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通信技术发展应用

2024-08-14

卫星通信技术发展应用(精选十篇)

卫星通信技术发展应用 篇1

关键词:通信技术,卫星通信,VSAT,发展与应用

VSAT卫星通信技术是一种先进的通信技术, 是现代通信技术研究和发展的主流方向。近些年来, 随着VSAT卫星通信技术研究的深入, 该技术已开始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当中, 如:地理信息采集与传输, 远端通信、导航定位等。并且VSAT卫星通信技术具有较强导航、定位、测量功能, 在导航领域中的应用能实现精准定位, 实时导航, 更有效消除了传统通信模式下, 对基站信号的依赖性, 具有非常强的应用优势, 非常值得推广和应用。研究VSAT卫星通信技术, 对于促进通信技术改革, 提高我国通信技术水平有重要意义。

1 VSAT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

VSAT卫星通信技术的核心技术是:通信技术、CGNSS技术、卫星技术、定位技术、微波技术, 属于微波通信的一种形式, 是新时代背景下各类高新技术相互融合的产物, 该技术最早主要应用于军事活动领域, 后随着经济发展与科学技术进步, 该技术得到普及, 开始广泛应用于社会活动领域。VSAT卫星通信技术源自传统卫星通信系统, 是基于卫星通信技术, 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美国率先研发一种新型卫星通信技术。VSAT卫星通信系统不仅设备小, 天线小, 结构紧凑, 安装方便, 且对使用环境没有特殊要求, 价格便宜, 具体智能化特点, 组网灵活性强, 不易受地面网络干扰和限制。VSAT卫星通信系统, 能提供:数据传输业务、语言传输业务、传真传输业务、图像传输业务、信号传输业务, 通信效率高, 通信信号稳定性好。系统具体包括:系统部分与终端部分两大组成部分。系统部分由:射频设备、天线设备、放大器、变频设备、编译码器、基带设备等相关设备组成, 具体应用中也会因通信业务类型的不同, 应用到其他类型设备。具体根据通信业务性质的不同, 可分为:电视通信、数据通信、语言通信三大类, 通常使用的是静止轨道通信卫星, 具体应用:KA、Ku、C等频段。以语音业务为主的VSAT卫星通信系统, 能为专用语音网信号与公用网信号交换与传输提供服务, 且支持少量数据传输业务。而以数据业务为主的VSAT卫星通信系统, 除能进行数据通信外, 还能提供少量语言业务。综合类业务为主的VSAT卫星通信系统, 既能提供图像业务, 还能提供语言业务, 应用范围最广泛。

2 VSAT卫星通信技术的应用

通过前文对VSAT卫星通信技术的分析可以知道, 该技术与传统通信技术相比, 具有很大优势, 能有效提高通信水平, 不仅继承了卫星通信优点, 更有效弥补了传统通信缺点, 且应用成本低, 具有较强实用性和经济性。实践证明, 一个VSAT卫星通信系统, 可允许一千个小站和终端的接入, 能进行双向通信。具体应用中, 组网方式灵活, 可分为:网状型、星型、混合型等三大类。可用于:气象、民航、地理、军事、石油、导航、工业等领域, 以及边远地区通信。例如, VSAT卫星通信技术在导航领域中的应用, 能实现GPS全球定位, 且通信延迟低, 能对物体进行精准定位。并且由于VSAT卫星通信系统天线小, 对使用环境没有特殊要求, 所以不会因卫星天线偏离, 造成通信与定位的终止, 很好的解决了天线稳定性与不可移动问题, 而且VSAT卫星通信系统智能化程度高, 能自动对准卫星, 获得信号极大值, 所以定位信息更准确, 速度更快。如此强大的定位与导航功能, 则可用于交通管理, 铁路运营调度等各个方面。另一方面, 近些年来VSAT卫星通信技术应用到宽带领域也成为重要研究方向, VSAT卫星通信技术下, 能实现文件软件的传输、下载、互联、接收等等, 通信速率能从几kbps到几百kbps, 甚至是达到Mbps, 且仍然在不断提高, 这为宽带技术改革创新提供了条件。但具体应用中, 必须要考虑到VSAT卫星通信技术条件下的网络通信协议和网络监管协议, 所以实际应用中, 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此外, VSAT卫星通信技术还能应用到广播信号传输中, 能实现多频传输, 能有效提高广播信号覆盖面, 解决传统广播信号传播中存在的覆盖面不足的问题, 并且相关技术已十分成熟。此外, 除了进行广播信号传播外, 还能用于电视信号传播。我国电视受众群体庞大, 电视机拥有量非常大, 市场规模潜力非常大, 但传统电视信号覆盖范围有效, 且信号质量差, 不能满足受众需求。而利用VSAT卫星通信技术进行电视信号传播, 则能大大提高电视信号传播质量, 扩大信号覆盖范围, 解决偏远地区的看电视问题。很多学者认为, 我国应积极发展自己的卫星电视直播技术, 显然VSAT卫星通信技术融入电视传播领域将成为必然。此外, VSAT卫星通信技术还可在海洋通信中应用, 海洋通信涉及语音业务、信号业务、数据业务, 传统通信方式效率低, 效果差, 不能满足通信需求。而基于VSAT卫星通信技术的海洋通信系统, 不仅能提供传统的语音、数据业务外, 还能提供GPS和GSM业务, 且能够进入网络, 实现一种高性能的无缝通信, 能实时接收到气象数据与应急告警, 有效提高了海运安全性, 解决了海洋通信问题, 不久的将来VSAT卫星通信技术将成为主流通信技术。

3 结束语

通过对VSAT卫星通信技术的分析, 不难看出, 该技术具有非常强大的应用优势, 可应用于各个领域, 并且该技术已逐渐成熟起来, 非常值得推广和应用。VSAT卫星通信技术在导航定位, 数据通信, 语音通信领域都能发挥巨大的优势, 弥补传统通信技术缺陷。

参考文献

[1]焦贵峰.VSAT卫星通信技术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东北电力技术, 2013, 02:44-47.

[2]林端元, 林红, 俞国伟.VSAT卫星数据通信技术在西藏尼洋河防汛预警报系统中应用[J].水利科技, 2013, 02:4-6.

美军典型卫星通信应用装备发展分析 篇2

美军典型卫星通信应用装备发展分析

邓连印 邓忠辰 钱学森空间技术实验室 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

一、引言

卫星通信是美军执行远程作战任务时最为依赖的战略和战术通信手段,为了改进美军卫星通信系统,提升卫星通信能力,美军进入21世纪后积极开展军用卫星系统的升级换代,整合原有的宽带和有保护卫星通信系统,从系统体系的角度规划和构建军事卫星通信体系,重点发展窄带、有保护卫星通信和宽带等几类通信卫星,努力提高美军卫星通信的装备能力,满足美军作战部队对于卫星通信带宽越来越高的需求。

二、关注战术级卫星通信应用装备研发,提高部队战术通信能力

卫星通信支援战术级作战是美军一直追寻的目标。要实现战术级无缝通信,从卫星通信应用装备这个角度来说,终端必须具备以下特点:体积相对较小,重量轻,展开、撤收灵活,使用方便,抗振能力强等。2012年,旨在提高部队战术通信能力的“分布式战术通信系统(”DTCS)、“战术级作战人员信息网(”WIN-T)项目阶段性产品都通过了测试,性能达到甚至超过预期,另外,还启动了一个重点研发战术级卫星通信应用装备的项目。1.基于铱星的分布式战术通信系统(DTCS)

DTCS 也被称为“网络铱星”,是围绕铱星星座66颗低轨交叉链路卫星和商业现有的按键即通手持式卫星收发机设计的,能够全天候在恶劣作战环境下工作,包括在极具挑战的、多山的阿富汗地区。DTCS 中的“网络化”是“铱”卫星系统支持作战应用的一个重要突破,DTCS 能够通过“铱”星系统提供一个高效的、多广播通信架构,这种架构既能很好地支持战术通信,同时还能显著节约网络资源。通过DTCS,士兵能够进行通话或发送窄带数据文件,例如小的文本文件,甚至还能够在一个专用的、定制的、受到管理和控制的用户网中通过一个通用通道与许多人交谈。

DTCS 的开发、测试和部署是由美国海军水面作战中心与“铱星通信联合公司”以及商业伙伴——波音公司和ITT公司,项目遵循螺旋式开发模式,分成三个阶段。2012 年2月,DTCS 第二阶段的产品由美国海军陆战队在“大胆美洲鳄”演习中首次进行实际应用测试。海军陆战队指挥人员通过卫星向岸上队员发送文字、数据、视频和语音信息,在开阔水域的传输距离可达402km(第一阶段产品通信距离160km)。2012 年11 月,在阿拉斯加州的北极区域,美国海军工程人员利用第三阶段手持式DTCS 产品(如图1所示)成功与美国本土的同事进行了通信,这是DTCS 在极端恶劣天气条件下首次成功完成如此远距离的通信。测试过程中,工程人员在阿拉斯加的3 处测试地点(巴罗、扣赞伯和安克雷奇)和美国本土的2 处测试地点(美国北方司令部总部和海军水面作战中心达尔格伦分部)之间进行长时间持续通信,通信内容包括语音通信、网络聊天以及在各站点之间互传位置信息等。

图1 重约1磅的手持收发机

2.战术级单兵信息网(WIN-T)WIN-T的概念20世纪90年代后期提出的,可提供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情报、监视以及侦察(C4ISR)功能,具有移动性、安全性、无缝性、生存能力强以及能支持多媒体战术信息系统等特点;无论是在指挥所内还是在指挥所外,安全手持无线语音终端都将能够支持移动指挥控制(C2OTM)功能;机动性更强、通信容量更大以及能够为战术前沿部队提供通信能力;预计未来十年,美国陆军能够在战场上任意位置实现机动通信能力及组网能力。

2004年9月,为进一步加速系统开发,美国陆军整合了“通用动力政府系统”公司和洛马公司的力量,共同开发系统。WIN-T采用按通信能力递增的“增量”研发模式,在“增量1”阶段,实现了“快速停止”(at-the-quick-halt)通信能力。2012 年“增量2”设备通过两项评估,标志着该项目已实现战术移动通信能力。“增量3”将使WIN-T的组成部分达到最大的网络容量、安全性和移动能力,同时提升实用性能,预计2016年下半年或2017年初装备首批军方用户;“增量4”使WIN-T利用转型通信卫星(TAST)系统提高通信能力,提供更大的信息吞吐量。

2012年5月在墨西哥白沙导弹试验场,得克萨斯州布里斯堡第1装甲师第1旅、肯塔基州坎贝尔堡101空降师总部和堪萨斯州赖利堡第1步兵师保障旅进行了“增量1b”与“增量2”系统之间的互通性测试。测试表明,“增量2”设备能够与“增量1”设备很好地兼容和互通,使用、维护简单方便,并在极具挑战的环境下(-37℃),各项性能都达到预期目标。WIN-T 的几种配置见图2。

图2 WIN-T 的几种配置

三、重视保密卫星通信应用装备研发,确保关键信息传输可靠

美军卫星通信系统主要有窄带卫星通信系统、宽带卫星通信系统、保密(protected)卫星通信系统、中继卫星通信系统。保密卫星通信系统工作于EHF 频段,通常具有抗阻塞、抗核辐射能力,能够保证所传输信息的安全性。美军此类卫星主要是“军事星”(Milstar)及“先进极高频”卫星(AEHF)。1.美国海军多频段终端(NMT)

美国海军的多频段终端计划由美国“航天与海战系统司令部”领导,2001年1月,与哈里斯(Harris)和雷声(Raytheon)公司签署关于发展海军先进极高频卫星通信终端系统的合同,旨在研发一种多频段、多模式的卫星通信终端。NMT一般采用EHF、Ka和X频段通信,支持LDR、MDR、XDR数据速率,满足美国国防部SCA标准,比现有终端更可靠,可以提供更大的带宽。NMT可以与多种卫星系统通信,这其中包括军事星(Milstar)、“先进极高频”(AEHF)系统、“特高频后续星”(UFO)、“极轨(Polar)卫星”、“先进极轨卫星”(APS)、“宽带全球卫星”(WGS)、“国防卫星通信系统”(DSGS)、“全球广播系统”(GBS)、“转型通信卫星系统”(TAST)[4-7]。

NMT将满足美海军三种需求:带宽有效性的扩展、缩减“最大财政开支”、依靠“武力网”(FORCE net)支持网络中心作战。美海军和Marine公司计划将“武力网”(FORCEnet)设计为能够将传感器、武器、作战人员、指挥控制系统各平台和指挥员集成为一个一体化作战网络的体系结构。NMT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舰载间的传输信号强度小,留下的“踪迹”不易被探测。

NMT 是雷声(Raytheon)公司研制的3 种AEHF 终端中的一种,目前已经在生产并成功与AEHF 卫星实现交互,系统使用扩展数据速率(XDR)波形,可为用户提供更大的带宽和更高的传输速率。2012 年6 月,雷声公司从美国海军获得两份合同,一份价值7900 万美元,为其提供数十部NMT 终端;另一份价值1900 万美元,将把NMT 与空军增强型极轨卫星(EPS)链接,这种链接将使得美国海军和空军作战人员在遥远的极地地区的通信缝隙得到填补。依据合同,雷声公司已经开始对安装配备在舰船、潜艇上以及岸上的NMT 终端进行软件和工程修正工作,以使其与EPS 系统实现通信链接。2.先进超视距终端系列(FAB-T)

美国“先进超视距终端系列(FAB-T)”计划,旨在研制一系列适用于各种平台的宽带保密卫星通信终端,2002年9月,美空军授予波音公司领导的承包小组一项价值2.732亿美元的合同。FAB-T是一个以网络为中心的终端系列,打破了美国空军以前“烟囱”式的能力,将为联合部队提供可编程的、支持多任务的系列卫星通信终端,在设计时使其通用部分实现最大化,使其实现与不同的卫星接口,实现与地面、空中和空间平台的信息交换。AEHF是FAB-T能力的核心,可为核心任务提供有保障的通信。为了确保体系结构在其服役期内始终保持相关,FAB-T能够兼容未来波形,软件和硬件也都采用了通用性标准。对软件而言,FAB-T是软件定义的,采用联合战术无线电系统的软件通信体系结构。FAB-T设计的核心是两个“调制解调器处理器组盒”,它们被做成四方的X型以满足B-2的尺寸要求。同时,操作界面组件(OIG)采用了通用原则,使用一致的操作员面板和数据集管理设备。

FAB-T是空军一项渐进螺旋式的采购计划,分成4个阶段。阶段1将向B-

2、B-

52、RC-135、E-6B和E-4B飞机提供受安全的、抗毁性强的EHF通信;阶段2将在此基础上进行扩展,在终端上增加一些附加能力,如双向Ku/Ka频段卫星通信能力、274MbpsKa频段通信转发能力和安装在高空续航平台的“全球鹰”无人机上。阶段3将与陆军、海军共同开发“可编程目标加密技术”计划,提供吉比特加密;阶段4初步规划为提升可拓展能力。

FAB-T 也是AEHF 终端,由波音公司研发,如图3所示。2012 年4 月,波音公司与美国空军共同完成了FAB-T项目初步设计评审和关键设计评审,标志着FAB-T项目取得重大进展。这两项设计评审主要验证了为美国总统与国家、军队高层领导之间安全通信而设计的“总统级和国家级语音会议”(PNVC)方案的可行性。2012 年6月,FAB-T 首次完成了与在轨AEHF 卫星的XDR、低数据率(LDR)通信试验。其后还将开发抗核加固能力,并完善功能,使其能够使用多种波形与AEHF、Milstar 星座通信。按照计划,FAB-T 未来将安装在固定或陆基(空基)移动平台上。

图3 波音公司研制的FAB-T 终端

四、及时将成熟卫星应用装备部署部队,以求快速生成作战能力

为了达到全球部署联合任务部队的需求,美军需要不断提高其应急作战的能力,这就要求作战人员能够基于高效的通信能力在战场上快速、灵活地机动,具备移动中通信的能力,美国陆军、空军、海军以及驻海外部队的卫星应用设备都得到了重新配备或改进。

1.空军B-2 轰炸机配备卫星通信终端高速处理子系统

2012 年9 月,美国空军授予诺格公司一份总金额达1.08 亿美元的EHF 卫星通信终端高速处理子系统初始小批量生产合同。2012 年7 月底,高速处理子系统涉及的硬件和软件已由美国空军成功完成了一系列作战试验。

合同签订后,诺格公司开始为美国空军B-2装配高速处理子系统,以升级机载UHF 卫星通信终端。该高速处理子系统包括新的硬件和软件,硬件部分由1 台综合处理单元、1 个高容量磁盘驱动器和1 套光纤网络组成。综合处理单元将取代目前B-2上12 台独立的航电计算机;磁盘驱动器能支持B-2向外部传送和接收EHF 数据;光纤网络将支持B-2 之间和内部设备之间的高速数据传输。该高速处理子系统能够使B-2 的计算处理能力和数据处理容量得到极大增长,使其能够以目前所配终端传输速度的100 倍发送和接收战场信息,从而具备了更强的通信能力和执行武器投放任务的能力。

2.空军C-130J 运输机配备新型Block8.1卫星通信组件

洛·马公司近期授权丹麦Thrane 公司为美国空军的C-130J 超级大力神运输机配备新型Block 8.1卫星通信组件。需要更新的飞机有200 多架,合同截止期限为2018 年,预计费用将超过2477 万美元(1.5亿丹麦克朗)。Thrane 公司将采用经DO178B 认证的、符合目前国际移动卫星公司关于安全驾驶标准规定的航空700D(AVIATOR 700D)产品进行改装,产品支持SwiftBroadbandIP 数据和语音功能,如图4所示。

图4 AVIATOR 700D 海事卫星航空通信终端

3.特种作战部队配备VSAT卫星通信移动终端 2012年7月,美国特种作战部队与美国L-3 通信公司签署了价值高达5 亿美元、为期5 年的合同,通过名为“特种部作战队可部署节点系列终端”(Special Operations Forces DeployableNode-Family of Terminals,SDN-Lite FOT)的项目采购公司的VSAT 卫星终端。

在SDN-LiteFOT 项目中,美国特种作战司令部计划采购L-3 公司的直径为1.2m 的三频段“鹰眼(”Hawkeye ™)III Lite 终端(如图5所示)和直径为2.0m 的四频段“鹰眼”III VSAT 终端。“鹰眼”III Lite 1.2m 终端具有轻质、模块化设计等特点,装备有iConnexe800调制解调器,能够自动获取Ku、X 和Ka 频段的信号,其通用交互式的设计可以使其在三个频段间任意切换。同时它拥有4 个LAN 接口,并兼容DVB-S2/ACM 设备。与“鹰眼”III 1.2M 终端相比,“鹰眼”III 2.0M 终端不仅能够自动获取Ku、X 和Ka 频段信号,还能够在C 频段进行信号的自动获取。首批“鹰眼”III Lite 1.2m和“鹰眼”III2.0m VSAT 终端已于2012年底交付给美国特种作战部队。

图5 鹰眼-III 终端

4.美驻韩部队配备“移动全球主动分发网络”系统

近日,ITTExelis 公司与美国陆军签订了一项装备快速配备(Rapid EquippingForce)合同,向驻韩第二步兵师配备用于“移动任务指挥”(MCOTM)的通信系统。此次配发的是改进型“移动全球主动分发网络”(GNOMAD)系统,如图6所示。

图6 装甲指挥车上的“移动全球主动分发网络”终端

GNOMAD 可提供移动宽带卫星连接服务,采用商用现货产品研发,是一种经过实战考验的模块化通信系统,其网络可以连接到战场上最基层的作战单位。GNOMAD可帮助第二步兵师在移动中保持态势感知并执行命令。改进型GNOMAD 设备减小了尺寸、重量,可配备在多种美国陆军地面作战平台上,如“防地雷反伏击车”等。老型号的GNOMAD 还曾配备给2011年被派往伊拉克的第四步兵师使用。

五、结束语

卫星通信技术发展概述 篇3

关键词:卫星通信;发展现状;概述

中图分类号:TN92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0-0251-01

一、卫星通信概述

卫星通信是一种微波中继通信,作为中继站,与发、收信地球站共同组成卫星通信链路。

目前的卫星通信系统,主要有固定业务的卫星系统(FSS),移动业务的卫星系统(MSS),和广播业务的卫星系统(BSS),它们的组成部分不全都是相同的。一般的卫星通信系统是由空间阶段和地面阶段两个范围组成的,其中控制和管理卫星的检测站包含在空间段部分内。

卫星通信是指航天器与地球站之间或者地球站相互之间借助通信卫星转发器而进行传输的无线电通信,它主要涵盖卫星移动通信、卫星固定通信、卫星中继通信和卫星直接广播等四大领域。卫星通信技术是现代通信技术不断发展的重要成就,也是航空航天技术运用到实践中的重要方面。它具有容量大、覆盖面广、频带宽、稳定性灵活性强等优点。四十多年以来,它在国际国内通信、军事民用通信等领域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

卫星通信网络是指通过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传播无线电波的中继站,从而达到两个及其以上的地面站之间进行相互通信的网络。其中,地面站也称为地球站,是指设置在在地球表面上的通信站点。通信卫星起到了一个传输无线电波的作用。卫星通信网络按照转发时间的长短,可分为立即转发式通信网络和延迟转发式通信网络。当卫星的运行轨道处在低轨道运行时,相对地面站来说,需要进行远距离的实时的通信,这时除了采用延迟转发方式之外,同时也可以利用多颗低轨道运行的卫星进行转发,这种网络就是一般所指的低轨道移动卫星通信网络。

二、国外卫星通讯技术发展概述

近年来,国外的卫星通信技术无论是在军事还是商业领域都有了长足的发展,有新型质量高、功率大、寿命长的卫星不断发射升空。目前世界最先进的卫星通信技术仍然被包括波音、劳拉、洛马、阿尔卡特以及休斯等美国和欧洲的几大实力雄厚的卫星制造商所掌握。欧洲为了缩短与美国的差距,正在努力研制新一代的大型通信卫星平台阿尔法舱。俄罗斯则是通过与欧洲和日本的国际合作的方式来大力推进本国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

毋庸置疑,美国是目前世界上通信卫星技术水平最发达的国家,其通信卫星技术发展计划已经进行了很长时间,并且在军事、商业等领域都已经形成了系列化的技术先进的卫星产品。目前其通信卫星计划主要包括美国国防部的转型卫星通信系统(TSAT)计划、空军宽带填隙卫星(WGS)计划和先进极高频(AEHF)卫星计划以及海军移动用户目标系统(MUOS)计划等。

在欧空局公布的未来通信卫星发展计划中,计划在2001-2010年间将逐步提高16-30kw的卫星比例,计划达到30%,而8-16kw的卫星比重达到40%,这些成果目前已经基本完成,这标志着欧洲通信卫星向着超大功率的方向不断发展。

俄罗斯于2006年公布了《俄联邦2006-2015年航天规划》,计划在这10年中,俄罗斯计划将与欧洲和日本联合建设并发射13颗通信卫星,其中的8颗则是属于快讯系列卫星。

在俄罗斯公布的一份关于俄罗斯通信业发展的报告中,俄罗斯的航天局对其未来10年(2010-2020年)通信卫星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其内容大致包括以下:要掌握微波波段和光学波段技术进行相关项目;构建小型和中型卫星的低速率网络;宽带卫星通信利用大型卫星;在通信卫星上进行全部的信号处理;大力提高太阳电池的转化率。

三、国内卫星通讯技术发展概述

近些年来随着科技技术的发展,现代小卫星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这对我国航天技术发展和卫星技术的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内的一些科技公司如中科院下属的所和厂、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以及国内的许多大专院校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等研究人员都对航天编队飞行星座系统的项目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中有的对航天编队飞行星座系统提出了初步设想,并进入了专题项目的研究阶段,有的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果,如编队卫星的跟踪切换技术,激光终端机、单片微波集成接收机等问题已在实验室中得到很好的解决了,但这些与国外发达国家如美国、俄罗斯的星间通信技术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

目前国内在这方面取得的比较明显的成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2004年4月19日,由哈工大牵头研制的“试验卫星一号”成功发射,并搭载了一颗科学实验小卫星“纳星一号”。“试验卫星一号”主要用于资源测量和环境监控,它是我国成果研制的第一颗传输性立体的测绘小卫星。而“纳星一号”是我国研制的首颗纳型卫星主要用于研究开发纳型平台测试和进行航空航天的高技术演示。

由中科院上海小卫星工程部进行的“创新一号”卫星研究项目中,以星上计算机一体化设计、低轨小卫星扩频通信等关键问题的解决为重点,并进行低轨道小卫星之间数据通讯的关实验,以解决存储转发通信的问题。

哈尔滨工业大学以解决星间激光通信和卫星编队飞行而进行的双星编队飞行项目也取得了很大进展。

参考文献:

[1]熊群力,姜康林.航天编队飞行星座的星间通信[J].无线电通信技术,2004,30(1):1-8

[2]林来兴.发展我国小卫星星座和测控技术.飞行器测控学报[J].2000,19(3):17-22

卫星通信技术发展应用 篇4

1.1 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

随着卫星用户终端的日益小型化, 卫星固定通信、卫星直播、卫星移动通信三者的差别正逐步消失;通信卫星直播节目的实现, 通信卫星与直播卫星的功能也逐步趋向统一;卫星广播电视逐渐实现交互式发展;地面卫星网络、计算机网络、有线电视网络逐步实现三网合一, 在这种状况下, 由地下光缆技术、地面微波与蜂窝技术及轨道卫星通讯技术等构成的通信网, 既可以自成系统, 也可以形成不同系统间的无缝连接, 使所有人, 不论何时、何地都能够自由同其他人或机构进行通信。

1.2 应急通信技术

应急通信技术即在应急工作中, 有效整合通信技术与网络技术, 保障应急通信的畅通, 使工作人员可以随时随地应用有限的通信资源建立通话联系。

由于应急事件发生的时间与地点难以预料, 或者应急事件突发无法提前准备, 应急通讯网络必须覆盖范围较广, 还要有可以支持应急通信的技术;应急事件可能会破坏整个通信网络, 但是应急通信必须得到保障;应急事件可能导致瞬时通信容量达到最大, 造成通信堵塞, 必须避免通信堵塞对应急通信的影响;应急事件对通信能力要求是不可知的, 需要尽量增强各种通信功能。因此, 卫星通信技术由于可以实现高覆盖率、大容量、高速传输、稳定性好、组网灵活便捷等优势, 成为应急事件在选择通信技术时的首选。

2 应急通信技术在防汛中的应用

2.1 应急通信技术在防汛中的应用

应急事件属于突发事件, 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居多, 需要整合卫星通信技术、无线网络与接入技术、数字集群技术等, 以便保障应急事件现场指挥的通信正常, 增强决策的准确性, 减少应急事件造成的损失。

卫星通信技术即利用卫星转发地面上的无线通信站点的信号, 能够实现高清晰、高覆盖率、大容量通信的一种技术。它较少受地面灾害的干扰, 组网灵活方便, 在防汛方面应用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

数字集群技术则由于在通信中运用数字信号与编码技术, 具有灵敏度高、传输便捷、保密性好、智能化、高频谱利用率、资源共享等优势, 能够利用该技术实现防汛的移动指挥调度。

无线网络技术具有便携、易于安装等特点, 可以应用于防汛现场有线网络尚未或不易接通的地方。宽带无线接入技术是采用无线通信技术, 实现从交换节点到用户终端的连接, 它能够满足防汛应急现场较多的信息传输, 诸如汛情检测、汛情图像等。

防汛通信车是采用卫星通信技术、无线网络技术等, 对车辆进行改装, 使其具备完善的通信功能, 从而构成一个移动防汛通信系统。

2.2 应急通信在防汛中的应用现状

目前, 我国水利部建有自己的卫星地面站, 利用亚洲卫星二号的1/2波段, 实现部属机关与流域管理机构之间的数据、图像传输与语音通话, 使部属机关与相关省市的防汛信息传输实现快速、高效、及时。从目前来看, 有一部分重点防汛省份已经建立了防汛通信网络, 取得的效果非常明显, 应在全国进行推广, 以便利用便捷的指挥, 及时控制汛情, 使灾害的损失降到最小限度。

一般的防汛通信功能主要为防汛数据传输、防汛图像传输、防汛专用语音通话等。防汛数据传输主要是省市防汛信息向水利部部属机关传输, 部属机关向有关省市传输可以共享的数据资料、可以作为防汛参考的数据资料等;省市与下属各重点防汛单位、相关流域水情中心、水文站之间的数据信息传输等。

防汛图像传输涵盖异地防汛视频会议与防汛现场的视频监控、汛情图像信息等, 通过对防汛现场的视频监控, 可以使上层机关了解下级部门的防汛实情, 并根据情况进行适时调整。

采用防汛专用语音通话, 将防汛的各级机构用语音业务达成有机联系, 使防汛、水资源的调度与利用更为有序, 也保障了边远山区的基本通信。

目前, 我国大部分省市直属的水利部门都已经建立起防汛综合通信系统, 可以实现数字数据传输、图像资料传输与语音对话, 基本能够保障基本防汛应急与日常防汛管理的需求。

3 卫星防汛通信网络的构建

3.1 卫星防汛通信网络的系统架构

卫星防汛通信网络系统要具有的性能:快速、高效、灵敏等, 通过通信卫星将车载站、卫星电话、便携站、固定站进行系统架构。

3.2 系统功能

利用固定站、车载站的数据集成技术, 可以实现整个系统的数据传输、图像视频、语音通话功能。车载站与便携站负责收集数据、图像、声音等防汛信息, 将信息传输给指挥中心。固定站作为防汛指挥中心, 利用车载移动站、便携站与卫星电话等系统的功能, 实现对整个防汛工作的指挥与调度。

3.3 卫星防汛通信网络的工作方式

在洪涝灾害严重的情况下, 卫星防汛车载移动系统进入防汛现场, 车载卫星天线迅速捕捉卫星信号, 锁定卫星, 利用数字微波技术将现场的信息传输到车载站与便携站, 再由承载站将现场信息传输给固定站指挥中心, 指挥中心通过视频会议进行决策, 将决策结果传达给现场, 使现场人员依据指使进行抗洪抢险工作。

总之, 在开展防汛工作时, 洪水可能会对通信设施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 甚至导致地面通信系统中断或瘫痪, 使防汛指挥中心难以及时掌控防汛现场的状况, 导致洪水泛滥, 造成更大的损失。随着我国近年应急事件频发性较高, 要求应急通信必须具有充分利用卫星通信技术, 保障应急事件的通信不致中断。通过在防汛现场建立卫星通信网络, 将现场的各种信息传输到防汛指挥中心, 将指挥中心的决策传达到现场, 从而增强防灾的综合能力, 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

参考文献

[1]刘念龙.防汛应急通信体系建设[J].河南科技, 2008 (17) .

[2]王海玉.卫星通信技术在防汛中的应用探讨[J].江淮水利科技, 2009 (4) .

[3]王晓航, 张士辰, 徐华.溃坝应急措施和保障体系研究[J].水利水电技术, 2010 (2) .

[4]闵士权.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J].卫星与网络, 2010 (1) .

商用卫星通信发展综述 篇5

商用卫星通信发展综述

1 引言 卫星通信是一种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继站来转发无线电波而进行的两个或多个地球站之间的.通信方式,具有覆盖范围广(单颗对地静止卫星可覆盖地球表面的1/3)、建站成本和通信成本与距离无关、站点开通时间短并不受地理条件的限制等优点,特别适合广播通信业务以及难以敷设有线通信设施地区的通信需求.

作 者:宋立军 杨锐 唐伟文 作者单位:四川通信科研规划设计有限责任公司,成都,610041刊 名:电信技术英文刊名: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年,卷(期):“”(4)分类号:关键词:

卫星应用——推动全球航天产业发展 篇6

过去50年,全球航天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形成年销售收入达1500亿美元的国际性产业,2006年卫星通信产业的规模已突破1000亿美元。卫星通信链路已成为全球信息高速公路(即互联网)的节点。正是由于有了卫星通信网,全世界连结银行、股市、保险公司的金融网和其他需要保持24小时不间断运行的业务才能得到快速发展;在印度和中国的软件开发公司才能将其业务向全球扩展,形成了数百亿美元的IT外包产业;通信卫星大大缩小了全球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与边远农村之间的数字鸿沟,将丰富多彩的卫星电视、电影、新闻、互联网信息,以及移动电话业务、远程医疗、远程教育服务传送到全球的每一个角落。

50年来,世界军用、商用和民用卫星技术发展均取得巨大进展。以商用通信卫星为例,过去13年随着卫星技术的进步,按每兆赫带宽为单位的转发器租赁费实际下降了80%;每颗卫星安装转发器的数量从20台增加到60 ~100台;1964年东京奥运会首次利用国际通信卫星向北美和西欧传送比赛实况,当时只有几亿人受益,1988年汉城(首尔)奥运会采用9颗卫星向全世界每天分发比赛实况,使全球30多亿观众同时享受奥运会精彩比赛,预计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会采用更多高清或标清卫视频道,更多音频、视频和多媒体卫星广播手段直播比赛实况,使全球60亿观众与北京观众同时看到各自喜爱的比赛实况。所有这一切都应归功于卫星通信技术的进步。没有通信卫星,奥运会根本不可能如此轰动全球。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发展也正在全球形成了数百亿美元的产业。它已不仅仅是海上航行者和陆上探险家的指路明灯,而且还是汽车、飞机、火车、舰船等各种海陆空交通工具及其驾驶员不可或缺的领航员,以及金融网、通信网和电力网进行时间同步的精确授时源。

(一)发展现状

1.全球卫星产业销售收入突破1000亿美元,增长幅度创10年来最高纪录

据美国卫星产业协会委托Futron咨询公司于2007年6月发布的《2006年全球卫星产业状况》调查报告显示,截止到2006年12月31日的统计分析,2006年全球卫星产业销售收入达到1061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19.5%,而2005年比2004年仅增长7.4%,2001~2006年期间全球卫星产业收入的平均增长幅度为10.5%。这表明2006年增长幅度创下了近10年来的最高纪录。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上述统计数据主要采集美、欧、日等发达国家的商业公司,不包含中国、印度和俄罗斯等国的航天企业的销售收入,也没有包含全球卫星导航产品和服务的收入。卫星制造业的销售收入既包括商用卫星,也包括政府用户采购的军用或民用卫星的制造活动,发射业务的调查数据仅包含商业或政府所拥有卫星的发射业务,但不包括航天飞机发射和与国际空间站有关业务的收入。因此,如果把上述未被统计的各种收入也计算在内的话,那么2006年全球航天产业的总收入也许会达到1500亿美元或更多。

2.卫星服务业继续强劲增长,全球卫视直播和卫星无线电广播用户突破1亿户

卫星服务业包括卫星固定通信业、卫星电视直播及卫星无线电广播业和卫星移动通信业三大领域。2006年全球卫星服务业收入创历史新高,达626亿美元,同比增长19%,而2005年的增幅为13%,表明这一年卫星服务业连续保持强劲增长的势头。

(1)卫星电视直播与卫星无线电广播

贡献最大的仍然是面向大众用户的卫星电视直播与无线电广播业,它在2006年的销售收入为485亿美元,占卫星服务业的77.60%。其中全球卫星电视直播的年收入为469亿美元,增长17%,卫视直播用户数量比2005年增长10%,达到8900万户;全球卫星无线电广播收入达到15.8亿美元,增长幅度比2005年的8亿美元几乎翻了一番,其用户数量已从2005年的940万户增长到2006年的1420万户,增长幅度为50%。由此可见,全球卫星直播与卫星无线电广播用户在2006年已达到1.032亿户,首次突破1亿户大关。

(2)卫星固定通信

卫星固定通信服务业在2006年的销售收入也有不俗的表现,全年出租转发器的总收入达到80多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20%,其中名列前3位的国际通信卫星公司、SES全球公司和欧洲通信卫星公司(分别为21亿美元、19亿美元和10.5亿美元)的总收入达到50.5亿美元;转发器出租率显著提高,从2004年的58%增长到2007年的70%。

美国卫星产业协会/Futron公司历来将全球商业遥感卫星业务的销售收入归类到卫星服务业的卫星固定通信项目中。2006年这类商业遥感卫星业务收入未见单列,估计约占30亿美元,主要包括全球军用、民用和商业用户采购卫星图像和谷歌(Google)地球在线等业务的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6%。

此外,2006年全球卫星宽带终端用户已达到5653户,但这项业务的收入仅为3亿美元,仅占当年卫星服务业总收入的0.5%。

(3)卫星移动通信业务

2006年全球卫星移动通信业务收入为20亿美元,同比增长18%。它主要包括国际移動卫星公司、铱星公司、全球星公司和其他几家静止轨道移动通信卫星公司的业务收入,但不包括卫星无线电广播业务和日本及韩国面向手机用户的多媒体广播的收入。

近年来,卫星移动通信业务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国际移动卫星公司推出的全球宽带区域网(BGAN)业务成为该公司继陆、海、空和租赁四大领域业务收入之后的另一个增长点。截止2007年6月30日,国际移动卫星公司的收入达2.95亿美元,同比增长14%,其中BGAN业务的收入为3700万美元,终端用户达3683个。

铱卫星公司也在用户数量和业务收入两方面双获丰收。截止2007年6月30日的中期报告显示,该公司用户达20.3万户,同比增长27.7%,二季度业务收入为667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6.5%。

3.卫星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4%,政府用户与商业用户的比例为3:1

2006年全球卫星制造业收入达120亿美元,同比增长54%,成为增幅最快的领域。这主要归因于这一年交付发射的卫星数量大增,因而按卫星制造合同价值统计到2006年的销售收入必然突增,但也反映出整个卫星产业开始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

航天产业依然是高风险、高投入、回报周期长的战略性高技术产业,因此,虽然商业市场是驱动航天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但2006年卫星制造业收入统计数据表明,政府市场仍然是当前航天产业发展的最主要驱动力。

据美国卫星产业协会/Futron公司发布《2006年全球卫星产业现状》的统计分析,2006年世界各国共发射110个航天器,比2005年增长53%;其中政府市场发射的航天器占76%;而在卫星制造业销售收入的120亿美元中,来自政府市场订单的收入为90亿美元,占总收入的75%,其中美国公司的销售收入约占41%。

商业市场用户的收入为30亿美元,占25%。

由此可见,2006年来自政府用户和商业用户的收入比例为3:1。

由于美国政府对航天的投入占世界各国总投入的75%以上,因此美国卫星制造业的收入最多,获益最大。

4.地面设备制造业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卫星终端用户统计数字反映大众消费市场规模在不断扩大

地面设备制造业包括卫星关口站、卫星新闻采集设备、机载天线、VSAT设备、卫视天线、卫星无线电、卫星电话等设备的制造,不含GPS接收设备。

2006年全球卫星地面设备制造业销售收入为288亿美元,同比增长14%。它的收入是卫星产业四大领域中仅次于卫星服务业的第二大户,约占2006年该产业总收入的27%,而且过去5年一直保持稳定增长势头。

分析表明,驱动2006年地面设备制造业销售收入继续快速增长的原因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大众消费市场的规模在扩大;二是卫星无线电、卫视直播和卫星多媒体广播等面向大众消费的终端用户产品不断引入新技术和新功能,导致更新换代的硬件产品价格不断上升。

下表列出了截止2006年12月底,全球卫星宽带、卫星无线电、数字多媒体广播、卫视直播和卫星移动电话等面向大众消费市场的终端用户统计数字。从这一统计数字表明,卫星服务业面向大众消费市场的规模已超过1亿户。尽管它仍然无法与地面终端移动电话和有线电视业务相提并论,但其发展势头强劲,市场潜力巨大。

全球大众消费市场卫星终端用户统计

(截止2006年12月底)

卫星业务终端用户数量/个

卫星宽带565300

卫星无线电广播14152212

卫星数字多媒体广播750000

卫视直播88737915

卫星移动电话1473729

总计105679154

如果将2006年全球卫星导航接收机销售收入和安装在汽车、手机和PDA等个人终端上的GPS用户计算在内,那么全球地面设备制造业的收入将会增加1倍,终端用户数可能会突破2亿。

(二)发展趋势

1.今后若干年全球卫星产业将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

过去几年,全球卫星产业已从“恢复和反弹”期步入快速发展轨道。不仅年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2001~2006年期间年平均增长率为10.5%,而且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在美欧等发达国家,各种融合应用的市场需求在稳定增长,新产品新业务不断涌现;在印度和中国等发展中国家,随着卫视直播相关政策法规的出台,卫星电视直播和多媒体广播业务将会得到迅速发展,各种卫星服务业还在向全球所有地区的所有市场渗透和扩张。

2.高清电视(HDTV)直播业务将逐步取代现在的标清电视直播业务

近年来,在美欧等发达国家,高清电视(HDTV)卫星直播业务得到了快速发展,HDTV卫视频道已从2005年底的67个迅速攀升到2007年5月的471个,增长幅度为600%。尽管如此,这471个HDTV频道也仅占全球所有卫视频道的20%。预计未来5年全球HDTV卫视频道数量还会出现另一个600%的快速发展,平均年增长率为35%。届时现有的标清卫视直播业务将会逐步被HDTV取代,而卫星地面站从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向新兴发展中国家逐步扩展。

3.卫星制造业的复苏将会带动全行业销售收入“水涨船高”

2006年全球卫星制造业销售收入比上年增长54%,是卫星产业四大行业中增长最多的一个行业。而且截止2006年底,全球七大卫星制造商(其中包括美国4家、欧洲2家和俄罗斯1家)已签约的商用静止轨道通信卫星的订单已经达到创纪录的25颗,全球三大航天发射服务公司拿到的卫星发射订单也已达到19个。这些信息表明,未来几年全球卫星产业将会出现新的增长期。上游卫星制造业和发射服务业得到的商业订单越多,必将带动下游卫星服务业和地面设备制造业销售收入出现“水涨船高”的局面。Teal集团公司预测2006~2015年间全球将制造发射176颗商用静止轨道通信卫星,价值283亿美元;Forecast国际公司预测未来10年将有118颗专用军事卫星发射,总价值达410亿美元。

4.天地融合催生新的业务和新的市场

最近几年,卫星服务业已跨越“自立门户,闭关独闯”的经营理念,逐步走向天地融合,彼此融合,相互取长补短的新天地。卫星通信及导航功能越来越多地与陆基通信和导航服务相互融合,彼此之间的界线越来越模糊。各種新开发的民用、商用和军用用户终端产品借助当前最先进的软硬件技术将天基与陆基的各种通信业务集成并融合在一起,出现了许多新的天地融合服务和新的名词术语,如融合媒体(汇聚卫星与地面通信网络的话音、视频、数据和无线电广播业务)和地理信息学(汇聚遥感图像和导航定位功能)等。

军用方面,美国正在研发海陆空三军通用的、天地融合的联合战术无线电系统(JTRS),这种用于战场通信的终端设备有:掌上型,便携型、车载、机载和舰载型等多种类型,既能与卫星链接,又能与战场上的地面通信网链接,可进行多波段、多模式、基于IP协议的话音、视频和数字信息通信,实现干扰环境下的“动中通”。

预计这种联合战术无线电系统的总采购费为370亿美元。

在民用与商用方面,各种天地融合的多媒体应用和导航通信相互融合的产品与服务也在近几年得到快速发展,并将成为未来几年的发展热点。

◆ 日本和韩国已经利用其数字多媒体广播卫星(MBSAT)开拓面向手机等移动用户的数字多媒体广播业务(MB)。这项业务是通过卫星及其地面部署的大量中继台组成的天地融合广播网,向移动用户传送经数字压缩向音频、视频和数据服务。日本和韩国已有上百万手机用户接收从卫星发送的CD质量音频、MPEG-4视频和数据广播服务。中国和印度也将在不久的将来开展这项业务。

◆ 美国移动卫星风险公司(MSV)将发射两颗大型移动通信卫星,并在地面部署使用L频段的辅助网络系统,组成天地混合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用手机等移动用户提供双向无线电话和宽带业务。MSV公司还打算与美国两大卫视直播公司(Direc TV和EchoStar)结成战略联盟,将这项双向移动电话和高速数据传输服务推向卫星电视直播网用户,从而实现卫星电视网、电话网和宽带网的三网融合。

◆ 卫视网与卫星数字音频广播网的融合。在美国、DirecTV与XM卫星数字音频广播公司已结成战略伙伴关系。DirecTV公司已向其用户免费提供由XM公司供应的至少25个CD质量的卫星数字音频广播频道,开创了卫星电视直播网与卫星无线广播网相结合的先河,这也是捆绑式服务的一种新模式。其各自的竞争对手EchoStar和天狼星(Sirius)公司也已迅速结盟,开展类似的捆绑式服务。

卫星通信技术发展应用 篇7

工信部李湘宁副局长代表信息通信管理局对卫星移动通信应用发展委员会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他说, 卫星移动通信业务具有覆盖范围大、机动性强、可靠性好等鲜明特点, 在防灾减灾、公共安全、应急通信等领域应用广泛。近年来我国卫星事业发展迅猛, 在轨卫星总数全球第二, 自主卫星移动通信系统蓄势待发。但是我国在卫星通信应用领域存在着“天地脱节”等不足, 天地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十分突出。国家“十三五”规划将“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纳入“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 提出加快构建卫星宽带移动通信、多模遥感和北斗导航系统建设, 形成服务于全球通信等领域的系统性技术支撑和产业化应用能力。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融合发展和国家利益向全球的不断拓展, 特别是“一带一路”、“走出去”战略的实施, 各行各业对卫星移动通信及其应用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我国卫星移动通信发展正处于难得的、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李湘宁指出, 中国卫星应用产业协会牢牢把握卫星通信发展机遇, 围绕我国卫星通信的建设、发展与应用, 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充分发挥了桥梁、纽带和国家智库的重要作用。特别是2015年, 协会提出的加快建设我国低轨移动通信系统的建议, 引起了领导的高度重视。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牵头组织相关单位和专家, 对加快我国卫星移动通信发展建设、推进“物联网十天基信息应用”进行了专题研究, 形成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

国防科工局高军处长代表系统一司祝贺卫星移动通信应用发展委员会的成立, 表示全力支持委员会的活动, 希望委员会成为国家移动通信系统发展的智库, 研发、运营和服务的合作平台, 行业应用领域的推动者, 为构建自主可控的卫星应用服务系统作出贡献。

卫星移动通信应用发展委员会目前由60位专家委员组成, 并邀请孙家栋、沈荣骏、尹浩、陆建华等院士为高级顾问。

卫星通信技术发展应用 篇8

目前, 我国宽带卫星通信的应用还基本处于起始阶段, 比较典型的是广电总局于1998年12月启动的卫星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它现在已发送中央电视台8套节目和中央广播电台、国际台8套广播节目, 并在1999年9月份建立起传送44套电视节目和44套广播节目的卫星传送平台。它使用“鑫诺”卫星Ku转发器, 每台转发器带宽54MHz, 1台转发器可传送12套节目。就宽带多媒体通信卫星而言, 典型的应用是中国教育卫星宽带多媒体传输平台是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2000年10月31日实现正式开播, 2000年底完成了与中国教育科研网的高速互联。

新建立的中国教育卫星宽带网络采用基于DVB标准的电视、语音、IP相融合的宽带多媒体技术, 并应用多种回传通道实现卫星因特网接入服务。据预测, 未来的卫星宽带多媒体通信系统将主要采用TCP/IP、DVB_S数字平台和ATM技术。卫星通信系统中采用TCP/IP, 有利于与地面因特网的互联, 但TCP/IP在卫星链路中的性能仍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 特别是保证服务质量和支持实时话音、图像传输方面。DVB_S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已得到广泛而成功的应用。该数字平台适用于广播业务, 但通过一些特殊的传输模式, 可利用DVB_S来传输软件, 支持Internet业务, 提供交互式电视服务等。目前许多卫星通信系统的业务分类都是基于ATM的, ATM可保证高数据传输率及不同业务的服务质量, 因而特别适合于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

而我们之所以说新多媒体宽带卫星发展前景光明, 是由其本身所具有的优势决定的:1.覆盖面积大。通常一颗卫星的波束覆盖范围可达数千公里, 能提供处处可以使用的通信。2.可部署性。宽带卫星系统既可与地面系统相结合, 又可绕开复杂的地面网建立独立的卫星网络。后一特点是可快速部署, 卫星通信终端可即插即用, 迅速实现全球通信。3.大容量, 高功率, 高频段。可与陆地光纤容量相比美, 地面终端小型化, 价格可以被大多数用户所接受, 增加了卫星通信的市场竞争力。4.卫星上处理和交换功能先进。新传输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充分发掘了卫星传输不对称性所带来的优势, 带宽按需动态分配, 可满足广播、多点传送和多媒体通信需求。5.成本低廉。新的宽带卫星数据业务扩大到更多的商业、企业、政府机构和家庭用户, 新卫星技术的广泛应用进一步降低了月接入费用, 有利于扩展用户数。6.提供一体化网络。数字卫星网络因其覆盖面广和易部署等特点, 将来有可能取代目前传输速率参差不齐和接入方式复杂的地面网络, 并提供全球宽带主干系统, 企业用户还可以有选择地把多种应用统一到一个卫星网络上。

从我国的国情出发, 宽带卫星通信还将在远程教育、因特网接入和远程医疗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

一、宽带多媒体通信卫星系统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

从国外的远程教育发展来看, 现代远程教育具有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交互式、传输手段多样化等特点。其中, 传输手段多样化可根据各个国家、地区的特点采用合适的方式, 卫星、微波、光纤、同轴电缆和电话线等都可以作为信息载体。卫星以其覆盖面广、投资相对较少而受到普遍的关注。在人类社会正在迈入知识经济时代的关键时期, 我国政府非常重视教育问题, 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教育部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实施现代远程教育, 形成开放式教育网络, 构建终身学习体系。”为了落实该计划, 教育部已将卫星电视教育网络改造工程列为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重要任务之一。它将继续发挥卫星电视教育在现代远程教育中的作用, 改造现有广播电视教育传输网络, 建设中央站, 并与中国教育科研网进行高速连接, 进行部分远程办学点的联网改造。

二、宽带多媒体通信卫星系统在因特网中的应用

随着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 尤其是因特网的普遍使用, 人们的学习和生活已逐步进入网络时代。娱乐、新闻、报纸、杂志、购物、教学和银行付款等, 越来越多的业务都入户到计算机, 以网络服务的方式提供给各家庭。但是, 目前因特网的发展却未尽如人意, 最令人失望的问题是网上速度慢和收费高。持此意见的人比例为:认为网上速度太慢的为92%;收费太贵的为74%。网络速度与费用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因特网发展一个不容轻视的问题, 而宽带卫星的应用将会极大地缓解这一问题。现在有两种加速因特网传输的卫星解决方案:一种是利用宽带卫星的双向传输;一种是利用卫星的高速下载和地面反馈的外交互的方式, 它是基于当前因特网信息流量非对称而提出的。如对于人们常用的WWW、BBS和电子邮件等业务, 收数据量和发送数据量的比例至少在5∶1左右, 而文件传输 (FTP) 服务和收发数据流量的比值高达20∶1以上。而在传统的交互式卫星通信技术中, 信息的往返传输都是在一种物理链路上实现的。卫星信道收发设备的差价非常大, 单向卫星接收站将在价格方面具有极其强大的竞争力。外交互的方式就是采用其他反向通信设备, 例如, 用电话拨号和局域网等手段进行反向数据通信, 从而降低整个系统的成本。卫星因特网有两项关键技术是组播技术和推技术。前者利用卫星通信广播技术进行组播, 实现向多家企业或个人用户发送信息, 减少网络的信息流量, 降低网络阻塞的可能性。后者是利用空闲信道发送用户最感兴趣的信息, 缩短用户等待信息的时间, 同时也减少了引起网络阻塞的可能。

三、宽带多媒体通信卫星系统在远程医疗中的应用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在农村地区, 医疗条件比较差, 缺乏足够的高水平的医生为当地人民服务, 而宽带卫星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当有了远程医疗点, 则当地医生可以通过由宽带卫星传输的双向视频链路和音频, 把病人的情况 (包括X光照片和病历等材料) 直接传送给远方的有经验的医生专家, 专家据此作出诊断并指导当地医生对病人进行有效治疗。由于专家需要大量的信息才可能作出准确的判断, 特别是对图像的色彩和细节都有很高的要求, 因此这就需要大量的带宽来保证有关信息的可靠传输。并且, 通过远程医疗系统还可以实现对当地医生的远程培训。

我国新一代宽带多媒体通信卫星系统有四大主要组成部分:宽带多媒体通信卫星、地面网管传输控制中心、关口站及终端子系统。该卫星系统目前还只有一颗卫星工作, 但是随着发展, 有可能逐渐增多, 并增加星上处理和星间链路, 即组成空间网络。并且, 当今卫星星通信技术发展飞速, 市场竞争日益加剧, 有很多新东西需要我们去分析研究, 以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

摘要: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是未来一代卫星通信发展的主流趋势, 通过对未来卫星通信网络的优势特点, 多媒体卫星通信的应用背景的分析, 可以看出在民用卫星通信中, 多媒体卫星发展的必要性。文章主要介绍了当前多媒体卫星通信在我国的应用情况和发展前景, 分析了现代宽带卫星通信技术面临的挑战以及一些关键技术, 并对当前的多媒体卫星通信网络发展趋势作了简单的介绍。

关键词:多媒体卫星通信,ATM,星上处理,优势,应用

参考文献

[1]潘成胜.基于卫星通信的网络管理体系结构的研究[J], 沈阳工业学院学报, 2002, 21 (3) .

[2]殷珞得.中国教育卫星宽带网络的现状及展望[J], 世界电信, 2001, 14 (11) .

[3]陆绥熙, 等.近期宽带卫星应用技术展望[J], 电信科学, 2003, 17 (2) .

卫星通信技术发展应用 篇9

一、海洋渔业生产通信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 各级渔业行政部门、企业及社会化服务单位, 在全国沿海不断投资建设了1360余座短波岸台 (站) 、100余座甚高频电话台, 升级改造了78座近海安全救助网岸站;在渔业捕捞船只上推广配备各种通信导航设备, 主要有“SSB无线电台”“甚高频无线电话”“90系渔用对讲机”“船用雷达”“GPS全球卫星定位导航仪”“彩色鱼控仪”等一大批先进仪器, 为渔业捕捞生产搭建了一个大的通信平台。虽然渔业通信平台建设初具规模、成效显著, 但近几年远洋捕捞发展迅猛, 远洋通信距离长、噪音失真大, 传统的通信效果仍然不理想, 渐渐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海洋渔业生产要求。

2006年开始, 南海区在粤、桂、琼三省建设了40座“北斗卫星船位跟踪监控通信系统”地面控制中心, 先后在800条远洋捕捞渔船上配装了用户终端设备。地面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员可以随时掌握800条渔船的位置, 并显示在电子屏幕的海图上;另外, 还可以通过系统短信平台给渔船用户发送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应用到渔业船舶船位跟踪和通信取得了初步可喜的成果。

二、海洋渔业生产卫星通信的推广应用

推广普及船用卫星电话及卫星无线宽带网

远洋捕捞生产的渔船中, 有一部分业主已配备了卫星电话, 但大部分业主没有配备。他们在出海期间无法与岸上进行全面联系, 不能及时了解渔货行情、商情、经济等情况, 也就不能根据市场供需情况及时调整船只生产。因此, 要改变海上通信环境现状, 应大力推广普及船用卫星电话, 开通普及卫星无线宽带网络, 提高海上信息化程度, 使生产者通过互联网能及时了解需要的行情信息, 根据市场需求有目的地进行捕捞生产, 并能通过网络实现渔货预售。

普及“卫星船位跟踪监控通信系统”在渔业船舶上的使用

“卫星船位跟踪监控通信系统”主要是通过卫星作为中继收发站, 把船载终端设备的信息转发到岸站, 从而实现岸台跟踪监控船位的目的, 并能实现在全球海域内无缝隙监控通信。该系统为做好渔业生产管理、指挥调度、防风防险、渔船安全救助和海上交通事故处理起到巨大的作用, 给海洋渔业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安全保障。近年来, 海上发生的交通碰撞、海区作业纠纷等海洋渔业安全生产事故, 都因为当事船只航迹证据不足而不了了之, 多次抢险救助由于不能掌握当事船只准确位置及其周围船只的分布情况, 延误了最早救助时间, 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2007年11月, 在抗击24号、25号强热带风暴“海贝思”和“米娜”的过程中, 政府在南海区使用了卫星船位跟踪监控通信系统, 在南沙浩瀚海域上生产作业的上百条渔船被纳入监控中, 生产渔船分布情况全部清晰地显示在电子屏幕上。根据强热带风暴将要经过的线路, 通过监控通信系统的信息平台, 成功地引导上百条渔船巧妙地避开了强热带风暴的袭击, 成为抗击台风袭击的成功典范。因此, 在全国渔船全面普及卫星船位监控是一项有利于政府管理和渔民安全的好事。

研发推广小型船用卫星数字电台

卫星通信技术发展应用 篇10

为了让广大读者更好地了解本次论坛的情况, 本刊将有关演讲的要点摘录如下:

中国卫星应用大会主席杨千里:本次论坛是中国通信学会主办的中国卫星应用大会的一个专业论坛。卫星通信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卫星功能越来越大、越来越强, 地面接收天线和终端越来越小、越来越轻。20世纪80年代, V S A T卫星开始出现, 之后又出现了“动中通”。有人把“动中通”当作卫星的移动业务, 这是不对的。国际电联把卫星业务分为卫星固定业务和卫星移动业务, 卫星移动业务的频段是L, S波段, 不是动中通用的Ku, Ka波段, 因此, “动中通”其实就是利用卫星固定业务的频段进行移动中的卫星通信。之所以要对卫星移动业务和“动中通”进行区分, 是因为牵涉到卫星地面天线的朝向伺服跟踪问题, “动中通”天线对星就存在很多困难。公安系统卫星通信非常关注“动中通”, 因此, 卫星天线的方向性就更应该关注, 尤其是车辆在坑洼的路面行进中, 卫星天线随着车辆颠簸摆动, 卫星旁瓣对其他卫星的干扰问题更应该注意。近年来, 我国航天领域的投入很多, 进步很大。但是, 我国卫星通信技术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因此, 我国卫星产业依然需要努力, 缩短这个差距。将来我国S波段卫星 (即移动通信卫星) 发射成功之后, 利用手机大小的卫星通信终端就可以通过卫星进行通信。另外, 我国也将发射Ka波段卫星, 有几十个波束, 卫星宽带通信也将成为现实。美国还在研究光通信卫星, 其容量达到惊人的四千多吉比特每秒, 卫星传输更是高达二百多吉比特每秒, 因此, 卫星通信非常有发展前途的。但是, 我国民用卫星发展不如其他国家, 甚至没有印度卫星应用的普遍, 这是因为我国地面光缆光纤通信发展太快了, 光缆都进入家庭或农村, 地面移动通信网络覆盖也非常广, 很多偏远地区因为发展旅游的需要, 也进行了地面网络的覆盖, 普通手机就可以通信, 这就使得卫星通信不得不在更加偏远地区或者海上等才有市场, 市场经济下的卫星通信在我国发展得并不好。美国统计每年卫星产业大约有1500亿美元, 而在我国通信产业中, 卫星通信所占市场比例不到1%, 虽然中国的卫星通信发展得不是很好, 但中国的卫星通信是必不可少的。公安系统应用卫星很多, 如公安应急通信、卫星导航应用等, 因此现在要认真总结经验, 进一步做好北斗系统以及未来宽带Ka卫星在公安系统应用的研究工作, 大家一起努力, 把公安系统信息化做得更好。

公安部科技信息化局副局长牛晋:近年来, 公安系统卫星通信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但是我们和先进的卫星应用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公安卫星通信也有一个演进的过程, 最早我们引进卫星通信是用作补充地面电路, 后来随着我国地面固网的飞速发展, 这种应用基本上被淘汰了, 最后就转入了应急通信应用。因此, 现在公安装备的地面站, 大部分都是机动的、车载的和船载的, 在各种突发事件处置以及抢险救灾中, 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公安卫星通信车主要用于视频通信或传输图像, 把前方现场图像传送到后方指挥部, 为领导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随着技术的发展, 这些应用还要进一步的深化, 组织这次论坛的目的就是搭建一个平台, 来交流如何让先进的技术、先进的装备应用到公安系统。大家通过这次论坛探讨卫星新技术, 了解卫星通信技术的新设备、新产品, 丰富我们的知识, 开拓我们的视野, 促进和发展公安系统的卫星应用。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天线伺服专业部副主任王俊义:动中通卫星天线应具有低轮廓、小体积、易隐藏特点, 实现波束对卫星的自动跟踪, 在低仰角下仍保持正常通信。二十多年来, 动中通卫星天线从抛物面天线已经发展到低轮廓天线, 其发展历程可以分为高轮廓、中轮廓和低轮廓天线。低轮廓天线有特殊赋形反射面和阵列天线两种形式, 优点是轮廓低、机动性好、易安装、重量轻。在未来发展中, 还将实现动中通与载体表面共形, 减小平台的安装空间, 尤其适合于机载、舰载等对隐身和动力学要求严格的载体。2010年至今, 五十四所研制了多种等效口径的卫星通信平板阵列系列化产品, 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我所研制的Ku频段平板动中通天线CM60, 视讯天馈一体化设计, 采用两维相控波束扫描与机械扫描组合跟踪方式, 双线极化, 信号合成自动极化调整技术, 交叉极化隔离度高, 其综合指标在国内居领先地位。此外, 五十四所研制的平板阵列天线在各个平台上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 开发多用途天线, 增加带宽、缩小口径、使用新材料、集成设计, 以及减少目标特征等已经成为业界发展的目标。所以, 动中通天线未来应该朝着高性能、易共形、模块化、集成化方向发展。动中通天线技术发展趋势是:研制更宽频段天线;向Ka, EHF等高频段天线发展;向共形相控阵天线方向发展;研究低成本跟踪方式。

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项目经理季金东:超材料 (Metamaterial) 是一种具有传统材料所不具备的超常物理性质的特种复合材料。它是通过在材料关键物理尺度上的结构有序设计, 获得超出自然界固有的普通性质的超常功能材料, 从而实现新颖的电磁物理现象。超材料技术 (Meta-RF) 是一种通过复杂电磁结构的设计精确控制、调制电磁波传播的突破性创新技术。它是一种针对应用需求对材料电磁特性进行逆向设计的技术。超材料技术能为用户带来超越电磁响应极限的卓越电磁性能产品。超材料领域现在正处于从科学研究到大规模应用的关键时期, 类比于三十年前IC产业的方兴未艾。深圳光启的使命就是在全球率先创建超材料产业。为此, 我们已在世界范围内申请了2300件超材料领域核心技术专利, 占该领域专利申请总量的85%。将嵌有超材料微结构的介质板作为卫星天线的反射面板, 在该平面上设计微结构排布, 实现对电磁波的调制, 进而对指定频段电磁波实现信号接收、发射功能。它的主要优点在于:体积减小, 重量降低, 易于折叠收纳。深圳光启警用卫通便携站平板天线系统箱式结构分为箱盖和箱体两部分, 箱盖中装配有平板天线、射频系统、倾斜仪、极化转动装置;箱体中安装有天线控制系统、伺服跟踪系统等电气控制部件, 以及通信和控制接口;馈源与其支架系统在拆卸后将置于箱体中的预留位置。

中国卫通集团有限公司市场总监刘冬云:我国现有应急通信系统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应急通信系统不好用的核心问题并不是技术, 而是由整个工程体系和信息体系不共享造成的, 政府要下力气在体制上解决资源共享问题;二是系统建设没有统一规划、统一组织、统一实施, 造成无法互联互通、设备型号不统一, 使其维护使用困难;三是地面应急卫星通信系统建设与卫星资源使用没有统一设计和规划, 造成系统干扰其他卫星或其他用户、卫星信道资源浪费等问题;四是仅把应急指挥车、便携站当成一个终端去建设, 而没有站在系统和组网使用的角度设计, 造成具体指标不能满足卫星使用要求, 或者存在占功率使用、干扰使用等问题;五是普遍存在硬件建设与软件、应用建设脱节的问题, 影响了整个应急通信系统的应用效能;六是应急通信终端的可靠性和质量与实际应用环境不符合, 造成好看不实用。为此, 建议卫星应急通信业务应用要考虑各种成本因素, 要求卫星系统能随时提供服务。传输视频信号时, 传输带宽较高 (通常要达到2M) , 要求链路传输质量稳定, 卫星系统建链快, Qo S带宽保证能力强等功能;由于应急通信的各种业务通常都是在主站、节点站与远端小站之间进行, 因此, 为保障信号传递的时延要求, 特别要强调主站与远端站之间通信应实现单跳通信, 并且远端小站无需网管操作可自动实现与节点站或中心站的单跳通信, 保证应急情况下网络结构的快速重构;由于应急现场工作的复杂性和人员配置的灵活性, 不能要求在现场的人员具有很高的专业技能, 因此, 所配卫星设备应满足现场不需任何参数设置, 开机即可自动进入指定的应急带宽工作的要求;小站天线要尽可能的小, 易于便携、车载移动;终端站从设计到研制均要保证满足卫星使用要求;系统的建立要有利于减少运营成本;系统不仅有网络建设方案, 还应从设计之时就考虑业务组织、应急通信业务预案、卫星链路协调等具体使用要求, 并能够平滑扩容升级。

北京久华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于昕:组网型宽带移动通信系统与卫星系统的融合应用, 可以达到重实战、多功能、适应未来的应急通信系统的融合应用发展趋势。目前, 多种通信手段各有优劣, 可以互为补充, 相互融合;公网与专网要相互结合;通信专网中的地面传输系统与卫星通信系统相结合, 才能构建现场应急宽带移动通信系统。公安系统现在以第一代、第二代无线图传系统为主, 考虑到实用性、扩展性、先进性, 要求部署组网型系统。为此, 久华信推出了Jo Mobile NET同频组网型无线图传系统、Jo Mobile mesh无中心自组网应急通信系统、T D-LT E宽带无线接入系统, 这三个系统还可以相融合, 满足公安图传系统的需求。久华信的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山西、新疆、湖南、贵州各省公安系统, 并在太原、拉萨、成都、乌鲁木齐、昌吉、晋城等城市组网。公司产品已经遍布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以及缅甸、巴基斯坦、南非等海外市场, 广泛应用于公安、部队、安全、人防、地震、林业、边海防、电力等领域。

云南省公安厅科技信息化处副处长浦恩超:近五年以来, 在云南省公安厅党委的领导下, 按照公安部科信局的总体部署和有关要求, 云南省公安厅科信处高度重视卫星通信工作。结合云南地处祖国边疆、山高谷深、经济欠发达等实际, 大力推进公安卫星通信系统项目建设, 广泛应用于公安实践和应急维稳等工作, 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效。云南公安科信部门奋力开拓创新, 多方筹集资金, 以公安部统一规划的卫星网为依托, 以全省公安信息通信专网、无线图像传输系统、350兆无线集群系统为基础, 近五年来建成了以卫星通信手段为核心的公安应急通信保障体系, 实现了以公安为主体, 与内卫武警、公安边防、国家安全等多部门通信力量互相支持、整体联动的应急通信保障模式。云南公安将卫星通信网、公安专网做为应急通信保障的主要网络支撑, 将“动中通”卫星车和可搬移卫星通信站做为应急通信工作的重要机动力量, 依靠通信卫星, 建立通信传输通道, 实现异地间视频、音频、数据通信, 主要应用于突发事件和大型活动应急通信保障任务。

云南公安卫星通信未来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结合云南实际, 计划在滇东北、滇西北、滇西南、滇西、滇东南等五个片区逐步配备五套公安“动中通”卫星通信车, 配之以全省各州市装备的可搬移式卫星通信站, 不断扩大以点带面的卫星通信网建设。二是加快无人机图像传输系统建设, 将我处购置的无人机与“动中通”卫星车有机结合, 在车辆无法到达的区域, 可采用无人机将现场图像传输至“动中通”, 再通过卫星通道传输至各级指挥部。三是尽快建成北斗卫星定位系统与公安指挥调度平台对接, 实现公安指挥调度及勤务保障工作。四是完善现用卫星通信系统, 逐步实现卫星通信向宽带化、多元化发展, 提升公安信息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和规模效益。卫星通信是公安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在关键时刻、危难时刻最具公安通信特色的有力“武器”。云南公安科信部门将认真贯彻落实公安部科信局的部署要求, 紧跟卫星技术发展步伐, 持续推动云南公安卫星通信系统建设和应用工作向前发展。

协同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何家富:我国应该构建卫星网络与地面网络相融合的天地一体通信保障系统, 才能满足应急通信的需要。在这个系统中, 卫星通信与地面通信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互相依托、优势互补, 二者不是替代关系, 而是互补关系, 以达成卫星通信和地面通信使用效能最大化的目的。现有的技术条件成熟, 资源充足, 公安通信系统地面网已逐步满足了日常工作需求, 但卫星系统、地面数字集群系统、BD/G P S应用、视频监控与调度、应急指挥等系统仍相对独立, 急需整合。整合现有通信手段, 核心驱动是卫星网络, 这是因为卫星通信覆盖范围广、通信距离远;不受时间、地点等因素限制;组网灵活、开通时间短、便于实现多址联接;通信成本与距离无关;非常适合大范围机动及广域协同通信;适合多种通信方式进行网络接入、系统联接。协同通信集团具有打造“天地一体通信系统”的综合优势, 公司不仅具有高达12Gb/s数据传输能力的“协同一号”卫星, 而且还具有动中通/静中通卫通系统设备系列化的高性能动中通天线、卫星Modem及主站系统、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和综合数字交换与调度系统。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北方通用电子集团有限公司民品发展部部长王晖:应用北斗系统可以提高公安警务服务水平, 提高打击犯罪活动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公安北斗指挥控制平台汇聚了北斗、通信、网络、数据库、GIS等多种技术, 在特殊工作区域, 可以完成短报文终端之间的通信, 以及短报文终端与其他通信终端间的通信, 是应急通信的补充。统一时间基准, 可以提升警务工作的精准性, 提升采集信息的可信度, 降低数据丢失可能性, 消除安全漏洞。北斗网络授时系统通过北斗NTP授时设备, 各设备将时间锁定到统一的时间基准上。北斗差分系统, 实时定位可达到米级, 满足高精度应用, 提供精准警务活动保障。中国兵器北斗产业链覆盖了基础类产品、终端产品、系统集成与运营服务, 可以满足公安系统北斗应用的需求。作为北斗卫星导航应用的国家战略团队,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将携手公安部科技信息化局, 全力推进北斗卫星导航技术在公安领域的应用, 为科技强警工作发挥更大作用。

北京合众思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刘丹:使用美国的GPS作为主要导航定位手段, 其所带来的安全隐患会危及到国家安全。从安全角度考虑, 使用北斗替代GPS是重要一步, 也是今后我国卫星导航定位领域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另一方面, 北斗有着GPS不可比拟的一项优势——短报文功能。由于公安业务涉及到我国的各个角落, 在运营商的网络无法覆盖以及其他受周边环境影响而无移动信号的地区, 北斗短报文功能将起到重要的应急通信功能。公安行业“云+端”综合指挥系统是一个集多级指挥调度、单兵警务通无线情报查询、北斗/GPS目标跟踪监控、PGIS和实景三维地图应用、移动侦查指挥和业务查询, 以及3G无线视频监控回传为一体的系统工程。基于公安PGIS平台、大情报接口和公安无线VPN加密网络, 搭建公安扁平化指挥系统, 保证数据的安全、海量和鲜活, 大大提高了公安侦查指挥过程中信息传递的效率和扁平化指挥的能力。总之, 各类定位技术结合公安指挥实战需求是信息化发展的迫切任务;需要真正实现卫星导航和快速移动通信的相互结合, 建立基于“云+端”的多级指挥体系, 增强公安扁平化作战能力;着重实现“空中有图像、地面有监控、现场有警力、图上有定位, 指挥有手段”的天地一体化指挥目标;基于北斗/GPS双模的定位技术和终端设备, 将在公安系统重点推广;天地一体化定位、专业北斗终端和云计算技术是新技术发展趋势。

北京市公安局科技信息化部无线通信处处长王洪钊:19 9 9年, 北京市公安局建设了第一套350兆专网GPS定位系统, 实现了对城区110巡逻车的定位, 开启了我局指挥调度工作中的警用车辆定位监控应用模式。2007年, 我局建设了警用卫星定位系统。系统实现了不同通信网络、各类警用定位目标位置信息的实时采集、整合和共享, 确保了市局对全局警力部署的实时掌控。警用卫星定位系统已为勤务指挥部、情报信息中心、特警总队、交管局以及十六分县局等29单位的勤务指挥系统提供警用车辆、单兵民警定位信息服务。各级勤务指挥部门可在电子地图上对巡逻车、巡逻民警、社区民警、交警等警力进行实时监控和定位, 根据事发地点就近调动部署警力, 实现现场处置的快速反应, 大大提高了指挥系统动态指挥、动态布警、动态掌控的快速反应能力。

为确保首都公安定位应用全天候安全可靠, 按照市局领导指示精神, 我局于2012年全国“两会”期间, 率先开展了北斗卫星定位应用。2012年8月, 依托我局现有警用卫星定位系统, 将北斗定位数据与我局原有GPS定位数据整合, 一并分发给各级勤务指挥部门, 并在市局警务态势显示系统中进行展示, 实现了市局勤务指挥部对GPS定位及北斗定位的巡逻车辆同步定位监控的工作目标。大力推动北斗卫星定位导航技术在公安警务工作中的应用, 既是国家发展战略, 也是公安机关所承担的维护国家公共安全的特殊使命所决定的。随着我国北斗卫星定位导航系统发展的日趋成熟, 特别是美国“棱镜门”事件曝光后, 市局领导高度重视警务车辆定位的可靠性、安全性, 全面开展北斗定位应用势在必行。按照公安部、市局领导指示精神, 为确保首都公安定位应用全天候安全可靠, 综合考虑北斗导航定位系统的部署情况以及我局定位应用的现状, 为尽快实现由GPS定位向北斗定位的平滑过渡, 我局制定了相关发展规划。强力推进北斗定位终端的使用, 全面升级我局警用卫星定位系统, 开展基于北斗应用研究工作, 积极探索扩大北斗定位导航技术应用范围。以北斗卫星导航技术为切入点, 利用其定位、导航、授时功能, 积极探索其在指挥调度、交通管理、视频监控、行业管理等方面的充分应用。

北京苍穹数码测绘有限公司仪器事业部总经理宋舟:北斗卫星交通运输调度监控系统是将北斗卫星系统特有的优势与当今先进的计算机网络、GIS系统、智能交通系统及物流监控管理等技术相结合的、基于我国北斗导航系统建立的卫星导航定位信息服务平台, 可为企业提供实时、高效、可视化的移动目标的指挥、调度与监控。车辆监控系统是智能交通系统 (ITS) 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把定位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集成在一起的高科技系统。其重要的功能是将定位系统获得的车辆的位置、时间、状态等信息, 实时的通过无线通信链路传送至监控终端, 并在具有强大地理信息查询功能的电子地图上进行移动目标运动轨迹显示, 以及对目标的准确位置、速度、运动方向、车辆转台等用户感兴趣的参数进行监控和查询。公安北斗车辆监控指挥系统由空间卫星定位系统、地面的公安车辆监控指挥平台, 以及平台与公安指挥系统和公安专用地图平台系统接口、无线数据通信系统、车载终端五个部分组成。车辆位置监控系统是公安车辆指挥监控系统的主要应用之一。一旦出现紧急情况, 可以迅速通过本系统调动、指挥管理车辆进行处置, 快速查找离事发地点最近的管理车辆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出事地点, 提高遇险救援的快速反应能力。

中信网络有限公司北京卫星通信分公司总经理张燕:中信集团和中信卫星公司是国内最早为公共安全提供服务的卫星运营商, 在国家公共安全和信息安全建设领域拥有近20年的服务经验。公司目前的在轨卫星有亚洲3S、亚洲4号、亚洲5号和亚洲7号, 覆盖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世界2/3的人口, 为众多国际和区域广播电视运营商、新闻传媒机构、电信和宽带运营商、政府、企业提供卫星通信服务。此外, 亚洲6号卫星、亚洲8号卫星计划在2014年上半年发射, 目前已经完成部件组奘以及连接通信载荷和卫星平台, 现正进行真空舱测试和震动测试, 预计在2014年初两颗卫星会进入最后准备付运階段, 2014年上半年使用美国Space X的Falcon 9火箭在美国C a p e C a n ave r a l送上太空。多年来, 中信卫星公司和国家安全部、公安部、边防、消防等重要部门和机构在卫星通信技术领域展开全方位合作, 提供卫星转发器资源和卫星服务的相关支持。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开始租用亚洲系列通信卫星, 用于满足公安部话音网及应急通信网的卫星传输需求。在长期的合作过程中, 公司为公安部提供了全方位卫星服务。目前, 公安部全国所有的卫星通信系统均工作在亚洲卫星的转发器上。在长期的服务中, 亚洲卫星与众多安全部门或公众服务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多年来, 中信卫星为客户提供优质的卫星资源, 支持了大量公共安全和重大通信保障业务, 公安部、国家气象局、水利部、地震局、中央电视台等多个国家部委的应急卫星通信专网都长期工作在亚洲卫星上。

北京航天控制仪器研究所 (航天13所) 高级工程师阮盛隆:惯性导航系统 (INS) 是一种通过高精度的陀螺和加速度计, 测量运动载体的角速率和加速度信息, 经积分运算得到运动载体的速度、位置、姿态和航向等导航参数的自主式导航系统。激光惯导技术应用于动中通以后, 彻底解决了“动中通”卫星信号被遮挡时以及载体在大动态情况下丢星、难以实现行进中对星和盲区对星等技术难题。“动中通”在移动过程中, 由于其姿态和地理位置发生变化, 会引起原来对准卫星的天线偏离卫星指向, 导致通信中断, 因此必须对载体的这些姿态变化进行隔离, 使天线不受影响并始终对准卫星。要保证“动中通”在高速运动中很好地保持通信, 就要求天线跟踪伺服系统性能优良, 保证天线始终对准卫星 (信号被遮挡的情况下也如此) , 避免天线波束指向偏移, 甚至通信中断, 并对邻星产生干扰, 因此对“动中通”的天线跟踪伺服系统的工作性能及技术指标具有非常严格的要求。惯性导航系统因其优异的性能和技术指标充分满足这一要求而被应用到“动中通”系统中, 使“动中通”真正实现了人们预期的愿望。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八研究所副主任崔自峰:从公安系统通信安全来考虑, 应重新思考卫星定位在公安领域的应用, 帮助公安建立全新的基于北斗的作战体系化应用。必须将北斗定位信息与移动通信、北斗短报文通信、公安信息网等通信手段结合, 通过信息化手段统一管理定位终端, 与更多的业务信息融合, 形成专属的情报态势信息, 为指挥调度、勤务管理等业务服务。时间统一也是信息化系统运行的基础, 利用北斗时间作为配准, 统一全警的作战时间;运用北斗授时、网络授时和系统授时, 实现公安信息网内信息化设备的自动对时。通过终端装备, 获取北斗定位和时间, 记录警员的上勤、下勤的时间和位置信息;支持现场执勤警员的日常勤务报备, 重大活动勤务报备;指定警员的巡逻路线和区域, 提供久停提示、越界告警等功能。公安北斗体系化应用实际上是通过北斗系统, 统一全警的作战时间和定位装备管理, 形成支撑指挥和管理的态势信息, 可服务于件指挥调度、任务保障、勤务管理、车辆管理、行为印证等日常公安业务, 也可服务于多警种合成作战、跨区域联合作战等重大任务。有利于打破各业务部门独立或定制方式建设与配置卫星定位系统的格局;有利于解决警力和装备资源定位信息的共享, 快速响应业务需求的变化;有利于实现卫星定位终端装备型号的整体规划、有序推进和统一管理。

南京中网卫星通信股份公司副总裁郝建强:近年来卫星应急通信发展迅速, 实施了小型化、宽带、互联互通、动中通等, 但需求之间也存在矛盾。CDM A在宽带小型化应用中有着突出的优势;它的多址方式载波功率谱低, 邻星干扰小, 特别适用于小口径天线;抗干扰能力强;自干扰系统, 存在远近效应;频谱利用率低。Ultra SAT (USAT) 是一种高性能超小口径终端卫星通信系统, 使用0.2米至0.6米的天线, 提供双向话音、高速数据、视频和其他一些基于I P的通信业务, 适合于便携式、移动式和固定式的卫星通信应用。便携式CDMA卫星电话系统是指工作于静止轨道卫星转发器Ku, Ka频段, 采用CDM A多址方式构建的卫星话音通信网。组网方式有星状、网状等。终端便携轻巧, 可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抢险救灾、新闻采访、科考探险、公安和军事等应急和特殊通信领域。一个典型的星状网系统由通信卫星、中心站与远端站组成, 主要承担话音通信任务。远端站将话音业务汇集到中心站, 中心站采用时分复接方式复接以后, 统一高速下发到各远端站, 其优势是可以提高系统的带宽利用率, 同时简化系统的复杂度和远端站的复杂度。高增益双模运动平台卫星通信系统采用了多种现有技术和新技术, 如“动中通”天线技术、超材料天线罩技术、准同步CDMA扩频技术、双模通信终端技术、智能伺服跟踪技术、卫星与无线通信融合应用技术、集中监控管理技术等。

北京海莱特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邹锦渝:近年来, 自然灾害和群体事件等突发事件频繁发生, 而突发事件时建立有效通信面临几大难点问题, 如事件现场发生地点不确定、基础网络和电力供应瘫痪、事件现场地形复杂、事件现场电磁环境复杂, 以及多种业务需要同时双向展开等。因此, 应急现场通信网络系统必须满足能够在第一时间快速展开, 具备携行特性, 可以不依托于基础网络和市电供应;必须能够适应应急现场复杂的地形和电磁环境, 支持多种业务的宽带通信。NETNode IP无线网格网系统是多节点非固定IP网格网, 是在非视距环境下用于连接移动中的小型团队的最佳方案。连接16个节点组成7.8Mb/s带宽、长距离、非视距、安全加密的无线网络。海莱特公司的产品主要有无线传输、卫星通信、北斗终端三大部分, 具体产品有NETNode无线网格网, SOLO点对点图传, Sk y Edge II高性能VSAT平台, GLT-1000卫星调制解调器, Stealth Ray低轮廓动中通天线, Wavestream Ka/Ku/C波段SSPA, 公安执法车北斗管控终端等。

解放军理工大学通信工程学院教授/博导李广侠:2 0 0 0年以来, 各标准化组织史无前例地加大了宽带卫星系统相关的标准化工作, 包括国际电信联盟 (I T U) 、欧洲标准化组织 (ET SI) 、美国电信工业协会 (T I A) 、因特网工程任务组 (I ET F) 、数字视频广播组织 (DVB) 、卫星实验室 (Satlab) 等, 其中系统性较为完整的有:DVB-RCS, IPo S, D O C SI S-S。2 0 0 9年以后, 由于采用处理转发器星上载荷过重且新技术无法得到及时应用, 因此宽带卫星通信系统又重新采用了透明转发器。宽带卫星通信也可以采用自有技术体制, 但必须考虑信关站、多波束和频率复用。信关站 (或关口站) 是宽带卫星通信的接入结点;多波束是宽带卫星通信的高增益和终端小型化的保证;频率复用是宽带卫星通信的高容量高呑吐率的手段。目前, 主要采用Ku频段的卫星通信系统, 有中心站、区域站、固定站及移动站;组网方式有星状网和网状网。如果是采用K宽带卫星通信系统, 则要解决天线和射频更换;中心站、区域站与信关站的配置;固定站不同波束互通及频率配置;移动站的波束切换。如果是采用Ku宽带卫星通信系统, 则要解决中心站、区域站与信关站的配置;固定站不同波束互通及频率配置;移动站的波束切换。与国外相比, 我国宽带卫星通信的发展还有不小的差距, 一方面体现在卫星平台制造、射频、终端小型化等技术方面还相对比较落后, 另外一方面则体现在市场推广、运营模式方面还不十分成熟。可以预见, 卫星通信的价格平民化、业务宽带化、终端小型化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政府应急能力方面的投入不断加大, 相信今后一定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云计算及I T产品部技术总监刘谦:H.264编码包含几个层次:Baseline, E x t e n d e d, M a i n, H i g h P r of i le (H P) 。H P是最先进, 效率最高的编码方式, 节省网络带宽60%以上。中兴视讯产品全面支持HP, 可实现512kb/s的720P活动视频效果, 支持1M带宽下实现的1080p活动视频效果。2013年初, 国际电信联盟 (ITU) 已经批准了下一代新视频标准, 即高效率视频编码 (High Ef f iciency Video Cod i ng) , 这一标准旨在把高质量的网络视频带到甚至是低带宽的网络中。最新标准H.265技术, 被命名为HEVC。该标准的核心目标, 是在H.264的基础上将压缩效率提高一倍, 即在保证相同视频图像质量的前提下, 视频带宽减少50%。中兴H.265产品在美国I n focom m展览会上全球首家发布。中兴智能抗丢包方案可有效克服网络丢包。中兴通讯设备支持丢包补偿LPC技术, 不开启FEC下可以自动抵抗网络3%丢包, 并可实现和不同厂家互通。在网络丢包严重的情况下, 可开启FEC专有技术, 支持20%以内丢包对系统没有影响, 30%丢包时视频会议仍可正常进行。此外, 中兴解决方案还具有良好的网络适应性并获第三方测试证明, 自动升降速技术方案可以最大化适应网络变化, 同时具有完善的安全加密机制。

北京蓝卫通科技有限公司卫通事业部技术总监杨全胜:建设一套优良的通信系统对业务的开展和功能的实现具有重大的意义。要想系统长期安全稳定的运行, 系统的维护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任何一个细节的问题都可能造成系统的瘫痪, 因此系统维护也是至关重要的内容。作为一个通信系统, 日常运行维护的目的就是使设备故障对业务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小。这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常规维护, 包括开机自检、自环测试、关键部件的备份等;故障维护, 对故障的检测、定位、隔离;反应性维护, 完成对故障的隔离后, 修理或更换发生故障的单元 (软件或硬件) 。如果进行了修理, 要验证设备的好坏;如果进行了替换, 要验证软件和硬件版本的一致性。北京蓝卫通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6月, 是一家专业从事卫星通信和远程医疗产品开发与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 是国内卫星通信行业最具规模的专业技术服务企业。形成了一支具备技术研发、业务销售、方案设计、项目施工、售后服务等综合能力的专业化团队。

苏州科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视讯解决方案部市场总监殷建仁:科达可视化指挥系统可以高效利用卫星带宽, 专用卫星视讯协议, 下行利用卫星组播, 上行按需分配带宽, 支持H.264 high profile编解码, 更低带宽就能实现高清视频, 节省30%以上带宽, 更好的码流平滑控制, 星地混网, 自动识别终端的传输类型, 除了点对点呼叫, 还可以进行多点的指挥会商。“端到端”实现1080p60, 图像更加清晰、画面更加流畅;支持1080p60高清画面合成、码流适配、视频录播、电视墙解码等媒体处理;提供摄像机、视频终端、M C U、录播服务器、电视墙服务器高清产品。最高支持H.26 4 H P下8M b/@1080 p60, 图像更加细腻。经过多年的积累, 科达已拥有超过6000个客户, 遍布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300多个地市, 涉及120多个行业。其中, 70%的客户集中在政府、军队、金融、交通、能源等领域。庞大的客户群使科达产品获得了广泛的部署与应用, 很多重要活动都通过科达产品实现了现场图像传输、内部沟通及应急指挥保障。

电信科学技术第一研究所市场营销部副总经理叶旭昇:我所生产的平板型“动中通”天线是新一代卫星自动跟踪通信天线, 既具备更高的跟踪精度和更快的捕获过程, 又可传输容量更大/速率更快的数据信息。本系统俯仰方向0°~90°的视场及预留的Ku/Ka双频段工作能力也为今后升级换代、更严酷场合的应用留出了足够的空间。手提式平板天线具有自主的专利技术, 将优良电性能的平板天线面及“一键通”智能控制模式相结合, 完美地实现了平板天线的智能化、小型化、箱式化。产品面向低速率业务应用, 是新闻采集、野外应急、科考探险、情报收集及远程传递的可靠手段。S频段卫星应急通信系统SCT600I是我所近年自主研制的卫星通信系统, 它是由一个中心站和多个微型远程终端站组成的星状网络。应急通信指挥车是依托我所多年来在卫星通信、无线通信、社会应急联动领域的技术积累, 以自主产品为核心、具有较好灵活性、扩展性, 适应不同用户的特殊需求。我所生产的便携指挥平台作为移动指挥中心的一个有效补充, 当应急指挥活, 大大提高了公安侦查指挥过程中信息传递的效率和扁平化指挥的能力。总之, 各类定位技术结合公安指挥实战需求是信息化发展的迫切任务;需要真正实现卫星导航和快速移动通信的相互结合, 建立基于“云+端”的多级指挥体系, 增强公安扁平化作战能力;着重实现“空中有图像、地面有监控、现场有警力、图上有定位, 指挥有手段”的天地一体化指挥目标;基于北斗/GPS双模的定位技术和终端设备, 将在公安系统重点推广;天地一体化定位、专业北斗终端和云计算技术是新技术发展趋势。

北京市公安局科技信息化部无线通信处处长王洪钊:19 9 9年, 北京市公安局建设了第一套350兆专网GPS定位系统, 实现了对城区110巡逻车的定位, 开启了我局指挥调度工作中的警用车辆定位监控应用模式。2007年, 我局建设了警用卫星定位系统。系统实现了不同通信网络、各类警用定位目标位置信息的实时采集、整合和共享, 确保了市局对全局警力部署的实时掌控。警用卫星定位系统已为勤务指挥部、情报信息中心、特警总队、交管局以及十六分县局等29单位的勤务指挥系统提供警用车辆、单兵民警定位信息服务。各级勤务指挥部门可在电子地图上对巡逻车、巡逻民警、社区民警、交警等警力进行实时监控和定位, 根据事发地点就近调动部署警力, 实现现场处置的快速反应, 大大提高了指挥系统动态指挥、动态布警、动态掌控的快速反应能力。

为确保首都公安定位应用全天候安全可靠, 按照市局领导指示精神, 我局于2012年全国“两会”期间, 率先开展了北斗卫星定位应用。2012年8月, 依托我局现有警用卫星定位系统, 将北斗定位数据与我局原有GPS定位数据整合, 一并分发给各级勤务指挥部门, 并在市局警务态势显示系统中进行展示, 实现了市局勤务指挥部对GPS定位及北斗定位的巡逻车辆同步定位监控的工作目标。大力推动北斗卫星定位导航技术在公安警务工作中的应用, 既是国家发展战略, 也是公安机关所承担的维护国家公共安全的特殊使命所决定的。随着我国北斗卫星定位导航系统发展的日趋成熟, 特别是美国“棱镜门”事件曝光后, 市局领导高度重视警务车辆定位的可靠性、安全性, 全面开展北斗定位应用势在必行。按照公安部、市局领导指示精神, 为确保首都公安定位应用全天候安全可靠, 综合考虑北斗导航定位系统的部署情况以及我局定位应用的现状, 为尽快实现由GPS定位向北斗定位的平滑过渡, 我局制定了相关发展规划。强力推进北斗定位终端的使用, 全面升级我局警用卫星定位系统, 开展基于北斗应用研究工作, 积极探索扩大北斗定位导航技术应用范围。以北斗卫星导航技术为切入点, 利用其定位、导航、授时功能, 积极探索其在指挥调度、交通管理、视频监控、行业管理等方面的充分应用。

北京苍穹数码测绘有限公司仪器事业部总经理宋舟:北斗卫星交通运输调度监控系统是将北斗卫星系统特有的优势与当今先进的计算机网络、GIS系统、智能交通系统及物流监控管理等技术相结合的、基于我国北斗导航系统建立的卫星导航定位信息服务平台, 可为企业提供实时、高效、可视化的移动目标的指挥、调度与监控。车辆监控系统是智能交通系统 (ITS) 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把定位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集成在一起的高科技系统。其重要的功能是将定位系统获得的车辆的位置、时间、状态等信息, 实时的通过无线通信用的需求;支持SOS一键求助, 具备连续位置上报功能;大容量电池设计, 提供更为持久的待机时间。北斗一代车载终端采用一体式、小型化、密闭式设计结构, 内置北斗模块和GPS模块, 具备北斗一代卫星的数据通信功能, 可灵活组成不同的网络。同时, 具有防水、防潮、防盐雾等特点, 特别适合无人值守及严酷环境下使用, 在突发事件应急通信、指挥、调度, 地质灾害监控传输、监测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北斗一代指挥终端是为了便于上级指挥机关进行指挥、监控而研制的北斗用户机产品。它除了具有普通型用户机的所有功能外, 还可以监收其下属用户机的定位、通信信息, 并可以向下属用户通播指挥信息。适应固定指挥所、移动指挥所、方舱等多种场合安装使用。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安厅科技信息化处处长王军林:北斗导航卫星系统应用是国家的一项战略举措, 新疆作为公安部选定的区域示范省区, 按照北斗导航卫星系统公安应用示范项目建设总体规划, 在部协调领导小组的指导下, 积极推进北斗系统应用工作。在以“新疆公安云”和“八大平台”为核心的新疆公安信息化基本框架下, 就北斗导航卫星系统的应用开展了一个方案编制、三大工程建设、三大基础库建设、两项应用测试。通过召集相关警种、部门、州市地公安局多次研究论证, 于2011年8月制订了《北斗导航卫星系统公安应用示范项目新疆区域示范建设方案》, 确定了以科技强警为指导, 以提升信息化应用能力为根本目的。

一是开展警用地理信息平台建设。目前公安厅和全区15州、市、地公安局全面完成平台建设并开始落地应用, 实现北斗/GPS双模卫星定位信号的接入调用和展示, “全疆一张图”的建设为北斗系统的应用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二是开展移动警务系统建设。为基层、一线民警开展移动办公办案、执勤执法提供随时随地的信息查询、信息比对、信息采集、可视化指挥、快速响应的支撑保障, 实现了公安业务向社会面的无限延伸。

三是开展350兆数字集群系统建设。目前, 系统建设工作已大部分完成, 38000部350兆数字集群终端将于今年年底前实名制配发至全区民警使用。

“三大基础库”即全区公安组织机构代码库、人事信息库、标准地址库。按照国家和公安部相关标准和要求, 组织机构代码库和人事信息库依托行政管理业务办公平台来建设, 标准地址库依托警用地理信息平台来建设, 并建立一套采集录入、维护管理的相应工作流程和机制, 最终“三大基础库”的所有数据实时推送到“综合资源库”, 供其他平台和系统调用。

开展“两项应用测试”工作, 一是开展了北斗定位在“网格化”巡逻防控工作中的应用;二是开展了北斗定位在“一体化指挥通信综合调度平台”中的应用。

下一步, 我们将在公安部北斗导航卫星系统公安应用示范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的组织、指导下, 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做法, 继续组织好我区5.8万部/台北斗终端的培训和运行管理工作, 推动移动警务和35 0兆数字集群系统在基层实战中的应用, 开展好北斗系统在我区的“区域示范”应用工作, 为我区公安工作和反恐维稳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在展示区,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八研究所、北京久华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海莱特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华胜天成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协同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苏州科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京中网卫星通信股份有限公司、电信科学技术第一研究所、北京苍穹数码测绘有限公司、无锡华信雷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河北安旭专用汽车有限公司、上海杰盛无线通讯设备有限公司、北京臻迪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航天科工世纪卫星科技有限公司、诺达卫星通信系统 (北京) 有限公司、北京合众思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产品展示和讲解。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卫星通信技术发展应用】相关文章:

卫星通信发展05-08

卫星通信技术发展概述07-02

全球卫星通信发展论文04-19

全球卫星通信发展论文提纲11-15

卫星通信的近期发展与前景展望09-11

卫星通信05-24

通信卫星05-13

卫星通信车05-28

卫星通信天线05-29

移动卫星通信05-30

上一篇:叙述话语下一篇:母猪热应激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