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次手术

2024-07-17

多次手术(精选七篇)

多次手术 篇1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收治2004年1月至2005年1月收住青光眼患者经施行常规抗青光眼滤过手术术后眼压不降患者共28例33眼, 男11例, 女17例, 年龄9-65岁, 平均年龄:43.5岁, 发病时间3个月~15年。其中, 原发性青光眼10例11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14例16眼;继发性青光眼4例6眼。青光眼手术史2~3次。术前眼压平均42 mm Hg。

1.2 手术方法

每个患者术前常规检查行眼压测量、房角镜、UBM检查, 术式均采用显微镜下行原道或再道再通术;恶性青光眼均行超声乳化+IOL植入+前节玻璃体切割术。原路再通术为在原滤过手术位置球结膜下局产中表麻下, 清除疤痕组织, 其后分离巩膜瓣下黏连, 即见房水外渗明显, 内W通畅, 遂行英膜瓣、结膜瓣重新缝合;如果是后期失败滤过泡和对于结膜下无法弥散, 结膜下广泛疤痕黏连的患者, 可在另一位置行新的滤过手术。在施行多次抗青光眼手术患者术中均局部应用0.5 mg/ml丝裂霉素C液3 min敷贴, 随后用50 ml生理盐水冲洗。5例恶性青光眼而行超声乳化+IOL植入+前节玻璃体切割术。

2结果

2.1 滤过泡形成情况

术后基本全部都形成功能滤过泡型。

2.2 视力

术后视力增加8眼, 无变化19眼, 减退6眼。

2.3 眼压

术后95%患者眼压降至正常范围。

2.4 并发症

部分患者出现脉络膜脱离, 大部分行保守治疗后恢复, 有2例行前房形成加脉络膜腔放滤, 术后治愈;另外, 有几例前房出, 经药物治疗在一周内吸收。浅前房者, 经局部药物治疗, 加压包扎, 持续一周左右逐渐恢复。

3讨论

青光眼目前手术主要目的是降低眼压, 保护视力功能[1]。随着手术显微镜应用, 抗青光眼手术成功率大大提高。手术失败原因主要是术后手术区纤维疤痕化形成, 导致术后滤过泡失败而致眼压再度增高。临床上随之一系列抗纤维疤痕化药物:丝裂霉素C、5氟尿嘧啶素应用, 大部分应用后可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 并阻止成纤维细胞生产胶原物质。抗青光眼术后失败复发的病例, 再次手术时术中只用一次MMC即可提高抗青光眼成功率。

3.1 术中使用高清晰度显微镜, 在手术中能清晰分辨眼部各解剖组织, 能使手术滤过泡形成满意, 从而达到有效控制高眼压, 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一步。

3.2 术前后的炎性反应及手术创伤可加带疤痕形成。术毕球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地塞米松及局部糖皮质源程序素应用控制滤过泡炎性反应和抑制结膜下疤痕化。对术后早期滤过泡不明显, 眼压偏高患者行眼球按摩, 一方面通过房水冲击保持滤过道通畅;另一方面房水有胶原抑制作用, 加之房水间隔作用, 使结膜、筋膜无法与巩膜愈合黏连从而获得良好滤枕, 使其眼压降低。

摘要:目的探讨显微下行青光眼多次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8例33眼青光眼在显微镜下行多次原路或再通新路术;如前状体混浊, 同时行超声乳化+IOL植入+前节玻璃体切割术。结果术后视力提高者5眼;不变者18眼, 减退者10眼。术后大部分患者眼压控制满意。结论显微镜下行青光眼多次手术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青光眼,显微镜,滤过泡,眼压

参考文献

多次曝光作品选登 篇2

这是我用海鸥4B相机拍摄的一幅黑白景物小品。在靠近窗户的写字台上布置了黑色背景,完全采用自然光,分五次曝光拍摄。为了有意造成中间主体形象和旁边辅助影像在亮度上的区别。在曝光时,我采用依次递减的方法拍摄,即:1/30秒、F5.6;1/60秒、F5.6;1/125秒、F5.6……。作品立意于:人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挫折,都不要倒下,要坚韧不拔。

——作者

点评:

“多次曝光”是一个传统技法,随着电脑的普及,采用这种方法创作的人越来越少了。其实,多次曝光与电脑拼合有着不同的效果和味道,而多次曝光的过程往往会让我们体会到摄影的乐趣。本期“演兵场”收到了许多精彩的作品,但篇幅有限,不能一一刊发,望影友们见谅。

多次手术 篇3

资料与方法

2011年11月-2013年10月收治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 治疗的残余胆囊患者17例, 男4例, 女13例。年龄31~67岁, 平均49岁。行胆囊切除术至本次手术的时间3~22年, 其中1例女性患者曾于1986年行“输卵管结扎术”、1989年行“阑尾切除术”、1991年行“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另外16例患者均既往有2次手术史 (“输卵管结扎术”或“阑尾切除术”和“开腹胆囊切除术”) 。上述患者在经过既往的手术治疗以后仍有时会出现右上腹疼痛等症状。此次住院确诊为“残余胆囊炎伴胆囊结石”。

手术方法:采用全身麻醉, 取头高脚低左倾30°仰卧位。于患者脐下缘作一弧行切口长约10 mm, 气腹针穿刺注入CO2气体2~4 L, 建立气腹, 使腹腔压力达到12~14 mm Hg, 拔出气腹针沿此穿刺10 mm trocar。再在直视下于剑突下及右上腹放置2~3个trocar。在腹腔镜下证实为残余胆囊并胆囊结石, 胆囊大小1.6~2.8 cm, 其内均有大小不等的结石2~5枚。残余胆囊表现切口下粘连及右上腹广泛膜状粘连。明确“三管”关系后逆行切除胆囊。于文氏孔附近放置腹腔多孔橡胶引流管1根。

结果

腹腔镜下手术顺利完成。手术时间90~120 min, 术中出血5~20 m L。术后平均住院5 d。术后病理检查均为残余胆囊慢性炎症改变。出院时复查B超均无异常发现。对所有患者随访3~6个月, 无并发症发生。

讨论

发生残余胆囊的主要原因是距胆总管较远的胆囊管局部结扎。此外, 在胆囊颈与周围组织严重粘连, 肝门部胆囊管、胆囊动脉、胆总管解剖关系变异不清时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也使得结石形成的机会大大增加[1]。在临床上一旦确诊为残余胆囊, 从理论上来讲是应该马上进行着手择期进行手术切除剩余的胆囊组织, 这在已经出现相关并发症的患者身上更为重要[2]。本研究通过对17例腹腔镜下进行二次胆囊切除手术的成功案例分析, 结果显示, 腹腔镜下手术治疗残余胆囊安全有效, 且该手术方式创伤小、患者痛苦较小、恢复快, 对于医生以及患者来说都是一个很好的治疗手段。不过, 顺利完成腹腔镜下残余胆囊切除术我们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术前诊断要点:在常规胆囊切除术后, 本组患者于1年后便出现右上腹部疼痛、腹胀、右肩背部有放射性疼痛。均未予足够重视, 后在疼痛剧烈时曾考虑是胆囊切除术后的其他并发症, 就诊后医师仅予以一般的对症处理。从而耽误了再次及时治疗。影像学检查中B超和CT对该种情况的诊断有很重要的价值。不仅能够提示胆囊病变的详细情况, 而且能准确地判断腹壁与内脏之间的粘连, 从而为选择腹腔镜穿刺部位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术中穿刺孔位置的选择:由于粘连主要在腹壁切口处, 第1穿刺点离原切口5cm以上可提高闭合穿刺的成功率和安全性[3,4,5]。本组中1例女性患者的3处原手术伤口分别为右上腹直肌切口、右下腹麦氏斜切口及耻骨上切口 (其手术瘢痕上下缘距脐下缘均>5 cm) , 符合上述原则。再在直视下建立其他操作孔, 操作孔位置的选定以有利于分离粘连及手术操作为宜。

手术区域粘连的分离:腹部手术后腹腔粘连可以对腹腔镜手术操作有不同程度的影响[6]。用电钩或带电剪刀推剥与电切相结合分离切口下粘连及右上腹广泛膜状粘连, 分离容易。对肝面粘连在不影响手术操作的情况下, 应尽可能保留, 以便暴露术野[7]。肝门部的粘连常较致密, 应紧贴肝缘钝锐性结合自上而下向肝门部逐步显露、分离, 而残余胆囊周围的粘连大多为上次手术引起, 较为疏松, 易于分离。

残留胆囊的寻找和确认:解剖残余胆囊来说难度很大, 整个残余胆囊被周围脏器包裹, Calot三角广泛粘连, 此时应沿肝边缘无肠管区、粘连带较薄、无血管处分离, 显露残余胆囊, 仔细解剖胆囊三角, 辨认“三管”关系, 确认残余胆囊其原则是“宁伤胆勿伤管”[8]。

术中引流管的放置与位置:于肝下文氏孔处放置橡胶多孔引流管1根, 在术后2~3 d可拔除。

辅助器械在手术中的灵活运用:①纱布有利于手术野的显露、组织分离、擦血、压迫止血等操作的顺利进行。可减少和吸附创面渗血, 保持手术野清晰, 在疏松粘连需广泛剥离时使用纱布更有实际意义[9]。②吸引器头对粘连使组织界限不清时, 用吸引器头进行钝性括吸, 可以减少副损伤。③带电钳、剪对分离粘连十分有效, 具有良好的切割、离断与凝血功能。

为了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我们需要做到如下几个注意事项:①在手术的过程中只对与本次手术有关的粘连进行一定的处理即可, 对与本次手术无关的粘连不要进行任何操作干预, 这样不仅可以使得手术的时间大大减少又能够把对机体组织的损伤程度降到最低;②在进行肠管附近粘连部位的分离时要尽可能地找准间隙进行锐性分离, 这样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把由于带电分离而造成的热损伤降到最小化;③在整个手术操作结束之前一定要对整个腹腔内的情况进行细致的检查, 不漏查任何一个可能的损伤部位, 尤其是手术操作区域, 保证整个腹腔没有任何出血点以及可疑出血点, 同时检查胆道、胃肠道等有无受到严重损伤, 损伤是否已经进行修复处理;④术后一定要放置引流管, 它不仅能够使腹腔内由于手术操作而导致机体产生的一些渗液及时地流出不长期留存于腹腔, 也对术后对病情的观察以及进行及时的干预提供了很好的、直观的有利证据。

综上所述, 残余胆囊要想在手术之前就能进行较为准确的诊断, 我们一定要借助B超、CT等影像学检查, 同时还要与患者的具体临床表现紧密结合。在腹部有多次手术史的情况下通过腹腔镜来进行二次手术时, 对于第一穿刺点位置的选择要格外地谨慎、小心, 要做到尽可能地杜绝对邻近脏器的损伤, 术中应灵活运用各种辅助器械仔细分离腹腔粘连, 处理好“三管”关系, 寻找并确认好残余胆囊, 避免损伤胆总管。术毕前应再次检查腹腔并放置引流管以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陈训如, 周正东, 罗丁, 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严重并发症的预防[J].腹腔镜外科杂志, 2001, 6 (3) :166-168.

[2]张阳德, 贾泽明, 王波, 等.残余胆囊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5, 15 (4) :551-552.

[3]陈定伟, 周伟, 牟一平.有上腹部手术史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有关问题[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6, 26 (3) :226-227.

[4]熊沛, 彭毅, 周晓初, 等.腹腔镜再次胆道手术的临床探讨[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03, 8 (3) :331-332.

[5]鲜其福, 江长清, 李先国, 等.经腹腔镜胆道再次手术[J].腹腔镜外科杂志, 2006, 11 (2) :142-143.

[6]赵国强, 赵玉亭.腹腔镜胆囊逆行全切和半切术48例报告[J].临床医学, 1995, 15 (4) :6-7.

[7]高鹏, 郭天康, 李徐生, 等.残余结石性胆囊炎的腹腔镜治疗[J].2007年全国微创外科新进展高峰论坛论文汇编, 2007:65-66.

[8]李徐生, 王琛.腹腔镜残余胆囊再次手术治疗的体会[J].腹腔镜外科杂志, 2005, 10 (2) :107-108.

多数胎记需多次治疗 篇4

颜色不同 疗法各异

胎记,顾名思义,就是从胎里带的皮肤印记,有红胎记、青胎记等。颜色仅仅是胎记的外在表象,同一类颜色可能是不同的病,同一种病也可能不是同一种颜色,但重要的是有些病变需要尽早治疗。胎记各种各样,其治疗效果与患者年龄、胎记部位、面积大小等有关系。另外,大部分胎记都需要多次治疗。

红胎记 又被称为血管瘤,属于脉管疾病,分为血管瘤和血管畸形。婴幼儿血管瘤出生时不一定存在,出生后发现并会迅速长大,1年后可能进入消退期。一般发现即应就诊,以免贻误治疗。毛细血管畸形——鲜红斑痣的颜色从淡粉色到紫红色不等,随着年龄增大逐渐加深增厚,甚至有结节增生,儿童期治疗效果优于成年人。

太田痣 太田痣是在面部三叉神经支配区域(额部、眶周、颧部等)的蓝色斑片,不高起皮肤,没有毛发生长,激光治疗效果较好。由于其发生年龄不一,一般等到斑片稳定不再扩展后再开始治疗。

黑胎记 黑素细胞痣大小不一,面积大、有粗大毛发的常被称为兽皮痣。痣细胞痣由于位置较深,除了较小的可以激光治疗外,其余一般需要手术治疗。

褐色胎记 常见的有咖啡斑、贝克尔痣、雀斑样痣,色素异常的痣细胞痣也可以表现为褐色。此外,I型神经纤维瘤病人的皮肤上常常有牛奶咖啡斑和腋窝雀斑。褐色胎记的激光治疗效果不肯定,可以行激光试验性治疗。

胎记仅仅是病变的外在表现,具体病理特点和治疗效果差别很大,发现后要早到医院就诊,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激光去胎记 须综合考虑

激光去除胎记的疼痛感是可以忍受的,但跟面积有关。如果面积小,治疗时间短,待患者尚未反应过来已经做完了;如果面积大,治疗时间延长,患者就会感到痛苦,但大多可以忍受。对于年龄小、胎记面积大的孩子,需要在全麻下接受治疗。

此外,激光的穿透能力是有限的,年龄小的患儿皮肤厚度相对薄,激光治疗更加有效,但一定要考虑患儿的年龄和胎记面积的大小。胎记面积大、患者年龄小都不适合激光治疗,因为术后反应强烈,患者往往难以承受。(据《健康报》)

多次手术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20例胆道多次手术合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8例, 女12例, 年龄34~69岁;从胆道手术次数来看, 其中包括再次胆道手术11例, 三次胆道手术7例和四次胆道手术2例;从临床症状来看, 包括黄疸12例, 腹痛6例和发热2例。

1.2 方法

在20例当中, 总胆红素大于50μmol/L的有10例, 大于200μmol/L的有6例, 但是其血浆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均在正常水平之内, 且没有出现明显的腹腔积液和肝性脑病, 全部可接受手术。所有患者均为择期手术, 其中以胆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患者行单纯胆道手术, 以门静脉高压为主要表现的患者行胆肠Roux-Y吻合术和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1]。

2 结果

从患者术前的临床表现来看, 其中包括15例胆汁性肝硬化, 3例肝炎后肝硬化和2例血吸虫性肝硬化;从手术方法的选择方面来看, 在20例中有18例行单纯胆道手术, 有2例行胆肠吻合术合并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从术后并发症来看, 所有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均在800~1600 ml;在术后分别有1例出现胆瘘, 1例肠瘘和1例上消化道出血;有1例死亡;从Child-Pugh分级来看, 其中A级6例, B级9例和C级5例。

3 讨论

3.1 手术时机的选择

对于胆道多次手术合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患者而言, 其手术方式的选择一定要谨慎, 由于此类患者的手术治疗通常都是分期进行的, 当患者的胆道症状较为明显的时候, 应该先进行简单的胆道引流处理, 然后再进行门体分流手术或者断流手术, 最后再进行确定性的胆道手术。从本研究来看, 对于单纯行胆道手术的患者而言, 由于手术的原发病症仍然存在, 因此需要进行二次手术, 但是同时进行断流手术和胆道术, 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 但是预后良好[2]。因此, 要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肝功能实际情况来进行科学的术前评估, 除了具有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或者是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以外, 应该避免急诊手术。

3.2 手术中切口的选择

对于胆道多次手术合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患者而言, 由于其腹壁和腹腔以及肝门周围的组织之间存在广泛的粘连, 同时还存在较多的曲张血管侧支循环, 因此出现肝功能障碍的可能性极大, 存在很多的风险因素, 因此要对手术切口的选择予以高度的重视。在患者进行过多次胆道手术的情况下, 要尽可能地选择右肋缘下斜部的切口, 在有需要的时候也可向左或右进行延长。在本研究中, 有部分患者的原腹部切口与网膜之间存在严重的粘连, 为了避免患者在手术的过程中出现大出血, 新切口的选择要与原切口的瘢痕垂直。对于再次手术且胆道手术不可耐受的患者则要选择肝移植的治疗方式[3,4,5]。

综上所述, 胆道多次手术合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患者, 存在较大的手术风险, 因此要在术前对病情进行准确的评估, 并选择合理的手术时机和切口方式, 同时重视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从而提高手术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汪雪源, 李明主, 李定耀, 等.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合并胆石症的围手术期处理体会[J].现代实用医学, 2011, 22 (6) :669-670, 707.

[2]孙源.老年胆道疾病合并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手术治疗适应症分析[J].肝胆外科杂志, 2015, 45 (4) :270-272.

[3]罗瑞云, 付必莽, 邵德刚, 等.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合并胆石症同期手术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 2014, 11 (6) :132-134.

[4]胡中生.同期手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合并胆石症的临床效果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 24 (8) :135-137.

多次手术 篇6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挑选出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结肠癌多次手术后复杂性肠外瘘伴感染患者84例,所有患者的收治时间均在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将84例患者通过电脑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2例,其中一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对其进行常规护理,称为常规组,另一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对其进行优质护理,称为优质组。

常规组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的比例为28∶14,年龄35~60岁,平均年龄(43.25±2.56)岁,手术次数4~10次,平均手术次数(7.63±2.24)次;优质组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的比例为27∶15,年龄34~60岁,平均年龄(43.38±2.44)岁,手术次数4~11次,平均手术次数(7.84±2.19)次。常规组患者和优质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常规组:常规组患者在住院期间接受常规的护理,主要进行造瘘口的感染处理:给予氧化锌软膏,每天换药一次。并给予抗生素进行消炎治疗。

1.2.2优质组:优质组患者在住院期间给予优质护理,主要包括瘘口护理、营养护理、抗感染护理及心理护理。瘘口护理主要是对患者的肠外瘘进行相关的处理,使瘘口尽量恢复健康;营养护理主要是给予患者一定的营养支持,同时纠正患者的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抗感染护理是对患者的腹腔感染等情况给予抗生素进行治疗;心理护理主要是对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行安慰和疏导,并对其进行相关的健康宣教。

1.3评价指标:比较常规组患者及优质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并调查常规组患者及优质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情况。

1.4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6.0软件包进行处理分析,用t检验患者年龄,平均手术次数等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用卡方检验护理效果及满意度等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P<0.05说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效果:优质组患者中,有22例为显效,17例为有效,3例为无效,护理总有效率为92.86%(39例);常规组患者中,有12例为显效,18例为有效,12例为无效,护理总有效率为71.43%(30例)。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2护理满意度:优质组患者中,有28例非常满意,12例比较满意,2例一般,0例不满意,总满意度为95.24%(40例);常规组患者中,12例非常满意,16例比较满意,5例一般,9例不满意,总满意度66.67%(28例)。优质组患者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肠外瘘伴感染是外科手术后的并发症之一,主要是多次手术导致的腹壁与肠管粘连,在手术过程中,较难将其分离,导致出现肠外瘘及感染[2]。

对于结肠癌多次手术后复杂性肠外瘘伴感染患者,常规的护理方法仅对其瘘口及感染进行护理,并没有对患者的各种情况进行详细的护理,同时缺乏对患者心理状态的了解,导致护理效果低下。

优质护理则是全面对结肠癌多次手术后复杂性肠外瘘伴感染患者进行护理,主要包括瘘口护理、营养护理、抗感染护理及心理护理。瘘口护理:患者在经历多次手术后,导致腹壁较薄,且与肠管严重粘连,护理人员应该使用温水浸润毛巾,然后对患者的瘘口进行擦拭,同时用生理盐水对瘘口进行冲洗,并给予氧化锌软膏,将其涂抹在瘘口处;营养护理:患者患有结肠癌同时伴有肠外瘘及感染,体内的营养严重不足,导致病情加重。所以需要给患者一定的营养支持,改善患者体内的营养状况,同时纠正患者的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抗感染护理:根据患者的感染病菌,给予患者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抗炎治疗[3]。心理护理:患者经历多次手术,饱受病痛及手术的折磨,同时患有肠外瘘及感染,会导致心理压力大,产生严重的不良心理。医护人员应该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并对其进行疏导和安慰,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放下心理包袱,面对现实。同时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

综上所述,对结肠癌多次手术后复杂性肠外瘘伴感染患者进行优质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推荐应用。

参考文献

[1]谢玲女,蔡一波,洪小芳,等.1例结肠癌多次手术后复杂性肠外瘘伴感染患者的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48(33):4102-4103.

[2]廖倩,刘学英,周华,等.高龄高危结肠癌伴多发肠外瘘1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5,20(2):115-116.

在一个地方跌倒多次 篇7

本周(4月1日至4月3日)因清明节假期,只有3个交易日,现货悉数下跌,全周收阴线。让人担心的是,每天的日K线都留一根上引线,每天都上演上涨无功而返的故事。

自上周二跌破60日均线后,就没有再突破过;季均线斜率仍向上,还未进入标准的偏空格局。

唉,又是那句话开头。“延续前四周的分析顺序,从价差看,反指标;从持仓量看,长线上涨动力不足。”从看戏的角度,真是有点老掉牙了。不过,从投资的角度,条件不变、逻辑不变、结果也不变,可能是最好的情况了。

在一个地方跌倒多次

从2006年9月5日A50期货上市至今,写股指期货分析已经第7年了。我们的维度一直是从价差和持仓量,分析投资人的心态和动态。这有点像看戏,投资人借由价量表现,告诉我们他在做什么、想什么。

人生就是靠指标做决策,即便是最简单的出门,也看看气象预报,决定是否带伞。但是很多时候,指标只是表象,不是事物的本质。就像价差,“超过多少,大盘如何如何”,这不是魔法棒,只是反应投资者的行为。

为什么可以从价差看出追涨杀跌?这句话真正该问的是,价差为何能代表买卖力量。答案很简单,如果不是价差,只是价格,当您今天到菜市场买肉,发现肉价涨了,你会很自然的反应,买气增加,或卖压减小。翻成白话,买肉的人多了,或卖肉的人少了。文言一点,需求增加,或供给减小。总之,价格可以最直观地表示市场买卖的力量。

放到股指期货上,为什么看的是价差,而不是价格,因为股指期货对应的是现货。现货涨,期货跟着涨,再正常不过。所以我们将期货减去现货,得出价差。只有价差放大,即期货涨得比现货多,才能当做期货市场的力量偏向买。

就顺着这个思路,您会发现,本周依旧是上涨时价差放大,下跌时价差减小,也就是追涨杀跌。追涨的问题并不大,如果某股票涨停,您的朋友勇敢追进,我们也许还要佩服他的勇气。但是,一下跌就杀出,这个问题就大了。

持仓量低迷

持仓量继续偏低。本周3个交易日,IF1304持仓量减少318手,4个合约增加1428手,变化不大,两条22日移动平均线继续下降。

悉数亏损

期指多方天天亏损,累计亏损约1亿元。

综合以上,期指仍然是反指标,多方没有做好上涨的准备。

上一篇:中西电影下一篇:发展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