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职业核心能力

2024-07-14

语文教学职业核心能力(精选十篇)

语文教学职业核心能力 篇1

关键词:中职院校,语文教学,职业核心能力,现状分析

随着社会对于中职院校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 中职院校一直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上, 而往往忽视了诸如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课程的教育。语文教学作为一门基础性的教学科目, 其目的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基础语文实力, 更是促进中职学生提高职业核心能力的重要基础。

一、当前我国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

众所周知, 中职院校的教育目标就是直接培养社会专业对口的人才, 然而随着社会人才需求的增多, 更多的企业反馈中职院校的学生在实际的工作中存在很多问题。究其原因, 就是专业能力强, 但实际理解能力与学习能力较弱, 大多数的企业反应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不强。

目前, 很多中职院校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 只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 对于其他的知识觉得不必费心。一些学校在设置语文学科课时时, 没有经过科学的安排, 认为只要修完语文学科的学时就是完成任务。其次, 语文教学材料与专业知识脱节, 甚至互相背离, 使得很多学生感到语文教学没用处, 甚至不愿意参与到语文教学活动中去。不仅如此, 很多中职教师也认为语文学科不必过于重视, 因此对于语文教学只是走走形式, 因此导致学生的而不关注, 教师的不专业。多种原因共同作用, 最终导致语文教学质量低下, 学生各项综合能力较差, 企业反映出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弱等等问题。

二、中职语文教学怎样与职业核心能力进行整合。

1、加强中职语文教学的实践活动。

中职院校的学生不同于普通义务教育的中学生, 其压力主要来自于专业技能以及社会工作压力。但对于语文教学来说, 其紧张感要远远少于与普通院校学生, 因而可能在实际的语文教学活动中表现得过于散漫、积极性也相对较差。而这就要求中职院校的语文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除了要开展必要的理论知识教学外, 还应多多进行实践活动的开展。从实际出发, 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现语文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 从而对语文教学产生兴趣。其次, 教师还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到, 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提升打下基础, 让他们明白学习语文的重要性。

2、增加职业核心能力模块。

所谓职业核心能力就是学生与人的交流能力、数字应用能力、信息处理、解决问题以及创新改革等能力的综合, 也就是说职业核心能力是关系中职院校学生将来职业生涯好坏的关键。这些能力无一不需要语文基础知识以及相关专业知识的链接。因此, 在实际的语文教学活动中, 教师应让学生明白学习语文学科的重要性。在平常的语文教学中, 引入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模块, 将语文基础知识与职业核心的各项能力培养联系起来, 通过设置一些合作任务, 运用多种手段, 来收集和运用信息, 以一并培养学生的多种综合能力。

3、从专业特点出发, 培养实力。

语文教学对于中职学生实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如果能将语文中的“听、说、读、写”能力与专业训练结合在一起, 以突出专业的专业性和特点, 势必能起到提高学生综合实力和实用能力的效果。一方面, 通过加强语文教学与专业教学的整合, 使得语文教学能够与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进行整合;另一方面, 职业核心能力应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 从专业特点出发, 就语文教学的过程逐次递进, 以提升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

三.结语

语文教学职业核心能力 篇2

关键词:技校语文;职业核心能力;口语交流;书面沟通

当前,社会对技校学生的认可度相对较低,这种问题主要体现在不准时下班或者是工作没有非常强的责任感,和他人的合作并不顺利等等,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技校的毕业生在职业素养上和核心职业能力上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所以在技校的教学当中,就应该将教学改革放在重要的位置,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及职业核心能力当成是一项任务,语文教学就显得更加重要。

1职业核心能力的内涵

职业核心能力通常又被人们叫做关键能力和软能力,它是职业能力当中十分关键的一个因素,它通常就指一个职业或者是一个行业工作需要的基本的具有普遍性和适用性并在职业发展的过程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能力,这是一种伴随着人一辈子的重要能力,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当中已经将职业核心能力分成了8个内容,主要有和人沟通、数字应用、信息处理、解决问题、自我学习以及与人合作和外语的应用等能力。从素质冰山理论的角度来说,个体的素质就像是水上漂浮着的冰山,水上的一小部分是知识和技能等等因素的表面特征,所以它不能划分出具体的优劣,水下的部分代表着一个人的动机、态度、责任感等等一些非常重要的品质,这些品质才是决定一个人行为的决定性因素,同时其也成为了区分优劣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依据。显然,后者在一个人的职场发展中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技校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将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当做是一个重点的内容,这也是帮助他们职业发展和建设的一个重要的途径。

2技校语文教学的现状

语文教学职业核心能力 篇3

关键词:高职语文;职业核心能力;渗透

【分类号】G633.3

职业核心能力是成功就业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能力”,是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地区职业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的热点。为了更深度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教育,应将职业核心能力教育渗透进高职语文教学,这样学生更容易接受,职业核心能力的养成教育开展也更为直接和更有针对性。首先,对职业核心能力养成教育的重要性进行分析与阐述,为教学的设计提供思想认知。

一、高职语文教学中渗透职业核心能力养成教育的意义

教育部在2006年16号文件指出,要"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并在办学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中要求测评学生的"自我学习、信息处理、语言文字表达和合作协调能力"。同时,教育部与其他部委的相关文件中也一再强调学生以及职业人士的职业核心能力的重要性。当前,职业核心能力已经成为人们就业、再就业和职场升迁所必备的能力,也是在校、已就业和即将就业人群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它也必将成为企事业单位在职人员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内容。通过对高职语文与职业核心能力养成教育的分析与对比,二者存在着不少的共通点,将职业核心能力养成教育作为高职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予以涉及,在日常课堂中不断渗透与滋润,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提升具有积极影响。因此,将职业核心能力养成教育渗透到高职语文教学中是符合高职教育发展趋势的选择,并会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高职语文教学现状与特点

1、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为了实现高职语文教学与职业核心能力养成教育的相互融合,我们针对语文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与探究。现阶段,高职院校语文教学并未取得满意的效果,很多高职院校对语文课程的重视度不高,一般的高职院校将过多的精力放在专业领域教学上,在专业上的投入过多,甚至部分高职院校已将语文课程取消,课程边缘化现象非常严重[1],这是大学语文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导致高职

大学语文教育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其次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师本身对语文教学在高职教育中的定位出现了偏差:一味的强调语文教学为具体的专业服务,忽略了语文课程本身的基础性,使语文教学丧失了课程的本体地位,成了各个不同专业的附庸。

2、语文教学的特点分析

高职语文教学与职业核心能力养成教育有着必然的联系。首先,大学语文具有实用性的特点,其中涉及到处于特定场地讲话的艺术、个性举止以及对待现代社会热点问题的分析与评判等[2] 不仅仅传授学生必要的汉语言文化,同时培养学生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对创新能力而言至关重要的发散性思维能力等。其次,大学语文具有基础性的特点。语文教学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等核心理念的形成有着不可或缺的影响,

对学生在职业生涯中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这些都与职业核心能力养成教育的目标和宗旨是一致的。可见,将职业核心能力养成教育应用到高职语文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三、高职语文教学中渗透职业核心能力养成的有效途径

1、科学合理的设计教学内容,是职业核心能力养成教育渗透的重要条件

实現职业核心能力养成教育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渗透,首先应从教学内容设计着手,根据高职语文与职业核心能力的共通点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这是职业

核心能力养成教育渗透的前提条件。在教学内容设计中要避免矮化倾向,保持教学内容的适度深度与绝对广度。不能因为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原因而降低教学内容的深度,更不能因为要为某些具体专业服务而窄化教学内容。越是经典的、人文底蕴深厚的文章,越容易与现代社会生活相通,找到结合点。因此,在教学内容选择上,要跨越时间与空间的界限,尽量以古今中外经典为学习对象。经典作品中炉火纯青的文学语言对学生书面、口头表达能力的熏陶、博大精深的思想哲理对学生深度思考各种问题及其解决方案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这样,高职语文才能更好实现所有专业高职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的养成。

2、优化与创新课程教学模式,营造良好的职业核心能力养成教育环境

职业核心能力养成教育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应紧紧抓住二者的相同点,以此为突破点,优化与创新课程教学模式,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以利于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增强职业核心能力。为了更好地将职业核心能力的养成教育融入到高职语文教学中,可以在高职语文课堂中引入创新性的教学模式。例如,运用角色扮演教学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扮演课文或生活原型中的不同角色,模仿书本或社会生活中的一些情景,学习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念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与人交流能力、与人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等职业核心能力;采用头脑风暴教学法,引导学生就某一确定主题开展讨论,自由地思考和联想,提出各自的设想和提案,提高学生的交流、沟通和与人合作等职业核心能力;案例教学法学习,学生对教师所提供的具体事实和原始材料进行分析、讨论、并从中得出一定的结论。学生既能从教师的引导中增进对一些问题的认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从同学之间的交流、讨论中提高对问题的洞察力。

2、完善教学评价与考核方式,将职业核心能力设定为考核指标

传统的高职语文教学模式是通过试卷测试的方式,且试卷考核内容均以考察课本知识为主,学生的真实能力、职业核心能力与应用能力并未得到施展与激发,为了在高职语文教学中融入职业核心能力教育,应完善教学评价与考核方式,将职业核心能力设定为考核指标,这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的关键,把学生的日常表现写入档案,将其作为终极成绩评判的指标之一,能够激励学生主动去完善自身,对其未来就业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例如,在高职语文考核时,应选择实践类考核,给予学生一些职场中的突发情况,“若作为一名人事管理人员,当员工出现问题时,应如何处理矛盾?”或者是“作为一名行政人员,在同一件事务的处理上自己与领导存在严重的意见分歧,应怎么办?”等等,这些问题都考察语言应用能力、问题处理能力和个人素质等,在进行考核设计的过程中实现职业核心能力养成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对高职院校职业核心能力养成教育重要性的分析,及其与高职语文教学具有的共通性,将职业核心能力养成教育渗透进高职语文教学中是符合高职教育发展趋势的选择。高职语文教学中渗透职业核心能力养成教育,可以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的选择、优化和创新的教学模式、有效的评价和考核方式以促进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全面养成,为学生在未来的就业以及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良胜,张琴华,刘彩霞.论在高职教育中如何利用语文教学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10:133.

[2]张亚丽.高职教学中渗透职业素质教育初探[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5:101-102.

语文教学职业核心能力 篇4

一、中职语文教学现状

以笔者自身的教学经验为例, 笔者曾在旅游专业做过相关的语文教学尝试, 在某些散文游记类的课文讲解过程中, 设置了一些贴近学生专业的环节。例如, 让学生以类似导游讲解的方式, 对任意一篇课文内容进行设计改编。但是在课堂上, 绝大多数学生都不约而同地对文章进行了中心思想的概括及简单的阅读理解等形式的解读, 并没有采取笔者所希望的导游讲解的方式。事后, 笔者总结那次尝试不理想的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 是这一类的文章过于书面化, 学生难以理解、转化;第二, 是将这种景观类的文章用以生活口语化, 需要一定的时间积累过程, 因此对于学生来讲具有一定的难度。

二、职业核心能力与语文教学内容的关系

语文不仅是人类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 也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表现为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因此中职语文教学与职业核心能力之间存在一定的同质性。职业核心能力包括:同他人合作的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处理的能力以及最重要的自我学习的能力。从中很容易就能看出语文教学同职业核心能力之间存在交集。语文教学同职业核心能力存在一定的同质性, 并且集中体现于内容及方法之中。中职语文教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改革完全可以以此为目标, 尤其是在当代职业核心能力已成为就业者的基本能力。

三、中职语文教学与职业核心能力的整合

1. 行动导向法

行动导向法是指以任务引导作为基本的教学方法。采取行动导向法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与人沟通能力、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等。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 学生的能动性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 在课堂上动手、动脑、记笔记等行为完全靠学生个人的自觉性, 使学生丧失了主动性。而行动导向教学则完全以学生为主体, 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也从其他方面对其提出一定的动手、动脑的要求, 以此来填补中职语文教学实践环节的空缺。

2. 提出职业核心能力模块

对于中职语文教学而言, 其核心能力主要包括:同他人合作的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处理的能力以及最重要的自我学习的能力。在日常教学中, 人际交往的能力是最容易理解的, 语文课本几乎每一篇文章的内容都可以延伸出人际交往间的问题;在当下互联网时代, 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方式和渠道也变得异常丰富, 不像过去一样, 几乎只能从教师这一种渠道去获取知识, 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等多种渠道全方位地获取信息, 提升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在每一个人的人生发展过程中, 同他人合作的能力都是必不可少的, 尤其是对于中职教育, 在面向职业的教育环境下更加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在日常教学中, 教师应合理添设一些合作性的目标任务, 提升学生同他人合作的能力, 为学生以后走向社会满足职业发展需求打下坚实的基础;人生总是会在不同阶段遇到不同的困难, 因此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十分必要的。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找到问题的本质, 然后再通过合理的方式方法以及有效利用身边的资源, 最终成功解决问题。

简而言之, 这些职业核心能力直接或者间接地存在于传统的语文教学之中, 但是往往没有明确体现出来。在以能力模块为目标的教学之中, 能力培养成为重中之重。

四、中职语文教学与职业核心能力整合的尝试

以上教学方法和核心能力模块的提出, 为中职语文教学提供了一些具有实际意义的概念, 比如, 教师可以采用一些生动实际的案例穿插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尝试让学生去搜集素材, 小组合作完成, 并对过程之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归纳。最终由老师进行整理、讲评, 使学生不仅能够在“教中学”, 也能够在“学中教”。

通过课堂讲演等方式进行理解、学习, 能够提升学生的搜集资料、鉴别资料、掌握使用资料的能力, 并且通过团队的合作, 使学生感受到团队合作成功所带来的喜悦, 从而也间接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

鉴于我国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 并在职业核心能力与语文教学内容的同质性关系的基础上, 进行中职语文教学和职业核心能力的整合, 从而使中职语文教学能够更加科学、合理、高效地进行人才的培养, 能够更加符合中职语文教学的自身职业特色以及满足我国中职语文教育的教学要求。

参考文献

[1]林建琼.论中职语文教学与职业核心能力的整合[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2, 11 (03) .

语文教育专业职业能力分析 篇5

语文教育专业是职业性、针对性很强的专业。语文教师是中化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者,是带领学生领略博大精深中国文化的引路人。这就要求语文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很强的职业能力。

一、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师教学的基础,是教师向学生传达信息的工具,也是语文教师的专业魅力所在。语文教学就是语言教学,教会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是最基本的目的。语文教师流畅的课堂语言应该是一本学生永远读不完的精妙无比的书,他对学生起着强烈的示范性。

二、书面表达能力

书面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师向学生传授写作知识的途径,也是语文教师专业能力的体现。他对学生的写作起着强烈的示范作用,影响着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

三、书法能力

一个人的字是一个人的门面,教师的书法能力对学生起着很大的示范作用,这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书法功德。语文教师从事的是汉字的教学工作,这就使书法能力对于语文教师尤为显得更为重要,更为突出。

四、教育科研能力

教育科研能力是任何一位具有前瞻性目光教师所必有的能力素养。苏霍姆斯林说:“如果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就应当让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道路上来”。教师的职业专业化是一种认识,更是一个奋斗过程,这就要求教师也要具备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

五、心理承受能力

心理承受能力是新课改之后教师所具备的又一新职业素养。由于各方面的压力,比如教学压力、家庭压力、学生管理压力、不受别人关注等都有可能使教师心理失衡,从而演出一幕幕教师暴力事件的悲剧。作为一名新世纪的语文教师,除了教书育人的任务之外,还应该学会心理调节,保持健康的心理,用爱去感化一切的矛盾和不平衡,成就伟大之师。

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随着大专毕业生培养体制的转变,高职院校办师资类班培养的毕业生必须满足社会需求,又必须以就业为导向,这就要求语文教育专业的学生不仅具备必备的语文教育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还要能直接在教育、行政部门、企事业单位、媒体传播等部门从事教育或文秘等工作,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文秘和机关岗位的职业能力。

一、文字书写功底(书面表达能力)

用人单位十分强调秘书的文字写作能力。“会写”、“擅长写作”、“有较好的文字表达能力”、“文笔好”、“文字功夫扎实”、“有较强的写作能力”、“最好有公开发表的作品”等等,文种基本以应用文为主体,尤其是各种会议讲话稿,量大面广,充分体现出秘书写作的灵活性,需要秘书站在领导的高度换位思考,可以说写作能力是秘书的基本功。

二、办事能力(会办事、懂公关、善交际)

秘书工作还包括通过办事为领导服务。如果说会写作是秘书的基本素质,那么会办事、懂交际、善公关则是新形势下秘书必备的能力。过去那种“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的说法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善交际,不会公关就无法成为一名合格的企业秘书。秘书的办事能力和写作能力一样重要,这已成为一种共识。能办事、善待的“帮办型”秘书将成为提供创造性服务的社会急需的“灰领型”技能人才。

三、是注重电脑、英语和调研能力。

近年来电脑已广泛应用到社会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无纸办公扑面而来。利用先进的电脑技术来处理文稿、管理事务已成为现实,要做秘书就要会用电脑,熟练操作电脑已成为秘书人员的基本功之一。

近几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我院得到了超常规快速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师资类专业更是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得到了社会上的高度评价。在优化小学教师队伍,促进小学教育发展的培养机制和发展机制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中小学培养了一大批合格的语文教师,为全省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院语文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在工作岗位(教师、文秘、机关办事人员)上获得了好评。

一、具有较高的思想素养。热爱教育,关爱学生,坚持以人化人,以爱立人。

二、具有较强的知识素养。拥有扎实的基本功,深厚的语文知识积累,专业水平较高。

三、文化底蕴深厚,用浓厚的文化底蕴感染学生,引领学生传承中国文化。

四、专业技能较强,文化功底较厚,圆满地完成了组织上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踏实

肯干、安心本职工作、肯吃苦、作风踏实、思想端正”是用人单位给予的好评。

语文教学职业核心能力 篇6

关键词:中职语文 职业核心能力 培养途径

随着“中国制造2025”伟大蓝图的实施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口号的提出,公众的目光再次聚焦到为制造业培养高技能人才、事关制造业改造升级力度的职业教育上。面对“中国制造2025”,企业要转型升级,需要拥有职业核心能力的高技能人才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学校要转型升级,除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外,更应培养对学生职业生涯起关键作用的职业核心能力,以应对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学生要转型升级,提升自己的职业核心能力,促使自己成功就业,更好地应对未来的职场竞争。

所以,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必须融入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从而有利于学生成功就业和终身发展。在众多专业和学科中,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它的工具性、人文性和实用性的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是实现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中职语文教学与职业核心能力养成的关联

1.职业核心能力的内涵

职业核心能力是人们在职业生涯中除岗位专业能力之外最重要、最基本的能力,是人在工作和生活中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能力,伴随人的终生。职业核心能力主要包括数字应用、信息处理、自我学习、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创新革新、外语应用等八种能力。当劳动者职业或者劳动组织发生变化时,它能使劳动者在变化的环境中重新获得所需要的职业技能和知识。

2.语文能力与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有同质性

语文是最基础的一门学科,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专业课的能力基础,具有很强的工具性、实用性与人文性。语文的教学任务、内容都属于核心能力培养的范畴。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语言文字能力,处理分析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沟通能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情感。

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合作探究学习有利于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自我学习能力的提升;表达与交流有利于学生人际沟通交流能力的提升;经典文学品读、语文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信息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吃苦耐劳、坚定理想信念等职业品质,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心理,使学生能更好地面对未来的职场竞争和社会挑战。

二、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有效途径

语文是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重要抓手。中职语文教学存在课程设置边缘化、学生基础薄弱、语文教材内容与专业结合不紧密等问题。因此,语文教学必须改革,以职业需求为导向,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将语文的工具性、实用性和人文性特点充分发挥出来,实现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更新教育理念,树立大语文观

教师要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重视语文的基础地位,确立大语文观,把语文当做一门专业技能课来教。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岗位和专业特点以及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把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作为教学的核心工作,不能仅局限于上一堂有意义的课,要跳出课堂、跳出教室,让语文回归生活、回归社会,从社会生活中积累素材。社会是大课堂,生活是活的教科书,语文时时能学、处处能学,让学生了解社会、感悟生活的真谛,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和能力。

2.改革教材内容,构建能力培养架构模式

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用人单位对不同专业岗位的学生能力要求也不同。因此,语文教材改革要构建以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为中心的课程架构模式。教材内容与学生的专业和职业需求相适应,与可持续发展相适应。每单元、每篇课文内容的选择设计都应从培养职业能力方面考虑。在课文中适当增加国学内容,让学生品味祖国文学经典的魅力,懂得仁义礼智信,在提升阅读欣赏能力的同时提升文化素养。要增加表达交流及语文实践活动训练的内容,例如,口语交际、应用文写作等。实践活动训练以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会生活、职业生活为载体,以活动为形式提升学生语文综合应用能力,例如,“诗韵校园”诗歌欣赏会、“我的技师梦”主题班会等,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使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需要的能力。

3.发挥语文优势,全面提升职业核心能力

语文课对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有着比其他专业、学科更强的优势,通过行动导向教学、阅读、写作、交际与口语等活动能提高学生与人交流、信息处理、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学习的能力。

(1)在行动导向教学中炼职业核心能力。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活动和培养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是由师生共同确定的行动引导教学导向的教学方法,包括头脑风暴、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小组合作讨论等教学方法,是实现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笔者在语文教学中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较好地活跃了课堂教学。例如,在教授《过万重山漫想》时,教师运用小组合作讨论教学法,先将学生按4~6人分成小组,然后布置小组任务,对漫想的内容进行分析讨论,大家运用头脑风暴法将作者漫想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逐条写在卡片上,每组推举代表上台展示并陈述小组的结论,教师对各组表现点评打分。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和中心,教师则成为学习过程的指导者和咨询者。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又动脑动手,培养语言应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组间又引入竞争机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

(2)在经典阅读中品职业能力素养。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通过阅读教学可以表现得淋漓尽致。在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时刻不忘自己姓“职”,培养学生职业精神是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之一。阅读让学生既能拓宽视野,又能掌握大量的基础知识,从而提升文学和职业素养。例如经典阅读,利用早晚自习多读经典典籍,让学生在国学经典中接受熏陶。例如慈孝主题,笔者组织读书会,选择能体现慈孝等主题的白话故事,知识性与趣味性兼顾,推荐给学生阅读,如“陆绩怀橘”“杨黼活佛”“百里负米”“王裒泣墓”等可以体现慈孝的故事,学生在读过这些故事后畅谈感悟,结合实际谈自己对慈孝的理解,讲述自己身边的慈孝故事。通过阅读经典将人文性上升至职业素质,提升人文素养和职业素质。

(3)在写作中悟职业核心能力。现代企业需要具有一定管理能力的人才,既能说也会写,特别是具备应用文写作能力。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除了要求学生掌握计划、总结、个人简历、求职信等具体方法外,还要根据学生的专业有所侧重,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例如,文秘专业应侧重公文类、礼仪类应用文写作,机械电工专业侧重说明、报告等应用文写作,电商专业应侧重海报、广告等应用文写作等。做到格式规范,文字表述正确,内容符合要求,让学生日后进入工作岗位能够驾轻就熟。

(4)在实践活动中育职业核心能力。表达交流能力是个人知识、智慧与能力的综合反映,它是人在职场获得的良好人际关和成功的关键。语文教学中要多开展表达交流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加强口语和人际交流能力的培养。要开放语文课堂,营造交流的情境和职业化的环境,让学生在课堂上多说、多听、多练,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学习的各个环节。教师还可以将课堂设置到人才交流市场,利用职场环境教会学生面试、求职。同时,多组织口语交际、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例如,组织辩论赛、主题班会、演讲比赛等。笔者在每堂课前设计了课前3分钟活动,学生利用这个时间可以开展朗诵、讲名人故事、表演才艺等喜欢的活动,同步提高自信和听说读写能力。

(5)在“互联网+”中培养职业核心能力。在互联网时代,学生有各种途径和方法获得学习资料。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慕课、空中课堂等有利资源,进行自我学习,解决自身学习问题,培养学生处理信息、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核心竞争力。

4.构建多元评价机制评职业核心能力

目前,中职语文的考核评价仍然沿用传统模式,主要以考核基础知识为主。这只能反映学生的学习成绩,却忽略了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及语文能力的考核。笔者认为必须构建多元化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注重过程考核,突出学生的核心能力,把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和核心能力纳入考核范围。首先,注重日常课堂表现的考核。学生的出勤记录、发言记录,甚至参与学校的演讲和其他比赛都可以加分计入平时成绩,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各占50%。其次,期末考试除了笔试外,还要增加综合技能类考试,可以通过口语交际、演讲、面试等来进行,也可以用团队项目、案例分析来考核。这样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核心能力能得到一个全面的测评。

三、小结

职业核心能力是人在社会生活中成功和持续发展的关键能力,中职语文的基础性地位使其成为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语文与职业特点融合也是职教语文改革的重点,无论教材还是教学方法的选择,都应与职业核心能力挂钩,构建具有鲜明职业特色的语文课程体系,使语文教育在提升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通过中职语文教育让学生具备更强的职业能力,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使语文真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为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职场发展添加终身受用的筹码。

参考文献:

[1]童山东.职业教育中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2.

[2]林建琼.论中职语文教学与职业核心能力的整合[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0(6).

[3]杨颖.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中职校语文教学改革探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3(5).

[4]叶昌元,李怀康.职业活动导向教学与实践[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语文教学职业核心能力 篇7

1.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改变传统教学观念

在多数学校的教学工作中, 教师是最为主要的组成部分, 特别是在一些中职院校中, 教师需要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执教理念, 只有这样, 他们才能培养出具备更强的职业核心能力的学生。我国的经济体制一直在改进, 社会对职业教育人才的要求也一直不断提高。所以, 教师应及时改善和创新原有的教学理念, 改进教学模式, 不断强化自身的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 同时更好地提升学生职业核心能力。

2.完善原有的教学体系理念

中职学校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强调以提升学生的能力和技能为主, 但是当前很多中职院校的语文教学从根本上违背了这一理念, 这些中职语文课程的教学体系跟普通高校语文课堂教学体系一样, 并没有突出学习技能的重要性。因此, 在中职院校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践技能的学习与提升, 不断地完善语文课程的教学体系, 结合学生们未来有可能从事的职业的实际需求来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以及进行课外实践训练, 不断强化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同时提升他们的专业素质和职业核心能力。

3.加强实践能力, 培养专业技能

中职语文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出拥有较强实践能力以及拥有过硬专业技能的人才, 更好地满足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教师围绕核心内容和要点, 尽可能融入一些实践性的教学内容, 让学生在操作性、活动性的教学中理解课文, 提升语文学习能力。如在《风景谈》一文的教学中, 此文是茅盾先生描写延安解放区军民火热生活和崇高精神境界的优秀散文。因此教师以三个实践性课堂活动为主来讲解这篇文章。 (1) 课前要求学生以“延安知多少”为主题找寻资料, 一方面补充了学生缺乏的历史知识, 还可以为更好地理解文章思想打基础。 (2) 要求学生读文章, 对课文的整体意思以及重点部分有所认识后, 将学生分成6个组, 分别对文章描述的六处风景通过想象画成素描, 并要求他们为自己的画起一个与题意相关的名字。 (3) 进行拓展训练。教师要求学生找出文章中出现的一些成语,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所找到的成语, 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 讲一段比较有意思的话或者是根据成语编写一个小故事。

4.强化专业知识, 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通常进入到中职院校进行学习的学生, 他们的语文基础都不好, 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也较低, 这就导致他们无法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教学中, 他们的语言听说能力无法得到很好的提升。要想切实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教师就应该从学生的专业知识出发, 有目的地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首先, 应全面普及普通话的运用, 要求学生在平常的学习和生活中都应该用普通话和别人沟通、交流;其次, 在别人讲话的过程中, 不随意打断, 认真倾听别人的讲话, 观察别人的讲话方式, 在实际的学习课堂上, 应该认真专注听讲, 这样才能提高其语文学习成绩和能力;最后, 教师应该多组织一些听说训练, 并且这些听说训练要涵盖学生的专业知识, 这样他们在听说训练的时候才能进一步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更好地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强化他们的心理素质和提升听说能力。

职业核心能力的训练可以促使职业教育更加理性地发展, 而将中职语文教学和职业核心能力进行有效整合, 可以转变以往中职院校重视专业课堂的局面, 促进中职语文教育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建琼.论中职语文教学与职业核心能力的整合[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0, 11 (03) :63—65.

语文教学职业核心能力 篇8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 必须摆在突出位置。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 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由此可见, 职业教育肩负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建设大军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职责, 同时也突出了作为职业院校的教师职责和使命的重要性。 提高职业院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一直被认为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本文以职业教育目前的现状为着眼点, 主要探讨职业教学能力的重要性及职业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

1 职业院校基础教学能力的重要性

1.1 职业学校基础教学能力对教学的影响

一直以来, 对于教师基础教学能力的认识都是较为宽泛的概念, 并没有明确的、具体的、精准的概念, 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 教师基础教学能力内容和概念也在不断拓展。但从一般意义来说, 职业学校基础教学能力主要包括:教学认识, 具体包括分析教材和教学内容等;教学设计, 具体包括设定教学目标、课程设计、例题选择、作业布置等;教学媒介运用, 具体包括教学语言运用、板书表达、课件运用、教学工具运用等;教学调控, 具体包括对教学时间把控、教学计划把控、课堂秩序把控等。

职业学校基础教学能力对教学有着重要影响,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基础教学能力直接作用于日常教学。基础教学能力与日常教学活动密不可分, 如果没有基础教学能力, 日常教学就无法实现。

基础教学能力是教学实现的基础。教学本身是教与学的过程, 是通过教, 来实现学。这就需要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有连接的纽带, 而基础教学能力就是这个纽带, 是教学实现的基础。

基础教学能力对教学效果有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直接目标是实现教学效果, 就是学生可以通过教学掌握知识、学会运用, 加以实践、举一反三, 如果不能实现这些, 教学效果就会受到影响。那么, 如何才能取得这些教学效果, 这就离不开教师的基础教学能力。

基础教学能力与教学效率密切联系。现代社会知识越来越多, 更新也越来越快, 这就需要增加课堂容量, 提升课堂效率。而基础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知识、加以运用的快慢程度, 对教学效率有直接影响。

1.2 职业院校基础教学能力对学生的作用

职业院校基础教学能力对学生有着重要的作用, 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基础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兴趣。教学的成功的标志是必须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因此, 激发学生的兴趣显得非常重要。基础教学能力正是激发学生兴趣的直接手段, 影响学生兴趣激发。

基础教学能力关系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基础教学能力对学生学习效果有直接的影响, 主要是由于基础教学能力直接作用于教学的全过程。

基础教学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基础教学能力也会影响作用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这主要是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思维运用、语言表达、创新思路、解题方法等都会影响到学生, 而这些方面就是基础教学能力的体现。

1.3 职业院校基础教学能力对教师的意义

职业院校基础教学能力对教师有着重要意义, 这主要体现为:基础教学能力是职业院校教师的基本技能, 如果没有这种基本技能, 就不符合教师的职业要求;基础教学能力能体现教师职业素养的高低;基础教学能力是评价职业院校教师的重要方面, 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的全程很难跟踪, 但是对于课堂上基础教学能力的评价则较为容易进行操作。由于基础教学能力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也是教师能力高低的最直接的体现, 所以可以利用基础教学能力评价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

2 提升基础教学能力的有效策略

2.1 基础教学能力的主要方面

对于基础教学能力尚无法精确界定, 也无需精确界定,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基础教学能力也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即:对教学内容的把控能力, 对教学媒介的运用能力, 对教学活动的控制能力。

对教学内容的把控能力。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必须熟悉教学内容, 了解教学内容, 明确重点、难点, 延伸拓展教学内容。这就需要教学过程中, 教师必须拥有对教学内容的把控能力。

对教学媒介的运用能力。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但有了米, 还需要巧妇。在对教学内容把控时, 还需要对教学媒介的运用能力, 如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制作PPT, 运用微课等能力。

对教学活动的控制能力。好的教学活动离不开有效控制, 教学计划的有效实施, 有效的教学评价和教学反馈等。

2.2 目前职业学校教学能力的现状

由于我国职业学校发展相对滞后, 一些优质师资主要集中于高等院校, 使得我国职业学校基础教学能力薄弱。主要体现:教学内容认知的僵化。目前一些职业学校教师缺乏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 总是习惯于照本宣科, 本来职业学校的学生基础就弱, 僵化的教学认识, 很难使学生提升兴趣;教学媒介运用的单一。由于职业学校教师少有升学压力, 使得在教学过程中只是满足于完成教学形式上的讲授任务, 教学媒介运用单一乏味, 无法取得预定的教学效果;教学活动的控制无序。由于职业学校更注重学生的就业, 对日常教学考核逐渐弱化, 使得日常教学更是缺乏对教学活动的控制, 没有详细教学计划、没有教学评价、缺乏教学反馈、缺乏课堂调控等, 造成教学活动控制无序。

2.3 提升基础教学能力的有效策略

尽管基础教学能力的概念是宽泛的, 但是提升基础教学能力的有效策略还是有章可循的。这需要做好三个基础提升工作:深化对教学内容的把控, 综合科学利用教学媒介, 系统控制教学活动。

深化对教学内容的把控。要想实现对教学内容的有效把控, 教师必须沉下心来, 做足基础功课。首先, 做到理解教材, 认真理清教材内容、重难点、教学纲要等;然后, 做到熟悉教材, 在理解的基础上, 要认真、系统、完整地了解教材前后教学内容和逻辑关系;最后, 做到拓展教材, 结合教学对象, 对教学内容加以引申, 理论联系实际, 使枯燥的教学内容变活,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特别注重将现实生活中的要素与教学内容相联系, 提炼出易于理解的生活版教学内容。

综合、科学利用教学媒介。随着现代技术的引用, 对于知识获取的渠道已越来越多, 对于教学更应紧跟时代发展, 综合利用教学媒介。这里教学媒介, 主要包括语言表达、媒体运用、书面表达、思维引导等。具体来说, 语言表达, 尽管是传统概念, 但必须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新的创新, 如激发学生兴趣, 可以将相声、脱口秀等技巧运用于课堂教学;媒体运用, 应该多运用现代高科技手段, PPT、微课制作、编程、微电影等都可以运用;书面表达, 尽管是传统形式, 但可以利用逻辑关系, 创新形式组成, 如思维导图等在课堂中的运用;思维引导, 其实在教学过程中, 最高级的媒介却是最朴实的, 那就是思维引导, 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引导, 将学生引入到教学中来, 并发散学生的思维, 激发学生的潜质。

系统控制教学活动。从科学思维角度来说, 教学活动也算作系统工程, 系统工程中的一些办法, 对于教学活动也是适用的, 如利用决策论的思想, 也可以寻求最优的教学控制, 教学控制的变量可以由教师设定, 如课堂教学时间、作业时间、复习时间、考试时间等, 变量彼此之间的关系, 也是通过教学实践摸索而来, 如何界定变量之间的关系, 除了严格的科学性, 也需要教学过程中的艺术性, 通过寻求其中的优解, 达到系统控制教学活动当然在一定条件和一定时间内, 系统控制教学活动的最优办法也是动态变化的。

3 提升基础教学能力, 促进职业能力发展

3.1 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的基本要求

提升基础教学能力, 促进职业能力发展。主要因为基础教学能力是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的基本要求, 这主要体现在:基础教学能力是实现教学活动的基本技能, 基础教学能力是衡量教师能力的基础, 基础教学能力直接影响教师教学效果。

3.2 基础教学能力与教师职业发展的关系

提升基础教学能力, 促进职业能力发展, 体现出基础教学能力与教师职业发展的关系:基础教学能力是教师职业的必备能力, 如果没有这种能力, 教师职业特征将无从谈起;基础教学能力直接影响教师职业生涯, 如果没有教学能力作为支撑, 作为教师将是不合格的, 职业生涯更是无从谈起;基础教学能力与教师职业发展动态相关, 基础教学能力会随着教师职业发展而动态变化, 当职业能力增强, 那么基础教学能力也会增加, 如果基础教学能力增加, 会带来更好的职业发展, 彼此是动态相关的。

3.3 基础教学能力对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的促进作用

提升基础教学能力, 促进职业能力发展, 表明基础教学能力对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因为:基础教学能力提升有助于教师教学活动, 基础教学能力对教学活用的作用最为直接;基础教学能力提升有助于教师其他能力养成, 基础教学能力包括多个方面, 其能力的提升会促进教师表达能力、思维能力、职业素养、奉献精神等多方面能力的提升;基础教学能力提升促进教师职业能力发展, 基础教学能力是教学职业能力的基础, 基础能力层面提升, 对于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的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4 结语

根据国内外教育的发展趋势, 中国未来的职业教育将高速发展, 如何提升职业学校基础教学能力, 将成为职业学校发展的重要课题。基于基础教学能力提升的本质, 提出提升基础教学的重要意义, 并提出有效提升基础教学能力的策略。基础教学能力的提升, 将直接促进职业能力发展, 后续也将开展更深入的研究。

摘要:教学是职业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能力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本文通过分析职业院校教学能力的现状及基础教学能力的重要性, 提出了如何提高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措施, 并进一步引申出基础教学能力对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职业教育,基础教学能力,能力提升

参考文献

[1]陈珠社.浅议高职数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外企业家, 2011 (8) .

[2]张雄.数学教育学概论[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3]史炳星.美国数学教育中的问题解决[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1998.

[4]Bransford, John D, Rodney R Cocking.How People Learn:Brain, Mind, Experience, and School.[M]Washington, DC:National Academy Press, 1999.

[5]郑毓信.数学教育的现代发展[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9.

[6]郭炯.职业能力研究的文献综述[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2009 (4) .

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 篇9

一、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在职业学校中对于现在的学生, 很多学生只会书本上的知识, 在社会的就业中普遍有人说现在的学生不能胜任工作。教育理念中提出要“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提高学习能力, 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我们都知道现在的教育理念中已经开始提出了学生的教学目标的三个方面, 其中不再仅仅重视学生的知识技能, 而对于学生的能力的培养是很重要的。对于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只能在我们教室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 所以针对这些问题我们的传统教学模式必须得到改变。针对我们的学生我们观察到他们独立解决问题和对于特殊事情应变能力不强。在招聘会的现场我们能看到学历高却找不到工作的人很多, 因为很多人的能力仅仅是对于书本上知识的掌握以及仅仅停留在记忆和一成不变的传统能力。

二、教学创新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

(一) 采取项目教学联系实际

以我教授的计算机的课程为主要的讨论例子, 学生学习了计算机的目标不仅仅是在完成一些鼠标和键盘的操作, 帮助学生建立了本课程学习的长远目标:既要了解计算机的相关的操作, 又能利用Excel处理日常的工作甚至可以说是学生将来在企业中遇到的问题, 所以我认为在教学中应该不段的渗透一些企业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利用项目进行教学。

(二) 沟通与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

无论任何课程的教学, 我认为比较重要的就是, 让学生体会到应尽量给学生提供大众场合的交流机会。比如小组之间的探讨把同学们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在小组的比赛和竞争合作交流中完成教学项目的教学。在教学中多采取小组进行交流和培养, 也可以比赛这样有利于同学们之间的沟通, 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 独立解决问题和应变能力的培养

问题解决能力的过程是先要确定问题然后把问题分析清楚并且能够通过自己的方式进行问题的解决, 在应变能力的培养中对于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视的能力!这一能力在学生中间比较弱, 可是在现在公司的竞争中却非常的重要, 所以我们一定要教学中渗透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信息处理和分析判断能力的培养

信息处理和分析判断能力就是把信息处理和分析作为能力的培养和判断, 所以在教学中经常采取信息的收集和社会调查的方式让学舌功能通过这些方式进行独立信息采集的能力。

语文教学职业核心能力 篇10

一、高职语文教学面临的问题

高职语文教学是高等职业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为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程度越来越高, 单一的课程内容已无法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高职语文教学固有的弊端也日渐明显。

1. 对高职语文教学的认识存在偏差。很多院校只认识到高职语文是一门文化基础课程, 大多数专业只开设《大学语文》, 甚至不开设;有的专业不开设《大学语文》, 或开设《应用写作》课程, 没有认识到高职语文也可以作为一门综合的技能课程, 也有相应的职业能力培养课程体系。

2. 高职语文教学存在学科地位弱、课时量少、教学形式和手段落后、评价体系单一等诸多问题。

3. 高职学生语文运用能力不足与社会对职业能力要求不断提升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知识经济时代呼吁把人才作为人力资源对待, 用人单位对人才的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毕业生素质与用人单位要求存在差距, 缺少基本礼仪和面试技巧, 对应聘岗位了解不多, 答非所问是较为严重的问题, 甚至一些高职生在毕业时, 连自荐信都不知如何写。

4. 高职语文教学师资薄弱。师资结构不合理, 教学理念有待提高, 教师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有待提升, 这些都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正确定位《大学语文》, 树立以人文教育为主的“大语文”教育观

每一个历史阶段的教学, 只能解决某一阶段的教学任务。一门课程的教学只能解决某一方面的教学课题。当前对高职《大学语文》课程的定位很模糊, 大多把它作为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全能教材, 笔者认为这既不合理又不科学。虽然, 一些学者和基层教师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评价体系等提出了积极的有意义的探索和创新, 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的难题和瓶颈, 特别是对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并未得到根本性解决。徐中玉指出:“大学语文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门文化教育、人文教育基础课”, “对提高国民文化素质、人文素质方面具有普遍而深远的意义”。[1]笔者认为《大学语文》更应该侧重人文性和审美性, 多进行人文教育。这里讲的人文教育主要是针对唯科学主义、理性主义、功利主义和物质主义、享乐主义流弊提出来的。“人文教育, 就是以‘人’为目的, 以‘文’为手段, 实现人文关怀的教育, 就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人文素养包括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 其中人文精神是核心, 人文精神是以人为主题, 以文化建构为底蕴, 以意义追求为指向的人的生命体现, 生命确立, 生命发展的法则和原则”。[2]语文教学长期以来陷入一个误区, 就是更多地把语文作为工具性来看待, 因而注重作者介绍、写作背景介绍、字词讲解、段落划分、主题归纳、写作特点总结等固定模式教学, 却忽略了整体性的解读, 往往造成整体意境的割裂, 进而忽略了它的人文性和审美性构建。《大学语文》教学应该突破这一模式, 教师应有“大语文”概念, 结合天文地理、自然科学, 更多地用比较联想的方式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学会为人处事的原则和道理。《大学语文》用文学艺术的形式, 以情感人, 这是任何以传授知识为主的课程都无法替代的。

三、确立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高职语文课程体系

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认为:“语文实际上也是人的一种技能, 更应该把语文当作一种技能进行学习和传授, 而不仅仅是基础。很多学校在分科目的时候, 也把语文放在基础学科里。到了大学, 也把语文作为公共基础课, 直至教育行政部门的许多文件讲话中, 也把语文列入基础性学科。这些固然都没有错, 但过于强调语文学科的基础性有意无意中就淡化了它的技能性, 以及它作为社会需要的一种最基本的交流能力。”[3]可见, 高职语文教学必须把它作为是一门综合课程, 一种技能来教学, 培养学生的职业语言能力、阅读理解分析能力、写作表达能力、口语交流能力, 提升学生获得外界信息和指令并进行筛选运用交流的水平, 成为学生面对职业变革, 应对市场竞争和社会挑战, 实现个人职业生涯所必备的最基本的技能。这就要求对高职语文教学进行改革, 突破原有的传统思维, 扩大内涵, 延伸解读, 从阅读教学、听说教学、写作教学三方面建立公共必修职业能力课程体系, 以便解决高职学生语文运用能力不足和社会需求提升矛盾的问题。

1. 在阅读教学方面, 建立以《大学语文》为主的基础课程, 对外延伸, 使学生具备较强的阅读鉴赏能力、理解分析能力、筛选运用信息能力。教师可着重进行阅读分析和文学鉴赏, 让学生体味中外文学经典, 通过了解和体会人类语言文化的精华,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增加审美情趣, 提高审美能力, 提升文学品位, 促进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提高, 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帮助学生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2. 在听说教学方面, 可以选择开设《演讲与口才》、《应用口才》、《商务口才》等课程, 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听说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之一, 是个人知识、智慧与能力的综合反映, 体现出独特的人格魅力, 它能让人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 帮助人取得事业的成功。教师可以在教学手段上不断更新,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施设备, 采用仿真环境的模拟实训和考核方式, 通过各种途径展开有效训练, 循序渐进地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口语交际水平, 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力, 并由此引发充实和完善自己的内在需要, 最终实现内外兼修。

3. 在写作教学方面, 可以选择开设《商务写作》、《应用写作》、《文学写作》等课程, 提高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大学毕业生不一定会写小说、诗歌, 但一定要会写工作和生活中实用的文章, 而且非写得通顺又扎实不可。”[4]其中“实用的文章”就是应用文。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人不仅具备职业的专业技能, 而且具备一定的应用写作能力。不论是市场调研、商业策划、企业书函, 还是个人求职书、工作报告、竞聘演说等都需要一定的应用写作能力。高职语文教学中开设应用写作课程是市场经济发展对高职语文教学提出的要求, 也是高职学生必备语文能力的需要。应用写作的教学是一种实用性、应用性、技巧性很强的写作教学。因此, 在教学中应以技能培养为主线, 建构基于课堂教学、校园网应用写作教学平台和课外实训的开放性、立体化应用写作教学训练体系, 提高学生写作的基本技能。

四、建立以职业能力为目标的高职语文教学考核模式

高职语文教学过去以文学知识、语言知识考核为主, 侧重对学生的记忆和阅读分析能力的考核, 对听说写方面的考核不够重视, 这种考核模式不太符合高职语文教学的要求, 也不太适应社会对职业能力的需求。为此学校应改革教学考核模式, 通过对高职学生从事职业的岗位进行职业技能和职业资格准入考核, 进一步夯实高职学生的职业技能基础, 强化职业能力训练, 以适应职业的技能要求、社会发展和就业市场变化的需求。

1. 转变以知识考核为主为以学生为中心, 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考核模式。

过去对高职语文教学的考核主要是以知识考核为主, 听说写方面不够重视, 为此, 在考核过程中可以实施以学生为中心, 以职业能力为本位注重过程的考核办法。鉴于课程实施的开放性和对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视, 课程的考核应以课内成绩和课外的动态考核相结合, 从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着重听说写方面的考核。既有理论又有实践, 两者有机统一于培养学生听说写能力, 既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竞争意识, 又能培养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等。

2. 转变以学校考核为主为以学校和社会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模式。

以往高职语文教学考核以教师命题为主, 教师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 以书面考试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 这种考试模式教师的主观性太大, 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考核和形成。可以采用学校和社会相结合的考核模式, 考核要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实现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 (ZHC) 让全国的高职语文教学和考核有了一个统一的国家标准, 高职语文教学的考核应以ZHC为目标, 让学生直接参加ZHC测试, 这样既能检验学生语文的学习效果, 又能够使学生获得市场认可的职业能力证书, 缩短学校学习与社会就业的差距。

参考文献

[1]徐中玉, 陶型传主编.大学语文.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新编说明) .

[2]冯建军.生命与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44.

[3]王旭明.新浪博客.

上一篇:新型教学观念下一篇: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