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小区一体化管理

2024-08-31

医院-小区一体化管理(精选九篇)

医院-小区一体化管理 篇1

1.1 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的含义

图书和档案是以文献信息为基础而形成的产物,两者作为信息的重要来源,虽然管理信息的形式不同:图书完成信息的横向管理,档案实现信息的纵向管理。但这两者的最终目的都是开发和利用信息价值。所谓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是指:整合图书和档案两者各自独立的管理系统,使两者协调统一,实现网络资源共享,为千万用户们提供方便而且综合性很强的检索服务。

1.2 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价值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信息资源数量也不断增加,这使图书档案管理的整合工作迫在眉睫。传统的图书馆及档案管理显然无法跟上资源更新换代的速度。通过图书和档案管理的整合,实现资源的共享,提供最佳的解决方案,满足用户的需求,除此之外,还可加速图书和档案管理的发展进程。一体化管理的优势表现在:能够在现代技术与互联网的基础之上,实现资源信息的共享,进而满足用户全方位和多元化的资源需求,促进图书与档案整合性的科学管理。

2 医院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管理体制滞后,缺乏统一性

虽然图书和档案两者几乎同出一源,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医院将图书和档案管理工作,分置在不同的系统,造成书籍和文件管理上的碎片化,这两方面的工作人员也没有足够的沟通和交流。这不仅妨碍了管理工作的发展进程,还无法给用户们提供多元化和系统化的资源信息。这样的管理系统显然无法达成资源共享,而且还会导致许多的资源信息重复存储,并流失一些重要的资源信息,管理工作无法明确分配,在某种程度上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

2.2 缺少综合型高素质人才

往往能够担当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并将其合理运转起来的人都是综合型的高素质人才。实现图书和档案管理一体化必须着重从人的角度研究剖析。因为医疗书籍包括档案的管理都具有特殊性,因此,对在职的人员就有了较高的要求:一要具备合理清晰构建知识结构系统的能力;二是要能够熟练掌握多方面领域知识;三是要清楚各方面阶段的发展特征。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截至目前,我国大部分医院从事图书和档案管理工作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非常稀缺,甚至部分医疗机构没有专业管理人员,使图书馆的档案管理工作难以整合发展,更阻碍了信息资源管理水平的提高。

2.3 缺乏完善的基础信息设施

能否拥有完善的信息基础设施决定着图书馆和档案管理工作能够顺利的进行,这也是实现图书馆和档案管理综合控制的基本要素。目前,尽管已有不少医院开始应用信息基础设施来介入管理,但设备的质量和数量还不能达到规定的标准。一些医院的基础信息设备甚至是几台为数不多的笔记本电脑,而且还需要人工进行信息搜索。由于图书档案管理的网络环境建设受限,因此,降低了管理的效率,而且还难以实现资源的共享。

3 加强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的对策

3.1 完善管理体制的建设

学习国家政策、法规,合理开发符合标准化的信息资源,建立图书档案馆一体化管理机制,积极号召鼓励这些图书档案馆参与到建设一体化的管理活动中来。建设图书档案管理一体化的监管体系,确保图书馆和档案馆顺利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与此同时,医院各级领导积极推动制度改革,加快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完善步伐。

3.2 专业化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在医院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改革进程中,人才队伍建设是一项必要环节。它不仅是图书档案整合性专业管理的保障,同时也为现代科技管理提供重要人才支撑。医院可以通过引进和培养这两种方式来开展人才队伍的建设。医院相关部门要定期组织沟通和交流,在医院内外部,推广临床和实践知识教育。与此同时,引进具备现代管理才能、掌握先进设备的操作技能、拥有良好外语能力的专业人才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

3.3 建立一站式信息检索流程

“一站式”信息检索服务是通过电子化的信息技术,对图书档案系统进行资源整合和逻辑梳理,实现用户信息检索电子化流程。“一站式”信息检索服务是一个全新的技术化服务模式,提高了医院信息资料检索效率。“一站式”信息检索的流程包括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数据库建立分析、业务模式板块建设、登录系统规划、网站页面组织等。其是通过“一站式”信息检索服务体系,维护、管理好整体的信息安全,确保整个信息系统能够有流畅、安全、可靠的运行机制。“一站式”信息检索服务中心的网络平台应当包含四种结构层次。①服务操作系统。②应用服务器以及大型数据库。③组件层。④应用层。随着完善统一的标准颁布落实,相关的政府部门应能够制定出与之相关的法律条文,建设稳固统一的信息交流平台,进而达到约束机构的目的,保障网络的安全,从而提升使用图书档案的效率。此外,还要在应用数字信息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智能搜索及网络传输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开发信息资源。唯有如此,才可以继续完善医院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工作。

摘要:随着医疗系统改革的深入,医院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有了重大变化,特别是在医院的档案和图书馆管理体系上。本文以此为切入点,分析了当前医院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就此提出相应的完善对策。借助本文的分析论述,旨在为医院图书档案的一体化管理提供可供借鉴的方法。

中医医院乡村一体化管理实施方案 篇2

村级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各卫生室: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以及省、市、县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工作实际,现将《凤县中医医院村级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发给你们,请抓好落实。

凤县中医医院

村级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深化农村卫生工作改革,合理配置、有效利用农村卫生资源,加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建立精干高效的农村卫生管理体制,全面推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门诊统筹。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统一标准、完善功能、充实内涵的原则,全面提高村卫生室基本医疗质量和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确保广大农民获得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发展。

二、工作目标

根据《凤县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对村卫生室实行“村建院(县中医医院)管”;以“六统一”为基本内容,实行基本医疗、预防、保健相结合,建立责权利统一、硬件设施标准化、运营管理规范化、指导监督体系

化、服务质量优质化的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模式。

三、管理模式

对标准化村卫生室,实行“六统一”的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模式。

1、统一行政管理。

村卫生室工作人员,由我院从具备乡村医生资格或执业助理及以上资格的人员中聘用。聘用乡村医生的年龄:男性为60周岁以下,女性为55周岁以下。对超龄者,可根据工作情况及乡村医生个人要求与身体状况进行返聘。因工作需要,在本乡镇范围内,村卫生室的从业人员可以相互调配。乡村医生聘用期为一年,年终经考核合格后办理续聘手续。我院人事制度改革落聘人员,可优先安排到村,领办村卫生室。

村卫生室负责人由我院从乡村医生中择优选择,也可由本院原医务人员兼任并任命。村卫生室独立承担民事等相关责任。

2、统一业务管理。

所有村卫生室要统一使用县卫生局印制的处方、门诊日志及各种卡册、资料。并严格执行临床诊疗规范和操作规程,消除医疗事故隐患,做到门诊有登记、发药有处方、治疗和转诊有记录。实行24小时值班制。

3、统一药品管理。

所有村卫生室的药品,由县卫生局药品“三统一”办公室根据“质优价廉”的原则,统一调配,严禁自行采购。药品价格由县卫生局药品“三统一”办公室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明确,卫生室同类、同批次药品实行统一价格。

村卫生室要严格按照《陕西省乡村医生用药目录》做好药品采购计划的制定和上报;药品计划由我院负责收集,一并上传。

4、统一人员培训。

全面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理论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对乡村医生每年进行1-2次系统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医疗文书书写、院前急诊急救基础知识、乡村诊疗技术新进展等,以及《执业医师法》、《乡村医生管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培训结束后,统一对参训人员进行考核。

5、统一公共卫生考核。

每半年或年底,我院院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对本乡镇每位乡村医生承担的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合作医疗等公共卫生工作的完成情况,进行全面考核。根

据考核结果,兑现乡村医生的劳务补助,并对考核结果进行归档保存。

6、统一农合政策实施。

实行统一的新农合政策。按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门诊统筹管理办法,选择2-3个村卫生室,作为新农合门诊统筹试点单位,规范运作,稳步推进,逐步推广。使一般常见病、多发病在村上就可得到医治,参加新农合的患者可当场报销医药费,在农村真正实现“小病不出村,公共卫生服务有人管”的目标。

四、组织机构

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是农村卫生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新形势下农村卫生管理工作的有效形式,有利于农村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农村卫生服务质量的提高,有利于保障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

(一)、成立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组 长:张瑞峰

副组长:张根堂 汤昌平

成 员:李 静 贾 丽 刘惠平

(二)、职责

1、卫生监督办公室负责村卫生室乡村医生的聘任工作。

2、医务科负责村卫生室门诊日志、处方等医疗文书的规范书写;临床诊疗规范和操作规程的指导、监督;业务知识的培训,以及上述工作的考核。

3、合疗科负责村卫生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门诊统筹报销工作的指导、培训、监督及考核工作。

4、药剂科负责村卫生室药品“三统一”工作的实施。

5、保健科负责村卫生室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等公共卫生工作的指导、培训、监督及考核工作,以及乡村一体化管理工作相关资料的收集保存。

附:村级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考核标准

凤县中医医院

医院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分析探讨 篇3

图书、档案、文物集中式管理(以下简称集中式管理,加引号的除外)是图书、档案、文物信息资源共享的实现途径之一,意在通过信息载体的地域集中,实现信息内容的共享。要真正实现这一目标,就要从实现我国的信息化战略高度,推进"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进程;加快管理体制改革,解除体制制约瓶颈;加快现代网络技术应用,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纸张的出现,“图书”逐步从档案中分化出来。“档案”专指各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某些个人,在社会活动中形成并作为历史记录保存起来以备查考的文献材料包括技术图纸、影片、照片、录音带等。

关键词:档案图书一体化;信息资源整合;现状问题

中图分类号:G25

1 引言

我国图书情报档案实施一体化管理不仅具有理论上的依据,而且具有现实的客观需求和可供借鉴的管理模式。我们必须从战略高度看图书、情报、档案的一体化管理。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是把图书与档案、图书处理工作与档案工作从管理体制到工作程序视为一个有机整体,以确定实施办法的最优化,求得最高效率。由档案、图书在学科和专业上的相近内核,提出实现档案、图书新型管理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并对构建档案、图书一体化管理模式进行新的探索。当前阶段我们应当建立和完善图、情、档一体化用户监督、一体化政策法规以及一体化评估等动力机制。通过对他们的一体化管理,可以使其形成综合性信息网络,为我国社会、经济以及祖国的建设服务。

有鉴于此,如何为充分利用既有科研档案的信息,增加技术发展的机会,探索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加快科学研究过程中的科研档案信息的集成化管理已经成为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必须面对的一个新课题和新挑战。实行统一管理保证文献信息获取、加工、储存、传递等渠道的畅通合理控制信息流量,对文献信息进行科学的分类和处理要将重点放在研究文献信息系统的有效管理问题上,控制管理所必需的信息数量,提高文献信息传递效率、吸收能力和利用率深化文献信息开发层次,,图书档案信息员制度代表着图书档案服务理念由资源主导向用户主导转变的发展方向。

2 图书管理的基本内容

目前所通用的图书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图书管理;第二是信息查询;第三是流通作业;第四是系统维护。这四大模块是图书管理系统的构成部分。其中图书管理系统实现了图书的征订工作、新书的登记、图书的编目等功能,把图书进库工作合理的建造成一个系统;流通作业包括预借、借书、还书作业,从根本上减少了三种工作的工作量;信息查询实现在各种条件下,对于馆藏书查询、统计等工作;系统维护实现了对于本系统的合理运用,并针对随时出现的问题进行快速、有效的解决。系统支持条型码扫描,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扫描枪对图书ISBN编码扫描时,就会自动从Internet上下载图书相关信息,如作者、书名、出版社、简介等信息,把录入人员的工作量降到了最低,成为信息化建设强有力的帮手。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是实现档案、图书、情报资料管理一体化的基本,虽然图书情报资料档案在工作内容和管理模式上存在诸多共性,但毕竟分属各个行业,这就需要建立统一的信息管理机构,从整体构想宏观调控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制订出一整套合理、全面、长期的发展规划。

3 信息化管理有利于图书资源的整合和共享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和进步,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社会要想发展都离不开知识。通过进行系统的信息化管理,使得图书资料档案的信息具备了有效性和共享性,进一步扩大了这些档案资源的使用范围可扩大原始档案的应用程度和应用范围保持随机存取。在网络平台上的档案电子文件比原件更易于导航有利于工作人员按需浏览也方便了使用者快速浏览所需要的信息极大的提高了档案原件的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实现图书资料档案信息的资源整合和共享。档案人员要管好档案,就要提前介入到电子文件和管理工作中,提前以管理档案的形式管理电子文件等有用信息,使信息发挥最大的效益。

4 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的可行性

在当今网络时代的信息社会中,档案、图书实行一体化管理,建立“二位一体”的文献、信息中心,现代图书已承担一部分情报工作实现部门之间的横向联系和协作,最大限度、最大范围地发挥信息资源的作用,是档案、图书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档案的公开化、社会化方向发展,从而走向档案、图书、情报三者一体化管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更广泛、更迫切的需求,对图书、情报、档案的利用越来越要求公开化、社会化信息资源体系事实上也无法使图书馆与情报所、档案馆相区别各种情报技术,如缩微、复制、机检等技术生产广泛应用于图书馆,图书馆学、档案学是知识信息管理的二大学科,它们之间有着共同的认识论、基础理论和方法论有些地区实际上已经实现了二者机构的完全统一。图书、情报管理以特定对象的服务内容,主要是对部门机构内部服务二者在现代社会本身没有太大区别使得图书与情报的界限已变得模糊,图书、档案的同源性决定了档案机构与图书馆、情报所服务对象的相似性,所不同的是档案机构公众服务性不如图书馆、情报部门强。

5 职业道德素质

圖书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尚的情操,要忠于本职工作,对工作极端负责,要勇于探索,不断创新,作风正派,清正廉洁,处事公道。要胸怀宽广,谦虚谨慎,团结同志,互相尊重,爱岗敬业,牢固树立为图书档案工作无私奉献、奋斗终身的思想。图书档案工作是一项承载着知识宝库收藏和记录使命的工作,要求其管理人员必须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特别在新时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从情感的角度培养自己敬业、乐业、创业精神,从而树立起图书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使命感和荣誉感,自觉向社会奉献、为人民服务,把工作当作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要全身心地投入自己为之奋斗的事业中。

信息时代的图书馆管理人员,不能埋在资料堆里,必须要有宏观思维,做到从积累资料入手,从大处着眼,收集积累细小的信息;注意信息的旁系性,善于从某些信息资料中分析推断出有用的微观信息,开展立体思考,通过点滴资料的积累去揭示未来的发展。

只有全面优化不断提升图书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真正发挥图书档案在现代图书情报档案发展中的支柱作用,强化积极主动的服务意识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永不干涸的动力之源。

6 结束语

图书馆服务是为了使读者获得文化知识,提高公民的自身修养,满足读者的需求,实现读者人生的价值。图书馆服务赋予图书馆人员以崇高的职责、奉献的欣慰和清苦的价值。图书与档案虽然属于不同的文献资源,有自身的特点,有各自的理论体系,呈现出不同的价值形态,但是作为客观存在,它们不仅载体相同、相似,而且服务性质、管理方法、管理手段都是高度一致的。档案服务层次的需要,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图书管理将如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档案、图书、情报资料在信息领域中的综合效能,提高信息报业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实现报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一体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一体化建设是长期、艰巨、复杂的任务,需要政府及相关部门共同的努力,包括培养专业的人才,才可能实现一体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维荣.档案网络管理在欧美[J].档案天地,2003,1:26-28.

医院预算支出一体化管理措施初探 篇4

2012年, 我国开始在全国公立医院范围内实行《新医院会计制度》与《新医院财务制度》, 而随着两年的开展工作, 我国大部分的公立医院在财务与会计工作上已经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与此同时也对医院的预算管理、成本核算以及支出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 我国相关医院如何整合自身内部的经济财产与业务资源, 融合与细化医院在未来一段时间上的整体战略目标, 制定出符合自身情况的年度工作计划, 通过预算支出一体化的管理办法提高医院的财务合理构造, 利用一体化的优势为医院预算支出在申报工作、汇总上报、审核下批、执行管理、分析调整以及绩效考核等方面实现无缝的衔接, 从而使医院加强对成本的内部控制管理, 提高医院内部的运行效率, 促进医院战略发展目标平稳进行等方面也就显得越发的有意义。

二、医院预算支出一体化管理相关概念

2012年1月1日, 我国全面实行的《新医院财务制度》明确地指出:我国医院预算要严格的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进行, 在符合医院事业发展计划与目标的前提下, 对所在年度的财务收支计划进行编制;在预算编制上, 可以分为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两大部分。其中支出预算的部分, 主要以医院事业发展所制定的计划、工作安排、人员编制以及开支标准等方面为依据, 不但要为医院的医疗业务提供技术层面的保障, 而且还要最大限度地节约医院的支出, 使医院的经济支出达到最大的有效化。目前, 医院在预算支出一体化管理上一般会涉及到预算经费的申报、汇总上报、审核下批、执行管理、分析调整以及绩效考核等方面, 进而使医院的经费从预算到支出实现流程化的管理办法。而在目标的设定上, 主要是为了使医院的运行成本可以得到良好的控制与管理, 提高经费管理的效率, 使医院的战略目标可以在规定的计划时间内完成。另外, 医院预算支出一体化管理还要符合三个方向, 下面进行简要的列举。

(一) 要符合医院的总体发展战略目标, 不能脱离实际发展情况。即整个医院在业务预算与支出的规划上, 一定要以来年的工作规划为中心, 结合本年以及以往工作经验为前提进行。

(二) 要符合职能部门对下级科室或者部门的管理手段, 为医院的高层管理者与核心部门在预算支出上提供全过程、全方位的控制管理办法, 使医院的预算支出得到高层的全局掌控。

(三) 要符合医院内部财务部门对预算支出的全盘控制, 杜绝出现实际预算支出与财务管理工作脱节的现象。即预算支出工作要紧紧围绕财务部门的工作计划进行, 每一部门与科室的预算支出既要汇总到财务部门, 又要做小做细。

三、在预算支出一体化管理工作上出现的难点问题

从实际工作得知, 每一项改革工作的进行必然会遇到旧有利益集团的阻挠, 而一项改革工作是否取得成功, 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从是否突破旧有利益集团的围困为标准进行权衡。因此, 本文将本着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 从实际出发, 对预算支出一体化管理办法在实践上所遇到的难点问题进行探讨, 从探讨中得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进一步推进医院预算支出一体化管理工作在医院的实现, 使我国“新医改”事业翻开新篇章。

(一) 医院工作人员预算观念的转变。

目前, 我国大部分医院属于公立医院, 医院工作人员的工作流动程度较低, 再加上医院自身的管理关系较为复杂, 因此部分员工的思想观念还没有得到真正的转变, 依然简单的认为医院工作属于“铁饭碗”。因此, 可以说医院内部工作人员在预算支出一体化管理上认识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成本控制管理工作的成败, 影响到医院预算目标的可执行性与实现程度, 所以树立全员的预算管理意识势在必行。而相关工作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进行, 下面进行简要的列举。

1、在对医院预算支出进行汇总与讨论工作时, 要从医院的整体环境出发, 对内部全体工作人员进行自上而下的全方位分解细化、论证明确、信息反馈以及沟通协调等, 从而把医院高层管理者的决策要求与战略目标进行地毯化的宣传, 使医院内部工作人员无意识的接受预算支出的相关办法, 为预算支出在今后工作上的顺利进行打下坚实的全员基础, 减少相关阻力的出现。

2、在经费支出执行的过程中, 要提高管理部门与关键岗位的作用, 使相关工作人员可以有效的通过意识传导与控制, 帮助相关人员熟悉预算支出的控制指标要求, 进而合理的引导医院业务的经费开支, 避免铺张浪费现象的出现。

(二) 在支出预算项目业务上的共识程度。

医院在实行经费归口管理控制工作后, 职能部门 (科室) 在支出项目的认识上显得非常的重要, 一个职能部门 (科室) 能否在支出项目的标准要求上拿捏得当, 使支出项目符合医院的整体发展战略目标与财务部门的工作计划,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项目业务的实现, 所以作为利益职能部门 (科室) 与财务部门在项目业务达成共识也就显得非常的有意义。目前, 部分医院在项目执行工作时较为容易出现支出项目简单套用的现象出现, 因此财务部门在预算支出一体化管理工作上还要加大对预算项目的普及工作, 通过严格的控制执行关, 使利益职能部门 (科室) 的预算意识与财务部门达成一致。

(三) 管理意志的高低。

医院高层管理者作为整个医院发展的风向标, 其在管理意识上的强弱将直接关系到一项改革工作阻力的大小, 如果说一项改革工作从高层管理层面得不到支持, 那么相关工作将寸步难行, 更不要说得到革新与发展。因此, 医院预算支出一体化工作要从管理层出发, 通过其在战略目标层面的引导与纠正, 为职能部门 (科室) 在各项细化支出的论证和调整上提供发展方向, 保证医院整体的汇总与分析工作具有目的性、针对性以及可操作性, 进而为医院对相关部门 (科室) 进行预算支出申报上传、审批执行时提供一份良好的参考资料。所以, 从以上的问题可以得出, 医院管理层在战略目标的定位工作上, 是否有依据可以站住脚、是否明确发展目标的前进方向将直接关系到预算支出一体化管理实施的深度。与此同时, 如果医院的管理层在预算支出管理工作上认识不够, 只是把预算支出的执行工作当作一纸空文, 简单的认为预算支出一体化只是把预算与支出分布给各部门具体实现, 那么相关工作也就逐渐脱离“一体化”的本质。因此, 医院预算支出一体化管理工作要从管理层出发, 明确好医院的战略目标与定位, 把预算支出一体化管理工作进行全盘的控制与局部的细化, 进而使预算支出自下而上实现“一体化”。

(四) 信息技术的利用程度。

近几年来,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在医院医疗业务与管理工作上的普及化, 大部分医院的财务工作已经完全实现了“电算化”的工作方法, 然而如何使信息技术在医院预算支出一体化层面更加的渗入与发展, 使预算支出工作的信息共享透明化也就成为新的探讨话题。因此, 要对医院内部实现预算支出全程化的管理工作, 就一定要在医院内部搭建行之有效的信息系统。目前, 医院信息系统在预算支出工作上主要与医院的经费审批、财务管理以及预算执行等方面具有紧密的关联, 而相对来说, 不同层次医院在预算管理要求与目标设定上是不同的, 因此财务经费的审批特点也就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 所以医院在信息共享与管理系统的构建上还需要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 对相关软件系统的个性化方面提出本质的要求, 进而促进预算支出管理在信息方面进一步的透明化与可掌控化。

四、实施支出预算一体化管理重点措施

(一) 建立健全预算管理组织架构。

目前, 我国部分医院在预算支出的管理工作上, 在执行的环节上还是较多的参考较为成熟的企业职能部制架构, 以固有的临床科室、护理单元与医疗辅助科室为成本耗费的中心环节。但是, 大部分的支出主要是以层级方式来向上级管理层进行传导, 与此同时还要接受上级管理层直接的控制与管理, 下面对相关架构进行简要的画图说明, 已达到简单明了的目的, 如图1所示。 (图1)

从图1可知, 预算支出层级管理架构能够良好的适应职能部门 (科室) 在层级管理方面的要求, 进而把预算支出的控制管理提升到全院的行为上, 而这也是医院在预算支出一体化管理方面实施的前提。目前, 我国医院的性质属于非营利性, 因此医院的业绩考核不能简单的根据财务的成果来衡量, 因此预算支出一定要做好战略发展目标与财务计划的兼顾工作。对此, 通过建立行之有效的预算管理组织架构, 使医院内部的全体人员可以一环扣一环, 进而积极的参与到预算支出的编制、执行以及考核等工作, 使医院预算支出一体化管理工作在积极的工作氛围内实现。

(二) 实行支出项目管理。

医院预算支出和日常的业务活动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因此在进行编制预算支出工作时可以运用到“支出项目管理”方法。“支出项目管理”办法主要是从财政项目的预算支出上借鉴而来, 通过对相关业务在开展工作时的经费支出实行项目化的管理办法, 使支出内容逐项的明确化, 并充分的阐述经费支出缘由。而财政部门在对医院的各项支出进行预算工作时, 可以以支出经济和支出功能进行分类, 进而可以达到双重的界定效用, 如果医院参照了以上的方式, 那么医院在项目预算支出上还要采用到五要素的管理办法, 下面进行简要的列举说明。

1、要实现支出项目的经济分类, 即要体现到会计核算的科目。

2、要实现支出项目的职能分类, 即要体现到职能归口化的管理。

3、要明确项目支出的资金来源, 即要体现出资金的使用方向。

4、要做好支出项目的授权与审批, 即要体现到支付管理的要求。

5、要控制好支出支付的时间, 即要体现出资金使用的时间安排。

另外, 还要符合医院资金来源多渠道的管理特点, 以使企业的资金使用进度得到合理地与科学地的安排。当然, 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 还要结合医院整体环境的前提, 做好项目支出优先级别的综合考虑工作。同时, 医院项目预算支出还可以运用到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两种方法的相结合方式来测算, 其在具体操作过程上, 还要做好例行项目和特定项目的分类工作。其中对于例行项目来说, 一般要建立在项目支出的目录库上进行控制与管理, 而参照增量预算则可以运用业务量的比例方式来进行测算;对于特定的项目, 则可以按实际需求来进行申请, 严格的遵循零基预算的标准要求来进行, 做到一事一项。最后, 到了具体的论证与调整工作时, 对于个别例外的项目还可以参照以往的历史经验来进行包干或者定额的控制, 对于具有交叉业务的部门, 则要严格的按照实际情况来进行权责关系的分割与成本费用的分摊。

(三) 经费管理与预算执行紧密结合。

医院在预算下达的工作完成后, 预算支出一体化管理工作也就进入执行阶段, 同时也是最为紧要的阶段。因此, 医院的预算支出在目标的设定上要具有较强的约束性, 让医院的各层级部门 (科室) 作为行为准则来执行, 同时对于执行者来说也要具有自我约束以及自我控制的作用。如果从预算支出一体化的管理角度来看, 出于使整个医院工作目标的顺利实现, 各职能部门 (科室) 对于自身的归口管理经费要负有直接的责任, 要保证相关经费在支出上可以有效的执行部门 (科室) 的职责。因此, 把医院的经费管理归纳到预算支出一体化的管理范围内, 使医院经费的管理渠道和预算支出的职能分类渠道进行重叠, 进而让内部的职能部门 (科室) 可以通过经费的审批来实现预算支出的控制与管理, 为预算支出在执行的工作上提供适时的进度跟踪。

目前, 预算支出执行过程中的经费管理一般包括项目支出的事前审核、事中审批以及事后信息反馈等过程。其中, 事前审核工作主要要求归口的管理部门依照预算支出所下达的金额进行项目支出实施计划的拟定, 并以医院的内部管理流程的相关规章制度进行全方位的审核工作。而事中审批, 则主要是要求内部财务部门做好预算支出的执行控制工作, 在了解各部门或各科室审核意见的前提下, 对项目经费的支出进行指标性的预算, 并为相关领导提供一手资料。最后的事后信息反馈, 一般是指通过经费的审批和预算管理工作的全面整合, 及时地反映单个支出项目执行情况, 全面地反映整体支出预算执行进度,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预算执行率的分析, 掌握预算外项目的进展情况, 切实合理安排资金使用进度, 促进整体预算的实施。

综上所述, 医院预算支出一体化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 对于我国“新医改”工作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 相关医院应加大探讨与研究力度, 不断地促进医院预算支出一体化管理进程的加深, 提高我国医院管理水平, 为我国人民谋取更大的幸福。

参考文献

[1]刘芮华.医院全面预算管理与资金支出控制系统设计[J].会计之友, 2013.1.

[2]费峰.医院预算管理与财务决策[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8.

医院-小区一体化管理 篇5

一、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现状

目前, 我国公立医院财务管理大部分都还处于粗放型的管理模式, 以杭州市属公立医院为例, 财务管理上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会计电算化只是解决了基本记账和核算问题, 财务系统和业务系统之间, 甚至各财务核算子系统之间仍然是彼此孤立的, 缺乏数据的实时性、一致性和系统性。财务人员花费大量精力录入收费、工资、入库、付款等业务凭证。

2.成本核算的数据来源于不同系统, 经人工处理后再核算, 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无法保证。

3.预算主要用于上报至上级管理部门, 没有编制到科室, 不能用于日常运营中过程控制。

4.物资的实物帐与财务帐分离, 无法做到账账相符, 账实相符。

5.物资仅满足基本库房管理要求, 无法做到计划采购和使用过程的全程追溯管理。科室从库房领用物资存在一定的随意性, 缺乏后期管理, 科室物资积压, 缺乏使用状况的追踪。尤其针对高值耗材, 关键环节管理缺失, 可能带来经济风险和影响医疗安全。

6.无法清晰的了解资产在各个科室分布和使用状况。

7.绩效考评指标数据采集效率低, 有效性经常受质疑。缺乏奖金核算的工具, 手工录入, 表格计算工作量大。

二、新形式下的财务管理改革的必要性

以上这种传统医院的粗放的财务管理理念及方法等弊端已越来越显示出来, 制约了医院的事业发展。在新形势下, 财务管理必须从基础的财务核算走向一体化精细化管理。财务部门应将财务人员从数据录入、采集和计算整理工作中解放出来, 以更多的精力用于管理创新和分析决策。

此外, 医改的深入还要求医院建立科学的成本、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这些都需要提高数据的准确度和精细化程度。要全面落实成本控制, 实现对工作量、收入的实时过程跟踪。借助信息平台, 自动实现信息交互, 避免数据在部门交换过程中的非规范手工操作干预。建立预警控制体系, 对于临近异常的指标和已经出现异常的指标需要及时预警和干预。以成本数据为依据, 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和运营成本的分析与预测, 实现对经济活动的统筹安排和全面控制。

因此, 在医改新形势下如何顺应改革发展的需要, 及时调整、完善医院财务管理体制, 建立财务管理机制, 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已势在必行。

三、公立医院财务管理改革对策——一体化财务管理体系的建立

针对目前公立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建立一体化财务管理体系显然是适应公立医院改革的必然趋势。围绕财务核心的三大职能, 构建财务、成本、预算统一平台, 规范财务管理基础和标准, 通过系统的协同联动, 实现财务的一体化管理。成本核算的所有成本数据均自动取自会计核算, 确保数据的统一, 提高成本核算的效率。同时, 部分支出在成本核算分摊后反写会计核算生产凭证, 实现从成本到财务的逆向传递。通过预算执行单, 实现项目预算的事前控制, 审核后直接生产会计凭证, 实现预算和会计核算的联动。会计核算和成本核算的结果核销预算, 从而正真实现会计核算、成本核算、预算管理的全闭环、一体化管理。与此同时, 财务系统与医院收费系统、资产系统、物资系统、药品系统整合, 自动生成各类凭证和收入数据, 实现财务与业务的一体化应用。

总而言之, 财务管理的一体化是医疗改革和医院发展的共同要求。为适应这种要求, 公立医院特别是大型公立医院必须要有开拓创新意识, 不断进取, 建立新型的、有创新意义的管理模式。在现有财务管理的基础上, 运用信息化工具, 整合数据, 用以深度分析和支持决策, 是今后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公立医院财务管理改革的最终目标就是通过一体化财务管理体系的建立, 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效率, 实现从财务核算到财务管理的变革。

参考文献

[1]唐晓东, 王虹, 朱扬.以实施新财会制度为契机构建医院财务管理平台[J].中国医院管理, 2012年6月第32卷第6期:61-62.

医院-小区一体化管理 篇6

近年来, 世界范围内对糖尿病综合治疗效果评价的研究表明, 单纯的控制血糖并不能完全防止糖尿病并发症, 只有严格控制血糖、血压以及体重、血脂等, 才可以明显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目前, 国内一些大型的综合性医院完全有能力把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和其他危险因素控制在满意的水平。但是, 由于总体的医疗水平发展不平衡, 绝大多数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诊的糖尿病患者病情得不到满意的控制。因此, 如何在有限的医疗资源的条件下, 将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和在其基础上建立对糖尿病管理的理念转化到糖尿病患者的日常管理措施上, 以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是当前研究的热点。

根据目前社区糖尿病综合防治现状分析结果, 结合深圳市医院、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实际情况, 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制定了“社区/医院一体化糖尿病管理项目实施方案”, 规定了慢性病防治机构、综合医院和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各自的工作职责和任务, 建立了社区/医院糖尿病患者随访管理流程和双向转诊标准, 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计划和内容。龙岗区确定龙岗中心医院的建新社区健康服务中心 (简称“社康”) 作为此项工作的试点社康机构。

1 方法与内容

1.1 社区/医院糖尿病管理中各机构的工作职责

1.1.1 综合医院。

建立糖尿病规范化管理示范门诊, 组建医疗团队;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 以多种形式为社康中心提供技术支持;开展院内的健康教育活动;接受市、区两级慢性病防治机构的督导、评估[2]。

1.1.2 社康中心。

负责项目在社区的具体实施, 开展糖尿病的筛查、建档和随访管理工作;开展社区糖尿病健康教育活动;接受市、区两级慢性病防治机构的督导和评估[2]。

1.2 社区/医院糖尿病患者随访管理流程

1.2.1 医院。

负责专科诊疗, 制订或调整糖尿病治疗方案, 对于确诊且病情平稳的患者, 由专科医生转诊至社区进行登记建档和随访管理;医院诊治的患者由专科医生进行随访管理[2]。

1.2.2 社康中心。

为患者建立专案, 由社区慢病医生按照常规或强化管理的要求进行随访管理, 有转诊指征时及时转诊至综合医院专科就治。

1.3 社区/医院糖尿病患者双向转诊标准

以确保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 尽量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和最大限度地发挥社区医生和医院专科医生各自优势为原则, 制定了社区/医院双向转诊的标准。

1.4 糖尿病健康教育计划和内容

1.4.1 健康教育内容。

包括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并发症、药物、饮食和运动以及自我管理等糖尿病相关知识。

1.4.2 健康教育计划。

社区或医院专科的医务人员, 应该在患者接受管理1周以内制订个体化的健康教育计划, 并开展第1次的健康教育。第1个月, 每周1次讲座:内容为糖尿病的基础防治知识、药物治疗;第2个月, 每2周1次讲座:内容为糖尿病的饮食治疗;第3~6个月, 每2周1次讲座:内容为糖尿病的运动治疗、心理平衡以及自我管理的知识和技能、家人如何配合治疗和掌握急救的简单措施等。

1.5 社区/医院一体化管理模式的运行

1.5.1 综合医院。

负责建立糖尿病规范化示范门诊, 组成以糖尿病专家为主的糖尿病医疗团队, 按照项目要求, 培训社康中心的医护人员, 为社区提供医疗技术支持。通过培训和社区巡诊等形式, 提高社康中心糖尿病治疗和管理的水平。接受社康中心转诊的糖尿病患者, 并向社区转出病情稳定的糖尿病患者, 负责院内就诊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和随访, 并对社区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支持和帮助。按照项目要求, 收集和管理糖尿病患者医院就诊信息, 并与社康中心、慢性病防治机构共享。

1.5.2 社康中心。

承担社区糖尿病患者的规范化管理工作及行为干预, 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管理和糖尿病的定期筛查, 进行社区人群的糖尿病健康教育、负责糖尿病患者社区基本信息的收集和管理等工作, 形成相关信息库, 并与医院、慢性病防治机构共享。

1.6 患者管理数据库资料

来源于患者随访管理过程中对每次随访时患者病情、治疗方案及随访计划制订和执行情况等的详细记录。

1.7 统计学处理

采用SAS 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用t检验统计学方法, 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患者管理情况

2.1.1患者建档情况。

目管理糖尿病患者的发现主要以社区门诊和义诊活动发现为主, 医院在专科门诊中发现的项目社区患者, 也进行了建档和转诊。项目实施过程中建新社康共建立糖尿病患者档案39份。

2.1.2 患者随访管理情况。

患者的随访管理主要以社区为主。由于深圳市特殊的人口结构, 社区管理的人群流动性较大, 患者不能按时随访和失访率较高。达到或超过每3个月1次的比例为35.90%。失访2名患者 (其中搬迁1人, 死亡1人) , 失访率为5.13%, 随访及失访情况见表1。

2.2 双向转诊情况

主要采取专家定期 (不定期) 到社康坐诊和医院示范门诊建立绿色通道的方式, 开展社区-医院间的转诊工作。按照社区/医院一体化管理的要求, 对于有需要的患者, 将在社区和医院之间进行转诊。调查显示, 大部分患者能够按照医生的要求转诊到位。医院新登记患者20名, 转诊到社区18人, 转诊率为90.00% (表2) 。专家下社区进行巡诊共计12人次, 接诊患者累计近33人次。对医生提出转诊建议, 少部分患者拒绝转诊, 原因是费用问题, 对社区诊疗技术的不信任、不方便等。

2.3 健康教育实施情况

项目医院和社康中心坚持举办糖尿病专题讲座, 医护人员利用患者就诊的机会进行一对一的个体化指导。社康中心利用“糖尿病日”宣传义诊活动, 进行血糖筛查、发放健康教育资料等工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共开展社区大型义诊咨询活动2次, 健康讲座5次, 参与者合计400人次。

2.4 患者临床指标控制情况

患者经过项目管理, 各临床指标和并发症情况变化见表3。其中, 相对于建档时, 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舒张压等指标下降明显, 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3) 。

2.5 管理依从性分析

*差异有显著性。

按照项目要求, 管理的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社区随访、规范化的治疗和定期监测各项指标。调查分析显示, 大部分患者能够遵从医生提出的建议并执行, 依从性较好 (表4) 。

2.6 患者管理满意度情况

大部分患者对社区医生的满意度较高, 非常满意和满意占全部患者的80.00%以上;对医院专科门诊的服务和社区/医院的合作满意度稍有降低, 在60.00%~70.00%之间 (表5) 。

3 讨论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现, 对医生提出随访或临床指标检查建议, 而患者未能遵照执行的原因, 除血糖监测、饮食控制和体力活动是无血糖仪和不懂如何控制外, 主要的原因均为感觉没必要、想不起来和没时间, 经济条件限制原因仅是较小的影响因素。通过询问, 出现这些原因主要是糖尿病病程长, 在长期带病情况下, 患者从心理上不愿意接受管理, 不相信管理项目能够帮助控制病情。

对糖尿病的综合治疗, 单纯的控制血糖并不能完全防止糖尿病并发症, 只有严格控制血糖、血压以及体重和血脂等, 才可以明显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患者经过一体化管理, 各临床指标和并发症情况有积极变化。其中, 相对于建档时, 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舒张压和神经性病变阳性率下降明显, 具有统计学意义[3]。

一体化管理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 社康中心规模较小, 工作人员都是兼职承担项目管理工作。他们除了完成项目管理患者的发现、登记、建档、随访和健康教育等工作外, 还需承担社区日常的诊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如果仅仅依靠社区医生对项目的工作热情, 很难将项目工作持续、深入地开展下去。 (2) 如果严格按照项目规定, 定期安排专家社区巡诊存在困难。专科门诊繁重的诊疗工作, 专科医生人力有限, 在门诊患者人满为患的情况下, 也难以保证对社区转诊患者优先诊治, 影响了项目绿色通道的畅通, 并可能造成转诊患者的抵触心理, 妨碍了双向转诊制度的顺利实施。 (3) 另外, 深圳市有特殊的人口结构, 深圳市是一个年轻的移民城市, 部分管理患者每年春节前后或酷暑期间都会大批返回老家, 造成部分管理患者不能按时随访。

通过建立社区医院糖尿病一体化管理模式, 发挥综合性医院的技术优势和社康中心的数量优势, 优化配置资源, 提高了糖尿病管理的成本效益, 规范了糖尿病诊疗, 社区糖尿病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有积极变化, 自我管理技能和对社区随访管理的依从性得到改善和提高。

关键词:糖尿病,一体化管理,评价

参考文献

[1]深圳市卫生局.深圳市社区/医院一体化糖尿病管理项目工作手册[Z].2006.

[2]陈忠伟, 赵锦, 尹璐, 等.糖尿病社区/医院一体化管理模式评价[J].现代医院, 2007 (7) :176-177.

医院-小区一体化管理 篇7

资料与方法

收集本社区自愿接受医院-社区-患者一体化管理的糖尿病患者40例, 男22例, 女18例, 年龄49~70岁, 平均58.9岁, 糖尿病病程4~8年, 平均5.1年;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学历11例 (27.5%) , 中学25例 (62.5%) , 大专及以上学历4例 (10.0%) ;经济收入:月收入<1000元2例 (5.0%) , 1 000~2 500元22例 (55.0%) , >2 500元16例 (40.0%) ;体重指数20~30 kg/m2, 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发糖尿病肾病5例, 并发糖尿病眼病9例;合并症:合并高血压13例, 合并高血脂18例。同时收集同期本社区未接受医院-社区-患者一体化管理的糖尿病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 男11例, 女9例, 年龄46~71岁, 平均59.9岁, 糖尿病病程4~9年, 平均5.3年;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学历5例 (25.0%) , 中学13例 (65.0%) , 大专及以上学历2例 (10.0%) ;经济收入:月收入<1 000元1例 (5.0%) , 1 000~2 500元11例 (55.0%) , >2 500元8例 (40.0%) ;体重指数20~30 kg/m2, 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发糖尿病肾病2例, 并发糖尿病眼病6例;合并症:合并高血压10例, 合并高血脂1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及合并症、并发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医院-社区-患者一体化管理办法:社区对参与医院-社区-患者一体化管理的糖尿病患者每周应用血糖仪检查空腹、三餐前、三餐后2 h末梢血糖水平, 每月检查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水平, 每3个月检查1次糖化血红蛋白 (Hb A1c) , 每半年检查1次并发症发生情况。社区专门人员每周对患者进行1次电话随访, 采用举办知识讲座、糖尿病防治培训班等方式定期对患者进行患者饮食指导、运动指导和用药指导等。对照组不进行各种指导、随访和检查。本区自行设计糖尿病患者问卷调查表, 内容包括糖尿病知识知晓情况、糖尿病治疗情况、健康行为实施情况进行调查, 掌握患者的具体情况。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 (x±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管理后健康行为和生活质量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经过管理后, 管理组生活质量评分、血糖达标率、糖尿病并发症筛查率、糖尿病知识知晓率、合理用药、合理运动、饮食控制、定期自我检测Hb A1c、定期自我检测血糖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两组患者管理1年后随访情况:管理组经过管理1年后, 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Hb A1c均明显下降, 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讨论

糖尿病对健康的危害主要是其慢性并发症所导致的残疾和死亡, 并导致高额医疗费用。建立DM患者管理数据库, 对患者进行长期跟踪、随访式管理, 建立了医患双方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而长期合作的治疗、教育模式, 通过这种长期、连续、呈现为合作互动的过程, 使医患关系融洽, 对患者长期保持血糖的稳定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提高并发症筛查率, 做到早发现、早干预, 是社区糖尿病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3]。糖尿病防治是一项公益性很强的工作, 社区基本医疗设备的投入, 高危人群并发症筛查、专项诊治人员的培训、患者的普及教育、双向转诊的运行等需要投入一定的人财物, 医院-社区一体化模式的运作, 必须“坚持政府主导, 加强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 才有益于开展这项工作。规范化管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 在服务过程中和患者近距离的接触, 有助于增进医患关系, 取得患者的信任, 消除其抵触情绪, 使他们发挥主观能动性, 主动配合治疗。更有利于提高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较好地控制血糖, 从而能防止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本组资料结果显示, 两组患者经过管理后, 管理组生活质量评分、血糖达标率、糖尿病并发症筛查率、糖尿病知识知晓率、合理用药、合理运动、饮食控制、定期自我检测Hb A1c、定期自我检测血糖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管理组经过管理1年后, 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Hb A1c均明显下降, 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因此, 医院-社区-患者一体化管理可以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 值得社会推广。

参考文献

[1]阮芳, 梁雪华, 黄荣杰, 等.医院社区一体化管理对高血压防治效果的影响研究[期刊论文].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1, 28 (4) :10.

[2]刘运杰, 王艳红, 张智勇, 等.三级医院与社区医院住院患者双向转诊路径初探[J].中国全科医学, 2010, 13 (7) :701-703.

医院-小区一体化管理 篇8

传染病监测和管理工作则包括了预检分诊、门诊日志和传染病登记本的填写和检查,出入院登记、化验结果登记、疫情报告的检查统计。其中预检分诊不严会导致多科收治传染病人,这不仅使疫情管理带来难度,而且为医院感染带来隐患。

我市综合医院急诊科从2005年起承担了狂犬疫苗注射工作,医生除了为病人开方注射疫苗和清创、对病人知情告知外,还要填写有31个项目的登记表,急诊科每月要统计填写有18个项目的月报表。这种繁琐任务使工作繁忙的医护人员无法完成。

其他关于传染病管理的任务如门诊日志、传染病登记、住院和化验登记等,也存在缺项、与处方和挂号单数目不符甚至无登记等现象。

为从根本上克服解决上述问题,我院在HIS的平台上建立了“医院防保信息一体化管理系统”,对传染病预检分诊、疾病报告、门诊日志、传染病登记、出入院登记、化验登记、狂犬病报告登记等实施了信息化管理,这套系统使我院防保工作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

1 内容与方法

1.1 疾病报告

将必需报告的疾病名称编写成《上报疾病电子诊断字典》,与电子版报病卡一起置入医生工作站平台,对分散于HIS各个子系统与报病相关的信息实行自动识别、提取整合与报告,使医生的诊断一旦与《上报疾病电子诊断字典》的病名相符,就必须报病,路径见图1。

1.1.1《上报疾病电子诊断字典》的编写和维护。

依据国际疾病分类-10(ICD-10),共有1244个诊断名称被编入,其中传染病488个,肿瘤和脑卒中699个,儿童残疾71个,AFP14个。其中法定传染病能自动转成国家传染病直报网的规范病名。

1.1.2 电子版《报告卡》的编写。

以国家规定的报告卡为模板,共编写了《传染病报告卡》、《传染病报告卡》(STD)、《脑卒中、肿瘤报告卡》、《AFP病例报告卡》、《残疾儿童报告卡》、《围产儿、5岁以下小儿死亡报告卡》、《孕产妇死亡报告卡》。

1.1.3 自动识别。

医生诊断一旦与《上报疾病电子诊断字典》吻合,系统能自动识别,使报告卡自动弹出(图2)。

1.1.4《报告卡》自动填充。

HIS系统中存在且需要上报的信息自动生成于电子报告卡的相关栏目中:HIS采集有大量的医疗过程信息,包括病人的个人基本信息,还有跨平台的医学检查信息(检验信息,医学影像信息),我们设计程序将HIS已有的信息,如病人基本情况自动采集到《报告卡》内,如“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址、联系电话、身份证号码、职业、婚姻、文化程度、诊断病名、报病医生、报病科室、诊断日期”等,申报日期也自动生成。

1.1.5 填报自动提示。

《报告卡》中必填栏目包含H I S系统中设有的传染病的特征信息,通过软件控制自动弹出窗口供医生点击选择。如“传染来源”项,医生在“配偶、间接、非婚性接触、血液、母亲、不详”中点击其中一项即可。

1.1.6 对信息不完整的有效控制。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中“必填项目”要求,如“必填项目”缺填,医生则无法提交《报告卡》,也无法进入后续的医疗行为。

1.1.7 提交《报告卡》和自动检索防重报。

当医生一旦做出诊断,而所诊断的病名为必报疾病,则必须完成报告卡的“填写”并提交后才能继续后面的医疗行为,这一步保证了零漏报的实现。填写《报告卡》时,系统自动检索以前记录,防止同一患者同一疾病的重报。

1.1.8 不同种类的电子《报告卡》由专人负责管理并上报上级有关单位。

防保科疫情管理员负责传染病、脑卒中和肿瘤,免疫规划和儿保专干负责麻疹、A F P,妇幼信息管理员负责残疾儿童、5岁以下和孕产妇死亡等病例的上报。

1.1.9 设计修改《报告卡》的权限。

临床医生只能修改自己的《报告卡》,防保科医生发现错误时,经与临床医生核实,可对报告卡进行修改。

1.1.1 0 利用检验信息反馈修正传染病数据,杜绝漏报。

通过跨平台手段实现对LIS系统的数据调用,从LIS系统中提取相关的传染病检验数据来反馈修正传染病信息。这涉及到HIS系统和LIS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交互,可利用网络应用层的H L 7通讯协议来实现,使疫情管理员在我院防保信息系统平台上就能直接调用HIS、LIS中的医疗信息,将临床检验数据从LIS平台中采集出来,进行统计汇总,疫情管理员和上级有关部门可查询任何时间段内任何医生、科室、任何传染病的阳性、阴性结果,为传染病漏报调查提供快速准确的数据。对只做了化验后就离开医院的门诊传染病患者,因医生未对其下诊断,会出现漏报,疫情管理员每月在此“系统”中查询以确定门诊漏报情况,将未报病例通知送检医生让他补报。

1.2 传染病的预检分诊

医生工作站上的“法定传染病分诊警示”。当医生诊断为法定传染病时,弹出“请将患者转诊到感染科”,提示非感染科医生将患者转到感染科。

1.3 门诊日志

门诊日志填写:设置编号、日期、姓名、年龄、地址、电话、初(复)诊、初步诊断、确诊、处理、(体温)。医生进入工作站后,当点击“处方”栏目要开处方时,即自动弹出“门诊日志”界面,病人基本情况已经自动填充到门诊日志中,医生只需要点击是否“复诊”和“初步诊断、确诊”并点击“治疗处理”即可。

1.4 门诊日志查询

点击门诊医生工作站中的“门诊日志查询”,即可弹出查询界面,可选择时间段查询门诊病人情况。

1.5 上报疾病信息统计查询

基于HIS平台,我们已经建立了完整的疾病报告信息自动化系统,利用该系统的传染病数据,我们建立了上报疾病信息统计和查询系统。

1.5.1 上报疾病的查询和修改。

疾病管理员有权限查看、导出、修改住院、门诊上报疾病报告卡。选择“查看明细”即可查看某一患者的报告卡。也可以将信息导出成Excel文件,或把资料打印出来。疫情管理员发现病人资料有误或不全可通过密码修改。

1.5.2 报表和统计。

可对上报的传染病进行统计和导出报表上报。其他法定传染病,如性病(STD)、结核病、AFP(急性迟缓性麻痹)和非传染病的查询、统计、导出和修改方法与此相似。

2 结果

我院疾控员和网络技术科的技术员从2006年5月15日起策划、编写和优化“南山医院防保信息一体化管理系统”,6月20日完成报病部分,9月日完成整个系统。运行3个多月,所有指标均符合预期设计要求。

2.1 传染病管理步入高度规范阶段

系统运行以来所有以主要诊断为法定传染病的门诊和住院患者均进入感染科治疗,传染病漏报为零。其他疾病报告也为零。

2.2 所有工作由过去的手工操作转为自动化

对医生而言,报病实现了零负担,对防保科医生而言,大大缩短了统计、上报和查漏工作,并使数据做到及时、准确、无误。

2.3 医生、疾控员以及CDC对本系统的接受程度

调查230名报病医生,认为本系统对他们无负担的有230名(100%)。2名疾控员均表示本系统较手工操作方便、快捷、准确。医生和疾控员对本报病系统的接受程度为100%。

区、市级CDC对我院进行传染病统计和查漏等工作时,使用本信息系统使检查时间从以往的3~4小时缩短为40分钟,而且数据准确,受到他们的高度评价。

3 讨论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益普及和发展,医院的全面信息化管理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非典和禽流感等新发传染病的流行对传染病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HIS采集了大量的医疗过程信息,这些信息使传染病的信息化管理成为可能。

过去我院疾控员每季度需要人工查漏13468份病例,工作量很大。我院防保工作信息化管理后,查漏工作只需几十分钟。我们坚信,当我们的防保系统优化完善后,包括传染病在内的疾病报告不仅可以达到零漏报,而且可以实行“漏报免检(免查漏)”,因为不再存在漏报问题。

医院防保信息一体化管理系统系我院首创,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它的重大意义在于:在不增加临床医生负担的条件下,实现疫病零漏报、零迟报、零瞒报和零错报,为政府相关部们防病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依据。其创造性与先进性不言而喻。目前还未见有防保领域疾病信息实时报告系统的报道。相似内容仅见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在门诊医生工作站上实行网上传染病报告[1]。

参考文献

医院-小区一体化管理 篇9

1 一体化管理方法

1.1 运行前期的准备工作

①在运行前各科相关人员召开协调会议, 明确工作职责, 派遣人员外出参观学习, 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 掌握大量信息, 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订一体化工作流程。②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了解一体化运作的目的、意义、实施方法, 选送供应室护士进手术室学习工作流程, 熟悉器械、设备的使用和保养。③根据器械包的种类设计器械清单, 固定数目, 便于供应室护士掌握与核对。

1.2 科室合理布局, 增添设备、人员

①我院为支持一体化运作, 对手术室与供应室进行了改建。按《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的要求, 将两幢相邻的大楼按一体化设计连接起来, 手术室严格划分三区两通道, 污染物品通过外走廊、污道与供应室清洗间相连, 供应室的消毒室通过洁道与手术室限制区的无菌物品间相连, 供应室严格划分区域, 各区间有物理屏障相连, 遵循人流、气流由“洁”到“污”, 物流由“污”到“洁”强制性单向流动的原则[2]。②供应室在设备上增添了全自动清洗机、超声清洗机、器械分类台、快速生物监测仪、软水处理系统等, 另配备了数名清洗工人, 手术室增添器械、敷料包以备正常周转。

1.3 一体化运作的流程

1.3.1 预处理

手术结束后, 由洗手护士用酶稀释液对器械进行初步处理, 防止血液、有机物变干, 造成清洗困难, 器械包独立放置, 不混装, 手术护士核对器械数与随包器械卡是否相符并签名确认, 同时标明污染类型, 通过污染通道送往供应室清洗间。

1.3.2 浸泡、清洗

供应室回收后, 根据随包器械卡清点数量, 确认无误后, 根据污染性质分类浸泡, 再经水洗、酶洗、自来水漂洗、去离子水漂洗, 一些内镜器械和精细器械可配合高压水枪清洗及人工清洗[3]。

1.3.3 检查、保养

洗毕, 经烘箱干燥后, 在带有光源的高倍放大镜下检查器械有无生锈、关节活动度是否良好, 咬合面是否完整、紧密, 零部件有无缺失并及时更换问题器械。

1.3.4 包装、灭菌

对合格的器械进行打包灭菌, 由于手术器械种类繁多, 有些精细器械装卸复杂, 供应室护士不能在短时间内全部掌握, 因此, 手术室指派1名护士进供应室指导器械包装工作。

1.4 建立良好的沟通平台, 保证工作的连续性

双方定期召开沟通协商会, 及时反馈信息, 发现问题, 查找原因, 提出整改意见, 通过这种方式, 可以增进双方感情, 培养团队意识。

2 效果评价

2.1 明显提高工作效率

自我院开展一体化运作1年多以来, 工作量明显上升, 手术室护士从繁琐的清洗、包装工作中解脱出来, 节省了大量时间, 缩短了手术间隔, 增加了手术台次, 护士也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手术配合上。

2.2 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降低了成本

我院将手术室与供应室的仪器、设备进行重组统一管理, 减少了我院在人力和物力方面的投入和支出, 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此外, 器械通过正确的清洗方法和保养程序, 延长了使用寿命, 器械报废率明显降低, 节省了医院开支。

2.3 控制医院感染, 保障了医疗安全

①器械的集中处置, 使污染器械直接通过污道进入供应室, 缩短了在手术室停留的时间, 减少了对手术室的二次污染, 使手术室更加洁净, 提升了医疗安全。②正确、规范的清洗为消毒清除障碍, 是医疗用品再处理的必要过程[4], 这一改变确保了手术器械的清洗消毒质量, 从源头控制了医院感染。我院感染控制科每月对清洗后的各类器械进行细菌学监测, 全部达到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要求, 对灭菌器械的检测也全部合格。

2.4 手术安全性得到充分提高, 各手术科室满意度增加

以前, 手术器械包内普遍存在器械不全, 零部件丢失的现象, 影响了手术的顺利进行, 通过一体化管理后, 从接收到清洗、包装层层把关, 落实到个人, 杜绝了器械丢失和不全现象, 保证了手术顺利进行, 手术医生对手术器械的功能性、完整性、齐全性满意度增加。手术室与供应室的一体化运作模式, 使器械管理走上了专业化道路, 手术器械的集中管理已成为中心供应室的发展要求和趋势, 也充分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现代化护理模式[5]。

参考文献

[1]李凤娣.医院供应室可重复使用医疗物品集中管理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报, 2009, 16 (6) :537.

[2]钟秀玲, 郭燕红.医院供应室的管理与技术[M].第2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6:5.

[3]钱黎明, 钱倩建, 王雪晖.手术室与供应室一体化运作的探讨[J].上海护理, 2003, 3 (2) :54-55.

[4]黄波, 何玲, 周毅, 等.可再生使用医疗器械清洗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南方护理学报, 2005, 12 (1) :59-60.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医院-小区一体化管理】相关文章:

小区管理公约07-13

小区管理例会制度07-21

小区停车收费管理07-21

小区停车管理汇报07-21

小区停车管理调查07-21

小区管理办法04-22

小区停车收费管理04-27

小区停车管理汇报05-13

小区供电管理措施05-15

安置小区管理方案06-10

上一篇:沿海产业转移下一篇:《钢琴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