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产业发展

2024-05-24

香蕉产业发展(精选十篇)

香蕉产业发展 篇1

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已上升为国家战略, 积极发展热带现代现代农业, 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是一项重要内容。热带现代农业中拥有香蕉的话语权很是重要。香蕉, 海南的第一大宗水果, 农业支柱产业之一, 同时又是全国农产品市场竞争中最具核心竞争力的农产品, 2005年种植面积达56万亩, 总产量91.33万吨。2006年全省香蕉种植面积达69万亩, 总产量108万吨, 产值达26亿元。2008年海南全省农业总产值达到664.98亿元, 2006年光一个香蕉产品就占到2008年全省农业总产值的近26%;海南香蕉产业的未来发展要做大做强, 现正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加快海南香蕉产业化进程势在必行。

海南自1998年以来大力发展香蕉产业, 产品在全国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品质地位排第一。2001年, 国产蕉与洋蕉在市场的大比拼, 2003年“尼伯特”台风、2005年“达维”台风等大灾害考验之后, 香蕉已经成为海南第一大宗果品。2007年的蕉癌风波, 海南在危急事件的处理上又积累了经验。一路走来, 经历了大风大浪的考验。当前, 海南香蕉产业要加快资源整合和产业化建设, 做好产业长远规划, 这对于推动我国香蕉产业整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海南香蕉在全国农产品市场竞争中最具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最简单的理解从消费者的角度看是没有替代品, 从生产者角度看是别人很难模仿。

香蕉是世界四大鲜果之一, 其产量及贸易额仅次于柑橘, 位居第二位, 全球进口金额为60亿-70亿美元, 在我国鲜果市场和世界生产市场占有重要地位。海南香蕉以其较强的核心竞争力, 在全国香蕉生产市场中占有比较突出的地位。海南是全国最适宜生产香蕉的地区, 目前生产面积稳定在3.3万公顷、产量84万吨, 分别占全国的12.0%和8.4%, 占海南省水果的20%和57%。相对其他省份来讲, 海南香蕉核心竞争力表现有:

一是品质优。海南香蕉无论是外观质量还是内在品质都是上乘, 外观好于其他省份, 口感好于菲律宾等世界香蕉主产区, 物有所值, 故深受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地客商的青睐。海南香蕉已经成为国内高档香蕉的代名词, 口碑广受好评。

二是商品率高。海南香蕉95%以上岛外销售, 有人开玩笑说海南人自己吃不到好水果, 因为好水果都销到内地去了。

2 海南香蕉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风险

2.1 海南香蕉产业发展面临四大机遇一是国内巨大的消费市场且消费呈稳步上升的趋势。

我国是香蕉生产大国, 也是消费大国。香蕉的价值得到了广泛认可, 消费香蕉已逐步成为一种习惯。2000-2005年, 国内香蕉产量从530万吨增加到575万吨, 增长8%。香蕉进口占我国水果进口量的80%左右, 居世界第九位。南美香蕉与国产蕉几年前曾在我国市场大比拼, 结果洋蕉大败。洋蕉每年向中国的出口量已从70万吨下降到不足10万吨, 空档市场, 大半是由海南蕉来填补。

二是出口市场的机遇。国际香蕉最高价位市场在日本。台湾香蕉占有日本较大市场, 最高峰时期, 每年达2000万箱 (28万吨) 。随着台湾生产成本的增加、香蕉镰刀菌枯萎病 (俗称巴拿马病毒) 泛滥, 出口量日益减少。台湾香蕉的逐步退出, 海南高品质的香蕉便乘势而入日本市场。同时, 海南香蕉还打入了俄罗斯、韩国等周边国家和香港、澳门市场。

三是海南香蕉产业开始走入正规。海南的香蕉种苗技术服务、种植栽培、采收包装、保鲜运输、市场拓展、政策导向及社会化服务等各个方面日益完善, 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条, 为进一步做大做强香蕉产业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四是地方政府及投资主体看好香蕉。海南香蕉的投入产出比可达到1:2, 最高可达1:4。政府在政策上给予扶持、布局规划, 具体投资主体更有信心。如今, “香蕉下水田”已成为全省人民共识, 海南省农业厅制定了“香蕉下水田”五年发展规划。按照规划, 到2010年, 下水田总量将增加到50万亩。

2.2 在发展机遇面前, 海南香蕉产业发展也面临如下风险和困境:

2.2.1 市场风险。

“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区农产品零关税开始实施后, 开放的国内市场将会加剧国内市场竞争。东南亚国家的区域优势如果变化为产业优势, 与海南竞争将会很激烈。

2.2.2 自然风险。

香蕉最怕台风, 海南又是台风的多发地, 种植规模越大, 一旦遭受台风, 当年收成可能全成泡影。种植时间越长, 遭受毁灭性台风打击的机会可能性也就越大。2003年的“尼伯特”台风, 把许多原先不愿投保的蕉农打醒了, 保险公司却不愿干了。2005年的“达维”强台风中, 海南许多蕉农又遭灭顶之灾。

2.2.3 外来病虫害的侵害风险。

海南目前还缺乏强制性的覆盖全岛的防治体系和应急预案。如果巴拿马病毒泛滥, 目前还没有有效的防治方法, 后果可能是毁灭性的。

2.2.4 主产区连续种植导致土地板结等影响品质的风险。

土地轮作是一种保护措施, 如果没事先规划好, 连续多年种植的后果将严重影响品质。

2.2.5 缺乏风险预警机制。

海南香蕉风险预警机制方面的工作还很薄弱。2007年的蕉癌风波暴露出来的问题就是个很好的教训;俗语说人无远虑, 必有近忧。平时把工作做细做透, 未雨绸缪, 关键时刻就不会茫然无措。

2.2.6 香蕉缺少深加工企业, 众多小蕉农抗风险能力差。

2007年6月12日, 琼海市、文昌市等地的香蕉收购价跌至平均每公斤0.2元, 低迷的价格让蕉农一筹莫展, 不少种植户只好让香蕉烂在地里, 拿香蕉喂猪。但在拥有近10万亩香蕉的澄迈县, 香蕉只能卖到内地市场, 没有一家成规模的香蕉深加工企业。海南省澄迈县热带水果协会会长李隆基说, 不光是澄迈县没有, 整个海南省香蕉深加工都是空白, 成熟的香蕉如果四五天内卖不出去的话, 农民真的是叫天天不应, 一年的辛苦打水漂了。

香蕉产业之所以一次次遭遇危机, 一是由于农民、投资商一窝蜂种蕉, 被市场套牢;二是销售渠道不畅, 大多蕉农在家等市场;三是香蕉产业规划缺失, 广东、海南产地的香蕉集中上市, 市场供大于求导致价格大跌。

3 海南香蕉产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难题

海南香蕉产业发展面临三大难题:

一是产业化和组织化程度还不算高。虽然近年来, 海南省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发展, 2008年全省农业龙头企业达到169家, 农民专业合作社951个。目前, 公司+农户、行业协会+农户模式的生产经营方式比较流行, 但相对国外的香蕉企业, 海南香蕉企业规模太小。美国三大公司金吉达、杜乐、蒂盟控制了80%的世界香蕉市场份额, 每家拥有或控制种植基地均在300万亩以上。海南香蕉产业总量不算太小, 有近3.3万公顷, 但单个企业拥有香蕉产业不具规模。省内企业各自为战, 形成不了整体优势和国际竞争力。海南省香蕉产业组织类型大体有农户分散型、专业香蕉合作社、企业带动型等形式, 大量分散农户的存在, 数量众多分散经营, 组织化程度可想而知;企业带动型合作经济组织有由全体成员共同制定并严格遵守的规章制度, 农民有土地的自主经营权力, 联系上的互动性和灵活性较好, 利益分配透明, 有利于推动香蕉产业化的发展。这种新的组织形式, 在实践中已渐出优势, 它以企业为龙头, 联结基地农户, 以企业发展带基地, 是生产、加工、信息、服务及科研中心, 会在产业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二是营销网络渠道不畅, 集中力量打歼灭战, 快速作战、机动作战能力不强。海南蕉业基本上没有一个自己的销售网络渠道, 田间地头交易比例占到香蕉销售量的70%以上, 直销渠道及专业中介很欠缺。

三是融资比较困难。农业还改变不了靠天吃饭的局面, 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不大愿意贷, 加之手续繁琐成本过高, 海南蕉业与我国其他农业产业一样融资渠道不畅。产业发展所能依靠的资金来源渠道及数量有限。

3.2 海南香蕉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大种植户的贡献, 在困难面前,

他们作了许多有益尝试和摸索。海南万钟实业有限公司经过多年滚打, 已成长为海南最大的香蕉专业公司, 在乐东拥有香蕉基地面积3万余亩, 公司采取的“六统一”做法, 值得各大香蕉龙头企业借鉴:

一是统一组织主体。通过增资、扩股、参股、联合、兼并等途径, 组建新的实业集团;改造内部机构设置, 组建生产管理中心、物资供应中心、财务结算中心、香蕉研究所;采取公司独资、控股、参股、合作等形式, 把其他公司蕉园和农户蕉园整合起来, 建立一批以乐东为基础、覆盖海南西南部的标准化香蕉产业园区。

二是统一技术标准。在万钟公司现有技术及质量标准基础下, 编制出种苗、栽培技术、采收、包装、保鲜及商品质量六大标准, 通过海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与有关单位的认证, 严格应用到每一个加盟公司、基地和农户的生产经营上。

三是统一安排生产与市场分期。根据海南气候条件以及满足生产与销售的需求, 万钟公司对香蕉产业园区进行统一生产与市场分期。也就是有计划地错开上市时间, 按计划生产, 满足销售需求。

四是统一品牌与市场销售。由万钟公司在乐东县九所新区建设跨区域的香蕉交易中心, 组建专业销售公司, 建立产地销售平台。在上海、北京、武汉建立三所日加工能力1万箱的香蕉加工配送中心, 建立销地市场平台。组织高档蕉, 直销日本、韩国等中、小型超市, 逐步进入这些国家的主流市场。销售市场打出统一品牌, 巩固国内市场地位, 逐步培育成国际品牌。

五是统一产业配套。围绕香蕉种苗、种植、包装、运输和市场等产业化链条, 万钟公司采取统一组织、统一采购、统一供应等方式, 逐步发展香蕉相关产业。统一供应种苗, 扩大香蕉组培及育苗厂;统一组织生产, 发展“蕉园+猪场”、香蕉茎秆纤维回收加工项目及塑料制品回收项目;统一采购, 提供农资、化肥、农药、套袋、纸箱、刀具等生产资料和生产工具。

六是统一防范风险。主要是防范市场风险及种植灾害风险。统一调整生产上市期, 抓住海南香蕉在国内市场上市的优先期, 规避台风的打击。组织开拓国内高档市场、出口日本等市场, 来防范销售风险。组织开展香蕉风灾保险, 统一防治病虫害, 防范种植灾害风险。

4 海南香蕉产业的发展思路及措施

海南香蕉产业发展在抓住机遇, 注重防范风险, 突破瓶颈的同时, 关键在于对海南全省香蕉产业资源进行整合, 放大发展空间, 加快产业化进程。基本思路是:目标为打造海南香蕉大省、强省, 在此基础上培育大型龙头企业主体, 以市场机制为主导, 按照“龙头企业+

*来稿需知:

1、来稿确保不一稿多投、不涉及保密、署名无争议。请作者自留底稿, 恕不退稿。

基地+农民”的产业模式, 统一规划、统一技术标准、统一品牌、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生产分期与市场销售、统一产业配套等要求, 提高海南香蕉产业化水平。海南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香蕉产业应该在中国香蕉产业发展中发挥先导性示范作用, 加快海南香蕉产业资源整合和产业化建设, 这对于推动我国香蕉产业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香蕉产业化发展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4.1 建立海南香蕉产业长远规划和长效机制, 以法规制度来保证。

“十一五”末, 海南全省香蕉种植面积将达到100万亩以上, 产量达到250万吨。香蕉产业长远规划和长效机制的建立工作先行确立, 在具体的思路上突出长远与其他产业的相互配套, 布局上以西部的东方、乐东等地区为重点, 各级政府动员, 并组织力量大力推进。

4.2 实行品牌战略, 以品牌促发展, 大力开拓市场。

积极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政府协调, 通过行业协会建立起有效的经营信息交流平台和生产技术交流平台, 保证信息的畅通传递, 尽量减少生产经营的盲目性。

目前, 海南有名的香蕉品牌有“尖峰岭”、“耀正”、“大丰裕”等。“尖峰岭”牌香蕉外观优良、香甜可口, 是海南省名牌产品和国家最佳品牌香蕉之一, 畅销全国20多个省、市。

4.3 发展香蕉深加工企业, 特别是扶持香蕉龙头企业建设。

政府大力培育2-3个香蕉资源整合、产业化建设主体, 延长产业链, 稳定市场, 以带动整个海南的香蕉资源整合和其他香蕉主产区的产业化建设。

4.4 努力提高农民组织化、推进产品标准化、生产规模化, 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

海南省人大、省政府可制定并公布实施全省香蕉产业标准化体系和病虫害防治体系的有关法规、行政规章。建立涵盖产地地理环境标准、生产技术规程标准、产品质量标准、加工包装标准等方面的标准化体系, 使各个生产基地和企业都有章可循, 基本消灭无标生产。政府还要加强对香蕉的检验检疫、质量检测, 重点做好种苗的检验检疫, 严把质量关, 把可能的病害消灭在种苗期。建立覆盖全岛的香蕉病虫害防治机构网络, 明确防治的强制性措施和责任人的法律责任。因为生产技术先进, 乐东香蕉生产标准已被农业部上为国家标准, 走到了前列;

4.5 建立应对香蕉突发事件预警机制, 建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一旦发生, 马上启动, 不至于到时手忙脚乱。预警机制应有超前意识, 从天气、市场、技术等环节加以考量。

4.6 推广多形式的融资渠道。

临高县南宝镇在2005年自发形成“协会+基地+农民合作社”的新型组织形式, 带动了农户发展香蕉产业。在目前融资渠道还不是很畅通的情况下, 各投资主体要多想办法, 而不能一味求等。

4.7 政府加快支持开展香蕉风灾保险业务。

海南是台风的多发地, 香蕉又怕台风, 如何处理好矛盾?可由省、市 (县) 政府主导, 财政、保险公司、税收等多方筹资, 建立香蕉风险补偿基金, 用于政府对农业保险的各种财政补贴。

海南真正把旅游业和热带现代农业搞好会富甲天下, 而香蕉产业作为热带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展好了, 前途不可限量。

2、编辑部对来稿有删修权, 不同意删修的稿件请在来稿中声明。稿件刊登后, 赠当期杂志一册, 以供用途。

稿3、本刊常年征稿, 所有文稿均在一周左右时间做出处理。

4、论文下方要注明作者的详细通讯地址[例:××省××市 (区、县) ××路××号××学校××收]、联系电话 (固定电话、移动电话) 、邮编、邮箱及QQ。以便我们能够及时快捷地与您取得联系。

*本刊为旬刊, 欢迎有一定组稿能力者为本刊组织稿件, 有意者请与本刊编辑部联系, 经审核合格者, 可设为当地工作站负责人 (需寄申请书) , 欢迎广大经济界、管理界、科技界、理论界工作者推荐、自荐。

事*投稿方式:1、投稿专用邮箱:GL-KJ@163.COM

*投稿地址:石家庄槐安西路88号卓达玫瑰园物业楼A501室

2、本刊网站投稿:WWW.GL-KJ.COM电话:0311-83993949

摘要:海南香蕉产业的未来发展要做大做强, 现正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加快海南香蕉产业化进程势在必行。

中国香蕉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篇2

中国是世界第三大香蕉生产国,香蕉产业在热区经济和农村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该文总结了中国香蕉产业发展的成就、机遇和有利条件,指出了香蕉发展中存在的种植结构不尽合理,生产缺乏组织协调机制,蕉园抗灾能力弱,科技支撑力度不足,产品加工业薄弱,质量标准建设程度不高等问题,提出了继续深化农业部香蕉产业升级计划,创立品牌,实施产业化经营,实施香蕉深加工和综合开发战略.完善科技创新与推广体系,强化质量安全管理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与建议.

作 者:李玉萍 方佳  作者单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科技信息研究所,海南儋州,571737 刊 名:中国农学通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年,卷(期):2008 24(8) 分类号:S668.1 关键词:香蕉   产业   对策   中国  

印度香蕉产业形势不佳 篇3

但是,印度香蕉种植户称,现在收支刚刚达到平衡。在印度许多村庄,Poovan香蕉的价格下降到每串20-30卢比。Nendran香蕉价格下跌情况更为严重。印度香蕉种植户每种植1 hm2香蕉需投资20万卢比。

Tiruchi和Karur是印度主要的香蕉种植区。每天从这2个地区运往各地的香蕉总量达到15 000-25 000串。在节日期间,香蕉需求量通常会上涨。印度著名寺庙Sri Dhandayuthapaniswamy和Guruvayur Sri Krishnan都会在节日之前购买大量香蕉。

本周六,Poovan香蕉售价为每串150-350卢比,Rasthali香蕉售价为每串100-400卢比,Karpooravali香蕉售价为每串50-400卢比,Monthan香蕉售价为每串100-350卢比,小香蕉或者品质不好的香蕉售价为每串30-50卢比。

在过去的半个月里,香蕉价格上涨了10%,高品质的香蕉售价为每串400卢比。印度政府应该大力生产香蕉增值产品,避免香蕉种植户遭受损失。印度政府最好在Gandhi市场使用冷藏装置存储香蕉。

世界香蕉产业组织现状和发展趋势 篇4

关键词:产业组织,市场行为,市场结构,市场绩效,发展对策

一、引言

香蕉产业组织是香蕉企业市场关系的集合体, 其结构是指香蕉产业内部的资源配置及其关联性以及香蕉产业内产供销群体间的相互关系所构成的格局。先进、合理的产业组织结构对企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 产业组织结构要根据企业和产业发展的要求适时加以调整, 以适应企业和产业发展的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 国际上各国的香蕉产业面临更为激烈的国内、国际竞争, 香蕉产业组织结构也必将进行新一轮的结构调整和优化。

本文采用哈佛学派所创立的产业组织结构的分析框架, 即“结构—行为—绩效”模式, 对国际香蕉产业组织现状进行分析, 同时预测其发展趋势。

二、世界香蕉产业市场结构

(一) 市场集中度

香蕉的国际市场被少数几家跨国公司控制, 都乐食品公司在全球香蕉市场占有26%的份额;奇基塔国际公司供应世界上1/4的香蕉, 它在拉美有127个香蕉生产点;在全球香蕉贸易中德尔蒙新鲜农产品公司占据16%。厄瓜多尔的Noboa公司香蕉出口量分别占世界出口总量的7%;爱尔兰的Fyffes公司占世界出口总量的6%, 同时是占欧洲市场20%的第一大香蕉公司。国际香蕉市场呈垄断局面。

(二) 规模经济

国际香蕉产业的横向规模经济水平较高。对于中国, 2000年, 香蕉出口企业共57家。其中国营企业占72%, 出口金额占77%;三资企业占10.5%, 出口金额占17%;民营企业占10.5%, 出口金额占2%。2004年, 出口企业共79家。其中国营企业占38%, 出口金额占57%;三资企业7.5%, 出口金额占4.6%;民营企业52%, 出口金额占38%。这些企业都已经达到了横向规模经济水平。

国际香蕉产业的纵向规模经济水平也在逐步提高。除了垄断全球香蕉贸易市场2/3的都乐食品公司、奇基塔国际公司和德尔蒙新鲜农产品公司比较早就已经实现了纵向一体化且达到了规模经济水平外, 大部分国家都已经以规模化发展香蕉产业, 大规模的生产香蕉, 多数由几个公司组成集团进行运作, 实行了统一规划, 统一品种, 统一管理, 统一产品质量, 统一品牌, 统一销售, 采用生产、运输和销售一体化经营模式, 以降低生产、运输和销售过程中需要的成本来获取更多的利润, 从而追求纵向规模经济。

(三) 进入和退出壁垒

在香蕉产业组织中, 主要体现的是进入壁垒逐渐提高。由于香蕉产业的规模经济要求, 香蕉产业的发展必须有产供销一体化才可以达到规模经济;同时, 由于现在香蕉病虫害较多, 自然灾害频繁, 加上现在的人们追求健康食品观念在提高, 导致限量指标 (包括检疫制度、食品卫生安全、环保、社会安全责任等) 大大增加, 限量标准也更加严格, 检测项目加倍增长, 在产品创新和品牌上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即技术壁垒提高;另外, 政府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力度加强, 监督和规范企业标志使用行为的力度加大, 这些都成了典型的香蕉产业的进入壁垒。

由于香蕉产业组织日具规模化, 都朝向规模经济的发展, 逐步形成了产供销一体化运作, 因此规模的增大也导致资本投入的增大, 退出壁垒也因此而提高了。

三、市场行为

(一) 价格行为

由于香蕉的生长特性, 能长期满足人们的需求, 同时新鲜香蕉也不易储存, 而且在水果中, 人们的选择也很多, 因此, 一直以来香蕉供给与需求均缺乏价格弹性。但是, 一些影响较大的因素也会引起香蕉价格的很大波动。2007年, 一条谣言说香蕉含类似SARS病毒通过手机短信散播。中国北京新发地市场的国产香蕉的价格每公斤才2.7元, 而在2006年同一时间, 新发地市场的香蕉价格是每公斤3.4元。2007年香蕉的价格比2006年下降了20%以上, 这个就是市场为了减少损失而采取的必然措施。

另外, 企业为了谋取利润, 在定价时也会有很大不同。在香蕉市场上, 同一品牌的香蕉在不同国家的销售价格有很大差异, 如在丹麦香蕉价格比爱尔兰高出138%;Chiquita品牌香蕉与没有品牌的二等香蕉价格相差30%-40%;联合公司的香蕉价格高于一般公司的香蕉价格。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 商家都会在一定的时候, 采取价格行为来调整市场或占有市场,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损失和提高利润。

(二) 产品差异化

为了缓和价格竞争和获得差异化竞争优势, 香蕉企业纷纷加强技术研发, 开发新产品。

印度主要种植有Robusta、Poovan、Pachanadan、Saba (煮食香蕉) 、Peyan和Karpuravalli 6个品种, 它们的产量占该国香蕉总产量的80%。还有加工品种:香蕉片类——矮化卡文迪许、Nendran (AAB) 、Zanzibar和Monthan (ABB) ;香蕉果汁类——Poovan, Rasthal和Karpuravalli;香蕉果酱类——Poovan和Karpuravalli等。菲律宾小蕉园的主栽品种为Sa-ba、Lakatan和Bungulan。大型出口生产基地主要栽种巴西蕉、矮化脚蕉、Umalag、E-cuadorian和大奈因。

产品的差别固然可以给市场消费者更多的选择, 从而也决定了厂商的销售额和利润水平, 同时影响到各个国家的贸易水平。因此, 差异化产品是影响企业市场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 多元化经营

多元化经营已经逐步成为企业的战略选择。

奇奎塔品牌国际公司作为香蕉及水果生产分销商, 通过采取收购包装沙拉供应商的方法, 使该公司降低对香蕉业的依赖, 朝多元化发展。收购后该公司仍将香蕉作为自己的指标性产品。但是奇奎塔公司会成为拥有高附加值的沙拉市场的领导者, 同时获取新鲜快速公司在餐饮业方面各项业务和资源。

多元化经营模式让企业充分利用资源, 从多方面、多角度获取利润, 同时减小因个别产业的失控而导致整个企业的大面积亏损的风险, 使企业内各产业、各经营环节协调发展, 共同前进, 达到最终提高整个企业绩效的目的。

四、世界香蕉产业的市场绩效

市场绩效是企业在一定的市场结构下, 通过一定的市场行为所产生的各方面的经济成果。

(一) 利润水平

利润水平是考察市场绩效的重要变量, 它主要取决于成本和销售情况。经过对国际香蕉市场的分析, 可以看出亚洲、拉美地区的香蕉生产成本比加勒比海地区的低。菲律宾、哥伦比亚和哥斯达黎加等国采用集约化的香蕉种植经营, 降低总体生产成本。厄瓜多尔因国内劳动成本非常低廉, 在生产成本上占优势。加勒比海地区香蕉种植多为小规模经营, 同时地势不平土壤贫瘠, 常遭受飓风, 因此生产成本相对偏高。成本的不同影响了利润水平。

另外, 香蕉产出与投入比高 (可达3倍以上) , 且生产周期不长, 经济效益明显。全球香蕉产业产量6900万吨/年、产值200亿美元/年、贸易额达50亿美元/年;过去5年里, 国际3大香蕉垄断公司在全球实现500亿美元的销售收入, 实现14亿美元的利润。据统计, 世界上最大的香蕉消费市场是欧盟。进口香蕉年均400万t, 零售总价值为50亿美元, 利润约为10亿美元。

由此可见, 香蕉产业的利润水平比较高。随着全球经济的增长及经济一体化进程和贸易壁垒的不断突破, 各香蕉公司不断开拓新的市场, 利润水平也逐渐提高。

(二) 技术进步和产品创新

香蕉主产国及美国、中国台湾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对香蕉产业各方面进行了研究, 总结出了许多配套技术。如良种组培苗配套栽培技术、香蕉专用肥的研制与推广应用技术、套袋技术等, 使香蕉单产水平有明显提高。另外, 香蕉公司也不断开发新农机, 如犁田、整地、翻新旧园的拖拉机和挖掘机, 各种灌溉用的喷洒农药肥料机械和农用飞机, 还有机械化采收机、运输肥料和香蕉的索道和拖车。都乐公司还开发出移动包装车, 给小规模的农场或偏远农场包装香蕉提供了方便。

当然, 各香蕉产业组织也在努力进行产品创新。各香蕉贸易公司正开发新品种。例如, 都乐公司在菲律宾开发贡蕉、红蕉、牛角大蕉。都乐公司、金吉达公司和地门公司都在棉兰老岛海拔800m以上努力开发高地香蕉等。

五、世界香蕉产业组织的发展趋势

(一) 产业组织形式更具集中化

由于规模经济可带来利润最大化, 香蕉产业组织在追求绩效的同时就在逐步追求规模经济和充分竞争, 当企业规模足够大时, 由技术、设备引起的生产的规模经济性随之产生。因此, 随着企业兼并浪潮的涌现, 香蕉企业也在采取并购行为来扩大自己产业组织规模。大型化、规模化、跨国和跨行业的企业逐渐增多, 带动国民经济、决定国家国际竞争力的新寡头经济格局正在形成, 从而也促进了香蕉产业组织的生产经营的绝对集中。

(二) 产业组织方式的融合化

首先, 企业的发展都在追求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产业融合的驱动力;其次, 企业竞争日益加大, 企业为了生存而扩大规模, 追求规模经济, 企业融合也因此而逐步进行;第三, 跨国公司的发展推动了香蕉产业组织的融合化。跨国公司根据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在国际一体化中使产业划分转化为产业融合。第四, 部分国家在放松管制和改革规制, 减少了对被管制企业的各方面限制, 从而导致了相关产业的业务加入, 逐渐走向了产业融合。因此, 融合化是香蕉产业组织发展的一大趋势。

(三) 产业组织结构的网络化、扁平化、柔性化

香蕉产业组织结构网络化可以节约市场交易成本, 使信息对称分布, 减少区域分割, 从而削弱垄断力量, 减小企业的最小有效规模, 同时, 网络化也为香蕉企业规模的扩张开辟了空间。香蕉产业组织的扁平化是指减少中间层, 扩大管理幅度, 分权等, 努力形成一条最短的产业链, 提倡简化香蕉产业组织结构、创建扁平化的组织结构。香蕉产业组织柔性化是企业组织结构中设置一些非正式性或者临时性的组织机构。企业通过整合资源层的各个要素 (人员柔性、设备柔性和技术柔性) , 使得它们的柔性能够相互平衡, 避免某种资源柔性出现瓶颈现象, 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

六、促进国际香蕉产业组织发展的对策

(一) 努力加大国际性投资、并购等行为, 大力进行产业性扩张, 发展香蕉企业, 加快香蕉产业市场主体的发展。大力发展以民营企业、多元化股权结构为标志的新兴香蕉企业, 加快跨国投资企业的新建和发展, 建立更多具备规模经济和国际竞争力的香蕉企业集团。

(二) 继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提高各国香蕉产业组织国际竞争力。各国香蕉产业组织应该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不断开发出新品种。通过增加产品类型, 扩大现有品牌产品影响力, 逐步推出系列新产品。同时, 应加强对香蕉产业主要病虫害的防治研究, 减小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最后, 加强香蕉产业的采后处理和加工技术。

(三) 健全促进香蕉产业组织发展的法规制度

首先, 政府应制定政策并建立香蕉产业政策保证体系。集中力量对部分企业实行政策扶持。其次, 改革政府管制模式。调整产业组织的模式, 逐步采取“以市场调整为主”的模式, 实现企业的“并”、“转”、破产退出, 使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 从而促进大企业、大集团形成。最后, 制定香蕉产业进入壁垒政策。根据香蕉产业的生产技术和规模经济要求, 确定进入产业的标准, 限制小批量企业进入, 防止产业进入过密、竞争过度。

七、结束语

由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知, 世界香蕉产业在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三个方面都有比较好的发展现状, 同时, 世界香蕉产业组织的发展趋势也是顺应人们的需要, 在充分发挥香蕉产业可发挥空间的基础上为世界做出经济贡献。伴随着世界香蕉产业组织的快步发展, 面对各种自然或由于市场竞争而带来的风险, 人们也应该采取恰当和及时的措施来维持香蕉产业组织的发展, 只有这样, 世界香蕉产业组织才能迈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展现出它更有价值的方方面面, 为世界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注]此论文为农业部948香蕉项目“中国香蕉产业组织化发展研究”课题资助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过建春, 夏勇开, 王芳等.我国香蕉产业组织化发展现状调研及其评价.中国热带农业, 2007, (11) .

[2]许林兵.世界香蕉产业状况与发展趋势.广东农业科学, 2006, (10) .

[3]曹绪民.大力拓展国际市场是香蕉产业的战略选择.中国热带作物学会网站, 2006, 11.

[4]孙微山.关于价格歧视的几个法律问题.北京物价, 2006, 4.

[5]杨培生等.澳大利亚香蕉产业考察报告.中国热带农业, 2007, 8.

[6]徐迟默.香蕉主产国栽培品种简介.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06, (2) .

[7]余兰.我国企业规模经济发展对策探讨.网络转载, 2007.

[8]刘康德.香蕉产业科技的发展潜力.海南省农业信息网站, 2007, 6.

[9]受谣言短信影响香蕉价格销量均同比降20%.京华时报, 2007-6.

香蕉产业发展 篇5

发挥独特光热优势加快海南香蕉产业升级

海南具有独特的光、热优势,是种植香蕉的.最适宜区.近几年来,海南香蕉产业发展迅猛,香蕉产品包装、保鲜、贮运等技术有了很大提高,产品质量与进口香蕉差距日益缩小,具有垄断中国高档市场、抢占国际市场的强劲势头.

作 者:魏守兴 陈业渊 许桂莺 谢子四 罗石荣  作者单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刊 名:中国热带农业 英文刊名:CHINA TROPICAL AGRICULTURE 年,卷(期): “”(1) 分类号:F3 关键词: 

香蕉产业发展 篇6

关键词:县域经济;香蕉产业;勐腊县

中图分类号:F30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09)14-0038-02

1云南省少数民族县域香蕉产业概括

香蕉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引起贸易战的农产品之一,在世界水果业中占有非常重要地位。到2008年为止,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3大香蕉生产国,仅次于印度和巴西,其产量和种植面积在世界排名分别为第3 位和第6 位。

1.1种植面积分布情况

云南香蕉种植历史长,在全省14 个地、州(市)的60多个少数民族县都有香蕉种植。集中分布在红河流域的新平、元江、金平、河口、屏边和怒江流域的隆阳区、陇川、盈江、梁河、潞西、瑞丽以及澜沧江流域的西双版纳等热带和亚热带地区[2]。在云南省农业厅制订的《云南省种植业区划》中,确定香蕉最适宜区和适宜区有24个县(区、市),占全省县(区、市)的18.75%,其具体划分是:

最适宜县:年均气温20℃以上,大于等于10℃,年活动积温6000℃以上,夏季月均温20℃以上,1月均温10℃以上;无霜冻,无风害;年降雨量1 300 mm以上(若雨量满足不了则要有灌溉设施);四季均可供应香蕉。最适宜区有河口、金平、个旧(部分区)、元阳、红河、景洪、勐腊、元江、瑞丽、景谷、景东、新平(部分区)等12个县(区、市)。

适应县:一般年均气温18℃以上,夏季月均温不低于19℃,大于等于10℃,年活动积温6 000℃,1月均温10℃以上;冬春无霜冻灾害,无风灾;年降雨量1 000 mm以上。适宜区有:开远、潞西、盈江、富宁、巧家、华坪、澜沧、江城、西盟、双江、云县、耿马等12个县(区、市)。

1.2香蕉产业发展情况

通过实际调研,笔者了解到香蕉几乎各县的生产种植规模小而且分散,多以“一家一户”

形式为主,种植面积几亩到十几亩不等(很少有超过百亩以上的)。云南大部分热区为山地,

香蕉大都种在海拔500~1 000 m 区域,加之云南交通条件跟不上、技术相对落后、经营观念封闭等因素的影响,香蕉业的产业化程度低于全国水平,导致了香蕉总体产量低、外观质量差,产品在国内乃至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不能充分体现出内在品质优势。

2勐腊县发展香蕉产业的区位优势分析

云南省是香蕉的原产地之一,而勐腊县就是西双版纳的三县之一,也是在云南省农业厅制订的《云南省种植业区划》中,被确定为香蕉最适宜区之一。

2.1与多国接壤和比邻,具有广阔的国际市场

勐腊县位于云南省最南端的一个边境县,地处北纬21°08'至22°25',东经101°06'至100°50'之间,东部和南部与老挝接壤,西边与缅甸隔江相望。县城离省城昆明725 km,距离州府允竟洪171 km,距离国家一级口岸磨憨58 km,距“澜沧江上第一港”—关累码头110 km,距举世闻名的”金三角“仅230 km,现有5条公路直达老挝、缅甸边境口岸,其中有3条柏油公路直通老挝北部三省省会。勐腊还是素有“东方多瑙河”之美称的澜沧江——眉公诃黄金水道的结合部,是中国大陆通向中南半岛的走廊。沿澜沧江顺江而下可打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诸国,进而可出太平洋到南亚个国,是澜沧江——眉公河区域经济技术合作的门户,为香蕉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国际市场。

2.2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香蕉种植的理想环境

勐腊县国土面积7 081.2 km2,县境南北最大120 km,最大横距57 km。山区面积为6 783.32 km2,占95.63%,山间盆地只占4.37%,其中万亩以上的平坝有6个。全县平均海拔1 100 m,年平均气温21.0℃,年平均降雨量1 418.3 mm,是香蕉种植的理想宝地。

3勐腊县香蕉产业的发展现状

3.1种植情况

由于勐腊县的60%~70%的农用山地种植橡胶,30%~40%的农用山地种植其他经济作物,而香蕉业是最近几年才兴起的产业,所以勐腊的香蕉几乎种植在田坝。到目前为止,勐腊县的香蕉种99%的初产品销往内地(上海、武汉等地),只有1%的初产品出现在本地市场上。勐腊县香蕉产业的生产种植规模也很小而且分散,也多以“一家一户”形式为主,种植面积几亩到十几亩不等。据勐腊县经济作物管理站副站长史永忠农艺师估计,勐腊县香蕉一亩可产2.8~3.5 t,一年销售一次,三到四年种植一次,27 km2左右需2个劳动力。

3.2采取的种植模式

通过实际调研笔者了解到香蕉业是勐腊县近几年才兴起的产业,属于新兴产业。采用的模式是农户——种植老板(外地老板)——收购商——销售商,是一个开环模式。也就是,农户只与种植老板存在地租关系,而与收购商和销售商无关;种植老板除了与农户存在地租关系,还与收购商存在卖买关系,而与销售商无关;收购商除了与种植老板存在卖买关系还与销售商存在卖买关系,而已农户无关;销售商只与收购商存在买卖关系,而与农户和种植老板无关。具体来说,农户出租土地,按年收费,老板雇佣外地(一般是红河州劳动力)劳动力,按颗数收取劳动报酬,一颗30元,一颗投入30元成本(除工资)。种植技术由香蕉种植老板提供,一般是老板自己或老板请技术人员。

到目前为止,勐腊县只有唯一的一个村子(曼降)是农户自己种植香蕉,但由于种植比分散,资金、技术短缺,政府不重视,导致产量、品质在市场竞争中显的不堪一击。

4勐腊县香蕉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4.1生产设施和技术低下

勐腊县虽然有明显的区位优势,但是由于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生产设施和技术跟不上,导致不能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主要表现在:一方面,由于勐腊县的气候半年降雨半年干旱,而灌溉条件有限,灌溉设施和技术跟不上,导致只能在平坝种植,丢失了在山区种植的机会成本。另一方面,香蕉采收的机械程度较低,主要依靠人工采收,容易造成外皮刮伤,影响外观,降低了市场竞争力。

4.2种植技术参差不齐,不便于政府管理

种植分散、技术不统一,导致种植水平、产品质量不统一,加大了政府宏观管理的难度,是政府制定统一规范的钉子。

4.3政府没有对香蕉产业给予重视

由于勐腊县的主导产业较多,香蕉业又是才兴起的产业。因此,县政府对香蕉没有给予重视,对产业引导不足,没有制定相关的产业扶持政策和提供交易平台。导致生产出来的香蕉不知要销往哪里,是当地农民不愿意自己种植香蕉的主要原因之一。

4.4外来劳动力增多,导致本地剩余劳动力增多,引起众多社会问题

一方面,由于外来劳动力比当地劳动力廉价,老板出于考虑成本问题,选择外来劳动力。这就导致外来人口增多,社会治安问题越来越突出,市民的安定生活的不到保障。另一方面,由于当地的经济和教育问题,大部分的剩余劳动力没有想要就业的观念。这就导致了产生生产与我无关的念头,除了做好地主,就是整天出入娱乐场所(喝酒、赌博等)。接踵而来的是杀人、打架、斗殴等犯罪行为。

4.5市场不稳定,存在较大的风险

由于香蕉的生长期只是3~4年,与其他作物相比时间较短。因此其市场不稳定,价格忽高忽低,不能有效的预测市场需求量,存在较大的风险。

摘要:县域经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载体,是破解“三农”问题的重要前提和物质基础。文章以勐腊县香蕉产业为例,在深入分析了勐腊县发展香蕉产业的区位优势和现存问题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发展勐腊县香蕉产业的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县域经济;香蕉产业;勐腊县

中图分类号:F30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09)14-0038-02

1云南省少数民族县域香蕉产业概括

香蕉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引起贸易战的农产品之一,在世界水果业中占有非常重要地位。到2008年为止,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3大香蕉生产国,仅次于印度和巴西,其产量和种植面积在世界排名分别为第3 位和第6 位。

1.1种植面积分布情况

云南香蕉种植历史长,在全省14 个地、州(市)的60多个少数民族县都有香蕉种植。集中分布在红河流域的新平、元江、金平、河口、屏边和怒江流域的隆阳区、陇川、盈江、梁河、潞西、瑞丽以及澜沧江流域的西双版纳等热带和亚热带地区[2]。在云南省农业厅制订的《云南省种植业区划》中,确定香蕉最适宜区和适宜区有24个县(区、市),占全省县(区、市)的18.75%,其具体划分是:

最适宜县:年均气温20℃以上,大于等于10℃,年活动积温6000℃以上,夏季月均温20℃以上,1月均温10℃以上;无霜冻,无风害;年降雨量1 300 mm以上(若雨量满足不了则要有灌溉设施);四季均可供应香蕉。最适宜区有河口、金平、个旧(部分区)、元阳、红河、景洪、勐腊、元江、瑞丽、景谷、景东、新平(部分区)等12个县(区、市)。

适应县:一般年均气温18℃以上,夏季月均温不低于19℃,大于等于10℃,年活动积温6 000℃,1月均温10℃以上;冬春无霜冻灾害,无风灾;年降雨量1 000 mm以上。适宜区有:开远、潞西、盈江、富宁、巧家、华坪、澜沧、江城、西盟、双江、云县、耿马等12个县(区、市)。

1.2香蕉产业发展情况

通过实际调研,笔者了解到香蕉几乎各县的生产种植规模小而且分散,多以“一家一户”

形式为主,种植面积几亩到十几亩不等(很少有超过百亩以上的)。云南大部分热区为山地,

香蕉大都种在海拔500~1 000 m 区域,加之云南交通条件跟不上、技术相对落后、经营观念封闭等因素的影响,香蕉业的产业化程度低于全国水平,导致了香蕉总体产量低、外观质量差,产品在国内乃至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不能充分体现出内在品质优势。

2勐腊县发展香蕉产业的区位优势分析

云南省是香蕉的原产地之一,而勐腊县就是西双版纳的三县之一,也是在云南省农业厅制订的《云南省种植业区划》中,被确定为香蕉最适宜区之一。

2.1与多国接壤和比邻,具有广阔的国际市场

勐腊县位于云南省最南端的一个边境县,地处北纬21°08'至22°25',东经101°06'至100°50'之间,东部和南部与老挝接壤,西边与缅甸隔江相望。县城离省城昆明725 km,距离州府允竟洪171 km,距离国家一级口岸磨憨58 km,距“澜沧江上第一港”—关累码头110 km,距举世闻名的”金三角“仅230 km,现有5条公路直达老挝、缅甸边境口岸,其中有3条柏油公路直通老挝北部三省省会。勐腊还是素有“东方多瑙河”之美称的澜沧江——眉公诃黄金水道的结合部,是中国大陆通向中南半岛的走廊。沿澜沧江顺江而下可打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诸国,进而可出太平洋到南亚个国,是澜沧江——眉公河区域经济技术合作的门户,为香蕉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国际市场。

2.2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香蕉种植的理想环境

勐腊县国土面积7 081.2 km2,县境南北最大120 km,最大横距57 km。山区面积为6 783.32 km2,占95.63%,山间盆地只占4.37%,其中万亩以上的平坝有6个。全县平均海拔1 100 m,年平均气温21.0℃,年平均降雨量1 418.3 mm,是香蕉种植的理想宝地。

3勐腊县香蕉产业的发展现状

3.1种植情况

由于勐腊县的60%~70%的农用山地种植橡胶,30%~40%的农用山地种植其他经济作物,而香蕉业是最近几年才兴起的产业,所以勐腊的香蕉几乎种植在田坝。到目前为止,勐腊县的香蕉种99%的初产品销往内地(上海、武汉等地),只有1%的初产品出现在本地市场上。勐腊县香蕉产业的生产种植规模也很小而且分散,也多以“一家一户”形式为主,种植面积几亩到十几亩不等。据勐腊县经济作物管理站副站长史永忠农艺师估计,勐腊县香蕉一亩可产2.8~3.5 t,一年销售一次,三到四年种植一次,27 km2左右需2个劳动力。

3.2采取的种植模式

通过实际调研笔者了解到香蕉业是勐腊县近几年才兴起的产业,属于新兴产业。采用的模式是农户——种植老板(外地老板)——收购商——销售商,是一个开环模式。也就是,农户只与种植老板存在地租关系,而与收购商和销售商无关;种植老板除了与农户存在地租关系,还与收购商存在卖买关系,而与销售商无关;收购商除了与种植老板存在卖买关系还与销售商存在卖买关系,而已农户无关;销售商只与收购商存在买卖关系,而与农户和种植老板无关。具体来说,农户出租土地,按年收费,老板雇佣外地(一般是红河州劳动力)劳动力,按颗数收取劳动报酬,一颗30元,一颗投入30元成本(除工资)。种植技术由香蕉种植老板提供,一般是老板自己或老板请技术人员。

到目前为止,勐腊县只有唯一的一个村子(曼降)是农户自己种植香蕉,但由于种植比分散,资金、技术短缺,政府不重视,导致产量、品质在市场竞争中显的不堪一击。

4勐腊县香蕉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4.1生产设施和技术低下

勐腊县虽然有明显的区位优势,但是由于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生产设施和技术跟不上,导致不能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主要表现在:一方面,由于勐腊县的气候半年降雨半年干旱,而灌溉条件有限,灌溉设施和技术跟不上,导致只能在平坝种植,丢失了在山区种植的机会成本。另一方面,香蕉采收的机械程度较低,主要依靠人工采收,容易造成外皮刮伤,影响外观,降低了市场竞争力。

4.2种植技术参差不齐,不便于政府管理

种植分散、技术不统一,导致种植水平、产品质量不统一,加大了政府宏观管理的难度,是政府制定统一规范的钉子。

4.3政府没有对香蕉产业给予重视

由于勐腊县的主导产业较多,香蕉业又是才兴起的产业。因此,县政府对香蕉没有给予重视,对产业引导不足,没有制定相关的产业扶持政策和提供交易平台。导致生产出来的香蕉不知要销往哪里,是当地农民不愿意自己种植香蕉的主要原因之一。

4.4外来劳动力增多,导致本地剩余劳动力增多,引起众多社会问题

一方面,由于外来劳动力比当地劳动力廉价,老板出于考虑成本问题,选择外来劳动力。这就导致外来人口增多,社会治安问题越来越突出,市民的安定生活的不到保障。另一方面,由于当地的经济和教育问题,大部分的剩余劳动力没有想要就业的观念。这就导致了产生生产与我无关的念头,除了做好地主,就是整天出入娱乐场所(喝酒、赌博等)。接踵而来的是杀人、打架、斗殴等犯罪行为。

4.5市场不稳定,存在较大的风险

浅析中国香蕉产业市场营销 篇7

关键词:香蕉营销,品牌建设,服务体系

►►一、中国香蕉产业营销现状分析

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许多国内消费者已经把视线转移至绿色消费上来, 而我国香蕉市场在经历了最近几年的快速增长和数量扩张后, 现在也正向着提升质量的路上迈进, 随着香蕉营销软硬件设施的改进, 我国香蕉产业营销运行势态良好。

1.批发市场成为香蕉营销的主战场

目前, 各种农产品及水果批发市场遍布全国各大、中、小城市, 而这些批发市场也成了香蕉营销的主战场。由这些批发市场组成的香蕉营销渠道体系架构了全国香蕉流通大动脉, 当前国内城镇居民消费的香蕉产品基本上都是经由这些批发市场供给的。农产品及水果批发市场的持续发展, 对打通香蕉流通、搞活香蕉营销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现代流通方式多样化带动香蕉营销迅猛发展

近几年, 超市等各大卖场也加入香蕉营销渠道体系, 逐步进入香蕉营销领域成为营销渠道体系的一员, 与农产品及水果批发市场等传统香蕉营销的渠道展开激烈的竞争。随着现代流通方式的多样化发展, 农产品及水果批发市场等传统香蕉营销的主战场地位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

3.香蕉营销中介发展壮大

现阶段国内香蕉营销市场体系已初现规模, 各种香蕉购销主体不断增多, 这些香蕉营销中介组织在种植者和消费者建立便捷的营销渠道, 实现了香蕉种植者与广大消费者之间的无缝对接。他们的出现及发展有效的解决了过去香蕉产销脱节的难题, 为香蕉营销的快速发展扫清了不少的障碍。

►►二、中国香蕉产业营销存在的问题

1.香蕉营销的组织化程度不高

我国农业的经营现状是小生产对大市场, 有人把此现状形容为“提篮小卖”对付“跨国公司”。因此可以说组织化程度不高是制约我国香蕉营销的一道坎。千家万户分散的经营格局、随意性的种植制度、不确定的品种、数量和质量, 很难与销区建立相对稳定的供货渠道, 占据相对稳定的市场份额, 小生产很难与国内外大市场、大流通对接。

2.香蕉营销的品牌建设意识不够

随着城乡居民生活的小康化, 人们的安全、营养、保健意识显着增强, 品牌正成为人们选择的第一要素。然而, 目前分散的种植方式, 使得他们生产出来的香蕉无论是在品质上还是在外观都对现在市场上需求的产品有较大的差距。难以满足日益强烈的高营养、无污染、保健化的要求。

3.香蕉营销服务体系建设落后

虽然, 近几年来, 我国农业广泛开展了各类服务营销活动, 创立产业品牌, 创新服务营销方式, 拓展服务营销领域, 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从实际情况来看, 我们的服务营销水平仍然较低, 主要表现在:一, 网络营销服务方式单一, 交易方式落后;二, 现有的香蕉专业营销服务机构规模小, 信息集中率和互通效率低下;三, 服务营销观念落后、效率低下等问题。现有的香蕉营销服务体系不能满足和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 严重阻碍了香蕉营销的发展。

4.香蕉营销信息的不对称

在国内, 农业营销信息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一, 农业市场需求信息的不对称使农业营销缺乏准确性, 前瞻性也较差;二, 信息资源开发的局限性又致使农业营销的权威性和可操作性低下等等。我国香蕉营销信息不对称更是如此, 农民生产决策信息主要来源于:一, 生产习惯;二, 农产市场价格;三, 周围农民生产决策。这就导致了香蕉的生产与供应等与市场的需求脱节, 加大了农业生产决策的风险性。

►►三、我国香蕉产业营销对策及建议

中国香蕉产业化发展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1.推进产品标准化, 走产业化发展道路

政府有关部门应制定一套完善的标准化体系, 这个体系要涵盖香蕉种植、加工、包装、销售等方面。使整个香蕉产业都有章可循。这样通过推行产品标准化来促进产业升级, 香蕉产业只有不断的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 才能满足国内消费者日益强烈的营养成分高、纯绿色无污染的要求。

2.大力开拓市场, 走品牌战略发展之路

我国香蕉虽在名优果品市场上具备一定优势, 但大部分香蕉的商标只重视其识别功能, 随着国内消费者消费能力及品味的提升, 这种优势也在慢慢的丧失, 故此, 香蕉产地有关部门应积极发挥作用, 建立相应的技术交流及经营信息平台, 使香蕉营销信息能够畅通无阻, 大力开拓市场, 走品牌战略发展之路是必然的选择。目前, 全国有名的香蕉品牌有广西金穗农业投资有限公司的“绿水江”, 海南万钟公司的“尖峰岭”等。

3.发展香蕉深加工企业, 建立中国香蕉产业长远规划

首先确定香蕉产业长远规划, 然后在在具体的道路实施上应确保其相关产业的配套设施无虞, 抓住重点区域, 由各级政府动员并组织力量大力推进。香蕉主产区有关政府应对香蕉资源进行整合, 延长香蕉产业链, 培育几个香蕉深加工企业, 并以此来推动国内几个香蕉产区的相关产业化发展。

4.建立突发事件预警机制, 加快开展香蕉风灾保险业务

目前, 在国内的几个香蕉主产区每年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台风威胁, 这些潜在的风险可由政府有关部门牵头发起保险公司及财政税收等多方来筹措资金, 用于政府对香蕉产业保险的各种补贴, 建立一套完整的突发事件预警机制来化解。该预警机制需具有超前意识, 综合自然灾害及技术因素等多个方面进行考量。做到一旦有突发事件发生, 可以立马启动预警机制, 使各方损失降到最低值。总而言之, 香蕉产业作为中国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前途不可限量。

参考文献

[1]王宁.我国农产品市场营销的现状及创新[J].现代化农业, 2009, (6)

[2]李春城, 李崇光.农产品营销渠道发展对策探讨[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1)

香蕉产业发展 篇8

1 南宁市香蕉产业发展现状

1.1 生产能力

近年来, 南宁市香蕉产业发展迅速, 不论是种植面积还是总产量均在广西区居于首位, 成为广西香蕉第一大产区, 实现了跨越式大发展的目标[2], 3年内实现了产量增加2倍的发展, 成为广西全区香蕉产业发展最快的产区。2010年南宁市香蕉的种植总面积达到3.25万hm2, 同比增长幅度为21.05%, 在广西全区香蕉种植总面积中所占比例为40.9%;产量为86.2万t, 同比增长幅度为30.66%, 在广西香蕉总产量中所占比例为41.5%。

1.2 品种概况

主要品种是威廉斯系列、巴西蕉和那龙蕉、西贡蕉、鸡蕉、大蕉等, 其中以威廉斯B6、巴西蕉为主[3], 占香蕉种植面积的90%以上, 大蕉、西贡蕉、鸡蕉和红皮香蕉为零星分散种植, 面积较小。“金坛王”、“绿宝石”、“绿水江”、“洛洛香”这些广西著名的香蕉品牌, 个大味甜、品质特佳、风味独特, 深受商家和消费者青睐, 全市近90%的香蕉销往全国各地, 乃至俄罗斯、日本等国外市场[2]。

1.3 产业化经营概况

目前, 南宁市香蕉的高产区主要为武鸣县、隆安县、江南区和西乡塘区等县区[4], 生产集约化的程度越来越高, 产业化经营发展迅猛, 出现了许多大面积连片规模种植的香蕉生产基地, 区域化生产的聚集凸显了产业集群优势, 已经形成了以坛洛、金陵、那桐、宁武为中心的香蕉产业带, 在全市农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中以广西金穗农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为首的龙头企业, 直接生产经营666.67 hm2香蕉基地, 带动农民年种植香蕉总面积达1 666.67 hm2, 帮助逾2 000户实现了种蕉增收的目的, 成为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从事香蕉生产的企业。

1.4 采后商品化处理概况

在隆安县那桐镇金穗农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的香蕉生产基地, 香蕉采摘时采用了机械化的方式, 通过安装固定式和可移动式香蕉无伤采收运输索道, 可通过该索道直接将采割后的香蕉传送到包装加工区, 后经过一系列的分梳、筛选、清洗、消毒和包装等程序。香蕉在采收后, 除一部分用于鲜销外, 其他香蕉会在恒温的冷库里被储存起来。经过上述一系列科学规范化处理, 可保证香蕉个头尺寸统一及外观无损伤。

2 存在的问题

2.1 香蕉产业的组织化程度较低, 品牌效益不强

南宁市香蕉生产专业化还处在较低的程度。大部分蕉园是以农户为主体的分散经营, 规模小、土地少、资金不足, 限制了机械化生产和先进技术的推广, 对实现香蕉的良种化及提高生产效益产生不利影响, 极大地阻碍了南宁市香蕉生产的组织化。此外, 蕉园基础设施薄弱, 技术资金没有相应的配套, 难以开展道路、排灌等基础设施建设, 致使香蕉的品质和运输过程中造成的机械伤成为阻碍香蕉业发展的“瓶颈”[5]。目前南宁市香蕉生产中的商标注册观念比较淡薄, 虽然目前也有一些注册商标, 但仍没有广东、海南的香蕉品牌有名, 且一些企业虽然生产上已形成一定的规模, 但还是没有属于自己的品牌或者有的注册了却没有充分利用, 不能将应有的品牌效应充分发挥出来。

2.2 香蕉栽培技术含量及经营效益不高

部分香蕉生产区生产管理水平不高, 其栽培管理主要还是以经验型为主, 一系列包括轮作制、科学施肥、合理密植及病虫害防治等栽培技术的实施力度不够, 导致单产偏低, 田间病虫害危害严重, 抗自然灾害能力弱。香蕉的主要病虫害有束顶病、炭疽病及叶斑病, 南宁市蕉园发生较为普遍和严重的是叶斑病。由于蕉园基础设施差, 经营管理比较粗放, 导致香蕉生产的标准化生产水平低, 产量不高, 果实品质尤其是外观品质差异大, 档次低。只重视数量, 不讲质量的观念导致在部分蕉区出现了“卖蕉难”、“增产不增收”、甚至是“增产减收”的尴尬境地, 难以同国外进口香蕉竞争, 整体效益不高。

2.3 采后商品化处理仍处于传统落后状态

目前, 南宁市香蕉的采收、采后商品化处理及储运、保鲜严重滞后, 基本上处于传统的落后状态[6]。目前南宁市大多蕉农是将采后的香蕉整穗出售, 因此经销商随意降级压价的“坑农”现象时有发生。多数的经销商对所收购的香蕉也只是进行人工分级和简单包装就投放市场, 附加值不高。目前南宁市的香蕉销售主要以北运鲜销为主, 由于产期集中, 运输量大, 常因产品在运输和销售过程中机械损伤严重, 保鲜、贮运等设施严重不足, 装备简陋, 导致不应有的损失。香蕉长途北运, 没有控温设备, 仍采用普通栅车运输和冰块草席及棉被等作为降温保温材料, 产品的商品率和质量档次低, 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 造成果实色泽不一致, 外观质量差, 商品性差, 缺乏市场竞争力。

2.4 香蕉深加工和综合开发滞后

香蕉不耐贮藏, 产后损失严重, 近年来香蕉产后损失率高达近50%, 远远高于我国果蔬采后的平均损耗率25%和发达国家的5%[7]。在所有水果加工中, 香蕉加工相对落后, 这是由于香蕉果皮和果肉存在较高的多酚氧化酶和其他氧化酶系统, 在加工过程中, 很容易发生褐变。另外, 香蕉果实中的果胶含量较高, 也不利于榨汁, 因此香蕉的深加工的工艺要求较高, 而国外利用香蕉已加工成很多营养丰富的食品, 如香蕉干、香蕉汁、香蕉面粉、香蕉粉、罐装香蕉片、香蕉脆片、香蕉酱、香蕉饼、香蕉酒等[7]。我国香蕉加工业严重滞后, 只有一些简单的加工品如香蕉粉、香蕉干等。与我国其他香蕉产区相同, 南宁市大部分香蕉以鲜销为主, 香蕉加工品的种类很少, 主要是香蕉干, 而香蕉汁、香蕉酒、香蕉粉等香蕉深加工产品尚未大规模生产, 在果品采后处理、贮藏、保鲜、加工以及市场开发等环节滞后, 甚至许多方面还是空白, 缺乏开发香蕉产品的深度加工, 对种植业缺乏支撑, 产品的附加值低, 难以有效地化解种植中风险, 不能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及其他产业链的延伸。

2.5 蕉园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

南宁市位于北回归线以南, 在该市种植香蕉, 冬季主要的自然灾害包括寒害和霜冻, 如突遇霜冻天气, 大部分香蕉即被冻死, 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2008年初, 广西遭受到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冰冻灾害, 南宁市几乎所有的香蕉全部受害, 蕉农损失惨重, 极大地打击了该市农民种植香蕉的积极性, 阻碍了香蕉产业的可持续稳定发展。

3 对策

3.1 筛选和优化香蕉品种结构

南宁市香蕉产业的发展应认真做好规划, 选择最适宜香蕉生产的区域集中发展。同时应结合香蕉品种的结构调整, 对南宁市目前主栽的香蕉品种进行严格的鉴定、筛选, 从而优化主栽品种, 并有计划地引进外来名优新品种, 保证所种植的香蕉品种产量高、品质好、果指长、抗逆性强, 实现该市香蕉产业生产的区域化和集约化。根据南宁市香蕉生产的实际, 目前可扩大西贡蕉和鸡蕉生产, 发展西贡蕉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其市场需求量大, 价格较高, 抗寒性比一般香蕉强, 应加以大力推广, 南宁市的鸡蕉也具有市场潜力, 亦可适当发展。

3.2 采用标准化生产技术, 提高果品质量

南宁市目前是广西最大的香蕉商品生产基地, 又地处首府南宁市, 优越的条件应加快建立和健全与国际市场接轨的香蕉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和香蕉商品质量监督体系, 为全区香蕉产业化建设做出榜样。要实现香蕉商品质量标准化, 一是切实转变观念, 采取有力措施, 做好宣传、培训工作。二是认真拟定周密的组织、技术和物质措施, 尤其必须建立和健全香蕉质量体系和质量监控机制, 按照中国农业部制定的《香蕉行业标准》规范香蕉产品标准和技术规程, 推广产前、产中及产后各个环节的标准化管理, 按高要求、高标准对建园、选种、喷灌、施肥等环节进行科学管理, 如采用无伤采收和无伤运输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特别是“三避”技术 (避雨、避寒、避晒) 推广应用到香蕉生产上, 可以减弱南宁市香蕉生产受霜冻天气的影响。三是商品采后处理要善于通过品种选择、储存保鲜等措施, 在销售上打时间差和空间差, 提高香蕉生产的商品率, 提高市场价格, 以获得最佳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3.3 完善香蕉商品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

先进、完善和高效的基础设施, 是现代香蕉生产基地的重要标志。南宁市是广西的首府, 是中国大西南中心枢钮城市, 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综合条件。香蕉品牌的商品基地建设, 要注意广泛吸取国内外先进经验, 既要博采众长, 又应有自己的创新和特色。尤其在示范园的建设上, 更应坚持高标准。从目前南宁市香蕉商品基地的实际情况来看, 今后要特别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水利设施, 要确保灌溉水源, 保障蕉园能排能灌;二是完善蕉区的电力、道路和通讯网络;三是香蕉市场要合理布局, 设施配套。要对现有的简易香蕉专业市场进行统筹规划, 增建必要的香蕉采后商品化处理设施和现代化的储藏保鲜库。

3.4 增强商品意识, 强化品牌效应

品牌是企业的宝贵财富。任何一个成功的现代企业, 都无一例外地十分注重打造有自己特色的品牌。因此, 南宁市在发展香蕉产业的过程中, 应做到提高认识, 更新观念, 积极树品牌、创名牌, 进一步发挥名牌的效益。并积极引导农民加强果品的品质、包装及市场的品牌意识, 以完成国际市场的开拓, 进而实现南宁市香蕉产业稳定可持续发展。

3.5 抑制酚酶褐变, 开展香蕉优质深加工

通过抑制酚酶褐变开展香蕉优质深加工, 香蕉由于果皮和果肉中富含的酚类物质, 加工过程中在酚酶的作用下易导致褐变, 影响其加工性能及感观质量, 严重地制约着香蕉的深加工和综合开发利用。因此, 目前在果蔬加工上, 选择酚类含量低或酚酶活性低的品种作为加工原料是控制酶促褐变的有效途径。实行香蕉产品的深度开发, 应在项目开展的前期做好可行性研究、评估等, 引进先进的香蕉加工技术及资金, 大力培育香蕉加工方面的龙头企业, 积极筹建香蕉加工厂, 在香蕉精深加工方面进行开发, 改变香蕉生产中主要以鲜销为主的现状, 实现香蕉产品的多样化, 以有效地促进香蕉附加值的提高。

3.6 创新经营机制, 提高生产组织化程度和产业化水平

一是抓好香蕉生产中的市场建设, 实行生产经营记录制度及不合格产品理赔制度;落实销售到生产各环节追溯制度, 在各个环节中把好关。二是培育、扶持龙头企业, 以加快香蕉产业化, 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 加强与科研单位的合作, 实行联合攻关, 如西乡塘区已筹划实施的“香蕉专家大院”计划。三是为香蕉种植户提供无偿技术指导, 积极引导蕉农及水果商贩建立互助合作组织, 以从根本上改变南宁市香蕉生产中存在的分散经营、销售手段落后等问题, 不仅可以增加市场竞争力, 还能够让农民合理分享加工、销售等环节的利润, 进而提高香蕉种植户的积极性。建立健全香蕉行业协会, 吸收一批加工、流通企业和种植、购销大户到协会中来, 协调好信息服务、学术交流、生产服务、科研协作、运输加工、产后处理、产品销售等各种关系, 以使南宁市香蕉行业的发展形成合力, 提高南宁市香蕉产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活力, 提高竞争力。

4 结语

总之, 在香蕉的产业化发展建设中, 只有将其生产的各个环节作整体统筹规划, 配套建设, 才能更好地促进香蕉生产的快速、持续、健康发展, 通过改善及优化香蕉生产过程中结构布局, 加强建设香蕉的销售流通体系, 推进标准化生产, 防控重大疫病和灾害的发生, 打造知名品牌等, 以做强做大南宁市香蕉产业, 实现该市香蕉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摘要:介绍了南宁市香蕉生产的品种、分布、采后商品化处理以及深加工现状, 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 并针对现状提出对策, 包括:筛选和优化香蕉品种结构;采用标准化生产技术, 提高果品质量;完善香蕉商品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商品意识, 强化品牌效应;抑制酚酶褐变, 开展香蕉优质深加工;创新经营机制, 提高生产组织化程度和产业化水平等内容, 以期为该市香蕉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香蕉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对策,广西南宁

参考文献

[1]覃如日.广西香蕉生产的现状、问题与建议[J].广西热带农业, 2006 (4) :13-14.

[2]陈媚.雄心挥洒大地——再奋斗三年让南宁香蕉产业成为全国同行业竞争力最强产业[N].南宁日报, 2011-03-29 (7) .

[3]尧金燕, 彭宏祥, 秦献泉, 等.广西蕉类种质资源概况及其育种创新利用前景[J].广西农业科学, 2008, 39 (4) :527-529.

[4]陆耀邦, 杨庆连, 王辉武, 等.广西香蕉区域布局与发展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03, 24 (5) :26-28.

[5]李德安.广西香蕉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探讨[J].广西园艺, 2004, 15 (5) :12-15.

[6]马玉玲.广西香蕉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J].广西园艺, 2006, 17 (5) :17-18.

香蕉产业发展 篇9

香蕉是海南四大名果之一。其产业是海南省热带农业和高效农业的重要支柱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 是海南省经济的重要来源之一。是海南省政府的重点扶持对象, 给予了技术、资金、政策等众多方面的支持。这也是海南香蕉产业在短短几十年里得到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到目前为止海南香蕉的种植面积已经将近60万亩。其主要产区分布在乐东、定安、澄迈、东方、儋州、三亚等地。目前海南香蕉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处于主导地位。除此之外, 海南香蕉产业无论是在培育技术还是在采后包装保鲜, 亦或是物流流通运营方面都处于全国的领军地位, 其产业化程度也是全国最高的省份。但海南省香蕉产业相对于其他国际香蕉巨头来说产业化、组织化程度还是太低, 属于种植高度分散且规模小, 各自为营的粗放型经营。严重缺乏供应链管理如, 供应链中节点企业与农户关系的不稳定性, 龙头企业没有充分起到引领作用, 缺乏物流管理观念, 基础措施落后, 技术不先进等问题。

二、供应链存在的问题

1. 市场导向观念认识不足且信息传递存在滞后性

海南香蕉的经营主要为生产导向型, 蕉农与终端消费者之间缺乏有效地沟通。在香蕉供应链中, 通常是蕉农把香蕉的信息传导给市场, 而消费者的信息却很难真实地反馈给蕉农, 导致香蕉信息的单向流动, 使蕉农不能实时地掌握市场行情。蕉农主要是通过当年的收购情况判断供应链下游的销售情况以及预测下一年的市场行情。据此做出种植计划。而种植户之间、收购者之间沟通意愿低, 没有形成信息共享, 致使供应链结点之间信息沟通不畅。与此同时香蕉市场的管理体制的市场导向也严重不足。香蕉的整个生产运营实行分散管理, 使得香蕉的计划、种植、供应、流通、销售都相互独立。难以形成调研、计划、种植、流通、销售、服务等一体化的香蕉产业供应链。因此无论是香蕉的种植者、采购者、销售者还是制度提供者都缺乏市场意识和对市场变化的反映能力。

2. 经营主体分散、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

海南香蕉的种植模式主要有农户种植和公司基地种植, 其中以农户种植为主。虽然海南省内也有一两个较大的香蕉龙头企业, 但规模最大的海南万钟实业有限公司的种植面积也才有1万亩, 与国外具有跨国背景的大公司都乐、金吉达、地盟公司等动辄数万亩甚至几十万亩的基地相比, 其香蕉产业集中度太低。就更不用提规模较小的散户。这种以农户为主, 分散经营, 规模过小, 没有经过统一组织规划经营的组织模式很难形成规模供给, 在香蕉供应链中常常处于被动的地位。使蕉农面临小生产、大市场和大物流的矛盾及分散蕉农难卖的问题。

3. 香蕉核心企业领导作用不明显

海南香蕉产业不仅缺少香蕉核心企业而且实力不强不能起到引领行业发展的作用。目前最大的核心企业万钟实业规模不大, 仅有一万亩的香蕉种植基地, 上千亩的企业屈指可数且企业间不能实现强强联合。致使这些核心企业在海南香蕉市场影响力有限。同时也因其企业规模小限制了其发挥统筹指导海南香蕉供应链有效运作的作用。使得整个海南香蕉产业没能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及组织化的生产运营模式, 致使香蕉市场竞争无序。

4. 蕉农与企业的利益联结松散无约束

海南香蕉企业与农户之间主要采取合同制、契约制的合作形式, 但其约束力极差。当香蕉出现滞销时, 企业产生违约行为, 主要体现为企业拒收或压价, 亦或是虽按合同价收购, 但却在验收环节提高收购标准或是降低其评价等级, 使得蕉农利益受损, 打击其种植积极性。当销售行情好时, 蕉农出现违约行为, 表现为蕉农选择出价较高的企业, 或企业到田间抢购, 忽略香蕉质量, 一律高价收购。不仅收购成本增加, 而且影响了整体的销售, 致使企业利益受损。由于企业与蕉农之间没有共同的利益驱动。导致香蕉龙头企业与农户各自的利益得不到基本的保障。

5. 香蕉供应链中物流系统不完善

(1) 香蕉物流基础设施落后, 技术不足

海南省目前蕉园的采收、采后处理、包装、储存、运输等基础设施还很落后。虽然部分香蕉标准化生产示范园有配备相配设施但也不完善。而农户主要以人工操作为主, 基本上没有配备现代采收包装设备。并且在采收、采后处理、包装方面的技术也达不到要求。表现为在采收时, 多采用人工采收, 索道采收普及率很低, 导致机械损伤多。在包装时, 没有进行预冷且采用的是普通的包装盒或是筐装对香蕉没有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在运输时, 也没有用冷藏车而是用普通的货车。以上原因致使香蕉保鲜期缩短, 果质差。

(2) 冷链物流系统不完善

香蕉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其要在低温状态下进行保存否则容易影响果质。因此对冷库要求高, 但海南目前的冷库建设缺口很大。而且目前海南香蕉装车也是在露天而不是冷库进行的, 80~90%香蕉都是用货车运输, 少量使用铁路运输。且运输大多都是采用常温运输, 从而造成了烂果、损伤等损失。

(3) 物流环节多, 效率低下

海南香蕉产业物流链条的各环节处于分散, 无组织状态。除了少数像万钟公司这样的大企业利用自己的销售渠道销售香蕉外, 其他的散户都要经过至少4~5个环节才能到消费者手里。整个物流链条由于流通环节太多而延长了流通时间, 影响了质量还增加了成本。

6. 香蕉产业缺乏对突发事件的预警、处理

海南岛处于我国台风多发区。年年受到台风的侵袭, 台风期长达半年以上, 年均刮台风4~6次。香蕉产期与台风期几乎重叠。而香蕉又是一种抗风、抗涝能力差的草本植物。对香蕉的影响不可小觑。如2003年的“尼伯特”2005年的“维达”2008年的“浣熊”2013年的“飞燕”导致香蕉大面积的折断、倒伏甚至绝收, 损失惨重。除了自然灾害外, 香蕉产业还面临着媒体误导的产业危险, 如2006~2007年的“乙烯利”、“香蕉癌”和“香蕉有毒短信”事件, 导致海南香蕉一度烂市。以及市场变动带来的风险和信息传递不对接的风险。任何一种风险对海南香蕉产业来说都是致命的一击。

三、解决方案

1. 完善信息系统

海南政府和龙头企业应当携手担起海南香蕉信息化的重任, 建立信息资讯交流制度, 在海南香蕉产业链信息网络建设方面给予支持、指导。利用Internet将各个环节连接起来, 通过POS (时点销售) 和EDI (数据交换) 等技术手段实现供应链节点的信息集成。建立起整个香蕉行业的信息收集、整理和发布信息的管理系统达到整个供应链上的资源共享、信息共用。开发以营销和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战略指导系统, 建立起蕉农和市场对接的库存管理系统。其次, 将条形码、GPS、EDI、RF、EOS以及电子商务等技术集合起来, 建立一个高效的香蕉供应链集成系统, 以保证香蕉能持续不断的供给消费者。

2. 强化香蕉产业组织建设, 培育香蕉产业合作经济组织和龙头企业

海南政府应当重点扶持一些龙头企业如海南万钟和绿晨和培育一些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将广大蕉农有机地组织起来与处于供应链中游的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些专业的合作经济组织由农户自愿加入, 自行制定和执行运营方案。再有农协统一进行分级、包装、加工、销售, 而供应链中的主要受益又可以经过农协再回到蕉农的手中。这样就可以有效地杜绝采购与销售环节的坑民害民的行为。要发展壮大这样的经济组织那么政府应当给予这些企业和组织一定的税收减免和信贷支持, 以实现香蕉的产业化和规模化。而要使广大蕉农、专业大户、企业自愿加入, 就要使其了解和从中受益才能不断壮大这类经济组织。

3. 完善利润机制

为了促进香蕉供应链的平滑运行, 建立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体制显得尤为重要, 这就要求供应链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 风险共担, 利益共享。企业与农户之间可建立起契约合作型供应链伙伴关系, 可通过保护价 (依据市场行情以合同的订立最低保护价, 当保护价低于市场价时, 按市场价收费, 反之则按保护价进行收购) 、股份合作 (企业与入股农户以股份的形式进行合作, 实现利益共享) 、利润返还 (企业根据提交的香蕉数量, 在一个财政年度结束后, 按一定比例将一部分利润返还给蕉农) 展开合作。这样企业与蕉农之间就不单单是买卖关系, 更是经济共同体, 蕉农也会投身到整个供应链的发展之中, 不会因为市场被动而轻易撕毁供销合约, 蕉农的利益得到保障的同时, 企业也得到了稳定的优质货源, 保证了整个供应链的稳定和凝聚, 同时对多变的市场环境有了更强的适应能力。

4. 发展第三方物流, 实现香蕉物流外包

香蕉供应链上运用的一些设备设施用途单一, 具有很强的资产专业性且投资相当大。一些散户或是小的企业根本不具备购买专有设备的能力。就算是一些实力很强的龙头企业, 也需要占用相当大的一笔资金, 不利于企业核心业务的发展。通过物流外包, 与企业建立战略联盟, 利用第三方物流在信息、物流和规模上的专业优势, 降低固定资产的投入, 对供应链各个环节上库存做到精准掌握, 缩短供应链流程和反应时间, 减少市场需求的不确定风险, 提升香蕉的品质, 提高市场开拓的成功率。故发展好海南的第三方物流是实行香蕉外包的前提, 是海南香蕉实现产业化和规模化的基础, 是实现香蕉品牌化走向国际市场的基础。

5. 完善香蕉供应链应急预警机制及处理策略

(1) 对还未发生但有迹象发生的重大突发事件。当其可能会对香蕉的产量、销售造成重大影响时, 应对香蕉产业的市场价格波动、国际市场、综合生产能力、政府相关政策等信息进行监测、收集。并对信息进行判别、整理、加工用以建立海南香蕉数据库。对海南香蕉产业风险进行分析预测, 并提出相关的规避对策。并及时利用媒体向社会公众和蕉农发布各类预警信息以达到信息共享的目的, 尽可能降低风险, 实现产业利益的最大化。

(2) 对已发生的重大事件。导致出现大量香蕉滞销时, 企业之间应当达成战略库存联盟。要提前准备好大型的临时储存冷库, 不能放任香蕉在田间腐烂。同时可以通过事先安排好的水果加工产业来帮忙消化过剩的香蕉。虽然收购价可能会相对低一些, 但能有效避免香蕉烂市的情况出现。除此之外, 政府应当对损失严重的蕉农进行的补偿, 保证第二年的稳定种植。

摘要:本文基于海南香蕉的产业现状, 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海南香蕉产业在供应链管理的市场导向观念, 种植规模和组织化, 龙头企业领导作用, 企业与蕉农利益联结, 物流系统, 突发事件的预警和处理等方面都存在问题。并从优化香蕉供应链的角度出发, 提出与之相对应的解决对策, 对完善海南香蕉供应链体系提供参考建设。

关键词:海南,香蕉,供应链,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过建春, 柯佑鹏, 夏勇开, 等.中国香蕉产业经济研究[M].中国经济出版社, 2010.

[2]林坚, 陈志刚, 傅新红.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理论与实践[M].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7.

[3]范林根.基于契约合作的供应链协调合作的供应链协调机制[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7.

香蕉采后处理装备的发展现状 篇10

香蕉是世界第四大水果,我国是世界第四大生产国。据统计,世界上种植香蕉的国家约有136个,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香蕉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世界总量1/2以上。在国内,香蕉种植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云南、海南5省[1]。随着香蕉产业机械化技术的不断升级与应用,世界香蕉生产正逐渐向集约化、机械化、标准化、优质化方向发展。从香蕉产前的备耕种植到采后处理,所有环节都需要机械化配套生产,机械化作业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实现香蕉产业的现代化发展。

香蕉的采后处理技术流程一般包括:采收、运送、落梳、清洗、分级过磅、消毒风干以及保鲜运输。在国外,香蕉采后的所有处理环节都已实现了机械化操作,并形成一条完整的采后商品化处理生产线,有效提高了香蕉的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我国为了使香蕉能在国际市场争得一席之地,国内也开始逐步推行机械化生产,在采收和运输环节上取得了不少的突破。但是,我国香蕉产业机械化生产水平总体上与国外还是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为此,通过探讨国内外在香蕉采后处理设备方面的发展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与对策,为提高国内香蕉机械化处理水平提供理论参考。

1 采收

香蕉的采收主要以人工采摘为主,这种落后的采收方式需要耗费大量的劳动力,而且采收效率低,碰撞损伤严重。

早在1960年,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州,一种名为“香蕉折弯器”的装备被用于辅助砍蕉。该装置为一根顶部装有钢杆的8英尺长杆,杆上有两挂钩。采摘时,顶部朝下的挂钩支撑切割后弯曲的假茎并由底部朝上的挂钩把假茎向下拉,该装置的切割高度可达到1.35m[2]。美国麻省理工学院[3]于2005年研制出一种砍蕉辅助装置,对夹持器进行了优化改进,在夹持和脱离蕉柄时更加方便和灵活。广西大学王小纯等人[4]研制了一种简易的人工砍蕉机械辅助装置。该装置的机架上安装有立柱和由外端连接手轮的蜗轮蜗杆传动机构,立柱上段有防止蕉轴前后滑移的支撑挡板和保证蕉穗自动对中的U型护栏;下段固定有蜗轮和齿条,两者通过铰链和锁扣进行链接。该装置使用时安全、稳定,减少了香蕉的机械损伤,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砍蕉效率。

基于砍蕉辅助装置,真正实现香蕉采摘的全机械化使用是在澳大利亚西澳大利亚州,1985年西澳大利亚州农业部针对香蕉的物理特性,研制出一种能采摘香蕉的机械[5]。该机械通过一个可自由收缩的液压臂把机械手送到合适位置,由切割机构切断香蕉,抓斗抓取香蕉串放入位于机械手末端的斗装容器中,并放置在由一部微型拖拉机驱动并牵引的拖车上[6]。Tom Johnston[7]在2000年通过增加伸缩臂、液压操纵机构和抓取器对一台挖掘机进行了改进,使其操作更加灵活。海南大学李海恒等人[8]设计了一种香蕉采摘机械,整机为一台配备有拖车和运蕉吊索机构的微型拖拉机,采摘部分由液压马达驱动的切割装置和液压缸驱动的夹紧装置构成,通过驱动杆的升降和旋转把切割后的香蕉串放置在拖车上。该机械降低了劳动的强度,提高了香蕉的商品价值。

随着机器人的逐步应用,农业采摘机器人成为了农业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9],很多研究机构已经开始把农业机器人应用到农产品的采摘上。华南农业大学王红军等人[10]应用仿生学原理,通过机构的改进设计和人工采摘动作的机械手模拟,对采摘机构进行了仿真分析。分析表明,采摘机械手运动过程稳定可靠,遵循了农艺生长规律,满足采摘位置需求,缩短了砍切时间[11]。香蕉采摘机械装置的开发与应用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和现实意义。

2 运送

香蕉运送方式主要有车载运送和索道运输两种。车载运送包括改装的平板车、摩托车和拖拉机等[12]。平板车和摩托车运蕉是在车上铺上海绵垫作保护,运送至采后商品化处理车间;拖拉机运蕉是把收割下的蕉穗吊挂在拖拉机上运回处理车间[13],这些车载式的运输方式在我国海南省较为常见。在牙买加较早开展了一项调研显示,运蕉卡车在行驶过程中的振动对于机械损伤影响不大[14]。澳洲、菲律宾、我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采用采收车进行收获,澳洲蕉园里的采收车甚至可以在每棵香蕉树下进行采摘。华南农业大学设计了一种运蕉车,整车采用L型车架设计,果穗直立式装载,果柄承受自重,试验效果良好[15]。

索道运输是指根据蕉园的布局和整体规划,呈放射状或者矩形网状的方式安装数条连续的空中索道,滑车在索道上运载香蕉至加工点。香蕉采摘后,通过拖车或人工搬运的方式运送到就近的索道下,并用绳子绑挂在滑车的吊钩上,串联起来运输[16]。

索道采收的方式是一种半机械化采收技术,砍蕉、运蕉、落梳等工序都可以无着地进行,划伤、压伤和碰伤等机械损伤明显减少。早在1971年,国外蕉园已开始研制和使用索道采收方式[17],国外香蕉的采收索道主要有3种方式:用1.5'镀锌管作托管的滑道运送,直接用14mm圆钢作为滑道的无托管运送以及钢缆绳运送。带托管以及无托管的采收索道由于容易并接、运行质量可靠、拉运量大,最为常用[18]。Kemp[19]等于1977年设计了一种改进型蕉园索道,该索道在丘陵山区运行使用,效果良好。周昆华等人[20]结合国内外先进技术,对香蕉采收轨道进行了完善,“岔道”变轨技术的首次使用,很好地解决了轨道间交叉运送的问题,提高了该设施的实用性。我国在广东、广西、福建和海南等地也陆续建成了多个香蕉索道采收生产示范点[21]。华南农业大学研制的电动蕉园货运系统,牵引滑车和滑轮挂钩组均设在导轨上,中间由连接杆连接,通过滑车牵引挂有香蕉果穗的滑轮挂钩组在轨道上行进,完成香蕉的无损输送,该系统已在广东省增城市祥惠合作社得到推广应用[22];研制的另一种钢索牵引悬挂式货运系统以卷扬机为动力,采用缆绳牵引的方式悬挂输送,弯道配置导向机构,具有运行稳定性好、地形适应性强等特点,已在广东省东莞市农科中心果园推广应用[23]。该单位推广应用的链式循环货运索道系统,由电动机驱动,经减速器带动链条运动,配备水平、垂直和组合托索机构、自动张紧机构等使其可在复杂丘陵地区随意铺设,实现连续和循环的物料运送,已经在广东省龙门县和江西省安远县投入使用,生产率最高达6.48t/h[24,25]。

在不同的运送方法下,蕉指的损伤率会有一定的差异。数据显示,人工抬运的损伤率为23.6%、平板车加海绵垫运输为8.14%、摩托车加海绵垫运输为11.5%、索道运输的损伤率最少,为2.71%[13]。采用索道运输方式很好地保证了香蕉果实的外观质量和商品价值,增加了市场的竞争力。

3 商品化处理

运输到采后商品化处理车间的香蕉会保持悬挂状,落梳是商品化处理的首要环节。具体方法是先摘除果指残花,然后用锋利的落梳刀把蕉梳和果穗连接轴切开。目前,国内外所有香蕉商品化处理车间都是采用人工落梳,落梳刀呈弧状,沿果柄轴茎至上而下进行切割。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海口实验站[26]设计了一种新型落梳刀,采用S形刀柄及半弧形刀体,增加了操作者手与刀之间的操作空间,避免了落梳时手与果轴之间的摩擦,保证了落梳刀落梳时的稳定性,提高了落梳效率。华南农业大学杨洲等人[27]研制了一种回转式的香蕉落梳机,通过电机驱动一对齿轮组。其中,第2级齿轮上固定刀盘,使刀盘上面的第1落梳刀和第2落梳刀随齿轮的旋转运动而做回转运动,对香蕉进行切割。香蕉落梳机实现了落梳过程的自动化,缩短了加工周期,便于与无损采收索道一起组成商品化处理流水线。

落梳后的香蕉会放入含有0.1%~0.2%明矾水或漂白粉的低压循环喷水池中进行清洗和修把;再用低压循环喷水进行二次清洗;接着通过自动喷洒装置对香蕉进行消毒保鲜,然后用700~1 000 W的鼓风机进行风干,最后进行包装。在国外,从清洗、消毒、风干到包装等各个生产环节都已全部实现了机械化操作[28]。澳大利亚的大型香蕉加工处理厂会在落梳前对香蕉进行悬挂式喷淋清洗,落梳后放置在滚筒运输带上进行流水线作业。厄菲两国香蕉处理设备还有挂蕉轨道、喷淋装置、蕉杆及滑轮收集道、二道清洗、杀菌池、循环水送蕉装置及不合格蕉收集装置等,机械化程度很高[18]。在我国,香蕉种植大多属于个体承包、面积少、作业位置不固定、往往利用劳动力进行各环节的处理,机械化程度很低。近几年,单个自动化处理工序机械开始被应用。西澳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制作的香蕉喷淋清洗设备配合索道进行不下架清洗,机身采用合金和不锈钢制成,容量大,清洗速度快。石家庄宏涛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车载厢式香蕉清洗机采用高压水流冲击香蕉表面,UV/O3复合消毒系统,过滤筛和活性炭进行过滤相结合,均取得良好效果并投入市场使用。借鉴国外香蕉商品化处理的经验,结合国内香蕉种植与处理的现状,国内开始尝试对香蕉的处理进行流水线的操作。海南东方元和实业有限公司[29]在香蕉基地的包装场建有环形索道,采收车推入包装场挂到环形索道后,整个处理流程,香蕉都不用堆放在地上,避免了任何机械性碰伤。广西壮族自治区水果生产技术指导总站于2003年研制组装出固定式和移动式两种投资少、实用、高效的香蕉采后商品化处理生产线[30,31]。该装置使用时,香蕉在清洗箱进行清洗并休整后在保鲜装置上处理,放入托盘在称重台上承重连同托盘推入倾斜的辊筒导入轨道中,并沿着辊筒输送轨道移动,通过风干系统进行风干,载有香蕉的托盘移动达到包装台后进行装箱、抽真空、包装,空托盘会放到有高低落差的辊筒上进行回送。装置装拆简便,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操作简单,生产效率高,可就地就近使用,机械化程度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4 保鲜与贮运

香蕉从砍蕉开始到销售前都要进行冷藏保鲜处理,保持或降低蕉体温度,以维持蕉果的新鲜度。机械化的贮运保鲜处理一般指对蕉果进行化学性保鲜和冷藏运输。目前,香蕉的保鲜可采用臭氧、高锰酸钾、过氧化钙等化学物质,保鲜效果俱佳[32]。香蕉的运输要在保鲜的基础上进行冷藏,冷藏方式一般是机械冷库和气调库。机械冷库通过液态制冷剂的汽化和蒸发,带走冷库中的热量,使冷库保持低温。汽化后的制冷剂通过压缩机的加压,把热量传递给冷却介质,进而冷凝成液体,实现循环制冷。而气调库就是在冷藏的基础上进行气体成分的调节,整个气调系统包括制氮系统、二氧化碳脱除系统、乙烯脱除系统、加湿系统和温度、湿度及气体成分自动检测控制系统等。资料显示,将香蕉贮藏在含氮93%,二氧化碳5%和氧气2%的环境中,经7星期仍保持硬绿[30]。通风换气是香蕉运输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项技术[33]。香蕉满车后应留一点空隙,利用车内的冷气及压力将热空气逼出,这样降温速度更快,当车内温控器温度达到规定的最低控制温度值时,要停止制冷,改为用车内通风机进行车内强迫通风[34]。现阶段,我国香蕉北运采用机械或加冰冷藏车,代替传统的普通棚车运输。夏秋季节的长途货运,船上和火车上都会设置机械制冷系统,货箱(舱)等均拥有隔热绝缘、温度控制系统、空气交换系统等[35],冷库和气调技术广为应用。2007年,广东徐闻县水果蔬菜研究所进行了香蕉的冷藏贮运试验研究,试验过程包括无机械损伤采收、落梳清洗、药剂处理、加工包装、冷度贮藏及低温贮运等环节,该试验最终获得了成功,有效地延长了保质期,保证了香蕉的价格优势[36]。2006年以来,厦门漳州市开始接受使用冷藏集装箱运输内贸香蕉的方式,并大范围使用冷藏集装箱运输香蕉到北方各地[37]。国外发达国家在香蕉采后处理方面有一套规范的配套流程,该流程包含清洗、风干、消毒、运输等全部内容,商品化处理量几乎达到100%[38]。香蕉的冷藏技术对香蕉的贮藏效果及销售价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先进的冷藏技术可以提高香蕉的果品质量和市场的竞争力,经济效益明显。

5 发展对策与建议

1)国内香蕉种植呈现整体集中、局部分散的特点,对不同种植规模的蕉园,要做到"因地制宜",在商品化流水线处理链的使用上不可千篇一律。应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种植条件以及劳动力利用情况对设备进行合理的改进。

2)香蕉采后处理的每个环节都影响着香蕉的质量,对于处理链上的薄弱环节,如落梳、清洗、包装等要加大研制力度与投资力度,提高整条流水线操作的全机械化水平。

3)香蕉采后处理的机械化研究还处在发展阶段,诸如采收、运送已经初见成效的环节存在材料使用不当、更新换代以及机电一体化结合不够完善等问题,还需要不断改进,以符合资源节约型可持续发展要求。

4)加大香蕉生产机械与装备的推广扶持力度,真正提升我国香蕉产业水平,推动产业发展。

6 结语

香蕉采后处理要向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就必须提高机械化处理装备的水平。我国的香蕉采后处理装备还处在模仿国外产品和不断尝试探索的阶段,针对国内香蕉种植现状,完善节能、可靠的采收和运输系统,研制全自动的商品化处理链,努力攻克技术难关,设计出符合我国香蕉生产的配套装备设施,宣传推广机械装备的使用,是农业工程工作者的奋斗目标。蕉园的采后处理机械化是一项大工程,需要政府的支持、科研院校的应用研究和大力投入,以提高香蕉的商品价值,提升机械化水平,促进我国香蕉产业的快速持续发展。

摘要:香蕉的采后处理机械化水平对香蕉的保鲜品质、销售价格、商品率以及市场竞争力有着重要的影响。为此,对国内外香蕉采后处理设备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研究了采收、运送、落梳、清洗和冷藏等主要环节的装备应用情况,并对发展香蕉采后处理装备与技术提出了建议,以促进我国香蕉生产机械化的研究与发展。

上一篇:服务业与制造业下一篇:退休计划