组织成本。从案例看, 如果莱芜市政府全部包办农村居民养老保障, 按这次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低点起步, 每年约需要投入6, 000多万元, 按照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方式, 莱芜实际只投入1, 000多万元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其次是效率高、成本低。如果完全由政府管理运作1.5亿元的养老基金、每年运转经费约需200万元, 而采取市场运作, 中国人寿莱芜分公司按养老基金总额的1.5%一次性提取管理费, 仅相当于政府运作一年的费用, 节约了成本, 提高了效率。

2、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变革的社会收益与成本。

莱芜实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后, 社会效应明显。首先, 实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障, 维护了农村居民的切身利益, 增强了对党和政府的凝聚力、向心力, 进一步树立了执政为民的良好形象。其次, 从实践看, 参加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过程, 促进了家庭和睦, 社会和谐。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变革的社会成本主要是消除制度变革阻力的费用。政府可通过较高的中央集权和较强的公信力来努力降低这些制度成本。

从以上分析来看,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变革收益要大于其成本, 所以政府有动力完善其制度供给, 加快制度变迁的速度。

三、案例启示—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加快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变迁的思路

目前, 我国新型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仅在小范围进行试点, 并未形成全国性的、稳定而规范的制度。所以, 找出影响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变迁的原因, 加快其变迁的进程已迫在眉睫。

影响制度变迁的因素很多, 一般可以分为三类:即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和意识形态因素。在制度变革的不同阶段, 三种因素会同时发生作用, 但作用大小不同。在诱致性制度变迁中, 经济因素对制度变革成本影响较大, 而在强制性制度变迁中, 政治因素和意识形态因素对变革成本的影响较大。根据这三方面的因素,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给出加快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变迁的对策建议:

(一) 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为制度变迁提供物质保障。

经济发展是社会保障的物质基础, 经济发展水平愈高, 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就愈有保障。因此, 发展农村经济, 增加农民收入, 是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基础。近年来, 莱芜市政府积极探索, 创新农村经济发展路子, 形成了工业带动发展、园区带动发展、村企优势互补融合发展、农业产业化带动发展、旅游开发带动发展的五条发展路子, 聚集起了80%的企业, 为新型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国家要加大对农业的投入, 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同时, 加快农村税费改革, 减轻农民负担;完善现行农村土地制度, 有效增加农民收入。

(二) 确立社会公平的建制理念, 加快养老保险意识的变迁。

意识形态在制度变迁中既有约束作用又有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既得利益阶层为了维护自身利益, 会对制度变迁持反对态度。计划经济阶段, 农民阶层没有得到社会保障制度庇护被认为理所当然, 这种观念意识成为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障碍。为推广新型的养老保险制度, 莱芜市里制定了宣传方案, 并通过新闻媒体进行了大张旗鼓的宣传。人寿保险公司组成专门的宣传队伍, 制作《宣传课件》, 印发宣传资料, 派出专人到各乡镇集市、街道深入宣传发动。

(三) 充分发挥政府职责, 坚持政府主导的发展趋势。

由于农村诱致性制度变迁的主体资格缺位, 应发挥政府在制度变迁中的主导作用, 以强制性制度变迁方式为主。所以, 政府首先必须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机制, 把建立和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纳入法制的轨道, 强制农民参加农村养老保险;其次要建立多渠道筹集农村养老保险资金的机制, 来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变革。莱芜市在2007年建立了政府补贴与个人交费相结合的筹资机制, 并在2009年正式执行。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农村养老保险也正在经历由家庭保障向社会保障的制度变迁。国家从2009年开展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 只要政府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试点经验总结, 适时地制定转移的法律和法规, 具备了强制性变迁因素, 就能成功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参考文献

[1]徐瑞仙.制度变迁与我国农村养老保险改革[J].开发研究, 2008.2.

[2]王汝堂.莱芜探索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N].新华网山东频道, 2007.10.9.

[3]诺斯.制度、契约与组织——从新制度经济学角度的透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3.

上一篇:叶面营养液下一篇:压缩剪切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